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篇1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全会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福建实际,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立足开拓创新,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出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等重大举措;立足攻坚克难,及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预计全省生产总值6*3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9.10亿元,增长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82亿元,增长14.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外贸出口总额293.97亿美元,增长39.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比口径为53.18亿美元,增长7.6%;财政总收入622.76亿元,可比增长18.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33.36亿元,可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5.3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4*9元,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5.96‰。经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主要指标除价格指数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其中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年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是:

(一)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5.2%和10.8%。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6.9万亩、总产量增加23.3万吨,扭转连续六年下降的趋势;建成4个省级粮库和一批市县中心粮库,新增粮食储备能力6亿斤;省级130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7.69亿元,带动183万农户;建成26个农产品主产区检测检验项目;完成造林更新1*万亩,新增速生丰产林42.9万亩;综合治理17个重点旱片,建设11个大中型灌区及节水改造工程,加固一批病险水库;开工建设3个国家级中心渔港,建成12个二、三级渔港;扶持2*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47个山海协作示范项目建设;超额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5万人任务。

克服煤电油运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532.68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百家重点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全年发电量增长8%,用电量增长13.4%。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分别增长14.3%、8%和20%。

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增加值2324.94亿元,比上年增加278.44亿元。通信、住房、旅游、汽车等消费活跃,通信业务收入192.69亿元,增长10.65%;商品房销售额354.5亿元,增长23.4%;旅游总收入550.74亿元,增长42.2%。利用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扶持建设了41个“农改超”示范工程、44个职业介绍服务中心、50个示范性社区服务设施及20个大型农副产品流通设施。推进40个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示范项目和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和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金融保险业继续发展。培育资本市场,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募集资金逾12亿元。

(二)实施项目带动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加快项目审批,大力推进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全省安排重点项目180个,比上年增加92个,投资总规模3348亿元,比上年增加1954亿元。在建10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8亿元,45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77个预备重点项目有26个实现开工。一批重大交通能源、产业项目上报国家审批。

交通方面,*铁路福建段基本建成,*铁路开工建设,*铁路获批立项,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高速公路福建段一期、漳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福建段二期(邵三)路基工程完成,龙长高速公路全线动工,浦南、泉三高速公路和厦门东通道通过国家审批。全省新增高速公路318公里,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各设区市4小时内通达省会城市的目标。连城机场建成通航。完成全省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建成厦门湾1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福州松下康宏码头、漳州招银港区7、8、9号码头。铁路主干线和高速公路主线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规划。

能源方面,漳州后石电厂5、6号机组和部分水电站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尤溪街面水电站、龙岩坑口电厂、南埔电厂、嵩屿电厂二期、晋江热电厂等加紧建设;福建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平潭风电二期项目获国家核准;推进了莆田、晋江、厦门燃气电厂和宁德电厂、福州可门、江阴电厂、华能福州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建成一批省主干电网和县城电网工程项目。

工业方面,三钢炼钢挖潜改造、厦工易地搬迁、福建电气硝子玻璃玻壳项目及东南汽车多功能车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炼化一体化项目基础工程全面展开,开工前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厦门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泉州船厂修船项目动工建设;戴?克轻型客车、东南电化年产45万吨聚氯乙烯、南纸林纸一体化等项目获国家核准,华映光电等离子显示器项目获国家立项。

农业方面,“六千”水利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1*%;“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完成路面硬化7500公里;大乘奶牛良种繁育基地、永林速生丰产林基地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木兰溪郑坂段防洪工程、九龙江北溪(龙岩段)防洪工程、宁德防洪防潮工程等顺利建设;泉州外走马埭、福清东壁岛、莆田澄峰、霞浦沙头等大型围垦工程建设进度加快;仙游金钟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项目通过国家审批或纳入专项规划。

社会事业方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立医院改扩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福州地区大学新区二期、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福建农林大学合并迁建、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学院、武夷高校园区等高校建设进展顺利;省广播电视中心、福建大剧院、省协和医院外科病房楼、省体工大队场馆改造工程主体开工;一批重点旅游品牌项目加快建设,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三)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全省进出口475.5亿美元,增长34.6%,其中出口增幅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出口结构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增长43.1%、46.9%。纺织、服装等传统商品出力增强,增长38.6%。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77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71个,合同外资占全省的51.4%。

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闽台港澳侨经济合作继续加强,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游,福州、厦门与台湾高雄试点直航货物量增长14.5%。构建闽港合作平台,推进闽澳四项合作。

(四)高技术发展取得新进展,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11个重大高技术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并获专项资金扶持。27个新产品开发列入国家计划。重点扶持建设94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新材料、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病毒性疾病新药等十大研发平台启动建设。光催化技术、植物病毒等工程研究中心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福建留学人才创业园、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福州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厦门软件园基本建成。福州软件园四期工程、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动工建设。第二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对接项目2656个、总投资388亿元。安排省级预算内专项资金8390万元,重点扶持24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数字福建“331”计划基本完成。84个县(市、区)开通政务网横向接入网,全省三级政务网络体系形成;67个省直部门建成局域网,30多个部门开展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级政府普通电子公文传输。支持制造业、工商企业信息化建设。9个设区市所在地、4个县(市、区)开播有线数字电视;建成省交通车辆监控系统平台;建设覆盖全省远程医疗站点和医保联网。

(五)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新设三明学院、龙岩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3所本科院校,调整组建15所高职高专院校,省内外普通高校在我省招生15.4万人,高考录取率达70.5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投入省级以上资金1.5亿多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51.5万平方米。重点扶持一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7%。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3499所。

安排国债和省级专项资金1.2亿元,扶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大体系建设项目136个,已建成62个。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建成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社会事业项目。计划生育连续14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建立劳务派遣公司74家,派遣劳动力6.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7.5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93万人、270万人和285万人。城镇近20万人享受低保,75.5万农村困难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和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沿海防护造林14.8万亩,封山育林9.2万亩,建成1368公里绿色通道,有效管护4294.5万亩生态公益林。做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急需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申报工作,38个项目、7.25万亩建设用地得到确认。撤销各类开发区196个,核减规划面积84万亩。完成土地整理15万亩,连续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万亩、“青山挂白”面积345万平方米。

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二氧化硫等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计划指标内。城市水和大气环境基本达到功能区标准,12条主要水系水质保持良好,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政策,已有22个污水处理、14个垃圾处理项目实行产业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17.5亿元,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提高到43%和82%。

(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改制面达61.9%。13家省属国有外贸企业完成改制。新设立10家股份有限公司。明晰集体林产权面积7330.8万亩,占应改面积的89.3%。全面铺开农村税费改革,实行种粮免税、订单售粮直补、良种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全省农民直接受益25亿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政府投资管理更加规范。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林区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省广播影视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广电集团挂牌运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比较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聚水平不高;煤电油运紧张仍制约经济发展;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部分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仍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体制等。对这些问题,应立足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二、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年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完成“*”计划、衔接“*”发展的重要一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5%,力争更快更好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按可比口径与上年基本持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以上预期目标是在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把握福建发展态势,力争更快更好地发展而提出的,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完成今年的预期目标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扎实推进以下工作:

(一)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精心谋划发展规划。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据和手段,是引导和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以规划为龙头,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促发展。按照省委确定的基本构想、基本思路、基本态势、基本格局,更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拓宽发展途径,精心编制好发展规划。

认真编制“*”总体规划。“*”规划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总体规划,要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九大支撑体系,从目标、布局、项目和举措上进一步深化细化。通过总体规划的编制,凝聚人心、汇集合力、展示形象、描绘蓝图。要积极做好我省规划与国家规划的衔接,争取规划的发展布局和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使我省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有位置,在大项目中有数量,在大政策中有扶持。

做深做实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围绕近中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及时编制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农业规划要体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工业规划要着眼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港口和林业等资源优势,加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临港工业、石化、“林纸一体化”等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加快形成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交通能源规划要围绕强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适度超前、科学开发、合理布局,加快构建铁路、民航、高速公路、港口等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立安全、高效、可靠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快产业重大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育生物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数字福建建设规划要继续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软环境,大力推动电子政务、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要围绕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解决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促进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围绕落实《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水、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重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加强污水垃圾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用事业重大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着眼于培育中小城市和择优发展县域中心集镇,加强城镇体系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引导。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若干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二)围绕增强发展后劲,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是集聚生产要素、推动投资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载体。要加大项目带动力度,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重点项目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的比重,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工业项目在重点项目总数中的比重,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支撑。今年计划安排省重点项目343个,比上年增加163个,投资总规模4181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1900亿元,年度投资430亿元;预备重点项目163个,总投资2281亿元。工业重点项目176个,占全省重点项目总数的51.3%。

推进交通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铁路建设。开通*铁路,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57公里。加快建设*铁路,开工建设*铁路,推进厦深、龙厦、向莆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高速公路福建段全线和福宁高速公路福安连接线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0公里。基本建成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加快建设龙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浦南、泉三高速公路、福泉高速公路莆田支线,推进永安至武平、宁德至武夷山、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国道主干线福州绕城高速公路连接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安至惠安支线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厦门东通道、福州湾边大桥,推进厦漳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的前期工作。加快港口群建设,重点推进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及三都澳等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开发漳州古雷港区,建成厦门湾海沧港区一期、招银港区二期、福州港罗源狮岐码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吨。加快建设漳州招银港区7、8、9号码头、福州港松下康宏码头,开工建设厦门湾嵩屿港区一期、福州江阴港区2、3号码头、罗源湾港区碧里4、5号和可门4、5号码头、泉州泰山石化中转码头等。加快能源建设。争取年底投产龙岩坑口电厂、南埔电厂、宁德电厂、嵩屿电厂二期、晋江热电厂等应急电源点。开工建设福建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全省主干电网工程、尤溪街面水电站、宁德洪口水电站、莆田、晋江、厦门燃气电厂、福州可门、江阴电厂、华能福州电厂三期、后石电厂7号机组、罗源、泉州电厂、平潭、漳浦风电、惠安核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等电力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

推进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设木兰溪郑坂段防洪工程和宁德防洪防潮工程,开工建设闽江上游沙溪段防洪二期等一批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工程;继续推进在建大型围垦工程建设进度;着力扶持国家级中心渔港项目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仙游金钟、长泰枋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等一批预备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工业骨干项目,加强项目策划与前期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华映光电等离子显示器、厦门安美光电、戴?克轻型客车、新福达多功能轻型客车异地扩建、厦门8万吨级造船、泉州15-30万吨级修船、福建炼化一体化、厦门对二甲苯、东南电化聚氯乙烯、石狮精对苯二甲酸等一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抓好福建百宏差别化纤维、福建金纶石化扩建、三明与龙岩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等特色产业骨干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泉州宝洲二期、宁德、长乐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晋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厦门岛外快速路、福州南江滨路等项目建设,推进福州连坂污水、洋里污水二期、福州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福州三环路二期、厦门海湾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建成福州地区大学新区二期和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二期、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大体系等项目。加快建设福建大剧院、福建广电中心、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工程、省协和医院和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综合楼、省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武夷山旅游综合开发、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上杭古田会址红色旅游、屏南鸳鸯溪-白水洋景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厦门软件学院、福州市传染病艾滋病治疗中心、莆田妈祖文化城等项目。

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重点项目管理。应把项目的前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对项目的策划、开发、储备。创新项目的生成机制,实现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滚动一批、建设一批。要加强重点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对企业投资项目主要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安全和对政府承诺目标的实现情况。充分利用行政协调和经济手段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在征地拆迁、供电、供水、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三)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发挥省级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性资金和国债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积极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加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

支持重大交通能源项目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支持*、*铁路建设以及其它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支线、大型深水港码头、航道的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支持煤炭资源勘探、液化天然气项目、风电及其它新能源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组织实施节能示范项目。

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能力保护、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江海堤防、水利除险保安、森林防火、围垦、渔港(避风港)、旱片治理、水利“六千”、“年万里”路网、粮食安全、良种繁育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特色农产品培植及深加工、农业检测检验、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工程。

加大社会公用事业投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支持教育、文化、卫生等省属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扶持职业教育、优质高中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平安福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点支持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和危险废物、医疗垃圾处置项目,组织实施重点流域乡镇垃圾污染治理、重点养殖区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以及重要水源地保护、重点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等示范工程。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生态示范区建设。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重点支持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福建”工程建设。继续支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产业技术研发,支持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中药材资源开发,组织实施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产业等重点专项,培育新兴产业。办好第三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顺利实施。

篇2

(一)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据初步统计,全省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或超过年度计划。

(二)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综合经济实力有新的提高。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提早一年实现了本届政府提出的目标。

经济运行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全省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1.7%、11.6%、12.1%和12.5%,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这是我省经济自2003年进入两位数增长以来,季度同比增速保持较快较平稳的一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5亿元,增长21.9%。

我省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2.产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省工业增加值217.55亿元,增长2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

旅游业步入转型升级轨道。

房地产迈上平稳发展阶段。

3.新农村建设起步较好。国债、财政、银行等资金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新建(硬化)农村公路2769公里。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电话。文明生态村增加到6523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8.1%。

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37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投资进度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

5.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加大。“三集中”扶贫机制成效显著,全省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和6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97个整村推进扶贫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6.重点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组建海南路桥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完成海南高速股权分置,改制关闭省属企业192家、安置职工1.23万人、改制面4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试点,西培农场并场队退场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开始启动。深化水价、电价和油价改革,建立运输价格和油价联动机制,率先在全国实现经营服务业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

7.生态省建设有新的进步。加强了电力、水泥“大代小”技改工程建设,对制糖、橡胶加工等传统工业采取了工艺更新和集中治污等措施,工业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8.社会事业得到加强。集中部分财力用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9.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全省参加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人数达到347.1万人次。城镇低保对象达到16.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比全国规划时间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目前参合农民已达421.6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86.03%。全省农村居民8.59万户、15.3万人享受低保。

二、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按照充分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海南的要求,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积极进取的原则,建议2007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11%。

第一产业预期增长6%。进一步实施农产品加工行动计划、罗非鱼行动计划、农村沼气生态富民工程、畜产品出口基地计划、浆纸林一体化工程和花卉产业工程等,将带动农业较快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9%,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2007年将开工建设的东环铁路、大广坝二期、华能西部电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乐东气田、金海造纸、大甲醇、福耀玻璃(一期)工程等一批大工业项目,神州半岛、清水湾、石梅湾(一期)、海棠湾、博鳌二期、新世界美丽沙等一批旅游房地产项目,为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健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3%。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5%。天然气、机电产品、肉鱼制品、聚脂切片、钢铁、化肥、木制品等重点地产品出口比例逐渐加大,为外贸出口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打下了好的基础。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上涨2.5%以内。

三、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扩大以有效投资为重点的三大需求,增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

一是引导投资稳定增长。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增长10%左右。

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继续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初步安排,2007年省重点建设项目60个,总投资规模13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8.5亿元,其中竣工项目8个,续建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25个,预备项目11个。

三是改善投资管理。执行好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

四是积极扩大消费和出口需求。

(二)坚持“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推进功能经济区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启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具体规划好全省五大功能经济区,海口和三亚两大城市,16个县城及所有建制镇,主要工业、旅游和农业经济开发区,直至到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庄,明确其范围、功能定位、环境容量、发展方向和政策。

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是推进“五网”工程建设。

交通网铁路:确保东环铁路开工建设。运营西环铁路。港口:加快琼北中心枢纽港和金牌港规划与建设。公路:加快推进海口绕城公路、三亚绕城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空港:续建凤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做好博鳌机场前期工作。

水网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计划一季度开工建设。做好大隆水库收尾工作,确保上半年竣工。电网督促南方电网尽快兑现承诺,加快实施联网工程建设。支持农垦剩余41个农场电网改造。争取开工建设华能西部电厂,加快推进核电站前期工作。信息网支持自然村及偏远农垦连队通电话、互联网进村入户、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建设。气网做好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乐东气田开发,规划环岛气网管线建设。

(四)用更大的力量推进改革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推进体制创新。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建立体制改革协同推进机制,组织协调好各项专项经济体制改革。

二是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五)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促进和谐海南建设

一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设施的投入力度。

二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有关职能部门大力协同做好就业、收入、住房、看病、上学、社保、安全、物价等民生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落实好解决民生问题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篇3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市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来,我市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预计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过经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期目标,经济快速、高效、统筹、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跃升平台。

(一)“十一五”稳步开局,跨越发展架构呈现。

一是主要指标完成年初预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下同)20__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增速有望达到××.×,超过××的预期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比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亿元,比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企业自营出口总值×.×亿美元,比增××;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比增××;财政总收入实现××亿元,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比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增×。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位,比去年前进×位,继续保持全省十强县(市)第×位。

二是主要产业项目加快发展,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蕴含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逐步理顺、标准厂房建设的加快、服装城的繁荣和新老市场的整合,产业链的各个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新一轮的重组和壮大。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及其他六大产业项目向专业工业园区集聚,中小型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近×××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及企业自建厂房将在今年建成。PTA、加多宝饮料等一批事关发展后劲的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和投产。招商选资平稳增长,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个,协议利用外资×.×亿美元。项目对接转化加快,第四届×.××项目成果交易会我市对接项目××个,总投资近××亿元。

三是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新架势,成为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功能完善,石湖码头×号泊位、祥芝中心渔港、××服装城二期、引水工程二期、垃圾综合处理厂二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万吨自来水厂扩建、大西环、大北环、石祥、石湖、石锦大道、八七路等一批关系发展全局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有序推进,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内涵显著提升。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对GDP增长贡献率为××.×,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突出以工为主、工贸结合、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巩固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增长××,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家。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市政府荣获中国服装品牌推动大奖。纺织服装产业链加快向上、下游延伸,PTA项目开始落地,致高纺织百台以上规模喷气织机项目投产。富贵鸟鞋业、昇邦电子、黎祥食品、加多宝饮料、日鑫数码等六大类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扩张发展,聚集效应延伸。生物柴油和PDO项目对接成功,冠辉等一批物流基地投入使用。

三是循环经济初显成效。转变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出台中水回用政策、提高集控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等措施,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节约型生产方式逐渐推广,循环经济有实质性进展。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亿度,增长××,工业用水量增长××××万吨,增长××,均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幅。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自有品牌企业每年推出的新产品比例逐年上升,服装新面料开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今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个,目前全市共有驰名商标××个、中国名牌×个、国家免检产品××个、中国出口名牌×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个,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多个,企业投入项目研发经费近×亿元。协盛协丰控股成功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清源精细化工与福州大学联合成立新材料研发中心。

(三)城市发展创新商业机会,拓展外延空间有突破。

我市港口经济推动,展会经济带动,专业市场联动,商务消费推动,国内国外销售渠道拓展主动,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拓延。

港口繁忙。××市政府和中远集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石湖港作为××新港的主力港优势地位更加突出,××港口经济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石湖港吞吐量屡创历史新高,货物吞吐量达×××万吨,比增××,集装箱吞吐量达××万标箱,比增××.×。保税仓库获准建设。梅林港成为对台贸易试验点,对高雄、金门开通货运直航,吞吐量增长近×倍。

市场活跃。做好“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及各服装专业名镇营销,创新商机,专业市场加大整合,会展经济活跃。服装城人气上升,入驻品牌企业及经营户近××××家,吸引大量国内外客商前来采购。第九届海博会意向成交额达××.×亿元,成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纺织服装展会之一。鸳鸯池布料市场跻身中国十佳商品交易市场。着手

规划五金市场。组织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北京CHIC、×.×投洽会及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及面料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消费旺盛。引进国美、苏宁等著名商业零售企业。步行街改造基本完成,卡宾服饰等数十家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开业。餐饮业扩张较快,豪富华等一批星级酒店建成投入使用。旅游总收入超过××.×亿元,接待游客总数×××万人次,分别比增××.×和××.×。房地产业增长迅猛,商品房销售总额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

出口增长。虽然出口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但企业自营出口仍增长××。出口质量有所提高,出口产品结构更趋合理,纺织服装、鞋产品出口占比稳定,机电等技术含量高产品出口比重提升,水产品大力拓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四)新农村建设成亮点,群众利益倍受关注。

农村发展环境优化。全市安排×.××亿专款支持农村经济、改旧建新、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发展,重点支持前埔示范村和××个重点村建设。建成沿海乡镇垃圾中转站,基本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建设海上渔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防抗台风、保障渔民和渔船安全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

农业经济加快发展。加强与台湾农业合作,引进台湾和厦门×家现代农业公司,建立了多个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水产品产量保持全省第×位,全市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农业基地×个,××种产品获无公害、绿色食品称号,标准化农业基地×个,福建省著名农产品×个,福建省农产品著名商标×个。

农民持续增收。妥善做好征地新旧补偿标准的衔接,引导集体安置地建设通用厂房和三产设施。努力构建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首位。兑现渔用柴油补贴政策,开辟新渔场,发展水产品深加工、海上运输等产业。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今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多人,开展创业辅导培训××期,培训学员××××人。

(五)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有序推进。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两基”成果继续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免,农村教师每人每月增加×××元补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率居××市前列。整合石光中学与华侨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长春理工大学××学院、泰山航海职业学院、××一中改造扩建工程顺利推进。举办第五届市运会、海峡两岸国标舞大赛等多项赛事。计生水平有所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镇卫生院建设进展顺利,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

统筹城乡就业,推进社会保障。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完善“五险合一、地税统征”工作机制,不断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农民工分别达×.×、×.×、×.×、×.×、×.×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元,××××多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职工×.×万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落实中央一系列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把盘活存量土地、用好增量土地作为重点,有效缓解我市土地供需矛盾。妥善处理闲置土地和回批地;组织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和全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等控制性详规;强化用地项目预审工作;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巩固封山禁采成果;加大治污力度,组织××湾南岸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市主导产业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物流等高附加值产业所占比例偏低。二是经济增长要素制约仍较突出,我市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满足一些大项目的用地需求;部分原材料涨价和油价持续高企,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中高级人才、熟练技术工人短缺等因素也制约了我市企业扩大生产。三是出口商品结构单一,低附加值商品所占比重较大,极易受到贸易壁垒、贸易磨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外贸环境变化的冲击和影响。四是社会事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安全生产、劳资纠纷、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机关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展望2

0__年,我市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是有利的。世界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海西战略不断推进,新一轮产业技术转移,有利于我市扩大出口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经济开发区、灵秀服装工业园、宝盖鞋业工业园等新增长极有力拉动,加多宝饮料等一批大项目投产,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港口物流、旅游、会展、新型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兴起,将促进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进一步增强。虽然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壁垒等影响,预计20__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将保持良好势头。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根据市委、市政府对20__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及今年实际执行情况,并与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建议20__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增长××;

——财政总收入完成××.××亿,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增长××;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

——自营出口总值×.××亿美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为实现上述主要预期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以自主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加强引导,树立和表彰一批自主创新企业典型,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品牌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共享,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完善纺织服装ASP等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推动企业创建和引进共建研发机构,不断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促进现有企业存量的盘活、增值。三是充分运用“×.××”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各种载体,广泛开展与科研单位、院校、相关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科技协作机制。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完善各镇各组团功能为导向,以强化产业集聚优势为核心,以各类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产业合理有序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关键项目,促进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链的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整合完善××经济开发区、宝盖鞋业工业园区、灵秀服装工业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项目落地的各项服务,加强入园项目的管理工作。积极推动PTA、协盛协丰纺织、万联超纤、富贵鸟鞋业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做好前期和建成投产。

发展壮大港口经济。抓住中远集团投资参与建设石湖码头的有利时机,全面加快港口经济发展。积极开辟外贸航线,增加外贸业务量。积极争取在石湖港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筹建石湖港石材物流区,力争建成全国较大的石材物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石湖港区××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第二疏港通道、联检大楼建设,完善石湖港区基础设施。围绕××港总体规划和“亿吨大港”的总体目标,预留足够发展用地,充分发挥石湖港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港口为支撑,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服务、物流、仓储、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以综合运输、大型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为发展方向,以服务临港工业为重要内容,兼顾零散杂货运输,夯实石湖港区作为××新港主力港区的地位。发挥梅林港对台贸易点的作用。

提升××市场品位。加大城市营销推广,提高××的影响力,树立×ד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良好整体形象。编制“十一五”商品市场发展规划,引导市场有序发展。落实扶持××服装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服装城二期建设,通过建好营运好××服装城,带动××服装产业升级。利用××服装城这个平台,办好第十届海博会,力争参展规模和专业客商人数比往届有较大的突破。继续支持做大做强鸳鸯池布料市场,发挥塔前辅料市场功能,加快洋下面料辅料市场建设进度。加快建设和完善从原料到成品再到市场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国际纺织展览中心大厦和鸳鸯池布料物流仓储中心。加快玉湖农贸市场改造扩建,扶持祥芝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壮大摩托车、汽车、五金等专业市场,促进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塑造商贸城市新形象。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二)实施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实施项目带动。一是在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确保项目投资稳定增长。按照保续建、保重点的原则,初步筛选全市重点项目××个,其中在建项目××项,年度计划投资××亿元。继续提高“三个比重”,推动PTA、鸿山热电厂、引水工程二期、跨海通道、生物柴油等一大批关系全局、投资量大、科技含量高的战略项目。二是全面落实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切实落实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做好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的衔接工作,加大项目前期报批与论证的工作力度,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用地落实、拆迁安置,确保项目开工。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和协调,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为重点项目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确保资金到位。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强与台港澳侨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内外××籍企业家回家乡投资,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努力提高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水平和档次,壮大六大支柱产业,积极吸引国际资本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利用×.××海博会、×.×投洽会和×.××项目成果交易会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对接。做好产业链招商的调研工作,选择适当时机组织企业赴境外进行产业链对接招商。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对技术含量低、污染环境严重、创造就业机会少、对地方财政贡献少的项目要严格控制,坚决杜绝利用投资名义的圈地行为,提高招商选资质量。加强项目的跟踪落实,促到资促增资。对近两年签约项目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排忧解难,把招商选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增强出口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用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鼓励企业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变企业被动接单、单纯加工方式,争取拿到第一手订单。积极巩固欧美日、非洲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引导企业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反倾销、出口退税的调整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落实兑现扶持外贸出口的相关政策,继续扩大我市自营出口规模。推进贸易方式多元化,探索组织××优势产品组成销售群体到境外参展、销售,打造××品牌。继续组织好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及面料展等国内外展会。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要重视国内市场,充分拓展、挖掘、利用国内市场。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鼓励资源节约,创建节约型社会。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完善资源节约优惠政策。严格土地管理,加大批后用地跟踪管理力度。突出抓好染整等能耗产业和企业的节能,在工业用水大户中开展污水的净化再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作。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加快水价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加大特殊行业的节水力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紧编制循环经济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纺织、漂染、鞋业、食品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再生资源和工业废物综合回收利用程度。推动政府绿色采

购,引导全社会的绿色消费行为,推广循环型消费,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完善有利于节能的体制机制。支持华宝集团生物酶法生物柴油产业链项目和绿宝集团生物柴油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严格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各项专项规划,全力推进城区南跨东进拓展,因地制宜做好镇村规划,强化城镇发展空间的引导和管制,用地指标上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加快镇中路二期、玉湖片区、旧侨中片区及八七路整体立面改造步伐。加快回批地遗留问题处理进度,把解决回批地问题同城市规划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探索解决回批地问题的多种模式。整合行政执法职能,强化城市综合执法。继续加强××湾南岸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升我市环境质量。加快LNG管网、供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明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投产,并启动二期工程。完善垃圾处置体系,加快中转站建设。加强河道溪流综合整治,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推进灵秀山森林公园建设,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继续保持全市现有的森林覆盖率,建设“生态××”。

(四)城乡统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做好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落实挂钩责任制,在搞好前埔示范村和××个重点村建设的基础上,再筛选建设一批重点村,树立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新的模式。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小康环保行动”,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交客运条件,完善农村公共信息网络,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加强海上渔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索建立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出资的渔船安全救助基金,基本建成渔船安全救助系统和渔港(避风港)防灾减灾体系。

壮大农村经济、集体经济。注重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狮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继续做大海的文章,做强海洋产业联动,积极推进祥芝国家中心渔港、东埔、东店等渔港建设,鼓励建造大吨位钢质渔船,开辟新的渔场。依托祥芝深水海域推广深水网箱养殖,发展优质水产品养殖和精加工。积极应对油价上涨对我市农业发展造成的冲击,及时兑现油价补贴。全面推进农村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消费。支持村集体以出租等方式经营标准厂房等集体资产,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好全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加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失地农民和转产渔民的技能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创业培训,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引导和鼓励农(渔)民就近转产转业,配套服务于工业园区。移风易俗,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农村逐步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

(五)关注群众利益,构建和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和“双高普九”成果,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加快教育强市步伐。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大力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加快长春理工大学××学院、××泰山航海职业学院建设,做好××纺织服装学院、××一中扩建和石光华侨联合中学新校区一期扫尾工程。加快建设博物馆、档案馆,筹建图书馆新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完善基层文化设施。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各类运动训练基地建设,改善运动训练条件,备战20__年××市第八届运动会。提高人口素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着重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继续实施“关爱女孩”行动,努力提高计生工作水平。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着力优化创业环境,转变市民就业观念,加强政府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建设市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激励机制和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争取明年新增就业岗位×万个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人以上。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大社会福利事业投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认真做好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视加强老干部和老龄人口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

着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三合一”、消防、矿山、民爆、危化品、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基层管理和服务职能向社区转化进程,夯实和谐××的城市基层基础。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继续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造“诚信××”。

篇4

这次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找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对于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前,马光明书记就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了具体安排。刚才,市长助理、发改委主任冯旭对200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市经委主任贾兴智、市农林局局长王铁分别就节能降耗和农民增收工作作了发言。希望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市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情况作以简要总结,并就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作以安排部署。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08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在全力抓好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承担奥运圣火传递光荣艰巨任务的情况下,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和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81亿元,占年计划的56.3%,同比增长18.7%。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6.8亿元,占年预算的61%,同比增长28.3%;其中:市级财政收入4.4亿元,占年预算的69.4%,同比增长45.7%。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30.5元,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59元,同比增长6.1%。

(二)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占年计划的57.8%,同比增长9%(现价),其中,市属企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占年计划的63.5%,同比增长57.5%。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1-5月累计实现利润8.7亿元,同比增长22.5%。酒钢150万吨碳钢冷轧、不锈钢二期、20万吨硅铁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4亿元,占年计划的91.7%,同比增长1.8倍,园区企业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1.2倍。

(三)商贸旅游平稳增长。在消费结构升级和价格带动作用下,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占年计划的48.9%,同比增长16.4%。重点商贸项目进展顺利,大唐路美食街完成主体工程,新华中路商贸中心项目达成换建协议。旅游业虽然受取消“五一”长假和汶川大地震等方面的影响,全市旅游及相关收入、全社会旅游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主要旅游企业及景区景点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分别达到13.4万人次、498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7%、5.6%。

(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围绕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持续扩大。二三产业和养殖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33.3万头只,同比增长9.7%。新农村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峪新公路基本建成,峪泉镇小康住宅试点完成主体建设;改造居民点56个共1757户。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完成增加值6300万元,占年计划的50.4%,同比增长34.3%。

(五)城市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完成了讨赖河两岸空间发展规划,启动了城市规划二轮修编。城市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新建改造了建设路、五一路等7条城市道路;改造安装了新华路、文化路、五一路等12条道路的路灯,实施了沿街48家单位和32个大型建筑物的楼体亮化工程。建成了嘉峪关大剧院、西环路、城市防洪工程、供水扩容工程、污水处理管网配套工程。气象雷达塔、城市博物馆、新文路桥、武警支队至安远沟收费站312国道段拓建工程即将完工。586套经济适用房和150套廉租房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绿化工程重点实施了公园、景区、道路、厂区等绿化,新增绿地面积72公顷;城区立体图案绿化和临街摆花近50万盆。对城区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户外广告、违章建筑、摆摊设点等市容市貌进行了规范、清理。“门前三包”进一步加强,重点道路、临街商业门店延长营业时间取得初步成效,为奥运圣火传递和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优美环境。

(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计划实施的190个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143个,其中:建成32个,在建111个;具备开工条件的2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亿元,其中:地方完成6.1亿元,占年计划的35.9%,同比增长17.1%。飞机场航站区扩建、火车站站舍重建、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搬迁、讨赖河两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七)招商引资形势较好。截止6月底,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9亿元,占年计划的59%,同比增长25.4%;非公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个体、私营企业累计上缴税金6683万元,同比增长1.2倍。

(八)节能降耗和环保工作大力推进。认真落实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全市14户主要耗能企业、20种工业产品进行了重点监控,综合能耗呈下降态势。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实施了酒钢干熄焦、宏达水泥熟料系统改造、祁源渣场改造等污染治理项目,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工业园区开展的创建“园林化园区、花园式企业”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九)民生和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2008年省政府确定的14件实事和市政府确定的12件实事,除相同的5件外,省、市两级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共21件。截止目前,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城市低保户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物价补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免费发放、贫困家庭寄宿学生实行生活补助,扩大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等7件实事全部落实;新增城镇就业,改造城乡道路,缓解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14件实事,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截止6月底,城镇新增就业2739人,占年计划的54.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在计划控制目标内。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持续稳定上升,今年普通高考上线率达36%以上,取得了高考全省文科第一、三名的好成绩。大唐路小学、市职教中心综合楼主体完工,市二中危房改造工程已开工。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市妇幼保健中心业务用房和村卫生所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市一院创“三乙”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手足口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体育活动经常开展,集中开展了一系列迎奥运宣传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十)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政府系统先后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分解落实任务,签订目标责任,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反腐倡廉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领导干部请销假制度和精减会议规范文件控制评比活动等12项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机制。加大从源头治理腐败的力度,建设项目、土地出让、政府采购都严格执行招标规定,在教育收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土地承包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及时进行公开,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十一)圆满完成了奥运圣火传递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地震灾区重建家园。奥运圣火传递是今年我市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总指挥部和9个专项工作组,统一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认真开展各项筹备工作。全市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积极行动,广泛参与,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于7月6日圆满完成正式传递活动,受到了国家奥组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和我省陇南、天水等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全力支援灾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一方面压缩支出,从市财政筹措300万元支援陇南等受灾地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全市各级干部群众为灾区捐款,支援灾区重建。截止目前,全市共捐款2286.97万元,人均捐款110元。

总体上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虽然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驻嘉单位和企业投资下降幅度大,降幅达到11.8%;地方投资总量小,所占比重低,拉动全市投资增长乏力。二是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今年国家、省上采用新的能耗统计方法后,反映出我市综合能耗下降幅度较小,完成省上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成本增加幅度较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和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力度不够大。农民增收的风险和压力较大。四是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欠计划进度1.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只增长了6.7%。上半年我市第三产业只拉动经济增长了1.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低。五是控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难度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9.3%,较上年同期高7.6个百分点。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平抑物价的措施,但由于我市是输入型消费市场,加上全局性的油价和食品价格上涨,下半年抑制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认真应对,逐步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

下半年,是我们落实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年初的总体工作部署,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协调、强服务、促落实上;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接续产业。一是全力支持酒钢公司的改革和发展,重点支持150万吨碳钢冷轧、不锈钢二期、20万吨硅铁等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做好不锈钢产业园招商引资工作。二是继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成不锈钢产业园标准化厂房,进一步落实创建园林化园区、花园式企业的各项任务,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吸引项目入驻。三是抓好地方工业项目建设,支持紫轩酒业达产配套设施建设,抓好金属加工、装备制造、压型彩板等60个工业项目的实施。四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融资、电力、运输等跟踪服务,确保工业生产目标任务达到进度要求。

(二)抓好旅游商贸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强化督促落实,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完善长城文化、丝路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争取世行贷款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尽快开工;做好魏晋墓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全市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拓宽旅游市场,增加旅游人数。二是抓好商贸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新华中路商贸中心区前期工作进度,加大对大唐路美食街等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商户入驻,尽快启动市场。三是按照“改造、新建、淘汰”的要求,尽快开工绿化市场的改建工程,力争年内完成。四是积极发展促进城市功能提升的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

(三)抓好城市建设管理,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力。一是发挥好规划的龙头作用,做好《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二是抓好新市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市道路工程,加快新文路、武警支队至安远沟收费站312国道段改造等工程,确保按期完工。三是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重点抓好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文化街区和四化街区危旧平房拆迁改造工程。四是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全面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依法查处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行为,不断提高城市净化、亮化、美化水平。抓好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各类设施正常运行。五是加强和规范土地市场,依法开展土地清理清查,坚决查处违法用地。加大对新市区经营性用地的开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

(四)抓好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早做好农产品市场销售组织工作,确保农民增收。二是抓好农村居民点改造和农村道路、沼气、文化、卫生服务设施等新农村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继续支持宏丰公司5万亩葡萄基地、5万头生猪生产线扩建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产业化进程。四是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五)抓好项目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一是对在建和已开工项目,加强督促协调,抓好建设进度。要确保新文路桥、气象雷达塔、城市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尽早竣工使用。二是加大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特别是加快火车站站舍重建、飞机场航站区扩建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三是根据国家投资重点和方向,抓好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筛选、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力争国拨省补资金1亿元。四是简化审批手续,加快项目设计方案、施工图审查,严格履行项目审批限期办理制,提高审办项目效率。五是做好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洽谈签约工作,促成签约一批新项目。六是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制,加强重点项目跟踪落实,确保5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

(六)抓好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继续做好对全市14户主要耗能企业、20个重点耗能产品的监控,确保能耗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组织实施好节能环保项目。继续开展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对责任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目标责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和措施,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七)抓好惠民实事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切实落实好省政府“14件实事”和市政府“12件实事”,巩固好已经落实的7件实事成果,积极推进其它14件实事进程,让群众尽早受益。二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落实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严厉打击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努力维持市场价格秩序。做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救助工作,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三是全面落实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唐路小学、职教中心综合楼8月底投入使用;市二中危房改造项目按期完成建设内容;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朝阳、峪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建成使用。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各项任务。四是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平安城市”治安监控系统、朝阳和峪苑派出所、强制戒毒所、戒毒所特殊监区等项目建设。五是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开展市级领导、部门领导接访活动,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八)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推动各部门内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按照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公开各类政务信息,扩大网上查询、咨询、投诉等服务范围,提高工作透明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对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类文件,一律予以废止,对市政府现行规范性文件进行汇编并上网公布,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认真贯彻中央、省上关于压缩经费、支援灾区建设的要求,大力节约行政公用经费,把钱用到发展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篇5

从2006年到2020年,为了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应当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为主线,坚持实施四大战略:

一是坚持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市场规模大、劳动力丰富和居民储蓄水平高等经济发展的内源型要素十分充裕,因而,坚持以内需为主导、充分有效利用内部发展要素,必然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在未来的中长期经济发展中,以内需为主导应当注意处理好两个重大关系:一是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在保持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投资水平的前提下,需要更加重视扩大消费的作用,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扩大国内就业和提升国际分工层次的关系。在国际制造业分工链条中,我国许多传统制造业处于低端领域,我们可借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来扩大国内就业,不必急于提升这些产业的国际分工层次。而在某些有自主创新能力和附加值较高的领域,我们则应当努力提升有关产业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位置,力争使我国有较多的制造业进入分工高端领域。

二是大力推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应当以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能源技术、环保技术等),特别是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从人才、投入和机制等方面创造条件,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步伐,进一步解决科技研究与经济建设“两张皮”问题。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加大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贡献程度。

三是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战略。协调推进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土地管理制度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完善土地、资金、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综合运用国土规划、市场准入和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提高各种稀缺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缓解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增长的瓶颈制约。特别应当注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弥补市场缺陷,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篇6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围绕主题主线,突出“四个牢牢把握”、“四个着力”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各类园区聚集发展、城市乡村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在建设幸福、实现跨越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结合我市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进字当先,好中求快、快字当头”,突出主题主线不放松,锁定争先进位不动摇,始终保持跨越发展、加快赶超的强劲势头。工作中,要牢牢把握跨越发展这个根本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牢牢把握转型升级这个重中之重,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城乡统筹这个关键抓手,加速推进城乡建设;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根本动力,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二、主要预期目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223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亿元,增长16%以上;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增长12%以上,利用外资持续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2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突破100亿元。

(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50元,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四)万元GDP能耗降低3.7%,全社会用电量增幅控制在12%以内,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确保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着力保增长。

坚持投资拉动。我市正处于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阶段,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投资拉动,以大投入、促大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

狠抓重大项目。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尤其要谋划、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特大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全省和国家规划(计划)盘子,获得更多上级支持;加大项目服务力度,精心筛选确定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强化政策扶持、强化资源保障,确保投资500亿元以上,真正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强化多元融资。健全金融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争取新增银行类金融机构10家以上,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超200亿,年底不良贷款率下降4.8个百分点;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力争境内外上市(挂牌)30家以上,直接融资过百亿;强力招商引资,各县市区都要确保引进5个投资10亿元以上、1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另外,要推进全民创业,激活民间资本;科学谋划项目,力争国家资金;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推进资源整合、存量盘活等。

破解土地制约。推进“两区同建”、促进增减挂钩、加大土地整治、提高利用效率,土地挖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开发区,优先保证产业项目建设需要。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今年完成12家企业的搬迁改造。加快产业园区内村庄搬迁步伐,争取年底前全部完成。

(二)坚持以现代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提效益。

聚焦现代产业。“10+3”现代产业体系已初步成型,下一步重点是壮大和提升。要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细化产业链,全面壮大“产业树”;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进军,向高附加值环节进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优势环节做大做强,短板环节补齐填平,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聚焦骨干企业。围绕“10+3”主导产业,精心筛选100家骨干龙头企业,政策优先倾斜、要素优先供给、服务优先保障、难题优先解决,努力做优特色、做强配套,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旗舰”企业。

聚焦园区建设。从体制上理顺、财力上支持、人力上保障,促进要素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企业向园区集中。市经济开发区要着力打造区域产业发展制高点,力争尽快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各县市的省级开发区、高新区要着眼争先进位,把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支撑区域跨越发展的隆起带、增长极。

聚焦产业集群。县市区要在“10+3”主框架下,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围绕主导产业抓骨干企业、上重大项目、搞招商引资,引导中小企业依托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丰厚度,培育上下游产品衔接、大中小企业配套,拥有核心竞争力、拥有行业话语权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坚持以“两区同建”为突破口,着力促统筹。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一是拉框架,实施大路网工程,建成城区外环快速路,建设外环快速通道(德滨、德商、济乐、青银),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抓好东部新区“三纵五横”、生态片区“三纵一横”主路网建设;

二是强功能,按照“九通一平两化”标准,把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一次性建设到位,重点建设高铁新区及东北城“四供两排”,提高产业承载力;

三是提品位,抓好“三河六岸”实验性、示范性区段建设,开工建设7个示范性、标准化大社区,启动太阳塔、太阳湖、太阳岛策划、规划、设计、建设,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太阳城景观,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13年创建成功。

县域经济赶超跨越。按照“小县大城”的思路,县城与开发区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以示范镇和重点镇建设为龙头,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和旅游名镇;坚持分类指导,开展比学赶超,促进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两区同建”加速推进。以实现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生存环境自然化为目标,以实施土地整治挖潜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两区同建”进程。2012年,启动农村社区108个,建成规模产业园区300个,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900公里,解决4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四)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着力转方式。

强化自主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培育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新增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0个以上;确保“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专利申请和授权增幅达到10%以上;强化柔性引才理念,新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50人以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节能减排。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7%左右。完善防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力争境内五条主要河流全部稳定实现五类水质、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递增5%以上、实现县县都有一处人工湿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水平。

(五)坚持以“六大体系”为突破口,着力惠民生。

就业保障体系。大力扶持就业容量大、适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退役军人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力争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净增4.2万人,医疗保险扩面净增5.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完善社会公共救助,为弱势群体编织“安全网”。

就学保障体系。加快学院扩校升级进程,加快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为“10+3”培养更多实用人才。大力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年底实现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楼房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招聘教师1500名。加强校车安全和校园治安工作。

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把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全面落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医保报销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办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

篇7

刚才,刘强书记代表区委常委会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总结回顾了我区*年的主要工作,运用国际化的视野、立足全国宏观经济大局、结合市情区情,深刻剖析和深入研判了当前形势,对明年工作作了总体部署。讲话立意高远、目标清晰、重点突出、举措有力、振奋人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总体安排,下面,我重点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以及明年全区工作的主要考虑作一安排布置。

围绕区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精神,2009年政府工作可概括为“一三五八”,即:突出“一个主题”、把握“三大重点”、实现“五个突破”、做好“八项工作”。

一、关于“一个主题”

*年,我们提出危旧房改造主题年,应该说顺应了时势,改善了民生,也实实在在地为城区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样,为缓解交通瓶颈制约,在确定2009年主题年的问题上,我们响亮提出了“交通建设年”,主要基于六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城区道路狭窄,承载能力较弱。我区是重庆的老城区、是高度建成区,山城特有的地理特征,加上历史建设的诸多因素,造成我区的道路现状无法适应顺畅通行的需要,特别是高峰时段拥堵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断头路较多,车辆被迫绕行,费时费神,影响通行效率。比如兴隆街断头路、文化街断头路,往往造成车辆绕道行驶,增加了中干道的通行压力。三是路网通联性较差,车辆分流不畅。南北向连接通道非常有限,长滨路、嘉滨路、牛滴路等快速干道利用率不高,分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四是停车位不足,停车较难。特别是解放碑CBD区域,金融机构、总部机构众多,且很多大楼缺乏超前规划,导致目前的停车位显得尤其紧张,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五是充分对接市里大力推进“畅通工程”的工作部署。六是相当部分群众的交通意识、文明习惯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区交通较为拥挤,还存在着客观方面的原因。据统计,到今年1月,全市机动车数量已达144万辆,是直辖之年的6.17倍。我区作为全市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大量机动车的涌入是必然的,这也是造成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客观原因无法避免,但是,我们也要从自身找问题,尽最大可能加大力度改变目前的交通状况。

为此,区委、区政府明年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实施“交通建设年”,将有利于完善城区功能,有利于提升城区形象,有利于增强城区吸引力,确保渝中在打造“一区一基地”、实现“内陆香港”城市理想的进程中,让“畅通”这一城市的基本功能得到充分满足。同时,通过实施“交通建设年”,可以凝聚全区上下和各方力量,像今年抓危改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交通组织管理,不断增强承载力、提高通达性,在打造特大城市畅通城区方面探索走出一条新路。

二、关于“三大重点”

“三大重点”是2009年八项工作的统揽和总纲,也是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应矢志不渝坚持的方向。

第一个重点: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这是打基础、管长远的事。通过近几届区委、区政府的努力,城区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但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考虑未来需要,仍然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城区发展空间和载体受限的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和楼宇载体不足,我们不可能优惠送地和免费为总部提供整块地皮修建独立的大楼,直接导致近年来部分总部企业相继外迁,同时,楼宇、物业结构性不平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全区高档商务楼宇需求十分旺盛,低档楼宇又出现大量闲置,且目前能够现实提供的高档楼宇少之又少,建设改造的任务十分繁重。又如,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无论是市容市貌、环境保护,还是生态绿化等,都与直辖市中心城区的地位和形象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在提升城区功能上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善于找疼点,敢于抓重点,着力破难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危改工程、楼宇工程、畅通工程、园林工程、城管工程,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明年,要拆除房屋总面积11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25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4天,全社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17吨和3吨。

第二个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是破除空间束缚,实现小地域、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多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二、三产业占比已由直辖之初的19:81提高为今年的8:92,第三产业的实力更为雄厚、辐射力更为深远、影响力更为显著。但是客观来看,三产的内部结构还不够优、能级还不够高,现代服务业在三产中的占比还不足50%。因此,一定要坚持主攻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方针,以高水平、高层次对外开放为重要牵引力,提能级、保存量,重品质、引增量;要一以贯之地抓好金融、中介、科技、旅游、文化、医疗六大产业的培育壮大,持之以恒地推进商贸业提质上档,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明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下降5%,税收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9%,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达到51%,解放碑CBD增加值占全区比重提高到52%。

第三个重点:进一步改善民生民利。改善民生,事关“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事关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大局。明年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刚刚结束的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说明,越是困难时刻,越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明年,要把就业工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尤其是重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既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也可促进消费;要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快区文图两馆的改造工作,尽快投入使用;要集中精力,确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在具体指标的考虑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74%,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

三、关于“五个突破”

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力保增长12%,力争突破350亿元。这个指标高于全国8%的目标,与全市12%的平均增速保持一致,略高于今年11.5%的增幅。从大的形势来看,去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面对严峻形势,中央审时度势,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里积极贯彻中央精神,重拳频出,投资消费两驾马车齐头并进,“五大重庆”全力实施。可以预见,中央、全市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将会在明年逐步显现。就渝中而言,“一区一基地”战略定位,强势引导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蓬勃发展,“避风港”效应相对凸显,有利于吸纳金融资本,承接产业转移,对接资金项目。新一轮城市拆迁整治建设,有利于促进投资拉动,丰富产业载体,腾挪发展空间。用指标来分析,在工业方面,考虑中南橡胶厂搬迁等减量因素和经济普查新增加17家规模以上企业等增量因素,预计增长8%以上。在建筑业方面,明年全市将掀起新的开发和投资热潮,预计我区建筑业也将增长10%以上。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大建设、大投资将带动资金爆发式集中需求,同时考虑新引进大型金融机构的贡献,明年我区金融业可以保持较高增速的预期,预计达到20%以上;中介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加之建设“商务服务业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有望达到21%以上的增速;其它服务业在综合因素的刺激下,也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科技信息业增长18%以上,卫生、文化服务业增长14%以上。同时,明年全区将建成和改造提升70万平方米左右的商务楼宇,可望新增GDP15亿元,将带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明年我区第二产业有望实现增长6.3%,第三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351亿元、实现增长13%,由此可以判断,只要全区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勇争一流,那么2009年全区GDP完成3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2%,是有一定可能的、也是比较可行的。

第二,区级财政收入力保增长15%,力争突破25亿元。这个指标低于今年我区30%左右的实际增速,略高于全市明年13%的增长目标。相比今年增速的大幅回落,主要考虑2009年我区财政增收面临诸多减量因素:一是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不利于收入平稳增长;二是增值税转型、暂停征收个人利息所得税、住房交易契税减免等政策的实施,预计减少区级财政收入0.6亿元;三是*年收入一次性因素较多,垫高了基数,需要新的增量予以消化。

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突破150亿元。目前,2009年全区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已初步拟定,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生态景观、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社会事业和政权建设等五大类75个项目,年度投资总规模约180亿元。市级项目方面,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与市里对接,加速轨道交通一三六号线等项目的推进,争取东水门、千厮门大桥等项目的尽早启动实施;社会项目方面,要主动做好服务,畅通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投资方增强投资信心;区级项目方面,近几年来我区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不理想,工作推进乏力,明年,要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应该说难度不小。各级各部门务必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各项建设全面实施,尽最大努力把预算资金都落实到项目上。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如果我们把各方面的困难考虑得更足一点,把各项工作盯得更紧一些、做得更扎实一些,预计全年投资保持30%的增长、完成150亿元甚至更多将是可能的。

第四,商贸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15%,力争分别突破1000亿元、300亿元。这一指标高于年初确定的目标,但低于今年可望完成的总销21%、社零19%的增长幅度,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从减量因素看,今年的高增长有物价上涨的带动作用,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消费信心不足,持币观望的氛围可能会更为浓厚,对我区保持消费市场活跃将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从增量因素看,中央和市里实施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消费市场有望回暖。同时,我区多年精心培育的消费口碑和消费吸引力有利于进一步积聚商气和人气,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中心的集聚效应呈现加速释放态势,高端品牌、时尚消费将强有力壮大消费规模,区域内商旅文“抱团”促销,渝中消费和服务的辐射半径正稳步扩大。因此,预计全区商贸总销和社零预计能够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第五,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亿美元,力争突破5亿美元。今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可达5.1亿美元,但是明年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趋紧,外商投资行为更为谨慎,加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设立,对外贸进出口企业的入驻将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我区对外开放面临着竞争分流的挑战和压力,预计2009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在今年5.1亿美元的基础上将有所下降。但是,化龙桥片区改造项目预计投入1.5亿美元、朝天门港口建设项目预计投入1亿美元、新引进2家外资金融机构将有0.5亿美元,全区面上其他小项目预计投入0.5亿美元左右,同时明年将新引进总部企业5家、力争9家,4亿美元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这里再强调一下,确定以上目标,其一,有必要。实现“保增长”,就应该有一个“保”的底线。只有保持较高速度,形成亮点效应,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才能比他人更强,从而稳住大局,不至于让我们进入新时期以来的良性发展势头夭折。其二,有难度。金融危机的冲击力还未全部释放,经济大气候还扑朔迷离,世界银行最近又将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下调1%,发达国家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市场萎缩,竞争会更加激烈。我们虽然有一定有利条件,但制约因素也是明显的;中央和市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是有力的,甚至是“独门绝技”,但见效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回暖。其三,有信心。直辖10年来,我们致力于结构调整,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致力于壮大总部经济,形成了经济结构较优、经济发展稳定性和内生动力较强的良好基础,有利于释放内需能量,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危机冲击。同时,从干事创业的角度看,在座各位都是加快城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信心指数决定人气指数,人气指数决定经济指数,只有大家的信心坚定了、充足了,在率队指挥时、冲锋陷阵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激发斗志和干劲,也才能增强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为这些目标创造更大的可能。

四、关于“八项工作”

㈠举全区之力实施“交通建设年”。

一是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市在区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加强重要节点渠化改善,实施较场口、一号桥、临江门等8个节点整治,切实提高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结合危旧房改造,完善路网骨架和地下管网建设,提速完成棉花街、石油路等一批重点路段拓宽改造,力争打通兴隆街等3条断头路。实施临张路、美专校街等一批“白改黑”道路工程,不断改善道路质量。加快人行过街系统、人行隔离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人车争道问题。合理规划、科学设置道路停车位,提高现有停车场(库)的使用率。

二是强化交通管理。积极实施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完成61个路口路段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摄像头和电子警察的设置,完善中干道、北干道全路段交通标志标线。健全交通协调联动机制和扁平化指挥体系,积极打造动态式交通诱导服务系统,切实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渝安”系列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加大机动车非法营运整治力度,强化路面行车秩序管理。

三是完善工作保障。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强力推进。要千方百计推动区级重点交通项目进入市“畅通工程”总盘子,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对涉及到拆迁的项目,要靠前安排拆迁;同时,严格考核项目责任单位和审批单位,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责任领导实行问责。

㈡坚定不移打好危改攻坚战。

明年除了继续抓好资金筹集、房源保障等工作,还要着力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要加大与市城投、地产两大集团的协调力度。今年我区自行储备土地项目基本上已全部启动拆迁,两大集团储备地块余下的约122万平方米能否如期启动,是完成明年危改目标任务的关键因素。要继续实质性加强与两大集团的工作对接,力争促成城司启动中山四路、水市巷等5个储备地块约56.64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安置;地产集团启动十八梯、上肖家湾、嘉陵新路等6个片区约66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安置。

二是要加强拆迁扫尾工作。今年全区已启动的39个地块中,绝大多数在明年进入最艰难的拆迁扫尾阶段。要认真梳理扫尾个案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理直气壮杜绝拆迁中漫天要价和无理取闹的现象。要深入排查拆迁中的各类矛盾,健全应急处置预案,畅通渠道,维护片区安全稳定,力争全面完成所有已启动拆迁片区的扫尾工作。

三是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积极争取市里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继续强化部门协同,坚持“系统包单位、单位包住户”的原则,加速推进危改片区内区属企业和单位的搬迁工作。坚持把拆迁公告期作为推进工作的黄金期,切实提高公告期内搬迁比例。注重危旧房改造普遍规律的总体把握,坚持合法、合理、合情,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强化工作指导,努力实现公平拆迁、阳光拆迁。

㈢深入推进“一区一基地”建设。

首先,要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西部金融服务高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业务扩张步伐,促进风险投资、财务公司、基金公司、信用担保机构等有序发展;全力争取电子票据交易中心、OTC市场等资本要素市场落户渝中。全力争取“国家商务服务业发展综合实验区”,大力引进15家国际国内知名的会计师、律师、贸易等高能级机构,努力培育“西部脑谷”。重点打造互联网服务产业集群,培育2至3家科技“小巨人”,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平台、“无线渝中”、数字惠民工程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影视创意、会展、演艺等企业,发展壮大较场口中央娱乐区。抓住重庆都市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继续深化城际旅游模式,不断提升都市旅游新形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整体宣传力度,扶持壮大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现代医疗服务业态,不断扩大服务半径。

其次,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这是中央、市里明年提振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要综合抓好优化提升消费结构、培育消费热点、活跃专业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强力推进商业大厦和金鹰广场业态调整,引进3至5个国际品牌专卖店、旗舰店,提升解放碑商圈的品牌价值和效益。改造提升朝天门、菜园坝等市场群。要对接好市里举办的渝洽会、央企入渝、服务贸易高峰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全年力争引进国际及全国性会议会展10至12个。

第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要着力夯实总部经济发展载体,积极支持启动威斯汀酒店、环球金融中心、国家开发银行大厦建设;努力推进万豪国际金融中心复工建设;加快日月光中心、新闻出版智能大厦等社会投资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有效缓解载体制约难题,积极引导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入驻。要深入落实区级领导联系总部和重点企业制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引导物管公司提高楼宇物业管理水平,加强商务楼宇周边环境整治,为楼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开展特色楼宇和总部经济基地创建工作,着力培育2栋税收亿元大楼。

第四,优化发展板块经济。着眼解放碑CBD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实质性推动解放碑金融商务街区建设,抓紧启动建设1至2栋商务示范楼。力推“四久工程”优化处置,切实盘活国际大厦、谊德大厦,明年解放碑CBD区域空置楼宇消化率要达到50%以上。推进国泰绿化景观广场项目,优化完善CBD景观环境和服务功能。完成解放碑CBD区域地下交通系统方案,力争启动实施车库连通工程。加速化龙桥现代制造业服务中心区建设,加快“嘉陵帆影”、“重庆天地新城”等公建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完善片区路网骨架和绿化环境。着力夯实两路口—上清寺商务配套服务区产业功能,以中冶赛迪、市设计院、中科普为龙头,全力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发展大坪区域商业文化中心,配合龙湖地产启动后工项目,加快完成高九路汽车4S店建设。结合市里“两江四岸”的整体规划,加速促进两江滨江带的功能提升和产业升级。

第五,加强和改善对企业的服务。要秉持政府与企业“抱团过冬”的责任和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里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采用激励性政策引导企业减少裁员。要主动搭建银企沟通、互动平台,放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规模,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不足。要强化政府服务,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各类经贸活动的组织力度,推动招商引资项目的加快落地。

㈣全面加强对内对外开放。

一方面,要在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上下功夫。要创新选商选资模式,建立3-5个招商引资工作站,组建招商小分队,加强点对点招商,力争全市新引进的10家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中央企业、20家中国500强企业绝大多数落户渝中。要全面梳理、策划包装危旧房拆迁整治地块,引进有实力、能招商、善经营的知名企业深度参与开发建设。要积极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对内对外筹融资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在强化城市整体营销上下功夫。加大渝中形象包装力度,邀请国内外知名策划机构,制作一部高质量的形象推广片,编辑一套高水准的营销手册,举办一批高立意的专题推介活动。策划组织好赴英国伦敦金融城、美国纽约和硅谷、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宣传推介活动;加强“商旅文”联动营销,密切与国内发达地区交流合作。

㈤着力打造宜居城区环境。

一要精心组织实施森林工程。修订完善《森林渝中建设总体规划》,细化绿点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实施森林系统、公园体系、主次干道绿色景观带等六大工程,建成人民路拆危建绿、较门厅公园等项目,推进上清寺绿化广场建设,提升牛角沱立交绿地生态林、华村立交小森林等景观品质。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建绿、爱绿、护绿的积极性。严格实行“绿线”管制,确保绿化用地不减量不缩水。

二要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做到文明、人本、公正、责任执法。深入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窗口地区精细化管理,在整治占道经营、违章建筑、“城市三乱”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严把审批、管理环节,巩固户外广告清理整治成果。启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处置效率。强化灯饰建设和日常维护,确保亮灯率达96%。

㈥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在教育方面,要坚持优先发展。制定实施《渝中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推进新一轮校点布局调整。认真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政策,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注重特色学校的培育。明年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为契机,加快健全教师工作绩效的综合性、发展性评价体系,真正把好事办好,不断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加速启动区妇幼保健所改扩建工程,完成望龙门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要促进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紧密协作,整合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合理分工、双向转诊”。

要继续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抓好大坪影剧院的迁建,完成一批文化站和社区等级图书室的提档升级。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重视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断提高渝中体育的竞争力和竞技水平。今年是建国60周年,要重点策划好、组织好系列庆祝活动。

㈦进一步改善民生民利。

一是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力维护就业稳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积极作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两万个,“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80%。建成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五大社会保险实现集中统一办公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建立高效运转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管理。

二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要积极争创重庆市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切实加强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㈧切实优化服务环境。

篇8

一、经济发展至上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抑制

对于在发展中过度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党和国家把“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作为当前文化改革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首要问题提出来,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GDP至上的意识根深蒂固,其影响在短期难以消除。这就导致了许多政府行为的企业化,把许多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功能推给市场、企业,并由此带来了政府功能的失效,公共事业的衰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并没有真正关心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没有真正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在这一背景下,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精神生活的缺少就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当前,这种只关心物质生活的丰裕而忽视精神世界的充实的现象却在许多地方地方政府那里成为一种常态,这无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技术主义的泛滥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人的发展和解放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其生产力的发展却和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但与此同时,现代人也陷入技术主义的“技术陷阱”,在创造和受益于技术的同时迷失了自我,舍弃了自己的灵魂和信仰。技术的进步不仅没有带来现代人的真正发展和解放,却使人陷入一场新的奴役。对于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这种悖论,马克思早有所论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或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成为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具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可以说,马克思所讲的情况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现实。技术主义成为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成为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构造者,一切社会问题都被转化为技术性问题,人则沦为技术意志的奴仆,被化约为实现功用和效益的手段,同市场上的商品一样完全丧失了人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可以说,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技术主义的泛滥和人文精神的流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和面临的难题。对于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而言,这一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也同样难以避免,而对于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迫切需求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和问题的存在程度。在这一背景之下,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时,固然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技术主义的泛滥,但确实也要求我们在坚持运用生产力的尺度的同时,更加自觉地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这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的现实任务。

篇9

[关键词] 赴日考察;日本经济;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 G1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144-1

我有幸参加了由团中央组织的为期八天的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日考察访问活动,我被分到了F2中国青年公务员分团。按照日本青年海外协力协会的日程安排,我们一行36名成员,分别在东京市和长野县进行了以文化为主题的考察和交流活动。与当地市政府工作人员就地域经济振兴、外来人才引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考察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日本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很多,其中很有价值的一条是文化元素在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成功运用。在日本东京和长野县的考察中,我发现,无论是日本的产业发展、引进人才,还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其中都融合了很高的文化含量。可以说,文化元素的运用,对提高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产业发展、人才战略和公共服务三个角度,浅谈下我对于文化元素在日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运用的思考。

一、经验

(一)以观光体验打造产业品牌,拉动三大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日本的农业和制造业,都很善于包装自己的品牌形象,而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推广,又很巧妙地结合到属于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中,通过吸引游客观光体验,精心地进行着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品牌推广。这条用文化包装品牌的经验,在我们参观考察的饭田市镝木农园和养命酒驹之根工厂,都有着很典型的应用。镝木农园株式会社是南信州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以推广南信州传统特产市田柿为主营业务,兼营其它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观光农业是镝木农园品牌推广中的重要一环。处在群山环抱中的镝木农园,既有种植基地,又有加工企业,他们为参观者制定了很有计划的观光线路。请人观光的过程就是品牌推广的过程,通过不断吸引观光者,镝木农园的品牌美誉度不断得到提高。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作为工业企业的养命酒驹之根工厂与镝木农园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个企业以“为世人健康有所贡献”理念作为品牌文化的核心,通过讲述400年前养命酒创始人盐泽宗闲老人雪中救人获赠养生秘方、骑牛深山采药制酒的故事,让人们对这段传奇产生兴趣。以上二个案例,都是以观光体验为启动点的“开放性”品牌塑造模式,值得国内各产业在推广自身品牌文化时借鉴。

(二)以城市营销促进人才战略,广泛吸纳外来人力与智力资源。我们访问的饭田市,很注重城市营销。这个城市有自己的形象定位:经济文化自立城市。饭田市借助城市营销进行人才引进,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巧借外力发展自己,也是这个城市值得研究的经验。归纳起来,饭田市以城市营销进行招才引智,可以概括为四个“借”字。一是“借势”;二是“借客”;三是“借工”;四是“借智”。

饭田市通过城市营销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路,同样适用于中国各个城市。城市对外差异化的形象塑造是一个难题,引进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另一个难题。饭田市的做法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提出了“一并解决方案”,一举两得,相辅相成,城市文化环境成为贯彻这个思路的核心要素。

(三)以标准化的教育提升公共服务,让公民价值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通过调研我发现,日本的公共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而且社会化服务水平很高,标准化的社会教育与公务员教育,对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东京北区防灾中心(地震科学馆),我感受到了一种细致而标准化的社会教育。在地震科学观,我不仅能够感受到日本社会对生命的重视,更能理解到日本政府对公共安全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在这里,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句口号,而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集成预案,一旦发生灾难,可以让全民都成为自救和救援的力量,用平日针对社会的灾难预防服务,换取更多生命的安全保障。

除了防震知识培训这种社会服务实行标准化教育,日本的公务员培训也体现了标准化。与公共服务培训相关联的,是日本对公民价值的普及。无论是防灾知识教育,还是公务员再教育,以及组织中学生参观国会等社会观摩活动,其核心都是尊重公民的权利。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的社会公共服务,置于全体公民监督之下,有利于促动公务员低成本、高效率地为公民办事,也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公民的参与意识,让公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当一个社会的管理由“政府管公民”发展为“公民管社会”后,公民的自觉意识与自治能力将焕发出强大力量。在中国社会中,如何通过易接受、好推广、可持续的标准化全民教育提高公民意识,让公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让政府担当为社会和公民提供保障的服务员,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这是值得我深思的课题。

二、感想

篇10

三年来,在省地税局的坚强领导和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六盘水市地税局按照“审慎推进、优化服务、效能建设、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科学调整机构、合理设置岗责、分类管理税源、科学配比人力资源、建立运行机制、强化信息支撑、再造工作流程等主要改革内容,确定“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纳税人申报真实性、合法性核查为切入点,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的改革思路,通过改革初步达到“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的目标,为全市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理清改革思路

探索有效模式

为加快征管改革步伐,六盘水市地税部门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探索有效改革模式。

建立有效税收风险指向分析监控机构。监控机构按照征管改革的要求理顺了职能、职责及其相互关系,从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和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和征纳成本的角度,建立了科学、有效、可行的工作机制。

实施机构改革和税收征管改革。通过改革,税源管理全面实现属地化基础上的专业化,通过税源分类分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进一步优化、岗位职责调整基本完成。

实施办税服务外包。通过实施办税服务外包、所有涉税事项全部由前台受理,提高了纳税服务水平;通过推广网络申报、电子申报和网络发票开具等方式,有效解决集中申报拥堵难题;通过实施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提升了全市地税系统纳税服务规范化水平。

机关职能实体化转变和目标绩效管理。通过职能转变和绩效管理,六盘水市地税局干部职工已经适应风险事务应对。征收服务人员能够通过应对风险事务提高工作责任心,提高涉税事务办理准确性;评估人员能够按照风险识别、排序、推送及应对流程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做到了管大、控中、不放小;税收管理员能够按照风险提醒,及时完成一般税源管理事务。

大力深化信息管税。在信息采集、获取、标准和分析利用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外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运用,信息管税能力得到全面加强。

推进信息化建设

转变服务观念

为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六盘水市地税部门重点推进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高税收征管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水平,重点把握税源的信息监控。充分运用“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税企信息互换平台”的优势,加强对经济税源的监控、预测,提升数据分析、处理和运用能力,提高信息数据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益。

进一步强化风险指标模型构建和维护。实时跟踪、筛选、比对、分析纳税人涉税数据信息,科学评估涉税指标,防止偷、逃纳税行为的发生,形成信息化的防范机制。

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换,充分发挥信息共享的作用。逐步规范和完善“税企信息互换平台”和“第三方信息交换平台”,扩大信息数据采集来源,加强与国税、工商、银行、财政、国土等22家单位的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收征管各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与协税护税网络的沟通。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优势与人工信息收集处理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税收征管资料更准确,税收征管的基础更加坚实。

以计算机考核为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手段,进而实现由集中考核向日常考核的转变,由手工考核向计算机考核转变,由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转变。利用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进行工作“晾晒”,将全市地税系统可量化的事务办理情况在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中进行集中、广泛“晾晒”,内容包括前台开票数量、税源管理事务的办理数量、纳税评估应对处理数量和其他事务的处理情况。进一步细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平台考核模块考核指标,对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征、评、管、查”四个环节进行执法责任制考核。在全省地税系统首次实现税收执法行为的计算机自动考核监督,完善了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考核工作体系。

与此同时,六盘水市地税部门在构建税收服务体系中,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的关系。切实转变观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服务意识。在具体的工作中,始终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依托信息化技术,搭建服务新平台。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地税微博、地税子网站、QQ群的基础上,开通了六盘水地税微信和六盘水地税网上纳税人学校,为纳税人提供更新型、更多样的服务渠道,实现智能化、实时化、互动性的纳税咨询、宣传服务。

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实现纳税服务形式的新突破。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主动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个性化服务,如预约服务、延时服务、提醒服务、错时服务、绿色通道、送政策上门等。

拓宽服务内涵。实现纳税服务内容的新突破,简化办税流程、办税环节、审批程序,深入推进“一站式”、“一次性告知”、“免填单”等服务,以网上申报和网络发票为重要节点,进一步完善同城通办和自助办税,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努力促发展

改革见成效

六盘水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改革的成果得到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地税局及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认可。

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征科司下发了关于六盘水地税局征管改革相关工作的情况反映,总局大企业管理司指定六盘水地税局汇报在征管改革过程中对大企业的服务与管理经验,中国税务报、《当代贵州》、六盘水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相关报道50余篇。

2013年11月6至7日,贵州省地税局组织全省各市、州、贵安新区地税局领导到六盘水召开对六盘水地税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试点工作的评估验收会。会上,与会领导高度评价该局的改革经验和做法,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