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自然灾害 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自然灾害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对于成功应对自然灾害和保障公民知情权都至关重要。然而,搞清楚在自然灾害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是什么,更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急突发事件往往会对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应该将公民权力的保障放在应急管理的重要目标而加以关注。在应急管理中保障公民权利,尤其应该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知情权就是与事件相关者了解事件真实情况的权利。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知情权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信息公开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作为前导和立身之根基。政治学理论中的人民理论告诉我们:在民主共和国家,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应享有政府信息等权力。更重要的是,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权利资源,应当属于者所有。作为社会学理论之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民主思想也告诉我们:为政需顺应民心、合乎民意,以人为本。
因此,无论从应急管理角度还是从政府信息公开角度,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都应以保障公民知情权和以提高政府和公民成功应对自然灾害管理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自然灾害各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
自然灾害生命周期各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灾前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在预警信息和避险信息;灾中的侧重点在灾情汇报和政府应急措施信息;灾后的侧重点在善后处置信息和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一)灾前。
应对自然灾害,单凭政府单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兆阶段,政府只有及时、坦诚地向社会公布相关预警信息和避险信息,使公众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了解具体的防范措施,才能促进政府和公众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甚至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政府将历史上类似自然灾害的相关情况及其成功应对经验、自然灾害应对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专家名录信息、专家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及时给社会公众,以供借鉴;告知公众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的危害程度、可能的起始时间和延续时间等,并将自然灾害爆发前公众应当做好的防范措施和相关准备、注意事项及时公布,以为公众提供行动指南。
(二)灾中。
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对阶段,主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该是灾情汇报和政府应急措施信息。美国危机管理的权威顾问劳伦斯·巴顿提出了公众在每一次危机中都会提问的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为了确保类似事情永不发生,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就可以成为抚慰公众恐慌心理的第一服镇静剂 因而也应该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首先重点公布的信息。具体到针对自然灾害事件,政府首先要权威的灾情信息,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原因、灾害影响的范围、严重等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灾情进展。其次,政府应该立即公开应急措施信息,包括已经采取的措施、正在采取的措施和即将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针对人员转移安置、救灾物质的发放情况、商品供应信息、社会治安情况、水、电、煤气等市政生命线以及交通信息等关乎民生的应急措施信息,更应该及时准确。
(三)灾后。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阶段,主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该是善后处置信息和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善后处理措施具体包括灾后恢复所需的时间估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加快恢复,如何对受灾地区进行修复和重建,告知受灾群众如何进行救济和赔偿,公布捐赠电话等。在这个阶段特别应该公开的是灾后重建的资金使用决策、管理过程、投入情况、产出情况、民众参与情况等灾后重建资金情况。 自然灾害评估报告是一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的总结,政府通过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达到提高今后应对自然灾害管理能力的目的。报告应该重点包括:查清灾害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灾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灾害发生的经验教训;灾害带来的长期影响有哪些和如何减少或消除长期影响。
三、结语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研究,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是其应对自然灾害时公开政府信息内容的标准和操作指南,政府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公开相关的政府信息;对于公众是自然灾害发生时知晓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依据,公众就能更好地监督政府信息公开。
注释:
姜安鹏、沙勇忠.应急管理实务——理念与策略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7:P13
颜海.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6:P25、P28
王盛.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7.
篇2
【关键词】 通信光缆 运行维护 外力破坏 防范措施
引言:电力通信是电网正常运行必须的举措之一,而电力通信光缆的外部安全,是电力通信正常运行的基础与前提。但现在很多地区的通信光缆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电缆的外部被破坏,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各地区必须把外部破坏的防范作为电力通信工作中的重点。
一、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的措施
电力通信光缆因为线路的排列较为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安装完成,所以,加大其运行维护的管理力度,会对整体运行的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
1.1定期维护
维护人员要秉承着安全的原则,积极预防,加大对线路的巡视力度,实时了解其运行情况,避免出现安全隐患[1]。
日常维护:电力通信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规则,详细记录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并且,还要根据已经出现的故障,总结故障出现的类型与规律,便于日后讨论,并以此为参考,给出应急的维护预案。
定期维护:电力通信部门要在特定的时间,以不同地区光缆运行的情况为基础,组织维护人员定期维护,让电力通信光缆正常运行。
特定情况下光缆的维护:因为光缆长时间在户外,缺少保护措施,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突况,极易受到破坏,影响其运行的稳定性。因此,维护人员要针对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与措施[2]。
1.2明确职责范围
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光缆会随线路的建设,由不同单位负责负责维护工作,让维护单位的职责变得模糊,互相缺少信息的沟通,没有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并且,很多维护人员因为缺少专业的知识,导致其对知识的理解较为浅显,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规范操作,在维护过程中产生疏漏,形成安全隐患。因此,维护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让其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维护部门还需根据光缆的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维护的任务与计划,增加员工日常巡视的密度,对维护工作进行验收。
二、电力通信光缆外力破坏的类型与防范措施
2.1主要类型
电力通信光缆的外力破坏包括以下几种,即人为破坏、自身技术的欠缺、道路施工的影响等。
人为破坏:因为电力通信光缆是由特殊的材料做成,一些人在利益的影响下,会用工具对光缆进行切割、倒卖,让电力通信中断。因为属于人为破坏的范畴,丢失的光缆不易找回,为维修人员的维修增加了难度。
自身技术的欠缺:因为电力通信光缆作为近几年才出现的技术,仍存在很多问题。像是每个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使用的电功率不同,很难保证通信电缆的正常运行。如果一些地区的电功率较大,就要用质量较高的材料制作光缆,要求具有抗高温、耐腐蚀、不易受干扰的特性[3]。但因为当下技术水平有限,这些要求还有待实现。
2.2防范措施
1、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因为电力通行光缆必须在电力通信网中才可以运行,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可以让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光缆运行的故障,一旦出现异常,维护人员即可通过系统发现出现故障的地点,让维修人员及时到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进行维修。另外,维修人员在维修中发现,光缆本身的材料质量也是出现外部破坏的原因之一,因此,电力通信单位最初选择光缆时,要格外注重其质量,为电力通信光缆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保证,降低外力破坏的概率。
2、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外力破坏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电力通信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光缆本身的质量问题外,另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与电力部门缺少配合。所以负责电力通信的部门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协作,明确执行人员的责任,规范时间操作的流程。另外,部门还要内部与外部的宣传,强化各层人员的工作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3、合理架设光缆。工作人员在不同地区假设光缆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如果某一地区多为山地,或是灾害多发区,也要选择一些便于铺设的位置,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自然灾害破坏光缆。同时在城市架设光缆,要避开城市主要干道,避免施工破坏光缆。
总结:外力破坏对电力通信光缆的正常运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负责电力通信的部门要准确分析出现破坏的原因,加强维护,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和C合监管体系,让各部门有效沟通,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确保通信光缆运行的稳定性。
参 考 文 献
[1]梁芝贤,张晓东,魏明海. 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及外力破坏防范措施[J]. 电力系统通信,2011,06:67-72.
篇3
近日,有媒体对受灾民企目前所遭遇的棘手难题进行了重点报道。报道援引四川大学灾后重建联合调研组组长杨江教授的话说,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现在贷款困难。一方面是很多中小企业受灾停产,无法偿还以前的贷款,影响今后的贷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恢复生产需要新的贷款,可是既无抵押物,也缺乏其他形式的担保。
不只是汶川地区受灾,最近又有不少地方遭遇洪涝灾害。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地质、气候等方面的自然条件复杂,种种自然灾害也就随时对各地的企业生产和民众生活构成着威胁。因此,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像汶川地震灾区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这种“雪上加霜”的困境,在其他受灾地区民企身上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对于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地方来说,民营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以此次受灾的绵竹、什邡两地为例,民企产值占灾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0%以上,吸纳的就业人口也相当可观,对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说,以往各地所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由于受灾面积较小、灾害程度不大等原因,尚未引起人们对于灾区民企金融困局的过多关注,那么,此次汶川大地震之后所暴露出的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并以此为契机,加强调查研究,为民企受灾后能尽快得到相应扶持,帮助其切实解决好恢复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难题。
我觉得,目前许多地方在扶助当地民企应对自然灾害,促使其顺利获得银行信贷资金上,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为突破口扫除障碍,如此,或许能使民企在灾后得以重生。
一个突破口是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起民企防范自然灾害的保障基金。在平时,可以采取由地方财政部门拿出一块资金,参与保障的企业自觉缴纳一块资金的模式,通过一次性集纳或是定期按比例缴存的方式,责成相关部门专户管理,专项使用。这样,万一发生自然灾害,即可动用此基金解决企业生产恢复过程中的燃眉之急,也可利用它向银行提供担保,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支持企业经营。
另一个突破口是作为财产保险公司,应积极面向中小企业,设立防范自然灾害的专门险种。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易于受灾的种类不同,以及灾害种类所造成的破坏力不同,设置详细的灾害险种,确定适宜的保险费率和缴纳方式;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易于受灾的机率不同,有重点地在灾害高发地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建立起快速理赔的“绿色通道”。从某种程度上说,保险措施跟上了,银行服务也会相应地迅速跟上。
篇4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在我国大力发展电力事业的今天,优化10kV配电线路已经成为电力工作者重要工作内容。10kV配电线路已经成为电力供电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着供电安全、电力企业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深入了解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发生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规避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发生,可以真正意义上提高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为用电客户良好供电,同时间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1]。
1 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基于对10kV配电线路相关文献的查阅,加之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确定10kV配电线路频频发生常见故障,主要是由于气候因素、线路自身因素、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具体来说如下。
1.1 气候因素
受气候因素所影响,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遭到破坏,导致线路无法正常运行,供电中断。在气候因素方面,对10kV配电线路威胁最为严重的是暴雨天气出现的雷击现象和降雪天气出现的冰冻现象。科学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电力系统越来越依靠现代微电子产品的应用。在雷雨天气,雷电作为会破坏电子产品的应用,使电子产品失灵,相应的10kV配电线路将会受到影响出现损害或故障。而在我国北方冬天降雪之后,温度骤降,露天设置的10kV配电线路将会遭受冰冻,在线路表面形成冰冻层,非常有可能造成线路断裂、短路、电杆倒塌等情况发生。
1.2 线路自身因素
一般情况下,配电线路在长期应用的过程中,线路自然老化,容易出现线路破损、断裂等情况发生,如若不对断路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线路的断路点没有明显的断开,使其中间产生见习,形成巨大的电弧,如此导线会剧烈发热,最终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除此之外,10kV配电线路还常会发生短路故障。这种故障的发生,同样是因线路自身因素所引起的,长期处潮湿环境中的配电线路,会加速腐蚀,降低导线的绝缘性,一旦线路绝缘性被击穿,就极易造成10kV配电线路短路情况。
1.3 人为因素的破坏
分布在人口数量较少区域的10kV配电线路,容易遭受到不良人士恶意破坏,使线路受损,再加之相关工作人员未及时处理,同样会出现线路故障,使10kV配电线路无法为用电客户正常供电[2]。
2 防治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自然灾害的防御
频频遭受自然灾害破坏的10kV配电线路,对正常供电有很大影响。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电力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自然灾害的防御。具体的做法有:
(1)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性。对耐张点的悬式绝缘子进行实验测试及应用总结,确定其应用过程中,即便出现雷击,也很少发生闪络故障,导致线路受到破坏。所以,为了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性,应当合理运用悬式绝缘子,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
(2)安装线路避雷器。变电所10kV配电线路出线端装设良好的线路避雷器,有效防范雷击新路出线端,提高线路的安全性。
(3)定期检测接地网。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接地网,了解接地阻值是否合理,进而合理调节接地网。
(4)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近期天气情况,做好防雷、防冻措施,避免10kV配电线路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3]。
2.2 加强线路检修工作的落实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配电线路出现故障,还需要做好配电线路检修工作,以保证线路安全。然而,要想做好10kV配电线路检修工作,首先,要结合10kV配电线路实际情况及线路正常运行标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10kV配电线路检修方案;其次,是根据检修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有序、有计划地进行10kV配电线路检修;最后,对线路检修部位做详细记录,为后续合理进行线路维护奠定基础。总之,积极落实10kV配电线路检修工作,保障线路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2.3 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管理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因为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影响,还需要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加强配电线路各个方面的监督与控制,如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及职业素质;加强线路运行管理,详细排查配电线路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提高线路安全性;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反事故演习活动,以便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问题,尽可能的缩小事故影响范围[4]。
3 结束语
与人们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10kV配电线路,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线路本身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线路出现断路、短路、破损等故障,使线路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人们正常用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应当加强10kV配电线路的防范,如加强自然灾害的防御、加强线路检修工作的落实、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等,提高10kV配电线路地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杨金年.分析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83.
[2]郑炎欣.分析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篇5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受弱冷空气影响,未来一周我县天气以多云为主,有短时阵雨或雷阵雨,有雷电、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及轻度干热风。目前,我县小麦正处于灌浆的关键时期,干热风以及雷雨天气可能导致小麦白粉病的流行,对全县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切实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力争夺取小麦大丰收,现将有关事宜紧急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当前小麦后期管理。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 分认识搞好小麦生产的重要性,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全力以赴做好麦田管理工作,努力夺取夏粮丰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综合施策,深入一线,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抓好小麦后期管理,继续加大“一喷综防”工作力度,预防小麦倒伏,增加小麦粒重,确保及时有效应对不利天气给小麦生产带来的影响。
二、加强指导,扎实搞好各项技术防范措施落实。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动员和组织专家与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适时落实防御“干热风”、“风雹”、“烂场雨”等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做好“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工作。要加强虫情监测预报,及时信息,大力推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千方百计将病虫害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三、未雨绸缪,时刻做好夏收各项准备。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抓好“三夏”生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发挥各自优势,搞好协作配合,提供优质服务,形成强大合力。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预警信息,及早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农药、水利、化肥、农技、气象服务及时到位;特别要加强农机维护保养,时刻做好夏收准备,一旦出现极端天气,能够及时迅速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四、强化宣传,切实提高群众防患意识。
篇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防范
[DOI]10.13939/ki.zgsc.2016.24.123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产物,其主要的业务之一就是给服务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放小额贷款,一般以保证贷款的形式为主。由于小额贷款自身对象分散、第二还款来源不足、风险因素集中等特性,给小额贷款的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只有高度重视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才能够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1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具体来说就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借助经验判断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来对各种相关风险要素进行分析,探究产生风险因素的原因,从而对小额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将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一般情况下,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农户和小微企业在借贷后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所产生的风险,这一风险的产生一般受到小微企业还款意愿和资金问题的决定性影响,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型,导致这一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借贷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1]现阶段,由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额度较小,但是涉及的范围和交易数量却相对较多,导致目前尚未建立相对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这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借贷人在借贷过程中隐瞒部分信息、对自身优势加以扩大进而骗取贷款行为的产生,对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
1.2 操作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主要分为操作失误、员工失职以及欺诈贷款三种情况,操作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外部制度约束力相对较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业务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导致小额贷款业务整体管理能力较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偏低,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必然会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系数明显提升。
1.3 利率风险
基于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存在的期限短、额度小的特点,其贷款成本一般远远高于大额贷款,再加上小额贷款的发放对象往往缺乏担保作为基本的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必然随之增加,这就造成小额贷款的利率水平高于大额贷款。如果小额贷款在利率制定过程中将风险成本计算到其中,就会导致利率水平升高,必然增加农户、小微企业的资金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小额贷款的利率风险上升。
1.4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主要是指针对农户或者以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对象的小微企业,本身经营发展对自然条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并且受到企业体制的限制,其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不强,一旦该地区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就必然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存在无法回避的自然风险,也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1.5 法律风险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来说,某些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可能会给贷款业务的良性开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政策方面存在的空白也可能导致贷款监管问题的真空,如一些地区借贷单位以扶贫为借口拒绝还款,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加之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对象大多数为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在贷款办理过程中存在他人资料、代签合同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产生贷款纠纷的风险。
2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扶贫攻坚活动,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助推农户精准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了“减贫摘帽”,也推动了群众创收,有效改变了贫困现状。可见,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在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风险认真加以防范,为小额贷款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
2.1 从市场环境角度入手
从市场环境角度入手对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加以防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对自然环境方面风险的防范。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农村地区应该适当采取了一些科学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也可以适当的借助农业保险等方式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来说,最重要的阻碍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难以预测性和易变性,这就要在生产过程中借助相对科学的方式加以监测,进而逐渐建立相对科学的预报系统,让村民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农业损失。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防范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2]
另一方面,对市场风险的有效防范。应该对市场上能够对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加以关注,进而结合具体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借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效避免市场风险事故的出现。农村商业银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保证在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过程中能够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测,对农产品的价值走向以及农民的生产活动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提出相应的小额贷款风险防范措施。[3]此外,农村商业银行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模型,对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加以预测,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农村信贷市场波动可能对小额贷款业务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设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为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长效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2 从信用等级角度入手
首先,积极开展诚信宣传和教育工作。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对农民实施小额贷款信用知识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正认识到在贷款业务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4]同时,还需要对小额贷款合同的法律约束进行重点强调,进一步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并通过对相关合同条款进行细致的分析,降低贷款违约风险的发生概率,为“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加强风险管理,制定稳健的信贷政策。基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操作:其一,对客户进行严格地把控,建立相对健全的客户筛选制度,对存在一定信用问题的小微企业和农户加以排查,在提供了相应的贷款业务后需要对企业和农户进行跟进,及时获取客户信息;其二,要对小额贷款的发放工作加以重视,进一步完善贷款发放流程,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贷款业务操作,并借助科学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其三,加强对小额信贷营销队伍组建工作的重视,选拔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的工作人员加入到营销工作中,并通过信息公开机制,将所有营销工作流程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降低信贷风险。[5]
3 结 论
总而言之,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民群众所提供的小额贷款业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小额贷款风险防范问题的重视,为农村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贾璞婷.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宁:宁夏大学,2013.
[2]于建春.中小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3]孙鹏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3(4):78-80.
篇7
1.1自然因素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地形地貌的影响以及水文气候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的特点等都会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①地形地貌。某些山区河谷间差异较大,地势陡峭、地壳不稳定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②水文气候。某些地区降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冬季阴雨绵绵。③地质环境。某些山区呈断裂发育,多褶皱,岩体破裂,已经呈现出多种裂隙。但就这种地质条件而言,一旦存在外界条件刺激,很容易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④山区地震。随着地震的发生,从而造成多种自然灾害的隐患,且发生较为频繁,若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地质较为脆弱的地区也就成了灾害多发地,而这些地区也是应做好防范措施的重点区域。
1.2人为因素对于地质灾害而言,多数灾害的发生都与人为因素有关。滥砍滥伐、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因素是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大面积森林的破坏,不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将会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矿山的过度开采,不仅会使植被遭到破坏,而且将产生的矿渣与废土倒进河流中,直接造成河道淤积。如果气候发生变化,会导致河水流量猛增,发生泥石流自然灾害。
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地质灾害监测1)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我国现已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气象、水利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因此,各个地区在针对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彼此之间的衔接工作。尤其是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以及山洪的人口密集城镇、高山峡谷带,要对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灾害等加强专业的设备监测,尽可能地将这些地区的监测盲区消除。2)积极采用科学技术。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要能将“感”“传”“知”“用”这几个层面做到准确地掌握,其中“感”是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通过移动终端对所采集的信息加以传递,通过卫星传回监测的数据,再对这些数据加以处理分析并建立模型,对地质灾害的状态以及发展趋势加以判断。最后采取辅的决策,提出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以及搬迁转移等措施提出。
2.2地质灾害预防1)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分析,采取多样化的防治措施,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促进形成,所以,为能够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要从源头上进行消除。2)做好防治工程设计。结合实际岩土工程所受的灾害情况进行防治途径的确定,然后再按照灾害的发生程度以及对防治目标的确定等对防治实际强度和工作量进行详细的制定,例如采取支挡、排水以及加固等方面的措施进行实施。3)工程防治措施。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4)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以及草坡护理等方式实施防治,这在环境保护以及防治的时间上都有着较好的效果呈现。还可用地质灾害的避让措施,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避让措施能够对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2.3对地质灾害展开积极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做好山洪灾害的防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加固病险水库,做好容易发生灾害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这些工作都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已对上述灾害的治理有了相对应的规划,下一步是做好彼此之间的衔接工作。
2.4加强应急救援工作①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中,要将公安消防、武警官兵以及的力量充分运用到地质灾害的救援中去,同时要加强对交通、通信以及专业设备的配备,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以便加强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②加强基层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乡村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在汛期的时候,要加强监察检查,同时安排专人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察巡视。除此之外,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至少每年在汛期之前组织一次应急避险的演练。
3结语
篇8
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为了保护职工的职业健康,是为了促进生产过程顺利进行,是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那么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基层采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安全意识的培养首先是安全知识的教育,对采煤工作面的所有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定期举行安全生产讲座,让每个职工都了解到必要的安全知识,了解到一些违规操作会带来的严重危害。采煤工作面里会涉及到很多大型的机器设备,而跟机器设备打交道就必须对这些机器设备非常了解,不能随意操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包括基础知识的教育,机器设备的操作、维护都要按照规范来,不能随意触碰,以免发生一些安全生产事故。
(二)健全安全管理机制。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需要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进行,这就需要上级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引起重视,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安全管理机制。一般而言,安全管理机制是根据具体的采煤区来划分的,每个采煤区都有相应的管理者,这个管理者就需要对采煤的安全生产负起责任,然后再将任务细分到每个采煤小组中去。当然,采煤工作面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相关的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就像建筑工地一样要有安全监督人员,这些人员要对工作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巡视,及时发现不恰当的地方,然后进行更正修改。企业要寻找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寻找出安全隐患,逐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让每个员工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保障每个人的职业健康。
(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了制度,还需要贯彻落实,如果只是虚有其表,那么安全生产又要如何得以实现。采煤工作面的作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来进行,规范生产,在机器设备的使用上要及时进行更新维护,当机器设备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以免因机器故障而带来安全生产事故。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采煤工作面的作业都在规范内进行,做到不违规生产。安全监督小组也要发挥其作用,巡视生产中的所有环节,在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要重点巡视,发现不按规定生产的要及时禁止,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煤工作面作业的机器设备也在不断发展更新中,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为工作带来便利,可以减少安全隐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企业要及时把握市场动向,及时更新设备,运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促进采煤工作面作业的顺利进行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确保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煤矿开采是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进行的,是深入地下工作的,可以说,煤矿的开采活动也是对地质环境的一种破坏。安全生产事故有时是由于违规操作带来的,有时是因为自然灾害,而自然灾害既然不能避免,那么只有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来适当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次数。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灾害事故的防治措施,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采掘机器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灾害事故的防治措施。灾害事故的防治措施有很多,不同的灾害有不同的防治措施,譬如在火灾的防治上,就需要做好一些易燃可燃物品的管理,做好电器设备的防火管理,消防器材譬如灭火器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做好消防器材放置和配备数量的管理。当然,除了这些外在的火灾原因的安全措施管理,还有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的自燃现象的管理,这就要求员工按照规范来开采,当出现火灾的时候能够快速反应过来,尽快采取正确的措施来灭火。在水灾的防治上,要做好水源的管理,针对采煤工作面中水灾带来的危害进行相应的防范,了解水源的分布特点,使用适当的排水方法,运用一定的排水设备等做好管理,还要有一些水灾出现的应急措施。在煤尘的防治上,采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煤尘,这些煤尘会给人体带来极大的伤害,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减少煤尘的出现,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来减少煤尘对人体的伤害。灾害事故很多,还有顶板事故、瓦斯事故等,对于这些事故都要做好技术措施来进行防范,尽量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快速反应过来,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措施指的是在采煤的各个环节中要采取的技术防范措施,譬如说:在工作面初采时,做好工作面支架、运输机、采煤机等机器设备的安装和运输的安全措施,做好顶板的安全措施,加强支护。在工作面支架移架时,要根据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来办事,移架要按照规范来,不可随意移动。在采煤机割煤前要对采煤机进行检查,割煤要按照规定来,在割煤机发生故障时要能够及时处理问题,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过程的安全技术主要表现在机器设备上和操作上。机器设备在使用前都要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到位,在操作中要按照安全生产的规定来进行,实现规范生产。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能使得生产更加安全。
(三)采掘机器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同的机器设备要使用不同的安全技术措施,任何一个采掘机器设备都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不能使用一些老旧的达不到规范的机器设备。除此之外,针对机器设备的特点再进行安全技术的防范管理。比如:在运输矿车上,装载材料和设备固定方法要恰当,矿车运行时的安全生产措施,矿车的通讯设备的配备等。总之,采掘机器设备首先要符合规范,在使用之前要进行检查,对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措施的防范,防患于未然。
三、结语
篇9
四川汶川地区的大地震正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在人们纷纷为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捐款捐物献爱心的同时,地震专家也通过各种渠道向人们进行应对地震知识的普及。在遇到类似于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时,沉着应对,可以尽量地减少地震所带来的损失。而我们想提醒人们的另外一个话题是,在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风险面前,你是否为自己和家庭准备了完善了金融应对机制?
尽管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很小,但它产生的后果则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们的实际生活。要把这种负面影响与后果降到最低,必要的风险应对策略不可少。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管理,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风险的转移,也就是通过各种保险产品的购买减轻自己的财务损失,这一点在我们这组报道中已经有具体的介绍;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风险的抵御,侧重于应对风险资金的储备,以及通过各种风险抵御措施和应对机制,加强对家庭财产的保护,尽可能地降低由于自然灾害给家庭财务造成的损失,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测测资产结构的“抗震性”
回想起地震突发当日所感到的强烈眩晕,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一处高楼里上班的潘小姐仍然心有余悸。尽管上海地区并没有发生地震,但由于大陆板块引发的共振,特别是20层以上的高楼里仍然感受到了一阵猛然的晃动。事发突然,正在处理日常工作的潘小姐接到紧急疏散的命令后,下意识的反应是拿起自己的钱包和手机从紧急疏散通道撤退。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手机和钱包也是紧急疏散时人们最先考虑到的两件必备物品。手机可以为人们进行外部通讯提供帮助,而钱包则可能为应对突况提供财务支持。
显然,在遇到紧急突发的情况下,有一笔充足的应急准备金显然是必不可少的。随着金融支付手段的发展,人们手持现金的比例越来越低,但是在紧急情况下,现金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流通之王。在可能发生的外在威胁之下,我们建议家庭和个人可以适当地加强对现金的配置,以保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结构中,现金储备的比例非常薄弱。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月光族”和“满仓族”。“月光族”以信用卡为生,大部分现金都用来偿还欠债,但储蓄账户上几乎少有结余。倘若遇到意外的状况,“月光族”很难依靠这些微薄的储蓄顺利渡过难关。
“满仓族”则偏好将几乎所有的资产都集中于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产品中去,如股票、房地产等等。他们虽然资产不菲,但现金储备却少得可怜。这不仅不符合理财的基本要求,在遇到不可测的外部危机时,更是风险重重。5月13日,四川汶川地区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证监会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川渝66家上市公司即进行停牌。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在外来突发事件发生时而启动的一种紧急机制。对于满仓股票的投资者来说,T+1的股票交易规则保障了股票交易资金的快速流通性,但是在紧急机制之下,如交易所停牌、暂停交易,股票账户中的资金提取就可能面临很大的困难。房产投资也是如此,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房产的流动性极低,倘若发生外部灾害,变现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将几乎所有的资产都集中在这种投资上,势必对应对风险构成极大的压力。
提高贵重资产的安全保障系数
贵重财产放在哪里更加安全,同样也是灾害之后值得人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出于爱好和投资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开始添置一些价值贵重的集藏品作为陈设,如古董、油画等等,一些家庭还拥有价值较高的贵重珠宝首饰。
在紧急情况发生之时,生命的保护显然是放在第一位的,但身价不菲的贵重财产如遇到损失,也着实令人心痛。给家中的贵重资产提高安全保障系数,值得个人和家庭考虑。
一种途径是为家中的贵重资产购买一些特定的财产保险;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寻觅更加安全的贵重资产保管途径。银行的保管箱是可以考虑的保管方式之一,与家庭的保管环境相比较,开设有保管箱业务的银行设置有更高的硬件要求。除了温度、湿度等条件外,安全性和抵御突然灾害方面的能力要高出一筹。从抵御风险的角度出发,保管箱虽然不能算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为你的贵重资产提供一个安全性更高的保存条件,从而提高贵重资产的安全保障系数。
给家庭资产记录做个备份
突发的地震灾害给人们敲响了风险防御的警钟,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运营恢复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各大银行纷纷组建临时的抗震救灾小组,采用多种措施加强金融服务,一方面设法恢复受灾地区的网点进行营业,保障客户业务办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保证备付金充足,满足客户提取现金的需求。
如果遇到不可测的自然灾害,我们存放在银行的资产能否获得保障?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随着电子系统的完善,银行对于客户的账户资料准备了安全的防范措施,账户资料的备份就是其中的一项。因此,即使在银行的物理网点遭遇到外在损害的情况下,客户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存在银行资产的安全问题。
篇10
【关键词】农村金融风险 系统性风险 诱因 措施
一、农村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环境、金融条件的变动给金融机构或金融参与者造成的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
农村金融风险是指任何有可能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主要是指农户到期不能够偿还所借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所有的信贷违约风险都不是孤立存在,偶然发生的,而是由一系列的诱发因素所造成的。根据农村金融的信贷违约风险的诱发因素,将农村金融风险主要分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危险及其防范措施。
二、我国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一)我国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系统性风险是指那些影响所有公司的,却无法通过投资的多样化来回避的风险,如国际汇率的变动,国家GDP的增长速度等,这是金融领域内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则是指影响整个农业产业的风险,如地震、水灾、旱灾等,这些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便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产出,农户收入的直减。我国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特征主要有:①没有足够的金融资源进行再生产。在我国,农业产业主要是保有农户生存无忧的粮食供应作物,而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有足够的金融资源进行再生产,大大地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②非农经济在农村经济中比重的较小,导致农村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③农业政策和国家地区开发政策的变动。④商业性融资难。由于农作物的生产周期长、收益低,风险高,很难吸引外部投资,并且农业产业的资金也向收益性较高的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的商业性金融活动难以展开。
(二)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诱因
随着我国经济与工业化的加快,农业经济与技术日趋重要,金融资源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现实中,农业却难以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服务,其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
1.我国建国以来执行的“以农补工”的经济发展战略。尽管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长期执行的却是支持工业发展的“以农补工”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农工产品的“剪刀差”更是导致我国农业的金融资源外流,致使农业经济投资减少,使得农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2.农业投资的收益低、风险高、周期长。鉴于农业产业的长周期,对于农业投资进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众多,如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当前及未来的市场状况、价格趋势等,导致农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与选择成本大。除却农业经济的市场风险,农业生产周期内的自然自然风险亦造成农业投资主体的现实收益率下降。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金融投资者更倾向收益相对高、风险相对低、周期相对短的工业、商业、运输业等。
3.政府对农业的投资不足。作为农业产业投资的主体,政府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于长远的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宏观效应,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而,政府的投资行为具有引导性、示范性与带动性。但是,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政府的投资多流向于商业领域与消费领域,从而导致投资主体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降低。
4.频繁的自然灾害致使农业保险体系缺失。农业,被公认为“弱质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并且中国农业产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设施、政策体系等均不完善,中国农业每年都在自然灾害中遭受重大的损失。一方面是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业投资的风险大,另一方面是农业的本质决定农业投资的收益低,因此,金融投资者不愿意投资农业。
5.普遍低下的农户收入导致“低质量”贷款农户比重大。长期以来,我国执行“工业先行”的战略,不断索取农业以支持工业发展,并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导致农业产业的弱势化,农民收入低下,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穷苦。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稀缺性与有限性致使土地常常遭到不法强征、强占,更是使农民雪上加霜。因此,农民的收入低、财产少、有效抵押品不足或没有,贷款的动机比较单一,多以消费为目的,较少考虑到生产的发展需求。客观上与主观上的因素致使农民的贷款“低质量”化,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较高。
6.利率管制严格。我国的利度管制制度一直比较严格,包括信用社在内的正式金融机构必须无条件地严格执行我国的利率政策。利率管制的水平既影响农户的贷款行为,又影响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当利率管制的水平高时,将增加农户的贷款成本,降低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当利率管制的水平低时,则减少银行的预期收益,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
三、我国农村金融系统风险的防范思路与措施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农业产业必须与时俱进,这也就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与投资。于是,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成为了重中之重之事,特别是防范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更是首要之事。
(一)我国防范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思路
- 上一篇:社区治理工作成效
- 下一篇: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