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和对策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对策

由于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另外,部分教师虽然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的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掌握地理知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看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的运用及掌握地理知识的意义。本文结合实践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与大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地位不突出,地理教育举步维艰

在十分重视升学率的今天,中学教学随着考试指挥棒转。由于地理不是中考的科目,仅在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导致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有“副科”“豆芽科”“小儿科”等说法,学得好坏无所谓,临近会考时“突击”一下就行了。有的学校地理教学条件很差,连最起码的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都缺乏,老师们上课穷于应对,就只有照本宣科了,场面非常尴尬。有时地理课成为学生的自习课,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地理学科的地位。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这无疑是把地理学科推向了边缘。于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都对地理学科漠不关心,地理教育举步维艰,农村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2.中学地理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教学时间被压缩,不少优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教学岗位。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根本不熟悉地理知识又没有受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学任务,其结果只能是照本宣科,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再加上会考的要求低,只要会考临近时把会考复习资料背一下,几乎都能过关,这一规律已被学校、老师、学生掌握,自然谈不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出现学生不好好学、老师懒得管的情形,大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手段传统、陈旧,有待创新

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学设备较落后,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尚未实现全国范围的普及,很多地区地理课堂上教师仍然在使用较简略的道具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章节时,涉及的概念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若使用简单的道具进行演示,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一般都是在中学时期开始系统地接触地理学科,并且中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好奇心较强,在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时若能采用形象的、动态的教学媒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

1.全面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招聘专业地理教师,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地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这会给地理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地理教师的专业性,改变非专业教师任教的现状。其次,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多数初中地理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提供一个专业与非专业教师交流的平台,事先确定讨论解决的地理教学问题,确定时间和地点,使教学经验得到交流,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还应请有关专家、先进地理教师进行讲座,去先进学校进行参观,使新的思想得到传递、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2.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地理,彰显地理学科应有的价值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砍滥伐,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都与公民地理科学素养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3.利用现代媒体,给学生视觉盛宴

PPT、电子白板、网页等都是现代媒体应用于教学的实体展现。地理教学中应用图片、视频、声音能将复杂的内容化简为易。如地球的公转用Flash软件制作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生动形象,一目了然。所以,在去年我校装了电子白板以后,本人坚持每堂课都将其利用起来,尽量给学生多看看有用的视频资料,如《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使学生感受中国的饮食文化,被其魅力所折服。

篇2

(一)教育技术学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学,具有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的功能,使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知识。

(二)教育技术学应用的基本原理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媒体,其中教学中的媒体作为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它是解决信息传播的基本手段。它是分析、解决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和各因素间关系的指导理论,并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设计,从而开发出一个有效促进学习的过程并付诸实施,使获得有效学习结果的手段与形式更加丰富。

(三)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运用的特征

由于教育技术学包含了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技术学特点,因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的欢迎,但它不是高于或替代了其他教育分支学科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各有所长。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应用来说,应从其他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汲取营养,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四)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发展的趋势

网络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每一个人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息之间完成。

近年来,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学中的主流技术,换句话说,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走向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除了可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之外,在教育领域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应用,这就是以CD_ROM光盘作存储介质的电子出版物。例如,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词典、电子刊物等。在电子大百科全书中,它的每个条目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声音、图形,甚至活动画面的配合。此外,还具有辅助教学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布置作业。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教育技术学的应用价值

随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断进行信息更新,学校对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步认识,并应用于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运用教育技术学的水平,科学地将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教育技术学的运用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制定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四)通过认识和学习一些实用性极强的软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教学中用到的思维导图软件、网页设计软件,有效地降低了教学备课时的负担。

三、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熟练利用计算机

由于社会的日益发展,当今学校接受的新鲜事物较多,人们思想等方面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学生知识量不断提升,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当今社会,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和充实知识才能够与时俱进,应该要熟悉各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和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软件,必须把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地理教育的绩效。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模式

要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编辑,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制作视频,编写教案、试卷等。教育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强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解决对策

乌鲁木齐市初中教学尽管已经开设教育技术教育好几年了,但就周围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教育技术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针对此种情况,教育技术学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开始探索教学的方方面面,力争取得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教学的经验或方法。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畅通信息化交流渠道。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师; 地理教学; 农村中学;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

一、地理教学现状

1.地理教师地位低,专业技术较差

地理一科至今还没加入中考的范畴,导致学校一直不重视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师的安排上往往就不能配用专业教师,即使有地理专业教师,学校目标管理上,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把学生考分的高低、班级名次前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把中考成绩作为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把中考、终考成绩与教师考核、评优、奖金挂钩,地理老师只能上到八年级,学生成绩的好坏跟地理教师无关。这样就大大消弱了地理老师的积极主动性,得过且过,学生的地理成绩与老师的教学脱节,即使再专业的老师都会慢慢消沉下去,丢掉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算,还养成一些为人师不该有的坏习性。

学校的管理,个别领导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直认为地理是所谓的“副科”,导致地理学科在学校发挥不了应有的学科作用,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中也就自然不重要了,地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就大打折扣了,在其他科目老师心中的地位就更不值一提。地理老师地位底下也就导致专业教师积极性不高和专业技术能力下降的原因。

2.教学设备不齐全且陈旧

教学设备简陋,教具不齐全,老师在上课时往往画饼充饥,甚至连一张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都没有,学生手中除了地理课本以外,没有任何跟地理有关的资料,别说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许多学校没有一个地理专业的老师,上地理课的老师也只是照本宣科,跟本不知地理还有“教学挂图”,导致至今我用的地球仪和挂图上还有“苏联”的字样,讲“气候”没有“气温分布图”,没有“降水柱状图”,要地形图没地形图,学校有的教学挂图要么没有,要么就非常陈旧,大部分是八十年代出版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具已没多大用处。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更不用提,想上一节课都难,学生只听过电脑,却没有摸过。

教学设备不齐且陈旧也是导致学校地理教学滞后的原因之一,没有教学工具的地理课堂,也就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活跃氛围,没有了教学设备的地理老师也就相当与没了手脚的人。

3.学校领导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地理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全甚至缺失。

在这个过渡时期,很多农村中学在学校目标管理上,仍以学生考分的高低、班级的名次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地理不是中考科目,使得学校领导偏向中考科目,上所谓“主科”的教师自然成为了领导的“掌上明珠”,而地理教师常是无人问津,形成了可有可无的局势,地理老师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性也就大打折扣。

学校领导更关心的更重视的是学校的升学率,这就导致非中考科目的教学活动得不到正常的开展,教学质量滞后。学校领导以学校的声益为主,这是无可厚非,但不能忽视地理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已明确指明了,教育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都应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可学校领导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的是重视眼前的利益,对地理科目的教学过程不够重视,对地理教师的评价也是不值一提。

学校对地理教师的地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仍然是以全县学年末统测成绩为主,加之每学期仅仅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检查内容是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教学进度以及部分学生的作业。有检查,无结果,也没有评优、评等级等激励措施;全县统测成绩评比是以县平均分为标准,高于县平均分1分奖20元,低于县平均分1分罚10元,仍然是用落后的奖惩办法,且赏罚力度甚微。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做教学常规检查时,找相关的书籍、相关的教案抄一份,应付学校的检查,习惯了学校有制度不落实,有检查无结果。有教师认真书写教案时,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冷嘲热讽。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4.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底落,知识面狭窄

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低落,首先,跟教师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分布开的。农村中学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就只能靠课堂来培养,课堂短短的45分钟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跟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校对中学教师的要求很严,但对小学的管理却又很大的问题,各完小离中心校的距离不等,给管理带来很多的困,小学教育管理尤其是对教师的管理松懈,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到中学产生厌学情绪,自然就无心学习,更何况是不所谓的副科――地理的学习兴趣了。

学生学习兴趣低落,获取地理知识的渠道狭小,仅仅有老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生不懂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也就无心去学,更不会主动去收集生活中地理知识,地理知识面狭窄。

5.学生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学校评价学生的优差仍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被老师常挂嘴边,甚至捧在手心,学习差的学生无人问津,学生放错时更多的是责备,很少会为之分析错之所在,不去引导学生。

二、对策及改进方向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

农村地理教师,特别是那些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深入的学习课程标准,重新认识教学改革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了正确把握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当今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再是应试指挥下的“学以致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能仅有“一桶水”,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和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教师应该是滔滔的“长江水”。可见,要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教师要进一步转化好教师的角色,“因地制宜”的挖掘课程资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其角色更要发生转变。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最明显、最直接的特征;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而不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农村教师的角色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逐步转化,必须联系当地学生的实际,克服困难,实实在在地组织好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教师的智慧,大力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与参与的状况来调节课堂教学,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3.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现在绝大部分农村中学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学生的评价最多也是最普遍的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考试评价,学习成绩的好坏仍然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对学生传统的评价模式刻不容缓。农村中学一定要适应时代赋予教育改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观念,增强评价与考试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其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把“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作为评价与考试的重要内容;第三,评价标准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评价要多角度、多样化,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为推进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广大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办公经费紧张,已适应不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一大屏障;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其他行业单位相比落差很大,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愈显卑微,尊师重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使很多教师在社会活动中存在普遍的自卑心理,不是以师为“荣”而是以师为“辱”。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付出多得更多了,但是,微薄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可怜的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岂能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与凄凉来抚慰这不公的无私奉献?如此之大的反差,岂能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课程改革保驾护航呢?因此,各级政府官员、教育主管领导也要转变观念,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切实的做到尊师重教,关心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为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落实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治国方针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走进课堂――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林培英,陈澄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3]《底圩中心学校普九自查报告》

篇4

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符合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从地理学科角度透视问题式教学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分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总结评价四个步骤,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并从优化问题设置、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几方面对问题式教学进行了反思,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 洋流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问题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1]。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重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地理课堂有效性。当前问题式教学法从医学领域拓展到诸多学科,但地理学科方面却有所缺失。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大规模海水运动》为例,通过案例示范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反思进行问题式地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与中学地理教师共勉。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来源于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巴罗斯提出的PB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美国哈佛大学在1985年将其改进并推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在1986年引进了PBL教学法[2-4],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问题式教学法因其摒弃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快从医学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从大学教育逐渐扩展到中学教育。近几年来,问题式教学法试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巴罗斯和克尔森认为: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它需要学习者获取关键知识,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需要使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5],所以,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完成新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和学习置于生动的情境中,以问题为纽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来解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实例

1.教学内容

《大规模海水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内容,从课标来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洋流运动规律,并了解不同性质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洋流较多,纷繁复杂,较难识记,因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总结地理规律进而提高其地理分析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教学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6]。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主要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构成。在《中庸》一书中,学习过程主要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阶段构成,即“学问思辨行”的学习程序。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程序安排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线索,以设置问题为开端,解答问题为结束,包括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和总结评价四个方面(图1)。

图1 问题式教学操作流程图

上图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来确定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引导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达到了问题式教学的目的。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视频和电影剧照,设问:这段视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片段。那么大家在感叹宏大的电影场景和男女主角凄美爱情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呢?因为这个电影比较经典,学生都比较熟悉,且与本节课关于洋流的学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将该视频和设问作为课程问题导入,对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具有积极意义。

(2)引导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一种重要概念,并讲解洋流的形成原因。给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要求学生对比课本全球洋流分布图和洋流运动简图,试着找出洋流运动的主要规律,并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用红色笔在简图中标出暖流,蓝色笔标出寒流,进而尝试自己画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将全班分为4~6个组,讨论每个成员得出的结论,提出解答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比较他人与自己结论的差异,反思自己。也可以展开辩论,从而加强学生记忆,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洋流简图,由教师和全班同学讨论并批改。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抽取和提问,小组抢答说出洋流名称,进行有趣的知识抢答竞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点拨,综合评价

这个环节对于整节课来说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最后的精细讲解在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巨大作用。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汇总,根据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炼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答课堂开头创设情境设置的问题。引导观察全球洋流分布图,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纽芬兰海域,帮助学生分析: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经常携带冰山,加之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多形成海雾,对于泰坦尼克号的行驶造成巨大的困难,还由于人为的疏忽,最终导致了这艘“不沉之船”在处女航中的沉没。

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步步紧逼,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一气呵成,使学生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真正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问题式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的实行,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都是不小的冲击。尽管问题式教学已被部分教师认可甚至开始尝试应用,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推敲与反思。

1.优化问题设置

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主线。知识围绕问题而产生,教学围绕问题而展开。因此,如何正确设置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在创设地理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针对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提出具有挑战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果,这也是维果茨基倡导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的意义所在。

2.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创设合适的课堂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问题式教学的优势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情舒畅的情境下,思维较为放松和活跃,记忆力达到最优状态。因此,在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与对话,在交流中,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与不解,记录并总结,提倡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这也是问题式教学的意义所在。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我国传统受中庸思想的影响,讲究,但是,在创新定胜负的今天,新的想法与思维至关重要。所以,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畅所欲言,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倡辩论与共同讨论,鼓励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要改革教师填鸭式教学,突出教与学并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问题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承担着评价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角色。教师要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趋向于更关注于学习过程,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学生在自己努力后得到问题的答案,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所以教师切忌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而在课后的教学评价中,考试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多涉及热点问题、发散思维的主观问题等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在考试问题上允许学生选择考试题目,一些选做题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学习盲点所在。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可行性的空间[7]。

问题式教学是让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认知过程的教育模式,它弥补了传统的被动知识传授型教育方法的不足,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建构认知体系,并体会成功的喜悦。问题式教学既要增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要提高问题意识。因此,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应遵循“指向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的思路,走上一条问题式教学的道路[8],这需要教师长时间循序渐进地努力,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泽生,洗利青.麦克马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 (3).

[3] 孙贺,路振富.日本“以问题为基础小组讨论式学习”的最新进展及对我们的借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

[4] 马志华,张茹英.“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1996(8).

[5] Barrows,H S,Kelson,A.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Illinois: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6] 覃裕荣.新课改下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8).

[7] 房桂芝.问题式教学模式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