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困惑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困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困惑一: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网络普及,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反映了时展的需要,与时代紧密结合。但在农村中学,信息还是相对落后,虽然现在学校配 有电教设备,但拥有率及普及率还比较低,再加上图书资源和相
应的教学参考书籍的缺乏,造成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层面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这使得很多教师发出感叹,我们何时拥有跟城市中学相匹配的教学资源。
困惑二:
教师的期许值与学生的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在农村的小学教育阶段中,一些学校或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产生了偏颇,比如: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让他去打球、绘画、跳舞等等,还美其名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从而忽视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一些学生升入初中后,甚至不知道声韵母、声调是怎么回事。
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把原来对小学的压力转向了初中,而初中语文的教学由于受中考的影响而受到了限制。教师不由得感慨,我们何时能有城市中学这样的生源。
困惑三:
农村语文教材相对单一和受限制。我认为农村的语文教学要和城市里的学生的语文教学有所区别,要体现农村的特定环境。因此,语文教学的创新要体现在教材的创新上。教材的内容要让农村学生所喜闻乐见,更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而当前我们农村中学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自己本省的情况从中选定的版本。这套教材成了命题的唯一依据,因而没有人敢越雷池一一步。事实上,单一的教材无法与农村这种特定的环境相融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而,它需要一套与之相配套的乡土教材,可何时才会有这样的教材呢?
困惑四: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困惑与对策
一、前言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可见,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读是听的深化,写是说的提高,读和听,写和说是统一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只读不写,或读归读,写归写等读写分离现象。一些学生课外书读了很多,但一说起写文章就头疼、害怕。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困惑
多年来,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相分离现象严重。虽然很多语文教师讲授作文教学时会刻意强调注意,但不能很好地实现阅读和写作的链接,当然,更何况迁移的知识和方法,但单纯依靠征文每周两个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另一部分老师关注和重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但不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讲授“读”当然讲“阅读”,“写作”课程只强调“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完全分离,完全无视“课本就是一个例子”,忽视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作为知识的领导者,但不自觉的将两者联系起来,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从阅读取得了相应的收获,却不能在写作中很好的利用,造成阅读流于形式,结果不仅是让学生觉得学习“读”没有实际用途,从而缺乏阅读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感到“书面形式”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成为水源,无本之木。
也有许多教师感到困惑,我觉得学生读的文章已经很多,怎么还不会写的文章吗?事实上,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的东西――阅读,去谈论所谓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太可能的。我探索“初中学校语文教学的阅读和写作综合办法”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教学现象脱离所提出的方法的具体实施缺乏,实践希望在语言教学的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积累素材,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写作指导,努力实现一体化教学,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教学渗透初中在一起。
在阅读中,学生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经验,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是,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在实践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或不是学生阅读的文章阅读深入社会,是提高阅读能力本身是一个考验,只有学到的应用在实际写作,才是真正的阅读的作品,也说明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改善,当然,经常阅读学会使用他们的书面,写作技巧也必须相应增加。单一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都不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所提倡的。
三、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教学的对策
(一)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累写作材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源”和“根”。但是,“读书”的“蛋糕”,但足够大的一块,怎么能积累一些有用的东西写许多材料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阅读,通常什么事情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积累,如何积累,如何申请,所以这个问题后,那么它是不是一直在做它永远?许多教师担心教学任务和工作量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教师只是引路人而已,等学生们领略到其中的乐趣,养成积累的习惯,他们自会独立积累,积累多了,运用的就熟练了,将面临写作时,写作是一种享受。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不会有非常有效的,但一旦有一定的“量”是写作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二)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写作材料
把平时积累的材料很好的运用到作文中需要有一定手段和方法。
一方面要根据主旨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材要更加具有说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具有典型性。写人写景角度要新,写事写物感受要独到,也就是说选材要新颖。
其次,对材料进行详略处理有的材料与中心关系密切,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更有力些,这样的材料就要详细的写;有的材料与中心有关但对于表现文章中心要弱些,那就要简略的写。
最后,在两个相连材料之间安排过渡有时文章中要把两个材料相连,但是读起来联系又不是那么紧密,这就需要在两个材料之间安排过渡。用一些既关联上一个材料又关联下一个材料的语句或者语段将两个材料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三)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成文技法
文章的开头结尾一般来说分为点明中心开头和交代四要素开头,还有的是描写环境开头;结尾又分为 交代结局、总结中心、抒发感情、首尾呼应结尾等。
同时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用一定的写作手法可以能使得所描写的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激情,给予了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得写作教学最终服务于阅读教学,真正实现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年07期
[2]张宏英,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年10期
[3]滕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法之谈[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4期
[4]王胜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结合[J];学周刊;2011年19期
[5]程明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空间[J];学周刊;2011年01期
篇3
关键词:中高职体系建设;基础课教学;困惑;对策
按照省教育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文件精神,即:“七年一贯制,夯实公共基础课程,对接专业技能课程”的总体思路。文化基础课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充分体现“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目标要求,注重学生转段过程中的素质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仅以我校的具体实践谈谈体会。
一、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思考
1.生源质量不容乐观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职[2014]20号文件精神,试点项目入学条件由牵头院校与参与院校共同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项目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从近两年的生源上分析,徐州市的录取分数主要在520~570之间,为总分的75%-80%,基本达到了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但和一般四星级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对高考而言,这个分数段的学生在高中的学生群体中是属于低层次的。以侯集中学为例,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0分,经过三年培养,仍有不少学生不能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因此相比来讲,参加项目试点的学生如果参加高考是不能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之所以选择这条路,家长、学生也是看清楚了这一点。其二是这批学生中语文、英语与数学仍旧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英语与数学主要课程,不少学生在这个方面存在偏科现象,因此生源的质量方面不能够仅仅看总分数,重点科目的分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2.转段升学考核标准不够明确
现代职业教育中高职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要在“3+4”中职本科培养过程中,实现这个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中职与本科教育内涵体系是有很大差别,中职教育重点是学生技能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有一技之长,而本科教育看重的是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两个体系完全不同,出现的偏差较大,如何融合合作双方共同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求上,尽管我们很努力,但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很难达到高中学生的水平。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职[2014]31号文件精神,转段考核的前提是重点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改革,着力加强学生的文化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考核,探索推进文化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的融通。
课程考试的重点是考查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凸显职业教育专业和技术技能特质,为后段学校技术技能人才系统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核心技能如何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就是说考什么、怎么考还不明确。
3.多方的期望值与现实有差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工作涉及了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双方学校、学生家长与学生等诸多方面,对待这项工作的期待值是不一样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项目的期望值是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的文化基础素质,又能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但现实不是这样。
对中职学校来说,项目实施的直接利益是保证了生源的数量与质量,解决了招生问题,但是对于高职、本科来说则不然,首先是生源质量的下降带来了一些教育问题,这批学生进校后能否具备本科学习阶段的知识基础,在转段过程中,中职学校希望学生都能够顺利转入高本阶段的学生,而高职院校担心转入的学生是否合格。
作为家长与学生,被录取之后就以为已经进入保险箱,还没有意识到转段带来的问题,更多的是认为已经进入了本科阶段的学习,期望可以拿到一张本科毕业文凭。
梳理三方核心意见,最终承担主要责任的是文化基础课教学。文化基础课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三方的满意与否。
4.缺少统一的教学体系衔接设计
现有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模式主要做法是合作学校自行结对,选择试点专业、制定试点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可以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也导致教育各层次之间的培养目标不清晰,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设计需要确定基本的准则,目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由合作双方共同制定的,形式差异较大,“七年一贯制”的培养特色没有充分体现。
江苏师范大学与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关于联合开展三年制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协议》中只对试点专业、招生对象、学制及培养模式、招生人数、管理职责、经费划分、毕业文凭等进行明确,但各自教学体系的内在特征及如何衔接没有做出说明,以致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缺乏明确的目标。
5.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无法满足需要
由于合作项目在三年的中职教育中,更多的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公共基础课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能力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局面。
分段培养项目实施以来,我们挑选了最优秀的教师担任“3+4”班级语文、数学、英语课的教学,他们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但毕竟长期担任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像3+4这类近似应试教育的课程教学,他们还是力不从心,例如教材和教辅材料如何选用,知识点如何把握,讲练如何结合,教学难点、重点如何界定等问题,需要不断摸索。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做法
1.明确培养目标
在省教育厅文件基础上,我校多次与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相关学院座谈沟通,初步达成通过在我校的三年学习,学生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基本标准,以此作为前提,制定我校3+4班级学生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强化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在课时安排、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服务等方面向试点班级倾斜。
2.配备了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项目试点班级的教学工作,基于升学转段要求,在师资安排上配备了教学效果好、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目前,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12位教师中,副教授4人,占34%;讲师6人,占50%;助理讲师2人,占16%。4位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年限全部在5年以上,且均获得过优秀班主任。
3.加强了教学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针对试点班级管理,学校专门制定了教学管理办法,加强了教学管理力度,管理部门坚持每天教学检查和巡视制度,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检查工作,加强教学信息沟通与交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同时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并通过家长会与家长积极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倾听学生、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期中考试以后,我们对“3+4”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3+4”班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简单的数学建模能力、运算能力、数学语言与符号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在不及格的学生中甚至出现超低分,显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认为进入“3+4”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混日子。一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属于基础不牢,学习习惯不好造成。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1)明确目标。在着眼于提高学生数理能力的同时,还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方法。既有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要借鉴应试教育的特点,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3)加深部分教学内容难度,参考普通高中的要求,对部分教学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进行延展、扩充。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效果。
(5)减少非教学因素的冲击,保证正常上课不受干扰,同时,希望学校在这类班级任课教师的待遇上能给予适当倾斜,以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加强校校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4年,学校积极与牵头院校江苏师范大学联系,举行研讨活动,邀请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专家为我校师生作报告,组织我校“3+4”班级的学生到江苏师范大学参观学习,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同时为促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邀请侯集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骨干教师来校座谈,虚心请教三门公共基础课程的管理办法、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体系建设“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对于我们来说目前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新鲜事物必将会成为职业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4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农村;现状;对策
前言
在义务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从综合角度进行规范完善。特别是在中国广大农村,关于语文教学过程更是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因此需要从基础设施、制度、教师及学生等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讨论。本文就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就这些现状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语文教学基础设施不足现象突出
教学基础设施能够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其改进完善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领域离不开媒体设施带来的便利和影响。学校教学也不例外。在中国的大部分学校,多媒体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理解课程更加容易便利,老师在讲课环节也可以更加灵活多变,大大丰富的教学课堂。尤其是语文教学,老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相关文章背景或状况进行播放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依然缺乏多媒体等基础设备,依然是靠一个粉笔,一个黑板等简单的设备进行教学,这种简单的设备导致农村的教学大大落后于社会的整体步伐。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制度管理有待完善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很大问题便是对教师的相关管理考核及选拔上。在农村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部分学校选拔老师的标准过于随意,导致很多并没有教学初中语文资历的人员汇入初中语文教学队伍中,导致教师的整体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师的管理上,关于对老师的考核也没有落实到位,使得部分Z文老师对于讲课只是草草备课后便进行教学,甚至出现不备课直接进行教学的个别情况,这就严重制约了讲课的有效性和深入性,使得学生对于听课一知半解,久而久之便对更多的知识一知半解,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心理。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整体有待提高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语文教师思想和作风上的陈旧和落后现象,这就导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整体教学水平跟不上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和步伐。这种素质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存在于教师本身,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教学模式进行生搬硬套,并没有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听课发言以及探究思考的积极性。
(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一部分不爱学习语文课程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没能很好的被教师教育指引,另一方面,中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十分突出,在缺少年轻家长的关爱下产生厌学弃学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农村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教学概念模糊化,每天得过且过。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善教师的管理考核制度
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必须加快进行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进行语文教师的选拔上,应该严格按照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进行考核选拔,而不能在教师选拔上的条件制定过于松弛。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教师考核机制,定期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考评,就部分不合格或不能胜任的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解决。最后是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先进和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或者派教师代表到其他学校进行学习,然后结合本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改革。总之,学校要从制度管理层面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完善改进。
(二)及时更新引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基础设施
针对农村依然存在的传统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的现象,需要各界管理者及时就这些外在的基础设施进行替换更新。农村教学也应及时进行普及推广多媒体等基础设施,在多媒体教学下乡等政策号召下,积极就农村的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保证教师的教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去。另外就语文教学的其他设施,比如说课外读物和学习的资料也应该进行有效的引进订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扩充知识面,为进一步的学习探究奠定扎实的阅读基础。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一方面需要活跃课堂教学环节,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指导教育。比如是对于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讲解,而不是用一个教学模式进行全局式教育;另外也需要积极开展与初中语文教学有关的活动竞赛,比如说诗歌朗诵、成语接力或者阅读课外知识能力比赛及部分美文展览等。通过这些课外的活动极大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究学习来挖掘更多的知识兴趣。最后是鼓励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说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词语运用到平时的作文写作中,鼓励学生运用别具特色的方式进行文章阅读的创新。
三、结语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学相比,存在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个阶段,更需要通过多样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进完善。从制度到基础设施到语文教师的考核管理最后到学生方面都需要进行细致的思考改进,为农村教育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应用
一、“三四五”课堂教学的概念
“三四五”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为学生创建自主、优质、高效的课堂环境,以语文学科特点为基准,具体分解细化了“三步骤”、“四环节”、“五课型”的课堂教学环节流程。其中,“三步骤”主要包括: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四环节”具体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五课型”主要涵盖课型有:阅读教学课、写作教学课、专题复习课、测试讲评课、专题探究课。“三四五”课堂教学独具特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该教学理念可以发挥其独特的教学功能,进而获得最优化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三四五”课堂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
1.阅读教学课
“三四五”课堂教学应用的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课前延伸。课前延伸是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做好的充足准备工作。对于教师来说,需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习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编写预习学案,从而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有效预习及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需要明确制定出学生的预习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并收集与整理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便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探讨。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课前延伸环节中完成自主有效预习,独立做好预习笔记,梳理预习中的难点问题。
(2)课内探究。课内探究环节是“三四五”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环节,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扩展”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在该环节中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3)课后提升。课后提升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布置作业、主题学习。学生在阅读教学课中通过“课前延伸”与“课内探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布置适量具有巩固性、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以及布置学生完成主题学习任务。如此,通过课后提升教学环节培养与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
2.写作教学课
写作一直是中学生的一大困扰,许多中学生厌烦写作,甚至是害怕写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课已然成为重中之重。如此可见,将“三四五”课堂教学应用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课中十分必要。
(1)课前预置文题。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课中,课前预置文题环节是关键,具体划分为五个小环节:任务目标、指导提示、文章链接、选材构思、疑难困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预习学案,其中任务目标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命题方式的写作选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指导提示,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选材与组材等多方面的写作要点,从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不至于盲目与不知所措。文章链接,是指教师在预习学案中为学生提供任务目标中所涉及的相关课外预读资料,以便利于学生借鉴学习,打开写作思路。选材构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已然有了一定的想法,具有初步的构思与布局,通过写作提纲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疑难困惑这一小环节便于学生梳理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或在教师的指点下解决在前面环节中的疑难困惑。
(2)课内写作评改。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写作提纲,从而帮助学生开拓写作视野,理顺腹稿思路,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之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自主写作。教师当堂检查学生的写作,一方面让学生进行互阅互批,另一方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作文进行评改,发现学生的写作优点,提出学生的写作不足。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修改及相互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课后展示提升。每一次写作教学课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定出优秀的作文,设立班级墙报展示,或建立班级网站,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展示平台。如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肯定与表扬,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留心观察身边中的事情,坚持每天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每天进步一小点,最终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三四五”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这样既利于培养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利于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应用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及作用分析
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学的速率和教学的内容,认为只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足够多的内容就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事实恰恰相反,只注重速率而不注重情感的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既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开发,既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低年级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高年级,且在年级的高度与对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之间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越来越低,反之,则越来越高。
其次,许多学生对于语文课程抱着“上课与不上课差别不大”的态度,认为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总体成绩的提升并无太大作用,而诸如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
再次,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采用自己看书的方式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而非由教师讲授,他们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自身的学习十分困难,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相距甚远。
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感情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对情感教育的了解,将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使其乐于主动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第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拓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促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通过自我发现与探索,主动完成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第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进而满足国家、社会的需求。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采用教师为主导方、学生为被动方的教学方式,以背诵、抄写加深学习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因此,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了“情感教育”,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非研究的最终目的,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前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应用策略:
(1)转变教学思路,强调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无论是何种教育方式,都应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使学生从原有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从而通过自身的探索实现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中,一旦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地选择者,就会在情感上得到强烈的刺激,促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思考,进而在情感上拥有较强的满足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积极教育法,即鼓励式教育,使学生在表扬和鼓励的环境下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2)从教学内容入手,渗透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最主要的教学资料即为语文教材。教材是诸多语文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将教学经验中的精华部分上升为理论,从而形成的一部集智慧与心血与一体,融知识与情感为一身的教学资料。语文教材中不仅包含丰富的教学知识,更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因素,是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的完美融合。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都选用古今中外的精髓名篇,并且大都是注明作者用以抒感的经典作品,可谓是“内心情感的结晶”。如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作者鲁迅在书中有着细腻的情感描写,所呈现出来的并非是冷淡、枯燥、无情、乏味的文字符号,而是打动人心、极易产生共鸣的细致描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彼此之间分享心得体会。通过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实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课堂教学并非以向学生传授教学大纲内容为唯一教学目的,与传授教学大纲内容同样重要的还有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而在此过程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可用当前发达的网络环境、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出合理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如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资料即为语文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找出课堂教学相关的图片、生活现象、具体案例等,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距离。如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红楼梦》的对话艺术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一段有关《红楼梦》的视频片段(可以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亦或是黛玉葬花的片段等等),使抽象的形象以及舞台效果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其引入作品的特殊氛围之中,使其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情感。
(4)改革作业方式,延续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都相当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资源和有限时间的条件下,充分开展情感教育教学活动,是当前情感教育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延续情感教育。如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西游记”鉴赏一节,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作品片段重现”的课后作业,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以录像的形式上交作业,对于条件相对欠缺的学生,可以选择以录音的形式上交作业,这样,也可以实现对作业形式的丰富。
三、结论
初中语文教学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教育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变教学思路,强调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从教学内容入手,渗透情感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改革作业方式,延续情感教育”四方面提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如下的教学模式,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多种模式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模式实践在初中语文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以往的教学互动性不充分的弊端,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是在最近以来,笔者在对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课堂做了多次深入的调查,发现了在这个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当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践中结果显示有两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存在且较为突出,第一是合作学习的这种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化,第二是这种模式缺乏有效的实施性,第三是与该种教学模式想对应的教学评价不配套。
(一)合作学习模式形式化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创新模式,有许多初中语文老师对这种学习模式的是指缺乏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形式化和表面化地理解其意义,过分的强调了该学习模式的形式的重要性,从而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
(二)合作学习模式缺乏有效性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缺乏有效性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导致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和认可度存在极其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第二,不同的老师对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还不到位。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新型模式讲究的是组内合作集体探索的原则,因此,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其所呈现的问题的性质以及难易的程度,并遵循组内、组间同质,确定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混编起来,这是异质合作小组的成员组成内容。而我们大部分初中老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基本都会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组排在一起,这时候假如在分组后老师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其组内讨论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两边倒的形势,优等生大谈特谈,中等生听之任之,在这种交叉分组形成合作学习模式小组中,对整体目标的完成和该组内知识的内化非常不利。
(三)合作学习评级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般来说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中,以常模参照评价为主。而此评价体系的顺次排行是依照学生的成绩优劣进行。在合作学习模式中,主要是强调对以组为单位的共同目标的学习与探究,严格来说,这与强调整体进步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不匹配,所以有必要构建一种新的评价体系,并与其相适应,可是这一新型的评级体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处于摸索和构建阶段。
二、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上述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进行参考。
(一)创设环境,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一样是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只有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完成教学的目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预先设定学习的目标,难点重点问题的选择要有价值,并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把老师所讲的主题思想,语言表达,艺术特色,语法特点等知识点经过组间,组内的交流探究分享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科学管理,分组合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一下几点。
(1)分组的合理性:初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一般是采用交叉分组的方式进行分配,交叉分组必须充分的重视和凸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角色,和其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优等生一般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作为该组的组织者,对问题的意见和看法积极表达,组织组内成员围绕学习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将组织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只是为本组的问题找到答案,还要组织协调本组成员共同探讨研究问题并得出共同的结果。下等省可以在优等生创设的共赢氛围中积极发言,主动学习,如果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可以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学习成果,从中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时间长了之后就可以将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隔阂消除,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2)交互感应:合作学习必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达成组内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为更好地实现交互感应,提高组内成员的共同目标达成的同步性,对于学习成果可尝试分工汇报的形式,以达成自我知识的构建及合作学习成果的双重实现。
(3)科学管控:合作学习模式必须重视引导,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综合素质等特质,尝试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组内核心,对于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选择值得信任组织能力强、时间把控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本组的主核心,对于普通难度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可以尝试选用中等生、甚至下等生作为组内的组织者,不求组织者成为本组学习的核心,但求锻炼其组织能力及探究能力,在提升素质能力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激励中下生,形成共同进步的长效机制。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在组与组之间或全班范围内作交流沟通。在合作学习结束后,中学语文教师要利用组间、组内的学习达成及过程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提高。在总结时,要尊重个体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
(三)加快配套评级体系的构建步伐
在构建合作学习评级体系构建的思考中,笔者建议由原来的一元指标评价体系改为多元指标评价模式,对于评价内容而言,既要对结果评价,也要对过程评价,既要对某一时段的绝对成绩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阶段性的成长性进行评价。既要注重智力因素的评价,又要注意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既要对小组内个人进行评价,又要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对于评价方式而言,既要有教师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参考文献:
[1]孟萌.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篇8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概述
我国正在发展国际化的教育事业转型,需要更多的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创造了一些新方法,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成功转型做出了贡献,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许多国内著名学者付出了辛苦的研究努力,在教学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条以:"探究、合作、交流、协作"为主的道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缺点所摒弃,忽略对教学过程中起到阻碍作用的"一人堂"模式,加强了那些思想陈旧,保持封闭观念的老师的培训与辅导,让他们改变观念,以学生为重,以实际性为主,以互动性教学为首要目标,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更新过程中通过不断修正和更新,真正的符合我国发展的教学路线和模式正在形成。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学生与老师不能充分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分注重老师的地位,尊师重道被一贯应用与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与老师沟通和交流,只是背着手在那里听,光是听怎么能把知识学到手呢?脑子里面都是老师一直在灌输,没有自我的思想与老师沟通,老师也根本不会想到学生脑子里在想什么问题,课堂交流的缺失导致课堂中学生逆反情绪和被动思维的产生过多,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让老师与学生的差距变大,让学生的心理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困惑,导致了有问题的学生长时间不交流就放弃了学习。潍坊广文中学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在2004年教学过程中因为忽略学生的自主成长,没有关注学生的角色定位,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思想差距过大,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事后潍坊广文中学积极调整教学战略方向,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的进行了教学转型。
2、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缺乏灵活性
初中语文教学在课堂内容上与西方先进教学方式相比缺乏相对应的内容灵活性与多样性,内容缺乏"对话概念"其实对话概念在许多人眼里有些不对称性,觉得学生就是应该扮演一个被动角色,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改变了这一理解,他认为学生与老师在对话中才能对彼此更加了解,才能有深入的认识,对现状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对13--16岁的青年有一定的语言文学引导意义,但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期,这一点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学者在不断探索中分析出每一个年轻人需要对现存学习知识有自我分析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应该加入一些灵活性元素,让学生和老师有更近一层次的交流。
3、学生学习存在被动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接受能力强,但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在储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程度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转变,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主动性,但是学生现阶段大多没有主动性倾向,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位不被重视。学习过程中老师占据着重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轻视学生的地位,导致了学生心理的怯懦和被动,在知识交流上没有信心与老师交流,越是这样就越循环向不好的方向,转变的可能性也就越低,使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 转贴于
三、初中语文教学障碍性的解决措施
1、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我们在改进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改进教学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使课堂的互动性得到弥补,课堂的交流和互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老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将自己心里所想的一些东西分享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使内心的知识得到新的领会和记忆,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利用交流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现在的老师经过最新的教师培训都喜欢和具有交流思想的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在新课程要求下,沟通变得非常重要。沟通时可以以学习分组来进行沟通,这种方式使同学互相沟通的交流加强,也可以使同学和老师的沟通加强,在国外被称为协作式教学方法。
2、增加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最好利用教学内容来增强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教材的实质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读和理解,所以按照陈旧的观念设计课本得到的还是以前陈旧的学习观念和分析观念,没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我们现在要强调教材的灵活性,设立一些新内容进去,帮助老师掌握课堂灵活性和新秩序,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教学无障碍性,教材中的新章节内容可以设立些小组讨论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发现学习的乐趣。
3、学生学习要由被动变为主动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生命教育的基本概念
1968年美国一位教育学专家出版的《生命教育》一书具有重大意义,该书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探讨了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等问题。此后,该理论风靡全世界,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各种相关的学术团体。那么,什么才是生命教育呢?从广义上来说,生命教育不仅关注生命,也关注对人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从狭义上来讲,生命教育关注对生命本身的教育,包括对自己和他人以及一切自然生命的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倡导生命教育,其宗旨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以及最终达到生活质量提高的目的。
二、传统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及缺失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功利化倾向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以迎接考试,这种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只是把知识作为一种符号或标签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考试时再把这些符号或标签粘贴到所需的地方,所考查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学生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在注重对学生满堂灌的同时必然忽视了对学生生命情感的培育,造成了学生对完整生命意识的残缺,正所谓从根本上失去了对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正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课文《紫藤萝瀑布》时,学生领略不到自然对人的无限魅力以及自然引导人们保持蓬勃旺盛、积极向上的精神,只追求表面上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忽视了挖掘书本深处存在的真、善、美爱等最有人文关怀的东西,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我国历来注重“尊师重道”,这在有利于维护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同时,也使得在传统教学上教师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则是低声下气,师生之间的情感得不到交流。因此,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只是“填鸭式”“满堂灌”地给学生倾倒知识,不给予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机会,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感到恐惧,老师也感觉到教学越来越吃力。
(三)封闭性的中学语文教学,阻碍了学生生命意识的提高
由于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压力和升学压力,无论是学校的老师们还是家里的父母亲人们,又或者是身边的同学好友们,大家都在讨论着考试成绩,都只关心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完全被应试教育所形成的冷漠环境所封锁,本来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为他们开辟一块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崭新天地,使他们内心的压力和困惑、矛盾能够通过一些优秀的语文阅读教材得到疏导和解答,然而,遗憾的是,语文教师们总是注重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材的一些理性分析和训练,忽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这样就给中学生本已紧缩的心灵又筑了一道围城。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生命教育的实践探讨
(一)在初中语文的学习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
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语文老师们要善于从平时的语文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如人教版第一册的课文《生命,生命》,作者通过描绘危险境地中不断挣扎的飞蛾,墙缝中不断生长的瓜藤,听诊器中不断传出来的心脏的搏动,热情讴歌了生命的旺盛和涌动。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描绘春天嫩绿的小草和树叶、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鸟、牛背上的牧童和地里劳作的老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再如,七年级下册的沈石溪先生的《斑羚飞渡》,老斑羚主动为其他斑羚搭起飞渡悬崖峭壁的臂膀,通过自我牺牲而保全其他年轻斑羚,让学生们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感悟到了对生命的敬重。
(二)在课堂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的意识
由于现在的初中生们大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着父母和所有亲人们的宠爱,他们习惯了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很少会去想用自己的爱回报给他人。因而,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亲情以及人世间美好的感情。在教授朱自清先生《背影》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语文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有关亲情的优秀音乐作品,如刘和刚的《父亲》,通过悠扬的歌曲和老师对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们感受普通父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关怀、真诚与善良,很好地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学会感谢周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们的亲人。
(三)在作文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
当代著名文学家余秋雨在谈到写作时曾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他是要启发我们将生命教育和写作教学融合起来,然而,从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作文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头拦路虎,写作文是最让学生们头疼的事情,即使语文老师讲的口沫横飞、激情四射,学生们还是写不好或者不会写作文,然而,若写起自己最为喜欢的小狗小猫之类的话题,那滔滔不绝的样子,又是别一番景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对这些小动物关怀备至,与动物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初中语文老师们要善于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去体验自己乃至他人生命之快乐,引导学生们从身边的人和物写起,以“人际”高度体验自我生命与他生命的关系,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上,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弘扬生命意识,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受到人世间每个生命的个性和尊严。
四、结语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们学习语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要让学生们能够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和尊严,提高学生们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建构学生们完满的人格和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李斌辉.生命教育:语文课程的现实责任[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1.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而诞生的,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适应了初中语文的发展趋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以及意识的提高。综合性学习模式的出现,适应了这一需求,为初中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动力。因此,初中的综合性学习备受瞩目。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堂教学活动不够丰富。
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课程活动选择过于单一,只是在语文课堂上增加了部分教学场景,并未添加实质性的教学内容,难以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的语言学习时,没有给学生创设巧妙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进行资料收集时,采取应付的态度只是简单的从网络或书籍上进行摘录,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上,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到素材的诵读上,忽略对素材的研究和讨论,并且一旦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往往不再重视收集的素材将其丢弃。此外,现在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安排上单一,只是简单的对收集的材料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作文创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语文教师在语文课题的选择上不够合理,为了应付综合性学习的硬性要求,往往选择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的课题进行研究,比如追寻人类起源、探索人类未知等,导致学生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成果,只能采用读写的方式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不够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进程具有推动作用,此外,教师的综合能力、课堂掌控能力、课堂教学引导能力和教学水平对课程教学的开展都是不可忽视的推进因素。通过对当前语文教师的调查发现,语文教师在综合性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忽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综合性学习强调多层次、多层面知识的融合,而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开展时,只是象征性的开展几个代表性活动,采取走形式的方式开展相关教研活动,通过表面工作应付上级的调查。还有部分语文教师根本没有开展综合性学习,只是对学生提出象征性的建议,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探讨;其二,缺乏综合性学习的专业知识。语文教师在进行综合学习的开展时,单纯的认为综合性学习是知识与能力的联系,难以满足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语文教师综合性学习的专业知识匮乏。主要表现在部分语文教师采用综合性教学的方式进行传统语文教学。
3.学生不够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
其一,忽视语文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初中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持有无所谓的态度,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对自己的帮助不大。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综合性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功利性,不适合当前的语文学习,因为他们认为语文学习是帮助其升学的工具,不需要采用复杂的教学形式。正是学生没有从意识上提高自身的认识,导致学生不够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忽视其重要性;其二,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不够积极。在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时对学生观察发现,认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参与性。或许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过分依赖老师和教材,错误的认为综合性学习是对课堂时间的浪费,从而在进行语文学习时,部分学生不注重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了解和掌握。
二、解决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重视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想推进综合性学习,就必须注重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得教师树立综合性学习的意识,培养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从对于教材的全面的理解上,深入地体会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例如,在人教版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上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不能有效的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因此,需要通过培训,详细地讲解人教版教材的内容、特点、使得教师系统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内涵。从而能够自主的、熟练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培训掌握一些授课的技巧,以及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2.进一步优化教育的环境。
为了更好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在重视升学的教育的同时,教育的主管部门也要为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对于教学,我们通过深入地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教材的理解,教法的研究,教案的设计获得全新的体会。进而通过综合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3.转变思想,积极创新。
教师作为传业授课的主体,自身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真正的内涵和意义,加强综合性教学的培训和相关书籍的阅读和参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锻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其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要积极开展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改革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以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促使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