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游客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区游客管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区游客管理措施

篇1

关键词: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措施环境保护

一、游客管理的基本概念

游客管理指的是景区经营者以游客为管理对象,对游客在景区内活动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以保证景区的旅游活动能长期稳定的发展。从景区尤其是保护地游客管理的实践活动来看,人们对游客管理通常有三种理解:第一,游客管理就是游客责任管理,其实质内容是游客行为管理,目的是为了规范与引导游客行为以减少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是资源破坏;第二,游客管理是游客体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很多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游客的大量涌入,给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资源极易遭到破坏的自然保护区和遗产类景区,由于游客游览所带来的资源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景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景区以经营景区资产为主要对象,对旅游者的管理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受到关注。景区的游客管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游客管理是是对旅游景区中的游客行为进行控制,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其按照一定的规矩进行游览,不造成对自身和他人的负面影响;而广义的游客管理则包括对游客行为的控制,对游客安全的监督,以及景区的综合方面管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有可能损害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它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气物的行为,如随手乱扔废纸、果皮、塑料袋、饮料瓶、烟火等垃圾,还有随地吐痰等;另一类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遵守旅游景区有关游览规定的违章活动行为,如乱攀乱爬、乱涂乱刻、违章拍照、违章采集、随意给动物喂食物等。这两种行为目前在国内旅游景区都是很常见。

三、游客数量管理措施

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相关企业和部门有可能从主观上放任甚至乐于看到景区、景点"爆棚"的情况发生,所以首先要明确的是相关企业和地方部门必须意识到控制游客数量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景区容量意识。而从景区管理角度来看,当前对游客数量的管理主要分为价格手段和非价格手段两种:

1、价格手段价格手段是旅游景区控制游客进入量的一种最普遍的做法

大多数旅游景区都有淡旺季之分,旺季游客爆满,淡季却寥寥无几。为了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旅游景区一般都会采取在淡旺季制定不同的门票价格的方式来调整游客的数量。旺季时适当提高景区门票的价格,以阻止过多游客进入;淡季时适当降低门票价格,以鼓励游人前来游玩。

2、游客行为管理措施

一些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不仅对景区资源造成破坏,而且还人人影响了其他游客的旅游体验。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的行为,如随乎乱扔废纸、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烟头等垃圾,随地叶痰、随地便溺等;另一类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遵守旅游景区的有关游览规定的违章活动行为,如乱攀乱爬,乱涂乱刻乱画,越位游览,违章拍照,违章采集,违章野炊、露营,随意给动物喂食,袭击动物、捕杀动物等针对游客的此类不文明行为要进行必要的约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①游客教育管理方式

在游客进入景区之前,景区应通过各种方式对游客进行资源保护的教育,如在景区门票上对重点保护的旅游资源进行介绍,写明游客参观游览景区的注意事项,在异游讲解过程中对游客进行资源保护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使游客对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资源有个较好的认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游客对资源的破坏,尤其是会人人减少游客所造成的无意识破坏。

②行为小范管理方式

景区的员工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为旅游者起到示范作用,文明礼貌,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景区的文物及自然旅游资源,为旅游者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黄山环卫人员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旅游者应该保护环境。黄山之所以卫生保洁好,除了到处都是石砌的垃圾箱外,黄山的环卫人员总是不辞辛劳、默默无闻的跟在游客身后,检拾游客丢下的垃圾。为了检拾游客丢下悬崖、山谷中的包装袋等废弃物,黄山的环卫工人再悬崖上打了130多个吊环,用绳子吊着在悬崖间检拾游客丢下的垃圾,看到这样的情景,还有准会忍心乱扔乱丢呢?这样的行为示范无疑会对游客产生巨人的心灵震撼,促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环境。

篇2

遵义会址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历史遗迹,历来受到人们的敬仰。人们在饱览红色文化的同时,因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导致会址一些重要设施及历史文化资料面临威胁。游客在会址内的不良环境行为,给会址景区旅游资源造成损坏,景区环境遭受破坏。游客的不良环境行为使景区环境管理的难度加大,会址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

环境行为的含义

环境行为有广义环境行为和狭义环境行为之分。广义的环境行为是指能够影响生态环境品质或者环境的行为。它可以是积极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行为,如废弃物分级投放等,也称为积极的环境行为或者良性环境行为;也可以是负面的行为,如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等,也称为不当环境行为或者不良环境行为。

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对于环境行为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就开始了。“态度影响行为”的心理学认知在业内已经形成普遍的认识。Ajzen 提出了经典的计划行为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TPB 预测若个人对某行为的态度愈积极、所感受到周遭的规范压力愈大、对该行为所感知到的控制越多,则个人采取该行为的意图便愈强。Hines、Hungerford 和Tomera提出了一个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式。根据Hines 的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游客环境行为的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行为意向和情境因素。个人的行为意向包括环境行动能力、环境问题知识和游客的个性变量。如经济条件、社会压力等都属于情境因素。

遵义会址游客的环境行为特征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遵义红色旅游者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总计发放220份问卷,回收205份,问卷回收率为93.2%,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收回问卷有效率为90.2%。为了方便统计分析,问卷答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

针对游客环境行为涉及的题项总共20项。遵义会址游客的环境行为特征具有以下特征:①不当环境行为:游览时曾经抄小路走近道3.21;在景区乱扔过垃圾3.15;曾在树干或匾牌上图画留名等3.16;游玩累了会坐在草地上休息2.94;旅游时会用手去触摸文物2.35。平均分值2.97,得分比较低,说明游客不良环境行为比较严重,景区需要加强环境的管理。②环境行为管理的认知:旅游时会主动配合景区注意事项3.36;我不猎捕、不采摘野生植物,因为那是犯法的3.21;旅游时详细阅读解说牌3.68;我乐意参与景区的解说活动3.26;如果没有景区的行为规范,我会在草地上休息3.61。平均分值3.56,得分较高,说明游客比较认同景区的环境管理,通过对游客环境行为的管理可以改正其不当行为。③良性环境行为:我会捐款给景区管理部门进行环境保护2.26;旅途中我会主动将垃圾分类装入垃圾桶3.35;对于管理较差的景区我会以实际行动呼吁管理者重视环境问题2.91;我会劝导或者制止他人别乱丢垃圾2.83;我会劝导他人不要践踏草地2.65;我会检举旅游中发现的环境破坏行为2.70。平均得分2.75,得分不高,说明游客对良性的环境行为认知度不高。

提升游客环境行为的对策

针对游客的环境行为管理的措施往往被景区管理者忽视,这是景区环境遭受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提升红色旅游者环境行为的具体措施有:

(一)加强景区的日常环境管理

一个景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区的日常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对象不仅是游客,还包括当地居民、商贩、导游及景区的内部员工。环境管理的目的是防范和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

1、完善景区环境管理的制度

遵义会址景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红色旅游者的环境行为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专项措施。如针对游客不爱护公物的特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指导下,专门制定损坏文物的严厉处罚措施。同时,景区应尽量利用好现有的法规来约束游客的不良环境行为,如损害景区内公共设施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标准进行处罚。还应结合现实的不良环境行为,对先行的管理制度缺遗补漏,完善约束游客不良环境行为的规章制度。

2、严格和公正执法

严格执法不光是指严格的按章执法,也包含执法公平。执法不公和执法随意,会使制度的权威性下降。如执法者不分青红皂白对违章游客进行处罚,只会招致游客的反感,甚至暗地里的报复性破坏行为。景区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用于规范游客及其他所有人的环境行为。景区还需制定专门的执法程序手册,用于指导执法人员具体的执法操作,执法人员需严格按执法程序进行执法,执法时讲究对策和方法,处罚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二)加强游客的环境教育

单纯用规章条例来约束游客,会使民众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环境管理的最终目的。不当环境行为多数源于游客缺乏正确的环境知识,因此,景区对于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在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处以重罚。

游客的环境教育是个社会性的问题。加强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知识宣传,可以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资讯和网络等媒介,传播环境公德和环境知识。在旅游目的地景区入口附近,景区门票、门票站、景点宣传手册、游步道路牌等醒目处,均可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

(三)建立环境解说系统

环境解说是景区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环境解说具有直观性、参与性、生动性的特点,这是其他的环境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环境解说是一种新的寓教于乐的环境教育方式。具体来说,一方面景区应该重视环境解说系统的重要教育功能,完善解说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种解说媒介,处处体现环保节约。

篇3

一、旅游管理存在问题

1.如在同一个旅游区的不同旅游景点,一些地方人流过多,旅游成人看人,人挤人,而部分地区则出现景点冷落,游人寥寥甚或无人状态。再如服务设施不合理,一个景区内大小宾馆、旅店、餐馆、饭店数目众多,环境设施差异巨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景区很大一个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管理,旅游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旅游旺季时旅游景点的接待量估计不足,相关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往往出现大批游客滞留、拥堵,进而影响后继游客的旅游意愿,成为直接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焦点。如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漫天要价卖商品赚钱,不管商品质量良莠不济,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使得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2.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游客花钱旅游,要的是旅游过程应该享有的服务。具体包括数量和质量的服务。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数量庞大,但缺乏稳定性,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同时很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不说黑导、假导胡乱要价,就一般的正规导游人员,从业时间长的,多数缺乏责任心和工作激情。在大多数景区,游人随意触摸文物古迹,在文物古迹边嬉戏,和文物拍照,而从业人员对其视而不见,使得文物资源在不经意见被逐步破坏。旅游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和工作监管缺乏。导游内容及方式数年不便,缺乏改革和创新。去年我国曾发生地方导游辱骂、殴打游客的事件发生。3.旨在吸引游客,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目标重点在于如何吸引大批量的游客,缺少对大批量游客对景区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部分地方为增加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要求导游必须带游客卖某些地方的某些商品,强行给旅游行为搭配商品销售,而导游为了自身利益从诱导、劝说游客消费,演变成强迫旅客购买商品,忽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缺乏对游客的安全管理;对游客的满意度及投诉行为缺乏合理的处置和规划。?即使部分大的景点实行游客管理,也仅局限于游客行为管理,而且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硬性化,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行巡视、处罚或限制活动等,无法让游客意识到文明化环境氛围,甚至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对抗。没有让游客从环境和景区文物等角度出发,自觉认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将造成的后果。而且大少数游客管理通常也是在旅游旺季将旅游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游客管理,但一旦回归到淡季,便忽视了游客管理,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充耳不闻,使得旅游管理形同虚设,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个人素质。最近几年,随着国人钱包的日渐饱满,来出国旅游在我国旅游行业中也占了不少份额,同时其他国家游客来我国旅游的势头也在增加。但从各个方面的信息反映的国人的个人素质不高,旅游中时常有不文明行文发生的问题,个人认为,社会各阶层应齐心协力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渠道,让国人从人类发展等角度去正视自己的不良行为,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文化修养,尊重旅游景点民风民俗,遵守景区管理规定,保证自身安全等等思想意识。2.各旅游景区,特别是名胜景区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观点。经济利益固然很吸引人,但文物景点也要加强保护、维修养护等基础保护措施。做好景区人流接纳科学评估,提前建立好各种各种旅游中突发事件的应急解决措施,重视游客各种投诉及不满,从而不断的完善景区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景区知名度。3.旅游管理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审查,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工作过程的考核档案,建立相关的导游从业人员资格查询和游客投诉网站,加强对现有的众多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学习和考核制度,从行政管理角度迫使旅游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服务质量。

作者:乔红叶 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篇4

关键词:垃圾回收;绿色;环保;旅游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13

1西南地区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现状

从近几年的社会报道中可知,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的不到位已经是很多景区广泛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与景区管理体制有关,也与景区的商户和游客有很大关系。对此,笔者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主要对西南地区的磁器口等十个景区的垃圾回收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1.1景区自身管理对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

景区自身管理对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垃圾桶设置上看,部分景区垃圾桶设置的数量和游客人数不相符,存在间距过大或过小等放置不科学问题;垃圾桶的设计未能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且垃圾桶指示标准模糊。二是清扫制度方面,大多数的景区采用的是一人全班制,清扫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不高,这将降低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在宣传、检察力度方面,部分景区在内部有较多的宣传标语,缺少对环境的检查监管。

1.2景区商户对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旅游景点的垃圾更多的来自于景区内的商户而不是游客。尤其是餐饮业和酒店等行业,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庞大且不主动清理。但相关部门却未对这一社会现状引起重视,导致大多数景区对商户疏于管理。

1.3游客对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

一般来说游客在景区旅游留下的垃圾主要是食品包装、餐盒、竹签、水瓶和烟头等。游客的素质影响了他们是否会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里。从调查的结果可知,大部分的游客会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中,但是部分中老年人会因生活习惯等原因不能将垃圾合理的放入垃圾回收处。

2优质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的经验

2.1丽江大研古城景区

在黄金周7天时间里,大研古城共产生了近300吨垃圾,平均每天42吨。但城内基本看不到垃圾成堆的现象。大研古城一天安排三批环卫工人轮班倒,这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压力。对于景区内的商户,集中时间倾倒垃圾,并规定了垃圾存放区域。环卫公司每天出动13辆垃圾清运车,分时段清运垃圾。在垃圾桶的设置上,密度大数量多,随处可见爱护景区环境的标语。

2.2阿坝九寨沟景区

九寨沟景区在全国率先采取控制游客数量的措施,拆除了沟内所有经营场所,实现了游客“沟内游、沟外住”。还实现了景区内污染“零排放”,导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了资源调查,建成了生态监测站。游客中心统一设置购物点,集中管理的方式很好的保护了景区环境。

3关于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的建议

3.1科学设置垃圾桶

权衡景区游客数量与产生的垃圾数量,避免垃圾桶设置过密或过疏,在人流量大的路口多设置垃圾桶。在垃圾桶的设计上,以实用为主,尽可能的兼顾垃圾桶的美观性。垃圾桶上的标示应更详尽,以引导游客分类投掷垃圾。景区的垃圾种类相对单一,可针对景区垃圾类型设计新型垃圾桶,便于景区垃圾的回收处理。

3.2合理安排清扫制度

建立合理的清扫制度,科学安排环卫工人的工作,提高其工作热情。可将景区的门票收入中的一部分作为环卫基金,提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建立志愿者组织,募集志愿者在景区清扫压力过大时,缓解环卫工人工作压力。

3.3加强对商户的管理

对景区内的商户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景区商户的数量和经营场所的面积,要求商户对其经营所产生的垃圾实施清洁包干。设置集中的商业区,便于对景区商户的集中管理。建立商户评估机制,对于不能执行景区要求的商户进行处罚。在环境维护上,发动商户主动参与到景区环境维护工作中来,对于在环境维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商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3.4建立奖惩机制

建立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机制,对于能很好地维护景区环境,将垃圾自觉扔至指定位置的和能主动捡拾乱扔的垃圾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奖励纪念品或直接进行现金奖励等;对于破坏景区环境的游客进行一定的处罚,如义务捡拾垃圾等。

3.5提高游客环保素质

要想实现旅游垃圾最终处置量最小的目标,就必须从游客这个源头,减少旅游垃圾的产量,这是提高解决景区垃圾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应在景区内多设置关于爱护景区环境的标语,并通过景区门票、户外广告、播放环保视频等方式加强宣传,引起游客的重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素质是最有实施性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玄武湖;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一、引言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游客满意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Pizam等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研究为游客满意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认为游客满意是将游客对目的地的期望和在目的地的体验进行比较,若体验与期望比较的结果使游客感觉满意,则认为游客是满意的;反之,则认为游客是不满意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更多学者开始关注顾客满意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国的游客满意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文献少而零散,主要涉及游客满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作用等。

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表明:游客满意度调查以及据此提出的游客满意度提升建议,对于旅游景区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导入游客满意经营战略,提高景区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修订了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GB/T17775-2003),其中明确将游客抽样调查满意率高低作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该标准的实施,景区在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性上已达成共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没有满意的游客就没有稳定的客流,就没有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对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于旅游景区乃至整个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南京玄武湖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分析

南京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条件,南京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办,届时会有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涌入南京,这是推进南京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绝佳机遇,也使南京的旅游景区面临更大挑战。南京市政府目前已制定了提升城市旅游环境和竞争力的相关规划,并把提升游客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2011年4月,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前往南京4A级旅游景区玄武湖开展游客满意度实证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对玄武湖景区游客满意度的调查了解影响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各种因素,并尝试提出提升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玄武湖景区位于南京东北部,湖周长约15公里,总面积达444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为49公顷。玄武湖在六朝以前称桑泊,晋朝时称北湖,是训练水军的场所。历史上除了训练水军之外,它一直是帝王大臣们的游乐地。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五月,因见湖中有黑龙,便改名为玄武湖。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在玄武湖建黄册库,贮藏全国户口粮赋簿册。1911年玄武湖辟为公园。湖中有五个小洲(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故又名“五洲公园”。各洲之间有堤桥相通。这里湖水终年清澈,各洲碧草如茵,繁花似锦,景色迷人,是备受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喜爱的一处旅游景点。公园里建有儿童乐园、展览馆、露天剧场、动物园等。另外还设有商店、小饭馆、饮料部等。2010年10月1日起,玄武湖景区全面对游客免费开放。

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次调查以散客为主要调查对象,调研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辅以访谈法。调查共采集了高质量有效问卷样本400份。

本次调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本次调研将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指标主要分为景区交通、景区环境与文物保护、旅游服务设施、景区安全等几个方面。问卷设计上遵循了以下两条原则:一是问卷尽可能简练精准;二是问卷语言语义明确、无歧义,问题的提出含义清楚、简明易懂,避免出现理解困难或有多种理解的情况。

问卷的设计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调查,主要收集游客的性别、居住地、出行方式、游览时间选择偏好等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是调查问卷的重点部分,即游客对景点的满意度。为了实现对满意度的量化分析,在“重要性”和“满意度”的测量上,确定为三级评价,主要问题依序设定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级。

第三部分综合测试游客对景点的推荐意愿和复游意愿。

(1)对景区环境和文物保护的满意度

①景区环境满意度:70%的游客认为景区环境良好,30%的游客认为景区环境较好。此项指标游客满意度评价较高,说明玄武湖公园在这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②景区文物古迹、古建筑保护满意度:96%的游客对景区文物古迹、古建筑保护满意或较满意,4%的游客不满意。认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保持古建筑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及对文物破坏修缮不够。

③景区内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97%的游客认为景区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或较协调,3%的游客认为不协调。认为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是商业服务设置与景区历史文化氛围冲突以及与周边环境没有隔离带或缓冲区。

(2)对景区服务设施的满意度

①景区标识牌的齐全性:93%的游客认为景区的各种标识牌齐全或较齐全,7%的游客认为不太齐全。认为不齐全的原因,主要是标识牌数量不够多,标识不醒目,说明不清晰。

②景区内休息设施满意度:93%的游客对景区的休息设施满意或较满意,有7%的游客不满意。认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休息设施数量太少,分布不合理。

③景区公厕满意度:83%的游客对景区公厕满意或较满意,17%不满意。认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公厕数量少、标识不明,卫生状况差。

④特殊人群服务设施的齐备性:82%的游客认为景区内的特殊人群服务设施齐备或为较齐备,18%的游客认为不齐备。认为不齐备的原因,主要是该类项目数量太少,且不易找到租借点。

⑤景区餐饮条件和服务满意度

73%的游客对景区的餐饮条件和服务满意或较满意,27%的游客不满意。认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餐厅数量少、很难找到,价格昂贵,卫生环境差,布局不合理,服务态度不好等。

⑥景区旅游商品和购物环境满意度

78%的游客对景区的旅游商品和购物环境满意或较满意,22%的游客不满意。认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商品价格太高,商品种类不够丰富,商品质量较差,商品缺少特色或纪念意义不鲜明,购物环境简陋等。

(3)对景区安全的满意度

97%的游客对景区安全满意或较满意,3%的游客对景区安全不满意。认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安全防护防范设施不周全,安全提示不明。

游客对景点的推荐意愿和复游意愿

从统计结果看,98%的游客会推荐该景区给家人和朋友,说明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绝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的总体印象较好。通过他们的口碑效应,能够扩大景区的影响力、知名度,为景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为景区带来更多的游客。

98%的游客表示会再次来景区参观游览,说明景区的重游率较高,反映景区特色突出、服务到位、优势较强,能够吸引大量的回头客。

小结

总体来看,游客对玄武湖景区环境和文物保护的满意度以及对景区安全的满意度较高,而对景区服务设施、景区交通的满意度稍弱。其中游客对景区餐饮的不满意度最高,主要原因是餐饮设施少、价格昂贵、卫生环境差;其次是对景区购物的不满意度较高,主要原因是旅游商品价格高、商品种类不够丰富或质量较差、缺少特色或纪念意义不鲜明、购物环境简陋等;游客对景区其他旅游设施(特别是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公厕等)的不满意度也较高,主要原因是设施不齐全、数量较少、标识不醒目、布局不合理、卫生状况差等,无法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另外,由于景区泊位过少,也使得部分游客对景区交通不太满意。

三、玄武湖景区游客满意度提升建议

从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玄武湖景区在旅游环境、文物保护和安全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景区应继续保持,继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维护景区的整体形象。

而针对游客满意度较低的一些指标,我们尝试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加大对景区服务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

景区的“短板”会影响景区的整体发展。根据对此次调研结果的分析,游客不满意度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景区的服务设施,这是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景区需要在这个方面加大提升力度。

建议景区增加餐饮设施的数量,增加食品的种类,提高餐饮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景区应注重开发高性价比的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扩大旅游商品的种类,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或纪念品,并改善购物环境。景区可适当增加公厕数量、增加特殊人群类服务设施的数量,并设立更易识别、更醒目的指示牌。建议景区适当增加休息设施的数量,并对其进行更合理的布局,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

(二)完善交通状况

建议景区适当增加停车场的泊位,并考虑安排志愿者做好车辆疏导、游客分流等多项措施,以达到秩序井然、降低噪音的效果。另外景区可增加“最佳游览路线建议”等内容,让游客清楚自己在景区中的位置,拥有更多的游览选择,尽量使游客不走回头路,同时还可达到分流游客的目的。

(三)加强游客容量管理

据了解,玄武湖景区最佳游客承载量为3万人/天,而5万人/天就将达到饱和甚至拥挤状态。在2010年10月1日玄武湖公园全面对游客免费开放后,人流骤增以致园内游客人满为患、拥挤不堪,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也使玄武湖的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考验。景区可考虑采取适当的游客容量管理措施,限制游客入园数量。比如在旺季,可利用广播、LED显示屏等告知游客园内游客数量较多,请游客择日再来,对已入园游客实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流、引导。

(四)加强对游客宣传的力度,推动文明旅游

对于噪音大、垃圾多、文物破坏等影响游客旅游满意度的问题,景区除了加大对相关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还要加强对游客宣传的力度,提倡文明旅游。例如在景区入口处,免费发放《入园须知》或旅游指南,提前向游客告知一些禁止的行为,使游客在入园前就了解有关规定,在游玩过程中自觉遵守;在景区醒目的地方利用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游览须知及文明宣传短片,在显要位置悬挂文明标语,设置文明提示牌等等。景区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能够达到对游客进行教育和引导的目的,使游客意识到自己对旅游景区环境应负的责任,从而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从而提高自身的旅游体验和对景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Pizam,A.,Neumann,Y.& Reichel,A.Dimension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a Destination Are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5):314-322.

[2]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修订)(GB/T17775-2003)[EB/OL].省略ta.省略/html/2008-6/2008-6-27-20-31-36-5.html.

篇6

下面,我就三个方面讲几点意见。

旅游安全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涉及航空、铁路、公路等,希望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工作,确保安全畅通。公路交通方面,要加强对危险路段的整治,特别是九环线,如紫坪铺、映秀等,险段较多,施工单位必须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前提下作业,要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加强警力,搞好巡查监督。要加大“三超”治理力度,加强车辆安全检查,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管理,严禁酒后驾车,确保行车安全。要加强协调,搞好车辆调度,确保游客顺利出行。外地游客进入我省主要依靠航空和铁路,有关部门也必须做好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此外,海螺沟、二郎山一带地质灾害较多,各方面要进行险情排查。一旦发生游客滞留情况,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疏导,确保游客安全。二是消防安全。现在是消防高危时段,要特别重视抓好森林防火,做好宾馆和购物、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加强危险爆炸品的监管。三是水上安全。目前已进入汛期,要加强防汛工作,抓好预测预报。对水上旅游景区、港口、库区要加强安全管理,水坝、电站等地方要重点防范,特别是漂流等水上运动必须落实安全措施。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四是食品安全。要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重点抓好宾馆饭店、景区的食品安全,同时重视“农家乐”的食品安全,确保游客吃上放心的食品。要加强水源监测,注意饮水安全。五是住地安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主要景区的食宿地认真检查,确保万无一失。总之,要扩大安全检查覆盖面,注意细节,排除隐患,抓好预防。

黄金周期间游客密集,要搞好各项服务,树立“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观念,通过优质服务进一步打造____旅游精品、开拓旅游市场。一是抓好微笑服务。做到礼貌待客,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二是抓好便民服务。要热情周到,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办游客所需。三是抓好导游服务。导游是品牌,是线路,与游客接触最多,要在提高导游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让游客游有所获。四是抓好诚信服务。各景区要公开作出承诺,以诚待客。由省物价局监管门票定价的21个重点景区,今年不涨价,要广泛宣传,严格遵守承诺。五是加强市场监管。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游客投诉,严肃查处黑导、宰客等行为。总之,要为“五一”黄金周营造一个安全、文明、舒适的环境。

篇7

一、引言

由于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衍生服务行业也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人们的旅游体验和旅游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稿,人们在经济条件富裕的条件下,也逐渐对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来看,人们在享受精神追求时,就会对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对于旅游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精神方面对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的追求,就会使得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态势。

然而,从目前旅游行业的管理现状来看,在旅游业发展迅速的期间,难免会碰到一定发展问题,尽管对于旅游业所面临的困境,有关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但这些政策只执行过程中有些却很难获得良好的长期效果,因此,及时地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对策进行探讨成为摆在旅游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为了保障和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改善我国旅游管理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困境,旅游行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薄弱。同时,一些城市对于旅游景区的规划力度、投入力度和建设强度的不足,这些都使得游客的需求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影响了旅游业的扩大发展。从旅游行业的角度研究而言,我国的旅游管理面临着较为明显的困境,具体来说,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

1、景区基础条件层次不齐。在许多旅游景区中,特别是一些发展较早的旅游景区中,交通问题常常困扰着景区的管理者和游客。从整体局面来看,在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中,对于旅游景区建设中的交通规划常常不重视,由此导致景区的交通便利程度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换个角度来看,交通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旅游景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关系到景区未来的发展质量,因此,交通条件应当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同时,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程度不高,景区的周边环境也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2、景区环境遭到破坏。在一些旅游景区内,市场可以见到垃圾成堆的情形,在游客不注意景区环境的影响下,造成了污水的处理并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在我国的旅游环境的相关规章要求中,也缺乏对于这一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得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做起来也很艰难,这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我国并没有针对具体的旅游景点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还忽视了对于旅游景区的环境进行科学有效利用与持久保护。此外,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景区的相关部门也忽视了对于长期利益的考虑,这些都使得景区的管理工作陷入了困境。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我国的旅游的经济发展中,许多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定制的时期都比较久远,制定的管理制度往往更新换代都比较滞后。在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中,如管理权限方面,很多旅游景区的相关规章体系中并没有及时对各部门及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的制定进行有效明确。针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很多的规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世界各地游客的风俗民情不同,有着不同的习惯和特色,这对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产生很多的阻碍。

此外,我国的旅游管理部门在进行旅游景区的相关事宜进行指定的管理规章时,就会由于考虑不周等原因造成旅游景区的管理不足,影响旅游景区的逐渐完善和发展。但是,对于旅游的规章制度制定时,一定要对旅游理念的构思进行适时调整。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过程中,就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职能不同,在进行景区的管理时往往会出现管理任务交叉,管理景区重叠的现象。针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很多地方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常常会有很多部门的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造成职权重合、管理混乱现象。

(三)旅游产品的开发相似度高

在现在我国内开发的旅游景区内,常常会出现管理景区的开发内容出现相似的状况,造成对于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旅游景区的产品过于相似,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享受不到旅游景点的独特带给游客异样的体验,留下的都是相类似的景区自然环境和可视化景观的印象,并没有与众不同的旅游感觉,特别是缺少深入内心的感受。此外,在进行公园的主体建设中选择的建设方案水平太低,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精神需求,造成旅游景区的欣赏的价值功能与娱乐目标都无法获得充分发挥。

此外,在进行同类旅游景区的特点比较中,他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使一些处于劣势条件不好的景区开始大肆模仿热销的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这些旅游景点的建设完全忽视了建设重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由于景区的建设雷同性,造成游客的审美疲劳,容易对景区的旅游产品产生不满情绪。游客内心会觉得自己的旅游不值等其他原因,导致游客不会进行再次的旅游观赏。这些都会给景区的旅游带来一定的负担,无法为其所在的旅游景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缺乏完善的旅游管理法规

在进行旅游法规的制定过程中,总是会忽视对于旅游管理法规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大多数的法规的制定都是地域性、临时性的。在制定旅游景点的相关管理规范时,主要针对的法规的管理对象是对于本景点的利益进行有效保护,法规的制定中往往忽视了对于游客的利益的保护,缺乏相应的保护管理保障措施。

在许多旅游管理法规的制定中,由于旅游管理法规的制定都是缺乏法律保障的。针对涉及游客的自身利益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许多困难。此外,旅游管理法规的制定时,总是牵扯的范围面积较小,管理的范围小不够全面。如大多数旅游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中,环境及景点总是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这对于景点的开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进行旅游景区的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的旅游景点都是忽视了对于景区的信息化管理,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进行旅游景点的管理中,对于旅游景点的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信息的发展对于在旅游景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产业管理信息化的程度非常低。从游客的角度而言,旅游产品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视觉享受,他们渴望看到更加赏心悦目的旅游环境,这对于游客的消费过程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旅游景区的信息化管理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游客的“流动”。而人的流动对于旅游景区的收益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势必会涉及到商品的销售及费用的支付等情况。这个过程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旅游景区的相互结合,促进景区给游客提供更多的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及旅游景区的收益。

三、我国旅游管理困境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对旅游项目的建设

在旅游景区的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景区的环境优势,进行积极的研究设计,争取建设具有一定环境特色的旅游景区。在进行建设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旅游建设项目时,要充分掌握开发资金的投入来源。确保进行旅游项目建设时,项目资金的投入充足,确保环境设施的强硬,以保证旅游环境的安全性。要想该地区的旅游产业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要十分注重旅游项目的开发,确保旅游项目对于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旅游管理中的相关建设人员,一定要转注对专项资金的深入管理,使得资金都能最合理地应用到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去。对于某些影响因素的正确运用,使得旅游项目的开发都能够科学合理,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进一步提升,促进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进行有效结合。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尚在初期阶段,后期工作的开发及管理对于以后的旅游事业甚至当地的经济收入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旅游环境建设时,一定要确保经济资金的来源充足,使得旅游行业的发展得越来越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实现良好的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注重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在朝着行业管理的方向进行,在进行旅游行业管理中,管理体制是否健全与完善对于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完善与整改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我国的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中,大部分旅游景点还处在针对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阶段,这种管理模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旅游业在一步步的发展中,越来越朝着行业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正是因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才产生的。同时,旅游行业管理中,不仅仅要考虑景区的管理保护政策,还要为游客的自身利益进行考虑。另外,管理的实际操作中,主要是将景区管理进行进一步细分,分配到具体的企业进行管理。而现实中的景区的管理工作几乎还是由政府进行的掌控,旅游企业的发展方向,一直在向着不断的健全与完善我国旅游行业的管理制度的角度进行。

(三) 加强旅游业管理当中的监督与处罚力度

我国旅游业要是想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旅游景区的管理规章的滞后性也是造成旅游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管理体制的制定一定要严格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在旅游管理制度相对落后时,会导致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旅游管理体系的构思中,一定要符合先进的管理理念。

此外,在进行旅游业的管理过程当中,必须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进行有效的景区的监督管理,必须加强相应的处罚力度。我国旅游管理过程当中,监督以及处罚相关方面的相关的管理制度发展不健全,就会使得管理景区的有关措施不到位。造成了景区的管理工作手段缺失,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监督与处罚制度,有关部门一定要对管理规章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要结合当前的突出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确保今后旅游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四、结语

篇8

由于赫哲人早年信奉萨满教,笃信万物有灵,因此在生产与生活中尊重自然,崇拜自然,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态伦理观念,维系了赫哲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本文针对旅游开发给街津口赫哲族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加强游客与景区管理,做好景区规划等措施加强街津口村的生态管理工作。

【关键词】

赫哲族;生态伦理;生态管理

一、街津口村生态环境概况

街津口赫哲族村坐落于黑龙江和莲花河交汇处的南岸,四周山水环绕,东、南、北三面有山,一面环水,河道曲折,风光秀丽,可远眺俄罗斯。街津口村位于山坳处,山因村名而被称为街津山,街津山作为天然屏障,为街津口村挡住了冬季的寒风,山中有桦树、椴树、柞树等各类树木茂盛地生长,秋季的山中出产榛蘑、黄蘑、木耳、猴头菇等野生菌类,山中有山丁子、稠李子、山里红、榛子等各种野果,林中有獾、貂、熊、狍子、花鼠、雁、野鸭、鹰等珍禽和野兽。街津山的西端绵延至黑龙江中,形成陡峭的石壁,石壁下江水湍急形成漩涡,江中鲟鳇鱼、“三花五罗”、大马哈鱼等各种鱼类资源非常丰富。街津口村附近水资源丰富,江岔小河颇多,水流速度缓慢,适合撒网捕鱼。

二、赫哲族传统伦理思想上的生态观

环境因素对于少数民族,特别是一些弱小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赫哲族以渔猎为生,沿三江流域逐水而居,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地理环境制约了赫哲族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民族的传统文化。由于赫哲人早年信奉萨满教,笃信万物有灵,使得赫哲人在生产与生活别尊重自然,崇拜自然,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态伦理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了赫哲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一)。赫哲人早年间信仰萨满教,笃信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灵物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思想多元并陈。图腾有鱼、熊、虎、鹿等动物,如鹰神“阔力”、虎神“塔斯和”等。鬼神崇拜方面,赫哲人认为山有山神,树有树神,在山中行走不得喧哗,以免惊扰神灵,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动物的干扰。他们只捡风干或死亡的树木、树枝生火,所以原始生活状态的赫哲人对植被的影响很轻微。这种对维系民族生存的客观对象的敬仰与崇拜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以自然为本的生态意识。

(二)禁忌。1.狩猎禁忌。由于笃信万物有灵,赫哲人具有极强的动物保护意识。赫哲人每年进入冬天后开始捕猎,在捕猎前要杀猪祭酒,向大自然祷告。每发现一个新的猎场要跪地向山神膜拜,祈求捕猎顺利。族内的老人会告诫年轻人狩猎时要轻声细语,注意言行,因为他们认为动物能听懂人语,不当的言行会导致狩猎失败。他们还严格按照季节来开展狩猎活动,“昔日赫哲猎户过端午节即不打鹿,以待来年。从前他们有禁猎的时期,规定夏打茸角,春秋打火狐、黄鼠狼、水獭,冬打貂、猞猁、熊、虎。”很显然,这种季节性的狩猎安排有利于动物休养生息。由此可见历史时期的赫哲人呵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伦理观念是非常浓厚的。[2]2.捕鱼禁忌。赫哲人在捕鱼方面也有季节性的安排,捕鱼分为江鱼、海鱼两种,江鱼无论冬夏都可捕捞,捕海鱼却有一定的时候,这是因为海鱼入江产卵有定时,所以捕捞须有定时。江鱼则因气候的变化而有开江前、封江后、夏季等时候的不同,在不同的捕鱼期捕鱼的方法和捕获的鱼类也不同。[4]早年间赫哲族人捕鱼时不会肆意捕捞,会选择特定网眼的渔网进行捕捞,只留下大鱼,把小鱼放生,这样就减小了对鱼类资源的破环。捕鱼前要举行祭祀仪式,仪式上不能直呼鱼类的名称,要用隐晦的语言替代,在捕鱼时不说古怪的话,即使捕鱼丰收了也不能大声喧哗、自得、自满,这充分体现了赫哲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旅游开发对街津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自然要素的冲击。1.对位置固定的自然要素(如土壤、植被等)的冲击。这主要体现为旅游开发建设中的地表固化、山体破坏、过度开发,以及游客的践踏、露营等。比如街津山钓鱼台附近临江部分山体在开发中遭到破坏,大块岩石脱落,岩石表层土壤被破坏,植被难以生长。村落周边森林、绿地在游客践踏下土壤压实、板结、渗透率降低,致使水土流失增加,地表有机物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过度砍伐林木使珍稀树种逐渐消失,植被多样性遭人为破坏。2.对移动性自然要素(如水、动物等)的冲击。这主要包括污染、干扰、捕杀,以及其他冲击产生的连带影响。赫哲族早年以渔猎为生,沿江而居。随着经济发展,赫哲人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变迁,劳动力向旅游等第三产业转移。旅游开发使得大量游船、渔船在江面活动,不仅对鱼群产生干扰,而且破坏了水质,影响了鱼类的生存环境。游客活动会对野生动物产生干扰,使其在生理、行为、繁殖、数量、种群构成等方面发生变化。例如和游客相遇会使警惕性较高的动物的栖息地发生改变和迁移,而花鼠等小型动物则会改变自然的觅食习惯,依赖于游客的喂养。[5]

(二)对生态系统的冲击。旅游地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也是承载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以及旅游者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开发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冲击。在生态系统中土壤、植被、动物、水体之间相互依存,例如动物对土壤、植被具有重要影响,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消费者,同时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会加速侵蚀,引发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再生能力下降,而水污染对很多方面都有影响,会使水中的氧溶解量下降,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生存发生改变。景区开发和游客活动会影响村落生态系统的功能,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种群组成、物种数量、相对丰富度以及密度,所以说旅游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的破环都会牵涉全局。[5]

四、街津口在旅游影响下的生态管理

(一)景区管理者方面。1.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旅游容量又称旅游环境容量,它是在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时,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管理者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到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就是指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地容纳旅游活动量的限定值,将游客接待量控制在这个限定值内,使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我调节恢复,不致恶化。2.对于游客进行管理。(1)对游客逗留时间进行控制。结合分散、集中管理,让进入景区的游客合理分布,减少对某一特定地点的破坏。对于易受破坏的景点减少停留时间,分散管理。对于已成熟的不易破坏景点,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实施集中管理。(2)“不留痕迹”的游客教育。不留痕迹(LeaveNoTrace,LNT)是一项美国联邦政府土地管理机构、非营利教育组织以及游憩产业间的合作产物,它的任务是发展一项全国性公认的冲击最小化的教育系统,通过训练、刊物、电视和网络对联邦土地管理者和普通群众进行教育。景区管理者对游客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游客形成不留痕迹的行为:在进入景区前提前准备和计划,注意对食物重新包装,减少可能产生的垃圾;把垃圾带离景区;适当处理那些不能带走的东西,丢入景区垃圾箱;不刻画记号,不破坏植被,不带走自然物品。不留痕迹的游客教育要因地制宜,结合赫哲族的传统生态伦理观念,宣传者利用游客想要了解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心理,将赫哲族先民对生态的保护行为进行宣传,引导游客在了解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例如当游客了解到赫哲族人信奉树神、山神,不随意破坏山中植物,不大声喧哗时,宣传者适时地引导游客效仿赫哲先民的行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给予游客别样的体验。3.景区管理。(1)及时发现旅游开发产生的生态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景区管理者要定期并且周期性地对景区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避免产生不可挽回的生态灾难。(2)做好垃圾清理和场地维护。对于游客遗留垃圾景区要及时妥善地进行回收处理,尽可能地将其对生态的危害降到最低。对游客活动的自然景观带要及时进行场地维护,使其能够循环利用而不致遭到破坏。(3)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制定恰当的管理办法和惩戒措施。景区根据游客不文明行为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在景区醒目地方做出警示标识。例如对于乱丢垃圾作出口头警告,对于乱刻画现象进行罚款,建立游客黑名单等措施。

(二)景区规划方面。自然生态环境中大多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景区规划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自然景观,甚至产生不可挽回的生态问题。生态保护不仅依赖于景区维护和游客自觉性,同时要求规划者在做景区规划时秉承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从生态环境的各个组成因素通盘考虑,因地制宜。1.山体资源的保护规划。山体资源是景区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者在做景区规划时应避免破坏山体环境,保护好植被;严禁破坏山形,不因景区需要而挖掘山体,破坏山形;对于体型较小的奇特山石,要予以保护,避免游客刻画和带离;在山上修建人造景观建筑,注意顺应山形和保护植被。2.水体资源的保护规划。水体是生态的重要循环系统,水资源的破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景区规划时要注意景区污水处理,避免生活污水直接向江中排放,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对江上船只和水上餐厅加强监管,防止燃油和生活垃圾对江水的污染;界江游船使用原始木船,既能体现赫哲风情又避免了燃油污染;景区建设和游客活动会导致土地硬化,渗透率下降,规划者不仅要考虑绿地和硬化地面的平衡,还要合理规划下水道分布,保持景区水资源循环畅通。3.生物资源的保护规划。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对古树名木隔离保护,建立隔离区;维护原生种群,建立树种培育基地;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划出隔离带,给予它们充足的生存空间;建立珍稀动物繁育基地;将存在噪音的娱乐设施远离野生动物生活区,避免对其产生干扰。

【参考文献】

[1]郭丽萍,马本和.美丽赫哲族乡村游研究———以街津口旅游景观规划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4:76~80

[2]陈学军,胡泊.生态建设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地为例[J].对外经贸,2015,4:67~69

[3]陈旭.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文化所体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J].宗教学研究,2007,2:150~155

[4]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上册)[M].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82,87

[5]吴承照.北美国家公园持续发展的生态机制与管理———《游憩生态学》简评[J].中国园林,2013,7:46~50

[6]保继刚.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87,7(2):32~38

篇9

关键词:低碳旅游 低碳意识 低碳措施 旅游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26-02

丹霞山景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现已开发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及卧龙岗游览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随着低碳旅游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趋势,低碳旅游舒适度服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韶关丹霞山风景区问卷调查资料,对丹霞山旅游资源及其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为游客旅游选择及景区低碳化措施季节性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思路

1.1 调查问卷设计

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两种方式获取资料。问卷共设计三部分内容:(1)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度调查;(2)旅游者的低碳旅游行为。在调查景区附近饭店低碳化设施的基础上,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的行为表现;(3)公众对低碳旅游的意愿。主要调查公众学习、实践低碳旅游和进行碳补偿的意愿,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对这3部分既进行一般的频数统计,又采用Likert的5分制法对各指标进行测量,1~5分依次代表“非常反对”、“反对”、“中立”、“同意”和“非常同意”;1~2.4分表“反对”,2.5~3.4分表“中立”,3.5~5分表“赞同”[1]。

1.2 调查区域及调查概况

为了增强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笔者选择了韶关丹霞山景区进行研究。目前丹霞山景区的低碳旅游建设及实施正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情况与国内大多景区类似。为了使调查样本更真实地反映样本总体的实际情况,调查采取了时间分区的方式。正式调查时间于2012年10月26日~ 27日、2013年3月15日~17日、2013年3月31日、2013年4月19日~21日进行,共计9 d,分别于丹霞山景区实施,以散客、团队等不同类型的游客群体为对象,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采取偶遇抽样和定额抽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86份,最终得到有效调查问卷167份,总有效率达到89.78%。调查问卷采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丹霞山低碳旅游舒适度建设的优势

丹霞景区内及其附近共有经营性住宿设施49处,其中以家庭旅馆为主,共36处,占总住宿设施73.4%。从数量和设备来看,硬件设施较好,人均住宿面积也比较大。例如:上网、厨房、洗衣等多种居家用品齐全。从价格上看,为众多的工薪阶层以及家庭旅游、学生旅游、老人旅游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让广大低消费群体在享受旅行的同时,感受到宾至如归。从低碳设施设置上看,厕所浴头、抽水式节水阀的流速适中,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景区现已有注册登记的各类规格的观光游览车约60余辆,大多数为大巴游览车。游览车运行路线由点到点,属于直线运输,运距短;经行路线道路质量好,坡度适中,对减少能耗有重大意义。笔者针对低碳旅游实践推广过程中游客对于景区内交通舒适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78%的人对游览车运行的往返频率及平稳程度表示满意,只有17%的人表示一般,还有5%的人表示不满意,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从调查数据显示景区为游客提供的交通服务水平较高。

主要的景区现有四条步行绿道分别为:外山门―瑶塘村步行绿道、沿江休闲步道、卧龙岗森林步道、宝塔峰森林步道。四处步道均使用贴合景区和谐度的木板作为建筑材料,平均宽度1 m,平均坡度14°,非常适宜游客步行游览丹霞。除外山门―瑶塘村步行绿道外,其余三条步道的分类垃圾桶分布合理,据测算步道中垃圾桶的设置为每450m/个。笔者针对游客对于景区内步行绿道舒适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82%的人对分类垃圾桶设置频度表示满意,只有15%的人表示一般,还有3%的人表示不满意。从调查数据显示,景区为游客提供的步行绿道服务水平较高。

3 丹霞山低碳旅游舒适度建设的不足

首先,丹霞景区内及附近的住宿以家庭旅馆为主,由于缺少统一的规格制度设置,致使旅馆内的环境设置存在梯度差异,从而使游客存在心理对比性,影响游客游览的心情,降低了旅游心理舒适度。如断石村红豆兰庭家庭旅馆增置多处绿色植物,将整个住宿环境衬托得温馨自然;断石村回驿青旅、有间客栈等家庭旅馆增置书架台,为游客休憩时提供低碳消遣方式。其次,丹霞景区内及附近的家庭旅馆的热水器主要使用太阳能,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时即可满足游客需求。但冬季时则出现供热不足的状况,影响游客对住宿舒适度的需求。

景区交通低碳旅游舒适度建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停车场设置和方面。首先,景区现有四处允许外来车辆停放的停车场,分别为外山门停车场、瑶塘村生态停车场、长老峰老山门停车场,其中长老峰老山门停车场只允许停放大型旅行大巴及景区游览车。非假日期间各个停车场的车辆停放较为整齐,但到了节假日期间景区内外的四个大型停车场因景区工作人员未准确标示停车位而出现乱停放现象,从而导致车辆堵塞,大大降低了游客停车效率,影响景区景观整体性。笔者针对自驾游游客对于景区内停车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29%的人对停车场车位设置表示满意,57%的人表示不满意,14%的人表示一般。从调查数据显示,景区为自驾游游客提供的泊车服务水平偏低。其次,景区内交通道路为双向两车道,由于景区未限制车辆进入,一旦到旅游高峰期,车辆行进迟缓,影响景区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游客的旅游舒适度。

景区内的步行绿道未进行大规模推广,仅通过标示牌指示,致使步行绿道游客通过率不同,其中外山门―瑶塘村步行绿道通过率最低,据估算仅有9%的游客步行游览。

公众对低碳的认知在整个低碳推广中尤为重要,但是大多数低碳旅游活动的开展仅仅浮于表面。研究小组针对低碳旅游实践推广过程中丹霞山景区周边居民及游客的认知进行调查。调查显示,78%的人对低碳旅游并不是十分了解,只有17%的人非常了解,还有5%的人一点儿也不了解,同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低碳旅游是有必要的,在调查中发现90%的人觉得是必要的,有5%的人认为低碳旅游没必要,还有5%的人觉得无所谓。住酒店时同意“对一次性用品收费”占47%;赞同“同一客人连日入住不每天更换床单”和“不使用酒店一次性用品占76%;“淋浴时间不超过15 min占34%。从这些调查数据显示景区周边居民低碳意识偏低,而多数旅游者愿意配合低碳旅游行为。

4 丹霞景区低碳舒适度保障措施

低碳旅游是依据低碳经济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旅游产品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本文从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旅游企业及旅游活动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等各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旅游者舒适度需求的同时实现景区低碳化建设。

4.1 低碳旅游饭店的构建

景区旅游是一种服务消费产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旅游舒适度与低碳双方并重考虑,这涉及到服务的各个方面。丹霞山景区客流量存在明显的淡、旺季,旺季主要集中在春节、“五一”和“十一”等国家规定的假日,旅游潜力已趋于饱和,而淡季则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景区旅游舒适度的提高对游客量的增长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建议依据客流量的不同,景区低碳建设实施不同的服务措施。

4.1.1 旅游住宿的低碳经营

低碳化的住宿消费方式,必须建立在住宿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旅游住宿的低碳经营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

(1)饭店内住宿部门应逐步取消“一次性六小件”(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浴液、拖鞋、梳子)的提供,如若游客有需求可采取另收费的方式。

(2)家庭型、经济型旅馆的建筑设施可进行低碳节能改造,增加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照明;此外,可进行空气能热水机推广使用,既保证旅游淡季时游客的舒适度得到满足的同时,实现住宿低碳化;走廊等通道使用声控或光控照明,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源浪费。

(3)新建的旅馆,要采用低碳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如:充分利用太阳光和自然方向、追求住宿景观与植物多样性的和谐、建筑材料的当地化、无毒化以及减少墙体多余的外装饰,倡导“减量、循环、重复使用”的原则。

(4)在细节经营方面:根据客流量及当地四季不同气温状况,应把空调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并在门口增加塑胶门帘的设置,减少冷气外漏情况;针对多日住宿的游客,应与客人商量,尽量的降低物品的更换概率等。

4.1.2 旅游饮食的低碳经营

在旅游供应链中,饮食是最重要的一环。旅游饮食的低碳经营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在餐饮材料的采购方面,尽量提供当地时令菜,少提供反季节菜肴,选购加工工序较少的食材[2]。

(2)在烹饪节能降耗方面,因当地使用绿色能源的饭店数目为零,建议引进低碳化设备,如: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作为烹饪能源。

(3)发展“农家乐”这一旅游休闲形式。既是对当地特色食材进行挖掘,如走地鸡,农家腊味、锦江河鲜等,又能将厨余垃圾进行收集,送到养殖场作为饲料或利用新技术转化为植物肥力使用。

(4)在餐饮服务方面,服务人员应主动提醒客人请勿过量点餐及剩余菜肴打包服务,外带餐饮包装应使用可循环使用的餐具;针对当地服务人员低碳意识不高的现状,应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低碳知识的培训教育,动员全体员工参与低碳建设。

4.2 景区基础服务设施

4.2.1 交通低碳措施的推行

景区交通管理是景区发展的基础,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的可进入性、通达性、旅游路线的设计、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的使用和管理、道路质量的优劣,对客源吸引、旅游体验、旅游形象的塑造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到丹霞山景区游览的游客通常把车辆统一停在断石村村内停车场,以徒步的形式可以通往阳元山风景区;搭乘景区公交车或电瓶车通往长老峰、卧龙岗风景区。结合丹霞山景区各景点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以及交通现状,现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1)景区内公交车可改造为混合动力车,达到减排的效果。

(2)针对各个季度的旅客量的多少,有计划地限制私家车进入景区景点。

(3)停车场附近设置自行车停放租借站点,开辟观景游步道、自行车游览区。

在景区路线规划设计中,结合实际构建步行、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旅游专线。

4.2.2 景区低碳旅游服务细节性的构建

丹霞山景区既要逐步实现低碳建设,又要使游客的旅游舒适度得以满足,应在景区细节处设置人性化的低碳旅游吸引物。结合景区现状,现提出以下建议。

(1)景区内的导游图、景物介绍牌、景区标识牌可采用与丹霞山景区相适的褚红色石材、木材,不提倡采用城市化的外来材料,如磨光大理石。

(2)目前景区的导游图、景物介绍牌仅介绍游览路线、景物特点,建议增加对低碳旅游线路碳足迹值及低碳旅游相关描述的内容,使游客在游玩中了解并支持低碳。

(3)景区内垃圾桶应分布、摆放得更加人性化、对垃圾箱进行环保分类,并注明垃圾的具体名称或图案。

(4)景区内的工作人员、游客应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以随时捡拾地上的废弃物,随时随地保持景区的环境卫生。

4.3 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与行为

旅游者是低碳旅游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对旅游活动中的行为产生影响,旅游者应有低碳意识的自觉性,并贯穿在整个低碳环保过程中。如:因丹霞山景区各景点较为集中,游客除搭乘公交外还可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以减少景区内交通的碳排放进入景区;制定合理旅游计划,自带必备生活物品,在食宿中应拒绝一次性制品等。

4.4 旅游企业的低碳管理方式

要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单一旅游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多个旅游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旅游企业应改革传统的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方式,尽量尝试将低碳旅游供应链、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等理念运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去。

(1)教育培训。

景区的旅游企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集中进行低碳环保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员工节能减排的理念教育,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同时,旅游企业可设立对员工关于低碳工作进展的奖励机制,根据其对饭店低碳作出的贡献进行适当的奖励,营造支持低碳的良好氛围。

(2)产品推广。

旅游企业应为景区环境保护承担企业责任,积极研发低碳新技术,推广新能源产品;此外,对于旅游特产,尽量避免过度包装,多采用当地有纪念价值的低碳产品。

(3)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建立一个可与各地旅游景点交流的平台,探讨最大程度的提升低碳化水平的方式;可参考国内外低碳景区的成功事例如台湾坪林[3],建立合作平台,共享先进的技术和低碳管理模式;设计低碳标识,对符合低碳标准的交通设施、饭店、旅游产品等进行标识,鼓励旅游企业进行低碳改革。

4.5 政府的支持

政策是经济实施的基本保障,政府对景区低碳的政策影响景区低碳化的程度。从政策上看,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低碳旅游有关的政策,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此外,政府部门可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一个低碳参考标准。从资金支持上看,政府可设立专门的低碳基金组织,对景区内饭店的低碳发展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或资金补助,建立补偿机制。此外,政府可拨相应款项支持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低碳旅游产品的推广以及加快环保旅游企业的创建。

参考文献

[1] Cevat Tosun.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s: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1)∶231-253.

篇10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我国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层次低,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有的风景区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的需要,临时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检查队伍,安全检查工作走马观花,不仔细不深入,对安全隐患识别能力低,不能采取有效的整治和防范措施。

2、消防设备设施投入不足,消防器材过期失效。相当多的风景区为了达到原生状态风貌,建立了许多木质结构建筑,如山顶供游人住宿的小木屋、度假区等,配备的消防设备设施数量不足,缺乏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消防水压不达标,灭火器过期失效,存在着严重的火灾隐患

3、索道与游乐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职责不清。一些风景区内的游乐项目是由个体户或私人公司承包经营,如高空索道、蹦级、山地车等,承包商的逐利性而忽视安全管理与投入,导致部分特种设备设施没有定期检验,设备超期服役,操作规程不规范,工作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等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景区与承包商就互相推卸责任。一些风景区兴起的漂流项目,使用的橡皮船不符合国家标准,没有配备足够的救生艇和救生员,导致多件游客受伤溺水事故。

4、安全标志不健全、不规范,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由于风景区接待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旅游者,所有安全标志应按照国际规范制作和悬挂,但有些风景区安全标志只使用中文文字,对于外国游客起不到警示作用;在一些危险地带如湖泊沿岸的风光带、瀑布观赏处、上山坡度较大地段,没有设置警示牌、防护栏,导致有的游客失足落水、溺水、迷路甚至失足坠崖。

二、解决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第一,针对风景区内旅游者流动性大的特点,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可以配合治安管理机构在车站、码头、旅馆等旅游者集散地设置安全宣传栏和发放安全宣传手册,或在事故频繁的偏僻景区地段设置安全宣传橱窗与告示牌,提醒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注意事项及突况下的应急措施;也可在导游图等旅游宣传册上介绍风景区的安全保障情况和旅行注意事项,以提高旅游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保证旅游者在风景区能享受安全、愉快的旅行。

第二,对于风景区内的居民,一方面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普法教育,例如通过宣传橱窗、广播电视、幻灯片等方式进定时定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对经济较落后风景区内的民坚持不懈地开展“旅游脱贫”、“旅游致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加深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经济功能的认识,使依靠旅游业发家致的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并且重点阐明旅游安全对于地方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风景区安全的旅游环境与他们切身利益的密相关性,发动当地居民自觉维护风景区的治安环境,并将这项工作与治安管理部门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相配合,形成多渠道、层次、长时间的旅游安全保护网,这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做法与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相比较明显更具广泛性和实效性。

第三,在风景区旅游旺季到来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反营销宣传活动。与一般的促销宣传相反,这类旅游宣传从减少旅游求方面着眼,通过降低风景区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将此时的游客量控制在风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饱和范围之内,以此来减轻景区巨大的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压力。这种宣传策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属于实施降级营销,即在需求超饱和时减少或抑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其中,宣传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该宣传策略,具体可以进行如下操作:通过大众宣传媒介(电视、广播、报纸等)向潜在的旅游者陈述已经发生的旅游超载现象及其引起的后果,并预测当年旺季可能出现的游客流量和载情况,从而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策行为。国外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与建议对旅游者的策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控制旅游需求着眼进行旅游宣传,既可以保护风景区的资源和环境,又能有效地缓解风区的旅游安全保障压力。

第四,风景区的旅游宣传机构与当地治安管理部门加强在法制与安全宣传方面的合作,同时争取景区内其他各部门广泛理解、支持和参与,在经过各方充分讨论、协商之后,制定统一的风景区安全宣传工作计划,明确各自在这项共同工作中的责任角色。在目前绝大多数风景区尚无一个权威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各项事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借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成立非设性协调机构的做法,采取“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的协同工作方式,由各部门共同负责风景区的旅游安全宣传工作。例如,结合全社会经常性开展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旅游宣传机构与当地治安管理部门通过协商可以进行合理分工:风景区旅游宣传机重点负责对风景区内的旅游管理人员和相关旅游从业者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紧急应能力;当地的治安管理机构则负责风景区内居民的法律常识普及工作,以及对旅游者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将这两面的工作有机地结合与协调,形成双管齐下的局面。这种分工合作在宣传的声势和效果上明显好于某一部门单枪匹马的宣活动,由此也逐步改变以往风景区旅游安全宣传工作难以协调统一的状况。

第五,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监控,并大力营造旅游安全文化氛围。节日期间客流量大,要增派人员加强疏导,防止发生拥挤踩踏和其他群死群伤事故;载客较多的交通工具,要加强维修和检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妥善安全人员轮班轮休,防止麻痹大意和过度疲劳引发事故;在风景区入口、索道电梯、乘车场站入口等醒目位置悬挂安全标语、设置安全警示等。另外鼓励基层员工向游客宣讲安全知识,并充分利用风景区旅游服务系统如车载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