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篇1

关键词:动画电影;票房;档期;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总体形态

(一)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2006年至今,国家相关部门颁发多个重要文件从资金、税收、电视台播放、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扶持国内动漫产业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动漫产业产值达621.72亿元,较2010年增长32.04%。国内动漫产业的庞大规模,以及国家多层面的政策扶持下,足以可以看出国家对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视,也为国内VC/PE机构介入提供了较好的契机。

2.金融环境。自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风暴以来中国的股市和楼市等传统投资市场投资风险加大,一部分仅传统投资市场流出的资金涌入文化产业。虽然业外资金的注入让电影生产的数量和投资额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大量热钱的涌入也造成影规产业投资过热的现象。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05年至今国内动漫行业共发生45笔VC/PE注资案例,累计投资规模达1.36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规模为302万美元。

3.社会环境。观影人群的结构:随着皮克斯和梦工厂动画大片的不断冲击,国人固有的动画片属于儿童片的观念已经没有了立足点,随着从小被动画熏陶的80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对于动画的渴望一点也不比儿童差多少;因此这些动画大片更是吸引以家庭为单位观影的人群,这种全年龄段的动画片可以使得所有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所需那份领地,使得观影数量较往年以指数型增长。

固定“粉丝”团体:这里主要体现在以喜羊羊系列动画片为观影人群,他们是喜羊羊系列动画电影得以稳坐国产动画票房四连霸的保证。而现今以网游改编的动画电影也在逐渐兴起,皆因网游有大量的玩家形成的粉丝团体是票房的保证。

(二)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规模分析

中国动画电影产业收入2012年达153.6亿。动画电影产业收入可分为国内票房收入、国内非票房收入,以及海外销售收入。在西方影业发达国家,国内票房收入占总产业比模比例不到30%,而此比例在中国则达到90%以上。在今后两年中,以广告(映前广告、贴片广告、植入广告及影院阵地广告等)代表的新兴盈利模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将作为重要的补充环节为产业链企业贡献更多收入。

2011年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将达到25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4%,预计2013年将达到405亿元。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产业在经历了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市场空间大且盈利模式单一的尴尬后,随着电影动漫、手机动漫及网络动漫等产品形态的丰富,动漫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2008-2012年动画票房研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影市场的日趋开放,2012年国内电影市场已经超越欧美众多国家,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票房第二。与之息息相关的动画电影市场也随着整个市场被盘活,近些年动画票房增长率一直领先于其他种类的影片。2011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收入为16.85亿元,较上年增幅210.3%.动画电影在整体电影市场中所占比重也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5.34%提升到2011年的12.85%,其增长的原因除了整个电影市场规模扩大的带动作用以外,还来源于动画电影自身在数量上有所增长,在制作技术及内容质量上也有较大提升。

(一)动画票房总量研究

动画票房的不断增长理论上为国产动画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造就了国内的唯一龙头《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但通过图我们发现国产动画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低位徘徊,从未超过动画票房的一半水平,2009年国产动画比重最高的一年,这是因为喜羊羊系列动画的丰收,此部动画占全年票房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当年好莱坞动画的疲软,梦工厂与皮克斯皆没有全球卖座的产品。2011年是近五年除了2008年最低的一年,虽然喜羊羊系列动画再次坐收一亿四千多万人民币,同时《赛尔号大电影》及《洛克王国》的票房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在《功夫熊猫2》、《蓝精灵》和《里约大冒险》这国外三驾马车的冲击下,国内票房是完全的惨败,一部《功夫熊猫2》是全年国内动画票房的总和。大大冲击了国内动画制作人的心理底线,也让动画投资商大为眼红和嫉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内动画投资商的热情,才有2012年国内动画扎堆上映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二)全年档期票房研究

电影票房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其中上映档期几乎可以决定票房的大体走向。中国电影的档期主要有暑期档,贺岁档,相对于其他电影,动画电影还有其特色的六一档,可见动画电影在排档期还是有很大的可选范围的。鉴于动画电影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即儿童,所以六一档和暑期档应是动画电影做好的上映时间,从5月底到8月底完全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实现票房的最大化。

动画电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影片,市场对其定价的标准主要是内容和年龄层次,新颖的故事和清晰年龄层次可以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营销,《魁拔》的票房失败之一就是因为年龄层次没有针对性,致使缺乏有效有针对性的宣传,造成影片还有一周要上映的时候市场却不知道有这部影片。

(三)动画票房反应出问题研究

近期动画市场的票房火爆,似乎预示着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产业,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而且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行业,造成一部影片成本动辄上亿,演员薪酬水涨船高导致市场的畸形。此时一个不需要高薪演员的动画电影成了新的投资热点,加之政策利好让大量资本不断涌进动画业,各路投资人都想急切地“分一杯羹”。所以造成了2012年暑期档25部动画电影扎堆上映,2013年审批过的也有30几部,这些一夜之间完成国内动画电影在市场上最终只能铩羽而归,有些粗制滥造的影片甚至根本就没有上映的机会。

和国内的拔苗助长的动画电影相比,美国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一般为四年左右,这其中一半以上时间会用于前期策划和剧本撰写,知名的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其前期策划和故事的修改一般会花费整个动画电影制作时间的四分之三之巨。在国内一个剧本一般需要三个月就可以完成,前期策划和调查的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国内动画电影在故事上的各种硬伤和不可拓展性,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系列的动画电影经典,如《玩具总动员》《史瑞克》《功夫熊猫》等。

三、中国动画电影衍生品研究

自2009年至2012年中国动画衍生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30%左右,在2009年129亿元的基础上,2012年中国动画衍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亿元。在整条动漫产业链中,动画衍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是最大的,其市场规模将达到内容播出市场的十倍以上。

动画电影产业中动画票房的所占的比重在动画强国中一般都不到十分之一,动画衍生品市场所撬动的产业规模是非常可观的。在从行业整体分析,占据最主要衍生品的将依然是由动画角色形象所生产的玩具和服饰,其次是影像和图书市场,这里我们需要看到动画衍生品的电子市场在不断飞速扩张,日本动画每出来一部就会有相应的游戏开发出来,我国这一块还在探索发展中,其中《我是MT》在这一块探索出了自己的市场。对于整个市场的开发成功案例应是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公司,喜羊羊播放之出就已经完成了肖像授权等,这位公司带来每年大约1000万元的收入。

动漫玩具市场是动画衍生品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动画玩具在美国、欧洲等市场非常畅销,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动画玩具在玩具市场的比重在25%左右。国内玩具企业主要通过自主创作动漫形象开发动漫玩具,或与动画影视企业合作,通过形象授权的方式生产动画玩具两种方式拓展市场。

篇2

多年以来,专业电影评论的“缺席”和“失语”,屡屡为圈内圈外的有识之士所诟病。知名学者王得后先生有感于近年“很难听到影评家的心声,很难看到有个性的影评”,慨叹:“现在还有几个影评家?”近读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和詹庆生先生的研究报告《2006中国电影产业备忘》,文中在肯定中国电影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同时,也指出我们“缺乏中立的、相对权威的引导市场的”电影批评,呼吁推动“适应电影产业发展规律”的“电影职业批评”,引导观众的电影消费。我注意到,发表上述研究报告的《电影艺术》的编者在《编后语》中说,“随着各种即时性的传播媒体日益大众化,对一部影片‘说三道四’早已不是精英评论家的专利。网络影评的活跃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专业影评”,面对这样的现实,“专业影评应向何处去?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写这篇短文的初衷,恰恰是读了郑洞天教授在《大众电影》上的专栏《洞天一片》之后,有一些感想想说。专业影评怎么写才能让观众爱看,才能有益于创作,有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才能有助于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起到引导观众消费的作用,《洞天一片》值得推荐,值得研究。

读洞天的影评,给你的最直接的印象是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他不端架子,像跟朋友聊天似的,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如数家珍。他往往从自己看片子的感受和经验出发,然后挥洒开去,说他要说的评价和道理。他评说马俪文的《我们俩》,从怀念《城南旧事》《如意》《洗澡》里的胡同入题,题目就叫《又见胡同》。其实文章里说的道理大了去了:从生活体验、情感体验进入创作的“基本过程”,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形象的创造,从人物关系上升为性格冲突,以至于创作者的直觉和通感,等等。这么高深的话题换个人写,非把你侃晕了不可。洞天紧紧扣住影片的创作实际做文章,有时还顺手拉上几个大家熟知的中外导演的创作实例作旁证,你瞪大眼睛听得入神,跟着他的话锋在胡同里绕来绕去,也就听进并信服他所说的道理了。他评说刘伟强、麦兆辉的《伤城》,从“人见人爱”的梁朝伟说起,不避讳自己与梁朝伟“零距离”时,被梁“那副讳莫如深的迷人神色”弄得“脸居然也热热的,话都说不利落了。从此但凡议及追星,再不笑人。”文章这么起头,让你纵有火烧眉毛的急事也憋不住要看下去。通篇文章紧紧围绕着编导如何用梁朝伟这条主线展开去写,把明星的魅力阐述得淋漓尽致,肯定要把喜欢梁朝伟的观众煽得不看这部电影就睡不着觉了。

洞天的影评,看似自然天成,其实谋篇、布局,起承转合,都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让你读来觉得亲切,不露技巧痕迹,态度真诚是根本原因,同时也与他的文字风格有关。他对角色台词的要求是“说人话”,他的影评说的也是“人话”,有时甚至是大白话――准确点说,是知识分子的经过选择和提炼的日常话语,整体看来还挺有文采。他不故作艰深,不掉书袋,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篇3

5月27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牵头编写的《2010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和《2010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正式,共有70多位来自电影界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业界代表出席了当天的会。

在当天的活动上,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喇陪康也对外介绍了2010年内地电影市场的最新进展内:截止5月底,内地今年的累计票房已经突破40亿大关,共有8部影片票房过1亿元,其中《叶问2》的票房超过了2亿元。此外,影院建设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速:今年以来,国新增的银幕数已达300多块,而内地目前的银幕总数则达到了5105块,超过了拥有4800多块银幕的德国,跻身世界前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内地影院建设的数字化程度也在进一步提高。喇陪康表示,内地现有的5105块银幕中,约有1/5都能放映3D电影,这也使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3D电影市场。

现代版“四大名捕”首次亮相

《西风烈》首款海报及预告片在京

5月24日,由导演高群书执导的警匪大片《西风烈》在京举行了前导海报及预告片的仪式。片中现代版“四大名捕”段奕宏、吴京、倪大红和张立,与导演一同现场“煮酒论英雄”。

《西风烈》讲述了一场发生在荒凉苍茫的戈壁无人区里,四个警察、两个杀手以及两个逃犯之间的故事。现场“四大名捕”及导演高群书均一袭黑衣亮相,谈到影片拍摄过程的感受,四位主演不约而同表示,在戈壁无人区里绝对堪称“史上最艰苦的拍摄环境”,“各种超越想象的恶劣天气”,“光沙子和黄土就吃了好几斤”。尽管如此,四位演员依然对《西风烈》剧组充满了留恋,段奕宏更是坦言“这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部西部警匪片”。

为了调动各位主创发言的积极性,会现场摆了一套酒具,影片主创围坐一起“煮酒论英雄”。高群书介绍说,在片场拍戏时,他也经常鼓励演员开拍前喝两口,一是暖暖身子,二是让演员迅速进入拍摄状态,“越冲动越能放的开,越放得开就越演得好。”

作为“风字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西风烈》的“硬派”功夫力度明显要加大很多。从预告片中就看得出,“四大名捕”在片中基本没有谈情说爱的时间,赤手肉搏、撞车、枪战、爆破等与紧张的剧情、火爆的场面悉数显现。

高群书表示,《西风烈》开机至今已有半年时间,目前已经完成初期粗减版,正在进行后期的精剪工作。具体上映日期,目前还在商议中。

都市爱情片《活该你单身》 6月13日上映

赵佳佳

近日,现代爱情题材影片《活该你单身》制片方了影片的精彩花絮,为6月中旬的上映造势。

据悉,该片由橙天嘉禾和星泽国际共同投资拍摄,也是新锐导演蔡心的处女作。林心如、吴大维、陶虹和何洁等明星在片中精彩演绎剩男剩女的寻爱之旅。

《活该你单身》以现代时尚达人对爱情态度为主题,探讨了相亲、速配、闪婚、闪离等诸多社会热点婚恋话题。影片还在幽默搞笑的喜剧氛围中加入了深刻反省和更多的情感内涵,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斗法中极具创意性地将其具象化为武功招式。

由于是一部表现当前都市浪漫爱情生活的影片,对暑期中的青年男女颇具吸引力,该片定于6月13日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

王晶新片

《财神客栈》北京开机

赵佳佳

5月27日,博纳国际影业集团出品的古装喜剧动作大片《财神客栈》在北京举办开机会。导演王晶、主演谢霆锋、张家辉和黄奕等主创出席会,首次揭秘影片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角色。

篇4

关键词:高价电影票;成因;应对措施

1 高价电影票现状

2010年,电影阿凡达在世界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为对比各国电影票价现状,笔者选取了这部在各国主要电影院都同期上映的影片进行国家间电影票价的横向比较。

阿凡达在各国电影院的票价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笔者得出结论:我国高电影票价负担超过一般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

从上表中看出,我国2D和3D电影票价均超过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都在巴西票价2倍左右,而我国的人均收入还不到巴西的1/2。这样看来,我国民众看电影的负担是巴西的4倍多,电影票价远超其他发展中国家水平。而我国在2D和3D电影票价格上也均超过美国,2D票价约高出美国20%,而3D票价则高出67.4%。与日本相比,我国2D票价约低23.3%,3D票价却高出22.7%。我国的电影票价在绝对水平上远超美国,在3D电影票方面远超日本。结合《2010-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数据进一步分析,2010年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电影平均票价占月收入比例是:中国1/57,美国1/490,日本1/204,中国的票价在三国之中最贵,我国民众看电影的负担超过日美等发达国家。

2 高价电影票原因探究

我国电影票价的居高不下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体制原因,又有市场运行中各主体相互影响的原因。

2.1 根本原因

电影票高价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各方面运作机制不够成熟,主要表现是电影院的市场化水平不够、电影票的定价机制不合理。

1)电影院的市场化水平不够。目前,光中影一家国有企业就拥有国家70%的电影播放影院,形成了严重的市场垄断。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影院依赖高额垄断利润而缺乏降低电影票价的动力,同时垄断壁垒又阻止了其他想要降低电影票价的企业进入电影院市场。这样缺乏竞争的市场状况催生了不合理的高价电影票。

2)电影票的定价机制不合理。我国电影票的定价机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电影发行公司掌握票价的主动权。对于每一部电影,发行方都会规定一个最低票价。国产大片最低票价一般是30元,而豪华影院的正常票价一般是最低票价的两倍。这种最低票价变成电影院固定成本的一部分,并且随着物价上涨最低限价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成为电影票价难以下降的根本原因。

2.2 重要原因

1) 制作和发行电影的成本虚高。电影从制作到放映的每个环节费用都在不断上涨。这其中有通货膨胀的客观因素,更有由于市场制度不规范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观因素。以演员的片酬为例,近几年经常爆出演员单集电视剧片酬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新闻。演艺市场的不规范导致相当一部分演员“漫天要价”,从而拉动了电影成本的大幅上升。而且现在我国电影人纷纷舍弃国内优越电影设备竞相追逐“好莱坞制作”也无形中加大了制作成本,推动了高价电影票的产生。

2) 电影院经营成本上升。电影院经营成本的上升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房租的急剧上升。资料显示,我国几乎所有大影院均身处商业地产之中,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升值,地租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影院经营成本的急速增加。数字显示,一线城市核心商业区的影院租金较三年前普遍涨了两三倍,某些地段达到600万-700万元/年。除此之外,地产商对影片的票房分成收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某些核心商业区,部分地产向影院索取20%-25%的分账比例,是三四年前的四倍之多。房租的上涨极大地推动了影院成本上升。第二个因素是人力成本的急剧上涨。电影产业是旺季淡季很明显的产业,特殊的节日、假期是电影院的旺季,而更多的时候电影院处于淡季状态。即使如此,电影院还是需要雇佣数量不变的员工。在人力成本逐渐上涨的今天,员工工资成为电影院成本中急剧上升的一部分,从而推进了票价的上涨。

3)电影具有较大的交叉弹性。随着人们娱乐方式和休闲方式的多元化,电影越来越受到来自电视、DVD等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人们不选择看电影也可以很好地度过自己的空闲时间。同时,人们对电影院的需求弹性也很大。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不是十分健全,几乎在电影上映的同时,人们就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应的盗版,可以以很低廉的价格甚至是免费的形式看到电影。消费者的减少使电影院不得不提高电影票的价格以维持利润,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3 高价电影票的应对

3.1 限价令作用有限

2012年,我国电影局局长曾表示要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来应对我国的高票价问题。因城市和影片类别而异的限价管理模式乍听之下很有道理,然而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对高票价进行宏观调控是不妥的。

现在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即使是在某一城市内,也有着贫富差距较大的不同阶层。单纯按照城市地域对电影进行限价的方法并不合适,反而有可能会使社会不公的状况有所加剧。对于电影供应方而言,限价措施直接降低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很可能通过一些对策谋取损失的利益。如:选择只在经济发达地区上映电影保证利润,或捆绑销售,变相创收。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弥补损失,最终都将使百姓利益受损。

因此,限价令的出台并不能根治高价电影票问题,结合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应对才是有效的对策。

3.2 加大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现在我国城市多厅电影院所采用的影院设备基本都依靠国外进口,每家电影院的投资都在上千万元,这样的巨额投资必然催生电影的高票价来弥补影院成本,保障影院的利润。然而,若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影播放机,价格仅为几万元,不及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依靠技术进步建设的数字影院将降低电影院投资成本,充分利用影院的资源设备,真正给高价电影票“降温”。

3.3 发展电影周边产业

另一个导致目前我国电影票价虚高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电影周边产业几乎为零。据了解,在好莱坞电影市场70%至80%的电影收益都来自电影周边产业的收入,即影院票房外的电视、网络、游戏等版权收入。然而,我国的现状是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把弥补成本和赚取利润的希望全部都寄托于“高票价—高票房”这一单一渠道。因此我国降低电影票价的另一出路是加大对电影周边产业发展的支持。电影周边产业的发展延伸了电影产业链,增加了电影的附加值,实现了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是我国电影市场由不发达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4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影市场的成熟与繁荣依赖于“平民消费”的宗旨。相信通过各方努力,我国一定能营造出更良好的电影市场,用最低的票价让更多的人欣赏电影艺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感。

参考文献

[1]《2010-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R]

篇5

文化企业掀起融资潮

7月7日,文化部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各类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艺术名家和其他演职人员以个人持股的方式参与转制院团的股份制改造。

据魏鹏举介绍,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以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为主,比例大概为92%,而以股票、债权和PE等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但由于文化产业多是无形资产,属于投资的高风险领域,银行天然又是规避风险的融资平台,所以过多依赖于银行的信贷融资,对文化产业中的创新部分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很难得到资本的支持。

“虽然直接融资比例较小,但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如文化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市的速度就越来越快,数量也不断增加,上市比例从不到千分之五,到现在的将近千分之九。而且多家文化传媒企业在上市后受到投资人追捧,如凤凰传媒、人民网等。”魏鹏举说。

记者统计,截至上半年(2012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有710家在审待发的拟IPO企业,其中文化企业最为密集,有30多家,涉及影视、出版、传媒、广告、动漫等多个领域。

大财团涉足文化产业

不仅文化企业在排队IPO,期待大发展。嗅觉灵敏的非主营文化传媒的大财团也纷纷涉足文化产业,分享大蛋糕。这种现象以传统的地产商为最。

在地产界成功问鼎中国规模最大的开发商后,恒大地产就开始玩起“跨界游戏”,从买足球队、排球队,再到拍电视剧、拍电影、搞动漫公司、搞唱片公司。前段时间,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由李幼斌和夏雨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师傅》,就是恒大集团旗下电影公司的力作。“未来,恒大一年拍十几部电视剧、十几部电影也很正常。”其董事长许家印如此豪言壮语。

另外一大地产商华侨城,在涉足文化方面也不甘示弱,其下欢乐谷早已经是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品牌。去年9月,华侨城又与日本环球影城(USJ)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日本环球增资上海华侨城,以此提升主题公园项目运营管理能力。

此外,保利旗下的保利文化集团和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影院都在谋求单独上市。目前,万达影院已经在排队IPO,而且今年又投入31个亿收购了北美第二大院线AMC,这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魏鹏举看来,这些传统地产企业涉足文化传媒领域,必然能带动文化产业投资的活跃性。但文化传媒是高风险投资领域,尤其是电视剧的投资,能否成功,渠道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我国,电视剧的渠道都在电视台手里。买不买,多少钱买,电视台掌握着很高的话语权。“我觉得,投资人如果不熟悉影视行业,切不可盲目出手。如果资金小,可以先做一些跟投,找那些运作团队精良而且是比较成熟的项目,这样会降低投资风险。另外,一定要找与国家大产业政策方向一致、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魏鹏举说。

经济转型文化传媒最受益

6月的GDP降到8%以下,经济何时探底再次成为焦点。宏观经济不景气,强周期行业发展乏力已成为共识。“此时,平稳增长的文化企业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且有蓬勃发展的电影票房、移动互联网应用、视频网站等为例证。”宏源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张泽京说。

机构统计显示,《画皮2》上线后,4天票房收入近3亿元人民币,带动内地电影市场2012年第26周票房总收入达4.55亿元,环比增长69%,观影人次为1206万,环比增长53%。

张泽京表示,虽然受大盘系统风险和上半年政策真空期的影响,文化传媒板块表现不佳,估值整体下移,但A股市场文化传媒公司今年仍会维持较好的业绩增速,并会成为投资配置中少数能穿越经济周期、对抗滞胀的逆周期产业。随着文化传媒产业在整个宏观经济的地位逐渐上升,传媒行业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下半年传媒行业可以找到确定性的亮点。因为下半年党的十、三网融合等事件性因素有望驱动政策预期再度升温。在众多投研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影视、新媒体和公关广告的相关上市企业都被看好。

关注中报超预期公司

虽然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有融资的大手笔,但在选择传媒行业个股时,还是要选优质的公司。因为在传媒行业,同一领域的个股已经出现加剧分化的趋势。

7、8月份是上市公司中报密集公布期,业绩是检验公司好坏的最好试金石,因此华宝证券提醒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今年中报超预期的上市公司,选择那些盈利能力强、业绩确定性高的企业。像华谊兄弟、华录百纳、蓝色光标和省广股份都是中报预期高增长的个股。

篇6

【关键词】中小成本电影 投融资 基金

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的运用,电影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拥有万块银幕的电影市场,这一系列的巨大变革都给占投资90%的中小成本电影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结构的转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二、三线城市院线的聚增,更接地气的中小成本电影将更受当下观众的喜爱。

一、中小成本电影日趋走红

投资额在7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基本没有或只有很少明星加入的非武打、战争题材的商业或艺术电影这称为现阶段的“中小成本影片”。由于影片投入资金有限,影片在服装、场景、题材的选择上,在特技效果的制作合成上,都会遵循从简、贴近生活原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质量,但其题材的“独具一格”、“出奇制胜”及容易把握市场、贴合观众口味的优势,不仅为观众提供了独立而丰富的艺术和思想,也摆脱了部分“国产大片”镜头华美、包装精良而内涵空洞的类型化模式。作为新生力量,中小成本电影在稳定电影质量,平衡商业、艺术关系,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作品等方面,正显示着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2010年,互联网上一部《老男孩》的网络电影(不在院线上映,专供网络传播的电影)骤然走红,据环球网数据显示,这部由一群业余演员拍摄了16天、耗资40万元、仅42分钟的小成本短片,上线6天就获得了超过2500万次的点播数量,演绎了自2006年投资只有260万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之后,又一次小制作电影的“神话”。此外,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大量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这些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对于内容购买的意愿逐渐增强,以至于前些年数千元的网络版权如今已上涨至数十万元,这也让中小成本影片找到了院线以外的商业回报。而对于大部分投资在200万元至300万元的中小成本影片而言,这个数目很有吸引力。2012年12月《人在途之泰》的成功将令投资者转向中小成本,把精力从明星阵容转移到题材类型和制作质量上。随着发行方和放映方市场运作经验的日益成熟,网络平台的开放,影院数量不断增加、普遍进入一个较稳定的运营状况,但仍有不少中小成本电影制作方因投融资困难,最终导致电影质量下降、甚至夭折。

二、投融资难成为中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任何一个电影项目的创作都离不开资本的推动。虽然在《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指出,2011年,工行、建行、农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先后和文化部签署协议,建立文化产业项目集中推荐机制;江苏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通过无形资产抵押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了大量电影的拍摄工作。但银行在为电影贷款前,必须先进行评估、抵押,电影方需提供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中小成本电影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很难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再担保公司在为影视企业承担融资担保业务,虽可暂时解决中小成本电影融资难问题,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融资成本。

中小成本电影没有明星、没有大导演,加之电影的无形资产性,使得业外资金对中小成本电影投资的风险担忧,严重阻碍了资本的进入。由于资金的短缺与限制,他们在故事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人物塑造较少、无关乎国家、民族、社会的历史沧桑和厚重的电影,但这样的电影却又很进入院线。然而,规范运营的市场与可靠的票房才是电影持续繁荣与发展的良好保障,才可以最直接的体现其自身价值,有效解决我国中小成本电影投融资难问题,应加快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制和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从而激发中国中小电影产业向市场化发展。

三、中国中小成本电影未来发展驱势

目前,全球制片业逐渐走向“两极分化”,中等投资规模的电影将不受青睐。在2007-2011年五年中,由美国电影公司(以英语制作的电影,包括合拍片,不包括预算20万以下、学生作品、纪录片或者直接用于录像发行的电影)的截止2012年2月的数据显示:MPAA成员公司制作的影片数量从139部降至297部,而MPAA非成员公司制作的影片在同期则从650部升至720部,且仅有小部分(不到10%)上报中等预算(2000万美元以上)即中等成本电影。大制片厂和较大规模的独立电影公司愿意将钱集中花在少数较有卖座力的大片上,这些电影在强大营销攻势的保障下往往风险比中等投资规模电影更小,而较小规模的独立电影公司则倾向将原来可生产中等规模影片的资金用来生产数量更多的低成本电影,因为这些投资仅100万美元左右的电影,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录像带、电视、视频点播、海外市场等相关发行渠道中获得稳定的回报,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

小成本电影将是未来发展驱势,但目前我国中小成本电影产业还未完全分离开来,投融资还面临着资本匮乏等问题,还未形成稳定成熟的可操控的投融资模式。有效解决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难等问题,应加快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制和制度,以使电影资金的投入真正起到对电影产业的推动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法,进一步放宽政策,从而激发中国中小电影产业向市场化发展。此外,中小成本电影不仅要小投入大产出,还要创造出可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与欣赏水平,能经得住市场和观众检验的文化精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实现电影产业的“百家齐放,百类精彩”。

参考文献:

[1]赵子忠,王伟等:《中国影视投融资的产业透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洁.中国电影投融资政策发展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8.

篇7

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网络生活每年都有哪些新的变化呢?不久前,在由中网咨询(knet.cn)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主办的“步入网络时代的中国经济——2011年中国互联网e峰会”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权威了《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和《2010年中国网民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等颇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垂直领域报告,为全面了解并分析行业发展状况,深度把控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最新依据和指导。

本期“乐在e时代”对上述三大报告中的若干看点延伸阅读,为读者了解网络发展趋势,把握网络应用先机提供参考。

中小企业悄然进入网络营销时代

曾几何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或受限于产品营销的规模,或受制于缺少技术人员和资金投入,一直都是网络经济的“绝缘体”。而如今,企业“触网”已成主流。根据CNNIC首次针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调查报告》,截止到去年底,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中小企业中拥有独立企业网站或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店的比例也首次接近半数。广大中小企业正在加快步入网络营销时代。

近半中小企业试水电子商务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到了92.7%,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已经具备了互联网使用条件,为网络营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拥有独立企业网站或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店的比例达到了43%,目前拥有网站或网店的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开始尝试网络营销。

“这意味着中国互联网正从‘娱乐时代’大步挺进到‘商务时代’,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原动力。而电子商务能否实现持续的发展和繁荣,还取决于我国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可信环境建设。”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网董事长毛伟表示。

尽管将近一半的中小企业开始转向网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网站的运营水平还属偏低程度。多数企业使用网站的功能还停留在“企业名片”阶段,即主要用于提供联系方式、展示企业产品和建立企业形象。同时,在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只有极少数的交易实现了完全在线,即从信息获取到洽谈再到交付整个流程的完全在线。《报告》认为,影响中小企业完成在线交易的最主要因素还在于诚信环节。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潜力大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总体水平来看,呈现出较强的行业特性。比如,第二产业的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营销的比例要高于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其中,制造业中小企业中61.7%曾经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工作;批发和零售业中小企业中34.1%曾经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此外,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的比例也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达到50.5%。

由于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运营水平普遍较低,进而影响其实施效果。《报告》显示,24.7%的企业从来没有考虑过测评网络营销的效果;有70.8%的企业管理者只是凭感觉,粗略地看看给公司带来的流量与订单变化。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未对网络营销效果进行过精准的监测,因此既不利于指导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也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开展网络营销的信心,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顺利发展。

尽管如此,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陈建功仍然看好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潜力。他认为,传统中小企业进行网络营销已经是大势所趋。第一,中小企业互联网的基础建设已大为改观,有95%的中小企业配备了电脑,92.7%接入了互联网。第二,随着技术进步与更新,中小企业的建站门槛降低了,今后会有更多的企业自行或合作建站。另外,虽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中小企业营销的需求却持续旺盛。在营销手段上,网络营销具备灵活精准和可追踪等特点,因此中小企业未来的网络营销会进一步繁荣。

用户规模近3亿网络视频前景看好

如果说,视频正版化是2009年我国视频网站的年度关键词,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视频网站上的风景莫过于首创“网络春晚”了。北京电视台从去年开始跟网站联手创办网络春晚,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两届。据CNZZ数据中心对2011年春节期间视频网站的流量分析,视频网站是春节期间为数不多的流量上涨的行业网站。整个节假日期间的日均行业访客量相比1月份上升了17.85%,是所有行业网站中升幅最高的。这不仅说明视频网站的人气日高,也反映出网络视频的发展与创新空间巨大。

CNNIC的《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84亿人。网络视频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重要渠道,其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正不断提升。

大众观影模式日趋多元

《报告》显示,随着网络视频应用规模的持续提升,已引发网络视频用户的媒体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以新电影上映为例,89.3%的网络视频用户会选择通过网络查找并观看新电影,而31.9%的网络视频用户会去电影院观看,买光盘观看的用户则占17.5%。有66.5%的网络视频用户最喜欢在网上看热播剧,远远大于通过电视和购买光盘24.7%和7.6%的使用率。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视频用户最常用的观影模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的观点是,随着年轻人成为文化消费的主体,他们需要更主动的媒介使用方式,更愿意自己安排时间接受影视作品,这种消费方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视频网站的发展。

那么,消费者观影模式的改变是否会与影院形成完全的竞争势态呢?CNNIC互联网络发展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刘鑫则认为,网络视频与线下的影视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两者的合作可能会形成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以北京为例,目前是平均3.4万人拥有一块电影荧幕,在全国是30万人拥有一块屏幕,美国是1万人一块屏幕,可见中国的观影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影视正版化趋势的提升,网络视频完全有可能充当线下电影的网上延伸,作为电影院无法满足的那群人的观看渠道选择。

宽带+移动视频网站决胜高低

网络视频始终是与互联网的带宽和技术结合最紧密的行业,中国网络视频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带宽提升的基础之上。根据《报告》提供的调查,决定用户选择网络视频的三大要素分别是:24.6%的速度、15.6%的内容和13%的高清,速度和画面质量成为网民使用网络视频的需求常态。

有鉴于此,刘鑫提议,拥有流畅视频质量的高清视频可以视为未来收费网络视频的突破口,而这一方面需要我国带宽服务、视频供应服务等网络视频基础服务供应商的持续努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视频内容是否稀缺以及支付的便捷性。

另外,从近两年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3G、Wi-Fi,还是更多的平板电脑与移动上网设备,都有可能影响视频网站的运营模式。调查显示,网络视频用户使用设备,与整体网民的使用设备趋势一致。从最初的电脑、手机,然后是互联网电视,到PSP(多功能掌机系列)和上网本等便携设备,再到最近市场热销的iPad,这些东西都有可能会影响未来网民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习惯,而视频网站也应该抓住这些变化,提高自己的市场敏感性。

互联网品牌竞争力排行榜揭晓

本报讯中国互联网e峰会组委会日前在2011年中国互联网e峰会上,首次组织了中国互联网品牌竞争力排行榜,包括淘宝、联想、诺基亚、百度、手机腾讯等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上榜。据了解,该榜单全面涵盖网络沟通交流、互联网娱乐、电子商务、信息获取、上网硬件、客户端工具和移动互联网在内的七大类近20项互联网品牌应用排名。

排行榜显示,商务应用类购物网站排名中,淘宝网以其绝对优势占据榜单第一名;作为新兴的团购网站,淘宝聚划算依托淘宝网强大客流和商家优势,位列团购网站首位,拉手网、美团、糯米网、24券进入前五名;在旅行预订网站中,携程旅行网、去哪、淘宝旅行分别位列前三名。

沟通交流类应用中,QQ校友录(腾讯朋友)依托腾讯强大平台成为SNS社交网站最具品牌竞争力的品牌,人人网、开心网分别位居SNS社交网站榜单第二、三名。网络沟通交流除了传统的社交网站之外,如火如荼的博客品牌排名也成为关注焦点,QQ空间、新浪博客、网易博客成功入围前三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网民手机网络使用率的大幅提升,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成为本次排行榜亮点,其中手机QQ浏览器独占鳌头居榜单首位,其次为UC浏览器、GO手机浏览器、Opera手机浏览器、星际手机浏览器。在手机网民使用的上网手机品牌榜单中,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分别占据榜单前三名。此外,随着日益盛行的利用移动终端登录网络现象的普及,手机网站榜单也吸引了众多移动上网者的目光,其中手机腾讯、手机百度、手机新浪分列前三。

在客户端工具类别的浏览器榜单中,IE、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腾讯TT浏览器、遨游浏览器,分别位列榜单前五位。而暴风影音、搜狗输入法,分别获得视频播放器和输入法榜单的首位。

篇8

6月16日,国际主题公园巨头迪士尼耗时5年打造的中国内地首家迪士尼终于在上海正式开园。该项目由迪士尼与三家中国国企联合投资550亿元人民币(约80亿美元)兴建。

这是个好时候,一开园,就能迎来全国儿童7、8月的暑假档期。《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试运营期间,迪士尼乐园已接待了百万游客,城堡内餐厅未来一个月的座位已被订完。

“某种程度上,迪士尼就是一个大的电影衍生品。这座新乐园的特色在于,许多游乐设施依据电影大片如《加勒比海盗》、《钢铁侠》和《复仇者联盟》等的故事情节而建。”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张宁晟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

时值迪士尼利用其IP价值吸金之际,中国首富王健林也在摩拳擦掌,与其争夺中国的“童心”。

难以复制的IP价值

就在距离上海700公里的江西南昌,5月28日,王健林的万达文化旅游城正式开业。

紧随其后的还有中国本土主题公园运营商华强方特,6月4日,在距离上海350公里的安徽芜湖,华强方特宣布与招商证券合作设立总规模达3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基金,打造文化产业生态圈。

“很多人都说这回真的是‘狼来了’,我看也不见得。”华强方特总裁刘道强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相比王健林“迪士尼不该来中国”的论断,这已经很温和了。5月,王健林在央视财经《对话》节目中,言辞激烈,称“只要有万达,迪士尼十年到二十年之内赢不了利”。

几番挑衅后,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RobertIger)终于忍不住做回应。“我们确实被震惊了,因为我们与万达有生意上的往来。”他说,“在中国做生意虽不容易,但潜在回报巨大,无论是文化还是管理,我们都十分了解中国市场。”

“2016年上海迪士尼将吸引境内外游客达1200万人次以上,按370元的平日门票价格计算,全年门票销售超过44亿元。此外还将拉动旅游商业、运输业、酒店业、交通及餐饮等旅游细分产业经济增量,按照1元带动8元测算,一个迪士尼乐园将给旅游产业带来350亿元的增量。”这是一份由国泰君安提供的研究报告,迪士尼强大的吸金效应不言自明。

迪士尼乐园最受业内认可、投资商垂涎的,当属其数以千计的IP。迪士尼利用其IP价值,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了从影视到商业周边、游乐地产、游戏等等一系列的商业体系。

在张宁晟看来,迪士尼持久不衰,更重要的是文化魅力。与一般主题乐园不同的是,迪士尼更多的是一种场景的代入与文化体验,特别是丰厚的动画形象资源。迪士尼的项目,刺激性并不强,主要还是针对小孩子的,比如,迪士尼中速度最快、最刺激的Tron,乘坐者也不会有头朝下的姿态。“但Tron能引起人们的兴趣,除了大型电动玩具的刺激,更重要的是,Tron的造型是电影《创:战纪》中的形象。”张宁晟说。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IP价值会受到地域局限。以电影《魔兽》为例,首日票房2.5亿元,上映第五天票房破10亿元,这种魔力显然不仅来自电影本身,而是知名网游《魔兽世界》长达十年的沉淀。相比《魔兽》,《星球大战之原力觉醒》,其实是比魔兽更大的超级IP,但由于在中国缺乏沉淀,票房在美国大获全胜,但在中国却很惨淡。

从米老鼠、唐老鸭,到白雪公主、小飞侠,再到最新收购的星球大战与美国队长等形象,迪士尼伴随美国青少年成长,它的竞争力是唤起消费梦想的欲望。但这种美国文化的积淀能否刺激中国游客的消费行为,尚有待观察。

但另一方面,我国的动漫创造还停留在“喜羊羊”水平,王健林的资本扩张不能弥补文化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不足,并不能唤起中国人的梦想消费。

盈利模式主体在商业

迪士尼拥有完整的文娱产业链,业务包括媒体网络(电视),影视娱乐(电影),公园度假区(主题公园),消费产品(衍生品)和互动娱乐(游戏)五大板块。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的第二财季,迪士尼营收达到124.6亿美元(约合772.3亿元人民币),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22.5亿美元,每股盈利1.23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11美元。

但主题公园并不是迪士尼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迪士尼每年的收入30%来自门票,15%来自餐饮,13%来自住宿,25%来自购物。

相对而言,文化旅游业也不是万达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万达2015年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5年万达集团资产(按成本法数据)达到6340亿元,收入2901.6亿元。万达集团主要由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和旅游度假区五大产业组成。目前,万达商业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但《报告》中,王健林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大旅游产业。旅游作为万达第四次转型的重点发展产业,目前累计投入千亿元。王健林的野心是,将文旅商综合体万达城快速复制到多地,到2020年国内开15个,国外力争开3到5个万达城。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更多法定节假日与高铁计划的作用,短短几年间,中国就有超过300个主题公园横空出世,仅仅去年一年就有21个主题公园开张,还有20个在建。

而2016年,主题公园市场进入攻坚战,娱乐营销层出不穷,同行间硝烟弥漫。在重资产的长线投资下,它们都面临着同样的盈利难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内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约有1500亿元资金套牢在主题公园投资之中。

据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每座万达城在三到五年建成开业,可以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年纳税超过5亿元人民币。“万达城所能创造的社会效应,让其成为当地政府眼中的‘香饽饽’。”上述人士说。万达在拿地过程中因此坐拥议价权。

此外,南昌万达城48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有200万平方米为文化旅游和商业等自持物业,有280万平方米为销售物业,其中,少量为商铺,大部分物业为别墅。这部分物业预售回笼的资金将补给到后续的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中。

篇9

在刚刚迈入21世纪时,新西兰政府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无烟产业”可能称为该国最有潜力的产业。在2000年,新西兰就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调研,统计出该产业产值占GDP的3%,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的3.6%。2002年3月,新西兰经济研究院发表了研究报告《新西兰的创意产业:经济贡献》,充分肯定了创意产业的贡献。在统计列表的十大创意产业中,电影和视频制作排在第五位。

新西兰影视产业的发展,少不了一批影视院校的支撑。自2009年6月起,我有幸在新西兰第四大城市汉密尔顿,亲身感受纯正的新西兰影视教育。我所在的学校(怀卡托理工学院)成立于1968年,是新西兰最大的国立高等院校之,该校媒体艺术学院提供影视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

来到学院的第一天,我参观了学院的设备设施。他们主要配备了HDv和DVCPRO系列的摄(录)像机,后期设备主要使用Finol Cut Pro和Avid Media Composer,同时学校也提供16毫米电影的制作训练。在新西兰,尚有三所学校提供基于胶片的电影制作训练。在硬件方面,新西兰院校和国内院校并无太多差异,新型的半导体记录正开始受到重视。在这里,实验室管理人员向我展示了刚刚购入的“全国第一批”JVC专业SD卡Pro HD摄像机,它们可以方便地直接记录Quicktime文件并在Final Cut Pro中进行剪辑。但媒体艺术导师约翰曼德博格说:“任何格式,包括胶片都是会过时的,我们要通过电影制作的训练,培养学生挖掘创意、严谨创作的习惯,而不仅限于格式本身。”

在国内,影视艺术教育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从艺考开始报名时,学生的专业方向就被固定下来,这意味着一旦进入大学一年级,就要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进行教学,当学生发现对其他方向更有兴趣时,唯一可以进行的就是难度很大的“转专业”或调整方向。在这里,学生的专业入口是“宽口径”的。虽然在新西兰拿到媒体艺术学士学位仅需要三年时间,但在本科第一年中,校方并不着急学生的影视“专业”学习。影视制作专业学生既可以学习视觉艺术方向课程,也可以学众传媒方向课程。在视觉艺术方向中,他们需要学习视觉艺术实践课程;在大众传媒方向中,他们需要学习传播学、写作、媒体实务等课程,此外还有系列的选修课程,像《影视制作概论》包括了摄像、剪辑基础的Level-5课程,则是任何专业学生都可以选修的。而真正的影视“专业”课程,从大二开始大力介入。对此,课程经理兼导师詹姆斯芬莱森解释说,这是为培养学生复合性的学习,在大传媒的背景下,各个方向的学习相互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促进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同个项目的创作上相互碰撞,发挥特长。学院还规定,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与其他媒体相关的课程,如在数码设计、摄影、影视制作、商业音乐之间进行跨方向选修,以帮助学生塑造较宽广的知识面。

和国内严格的作息时间不同,这里的课堂并没有铃声。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展决定休息时间,教学过程始终在轻松、随和的气氛中进行,但教学目标和考核是非常严谨的。在和新方学术委员会做学分转换工作报告时,几名教授一直关注国内相关课程,尤其是“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他们一再表示最适合新西兰学生的考核办法不是中方经常采用的标准化试卷,不是闭卷考试,不是考定成绩,而要设置多次渐进的、开放的、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鼓励运用研究/制作方法的考核模式。二年级的Level-6课程《影视技术一2》中,涉及构图元素、灯光、录音、声音设计、高级剪辑、纪录片创作、电影制作、电影电视技术研究项目等内容,课堂学习60学时,课外自学90小时,学习任务很重,要想轻松蒙混过关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十五周教学里,学生需要提交四个作业:一、35毫米呆照作业:构图、布光、测光、曝光练习,第四周提交;二、16毫米叙事电影短片作业:灯光、曝光、电影摄制练习,第七周提交工作样片;后期制作作业:爱维德剪辑、色彩校正和声音设计练习,第十二周提交;三、纪录片作业,第八周提交构思,第十五周提交成片;四、技术分析作业,论文,第十五周提交。要想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必须按时完成每一个作业,并且每个作业不能低于50分。任课教师用了三个形容词来表达他对成绩考评的看法:非常严格的、不可妥协的、一贯的。

新西兰的影视教学非常注重鼓励学生创新。国内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常使用“总――分”式的结构首先向学生灌输理论和理念,再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或演示;有的教师对课件的拷贝不太介意,有的教师则要求学生一律做好笔记。这种向学生输送知识的“干货”在基础层次的教学中可能比较有效,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实显得不足。在《影视制作概论》课堂上,第一周教师就要求学生思考一个可以用画面表达的“感受”,然后在简单学习如何使用摄像机的基础上,学生尝试着用画面来表现整个构思。其中出现的技术失误,教师会在课堂讲评中做出提醒和纠正,让学生真正地“看到”失误。而影视艺术与技术中诸多的理论,教师只在课堂上简要介绍,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学并提出独立的分析报告,或当堂做演讲。媒体艺术教师保罗贾吉说,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做意义不大的“记录”工作或者等待获得别人的成果,因为影视教学需要非常注重过程的体验。影视专业教师都把课程笔记和参考资料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完全可以不做笔记,而把精力放在思考问题、创意和讨论上。学生的课内创作会获得良好的支持,而能在假期中获得设备支持就更加难能可贵。我看到在新西兰和香港的影视院校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对学生假期拍片的硬件支持。在技术方面,通过提前预订机房(机房甚至有厨房和睡垫),学生可以24小时使用机房中的设备,并在一周五天的工作时间内向工程师讨教技术问题和寻求技术支持。媒体艺术工程师杜安介绍说,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摄像机、16毫米电影,以及Fjna Cut Pro,Medfa ComlDoser,Cinema 4D以及Motion,After Effects等软件的应用。

对于影视创作步骤中的要求,新西兰学校显得更加细致入微。在国内很多制作课程教学中,这一点还是需要弥补的。我们要么把精力都放在了形式化的文本要求上,要么没能真正有步骤、细致地对学生在创作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指导;而在少数的学校中,学生影视制作项目甚至是放任式的。在这里,一是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业界的标准,提交故事大纲、剧本、分镜头、故事板、拍摄日程表、联络名单等一系列的规范文本。在Level-6课程《电影电视戏剧》中,学生需要在十四周内完成戏剧场景导演、故事短片剧情写作和叙事短片制作三个作业,其中涉及到从故事大

纲到拍摄日程表一系列完整的文稿。在Level-7课程《电影电视项目》中,任课教师将每个学生的所有材料单独装订,并在学期内进行四次对一的独立辅导,排除学生制作中的疑难,跟踪学生的创作情况。更细致并且人性化的是,在这门Level-7课程中,教师甚至邀请了学校健康、安全等相关部门的人员到场,提醒学生们在创作中怎样应对各种危险。与我们常常进行的口头安全教育不同,这里每名参加创作需要到校外场景拍摄的学生,都会获得一张《主要风险分析和注册表》,分析自身可能会面临的危险因素,学校会根据这一情况采取增加保险、是否批准等手段做好预防工作。

在尝到创意产业带来的甜头后,新西兰政府加大了对新生创意人群的扶持力度。自2000年后的几年中,新西兰电影参加了全球数十个知名的电影节;新西兰国家电影委员会将每年预算的一半以上用于扶持私人电影制片公司的发展,并坚持创作本土电影作品。而在仅仅只有14万人口的汉密尔顿市,每年有自己的地下电影节、音乐界、艺术展等。地方政府与院校的合作十分密切。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汉密尔顿市议会的官员也来到学院,邀请媒体艺术学生参加杰出人士评选的广告、纪录片等项目的创作。柯达公司为学院提供了半价的胶片支持。我在这里看到欧洲裔、中国大陆、台湾、毛利学生的作品,风格迥异。学院还批准了中国国际学生在作品中可以使用中文对白。新西兰院校对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中的学生影视创作做到了较好的包容。面对发展空间不大的新西兰电影产业,这里的影视教育仍然积极地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篇10

关键词:电影产业 后产品市场

中国电影走过它的百年历程,从最初的探索时代走到今天的产业时代,已经不仅仅是艺术的单一成就,后工业时代文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已经让电影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日趋成熟。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越来越高的欣赏水平以及现代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使得电影产品的成本造价一路攀升,少则百万元,多则上亿甚至是几十亿的投入。如此高的电影制作成本使得仅仅靠票房的收入来回收成本甚至盈利已经变得不可能。即使是在电影中植入软广告等也远远不能满足电影回收投资的需要,因此,电影的后产品的开发成了电影工业触角的最前端。据有关统计,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42亿元,占据国内电影产业的绝大部分收入。美国早在2002年有70亿美元的电影院票房收入,如此大的数额却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而“票房外收入”却占到了73%。 由此不难看出,要想使中国的电影产业真正的成熟有能力参与世界电影市场的竞争,仅仅靠电影票房的收入是不足取的。因此,开发并且发展中国电影后产品在发展我国的电影产业之路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已经没有必要再去重复先进电影产业所走过的道路。但是要进行有益的借鉴和学习。我们要从好莱坞的席卷全球的电影产业风暴中找到自己发展后电影开发的风向标,既不能悲观无力对抗更不能因为个别案例的成功而陷入盲目乐观主义的泥沼。要针对我国后电影产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挖掘电影品牌价值,增强后电影产品核心竞争力。后电影产品是电影产品的衍生产品,因此,要做好衍生产品首先要做好电影本身。前文在分析好莱坞后电影产品开发时得出,好莱坞强劲的后产品开发依赖的是其电影本身强大的品牌优势。只有电影本身能引起观众足够的兴趣才能为电影后产品的开发打开足够可以开发的空间。中国电影制片本身要做强,要在电影产品第一环节做到能抵抗好莱坞电影产品才能为以后的衍生品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纵观好莱坞的电影,几乎每一部成功的电影都会给观众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观众对电影中一切元素深深迷恋:无论是《海底总动员》里面的小丑鱼还是《指环王》里那正义与邪恶殊死较量、神魔共舞的环境都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所以一旦其他产品贴上他们的标签就会拥有丰厚的附加值,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反观我国电影的品牌营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败笔就是电影《无极》的惨败。由于电影《无极》本身故事的凌乱和创意的苍白使其后面的营销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从营销策划的角度来讲《无极》的策划是按照好莱坞的模式来进行的,但是《无极》品牌的惨败使其以后由人气作家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无极》和网络游戏几近双双夭折。我们仅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整个电影真是又散又长又教条。好不容易有点想法了,马上借演员的嘴说出来。演员在哭,台下都在笑。一个商业的片子,肤浅一些可以,但连样子都没有,就太不像样子了。” 因此,一定要在电影制片上下足功夫,树立过硬的电影品牌,塑造在观众心中具有号召力的特色形象,从而实现持久的消费驱动力,为后电影产品的开发留有足够的开拓空间。

二、推动电影产业整体的发展,完善健全电影产业链条。“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各个环节和机构,由于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往往市场待遇和市场地位不同,缺乏自由进出、公平竞争的条件”。 这一情况导致的就是我国电影产业链条非常薄弱,而后电影产品又是这一薄弱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因此,要更好的开拓国内的后电影产品市场就需要完善整个电影产业链条,后电影产品只有放在这一链条中才能有意义。在这一链条中,制片方和开发商的合作沟通非常重要。要在电影拍摄之前就要前瞻性的看到足可以进行后产品开发的元素,“影视产品的生产过程应当从筹划开始,到宣传销售为止,这期间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影视制片的生产过程” 。在其后的宣传中要尽一切手段拉动消费者的期待和好奇心,使后电影产品的销售有市场需求的拉动,再加上前期宣传的推动,让后电影产品的销售充满动力。开发商电影前期市场调查为其后有目的的影片策划提供依据,从而使制片方在后期的制作中能为开发上提供可以后电影产品的元素,形成链条的完整性。这样开发商在进行开发产品时可以更多的考虑到电影带给产品的附加值,以达到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成熟。在这一方面,电影《英雄》、《手机》都做了有益的尝试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案例深刻说明完善电影产业链条对电影业的推动时巨大的,而且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英雄》成功后,张艺谋能够再次融资完成《十面埋伏》的拍摄并获得成功就是很好的证明。产业链的形成需要每一环节的完善,不能忽略其中每一环节。《无极》的失败恰好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明。因此,形成完善健全的电影产业链对于推动我国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无疑有着莫大的意义。

三、打击盗版,保护电影的知识产权;加大宣传,形成正确消费观念。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打击盗版力度的不够使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中不断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在此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对盗版者采取惩罚性处罚,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此外人们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普遍漠视,使得盗版产品能够形成消费市场。要积极对后电影产品消费者进行舆论引导,树立购买盗版产品可耻的观念,从市场终端遏制盗版的猖獗。此外还要加强对后电影产品的宣传,在国内市场营造消费后电影产品的氛围。有了正确的消费理念和良好的消费氛围,有助于电影产业链终端的形成,从而为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打消后顾之忧。

后电影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使我国的后电影工业能真正成为推动电影工业发展成熟的巨大动力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手段来进行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产业和后电影产业不仅是相依存的,也是交互影响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我们与好莱坞的差距也要看到中国后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更要积极的弥补我国在后电影产品开发上的不足,努力缩小差距,是我国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民族文化角度能够双重收益。

参考文献:

1、尹鸿:《跨越百年--全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