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启蒙的基础时期,此时的学习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到其他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阅读教学手段,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传授他们高效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提升综合能力,获得情感的熏陶。

一、当前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

现阶段,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旧存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严重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成效。此外,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却没有对课本进行认真研究和阅读,没有深层次的挖掘课文中包含的情感;二是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课中,部分教师未能够做到同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关注的比较多,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关注的比较少,造成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低。

2.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目前,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候,不去积极主动的请教同学和教师,不喜欢与同学和教师沟通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不利于培养阅读能力;此外,学生缺少个性化阅读,只是被动的听教师的引导,自身缺乏对文章的鉴赏,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阅读教学中,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为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形成奠定较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阅读课文《草船借箭》时,教师应课前为学生准备好教学课件,搜索相关的视频、图片和音乐,选取电视剧《三国演义》或者电影《三国》的相关片段,使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具体化,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诸葛亮是怎么得到箭的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完之后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应耐心的给予评价,以此培养阅读自信心。

2.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习惯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部分学生的阅读效率较高,能够明确文章主题,注意文章细节,熟悉和了解人物形象,在脑海中能够想象出文本的情节。但是还有一些学生的阅读效率较低,存在较大的阅读障碍,对文章中的人物、情节和细节比较模糊,对于此类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使学生能够产生独特的感受,从而发表创造性较强、合乎逻辑的个人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例如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探讨鲈鱼该不该放生,最终探讨得出通过回忆“我”11岁时跟着父亲去钓鲈鱼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最终引导学生更好的实践道德,塑造品格。

3.开展网络创新阅读,丰富情感体验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互联网运用到学生的阅读环节中,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拓展阅读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发展。基于网络灵活性较强的特点,老师可以巧将网络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在网络中获取大量的阅读信息,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落花生》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花生生长及收获花生相关的资料,尤其是收获花生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花生的品质进行分析与感受,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将花生生长到成熟的过程进行绘画,让学生尝试分析事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进行阅读、交流与分析,确保学生间阅读信息的共享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鉴于此,网络阅读教学方式,能有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予学生独立学习与钻研的空间,能实现阅读教学质的飞跃。

4.重视课外阅读,进一步拓展积累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处于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其自身的阅读、认知、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能力,但对于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要巧用一切教学资源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例如第一單元是以读书为主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儿童读本,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些人物,有什么样的阅读心得。再比如在学习第二单元思乡主题时,可以推荐阅读《黄鹤楼》《天净沙·秋思》等诗篇,在积累和背诵中进行深化感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任务分析理论;语文阅读;作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任务分析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任务分析理论促使教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能够确保教师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的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任务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合理性,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理论基础,确保学生阅读教学的科学化。其次,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提供指导,该项理论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蕴含了优秀语文阅读教师的经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最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确保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防止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任务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学生特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处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日益增强,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阅读教学融入语文学习中来,需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文预习时间,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直观性的了解。教师为了防止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轻声地读出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阅读的感受。

(二)分析教材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二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前,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及时提出对文章的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要及时进行纠正。在阅读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先阅读一段或者两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阅读材料内容,提前做好问题的预设,将问题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问}回答的准确率。教师对于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苏教版《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除草,结果怎样?(2)去年杂草丛生,今年却长满庄稼的原因是什么?在讲课前提前针对阅读内容,给学生设置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分析阅读情况,强化学生朗诵感悟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三步,主要强调将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培养学生的预感和文字驾驭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朗诵,通过学生的朗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展现自我搭建平台。学生可以运用范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和领读等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将范读和领读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生字,提高语文阅读素养,促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语文阅读中的较长句子,强化学生的朗诵感悟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四)分析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四步,要求学生具备理解作品的能力。每个阅读材料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阅读时,会给学生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使学生在大脑中对作品形成一定的印象,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作品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任务分析理论,对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任务分析理论的四个步骤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切实把握阅读教学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广任务分析理论教学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一、群文阅读教学方式

(一)作者相异主题相同的群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本,每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几篇课文都得为它服务。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这几篇课文,体会感悟相同的中心,学习作者的构思及表达方式,从而学会习作。

五年级下册教材《走进西部》这个主题的4篇课文都是描写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的发展和变化。教学时,我把《草原》一课作为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分析、合作交流,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感受蒙汉之间的民族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合理使用贴切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将群文阅读用于教学中,让学生用学习《草原》的方法去学习《丝绸之路》、《白杨》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走进西部了解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从而热爱西部。这样,学生在理解阅读上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也便于把同一名家的名作集中在一起学习,这样便于对名家的作品有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感受体会名家的写作风格,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学会写作。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老舍的文章较多。他的文章有的写生物,有的写风景,有的写风俗,内容丰富。如《北京的春节》《养花》《草原》《猫》《趵突泉》,这些文章中随处可见老舍语言艺术的精华,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他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他诗一般的语言让儿童对他的作品很感兴趣。与传统教学相比群文阅读就像把一颗颗零散珍珠串联成了光彩熠熠的项链。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感受生活,体验作家的创作之美,从而喜欢上?读,丰富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三)文本相异内容复现的群文阅读

不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的岁月里,都有许多让我们为之动容的榜样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清晰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如《地震中的父与子》《金色的鱼钩》《再见了,亲人》这几篇文章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在教学中,我也用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阅读这几篇课文,从不断的阅读理解中去了解那令听者为之动容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是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学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威尼斯小艇》和《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这三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国外风光,异域文化。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群文阅读的显著特点就是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读,掌握多种多样的实用阅读策略。为自主阅读和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建构写作素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学生大量阅读任务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习、借鉴别人优美的词语、段落及表达方式,并根据需要写出好的作品。所以在平时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学习别人的篇章构思,体会、领悟作者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喜爱或厌恶之情,怎样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等等。

如,《儿童诗两首》《童年的发现》《冬阳 童年 骆驼队》《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它们再现了儿时的多姿多彩,天真无邪的孩童时光,描述的是他人的事迹。可这些事又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这一组文章,充分品尝儿时生活的趣味,领悟好词佳句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是怎样把生活中的趣事描述清楚,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的。

篇4

开学第一周的星期五,我参加了全区小学五年级语文通研教材培训会。 聆听了高国华老师对本册教材深入、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高老师先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类,如西部风情、回味童年、语言的精妙、感恩亲情等,从感性上让授课者对本册教材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又将教材分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四个大的块面并进行逐一讲解。

识字教学。五年级学生不论是识字量,还是写字量已经近达饱和,许多孩子,甚至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识字教学,重在阅读。这就造成了一些孩子夹生现象严重,错别字及不规范的字比比皆是。这就给我们老师敲响了警钟,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识字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扎实有效的进行落实。平时还要做到一课一听写,一单元一听写。很好地完成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任务。

篇5

1.简――还“对话”之“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段:

师:(出示地震相关图片)同学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学生七嘴八舌)

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播放《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生:……

(学生兴致淡然,教师指多名学生汇报。)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堂已经进行七八分钟,文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交流地震危害的资料”这一环节显然是为了对话而对话,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大。其实,课堂开始,只需教师配上音乐与图片进行饱含深情的一段独语(地震是多么残酷,它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就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阅读期待。这样的对话指向明确,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交流。

2.静――听“独语”之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片段: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一块儿去走走搭石吧。请大家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默读并圈划3分钟左右,这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内心“独语”。)

阅读教学中主体体验往往采取自我言说的方式,通过独语对“内意识”进行自我组织。上述教学现场学生在教师的“独语”引领下,静心读书,静心思考,揣摩品评课文语言的精美独到之处,课堂因为有了学生内心“独语”的积淀而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3.融――“对话”“独语”融合之境。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同一文本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此时,应顺势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让思维的火花在“对话”和“独语”中碰撞。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片段:

师:母亲沉浸在月色里,陶醉了,而“我”也陶醉在母亲美丽的形象中,陶醉在母亲讲的故事里。母亲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学生读童谣)

师:“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生:母亲唱的童谣很好听。

生:“我”想和母亲多待一会儿。

师: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生:花生。

师:可“我”那时硬是解不开,是母亲,再一次使“我”豁然开朗。

师:母亲的歌谣、故事、童谣、谜语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美妙,使“我”的心明朗起来。所以,“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母亲用……飞向诗歌的王国。”

师: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四十年后,孙友田回家看母亲的时候,却发现――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那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那芳香的音韵,那动人的歌谣成为了永恒,此时此刻,面对老去的母亲,我想说……

课已接近尾声,师生的对话营造了言语激发的场,写话自然水到渠成。对文本深度阅读后,情感体悟浓缩在写话中,阅读个性化的感受通过写话这种“独语”方式终于找到了合理的突破口。

篇6

一、 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性地写好汉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目前,不上学生写不好字,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作业量的增加,不少学生对鞋子的要求放低,出现了胡写瞎画现象。可见,写字教学尤为重要。我根据学生的现状,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欣赏到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举办的现场儿童书画表演,向他们展示一幅幅书法作品。激发她们的写字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规范、美观的字帖。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一中写好钢笔字时。我把文中要求书写的内容(1、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写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制成精美的ppt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赏这四行钢笔字的布局行款,再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笔画走势,为学生习字营造愉快的心里氛围。鼓励学生先看清范字后再描红。通过视频慢放,让学生观察其运笔方法和笔画走势。指导学生仔细描摹,逐步转化为写字的技能。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2版》中明确规定: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新课标对学生阅读量做了明确规定。可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服务于阅读教学。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梦圆飞天》时,我通过播放神五飞天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神五飞天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和神五成功发射后,指挥大厅里人们当时的表现。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这一现状,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田园风光、风景名胜、电影,各种竞赛、表演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黄果树瀑布》时,我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图片及瀑布声。让学生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在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图片)。 另外,我还配乐范读叶圣陶的《瀑布》,欣赏歌曲、视频让学生听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用她那甜美、清亮的歌喉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接着出示课件:文章写得美吗?你能仿造课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你曾经玩过的地方写下来吗?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读写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篇7

一、对文本留白的续写或扩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当“以用为主”。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词句的品悟、美读逐步感受到了文本的深层内涵,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句,体味情感,还要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宣泄自我阅读的情感。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们总有对完美事物追求的心理,当看到某些事物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时,大脑就会产生积极兴奋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留白”,让学生在留白处放飞思绪,对文本进行扩写或续写,这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学习、宣泄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言、形成的价值取向等在实际应用中得以体现与展示。而长期、有效的此类训练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读写能力的平衡发展。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英雄雨来》时,教师在备课中发现,课文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起枪声……”这段话对老人们的叙述较简略。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留白处展开想象,对老人们惋惜悲痛的语言、行动等进行扩写练习。有了对前文的理解和对雨来的情感体验的铺垫,学生大胆想象,在习作中融入自己对雨来的敬佩、赞赏、痛惜之情。再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在反复阅读、理解、品悟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延伸想象:“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桑娜和渔夫以后的生活会怎样?”这样的延伸想象式练笔符合学生追求故事完整性的心理,促使学生书写内心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阅读情感得以延续,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以文为范的仿写训练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识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迁移的实质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的原有观念,对新课题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在提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基础上发生的学习的转移。模仿文本进行的仿写练笔正是运用迁移的原理,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仿写训练符合小学生爱模仿的心理特点,遵循从效仿到创作的语言学习规律,促进了学生语言的持续发展。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注意寻找读写切入点,让学生模仿文段的某些特点进行语言运用训练,教会他们“描”得合情合理,“仿”得恰如其分。学生对范文中的遣词造句、中心思想产生认同感,自然能够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助于为其语言风格的形成、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介绍小艇的写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列数字等方法介绍一种新型事物——软性铅笔。由于课文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软性铅笔长、软的特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写出了一段介绍软性铅笔的生动文字。

三、角色转换的语言重组训练

语言的重组转换训练是一种形式多变的语言创新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这样的转换训练包括句式的转换重组、文章繁简的转换重组、文体的转换重组等。在阅读教学研究中,侧重于根据文本阅读经验所进行的角色转换的语言重组训练。新课程改革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学习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教师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创设便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以参与自主、探究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点的体验更为深入、深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新型玻璃》中,教师与学生一同创设推销产品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推销员,给自己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写一段新产品解说词。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抓住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对课文语言进行修改、加工、想象重组后,写出了具体、生动、有趣的片段。教师再次指导学生转换角色,以新型玻璃自述的方式描述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学生在自述过程中创造性地为新型玻璃添加了人的个性特征,不仅使文本内容铭刻于心,更为课堂学习平添了几分生趣。

四、师生互动的学后感笔记

学后感笔记与一般的读书笔记不同,它侧重于记录学生学习后的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习作教学则强调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学后感笔记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设置的课堂延伸性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还要注重师生互动的学后感笔记的积累,使不同的思想意识得以交流,促使新感悟的产生,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展。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53-01

“多读书,读书好,读好书。”冰心老人的一句话点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特级教师支玉恒也说过:“语文是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应在阅读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体验与乐趣。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有效品读更是学生理解文章、感悟情感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凸显有效品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想象品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悟出文中的真谛。”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品读,即有想象力参与的品读。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调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个人修养以及情感体验等补充构建文本的意义世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在设计引导学生品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你从这段文字想到了什么?”有学生说道:“从‘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想到了父亲受重伤的样子。”笔者顺势让学生观看美国地震后的惨状图片,通过想和看,学生很容易了解到这场灾难的可怕,以及父亲在险恶情况下救助儿子的危险性。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想象:“当时父亲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挺过来的?”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自主想象: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时候,有一块大石头落下来,砸在他身上,鲜血直流,但他忍住伤痛,继续寻找儿子。也有的学生想象:大火把父亲的衣服烧着了,他的身体烧伤了,但他顾不上自己,依然坚定信念找到儿子;突如其来的大爆炸把父亲的双腿炸伤了,鲜血直流,但他毫不畏惧……学生在想象中反复品读句子,一次比一次读得深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亲的勇敢与执着,感悟到父亲的“了不起”。

二、换字品读

课文中许多恰到好处的字词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文本内容,而且非常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换词品读就是引导学生品读关键字词,在词语的比较、推敲中进行理解、体味,感悟出词语运用的精妙,学生既能从中体会语言的内涵,又学会了遣词造句。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珍珠鸟》第五自然段中“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这一句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进行换字比较:“‘扒’字可以换成什么字?”学生例举出几个字:“拨、掰、挑、挪”。笔者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换词读一读,并思考:这些字真的跟“拨”字差不多吗?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换词品读之后,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生1:“我觉得‘扒’字好,这样可以看出‘我’的小心翼翼。”生2:“从‘扒’字可以体会到‘我’害怕打扰它们平静生活的想法。”生3:“我觉得‘扒’有一种温馨的、爱小雏的味道,其他的字就没有这种味道。”在学生理解了换字的不同之后,笔者顺势小结:“这轻轻一扒,扒出的是‘我’对小雏的疼爱,扒出的是‘我’对这幼小生命的珍惜和敬重。”学生在读、思、说中领会到换词品句及揣摩文句内涵的方法。

三、补白品读

教材中存在着不少“空白点”,它们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解读。补白品读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从而获得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可以抓住文中概括性的句子,采用演绎补白的方法使原本抽象概括的句子具体化、形象化,促进阅读个体对语言的感知。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心中那盏灯》一文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什么“那是一盏最美的灯”,笔者首先设计三项补白练习:“1.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是父亲用心打磨的灯,所以那也是一盏用 做成的灯。2.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凝聚着父亲对孩子的爱,所以那也是一盏用 做成的灯。3.那是一盏用 冰做成的灯,凝聚着父亲对孩子的情。所以那也是一盏用 做成的灯。”其次,为了凸显“父爱成灯”这一主题,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笔者深入设计了一项补白练习:“那是一盏用‘ ’做成的灯,所以我觉得‘那是一盏最美的灯’。”学生在多层次的想象中感悟到那是一盏用“温暖、心血、亲情”等做成的灯。

篇9

教学计划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们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能够使得他们的教学活动更加有序的进行!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一、教学理念

1、语文教育不能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务必建立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设想要看重探求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2、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进步每个学生的语文修养。

3、注重过程,终结评价与组成评价相联合,扶植终身学习的愿瞧和科学探求的精神。

4、重视阅读指导,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2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瞧,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83.3%的学生分析测试达到优良程度。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分析使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要领。

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管理,还需老师加强领导。个别学生学习盲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还需老师好好指导教育。本班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习作和课外阅读,很困惑,到底如何缩短两极差距。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位,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久的童年”,第三组“言语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28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14篇。除了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其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需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材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材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熟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熟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体系,全面、正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富有人文内涵、拓宽题材文体方面,作出了勤奋努力;

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越发灵活,编排方式在继续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改变。

6、在“分析学习”中,指导学生大胆设想,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重视探究和钻研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语文分析使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一是指导学生经过学习课文和搜集材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二是指示学生学习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领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继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三是指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相对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要领,并试着将这些写法使用到本人的习作中。

第二单元:

一是让学生经过学习课文,领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富有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二是经过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三是注重语言积累。

四是描绘本人的童年生活。

第三单元:

一是让学生经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二是经过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体文章表达方式。

三是指导学生积累生动的语言。

第四单元:

指导学生专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要领,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单元: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六单元:

指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通方式的改变,领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开始学会使用信息,写简略的钻研报告。

第七单元: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人物形象,领会作家描绘人物的要领,并在习作中学习使用。

第八单元:

一是要捉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增长见识。

二是要推测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要领。

三是要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言。

四是要从实践起程,凭据各自条件,经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材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体验。

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1人,除个别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外,其他同学成绩比较平均。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同时,有几个学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另外,某些学生虽然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还不够丰富。本学期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作进一步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共有课文28篇。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每组课文之后放积累运用。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成词语、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趣味语文、日积月累。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25个,其中要求学会的200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150个,多音字在教学之中讲解。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思考·练习“的教学: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题目简要实用。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题目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加强了课内、课外的结合。有些题目还体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提示了学习方法。修订后的思考、练习删掉了原来一些繁琐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孤立进行词句训练的题目,从整合的角度,把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朗读、背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

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积累·运用“的教学

”积累·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如阅读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可借助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再交流、讨论,读懂课文。

还有口语交际,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创设情景、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另外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不说空话、假话,表达真情实感。

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甚至是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在新学期中,我继续担任五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又是新课程教材的实施者,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能更好的开展,现制订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一共47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6人,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已初步学会了听懂别人讲述的事,能复述主要内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了写日记、作文,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部分学生钢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不美观。

部分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本班学生思维活跃,爱读书、爱思考,发言积极,敢于表达。但本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差,一是书写不是很规范,二是习作水平缺乏表达技巧,不能把平时读书积累到的优美词句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因此本学期应该着力于学生书写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重点

加强阅读和习作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有所提高。

四、教学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了新大纲,新课标,把握好本学期的教学主线。

在每节教学之前,都做到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结构,选择相应的教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并确定好本节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点线。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年组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讨论教学方法。在每次备课过程中,我们都根据前一周的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本周的教学,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对策,取长补短,真正发挥集体力量。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我们也是通过要通过讨论教学方法、认真听组内每位教师的课,讨论课的优缺点,共同提高,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尽快掌握。

2、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写字课时间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我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作文教学。

(1)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2)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3)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4)充分发挥习作讲评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5)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多练。

5、鼓励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及天天阅读的习惯。

6、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好辅差工作。

7、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疑惑;课本;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时候非常重视孩子的积累和课外阅读,课后的自主批注文章是我必须训练的内容,孩子们非常积极、认真地批注,作为老师的我感到非常欣慰。其中有个孩子特别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在读到《略谈学生读书》时,他非常肯定地说:“老师,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该这样修改:先说各级住校学生读各科的课本。各级学生入学,目的是去受教育,读课本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第三段的内容应该放在这。即‘读课本切忌只听老师讲而自己少动脑筋,只顾死记硬背……实际上可能五十分也不值’提至‘受教育还有其他手段 ……也可以说是读不用文字编写的课本’之前。”

段落是由若干个句子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是文章的组成部分。一段话往往由几句话组成。这篇《略谈学生读书》第二段就是先写了读课本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那么后面的内容就应该围绕课本的读法,以及它的意义所在。因此第三段的内容就应该放在第二段第二句话的后面,这样结构才不会凌乱,最后再谈谈受教育的其他手段。

我认真查找资料并反复进行朗读比较,结果发现真的是这样,我当时非常惊讶,给他点赞的同时也在思考:看来关于段落的组织孩子学得有收获,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此文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选作教材略有改动。毕竟是我和学生的陋见,不知是否如此。

在西师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第三学段(5―6年级)中,这样写道:关于阅读,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有这样一课《我和乌丽娜》,要求五年级孩子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中间有这样一段:“大妈的庭院里种满了花木,几只母鸡带着一窝小鸡,在花木下安详地觅食。”要求五年级孩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孩子就提出来:“老师,‘安详’是从容不迫、稳重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呢?”是呀,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的庭院里,为什么要用“安详”呢?我课后认真地查阅资料发现:

安详:近义词为安乐、安宁、安定、安适、安闲。有两种释义,一是从容自如、稳重、态度安详、举止安详;二是平静自然。

第一,稳重,从容。汉蔡邕 《荐边文礼书》:“口辩辞长,而节之以礼度。安详审固,守持内定。”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罗[斯国》:“安详前进,导彼五人。”《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近因小女出阁,预置媵婢月香。见其颜色端丽,举止安详,心窃异之。” 吴玉章 《》十四:“只剩下那个箱子,由一个日本人看守着。 陈策装做很安详的样子,径直走到他的跟前,和颜悦色地同他交涉。”

第二,宁静,平静。浩然 《艳阳天》第二七章:“夏夜的野外,安详又清爽。”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八章:“哭过以后,她舒了一股抑压着的闷气,心情似乎舒畅得多了,现在安详地坐着。” 碧野 《雪路云程・前峡与后峡》:“这美丽宁静的景色,使我们的心情变得非常畅朗、安详。”

从以上的解释上看,我也觉得这个词语可以换成“安闲”或者“安适”。词语教学中要让孩子触摸、感受词语,掌握词语,这里的掌握更侧重于让词语依附于学生的心理结构,“言为心声”,在文中,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心灵的演绎。言语的学习与心灵的丰富是同步的,如果词语教学能做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语本身的存在,那么词语教学同时也成了人文教育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词语本身的存在,除了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之外,在阅读教学中要去充分掂量词语的味道、色彩、质地、芳香,说到底我们在词语教学中要进行语感教学,而不是纯粹的词语知识的教学。只有让学生“感”到了,运用才能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发现让我非常惊喜,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惑,然后在解决疑惑中不断进步,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