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1

Ⅰ.Regulations and business model

The two risk guidelines published by SAC are similar to those published by the CBRC. Since the CBRC applied the BASEL III framework in their banking rules, we often see similar Basel rules applied to the securities firms, especially the computation methods of the two ratios. However, BASEL III is designed mainly for the mature banking markets and not for the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this may not be appropriate for the Chinese securities firms’ and bring negative impact in two different ways.

Firstly, securities companies in China have much lower net income, limited scale and smaller amount of capital and asset base than bank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by SAC, there are 115 securities companies in China with 2100 billion of total asset and 159.2 billion of total income in 2013. But the average ROE of securities industry is only 7.6%. The strict guidelines will require heavy investment improving 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y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maller securities firms will not be able to compete and we may see that liquidity rules triggering consolidation in the market.

Secondl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for example if we look at chart 1 below - American securities companies own 18% of the total asset in the US while the ratio is only 1% in China. Chinese securities companies are relatively too small to implement the same high standards as bank.

Moreover,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liquid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is based on the size of market capacity, that’s why CBRC allows banks to meet LCR of 100% only by 2018. By comparison, the securities companies lack scale in capacity and funding sources, but they have to achieve the goal earlier by 2015. This may not pose immediate problem since leverage is low, however this may hinder growth in other area. Nowadays, short term funding channel is controlled by bank and can easily cause liquidity to dry up in the end of month or season. The NSFR ratio requires longer term funding and limit cash exposure due to inflation. So we predict that the new regulations will foster change in the business mix of the securities company. They will look to expand in asset management or intermediary busines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Ⅱ.The impact of regulations on innovation business

Du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guidelines, there may be some negative impact to the innovation business, especially in the three aspects below.

First is the CDS (Credit Default Swap) market. CDS market in China is different to other international markets in that the product can only provide protection on selected bonds instead of a basket of bonds. There are only few participants in the CDS market in China. From 2010, despite regulator promoting the CDS market development, the hedging function of CDS is limited due to low liquidity and limited capital optimization. Now the new guideline has higher requirement of LCR, the nature of CDS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LCR (net cash outflow) and leverage (total risk exposure). This will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CDS market.

Second is the RMB stock market. The new requirements specifies that HQLA weighting of stocks in China is 50% and the amount cannot exceed 15% of the total HQLA. This reduced the volatility of LCR but also limit the exposure and some activities of capital market, especially on marginal trading. Marginal trading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liquidity angulation, speculation and income volatility. However, the new regulation will cause concerns for securities companies to expand their marginal trading business. They have to add additional liquidity reserve if the marginal trading business has a large proportion and use up the liquidity.

Third is the long term funding channel. Government encourage longer term funding to make the NSFR stable. But the long term funding market has small capacity and it will jerk up the costs of funds, which will in turn reduce the profit.

Ⅲ.The future of Chinese securities industry

Nowaday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ncourages direct investment,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growth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egment. China is experiencing changes from a bank-dominant financial system to a more balanced capital market system to improv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society. It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securities companies to strengthen themselves and to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o benefit from the situation.

The CSRC has published the ‘New 9 articles for China’ to reform of Chinese capital market.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support from government. The market will be more open and competitive through innovation and price competition. The release of ‘New 9 articles for China’ means the time is ripe for market reform, harmonization for both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direct investment, as well as increase of the capital market weighting in China national economy. The tremendous opportunity for securities industry is coming.

It is observed that different business lines accounts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t percentages for China and the U.S. By comparing the business percentages in two countries in chart 1, we see too much reliance on brokerage business while the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is too small in China. Also, according to our survey, respondents believe that new business, such as OTC derivatives, interest rates product, structural product and PE, will triple the average income for securities industry in 5 years, as shown in chart 2.

Ⅳ.Conclusion

The new guidelines published by SAC are aimed at resolving situations like the ‘cash crunch’ last year. For securities companies, new requirements are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and 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 However, certain refinement may be appropriate or it may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ities industry in the future. With the ‘New 9 articles for China’, the government has shown their determination to promote growth of the capital market in an orderly fashion. Securities firms will have their golden opportunities to expand aggressively. However, talents, capital and regulatory oversight are the biggest challenge in the future.

Author brief introduction

Mr Andy Chen, EMBA, MEng, FRM, PMP

Head of China,

Chappuis Halder & Co

篇2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相关领域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在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的原有基础上,通过相应的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处理以及数据保存等手段,逐渐建立起来的逻辑性较强的一种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现在最为热门的一项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伴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后期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由原有的传统后期制作变成了现在的多媒体后期制作。多媒体的影视后期制作能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创作空间,极大的活跃了影视行业的创作。现阶段的影视作品后期制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应的动画技术以及数字帧合相应技术的加入,给影视后期制作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影视后期制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制作质量。

1 影视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主要作用

1.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的应用能够对整体节目作品的质量给予保障

在电影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影视后期制作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规避制作过程中的存储损耗,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后期制作的制作质量;第二个特点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能够打破制作顺序的限制,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任意调整制作顺序,提升了制作过程中的便捷程度,同时让制作过程具有随机的特性。第三个特点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是数字信号,这样就让整个制作过程具备很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有效的保障整个制作过程的存储以及复制等功能的正常应用,提升了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质量。

1.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的应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效率

影视行业传统的后期制作采用线性编辑的形式来进行。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是非线性编辑的形式,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往传统方式后期制作的弊端,可以在影视制作过程中更加的灵活,剪切以及编辑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实行想象力来创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技术问题,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还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恢复,这样不仅仅提升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效率还有效的节约了后期制作的工作时间。

1.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的应用增多了影视后期制作的技术手段,对于影视作品的表现力有极大的帮助

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过程中,传统的制作方式只是对影视作品现场拍摄的一种记录及重现,影视作品很难进行后期的修改。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有效的丰富影视作品后期制作。多媒体数字技术能够将现场的拍摄数据以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信息流进行导入,同时信息流会自动的保存在相应的存储软件中,这样就能够将信息流的修改变成现实,我们通过相应的制作软件能够在拍摄后期制作过程中任意增加或者修改影视作品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最好的视听享受。

1.4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后期制作的制作成本

由于多媒体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能够实现很多功能,这样就使得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在一台或者两台计算机中进行操作,大大的节省了制作设备的经济投入,节省了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费用,将节省的费用投入到实际的作品拍摄过程中,能够让影视作品更加的完善,有效的保障了整部影视作品的拍摄质量以及制作质量。

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2.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能够通过相应的明暗处理或者是相应的纹理处理来获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动画效果,还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提升作品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实现想要实现的表情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影视作品后期制作过程中实现虚拟场景的制作,制作人员能够通过想象力来制作符合剧情的背景,实现作品的完整性创造,能够有效的实现影视作品的理想效果。

2.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编辑以及剪辑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中的画面剪切技术较为简单,就是制作人员通过鼠标的控制来改变画面的长度以及位置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操作来实现色调或者是升降格的修改,之后再结合相应的技术软件来取得想要的影视呈现效果;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音便捷技术采用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同传统的线性编辑技术有明显的区别和优势,大多时候采用的是分立制作。在音频制作工作中,我们借助相应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常规性的音频处理以及声音特效的处理,之后将编辑后的声音进行混音处理,达到理想的声音编辑效果。最后关键步骤是将画面编辑同声音编辑进行有效的整合,变成一个整体,保障后期制作的质量。

2.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作品出版以及发行中的应用

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导致影视作品在制作、出版以及发行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改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影视后期制作设备多数为数字化处理设备;第二,在影视作品存储方面既要有先进的设备,又要更完善的软件,如:VCD/DVD等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最初思想,同时更改善了影视制作者的工作方式。

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硬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影视后期制作人员需要的是运算速度更快,具有更强图像处理能力的计算机,为了满足相关工作需要,相关硬件设施就会朝着更加便捷、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储存设备的相关硬件也会高速发展,以满足影视作品的存储需要。处理效果更好、储存能力更强的硬件成为了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3.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软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硬件逐渐完善的同时,关于影视后期制作的软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完善。软件的协作性与开放性不断扩展。随着网络技术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针对软件兼容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在其协作性与开放性这两个方面加大了相应的研究力度,成为了影视后期制作中软件应用发展的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何瑛.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300.

[2]王东利.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7):135.

篇3

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跨入全面升级新阶段。截至2013年年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79%和98.42%;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29亿户,入户率达到54.14%,数字电视用户1.72亿户,渗透率为74.95%;付费数字电视用户3500万户,渗透率为15.3%,300多个城市已完成地面数字电视发射验收工作;卫星电视用户全部数字化,户户通用户1309万,村村通用户1909万。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设播出机构2568座,共开办4199套节目,其中广播节目2863套,电视节目1336套,高清电视频道达50个。12个省(区、市)已提前完成“十二五”村村通建设任务,8个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全国农村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由流动放映向定点放映、由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由服务农村居民向服务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升级,全国共有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公司249条,完成影片订购870万场,观众共计约15亿人次;西新工程第5期建设的30个项目启动实施。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进入结构调整和全面转型阶段。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达到3734.88亿元,其中,财政收入437亿元,同比增长10.44%,占比11.7%,同比降低0.41个百分点;实际创收收入3242.77亿元,同比增长15.67%,增幅比上年降低了2.56个百分点,增长明显趋缓。广播电视广告收入达到1387.01亿元,同比增长9.19%,增速比上年下降3.93个百分点,广播广告和电视广告的增速分别降至2.74%和6.97%。有线网络收入754.91亿元,同比增长14.21%,增速比上年降了3.03个百分点,全国每个用户月平均收入(ARPU值)27.5元,比上年增长7.3%。而以版权收入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其他收入达到1592.92亿元,同比增长56.8%,比上年提高27.2个百分点。

2013年电视剧总投资103.7亿元,国内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29.25%;电视动画制作领域投资额为16.14亿元,同比增长65.86%,国内销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172.82%;纪录片制作生产共投入13.03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国内销售6.34亿元,同比增长381.65%,纪录片行业总收入约23亿元,三年翻了一番。

篇4

[关键词]编导专业 项目驱动 培养模式

广播影视媒介作为社会主体媒介,是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影视传媒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态势强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收入已连续五年保持20%的速度增长,电影市场也保持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广播影视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由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对编导人才的需求相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广播影视及新兴媒体的深度合作成为影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相应地对未来编导专门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影视编导不仅要具备传播者所应有的人文品格和文化底蕴,还应具有突出的策划创意与实践执行等复合能力。面对行业发展对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编导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努力深化“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以项目为驱动教学的培养模式,构建学、研、产、用一体化教育教学平台,以实现行业对应用型创新编导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

一、以课题和项目带动教学,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

编导专业作为一门“技术的艺术”、“文科中的理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教学内容中缺一不可的两翼,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成为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编导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打破以往重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轻社会需求;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局面,积极探索“项目驱动教学、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项目运作带动和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强化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编导专业教学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对接。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采用项目调研——项目申请——项目委员会考核批准——项目执行——项目验收——项目总结的完整工作流程,采取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双线并举的方式,通过由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团队,设置课程群组,组织多名教师集体授课,围绕作品创作中的各个环节来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实际工作环境和创作机制要求作品水准,使学生在自主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实现调研能力、创意能力、实践能力及沟通协作等专业能力的提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首先要注重课题和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在结合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基础与人格培养,根据不同阶段专业教学应实现和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设置,使课程之间有效衔接。按照课题、项目任务来组织学习内容,改变原来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互分离的情况,以课题、项目任务为纽带把这两类知识进行整合,将热点话题、社会关怀、文化情怀、人生信仰等渗透到课程体系内,人格培养为先,人文基础为核,为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全面训练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如通过对项目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前期市场分析来提升学生的调研能力;然后在了解掌握市场和行业前沿信息及受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创意和前期创作,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最后在完成各个创作环节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执行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等。

二、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在行业快速发展和战略转型的背景下加强行业亟需的多元化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为社会培养艺术方面的普适性人才,另一方面也要为行业输送高端编导专门人才。对于特长突出、发展潜质较大的学生,组织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项目组,用适合学生特长发挥和发展的项目、课题,将有潜质的学生集中培养。另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虚拟课题或承接实际项目,在项目、课题的实施中进一步激发其创作潜能。

在项目驱动教学灵活的开放式双向选择机制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进入不同项目组,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的专业潜能,实行编导人才的分层次教育和分方向发展。教师针对学生承担不同的工作环节,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实现编导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主要以教师作为传播者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学过程在课题、项目实施运作中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互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对课题、项目的探究,在教学中体现出平等沟通、合作的特点。影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课程具有实际问题多、解决方案多等特点,根据学生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判断学生的知识盲点,随机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对知识难点进行学习分析,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解决方案进行论证比较,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学会质疑分析,发挥创作个性和特长,扩大知识辐射面。同时,完成课题和项目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前沿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相融契。以“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为特点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把被动的“传授—接受”转变为主动的“阐释—理解—知识建构”,教师和学生同是教育者和求知者。通过平等互动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专业特长得以发挥,专业潜能发掘成为可能,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实现分层次教学,分方向培养,为行业输送多元化编导专业人才。

三、以市场检验教学,构建科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艺术、人文与技术,可以看做是影视教育发展的三个支点”[1],针对编导专业自身特点,在项目驱动教学的评价中,需构建人文品格、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三维立体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首先要把学生人文品格的提升作为衡量教学的一个基础指标,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的运作实施均强调学生的人文基础与人格培养,使学生的创作和实践始终注重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其次,项目实施运作注重过程管理。针对学生个性、兴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意能力的学习过程。教师将项目任务分解为实践的各个具体环节,对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进行评估,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准确和人性化;同时带动学生对项目运作的每一个阶段都主动重视、积极参与,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过程管理中,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也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使学生在“做中学”中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塑造合格的编导人才。此外,在结果管理方面采取内外结合机制,强调课题、项目成果的水准评价。内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实现学生交流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外部评价则以实际工作环境和创作机制要求项目水准,将作品带入市场,邀请企业或一线创作人员评价的方法,切实提高课题与项目与市场对接的契合度。

编导专业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意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品格的高素质编导专门人才为目标,依托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运作,积极追踪行业发展趋势,使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项目驱动教学可以使编导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现具有媒体融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编导人才专业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篇5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馆;发展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185-02

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引起全社会各行业的急剧变化。图书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更是受到了直接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图书馆建设的技术手段、读者需求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受到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及虚拟网络式图书馆已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图书馆存在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国图书馆主要存在形式是以传统的图书馆为主体、数字图书馆为补充的形式。

传统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主要的作用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其类型主要有文化系统类公共图书馆、教育系统类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类图书馆等。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知识经济对人类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出现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提供电子文本、图像、影视等教育电子产品为主,用户通过计算机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入数字图书馆按其所需取其所用。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储存空间小、资料不易损坏、资源可多人同时共享、信息查阅检索方便且可快速传递等优势。

总体而言,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发展基础上的信息化产物,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主要的区别。

(二)我国图书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发展的要求,遇到了许多瓶颈。首先,对未来发展定位认识不清,缺乏相应的长期规划及有效的制度供给。其次,图书馆分布及结构不尽合理,不同等级间的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存在着差距。国家级、省级、市级图书馆的相应规模及分布状况有待完善,县级、乡级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再次,经费缺乏制约了传统图书馆硬件设备的更新及人员服务方面的投入,导致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滞后于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进步速度。最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滞后,缺少图书馆专用的信息数字化技术。

2.数字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首先,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相对简单化,导致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步入误区,国内不少建设项目把数字图书馆理解为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和服务的网络化,简单地追求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局域网的信息共享,这种简单化的建设项目只是具备了数字图书馆的某些特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其次,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欠缺统一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设质量、查询服务效果以及网上资源的共享。再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无论是来自网上或者出版机构制作的电子信息产品,还是对现有馆藏印刷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处理,或多或少都会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如果问题处理得不好就会引起法律和经济纠纷,数据库即便建好了也无法投入正常使用;最后,局域网布线作为机构内部的基础设施是数字图书馆运作的载体,对国内大多数传统图书馆来说,存在着网络布线的更新改造问题,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欠缺。

二、信息化时代我国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正处在从传统图书馆转变到新型图书馆的转型期,未来传统图书馆与数字网络间的关系将从现在的半竞争半合作的状态转变成全面的合作关系。未来图书馆将摆脱单一的文献书籍资料的纸质文本服务形式,实现纸质书籍、电子书、影视资料、音像电子产品、电子报刊、电子书等服务产品内容多元化、种类多样化的运营方式。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有如下几种趋势。

第一,以文献资料馆藏书籍为主要服务产品的传统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模式与数字化图书馆模式创新融合的新兴数字化图书馆、以数字化为核心结合三网融合技术、物理联网技术等的新式图书馆三者并存。

第二,以发挥实现跨地域区域、网络区域联盟、消除知识转移障碍作用的世界性、国家级特大型图书馆为主,以区域性、地区性大中型图书馆为辅,以根据行业及学科的分门别类及个人需求的个性化偏好而建设的专业性、个性化小微型图书馆为补充,如创意图书馆、绿色图书馆等类似专业化单式图书馆。

第三,商业化、半商业化、非商业化图书馆经营模式共存。现在的图书馆主要以非商业化图书馆为主,也存在一些半商业化的形式。虽然图书馆具有公益的特性,但图书馆行业市场化调节对资源的配置最为有效,图书馆商业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四,社区多功能综合化、文化机构融合化图书馆。一方面,社区多功能化图书馆将会配备教育培训、餐厅、音乐会等服务性娱乐机构;另一方面,图书馆将与博物馆、电影院、音乐厅等文化服务机构实现交叉化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娱乐产品、文化资料等知识供应链的系统化,图书馆将是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中心。

第五,智库或研究机构将依托图书馆建立,与图书馆组成研究型图书馆,满足新时代的研究对知识积累及专业化的更高要求,并通过结合产业化的商业化模式解决研究所需资金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研究的顺利推进。

第六,建立个人化、个性化、自主化街头微型图书馆。手机具备贮存电子图书及在线阅读的功能,手机不仅会成为办理图书馆相关业务的工具,也将是一个个人化的图书馆。现代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声有色有形”图书馆可改变读书与读网的单一形式。屏幕图书馆、电纸书图书馆将是图书馆的新形式。

三、信息化时代我国图书馆发展对策

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结构虚拟化、资源共享化和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运用针对性的策略来应对这种新变化。

第一,积极引进现代技术设备,加快学习使用新技术。“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这就迫切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国际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信息技术,熟悉和掌握各国信息资源的特点。各图书馆应积极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并加大普及使用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的工作力度。

第二,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才素质。由于在信息化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向智能化发展,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抵制信息垃圾,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因此,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面向未来,立足长远,加强图书馆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同时,要引进和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信息服务人才和开拓进取的新型管理人才。

第三,以读者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模式。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要以读者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要敢于打破简单、固化的服务思维,努力寻求突破和创新。在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图书馆服务一是要立足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度,将人性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服务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交流合作,走开放型、市场化道路;二是要将自己的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相结合,将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相融合,提供跨时空、跨国界、跨行业的服务;三是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图书馆要注意结合当地发展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真正做到做以人为本,满足地方发展需要,以区域发展促国家发展。

第四,着眼未来,重视数字图书馆发展。各国图书馆都十分重视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制定、实施和推动。我国也应该明确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国家重要的知识资源和文化遗产加大数字化的力度,在尊重和解决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一切最新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数字图书馆计划,拓展图书馆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以及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长期保存,增强对知识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增强数字图书馆为全社会服务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图书馆带来的利益和方便”。

参考文献:

[1] 孟玲.浅析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6).

[2] 王丽华.三网融合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

篇6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古典家具(春季)展览会将于6月22~2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家企业及经销商将应邀参展。“中国国际古典家具展览会”是国内历史最长、知名度最高的以“国际古典家具”为主题的专业性展览,为中国和欧洲的古典家具生产和经销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鉴赏和采购中外古典家具的机会。本次展览分“明清古典家居”和“欧洲古典家居”两大主题,除了展示推广中国的明清红木家具、家庭装饰品外,还吸引了海外众多品牌公司把欧洲的古董家具、室内艺术品推广到中国的市场,真正达到了中外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目的。

2013中国投资年会在上海召开

由投中集团主办的“2013中国投资年会·上海”在金茂君悦大酒店召开。会议汇聚了上千名来自国内顶级创投机构、私募股权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青英以及众多创业家,聚焦蜕变时期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出路与战略。同时,大会分论坛就TMT、消费与服务、医疗健康、清洁技术、境外中概股投资与私有化、跨境并购、天使与早期投资等业内热门行业展开了热烈讨论,为投资行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参会机构洞察行业趋势、开拓行业资源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投资论坛开幕

由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银行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和清科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投资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特别邀请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蒋建国、改革办主任黄志坚等领导出席,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前景做了深度点评。多家来自影视演艺娱乐、传媒出版、旅游等各文化领域领军企业的掌门人,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IDG资本、红杉资本、达晨创投、启明创投等投资界精英代表共同参会,一起探讨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寻找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契合点,共同掘金文化创意产业大市场!

德视佳眼科进驻上海

欧洲最大的连锁眼科机构——德视佳眼科集团宣布其在亚洲成立的第一家眼科手术中心在上海金茂大厦正式开业,为中国市场带来全球前沿的个体化眼科诊疗理念和突破性解决方案。在德视佳眼科门诊成立当天的开幕式上,由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发起的“金彩视佳”儿童公益项目也同时启动。

秘鲁投资推介会在上海启动

由秘鲁政府与秘鲁最大的零售银行Interbank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秘鲁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办。秘鲁总统奥良塔·乌马拉携多位秘鲁部长就秘鲁的能源、交通、通讯、公共卫生及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做了介绍,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秘鲁商贸和投资资讯,让中国的商务人士有机会深入了解秘鲁的投资环境和独特的投资机遇。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O4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推动着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计算机在各行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的发展也将不断的前进。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指研究计算机应用于社会中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以及系统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计算机学生的组成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是促进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一个载体。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应用的分类一般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两大类,这两大领域都具备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但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我国计算机的最开始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在这个阶段计算机应用情况还都是数值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主要都应用于国防武器的生产和研发方面。之后,从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逐渐向非数值应用的领域发展,其主要都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工商业事物处理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经济等更多的领域了,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现阶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服务行业、农业以及文化教育行业中了,同时计算机也已经走入到了人们的家庭生活中了。近些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技术也已经很好的结合到一起,这也大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速度。

三、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

我国计算机拥有量、互联网用户、网站数飞速增长。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网站及域名“九.五”期间飞速增长。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有相对不足之处。

(1)发展中的成效。①农业科技领域:计算机在农业中已建成全国的农业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开通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每月颁布信息6千条,内容详查13万条,中国农业信息网每月点击已达1千万次。②文艺创作领域:计算机在文艺创作、影视制作中,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也很广泛。③医疗系统领域:医疗系统同时也需要计算机的辅助,如启动金为工程,辅助治疗等。④公安系统领域:公安系统网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网上追捕逃犯,已抓获20几万逃犯,法院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⑤辅助教学领域:计算机的辅助教学,远程教育迅速发展,统计显示全国约10万多所中小学已经普及计算机课,一万多所中小学已建成校园网,67所网上大学。⑥日常生活领域:计算机在近几年的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购物习惯上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洁,工作更加的高效。

(2)发展中存在的不足。①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滞后:我国信息产业尚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发展与计算机应用对软硬件产品的需求。重大应用工程与大型应用系统所用的软硬件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公司,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②相关政策法规尚待完善: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的市场经济和政策法律环境尚待完善。③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内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和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低相差20多倍,互联网用户及计算机拥有量在东西部地区、大陆与台湾地区差距很大台湾互联网用户有540万,网民占人口比例达26%,连网主机85万台,企业有50%已开展电子商务,大陆开展电子商务企业不到10%。④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偏低: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低,上网企业与上网家庭数量还较少,企业信息化水平低。⑤与与市场经济的需求还有差距: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尚缺少内在的动力、人力、财力、和物理。基础工作薄弱,信息技术人才欠缺,职工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2、存在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与此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首先,国家在宏观战略上缺乏相应的规划及技术政策指导。其次,计算机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电子商务标准有待加强,缺少相应的网络犯罪法律法规。再次,当前,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计算机的普及率有待提高。此外,计算机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体现在东部发达地区计算机普及率较高,而西部欠发达地区计算机普及率较低。最后,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国家重大的计算机项目及软硬件都是依靠进口,自主研发的系统较少,缺乏竞争力。部分企业缺乏对计算机的足够重视,缺少专业的计算机人员。

四、计算机发展趋势

1、光计算机的各种优点

第一,光器件允许通过的光频率高,范围大,也就是所库存的带宽非常大,传输和处理的信息量极大,两束光要发生干涉,必须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和有不变的初始位相差。因此,同一根光导纤维中能并行地传输很多很多波长不同或波长相同但振动方向不同的光波,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干涉。第二,信息传输中畸变和失真小,信息运算速度高。光和电在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极快,但光和电不同,光计算机是“F我”导线计算机,光在光介质中传输不存在寄生电阻,电容和电感问题,光器件又无接地电位差,因此,传输所造成的信息畸变和的失真较小,光器件的开关速度比电子器件快得多。第三,光传输和转换时,能量消耗极低,尽管集成电路中的电流十分微弱,但由于集成度的提高,功耗仍然是个大问题。光计算机却不同,除了激光源需要一定的能量以外,光在传输和转换时,能量消耗却极低。

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的优越性在于它具有进行“平行”运算处理的能力。如果某人需要从一个有几百个办公室的大楼中寻找一份遗失的文件,用传统计算机的串行方式寻找就要逐个办公室去进行搜索,但是量子计算机能够按照某人寻找文件的条件和要求迅速“复制”出代表人自己以及与他自己相同的“副本”,同时进入大楼的每一个办公室进行文件的寻找工作,最后,其中一个“副本”找到了该文件。那时,除了找到文件的那个“副本”之外,所有代表某人的其他副本都将自动消失。量子计算机在寻找广播电台搜索地址方面的优越能力对因特网系统的发展具有很大好处。因特网的网址数据库很大,应用量子计算机进行搜索的运算速度优势将更为显著。如果要在1亿个网址中搜索某一个网址,应用传统计算机大约需要进行5000万次的运算才能找到该网址。然而,应用量子计算机大概只可能找到该网址。数据库搜索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任务,所以量子计算机将对于大批量计算机数据的处理任务产生重大影响。

3、化学计算机

化学计算机在运行机理上,它以化学制成品中的微观碳分子作信息载体,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储存。因此,它具有更小的体积,更快的运算速度和巨大的计算机能力,其信息传输速度甚至有可能比人脑思维速度还要快若干倍,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

4、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具有生物活性,能够和人体的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能够与大脑和神经系统相连,这样,生物计算机就可直接接受大脑的综合指挥,成为人脑的辅助装置或扩充部分。

5、人体细胞吸收营养补充能量,因而不需要外界能源,它将成为能植入人体内成为帮助人类学习,思考,创造,发明的最理想的伙伴。另外,由于生物芯片内流动电子间碰撞的问题可能极小,几乎不存在电阻,所以生物计算机机的能耗极小。把生物学和工程学结合起来制造生物计算机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五、结束语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为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同时也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人类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非常的前景,相信未来计算机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清.浅谈我国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2]龚炳铮.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自动化博览,2003.

[3]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篇8

一、历史绩效分析

运用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首先要分析公司的历史绩效,从而为公司未来绩效的预测打下基础。假定康佳集团的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真实可靠,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展开分析。

(一)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是自由现金流量测算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表示按收付实现制为核算依据的净营业利润,不过在计算时只能从根据权责发生制扣减所得税之后的净利润开始(见表1)。

(二)投资资本回报率 如表2所示:

投资资本回报率=税后经营业利润÷投资资本

投资资本表示公司在经营上所投入的资本额,包括公司财产、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净额(新增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之和)。

从表1和表2可以得出结论:(1)康佳集团的投资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论是营业投资资本还是投资总额都有很大的增加值,尤其是2010年的投资总额是2008年的两倍多。(2)康佳集团从2008—2010这三年的投资回报率来看,呈下降趋势,2010年跌幅最大,已出现负值。

二、自由现金流量估算

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真正的营业现金流量,是公司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总额,可以提供给公司所有的资本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前税后利润+折旧-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税后净营业利润-净投资

税后净营业利润已经从前面的计算中获得;净投资由流动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在建工程投资、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投资构成。则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及结果见表3:

三、资本成本估算

(一)估算资本结构 康佳集团2010年年报显示其流动负债为11601298299.48元,长期负债为641459820.72元,负债总值为12242758120.2元;2010年第四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价为4.76元,总股本为3942290490股,价值18765302730元;康佳集团的基本结构为付息债务39%,股权61% 。

(二)估算筹资成本 康佳作为一家大规模的上市公司,贷款违约的可能性低,因此2011年7月7日央行调整5年贷款利率7.05%。2011年及以后年份加权平均成本为:

Kb(1-T)=7.05%*(1-25%)=5.29%

(三)估算权益 根据前面的分析,选择2010年五年期国债利率6.15%作为无风险利率;深市A股平均回报率为24.25%;由于风险系数的计算基本上是由一些国外的权威机构计算得出,而我国目前很少有这方面的数据,在家电行业中康佳集团与格兰仕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相差不大,排在格力、海尔、美的之后,又同属于家电上市公司的蓝筹股,以格力的风险系数3.68,海尔的风险系数为2.96,美的的风险系数为2.08,大概估算康佳集团的β值为2.0:

KS=Rf+β×(Rm-Rf)=6.15%+2.0×(24.25%-6.15%)=42.35%

其中, KS 为第s种股票要求的收益率;Rf 为无风险收益率;为风险系数;Rm 为股票要求的平均收益率。

(四)WACC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具体为:

WACC=∑Kj·Wj=5.29%*39%+42.35%*91%=40.60%

四、企业绩效预测

(一)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从家电行业来看,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家电全行业总体经济运行压力增大。对外公布的国家统计局对家电全行业(包括含白电、小家电的家用电力器具行业和含视听产品的家用影视设备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刺激消费政策退出后,大小品牌公平竞争,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竞争不断激烈,价格仍会下降,但出现大幅度降价可能性较小;销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会继续放缓;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贸易缩水,家电出口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小家电市场将步入优势品牌引领的稳定增长期;创新产品将成为拉动市场消费的主要动力。

(二)康佳集团竞争能力分析 康佳集团作为家电行业的中流砥柱,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独有的优势。其竞争力分析(见表4):

由表4得出,康佳集团竞争能力在行业中较强,市场份额稳定,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三)未来财务预测 依据公司的历史经营业绩,从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2010年全年,家电行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0400亿元,增长率7.91%;康佳集团2010年销售增长率达到29.06%,鉴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未来我国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康佳集团是家电行业中的中流砥柱,其销售收入预计会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根据康佳集团各项指标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预测未来五年的损益表(见表5)。相关数据说明如下:(1)主营业务成本。2008 年~2010年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在80%~85%之间波动,逐年增加,预计未来五年企业应会逐步控制成本比重,此项比重将会下降,大概将会在70%左右;(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009、2010年比重维持在0.04%,2008年为0.03%,如果国家政策不出现大的变动,这一比重还应保持在0.04%;(3)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这三年的比重在3%~4%之间波动,预计以后还会在这个范围内波动,假定为4%;管理费用2010年最低3.16%,2008年最高3.54%,,估计未来康佳集团会加大对管理费用的控制,估计会下降到3%左右;(4)财务费用。康佳集团在2010年财务费用呈负数,说明拥有大量存款,这一比重在未来大致在-0.1%左右。

预测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数据说明(见表6、表7、表8、表9):(1)营业必要货币资金。这一比例2008年为17%,2009年27%,2010年为22%,现假定这一比重会维持在20%左右;(2)应收账款。2008年~2010年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0%~12%之间波动,预测应收账款的比例达到12%;(3)预付账款。该比例2008年~2010年在2%~ 3%之间波动,预计未来几年会上升到3%左右;(4)存货。由于康佳集团近年大量生产,尤其是2009年达到27%,预计未来几年公司会加大销售力度。这一比例会有所下降,维持在21%左右;(5)固定资产。近年来这一比例在8%~11%之间波动,而且固定资产本身数值上的变动不大,预计未来几年内也不会有大的变动,保持在10%;(6)在建工程。这项数值虽然较小,但连续三年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内康佳集团还会保持较低的数额,预计每年在1%左右;(7)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这一比例波动不大,始终维持在1%,预计以后也将不会有大的变动;(8)长期投资。在三年内持续上升,由0.18%升至0.66%幅度较小,预计这一比例会保持在1%;(9)无息流动负债。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尽管这一比例比较高从18.91%升到26.54%,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占用别人流动资金的比例也会逐渐降低,但由于企业信誉良好,预计在会逐步降至20%;(10)付息债务。这一比例一般在10%至40%之间,由于2010年公司快速滚动开发,进行大规模长期借款,导致2010年该比例大幅度上升,预计以后该比例还将在20%。

(四)连续价值评估 采用以不变比率增长公式估算康佳集团的连续价值。预计康佳集团在2011年以后自由现金流量年增长率为行业水平10%,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受到行业增长空间和本身战略竞争能力的瓶颈,一般不可能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速增长,而且家电行业已度过了高速发展的繁荣期,未来发展的好坏要看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加上通货膨胀,这里预测认为8%为比较合理。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明确预测期内的加权平均成本相同,为40.60%

五、估值结果的计算

康佳集团股本价值公司总价值减去债务总价值,即股本价值=1876530.27-1224275.81=652254.46万元,因此,以2010年总股本394229.05万股计算,公司内涵价值1.65元。2010年第四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该股票的实际收盘价为4.76元,每股高估3.11元(见表10)。

六、评估结果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股价与公司价值存在严重的分离问题,这是由于公司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司内部与外界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不同,外部信息使投资者对企业预期过高,股价高于公司价值。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股民投机性较强,其入市的动机主要是以搏差价为主,所以许多股民以炒股票为业;券商在自营业务中利用资金实力对股价进行操纵,以从中渔利,另外为配合新股的顺利发行,往往采用认为造市的方法,拉抬股价,引股民上钩;上市公司隐瞒一些重要的不利信息,经常高估利润指标,发表声明更改盈利预测或发表所谓的道歉声明来掩盖错误。这些都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股票的内涵价值与实际股价不相符的直接原因。

篇9

关键字:改革制播分离

一、我国广电行业改革的背景

(一)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的现状

2009年10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答贝塔斯曼记者问时,对我国目前的广播影视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一是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程度普遍提高,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过渡。……二是有线电视数字化步伐加快。……三是地面数字电视稳步推进。……四是卫星广播电视数字化积极推进。……五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六是网络视频新媒体发展加快。……七是电影数字化取得重大进展。"①

(二)数字化发展的影响

首先,对于个人来讲,数字化使人们的学习、办公及娱乐便利化,实现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广泛性,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知识的水平,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进而大幅度提升我国公民整体的素质;

其次,对于企业组织来讲,数字化可以减少组织对人力的依赖,精简人员,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再次,对于政府来讲,数字化加快政府电子政务的实现步伐,变革人事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政府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重塑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提升政府组织的社会威望,从而减少行政实施阻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讲,数字化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对相应研发人才的需求,增加劳动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潜在的危机,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基本现状

广播影视60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

1.覆盖面大。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并重的广播影视覆盖网,广播影视的传播能力覆盖水平、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2.制作量大。2008年生产电视剧近1.45万集,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年生产电影故事片406部,是世界上第三大电影大国;年生产动画电视突破13万分钟,产量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3.增长速度快。统计数字表明,从1982年到2008年,广播影视年均增长率超过20%,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②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广电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上升的趋势,其前景是很乐观的。

二、我国广电行业的改革

广播影视作为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与时俱进,进行自身的改革创新,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改革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广播宣传内容的创新;其次,是广播宣传形式的创新;最后,是广播影视自身的改革,一是广播体制创新,就是要调整结构、优化资源,促进体制内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效益,一是广播机制创新,使整个广电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1]

(一)我国广电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1.早期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两级管理制度[2]

所谓"条条管理",是指从中央到省,再到省以下电视机构间直接的纵向对口领导;"块块管理"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及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对同级所属的电视机构的直接领导。条块结合双重领导是指既有"条条管理"又有"块块管理","以条为主"。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与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直接的上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且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样造成了分工不明、权责不明的局面,抑制广电部分运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广电行业的长远发展。

2.改革开放后的"四级办"的管理制度

1983年3月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

"四级办电视"调动了全国各地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促成广电行业大幅度的成长和繁荣,但同时也使得电视机构数量过多,形成了各单位分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不但令播放的节目内容重复,而且还导致了各电视机构间的无序竞争,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3.集团化下的新两级管理制度

从1996年至今,国务院颁布了"三台合一"(或四台合一)及"局台合一"的管理制度、《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2001年至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关于积极推进广播影视集团化改革的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广播影视集团实行多媒体坚硬和跨地区经营的实施细则》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实施,大大精简了当时我国电视机构的数量,客观上促成其集团化的发展,实现了规模化运作。但在具体运作中,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在体制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被提上议程。

4.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管理体制

4.1制播分离的内涵与模式

" 制播分离"最早起源于英国的Commission",原义是"委托制作",是指将节目制作职能从电视台体制内剥离出来。[3]

制播分离存在三种具体形式:第一种是双制片人制③,即采取一个节目两套制作班子,优者胜出的运作体制;第二种是民间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合作经营④;第三种是民间制作公司独立运作。

4.2制播分离的必要性

4.2.1外部环境

第一,早期电视台实行的是事业体制,电视节目自制自播,经费依靠政府财政的事业拨款(至少名义上如此),由台统一核算。

第二,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报业集团的不断成立和发展,更是暗示着媒体的产业化经营方向;境外电视特别是入关后海外卫星电视的进入,更是对我国电视业带来很大冲击。

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播分离已成为国际上节目运作的通行方式。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影电视要获得发展空间,在国内乃至世界影视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制播体制改革。

4.2.2制播合一的困境

"制播合一",是指在电视台体制内用行政手段对节目制作与播出进行统一管理,表现为节目的自制、自审、自播。它在新的形势下暴露出严重的弊端:

第一,成本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4]电视台整体属于事业性质,其经费完全来源于国家的财政事业拨款,从而使其缺乏竞争意识和成本意识,铺张浪费严重,各种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产出率低。

第二,组织机构膨胀、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人才竞争机制。⑤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优秀人才得不到高额报酬和发展空间,易造成人才流失。

第三,专业化、科学管理水平低。节目制作程序不规范,技术标准和专业分工缺乏,专业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益差。

4.2.3制播分离的优势

第一,降低成本,遏制浪费。制播分离使节目制作单位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出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制作者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大大增强,浪费现象将得到遏制;节目制作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会降低电视台每年购买节目的经费。

第二,精益求精,多出精品。制播分离使节目生产经营者必须充分考虑节目的市场面和观众量,促使精品节目不断涌现,节目品种日益丰富,电视荧屏更加繁荣。

第三,精简人员,压缩机构。制作部门从事业性质的体制中剥离出去,随之将部分人员推向市场,使电视台体制更加精干,运转更加高效。

第四,广集外源,强化自我。制播分离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进人电视节目制作环节,极大地减轻节目扩大再生产给电视台带来的资金压力;伴随资本而来的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对传统的节目生产管理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资金利润率的提高,还可以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和精品节目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4.3制播分离的弊端及政府对此的管制

尽管广电产业化客观上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广播电视服务的丰富和繁荣,但从本质上来讲,市场化和产业化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有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和弊病--市场失灵。因而,广电产业化进程,固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需要运用行政手段。

政府要明确自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职能,首先必须要明确广电产业领域与非产业经营领域:一、公益性领域,该领域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无偿的广电服务,这一类广电服务不可以通过产业方式在市场环境下进行经营,必须由政府投入,以确保其公益性,保障广大公众的基本权益;二、准公益性领域,这一类广电服务虽然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进行经营或者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其收入远不能达到其从事广电宣传创作和事业发展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仍然需要国家予以补偿,政府在这一领域不能凭借自身的资金资源优势而任意干预广电产业化的过程,造成权责不明、政企不分,政府要做的仅仅是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资金上的补偿和支援;三、经营性或营利性领域,这一类广电服务完全通过市场采用产业化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政府应将其交给市场,自己只需要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规范其经营,促进其发展,其中对可获高盈利者,可采取高税收,对弱质业者,则需要国家通过政策、资金予以扶持。

(二)对我国广电行业机制改革的意见

1.人事制度的改革

在电视台这一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实行择优上岗,中层干部考核上岗,职工与部门之间,实行双向选择,以岗定薪,易岗易薪。

2.经营方式改革

在体制内实行统一管理,坚持"三统一",即统一合同、统一审查、统一上载,实行分块经营,双向考核。

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广电行业可以真正实现产业化与事业化的良性结合,最终实现广电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对我国广电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我国广播影视业自建立以来,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从最初的小规模、粗放式的生产制作经营,到现如今的大制作、数字化、国际化,无不展示出我国广电行业顽强的生命力。生命力的维持在于不断的改革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

在内容方面,要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努力生产制作观众感兴趣的、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催人上进的好作品、好节目,从源头上坚决抵制不良节目的出现和传播,净化荧屏,净化整个社会的风气,努力扮演好自身党和政府喉舌的角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在传播方式上,数字化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相应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配备和完善,国家应当促进官产学的一体化,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高校中相关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并积极投入到市场中,实现其市场价值,相应的,我国广播影视业在技术设备方面也将因此而受益,大大提升其生产制作经营水平,优化制作手段,如加快"三网融合"的进程,巩固数字化的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在机制方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改变原先事业体制的人事管理体制,把奖金、津贴等于工作绩效挂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可以在控股的前提下,实行职工持股制,将职工与组织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自觉性。

注释:

①2009年10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答记者问

②2009年10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答记者问

③戴继红.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M].湖南: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④戴继红.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M].湖南: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⑤21世纪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省略.2001-06-11.

参考文献:

[1]戴继红.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M].湖南: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王维迎.浅谈中国广电行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J].hc.省略.2005-3-11.

[3]李岚,王蕾.关于直播分离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方传媒研究.2009,(3).

篇10

一、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不断优化提升的,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市场经济条件需要更为完善的多媒体技术作为依靠,而广播电视的应用与推广可以在实际中发挥更为明显的效果。从传统的功能定位上看,广电网络仅仅是广播型线性音视频节目的传输载体,数字化、双向化的出现为我国当前广播电视的效果提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单一的应用发展模式逐渐被多样化的市场发展模式所取代。在多媒体技术时代下,现有的广播电视充分依靠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优化,不断提高制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多样化发展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存储能力和用户管理能力的网络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节目单,支持用户对影视节目的点播,支持直播内容的再汇聚和节目的回看,支持广告的个性化和地域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广电网络服务转型的热点,对未来我国广播电视的应用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环境比较复杂,而且多种媒介形式的出现导致原有的广播电视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发展的目的,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行业的未来。因此,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基础处理手段,构建一个多样化的发展形式,为观众需求生产出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实现广播电视的良性发展。

二、广播电视互动媒体服务发展

新的技术已经不断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如何在实际中构造一个多样化的市场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尤其是在互动媒体服务模式下进行的广播电视发展,是未来市场经济开发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传统统意义上的电信网络提供的是单纯的通信服务,互联网和企业网提供的是信息服务,而传统的广播电视是一种单向的下推音视频媒体服务。广电网络提供的音视频服务下推能力是其他网络无法比拟的,而传统广电网络的媒体服务恰恰是建立在这种推送机制上的。结合通信能力、信息服务能力和媒体服务能力的互动媒体服务,正是广电网络下一步发展的制高点。互动媒体服务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服务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电视信息管理服务,同时大量的音视频化服务将成为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中可以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是推动我国未来广播电视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互动能力将超越数字电视的节目单选择,互联网的请求访问,实现与播出过程的互动、节目选择的互动、节目聚合的互动、信息服务的互动、节目制作的互动以至内容制作的互动等一系列各个层面上全新的音视频媒体互动服务。作为互动媒体服务,其涵盖的范围必须超越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发行、教育、消费以及产品流通中的广告环节这样的简单角色,深入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各个产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这是推动信息化融合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广电网络服务业的重要契机。

三、运营方式多样化

运营模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构造一个多样化的管理应对模式可以在实际中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利用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其实际工作质量与效率,依靠多种类型的现代市场管理应对体系,采用多样化的管理应对模式可以起到优化市场管理的作用。互联网服务本身出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分工,这对于降低应用的开发成本和提高用户需求响应速度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提供新服务的门槛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面向客户的垂直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聚焦客户服务的协同创新成为网络服务发展、特别是广电网络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优化广播电视发展方式的目的,构建一个积极有效的市场开发管理模式。原有的组织管理运营模式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出现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问题,要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相应的优化管理方式,树立多样化发展的目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可以构建一个积极的现代运营管理优化方法,优化技术管理应用模式。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