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篇1

一、出现的问题

有些教学内容脱离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片面地认为课外知识越丰富就越贴近素质教育。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知识水平不高,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启蒙后的初始认知阶段。紧扣课文的趣味性课文导入、巧妙的过渡以及简洁的结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某些教师,貌似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实为完全脱离教材的跑题,这种情况应该不是个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懂得,所有引入的小故事、课堂讨论等等都是为教学服务,为了让小学生――自制能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群体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脱离这个目标,就成了逐末舍本,长远而言,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另外,在本人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发现脱离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即对小学生课堂知识能力要求过高。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我已经在文章中简述,对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要求过高,无疑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心智发育不全面的小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也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纠正,会导致学生对本科目的疏离,甚至偏见以及恶性循环,如此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长期持主导地位,让“以生为本”成为空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小学课堂平均80%-90%的时间都被教师掌握,并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去看待,毋庸置疑,其间有不少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满堂灌。师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使其有基本的认知框架为深层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要通过启发式学习为其提供思考的方法和途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学习和思考的途径才是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以填鸭式的教学代替启发引导,错失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还有就是对“快乐课堂”的误解。近几年教育界提出了“快乐课堂”的理念,推崇自由、合作、高效的课堂环境,目的是为了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性。这对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气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非放任学生活动,单纯追求活跃快乐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加以引导,就像一部影视作品的编导人员一样,任何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主题展开。切不可把快乐课堂变成混乱课堂,降低对学生课堂纪律的要求,忽视活泼的气氛、严谨的课堂纪律以及教学内容三者的统一性。

二、有效的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教学内容上。作为教师应该着眼于教材,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善于总结教材信息,了解熟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积极拓展课外资源,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隐性信息,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补充,如,坚强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乐于助人等等。在引导学生时做到有的放矢,既能通过导语等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另外,除了对教材了如指掌,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智力水平等等,以此为基础从众多知识中选取与小学生阶段认知能力相契合的知识扩展。

第二,从教学方法上。真正把学生作为独立的隔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情感。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一切新鲜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制定有启发性、趣味性的设问,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动脑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使小学生一节课45 分钟都在认真地学习、思考是非常难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创设一些动静结合的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词语接力比赛,因为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通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了一些短语以及词语,这对他们来说不算过高的要求。把一个班级的孩子分成五-六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任何成员要以上一个小组说出的词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开头或者谐音,在黑板上写出下一个成语或词语,并进行最后的分数评比,设置不同的奖励。通过几次成语接力,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短语和词语,我发现这种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记得更牢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学生真正在快乐、合作中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医学研究,一节课,小学生聚精会神的时间只有20 分钟左右,这就涉及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的问题,教师要分清主次,把时间集中在精讲课文、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上,之后再考虑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切不可填鸭式的灌满堂。

第三,随着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媒介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美术、动画等多种方式于一身,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立体感,是学生容易体会课文中的内容,特别是对一些描写景物较多的课文,仅仅依靠教师语言的描绘难以呈现出文章蕴含的美感,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如,《赵州桥》一课就比较适合用多媒体讲解,作为教学辅助。赵州桥历史悠久,是当今世界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历经1400 年之久,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对赵州桥有更直观的认识。当然在使用中,教师要把握主次,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使多媒体的动画、影片等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 高杨.《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

篇2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教学上不仅需要观念现代化,而且教学手段也要现代化。过去依赖黑板和教科书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代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现代手段的应用势在必行。多谋体教学就是现代教学上适合应用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声情并茂地展现教学的内容,提升教学的效果,是现代教学的有效应用手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能够虚拟出逼真的教学情景,创设美轮美奂的教学课堂,通过感官上的冲击,充分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享受接受知识的过程。下面,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进行了探析。

1.现代教学媒体应用的必要性探析

1.1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依赖教育的推动,因为社会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就是科技的竞争,而发展科技的基础就是要发展好教育。教育的发展由许多因素组成,其中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得促进教育,因此现代媒体的推广是教育发展的方法。教学媒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服务社会,推动社会。

1.2学生减负的需要

学生学习负担重是教育上常常会出现的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跟落后的教学手段有关。因此,改革落后的教育手段,使教学多样化和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消化,避免课程任务过多,减轻学生由于学习困难造成的学业负担。

1.3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对于语文这门教育学科而言,要转变过去语文教学上死记硬背的状态,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因此素质教育要求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分析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4提高课堂时效的需要

如何利用45分钟的教学课堂,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的内容,又要使教学的内容有效,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调动学生的激情,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加快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教育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新的活力,教学手段不得不发生变革。如何抓住现代科技发展的契机,使教学媒体更好地服务初中语文教学,也是教研教改所研究的方面。

2.初中语文现代教学媒体的实际应用

2.1通过多媒体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根据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颖趣味性事物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擅长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设计教学情境,综合声音、图像、视频等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语文课上讲授《春》这一课时,可以搜集相关的景象视频或图像,配上优雅的音乐,注上文字说明,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活力,让教材内容显得更加活灵活现,这对学生理解文本知识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也就是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如果课堂上一直操作播放多媒体,教师就变成放映员,没有发挥到教师在课堂上的真正作用。多媒体放映虽然直观地呈现了教学的内容,但也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深化巩固教学内容。因此,教师的板书在教学上还需延用,辅助多媒体加以改进,使传统的语文教学优势互补,创设出锦上添花的教学课堂。

2.2通过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备课时,利用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情节背景或者文本中的字词解释,都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相关内容,省时省力地为教学和为学生服务。教师的电子教案,可以存入学校的电子备课室,这样既增进教师之间信息的交流,又能形成集体智慧环境,为教学提供全面的教案库。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行利用互联网资源自主学习。比如学习《木兰诗》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网上了解花木兰的出生朝代、生平事迹,让学生自行探究,有助于加深教材信息的理解。

2.3通过课堂信息扩展,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堂既是信息传导的过程,也是信息交流的过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要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知识,开发其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为学生掌握多方面知识提供了平台。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大,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搜寻课程有关的相关信息。其次,多媒体呈现信息的形式是多变的,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传递大量的信息。最后,多媒体便捷了信息获取的路径,打破传统图书馆等信息媒介的约束,使信息获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这样,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语文学习效率随之提高。

2.4紧扣文本教材,结合优秀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从感官上促进学生体会知识,学生一般都热衷于这种感官的体会,但是,教学上如果只凭借多媒体设备,就会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达不到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只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有着技术上的优势,但不意味着传统教学方法就一无是处,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精华部分,如阅读教学,因此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进不能脱离文本教材。

3.总结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教育的过程绝不是枯燥的、呆板的,在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学通过媒体的应用会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注意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水平的台阶越升越高。

【参考文献】

【1】朱成凤.浅谈现代教学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1(8)

篇3

多媒体 审美教育 引导借助 情感美

在中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这里可以看出,语文课同时肩负着美育的使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具有形象、直观、方便的显著效果。

一、充分借助多媒体,感受汉字形体美

我国的汉字是一种艺术性的创造,它结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精髓,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了。让学生在学会汉字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无限魅力。如教学象形字“鱼”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看到“鱼”字的“鱼”变成了一条鱼的头,“鱼”的中间一个“田”变成了鱼身,“鱼”下面的“一”变成了鱼的尾巴,一条小鱼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接着反向演示,鱼慢慢演变成大篆的“鱼”字,再慢慢演变成小篆的“鱼”字,接着变成隶书的“鱼”字,最后变成楷书的“鱼”字。每一次的演变,同学们的眼里都会发出惊奇的光芒。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汉字的优美。其他的象形字如:鸟、燕、山、水……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演变。

二、合理借助多媒体,体会语言形象美

1.声音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播放配乐朗读录音,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导引,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甚至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2.画面创造美

在教学《我的战友》过程中,适时出现邱少去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彩色图片。将画面形象和语言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为集体潜伏成功,自己强忍被烈火焚烧的剧痛而一动不动的高度组织观念。于是,这位严守作战纪律的钢铁战士形象便会自然矗立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受到了伟大崇高的灵魂美、奉献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引导借助多媒体,抒发内在情感美

俄国艺术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情趣以及审美的价值规念,如《纤夫》的影像资料中,青山绿水的秀美及船夫的劳动美平行交织在同一个画面上,采用大景深的镜头:(远景)两岸峻秀的青山、蓝天,(中景)一弯绿的河水和河岸雪白的鹅卵石,(推进)鄂西山区特有龙尾船和一群赶集归来的土家少女:(特写)水中船的影和插入水中的粗壮的船篙,(摇起)身如弯弓般用力撑船的青年船夫。在整个欢快恬静的意境中着力表达了舶的力与美,表现出劳动创造美的鲜明主题,又如在《春天来了》的影像资料中,一条高悬蓝天的高压电线上停歇着的无数只黑色春燕,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渐起,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之中就达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

四、适当借助多媒体,注意交际语言美

语言美包括发音正确,说话文明,富有感染力。多媒体技术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美能起到重要作用。

1.听录音,说正确

刚入学的儿童,其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最明显的是夹带方言土语。课文的录音发音标准,语调优美,学生通过听录音,跟读,就能逐步改正自己的发音缺点。

2.看动画,说文明

语文课程标准交际的目标中指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说话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俗话说:“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多媒体技术在引导学生文明用语方面也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现在的学生说话不文明,是由于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因而也使学生养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在说话交际方面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多媒体课件可以制作人们的各种表情的动画,让学生直接看到别人的反应。如当学生说话文明里,屏幕上就出现一个笑脸;当学生说粗话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个生气的表情。让学生从中注意到自己的语言美。同时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五、借助电教手段,能更好地达到小语教学中审美素质教育的目的

篇4

1.深入分析当期小学教学现状,找到学科教学的“短板”。

2.正视当前小学教学阶段的教学问题,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

3.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调整教学计划与创新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4.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改革为切入点,推进整个小学教育实现素质化、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目标。

【研究方式】

1.进入多个小学、多个班级、不同科目教学课堂随堂试听,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状况。

2.通过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方式,掌握教师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基本看法与改进方案。

3.采用调查、采访学生与家长的方式,倾听小学生与家长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调整建议。

4.广泛阅读现有教育教学相关资料,从诸多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的汲取营养,为小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指明新方向与新出路。

【研究背景】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关键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潜能的重点时期,因此,要始终关注小学教育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使小学教学能够始终沿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育的发展轨道,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内容】

一、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大多数学校已经关注到素质教育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不断付诸多方面努力,包括调整教学计划、购置现代化教学设备等等,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现实问题极大限制了小学教育素质化发展的步伐。

1.首先,教学方式枯燥、单调。在传统的小学课程教育教学中,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以小学教学任务与教材为载体,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既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没有创新教学方式与调整教学内容的意识,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2.其次,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位的实现。大多数小学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理念,留给学生参与谈论、思考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教学知识的时间极少,无法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潜能,使小学教育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牺牲品”,不利于和谐、自由、自主、平等的阅读教学课堂的建立。

3.第三,课后作业设置不科学,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为教学强化效果,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与习题,重复大量的课后练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疲态,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与素质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4.最后,实践性与操作性内容较少,难以提升小学教育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当前多大数小学基本没有设置课外实践的教学内容,严重割裂了小学教育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背离了新课改教学政策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利用有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推进与加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为适应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教学政策的基本趋势,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辩证分析能力等等,小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小学基本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改革入手,逐步推广与实施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从而使小学教育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一)树立学生本位教学原则,推行“赏识教学”课堂教学法

鼓励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学政策的重点,也是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必须树立“学生本位”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程度与已有知识构成选择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案,构建完善、合理、操作性强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联系实际日常生活,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日常见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从根本上改变一味灌输数学概念、定理,机械强调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减少学生的理解压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充分调动与发挥联想力,投入到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计算中来,促进数学知识实现由抽象化到具体化、形象化的转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热情

目前绝大多数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课程,通过记忆简单的单词、标准发音、掌握基本的对话等等让学生初步接触英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建立基本的英语思维模式。为了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小学英语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多为学生播放英语儿歌、英语动画视频等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

篇5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是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教学内容及订出教学计划,使得所教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另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志向。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学生受家长、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作为一名教师,正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仔细观察学生行为,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学生受环境,家庭,遗传等因素影响,性格迥异,有的学生大胆,活泼开朗,有的学生性格胆小自卑,作为教师必须认真了解学生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给以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因材施教,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我们尽量要求她们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活而不浮,自卑、胆小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第三,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对脑子灵、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其难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对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教师多放些耐心,给这些学生多讲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这些学生也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种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篇6

在当前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缺乏足够底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单一枯燥、课外拓展较为狭隘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高效诗歌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本文由收集整理

1.教师文学素养较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阅读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深入开展研究的更少,导致教师文学素养相对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缺乏教学技巧,教学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应试知识点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意境韵味,无法有效胜任现代诗歌教学工作。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上述条件下,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生动性也较为有限,学生所学习的是相关知识点等应试内容,教师通过单向讲解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没有能够通过引领感悟的方式展示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想象美,导致学生在现代诗歌学习中缺乏浓厚兴趣。

3.教学过程单一枯燥。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完全以单向讲授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也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双边互动,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反而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这种为考试而教学的片面理念,无法有效彰显现代诗歌美的因素,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4.课外拓展较为狭隘。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没有能够对课堂进行延伸拓展,在各门学科课外活动开展轰轰烈烈的背景下,诗歌教学拓展却似春风不度玉门关,导致诗歌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状态。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的思考

1.强化文学底蕴积累,提升教师教学驾驭能力。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碗水,相对于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知识结构而言,现代诗歌方面的积累,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履职能力中的短板。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增加现代诗歌阅读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诗歌的意境、背景、主题、结构、用词等多方面开展分析探究,多接触现代诗歌,为教学活动积淀深厚的底蕴。同时,教师还应当潜心研究现代诗歌内容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听课、研讨、座谈以及上网搜索、阅读教学刊物等方式,将先进的现代诗歌教学理念、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意境,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初中生是开展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理想群体,他们正处于各种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要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对他们的性情进行陶冶,品格进行熏陶,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音乐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引读、师生领读、学生对读等,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之中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相关情境的画面,增强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度,让他们在美中阅读、感悟、享受、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构建诗歌的绘画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过引导想象让学生开启思维的翅膀,从字里行间去感悟简约的词句所展示的诗歌艺术境界,从而深刻领悟诗人的情感。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创设浓厚的情境,让学生的心灵进入诗歌中所描写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主题以及恰当的用词,以此为切入点,出示探究题,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感悟研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之中深化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解读诗歌的语言之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够指导学生立意练字、推敲词句,在深刻领悟理解意境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领会技巧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仿写,在教学一种题材类型的现代诗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借鉴教材的写法自选题进行仿写,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01—01

目前,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因其开课时间短,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农村初中英语犹如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只要教师精心耕耘,付出心血与汗水,就一定能创造出累累硕果。根据我县初中英语教学状况,我就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作了如下探讨:

一、农村初中生在课堂内容易出现的问题

1、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经常只有“三分钟热度”,学习欲望纯粹从兴趣出发,并且随着知识的深化,目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下降的趋势。我曾作过调查,发现百分之百的农村初中生在初一年级开始接触英语时对英语十分感兴趣,但学习两年之后,很喜欢英语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2、农村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持续不长,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如上课不专心、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还有些初中生上课胆子小,怕犯错,不敢张口说英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初中生学英语的进度和深度。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应对措施

1、注重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农村初中生的好奇心都从兴趣出发,有兴趣就爱学,就学得好。

2、注重培养语感。农村初中生学英语重在形成一种初步的语感,有了语感就会乐于参与,从而学会交际。

因此,鉴于这两个目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1)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

(2)建立朋友般的师生情

①从自身做起,以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基本功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认可,带动学生共同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发挥爱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教师应该用爱去抚慰学生的心灵,用爱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可能会因成绩不好,因教师的忽视、同学的嘲讽而产生自卑感,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就需要教师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给他们以鼓励。

2、注重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环境。我们都知道,儿童在呀呀学语时并没有刻意去记忆、背熟,只是因为处在一个人人说母语的成长环境中,随着条件的成熟,不知不觉他就能脱口说出很多话来。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能局限于仅有的课堂空间,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浓厚的语言氛围。对此,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运用各种教具,激发学习欲望

(2)运用简笔画,激起学习兴趣

简笔画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够把机械乏味的练习变成有实在意义的训练,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口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

1、运用身体语言,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1)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手势、动作、表情)营造轻松、充满洋味的课堂氛围。

(2)运用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刺激学生学习热情。

2、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农村初中生语言感染机会。

(1)给每个学生起个英语名,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而且便于渲染学习氛围。教师最好自己也有个英文名字,要求学生直呼其名,充分体现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且融洽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2)歌曲:歌曲最能打动学生心弦。我认为一堂好的英语课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以歌声拉开序幕,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用歌声穿插于学习中,利用它调节情趣、集中注意力,最后在歌声中宣布下课,使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疲劳。

(3)英语顺口溜、儿歌、绕口令等。这些形式的运用能使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加强无意识记,提高记忆效果。

3、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篇8

【关键词】小学与初中 英语教学 衔接 问题 对策

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至今仍值得研究。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影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顺利衔接的一些问题,并试从初中教学的角度探讨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影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

1.偏离大纲目标,学练要求拔高

初中教师通常对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了解得不够清楚,就教学目标而言,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语法和词汇目标,对于技能目标、运用目标、策略目标等不甚了解,因而擅自拔高学练要求,导致初中普遍对于写、译等技能目标设计(尤其是写的语法复杂性目标)与小学的出口要求差距过大。由于学练要求过高,初中教师往往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尤其在初一起始阶段表现突出。

2.疏于内容统整,双基传授无序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教学内容才逐渐复杂,词汇、句型、语法等增多,难度也随之增大。但是存在初中教师不研究小学英语教材,使得初一年级教师在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与传授学生“双基”方面难免显得有些盲目和无序。

3.淡漠教法交流,认知通道梗阻

初中教师不清楚如何处理小学课文中的语法现象、歌曲、歌谣等;小学教师不清楚如何处理初中课文中的听说训练、阅读理解、应试技巧等。这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沟通交流造成的。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由原来的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培养听说能力的阶段过渡到理解语言材料,培养听说读写全面能力的阶段,学生一下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就显得不太适应,这就需要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加强教研,进行教法交流。然而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长期处于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状态,教师之间几乎没有教研往来,加上初中教师对小学的偏见,致使小学与初中英语教法的衔接脱节,学生进入初中后很难适应初中教师的教法。

4.忽视学生研究,学法指导缺失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身心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初一教师易忽略对学生特点的研究,缺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关注,对学生原来的做法未加以及时修正和规范,教师几乎不进行学法指导,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困难增大。

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直接导致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后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

二、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确保教学衔接目标坡度合理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通过听与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到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因此,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研究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了解各阶段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循序渐进、过渡自然,确保教学衔接目标坡度合理,采取适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

2.认真梳理和整合教材知识点,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

初中英语教师要熟悉和研究小学英语教材及教法,要经常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通过梳理和整合小学、初中英语教材知识点,找出教材知识体系的异同之处、找准衔接点,避免教学的重复,为初中英语起始阶段的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使初一新生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与教学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以利教师有的放矢的传授“双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3.加强教学交流,深入研究课堂,促成教学方法的顺利衔接

小学英语一般以口语教学为主,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初中英语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教与学就会脱离。

4.研究学生特点,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学习外语具有许多成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等。针对这些特点,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应有所不同,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作相应的调整和指导,以利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平衡过渡和衔接。

篇9

一、知识贴近生活,体现素质教育

课本中有许多生活常识,这些字里行间的生活常识也正是作家们丰富阅历的结晶。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把书本上丰富生活常识传授给学生呢?让学生对生活产生兴趣,对语文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也要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诠释课本,教与学生。但这些生活常识在教学中常常会被教师忽略。例如《社戏》一课,文中有一段写孩子头双喜带领孩子们在船上“偷吃”完罗汉豆后,把“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的情节。这里写的“豆荚”、“豆壳”有否区别?如果是同样的东西,是否鲁迅先生没注意到,重复写了呢?不!鲁迅的文章历来严谨,他没写错!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我简单解释道“罗汉豆即俗称的蚕豆。大家见过蚕豆吗?”课堂上一阵哄笑“老师,你太小看我们了,蚕豆不就是我们常吃的,用来做怪味豆的,指节般大小的豆子吗!”一个学生抢答。我见学生对蚕豆不甚了解,便想还是让他们通过直接感官去获得知识吧,于是不急于解释,只说:“现在市场上正有新鲜蚕豆卖,希望有条件的同学明早能与家长一同上市场了解一下蚕豆的原始面目。”第二天我果然发现好几个学生出现在早市上。其中一个男生见到我,立刻从他身边母亲自行车篮框中拿出蚕豆兴奋地说:“原来蚕豆外面还有一层毛毛的‘外壳’呀!”我看到他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长了生活的知识,一种教育的成功感油然而生。为了让所教的学生都能了解蚕豆的本来面目,我请这位男生上学时带上一串蚕豆,让大家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早读课前,教室里特别地热闹,几个学生拿着带荚的蚕豆在“讲演”呢!我一了解大家对蚕豆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课堂上,我请昨天快语抢答的学生总结,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前见到的蚕豆原来是已经剥掉豆荚(壳)的,现在懂得了原来它外面还有一层毛毛的豆荚。”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我补充说:“鲁迅先生在这里写的豆荚实际上是指豆荚壳,抛到河水里的当然也就是豆荚壳和蚕豆豆仁外层的豆壳了。正因为鲁迅先生有丰富的生活知识,所以他的文章贴近生活,反映生活,读起来极富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写作的方向,”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方杨朔写的《荔枝蜜》中的“蜜蜂为什么一蜇人,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蜂蜜为什么用‘割’,而不用‘取’?”等等。这样的教学可以在极少的单位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极为丰富的知识。目的当然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诱发学习兴趣,丰富知识,增强写作素材积累的意识。

二、融进生活,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力

有些词语粗略看来并没什么好讲解,似乎普通极了,但细心一分析里面可蕴藏许多生活常识呢!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是星期日,我们全家一早就来到鼓山脚下准备登山。望着曲折延伸的楼梯,我心里特别激动……”这位学生将“台阶”误为“楼梯”了,叫人看了好别扭。

现代文中的词语有的还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即使某些词语一时不理解还可以通过手边现有的工具书查阅。但在古文教学中,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古诗词中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填上的。它在相应的诗词环境中常根据诗词的意境有更深层的含义,要让学生理解这深层次的含义,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但如果让诗词形象化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什么是诗词形象化呢?也就是利用美术绘画的原理,让学生边理解诗词内容,边在头脑里构图,画面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连环画形式。

做为有一定生活阅历的大人了解起这些似乎并不太难,但做为的初中生,虽然他们也年年见过梅雨,甚至也见过春雨中的花,可这时就很难将朦胧的生活经历与诗中的意境串接起来。为了让学生懂得怎样将现实生活与诗的意境接轨。我利用正是梅雨季节的有利时机,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春夜喜雨》中最后一句‘晓看红湿区,花重锦官城。’的‘重’字用得太传神了,结合你观察到的春雨特点,试谈‘重’写得如何的妙?”出题之后我要求学生不要急于作答,鼓励他们认真观察梅雨及梅雨中花的特征,将现实的梅雨、花与本诗与朱自清《春》中写春雨的语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结合起来思考、分析。

篇10

关键词: 综合日语 教学问题 对策研究

我校综合日语课程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日语教程》系列教材。本教材以从中国上海到日本国际大学交换留学的留学生王小华的日常生活为主线,从假名发音开始作为发音单元,之后是四个单元为一册内容,第二册教材没有发音单元,包括四个教学单元,第一册知识点主要侧重在词类和活用变化,包括时态的变化和肯定、否定的变化;格助词にがでとのをからまでより用法,简单句型的表达,行动方向性句型、比较句型、表情感句型、禁止许可句型等。

从我校专业学生综合日语课的成绩表现看,呈现如下现象。试卷能力表现项分三个教学单元,为词汇记忆,词汇语法综合、翻译三个表现项,词汇记忆表现项满分为30分,学生平均分数在24.25分,其中有80.8%的学生达到平均分数;词汇语法综合表现项满分为35分,学生平均分数为27.66分,有79%的学生达到平均分数;翻译表现项为35分,学生平均分数为30.08分,有85.9%的学生达到平均分数。试卷题目均出自教材,一、二、三题题型分别为假名填汉字、汉字填假名问题、用言词形变化问题,为第一教学单元;四、五、六题题型分别为语法选择、阅读理解选择、联系上下文填空,为第二教学单元;七、八题题型分别为日译汉和汉译日,为第三教学单元。考试成绩显示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教学中仍旧存在的问题。

第一,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性不强。因为学生是初学日语,所以在授课时按照发音单元教学、入门单元教学的顺序,为了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导致在入门教学单元以后,教师布置给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的时候,很多学生依然具有依赖心理,指望小组同学完成或者上课时老师解说讲评,自己只负责记忆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或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会话表演的时候,表现好的学生是固定的那些学生,有部分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差,没有达到老师规定的要求。在课文会话背诵的音调上及自编会话的内容上都需要改进,由于教学进度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出这些学生在表演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只是挑共性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说,因此那些学习成绩中下等、学习劲头不足的学生成绩进步不明显。

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师生共同练习时间少。综合日语初级课程在学生初学日语时非常重要,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做更多的练习,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由于学生初入大学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第二学期大一学生一个月的军训,学生第二学期的综合日语教学只有128个学时,此外,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差,任课教师没有时间就每个人的发音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不会主动找老师探讨问题,当问题越来越多时,学生就觉得自己不擅长日语学习而开始讨厌学习。大一专业课程设置上包括综合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等课程,课程间所使用教材都是不一样的,对于零起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他们由不适应日语到找到记忆日语的规律需要一定时间,并且达到不同科目教师的要求也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都成了他们初学日语的困难。学生经常抱怨各科作业太多,有太多单词要背,还要模音背课文,每天都很疲惫。

第三,学生学习手段单一、记忆缺乏技巧。

通过对我校专业学生的日语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日语时以教材为主,很少使用教辅材料。日常的听力练习材料就是教材配套的光盘,并且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好教材课文中出现的音调,朗读或者背诵课文的时候语音面貌欠佳。部分学生查日语单词的办法是通过网上日语辞典,不能否认网上日语辞典的作用,但是存在查找的部分单词用法不全面、读音不准确的问题。推荐日语专业学生购买电子辞典,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除了记忆教材内容外,可以登录朝日新闻、产经新闻等日本新闻网站,多听多读多看日本网页内容。因为现在新闻网站上都有视频新闻,旁边还配有新闻原文,是非常好的练习口语的方法,可能有学生认为自己是初级,日语水平有限看不懂新闻内容,这也无妨,因为多读多看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看多了渐渐地也就总结出适合自己阅读习惯的阅读方法了。初学日语可以登录国内日语学习的论坛、网站等,与其他学友一起学习和分享学习经验,比如国内比较大的日语学习网站“沪江日语”里,有日文广播NHK的链接,还有每日一句的日语练习,以及各个等级的日语知识,日本同步的一些新闻链接等,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社会及历史文化的知识,可以经常浏览。此外,看日剧、动漫、听唱日文歌曲等都是学习日语不错的办法,随着手机APP的流行,不乏一些日语学习的手机应用,比如沪江日语词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练习单词,还有随机挑战环节,娱乐的同时增加单词量。

如果综合日语课程在日语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那么初级综合日语的入门课程就更重要,它是学生大学四年学好综合日语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校日语专业初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即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日语练习少,学习方法欠缺是我校专业学生学习吃力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两点解决办法,即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性,注重交际策略培养和让学生尝试通过更多地学习媒介去学习日语,带有娱乐性质的学习比单纯地阅读课本肯定更能为学习者带来兴趣。

参考文献:

[1]黄爱华.《综合日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3).

[2]汪慧敏.探讨基础日语教学的综合教学法[J].考试周刊,2011(10).

[3]刘宇.试论综合日语课教学模式的改革[J].创新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