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

篇1

一、从情感入手,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论新奇比不上自然科学课,论逻辑思维的乐趣比不上数学课,而语文课最大优势是情感,抓住它才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语文之树是成长在情感的沃土上的,情感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以情感来打动人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优美的童话故事、寓言、小说、儿歌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不过现行的小学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太少,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近出版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等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所选的文章基本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包含雅拙的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语言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妙,产生阅读的乐趣。

其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跟教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和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用感情打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语文课内,情感是被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的,而不是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语文教师被迫热情奔放,被迫给学生提供美好的感受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在让人深感不安。

这种虚假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学生往往说或写一些没有经过体验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反而上人感到厌烦。

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语文的自信不足,特别是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认为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害怕,兴趣索然。要改变这种情况,树立写作的自信,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给学生的作文多加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如果教师每次都能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进步在提高,有收获,学生就不会怕作文了,也不会感到作文难了,并且对作文越发想写了,也会越写越好。作文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都是如此。

三、认识语文知识的有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成长的兴趣。

篇2

一、大胆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现必备的心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多种办法,从多种角度选准想象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有效利用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作者所描写的生动画面,再结合教材的描述,进一步丰富画面。设置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利用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去激发新的想象。如我在讲解《荷花》一课时,先让学生默读并体会文章中的关键词,然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了一些优美的荷花图片,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朗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荷花的动态美。还可以找几个头戴荷花头饰的小朋友为代表,伴随着音乐让学生一起边想象边表演荷花的动态美。此时,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完全沉醉在了鲜花和音乐的海洋中,课堂气氛达到了,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某些课文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结局。比如《狼和小羊》一课,当学生看到结尾处说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学生就会非常关心小羊的命运。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刻就会情绪高涨,非常兴奋,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学生们会想象出多种可能的结果。多数学生会说,羊没有被狼吃掉,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种种办法最终逃脱了;也有的说,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饶,结果还是被吃掉了。总之,通过有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很好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直观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此,教师就要注意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引导他们尽快地将游戏、玩耍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针对课文中所介绍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将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制成多媒体教具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去传播种子的;蒲公英的种子怎样利用风来进行传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还可以很快解决教学难点。

三、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持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的体验,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断体验到成功,他们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次体验成功,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而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成绩差,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指导,尽早体验成功,步入学习的正规。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由于成绩不好,经常受到批评;有的可能是经常犯错误,遭到师生的“冷遇”;有的可能是因家庭原因备受歧视和奚落等。因此,这些学生自卑感严重,对学习没有信心,时间一长,就会“破罐子破摔”。针对学困生形成的不同原因,教师也应该分别研究其不同的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以换取他们内心的自尊意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奋发进取的动力。培养和增强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取得成功,体验快乐。实际上,学困生并非各方面都差,也并非都是智商低下,只是他们的某些缺点使得他们的地位在班集体乃至在整个学校属于低层次,很少有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他们的才能往往因得不到表现而使得他们得不到学校多数师生的认可。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善于抓住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再激励他们在学习上奋起直追,并认真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比如,我们班有个学生学习很差,但是画画很好,我就安排他负责班级板报,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这给予了他极大的鼓舞,我趁势做工作,积极引导他在学习上给自己争口气,后来他的学习成绩果然提高很快。

四、增强课堂作业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设计课堂作业的时候就要符合学生的这些年龄和心理特点,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可写、可读、可看、可玩耍,可操作性要强,在增加训练目的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在作业和活动的同时,训练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的作业,以便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来,受益终生。

篇3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创新方法,开拓题源,保持兴趣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写作方法,开拓写作题源,才能够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永不枯竭,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永久的乐趣。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更是激发作文兴趣的物质源泉。而素材的积累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倡并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积累,为快乐作文磨制生花妙笔。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靠我们如何在课前的几分钟里紧扣学习内容去激发和点燃。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于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有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情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趣,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人的情趣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情趣高昂,以自己的状态带动学生的状态,使两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握好尺度,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大势的表扬,多加夸奖,让学生明白老师还是把“自己放在心上”还是有那么一回事,学生的心情就没有任何负担,宽松、愉快地学习。

四、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篇4

一、创设悬念激发语文兴趣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常为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悬念,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些困惑,从而在似懂非懂、似知非知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渴望解决悬念的亢奋心理状态中,激发追根求源、探索奥妙的兴趣。如教学《鲸》一文,在导入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鲸在水中的投影片,然后对学生说:“这是遨游在大海中的一头鲸,因为它的形体像鱼,所以人们管他叫鲸鱼,但是它不是鱼,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写鲸不是鱼的理由找出来。”这个违背常识的结论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把学生带入了最佳学习状态。教学第六册第十课《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我开门见山直接导课,板书课题后问: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会产生哪些疑问?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小老师是谁,有的说我想知道小老师长得什么样,还有的说我想知道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我接着说:“喔,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呢。学贵质疑,同学们,有了问题怎么去解决问题呢?”有的学生说:“读读书。”“对,读读书,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书吧。”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已经被激发起来,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他们的兴趣易被新奇的东西所激发,因此可以从更新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新异刺激,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刺激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演一演等方式方法,把教学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三、组织恰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

1.组织新颖的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时,最能激发好奇心,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如教学反义词,让学生与老师对词,由单个字扩展到双个字,再三个字、四个字,最后扩展到短语。在积累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带某字的词语,或者采用词语接龙等形式,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下积累知识、学习知识。

2.组织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过深,学生望而却步,会降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学生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深浅得当,难易适度,这样才可有效地激发兴趣。如在让学生习作《家乡的变化》时,为了降低习作时的难度,先让学生回家调查了解,然后利用口语交际课相互交流,通过交流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然后再让他们写出家乡的变化。这样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即使作文水平低一点的学生也不再感到无话可写。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资源的丰富性可启发我们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猜谜语、对诗、看谁知到的名人多、谈体会、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张琳同学为参加书法比赛苦练钢笔字,李飞同学为参加书法比赛星期天和爷爷一块揣摩运笔、研究汉字的结构。还有的同学为争当故事大王苦练普通话、广泛阅读……兴趣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利用多元化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如作业反馈中一个红红的大大的“优”字可使学生为自己的认真、细心而感到欣慰;习作中一个赞赏的、忠恳的激励评语,会大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朗读教学中一句“你读真美,此时老师的心情和作者一样”,会使学生充满自信;故事会上,一句“你肚子里的故事真多”,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语文兴趣

篇5

一、充分挖掘语文课堂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语文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兴趣教育还要求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三方面下手:一是课堂的导入一定要诙谐有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幽默风趣,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的吸引过来,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导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二是引入生活情趣,将生活引入课堂。三是引入实践兴趣。只有将动脑转化为实践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学习目的明确了,才能够产生读书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对语文教材产生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的重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乌鸦喝水》中讲述了乌鸦从瓶中喝水的过程,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它是借助什么力量取得成功的。学习本课时,我就启发学生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还能够用其他方法喝水吗?此类问题一经提出,在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里看到了求索的激情,引导学生思考出更好的办法来进行实验,而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求知欲,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意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在教材中有目的的进行挖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缓解目前教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制定目标,为之努力

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就等于给他指明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是引路灯,是起航的星。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暖心窝的话语,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关心,从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在教学中,我逐步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进行综合训练,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归纳和概括总结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增加实践能力,不断培养创新人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互促,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有的放矢地把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在加强课堂渗透的同时,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在教授学生《雪地上的小画家》这一课时,可以预习提前解决以下问题: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益处何在?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授课时,对于相关知识在课堂上针对有关段落相机渗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探讨进行合作学习。

三、通过教材学习观察方法,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范文,我们的教学应该以课本为范本,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会全面、细致的观察,让教材成为观察生活的范本。与此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作好观察笔记,制定具体的观察目标。使观察和生活有机结合。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观察笔记,仿写一些段落;同时把仿文和范文比较,体验情感,练习创造性习作。新课标指出:“科学的学习,必须以实践为主。”实践既是培养小学生观察的目的,也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不断丰富观察方法和实践技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好奇、好胜、好模仿。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通过观察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感受学习的同时,可以创造性的小发明、小制作的欲望也得到了激发。课外发动学生编“科普小报”,并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搞小创作小发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建立学习信心

篇6

一、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语文,我认为是一门和阅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自然而然,语文课就为学生的阅读搭建了一个最直接的平台。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平台。所以我在制定各项计划或者是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都是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只有让孩子们先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才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机会。比如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就经常利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欲望。只有他们对阅读感兴趣了,喜欢阅读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渴望阅读。

二、充分利用阅读课

我任教的这所农村小学,每个星期都为学生安排了两节阅读课,可是很多时候,这两节课却莫名其妙地成了语文课或数学课。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就充分地把这两节课利用了起来。由于我所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大篇幅的阅读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我便结合我的语文教学,经常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有时候,我还会让他们把阅读搬上舞台。比如,我在教《雪孩子》这一课时,我就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阅读课上把他们表演出来。我清楚的记得,那节阅读课上孩子们的表现异常活跃,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故事。通过孩子们的表演,我不仅高效利用了阅读课,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树立榜样多表扬

阅读,说简单也简单。可如果要把文章读得好,那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你不要期待他们一下子就能把书读好,一遍读不好,那就再读一遍。这时老师要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老师还可以让那些读得好的同学,去帮助那些有待进步的同学。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学会在语文课堂上欣赏和表扬学生。比如,我就经常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贴画 ,你可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贴纸,当许多孩子聚在一起比较的时候,它们就仿佛充满了魔力一般,会让那些得的少的孩子变得更加努力,渴望得到更多的小红花。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语文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阅读课,当然还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平时多加表扬他们,把他们的进步看在眼里。这样孩子们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乐于阅读、享受阅读。

篇7

关键词:运用比较;情景创设;鼓励质疑;协同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2-01

小学语文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其传送道德、爱国情操,以及识文断字,处处彰显出人文性和人文化。人文性和人文化是一本大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学生在接受语文学习传送出的道德情操和知识能力时,需要一个再创造的课程,任何一种硬塞,都对学生的理解是无益的,相反,只会加深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道德情操的教育,以及理解各种知识,抑或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拓创新。

1.语文教学中多运用比较和开展情景创设,启发学生的求异思,催生出学生的想象力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有好几种好的方法为基础的,从不同的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要求必须涉及推测、想象、创造等方向。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哥白尼确立日心说都是求异思维结出的硕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求异的习惯,就能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拓展新的思维空间,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离开积极的丰富的想象,既难以理解教材内容,又难以发展语文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是关键。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展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2.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我国宋朝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益,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这话很有道理。读书无疑,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常有疑点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有疑好问才能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引导他们逐步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要在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引导的方法,一是鼓励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说说好在哪里,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二是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围绕中心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遇事好问,勇于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质疑,这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好奇心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善于提出研究性问题,从中获得了必要的知识技能。

3.在语文问题情境中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活动,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疑点、异点、插图、引文、注释等,灵活驾驭,扩充延伸,合理想象质疑,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巧妙地展开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之中,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在求异、求奇、求深中寻找灵感,点燃创造的火花。创造性思维来自生活与现实的需要,它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并为现实生活和实践服务。教师应把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向课堂外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自然中领悟,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延伸。小学语文教师自己也应具有创造性思维,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向人所谓相,做人所谓做,让自己成为一条永远涌动的河流。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培养的学生不言而喻。

4.训练学生的左右脑协同活动

篇8

一、观察生活,增强感知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面对文题无从下笔,写来写去只有干巴巴的几句话,没有内容可写,甚至编造一些不实的内容来写,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记得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言大师叶圣陶说过:“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同样的道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合理引导,使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写作的溪水一定会常流不息。我们可以有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如: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结合课本中的说话练习,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人们的行为习惯进行讨论,教师有意点评、引导,促使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引导写作。

二、创设情境、训练思维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石。教师可根据现场环境及时指导学生观察,训练他们的写作思维。比如,去年冬天的一节语文课上,正上着课,忽然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刹时,大地白茫茫的一片,学生的注意力都分散到窗外去了,于是我索性就让学生来观察下雪的场景,让学生随意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这大片大片的雪花像柳絮、像鹅毛。”有的说:“这是冬爷爷给大地送来的嫁衣。”还有的约好明天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等等。同学们看的兴高采烈,说的热闹非凡,于是我随既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只见同学们埋下头,刷刷写,不到一节课功夫便完成了任务。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人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

三、多写多练,熟能生巧

俗话说得好:“三日不练手生。”要想把作文写好,平时就应该注重多练笔。“文必多作而后工”,它需要不断地练习、揣摩,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写作才能得心应手。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去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也就在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其他心得或方法的。”说到底,就是要多写多练,写得多了,提起笔来,写作的思路自然就涌现出来了。有了广泛的思路写作,写作就不再是难题。写日记是增加练笔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天之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东西写下来,不紧能激发写作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另外定期安排学生创办班级日报、板报、手抄报等等,定期举办作文大赛,让学生自己写稿,也是练笔的好机会。对日后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四、阅读积累,增加素材

学生的作文基础来源于语文课教学,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读是吸收,写是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只有大量的读写活动,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促进写的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得方,写作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书读得多了容易遗忘,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读书笔记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文章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要作好课内的读书笔记还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是: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这样,所作的读书笔记才不至于随读随忘,经过长期积累,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作自然如鱼得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五、模仿佳作,锻炼能力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但对作文难的同学确实是一条捷径。可以模仿优秀作文,还可以模仿大师写的文章,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给我们作文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当我们找不到恰当的形式、句式时,不妨可以想一下课文中的名篇名作,仿照它的形式,融入深思熟虑的内容,思路也许就出来了。如学习课文《丰碑》描写风狂雪大的景象后,可让学生进行《雨中的……》练写。

六、肯定优点、激发兴趣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不足之处则委婉地指出。教育心理学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要满腔热情,运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言,让学生从老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盼和一片爱心。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表扬比批评效果更好。

七、开展活动,提高能力

篇9

【关键词】小语;教学;兴趣;培养

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之主动探究,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就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了功夫,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 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2. 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读、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记格言警句、书法、听写字词、背诵古诗文、默写课文成语、写作文片段、介绍名胜古迹等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班级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利用小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创设成功体验,诱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筛选正确的信息,理出课文思路,掌握文章结构,领悟作者意图,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感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感能力。

5.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象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如教学《葡萄沟》等课文,教师让学生边听录音《我们新疆好地方》的乐曲,边听老师的讲解。乐声一起,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做起新疆特有的舞蹈动作,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文章的角色。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课文内容,为更好地理解“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等词语,适时放录象,当播放到葡萄沟的葡萄到处都是,伸手可及;有白的、绿的、灰的、紫的……什么颜色都有时,学生嘴里发出啧啧声,不禁脱口而出:“我都馋了”,“我都想到新疆去了”.在愉快的乐声和动人的画面中去学习,有了乐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6. 展示修养,吸引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有效、最持久的因素取决于语文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和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力,及充满魅力的言语表述,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教师的言行所吸引,从而引起对学习的兴趣。如:学生误读“靓”为“qian”时,我一边板书一边说:“青”春看得“见”是不是'liang'?帅哥表妹就是这个'靓'字。这样,学生在一笑之中牢牢记住了这个“靓”字,因此,在教学的同时我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自己扎实的语文功底,授课时让学生感到由衷的钦佩,从而吸引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笔者有了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Do you like baozi?”这一内容时,笔者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 “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