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7:2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师德师风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

篇1

1.教师要通过教育活动进行教书育人。

高校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特别是工科类的教师,更是要将做事精细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发扬出来,传输到大学生的脑海里。教师要淡化“长尊”意识,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适时点化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科领域的前沿。

高校教师要带着适度的怀疑批判精神,突破僵化的知识体系,探索新知识、新技艺。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他们带入科技探索的殿堂,以培育其基础科研能力。

3.教师要加强社会服务意识。

高校教师要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为社会服务。教师的教育成果还体现在学生对社会的服务与贡献上,因此,教师培养的大学生要具有产研结合能力,要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二、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道德风尚是伦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说,广大高校教师仍能坚守道德底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教师的意义,推动着良好师德师风的发展。但客观来看,我国师德师风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教学热情淡化

部分致力于献身教育科研事业的青年,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了高压高薪行业;部分教师忽视“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职业底线,无法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例如:忽视教育教学的连贯性,上班只做分内事,下班就消失;上课“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无法在教育方式上突破创新;恪守“师道尊严”,与学生保持距离,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等等。

(二)科研动力退化

部分高校执行的教师评价制度过于简单化、标准化,且过于注重科研。科研任务已经成了高校教师的“家庭作业”,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剽窃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科研课题申请、职称评定等盘根错节的评价制度,打击了部分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使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产生了动摇。

(三)服务意识错位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高校教师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科研课题的优劣不再以学术质量论高低,而是以科研经费的多少为评价标准。研究成果成为了课题的附属产品,课题研究充满了营利性思维,这影响了学生对教育科研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形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师德师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全球化和网络化

全球化和网络化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平台,高校教师大都通过网络搜索科技信息,交流专业知识,表达学术见解。但是,这也造成部分高校教师运用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人脉资源,“汉化”国外成熟的科技成果,换取“名利双收”的短期效益。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阵痛

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从以师范教育为基础到多元化教师培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从大学生学费公费到自筹,再到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宏观调整……这一系列变化使得高校教师增强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法制观念。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道德观念逐渐模糊;矫枉过正的回归传统的教育理念,又固化了部分教师的思想。

(三)知识产权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艰辛过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引用无度,甚至直接剽窃他人成果。高校教师道德品质的堕落,导致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倒车”现象。

(四)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不健全

高校教师考核制度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的年终评价内容一般包括学生评教、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同行评价等项目。由于评价项目由学生、教师等个体来完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导致部分教师为了好评而改变策略,讨好学生。科研经费报销制度过于繁琐,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大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德师风的平衡发展。

四、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师德师风的理念教育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师德培训,帮助高校教师改善政治思想、职业理想和道德、法制观念等。要对新入职的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增强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要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度,引导新入职教师适应高校教师生活,帮助其梳理职业规划和科研学术思路,做到同事之间的“教学相长”。

(二)教育事业回归公益化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逐步铲除附着在高等教育上的商业土壤,为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回归公益化,有利于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三)师德师风体系法制化

应逐步健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为高校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还应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的淘汰制度,让高校教师自觉遵守师德师风底线,预防教师腐败堕落,促进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教师评价体系人性化

篇2

现阶段电子银行仍处于发展阶段,为降低不当管理导致电子银行服务受限制,并建立良好的创新及竞争环境,1999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设立了电子银行工作组(EBG),对电子银行领域内的监管事务进行重点研究。尽管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适用于电子银行业务活动,但因特网传送渠道的复杂特点表明这些原则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在线银行的各种业务活动及其引发的对风险管理的挑战。2001年,EBG发表了《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原则》,确定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十四条基本原则,该原则是电子银行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参考。然而网络的普及改变了金融服务业提供服务的形式与渠道,信息网络的科技特质也使得银行业又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EBG通过对G10国家的银行业进行普查后,发现了可能影响银行风险的下列要素:一是银行与非银行业快速引进新金融商品与服务,使得电子金融服务产业的竞争白热化;二是计算机软硬件及通讯科技急速革新,促进交易速度大幅提升;三是银行管理者与员工缺乏对电子银行风险的专业知识;四是银行大多依靠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增进与非金融业者间之间的合作;五是在全球化架构下对科技的应用范畴、适应性及相互运用有极大的需求;六是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下,由于对客户的授权与认证缺乏标准的商业处理程序,增加了欺诈等潜在犯罪行为;七是有关电子银行活动规范与现行法律的司法权及应用的不确定,导致法律及规范的模糊;八是客户数据储存、收集与分享所引发客户隐私权的议题,对银行可能产生潜在的审慎风险。面对现阶段网络发展对银行业提出的挑战,管理者需就目前电子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重新评估传统银行风险管理准则。同时,管理者也需就电子银行采取新的规范及管理政策,以确保银行的安全与稳健经营。目前关于管理者在运用电子银行时需考虑的风险中,除了传统业务面临的策略风险、经营风险、声誉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汇率风险以外,还增加了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主要原因是电子银行依赖现代网络技术及应用,同时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

二、对银行管理者影响及改革建议

1.影响

就银行管理者而言,电子银行风险增加的类型、潜在的重要性、以及对银行影响的程度是目前较新的议题。风险评估应随时应对,不论是以快速的科技创新支持电子银行,还是外部资源系统的增加,亦或是网络开放空间下使用新产品及服务,都需纳入风险管理程序中。银行管理者应有全面性风险评估程序,包括电子银行的风险评估、如何控制风险产生及监管风险等;同时积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及时处理电子银行发展中涉及科技复杂的部分,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

2.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银行必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现今电子银行的发展建议如下:一是随着电子商务在金融服务业的逐渐普及,金融服务业以科技为基础提供服务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客户群;二是银行业可结合市场发展研发新产品,为非银行企业提供全面性金融服务;第三是构建有效的科技架构。电子银行是整个科技系统与应用的整合,许多银行面临电子银行业务与目前业务系统的整合,传统业务系统与电子银行业务系统整合不良必将造成经营上的风险。另一方面,除了加大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科技投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减少风险:一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防范内部风险诸如电子银行业务流程上可能产生风险的漏洞,业务员违反流程和规则操作,业务员未充分告知风险,业务开办和交易行为超出该业务的风险程度,甚至违反国家法律,银行与客户建立的业务关系中权力义务模糊导致法律纠纷等。二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针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影响波及广,扩散速度快等特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体系,做好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理。三是加强对客户的安全教育,在客户注册电子银行后给予必要的培训和操作引导,确保客户能安全便捷地使用电子银行。四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发电子银行业务保险市场,即对电子银行交易本身进行投保以减少风险。

三、结语

篇3

中国风乍起于2003年,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一首《东风破》宣告了这股风潮的开始。至此,中国风歌曲开始充斥大街小巷,不管是在内地、香港、台湾,还是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华人地区,中国风歌曲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新世纪以来华语乐坛最为壮观的文化现象。

中国风现象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中国风?学术界并没有作出一个严格的界定,影响较大的是黄晓亮在互联网上对中国风的定义。在他看来,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三古三新指的是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这类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其代表歌曲有《东风破》《发如雪》等。

华语乐坛歌手中,最早标明自己中国风路线的是台湾歌手周杰伦。2003年7月,周杰伦在《叶惠美》专集中推出了一首很显眼的作品《东风破》,它是第一首完完全全符合三古三新六大标准的中国风歌曲。歌曲全方位地带出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周杰伦的歌声奠定了中国风歌曲的基本唱法。随着这种曲风的不断走红,华语乐坛更多的歌手开始尝试这种风格,如台湾歌手陶喆、王力宏,内地歌手后弦等,一股中国风的流行歌曲浪潮开始席卷整个华语乐坛,至今仍在不断发展。

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解读

面对华语乐坛的这股中国风流行歌曲浪潮,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读视角,我们可以围绕着中国风歌曲的制作特点和歌迷的接受状况及中国风所起到的社会粘合剂作用,来对此文化现象作一个较为深刻的批判性解读。

中国风歌曲制作的标准化与伪个性化。在阿多诺看来,流行音乐遵循的是商品生产的逻辑并渗透着资本运作的因素,与严肃音乐相比,流行音乐的内部结构呈现出了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的特征,事实上,这也是整个文化工业产品的主要特征。标准化是指各种通俗歌曲之间实质上的相似性;虚假的个性化(即伪个性化)是指它们附带的各种差别。深入探析华语乐坛的中国风歌曲,标准化的特征是非常容易发现的,并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标准化存在于不同音乐艺人所作中国风歌曲当中。中国风歌曲最早的界定是需要具有三古三新,这个界定就为创作中国风歌曲的音乐艺人们制定了标准。不管他们如何创新,三古三新的标准内核是不变的。在周杰伦开创中国风并走红之后,华语乐坛许多艺人都开始尝试这种风格,中国风浪潮骤起,以至于业界戏言,要想捧红一位新人,不需要教他怎么唱歌,只要给他一件古装,教他背熟几首唐诗宋词就绰绰有余了。

其次,标准化还存在于同一个艺人所作的中国风歌曲当中。以中国风的开创者周杰伦为例,周杰伦放言每一张专辑一定要有一首中国风的歌曲,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从《东风破》到《发如雪》,《千里之外》再到《青花瓷》。每一首中国风十足的歌曲都大受欢迎,然而仔细看看听听这些中国风,不难发现这四首中国风在歌词创作、演唱风格、抒情曲调方面都如出一辙,非常相似。

流行音乐标准化的产生,在阿多诺看来,是商品生产的逻辑并渗透着资本运作的结果,音乐技巧一方面被经济之手培育起来,另一方面又为资本的再生产服务,长此以往,流行音乐的标准化风格就开始形成,并被后来者竞相模仿。以此反观中国风歌曲的创作浪潮,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专辑一发行销量就在几百万,非常具有市场号召力。如此大的商业利益的驱动,中国风没有理由不成为一股浪潮。

以上分析中似乎存在矛盾的地方,一方面经济因素制造了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另一方面标准化的产生又显然不利于流行音乐的市场发行。其实不然,因为在流行音乐中还存在着一个伪个性化的特征,而伪个性主义意味着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赋予文化的大众生产以自由选择和开放的市场的光环,传统的标准化音乐让他的消费者忘记他们听到的已经被预先听过了或者说预先消化了。

在中国风流行歌曲当中,也同样表现出了伪个性化特征。在对标准化的中国风的开掘中,各个音乐艺人都有独到之处。比如陶喆在《苏三说》中令人惊艳的京剧唱腔,比如王力宏不但精准地找出京剧和RB的共通点,如《花田错》,还结合了昆曲和少数民族音乐的长处,如《在梅边》《竹林深处》等。而中国风的开创者周杰伦更是将美声引入到中国风当中,如《千里之外》,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阿多诺看来,这些伪个性化包装的努力,同样是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为了实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流行音乐的制作必须常新又必须常常相同,即伪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同时存在。通过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的分析,我们大概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国风的流行歌曲总是处于躁动不安的创新之中,而又为什么总是那么速朽了。

中国风歌曲接受的精神涣散和听觉退化。面对文化工业产品,消费者所能采取的姿态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他们失去了任何抵抗的能力这是阿多諾考察文化工业时所得出的一个著名的结论。而在考察流行音乐的听众接受当中,阿多诺认为感受流行乐的过程即一种毫不费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偶有的集中精力就如释放的烟火般短暂,又把听者驱逐到了心神涣散的边界,即听众在接受流行音乐时多数是处于精神涣散的状态。此外,他还指出了听众接受标准化音乐过程中的另一特征,听众感受音乐的能力将会越来越低,即听觉退化。

首先,中国风歌曲作为流行歌曲中的一种,听众的选择仍然是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精神涣散便难以避免。态度决定行为,正是听众本身就只是抱着一种娱乐休闲的态度来听中国风歌曲,那就很难保证听众在欣赏时,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事实上,中国风歌曲在很多时候已成为了一种背景音乐,如在许多咖啡厅、餐厅、书店甚至超市里都可以听到中国风歌曲。在这种环境下,听众的精神涣散是无法避免的。这与欣赏严肃音乐时要在相当安静的环境中,需要听众全身心的投入和精力的高度集中是有很大不同的。

其次,中国风歌曲在乐坛正处于上升趋势,听众尤其是青少年听众更热衷于这种风格的歌曲,长久地沉浸于中国风歌曲,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其他音乐的感受力,即导致听觉的退化。单以周杰伦为例,周杰伦开创中国风后,人气急剧上升,无数歌迷表达了对这种风格的肯定,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新时代的中国音乐,对之推崇备至。反思一下,中国风是否真能代表中国音乐?这是值得怀疑的。年轻一代对音乐的感受如果仅限于中国风流行曲,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不同曲风音乐是极其不利的,听觉的退化不容忽视。

中国风歌曲中怀旧情结的存在社会粘合剂作用。流行音乐从生产方面看是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的产品,从接受的层面看又造成了听众的精神涣散与听觉退化,经过这样的层层铺垫之后,阿多诺就推出了他那个著名的论断,即音乐成了一种大型的社会黏合剂,认为通俗音乐它的安慰和净化作用能够使人们顺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严苛的、不完善的生活现实。

借此理论对中国风流行歌曲何以形成浪潮进行深析,可以发现,其实中国风的劲吹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集体怀旧意识,怀旧是人的一种情感的宣泄,是人基于对现实痛感的弥补和调节,它最终指向和谐统一的美感体验,是一种审美愉悦。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巧妙运用及其所传递的文化心理,王力宏的《花田错》将京剧与九种乐器的精巧运用,林俊杰的《曹操》重塑古三国争雄战场及枭雄曹操形象等等。

中国风歌曲中的這些怀旧情结通过对古老文化的反复呈现,通过对民族意识活动的逐层推进,激发了人们最深层的精神需求,从而慰藉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文化和精神失落,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缓和了中国文化面临世界文化的强烈挑战带来的压力,起到了社会黏合剂的作用。

篇4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归因;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14-02

一、引言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师”的职责给出了定义,即“传道、授业、解惑”,其中的核心部分是“传道”。所谓传道,现在看来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体系起到引导、传播和规范的作用。要做到这一职责,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得具有高尚的内在道德涵养――即师德,与良好的外在风尚、行为规范――即师风。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所有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我们看到近年来随着各级学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逐渐膨胀,师德失范的现象也在新闻媒体屡见不鲜。一些现象甚至已影响到教育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教师群体的信任危机。因此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在教育业界引来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高校的学院,属于高校中基础课程学院,教师职责多倾向于教学任务,但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而学生都面临着将走上社会工作的现实,因此对于笔者这类高校中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本文力图从高校公共课教师,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视角,对师德失范现象和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校公共课教师的师德失范的归因

高校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许多研究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申明在《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1]中指出,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制度目标不明确、制度规定不具体等是造成当今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赵少英[2]认为,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的变迁与恶化是高校师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师,由于其在大学中个人身份以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以下原因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1.高校公共课教师收入偏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社会各行业、阶层在经济收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高校来说,市场经济的推进转变了学校的办学体制,更新了办学观念,提高了学校的经费收入。为了鼓励科研教师加大科研产出及争取项目经费,学校对于科研型教师收入奖励较多,而我们注意到公共课教师由于很少承担科研项目,往往工资水平在整个社会看来相对偏低。在当前社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等问题确实给青年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这无形中使得一些老师不安心教学工作,而是花大量精力从事副业,或是下海经商。很多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甚至用来谋取私利,而非事业来对待。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也为社会风气败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市场积极所具有的天然趋利性,无形中,人们都把个人的成败和得失用经济指标来衡量[3]”,不少教师把个人利益、经济收入等看得过重,轻视教学,对工作、对学生不负责任,认为师德师风与己无关。由此可见,这些负面归因无疑正在冲击高教教师群体。

2.工作考评机制的不合理。在高校中,对于兼顾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科研能力(数量及档次,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等)在对其工作的考评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学公共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研究内容是分离的。对于这种不太合理的工作考评和激励制度对于科研型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已有作者从这一方面进行了论述[4]。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业务考核与提职等是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对公共课青年教师工作考评仍沿用科研考评机制,无疑就显得更为不合理。作为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使得部分教师敷衍教学,甚至抄袭论文、,这样助长了学术不端、敷衍教学的风气。由于没有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为铺垫,发表的论文往往缺乏学术价值,而仅仅追求数量;编写的著作,不顾有无实用价值便联系出版。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学术和学科建设。

3.学校、学生对公共课程的不重视。在某些高校,公共课程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可能因为公共基础学科不像其他重点学科能给学校带来项目资金和竞争力。据调查[5],最近几年高校普遍面临着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压缩,有的学校甚至让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免修英语。从学生角度来说,在其潜意识中会认为上公共课程对于其今后继续教育或是工作求职没有直接的关系。据对学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公共课程开设目的的认识是不足的,对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学生对待公共课程的态度仅仅是希望期末能够顺利通过,或是英语通过四、六级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公共课程得不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教学设施不配套,上课出勤率低,教学开展不顺利,都会打消教师敬业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很多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前都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也对自己即将开展的教学充满理想。而真正开展教学之后,公共课程的定位及学生的态度与教师自我实现的矛盾,让一些老师思想开始转变,对教学采取敷衍态度,对学生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而把精力都投向副业中去。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师德失范的归因是多方面的,高校公共课教师出现师德失范又存在着特殊性。如何有效搞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值得探讨的。

1.适当增加公共课程的经费,引入针对优秀教学老师的奖励机制。最近,四川大学拿出百万奖金设立“卓越教学奖”表彰师德高尚、教学优秀的一线任课教师。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也让人们看到我们现在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老师的地位。尽管金钱并非这些优秀教师的目的,但学校引入这样的奖励机制,对于一线教师潜心教学也是重要的鼓励。以此为例,笔者建议可以适当设立校级或院级奖项,对在教书育人、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使该奖项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在师德失范方面存在不足的教师,视其情节应予以警告或处分。

2.合理制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工作考评监督体系。教师既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教育与教学方面,又不断加强学科学术能力。但特殊之处是,对于此类教师的考评,不应以发表科研论文,尤其是论文数量作为硬指标,而是应该注意把教学成果甚至于师德师风等情况纳入指标考核体系,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将师德师风考核指标量化、具体化,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教师间互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通过此机制,激励教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经常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一方面是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帮助教师坚定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信仰,增强教师对职业修养的认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在道德操守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利益所驱使。短期看来,虽无法大幅度地提升公共课地位,但教师仍然要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更要用自己的“德风”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给教师提供接受教育的平台。给青年教师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的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修养;同时也可以广泛开展教师自我教育,积极组织教师报告会,向老一辈教育家请教与学习,与同辈教育者交流与讨论。

四、小结

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通过教师与校方的共同努力,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中来。教育工作者在民众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的教师由于处在知识殿堂的上层,其社会地位与社会期望值更是如此。鉴于此,我们青年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使这一良性机制转化成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让自身的思想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们、同行们乃至全社会。

参考文献:

[1]申明.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4):81-84.

[2]赵少英.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系统认知与多维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4):120-121.

[3]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66-68.

篇5

关键词:农村;师德师风;现状;对策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农村学校是人们心目中的一方净土。但是受历史条件和教育内部本身存在问题的影响,加上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上的松懈,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少数教师不能自律,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农村教师在下面山高皇帝远,没有压力。有的老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抱着上一天班领一天工资的态度,推一天算一天,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敬业精神弱化。甚至搞起了第二职业,守不住清贫,损害了教师的道德和形象。

二、不能敬业、不搞教科研

对于教研活动不感兴趣,课,上好上差一个样!学校也好,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现在的农村学校搞个教研活动,要求老师上一节公开课,可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有时候甚至求老师上公开课。除了我们学校有这样的现象,邻近的几个乡镇都有类似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不热情,撰写论文不积极,搞课题研究更是遥远的事。敬业精神不强,教师事业的特点削弱了、淡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地位受到质疑,他们从实用的、功利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对选择教师职业感到无奈,把从事教育事业仅仅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厌倦本职工作,即使上课也是敷衍应付、得过且过,根本不会全身心地投入。

三、搞不正当的娱乐活动

教师扎根农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都渴望身心能有一个放松的机会,但当前的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规范健全的娱乐设施。在赌风盛行的农村,“打牌”成为农村教师教学之余放松娱乐的一种方式。这导致农村教师道有些课前不认真备课,甚至不备课;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有的对布置的作业不能认真、及时地批改,甚至根本不批改。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较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冷淡,在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在落后的农村文化氛围影响下,部分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道德水平滑坡,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甚至无聊时在校园内喝酒,喝到尽心时干脆不去上课。严重影响教学进度,最后到考试时赶进度,赶作业,没有实际效果。

四、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有的教师经常体罚和侮辱学生,缺乏师爱与尊重,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关心,易导致学生人格方面出现问题,发生心灵扭曲的现象。还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师表形象,行为不自尊,言语不检点,仪表不整洁,缺乏进取和奉献精神,不钻研业务,对学校安排的工作随便应付,直接影响了自己所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育人效果,影响了学生心目中教师应有的良好形象。

农村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对策:

一、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政府、教育部门要克服那种重学校教学质量,轻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片面认识,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工作的实效性。作为学校应该面向社会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让家长和社会真正意识到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学校的终极目标不是看考上了几个学生,而是看有多少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评价教师的业绩是看教师的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自然会避免“重视优生,冷落差生”的现象发生。差生与教师对立情绪也会由此消除,教师因体罚学生而导致的师德败坏也会得以有效扼制。

二、着力抓好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

(一)是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育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同时落实目标责任。

(二)是建立师德师风达标评估制度。把教师道德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促进教师努力提高道德水平。

(三)是建立师德师风的监督制度,使教师主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监督。

(四)是建立调查处理机制,严惩教师败类,提高警示效果,发挥震慑作用,以净化育人环境。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德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99-02

前言

“学校之魂是教师,教师之魂是师德”,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影响。良好的师德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核心。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民办高校获得了飞速发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相继出台,使得民办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输送了大量有用之才。民办高校的迅速扩张,要求相应的师资力量也能与之同步,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其教师队伍往往是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他们大多数没有经过师范专业的教育,而且,相对来说民办高校教师福利待遇较低,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应有的道德,它不仅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给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大力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是新形势下民办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紧迫性任务。

一、我国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现状

从总体来看,当前民办高校的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生源素质、办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问题,导致了当前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育人意识淡薄,关爱学生力度不够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尊重和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可见,尊重关爱学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师德的核心。但是,目前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只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片面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忽略了育人的职责。部分教师能够做到按时上下课,不出教学事故,但是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时间却非常少,没有用心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个性的发展等问题都漠不关心[1]。不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疏远,很难接受和认同教师的一些要求和行为[2]。

(二)缺乏敬业精神,功利思想严重

目前,我国不少民办高校的用人机制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前途倍感担忧,缺乏认同感和安全感。加上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老师的个人成就感普遍不高。另外,民办高校的课时量和课酬直接挂钩,很多教师为了追求高收入,拼命接课。这就促使民办高校的教师把自己在这类学校工作看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把这份职业当成跳板,一心想着通过自我努力奋斗来提高学历和职称以求取得更好的工作环境。这就导致部分民办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不认真备课,课堂上照本宣科,不更新自身业务知识,不改革教学方法,一本教材、一份教案沿用几年,对校内教学工作及专业建设不投入,过多考虑个人得失,没有一点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三)自身修养不够,缺乏师表意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民办高校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在任何场合都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言传身教,发挥积极的表率作用。但是,从现实来看,有很多民办高校教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都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比如,有的教师工作期间,经常迟到早退,不遵守劳动纪律,上课时接打手机,随意调课;有的教师把一些个人成见带进课堂,在讲台上满腹牢骚,任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完全不注意自己的言论对学生的导向性;有的教师仪表不整、言语粗俗、随地乱丢垃圾,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有的教师接受学生送礼,考试送感情分;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职称,找人论文,抄袭论文,学术造假,造成恶劣影响。而有的教师缺乏学生管理工作知识,经常训斥学生,甚至辱骂学生,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理解与尊重[3]。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有这些不良行为都失去了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从而使教师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二、加强我国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为了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民办高校已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创办一流的民办大学,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

民办高校要加强学校的师德建设,首先就要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体制,要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首先,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4]。结合广东商学院的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把师德和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任用提拔挂钩。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分工,协调一致,整体推进。再次,加大师德建设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学习活动。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中央有关政策文件,领会其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5]。运用校园网、宣传栏、先进教师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以德从教的先进典型,对于校内的优秀教师给予全校范围内的表彰鼓励,对于校外的先进人物则请进来,给校内教师作报告,充分发挥榜样在师德建设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要抓住一些典型的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有镜可鉴[6]。最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竞赛活动,使向“三育人”先进学习、争当师德先进标兵成为广大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增加教师的福利待遇,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机制

由于民办高校大多是企业家投资创立,这些企业家比较注重实用主义,往往过于注重对师资的充分使用,而忽视了对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不太关注教师的成长空间[7]。另外,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属于企业编制,福利待遇不如公办学校,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的教师,对学校没有归宿感,无法做到爱岗敬业。因此,为了实现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适当地增加民办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提供适当的物质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认真解决教师关心的社保、医保、住房、晋升等问题,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合理安排工作量,使他们在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能有充分的时间投入到继续学习中,不断地对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尽量满足学生对求知的渴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平,来适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需要。

在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师德考评制度。从教师的招聘环节开始,一直到培养、管理、考核等过程均要以师德为先。增强师德考评的可操作性,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把抽象的师德规范进行具体化处理,通过学院、系部、教师、学生不同权重打分,给予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教师聘任、晋升、晋级、培养、流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使评价的结果与一定的奖惩有机结合起来,师德高尚的给予奖励,师德欠缺的给予惩处。如,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上岗等。

(三)民办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加强学习

民办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提高业务能力。教师必须要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师必须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尽量满足学生对求知的渴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8]。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德育的培养。由于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成绩差、底子薄,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更要从心灵上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材施教,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总书记曾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教师是关键。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的品德和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9]。师德建设则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民办高校来说,加强师德建设是必须要重视的环节,是促进学校健康平稳发展最有力的保证[10]。

参考文献:

[1]郑伦卉.关于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

[2]孟建辉,肖祥敏,等.民办学校教师师德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19).

[3]吴丽娇,李明灿,等.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4).

[4]李小辉.关于构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4).

[5]俞亚芹.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刍议[J].中国西部科技,2006,(5).

[6]毛秋玉.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7]吴义明.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7).

[8]杨祥冰.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之我见[J].才智,2008,(13).

篇7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校园文化

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既要有博大精深的学识,又要有德高望重的操行。而“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怎样建设师德师风”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它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

一、师德建设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道德品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有重视师德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高度重视教师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的道德意义。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号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师德和师风“正”。才可以教育和影响学生。孟子认为教师要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最高的人生追求,要注意“知耻”、“养心”、“寡欲”的修身之道。秦汉以后,历代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都强调教师的师德师风,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认为,教师应当“以义正我”。“说不急之言,而以惑后进者,君子之所恶也??为人师者可无慎邪!”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治学严谨,不要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天职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无产阶级教育家同志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认为,师生之间教师是领导者,教师应重视自己的道德人格,既要做学生的“经师”,也要做学生的“人师”。将“经师”与“人师”统一于教育的全过程。

1997年,同志在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时说:“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显然,他向全国教师提出了树立良好师德的要求。在当代中国,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都有法律或政令的形式加以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显然,贯彻落实这一法律精神,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二、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过分注重物质利益

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教育产业化色彩明显。尤其是地方院校,财政投入少,主要依靠招生收费来维持,客观上就带有产业的特征。这可能会让教师忽略自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而将其等同于其他职业。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巨大发展带来分配方式的一系列改革,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社会上滋生很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一部分教师受此影响,也认为个人价值的多少就体现于赚钱的多少。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中学历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群体,和其他行业相比感到其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尊重,从而淡漠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因此一部分高校教师不甘于学校的平淡,守不住职业底线,整天谋算着如何多赚钱,多捞外快,把本职工作作为副业。应付了事。把精力用于课外兼职,到处“走穴”。

2.重科研轻教学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规模的扩大而来的不仅仅是高校教师队伍数量上的增加,而且是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来源渠道日益多样、社会流动更加频繁的新特征,这也给高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更高的学历、不同身份来源的教师和更多的流动机会有助于高校教师创新组建科研团队,但同时学历提升也带来了部分教师的孤芳自赏和重科研轻德育的错误心态。同时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方式也把教师置于尴尬的两难处境,不全身心投入教学,势必误人子弟;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势必影响科研论文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自己的职称得不到提升。而高校教师的流动方式和特征让很大部分教师选择了全身心的投入科研而非教学。

3.师生关系淡化

现代师生的交流越来越少,教师只管到点到堂上课,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困难则不太过问,能够耐心询问答疑的教师已属少数。课堂教学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和学生聊天谈心,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了。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个性化增强,生活独立性和私密性已成为大部分80后的习惯。随着大批青年教师涌入高校,80后成为这批教师的主流,他们的独生子女成长背景更深化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中则体现为师生关系疏远,同事关系淡漠。

4.是非标准不清晰

少数教师受社会不良文化现象的影响,流露出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和观点,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而且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导向。当教师行为出现失范时,又往往用不同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去解释失范的合理性,从而是非标准模糊。

三、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

1.凝聚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理念

爱校爱生,将终身发展融入职业教育中应作为基本理念贯穿于高校教师的生活和学习。“校荣我荣,校辱我耻”,教师的个人发展离不开学校,反之,学校的发展也需要教师的推动。教师的“荣”首先应体现在珍惜学校声誉、热爱学校、尊重学校上。每位教师都要以学校利益为重,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关系到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等基本理论的重大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杜威指出,“最好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热爱学生与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与关键。热爱学生,就要把学生的成人成才作为我们教师工作的最高目标追求,为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尊重学生,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充分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及创新能力,实现“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并从思想、情感、生活等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2.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环境教育比思想道德灌输更具有感染力和渗透性,教师所处的环境对教师的影响不是强制性的、有形的影响,而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影响校园文化会对教师产生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并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矫正。学校要及时总结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台、校报等媒体加以宣传推广,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寝室楼道、学院教学楼、专业教室等场所营造良好的氛围,悬挂标语、口号、图片等,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进行提醒,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校的网站开辟专栏,定期进行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导师、优秀辅导员等先进个人的事迹进行宣传。同时学校每年都举办体育月、歌咏周、新年联欢会、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和学生技能比赛,师生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共同追求高尚、文明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

3.建立系统的教师培训机制

终身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尤显重要,学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首先要加强对新进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这种教育和培训主要是一种师范技能和师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要为新进教师日后走上课堂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真正把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到实处。相关职能部门应确立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分批次送中青年教师深造,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要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组织的要求而不是个人的自发行为。同时,学校应该把广大教职工进修、读硕、读博的个人要求与组织上的需要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育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4.完善师德师风的评价制度

目前,系统地评价高校师德水平的科学模式尚未建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评往往比较空泛、流于形式,而且教师的职称评定等许多现实的问题并没有能体现师德师风的好坏程度。因此,在评价标准上,要结合教师具体工作实际,尽量从师德考评的指标中分解出一部分可以量化的指标,使高校师德评价便于操作;在评价程序和方式方法上,要采取民主公开的方式。在学期开始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考评时积极建立自评、教师互评、高校师德规范的内容。师德师风评价必须贯彻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高校师德监督要以学校监督为主,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设立师德督导、巡视组,建立师德监督网站等形式,让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对高校教师师德加以警示,建立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网络,既加强师德师风的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同时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同时,学校要权衡各方面因素,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把师德师风考核指标作为权重之一。

5.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

正如“以药养医”会模糊医生的职业道德一样,如果学校要承受收费办学、养家糊口、赚钱还贷等企业行为的压力,很难想象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会成为真正高尚的人。教师是高尚的职业,但他们首先是人,生存的基础是物质。因此,只有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投入,让其免于市场的纷争,才是高校教师恪守师德的保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经济发展,意识多样的今天,师德师风的建设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唯有拥有具有高尚师德师风和渊博学识的高校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安祥仁,徐锋.对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9(12).

[2]居继清,王丽.加强高校师德师风的五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05-02

一、师德的含义

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总和,是一般时候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它是高校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学生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作风去接人、待物、处理问题,以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学风,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既是时代对高校的呼唤,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扬雄在《法言・学行》中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意即教师是人们的模范。教师既然是人之模范,那就应当对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都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其行为足以为人师表。而教师的职业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培育灵魂的特点,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的高低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中的关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不仅概括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而且阐明了教师的根本职责――培养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不仅只是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包括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影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此,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师德的培养,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教师不仅要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更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教师的师德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事关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前途。

三、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高校教师在道德素质方面整体是好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

(一)教书与育人脱节,不能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育人的政治责任感不强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将教师工作任务分为三项,即传道、授业、解惑。而这三项任务中也包含着高校教师的两大职责,即教书和育人,这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但在当前的高校教师的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却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片面地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教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至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政工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正因为有这样的观念,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讲课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只管自己讲,不管课堂纪律;当某些同学违反课堂纪律时,通常置之不理。有的还缺乏基本的师德修养,如自律意识差,纪律观念差,动不动就发牢骚,讲怪话,有的还以宣泄自己消极颓废的思想为诚实坦然,靠奇谈怪论来彰显个性,使学生产生思想混乱和困惑。自己不能为人师表,还给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没有做到主动与学生交流,答疑时间较少。这样的教学是不会达到最优化效果的。一些教师由于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少,因而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没有做到教书与育人很好的统一。

(二)缺乏敬业精神,不注重知识更新能力的提高

敬业精神是师德的基本要求。高校是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作为知识传授者的高校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的同时自己应有常流水”。然而,有的高校教师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潜在能力,也未能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潜在能力外化为现实;知识更新进度一般,只了解相关进展;或者只注重教师的业务素质、学历层次和学术成果,而忽略教师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上有些偏离。这说明,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教师有掌握新知识的意愿,但还不能及时地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三)学术思想浮躁功利

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没有离开过“传道、授业和解惑”。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市场经济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向实惠。有的高校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有的高校教师过分看重物质利益的索取,对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不关爱,工作随意性强,迟到、早退、旷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高校教师甚至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有的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学术研究中粗制滥造,论文弄虚作假,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甚至抄袭剽窃他人劳动成果;有的在科研项目申报、评审中弄虚作假,为个人谋取私利。这些现象尽管只有个别或极少数,但它的影响较为恶劣,也最为社会所痛恨,是学术研究中缺乏严谨科学态度的典型表现。

四、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给学生展示出一个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教师个体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强师德修养,认识新形势下强化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风带动学风的需要,高校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高校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高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即便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教师表面上按规矩办事,内心不以为然,永远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高质量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只有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新时期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二)把师德建设和考核评优、福利待遇、出国进修等结合起来,建立科学民主的评优考核机制

由于不科学的评优机制会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机制,即便是有些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在培养学生和提高教学效果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和心血,但是不被领导认可,不被同事认可,个人发展受到阻碍,不仅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其他教师反而会以此为戒。因此,在精神激励方面,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前景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等事业中来,用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凝聚力。利用校内各种宣传媒介,大力表彰德高业精的高校优秀教师,通过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方式,推广先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师职业观和成功经验,发挥弘扬正气、鼓励斗志的作用。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具有战斗力的科研梯队。在物质激励方面,许多高校在优秀教职工评选过程中,都将教师获得多少科研项目,发表多少科研论文,获得多少专利作为最主要的依据,但是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所占的比例甚少,更不要提将教师的师德纳入考察的范围内。这样的评优机制,无疑就是一个指挥棒,使得大部分的教师为了谋求发展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中,而无暇顾及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教育问题。这部分教师中有的是切实解决了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是值得提倡的;有的却是为了拼凑论文而作研究,甚至出现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教师师德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们应均衡高校教师之间的差距,合理改善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住房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在薪金、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等方面予以奖励。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激励及奖惩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要有规范的师德行为标准,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标准不仅为教师提供行为标准,也为监督和奖励提供依据;要加强师德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有了监督和反馈机制,才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更多的教师在职业中成长,而不是打击报复,限制其发展;要建立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通报制度和惩处机制,实施教师职称评聘“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差又不改正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同业务水平低的教师一样,实行淘汰待岗或转岗调离,努力实现师德建设的目标。总之,激励和奖惩机制的建立要以鼓励教师,激发教师潜在的能力为目的,使之人尽其能。要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尊重、理解、关心、支持教师,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以及心理健康的问题。

五、结语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不断地为科教兴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滇.新兴本科院校学风与教风问题探讨[J].文教资料,2008,5.

[2]叶平.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4.

[3]章志群.加强高校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高教研究,2007,25.

[4]高菲.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5.

[5]王双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篇9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范文【一】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开展党支部员先进教育活动,是新势下按照xxxx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促使党员内练素质,外型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岗位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学校支部保驯活动计划的安排,我圆满地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在第二阶段, 通过对照《》规定的党员义务,对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以及单位对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在谈心活动中部分党员同志对自己提出的意见,我就近三年来自己在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作如下剖析,力求认真进行自我检查,找准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于克服缺点提高自己。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虽然这几年来,我在理论学习上还是抓得比较紧的,能积极参加系党总支及教师党支部的每一次活动,但只满足于当时完成任务的需要,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做得不够,有许多东西往往学后就丢,浅尝辄止,钻得不深,学得不透,这种学习上的实用主义态度,带有功利性,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予以彻底纠正。

(二) 工作上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缺乏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虽然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和领导的认可。但是,往往满足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认为是轻车熟路了,很少跟在有经验的老教师后认认真真听几堂课。这是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和加强的。

(三) 与同事的联系少,沟通不够。平日如果系里没有活动安排就不怎么去系里,上完课便回家,很少和教研室其他老师谈心交流,了解大家的困难和需要,这是有违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宗旨的,长期以往,教师之间将缺乏凝聚力,形同一盘散沙,这是不利于系里各项工作的开展的。这是今后工作中务必克服的。

二、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缺乏钻劲。特别是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往往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不注重全面、系统和深入,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把握不深不透,虽然平时也在不断的读书、讨论、写文章,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推动工作的开展。

(二) 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认为自己工作这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因而产生了松劲的情绪,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减弱,这种思想是十分有害的。

(三)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很少有机会于其他老师接触,认为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何必管别人的闲事,自找麻烦,这样一来,与其他老师只是打打招呼,很少在工作和生活上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参加我校本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活动,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也更熟悉了。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工作,在师德师风方面作如下分析:

一、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本人始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责任感、幸福感。一直来,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注意为人师表,廉洁从表,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的标准要求自己,教书育人,关心集体,团结、尊重同事,恪尽职守,严谨治学,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及教育管理水平,自我认为是一名政治坚定、思想健康、品德优良、作风正派、业务过硬的教育工作者。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坚持正确的方向,结合教学,宣传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同学们,任何数学知识、公式、定理都是人类总结生产斗争的实践而得到的真理。注意到许多学生认为课本知识枯燥无味不愿学习。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提高全民的素质,才能提升国力,个人才能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现代知识迅速扩张的时候,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不被时代淘汰。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我自己在较年轻时,火气很旺,也常训学生,学生不听话,将其拖出教室的事也屡见不鲜,随着年纪变大,对学生的感情增加,这种事情也就少了,现在我也常会训学生几句话,但我都是从关心的角度,善意的表情,来训他们,其实学生完全可以看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我的感觉:是只要你是善意的,学生完全会带着笑容很快的接受你的意见。我想要做到这一点要有真的爱,真正的热爱学生。

四、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小学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这是因为近年来社会风气比较差,全民道德素质下滑,有的教师不务正业。如学生大面积的素质下降,许多学生听不懂老师讲的课,课堂纪律很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出现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这时,如果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必然导致恶性循环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了目前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范文【二】

自参加工作十余年,我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有意无意的将德育渗透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当中,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我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十多年来,我也不知道资助过多贫困学生,鼓励扶持过多少后进学生。我一直觉得,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反对将学生分成三五九等,反对歧视差生。吴世友、李琼、顾小凯、王黎明等学生,都是出身贫寒的乡下学生,我对此倾注了很多心血。他们将是我一生的朋友,也是我的骄傲。

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教书是一门艺术,如果愿意去钻研,可以消耗你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为了上好一堂课,我经常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我布置的作业少而精,而且所有学生的作业,我都有认真批改。我自己喜欢写作,因而非常重视作文教学。我经常关注高考动态,下载高考满分作文给学生看。

我是一个力求上进的教师。江西省自2008年9月起,高中开始使用新教材。新教材中有很多新课文,新知识。教授新教材,需要更新新观念,需要采取新教法。为了适应新课改,我多次外出学习,多次翻阅《高中课程标准》,多次钻研新教材,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并自己学会制作课件,和开设教学博客,与网络上的同仁,共同探讨教材教法。

我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教师。我总觉得,作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因而生活之余,我从不去打麻将、打牌,也不去搞副业,挣外快。除了做家务、健身之外,就是上上网、浏览文学网站、研究语文教学,或者写点东西,玩玩博客。

我是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自20xx年担任本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以来,我做了大量工作:

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教学活动,如教师的各种公开课,学生的各种语文竞赛;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一帮一体系,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校每学年举行一次优质课竞赛,吉安市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竞赛,我都认真选拔优秀教师参赛。我校。。。。。。。等青年教师,都是通过优质课这个平台脱颖而出,迅速成长起来的。

因为工作认真,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年终考核多次得优,还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区优秀教研组长等。

成绩代表过去,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时刻把师德放在心中。以爱贯穿我的教学中,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做一名人民群众放心、家长放心、学校放心、学生放心的合格的教师。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范文【三】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现在本人对这一学期师德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检查:

1、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作为一个教师,我能忠诚于党与人民的教育视野,做到为人师表。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并与家长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上,我把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 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篇10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所谓道德理想,就是指人们依据并结合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激励人们向往、追求并力求实现的完美人格的高尚品德;所谓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为;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对于教师来说,是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操以及所要达到的道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道德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领域,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学识、能力、宝贵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

首先,缺乏学术诚信,剽窃别人科研成果,学术腐败。一些教师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缺少求真务实的学风,为了评职称,出成果,窃取别人的科研成果,滥造学术论文,这些剽窃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是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之一。如原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论文造假、抄袭他人实验数据。

其次,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此举本应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再次,乱收费,接受贿赂。有些教师自编讲义、自拟习题、试卷,高价向学生出售,增加额外收入。还有甚者,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索要贿赂,如在奖学金的评定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等。

第四,缺乏爱岗敬业,进取之心,得过且过。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跳槽热”“第二职业热”冲击着校园,教师不认真教学,教学成了次要的事。

第五,不尊重学生。有的教师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批评不顾场合,损害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心,不易被学生接受。

诸如此类教师的行为,极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给教师光荣的职业蒙上了阴影,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教育是根本,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尤为重要。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科学的法制化管理相结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作保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单位和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师德建设还应取得社会的支持。新闻媒体要积极报道教师师德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德的社会舆论,批评教师中不良的道德行为,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扬善惩恶,形成师德风范与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

第三,建立抑恶扬善机制,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教师的道德状况,是教师行为的反映和表现。在教师职业活动和生活中,如果善行得不到及时和应有的褒扬,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逍遥自在,不受谴责,那么违规者会越来越放肆,还会引起其他一些职业道德自律意识不强的人起而仿效,以致恶性循环,污染社会风气。因此,建立抑恶扬善机制,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我国社会道德风气的根本好转至关重要。

第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的典型材料,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建设。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树立典型与培育优秀的教师群体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抓典型又抓群体,以典型带群体,以群体育典型,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达到宣传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效果,从而树立正气、凝聚人心,使整个教师队伍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五,完善职业道德的载体建设。职业道德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没有一定的载体,活动难以开展,教育难于落实。这种载体包括场所、设施和器材等方面。如教师不准打麻将,应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就必须有教工俱乐部、歌舞厅等活动场所;不随地吐痰、乱抛乱扔,就应设痰盂和垃圾通道等。载体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为大家喜闻乐见,容易收到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第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自觉进行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担负着“振兴教育希望”的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会议、板报、墙报、广播等),大力宣传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像扫除文盲、法盲那样扫除“道德盲”;另一方面,要对初登讲坛的新教师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讲座、介绍先进人物的师德经验、专题演讲等活动,倡导职业道德新风,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自觉成为广大教师行动的指南。

参考文献:

[1]马健华.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

[2]支戈壁.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道德规范体系[J].实事求是,2007(4).(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燕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