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作者针对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特征,并对提升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对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
长期以来,传统的讲授方式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强调死记硬背,强调机械训练,强调循规蹈矩。语文学科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使教学能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现有资源等来设计符合学生的体验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增强了学生互动、合作和创新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生命力量得到彰显,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1.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1.1亲历性
体验是亲历的活动,亲历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最为本质的特征。体验式教学是身与心亲历的过程,它无需任何中介,是主体亲身置身事内,只有个体的亲身经历才能有最深刻的体验。体验的亲历可以分为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即“身历”和“心历”。“身历”是体验主体在实践层面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心历”是体验主体在心理上的“亲身经历”,包括移情性的理解、感受,对他人、他物经历的切实感悟,是对体验对象与主体间关系的探寻。亲历性体现在体验式教学中,就是师生对于所教、所学的内容的个人情感的触动、精神的共鸣、心灵的震撼,只有(师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才能获取感受。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进行反思,要求他们行为和感情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2]。
1.2自主性
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完成。体验的过程是体验的主体获得新的自我认识、建构和提升的过程,它具有强烈的主动色彩,需要激活和唤醒,不能传授和命令。体验是自主的体验,是个体主动参与其中而获得的认知。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做出判断,并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体验式教学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感悟生命意义。
1.3个体性
体验是对个体对自身经验带有感彩的回味、反思和体味。“个人知识是体验性课程的知识论基础”。每个体验的主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由于个体具体的事实、周围的环境、与别人的交流、个人认知的成长及心理结构的不同,不同的个体在经历体验后,意义的解构和重构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它使教师不需要时时和事事的督导和指导,而是学生个体依据自身独特的兴趣和原有基础,以个人的方式去解构和重构意义。
2.提升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对策
2.1认识学生地位,给予亲历机会
认识学生的地位,首先应该是把学生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即要以学生为本,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不同,虽然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不同,但他们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主体性出发,教学不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它要求教学应以人为出发点,而且首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考虑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但是,“人”有被限制的因素。作为能够影响学生的最大源泉,教师必须要看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对学生的限制极其强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能继续利用自己的话语霸权展现自己的特权,应从学生出发,不但要在主观上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需要在实际行动上真正的给予学生主体地位,“使受教育者充分的发展是教育者的责任”。指向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感悟生命意义,这是小学体验式教学所应有的价值取向。
2.2创设合适意境,营造适当氛围
在语文体验式教学中,调动情感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促成学生人格发展的目标。而情感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一个适当意境。教学意境是师生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相结合的一种美好的教学艺术境界,是师生在情感和思想,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基础上表露出来的,“境”是教学艺术反映的审美情景和学术氛围,是形与神的统一。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利于学生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内在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蕴藏在情境中的理,替代了传统的显性的教导,以对话、交流、探讨让学生彰显个性、施展才华。因此,我们应结合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课文,采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任何学习活动如果没有学习者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是不可能达到教育目标的。在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不可以强加自己的意志于学生。他首要能够营造适合当前教学的教学意境,接下来才是率领学生共游于这个教学意境,在活动中感知、体会、习得和养成。意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教学媒介、课程内容人性化的背景下,让师生“共沐春风”。在教师、学生共同营造的美好情境氛围内,情感交融。教师爱心、宽容、激励;学生自信、积极、智慧,体验式的教和学就在不知不觉中萌发了。
2.3师生恰当评估,促成体验升华
体验作为人对生活的亲历和体味,作为人从亲历中获得的感受和成果,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亲历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感悟生命意义,因此,体验式教学要促进体验升华,要做好恰当的评估。
3.结论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亲历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感悟生命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目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分析字词、句段等文本含义为主,禁锢了小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对文本自主体验文本的积极性,将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融合在文本的学习中,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个性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都将大有裨益。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阅读是针对分析式阅读而言的。即在阅读中,学生要通过体验作者的体验,将作者的体验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情感,促进自己的精神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主体身份进入文本,体验作者的感情、遭遇、审美和价值判断等,以此来培养学生个体的价值判断、选择能力、情感体验等,让学生学会认同或者批判,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构筑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爱因斯坦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的途径。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价值
1.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培养的关键期,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形象思维因素,达到量的积累后,为今后的抽象思维提供基础。体验阅读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借助直观的情境或者感官教具等,让文本中的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情感体验的表达,启发学生获得并创造生动的形象,有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与传统分析式阅读比较,体验式阅读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重点加强情境设置,启发自主、自觉进行文本的情节感知和细节体验,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地位,如果发现问题,教师会引导学生调整思路、深入体验,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给学生阅读体验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多进行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主置。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消———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在教师引导下,对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突出地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的体验阅读更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情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一方面源自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一方面源自于学生自主阅读的感知和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今后阅读学习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三、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构建起科学的体验式阅读教学结构,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紧密结合小学生思想、心理等特征,以现有教材为依托,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创设直观情境。内容包括教师带学生一起去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具有真切的体验。这种情境创设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创设间接情境。也就是教师可以借助媒体、信息技术等创设一种虚拟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展现、实物演示、画面展示、音乐熏陶、情境表演等各种丰富的形式来展现文本内容或者烘托文章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这种情境创设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间接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感知。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体验
品味语言,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首先是以读促品。读有多种类型,比如朗读、默读、诵读、范读、集体读、个人读、分角色朗读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及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而且读要有感情、有节奏、有层次,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以达到品味文本的目的。其次就是以想促品。它是在读的基础之上,对语言进行进一步的体验,包括联想和想象。教师要在学生品读完语言后,将学生品读的语言与现实生活、已有经验、相关情境等进行联系结合,加深或者创造出新的情感的体验。
3.开展对话深化情感体验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通过倾听来思考文本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教师要学会循循善诱并且尽量支持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或者敢于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其次,就是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反思体验。教师要学会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表达中要与其进行持续性对话,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再思考,体验、再体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其生活体验相符,教师还要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差别对待,因材施教。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科学的方法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方面的感悟教学,启发、鼓励、引导,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杨四耕.什么是体验:一个教育学概念的研究机[J].今日教育,2009,(5).
[3]葛捷.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3,(29).
[4]雷振国.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6,(17):11.
[5]邱丽娟.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77-78.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 体验式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带着情感进行阅读,使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体会,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将详细分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 尊重学生个体的需要。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自去体验阅读材料,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动建构知识。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能够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去做。因此,跟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相比,体验式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它表现了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2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更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更加深刻,获得的知识也更加丰富,因此它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
1 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时,语文老师首先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并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活动,使他们带着想象和思考去进行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要尽可能地将问题新颖化,并且注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设问,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比如,在《窃读记》一文中,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文中的主人公需要窃读呢?主人公是怎样进行窃读的呢?窃读的时候,主人公的心情如何呢?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语文老师还可以问学生: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也去书店窃读,那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对阅读材料充满好奇,从而带着自己的丰富情感和想象去阅读文章。
2 拓展思维,充分表达学生的体验。当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时,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慢慢地深入,他们会跨越时空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契合和共鸣,当这种情感的体验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表达的需要。这说明,体验式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个时候,语文老师要把握住机会,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表达,让他们抒发阅读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体会文章中的或细腻意境、或澎湃意境、或励志意境、或激扬意境,使他们的情感真正地融入到文章中去,并且带动他们思维的迁移,升华他们的情感体验。
3 构建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体验。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思考与感悟,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时,在阅读一些文章时,由于文章所处时代和学生所处时代相差甚远,所以学生无法去体会文中的那种情感,在这个时候,语文老师要为学生构建情境,跟学生述说那个时代的背景,使学生融入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够身临其境,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和思考。比如在《难忘的一课》教学中,语文老师就需要向学生充分解释文章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作者所处的环境,让学生对文中作者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
4 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融入阅读之中。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只有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时,学生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文章阅读,才会怀着愉悦的心情去看文章。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加放松,才能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受其他情绪的影响,才能够在看完文章之后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为了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阅读中去,语文老师需要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建议,让他们进行自由地发言。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引导,鼓励他们在课上大胆发言,表达他们的独特见解,从而调动班上的学习气氛,带动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总结
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深的体会,并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活动。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积极地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通过问题设置、构建情境等实现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对阅读更加感兴趣,并且使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徐龙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
[2]方桂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J]
篇4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行动(身动)体验是主要形式之一,通常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做”中得到丰富的体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游戏、科学实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多样方式,给学生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保持盎然的学习情绪,在亲身体验中得到满载的收获,体验的感悟、灵动的文字在学生的笔下汩汩流淌。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习作2,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模仿例文,从动作与外形等方面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描摹观察体验。即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简单的画出动物的外形,介绍所画动物的特点。介绍时,可适当运用夸张、拟人与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与其他动物展开对比,突出特征。而后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动物的描写方法:描写动物外形等特征时,要注意由整体至部分、自上到下等顺序进行表达;还可以写写这种动物的各种习性状态,比如活动、吃食、休息、嬉戏等。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该如何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欢之情。再引导同学们在观察体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自由选材,自主拟题,动笔成文。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写,也有整体构思与方法,写出的习作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二、心动体验,触动心灵
与行动体验相比,心动体验强调“思”,需要心理活动的参与,主要表现为想象训练、思维与逆向训练等等,从而引动学生丰富情感,开启学生无限思维,引发同学们头脑“风暴”,涌现万千思绪,给动笔写作奠定良好情感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设置逼真情境,给学生情感冲击与震撼,触动心灵,使其生成真实体验与感受,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空话假话连篇。如组织“亲情测试”,引导孩子们明白“抉择”的内涵,感悟亲情与人生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拿出作文稿纸,提笔写出自己最爱的5个人,写之前可以慢慢想,想到这几个人时,会有怎样的感受涌上心头呢?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结果,简单说说与他们的故事等等。接着,让同学们划去1个最爱的人。这时,不少学生踌躇万分,难以下笔。再让他们逐步划掉,到一个都不剩。老师板书:失去这一切爱,并引导学生回顾与最爱的人的难忘点滴,体验这份“离别”,触动心灵,有的孩子还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教师顺势引导:刚才只是测试,你们最爱的五个人依旧在你们身边,想想那时候为何会哭呢?(稍停片刻)现在请提笔用文字记录之前发生的那—幕幕,自上课的第一刻起,老师讲了些什么,你们又是如何做的,当时有何感受与想法,其他同学又有何表现。面对最爱的人,当你们将其依次划去时,你在头脑中闪现了哪些故事与画面,请在另外一页稿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声。而后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心理体验与回忆“命名”,感悟抉择,感受“爱”。
三、想象体验,大胆创造
篇5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在当前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构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成为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焦点。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想构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必须从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距离以及营造课堂氛围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依赖于学生的死记硬背,以至于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此,笔者建议将语文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取得教学成效。语文是语言的载体,其来源于生活,如果脱离生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故事就在身边。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附近工厂的烟囱、汽车排出的烟尘和尾气颜色,辨别其气味,进而思考它们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结合当前的雾霾天气,更能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笔者认为,学生只要对代课老师比较喜欢,则必然会对其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就是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让学生喜欢和认可代课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心理学学视角的考虑,将感情融入教学语言中去,会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饱含感情,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时时刻刻注意对孩子的态度和情感。
三、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实践中,教师应当多给孩子们以微笑的面容,用亲切的言语、饱满的热情去感化他们。尤其在学生出错时,不能一味地训斥和惩罚,而应当耐心地指导;学生取得进步时,应当给予其及时的肯定,并且多鼓励他们。比如,用“你真行”“你真棒”以及“下次表现会更好”等言词来表扬学生。通过该种方法,可以逐渐打消学生对的课堂教学的惧怕,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合作学习。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应当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老师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不同特点和个性的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控教学进展,并有目的地及时辅导,引导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其次,倡导课堂提疑活动,鼓励学生多提一些问题。实践中应当认识到,问题的提出要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提问题;合理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发散的过程,可促使学生有效改变他们的被动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形势,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实训基地;学中做;做中学;预备员工;半工半读;项目教学;蓄水池
2007年9月6日,总理在视察大连职业学校时提出:他们的职业教育应该走“学中做,做中学” 的模式,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他校是以计算机类为主的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办出特色。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几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建设已成为辽宁省示范专业,今年参加全国计算机大赛,总分获得全国第三的好成绩。下面把他们在实训教学方面的做法叙述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以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
一、先选企业、后建专业,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他校原来一直是通过教职工的调查,了解和掌握市场的需求,经过一定的论证确定专业和专业教学计划。这样做虽然有一定的专业建设根据,但是仍然有一些盲目性。为了避免出现专业建设上的不确定性,他们选定了在大连市具有一定知名程度的40多家用人单位的老总、人事部长及计算机协会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业分会,其中计算机分会达20人。他们每年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举行由学校、用人单位、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专家及毕业生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讨论会。他们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的目标,不仅重视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兼顾学生个人的个性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作为根本,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
在建设精密金属加工专业时,也是先选择日本的镔罗机械加工公司进行合作,然后建立了这个专业。
二、独特的产学结合、注重实践
在产学结合上,他校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在大连市首创了把工厂和车间搬进校园,老师也是工程师,学生就是职工的做法。从两年前就把企业引进校园,用专业带动产业,用产业促进专业的发展。他们投资建设实训楼,企业投入设备;他们教师到企业里任职和直接参与生产任务的完成,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课教师,直接给学生上课,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他们从学生一进校起,每个学期都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习达到企业标准的,企业录用为预备员工,顶岗工作时发给一定的报酬,实现了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的需求他们与企业共同编制实训教材,从而达到了他校教育和用人单位用工的零距离。
三、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只注重技术,更注重其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对企业的忠诚与信誉。为此他们注重加强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渗透在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对每个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根据职业的特点提出具体需求;在学生管理上实行了军事化管理,提出了 “学习三年,当兵三年,受益终生”的校训,着重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和爱岗敬业的品质。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天24小时的行走坐卧当中去。他们的德育教育经验已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在全省职业教育德育经验交流会上介绍。
四、和专业协会合作,明确专业导向
他校十分重视与大连市计算机软件行业协会、大连市CBE协会、大连计算机协会和大连计算机中心等组织的合作,其目的是广泛结交计算机企事业单位,了解计算机企业的发展与需求;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最先进的技术;让企业了解他们、走进校园开展合作;参与全市的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与规划的研究,承担科研项目。他校是大连市中等职业他们中被市计算机协会吸收的两个单位之一,是被市CBE协会接纳的唯一一所中等职业他们,是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权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基地”。在与专业协会合作当中,他校在大连市计算机行业中等人才的培养中的骨干作用与模范作用越来越突出。2006年大连市政府把IT实训基地建在了他校,教育部为他校投资320万建起了全国信息类实训基地。
五、以生产项目带动教学,增加实践机会
学校鼓励教师开办实习公司,宗旨是必须以满足学生实训为第一目的。由企业提供生产项目和市场,企业按照生产订单和市场价格来收购实习产品。虽然企业不受学校控制但企业的管理者受学校的控制,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外来企业在合作方面的不便。这种模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学到实用的知识。例如学校教师注册的“奥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以设计软件、制作多媒体、广泛设计等为主的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设计了《图书馆图书管理软件》、《学分制管理软件》、《大连港沙 盘多媒体管理软件》等。在制作这些软件时,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从开始寻找、制作素材开始,到数据库的建立,代码编写,软硬件的结合,最后调试,每一步学生都能亲身经历。这比在校外企业参加的实训更能让学生了解全面系统的企业业务,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无比坚实的基础。
六、同时还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他校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和研修的能力上,因此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他们不仅按教学计划开足文化基础课,而且提出了双轨制的培养方向,即学生在读中专课程的同时开设大专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每年有95%以上的学生考入大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80%多的学生在中专毕业的同时也能取得大专毕业证。双轨制的实施,提高了他校学生在用人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建校十几年来他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了98%以上。
在注重学生文化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他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商品化的产品,自己动手组装、调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还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2004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谢照明同学在毕业实习的半年当中,就为实习企业创造了70多万元的效益。他被企业派去大连海事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行办公设备设计时,被教授们误认为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他被保送上大学后仅一年的时间,就担当了万余人他们的学生会副主席、学院的计算机协会副会长;2000届毕业生贾若,在校时就组织同班四名同学论证成立计算机公司,五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公司已达到十几名职工,他个人的年收入已超50多万元;2000届的毕业生丛文臣已在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csk企业中担当培训部门的负责人。
七、通过各类比赛强化专业技能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较快,加之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孩子一般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往往并不比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失利的原因除了非智力的因素影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偏科很厉害。而选择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常常是头脑聪明,可以在一个技术领域中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为此,他们特别注重对特殊技术学生的培养,组建学生计算机学委会,根据学生的一技之长进行培训,并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各类计算机大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特殊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评价》 龚孝华和徐勇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篇7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而且还将拥有一笔财富--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产学合作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敢于转变旧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在文科专业中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思想故步自封。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许多学校汉语言教师思想中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观念,这种教学观念形成的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很难转变。加上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适应新课标教育改革,在教学上,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枯燥乏味的课堂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很难提高教学实效性。这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高实效性需要解决的主要现状。因此,教师必须要摒弃旧的教学方式,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改变旧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作为一名汉语言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人格高尚,还要具有先进的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成就优秀的人民教师,先进的思想和创新的思维能成就高素质教学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旧的教学方法,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深刻领会新课标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新大脑,从思想根源上来一次革命,转变教学观念,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地位和身份,从行动上来提高自身教学观念和模式的转变。传统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教师必须要注重新课改教学观念的培养,在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加强培养和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自主、探索、合作,认真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深入研讨汉语言文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将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创意,研发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声息,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变教学方式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以汉语言文学性质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并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在教学上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一些小视频或者漫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适当的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讲课讲得慢一些也可以,主要是让学生在一节课下来明白老师说的是什么,而不是一节课上完就完了,学生什么都没听明白。只有掌握好所学的内容,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三)小组合作,让汉语言文学课堂更精彩
篇8
活动体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其多元的功能和意义,因而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不少语文老师已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是,毋庸置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一是一味强调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似乎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估计不足,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其中。在活动体验的设计、活动体验的展开以及活动体验的总结诸方面,教师往往越俎代庖,作过多的干预,甚至在活动中把自己的主观体验强加于学生。这样一味地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无疑是对学生主体的漠视。二是一味讲究活动形式,轻视内心体验。活动体验首先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加以内心的体验。因此,活动和体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互为关联的。不管哪一种活动形式,都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内心体验。换言之,如果没有学生内心体验的活动,都是徒劳的、无益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的活动形式倒是颇有新意,但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够。三是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缺乏实际效果。我们的一些老师为了迎合时尚,营造课堂热烈的气氛,往往将活动体验作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用得过分,那就有可能适得其反。而这种现象在公开教学中是大量地存在的。比如,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然而,有的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动不动就是小组讨论活动。有时问题本身很简单,根本无须进行小组讨论,但有的老师偏偏在这些问题上让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他们看来,小组讨论就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法宝,是营造课堂热烈气氛的不二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气氛固然非常活跃、非常热闹,但课堂活动缺乏其实际效果,它只不过成为装潢门面的装饰品罢了。
为了有效地解决活动体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活动体验教学的效能,笔者在活动体验教学方式的实施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兹就语文教学中活动体验教学方式的实施路径谈谈自己的一得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活动体验的过程,是学生自主体验、自我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全面地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活动体验的全过程。这参与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学生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阅读,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他们全面地体验文本所呈现的动人意境和鲜活形象,全面地感受现实世界所展示的丰富生活和动人情景,从而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而学生要自觉、主动地经历和参与,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启动相应的“心理图式”,用间接的或直接的生活经验去观照文本的表现对象和客观的现实世界,发掘出学生经验的课程资源的价值,进而进入自我解读、自我建构的教学境界。比如,笔者在苏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直面人生”的教学过程中,专门让学生按小组进行主题为“面对人生的苦难”的活动体验设计,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最终确定实施的方案。学生围绕主题或交流读书心得,或进行激情演讲,或讲述动人故事。就是讲述故事的环节,有的讲述《圣经》中《约伯记》的经典故事,有的讲述《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的动人故事,也有的讲述同窗学友战胜眼疾的新鲜故事。在这过程中,学生全神投入、情绪高涨、体验充分。这种学生的主体参与,激发了他们自身的生命活力,使之得到精神的滋养和审美的享受。
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个性化差异设计活动方案。学生的活动体验,往往因为年龄、年级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同一个活动体验设计,在不同的年级使用往往具有不同的效果。如果活动体验方案的设计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相切合,学生就不可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尽量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阅读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以后,我作了这样的活动体验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就“青春”的话题给家长写一封信,并希望家长有反馈意见。这个设计比较合理,一是高一学生正值青春时期,对“青春”的话题可以有感而发;二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向青春举杯”,切合教材实际;三是活动以写信和反馈的形式出现,学生颇有兴趣。正因为如此,本次活动体验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也得到了许多家长的高度评价。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事实上,学生进行活动体验,离不开教师适时的、合理的引导。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得以体现?笔者曾听了一节《项脊轩志》的活动体验课。执教者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选择对自己感受最为深刻的人或事进行叙说。这个活动设计是可以的。但有的学生在叙说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动情,反而显得心不在焉,甚至有嬉笑的现象,这和课堂教学应有的氛围是极不协调的。按理来说,教师应在情感的拿捏、氛围的调控上作必要的引导。但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似乎置之而不顾,这样,同样会使活动体验活动偏离正确的轨道。
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学生的体验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为学生的体验服务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并存的教学设计,以开拓活动体验的方法和路径。
在阅读教学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比如:诵读美读比赛、阅读心得交流、文学专题鉴赏、疑难问题探究、情景模拟表演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深学生的形象感受和审美感受,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无疑具有催化剂的作用。我们还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恰如其分地开展对话、表演、竞赛等体验活动。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加深思想情感的体验。笔者曾观摩了一位名师的《将进酒》,这堂课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体验,一是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活动中不断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验;二是诗文语体转换,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再次体验诗歌激越、奔放的思想情感;三是情景模拟表演,让学生进行根据作品的描写,模拟表演李白劝酒的情景,体验李白旷达、豪放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阅读的美好境界。
在写作教学的设计方面,活动体验的方法显得特别重要。现在中学生作文最大的瓶颈是缺少对生活的必要的体验,提笔为文时往往搔头摸耳、冥思苦想,无话可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应用多种多样的活动体验方法。比如人物采访、场面描摹、景物再现、主题讨论等等。我曾经指导学生观察过学校的高隐湖,并要求展开想象体验它的独特之美。学生兴味盎然,凭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写作,出现了很多佳作。有一位学生写道:“潭水很深,因为深,所以它能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色彩。在春天,暖风微醺时,潭水感知了这充盈的活力,便携着股江南别样的柔情,在潭中翩跹而舞,优美的水痕荡漾开去,亲吻缠绵的水岸。水里的生物,似乎在不断翻涌而上,将积蓄了一个冬天的能量在此刻释放。你看到了什么叫做‘春来江水绿如蓝’,潭水真如诗中所写,泛着碧蓝蓝的光泽,那蓝,不似天空蓝得通透,而是渲染了水润的深邃,像流动的蓝眼石,有澄亮的光芒,吸引人的目光,却不让人看清本质的颜色。当太阳的光芒越到了水面,便成细腻的金粉,铺在起伏不定的潭面,折射出璀璨的光辉。在明媚的春天,一片潭水的笑容,如此绚丽夺目……”这里的描写形象生动、优美动人,这正是多样化的活动体验在写作教学中产生的良好效能。
三.要注重活动体验的方案设计和有效实施
活动体验的实施必须有周密的方案设计,切不可随心所欲,盲目无序。首先,活动体验的开展,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活动体验要体现教学的目标指向,任何游离于教学目标的活动体验都是无用的。其次,要有活动体验的具体过程,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的具体安排、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最后,要有活动体验的具体操作设想,包括活动体验气氛的营造、小组活动的人员确定、活动体验的组织者等等。当然,活动体验的方案,要根据文本的特征进行设计。比如本人执教王维的《山居秋暝》,就首先考虑古典诗歌教学的特殊性,同时又以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为旨意。因此,我设计了活动体验的几个主要步骤:
活动一:课前由学生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王维及其诗歌。
活动二:学生交流,联系王维的一些诗篇对其作品进行评说。
活动三:学生小组内自由诵读,初步感知此诗的思想内容。
活动四: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把握声调、重音、停顿、节奏等,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相关的语言信息,展开想象的翅膀,感知、体验、状写诗歌所营造的清新、自然的意境。
活动五:学生讨论、探究诗歌的主旨,并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进行评价。
应该说,这样的活动体验的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愿望,对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篇9
1.教师的口头语言素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准确规范应用。正如上文所说,语言素养要立足于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专业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包括丰富的语言姿态和肢体姿态,尤其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也是语言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地强调过多的抽象语言修饰来向小学生阐述问题或者观点。这一点恰恰忽略了教学对象的适应情况。作为小学生,抽象的语言概念和语言素养并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填鸭式灌输抽象的语言概念和教学内容反而事倍功半,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相反,如果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一方面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快速深刻地形成记忆;另一方面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时代对于现代教育的需求。
2.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要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的教学课堂,往往都是老师一个人撑起一台戏的场面,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同样也像苦行僧一样,把课堂的教学当作一种负担,课堂的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如今,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少了一份人性的亲和力,这也是需要教师用自己良好的语言底蕴将整个课堂“活”起来。
二、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
1.使用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教师都要以身作则说普通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使用普通话也是一名教师的职业形象的体现。
2.提高专业语言表达,抽象与生动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围绕教学参考资料进行授课,学生的思路和问题是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所以要有自己的专业表达,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准确明了的解释。讲解时遣词造句要得当,符合语法。教学的基本观点要明确,不能界限模糊,使得学生在关键的概念和问题上模棱两可。教学用语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虽然说小学生在特别抽象的问题上难以理解过于专业和学术的用语,但是教师要先让学生形成概念,同时,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这个抽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合理地运用抽象语言和生动语言,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整体的教学要具有逻辑性,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零散无序。
3.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一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一站到讲台,语言就不连贯,“恩……”“额”“然后”“就是”一类无关的语气词太多,学生听起来也会很吃力。所以要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幽默性,同时也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师不是单纯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解决相应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教学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就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也更容易得到启发,思维就会更加开阔,不会受到局限。教师在分析教学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深刻、精练,那么学生就会更好地提取有效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13-02
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起很重要的作用。有怎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怎么样的教学语言,而语言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师唯有不断锤炼,才能口随心愿,才能正确表达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与思考,才能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如果教师的语言修养良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
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教学语言这一门艺术,使之能较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准确表达
【教学案例】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的恶行对地球的影响。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地球母亲,老师就是那些破坏地球环境的人类,你们有话对我说吗?
生1:希望你们不要再来破坏我了!我已遍体鳞伤!
师:多么强烈的呼唤!我的心很沉痛。
生2:你们还在我们身上任意践踏!毁坏我的绿衣,污染我的血液!
师:你的一席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生3:对,你们人类只顾贪婪地索取我们的给予,却肆意破坏着我们!
师:是啊,听着你们的真心话,我无地自容。
(齐读第四节)
这是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次拓展。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评价语言,点出了学生思维表达中的语言精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激活了情感,将想象、朗读、表达有机整合起来。
二、依据学生实际,恰当表达
(一)教师应该注意教学语言的儿童化、具体化、形象化、感情化
例如:
“我看在座的小朋友都是好样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努力都会进步,是不是啊?”
“说得多好!只要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如果你刚才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了吗?”
(二)教师应着重在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上下功夫
例如:
“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放下。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情(示意生站起来),读第二遍的时候,他拿起笔来划,新型玻璃的名字都给划下来。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划了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
(生默读,边读边划。)
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善于从学生中发现典型,以推广典型经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读书,一来可使这位学生受到表扬心里高兴,二来其他学生也会感到这一经验亲切、可学,效果自然而然便在老师这一语言暗示中得以体现了。
“老师发现刚才有些同学读完之后,见其他同学还没读完,就又读了一遍,这就叫自觉学习。”
“会读书的人能把一本厚书读成一本薄书,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话。这三段话,总结起来写了什么?”
这些看似无意却有意的课堂评价语言既激励学生,又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所调整,并能自觉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区分教学情境,高效表达
(一)引入,言之有境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师:在一个季节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热闹。这些花有的红得像火,有的粉红像云霞,有的洁白像雪花,花里带着香甜的气息,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是什么季节呀?
生:是春季。
师:春天里还有哪些景象呢?
(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印证课文。)
(二)讲析,言之有物
请看下面于永正老师执教《海底世界》一文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读)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师:这个句子叫“设问句”――作者先提出个问题,然后自己去解答。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设问句时是怎么想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你知道不知道?如果不知道,你马上会怎么样?
生:我不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师:这不是设问句的作用。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读这句话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马上会向下看?谁来读?
这个片段以讲助读,把设问句的有关知识、作用都给学生讲了,而且还让学生掌握了读设问句的语气、语调,并通过读,更好地理解了设问句的有关知识。
(三)过渡,言之有术
因为学生的课堂活动呈“块”状分布,所以教师过渡性的语言必须串联起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能迅速将课文理解透彻。
我们来品味一下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中是如何过渡的。
师:谁知道我板书的意思?谁能看着板书,说说这两段的意思?――先想一下,自己在心里说说试试。说不好,可以看看书。
(学生看着板书,练习。)
师:谁站起来读一读?看着板书说。
生: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很宁静。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一片黑暗。(师笑着插话:加了这一句是为了用上板书的“黑暗”,对不对?该生笑。)在黑暗中,还有许多闪烁的星星,不过那不是天上的星星,是深水鱼的发光器官发出的光……深海里是不是宁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呢?不是的,深水的鱼常常窃窃私语,发出各种声音。(师插话:不过――)不过我们听不到,得用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
师:看了老师的板书,听这位同学这么一说,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
生:(齐)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师:“宁静”在这里,一方面是说几十米以下海水很平静,水是不动的。另一方面是说那里静悄悄的。同学们,你们发现作者写这两段的方法了吗?(师边说边指了指板书的词语)看出来了吗?
生: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
师:对了。这样写多有趣呀!那么,怎样读才能让人觉得有趣呢?自己先练一练。作者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你当然也应当用对比的方法读。
(四)小结,言之有力
课堂小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课中小结,一种是课毕总结。我们既要重视课中小结,也要重视教学结束性小结,做到收束有力,余味深长。
比如,在教学《纸船》的时候,有“细腻的感受”这么一个学习板块,学生结合相关诗句和词语,从不同角度感受诗人的情感。老师在小结这个板块时,可以这样说:
“你们看,大家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浓烈的思念之情。那么,这首诗抒发感情是什么特点呢?老师来总结一下。第一个特点是写物抒情……第二个特点展开想象……第三个特点是变换人称……”
这个课堂小结,不仅仅是“总结”,更是留疑、留韵、留思,可谓结而不尽,余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