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居住区环境景观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中一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境域对居民的生活很重要,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区环境景观是基础, 所以,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1自然生态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
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居住区环境的设计的以居者的使用为最终目的,居住环境是人们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的场所,提倡大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让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
3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环保、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 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4地域性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指引
在设计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的时,必须要注意景观的整体性,要使设计的风格一致,而且设计的方案富有生态和自然的乐趣,让居民在其中感受到轻松快乐,而且在对这一区域的设计时,要将各种可能的因素都考虑在一起,对居住地和公共地之间的交替部分也要做合理的处理。
(一)入口设计
1入口设计风格要与建筑风格协调统一
2人车分流,主入口设门卫房,门卫房尺寸要考虑放置弱电设备以及要满足物业管理需求。经济尺寸为3米*3米,理想功能包括卫生间、保洁取水点,物业人员休息室等。根据各项目要求进行设计。门房建筑风格可以借鉴建筑元素,包括外饰面、建筑细部等
3主入口可以考虑设置小型水景(水幕墙)
4以五重绿化设计手法为主营造主入口恢宏气势
5门禁系统:车行采用智能道闸系统,人行采用刷卡方式进出
6主入口要有鲜明的标识设计
7次入口设计要简单、隐蔽,多以铁艺大门封闭,与围栏形式相同
8消防入口多与次入口通用,由于平日不开,样式简洁,要与围墙协调统一
(二)道路设计
1车行道采用沥青路面,小料石或花岗岩收边。单行道路净宽度不可小于4米,双行路净宽度不可小于5.5米。
2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3米,车库门与主车道边线间距离不小于3.5米
3车行路要有划线系统,并且在必要的路口设置警示标志和设施
4道路标高设计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最大坡度限制,车行路不大于8%,人行路不大于4% 特别注意大连地区冰雪路面的坡度要求
5消防通道设计要复合规范要求,净宽度不小于4米。做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a与车行道共用:沥青路面
b与人行小径共用:宽度不足部分采用隐形消防通道
c隐形消防通道:草坪或植草格,反光路钉限位
6道牙石
a车行路采用150×250截面的花岗岩道牙石,高出地面150-180mm
b人行小路采用100×200截面的花岗岩道牙石,高出地面50-80mm,或者为暗道牙石与地面一平
7道路排水
a道路两侧靠近道牙石设置雨水井,雨水篦子结合道路收边石或道牙石做,可以体现细节处理
b无边石人行路,道路标高要比种植区高30-50cm,路边设置雨水井,结合收边材料作为雨水篦子,种植区同时也要设置雨水井,雨水篦子采用高分样子绿色树脂材料
c人行路两侧设置截水沟,上面散铺卵石,作为道路铺装的一种形式
8人行路铺装方式
a花岗岩碎拼(锯切面、自然面)
b花岗岩规格板(对缝、错缝)
c粘土砖(透水砖、混凝土砖)
d水洗豆沙砾
e彩色艺术地坪
f汀歩石
g两种以上方式混合铺装
9材料
a石材:荔枝面黄锈石、火烧(光)面中国黑、火烧(光)面石岛红、
荔枝(火烧)面鲁灰、火烧面芝麻灰、火烧面中华绿
b板岩:青石板、黄石板、紫色板岩、棕色板岩
c砖类:黄(棕、红)色粘土砖、深(浅)灰透水砖、红(黄、绿)步道砖
d彩色水泥
e卵石:白色、黑色
f水洗石:米色、红色、白色、黑色
(三)围墙设计
1周界围墙
高度:2.4米-3.5米
样式:实墙+铁艺
饰面:真石漆/质感涂料
2公共区围墙
高度:1.5米-1.8米
样式:实墙+铁艺/围网+绿篱
饰面:真石漆/质感涂料
3分户围墙
高度:1.5米-1.8米
样式:实墙/围网+绿篱
饰面:真石漆/质感涂料
4庭院入口
宽度:1.0米-1.2米
样式:铁艺
封闭:刷卡
(四)标高设计
1以规划设计标高为基础,进行标高优化设计
2标高优化设计需要结合综合管网设计
3考虑排水方向,尽量避免倒坡现象
4不要改动与建筑及建筑构筑物衔接部位的标高
5覆土不可高于建筑以及建筑构筑物的防水高度
6绿化微地形标高设计要考虑建筑、围墙根部排水问题
7高差尽量采用坡地绿化处理,少做挡土墙
(五)私属空间设计标准(庭院交付标准)
1草坪、踏步石
2三-五棵大树
3三盏草坪灯
4一个信报箱
5一个垃圾桶
(六)公共空间设计标准
1主入口空间设计
2景观轴线设计
3儿童活动场地
4运动健身场地
5具有特点的休闲场地
6亮点景观设计场地1-3处
7雕塑小品设计
(七)景观构筑物设计
1台阶(宽度350~450,高度120~160为宜)
a石材贴面(踏面石材30-50mm厚倒(圆)角,踢面20mm厚)
b整块条石(150×350-400mm截面)
c整块石材(踏面石材100mm厚倒(圆)角,踢面20mm厚)
2台阶侧墙
a石材/板材饰面(压顶50-100mm厚倒(圆)角,立面20mm厚)
b真石漆饰面(压顶GRC造型)
3种植墙
a石材/板材饰面(压顶50-100mm厚倒(圆)角,立面20mm厚)
b真石漆饰面(压顶GRC造型、石材压顶)
4挡土墙
a毛石挡墙自然面
b真石漆饰面
c石材/板岩乱拼
d质感涂料
三、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建议
1做好防盗,防火等安全保障设施
2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为了方便居民休闲娱乐,把休闲场所集中在小区的中心位置
4加设隔离带,以便于人车分流,减少居住区的噪音
5注重居住区人文景观设施的设计,增加一些情趣性装饰物品
6在住宅小区多设置一些休闲座凳等,便于人们休憩
7材料的耐用性以及养护管理的便利性,在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受益于全社会,通过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形象塑造,住户拥有了与大自然的沟通空间,人与人交往的场所,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恬静平和的居住氛围。但是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是人类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玉珠, 张琳. 关于城市居住区景观与开放空间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6)
[2]李香敏,陈茜夷. 住宅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整合途径[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01)
篇2
关键词:房地产;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10-03
1 引 言
当前,房地产景观建设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如火如荼的景象,人们购房也更加注重楼盘的整体品质与文化内涵,在房地产开发中,房地产景观设计也被开发商越来越重视,景观设计不再是早期简单理解上的绿化设计,已然成为决定一个楼盘品质的重要因素,优美的景观将使楼盘的商业价值得到极大提升,进而产生巨大价值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房产景观设计者只有了解历史,把握现在,明晰未来,才能不断的创造出高品质房地产景观。
2 房地产景观设计发展历史
房地产景观设计最早发展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住宅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组团绿化概念;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这一时期的环境景观设计也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居住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均由建筑师包办。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房地产开发的蓬勃兴起,环境景观受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并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楼盘开始在小区内设计广场、园路、水池、建筑小品、地面铺装、喷泉、雕塑等元素,房地产景观发展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小区绿化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在这个时期,建筑设计工作与景观设计工作开始分离,大量的房地产景观设计工作由专门的景观设计事务所独立完成。一些国外的专业景观设计机构也纷纷登陆中国。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开发的不断成熟,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理性化和理想化,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理想家园,传统景观形式所表现的文化意味及其基本的娱乐休憩功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趋向对“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的追求。这种现代生态的居住观,给房地产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3 房地产景观设计现存问题
纵观现阶段的房地产景观设计,尽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3.1 景观设计流程的缺陷
目前,景观设计模式做法一般还是在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由景观设计师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由于设计单位的不同,设计时间的差别,且沟通的不足,在整体协调效果和后期施工衔接上,往往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因此,景观设计应尽量提前介入,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建筑设计以及配套管网设计等同时进行,使景观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
3.2 景观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一些不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景观上急功近利,只是炒作,找卖点,许多小区的环境景观过分地追求装饰性、豪华性、异域性,从而忽视了景观的功能性,缺少实用性。有些小区虽然做得很大气,但却无人气,倒是常见保安来回踱步,这种缺失邻里交往的环境营造只能是一种摆设。小区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如何为居民营造一个邻里亲切融合、生活气息浓厚的居住环境,而非做图纸上漂亮、地面上壮观、脱离小区业主生活的城市广场似的“大手笔”建设。小区的景观不能只供观赏,最主要的是实用,业主能够徜徉其中,实实在在地享受它们。
3.3 模仿之风盛行设计雷同化
近些年来,由于大型房地产集团在全国开发项目,其住宅产品在不同城市中大量地被复制,造成中国城市景观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明显;当地的开发商亦纷纷仿效,以至很多楼盘都存有复制拷贝的痕迹。走近一些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总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环境景观缺乏个性,房地产景观设计的雷同化倾向日益突出。
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照搬人家的东西是没有太多生命力的,理性的消费者也不会轻易把眼球贡献出来。
3.4 景观设计与施工的脱节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植物的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景观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施工现场,景观设计师更容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擅长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可是,目前大多数的状况是设计与施工的脱节,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动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3.5 景观行业缺乏规范
该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和市场管理方面。
名称在这个领域,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后来又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建设部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也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农林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环境景观市场也缺少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等),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不大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4 房地产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随着自然生态和智能建筑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现代房地产景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4.1 智能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智能化设施需求的日益增加,房地产景观设计已经悄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小区内智能防盗、防火、背景音乐与消防报警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安全感和便捷性;地热热泵、太阳能等系统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节能,更体现了环保;建筑设备智能监控、物业管理中的三表远抄、小区局域网等系统提升了小区的智能化,由此营造出的人文环境更是现代人居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2 文化型
强调居住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年来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又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策划和规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4.3 多样化
景观设计越来越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艺术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景观环境的塑造不只为了“赏心悦目”,而更加注重“自然舒适”,尽可能地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和现代、智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景观、人与环境、景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4.4 人性化
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不仅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更重要的是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与人的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合作更为广泛,也更能左右环境。人所依赖的水、电、新闻、邮件、广告,甚至基于电脑的工作都可以直通家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稀少,人与社会、与环境也变得更加分离。但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里弄、胡同、家居和小庄园式的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
4.5 生态化
随着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追求,现代人居环境质量除了现代、智能、科技、舒适以外,还要注重现代生态的观念,如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等条件,对居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居住区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和地域生物的多样性。
5 结 语
综上所述,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良好的居住户外环境,能为人们提供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味,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人文、生态、智能、科技一体化的综合型景观环境将是今后人居环境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2] 郭淑芳,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性、以人为本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eed up,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unity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current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or to either from the landscape design, can not only one-sided considering single factor, should b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in landscape design in fully embody building design factors, can we truly achieve the unity of th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of the construction pace, modern city landscape especially face of the big city landscape changing, whether the urban traffic network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anges of the plane, or a succession of curtain wall glass high-rise building stands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the city skyline outline, urban landscape has proposed should both comply with the modern landscape.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ecology, people-oriente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景观统一设计缘由
1.1建筑中融入景观设计
要实现建筑景观的统一,必须使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然而在当今设计中,很大一部分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开进行,甚至忽略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陪衬,进行简单设计(例如花草、喷泉,雕塑等等)。更有甚者是在建筑完成之后才开始景观设计,设计时不考虑规划布局仅追求表面效果,对交通,消防及停车等硬性技术指标也置之不理,从而最终将导致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使用性能以及人与自然地长期和谐发展。一方面,建筑不可能游离于外部环境而存在,它必须依附于外部空间来体现它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建筑所具有的个性及特征不仅要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更要通过周围环境来反映。加之,景观设计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么简单,它不仅起到装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当今时代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总之,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结合不仅使建筑空间得到完善和扩展,微观空间也得到了丰富和延伸,使得建筑更具整体性和舒适性
1.2 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是设计的中心原则,因而在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时必须结合自然,尊重自然。要做到结合自然,尊重自然首先必须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设计;最大程度的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尽量发挥其实用及审美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尽量避免破坏;最大程度的领用当地自然水,尽量避免依靠人工水;最大程度的让自然做工,尽量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最大程度的延长可持续运转周期,尽量实现可持续生长。最大程度的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生态之美,亦即自然的野趣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表面富丽堂皇的效果,而是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总之,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节约用水用地、新的可再生能源的运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设计趋势。
1.3建筑和景观的统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能够营造全面满足各层次人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地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地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当今世界所有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都有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它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真正归属问题。随着景观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人为本地设计理念不容忽视,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去而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口号。
2.景观设计的两大内涵
就物质环境而言,物质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由于受城市建设水平限制,居住区自然环境设计往往通过借景手段实现,而人工环境则完全由设计师根据开发商的定位标准,以提高居民居住质量为目的,在设计中体现舒适原则.以上的物质环境内涵在设计中比较容易把握,但人文环境设计却往往被忽视,可以说景观环境设计,既是视觉上的也是文化上的.首先景观环境应表现为视觉美,同时从居住小区的角度出发,景观环境也代表人的生活方式,而人是整个地球生物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遵从生态结构及相互关系,尊重生命生物和有机体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表现出人类居住环境的文化内涵,体现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也可以图2北方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缺乏变化和生机说人文环境最能体现出设计师的创造理念.要做到两者并重,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从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多方面人手,赋予居住环境景观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的效果。以建设出高品位的环境.以北方地区省会长春为例,新近开发的居住小区中,威尼斯花园以水景为主题,五环高尔夫花园则以体育为主题进行环境设计,顺从自然,遵从文化,尊重人文.这都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统一,把环境景观以贴近大自然为主题高尔夫式的组团园林由租放型转向精细设计,利用有限资金创造高品位环境。
3.结语
总之,居住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种仅仅把人简单地当作物的尺度置于建筑空间中,规划设计缺乏真正的人性意蕴,不考虑居住的多元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时代已经结束。无论是从建筑设计还是到景观设计,不能只片面地考虑单一因素,应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建筑设计因素,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和景观的统一。只有让住宅真正展示出家的情怀,才能产生居住的愉悦.这既是人性的原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景观艺术设计》刘蔓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美国家在建筑设计方面形成名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深层次生态学、生物建筑运动、盖娅运动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完善,生态设计的理论大丰富,出现了一批利用太阳能、覆土、地下空间等优秀单体建筑实例。
1、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阿科桑底(Arcosanti)是他进行"生态建筑学"探索的一个实例。该项工程位于凤凰城(Phoenix)北70英里处,面积为860英亩的土地上。1969年美国著名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LanL.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并从理论上站住了脚。
2、20世纪末,美国凯特。奥利维亚。塞申斯提出的“绿道”的概念,在环居住区绿化境保护、利益、美学上有巨大的价值,将对我们有很好借鉴作用。使居住区的绿地也成为这个巨大的循环系统的成员。1994年法国出台了新的居住区绿地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住宅组公园、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的绿地定额、服务半径、绿地面积和平均每人绿地面积。
二、国内对住宅绿化的研究
1、国内对于住宅园林的设计历史悠久
中国古典园林从苑囿发展成人工山水园林类型,历经3000余年的历史演进才日臻完善,凝聚了中华民族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等思想,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2、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存在的贵族园林毕竟不能代表今天大众化的住宅绿化设计
但是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思想与国外的建筑生态绿化思想在今天均影响了我国的住宅环境绿化设计。查阅各种资料发现,当前对于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方面的文章很多,关于原则的规定与阐释也很多。如:贾俊丽的《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几点思考》对国内外住宅小区绿化环境规划理念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功能的需求,阐述了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提出了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措施。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徐高福的《住宅区绿化建设初探》,2005年《广东林勘设计》第4期等均以生态住宅为主要内容。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住宅区绿化植物多样性选择和生态优化配置模式,对人居环境绿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中福建省惠安县林业局的杜海阳撰写的“城市住宅绿化环境设计的现状及思考”,通过对城市住宅绿化环境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应具备的原则,以及充分认识住宅小区园林植物的功能性,使栽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绿化地区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利该树种良好的生长发育,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类似的研究非常多,这里不一一赘述。当期总体来说,国内对有关的设计的研究非常多,政府对于这方面的规定与要求也逐步在规范,但是整体来说都还不够成熟。
三、我国住宅绿化建设的历史
1、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苏州的园林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后,由于各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环境景观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实验小区,在考虑并开始注重环境的营造,提出了人要居住在优美的环境中。进入90年代,扩大试点后,环境景观概念进一步深化。后来,随着个人住购房时代的来临,开发商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景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卖点,带来了生态小区和绿色小区概念的流行。近来,住宅创新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达到自然与人的相通和统一,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融合。
篇5
关键词: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自然;资源;精神
居民生活场所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基本生存活动,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的约束下改造客观世界。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中大家对于“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过前者。总之,人居环境是大环境的一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的优劣,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一、生态居住小区定位和目标
生态化居住小区景观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住区概念的上,要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除了强调自然生态,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实现环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二、目前生态居住小区设计存在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生态居住小区,有很多解释和说法,大家对生态概念认识还很模糊。居住小区生态环境一般是指居住区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由植被、河道、道路和建筑等构成。因为部分开发商的片面认识,当下很多居住小区为了迎合大众对生态的需求,一味地建绿地,一味地种大树名树,盲目追求绿地率,然而,生态并不是单单指绿化。部分居住小区因欠缺对水循环和更新问题的考虑,再加上日常能耗和维护费用成本较高,小区内的水体景观久而久之,经常出现池中无水、水质恶化、水中无鱼等尴尬局面,影响整个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而且在植物配植前期缺乏对小区户外景观动态的、长远的、发展的考虑,伴随着花草树木的不断成长,会导致比例失调、空间拥挤等一些潜在问题的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居住小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小区内道路流线不合理、建筑间距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违反居住小区设计规范的设计以及居住区周边对居住区造成的声光污染更是对居民造成了生活上的障碍。
三、尊重并提升原场地的自然环境状况
原场地的自然环境状况主要指地形、植被等的情况。
景观设计要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因为破坏后再重建生态系统要困难得多。在景观设计上重生态性,尽可能尊重自然原环境而不盲目的建造人工景观,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可以节省建设费用、体现经济原则,同时也是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融合的重要前提。
尊重原场地的地形,要注意水土的保持,不要做过分的开挖堆叠,污染土质和水质的设计。例如:小区道路和驳岸的设计过渡要自然。道路景观应该与小区内部的生态支持系统联合起来形成具有特殊景观的生态廊道,当与水脉相融合丰富居住小区道路景观的内容。生态驳岸把驳岸上的植被和水域中的植被连成一体,在排水上尽量让绿地中的地表径流通过侧渗进入水域,可为各种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繁衍的自然生境,利用水生植物使水体可以“自净化”,形成水路共生的自然生态系统,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在植被方面要尊重现有的植物,对植物配植选择上应该以也以乡土植物为主,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配植植物时要模拟自然的结构形式,形成稳定的、抗性强的植物群落。稳定的植物群落要合理搭配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活地被层等四个基本层,注重生物的多样性。
四、节约资源
例如:居住小区水资源的利用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循环利用”等方式。雨水收集可以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专用容器等汇集的天然雨水,经收集一输水一净水一储存等渠道积蓄并净化的雨水,为绿地浇灌、营造水景、清洁道路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中水循环利用是小区中最常见的中水的处理方式。“中水”指处理过的污水能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满足部分使用要求的水。常见做法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农田灌溉、园林绿化汽车清洗,消防,工业用水等。
再例如:居住小区废弃物处置与垃圾源头分捡。根据2001年5月27日建设部最新通过的《绿色生态住宅住宅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关于此方面的要求,居住小区内的垃圾采取分类收集的办法,将垃圾分为三类:第一类,有毒有害垃圾(废电池、日光灯管等);第二类,厨房有机垃圾等可降解垃圾(剩饭、菜叶等);第三类,其它难降解垃圾(塑料、金属、木、石等)。有了分类标准,就可以分类处理。第二类垃圾由设置在厨房洗池中的粉碎器粉碎后直接由下水管道排走,这部分污水可以与粪便污水一起进入沼气净化池进行处理。住宅区内的绿地落叶叶等垃圾采用厌氧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腐熟的肥料作为盆栽花卉植物用腐殖土及花草培养肥料。
五、居住小区精神生态环境的营造
(一)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小区环境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居住小区内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均好性”成为住宅景观设计准则。打破小区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小区的绿化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二)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应用
户外活动为人们轻松自然地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要搞好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设计,要有亲切感、归属感而不感到陌生的生活空间先要从分析居民的行为心理因素入手。领域感、私密感、归属感、空间距离感,都是影响居民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环境景观设计要以此为出发点。
(三)场所功能的强化
使居民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在起步区规划中重点处理住宅与绿化,中心绿化与配套商业设施的结合,水面与中心绿化的结合,中心绿化与主要城市道路绿化的结合,使居民的居住、休闲、购物、邻里交往建立起便捷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居住系统。为加强小区的归属感,增强小区可识别性同样也很重要。结合绿化或水面布置中高层住宅,使高层住宅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和通风条件,在现今高层住宅不好销售的状况下,提高了高层住宅的卖点。成组布置的高层住宅成为各小区的景观标志区,多层住宅围绕中高层住宅周围布置,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多层住宅围绕组团绿地成组团布置,通过对住宅端头的退层处理、前后的错落,形成不同风格的多层组团。不同形式的住宅掩映在绿树、碧水之间,形成舒适、优美、良好归属感的居住环境。
六、结语
专业人员,而其设计决定了各种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措施能否得到实施。对于生态设计的具体措施、方法、形式和标准,不同学科、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或许会多种多样,但需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生态认识,把尊重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稳定、协调和平衡当作最终目的,脚踏实地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可以获得巨大的进步。创造舒适的生态居住环境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开始,围绕这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的跟进。时至今日,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成果也相对成熟,设计人员对小区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理论都已经被付诸于实践,受理论指导和影响,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更加贴近人心,贴近自然。
【参考文献】
[1]鞠小颖,《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研究》,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杨洋,《基于生态原则的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设计研究》,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篇6
【关键词】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建筑立面设计;交通组织设计;景观设计
引言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建筑业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然而城市环境的危机却是每况愈下,从未来眼光来看,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业朝着绿色生态的方向发展亦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以新江湾城C2-2地块项目为例,对建筑的生态绿色规划设计展开具体论述与探讨。
1、项目背景分析
杨浦区新江湾城位于上海市内外环线之间,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居住区。其中C2地块位于国帆路南侧,江湾城路西侧,国浩路北侧,政和路东侧。其西北方向为江湾天地项目用地,西面隔着政和路为上海市新江湾城C1-2地块商品住宅珠江城邦城。C2地块分为两部分,其中西南角的C2-1地块,性质为中学用地,中学目前正在筹建中。其余部分为本次规划的C2-2地块,是以高层为主的住宅用地,现按建设方要求分三期建设。C2-2地块总用地面积为144247平方米,容积率为1.6,其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约为230795平方米,其中主要规划有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和沿街小商业及配套辅助用房,新江湾城鸟瞰全景如图1所示。
2、设计理念——绿色生态
新江湾城居住区以生态居住区为开发目标,以居住区的生态化建设的若干导则,作为本次具体地块开发策略的参考思想,打造生态花园式住宅区。
高标准的绿化配置和以“渗透”为特色的绿化布局是规划设计确定的重要原则,并以此形成本次规划设计的基地特色,促进形成绿化空间向住宅组群内部逐渐“渗透”的格局。本次设计还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了对于整体空间景观形态、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规划原则。规划的深化过程中,对基地内环境品质的保证给予极大的关注。对基地内水环境品质、自然要素保护、能源利用和废物控制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尽量利用基地内部的土方平衡创造高低错落的地形;在住宅布局和建筑设计方面采取保温节流措施,利用自然因素调节气候,减少使用空调和加热系统;注重自然保护。
3、总体规划设计——空间绿色
3.1在开发过程中体现生态性目标
在本基地的具体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以生态居住区为发展目标。在水系、绿化的实施过程中积极利用现有自然要素的作用,利用自然的帮助,形成居住区的整体环境系统。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节省能源、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的原则,使本基地规划设计的过程成为新江湾城的一个生态化的范例,如图2所示。
3.2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在具体设计中体现独特性目标
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贯彻新江湾城规划的整体目标和系统原则,而在具体建筑和环境的设计上,形成一个既有宏观把握,又有个性创造的设计机制,使新江湾城C2-2地块项目成为建筑、环境品质领先的居住区空间营造的范例。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半规整、半自由的设计,兼有活跃与安静的用途,构成整个居住区的活动中心。主要活动构成包括:户外社交活动、体育健身、文化中心等。
3.3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注重地区开发与周边发展的结合
本规划根据基地形状及周边关系,充分利用基地外便利交通和景观规划,结合设计高层住宅建筑群和花园式多层住宅,整个设计中即有地标性的建筑形象又配有景色怡人的带私家庭院的多层住宅。东南侧为一期用地,规划有花园式多层住宅和高层小户型住宅,基地西侧为二期用地,沿街布置有受城市道路干扰小的商业区,其余用地布置高层小户型住宅。基地中部为三期用地,整个基地的中心位置布置有高层大户型住宅,结合周边高层小户型住宅共同形成中心绿地景观。
住宅在基地内成组成团布置,围合出不同形式的中央绿地和水体景观,营造出丰富而良好的视野,为住户提供了优美自然的居住环境。
4、立面设计——现代绿色
建筑立面保持延续统一,以形成协调怡人的居住空间。通过多样化的建筑细部处理,创造丰富的建筑形象。以简洁洗练成熟的手法,体现现代生活及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品位。高层住宅采用分体式空调系统,室外空调机的位置统一考虑,十分隐蔽,并与立面相结合。
高层住宅运用金属构件、露明骨架、整体幕墙等来塑造建筑形象及个性,立面协调,采用现代语汇,以石材和金属构件的结合,创造出简洁纯净、挺拔有力的建筑风格,如现代时尚会所等(见图3)。低层和多层住宅的立面在保持简洁的前提下,适当加入面砖和线脚等元素,增加亲合力,营造出以人为本,协调与自然的住区形象,同时与高层建筑产生一定的呼应。基地内所有建筑均统一在现代风格特征下,形成崭新的现代城市风貌。
5、交通组织设计——环保绿色
基地内协调布局交通系统,车行与绿色步行交通结合良好,创造形成步行与车行结合的环保型交通环境。江湾城作为高标准的居住区,自备车停车达到高标准,根据住宅区的不同区域、不同档次和需求,设置不同的住宅停车位配建标准。
5.1绿色交通组织系统设计
步行系统绿色低碳,十分环保,与绿化系统联系各街坊,除了其特定用途外,也形成居住区统一景观特征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5.2车流交通系统设计
5.2.1出入口:基地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沿江湾城路、国浩路、国帆路各开一个11米、8米和11米宽双车道出入口,西面沿政和路开一个4米宽人行出入口。一期多层住宅区域住户沿国浩路车行入口进入。其余一期、二期、三期高层住宅区域住户可以分别沿江湾城路和国帆路车行入口进入。同时西面沿政和路进入的人行出入口贯通整个基地。这些分散的出入口的设置既方便了住户出行,又没有给市政道路增加压力。
5.2.2非机动车:由基地车行入口进入高层住宅地下非机动车库。
5.2.3消防车:消防车由基地东侧、北侧和南侧车行出入口进入,沿基地绕行后,再由东侧和北侧车行出入口离开。
5.3停车位设计
地下停车场约约1688个停车位,地上有311个停车位,共计1377个停车位。高标准配置的停车数的地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6、景观设计——生态绿色
本地块设计贯彻高标准的绿化配置和以“渗透”为特色的绿化布局原则,体现出形成绿化空间向住宅组群内部逐渐“渗透”的基地特色。
住宅沿基地周边放置,在中部围合出大面积集中绿地空间,考虑栽种小灌木、草坪,大树加树坑栽种,同时考虑部分浅水景观增加层次。搭配雕塑、水体、灯光和块状植载绿化,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休闲气氛。在提高绿化率的同时考虑了高层住户俯视的景观效果。
网络水系是体现新江湾城自然生态特色的首要要素,本次设计将新江湾城规划所确定的水系布局进一步贯彻,与规划确定的指标保持一致。保证水系网络的实施,并为具体的细部设计留有余地。通过地形处理、地面铺砌等方面的措施,促进地表水的收集,并汇入规划的河道。在景观设计中注意创造蓄水区域,并以相应水岸植栽设计形成过滤层,对雨水进行自然净化处理。
控制基地内整体空间形态以形成整体协调的景观形象。在本次规划中,对基地内公共空间的景观塑造和建筑空间的指导方面,进行深化和扩展。着重对组团绿化、开放空间景观进行设计,促进基地内形成具有独特性的空间格局,使基地内部的水体、绿化、步行空间具有丰富的景观形象,见图4。
7、结语
新江湾城·C2-2地块项目符合已批准的新江湾城结构规划,并根据现状要素的具体情况和开发需要进行深化设计,并贯彻实施新江湾城开发建设的土地使用准则和空间形态准则。新江湾城·C2-2地块项目的规划设计不仅符合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的要求,而且最终成为了中心城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体现自身特色的同时,达到21世纪上海花园城区和生态居住区的目标。本文对这一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成功案例进行了分享,希望能为今后的建筑业朝着绿色方向发展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植物配置 植物群落 以人为本 持续发展
一.沈阳居住区植物配工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1.1 目前沈阳市居住区植物配置特色.
沈阳市居住区植物配置优点主要是:有大量采用辽宁省乡土树种,如杨树、旱柳、油松;整个植物栽植有重点,体现了统一性;利用低矮植物修剪造型,形式多样化;草本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整体布局较为良好,栽植形式灵活,体现了地方风韵。而缺点主要是:植物配置所用植物种类单一,缺乏丰富性;忽略“以人为本”,如居住区树木遮荫率低等;草地与乔灌木比例不协调,植物配置群落不科学,缺乏合理配置;植物配置色彩单调,季相变化不连贯;植物栽植过于杂乱,层次感差;缺少特色,在景观的文化功能上考虑欠缺。
1.2 沈阳市植物配置各层常见树种
上层树种:新疆杨、早柳、山桃、稠李、国槐、云杉、白扦、油松、落叶松、梓树、核桃揪、水曲柳等。中层树种:侧柏、垂榆、花揪、刺槐、茶条械、火炬树、金叶榆、京桃、暴马丁香、紫丁香、山里红、金银忍冬、树锦鸡儿、山杏、李、黄刺玫、榆叶梅、锦带、连翘、多季玫瑰、绣线菊、红瑞木、牡丹等。下层地被:、沈阳桧、铺地柏、水腊、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牡丹、芍药、百合、万寿菊、八宝(红药)景天、马蔺、地肤、玉签、白三叶、草皮植物等。藤本:爬山虎、刺叶南蛇藤、葡萄、地锦等。
1.3 沈阳市常见植物配置方案
(l)云杉―黄刺玫(丁香)―连翘(榆叶梅、锦带)―草
(2)白扦―火炬树(茶条械、红瑞木)―万寿菊(金山绣线菊)
(3)油松―垂榆―榆叶梅(连翘)―地被、草皮
(4)落叶松(云杉―早柳―花揪(卫矛)―万寿菊+金山绣线菊一草皮
(5)银杏(胡桃揪―云杉一京桃(山杏)―榆叶梅(锦带、木绣球、多季玫瑰)一草皮
(6)新疆杨(毛白杨、榆树、早柳、山桃、稠李)―京桃(山杏、山里红)―黄刺玫(榆叶梅、多季玫瑰、水腊球、芍药、马蔺)―草
(7)早柳(榆、糖械、杨、水曲柳、梓树)―山杏(垂榆、山里红、李、京桃、桃叶卫矛、丁香、树锦鸡儿)―榆叶梅(连翘)万寿菊(玉簪)―草
1.4 沈阳市植物配置的共性
1.4.1 植物物配在选择树种上,根据当地环境气候,大多采用当地乡土树种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进行配置,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绿化景观。居住区行道树主要有早柳、新疆杨、银杏、垂榆、元宝槭、龙爪槐、云杉、京桃、山桃稠李、梓树,其中新疆杨和早柳、云衫占到65%,为沈阳居住区道路绿化的主基调树种。
1.4.2 在表现季相上,以春绿、夏花、秋果、冬青为主
观花树种:
1、乔木:山桃、山杏、山楂、山里红、花红、山荆子、红肉苹果、西府海棠、水榆、花楸、山樱、刺槐、栾树、梓树、美国木豆树、暴马丁香、文冠果、灯台树、乔化栾枝、乔化麦李、乔化丁香。
2、灌木:春季观花树种:东北连翘、金钟连翘、金银忍冬、黄花忍冬、杜鹃、郁李、李、榆叶梅、重瓣榆叶梅、鸾枝、珍珠绣线菊、紫丁香、麦李、蔷薇、树锦鸡儿、文冠果、紫花文冠果、红瑞木、早花锦带。
夏季观花树种:锦带花、红花锦带、四季锦带、蔷薇、日本绣线菊、柳叶绣线菊、柽柳、鸡树条荚o、黄刺玫、水蜡、珍珠梅。
秋季观花树种:胡枝子、日本绣线菊、花木兰。
观果树种:
1、 乔木:银杏、东北红豆杉、核桃楸、枫杨、大叶朴、小叶朴、桑、山楂、山里红、海棠果、山荆子、山杏、稠李、山樱桃、山梨、水榆、花楸、国槐、黄檗、栾树、文冠果、华北卫矛、桃叶卫矛、梓树
2、灌木:矮紫杉、小檗、李、毛樱桃、叶底珠、卫矛、胶东卫矛、鼠李、东北鼠李、乌苏里鼠李、红瑞木、枸杞、金银忍冬、桃色忍冬、早花忍冬、接骨木、鸡树条荚o。
色叶树种:
1、乔木:银杏、拧筋槭、五角枫、紫叶稠李、紫叶李、花楸、黄栌。
2、灌木:紫叶小檗、金叶接骨木、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珍珠绣线菊、花叶锦带。
3、藤本:五叶地锦
1.5 沈阳市屠住区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1.5.1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沈阳市居住区植物配置坚持“以人为本”,以植物造景为主题,软化建筑的硬线条,营造建筑、环境人群的良性循环,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1.5.2 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居住区植物配置要以生态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人们享用绿地的需求,建造人工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居住区生态平衡。植物配置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居住区现状土地资源和原有的植被、地貌景观;充分利用当地植物种类、古树名木、自然遗迹、地方民族文化.多方位综合考虑,最大限度提高绿化率。
1.5.3 突现个性,简洁整体
居住区植物配置应具有环境特色和个性,有时代特征配置文化内涵。总体布局提倡自然、简洁、整体性强,使园林景观简洁而不单调,丰富而不零乱。
二.沈阳市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发展和对策
2.1 沈阳市居住区植物配置应层次分明
坚持以植树为主,地被(花、草)为辅,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节奏、层次感、稳定合理的复层人工植物群落。
2.2 阳市居住区植物配置
在构图上,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竖向设计上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种功能,注意合理配置喜光与耐荫,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植物的比例,沈阳市居住区冬日需要阳光,夏日需要遮荫,为此提倡以快生树为主,
2.3 分考虑植物绿化景观效果和绿地的功能相谐调一致
居住区植物配置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不影响住宅建筑通风采光、减弱西日晒为原则,南面易种植喜阳、耐早的乔灌木;而北面选择耐荫、抗寒的花灌木;建筑的西面应充分考虑夏季防晒和冬季防风,选择抗风、耐寒、抗逆性强的常绿乔灌木。居住区道路两侧行道树宜选树冠平展,遮荫效果好的树种,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隔离绿地宜选用生长浓密的乔灌木,起到绿色屏障、防护隔离、隐蔽的作用。停车场绿化宜较密集地排列种植灌木和乔木,或种攀援植物垂直绿化,形成分隔带,减少干扰和居民随意穿行;车位间绿化要注意庇荫,西侧宜沿绿带排列栽植挺直的冠大荫浓的阔叶乔木,其内不宜种植草花。
2.4 物配置要背景突出,注重季相和色块的变化
背景树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起到衬托作用。乔、灌、花、地被植物进行多层复合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运用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进行色块设计,体现一种群体美,吸引人们的注惫力。植物配置上应突出四季的季相变化,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不同变化,创造季相景观,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三.结语
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应以自然为主线,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合理配置,好的种植设计可成为小区明显的地物标,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度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从而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绪坷、陈敏等.上海市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2] 苏雪痕.植物造景.北京市: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年4月
[3]沈阳市园林绿化使用手册 .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2003年11月
篇8
关键词:房地产;景观;设计;人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景观先行,统筹考虑人居问题
优秀的房地产景观不应停留在过去房地产项目中的填空的方式,而是积极主动介入到小区的总体环境设计中,并强调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其实对于人居问题而言,很难将建筑与景观两者泾渭分明地一分为二。因此从整体的方面采取景观先行的设计方法,可以把不同知识背景和专业领域的设计师结合在一起,就会比单纯由建筑师和规划师来设计的规划思路要更为丰富和全面。
图1 项目总平面图
中冶海西项目位于漳州长泰县,项目地处厦漳泉腹地,厦门后花园――长泰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环境优美。项目设计于2013年9月,此时建筑专业的设计也正在进行,尚未定稿。项目业主为央企,此前成功打造了许多大型项目,有一定的开发经验,在此阶段引入景观专业,也是希望能通过景观设计的提前介入,弥补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启发激荡出更多有益的思路。
根据项目托斯卡纳的建筑风格定位,从景观的不同视角,向业主提出,可借鉴意大利台地园的造园模式。自上而下,借势建园,别墅建在顶部,向下形成多层台地;结合高差,适当设置叠水、壁泉;密植乔、灌木,地被与花卉;点缀花岗石雕塑、花钵等装饰小品。建筑之间相互错位,人们在建筑之中,可居高临下,独特的山地风光尽收眼底。
项目景观的用地较为零碎,很多都为建筑宅前屋后的绿地,另外就是线性的车道绿化,集中性的绿地较为不足。得益于景观先行介入的有力时机,设计重新提出了一稿有别于之前建筑设计方提出的户外花园的界限划分方案。原有界限的划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原有别墅花园的长宽比多为4:1甚至于5:1,过于狭长的空间不便于今后业主的绿地二次组织,且视觉上显得比较怪异,有点类似胡同的效果,面积是增加了,但景观体验却变小了。通过重新的划分,将长宽比多布置为2.5:1左右,业主的花园并在视觉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使用上也更利于空间的组织。另一方面,此消彼长,公共空间的面积增大了,由业主统一规划实施,一体性更强,避免了今后过多的差异性,保证了群体性的景观利益。同时经由此设计,南北组团中心形成了两块较为集中有一定体量的绿地,也有空间布置一些户外休闲的亭廊等活动场所,为业主提供了便利之处。
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地产景观应与建筑风格相配合,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冲突。那么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所接手项目的建筑风格就基本决定了这个项目的景观设计定位,要把景观设计做好,先行参与项目的整体设计对于项目建筑设计风格的解读和把握就成为关键。
改善生活环境是景观设计的目标,景观先行的整体设计从设计初始可确保创造完美和谐的高品质环境。
二、分析使用人群,满足业主户外活动的景观需求
当前,许多楼盘景观盲目追求大气、好看,却忽略了人们对景观不但是欣赏,而且有使用的需要。满足业主户外活动的需求也就是突出景观的实用性。地产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市景观不同,它更多的是服务于社区人群,因此景观功能只是停留于观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满足人群对景观空间的参与要求。
通过对项目目标客户群的分析,了解到由于所处的区域位置,决定了该项目今后更多的是以第二居所为居住功能的住户,他们的景观诉求多为度假、观光休闲。
因此设计过程中,景观的核心功能应该有别于一般城市中的地产项目,老人及儿童的使用人群相对较少。景观设施的布置更多以中年人为服务对象,年纪多在45岁上下,且建筑及景观设施潮汐式的使用特征会更明显一些。项目在绿地的景观布置中,特意创造出一些可供举行户外PARTY的场所平台,或顺应地形采用台阶下沉式,或类似于小型舞台的内聚形式,观看与围坐皆宜。强调参与性的功能空间能调动人的体验式乐趣,大大提升景观环境的附加值,也充分体现景观的人性关怀。
三、重绿植轻硬地,营建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
崇尚自然生态与绿色是人们的天性,居住区房前屋后的环境,首先应该给人提供的是绿色环境,而不应该是一个大面积铺装广场充斥的感觉。人们希望居住在绿地环绕的房子,而不是建筑围着一片很可怜的绿色。
根据项目特点,在该项目的植物设计过程中强调“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及完美景致。如西侧主入口的公共景观区域进深较大,其植物的搭配为高、中、低乔木、大灌木、小灌木、草花、草坪的植栽方式,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植物层次,并给人们带来较为强烈视觉冲击。位于宅旁的私密空间则采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花灌木、花卉的搭配围合出静谧、宜人的小尺度空间。空间上相互渗透,绿化与建筑互为界面,相互围合,使整个景观流畅圆滑。
通过空间的划分、阻隔,道路的分隔,绿化种植建造不同的空间,使人的视野范围内看见的多是绿色,无论是人的视野感觉或心理感受,都将会更加健康舒畅。
以绿化配置为主景,以适当的小尺度装饰品如花钵、陶土罐、石头等搭配,少而精地点缀硬景。实际上,用这种精致的绿化造景手法同时能赢得了居住者的价值认同。由于硬质构筑物的材料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老化变形,需要投入成本进行翻修维护,因此此次设计硬质构筑物的量尽量减少,且主要放置于重点区域必不可少的位置上。
四、塑造丰富竖向景观体验,注意考虑安全性
成功的竖向设计可以有效的组织园林空间,从而形成各种优美的园林空间类型,如开放空间、半开敞窄间、垂直空间、私密空间等,使得人们对景观的体验更为多元丰富。
海西国际城项目地块高差来源于山体自然地形,最高处与最低点高程相差将近20m,总体而言,地块北端为西高东低,地块南端则是中部高四周低。复杂的地形对于景观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通过竖向高差的变化,可以塑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设计的难度,需要特别注意考虑竖向变化在安全上的隐患。
如在项目南侧的集中地块,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活动需求较多,设计过程中竖向的处理为平缓的地形,流畅舒展,视野开阔,而不用担心地形的复杂变化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此外,由于项目的主体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陡然的高差,对于这些高差,通过坡度分析,有放坡空间的,尽量采用自然地形。不能放坡处理的位置,则进行必要的挡墙防护,并针对性的设计与环境相协调的栏杆隔离,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也注重居住者的安全。
五、关注细节,换位思考的人性关怀
细节决定品质,以细节为关键点的深度设计是保证品质的重点,更是创造精品的前提。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往往是那些不经意间充满亲情的细微之处,设计也是如此。先进的设计理念依托于完美的细节设计才能成就精品设计。
以该项目为例,从设计过程中对建筑布局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项目建筑以四拼六拼别墅为主,楼间距较小,这样住户之间的私密性较差,这与项目的高品质居住社区的定位有着很大的矛盾。因此向业主提出设想,在别墅之间建立起绿色屏障屏蔽住户隐私,并以此作为一个景观设计的重点进行分析。绿色屏障的建立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前后排别墅的视线隔离,第二种是相邻别墅之间的屏障。进一步通过研究建筑的各层平面,标注出几个相邻建筑之间容易发生视线干扰的阳台及窗户位置,针对性的布置适当高度的乔木进行绿色屏障,细心到位的设计,一方面保证了居住者有着充分的隐私空间,另一方面这屏蔽也不是一概而论,不加选择的全部遮挡,在不影响隐私的阳台和窗户,仍然保留住户可以欣赏屋外风景的视线通道。
图2 建立绿色屏障示意图
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就是人。在设计关注细节还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设计当中应当充分结合人体工程学和行为心理学:注意室内外台阶设计的高度和宽度,花坛、座椅的边缘棱角设计,地面防滑设计,附属设施的不同年龄段的设计,专门针对残疾人的设计等等。
六、结语
笔者认为,地产景观的风格应更多的是一种平实的、安静的、轻松的、舒适的景观氛围,只有老百姓也喜欢的、喜闻乐见, 才是好景观。通过景观设计,创造产品的吸引力和它的独特性,并使得业主入住后,能够感觉在小区居住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希望本文能为地产景观设计过程的以人为本提供一个不同的切入点,使景观产品更贴近生活,更具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隐形;消防车道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以及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种种原因迫使硬性规定下的消防车道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来达到满足用地的绿化率、景观的人性化、道路畅通以及消防车道的安全实用性,因此“隐形消防车道”这个新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隐形消防车道之所以可以并应得到大量运用不光是用地与规范的原因,更因为消防车道只在建筑物发生火灾需要施救时才会用到,所以在平日消防车道的实用性并不能发挥,土地的利用率就降低了。此时若将现代景观设计与消防车道的设计相结合,在不违背消防车道规范的前提下以多种形式丰富空间用地,使之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而不是专设的消防车道,在必要时刻发挥其消防车道的作用即可。
一、现行国家对消防车道设置的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地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可以看出两个规范对消防车道的设置是不同的,但对消防车道宽度和高度的要求则基本一致,即“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除了宽度要求外还指出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在居住区内的道路只有组团路和宅间小路低于消防车道的要求,所以对其重点考虑其宽度和承载能力的要求。
二、高层居住建筑消防车道的发展
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想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不违背消防通道设置规范、达到一定的绿化率,自然就考虑到在平日里利用率偏低的消防车道的改造。分析先前的消防车道,除了平日利用率低、占用大量空间之外,也与近年注重的“人性空间”的理念违背。在消防车道的发展中,从与城市交通无异的沥青、水泥消防车道逐渐出现了采用广场砖、铺路石、碎石片等材料来美化消防车道。但是过多的硬质道路和铺装必然占用了绿化面积,并且在高温炎热时硬质道路和铺装易产生高温,缺乏透水、蓄水能力,远不如绿化植被。考虑到以上因素,并且道路作为人对周围环境尺度的标准之一,后期逐渐出现了柔化消防车道边缘的做法,把边缘做成不规则状,使之成为貌似小区步行系统的原路;再有为了减弱道路过宽的感觉,在消防车道的中央或边缘摆放易移动的盆栽和雕塑小品等。而后景观设计师基于生态学原理,在2006年版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提出在4米宽幅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来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
三、隐形消防车道的做法分析
由于在发生火灾时消防车道要让消防车畅通无阻地快速到达事发场地,因此有碍车行的因素都不应该出现,如地形变化、难于移动的小品设施、置石和中高型的植被等等。再者,消防车道上扩展设置的消防登高场地和消防车道上空4米不得有障碍。为了能达到消防高度,消防车道宜距离建筑5~15m,在此基础上,有以下几种已经实施的隐形消防车道的做法:
将消防车道两侧或单侧用绿地植被覆盖;
设计成曲折的步行小径,小径之外种植草皮;
边缘不规则化或边缘对称化,使道路充满自然形态,弱化消防车道;
中心软化,通过在消防车道中心轴线种植低矮植物或草皮。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对隐形消防车道的施工实践后期效果分析,为了做成具有生态功能的隐形消防车道,在车道的两边或是一边铺设的植草砖基本是借鉴生态停车场的做法。其具体构造是:素土夯实,根据停车的载重情况用碎石在原土面做20~30cm的支撑结构层,再用2~3cm的沙铺砌植草砖,根据砖的大小留2~4cm的砖缝,最后在砖缝或砖洞内放种植土,洒上草籽或直接种草。此做法的地面系统后期较多发声植草砖移位、翘曲、断裂、路基局部沉陷等现象,从而影响停车场美观。而将碎石垫层换成稳定性好强度大的现浇混凝土,这样就使其失去透水性。为了解决这点问题,新的材料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就是用透水混凝土,在原有的碎石垫层的基础上再浇上200mm厚的无砂大孔透水砼。除了施工上的问题,再有就是人为践踏破坏隐形消防车道的草坪问题。因为要让消防车在紧要时刻畅通无阻的到达现场,消防车道必然较为平整且没有难移动的小品设施,因此人的活动范围也增大了,草坪的空间划分功能并不是很强,所以人为践踏破坏的隐形消防车道绿化实例也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引导居民,防止人为破坏植被的现象:
1,在消防车道的铺装道路部分,铺设趣味性铺装,将行人的视线及行动路线引向该处,平时可以引导行人行动方向,关键时刻也可以引导消防车的行动路线;
2,道路铺装与绿化植中间增加过度条带,如250mm左右的卵石,卵石下方为透水篦,过度硬质软质材料的同时更方便了道路的排水,避免道路积水;
3,选用一种铺装材料作为主要材料,采用其他材料丰富变化,将道路铺设的更加整体化,在关键空间划分部分采用独特的材质,加强空间的限定感;
4在合理的位置使用合理的道路类型,轻松悠闲的散步空间采用较为弯曲的路线,交通型的空间采用直线型道路,减少弧度过大的道路避免行人为了走捷径而践踏草坪。
四、隐形消防车道的识别问题
早期用植草砖铺设的隐形消防车道,因为混凝土植草砖只有30%~50%空隙率,即使没有碾压也无法长成天然草坪形态,和周边绿地很容易区分,最终效果还是难以满足人们对景观的更高要求,而采用PVC植草格即能做到更好的隐形。这种材料抗压性、整体性好,承重能力强,草坪覆盖率达95%以上。但是过度的隐形就会使消防车道难于识别,由于消防车的行驶速度快,在行驶过程中很难将隐形消防车道和普通绿地区分开,特别是当隐形车道和周边绿地连为一体时就更难说它到底是车道还是绿地了。
隐形消防车道的材料从植草砖到植草格,各有各的利弊。目前对于过度隐形的消防车道主要从两个方面才增强它的可识别性:一是人为的设置识别标志,如在消防车道的边界用特殊材料铺设来划分空间,但是已实施的此类隐形消防车道的隐形部分的绿化往往人为破坏现象严重,效果并不理想;二是利用植物造景手法以车道两侧多层的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作为消防车道导向指示。该方法要看设计师运用植物材料的水平,在不阻碍消防车通过的同时考虑水平及竖向的无障碍性。
参考文献:
[1] 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司惠平.高层居住建筑消防车道的设置[J].安徽建筑,2011,(6):28-29
篇10
一、老年住宅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
一个好的景观空间,应该是能让老年群体感觉环境舒适且安静,能很好地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能满足不同需求的锻炼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所以,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功能多样性原则
根据不同个性的老年群体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让空间中既有大的、热闹的群体活动空间,又有小的、安静的私人独处空闻。做到在一个整体的空间环境里大小分区、动静分区和公共私密分区。
2、安全性原则
任何一种为人所用的场所、物件、设施保证安全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在公共的空间环境中,一般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于老年人而言有时或许存在障碍和安全隐患。
・道路安全
绝大多数老年人喜欢散步,需有专门的行走道路,尽量采用斜坡,避免台阶,而斜坡的坡度不应该超过百分之五,活动空间需要畅通、易到达。且道路材质要具防滑、无强烈反光等特质。
・设施安全
老年人对外界的刺激、危险感知能力不灵敏,有时即便感受到了危险也很难第一时间离开现场,所以各类娱乐、保健设施在设计上应该注意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上的刺激和引导,同时应是安全和易于使用的,设施的尺寸也应该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确保其安全性。
・空间心理安全
老年人的休闲空间,特别是交往空间,其空间领域性宜采用半封闭的可防卫空间,使他们易于“控制”活动场所,消除过度的防卫感。
3、保健性原则
除了满足与外界交流的需要,更需要满足老年人健身的需要。利用可释放人体所需要的负离子等的保健植物,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生态的保健型环境。在园林设施上,可以多放置活动强度不大的健身设施。
4、醒目性原则
设计一些不同特征、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空间环境以及在各个路口设置一些带有色彩、声音变化等具有特色的标识来提醒老年人对空间感的识别。
5、文化性原则
景观设计可以结合地方的民族风情、文化历史来突出地方的特色,通过赋予空间不同的文化意义满足老年人怀旧心理的需要。
二、老年人住宅景观空间设计
1、集体活动空间设计老年集体活动空间主要是以娱乐健身为主的动态空间,如中老年在傍晚跳广场舞和交谊舞,武术爱好者练习武术、太极拳,定期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等。这一空间要求场地较大、地面平坦,同时光线充裕,视野开阔,在这些场地的周围应有一些小亭、走廊、座椅等便于休息的设施,最好有大面积的树荫供人乘凉。
对于有高差地势的处理手法:坡道优于台阶,最大程度地实现无障碍通行。如条件限制必须设台阶,至少应设三级台阶,过少则容易为老人所忽视而发生危险。设计上应重视空间底面(地面、水面或草坪绿地等)的处理,对肌理、质感或色彩的选择应使不同区域间易于区分,有助于老人识别地点,提高对空间尺度感的把握。
2、小群体空间设计
由于性格和爱好的不同,有的老年人喜欢与三五好友一起聊天、学习交流。例如有的喜欢切磋棋艺,有的是花鼓戏爱好者,有的则交流牌技等。这一类型的空间不宜太大,一般以容纳4到6人为宜。要求夏季阴凉,冬季阳光充足,空间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不被外界干扰且有一定的安全感。
3、私密静态空间设计
有的老年群体喜欢在安静的环境独处,有的则爱在特定的环境下缅怀过往,所以在园林中设置私密静态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类型的空间最好设置在风景优美且安静的场所,结合人文景观,四周要有灌木遮挡,与人流较多的集体空间应有适当的距离,避免产生环境污染。
4、亲子娱乐空间设计
不少家庭是三世同堂,老年人肩负着照顾下一辈的责任,所以,有不少的老年人是带着小孩游玩。亲子娱乐空间即当结合老年人活动空间和儿童活动空间的特点,设施上易多放置适合儿童游玩、锻炼儿童动手能力的安全设施,色彩易明快,并适当配置老年人锻炼的设施。在设施的周围,要设计高度不同的座椅,适合老年人和儿童休息,座椅视野要开阔,方便老年人观望和照顾小孩。
5、园艺活动空间设计
在国内外,有不少社区会专门设计一个供老年人动手的园艺活动空间,它不仅仅可以让老年人得到应有的体力锻炼,同时还可以拥有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此空间适宜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应有足够的座椅以及放种植工具的地方。
6、步行空间设计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征,散步和慢跑是较为常见的锻炼方式,所以,为老年人量身设计一个步行空间尤为重要。首先在步道的尺度上,一般要求至少在1.5米以上,确保步行者与轮椅能并排通过;路面应保持清洁干净,最好采用防水防滑防光反射的材质,防止地面路滑;老年人的记忆力、空间辨识感、视听能力都在逐渐衰退,方向识别感差,因此,在道路节点处(如景观节点、道路尽端处)应提供适量的标志性物体,使老人易于识别。标志物可以是形态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或装饰物,或者路标牌等明示性标志;一个富于变幻的有趣味的步行路线将缩短对道路实际长度的感受,使老人的行走感受更愉悦。而一条过于长直单调的步行线,则显得枯燥乏味,易催生老人的疲惫感。
7、坐息空间设计
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不只局限于运动,户外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让老人休息、愉悦聊天、观赏的好场地能给老人带来安慰与欢乐。这样的休息空间可以是在树叶茂密的阴凉之处,或者户外建筑的屋檐廊架下。若是携带小孩,则应该临近小孩的娱乐场所,以便更好地照看小孩。休息之处要保持通风,但是不要在风口,保证有充足的阳光,座椅靠背要设计合理。观赏之景可模仿中国古典园林中“步移景异”的手法,使得景观灵活化,不仅可以使得老人有参与大众的愉悦感,也可为喜静型的老人腾出一个半私密的空间。
8、“被动式”空间设计
・老人于室内可观望室外花园或绿植、水景景观等,也称为“借景景观”
老人于居室内向外观望,只需付出最小的努力就能满足对外交流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时,在思考如何使人们更好地主动参与到室外环境之余,还应考虑到弱势老年群体的被动使用需求。比如一些宅前的花园景观等,老人虽然并非时常步入其中,但可发现他们喜欢驻足,静静欣赏。
・充分利用现有景观
通过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的营造,使周围的植物或构筑物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如在景色适宜的场地设置座椅、遮蔽物、围栏等,这一环境中的大部分事物都属于被动的利用,但可以形成良好的静坐休闲空间,丰富了老人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综上所述,我们对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环境景观空间类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应用于各种空间的景观元素采用适老化设计。文中所诉的适老景观空间类型是我司在长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经过研究、归纳、总结得出的。
参考规范: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