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电网;电力工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 F42 文献标识码:A

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电网的规划和发展的影响,主要在电力负荷的分布和结构等方面体现。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电源效率的提高、电网布局的改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电力经济的影响

(一)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实施将给整个能源的供应和消费体系带来重大的变革,作为能源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电力工业将受到巨大的影响,低碳经济将直接对电力的供应方式和电力行业的需求结构、水平等造成影响,进而对整个电网的规划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过度的电力需求是发电能耗较高、排碳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对电力的需求量进行有效的降低,才能够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仅仅只靠更换能源种类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不能够使低碳经济真正实现的。

(二)对电力供应的影响

低碳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进一步对电力供应的效率进行提高,并且要求对化石燃料发电比重进行减少,尤其是应该减少燃煤发电的比重,而用水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来代替。

二、对电网规划发展的影响

(一)负荷总量的变化

我国电力需求的总负荷量的大小对电网规划和发展的影响,主要在电网的规模、机构布局、高电压等级等方面得到体现。而对更高等级的电压负荷的多少,取决于当前人们对我国电力的总需求量的理解和认知上,从当前状况看来,我国在未来的电力总需求量方面的认识,没有一定的共识。

(二)负荷分布的变化

电网的负荷分布,指的是电力负荷在各个区域电网中的分布情况,负荷分布和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涉及到了该地区未来的经济预测和发展规划,以及该地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的电力负荷的需要,因此如何做好电力负荷的分布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当前的电网规划发展中,应该以扩大城市化的建设、缩小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作为主要的依据,针对当前的电网布局和电力行业建设来合理进行规划,才能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科学的发展观念。

(三)负荷结构的变化

在当前我国的形式中,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从而改变电力的负荷结构。这也就意味着居民生活、第三产业、交通等部门用电的比重有着大幅度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城市化的程度有着较大程度的提高,负荷的分布情况相对而言将会更加的分散,对智能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应用推广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分布式电源

当前对于分布式电源的定义还没有完全的统一,一般来说,是相对于集中供电的传统供电方式来说的,主要指的是以分散式、模块化、规模较小的方式在用户附近进行布置的发电系统,分布式电源能够独立输出冷、热和电能。当前分布式电源的主要使用方式有高效冷热电联产或者热电联产系统、使用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等;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小水电等;以及蓄电池,如电动汽车中的蓄电池、和新能源发电互相配合的蓄电池等。

(五)风电

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产业有着迅猛的发展,其发展的潜力非常巨大。风力发电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除了发展的机制之外,更重要的是电力的容量和电力系统的规模等条件的制约。如果风电能够取得较快的发展,最终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对电力系统对风电的接受能力进行研究,就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需要加快对其进行研究的进程。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和电子电力技术的更新,风电的大规模接入的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然而当前某些风力发电的基地和负荷中心有着较远的距离,在风电可用量较少的现状之下,进行远距离输电在经济方面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六)核电

随着当前国家对核电的规划有着进一步的明朗,在电网的发展规划中核电的影响也有着进一步的清晰。一般来说,核电的发电基地距离负荷中心较近,更有利于电力系统的运作,核电其发电规模和发电量往往较大,因此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核电对系统中的其他电源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针对核电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研究和进一步规划。

三、低碳经济形势下电力行业的发展对策

(一)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首先,我国的电力企业应该树立新的意识和新的观念,对低碳经济的当前形势下新经济增长点这一地位有着足够的认识。其次,在能源枯竭现状日益加重的当下,电力企业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尚没有较为成功的经验以供借鉴,因此电力行业应该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管理经验、行业技术、政策法规等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统筹电力结构

电力行业的以往的发展战略规划,只是从使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得到满足的角度来进行,只对电力的生产供给方作出要求,而低碳经济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电力规划模式。因此我国的电力规划发展战略应该进行一定的统筹调整,一方面,应该对电力的需求方进行一定的管理,对节能投入或者电力供给的投入进行选择,以此来使电力消费领域的碳排放量得到减少。另一方面,应该改变传统的仅由资源进行约束的电力结构规划和电力供需增长策略,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作为电力规划的约束,以此来约束电力行业发展的含碳量。对能源电力增长的阶段性发展进行客观的把握,既是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探索的起点,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得以确定的途径。

(三)优化能源结构

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对能源的利用率方式进行合理的优化,以及对绿色新能源的积极开发,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的形式。将来的电力能源结构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清洁绿色的能源将会代替大部分常规能源来发挥作用,而且将在世界的能源消费领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四)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由于我国电力行业当前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研发能力不足,经济实力相对较为薄弱,因此仅依靠自身的技术,是无法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潜力真正得到发挥,同时,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自然扩散所造成的溢出效益,以及商业性技术贸易进行依赖也是远远不够的。电力企业应该加大国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并且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进行大力的开发,对其带来的机遇进行有效的利用。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对自身的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进行加强,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技术应用时间的缩短。

(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在我国当前的能源现状之下,电力企业应该对各种形式的能源的开发利用中的创新能力进行大力的提高,以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相关技术的创新,在当前的阶段,应该对技能技术、低碳或者无碳的能源技术、二氧化碳的封存、收集和利用技术等进行重点的研究。开发高效率的发电设备和发电技术,对核电快堆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尽力实现钠循环等技术的关键性突破。

(六)发展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循环经济模式中,低碳经济是其在能源领域中的高等应用,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其必然结果是走向低碳经济。电力企业应该以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为理念,来进行全产业链之间的规划发展模式的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层面,争取支持各级政府和法规政策反面的支持,统一进行管理和规划,实现价值链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全力进行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和打造。

结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推广是历史的必然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资源和能源方面有着巨大的消耗,低碳经济的推行,既符合科学的发展观,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是科学、正确的决定。

参考文献

[1]曾鸣,刘超,李娜,周飞. 面向低碳经济的新型电网规划工作模式与关键机制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2(09) .

[2]谢传胜,董达鹏,段凯彦,李娜,曾鸣. 基于层次分析法-距离协调度的低碳电源电网规划协调度评价[J]. 电网技术, 2012(11) .

[3] 贾正源,张刚.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电力企业环境责任新探[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4]路石俊,杨淑霞,林艳婷. 低碳经济下电力行业发展研究[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 .

篇2

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即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应有措施。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一次能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发展的资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和分解实际上也是在争夺排放权的这一发展空间。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避免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弊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这些年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途径。虽然我国的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微笑利润曲线”下端,不得不在资本和技术上处于依附地位,甚至被发达国家转移的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锁定”。

总之,从能源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可能面临的减排国际压力等角度考虑,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成为我们立足当前寻突破、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规划先行,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制定规划,不断降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强度。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绿色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规划,向绿色转型。

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创新效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R&D投入的产出较低,创新效率亟待提高。应改进财政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鼓励自主创新、限制盲目重复引进的政策。

制定相关政策,激励绿色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大致可以分为基于价格的市场手段和强制性政策措施两类。应该说,这两类工具各有利弊。从实际出发,我国需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形成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

用好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可以从生态补偿费制度、押金-退还政策、排放交易制度和碳税等入手,总结试点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逐步推广应用,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环境保护往往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作用。

加强研究,勾划我国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应借鉴日本建设低碳型社会的经验,提出我国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2008年3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凉爽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提出可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21项技术,用21项技术可实现日本二氧化碳排放减半目标的60%。2008年5月,日本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报告,提出了建设低碳社会迫切要做的十二大行动及其可实现的减排量,相对于1990年的排放水平到2050年减排70%需要的行动、技术选择、社会改革及政策措施等。该报告也认为,由于资源、资金与人力等方面的限制,立即行动将增加减排成本;保持政策连续性并按一定顺序实施可以实现预期目标。2008年7月29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为日本的低碳转型奠定了基础。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加强人才培养,营造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和教育,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的、技术先进的产品。开展创新体系、政策的比较研究,监测和评估创新过程、成果的社会经济影响等,使创新真正成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3

一是抓规划体系完善。贯彻实施党的十关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启动全省海岸带综合利用规划思路和若干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课题研究;指导沿海六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完善各地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试点工作方案,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二是抓政策措施落实。把落实《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和落实《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九条措施》结合起来,协调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及试点各项工作和政策的落实,加强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三是抓载体平台建设。用好优惠政策,扶持壮大一批海洋产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强海洋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梳理、项目策划和境内外招商推介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一些海洋产业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活动,推进一批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和研发平台建设,引领、带动海洋经济发展。

四是抓考核评价督查。抓紧制订考核评价办法和奖惩办法,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推进试点工作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目标任务考核,并协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快重点区域开放开发

一是配合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认真做好配合起草和联系协调工作,细化实化各项工作任务和扶持政策。

二是推动国家层面尽快建立贯彻实施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协调工作机制,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尽早落实到位。配合做好《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准入目录》修改完善和促批工作。

三是加大对苏区老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国家扶持苏区老区等政策的落实,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以工代赈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促进我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库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发展。继续做好扶持欠发达地区投资专项管理和挂钩帮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乡和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具体联络、协调工作。

三、加强生态省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起草请求国家支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报告。加强生态省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推动建立评价考核机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和安排好省级预算内专项资金,推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加强项目实施的督查工作。

二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编制2014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基本完成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编制,推动碳强度下降目标责任的落实,指导推进我省低碳城市、低碳园区等低碳发展试点工作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利用。

三是继续做好推进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国土开发整治、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基础测绘、水资源利用等相关工作。

四、做好区域合作等相关工作

篇4

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科学的预测评价火电企业低碳发展水平,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合理、多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经验[6-9],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背景,以及国家对火电企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采用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经验选取相结合的方法,从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社会、低碳环境和低碳资源五个方面构建了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指标类型分为负向指标和正向指标,负向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大,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指标,比如,单位产出碳排放强度和发电油耗等指标;正向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小,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指标,比如,CCS使用比率和水资源供应能力等。

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

1情景设定

情景分析是针对假设情景的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情景分析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提供预测和验证依据。根据我国火电企业历史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设置了火电企业发展的基准情景、受挫情景和低碳情景,基准情景是指火电企业不采取任何低碳减排措施,始终将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作为发展的主要目的,按照我国政府的规划目标,对能够基本实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受挫情景是指在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时不太顺利、在提高火电企业能源效率方面未能达到规划的状态,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阻碍了火电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碳情景是在考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因素下,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应政策促进火电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情景同时兼顾到我国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不再单纯以企业效益为主要目标,通过强化低碳技术,采取低能耗、高效率、低排放的措施实现火电企业的低碳发展。

2IAHP(ImprovedAnalyticHierarchyprocess,IAHP[10])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法[11]计算权重,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但是在实际计算时,一般都凭着大致的估计来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足一致性要求,该方式虽然有效,但是有时候需要经过多次调整才能使得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和避免调整的盲目性,可以利用最优传递矩阵[12],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层析分析法满足一致性检验,从而可以直接求出权重值。采用Satty的9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A=(aij)n*n,由于A为一致性矩阵,则B=lgA(bij=lgaij)是传递的,C=(cij)n*n(cij=1n∑k=1n(bik-bjk))为B的最优传递矩阵,则A=10C(aij=10cij)是A的拟优一致阵,并利用方根法求A特征向量,即各指标权重值。判断矩阵A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

3多级模糊综合评级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整个评价的过程与评价人对评价对象的认识过程是相一致的。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模糊性的问题,克服了人的主观臆断,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在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中,有很多指标的低碳经济发展程度是不可能精确描述的,如水资源供应能力强,员工对低碳的重视程度高等均属于模糊概念;而且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结果也不能给出精确的描述,只能用“强、较强、一般、弱、极弱”来界定,即评价结果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又由于文中评价指标是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因此本文采用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进行评价。

火电企业低碳经济评价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IAHP-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发展水平进行预测评价。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托电)于1995年11月在呼和浩特市组建成立,现已投产发电8×600MW,2×300MW(自备),电厂接入系统以500kV输电线路经安定和霸州开闭所接入京津唐电网,对稳定京津唐地区的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托电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而且2010年大唐集团收购了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增加了托电企业用煤的自给率,减轻了煤价压力,煤电联产为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托电还以高铝粉煤灰为原料,提取氧化铝并联产白炭黑等硅产品的两条核心工艺技术,生产出国家急需的铝硅钛合金材料,此项技术不仅可以使高铝粉煤灰变成资源、创造价值,还可以将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和循环水、排污水以及其它副产品全部消化处理掉,解决占地、污染等问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硅钙渣还可用来生产水泥,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同时,为了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托电还积极申报了第五期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和热电联产等项目。由于文中涉及到三个“五年规划”年末的三种情景评价,计算过程类似,因此,本文以2015年基准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发展评价为例进行预测分析,详细分析过程如下。(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文中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四层,具体层次结构见表1。(2)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本文构建的评价集为:{强,较强,一般、弱,极弱}。(3)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邀请了该领域的相关专家,一部分来自于院校专家,另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管理人员。以经济环境指标为例,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其它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类似。利用判断矩阵A(表2)和改进的层析分析法,计算A以及A特征向量。得到“单位电量产出”指标、“工业产值增长率”指标和“上网电量占发电量比重”指标相对于“经济环境”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33、0.417和0.250。同理,通过表3计算得到“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社会”、“低碳环境”和“低碳资源”的权重值分别为0.206,0.265,0.059,0.235和0.235。利用子准则层指标“经济环境”相对于准则层指标“低碳经济”的权重为1。可进一步计算出“单位电量产出”、“工业产值增长率”和“上网电量占发电量比重”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分别为0.0686、0.0859和0.0515。按照上述方法同样可以计算D层其它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具体结果见表1。(4)三种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取值。根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火电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对能源和电力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并结合托电企业内部历史发展状况、托电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以及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咨询调研等方式,给出了2015年、2020年、和2025年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取值(表4)。(5)确定隶属度矩阵。计算32个指标隶属于五个评价元素的隶属度rij,rij为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元素的程度,且0≤rij≤1。根据上述隶属度函数,可以计算正向指标的隶属度,同理,利用负向指标的隶属度函数计算负向指标的隶属度。(6)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对指标层(D层)的32指标进行综合评判,设指标层各指标权重向量为W,指标层指标的模糊评判矩阵为R,则得到:对表6进行横向分析得出,在2015年左右时,低碳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得分为0.5669;其次是基准情景,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得分为0.4661;受挫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因为,在受挫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虽然资源环境压力比基准情景下有所降低,但是企业产出增加速度最慢,节能效果不如低碳情景下完善;在基准情景下,虽然企业所处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最大,但是企业产值增长最快,而且快速增长的企业产值所提升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抵消了资源的环境压力大和节能效果差所产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现状,使得托电企业基准情景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受挫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2020年左右和2025年左右,基准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得分均最低,低碳情景下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得分均最高。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托电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受挫情景下,虽然低碳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但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弥补了企业产值增加速度放慢所导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在低碳情景下,托电企业产值增长速度较受挫情景下加快,低碳技术不断进步,有效的缓解了资源和环境压力,使得节能减排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纵向来看,三种情景在三个模拟期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都是一直提升的。在2020年左右和2025年左右,基准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2015年左右受挫情景下的发展水平。2025年左右受挫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2015年低碳情景下的发展水平。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受挫,但是低碳技术和托电企业对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的大大提高足以使得其超过了2015年左右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得分。

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是促进火电企业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托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本文给出了如下建议:“十二五”规划期间(2011年-2015年间),托电企业可以通过安装脱销装置,对现役机组进行改造,提高低碳理念普及率和员工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加大低碳技术的投资,降低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严把入厂煤质量,提高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的供应能力,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技术水平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从而实现2015年左右的低碳发展情景。“十三五”规划期间(2016年-2020年间),在2020年之前采取的促进低碳发展的有效措施的基础上,托电企业可以进一步通过建设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燃煤发电机组,提高燃煤发电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积极申报和建设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项目,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和单位产出碳排放强度,从而实现2020年左右的低碳发展情景。“十四五”规划期间(2021年-2025年间),在2025年之前采取的促进低碳发展的有效措施的基础上,托电企业可以进一步建设带有CCS装置的发电机组,提高CCS使用比例和二氧化碳减排量,从而实现2025年左右的低碳发展情景。

结论与分析

篇5

一、客观认识循环经济规划的作用

(一)从循环经济定位的角度来认识

《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当前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抓手,也成为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本途径。而在近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凝聚全球力量以获得新发展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其基本内涵和实践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意。由此,制定循环经济规划首先应以循环经济的基本定位为指导,特别是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需要全面系统地阐述应如何有效实现循环经济这一“现实抓手”和“基本途径”的角色定位,同时还应把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所规划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和模式探索中,以注重体现“绿色”/“低碳”这一全球经济发展热点的内涵和要求。

(二)从规划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认识

“十一五”时期,一些地区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等为指导,已陆续编制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已成为整个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规划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以循环经济规划为基点向外,在纵向上它涉及与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上它涉及与相关部门和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如果向内,它涉及到各级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作为发展循环经济重要内容的如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规划制定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循环经济规划框架内容的完整性

循环经济规划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为保证规划其内容的完整性,可在制定规划之初,对规划的框架结构有一个统一化、标准化的基本模式供参照,这可依据已出台的政策精神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将规划中的共性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提炼而形成。完整性不仅体现在共性上,更体现在个性中,即各地区、各层面的循环经济规划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解构和具体化,要能体现出当地的地域性、发展的阶段性等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地对标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二)循环经济规划体系完善的必要性

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以及编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等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应编制本行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循环经济规划体系的完善,除以上法定内容外,还应包括制定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涉及循环经济重要领域的各项专门规划,且应包括不同部门和行业的相关规划。需要强调的是,与循环经济规划配套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也非常重要,它将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对规划内容加以落实并检验成效,而且还担当着对原有规划的滚动性修正,所以对此项工作要加以重视。

(三)循环经济规划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规划目标的量化体现,又是规划实施的检验标准。科学的指标体系应对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资金、信息等的投入产出进行高度概括,以揭示其运行的特点和规律,满足对其现状评估和未来预测的双重目的。虽然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完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负有直接责任,但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摸索和调整的过程,需要经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其间各市场主体都负有相应责任。当前,加强循环经济规划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需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如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体系中有关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需要考虑与现行国民经济统计、财务会计核算中相关指标的衔接和融合问题;还需要针对不同层面的不同实践,使指标设计既能保持共性又可体现个性,如需要针对农业中不同种养殖业的特点来进行相关评价指标的构建等。

(四)循环经济规划所涉技术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制度,核心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也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转型或升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消费,减少碳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能源紧张的状况日益严重,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主要的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努力寻求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缓解全球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和日益恶化的环境。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和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多种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求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低碳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1978-2009 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9.8%的年均增长,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现象十分的普遍和严重,许多地方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也做了一些工作,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丝毫起不到震慑的作用,使得发展低碳经济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

2、低碳原料稀缺导致以高碳原料消耗为主

从目前已发现的可大量利用的自然能源产品来看,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而这些能源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再生,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每个国家、地方、单位和个人也都认识到这些能源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但又因为新型的、可循环的、低碳的、环保的能源产品稀缺而导致人们不得不以高碳材料消耗为主。

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能源利用率不高

由于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加之其他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如新兴产业的发展缺乏科技的引导及健全的创新机制,导致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不高。从世界上主要国家单位GDP的能耗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非常高的:与美国比较,2000年-2005年间是美国的6倍左右,是日本和英国的7倍左右;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还处于严重的粗放型生产与管理模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不足。

4、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新型低碳产品难以推广

大家现在公认的新型能源是太阳能(光伏、光热)、风能、潮能、地热能、核能、水能,它们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好替代能源,但不容否认的是它们除了受到地理位置、核心技术、并网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因建造成本的不菲而暂时难以全面推广。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全面推广和使用新型低碳产品是任重道远。

二、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

1、没有完善与科学的制度作保证

纵观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政策与法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政策没有到位,有些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可操作性很差,对于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约束力很差甚至没有约束力,许多地方和企业为了地方利益和经济效益,往往不顾社会效益。

2、缺少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

我国虽然是低碳产业大国,但不是低碳产业强国,LED、太阳能电池、风电、核能等低碳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全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由于我们缺少核心技术,只能是制造的大国,紧依靠扩大产量维持产业生存,而且往往经不起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在风能发电领域,我国已具有生产1.5兆瓦以下整机的能力,但和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设备制造技术水平落后,制造工艺不成熟,缺少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缺少核心竞争力。

3、存在制约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

随着高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许多低碳的、环保的、清洁的、可再生的、可循环的产品不断出现,普遍受到关注和欢迎。同时在价格上也体现不出什么优势,在税收方面不能得到国家的优惠或免税的制度性保障,而这些问题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

4、缺失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机制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40%来自于建筑物,13%来自于城市交通。数据统计,在2005年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为69.1%,石油比重为21%,而轻型或低碳型能源如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所占比重不足10%,为9.9%,中国能源消费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费模式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主要是制度创新不够,没有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是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的长期有效的机制。

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1、建立健全完善的科学的法律法规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律法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初始阶段,必须通过强制手段加以实施,必须通过法律加以引导。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先后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对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根本保障。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制定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另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规划与政策。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缺少一些主要领域的单行法律,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同时在法律中体现的量化指标缺失,使得可操作性很差。因此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尽快拥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

国家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在许多方面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发展低碳经济只是空谈。我国要尽快地拥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应设立低碳技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立多种形式的低碳技术产学研联盟,大力培育和发展低碳经济产业。政府要积极牵头和组织,通过技术研发,形成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并尽快转化为低碳产业经济。

3、破解制约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

政策、资金、价格、土地、税收、信贷等被普遍认为是制约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些瓶颈?在发展低碳经济产业方面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或免税,真正能够使做低碳经济产业的企业得到实惠,而且是永远的实惠,应保持政策的一贯性。

4、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机制

创新的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民主的环境。在一个专制、家长式管理的企业很难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很难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环境里,要调动人们的创新积极性是不现实的。其二应该有巨额的奖励政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其三是完善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政府应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也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走进企业联手,加快科技成果向新产品和服务的转化。

总之,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要有政策的引导,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全民自觉进行参与。没有政府的领导,发展低碳经济只会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全民的自觉参与,发展低碳经济也不会实现。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很多,但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保障。

参考资料:

[1] 杨国锐 .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与制度创新城市问题[J] .2010年第7期.

[2]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R] .2007年

[3] 温丽萍. 论风电成本降低途径. 电力与能源[J] .2010年第27期.

篇7

一、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在分析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坚实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北省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实力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全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中上水平。近年来全省许多地区先试先行发展低碳产业,这为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基础。如保定将“低碳经济”理念植入城市发展的新思维,该立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的综合应用和节能减排措施,在全国率先以低碳城市为目标制定全市发展规划,以“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计划为依托,探索城市发展的低碳模式,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贡献。以“生态、科技、创新”为理念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开发建设的阶段。作为当今世界四种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之一,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建设同样有助于低碳经济在全省范围内的崛起。2009年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唐山新能源汽车、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保定中国电谷、宁晋晶龙等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2010年重要经济工作之一,这就为河北省经济的低碳化发展确定了方向。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空间广阔

在目前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中,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能耗高的重化工业比例较高,而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加上河北省节能技术整体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导致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2009年,河北省单位GDP能耗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66吨标准煤/万元),居第八位。而今后一个时期内,随着河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因此,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比较大。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资源丰富

河北省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这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地理位置优越

河北省处于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腹地,同北京、天津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金三角”。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为平台,借势京津辐射优势,引领产业整体升级,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能够与京津两地形成中国最大的绿色发展区域,具有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良好前景。

二、河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探寻

借鉴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验,以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为优势条件,积极探寻适合河北省发展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低碳产业发展为龙头

河北省作为重工业大省,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利用低碳技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构建符合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产业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前提。

首先,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发挥河北省的资源优势,努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目前,河北省仍以煤、石油、天然气等高碳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这成为河北省发展低碳产业的现实障碍,因而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其次,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以金融保险、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以IT、生物制药等为代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河北省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

(二)以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

科技部低碳科技示范专家组,提出了《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区工作方案》。提出在不同类型城市、社区、行业建设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区,通过集成低碳技术在园区的推广探索可复制的模式。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曹妃甸国际生态城、香河工业区等低碳产业园区已获得显著成效,为全省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成功经验,引领其它地区产业园区的升级改造。河北省在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时应注意:其一,要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应选择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丰富、服务设备齐全的区域进行开发,整体规划应有利于长远发展;其二,积极引进和培育绿色产业,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培育节能环保的支柱产业,产出低碳产品、创出低碳品牌,辐射和带动全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以低碳消费为市场牵引

实践表明,改变传统生活消费方式,是实现我国城市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期,建立以低碳消费牵引的市场机制,对于促进全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政府应该通过宣传低碳知识、营造低碳文化氛围、引导全社会消费方式转变。其次各类社会组织在各自领域及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应率先改变能源供给结构,研究和利用清洁能源,生产低碳产品。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深入开展有关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社会活动,带动社会各阶层转变消费习惯。

(四)以低碳制度供给为支撑

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倡导低碳消费、促进碳交易平台建设都需要制度的创新和充分供给。因此需要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省有关经济、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密切协作,探索建立适应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度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撑。制度的内容应首先对现有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进行低碳化改造,另一方面应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制度和机制创新。

实践证明,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探索适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的科学化转型。

篇8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产业,发展模式

一、低碳城市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低碳城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当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面,而且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而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四到五倍,根据近几年来环保部门的测试和总结数据,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温室气体是从城市里产生的。

快速的发展的城市,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改革开放几十的年的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考虑这些因素,首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所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在这其中,工业生产、房屋建筑和交通是城市耗能的主要增长点。

我们都知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重工业不断离开城市中心,迁往农村地区,但是,城市的繁荣仍然使得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能耗相比,中国城市的住宅能耗平均高出国外四到五倍,每平方米建筑用钢比国外用钢多出百分五十左右,而城市机动车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二、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设计

低碳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方针,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实现高效利用、清洁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公众参与。重点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低碳发展之路。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进一步延伸。

低碳城市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其发展战略模式可以用“田”字形来说明,它包含了4个参与主体,即政府、市场、企业及公众。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若干子系统的综合体现,其基本着眼点是城市的远期利益。

1 政府

谈到低碳生态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政府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制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建立监管机制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解决公共问题,使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有效、持续地发挥作用,形成良性的反馈循环。

(1)制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政府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作为发展规划的原则与标准,并按照“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收益”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更好地指导低碳城市规划的设计。具体包含很多内容,如绿色建筑、零排放交通、节能减排等。

(2)政府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在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中,政府依托现有的政策体系和手段,同当地的企业和公众合作、相互影响,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把政策转换为经济信号.引导企业和公众积极融入低碳城市发展的框架中来。

2 公众

低碳消费公众是城市的主体,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核心和使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将直接决定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作为公众必须:

(1)养成良好的低碳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

低碳消费的实现,离不开低碳消费意识的确立,所以要转变消费观念,深化低碳理念,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公众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力尽最低,从而降低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在选购消费品的时候,要考虑产品本身的能耗和污染性,在追求物美价廉的同时,还要追求节能环保。

(2)参与低碳决策

公众要立志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低碳意识,在自身的权益受到危害时,向消者协会投诉,并且通过网络向消费者协会或者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议。政府将群众的意见收集整理,在制定决策时参考,并不断地完善与补充决策。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3 企业

生产低碳产品企业是连接政府和市场的纽带,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是市场的微观主体,政府和市场都要通过企业来实现各自的作用。

(1)加强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从自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

技术的支撑,企业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加大投入,建立低碳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在保证企业不断创新和高效发展的同时,形成对外技术输出和装备优势。

(2)生产低碳产品

以市场为主导,以资源为基础,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企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突出特点,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顺应时代潮流,加大产品设计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引人工业设计。延展工业设计产业链,构建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产业链,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升级;通过生产工艺的改造以及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引进,生产高效低碳产品,积极引导低碳消费,满足市场和大众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理念,而这个理念的基础就是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篇9

低碳经济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发展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多年后所衍生出来的新型经济理念。在茶文化中,人们对茶文化的传统印象还停留在品茶的基础阶段,而在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下,茶文化已成为了现代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结构,并将茶文化融入各个生态旅游项目当中,使低碳经济得到全面落实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生态旅游事业的经济发展,对此,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茶文化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是在我国20世纪时期所提出来的,其发展理念的主要来源是为了防止全球变暖所提出的对策。通过低消耗、减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来得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产业来说,通过生态旅游产业的茶文化能够将我国的低碳消费得到有效实行,利用茶文化的旅游经济消费带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让人们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也通过茶文化的宣传提高生态旅游的发展速度。从低碳经济环境下来看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整体发展可以发现,一个全面而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能够加快茶文化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带来更多效益,反之则会使得茶文化生态旅游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

1低碳经济环境下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

1.1旅游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途径

1.1.1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定位

旅游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旅游产业还只是简单的产业,并未与其它产业相合作,在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多年后,旅游产业为了提高发展速度,开始与多个旅游点的商家开始合作,将其销售于游客,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但其发展方向并未受到群众的认可,在20世纪时期,我国开始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这些经济发展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并且已有多个企业将其设为运营理念,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旅游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旅游产业不仅具备了低碳经济当中消耗低的经济条件,还具备了宣传力度大、经济发展快等优势条件,结合这些条件,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低碳经济模式,能够改变人们对传统旅游产业的不良印象,并通过利用有效资源,实行节能环保型经济消费模式,推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产业指明更明确的发展方向[1]。

1.1.2旅游发展结构必备特色文化

生态旅游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产业,与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相符合,并且,借助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开发生态旅游的低碳旅游事业,能够有效扩大低碳经济的影响,也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旅游事业发展模式,利用天然而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来作为生态旅游的经济发展产品,能够让游客了解我国的茶文化,还能够通过茶文化改变旅游产业的经济结构,使其成为低碳经济结构。位于我国广东西部的英德就曾利用茶文化来开发一系列的旅游产业。英德利用栽培茶树并结合云南大叶种和凤凰水仙两个优良群体作为基础,利用专业的工序制作成英德红茶,还在当地开展了相应的英红镇茶趣园。通过茶树形成多个特色景点,不仅加大了游客量,也在实现低碳经济的同时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茶文化发展成了特色旅游景点[2]。

1.2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期

茶文化旅游的具体模式是将茶的生产过程以及茶的文化和旅游景点特色相融合发展成旅游场所,利用低碳环保的茶资源来形成新型的旅游模式,并利用茶资源来建设多种具有文化特色的茶景观,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传说,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景点。旅游产业是通过各式各样的风景特色来吸引大批游客,而这些游客在观赏风景时会较为留恋当地具有传统特色的特产。而生态旅游则可借助游客的这些心理,开发更多的茶文化庄园,将当地的民俗以及茶文化在当地打造许多具有特色的娱乐、观光景点。例如,在梅州就已开始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茶资源建设了多种特色景观,梅州是以山多、山高而出名的,并且当地结合了风景特色和茶文化,将两者打造成独一无二的茶风景,因此也就拥有了高山云雾出名茶这样的名气,去过梅州的游客都能够发现,梅州当地的客家人都十分热爱品茶,有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这样的说法。梅州大力的开发茶田观光休闲旅游产业,正好契合了都市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强烈需求,使得各地游人蜂拥而至,在这里感受返璞归真的茶农生活。茶文化还具有良好的原生态、环保等低碳条件,并且在随着我国各项产业的不断开发,茶文化不仅开发了采茶游戏,还相继开发了茶歌、茶诗等具有特色的现代文化项目。在旅游产业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产业开始关注茶文化资源,并利用茶资源开发了许多茶文化旅游景点。

2低碳经济下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2.1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工作

旅游产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产业,旅游产业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是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低碳经济到来后,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始走向生态环保的道路。但是,如何使旅游产业能够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实现稳定发展,成为现代多个旅游产业的难题。旅游产业作为一项大型产业,其涵盖内容十分广泛,为了使低碳经济得到全面落实和有效实行,旅游产业应在改革前做好规划,有了具体规划后再进行开发。预先规划能使旅游产业在运营中减少资源的浪费,使每个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首先,旅游产业需根据茶文化来构建相应的低碳运营体系,确保规划项目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旅游产业的项目规划得到安全保障,旅游产业可借鉴其它地区或国家的低碳经济旅游产业运营模式,研究其它旅游产业运营较为适合的项目,从中吸取失败教训,积累经验。并根据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当地进行考核和评价,用科学技术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确保资源配置符合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另外,为了使低碳经济得到全面落实,旅游产业可在项目中规划旅游资源,并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旅游景点保持节能减排,从根源上减少旅游景点污染源,使茶文化生态旅游能够保持原生态,实现低碳发展。

2.2在旅游产业中建设茶文化推广活动

在低碳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入下,旅游产业的低碳经济模式发展已成为了必然趋势。为了使我国的茶文化生态旅游能够实现高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可加大对茶文化的推广,推广内容主要涉及游客、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当地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对于茶文化生态旅游来说,可以结合不同领域的茶文化来进行大力推广,根据不同的茶类来建设不同风格的旅游景点。如广东省潮州市的中华名茶园,这个景点利用茶文化开辟了茶峰览胜、名茶长廊、绿林秋千、茶坊习艺、采茶乐趣、情调相思林、古峰火台、古驿道、古溪垂钓、熊猫竹景区等,还有包括茶艺馆、小食馆、茶窑鸡、茶叶加工厂、学生劳动实践训练基地、露天表演场等配套设施。景区利用现有山体、水域和集约型茶叶生产基地,开辟休闲生态茶园景观,让游客在旅游观光娱乐的同时,可以亲力亲为,由农艺师辅导,体验采茶、摘果、制茶等实践活动,领略茶文化之乐、古文化之韵、生态环境之趣。中华名茶园旅游区以茶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为载体,让游客更深度地了解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广东市潮州市贴上了茶文化的标签,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力,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

2.3转变传统旅游产业的消费模式

在低碳经济视域下,转变游客的消费模式是落实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对此,为了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变以往的利益型消费观念,将绿色消费作为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通过提倡绿色消费,加强人们的绿色环保理念,让游客在观赏景点的同时,能够自觉的规范自身的不良行为。通过改变传统旅游产业的运营理念,改变以往旅游产业的消费推广方向,提倡游客购买绿色环保产品,使低碳经济理念能够真正的融入游客的消费当中。让游客了解更多的茶文化,提高游客对环保理念的重视,并借助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扩大环保理念的影响力,使更多人能够加强对低碳消费的重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提出不仅改变了传统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也改变了现代的经济结构,使其实现更长远和更稳定的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不仅符合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也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对特色文化的需求。通过建设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完善了传统旅游产业的不足之处。在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时,需要做好旅游发展规划、推广旅游产业中的茶文化建设、转变传统旅游产业的消费模式,使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在低碳经济下能够顺利的实行。

作者:李晓娜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制定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其中《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与实施对于从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另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约束性目标,显示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实现低碳发展的决心,也为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

但是,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方面仍处于薄弱的状态。首先,中国的有关立法在体系上并不完善,如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位,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会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其次,由于中国法制建设中“易粗不易细”的传统,现有的能源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这也是导致中国目前环境执法(包括能源领域)效果不佳、环保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善的重要原因;另外,法律、规划规定的执行措施上虽然也涉及到税收优惠、补贴等奖励手段来激励公众与企业自愿实行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但是却没有规定细化的奖励手段与程序,导致在现实中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我们认为,我国的低碳经济法律体制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制定法律法规,限制高碳产业。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分类别制定法律法规,如《绿色采购法》、《家用电器回收法》等。对高耗能产品设定强制性的节能标准,严格限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确定地区性温室气体总的排放上限,列出排放实体清单,分配给每个部门或企业在相关承诺期的配额数量。这些措施会将产品的资源环境成本内化到市场交易中,严格限制碳排放高、污染较重产业的发展。

其次,实施财税政策,建立激励机制。中国将实施包括“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办法”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实施细则。4月1日,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对于众多新能源企业来说,该法最大的亮点在于,相比2005年2月份的版本,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国家将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再次,建立认证制度,改善消费结构。实施“绿色证书”制度,由国家电网管理局对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向国家电网输送电力的企业,认可后颁发认证证书,达到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的。能源认证制度的实施,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将起到重要作用。

从完善有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体系目标来看,我国在立法上将会一定程度上借鉴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立法,可能集中体现于以下3个方面:

一、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碳税是一种混合型税种,它的税率由该能源的含碳量和发热量决定,不同的能源由于含碳量和发热量不同,会有不同的税负,低碳能源的税负要低于高碳能源的税负。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如英国对与政府签署自愿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

二、财政补贴。政府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英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一系列财政补贴措施。如英国的电力供应者被强制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由2005-2006年的5.5%提高到2015-2016年的15.4%)。与此相应,英国政府对电力供应者提供了一定补贴。丹麦在能源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包括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加拿大自2007年起对环保汽车购买者提供1000~2000加元的用户补贴,鼓励本国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