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范文
时间:2023-08-02 17:3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生在哪里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个体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学习好坏有很大的因素是兴趣爱好,教师如果不提起他的地理学习兴趣,成绩就很难理想。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特点和成长的需要,投其所好,用他们关注的焦点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课堂中来。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能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接触、细致观察,对学生有个大致的判断和了解,随后会创造机会让朗诵好的孩子朗诵,让板书好的孩子板演,让观察能力强的孩子记录,让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论述,让思维能力强的孩子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做课堂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参与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我们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周边的农村,因初中地理课很不受重视,所以学生的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的地理学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授的时候,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补充与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抱有足够的耐心,使学生积少成多。对于一些针对地理方法的学习,首先,讲解可首选传统的讲授法,则最易被学生接受,随后引导学生再遇到类似的内容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迁移。例如,讲到全球气候变化时,教材中提及了“孟加拉国”、“图瓦卢”两个国家,学生较陌生,这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找到其一的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再分析它的气候、地形等信息,然后让学生类比研究另一个。其次,利用激励的方式,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信心与积极的态度。如,很多学生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使知道,也是皮毛。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画一个省级行政区,并及时挑出画得好的做板画,同时对进步很大的学生予以表扬……学生们的热情高涨。创建趣味课堂,玩中学、学中玩,如让学生表演飞天,来探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工业区位选择,让学生畅想荣归故里在家乡办厂的情景……
二、生活在哪里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而且新课标也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时时刻刻都在学习”,生活也是学习,再也不会认为学习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乐趣。
现行教材中有些案例学生不是很了解,不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学生又没有实际生活经验,所以对一些非身边的案例学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如果我们改用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案例去类比推演,就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再学习、再转化的时间。例如,讲解城市功能分区时,可用安图县的市场和周围的居民区为例,比较面积大小、交通便利度以及它们的界限等,学生很容易理解。亦可采用接受式教学策略:在原认知结构中找到可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关知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同化提出新的规律或原理用实例来说明检验规律、接受规律。如,讲解河流地貌时,首先让学生表演下课争抢出教室门口的情境,分解出三个步骤“挤入门口”、“左右摆动”、“成功出去”,对应河流地貌形成的三个时期;对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理解,直接问学生哪一岸有鱼、为什么、水流如何等。
事实表明,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既能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内动力,使学生爱学习。
三、地理在哪里
我们生活在地理的时空里,深受地理科学规律的影响。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能让学生感到地理与我们是多么亲近,又是多么有趣。
篇2
一、善用地理新理念,指导实施新课程
国家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开篇指出:“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难看出,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实施地理新课程中,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一部分,正确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技能和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处理地理新课程和现实生活关系时,常注意其间的密切联系。例如,在“经纬网”教学中,就以学生看电影、找座位的生活经验来安排教学活动,可让学生凭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次序,找到自己的座位,借助于这个实例,学习用经线、纬线的交*点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当地理知识融入生活情景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很容易突破“经纬网定位”这一难点。再如教学“气候的变化”时,提前布置学生每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学习播音员怎样由卫星云图预报天气,分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农事、调整出行计划,感知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能让学生认识到:很多地理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地理背景有着密切联系,从而感到学习地理知识对自己的生活的确有用。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学生获取了新知识,形成了新经验,拓宽了他们的地理学习空间。同样,教学“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针对各地农民焚烧秸秆的做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农民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对本地空气质量造成什么影响?如果自己经过这片田地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在田地里烧秸秆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有哪些?进而思考讨论有效利用秸秆的方法和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大气粉尘的措施。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学生获取了新知识,形成了新经验,拓宽了他们的地理学习空间。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三、构建和谐地理课堂
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和谐的地理课堂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既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身心自然的发展。在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使课堂教学的各种主要因素处于良性互动、并得以充分发挥的状态,使学生能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如果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就能创造出教学艺术的和谐。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
四、抓住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就道出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五、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应避免以下两种评价的负面影响:
1.忽视了过程评价,影响地理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地理课程价值的正确认识
地理测试往往具有滞后性,教师从试卷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时,某一内容的教学过程已经结束,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多数时候只能在下一轮的教学中通过改进教学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影响了本届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同时,这种忽视学习过程的单一评价方式,往往给一些学生一种“平时不用学,考前临时突击就能过关”的错觉,教学评价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真正发挥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教育功。
2.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弱化了主体意识
单一书面测试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受评的位置,没有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就很难对学生起到激励、促进作用,失去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六、实践活动选题要结合教学内容,体现地理特色,贴近学生生活
例如,针对教材中“地图”和“地震的威胁”这两部分知识,设计了“绘制家庭居室平面图及家庭避震攻略”实践活动。活动的具体要求是,学完地图知识后,绘制家庭居室平面图;学习地震的威胁前,让学生试着找出自己家中安全的避震区域并用绿色标出,并找出在家具摆放、装修中人为制造的避震和逃生安全隐患,学习完地震的威胁内容后,和家长一起清除安全隐患,再重新绘制一幅家庭居室平面图并标出安全区域。这项活动通过绘制家庭居室平面图考查对地图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通过学习“地震的威胁”前后,学生对家庭避震安全区域的认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和家长对灾害的发生、防御的正确认识,具有了安全意识,而且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地理课程的确提供的是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能够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七、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要教会学生注意积累感性知识,并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要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结构,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教会学生从比较中抓特点,从联系中综合分析成因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起来就有了思路,有了高度,有了主动,就容易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成功的学习。抓住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篇3
新课改地理教学教学方式创新思维一、引言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在近四年的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综试卷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新的亮点,符合高考命题“求新”的要求,但也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难点。
二、对课改下新教材内容的正确把握
在地理教学中要掌握新教材的特点,紧扣“课程标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能照搬以前的旧思路进行教学。否则,深化教学改革就会成为空谈。
湖南省地理教材使用的是湘教版,新教材文字比以前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多样。在教材中还增加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符合高考地理试题“无图不成题”的特点。新课程在设计上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显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必修一第一章“活动”中,可以设计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了解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画地球公转示意图,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动口: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等。动脑:学生结合太阳系图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行星的运动规律;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三、根据新教材确定新的教学方式
1.分层设计“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将探究活动引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活起来。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提供的信息,利用教材和地图册等学习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探索、协作讨论、教师指导等,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最终得出有效结论,获得新地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2.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语言”,在高考中每一道题都有图,同时学生觉得地理最难得就是地图。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能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一些地图的题目,有的放矢,起到精讲多练,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教师要讲课不离图,作业布置图,测验多用图,还要常在黑板上画草图,也要求学生笔记本、纠错本上要有图。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中的读图,分析图的比例明显增加了,地理课堂应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向学生进行地图教学过程时,更要细微、深入,思路明确。
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教会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有创见的思维和创造个性,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就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把视野延展到课本之外,在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因此,地理教师应首先从自己的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地理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要从老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学会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在“地理Ⅰ”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着重注意三点:第一,运用地图的能力,分为据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必备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高度关注、重点培养。
四、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转变
1.转变地理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学识水平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地理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地理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层次挖掘和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用正确的地理教学思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积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亲和力
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权威,而不是良师益友。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发挥其地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
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俊祥.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考试(教研版),2007.2.
篇4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模式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以传授地理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然而,近年来受“中考成绩”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更侧重于死记硬背,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效率,对学生未来地理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入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效课堂构建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的构建模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今天的教学模式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听众,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变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欣赏的观众。教师采用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之中,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实现高效化课堂发展。如(图1)所示:
从高效课堂的构建模式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见一斑,新形势下高效课堂侧重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包括质疑、探究、创新等能力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学习,在体验中逐步培养地理素养和提高学习能力。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教学纲要》对初中地理课时做出了明确要求,与之前相比教学内容没变,但是课时数减少,这就意味着不能再利用时间战术,靠课堂死记硬背达成教学目标,而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认真备课,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方能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包括天气及影响、明天的天气怎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个教学板块,如果对教材把握不准确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会组织很多活动了解天气,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然而,作为高效课堂的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应为:(1)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2)学会通过电视、报纸多种渠道看天气预报;(3)从环保角度呼吁学生保护大气环境。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将学习目标明确地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看预报,识天气”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扎实获取阅读天气预报的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找准切入点,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下,才能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在有效的时间中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模式,主要方法有:利用复习导入新课、利用直观挂图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实验演示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导入新课等。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雪龙号驶向南极”的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对两极产生兴趣,接下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后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了解两极地区,于是教师出示两极地区的投影图,并让学生结合课本地图材料对照分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视频投影图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两极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为后边的教学铺垫了良好的气氛。
(三)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探索状态之下,对于知识的记忆和能力的获得效果最佳。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辽阔的疆域》一课教学中,考虑到本课内容较为丰富,如果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可能无法把握要点,于是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建立我国地域的相关地理知识。首先,要求学生参照“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来填写导学案上的表格,填好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教师出示题目,从全球不同经度、纬度上看中国位置,小组需要合作探讨,将探讨结果与全班交流;再次,教师要求小组竞赛,与日本、蒙古等国家比较一下,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通过这类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学――自学――合作――展示等环节,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适时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加强练习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转化为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练习巩固环节也不可忽视。为了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置自测题目,当堂检测,当堂评价,可以利用面批、互批、自批等多种方式实现当堂反馈,教师和学生一起查缺补漏,逐步完善学习内容。课堂练习巩固小测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基础知识部分、提升训练部分、综合应用部分。对于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完成第一、二部分测试题目即可,而学习精力旺盛的同学需要全部完成。测试题题目的制定需要教师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具体而定,为强化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提供巩固途径。
总之,要改善当前地理教学现状,以新课程为背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将地理课堂看作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研究课题,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中善学、乐学,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勤于动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地理高效课堂,为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珍.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1).
\[2\]郭卿.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课堂效率\[J\].文教资料,2010,(16).
篇5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多媒体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动力。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要想提高地理成绩,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如何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上好每一节地理课
首先教师要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因为教师的课上得精彩,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不容易讲话、睡觉或者做其他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若长时间被老师生动、幽默、精彩的语言所吸引,就能形成一定的兴趣。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每一节地理课都上得生动、精彩,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得到提高。反之,如果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条理不清楚,语言不生动,唆,甚至不到位,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再听下去,感到听地理课是受罪、是一种负担,甚至有一些同学在上地理课时会睡觉。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首先要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即地理课要上得生动、精彩、有条理。那么,如何上好地理课呢?
1.地理教师要有渊博的地理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有拥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丰富的管理能力,才有可能上好地理课。所以说,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是教师上好地理课的前提。
2.地理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敬业爱生的理念。地理教师光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而没有敬业的精神,是不可能上好地理课的。假如教师在上课时不认真,上课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教学重点,上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教师上好地理课的重要保证。
3.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地理教学手段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极大地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热爱学生,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有缺点、有错误时,教师要耐心教育,不能体罚、挖苦、讽刺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地尊重老师,热爱老师,才会在听课时配合老师,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地举手发言。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经常在课堂教学时训斥学生,甚至体罚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反感、厌恶,不喜欢听该门课程,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失去兴趣。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和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时,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更有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缺点时,老师要能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从自身多找问题,想想学生为什么会在地理课堂上有缺点,比如讲话、做小动作等,是不是和自己所讲的地理课不精彩、不生动有关。如果是这样,教师就要更加努力地把地理课上得更精彩些,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爱上地理课。总之,当学生有了错误和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能当众训斥、体罚学生,要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只有真正地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在上课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教师要想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除了要上好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教学呢?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多媒体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课堂狭小天地,让地理事物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地理概念、地理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地理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篇6
一、巧设新课导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导入艺术,是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迅速形成教学。因此,教师应设计出新颖的导语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讲“长江”时,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来。让学生陶醉在优美的艺术环境中,在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而且也可让学生获得很好的艺术享受。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问题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迪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用歌曲,如讲“中国的民族”时,师生同唱《爱我中华》把教学气氛推向;可用诗词,如讲“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时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可用谚语,如讲新疆气候时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突出新疆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传授知识,贴近生活,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讲“青藏高原地区”时,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同时提问:假如暑假里同学们去拉萨旅游需要带哪些必需品?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离太阳很近,可是气温为什么很低呢?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踊跃思考,积极讨论,这样能够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篇7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
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三、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四、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
篇8
一、实施“探究式”的地理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解难释疑的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并通过自我探究,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人口的变化》一节时,笔者先让学生在上课时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课本知识或是借助其他资料解决以下问题:“人口的增长有哪几种增长模式;人口为什么会迁移;现今我国人口是哪种增长模式;农业革命前后,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几个问题有的可以在预习课本时找到答案,有的需要自己动手查资料解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又扩大了自己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问题的答案是自己动手找到、发现的,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时间,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借助地理图像,有助于学生准确、牢固地学习
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提供比文字更加准确的地理信息,地理图像有很多种,如地图、日照图、等值线图、气候类型图、区域图等等,利用这些图像,有利于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具体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准确地进行解题。近几年,图像在高考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对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考试中的问题,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独特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录像、图片等直观材料将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引领学生遨游探索宇宙空间,使学生身亲临其境到各个地方旅游,激发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知识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行星地球》一章时,学生对课本当中的行星,地球的公、自转,地球的圈层结构(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等问题时,由于学生并不能亲眼看到行星地球真实的情况,所以很难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地球的真实情景联系在一起,不能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一些Flash、幻灯片等技术,让学生亲自观看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既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多媒体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四、利用所学古诗词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的描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知识在我国古诗词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体现了“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等地理规律、原理。又如,在讲有关长江的知识时,如果穿插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能够生动地再现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的特征,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长江的气魄,理解本节内容,进而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差异 高中地理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性,更是成为实现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教学中,地理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表现在: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不轻松,教学质量又不佳。因此,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备受关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1、对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真正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形成,强调学生学得知识、发展能力,它是三维目标的基本点,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和学科技能,知识与技能是密不可分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没有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无从谈起,忽视技能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成为无本之木。因此,“知识与技能”是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着眼点。
“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过程”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方法”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科学的方法,如地理观察法、区域比较法、野外调查法等,即学生形成学习能力,让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是教会学生学习,提升学习能力,让学习可持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发展。“情感”是学习的动机、兴趣、情绪和体验。“态度”是指科学态度、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价值观”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师生都有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也要塑造心灵;不仅启迪智慧,而且也要影响道德和人格。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相互相承、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探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有效性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同时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协调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高中地理课本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使得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同时又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学科体系复杂、内容广泛。丰富的地理资料及信息,复杂的地理事物及现象,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要通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如:自然带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分异规律就是各种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的是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征,现今更是错综复杂。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各国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区域的经济合作,各国的民族、宗教等交流更是频繁,成为地理热点、焦点问题。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在区域中的整合,在内容上的体现,除了工业、农业、交通、贸易等传统的经济地理外,还增加了人口、城市、文化、政治、旅游、环保等内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既体现自然地理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又体现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影响。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是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区域中的区位选择,体现的是地理学科的地域性。
3、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3.1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地理知识大部分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知识又具有相对动态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引导学生勇于对地理知识和问题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的不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尽相同。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性别不同,学习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也会有差异;记忆力和理解力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针对不同经验背景和知识背景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高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在14或15周岁,由于受现有中考课程设置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基础薄弱,基本的地球、地图知识缺乏,更谈不上地理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获得知识比较被动,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高一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多做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地理思维,在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法和比较法来进行教学;同时也要认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适当布置一些小型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如地理小实验、搜集材料、撰写地理调查报告、小论文等。高三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下,高三阶段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地理综合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提升地理素养。
同时,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要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多种真实和复杂的情景中,使学生适应不同的情景,实现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2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强调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将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
地理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学媒体、学生最基本因素构成的。现代教学媒体则可以创设情景,通过动画模拟,变无声为有声,动静结合,演示地理事物的发生变化过程,学生可以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篇10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2.2.1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2.2.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2.3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2.2.4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3. 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 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 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 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4] 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青海教育,2004,(7)。
- 上一篇: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经验
- 下一篇:黄金投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