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师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 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 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 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 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 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教学要求
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明确教学任务。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内容多:从目前高考的考纲的要求看高考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学阶段的10本教材即初中的《中国地理》上下册《世界地理》上下册《高中地理》必修123册《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三环境保护.从知识结构看包括了世界和中国的各区域地理和高中的系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1)就高二地理学科来说,学科主干知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思想、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地理图表的识读、分析与应用。一方面要注重基础,不要讲得太深和太难,另一方面要突出主干知识,不必面面俱到,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把时间放在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及其应用或者迁移上。
(2)初中地理主要是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着重复习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难度,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重抓基础,又要突出重点,适当补充热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通时结合世界热点地区复习重点地区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是学会区域定位,认识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评价区域发展条件。在此,该背的就要强求学生背。如世界分区、世界主要8个国家的定位和地理特征以及中国分区地理就要采用这种方法复习。在复习中,区域地理内容的掌握要超越初中地理的能力要求,与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渗透和结合。
(3)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包括读图能力;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在复习是应重点强化提高。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要有详细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认真挖掘教材。
2. 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能使学生会学、学会就是好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学释疑、知识整理、训练矫正、迁移延伸四个环节。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地,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网络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法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能力培养。地理学法的设计必须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在知识的运用上要有适当的提高,以适应高三的教学和高考的需要。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本期高二地理教学将认真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遵照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在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地理教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世界政治经济、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掌握用基础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有强烈爱国情操又具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学生。
三、工作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本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力争能在具有影响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四、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然后复习初中中国地理。
2、工作安排:李进廷任教241、242、243三个班并肩负尖子培优辅导,任备课组长;任爱民任教238、239、240、242四个班并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肩负普通培优工作。
3、课时安排:每周安排四课时,本期预计23周,实上课时18周,共计课时72课时。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五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篇2
(一)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常用形式。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看图写话时应注意图画的选择。首先,因为低年级儿童思维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要求所感知的对象的直观性,所以要求选择图画完整、清晰。其次,由于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感知较多的依赖于当前所给的信息和头脑中的想象,而不是长时记忆中的经验,因此对图画的情境性要求较高,只有贴近较为简单的日常生活和具体事物,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写。最后,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力较差,注意易分散,就要求教师所选择的图画具有鲜明的主题性。
(二)扩写与续写训练
续写与扩写训练以完型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中对“整体性”的倡导为前提,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将整体是外界环境有组织的有机结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征。写话训练中的续写和扩写就是让学生基于原有的不完整材料,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建构出完整段落篇章,而在这个建构完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外界环境的组织协调活动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续写和扩写教学的基本步骤为:认真阅读,提取素材和切入点;合理想象不完整情节;仔细检查,认真修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写话中的情感性。第一,材料选取的兴趣性,教师所选取素材要让学生乐于进入,有写话创作的空间。第二,写话内容的自主性,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表达,给学生充分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设计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视角限制儿童。第三,写话过程的情感性,孩子的语言纯真而质朴,带有童话式的美好,因此在写话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真实表达真善美的情感体验。
二、写话教学中的原则和策略
(一)尊重学生想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写话作为写作的起步阶段,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可以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如果在小学低年级就产生了对写作的畏惧情绪,那之后的作文教学将无法进行。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写话的重要性和基本特点,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而急于求成,跳过写话训练的步骤,将写话等同于高年级的习作进行教学,这种做法没有尊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应加以改进。
(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写话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促进教学的实际情境条件,认为学习情境要与实践情境相符合,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使学生接触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才能使学生进行高级的学习。并由此提出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想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而写话是写作的基础,更是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与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就应该注重情境的真实性,贴近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实际。具体形式可以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入手,如可以在教室内环境进行的看图写话,做观察记录、模拟商场和打电话情境等;在班级活动中编写口号等;也可以是在生活真实情境下进行的,为自己的照片图片配上描述的文字、编写广告语、解说词等。
(三)丰富学生的心理图示
写作是一种个人思维表达和创作的过程,其背后反映着学生心理图示的建构和转化等复杂机制,所以单纯的教授技巧的作文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心理图示和情感体验。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图示较为匮乏,而学生写作时却要用到大量的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人物角色图式和场景图式等,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其经验的丰富,增加学生的图示种类和数量。其途径可以采取接触真实生活丰富直接经验的方式,当然根据现代学习理论,“阅读除了使读者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和写作方法知识之外,也能使读者获得大量的与主题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因此也可以采取扩大阅读丰富间接经验的形式。
(四)给学生以积极反馈
已有研究发现,在以成绩为目标定向时,接受进步反馈的差生的成绩显著优于无进步反馈的差生。由此可见教师应通过反馈多给学生积极鼓励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差生,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的写作能力会提高,这样才能通过培养作文自我效能感来提高作文水平。而根据林崇德对小学初中写作能力发展的两阶段说的观点,认为小学生还不具有对写作的批判性,所以不能进行学生之间写话的互评,对写话作文的评价主要依赖于教师。而为了保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的写话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反馈,鼓励学生进行写话。
(五)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写话
篇3
[关键词]化学工程;专业学位;实践基地;案例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结构也进行了调整。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新增专业学位及培养类别,之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迅速发展[1]。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定向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以使其毕业后迅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2]。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核心培养方式和重要环节[3-4]。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工程实践环节的质量。作为河南省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培养单位之一,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比例逐年增加,已占研究生录取总人数的60%以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主要指导思想,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为此,学校以河南省内主要化工企业为依托,整合校企的优势,主动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研究生培养与产学研紧密结合,成立了一批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本文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煤气化公司”实践基地为例,介绍了该基地整合校企双方学术队伍、项目技术、科研平台、实验设备及装置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并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提升基地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具体举措。
一、实践基地的建立
煤化工产业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煤气化技术是煤炭转化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煤炭的转化及深度利用意义重大。围绕煤气化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学校和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煤气化公司共建了实践基地。该基地是校企双方开展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推进对中原经济区科技带动作用强的资源与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和转型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获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评价环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调整。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的优秀创新团队,构建了知识创新机制,以期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实践基地的运行机制
针对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需要,校企双方构建了实践基地的运行机制,涉及管理体制、经费筹措、指导教师、培养计划、招生就业等方面。
(一)管理体制校企双方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一起负责实践基地的日常管理,并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完整、有效的研究生创新激励制度,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地建立了创新项目研究平台,采用了能有效发挥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管理模式。基地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及各实验中心等对进入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开放,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经费筹措实践校企人员共同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和科研难题,围绕煤气化过程系统集成、煤气化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开展联合研发,并联合申请省级或国家级课题;利用学院的科研经费与企业的科技创新经费设立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支持基地建设;同时争取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经费的支持。
(三)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结合建设实际,遴选企业的优秀人才作为校外导师,并配备校内导师,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参与创新基地建设,共同制定创新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基地通过完善相应规章制度,明确校内和校外导师的职责,涉及学术、思想、技术保密、安全等方面,并规定学生所在基地导师为主要负责人。
(四)培养计划校企双方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共同进行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对进入基地学习的研究生实施联合培养;同时组织并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校企双方还联合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对研究生申请的创新项目进行立项审核。基地导师则组织项目实施,并对项目进行检查和统筹管理。进入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结合企业研发项目和个人研究方向,自主设计研究课题,进行申报、立项和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提交科研成果。基地鼓励研究生选择难度大、有风险但创新性强的研究课题,并从经费、政策上重点支持优秀研究生从事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或极具应用前景的重大工程或技术创新研究,以此激励研究生获得重要创新成果。
(五)招生就业学校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提供研究生入学奖学金,适当提高研究生助学和助研奖学金,以吸引优质生源进入创新基地。企业实质性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实现工程人才的“近距离培养、零距离就业”。
(六)其他方面基地在人才培训、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生产服务等方面对企业优先提供服务;委派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为企业员工讲授专业知识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及研发工作。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结合河南省煤气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将案例教学引入实践基地。如我们在“煤气化炉的优化与改造”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高等反应工程课程中“反应器类型”章节的知识进行煤气化炉的优化与改造;在“煤气化过程能量高效利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高等化工热力学课程中“火用”及“夹点分析”等章节的知识进行能量分析与节能降耗设计;在“煤气化废水的处理”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高等分离工程课程中“膜分离技术”等章节的知识进行废水的处理及回收利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篇4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选范文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1)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1)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习,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2)班有学生37名、初二(3)班有学生32名、初二(4)有学生33名、初二(5)班有学生41名、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中国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1)每一节课强调学习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
(2)每一节课强化地理学案,全批全改,要求节节清,人人清。
(3)强化阶段测试,全批全改,要求章章清,人人清。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选范文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 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 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选范文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篇5
本学期历史组的教研活动将以教学改革思想为指导,做好学校部署的教研活动,并指导、监督备课组活动。高三历史会考依然要为达标作贡献,因此抓好基础、确保合格率是高三教学的主要任务;初中历史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历史思维习惯,更好的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为初三作准备;高三、初三复习任务艰巨,备课组需多加研讨,汲取有效信息以指导复习。初中其它年级历史教学也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加强教学教研。
二、活动目标
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集合全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能力,群策群力尽力研讨优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带动新教师尽快融入教师行业,并加强新、老教师的磨合,互相取长补短;同时,探讨和解决课堂内、外遇到的新、难问题。
三、主要工作
1、研组活动定期每两周开展一次,并不定期地进行即时问题的解决。活动主要围绕学校部署的任务即时展开,并侧重教学方面的问题。组织好各级各类公开课和教学研讨,完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
2、随着教学改革深入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日益加强,教研组将共同探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鼓励本组成员进行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3、教研组还将着重探讨“二考”问题,初中历史中考争取上一新台阶、高三历史会考也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我们将总结以往经验教训,除注意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加强信息的搜集和整合。
4、高三历史教学中,我们也将注意总结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提取有效信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篇6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最新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7、做好考试分析工作,全面分析各班级、各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
8、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以整合学科内容,并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最新范文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三·教材内容及分析分析:
1·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
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
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2·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
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
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
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
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3·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
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4·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
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
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5·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总体目标: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及运用其它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五·提高具体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9、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最新范文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今年市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高考“3+1+1”模式,重点抓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狠抓重点,常查环节,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工作安排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高考水平;配合学校三星级高中评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高高三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高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课堂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
①、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 特别是对高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②、结合学校月考制度,做好平时测试工作,高三两周一次常规考试,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③、认真完成听课计划,能够每周听一节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20节。
2、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高三的复习,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选资料,精选试题。认真做好提前备好一周课,由教研组长签字才能进课堂的工作。
3、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结合学校青蓝工程,以高考改革为契机,着重提高课堂即时效率。在活动中,将根据教研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
①、开设高三历史复习研讨课。从能力角度出发,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着重培养运用生产力标准、实事求是、宏观与微观、人类文明演进四个理论尺度。
②、在高一的历史课中认真抓好素质教育,结合高考改革形势,在抓基础知识同时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③、三月份的学校教师课展示活动中,将集中教研组智慧,认真组织,充分展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
4、展开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学校提出的总课题,教研组将展开对“历史教学结构的优化与素质化教育”子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将对“问题式教学”进一步进行探讨,同时落实细节,明确各人分工,分阶段按计划实施。在过程将对阶段性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适当调整研究计划。学期中或结束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在这一学期中,准备将“问题式教学”模式基本定型,严格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一步深化模式理念,完善研究的各项工作。
5、、落实月考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在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明察秋毫。
①、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②、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③、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6、抓好初中课改工作,落实校本课程研究
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 普通化学 优质立体化教材 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25-02
普通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普通化学理论,可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是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基本工具,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建设优质立体化教材有利于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优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材编写,通过教材形式把课程内容固化下来,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不断加强教材建设是杜绝高校低质量教材进课堂,预防课程内容滞后的根本保障。目前,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优质立体化教材较少,亟待研究和开发。规划、组织本校的教材建设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材质量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普通化学课程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导言,也是我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每学年的授课量都很大。然而,一方面,该门课程的学时受到普遍压缩;另一方面,普通化学课程所面向的大学生是刚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太适应;同时,扩招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校有较多的对口生(未学习高中化学)和少数民族学生,还有一部分达到或接近一本录取线的外省学生。显然,以纸质教材为中心的普通化学教材建设和单一的多媒体课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多层次学习需求。因此,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早已建立校园网,并有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随时向学生提供上网服务,在教学楼、学生宿舍内部都有网络接口。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已经接触了计算机。这些条件使得立体化教材建设及其网络辅助教学成为可能和必要。[2] [3] [4] [5] [6] [7] [8]
二、普通化学优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内容
立体化教材建设以纸质教材为依托,在纸质教材的传承上开发科学化、体系化、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同时考虑网络教材要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整合,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调互补。
(一)纸质教材建设
1.主教材
自主编写主教材《普通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教材编写时,突出了其适用性、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讨论普通化学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生物学方面的联系,并适当介绍了一些科普知识、科学展望或学科发展前沿概况、科学家事迹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基本原理的论述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对基础知识和拓展内容的介绍则是采取“广而新”的原则,较好地兼顾了内容与篇幅的矛盾。
2.辅教材
自主编写辅教材《普通化学学习指导》(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章节顺序与主教材一致,共分10章。每章分为四部分:内容提要、思考与练习题详解、自测题及答案。思考与练习题详解是理论教材中每章思考与练习题的部分解答;自测题的类型分为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及计算题。另外,书末附有普通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其答案。同时,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还增加了考研模拟题、英文习题、理论与实验及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习题,以利于因材施教。书中所有题目也给出了解题步骤与方法。编写《普通化学学习指导》,对于学生自学、了解和掌握普通化学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学会抓住重点、难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做适量典型、有一定难度的精选习题,是学习每门课程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自主研制多媒体课件
配合自主编写的《普通化学》教材,自主研制普通化学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各章节内容编排合理,重点突出,生动的动画和图示能直观表现抽象理论部分内容,并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而修改内容。内容形象生动的课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网络教材建设
普通化学立体化教材服务的对象是农林院校大学一年级新生和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我校新生中来自外省的学生、对口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网络教材框架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们的这种差异性。
1.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各章内容进行了总结,益于指导学生的学习。
2.精选例题,并有精选例题的解题录像,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巩固所学的知识。
3.在内容上拓展、延伸了主教材。
普通化学网上开设的栏目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队伍、授课教案、电子教案、课堂录像、习题、自测试题、素材资源库、辅导读物、网络教学资源链接等,既有利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预习及复习授课内容,也益于考研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更深、更广的延伸内容。[9]
三、立体化教材的教学实践
为了有效开拓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几年来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同学们普遍认为配音动画或图例远不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授课方式有机融合,依据课程内容以及不同要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考试方法
1.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考试内容
考试目标应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考试的范围不局限于某些章节,也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内容,命题突出能力考核,以利于学生总结与发挥,激发个人思考。适当增加综合性、整体性、理解性、运用性、评价性的命题,避免考试内容单一、老化。
2.注重过程性考核
学生的总成绩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累加所得。形成性考核由课堂问答、课堂测验、作业、出勤、上课是否带齐学习材料等组成。终结性考核是课程全部结束后的期末考试。这种考核办法避免了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平时用功,而不是期末突击,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反馈机制
通过平时考核与检查,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适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因为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增加,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生乐于质疑和纠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宽泛和牢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三)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促进教改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内容丰富、新颖,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的网络教学资源不难,难的是不断地更新网络教学资源,持续建设和完善立体化教材。无疑,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实践中发现,如不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就不能持续地吸引学生们的吸引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应鼓励学生上传一些内容,参与网络教材的建设,克服以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只强调教师需求,忽视学生学习需求的弊端,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根据教学反馈信息,不断更新网络教学资源,持续建设和完善网络教材。
[ 注 释 ]
[1] 吕小艳,项蓓丽,文衍宣.实施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2012(11):50-53.
[2] 闫静,贾桂芝,贾力维.高等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12-13.
[3] 刘春英,李丽,冯锡兰,等.大学化学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优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36-138.
[4] 陈红兵,刘涌洲,王世飞.有机化学多层次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1(1):132-133.
[5] 王芳珠,杨国华.物理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1):96-98.
[6] 黄绍重.医用化学立体教材建设的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07(6):786.
[7] 高胜利,陈三平,谢钢.“普通化学”立体教材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64,56.
篇9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转化 暂时后进生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单位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改变思想观念,科学实施有效教学,是转化后进生的必由之路。
一、转变育人模式,变呆板为灵活,注重暂时后进生的情感教育
基本指导思想是:在教育情感方面――多关爱,多宽容,多鼓励;在教育行为方面――分层次教学,改变评价策略,并积极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
1.思想教育
在思想教育方面,联系后进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灵活采用“理解教育”中的以下策略,第一,态度改变策略,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拉近师生距离,进行心灵沟通;第二,教师奖励策略,如教师和学生一起吃饭、一起参加大课间活动等感动学生,消除隔阂;第三,罚后安抚策略,在暴风骤雨式的批评过后对学生进行安抚;第四生命周期策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其次,在运用以上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镇西老师的爱心教育经验,以教师的爱转变后进生的思想。
2.课堂教学
根据“理解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成功教育理论等,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措施。第一,分层次教学法,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充分兼顾到后进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使暂时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第二,师生共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后,教师可以将暂时后进生组织起来,和他们探讨在课堂中的感受,让这些学生提出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要求及时改进以后的教学设计。
3.家校联系
加强与后进生家庭的沟通,让家长一起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和“理解教育”的重要,引导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家校达成共识,形成教育暂时后进生的合力。
4.评价机制
对暂时后进生的评价放低要求,从暂时后进生的优势智能方面对其进行积极评价,专门设置关于暂时后进生的学校奖励措施。使暂时后进生充分享受和其他学生一样的成功之乐,以成功促使其取得更大成功。
二、转变教师角色,变教师为导师,突出暂时后进生的主体地位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当个好“导”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大胆尝试“导”课,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我“导”的方向走,课堂上有声有色,教学效果明显转好。
1.导“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及其反馈的过程。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导线”,激励暂时后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启发设问、读图思考、列表对比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技巧。因为培养思维能力是教会学生“会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适当点拨思路,使暂时后进生跟着老师的“导线”一环扣一环地去想去说去做。
2.导“演”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把自己正确的思维过程、结果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也离不开"导"师的精心诱导。把讲台留给学生,特别是暂时后进生,师"导"生"演",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之获得一种成功的自豪感。通过教师的组织,让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3.导“行”
地理有许多知识是在地图上找出来或填注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特别是暂时后进生,动手填注重要的图表,是巩固思维成果的必要环节。要想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忽视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行"主要是指导他们读图方法,阅读教材,勾出重点,分清主次,理清因果关系,分析图形、以图释义,动手绘图能力等。如在初中讲"中国的地形"时,以主要地形为线索,让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绘一幅中国地形图,既要照顾学习基础差、动手慢的同学有机会动手训练,又要培养学习好的同学完善本组地图的协作精神。
三、转变工作方式,变单一为多元,多方位促进暂时后进生发展
1.多鼓励、赞赏和倾听
世间万物都植根于一定的环境,离不开环境的作用,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暂时后进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积极民主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营造这种学习氛围的基础就是教学的民主。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而应置身于学生中间,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一句鼓励的话能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一节课45分钟,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应不乏教师的鼓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学会鼓励学生,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对学生,特别是暂时后进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积极鼓励性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和倾听,让暂时后进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们很有创意的回答,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赞赏,这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鼓励,即使回答的不正确,教师也不应随便打断学生的思路,而应积极的引导,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尊重。
2.多引导和帮助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教师传授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主动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强有力的支持者,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要帮在疑、难处,导在关键点,同时强调,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引导不等于直接告诉,帮助不等于代替。
3.多交流与合作
课堂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没有交流的课堂是沉闷的、无效的。课堂教学也是合作的过程,没有合作的课堂是单调的。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共同学习的过程,这种交流体现在:共同探讨、争论、辩论、求真;而合作体现在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共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熊川武、汪玲.理解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10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理知识,改变了过去传统只是用常规文字、地图枯燥地传递知识的方式,变成了图文并茂、动态展现知识的形式,直观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所以,我们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效推动课程的进程。教师可运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将信息内容引入课堂,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使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学生直接操作、演示、讨论时,更容易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主动学习,积极发展,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先展示一些长江自然风光的幻灯片,同时配以《长江之歌》的乐曲,这样就能使学生被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高昂的乐曲所吸引,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长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我们导入新课,就为学好这一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课下再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及有关资料,网上的共享资源能让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也兴奋起来了。只要有精彩的课件,或者直接去多媒体教室上地理课,学生都分外精神,无需我们讲太多,学生都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屏幕上,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多媒体的应用会把难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既可增加内容的生动感,大大降低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又利于学生获取知识,从而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东地区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该地区历史上的多次战争资料或影片片段,这样学生不仅清楚了该地区的位置,还知道了该地区爆发战争的原因,为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学习“中国的铁路运输”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有序地列出主要的铁路干线,然后让回答铁路的名称、起止点和沿途经过的主要城市、交通枢纽、工业中心及其自然地理方面的相关内容。采用这种练习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使学生对知识印象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可以模拟、演示过程,使静态图成为动态图,可使学生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了有机的整体。例如,在讲中国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我在制作课件时,把民族、山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等主要的知识点与相关的动画和图片融合在了一起,然后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所选择地学习主要内容。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当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有时,他们更有优越感,因为通过网络可以查到很多连教师也不清楚的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领域,加大信息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上网查询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在查找、筛选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扩大了信息量。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进入课堂,学生能够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多媒体网络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相对传统教学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学生可以在自主活动中探索未知领域,丰富的资源可以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度过45分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甄别、筛选、积累和运用,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当我们的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的时候,不就是我们最高的教学目标实现的时候吗?那时,我们的学生会经常感到成功的喜悦,更会体会到学习的无比快乐。网络学习将成为我们的生活需要。
- 上一篇:语文教学成果展示
- 下一篇:影视后期行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