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术后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7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31-02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1],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内镜下取石术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但作为一种侵入性的诊疗技术,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感染、出血、损伤、胰胆管破裂及穿孔等,如何通过加强护理工作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提高ERCP术的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现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住院行ERCP检查及相关治疗的患者108例。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23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46岁。术前经辅助检查并结合临床病史明确诊断的为95例,胆道原发肿瘤23例,转移瘤17例,胆道结石42例,胰腺炎13例;术前诊断不清13例,术后诊断分别为胆道泥沙样结石8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肿瘤2例,慢性胰腺炎1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及镜下表现行ERCP检查及相应的治疗,胆道结石患者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如水肿明显,行切开并鼻胆管胆汁引流术;急性感染性胆道梗阻者,先行非X线监视下ENBD,再择期行ERCP及相应的治疗,预防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
2 结果
95例患者经ERCP术后症状减轻,3例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症状,经内科治疗后淀粉酶恢复正常,腹痛患者2例,给予解痉止痛处理后好转。发热并白细胞升高1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及白细胞降至正常。1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给与抑酸、止血等治疗后稳定。
3护理要点
3.1一般护理 禁食期间,持续胃肠减压,应妥善固定引流装置,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挤压和脱落,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如发现胃管内引流出咖啡色液体时应高度怀疑发生应激性溃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2急性穿孔的观察和护理 ERCP术后穿孔的发生率为0.35%~1.80%,穿孔后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后背部放射痛并逐渐加剧。因此,术后密切询问患者有无腹痛并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并观察ENBD管引流量,色性质变化。若造影剂外渗则提示穿孔很大且仍在进展或患者的临床状态恶化,应立即行外科手术或经皮穿刺引流术。
3.3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通常情况下,一旦发生出血,无论是括约肌切开术中的即时出血抑或迟发出血,均可通过内镜下注射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得到控制。对于即时出血,可用标准封堵球囊进行气囊压迫,暂时控制出血并使出血处的视野清晰。避免对有凝血机制障碍患者行括约肌切开术,从而预防术中出血。或对有凝血障碍患者在括约肌切开的位置预先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甚至硬化剂也可降低出血的危险[2]。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变化,观察结膜颜色变化,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性状及量,询问病人有无头晕、心慌等急慢性失血表现,检测血红蛋白。
3.4胆管炎和胆囊炎的观察与护理 ERCP括约肌切开术可并发胆管炎或胆囊炎,ERCP并发胆道或胆囊感染的主要因素是胆汁引流失败或不完全,因此对于胆囊或胆道感染的治疗最主要的还是成功、充分的胆汁引流,因此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装置,准确记录引流液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应该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等症状,如发现异常随时报告医生。
3.5急性胰腺炎的观察与护理 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可能与如下因素相关:术中插管困难、注入过量造影剂、造影剂渗透压高、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等。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血尿淀粉酶升高,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稳定患者情绪,嘱患者半卧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遵医嘱给予药物,并记录24小时尿量[3]。
出院指导
3.6加强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一个月以清淡饮食为宜,避免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忌烟酒,注意劳逸结合。
参考文献:
[1] ,冀明,张澍田, 中国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指南(讨论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2): p. 102-103.
篇2
术后有尿不能自解者,称为术后尿潴留,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总结了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观察,根据不同类型的排尿困难,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解决了不同类型的排尿困难,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外科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和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术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
术前未对患者进行床上排便练习,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导致尿潴留,尤其是男性老年患者;患者术后由于麻醉或者手术刺激,使膀胱暂时性收缩功能丧失而引起尿潴留;患者由于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排尿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担心下床活动会引起伤口缝线开裂。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使患者不敢下床活动,不愿排尿,易发生尿潴留;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以尿管存在依赖性,不愿自主排尿,愿意使用尿管;拔管前未进行膀胱收缩舒张功能锻炼。
2 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要点
2.1 术前指导 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术前训练床上排便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以及使用便盆的技巧。
2.2 术后指导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力,协助患者在床上或者下床在病室内早期活动,以刺激膀胱的收缩功能,促进排尿。
2.3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术后疼痛,产生消极恐惧心理。护士应与患者沟通,多关心体贴患者,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方法,如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并耐心解释导致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减少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并安排与康复患者交谈,使其解除思想顾虑。
2.4 对麻醉及手术刺激导致的尿潴留可按医嘱给药,以刺激膀胱平滑肌的收缩,或行导尿术排尿。
2.5 诱导排尿 对病情允许的,可让患者坐起或者站立排尿。打开水龙头开关或者交替向盆中倒水,让患者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能饮食患者给予热饮料;使用温热便盆;放患者双手于热水中;用温水冲洗会。
2.6 腹部热敷按摩 部位:膀胱区。方法:热水袋内盛60 ℃~65 ℃热水。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然后将热水袋横放于耻骨联合上4横指处,即膀胱区。轻轻上下推转,时间15 min~30 min,以便顺利排尿,预防尿潴留发生[1]。
2.7 开塞露纳肛方法 取开塞露1个~2个,剪开开塞露封口,逐个将开塞露全部挤入,嘱患者忍耐30 min左右不要排便,30 min后便意急迫,在排便时一并用力,小便可随之排出。开塞露是一种通便剂,促使神经反射,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作用。此方法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易接受[2]。
2.8 针刺疗法 取穴:气海透曲骨,三阴交透悬钟或于阳陵泉,三阴交等穴做穴位封闭。
2.9 局部理疗 用红外线灯在术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区照射15 min~20 min,效果良好。红外线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热,热能进入人体组织后,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膀胱括约肌的痉挛,促使尿液排出。
2.10 导尿 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第一次时不要太快,不要超过1 000 ml,防止膀胱内压力骤然下降,引起黏膜血管破裂而出血。导尿期间,要保持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并及时倾倒尿液。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擦洗完后向尿道口滴入消炎眼药水2滴~3滴,预防感染。拔管前应先锻炼膀胱充盈和排空,可做间歇性引流夹管,以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即患者在自觉有尿意,并确定膀胱充盈后开放导尿管,排空膀胱后夹管,直到膀胱再次充盈。医嘱嘱咐拔管后,夹闭导尿管至膀胱高度充盈,在为其备好便器后,将尿管边转动边缓慢地拔出,并协助立即排尿[3]。
参考文献
1.刘正英,卫桂梅.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骨科尿潴留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5:5.
2.李卫东.分娩后尿潴留的护理要点[J].实用医技杂志,2006:7.
篇3
关键词: 小儿 心脏直视术后 呼吸道管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多需要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矫治,由于手术创伤大,麻醉时间长等因素。容易产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排出;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气道分泌物增多;手术过程中的低温麻醉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造成有效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所以呼吸道护理是小儿心脏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20例,法乐氏四联症8例,法乐氏三联症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2岁。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
2 呼吸道护理
2.1正确使用机械通气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小、病情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在围手术期诸多因素均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因此,绝大多数心脏直视手术患儿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辅助通气,以利于安全度过手术早期的危险期[1]。选择适合患儿的呼吸机及其管道,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设置呼吸机工作参数:(1)本组60例均采用定容、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模式,潮气量一般为 10~12ml/kg,频率为18~35次/分,吸入氧浓度(FiO2)30%~40%,气道压力<30mmHg。(2)加温湿化:湿化罐的温度为30~37℃, 良好的吸入气温度与湿度能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正常排除分泌物的功能[2]。一般以管道内壁附着密集的小水珠为湿化适宜。(3) 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 定期检查呼吸回路, 各接头处有无松动,严防插管脱出、扭曲、受压、堵塞,管道中的积水应及时倾倒。(4)应用呼吸机监测要点:除术后需监测的一般生命体征外,要重点观察患儿胸廓活动情况,两侧胸廓活动是否对称,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患儿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气道压力、呼吸频率等。监测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各参数。
篇4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要点和疗效,为今后的有效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32例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和疗效的回顾分析,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要点和疗效。结果:患者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护理人员专业的护理和锻炼,在术后随访中发现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无感染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正确护理和合理锻炼不仅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还能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要点;康复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52-02
人体最大且功能最重要的关节是膝关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膝关节功能开始退化且发病率明显提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患者一旦得病就会出现行走困难、身体疼痛导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在减轻疼痛,矫正畸形,改善膝关节功能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要想手术后达到预想的效果,不仅在手术前选择合适的假肢及医生的准确治疗还要保证术后进行全面的护理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探讨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和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2013年―2014年在我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32例,其中2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骨性关节炎患者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8例,交通损伤患者4例。所有患者都患有膝关节疼痛畸形、肿胀和运动功能受限,并且患者都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评比 系统规定:优 85,良70―84,中60―69,差为低于60分。6―24个月后进行了术后回访,优良率令人十分满意。
1.2方法
32位患者均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疼痛护理、术后切口引流护理,患者肢体血循环观察等专业有效的护理,结合了指导关节功能和肌力恢复训练及意识方面的调节、心理调节安慰等护理方法。
1.2.1疼痛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可避免的都会出现疼痛的状况,该生理状态还会引起患者身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患者心理康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进行康复锻炼时疼痛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引起患者抵制情绪,影响患处愈合。有研究材料指出: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护理可明显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关节的活动度。无痛护理组患者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人员应该避免患者在康复过程训练中加重患者疼痛,帮助摆放时动作要轻柔,同时也要避免不合理的操作,例如操作次数过多、包扎使患者不适等。
1.2.2预防并发症护理
术前护理:手术之前应该严格进行皮肤准备,在手术前2天对患者进行碘伏消毒,并使用无菌巾包裹患者的患肢,提前做好预防减少感染的准备。可以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时要保证无菌状况下进行手术,一般在层流手术间进行,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患者的软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注意保持各流管的畅通,并尽早拔出以免造成导管感染,同时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干洁,一旦发现切口渗血或者渗液必须及时更换防止感染。在患者卧床期间尤其要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观察尿液颜色嘱咐患者多饮水,消毒尿道口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膝关节置换术后1―3天是体温的高峰期 ,并且手术后创伤大小、截骨面渗血以及坏死组织分解刺激引起的局部炎症影响体温升高。一般在第4天恢复正常,否则就要注意是否有假肢深部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1.2.3心理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的恢复过程周期较长,患者面对压力或者由于术后的疼痛带来抵抗消极的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平复患者情绪消除患者畏惧心理,可以通过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增加患者的信心,引导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锻炼,提高关节恢复能力,缩短康复时间。
1.2.4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指导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部分,正确的饮食有助于患者康复锻炼。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创伤以及机体应激代谢影响患者对蛋白质营养物和水分的需求。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喜好合理有效安排饮食,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以及控制糖分的摄入,保证充足的水分等。
1.2.5患肢护理
为了防止夹板外固定患者足部受到压迫,护理人员在术后应将患肢垫高至26cm左右,保持患者舒适。并用足够高的沙袋支撑足底,踝关节保持背曲90 功能位 。告知石膏固定的患者应该在石膏干燥后方可进行活动,以防影响了治疗效果。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关注患者的皮肤温度及色泽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如果患者末端皮肤温度低、颜色发紫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调整夹板的松紧、支撑的高低,保证血液回流顺畅改善血液循环。
2结果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帮助患者缓解膝关节的疼痛,最大程度上恢复运动功能。本研究中32位患者在住院期间都正常恢复无任何意外,比如假体脱节、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并且在患者出院时伤口已经拆线愈合,无出血、化脓的情况。膝关节的疼痛明显减轻,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达到期望效果。
3讨论
总而言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除了精确的手术技术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同样不可忽视。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安排患者合理饮食,注重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在恢复关节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喜旭.彭嘉雯.刘娜.骨折病人术后无痛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08,17(33):28―29.
篇5
重度脊柱侧凸因为畸形较为僵硬与严重,缺少标准手术治疗方法,并且伴有较高的并发症[1]。为此,在手术治疗中,必须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保障,实现手术治疗的预期目标。本文主要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重度脊柱侧凸前后路联合矫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阐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重度脊柱侧凸前后路联合矫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110例患者中,女患者60例,男患者50例;年龄在15-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1±2.6)岁。入院时,患者肺功能状态、通气功能轻度下降30例,中度下降55例,重度下降25例。患者住院时间在25-90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40.3±3.1)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心理疏导。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均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从而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或者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手术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2]。②饮食指导。向患者说明营养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并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纤维、蛋白的食物[3]。③病房护理。在患者手术之后,需要及时转移到病房予以观察。此时,需要保证病房清洁、温度与湿度适宜,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主要内容有:①肺功能锻炼。患者胸廓畸形情况比较严重,肺功能较差,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为此,在手术前1周,为患者制定一个肺功能锻炼计划,一般就是爬楼梯,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同时予以综合呼吸锻炼[4]。②脊柱弹性被动与主动锻炼。因为患者的畸形情况比较严重,并且非常僵硬,需要制定脊柱弹性训练方案,帮助患者矫正身姿。在患者入院之后,展开枕颌吊带牵引,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坚持7-20天。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脊柱伸屈练习,每天3次,每次30分钟[5]。③观察脊柱神经功能。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脊髓诱发电位进行密切监测,并且展开唤醒试验,随时关注患者的中枢神经受损情况。④呼吸护理。手术采用全麻方式,因为插管刺激,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上呼吸道炎性水肿,在术后可以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帮助患者呼吸,每天2-4次。同时,帮助患者无痛排痰,双手轻压患者两肋,指导患者深呼吸,在吸气2/3的时候咳嗽。⑤疼痛护理。患者手术创伤较大,在术后麻醉效果减退之后必然会出现疼痛。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止痛剂、电子止痛泵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分析
运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予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卡方检验,对比差异明显(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注:X2=10.1767,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注:X2=8.1247,P
3.讨论
重度脊柱侧凸的结构比较复杂,外观畸形新情况比较严重,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难度较大,为此,必须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配合治疗过程,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篇6
关键词: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康复护理
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骨科治疗中常用的方法,而术后康复护理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2]。为探讨股骨头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取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实施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治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龄62~89岁,平均(73.43±4.45)岁;股骨头陈旧性骨折41例(39.81%),股骨颈新鲜骨折62例(60.19%),双侧股骨头坏死33例(32.04%)。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与临床使用价值。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护理要点
2.1 麻醉后护理:术后患者回室,将枕头除去,头偏向一侧,保持平卧6~8 h,每15~30 min监测血压、脉搏以及呼吸,协助患足穿钉子鞋,保持患肢中立位。
2.2 疼痛护理: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就会感到切口的疼痛,尤其在24 h内最剧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患者康复。
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发现渗血、渗液时要及时更换。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脱出、引流液量及颜色,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一般48~72 h拔除引流管。
2.4 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在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同时增进食欲。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保持睡气垫,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每2小时抬臀按摩受压部位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家属帮助患者正确咳嗽[3]。如果患者咳嗽无力,可进行雾化吸入,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
2.5 饮食指导: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含钙高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6 心理护理:老人在治疗中,多因疼痛、功能障碍、经济负担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甚至有放弃治疗和轻生的念头[4]。因此,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述说,多加体贴患者,每项治疗护理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经常鼓励患者,使其重获信心,早日康复出院安度晚年。
2.7 健康教育: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根据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因人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讲解既能使患者听懂又能使患者完全掌握,并且要求家属共同参与,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8 指导功能锻炼:一般与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行肢体锻炼,同时在指导锻炼时,反复示范,直至患者或家属掌握为止。详细讲解示范锻炼的方法、时间、目的及注意事项。锻炼不宜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防止患者再骨折或肌肉损伤。
2.9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血黏普遍增高,加之术后肢体活动极少,易产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应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防止深静脉栓塞[4]。
2.10 出院指导:嘱患者术后半年内,为防止假体脱出,应避免患肢行外旋、内收、下蹲、盘腿、坐矮凳或软沙发及侧卧屈髋。一旦发生假体脱位,立即制动并及时就诊。提醒患者注意爱惜假体,禁止单腿跳跃,避免过度负重,防止粗暴或过度活动。
3 讨论
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和钙吸收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常出现骨质疏松,因此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特别是股骨头骨折。当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后,骨折难以愈合继而引发股骨头坏死,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5]。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通常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解决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问题。而护理康复是术后护理的要点,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反应和行动比较迟缓,而且由于体质较弱而对手术的耐受力差,也对术后康复缺乏信心,这都不利于老人术后的康复[6]。护士必须给予全面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通过康复护理,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并且对在院期间的护理普遍表示满意。总之,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武平.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3.
[2] 陈建华.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21.
[3] 任清霞.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12(21):361.
[4] 陈艳辉.浅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J].中外医疗,2010,29(1):145.
篇7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感染创面;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92-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即将带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通过覆盖、填充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式,再用生物半透膜封闭,然后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进而由可控负压引流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外科引流创新治疗技术。其不但可以彻底去除腔隙和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而且操作简单,有效的促进了伤口愈合,临床表现良好,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例感染创面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足部外伤术后伤口感染伴皮肤坏死7例,小腿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伴骨外露9例,下肢皮肤脱套伤伴感染2例,坐骨结节重度压疮伴感染2例,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40天。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要点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是行VSD术前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感染创面病人由于病情特殊需要反复治疗,如此病人难免出现烦躁、易怒、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手术的信任度也会下降,所以,此时医生、护士应积极地与患者沟通,针对病人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疏导,比如对病症的相关问题向病人说明,让病人治疗病情,或者对其类病症的多个成功案例向病人介绍,提高病人的信心,抑或是对病人感兴趣的或是美好的回忆引领病人达到最佳的手术状态,进而实现医患间的良好配合。其次,在术前护理中,对于手术要用的各种物品应予以检查是否齐备,比如电动负压吸引器和电源插座等,尤其是对备皮的清洗,应注意对相邻关节皮肤皱褶部位进行彻底清洁,同时为术后病人特点准备多个垫枕。
2.2 术后护理要点
2.2.1 护理:护理是病人术后的首要护理环节,除了所有病人必须都采用拱形支被架避免被服直接压迫,以保证引流畅通外,还应根据创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①对四肢上的创面应在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的基础上,将患肢抬高20―30°,如此不但能大幅度减轻病人肿胀感,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而且可以减轻病人肿胀感,便于引流;②对肢体背侧面的创面,为避免创面受压,应在抬高患肢的同时用垫枕垫起,保持创面悬空;③压疮病人应在术后对其交替进行俯卧位和侧卧位护理措施,同时为便于引流应将床头抬高15―30°[2]。
2.2.2 负压引流护理 病人术后护理完成后,①立即将引流器的负压调节到0.04―0.06MPa给予病人2d的持续负压吸引,2d后改为吸引5mins,间隔2mins的间断吸引。在此过程中,要保持引流瓶始终低于创面,以及引流管连接良好;②观察引流液情况,鉴于其与创面大小、深浅、感染程度因素相关,因此应注意在引流的过程中观察引流液的多少、颜色和性状,同时做好引流护理记录,一般正常情况引流液为暗红色,48h引流量在40―400ml之间,并呈逐日减少的特点。若引流液为新鲜血液,则应及时联系医生处理,因为此种情况可能是伤口的活动性出血导致,此外在观察阶段,还应着重注意负压是否有效,正常指示即可清楚看到引流管管形且薄膜下无液体集聚,若负压不足或消失,则首先应进行负压源进行检查,比如开关、阀门是否出现故障、半透膜密封情况是否良好等;③术后引流护理还应注意应每日更换负压引流瓶,若时间不足一天但引流液达到引流瓶的2/3时亦应及时更换。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在保持引流管始终低于创面的基础上,先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再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瓶底液,引流瓶重新安好后,撤掉止血钳,打开负压源。此外,若引流物堵塞管腔,堵塞物可截断负压通过,使 敷料鼓起,不见引流管管型 护士应先关闭负压,可打开距堵塞处较近的三通管逆行缓慢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使堵塞物被生理盐水完全浸泡约10―15mins 变软稀释后重新接通负压吸引器引流[1]。
2.2.3 其他护理要点,①因病人须长时间卧床,难免食欲不振,加之创面导致大量的蛋白质流失,极易发生负氮平衡,因此护理中应鼓励病人多喝水,且采取多餐少食的进食方式,同时忌辛辣食物,以促进创面愈合速度和感染性毒素的排泄;②注意病人的体温变化,若病人出现体温持续升高,或者突然疼痛加重,抑或是持续疼痛没有减轻的情况,则应及时联系医生,因为这很可能是创面引流无效、负压值过大、或者感染加重导致的。此外,应密切关注病人患肢的血液循环,尤其是病人活动可能导致的患肢处肿胀,应及时予以干预,并指导病人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在不影响负压吸引效果以及避免肢体废用性萎缩的前提下进行患肢活动。
3 结果
20例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再使用敷料后,病人均无毒性过敏反应,敷料拆除后各病人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毛细血管丰富,无水肿渗出,所有病人创面经后期植皮后均得到良好愈合。
4 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具有促进局部血流量和蛋白合成,加速肉芽生长的作用,此外其面状引流的方式可将创面各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出体外,加之生物半透膜的透氧透湿及防水隔菌作用,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3]。故此,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感染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为创面后期植皮提供最佳的条件,所以对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病人的护理要点即应维持有效、恒定且适度的负压吸引,如此才能达到充分引流效果,避免皮下积血、积液,以及防止因负压过大导致的组织液淋巴液吸出过多带来的局部供血不足等问题,从而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病人早日康复出院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樊海英.陈代丽.16例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要点[J].四川医学,2012,33(1):190-191.
篇8
关键词:阑尾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
现阶段,急性阑尾炎作为一种常见、多发急腹症,多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紧张度较高、心理压力较大,多会影响手术实施效果,围手术期间针对患者心理及身体状况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具有必要性。本文选取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阑尾炎临床治疗期间护理要点与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为12~60岁,平均年龄为(42.6±5.2)岁,发病时长均
1.2方法 术前均给予抗生素药物静滴或肌注,45例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进行阑尾切除术,另23例患者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剖腹探查,并进行阑尾切除,所有患者阑尾切除术均一次性顺利完成。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①常规护理:术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着重检测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以此来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加强病房巡视,与患者沟通观察患者腹部疼痛情况,禁止对患者使用镇静或止痛剂以免影响临床诊断与检查结果[1];病情观察期间禁食,以免增加肠道负担,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药物,禁止服用泻药或行灌肠治疗以免造成炎症扩散[2];一旦患者发热及腹痛等病症加重需要及时报告医师。②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伴有腹痛,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紧张、恐惧情绪会加重,医护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放松心情,提升配合度。
1.3.2术后护理 术后要结合患者麻醉方法帮助其选取科学的,如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取低枕平卧,腰椎麻醉患者术后12 h内去枕平卧,科学的可以减少头痛等并发症[3]。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测血压、脉搏等指标,还要观察手术伤口,定期擦拭消毒,以免发生切口感染。术后当天禁食,术后着重观察记录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并指导患者科学进食。术后最重要的是做好并发症防控,术后3~5 d内要加强病情检测,如患者体温持续上高或伤口持续疼痛,可能与切口感染有关。术后切口感染尤其多发,要定期检查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情况,以免发生腹腔内出血或阑尾动脉出血。一旦发生腹腔出血情况需要及时指导患者平卧,并及时给予输液及吸氧。如术后持续高热、腹部胀痛并伴有中毒症状,多由腹腔残余脓肿引起,应该及时给予引流处理,并辅助使用抗生素药物,缓解病症。
2结果
本组68例阑尾炎患者阑尾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有效率达100%;68例患者住院时长为7~16 d,平均住院时长为(11.6±2.0)d;术后护理及康复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异常情况,护理效果显著。
3讨论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外科急腹症,发病后常伴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等病症,具有起病急等特点。现阶段,急性阑尾炎多行切除术治疗,操作较为简易,医护人员对此重视度不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可见,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间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提升手术成功率,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 致[4]。
生命体征监测是阑尾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体征检测可以为其它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护理过程中定时进行腹部检查,并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可以实现患者病情及恢复状况的动态监测,提升护理效果。本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间系统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明月.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40-341.
[2]康红宇.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197-198.
篇9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综合性优质护理;常规方式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85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情况可以发现, 女性早熟现象逐渐严重, 性生活过早却未结婚, 使得无痛人工流手术已成为临床常见手术, 在改善早育女性生活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此次研究主要针对本院行无痛人工流手术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5年11月20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4岁, 平均年龄(27.41±3.43)岁;
初次妊娠73例, 二次妊娠2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8.93±2.67)岁;初次妊娠66例, 二次妊娠34例。两组患者年龄、妊娠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护理, 即指导患者做好相关术前准备, 并做好术后基本体征的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指导 大多数患者对无痛人工流手术缺乏了解, 考虑到术后疼痛、医生的操作技术、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医院的保密性等因素, 患者多表现出焦虑、畏惧、顾虑等负面心理, 针对该类患者, 护理人员需耐心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 并详细告知患者无痛人工流手术的具体流程, 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2-4]。
1. 2. 2 术前护理 术前, 护理人员需详细询问患者各项检查情况, 包括传染四项、白带检查、B超等, 针对生殖道有炎症的患者则不宜进行手术。术前6 h左右需指导患者严禁进食, 包括饮水。尽可能按照患者要求安排手术时间, 若出现突发状况需及时向患者解释。提前准备好术中可能用到物品, 包括心电监护仪、氧气以及抢救药品等。在穿刺中尽量选择较为充盈的血管, 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5]。
1. 2. 3 术中护理 指导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 并保持膀胱截石位, 确保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为避免术中患者因躁动等出现肢体下滑, 可使用约束带进行固定。术中严禁医护人员交流与手术无关话题, 以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术中需要对血压、心率、脉搏等严密监测, 一旦出现常需即刻向医生汇报, 同时因物对呼吸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术中需要对患者呼吸情况密切进行观察[6-9]。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对丙泊醇过敏的现象, 为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皮肤等密切观察, 一旦出现用药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用药, 并给予针对性处理[10]。
1. 2. 4 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 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做好相关核对工作, 判断孕囊绒毛情况是否与妊娠时间相符, 并对阴道出血量严格进行记录[11]。一般情况下, 手术结束时患者即可完全清醒, 需帮助患者穿好衣物, 送至恢复室。使患者处于侧卧位, 必要时可将床栏拉起, 避免患者坠床。并详细告知手术情况, 消除患者顾虑。
1. 2. 5 出院指导 对于出院患者, 护理人员需做好对应健康教育工作。包括术后当日, 不能开车, 禁止做体力劳动。术后需连续休息2周左右, 并做好会阴卫生工作, 术后30 d内禁止性生活、盆浴[12, 13]。若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不适感需立即到医院接受诊断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综合征发生率进行统计, 并使用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出现术后综合征患者14例(14.00%), 对照组出现43例(43.00%), 观察组术后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355, P
3 讨论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内女性人群中未婚先育的情况日益严重。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该类患者解决了该方面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可以发现, 在技术层面上已相对较为完善, 而临床对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却有待完善[14-17]。为全面提升临床对该类患者治疗效果, 本院将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类患者术中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经过对比试验可以发现, 在综合性优质护理帮助下, 可实现对术后综合征的有效预防, 兼具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 能帮助患者在术后极短时间内恢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出现术后综合征患者14例(14.00%), 对照组出现43例(43.00%), 观察组术后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355, P
总之,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虽然手术较为简单, 但为全面保障该类患者健康, 还是需要给予综合性优质护理, 可帮助患者术后极短时间内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英, 赖波, 郝东梅.论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要点.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8):3742-3743.
[2] 黄丹.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术期中时间位点护理管理的应用分析.护士进修杂志, 2012(9):840-841.
[3] 方何英.护理干预对降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基层医学论坛, 2014(33):4467-4469.
[4] 高杨, 唐菲.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当代医药论丛, 2015(12):14-15.
[5] 海展.无痛人工流产手术1406例的护理体会.中国保健营养, 2012(20):4573-4574.
[6] 王正检.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要点分析. 医药前沿, 2016, 6(7):239-240.
[7] 韩凤红, 远秀芹. 157例无痛人工流产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6):119.
[8] 杨昌华. 浅谈对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21):245.
[9] 杨瑞玉.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人文关怀.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4):634-635.
[10] 王巧芬. 18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观察与护理.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31):242-243.
[11] 李淑蓉. 无痛人工流产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分析. 医药前沿, 2012, 2(13):261-262.
[12] 丁射平. 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1):163-164.
[13] 赵加清. 无痛人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北方药学, 2012(11):125.
[14] 钟燕冬, 李春芝, 徐桂芬. 无痛人工流产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 全科护理, 2009, 7(30):2763-2764.
[15] 宫宇新. 无痛人工流产术后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4(7):24-25.
[16] 吴丽平. 无痛人工流a手术护理探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3):716-717.
篇10
【关键词】宫外孕;腹腔镜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对策
宫外孕是一种特殊的受孕,主要是指患者的受精卵在子宫外进行发育从而形成的一种疾病,此类妊娠如若发现、治疗不及时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失去生命[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宫外孕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升高,国内外均有报道称约100次妊娠中可出现2次异位妊娠[2]。本文为分析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措施,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特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宫外孕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B超检查发现盆腔内有积液,宫腔未见胚囊,在宫外可见大小不等的包块,结合患者及家属意见均同意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0-44岁,平均年龄为30.1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19-45岁,平均年龄为31.2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两组患者在孕周、年龄、等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性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术前的护理:定期进行术前探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讲解宫外孕的相关知识,腹腔镜手术中的基本操作以及手术后如何快速恢复等疾病知识,并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进一步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护理。皮肤护理:在手术前对患者需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肚脐的洁净,取松节油棉签擦拭后去除污垢,最后用碘伏棉球擦干净。③肠道准备:术一天给予患者流食,当天禁食禁饮。④术后护理:术后放置引流管,患者排气后给予流食半流食普食流程进食,采取盐酸哌替啶进行止痛,术后视情况指导患者早期床上适当活动翻身,第四天可正常活动。④出院指导,根据患者情况和工作环境进行调整,一般可在术后7天进行常规活动,并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营养,嘱咐患者1个月内不能有性生活[3],一个月后注意避孕,一周后可洗澡,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患者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总分为100分,根据以下标准分类[4]:0-70分,不满意;70-80,一般;80-90,较满意,90-100,非常满意,满意率=(较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比较后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为分析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措施,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特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运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临床意义突出,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卫红. 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及措施[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1):150-150.
[2]付玲.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围术期的护理[J]. 中外医疗, 2013, 32(20):167-168.
-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向
- 下一篇: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