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域社会治理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市域社会治理经验总结

篇1

    一、会议的基本特点

    由于每届会议的时间、地点、背景、主题、举办方等各不相同,因此,每届会议都各有特色。本次会议共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亚洲学者与官员参与程度高

    亚洲参会代表占代表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其中我国参与代表也明显多于往年;有超过一半的发言代表来自亚洲。与此同时,亚洲代表也比以前更为活跃地参与研讨,其他各洲代表对亚洲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也更为关注。亚洲代表之所以有比较高的热情参与本次会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亚洲各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与比较深入的改革反思;二是本次会议在印尼召开,亚洲代表的参会成本相对较低。

    (二)政府职责、能力与治理模式是研讨重点

    新公共管理运动初期,公共行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治理模式构建为重点。此后,管理与服务技术、工具的科学化成为研究与探讨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反思不断深化,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又使这种反思全面升温。在公共行政实践领域,以追求公共价值为主要目标的协同行政与公平行政逐渐受到重视,逆市场化、民营化和分权化以及源于此的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能力建设成为一种新潮流,而在国际行政科学研究领域,对政府职责、能力与治理模式重构的探讨再次成为热点,且超越“政府规模”视角、“能力适度”成为研究重点。在三个分议题中,第一个分议题,即以重理政府责任与角色为核心的公共行为再审视成为提交论文最多的议题,共收到论文49篇,占论文总量的45%,而第二、第三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论文,也从政府如何履行职责、更好履行职责的角度阐述了政府在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具备的能力。

    (三)实证研究成果是主体

    关注实践发展,提升实践经验,推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是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使命。近年来,参会论文对公共行政改革实践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本次会议依然如此,其突出表现就是绝大多数发言论文以案例分析、改革经验总结为主要内容。纵观发言论文以及大会交流研讨的总体情况,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公共管理改革实践的反思与审视;二是对协同行政与公平行政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这两个关注点的形成清楚地表明,各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实践仍处于相对活跃的发展时期,公共行政理论也处于否定之否定的持续演进时期。

    (四)更为关注国际比较

    目前,全球化(区域化)与民族化是公共行政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全球化(区域化)使公共行政的国际协同、合作与借鉴更为必要与急迫,民族化则使公共行政的个性需求与比较优势更为凸显。正因如此,国际比较逐步成为国际行政科学领域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相关成果不仅成为探索国际行政科学发展规律的有效基础,也成为各国公共行政实践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可靠依据。本次会议比较研究持续升温:一是使用比较方法进行分析的论文比重明显大于往届;二是比较的对象主体更为多元,不仅有传统的双边比较,更有广泛的多边比较;三是比较的内容更为广泛,不仅有管理方法即工具层面的比较,还有治理结构即管理体制、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偏好层面的比较;四是比较的交流更为深入,不仅有彼此实践与学术成果的相互展示,更有基于共同关注问题的观点交流与碰撞。

    (五)公共行政实践领域与理论研究领域的互动明显

    公共行政理论指导并引领公共行政实践发展是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一贯追求。公共行政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在公共行政改革时期表现尤为明显,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如此,后新公共管理时期同样如此。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公共行政实践需要有别于新公共管理思潮的行政改革理论浮出水面。以此为背景,近年来,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的会议呈现出学者与官员共同关注、学实互动日益深入、官员更为急迫地探求实践指导的态势。本届会议,这种态势更为突出,政府官员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学者更为关注改革经验总结。

    二、会议主要观点

    全球金融危机使公共行政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与分议题,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以及基于此的对政府角色、公共治理、行政文化和政府能力建设等问题的探讨都更为系统深入,其核心思想就是应强化政府作用,重视文化公共行政的影响,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和公共治理结构优化。

    (一)政府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责任有限,其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其活动内容是提供市场做不了也做不好的服务,即提供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推动下,很多国家认为“小政府”是一种理想模式,相信小政府和基于市场的改革会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因此,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很多国家开展了以市场为导向、缩小政府规模的行政改革。但对市场过度依赖,对社会公平一定程度的忽视,已经蕴涵着政府治理能力的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使“市场导向型政府”饱受质疑,政府职责和角色再次被重新界定。与会代表认为,新公共管理改革所倡导的“小政府”,不是适合于所有国家的万能钥匙,也不是国家能力和稳定的保证;政府的职能范围、规模和结构,取决于国家的历史背景和制度能力,每个国家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路径。

    (二)民营化需要重新评估

    在新公共管理时期,民营化是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过去的十年,新公共管理利用市场化的管理技术提高效率,市场在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逐渐上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政策会提高政策实施效率;通过民营化,私人企业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通过减少政府作用提高效益;即使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合法化的情况下,私有化也能带来经济效益。因此,民营化的发展和不断增加的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使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发生了极大变化。但目前,民营化已经受到广泛质疑,逆民营化正在进行之中。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将公共服务外包逐渐收回,美国“9·11”事件之后,民营的机场安检已经收归政府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因此,在未来的公共行政改革制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民营化的负面影响,探索新的替代政策。

    (三)公众回应性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多元治理、良政成为公共行政的新理念,政府不再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包括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到政府管理中来。许多人相信,这种多元主体治理在促进区域发展方面是一种强有力的战略模式。实际上,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福利,每个主体,包括政府、私营部门和社团,都有其可以分享和合作的优势。然而,一些主体可能存在个体或集团利益,其腐败或者寻租行为会削弱区域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在后新公共管理时期,应建设良好的公共政府和合作政府;回应性治理应成为这一时期的新概念;政府管理应更加多元,人民应被授予更多权利;应以更强调责任、协作、参与为前提,重构公共行政中的多方合作关系。

    (四)政府职能与能力需要重构

    基于对新公共管理思想与实践的反思,面对新的公共行政环境,与会代表普遍认同政府职能与能力必须重构的观点。具体而言,很多与会代表认为,进入后新公共管理时代,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压力下,各国政府的能力重构应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强化政府公共性。面对新的变革,政府要强化代表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保证社会公平、维护发展环境等方面的职责,要成为促进社会融合和促使各类主体达成共同使命的领导者、参与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各类主体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合作与协作集体中的行为激励者与约束者。

    2.加强政府对社会和公民的保护。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制度体系和经济社会条件,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都必须承担如下职责,即加强对公民和社会的保护,加强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消除性别歧视,保护弱势群体,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愿望。

    3.政府要着力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政府要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避免过度追求效率,以社会公正、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作为价值标准评估公共服务,保证公共服务受益者的公共服务可获得性,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4.通过管理创新提高政府管理能力。通过平衡记分卡、业务流程再造等方式,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质量。以公众满意度为重要参照,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追求整体协同绩效。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立管理与服务规范和标准体系。

篇2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区版图扩张、人口激增、产业升级,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城市与水的相互影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日益凸显。下面,我以天津为例,在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和城市公共管理的角度谈谈几个城市与水的话题。

2、城市规模与水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总结,中国古代在城市的选址问题上是有着成熟的理论的。水对于一个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城市居民的饮用水要保证。在近代之前的城市饮水来源主要是江、河、湖等地表水和大口井开采的地下水。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城市周边水系的自然水量、水质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天津的城市规模在我国的城市中是比较大的。而今,天津市常住人口1228万(其中本市户籍968.87万)的人口规模对现有的供水体系无论如何都是沉重的负荷。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之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1983年9月引滦入津工程竣工通水,28年来,累计向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安全供水200亿立方米。2000年以来,先后实施4次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缓解了天津城市用水的燃眉之急。

其次,城市的排水要解决。现在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与运营模式。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厂强化了水自然的净化环节后,城市的环境容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城市规模的激增几乎在压迫着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发展。

城市对水的依存度是比较高的。上游城市的排水直接排入天然河道,或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天然河边进一步净化, 成为下游城市的水源。对于己经超负荷运转的城市而言,在城市间设置足够的距离作为城市水安全的阻断器似乎愈发成为一种必要手段。我们应该以城市群为对象的区域来整体考量水资源的均衡分配,协调发展,避免上游城市的用水规划不尽合理对下游城市安全形成隐患。

我国正在实施的城市化建设,不仅仅表现在居民人口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在于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化。人们由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于水,需求的数最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城市化也使得居民生产、生活的固体废弃物、污废水、废气的总量迅速增长。在城市的供水、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能力处于“被增长”的同时,水源保护问题也日趋严峻起来。城市群的城市间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如何避免上游城市对水源的污染,这己经不仅仅是一个饮水安全的问题了。

3、城市安全与水

城市供水不足威胁城市安全;水质污染威胁城市安全,排水不畅威胁城市安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威胁城市安全。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密度的日趋增高,城市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却在减弱。

因此,从国家安全与城市安全的角度考虑,在城市规划中,要把水资源的状况、城市供水能力、城市雨、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能力、环境容量、节水技术采用状况的动态信息作为城市用水规划的依据。在水资源与环境容量的利用上要保有一定的余量。城市规模要以本地水系支撑为主,不要一昧的以调水提高供水能力来无休止地满足城市规模、产业规模的扩张。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以水资源等有限供给的资源为城 市规模的控制要素。在适度控制城市规模的同时,可以加大投入进行城市市政综合管网建设,将城市供水、电力、热力、信息、排水等城市管网综合到一起。以远期规划为依托,按照较大的重现期设计建造。

4、城市的环境生态治理与水

城市的气候和水的关系紧密。作为地表与大气的热交换的主要渠道之一。水循环不但承担着传热的作用而且在大气中通 过成云调节地球接受太阳辐照的强度。

这里着重谈一下城市沙尘天气的问题。天津春季的沙尘暴在近年来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根治沙尘暴天气就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沙源地土地的沙漠化。在这里我提出以海水为依托,在坚持我国防沙治沙的基本方针的前提下,营造海水人工水体。以海水为水源,减少大风挟沙量,抑制流沙移动,以海水固沙为主,以耐盐碱植被固沙为辅助。

植物治理盐碱化土地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过去我们治理沙漠化土地主要的瓶颈是水,注重选择耐早植物,靠植物固沙。现在引海水,首先解决了水的问题,可以在海水固沙的基础上种植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的耐盐碱植物,逐步完成对盐碱沙地的改良。

营造人工水体,一方面增加本区域地表蒸发量,可以增加降水;另一方面,依托规模海水淡化,可以在有计划地减少地下水开采的同时,补充地下水,逐步恢复地下水水位。最终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的互相补给平衡。

人工水体的存续使对海水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建立以海水淡化为核心的盐化工相关产业链成为可能。在打造特色区域 经济的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减轻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压力,可以使沙漠环境治理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在坚持输水治理,输水发展的前提下, 对本区域的原有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性建设。在旧有生态体系得到恢复以后,逐步减少输水量,直至停止输水。在河流上游环境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恢复河流的径流量,更好地服务于其下游沿流域各城市。

篇3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我对税收的科学发展又有了新认识。

首先,我个人并不反对税收中有一些柔性,但是,我认为税收工作绝对不能抛弃法治的理念,而只主张柔性一面。在税收工作中,必须要坚持刚柔相济的原则,在税收的刚性与柔性的关系上,刚性是主,柔性是辅。只有充分认识并尊重这一规律,才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们知道,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在税收领域,则是依法治税相对于人治税收。从人类历史的规律看,人治社会是落后的,法治社会是文明进步的。我们党通过历史经验总结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这说明了我们党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而税收的治理方式正是治国方略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的治税思想必须要服从、服务于治国方略。在党和国家已经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前提下,税收必须坚持依法治税的方向。

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是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能用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比例固定下来,让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时既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需要,又保证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扛杆。我国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市场经济要求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的行政命令,取而代之的是以法律的形式和经济扛杆的方式对经济产生作用力,不坚持依法治税,国家对经济的调节手段就没有强制力,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就会失效。因而,不坚持依法治税就会削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依法治税才能维护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我国正利用这一难得的大好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产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需要我们完善法治,这当中也包括税收法治。通过税收法治的完善来展现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吸纳更多资金、技术、人才,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健全的税收制度也能很好地防止双重征税,有效地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做好反避税工作,维护国家的不受侵害。

税法中包含了对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不坚持依法治税,就不能很好地促进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现代税收在经济上与产业政策配合,促进我国产业向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效益方面发展,凡是鼓励的产业通过税收优惠,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凡是限制的产业通过限制性的税收政策减少其投资。与此同时,现代税收还在促进就业、促进区域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坚持依法治税,税法中的各种奖限措施就得不到正确的执行,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坚持依法治税才能规范和限制税务机关权力运用。税务机关是代表国家依法执行征税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法治要求它的征税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只有法律、法规要求它做的它才能做,而且必须去做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权的行为或者说不作为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如果我们不坚持依法治税的原则,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就没有权力边界,就随时可能侵犯公民、法人、其它组织的权利。或者不征、少征税款损害国家利益。依法治税使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征税活动中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让税收权力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确保了税收权力的正确运用。

篇4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市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市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篇5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2010年暑假我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院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四)经验和收获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2.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把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在食宿、安全及活动的开展方面尽量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院注重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与地方开展长期结对合作,把扶贫工作、科技服务、文艺下乡等活动与大学生接受锻炼、成长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3.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虽然是短短的二十天,但是客观现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篇6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 公私合作 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

一、引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大气污染定义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到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由于其存在时间长、流动性大、治理困难等特性,其治理是长时间、跨区域、跨部门的过程,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不能够有效治理,因此要利用私人部门的力量,也就是公私合作。许多学者和机构探讨了公私合作的定义,但目前还没有官方的定义,本文主要采用了欧盟委员会的定义,“公私合作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传统上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项目或服务”。[1]在我国,2010年国务院“新36条”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公私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公私合作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发展还很不完善,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二、国外先进经验总结

美国加州和英国伦敦都曾发生过严重的雾霾事件,日本曾爆发过大型的公害事件,这些大气污染问题都被成功解决,新加坡因良好的空气环境被称为“花园城市”。这四个国家在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时,都进行了公私合作的有益尝试,有了成功经验。因此本文主要选取这四个国家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进行分析。

(一)美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美国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即对企业颁发排污许可证和进行排污权交易。美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设计严密,分类细致。针对不同的污染源有不同的排污许可证,因此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固定污染源,如果常规大气污染物(六种常规大气污染物是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铅)排放量超过一定值,新建或改建之前需要取得建设许可证。同时,建设许可证分为两大类,针对达标区的PSD许可证与针对未达标区的NSR许可证。针对已存在的现有源,如果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一定值,需要取得运行许可证。许可证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包括污染源的所有者、排放的污染物名称与数量、各种污染源应达到的排放标准、达标实施计划、采取的治理措施、监测、记录与报告等内容。排污权交易的原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政府通过科学的预算,首先确定该地区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为各个企业制定相应的排放指标,然后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的方式授予排污单位排污权。[2]企业获得排污指标后,可以先规划污染物的数量,将本企业的污染物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若有剩余指标,可以高价卖给其他排污量多、指标不够用的企业,政府不参与企业买卖指标的过程,市场机制使然。

(二)英国:鼓励民间参与和“污染者付费原则”

英国政府在中央层面负责环境事务的机构是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DEFRA),其主要职责是立法,不负责环境政策的具体执行。在地方层面,“地方空气管理”(LAQM)负责地方的环境事务,以及与各地方的环境组织或环保群体进行合作,共同参与到大气污染的治理中。同时,DEFRA也会通过多种方式鼓励私人部门的参与,比如由英国皇室授予某些积极出色的组织或团体“准官方”的地位和“皇家”的称号,或者通过强有力的补贴政策支持环保组织的活动或者环保科学的发展,如皇家铸币局的实验师钱德勒教授进行的伦敦居民住宅煤成分的研究[3]。另外,英国政府对企业采用了“污染者付费”原则,要求所有的污染者对其造成的污染直接或间接支付费用,并有责任进行治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谁污染谁付费”原则。企业若不遵守这一原则,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此外,英国政府支持民间环境团体的发展,包括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在英国成立的分支机构。1958年,全国只有200多个团体,到了1975年增加了六倍多。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多,超乎想象。

(三)新加坡:3P网络部门

新加坡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实现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环境与水资源部是新加坡负责管理环境事务的政府部门,该部门不仅对工业设施进行巡查,而且还与车辆注册和交通警察等部门一起控制车辆尾气排放,此外,还根据不同环境法律开展环境诉讼。[4]治理成功的关键一点在于,在政府伞形环境治理体系下,还专门设立了3P(Public,Private, People)网络部门,从而建立政府部门、私人部门与民众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不是包干揽干,而是利用了私人部门和民众的力量,即运用了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新加坡政府主要负责规划性的工作,比如:战略制定、组织统筹、指导实施;而一些具体的执行工作,则由私人部门和民众来负责。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共同进行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比如对工业污染的控制,新加坡政府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引导企业参与到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中,要求企业安装一定的污染控制设施,并对开展环保设计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助。政企合作,二者互惠互助,各取其利。

(四)日本:环境税、科技支持和诉讼制度

日本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公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于一些使用燃煤和有气体排出的工厂与施工场所,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对所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征收“地球温暖化对策税”,又称环境税。征收的税收主要用来激励和补助企业的环保型产品,刺激了企业的转型,也做到了新能源的普及。2010年,日本实施了新一轮的环境税收制度改革,其带来的影响可归纳为三种效应:价格激励效应、政府财源效应、通告效应。[5]其二,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创新,开发不同的减排设施。针对固有污染源,开发脱硫和脱硝设备,针对移动污染源,开发低排放发动机。这些企业新开发出来的实用减排设备,经政府测验可以使用后,会推广给企业和民众。其三,如果民众认为工业污染损害了自身的健康,可以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权利,政府若接到民众的诉讼,会对产生污染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日本制定了《公害健康损害补偿法》,企业为了避免受到环境诉讼、承担大额的赔偿与损坏自身声誉,会选择接受政府的惩罚,而这些罚金用来向污染受害者提供补偿费用,从而解决了冲突问题。

三、国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一)完善公私合作的法律法规

公私合作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内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法律是一切行为的规范,新事物的引入,更需要法律的约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公私合作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情况较复杂,目前我国对于公私合作领域并没有相应的立法与规范。法律的空缺,是公私合作发展不健全的主要原因。完善公私合作的相关立法是当务之急,让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二)成立公私合作的专门机构

为了规范公私合作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行为,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目前没有关于公私合作的相关立法,可以先成立管理公私合作的专门机构,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如果这些行为规范被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则可以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

(三)对污染源精细化的分类

许多国外机构在向企业颁发排污许可证与向污染者收取费用时,是分污染源制定标准的。美国在颁发排污许可证时,分为新建源和现有源,同时又在新建源中细分了达标区和未达标区。对于污染源进行分类的做法,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细化方法,精细化管理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6]。对污染源进行细分,并对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和收费标准,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增加政府治理的公平性,以及更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

(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不能事事包干,而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市场机制。排污嘟灰拙褪抢用市场机制的典型例子,政府只负责制定指标,如何完成指标以及指标的买卖与交换,由企业自行决定。为了不花费大笔费用从其竞争者手中买取指标,企业的逐利性使得他们必须进行改革,减少自身排放的污染。市场机制的自行调节,不仅节省了政府的物力财力,而且比政府亲自执行的效果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Guidance for successful PPP[R].2003

[2] 叶林.空气污染治理国际比较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9-1.

[3] 崔艳红.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非政府组织在英国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J].战略决策研究,2015(3).

[4] 李志青.从多元治理到伞形治理:城市绩效治理的一种当代路径――以新加坡的环境治理体系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6(1).

篇7

关键词:东川;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树种;选择;方法

中图分类号:S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41-2

东川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形陡峻,高差悬殊极大。全区为深、中切割的高、中山峡谷地貌类型。生态环境脆弱,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泥石流活动频繁。通过多年深入调查研究试验,在干热河谷地带绿化造林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成果所采取的造林方法和具体技术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1 自然环境状况

东川地处低纬高原,主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高差悬殊和不同气流的影响,构成显著的立体气候和干、雨季节分明的特点。海拔1400m以下,约占全区面积的14%,该区无霜期最长,热量丰富,雨量偏少。海拔1400~1700m,约占全区面积的13%,该区日照充足,热量优裕,降雨量约为年蒸发量的32%,全年偏旱;海拔1700~2000m,约占全区面积的16%,该区雨季日照不足,高温区短,降雨量约为年蒸发量的45%,全年稍旱;海拔2000~2300m,约占全区面积的14%,该区气温偏低,夏季高温不足,雨量适中;海拔2300~2800m,约占全区面积的17%,该区气温较低,热量条件差,雨量充足,空气潮湿,霜期较长;海拔2800m以上,约占全区面积的21%,该区气候寒冷,雨量充沛,霜冻严重;在海拔3300m以上地区,气候寒冷,不宜农作物生长。土壤受地势、气候、植被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由下而上有燥红土、红壤、黄红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带草甸土等土类。也有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形成的土类,如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等。

2 干热河谷造林主要经验及方法

2.1 区面积小的原因

2.1.1 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 有林地树种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低,结构单一,林木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隐患较大;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中龄林为主;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低。部分森林缺乏抚育管理,山区尚有大量残次林分和灌木林;绿化树种单调,结构单一,通道绿化标准低。

2.1.2 资金投入不足,保障体系建设不强 因地方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补贴数额较少,致使造林规格上不去。林业机构不完善,科技人员不足,林业监测、调查等设备不完善,致使一些高科技工作难以开展。

2.1.3 现有宜林地造林难度大,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由于东川地形复杂,降雨量偏少,造林绿化难度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偏低,生态状况整体改观的形势依然严峻,整体改善局部恶化,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没得到根本扭转。大多立地条件差,造林困难大、投资成本高。

2.2 经验

2.2.1 以科技为支撑,科教兴林。加强林业科技工作 科技创新是保障林业生态规划顺利实施的根本途径,高度重视林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高新技术推广,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开发推广林木良种选育、区域植被恢复、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林火管理与控制、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花卉培育驯化等关键性技术。抓好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做好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到林业技术推广与重点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在造林地规划布局时,循序渐进,不“撒胡椒面”全面铺开,通过重点治理,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2.2.2 尊重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按照“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树种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这一基本原则。

2.2.3 提高造林质量 技术部门积极做好施工作业现场指导技术服务工作,在造林的各个环节中从造林的调查、设计、审批,以及育苗、整地、定植、管护等整个造林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前整地、良种壮苗、保土增肥、及早定植、强化管护。进行全程质量跟踪监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2.2.4 适地适树 根据干热河谷造林的科研成果,加强对树种适生性试验、以乡土树种造林为主,以本地造林成功的优良乡土树种为主,根据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要求,坚持地带性和观赏性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本地有自繁自育能力的树种为主,外购为辅。

2.2.5 森林管护 为有效保护造林绿化成果,切实维护山区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林分郁闭度大、需要进行抚育间伐且立地条件和地利条件允许的人工林,应进行抚育间伐;对于林分郁闭度小、不利于保持水土的人工林,应进行人工补植补造。应以保护原生植被为前提,采取补植补造、松土扩埯、修枝割灌、间株定株、抚育间伐等技术措施,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改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形成复层群落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功能。

2.3 方法

2.3.1 海拔1600m以下的河谷谷地区域 该区域是农业生产最为集中的区域。土壤类型以燥红土为主,其次有水稻土、冲积土。集中分布于新村断陷盆地以及小江、金沙江等河谷沿岸地带。该区域以稀树灌丛草坡为代表的植被群落类型单一且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是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植物有木棉、红椿、凤凰木、鸡蛋花、山玉兰、乐昌含笑、云南紫荆、香樟、缅桂、榕树、女贞、柏木、柳杉、南洋杉、圆柏、塔柏、白头树、刺球花、牛角瓜、膏桐、麻椰树、扭黄茅、双花草、拟金茅草等;可营造水土保持林、护岸护路林,发展特色林果业、生物质能源林、工业原料林和花卉苗木产业。

2.3.2 在海拔2400~2400m之间 该区域内地形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次为石灰(岩)土、紫色土等,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主要土壤类型。森林类型有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松—栎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等。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石栎、元江栲、滇青冈、栓皮栎、旱冬瓜等。灌木有白牛筋、马桑、多种杜鹃、箭竹等。草本植物有野古草、金茅、旱茅、白茅、蒿类、蕨菜等。可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干果特色经济林,并加强薪炭林建设;全面开发林下资源,加强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并着力培育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

2.3.3 海拔约在2400m以上 该区域土壤类型有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以及亚高山草甸土,是天然林分布区,森林资源丰富,高山森林、灌丛、草地等自然景观多样,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重点地区。

2.3.4 造林技术措施 造林方法:根据立地条件及所选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造林方式采取直播和袋苗移栽两种方法。整地时间、方式及规格: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一个月。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根据各地块的造林类型而定。一般袋苗移栽的整地规格:株行距为2×2米,规格为80×80×80厘米,直播造林整地规格:株行距为1×1米,规格为50×50×50厘米。整地时要求把种植穴内石块、草根等杂物全部清除。造林密度及混交方式:袋苗移栽密度为167株/亩,直播造林为666株/亩,针对造林地块坡度较陡的客观情况,采用行间混交或随机混交方式。定植:因造林地附近无地表水源,只能利用雨季造林。一般在6~7月份进行。栽植时,将苗木置于栽植穴中,做到苗正、根舒,深浅适宜,踩紧踏实。苗木:项目所用造林苗木必须选用就地育苗,无明显损伤,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经检验、检疫合格,具备“两证一签”的苗木。抚育:抚育措施因地因树而异,分为林地水肥管理、幼林管理及幼林保护。具体措施是:补植、松土、除草、浇水、病虫害防治等。保水措施:选择1~2个小班采用薄膜覆盖实验地块。地膜大小以能覆盖树塘为宜,苗木定植后,将适宜的地膜根据苗木位置把一侧剪开,覆盖于根部周围土壤上,地膜周边及剪口用土压实。

3 效益评价

实践证明,华山松、云南松、小桐子、山毛豆、三叶豆、剑麻、印楝、台湾相思、新银合欢、车桑子、赤桉等树种。是于热河谷地带恢复植被的主要树种,在地处于热河谷地区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采用效果较佳,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立地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可选择经济价值高的印楝进行混交,形成乔灌混交林。通过对干热河谷造林的科研成果,使东川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得到显著增强。

4 小结

东川是昆明出滇入川“桥头堡”前沿阵地绿色生态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现在还有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和沟河路渠、四旁隙地等适宜造林绿化土地,林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不仅注重高标准造林绿化,扩大林业发展空间,而且把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纳入规划,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同时,注重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科技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林业发展的保障能力,是东川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刀利平,李恒,雷彻虹.保水保墒技术对攀枝花干热河谷造林的影响.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

篇8

关键词:泥石场;生态修复;喷混植生;乔灌草混植;广州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3-0087-05

收稿日期:2017-05-12

修回日期:2017-06-09

Abstract: Eget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of debris fieldsis one of the main 22 projects which aim to construct liveable environment in Huadu area in 2014.This study analyzes basic situations of five debris fields in Huadu area: gradient, slope length, soil property and so on. In order to construct and resto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bandoned debris fields and create ecological benefits activel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greening methods is used in this project,including using suspended-net with anchor of spray sowing technology on the slope. A comprehensive planting pattern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 and set a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with comprehensive water saving are also appli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uspended-net with anchor of spray sowing technology on slope and comprehensive planting pattern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 are also made to support the experiences of debris fiel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ecological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Key words: Debris fiel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pray sowing technology; Mixture planting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 Guangzhou

采石U弃地,是指一些在完成或终止泥石开采功能后,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采石场。其生态系统退化、植被及土壤破碎,易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1~3]。植被的破坏往往与土壤的破坏紧密相关,因泥石开采过程中对土壤层次和结构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地被植物的覆盖;同时,开采过程可能产生一些污染物质会随水土流失及地表径流而污染水体[4]。

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环境,对泥石场进行生态恢复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泥石场的生态恢复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生物学、土壤学、生态学、园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系统工程[4~5]。其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集中于生态工程技术的支持,以实现边坡生态恢复;该生态工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土壤环境生态修复中,如山地、盐碱地、沼泽地等[4,6]。多年来,为高度响应广东政府对采石场复绿工作的相关治理工作《关于做好全省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的通知》(粤府[2003]49号)[7~8],广州各区政府陆续开展对泥石开采区域生态恢复行动。

1花都区采石场概况

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全区泥石场复绿工程”,是2014年花都区主要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中涉及宜居环境22个工程项目之一,是2015年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2016年公开招投标实施,总投资626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该工程开始于2016年4月中下旬,历时4个月,包括对花东镇、花山镇狮民村、梯面镇河尾寨和狮岭镇集贤村内5处已废弃不用的采石场、采土场进行治理,总面积为5.4万m2。该项目地址较为分散,分别位于4个不同乡镇的山体范围内,多为被破坏的山体。地形复杂,岩石的风化程度不一,岩石及黄土的坡面长度约30~300 m,边坡斜度约10o~80o(表1)。山体冲刷严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因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大、雨季长、台风和强热带风暴频繁,故而存在较大的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潜在危害。

2花都区泥石场生态复绿工程技术

2.1基础构筑

花都区泥石场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对边坡进行绿化,复绿工程主要分3步进行。

1)边坡的稳定是生态治理的基础[5,9]。首先对边坡表面被雨水冲刷后的松散土体进行清除、削坡。边坡削坡是保证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土方开挖技术,该项目在对边坡进行削坡时,保证设计要求的坡顶线及坡度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土方的开挖,削坡时坡顶采用弧化技术:自上至下对土方进行分段开挖,开挖长度为20~25 m;清除坡面凹凸不平的土层以保证坡面的平顺。为降低工程造价,将削坡的土方平铺碾压于坡脚低洼区,并对场地进行复绿;其回填土的碾压厚度不大于0.5 m/层,压实系数应大于0.90。

2)在边坡周边修筑排水系统,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隐患(图1~2)。岩石及黄土的山体缺口的用水是植物自然生长及养护的基础,节水及综合用水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在岩石及黄土山体边坡上植被系统的生态建设的保障[12]。花都区泥石场的生态复绿工程整体的排水系统以自然散水为主,通过结合设计截洪沟组织排水(图3),以截留自然降雨及减缓缓坡处的地表径流,并作为植物养护用水。同时采用水车结合高压水泵的灌溉系统,以提高节水效率。

3)削坡完成后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对坡面进行挂网喷播,对坡度小于20°的坡脚场地进行乔木、灌木绿化种植,以达到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狮岭镇集贤村石场中,由于岩质土土壤层厚度不足以保证植物生长,通过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法有利于植物根系在坡面上稳固生长。

2.2复绿种植

2.2.1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

液压喷播主要通过液压喷播机将肥料、保水剂、粘合剂、pH调节剂、植物种子纤维等均匀混合后,均匀喷播于坡面上;通过养护使植物生长以覆盖坡面[10~11]。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土质坡面,而对于岩石面积率较高的坡面,可结合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复绿技术来完成。花都泥石场生态复绿工程主要应用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技术进行坡面复绿。

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岩质坡面或弱风化的坡面[11]。本边坡绿化工程通过对坡面的石头、杂草、垃圾等杂物的清除及坡面平整后,应用镀锌钢丝网在坡顶进行延伸,延伸深度为50 cm,并埋入水沟或土中;然后自上而下平铺至坡脚。

铺设镀锌钢丝网的规格及技术要求如下:

1) 网与网之间平搭,网紧贴坡面,无皱褶和悬空(图4)。

2)镀锌钢丝直径(Φ)为2.2~ 3.0 mm;网眼大小为50 mm×50 mm;用直径(Φ)为12 mm的铆钉锚固,锚固长为50 cm;风化层加长至80 cm,外留10 cm。

3)坡顶加木桩固定,木桩间距

固定镀锌钢丝网后,因喷混机械的不同,分为湿喷和干喷两种。湿喷即采用机械喷泥浆,其要求网包内需充实,网包外喷射厚度为5 cm以上。干为应用干土进行回填,即将粉碎的改良种植土抛洒在坡面上,厚度范围10~12 cm,网外回填土厚度为5~7 cm,且回填土经沉降后镀锌钢丝网不外露;因此,洒水量不宜过多,以防回填土流失。喷射有机基质应从正面进行,完工后,镀锌钢丝网上的基质厚度应达2~3 cm;而后喷射含有种子的混合料,喷射厚度为2 cm。喷混植生材料配比如表2所示。

2.2.2乔灌草混合种植

在花都区泥石场坡度较缓的区域内,通过应用乔灌草混合种植,形成更为立体且多样化的植被结构。因5个泥石场的土壤为贫瘠的酸性赤壤土,故多选择耐酸耐贫瘠的植物。综合土壤环境,应用于花都区5个泥石场的乔灌草混合种植组合主要有下列3种。

组合一:{仔树Mimosa sepiaria、木荷Schima superba、铁冬青Ilex rotunda、榕树Ficus microcarp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油桐Vernicia fordii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按等比例种植。

组合二:蟛蜞菊W edelia chinensis、含羞草Mimosa pudic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香根草V etiveria zizanioides、车桑子(坡柳)Dodonae viscosa和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按4:1:1:1:1:1:1的比例种植。

组合三(成片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和喷播地被组合(表2)。

为确保良好的复绿及生态效应,工程完工后的养护至关重要。在花都区5个泥石场复绿工程养护过程中,采用定期喷水、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证竣工前泥石场生态的复绿。

2.3复绿效果

花都区5个泥石场生态复绿工程竣工后,应用喷播技术对坡度大于20°的坡面进行复绿的植物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无明显的黄土现象;坡度在10°~20°的缓坡上,乔灌草混合种植的区域也逐渐形成立体多样化的植被群落,灌木密度达10株/m2,地被草本植物的密度小于500株/m2(图6~7)。

篇9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融资渠道;粗放式管理

引言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案优化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我国农业发展朝向现代化方向进行,对农业水利工程提出更大需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成为影响工程综合效益实现的关键因素,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更科学的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

1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资金不足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充足的资金供应是确保工程依照质量及进度计划持续执行的前提。目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带来严峻财政压力的同时,易出现因资金供应不及时而引发的施工进展缓慢甚至停工问题,水利工程无法按期交付,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1]。

1.2粗放式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实际建设活动多采用施工单位与区域居民共建的模式,加上建设资金匮乏,使得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大多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下。例如,工程方案设计阶段现场勘查工作不到位,导致方案与实际施工条件、工程需求存在诸多矛盾点;缺少生态保护意识,引发水污染、土地资源浪费、植被破坏等问题。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并给工程后期维护及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更大难度。1.3宏观制度缺失宏观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一大原因。不少区域专门针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制度法规尚未成形,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宏观理论依据,难以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带来诸多管理问题。同时,有关部门对区域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缺少长期规划和部署,工程监管、评价理论体系不足,工程利益相关方权责义务不明,导致工程纠纷频繁发生。

2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问题处理对策

2.1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针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资金供应不足问题,工程规划阶段,有关部门应依照本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特点、自然气候特点等,合理设计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及标准,准确预估工程建设所需总成本,结合成本估算开展融资活动。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认合作方,适当选择施工企业、材料供应企业,也可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建设资金压力[2]。另外,有关部门应积极拓宽水利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分散资金供应风险,吸引更多社会单位或个人加入到农业水利工程融资活动当中,弥补政府财政不足。例如,鼓励当地农民自主投资,共享农业水利工程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便利;吸引当地企业参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拓宽资金来源,并为企业提供优先享受水利工程运营效益的吸引政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甚至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建设应被看做一项社会性活动,得到政府、企业及农户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多元化的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共享工程后期收益,促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2.2创新建设与管理工作方法

2.2.1新技术融入新技术融入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同时带来更高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例如,在农业水利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地质勘查技术,科学规划工程建设位置、规模及质量等级,确保后期施工活动顺利进行。践行工程精细化管理方案,做好现场勘查、技术交底、施工监管、风险监控等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及生态保护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2.2工程评价机制工程评价机制的引入能够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环保、进度等风险的被感知程度,帮助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以环保风险评价为例。工程建设之前,全面了解施工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工程建设规模、特点等,合理预估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方案,并设置生态环境影响临界值。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监控,防范水污染、植被过度破坏等风险,结合工程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建设方案及管理措施,避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盲目进行。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对其所在地的环境因子进行监测,配合一定的生态修复手段,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原本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2.3人员培训机制前文提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多以施工单位与当地居民相联合的建设方式,施工参与人员普遍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及技术能力,缺少安全、环保及风险控制意识。为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工程建设问题,在施工前需对工程参与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明确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水利工程与个人利益间的必然联系,传递基本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并确保施工管理制度落实到个人,严格依照管理制度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另外,管理人员作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本身必须具备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能够从建设质量、经济性、环保性等多个方面对施工活动进行评估,发挥个人管理才能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有效进行。

2.3加紧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加快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活动的开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例如,培育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其他专业、行业之间的联系,以合作方式将更多社会资源引入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当中,形成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发展模式[3]。新资源、对象的融入能够促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朝向规范化、市场化发展,从根源上打破粗放式管理的局面。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获取及使用进行立法规定,确保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执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给予一定的技术及管理指导,配合区域群众监督,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成效。

3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案例分析

3.1案例背景简介

某地区河塘治理工程,分为山塘治理、河道清淤、灌溉水利工程及生态修复四个项目模块。其中,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案设计合理,各项施工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不错的工程建设成效,现对其建设管理经验进行分享,图1为本项目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3.2管理经验总结

①本工程建设资金以县级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为主,配合受益农户资金自筹方式,获取充足的建设资金。②建设方、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相协调,共同开展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督工作,及时跟进项目建设情况,合理调整工作方案。③工程聘请当地有一定威望的党员干部及知名人士参与到工程建设监管工作当中,以此来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自主参与、配合工程建设活动,强化工程管理成效。④工程建设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建设水利工程受益群体共同管理协会,选取当地居民代表作为管理协会成员,负制定工程使用制度及维护方案,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管理培训,使工程所在地群众参与到工程后期管理活动当中,发挥群众优势共同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篇10

【关键词】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PREDST协调发展评价系统是包含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发展(Development)、社会(Society)与科技(Technology)的六系统的衡量社会发展综合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全面地涵盖了经济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是一种更有说服力、更具创新意义的衡量社会发展综合协调度的评价体系。研究PREDST综合协调发展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家综合协调发展的趋势。因此,本文欲构建一套全面、有效、动态的国家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将对准确测度我国PREDST综合协调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PREDST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

70年代初,国际社会以协调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优化生存环境为目标,提出了区域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与发展(Development)即PRED问题的研究。对PRED系统的研究,前期阶段大多是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国内最早是毛汉英在1991年首次探讨了县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申玉铭等(1996)分析了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模式及演替规律。伴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区域PRED系统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也引起了众学者的注意。如刘同德等(2009)探讨了由传统的PRED系统到SRED系统的模型修正,提出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原则;张淑源(2012)以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理论为指导,运用PRED系统分析了西北黄土台塬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

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量化方面都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关于PRED系统与社会(S)、科技(T)的协调发展的研究在国内目前还是空白。而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对此,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对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几大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程度进行评价。鉴于此,本文在建立中国综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时,在原有的PRED系统基础上细化了指标,并向其中加入了社会(Society)与科技(Technology)两个子系统,形成新的国家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是目前区域综合协调发展研究中最为全面的研究体系。

二、区域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系统特征

PREDST系统是指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和科技六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等关系构成的复杂开放巨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控性的特点。

1.整体性。区域PREDST系统的综合协调发展是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或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一种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状态。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不协调必将限制和约束到其它子系统的发展状态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各要素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必须与总体系统的目标一致,共同实现系统的协调发展。

2.开放性。区域PREDST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和科技各子系统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强烈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它能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层次性。层次性是指PREDST系统拥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PREDST系统有其自身的阶段特点,故我们所执行的发展战略也应有所区别。空间上,PREDST综合评价系统存在一定的等级体系,高层次与底层次彼此影响,相互协调,正是层次性的特点决定了区域PREDST系统的复杂性。

4.动态性。由于区域PREDST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受外部环境或内部各子系统及其要素的经常性变化,子系统各自的发展及其相互协调发展都是相对的、暂时的,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这种动态性使得研究不同区域一段时间内的PREDST综合协调发展状况成为可能,进而可通过预测,分析其发展趋势、规律,达到有效推动整体系统协调发展的目的。

5.可控性。PREDST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系统的可控成为可能。即控制子系统内的某一变量,进而通过一种反馈途径对系统内的其它过程或是其它子系统的过程产生一定影响,最终达到控制其他过程或者其它子系统的目的。可控性使得系统更具操作性,通过研究区域PREDST综合协调发展系统,找出其动态运动中的不协调因素,予以纠正,达到系统的协调运行。

三、中国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中国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构建中国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依据科学的理论、方法选择指标,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确定的、科学的内涵,以准确反映区域PREDST协调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在构建方法上,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最终达到科学、客观、真实地度量和反映区域PREDST系统的结构现状、发展趋势、发展潜力的目的。

2.全面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原则。全面性要求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从不同侧面反映PREDST系统的全貌,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我国综合协调发展的客观实际。系统性则要求指标体系各子系统之间及各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应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科学、系统地反映我国综合协调发展的全貌。

3.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原则。区域PREDST评价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因此,反映这一进程的指标也应既要有反映目前状况的静态指标,也要有反映变化的动态指标。当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时,其政策、技术、环境、经济等也会出现变化,此时评价体系也应能够作相应的调整。同时,为达到对比分析区域PREDST综合协调发展变动状况的目的,指标体系又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4.可比性原则。PREDST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比性,即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具有横向及纵向的可比性。如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同一个区域不同年份的比较等等。

5.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指标时要选择含义准确、便于理解和分析的指标,筛选并删除不必要的指标,力求精简。同时,考虑到资料来源和数据的限制,指标的选取应兼顾全面性和数据的易得性两方面因素,尽可能利用现存的各种统计数据。

(二)中国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

根据PREDST综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特征和构建原则,本文将该指标体系定为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93个三级指标的三层次的中国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内容如下:

1.人口系统

(1)人口状态指标:总人口、人口密度、性别比例、人口老化指数;(2)人口增长能力指标:结婚率、自然增长率;(3)人口结构指标:社会负担系数、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城乡人口比;(4)人口素质指标:成人识字率、每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人数。

2.环境系统

(1)大气环境指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烟尘去除率、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粉尘去除率;(2)水环境指标: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3)固体废物指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噪声指标:交通噪声污染噪声等效声级全国平均水平dB(A)、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等效声级全国平均水平dB(A);(5)环境治理指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3.资源系统

(1)土地资源指标: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2)森林资源指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储蓄量;(3)水资源指标: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4)资源利用水平指标:万元GDP电耗、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

4.经济系统

(1)经济规模指标:GDP总量、财政收入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额;(2)经济结构指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程度系数、外贸依存度;(3)经济效益指标: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4)经济增长速度指标: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5.社会系统

(1)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生活质量指标: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城市燃气普及率;(3)社会保障指标:社会保障与就业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城镇居民家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人均收入;(4)社会稳定指标:城镇登记的失业率。

6.科技系统

(1)科技投入指标:R&D经费内部支出、R&D折合全时人员、大中型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数、普通高等院校数;(2)科技产出指标: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授权量、发表科技论文总数、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技术产业总产值;(3)科技转化指标:科研机构R&D人员平均专利授权量、科研机构R&D人员平均科技论文数、R&D人员平均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投入专利授权量、万元投入科技论文总数、万元投入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技术企业工业利润总额;(4)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指标:R&D经费占GDP的比例、科技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大中型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大中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人均邮电业务量。

(三)利用PREDST系统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指标体系既可用于综合评价某一国的综合协调发展的情况,也可用来比较不同省域的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在使用指标体系时,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使用,也可根据研究目的从中抽取单一子系统内的指标就某一系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进行实证分析时,利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数值与按一定规则确定好的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综合指标得分,进而利用得分的高低判断区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相对高低,或根据得分的高低对各地区的综合协调发展度进行排名。

四、结束语

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区域PREDST综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建立了一个系统框架。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国家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提供了一个参考。但区域PREDST各个评价指标的具体筛选和量化、指标的权重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等许多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彩霞,梁婉君.区域PRED综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经纬,2007(3).

[2]Bao Shuming.Applying GIS and Spatial Statistics to Regional Studies[N].sbao@umich.edu,1998,9,http://umihc.edu-iinet/chinadata/.

[3]毛汉英.县域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1(4).

[4]申玉铭,方创琳.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有关理论问题[J].1996(4).

[5]刘同德,赵黎明.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PRED模型修正与发展原则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5).

[6]张淑源.西北黄土台塬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基金项目:2011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LY101)。

课题负责人:张彩霞。

课题组成员:张彩霞、商月平、梁婉君、刘宁婷、张曌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