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系统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管理系统的价值

篇1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关于Web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以ASP动态网页为开发工具,以Access为数据库平台,按照图书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对提高现有图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Web?Access 研究设计

一、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图书馆已成为社会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大型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步骤众多、操作程序繁杂,而且每年需向开发商缴纳数额巨大的售后维护、升级资金,所以综合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开发一个适用于大多数图书馆的实用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使了解馆藏情况、查阅图书资料、查询读者信息更加快捷方便,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二、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意义

为了能更高效的满足读者和管理员的需求,这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基于Web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图书管理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运用Access及ASP开发的应用软件,将计算机操作及管理融到图书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中,开发这样一套管理系统是很有意义且必要的事情。

三、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目标

研究关于Web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文献管理智能化、新型服务人性化、系统信息网络化,让系统在运行期间,不受距离和时间的限制,都可轻松地访问。本图书管理系统不但能让图书管理员在任何需要的时间都可管理该系统,还能让读者方便快捷地访问该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查阅,更可针对性地协调内部结构甚至进行资源整合。

四、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内容

基于Web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MIS系统,通过研究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方式、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基于WEB环境的实现方法、数据库的结构要求、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等实现图书馆系统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图书查询检索等功能模块。

五、关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1.设计原则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系统的质量必须遵守:实用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用户界面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原则、一致性原则,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各项指标。

2.设计工具

本系统开发采用了Active Server Pages、ACCESS2003 数据库服务技术。网页设计使用的是最新的 Dreamweave CS 版本。Web服务器根据Web浏览器请求的是API程序或者CGI程序,Web服务器执行该程序,而后将程序执行结果返回给Web浏览器。

3.设计内容

(1)图书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新书入库:按照每年的采购计划购入图书后,由图书管理人员编目录入数据,进行馆藏供借阅。

②旧书出库:某一部分图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及知识的更新而变得不再有收藏的价值,或者图书被损坏,这些图书就要从图书库中剔除相关记录。

③图书信息修改: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图书信息,如调整所在馆室、被外借、被遗失、作错误等,只需提供其图书ID就可以修改其信息。

(2)流通管理主要内容。

①读者证件管理:注册、注销、挂失、补证、换证等管理。

②图书借阅管理:主要功能是记录借阅证编号和图书编号,进行借书过程,在数据库中插入一条借书记录,该记录包括读者ID、图书ID、借出日期、借阅编号、操作员。

③业务管理:违章处理、超期罚款、遗失赔偿、预约调整、催还管理等。

④数据维护:读者数据套录、读者数据导出、相片批量导入、借阅历史维护等。

⑤系统设置:借阅规则管理、馆藏地管理、开放时间及闭馆日、流通基本代码等。

(3)统计查询的主要内容。

①读者查询,主要功能是录入读者的姓名或读者ID来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读者的相关信息。

②借阅查询,主要功能是录入读者ID或图书编号对当前已经借阅的图书及读者的信息查询。

③工作查询,主要功能是录入工作人员信息对工作量及工作日志的统计和查询等。

4.设计模块

图书管理系统共分为三个大的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设计、基本资料维护模块设计和用户模块设计。基本资料维护模块设计主要是系统对数据库的内容的维护,对书的借出和归还的操作,对书的落处进行跟踪,保证图书馆内书的完整性。用户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系统提供用户查询自己的借阅信息及用户对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查询。

六、小结

Web图书管理系统,既经济又实用,且功能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管理容易、安全性好,还便于日后程序更新。研究此系统更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探索学习、锻炼提高、改进升华的机会。

参考文献:

篇2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在硬件设备、管理思想、服务意识和手段方面都与现在科技水平不相符,图书的信息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资源利用率低。目前产生的问题较多,本文仅取其中较为突出且广泛的问题加以论述,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管理思想陈旧,图书共享率低。在一些高校中,管理者尚未意识到图书馆对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未将图书馆的建设放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因此使得高校图书馆缺乏经费,也就无法引进高技术含量的图书管理手段、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而有的高校虽非常重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但却坚持陈旧的管理思想,注重藏书,而不是借阅。特别对于较稀少、珍贵的文献,很多图书馆更愿意将其放入良好的环境中储存,远离读者。这就使得这些珍贵的图书资源只能深藏图书馆,而无法进入读者的视野,也就失去了图书自身的价值。

(二)管理员素质水平较低,服务水平不高。在很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思想道德修养方面都还有所欠缺,更没有服务读者的思想领悟,对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也不够熟练等等。这就使得管理员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也无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设备落后,信息更新慢。在图书管理中,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有些高校可能由于资金的缘故而无法更新设备,由此导致图书管理系统运作差强人意,而有些高校则可能由于观念上的错误认识,例如,认为图书馆图书的管理无所谓是否便利快捷,设备也不用更新,只要有可以使用的设备即可。这些都会使得图书管理系统设备过于落后,信息更新的速度也更不上,可能会为读者提供错误的图书信息。

二、应对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创新管理意识,以人为本。在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转变图书管理员的思想转变,要让管理员充分认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图书管理方式。力求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同时高校管理者也要注重对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基础设施配备方面。

(二)提升管理员的整体素质。图书管理员也要熟悉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及其原理,校方可定期组织对图书管理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内容可涉及如何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还有最基本的图书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更新,计算机的常用操作等。除职业素质外,图书管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要有所提高。要能够掌握数据库和计算机运作的基本流程,对图书的分类、图书信息的录入和修改等,以及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当然,其中也不能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是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信息化高效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建立标准的图书资料数据库,提高图书共享率和更新速度。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发展,为图书馆建立专门的网站,和标准化的数据库,以储存和共享图书信息。利用网络的共享性,为广大读者更好的提供借阅服务,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进行网络合作,扩充了读者的借阅资源。在搜寻图书时,也可以快捷的使用图书馆的搜索引擎,提升读者借阅图书资料的快捷度。

(四)及时引进和更新硬件设施和软件。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时,不但会涉及到很多新型的、高技术含量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而且还要防止黑客恶意入侵图书数据库,因而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引进或者更新设施时,也要注意有限资金的分配,内部也要有高素质专业电子信息人才。还可以选择自动化较高的管理设备,以减少人员的配备,使图书管理系统高效运作。

三、结论

篇3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优质服务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也逐渐开始进入数据化管理时代,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数据库管理和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会给图书的检索、查阅带来不便。特别是高校,师生使用图书量很大,急需实行数据化管理,但限于种种原因,有些院校,特别是地方大中专院校图书的编目、借阅、管理还停留在原始的工作状态,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开发信息资源,提出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的构想;同时结合人本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意识,是更好地发挥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最好办法。

一、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所谓信息化、数据化的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有较高价值的图书、影像、文字等多媒体进行收集、整理、组织、规范加工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从而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实现人类文明成果的全球共享已成为人类的共同需要。作为储存人类文明成果重要载体的图书馆,单一的书籍管理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图书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作为高校,更是首当其冲应该走在前面。

二、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学校图书借阅者的需求

师生对借阅的需求主要是短时间内能够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信息资料,个人信息的修改和图书馆的馆藏等,他们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看图书馆图书的情况,如果根据本人借书证的密码进行系统登录,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查询和对个人资料的维护。但读者只能查到本人的借书情况和维护个人信息。所以,信息化的管理使读者不但满足了借阅的要求,而且还维护了个人的隐私。

2.学校图书管理员的需求

学校图书管理员对师生读者的借阅以及还书进行计算机操作,同时把借阅书的情况打印出来,和借阅者核对,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书和还书有修改的权限,所以对管理员登录本模块进行了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学校图书管理员还可以为读者增加借书和还书的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以方便读者确认,读者的信息全部输入电脑中,包括读者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地址等。图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日期、图书类别、图书页数、备注信息、关键词等。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码、借书日期,图书编码以及还书日期。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图书编码、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以及备注信息等。这就使得图书管理员可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增加了工作精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学校系统管理人员的需求

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系统管理员的功能,包括对图书管理员、读者、图书进行管理维护。学校系统管理员功能的信息量较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要求也较高。信息化管理师的这种数据安全和保密更容易实现。

三、提高学生借阅图书的能力

1.注重培养大中专师生,特别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教给他们学会终身获取知识的方法,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逐渐缩短,一个学生无论他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多新,走到社会上会都发现自己的知识的贫乏,所以只有靠学校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的需求。

从事图书馆工作十几年来,在日常的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受中学教育的影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缺乏如何利用图书馆知识的训练,不能准确、快捷地在微机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书籍,尤其是新入学的学生不了解图书馆,不知道在机子上怎样能快速的检索,给自己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图书室的自学能力,必须从新生入馆开始培训,每年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图书馆基本教育,教给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概况,馆藏书目、服务项目,重点介绍各种目录,检索的方法,查找分类号,分类号代表什么作品,组织他们经常参观图书馆,熟习图书馆的借阅程序和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对图书馆有个总体的认识,遇到问题想到图书馆,来到图书馆会很好的利用图书馆,使他们从中能汲取更多的知识。

篇4

一、当前图书馆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注入了更神秘传统的色彩,严重冲击传统的信息业,尤其是图书馆业。目前图书馆业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面临一些问题。

1.在服务方式方面。目前一些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方式单一、被动,仅满足进行借借还还、看门守摊、取书归架等事务,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图书馆为中心,提供包括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在内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最明显的缺陷是缺乏主动性,难以满足读者对知识和信息的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2.在技术管理方面。一些管理图书人员用手工记账方式操作,工作量大、繁琐,还会出错。若使用一套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图书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并向顾客提供各种图书信息,对经理人提供各种有关图书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动态的销售情况,则能大大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每次整理图书,管理员们都要统计大量的图书信息,这些数据的归档、统计工作量大,准确性高,统计结束后往往错误百出。长时间以后,将产生大量文件和资料,给查找、维护带来困难。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是社会进程的必然趋势,图书管理只有快、准、精才能发挥其价值。机器代替人力是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人工操作必将被计算机代替。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为了更好地管理图书,根据一些图书店实际情况,开发一套界面友好、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很有必要。

3.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问题。作为服务主体,一些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服务意识不强,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预期的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影响到服务质量。

二、改进方法

1.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为读者服务,服务以人为本要以到馆的读者为根本,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是在满足读者和社会需求的过程中,以人为中心配置服务资源,尊重人的价值,培育人文精神,实施人文关怀,营造人文环境,以充分调动和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终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在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对读者的人性化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要把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考虑,以服务读者和用户为中心,以提高用户的科学文化素质、技能和思想道德素养推动科技、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为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务。要实现这种根本性的转变,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观念,将传统的基于图书馆的服务,基于文献的服务,转变为基于用户的提高服务质量的服务。

2.传统图书信息管理,多采用手工的形式,既繁琐又容易出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以软件技术的方式进行管理,避免进行简单的重复操作,从而做到准确、快捷。计算机技术是应用面非常广的一门学科,与图书馆学科的结合将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面临全面的改革。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并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开展信息服务,编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录索引、文献索引数据等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收集、整理、制作各类专业信息;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原始的手工管理图书的方式,要整理出图书、读者、进出库信息都相当困难,而且手写的数据一旦被毁,要重新整理相当不容易。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轻松实现有关数据的统计,而且数据的备份、恢复很容易。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关系到图书运营整体效率。完善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既可减轻员工工作压力,比较系统地对关于图书的各项服务和信息进行管理,又可缩小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合理安排时间,加快图书信息的查询速度,加强图书管理,跟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规范化,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智能。

篇5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问题及对策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必将代替落后、效率低下的生产、管理方式,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图书馆管理模式,随着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不同程度的参与,经历了传统人工操作管理、现代计算机管理两大阶段。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以手工操作为主,图书的采编、造册、借阅管理都是手工操作,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繁琐、效率低,还容易出错。随着学校规模扩大,读者数量增加,这种管理方式严重阻碍读者服务质量和效果,实现计算机管理势在必行。

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易于管理。馆藏文献统计、文献检索、读者统计、图书借阅情况查询、工作量统计,这些以前要耗费大量人力、精力、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移动鼠标半分钟都不到,就可得到结果。以图书借阅管理为例,以前借还书都要对读者分类,即按所在系、专业、级分类,将借阅卡和图书卡放在一起,按分类找卡。这项工作尤其繁琐,对工作人员眼力要求特别高,有时光是找卡都要浪费大量时间。实行计算机管理后,省去这一步骤,改为扫描条形码,借书时扫描读者条形码和图书条形码,还书时只需扫描图书条形码,比以前方便、快捷。

由于计算机管理的高效,现在许多图书馆都实行计算机管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现在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提高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然而实行计算机管理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一劳永逸,实践操作中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及时解决,图书馆遭受的损失和面临的困境将会很大。通过工作实践观察,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 流通部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通部负责图书的借阅管理,接待读者量大,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部门。图书借阅计算机管理有两大步骤:(1)图书在采编部门分类、打号、贴条形码、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典藏文献数据库;(2)读者像片输入计算机、录入读者信息、分配读者条形码,建立读者数据库。这两大数据库的建立,为图书借阅计算机管理提供基础。读者借阅图书,只需扫描借阅证读者条形码和图书条形码,在两者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就可实现图书借阅管理。然而问题也是经常出现在这一管理流程。

1.1 更换图书条形码。条形码是一本书的标记,一张条形码对应一本书,由于计算机只认条形码,一些素质较低的读者为达到占有书的目的,采取更换图书条形码的办法,即把一本书的条形码撕下,换到其他便宜、无多大价值的书上,偷粱换柱。图书归还时,由于接待读者数量多,工作人员一般只注意扫描图书条形码,没注意到书已更换,造成图书丢失,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1.2 保留封面,中间调换。有的读者对自己需要、价钱昂贵的图书,由于书的前几页有该书的信息内容,登有索书号、登录号、贴有条形码,就采取把书的前几页、封面、封底保留,中间整个部分和其他书更换,由于书的前几页信息还在,归还时更不易引起图书管理人员查觉,常常蒙混过关。这种情况常由下一个读者借阅时发现指出。

对上述两问题的解决对策,首先加强读者教育,让读者认识到这是变相偷书,感觉到偷书可耻。其次加大处罚力度。读者还书时一旦发现上述情况,除予以经济制裁外,另外建立档案,第一次批评教育,第二次上报学校给予处分。第三,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图书归还时要经过管理人员这一关,一定要比较数据库中图书条形码与所归还图书书名是否一致,内容是否大概吻合,这样最大限度减少错误发生。

1.3 时间长忘记所借书。实行计算机管理后,读者只有借阅证,不像手工操作阶段有若干张借阅卡,借了几本书一目了然。计算机管理下的借阅证上面只有读者条形码和读者本人像片这些固定信息,该借阅证上借有几本书、什么时候归还这些信息无法在借阅证上体现,只有通过计算机查询才能得知。因此有些读者借出图书后,时间一长,忘记先前借的书,不承认借有该书。

1.4 代借、冒用他人借阅证借书。出于朋友、同学、同事的关系,有的读者代用别人的借阅证借书,又未告知对方,当向该读者催还书时,其矢口否认。另外有的读者保管不善,造成借阅证丢失,又不及时挂失,被其他人拾到后用来冒借图书。

1.5 故意谎称未借书。有的读者由于书丢失,或达到自己占有该书的目的,对自己借的书,矢口否认。

上述情况在图书借阅管理中经常遇到,常有读者称未借该书与管理人员发生争执。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加强读者教育,告知读者保管好借阅证,不要借与他人,丢失后立即挂失。(2)对代借、冒用借阅证借书的读者,当场扣留借阅证,同时加以教育和经济处罚,这是一种扰乱图书借阅管理秩序的行为,经济处罚能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3)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由于借阅证上有该读者像片,在借阅时,认真对照像片与读者,确信一致时才给予借书。(4)以库藏有该书为准。常有读者称没有借某书,而其借阅证上有该书,由于情况复杂,一般属冒用他人借阅证的情况较少,因为大部分读者都会立即挂失。对于这种情况,应以库藏有该书为原则,即在书库里有与该借阅证上某书的书名、登录号、图书条形码完全一致的书,否则以图书丢失处理。当然在处理时可区分不同情况,予以适当的经济处罚。

1.6 图书无数据。在图书借阅管理中,常会遇到扫描图书条形码后,显示无数据,要求输入登录号、索书号,这种情况是由于采编人员在输入数据时漏输造成的。

1.7 条形码损坏。读者借阅证保管不善,或经常使用,以及图书流通次数增加,都会出现条形码损坏,扫描仪不能读取数据。

以上问题的处理比较简单,图书无数据情况,只要把书交到采编部门输入数据即可。条形码损坏,是读者条形码损坏,重新办证;图书条形码损坏,交给采编部门改条形码。这里有个权限问题,由于部门不同,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各个功能有权限限制。实际上,像“典藏维护”这一功能,改条形码这个权限应授予流通部,因为这方面问题经常遇到。

转贴于 2 阅览室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阅览室计算机管理,主要是读者签到、读者人数统计。在阅览室查阅资料一般都有代书板,以便于读者查阅完资料后找到位置上架。阅览室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工作人员扫描完读者条形码后,有的工作人员把借阅证归还读者,有的把借阅证无序摆放在桌子上,由读者自取借阅证。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遇有读者偷书情况,不便于管理,因为其无借阅证押在工作人员处。由读者自取借阅证,也会使部分居心不良的读者冒领他人的借阅证,然后到流通部借书。针对这一情况,应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责任心,扫描完读者条形码后,严格按代书板上面的标号放置借阅证,读者取证时,凭代书板取证。

3 文献检索中的问题及对策

实现计算机管理后,读者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到目录厅查目录卡,而是可以方便地通过计算机登录图书目录查询管理系统,查到相关资料,方便快捷,而实现这一功能的硬件是有检索计算机。另外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很多图书馆不再提供手工检索的目录,只能通过微机检索。根据读者规模,配置一定数量的专用检索计算机,是图书馆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的有力保证,也是真正服务读者的体现。另外还可通过互联网,提供网上文献检索和读者借阅情况查询,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

4 计算机技术问题及对策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水平偏低,出故障率高。除了技术部几个工作人员外,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掌握计算机水平不高,在操作中难免出现错误操作,导致图书管理系统不能运行,或死机。对微机出现的一些小故障,自身不能予以排除,就消极怠工。这些都影响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根本保障。

4.2 服务器、工作机配置低,容易死机。图书管理系统,每天处理数据量很大,这对服务器、工作机提出很高要求。尤其是服务器,所有的数据都要在这里处理、交换,是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核心,服务器死机,整个系统就会瘫痪。另外交换机、网卡、网线质量差、档次低,传输不了大量数据,造成数据沉冗,网络阻塞,也影响图书管理系统的运行。解决对策就是加大投入,提高服务器、工作机档次,选用功能强、质量好的网络设备。

篇6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分为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两方面。数字化图书馆是将纸质版的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图书;数字图书馆系统则是将电子版的图书进行存储、交流和共享,具体来讲就是把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的功能,便于读者随时随地查询和获取信息,这种优势是传统的图书馆不能比拟的。读者只要登录数字图书馆网站,点击鼠标,就可以在几秒钟内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二、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一)安全性问题

众所周知,网络存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这些安全漏洞虽然不断被修补,但是无法完全避免。所以网络在给数字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1.数据信息安全问题

数字图书馆收录了大量有效数据,包括书籍信息、图书馆内部信息、企业信息、读者信息等。这些信息一旦遭到盗用就会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同时引起使用者的恐慌和不满。要妥善保护所有信息,不能任由攻击。做好各类信息的加密工作是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数字图书馆系统安全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系统如果遭到病毒或者破坏性代码的恶意攻击,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有些病毒不仅会自动删除数据、破坏重要文件,而且会通过网络进行恶性传播,当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被感染,其他所有计算机都极有可能也被感染。这给图书管理系统和使用者带来很大麻烦。图书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知识和信息,应当保持信息高速流通。一旦信息流通过慢,就会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损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法计算的损失。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理应具备解决在网络环境下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是图书馆网络系统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之一。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标准化要求较为严格。很多省市和高校图书馆已经纷纷投入建设数字图书馆,但总体而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时间还不长,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我国尚未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出现了很多不同标准的数字图书馆。一些高校图书馆忽视了自身馆藏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片面追求数字化资源的数量,盲目建设数字图书馆。高校各自为政,低效率重复建设,缺少资源共享建设方面的合作,不同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在用户检索界面、语言和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互联网上纷繁复杂、数量庞大的信息,使原有的图书情报管理的处理标准难以实施,从而引发了新的问题:在信息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网络时代,是否有必要坚持标准化?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坚持标准化、系列化和统一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持。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分散建设的现状,要想实现数字资源全社会共享,必须出台相关标准。信息标准化既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数字图书馆高效运行的主要方式。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建立数字图书馆。

三、加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的基本管理工作是藏书的整理和借阅,因此建立网络信息图书管理系统,先要做好借书、还书及图书分类工作。第一步,图书馆要将所有藏书进行详细整理和收录;第二步,开发图书管理系统手机应用软件,通过该软件,读者既可以自主查询图书名称、借书日期、返书日期、图书识别条纹等借阅信息,还可以了解近期是否有想要找的书;第三步,给读者办理个人电子借阅卡,提醒读者借阅是否到期;第四步,通过图书查询系统查找未还书记录,提醒读者按时还书;第五步,开发借阅图书时间段查询系统,分析信息需求情况,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二)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

传统图书馆过多关注辅助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忽略了信息的时效性和阶段性,导致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浪费了大量资源,因此有必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的力量,开发各种珍贵的图书资源。要分析读者的各种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利用有限的资金,有效开发和利用免费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在零散、紊乱的网络信息资源中严格筛选出学术价值高的免费资源,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各图书馆要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参加图书馆联盟,享受联盟为成员馆提供的各种免费资源,并集体采购中外文数字资源。

(三)开发与配置信息资源

对数字图书馆来讲,信息咨询是一个知识密集的跨学科行业,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其实是一种智慧型管理系统。在图书馆建设中,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制订新的管理制度,完善资源配置,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实现社会功能,获得经济效益。

(四)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篇7

作者:王昌海 单位:胜利油田图书馆

电子图书与传统图书的并存发展趋势

鉴于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所具有的互相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生命力,笔者认为,传统图书与电子图书将会长时间处于并存格局,甚至是永远并存。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电子图书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凭借这种优势所爆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相比传统图书而言,电子图书具有较多的优点,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省纸张,实现零树木砍伐量,是真正的低碳环保,同时,降低了图书成本,价格便宜。其次是使用方便,随时可通过网络下载,不受地域限制;容量大,通过网络下载或很小的电子设备就能有大量的阅读资料;易于检索与互动,开辟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第三是满足了部分读者或作者的个性化需求,读者可根据自身需要订制电子图书,同时使个人出版成为了可能。第四是大部分电子图书内容能够以多媒体影音资料的形式出现,这是传统图书所无法比拟的。第五是电子图书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较大的使用价值,如电子教科书的发展将会掀起教育行业的革命,电子教科书将会让喊了多年的“学习减负”变成现实,孩子们不再背负沉重的书包上学,兜里揣上小巧的电子教科书即可,因为所有的课本内容校方在开学之初就已全部装到这个电子教科书中了。二是在一定时间内,电子图书也有不可弥补的缺点,传统图书仍有一定的生命力。比如,文献信息受知识产权的保护限制,读者必须经过授权或者交付一定的费用才能使用;并且电子图书的利用受一定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要有网络连接,要有一定的设备,目前在我国一些边远的乡村或条件较差的地方,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人们就看不了电子图书;电子图书由于网络传输等各方面的原因,内容比较容易失真,安全性较差。而传统图书在一定程度上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携带方便,阅读便捷,无需借助阅读工具就可以阅读,能方便读者开展交流活动和学术讲座等,其生命力即维系于此。“传统书籍所散发出的淡淡书香,拿在手中的实在感,翻页的沙沙声,都是一种阅读的享受。”很多的读者如是说。近几年,以新华书店等以销售传统图书为主的连锁店的快速发展,读者盈门,也证实了这一点。

对传统图书与电子图书并存的管理对策

1.用电子图书管理推动传统图书管理改革。一是要加快电子图书的发展进程。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提供电子图书服务,广大读者坐在一台微机面前,就可以按照授权尽享上百万册图书,无须走动,也更加方便了急需使用电子资源的人们无限制地查询使用所有电子资源。在图书馆中,应将传统图书参照电子图书的管理模式建立对应电子目录,方便查找和存储,人们希望可以只要在检索软件中标明传统图书的存放位置,便可以方便地查找到对应的传统图书。所以,对传统图书实体秩序的要求就降低了,只要排列有序,位置明确,就可以借助计算机及网络的检索功能实现传统图书的快速查询。同时,将借阅量较大或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预期较受欢迎的传统图书逐步实行电子图书管理,积极推动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一体化进程。二是要优化电子图书和传统图书的比例配置。知识更新换代的加快,加速了人们需求的多样化。由于计算机具有快速度、多途径的全文检索功能,网络可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处、多用户地利用,电子图书管理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图书之间的多维联系,鉴于以上原因,图书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行图书实体简化,从而使图书管理部门可以从繁重的整理业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关注电子图书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与服务。这时,图书馆员的责任和作用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并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图书管理者,他们将要把更多精力用于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如担当顾问,提供最新的情报源等,他们或成为信息专业人员,或成为某些学科的信息专家。2.在吸取传统图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使电子图书管理逐步完善。目前,电子图书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建立公众的信任,这其中主要有一个习惯培养问题,如何让公众改变阅读习惯,突破的思路主要集中在两条路线上:管理和技术。从管理而言,应加大对电子图书的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可电子图书,从而使用电子图书。油田图书馆在安装电子图书管理系统之初,就曾在胜利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大力宣传,加快读者对电子图书的认识。就技术而言,以油田图书馆为例,电子图书管理是油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方式的重要变革,为油田图书馆服务向快、广、精、深、准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电子图书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将给油田职工家属的生产科研和文化生活带来几个方面的转变,概括起来可以总结为“多、快、好、省”四个字。“多”是图书多,数字图书馆拥有的国内外各种电子图书,完全可以满足科研生产和生活娱乐的需要;“快”是指图书上网、面向读者的周期短、速度快,各种图书的同时,就能在网上查询浏览;“好”是指借阅服务好,变图书馆的服务由限时定点为全天候、整个油田范围内服务,服务时间扩大到每周7X24小时,服务空间延伸到偏远的小区、荒僻的井队;“省”是指省钱、省时。鉴于以上原因,各级图书管理部门,要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电子图书领域,从管理制度、方法、技术层面促进电子图书的发展,同时结合传统图书馆藏,充分、有效、巧妙地利用两种图书的特点实现管理优势互补。

篇8

目前,高校图书资产分布广泛,需要在管理机制上进行科学设置,达到管理有序,确保图书资产不遗失,实现高校图书资产共享,更好发挥其价值。一般来说,高校图书资产管理管理机制涵盖管理体系、管理责任以及管理方案等方面内容。

(一)完善管理体系

针对高校图书资产的涵盖范围,主要包含图书馆图书资产、院系资料室图书资产以及由科研经费购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员个人手中的零星图书资产。当前,部分高校以“总馆-分馆”模式实现了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的整合,但不少高校仍然是相对独立,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不利于高校图书资产的共建共享,而且存在资源的重复购置。同时,对于由科研经费购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员个人手中的零星图书资产,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处于监管失控状态。为此,为了对高校图书资产进行整体性的管理,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源共享,应当加快构建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使得三部分图书资产得到科学管理,做到应管尽管,同时明确管理主体。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从三方面构建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一是设立学校层面由主管校长负责的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全校图书资产管理;二是设立具体的图书资产管理管理主体,统一负责全校图书资产管理,可以由校图书馆负责,也可以由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三是进行合理分工,将各类图书纳入管理范围,由不同主体进行科学管理,一般来说,图书馆图书资产由图书馆负责监管,院系资料室及院系教师科研经费支出购置图书资产由院系资料室负责监管。

(二)明确管理责任

高校图书馆资产范围广,类型多,高校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而且需要对各管理主体进行责任明确,确保管理机制有效运转。为此,我们必须针对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中的各具体管理主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案,对各管理主体的管理责任进行制度化确定,确保责任明确,保障高校图书馆资产的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图书资产的效用。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学校主管(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负责人、国资委负责人(或财务处负责人或设备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各院系及相关部处负责人担任委员。为了有效运转,该委员会应当指定学校图书馆或国资委等单位作为挂靠单位,同时在挂靠单位设立办公室,负责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一般来说,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全校性的图书资产管理原则、年度图书资产采购计划、重大图书资产采购论证、大批量图书资产采购招标、院系资料室图书采购计划的审批、各系统图书资产的剔旧审批、学校各系统图书资产的共享机制等。大学图书馆图书资产是高校图书资产的主体部分,一般由校图书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全权负责其图书采购与管理,并通过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相对独立的院系资料室图书由大学图书馆联合校国资管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院系资料室负责日常管理;纳入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院系资料室由大学图书馆按照“总馆-分馆”模式进行管理;院系师生通过课题经费购置的零星图书由院系资料室按照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确立的采购规程与原则进行指导和管理,可考虑纳入院系资料室馆藏,由在校在职师生个人保存或资料室保存。

(三)制定管理方案

无论是何种管理体制,也无论涉及多少管理主体,均需要制定符合学校图书资产现状和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资产管理方案。该管理方案一般应有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等全校性图书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牵头规划制定,主体内容由校图书馆负责制定涵盖图书采购程序、图书管理制度、图书馆岗位职责等的管理方案,确保图书馆的有效运转和图书资产的采购、管理等,加强图书馆图书资产的管理、核算和监督,有效防止图书馆图书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制度保障

作为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章,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的采购、保管、利用、剔旧等图书资产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遗憾的是,国内“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高等院校图书资产的管理法规,使得高校图书资产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还滞后于图书资产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各种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混乱现象较为普遍,难以进行实际评估,不能充分地体现图书资产的真实价值,迫切需要通过构建高校图书资产制度化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管理规范、图书产权明晰、资源配置合理。

(一)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

图书馆图书资产是高校图书资产的重中之重,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的规范管理是实现全校图书资产规范管理的前提,为此,必须强化图书馆制度建设,从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管理视角,健全图书馆规章制度,减少图书馆图书资产从采访、编目到流通这一交接环节中的流失,全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加工、统一借阅制度,规范验收程序,按照国有资产核算制度原则,将馆藏图书固定资产完整地纳入国有资产制度化管理轨道。同时,切实加强馆藏图书借阅制度化管理,确保图书馆图书采购、验收、典藏、借阅、剔旧、报废等图书全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设备购置、验收入账、使用、处置、报废等方面有章可循,有规可查,违章可究,不断完善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保证图书资料资源的连续性、完整性、完好性、共享性。

(二)强化对各种不同渠道获得的图书资产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目前,对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以及相关专项经费中购置的大量图书资产的管理在高校图书资产管理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重视不够,容易导致这部分图书资产管理的混乱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不利于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特别是部分用科研经费采购的图书,过去往往长期放在少数科研人员手里,易造成丢失,应制订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及时登记,及时处理,既保证科研人员能及时利用,又保证资料不流失。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在加强图书馆图书资产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协同学校设备处、财务处、科研处、学科办等部处,制定严格规范、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等项目经费中购买的图书资产管理制度。考虑到制度的可操作性,部分高校规定由本校图书馆负责统一协调、管理这一部分图书资产的管理职能,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将全校各类经费所购置的文献统一纳入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对待和处理。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对所有各类经费所购置的图书一律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建立了相应的馆藏地,制定了对其馆藏地不设借阅数量和借阅期限限制的流通规则;但当借阅者离校和退休时,则必须归还其所借阅的图书,这样既保证了全校范围内图书资产不会流失,也方便了图书馆对资产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高校图书资产管理技术保障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各高校图书馆也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资产的入馆后管理成果纳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基本实现了图书馆资产的数字化管理,使得图书采购进馆后,图书的编目、典藏、借阅、剔旧等在线处理,使得图书资产的变动能够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揭示。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高校图书资产的科学管理是未来高校图书资产管理的必经之路。

(一)强化技术意识,掌握图书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现状

高校图书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技术意识,对业界当前技术管理动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揭示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最新状况和发展趋势。由于高校图书资产范围广,不仅仅包含高校图书馆图书资产,而且涉及各类课题经费支付获取的图书资产,且分布比较分散,散落于各院系资料室(或分馆)以及师生个人手中,按照传统管理手段,难以有效揭示现有图书资产的分布现状,更不利于高校图书资产的共享。为此,为适应当前信息网络社会的深入发展以及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的趋势,高校图书资产的管理应该主动顺应信息发展趋势,自觉树立技术自觉,及时掌握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现状,结合本校图书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图书资产的分布状况,通过与学校科研部门、信息服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校图书馆、各院系等多部门密切协作,规划出台符合各学校自身发展现状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资产技术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及其具体责任,确保全校在图书资产技术管理问题上统一认识与协作推进。

(二)整合技术平台,实现全校图书资产的统一揭示和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各高校也在不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各部门的管理质量,纵观当前高校图书资产的管理现状,各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均实现了图书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有的高校利用国内相关图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如汇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金蝶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有的高校利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图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如Horizon管理信息系统、Aleph管理信息系统等,基本实现了图书的编目、查询及读者信息的管理以及图书的采购、编目、下架、遗失等图书管理环节的在线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图书管理水平。为了实现当前高校图书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可以考虑以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管理平台,充分挖掘图书馆图书管理平台的功能,在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将大学院系资料室图书资产、散存于师生手中的图书资产等统一纳入管理系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这类图书资产的在线揭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统一管理并开放利用,提高高校图书资产的整体效益。(本文来自于《办公室业务》杂志。《办公室业务》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篇9

传统图书资料的管理注重图书保存和摆放,不同时期的图书按照学科分类存放在不同的位置,这一做法的分类依据较为简单,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忽视图书的使用效率,同时这一分类方式呈现的信息目录和内容提示不够丰富,读者获取检索信息的能力受到限制。摆放式货架占用的空间小,读者选取书目的范围受到影响,这是造成图书使用效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传统的图书管理与借阅流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书本的借阅与归还受使用条件影响较大,图书管理的效率相对不足。现代图书管理建立在网络资源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与数字化应用紧密联系,这就使得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准确、快捷和方便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培训,注重综合化网络管理程序的应用,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图书信息的交互式处理,这一程序对于加快图书管理的信息采集,储存调配和管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知识的传播与应用过程中,大量图书情报信息需要整合和编辑,图书管理人员要主动适应信息变革的方向,强化图书信息管理的技术优势,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图书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科学管理与强化应用是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与提升管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学习数据采编与软件应用,提升信息化方案的处理能力,对于高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而提高图书使用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利用综合化信息系统处理图书管理数据可以省去繁琐的手工登记业务,对于无纸化办公和资源检索一体化有显著的进步意义。

2创新服务方式,完善管理特色

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正处在信息资源迅猛发展的变革期,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对于丰富网络文化资源,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力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虚拟网络信息平台,各地分散的图书资源得到重新整合,知识的分享与应用为读者获取检索信息提供了便利,读者可以在多种环境下快速获得所需信息,图书的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创新服务方式不仅需要在图书资源的硬件建设上打好基础,在软件的支持上同样需要下足工夫。知识经济时代下,各类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部分读者在知识的传播和应用上处于被动状态,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创新服务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一体化交互模式合理协调和优化图书信息,充分实现互联网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此外,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当完善管理特色,以贴近用户需求为重点,以提升读者使用体验为目标,不断改善自身服务。针对不同需求的读者,应建立电子网络化服务终端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使广大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安排,自由便捷地享受信息变革带来的益处。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读者需要建立网络图书共享系统,从而弥补资源分享的不足,提高知识的分享与应用能力。现代图书管理应用先进的知识分享系统,既是适应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必经过程。伴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现代图书管理过程中,向读者提供的图书不再是装订的纸质材料,而是实现了纸质图书向电子资料图书的转变,这种信息依附载体的变化突出了知识分享与传播的应用变革。而知识经济时代下市场竞争的加强,对于图书馆在封闭环境下形成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图书馆要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束缚,就必须走管理创新之路,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走在信息变革的时代前列。

3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实现“书本位”管理到“人本位”管理的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变革使得越来越多的重复劳动由计算机替代简化处理,与此同时,信息变革的加速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仅靠硬件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管理人员在认知与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主动适应自身角色由计算机操作员到网络技术员的转变。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图书情报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其次,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够将学习的业务知识迅速转化为工作岗位上的本领;再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心态,图书管理岗位本质上是服务于读者阅读需求的,每一位图书管理人员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实现“书本位”管理到“人本位”管理的转变对于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转变服务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本位”管理即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活动围绕图书展开,从文献的加工、整理到组织,整个过程强调书目的保存和利用,文献资料的收藏是图书工作的重点。“人本位”管理即图书管理的思路是以人为本,贴近读者的需求是工作的重点,这就将图书管理的核心内容转变到以服务于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上。实现“书本位”到“人本位”管理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从图书馆自身管理出发,将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表现作为工作考核的重点,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读者、尊重读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为“人本位”管理创造条件,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差异建立相应数据库,努力做到以服务读者为本,把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落到实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解放思想,加强自身人力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渠道,争做信息变革的参与者、支持者、推动者,并最终实现自身角色由“守门人”和“中介人”到“信息导航员”与“知识工程师”的转变。

4协调图书馆与资料室、档案室之间的关系

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资料室藏有丰富文献,其中既有自然社科类文献,又有数据统计等调查资料,除文章外,图书管理人员应努力协调图书馆资料与资料室及档案室文献的共享关系,一些资料室存放的文献信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尤其是统计类文献资料颇受读者青睐,这些资料系统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建设优势,是不同研究人员在各个时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也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成果,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人员要转变服务方式,畅通知识分享渠道,打通图书馆、资料室与档案室之间的借阅壁垒,努力使馆藏文献资料服务于读者,为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图书管理人员创建绿色流通渠道需要依靠集体力量,打破各部门之间的隔阂。为理顺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关系,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当建立联合服务机构,并创建相应的协调机制,把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方案落到实处。建立联合服务机构能够保障档案室与资料室等部门间文献资料的正常流通,为读者制定行之有效的流通方案。此外,联合服务机构要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沟通图书馆、资料室与档案室之间的知识分享状况,并不断提出改进策略,努力使知识的分享与应用创造最大价值。

5开展个性化服务,为读者创造个人知识库

知识经济时代下,传统的馆藏书目已不能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多的读者要求图书馆提供个性化与数字化服务,图书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读者创建“我的图书馆”提供有益方案,并在阅读方式与推荐书目上大胆创新,努力使图书馆综合建设服务于读者需求方向。个性化服务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差别化的、有益于个人需求的特别服务。个性化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具体体现为图书馆根据读者的差别化需求,提供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图书馆可以在网上预约、书目推送、信息编译等项目上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个性化服务不仅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而且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读者在个性化服务中感受到了尊重,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知识传播,而且为读者创造个人知识库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借书还书的登记上,图书馆可以根据系统记录,及时归纳总结读者喜欢的图书类型,并做出相应的推荐书目单;在书目推送上,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将有价值的阅读信息发送给读者;在还书方式上,为了满足读者的异地还书需求,不同的图书馆之间可以建立馆藏图书共享流通机制;在藏书特色上,图书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学科发展的优势突出藏书地方特色,在知识库共享与传播的应用上吸引更多读者和用户。

6结语

篇10

一、网络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管理工作呈现新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医院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促使医院图书管理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信息技术在医院图书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技术逐渐被引入到医院图书管理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作人员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便利,管理人员能够借助图书管理系统对医院图书形成整体的把握,并基于医院员工的需求对图书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1]同时,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部分电子图书资源逐渐出现,图书管理者可以在网络上向读者共享电子图书资源,医院图书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二,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管理服务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传统的被动、僵化管理转变为灵活的主动服务,不仅读者可以基于自身需求对医院图书进行查阅,管理人员也可以结合医院的工作部署以及图书馆图书变更情况向读者分享相关信息,为读者提供主动地图书推荐服务,增强医院员工的阅读兴趣,为医院图书的有效利用提供相应的支持。其三,在网络信息环境的影响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医院在完成医院网络图书管理平台的建设后,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图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图书资源的管理和图书管理服务的开展,还应该重视对网络图书安全的维护,净化图书共享平台环境,为读者提供相对稳定安全的电子图书查阅场所,为医院图书服务的优化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信息环境下创新医院图书管理工作新举施

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管理工作呈现出的新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医院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一)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创新服务意识

基于当前网络信息环境对医院图书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要想促使医院图书管理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首先应该重视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有医院图书管理人员对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够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以保证医院图书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2]一般来说,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树立创新服务意识,以为读者服务作为自身工作核心,提升图书管理水平。

如针对网络信息环境下读者要求医院能够结合馆藏图书制定相应的检索方案,便于他们对图书的借阅和查询这一现状,图书管理人员就应该在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检索方案,并结合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其提供图书咨询服务,促使读者能够更为准确的选择所需图书,提升图书服务质量。

(二)增加电子图书资源比重,实施网络化管理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图书资源不再局限于纸质资源,还包含电子图书资源,且电子图书资源的应用更为广泛,因此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还应该逐步增加电子图书资源的比重,对电子图书资源实施网络化管理。此举使医院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图书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对医院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以及医院图书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3]

(三)积极构建网络图书共享平台,为读者自主选择图书创造条件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社会大众的主体性意识逐渐增强,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社会大众意识层面的这一特点体现在医院图书管理方面,就是图书馆应该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构建图书管理和资源共享平台,在尊重读者个性意识的基础上促使读者结合自身需求选择相关医院图书,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管理服务。这样,借助图书共享平台,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能夠得到相应的提升,医院图书资源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利用,对医院图书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4]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结合医学图书管理需求构建了网络数字图书馆,在加强图书资源管理的基础上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促使图书资源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图书管理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