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选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会观察到许多生活现象,如日常的衣、食、住、行、游等,这些都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息息相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确,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也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教师只有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如在中国地理《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中,可将学生课前网上搜集的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等制作成PPT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生活在南方的人们爱吃米饭,而北方人却偏爱各类面食?我国川、湘、黔等地方的人们为何喜欢吃辣椒?我国西北地区的人民头上总是戴着纱巾?……这些由平时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而产生的问题,将会充分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讨论的气氛也会变得很热烈,学生的上课情绪也将高涨起来,对相关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社会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关注热点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围绕中国或世界的区域热点问题,如能源匮乏与可持续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治、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与防治、人口膨胀、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地区冲突与和平发展等,引入一系列的社会时事、热点新闻报道,利用问题与矛盾事件的冲突性,创设情境。如在七年级地理板块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可链接最近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及引起的海啸及之后4月7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4级地震的时事新闻报道,再罗列最近几年日本的地震记录,学生很容易从新闻热点中发现日本地震频繁,继而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去探索:为何日本会频繁大规模的爆发地震?还有哪些地方也是经常性地爆发地震?这些地方有什么相似性吗?通过这些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所营造的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关心生存环境的责任感,也能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程度,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地理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促使他们更能深入的去思考。
三、结合历史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因此中学地理教学中也要注重地理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教师如在课堂教学中能引入一些与地理教材知识中有紧密联系的历史典故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地理学习空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真实地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与故事情节中,主动地去探索历史故事中的趣味地理问题,促进学生养成基本的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在探究关于灾害性天气――寒潮时,教师可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惊心动魄的1812年11月的拿破仑兵败俄罗斯的历史故事,拿破仑一生征战,威名赫赫,曾多次创下军事史上的奇迹,为什么远征俄罗斯却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惨败?是什么关键因素导致了这场惨败?通过这些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结合历史典故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对拿破仑兵败的关键因素――寒潮的时间、性质、影响范围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危害有更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学生在故事情境的氛围中带着问题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是一节课的思想和灵魂,它从头至尾都在启发着学生,指引学生进行学习。以上仅仅是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究竟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常言道: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教师只有在熟读教材并深入研究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为目标,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及意志情感,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主体意识。当然问题情境还只是一个铺垫,还应该与其它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真实、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从无疑到质疑,从质疑到释疑,激励其不断地探索新知。
参考文献
[1] 刘涛.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2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注重五化”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应试教育思想和社会重学轻能思潮的双重影响,中学地理教育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只是将地理教学作为一般性课程来对待,导致地理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始终处在低下状态。有的学生甚至对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基本实用技能都不能准确掌握,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成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双提高,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提出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五化”。
一、注重地理教学的情感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之一,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主动学习、学好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初中地理教师往往注重教材知识目标的传授,忽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专业和非专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教学的侧重点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优美精炼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走进学生中间,进行沟通谈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自身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使师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学生在欢声笑语的轻松氛围中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讲解“地球的面貌”一章中“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时,我通过这样的语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看地球时,惊呼:我们生活的地球,应该不叫地球,而应叫“水球”,那么,地球上海陆的分布是怎样的呢?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课本教学不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的定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到地理课堂中来,将地理课堂教学的外延进行丰富和扩展,把地理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网络、社区、野外等领域。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地理新闻会议,进行地理新闻点评,扮演地理类型角色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互动环节时要把握住“度”,做到能放能收,收放自如。如在进行水资源讲解时,我提出“面对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我们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学生们小声地议论。这时有一个学生一本正经提出将黄海、渤海的水从海边挖一条运河,使海水流淌到黄土高原、沙漠等缺水干旱地区,以此解决这一问题。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急着进行评判,而是提出“假如你们住在那些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这一问题,促使全班学生积极地讨论,引导他们从经济效益、地理位置等方面谈了看法,激发他们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推动课堂教学向有效深化发展。
三、注重新课教学的情境化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形成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初中地理教学一般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他们在教学上往往沿用“讲”和“翻书”这两种单板的教学方法,把本因师生互动的双向活动变成“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活动,缺少贴近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教学。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一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优化课堂教学。基于地理学科研究范围和内容的广阔性,教师仅仅用图片和文字的单板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则可以辅助地理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如采用录像剪辑、动态模拟、图文并用、问题显示等方式,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节点采用画面展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民族”时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歌曲声中让学生掌握我国有56个民族,领会我国的民族政策。又如讲解“我国地理概况”时,通过播放高原雪域的涓涓细流、金沙江水的波涛汹涌、三峡大坝的旖旎风光等图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运用活动创设参与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创设活动情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胜心、好奇心、自尊心、表现欲强烈这一实际,设计小组竞赛、角色反串、上网查询、社会调查、游戏活动等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注重教学过程的地图化
作为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地图是地理学科有关信息的良好载体,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几乎都要借助地图来掌握。对初中生而言,地理学习是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能培养地理思维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地图图例和注记、比例尺的组成,懂得辨别地图方向、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等内容,对学生地图教学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运用、制作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认识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掌握判读方法,把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看作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主要的目标之一,让学生从无边无际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五、注重学业评价的能力化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08-01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的将地理知识灌输给学生,枯燥的高中地理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兴趣点放在第一位,在地理教学中加入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改变目前教学现状,本文就当前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缺乏灵活性
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高考这一关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为了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知识,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于这种以高考为目的的授课方式以提高分数为目的教学方式严重的和生活脱节更和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探究地理知识脱节。同时在人文区域地理区域这种落后的授课方式操作性不强,落后的授课方式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阻碍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2、重结果轻过程,为了学习而学习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许多授课老师一味的追求高分,采用高压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变弱。例如:在自然地理部分内容较为多且复杂难记,但是由于授课的课时安排和老师自身素质和知识教具等客观的限制,使得地理教学变得教授知识为主,启发为辅。
3、地理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由于高中学习知识的复杂性和紧张性,再加上有的学校过分注重高考成绩,许多教师不得不用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教师也从不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课堂气氛枯燥沉闷,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效对策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多而且杂,如果只靠学生单纯的死记硬背,高中地理的知识并不能使学生深刻的记住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若想要在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教学材料,将知识与生活中的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例如,在学习台风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回想一下在家里洗衣服时,洗衣机甩干衣服的过程像不像台风眼的形成过程,而学习地转偏向力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洗手池里的水流旋转方向,来思考地转偏向力的体现过程。通过在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观察,能够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2、创造贴近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地理老师在教授地理课程时应该巧妙的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原型,积极的诱导和引导学生走进学习新课程中来。同时,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化、简单化。比如:在学习人文地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国家人口,进行独特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地理生活化内容的观察能力
高中地理老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平时养成多看、多读、多探究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增长知识和生活实践,而且能使得学生能够自己积极的投身到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平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在每堂课的结尾挑选一名学生进行分享,如有的学生通过自己在课下收集材料,讲解了关于宇宙的知识原理;有的学生通过玩开心农场等种植游戏,发现了农业种植的产出与收入;还有的学生通过观看2011年日本海啸的视频,了解到了地震与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因此,通过平时的观察与积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现教学情境生活化
若想要实现地理教学情境生活化,那么教师需要注意的就是明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创设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相似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比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告诉学生这些是重点或许学生根本不在意,然而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将地理中的一些知识点创设成贴近生活的内容,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为了更早的实现新课标的改革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不仅需要每位老师精准的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每位老师积极的运用自己的开放性的思维“开创”独特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 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11)
[2] 吴世友.浅析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3] 张振新.吴庆麟.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 2005(01)
篇4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
地理教学是一门中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包罗万象,综合性强。它是研究地域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性。
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关键是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应用乡土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借助幻灯、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下面就结合本人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体会,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讲述“气压带和风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再如,讲述“洋流”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二战”期间,德军潜艇利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密度的差异,巧妙出入两个水域之间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常言道:“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疑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者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和创新。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并不是按课本顺序教学,而是设计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学生往往会想到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角比冬季大?”等等。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不能清楚地解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为什么?这引起他们强烈地求知欲。然后教师再创设情境,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原因。这往往会比教师平铺直叙或一言到底的效果要好。
三、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我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塑料盒上铺满沙子,使塑料盒子呈一定角度倾斜,并在盒顶方向上插上一面小旗,然后用将一瓶水缓缓注入沙子中,可以看到沙子被冲刷成沟,沟不断扩大且逐渐露出盒底,同时这道沟也不断地朝盒顶方向延伸,最终使小旗倒下。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能直观地将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少说多干,在干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创设探究的教学情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有效保证。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交通运输中的点”一节的设计中,为了使学生对港口、车站、航空港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可以让学生搜集海口市交通的相关资料,以海口的港口、车站、航空港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将其成果进行展示。
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勤思多问。譬如,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各类生产、消费活动之间的联系等。针对地理原理与社会、经济、环境等热点问题进行思考,从地理角度分析该如何回答?它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不利影响?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影响?等等。
篇5
为了能够转变学生目前的地理知识学习方式,初中地理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以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堪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是建立在对于周围事物的实践认识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心理感受增加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建立在学生特性特点基础上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而不拘泥于教材内容本身,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学习态度。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而言,实施体验学习对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其是将地理学科知识的特点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相结合,而制定出来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更为强调地理课堂情境,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建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更为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以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知识的反馈,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体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通常所采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包括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和情景体验法。
(一)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学习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操作程序尽量简单化,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可以有安全隐患,并要将操作的内容与地理知识内容紧密相关。比如环境和资源的地理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在教材中有会图片显示由于资源过度开采而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水资源严重污染等等。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现象,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图片所在位置,也可以让学生拼图,以使学生对于各地的自然特点印象深刻。
(二)社会实践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各种地理现象来体会地理教学内容,并引发各种思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不断地从社会体验中积累地理知识,以促进学会的学习和成长。具体而言,社会实践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可以采用社会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参观法两种方法。
1.社会调查访谈。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社会调查访问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探究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要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社会调查访谈是体验式学习中较为有效的途径。
2.实地考察参观法。为了培养学生实地考察的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某地区的自然风光,并深入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工农业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各方面因素而造成的环保问题等等,不但增强了学生对于地区的了解,还会在头脑中形成该地区未来发展设想的蓝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情景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最为常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学生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积极此参与到情境当中,体验地理内容并参与其中。
1.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角色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以通过体验地理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力。学生很快地就会进入到角色当中,通过体验情境中的乐趣,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对于未知的问题一探究竟。
篇6
【关键字】中学地理 教学情境 本质 特点 设计方法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是课堂教育过程和手段创新的必然趋向。地理教师为了改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有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开始摸索和寻找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中学地理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的本质和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的本质,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把教材上的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从学生已经熟悉并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在探索中学习的教学情境。利用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经历地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感觉自己像地理学家一样去探索未知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通过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的这个本质来看,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有几个特点:①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堂,爱上学习地理;②可以加强地理知识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无所不在,并很好地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增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③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地理活动过程后,可以对地理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而且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不至于学过就忘。从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情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构建的过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离不开知识本身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因此,地理教学不能离开具体的教学情境的设计。
二、中学地理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
1.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地一半”,当学生对地理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的时候就等于是走上了成功学好地理的道路,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求地理知识。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把学习地理当成是一种乐趣,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中学生正处于对各种游戏充满兴趣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天生好动、爱表现自己的特性,在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了程度上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知识,加深各个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2.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是鼓舞学生积极学习的最大动力。地理课程的新标准也指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后才可能对生活有所帮助,学生才有可能自愿主动的去进行探索和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吧教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地理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是贴近生活的,明白学好地理可以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加以有效的运用,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与地理相关的问题和困难。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明显提高地理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身边的各种事物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存在并加以探究学习,感受地理中的生活,生活中的地理,充分了解到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实践活动,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教材中本就编排好的地理知识,还有可能得出更多更大的地理发现。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要尽可能多的在适当的时机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进行地理活动和地理操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观察、探究,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学习地理知识,体验成功地滋味和喜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关乎中学地理科目教学效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创新改革任务之一。但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端正教育工作者的心态,广泛采纳各种建议和意见,在不断地细心、稳妥、渐进的过程中,摸索出一条科学的道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内在培养,争取与学生之间达成互动、互助的良性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娟.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篇7
关键词:情境导学;地理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6-0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围绕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位,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积极创设与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地理教学的探索与经验,尝试性提出情境导学教学法。情境导学是指教师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与美学等基本原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情感驱动、心理暗示、双向沟通与环境渲染等方式与手段,从不同维度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以获得相应知识与能力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为优化地理教学环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情境导学可运用激情、反逆、愤悱、激励与开放等教学方法
1.激情法:激情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与饱满的精神,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方法。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热情,就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推动力。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引发学生激情的途径很多,首先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第一要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拥有广博的知识、健全的心理品质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同学生交流与沟通。只有先做学生的“益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才能构成民主、平等、坦诚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与学生心灵交流,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能创设富于感染性的教学情境,还可使学生处于欣悦、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增强其教学效果,产生良好的教与学“共鸣”。
2.反逆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会出现学习的厌倦与逆反心理。学生之所以产生学习逆反心理,除自身因素外,同教师教学课堂的组织、内容的讲授关系较大。机械呆板的模式化教学与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势必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腻而乏味,厌倦之情油然而生。反逆教学法是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它可分为“新奇—吸引—融情”三大环节。“新奇”可使学生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与发展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心境处于最佳状态。“吸引”是指教师要以真才实学的威望征服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与授课艺术形成引向效应。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能够科学讲授知识的艺术,如神态、语调、手势等。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被吸引,知识接受效果才理想。“融情”是指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充满温馨的教学气氛中,构建融洽的教学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要做到对积极上进的学生要尽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对情绪低落的学生要关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3.愤悱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疑虑或悬念,通过诱导使学生对疑虑或悬念产生想弄懂而又不得其解,想说出而又不知所以然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备课时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设疑”,课堂上要巧妙地诱导学生“思疑”,并恰如其分地为学生“解疑”。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4.激励法:学生的认知发展有赖于自主思维。激励教学法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以启动学生学习动力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方法。激励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与调动作用,努力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与强大的求知“内驱力”,并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抑、冷淡等消极态度。
5.开放法:开放法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对精选的具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或具体范例,进行积极思考,使学生由理解知识到发现知识规律,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开放教学法实质是融讲、议、练、用于一体,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寻求最佳地理教学效果。随着社会信息媒体的增多、信息量的增大,学生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地理课本上的“静态”知识。因此,开发报刊、广播、电影、文学作品等社会信息渠道的辅助作用,也是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方法之一。
二、情境导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心理学原理表明:人们的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伴始终的。情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起有催化剂作用,尤其是强烈的兴趣与高度的专心是学习的最佳情境。它不仅能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而且还可以促使整个认识过程积极化。将情境导学法应用于素质教育过程中,用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情境导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应本着“课始情生—课中情浓—课余情存”三大步骤进行。
1.课始情生。所谓课始情生是指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先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教学上,然后再激发学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点拨学生的求知欲,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后面内容的讲解作好铺垫。通常可以采取:设疑法—首先提出一个难易适当的问题或悬念,引趣或启思;激发法—先激发学生迫切的“欲知”心理,而后导入新课;暗示法—用语言、表情或某种氛围进行心理暗示,以引入课境;演染法—通过音乐、绘画、电子课件等形象化手段,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宜的美的情趣氛围;引发法—由一段简短的与授课相关的地理典故或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描述法—通过开课前的生动描述,诱发学生联想,启发学生思维等等。
2.课中情浓。所谓课中情浓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激素”的释放。在一堂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与深厚的学习兴趣,是保障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关键。即使好的教学方法,若频繁无度的使用,也会使学生感到失去了新意,大脑将进入抑制状态,影响其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常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内容安排的节奏性,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并时常通过生动的比喻、贴切的例证、丰富的联想及问题的启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之中。
篇8
【关键词】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13-02
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但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1 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2 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3 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4 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七点。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7)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篇9
关键词 学习兴趣;初中地理;实效性;思考
随着初中地理新课改的不断展开和素质教育的不断进行,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给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和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的灌输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对地理知识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力。并且地理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带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初中地理教学处于低谷状态。但是在现在的新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倡导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学习模式,摈弃了传统教学的被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初中地理教学真正的走上了正轨,实现了学生兴趣与地理教学的完美结合。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以下就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给课堂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只是一味的专注给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种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感染,让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而创设情境问题就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原成贴近学生需求比较真实的学习方式,以愉悦的情感体验带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和参与欲。提问是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以往的课堂提问都会给学生一种紧张的气氛,加之一些教师会惩罚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就更让学生感到一种压力。而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主动的产生质疑,并且将这些疑问带到课堂中,经历问题的构建过程,并且积极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围绕地理教学内容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面貌》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通过地球仪模型来给学生直观清晰的演示地球的自传,以及地球仪上的经度和纬度、经线和纬线。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问题1:“太阳的东边升起和西边落下,说明了怎样的地理现象?”
问题2:“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问题3:“通过地球仪演示,叙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学答1:“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因此决定了太阳的东升西落。”
学答2:“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纬网,通过确定经度和纬度便能确定位置。”
学答3:“地球自转是绕着地轴转,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地球自转可以引起昼夜交替,时差以及天气气温变化。地球公转是绕着太阳转,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引起四季更替,形成五带。”
二、利用地理地图,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被称为第二语言,可见地图在地理中的重要意义。地图不仅仅是传达地理信息和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好好利用地图中的地理信息来给学生传达地理知识。地图是承载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地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空间区域的概念,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运用地图给学生进行讲解,通过图文转换结合地理知识全面的给学生提供地理信息。让他们通过地图,直观清晰的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地图上的标识和色块,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气温分布和气候分布。而且要能从地图中解读到新的知识,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应该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气温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还要能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中识别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类型,学会读图说话,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师问:“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和特点?”
学答:“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以及南美南部。因为远离海洋,所以大陆性气候干燥少羽,气温差比较大,冬冷夏热,降水集中。”
三、通过地理课堂探究,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和研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和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被动接受。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比较有争议性和讨论性的话题供学生进行学习。让地理课堂气氛变的积极活跃。比如说在学习不同省的地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言,讲解自己家乡的情况。虽然学生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全面,但可以从人文的角度出发,讨论自己的家乡。而后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说明,这样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任何课程的教学,兴趣都是第一位的,没有兴趣,何谈学习?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教学手段逐渐让学生产生兴趣,才能进行全面规范的开展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刚锋.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2010.(21).
[2]王宝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河南教育,2011.(06).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
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从而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多媒体技术与地理学科相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地理学科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
1、多媒体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1.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建立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就是对所学的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多媒体技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无法感知的地理现象。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能够把知识融于新颖别致的形式中,并向学生传递大量的新信息和新刺激,能对他们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在人教版必修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中,我在上课前给学生播放了个人游历祖国各大山川的电子相册,背景各不相同,有广袤的沙漠、俊秀的石林、形态各异的岩溶地貌等等。运用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迅速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课堂的主题,提高课堂效率。
1.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知识融会贯通。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思维学习地理。通过对教学资料、信息的检索、分析、处理、归纳和综合,不断产生错误,并不断纠正,但这个过程有时要反复多次,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了地理的基本特征,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例如,在学习《海水运动》这一节内容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是学生的主体性却难于体现。如果换一种方式,用信息技术先呈现一幅地球上的行星风系图,再给出世界大洋中主要的风海流分布,让学生自己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比单纯由教师讲述来得深刻。通过这样的简单提示,学生可以自己完成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1.3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地组织画面,配以动感的音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破以往课堂的沉闷,为课堂注入一种鲜活气息。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能把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规律及复杂的地理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遥远变咫尺、复杂变简单,大大增强课堂的表现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在高中地理“气象灾害”一节教学中,教师播放“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台风肆虐后的悲惨景象”的影像资料,不仅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唤醒学生对台风知识的求知欲和治理台风灾害的决心。此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时要根据教学要求,设置形式多样的板书,配以鲜明的色彩,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学生产生乐学的欲望。
2、实现教学的整合
2.1完成学习过程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就教师而言,要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整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需要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了解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熟悉所教学科教学软件的使用和制作方法,建立所教学科的资源库和素材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整合应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强化和能力的提高。其可开发的功能优势远非以上几点,还有更广阔的空间有待教师们去研究去挖掘。但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多媒体技术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许多教师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老师演戏。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避免出现教师成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的现象。
2.2多媒体技术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取代板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运用,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然而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的教学功能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黑板即时重现能力强,随写随看、随擦随写,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中时有灵感突来,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好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3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多媒体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框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避免出现由于学校的鼓励而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
3、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运用于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而且在有效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全面地理素养及构建全新教学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恰当地选准多媒体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之花绽放于高中地理课堂上。
参考文献:
[1]钟冰.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学科教学的几点体会[J].江西教育论丛,2009(2).
[2]李焕东.谈中学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素质教育论坛,2010(5).
- 上一篇:术后护理要点
- 下一篇: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