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文化与策略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文化与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文化与策略

篇1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往来;英语语用;语用策略

语用学是一门科学地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就英语而言,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思维、个性、价值观、言谈举止、风俗习惯有着极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这些不同,又受到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中国涉外企业在商务往来中就极容易产生文化迁移,导致英语语用失误,从而对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 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英语语用失误的原因

1.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中受汉语的语用规则及汉语文化的干扰。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以及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形成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思维方式、说话规则、价值观念、词汇的社会内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误解或谈话中断,致使交际失败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语用失误”。 中西方往来中文化语境不同,人们在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揭示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之上的,在商务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容易形成“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民族中心主义往往表现在交流传递信息上,因此往往造成语用失误,其根源在于忽略了本民族文化负面迁移。母语的语用规则及母语文化的干扰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商务往来的语用失败。

2.对员工只注重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忽视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毋庸置疑,涉外企业对员工的英语掌握有一定的要求,非常重视对员工的英语培训。但是,培训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英语语言技能,反复练习英语的词句、翻译、会话等,却忽视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员工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引入同一文化背景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使交际失败。人们在使用语言交际的同时,又在传递着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所以,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缺少文化创造力的参与,文化创造力是员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语用策略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良好的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并不是说可以较好地运用英语语用策略进行得体的交流。在涉外商务交流中,由于语用失误而造成相互不理解、不接受,从而丧失很多商务机会,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英国语言学家Malinowski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中,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我们在英语使用过程中,无论是理解或表达,都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句。而在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个问题就是要防止语用失误。因此,涉外企业提高自身跨文化商务往来的英语语用策略研究是必要的。

1.加大员工英语技能培训时跨文化交际的训练力度。在企业培训中,除了加强员工的英语学习,还要加强员工的跨文化训练,加强员工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给员工提供信息为主的训练,如邀请有经验的涉外专家对本企业经常有商务往来的一些国家的历史和风俗作专题讲座或报告,通过播放录像、DVD等让员工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并对有关西方文化问题组织讨论;经常让员工了解有关在跨文化商务往来中英语语用出现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让员工结合自己在涉外工作中的经历分析和研究案例,并以此为鉴;引导员工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其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广泛地进行阅读,多渠道的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 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 此外, 鼓励员工多和西方人士进行面对面交谈,或访问网站,与西方网友交流,让员工在直接的交流中理解外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2.注意英汉语言的语用差异,恰当好处地使英语语言适合其语境。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语用失误表现在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时容易套用汉语的语言习惯、格式、套话,含有本民族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容易使对方产生歧义。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又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地跨文化交际,其能否成功取决于双方对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否胸有成竹。我们在用英语语言交流时应该避免英语语言不适合其语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注意不要两种语言在用词上一一对立。这是在英语交流中常见的问题,汉语里喜欢用重叠的成语来加强语气,比如,“处理和对待”、“贯彻执行”等等,如果在英语都去找其对应词,那是不符合英语语言规律的,显得生硬,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二是不要把汉语里的“套语”完全“套”成英语。比如,在开正式商务会议时,发言人喜欢最后祝福与会代表“家庭幸福、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等客套话,如果把这种“套话”完全“套”成英语,未免使英语人士啼笑皆非,因为在正式会议场合,英语国家不用这么长的句子来表示客套,如果用,只需简单的词和句子一带而过。三是切忌初次见面询问一些对方忌讳的问题。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 “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懂得和了解这些一般商务往来英语语用常见的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3.克服文化自卑、崇洋心理,以平等的语用策略进行跨文化商务往来。有些西方大企业自持资金雄厚,在商务往来语用中自觉地流露出文化优势,涉外企业在这种情形下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不卑不亢的英语语用策略。每一种文化应该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借鉴和融合。所以,涉外企业无论在商务谈判还是在商务接洽时都应该采取平等的语用原则,以不变应万变。 遇到对方挑衅, 可以针锋相对,义正言辞。另外,中国是礼仪之邦,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了顾及“面子”,涉外企业在贸易洽谈中时表现得过于恭谦和随和,强调客气。例如,喜欢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maybe, perhaps),随便(whatever)等。虽然从汉语语境和文化心理上讲,我们做得很有礼貌和委婉,但这类词语在商务往来用得过多过滥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缺乏自信、言不由衷的印象。涉外企业在对外商务往来中应该积极地以文化适应态度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进行交往,一方面,懂得英语语境和汉语语境差异性。另一方面,应该积极适时地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文化背景,避免由于文化理解可能造成的对外商务交往冲突。

4.在跨文化商务往来中注意非语言交际,以实现英语语用最优化。非语言交际是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微笑、沉默、面部表情、服饰、体触、体距、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等。Samovar说过:“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美国有专家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对于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我们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并不重要,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手段十分丰富,一般是和语言结合使用的,起着加重语气、重复、表明态度和好恶等作用,但也有不和语言一起使用的,比如时间观念、体距等等。一般来说,非语言交际如果能够配合好英语语言交流,那么对英语语用优化是一个促进作用,它能够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得体大方、彬彬有礼;反之,则可能破坏语言交流的作用,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可见,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往来语用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如何采取恰当的跨文化商务往来英语语用策略,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活动是每个涉外企业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涉外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之一。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福祥. 文化与语言[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篇2

【关键词】:跨文化因素;商务英语翻译;影响和措施

一、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的具体影响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加深,经济贸易发展越来越快,商务英语在经济交流和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跨文化因素, 需要我们在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模式, 了解交际中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 了解交际中的不同文化含义和价值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交际等。具体说来应该包括: 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同礼节, 不同的谦虚方式, 人们保留的不同隐私; 了解不同文化对人们行为的不同影响及不同价值观; 了解与节日相关的风俗习惯, 掌握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以及如何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

(一)文化信息错位

文化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商务英语也不例外,商业英语具有鲜明的跨文化交际性,商务英语翻译就是进行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出的内容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不同文化间的传递。但文化因素受多方面的影响,诸如地域、思想和生活等,由于文化间的差异性过大,使得译者很难在进行翻译时兼顾各方面的文化因素。商务英语中较为固定的专业名词颇多,其内容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如果不立足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忽视语言文化因素,便会影响翻译的效果,最后导致文化信息错位,翻译出来的作品主观性较强,从而忽视了商务英语的经济性。

(二)生活习惯差异

文化的差异是由生存的环境、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引起的,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称呼上,西方国家通常会在称呼前加上Mr.或者是Mrs.;而在中国,称呼对方时,习惯性与职业名称挂钩,如:老师、先生之类的。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得行为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人过生日的时候,收到朋友的礼物会立即拆开,并表示喜爱,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且是表达感情最直接的方式;而中国人在收到礼物后,往往是等生日聚会过后,一个人的时候再独自拆开。这两种生活习惯上的不同直接使得译者在翻译要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找出语言文化的敏感度,在双方文化上择优翻译,是商务英语的翻译顺利进行。

(三)思维认知差异

中国人在思想上较为含蓄,而西方人则比较直接。中国文化习惯强调集体的作用,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的表现,在语言文化的表达上存在种种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思维认知,例如在首次见面时,西方人会拥抱,亲吻脸颊,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礼貌,而中国人则认为这种行为太过随意,普遍不能接受。因此,译者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要更为注重双方的文化在思维认知上的差异。

二、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产生影响的应对措施

商务英语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作为一种职业性英语,商业英语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行业语言,商业英语较强的实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由于对商业了解的需求越来越多,使得研究商业英语的学者和机构也越来越多。

(一)深入理解文化差异性

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商务英语的应用性较为广泛,每年有大量的商品经过介绍,出现在全球经济市场,但由于广告的翻译不到位,忽视文化的共通点,使得一些优质商品滞销,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深入理解文化差异性时切实可行的,在理解原著的文化基础上,进行文化差异性的融合,最终翻译出优秀的商务作品。

(二)掌握较高的商务文化专业知识

专业文化知识对译者来说极其重要,举例为证,中文诗句“秋水与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起飞”。翻译成英文则为“rosy clouds disappear with the wild ducks, the sky seemed as if being linked with the river far away。”在西方人的思想里,就是“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阳光映照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尽管在意思上大体一致,但语言更为复杂,缺少了意境。因此,掌握专业的商务文化知识,能使译者翻译出更接近源语的作品,减少文化的摩擦性。

(三)中西方文化的相结合

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译者要学会推陈出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结合两种文化的特性,或者说是共通性,进行融合,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实践性的过程,在翻译作品中,译者不仅要体现出西方的文化底蕴,还要将本国的文化知识融入其中,面对文化的差异性,译者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翻译竞争力,努力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特性,大力发扬本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例如“socialist economy?”,英语中的意思是“社会主义经济”,翻译为“汉语就是社会形态主义经济”。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完全被改变,容易为读者理解。因此,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在商务英语上的体现能够体现翻译者的水平和译文的质量。

三、结束语:

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的影响极大,译者在翻译时,如果译者只立足本国文化,对原著进行翻译,会丢失原著的精髓,因此,要求译者不仅要立足原著的文化背景,还要有过硬的翻译技巧,对翻译中出现的句式或者内容上的问题拿捏好把握度,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使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冬萍.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调整策略[J].海外英语,2011,07:214-215.

[2]吴思锋.文化场域差异维度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4,24:150-151+155.

篇3

在我国,商务英语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商务英语初创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此时商务英语教学主要围绕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口语谈判、经贸报刊阅读进行,被称为“外贸英语”。8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经贸英语课程,商务英语的课程范围不断扩大。到了90年代,商务英语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其教学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集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进入21世纪后,商务英语进入学科提升阶段,商务英语涉及的范围不断拓宽,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商务英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07年,教育部批准商务英语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2012年,教育部正式将商务英语收入大学本科专业基本目录。2013年,《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讨论稿)的制定完成,我国商务英语体系已趋完整,也为我国商务英语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商务英语的蓬勃发展,使得商务英语的研究,特别是教学的研究更加重要。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现状与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要求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句型、表达方式,能够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同时,还应该更多的设计促进学生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商务英语的研究中,学者普遍关注商务英语的理论建设、学科构建与发展、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法等。当前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基本上是按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讲解商务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很容易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进行一言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渐渐对课堂、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主动性,不能运用商务语言进行交际。更重要的是,由于课程没有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商务沟通中欠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将来的商务实践中,学生碰到不同的文化情景时,很容易产生误解与文化冲突,进而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任务重,学生的语言水平不一,往往是大班上课,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输入,没有足够的机会输出语言,这样的课堂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师师资缺乏,在职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多缺少商务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很难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商务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了五个方面:(1)语言能力。指掌握母语和外语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2)知识结构。指常识性的跨文化知识。(3)策略能力。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各种交际情景中恰当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机能进行沟通交流。(4)使用能力。指能够恰当运用各种语言形式的能力。(5)行为能力。指运用外语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所体现出来的合适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完善教学内容。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除了包含课程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让学生逐渐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例如商务交往的礼节差异、商务谈判风格差异、商业价值观的差异等,引导学生建立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提高商务语言使用的同时,增强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具备时效性,不断跟随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灵活性、知识性与适用性,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习俗、礼仪等方面在教学内容中渗入跨文化背景知识讲授,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涉及的专有名词、习惯用语、成语典故等。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包含跨文化交际的非语言交际部分。非语言交际包括着装打扮、眼神、手势语、面部表情、讲话的声音等等,在实际交际中,非语言因素比语言更加重要,跨文化交际必须重视这一部分。比如,点头、鞠躬、握手、拥抱在不同的文化中代表的含义都是不同的。这些知识的传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用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学生才可能了解到在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情况。

2.改进教学方法。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商务英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核心,因此,课堂的教学法应该采取交际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能力。交际法主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为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交际法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而不是课堂的旁观者。因此,在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设计商务活动,还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课内积极与同学合作参与课堂活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知识素养,从而全方面地培养学生在商务学习和今后的商务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师资培训。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商务英语教学所需用的教师是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兼具英语、商务、跨文化三者的教学知识和商务实践知识。但是目前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多都没有从事过社会商务活动,从而缺乏商务经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也仅仅是来源于书本学习。因此加强商务英语的师资培训必然是整个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商务英语的教师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参加企业的培训,积累商务领域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参与商务方面的培训与研讨,到商务专业性强的院校学习交流,到国外进行短期或长期访问学习,积累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与经验,以便更好地引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商务英语教师还可以邀请商务类教师共建课程,加强课程的商务知识讲解,或邀请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内外商务人士来课堂讲座,以弥补教师缺乏实际商务活动经验的缺陷。

篇4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 文化现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26-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接触、会晤、谈判、协商、讨论越来越多,在这其中,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屡见不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因工作性质的关系,会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工作交流,要想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单纯的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在掌握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背景知识,会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一、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能力(linguistic performance)。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及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英语教学目标之一

外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还要介绍目的语的文化信息,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现象,运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下,克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根据不同的交流主题、对象及目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也符合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外经贸公司及外向型企业各类业务员岗位、商务文秘岗位,要求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用英语从事外贸销售、外贸跟单、涉外商务咨询、涉外商务文秘和其他涉外商务服务等工作。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看,学生在工作中,会经常使用英语与国外客户进行交流,只有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在与国外客户的交流中,才能了解对方的行事原则,避免因文化缺失而造成的误解,才不会导致交易失败。

(三)工作性质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经济的发展需要懂得外贸业务知识并能用英语直接工作的涉外工作人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能用英语交流,还要知晓英语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运用正确、得体的语言实现有效交流,圆满完成涉外商务活动。

三、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还需继续完善。第二,课程设置以商务知识类课程和语言知识类的课程为主,片面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训练和培养,忽视与语言相关的国家文化的教学,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够,不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要求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培养,将语言和文化部分的学习分开,脱离社会文化语境,单纯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学中很少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现象进行介绍和分析,使得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积淀很少。近年来,虽然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上,只是表层现象,没有触及语言学习的真谛,还缺少文化底蕴的渗透和积累,至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远远不够。

(三)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的缺失

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的缺失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多数教师只重视语言基本知识的讲授,不注重传授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对文化知识的讲解不多,而且也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忽视了文化教学对学生掌握语言和商务知识的重要促进作用。

(四)教学手段较单一

目前,教学中虽然也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教学手段仍比较单一,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真实的文化情境中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活动不多,使得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差。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一)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篇5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11-0127-02

[作者简介]李长华(1978-),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管理学;徐辉(1975-),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与重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BC1213033);2014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D006)。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互为表理,相辅相成,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加深,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商业经济往来日趋密切,商务谈判与日俱增,其直接关系到商务活动的成败。因此,要顺利开展商务活动,首先要保证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成功的商务谈判要求谈判人员充分了解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熟知各国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目前,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文化有400多种,不同的人对于文化的理解也不同,一个国家中的独特传统和习俗塑造着本国人民特有的态度和行为,各国间也会存在语言文化差异。

(一)谈判风格差异

中西方人的性格特征不同,因此谈判风格也不同。中国人性格内敛,表现得谦虚、有耐性、有涵养,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奔放、直率,喜怒哀乐充分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在商务谈判中,中国人思维紧密,喜欢绕圈子,思路开阔,他们大多掌握着谈判日程和议事内容,常用暗示或隐喻来提出实质性的要求,不会直接拒绝对方,因为中国人十分“好面子”,所以他们认为直接地拒绝对方会损害对方的面子、僵化关系。而西方人在谈判中,喜欢直接地陈述观点及表明自己的立场,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且他们注重实际利益,非常重视合同的法律性及履约率。西方人坚定地认为合同一旦签订,便不能违约,如果违约就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违约条款支付赔偿金和约金,没有再协商的余地。上述性格和谈判风格的不同,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二)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种长期的文化积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由于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就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外部世界的方式也不同。中国文化重演绎推理,习惯于从一般到个别,即根据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而西方文化重归纳推理,习惯于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个别事物的特征中找出这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中国文化注重统一,思维上整体优先;西方文化注重对立,思维上部分优先。中国文化偏好综合思维,而英美文化偏好分析思维。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受思维方式的制约,中、西方谈判者呈现出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和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

二、国际商务谈判的语言策略

(一)运用提问语言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巧妙运用提问策略可有效防止语言失误的发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谈判者,应该对谈判中所用到的提问方式非常熟识,并且还能根据不同的谈判环境作出恰当的选择,如在进行一场关于进口商品价格谈判时,最好采用询问式的语句:“Is there possible,do you think, for the price of the product to be lowered?”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来了解外商的需求:“Could you tell me any information about your products?”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正确的提问方式不仅能使我们获得相关的信息,而且还能证实已有的判断。

(二)恰当使用委婉语言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时常会出现一些虽然语言表达正确,但双方谈判结果不是很理想,此时,应恰当使用委婉语言,例如:“I agree with most of what you said”另一层意思是“There are something in what you said that I can not agree with”。这句话表达的就是一种不直接否定的语境。再如:“You should have delivered the goods much earlier”其暗含意思是一种批评:“You should not deliver the goods so late”在谈判中很多的环境下都可运用到此策略。如遇到商业机密不宜直言的或不友好言行和活动场合等不宜直陈时,委婉语策略的间接表达,既可以保留双方面子,避免正面冲突,又可以使商务谈判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适时使用模糊语言、幽默语言

模糊语用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可以使谈判的信息不确定化,使谈判者处于进退自如的状态下,如“This offer is dependent on our final confirmation”,上述的“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便是模糊性语言,意思灵活,能让人理解,又留有余地。模糊性的语用策略可通过较少的代价,实现信息的传递。

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使即使处于非常激烈的价格之争中,也能令严肃紧张的气氛变得缓和。这种语言方式不但能活跃谈判气氛,还能增进谈判双方之间的感情,使得错综复杂的谈判活动更为顺利,也对提高谈判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三、结语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所导致的沟通障碍,主要是文化差异引起的心理差异和行为差异,进而形成了交流障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商务谈判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对商务语境的认知能力。注重商务文化语境以及因文化差异可能造成的理解障碍,掌握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在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上所存在的不同,从而采取相应策略。

[参考文献]

[1]魏薇,孙慧玲中西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6)

[2]郝博.商务谈判策略研究综述与构想[J].中国商贸,2012(8)

篇6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商务文化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是商务和英语的结合,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BusinessActivity)中所使用的英语,在西方国家通常称为“BusinessEnglish”。商务英语以英语为载体,以适应各种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主要目的,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通过英语这个媒介灵活应用于商务交流。当前,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把跨文化、商务文化意识嵌入到日常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广博的商务专业知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这无疑给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与商务文化意识双重嵌入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商务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更多的表现为将英语语言、商务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融合为一个整体,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及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商务活动的技能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证明,文化因素导致的误解对人际关系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比纯粹由语言造成的误解大得多,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利的。针对这一情况,在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双重嵌入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1.跨文化意识嵌入的意义

学习英语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提高人们在商务情景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各行各业的商务活动、商务交往的日趋频繁,其中跨文化的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合作在不断加强的同时,文化间的隔阂却在不断扩大,各国文化的不同导致行为准则、词汇内涵、思维方式和语篇组织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如果从事同一商务活动的人员不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往往会影响双方的沟通,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削弱国际商务合作的经济效益。面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实现商务交流这一交际目的,这就需要了解交际中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含义和价值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交际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2.商务文化意识嵌入的意义

商务文化主要包括商务价值观念、商务伦理道德、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节与礼仪、商务语言交际及非语言因素等,还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宗教文化、企业文化、饮食、传媒、娱乐、经营、营销等多方面。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商务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异。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商务文化因素往往渗透在各种国际商务活动之中,如果缺乏对这些文化的了解,就会因为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从而影响商务交流的成功。文化深深根植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因此,必须处理好商务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文化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或素养。

二.双重嵌入的具体策略

1.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嵌入

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交际能力,如何应用商务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授课教师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嵌入,能够使学生了解东西方商业环境下的文化差异,能够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从而有利于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1)遵循语言分析和文化比较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在组织教学中只有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教育相结合,学习语言者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宽容异国文化并加以借鉴和吸收。因此,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客观分析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培养比较、区分不同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冲突、调节和融合,达到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目的。

(2)采取多种途径、方式、方法,立体式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录像、电视以及英文原版电影等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隋;通过设置语言情景模拟,塑造仿真英语环境,进一步理解语言在特定场合情景中的内涵及所表达的内心感情,增强学生的交际角色意识;在课外,开展一系列围绕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竞赛和“文化、“文化多棱镜”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理性地去看待跨文化现象;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社会风俗习惯、社会关系、价值观等方面的材料,有意识地实行“文化渗透”。教师可通过交替式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指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选用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3)加强商务英语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它们在表达方式上自然存在差异。任何人不可能在思维问题的时候总是用外语思维,首先都会不自觉的用熟悉的母语来思维,用英语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首先,授课教师让学生区分中英思维模式的区别。汉语思维重直觉,比较忽视逻辑的形式论证,属螺旋型模式;英语则重视个体思维、逻辑思维,是直线型模式。其次,在教学中坚持规范、准确地使用英语授课,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在平时的教与学环节中要最大限度地用英语去理解,用英语去思考,用英语去创造,用英语去实现。再次,授课教师在课内外采用多种方法,精心设置问题和情景,启发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跳出汉语的思维习惯,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思维并进行英语交流的习惯。最后,强化模仿、口语、阅读等训练,止’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和多思,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训练英语的语感,不断拓展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

2.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嵌入.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文化、宗教和风俗,以及经营习惯、商业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形成了世界上形形的商务文化差异。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在商务英语学习中应该注重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嵌入和渗透,跨越商务文化的障碍。

(1)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商务文化素养。涉外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许多因素,但能否跨越商务文化障碍是关键。而商务文化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宗教文化、企业文化、饮食、传媒、娱乐、经营、营销等等多方面的知识,涵盖了商务价值观念、商务伦理道德、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节与礼仪、商务语言交际及非语言因素等。教师首先必须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商务文化意识。授课教师尤其是要注意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包括它们的政治、经济、历史、教育体制、宗教习俗、风俗习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

(2)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电影、电视、图片、幻灯片等,以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使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日常的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授课教师也可邀请一些在国际商务领域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商务人士或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文化、商务礼仪等,学生还可以与他们进行双向的探讨与交流。

(3)通过各种途径与渠道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国际商务活动实践。寻找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去观摩一些具体、真实的国际商务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在真正的国际商务活动中学习、观察、体会各种商务价值观念、商务礼仪、交际习俗,增长对商务文化的感性认识。学校还可以与一些外企公司合作,让学生去公司实习、培训,实地接触不同的国际商务人士和他们的文化,在实践中应用自己所学的各种商务知识,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巩固、加深对商务文化的理解。

篇7

随着商务英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文化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关联,文化是语言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语言必先从文化开始。商务文化是语言多年来的沉淀,了解商务文化不但要通过相关书籍,还要深入语境之中,注入英语文化了解要通过进入英语国家了解语言的本质。对于多数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具有专业教学技能,但却缺乏对于商务文化背景的理解。商务谈判更是关系企业的相关知识,但教师的这部分能力明显存在缺失。因此,提高教师的商务文化意识,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培养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英语+商务”是目前各院校的主要教学方式,但由于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商务与英语之间的关联性认识不深,造成学生的误解。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思的缺失、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相互脱离都是商务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总之,文化意识影响商务英语的应用。培养商务文化要从不同国家的习俗入手,从根本上认识到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推进英语教师的实践培训,在具体实施中的策略如下。

二、基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与的高校英语教学策略

(一)增强商务教师的文化意识与教学能力

基于商务英语学习中文化的重要性,应在教学中强调文化渗透。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其对语言文化的掌握和认识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在知识文化上,要多了解最新的语言文化,对影响语言的文化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减少教学中文化对语言的制约因素。另外,高校要为教师提供企业培训的机会,从而使其认识商务谈判流程,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能力的应用,如何将商务知识与其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将对英语教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校方要重视商务英语教学,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人才,其主要方法在于为教师提供跨文化交流机会。语言具有实践性,只有在民族氛围下,语言交流才能减少错误,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解。最后,商务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交流方式,因此涉及到礼仪、交际目的、企业管理以及营销策划等,只有实施的系统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商务英语实用性的提高,促进学生商务谈判能力的提高。

(二)转变应用观念,加强文化导入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并无差别,并为意识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为改善这一现状,应增强对商务文化的渗透,将培养综合性人才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文化因素在商务交际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学中要重视与语言相关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教学体制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其提供商务谈判的模拟课堂,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要成为学生文化学习和了解的引导者,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合作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的应用。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环境中,才能对知识和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应渗透对商务文化冲突的分析。交际要以理解为前提才能减少误会,学生作为主体,应不断激发其语言背后文化的兴趣,从而使其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在企业相关商务事件的处理中提高其商务问题处理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事实上其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系。社会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其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增加,学校在培养文化意识上始终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教学效率,并且降低学校的经济压力,应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为企业输送人才,降低其人才招聘成本。一方面,通过企业为学生的就业机会,使学生真正进入商务环境中,了解商务谈判环节,掌握商务谈判技巧,产学研结合策略是商务英语教学中新的研究方式。但产学研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产学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提高其合理性。同时,校企合作应尽量选择自身的外资或者中外合资企业,使商务英语得到应用。校企合作还体现在学校邀请专业的商务谈判人员进入学校,为学生讲解商务谈判的流程,增强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理解。但就目前看,我国在校企合作上,尤其是在企业人员进入校园的讲座上,基本流于形式,其积极作用并不明显。在专业设置上,也缺乏对课程时间、内容的正确设置,导致专业商务英语人才的缺失严重。

三、总结

篇8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设计;新城区

引言

在新城的建设中,为了追求发展速度与建设效率,常常会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从而丧失了城市原有的文化特征与城市内涵。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全面关注,使得城市特色文化的地位逐步提升,作用日益显现。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相互结合,来使城市文化能在新城有所传承与体现。

1 城市文化内涵及与城市设计的结合

1.1 城市文化的基本内涵

1.1.1 物质空间的载体。芒福德认为,城市文化具有深刻的城市发展历史和城市建成空间指向性,所以城市的物质环境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不同城市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所呈现的物质空间形态也不尽相同,比如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建筑形式与空间感受。所以城市风貌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也是城市内涵与文化的体现。

1.1.2 非物质性的文化内涵。非物质性文化是城市发展历程的一种无形积累,表现为一种精神感召力,具有激发性的潜能。它可以表现为地方的特色手工业、民俗民风、文化庆典等。对于每个城市而言,非物质文化内涵往往是其最根本的区别,这种独特性成为城市发展的标识,引导城市的特色化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内涵还表现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城市的居民有无形的凝聚力。

1.2 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在很多新兴的新城或城市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历史沉淀而显得底蕴不足,在城市凝聚力上大打折扣,很难吸引人口在此集聚,对于己有的城市居民也很难提供人性化的宜居空间,这时候通过城市设计来催生新生文化就显得尤为必要。城市设计通过技术手段来挖掘隐性资源并彰显城市文化。通过城市设计的技术处理,改善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本,创新性地塑造适宜的文化环境。在城市设计中,通过区域文化环境的解析,对现有的各种建设资源和发展条件高度凝练与提升,在城市空间上充分彰显,同时积极引导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就能使得城市新生文化的形成加快,起到一种催生新生文化、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性的积极效果。

1.3 城市文化结合城市设计的基本策略

1.3.1 从城市历史中挖掘城市文化。旧城区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在社会、经济、文化与城市风貌上都有所发展,相对而言新城区是由于原有城市发展需求而新建的区域,在社会、经济、物质空间上缺乏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城市文化的挖掘上,更多的应从地块或城市历史中入手,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富有个性与特色的城市形象,从而提升城市活力。

1.3.2 城市文化融入不同层次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对城市空间组织与行为活动的引导来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多样性的需求。所以在城市设计时,在宏观层面要把控城市的整体风貌与形态,体现城市文化与历史;在中观层面塑造相应的公园、街道与广场;在微观层面更多考虑人们日常能够触及的,如景观小品、道路铺装等。这样才能使城市文化与新城区更好的融合,让城市文化更好的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中,使人们能更为直观、清晰的了解到城市文化与内涵。

2 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咸阳泾渭区渭河北岸城市设计

地块位于咸阳城区东部,城市设计范围位于渭北综合服务区的中部,西起福银高速,东至机场中线,南抵兰池大道,北至安陵建设控制带边缘,用地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在规划区内与规划区邻近地区,集中了大量文化遗址见图1-a,其中规划区以秦作坊遗址与秦咸阳宫一号殿遗址为其独有,所以大秦文明将成为泾渭新区发展的精神原动力与文化基础。

2.1 秦文化资源分析

2.1.1 魂――秦文化内涵。秦人骁悍质朴、尚武重利,大力倡导“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公利”文化,表现出一种内敛、内聚性的奋斗精神与生命张力。而秦文化,又以咸阳为始,进入了更为恢宏的时代见图1-b。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依法治国,凡事都依制度和法,赏罚分明。提倡废除奴隶制,废除世族特权,为每个人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而秦人质朴率直、不事虚浮、集体观念强、积极奋进,表现为尚农轻商、务实高效、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等精神面貌。

2.1.2 形――秦文化形象。在色彩选择上秦人喜欢黑色,并且以红色尊贵,因此许多重要建筑的重要部位多饰以红黑二色,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屋顶、檐口与内部装修色彩。关中民居中,城市建筑多暖灰色和冷灰色,内院装修多用红黑二色。秦朝帝陵体量庞大,造型古朴;城市大气,有厚重的历史感。从历史文献记载,这一带的建筑向来以单体体量大,群体规模宏伟而著称,这与现代综合服务区的气质不谋而合,都体现了一种欣欣向荣而又沉稳的气势。

2.2 地块整体风貌控制

依据城市空间整体框架及用地功能布局,整个综合服务区可分为不同功能区,由于各区承担的功能不同,所以外在形象要求也有所不同。主要控制不同区域内的建筑色彩、建筑形态与建筑体量。整个规划区域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城市风貌:都市风貌区,生态人居区,历史人文区见下图2。

都市风貌区采用现代感的建筑群,富有特点的广场空间,形成立体多层次的中央商务区空间,并采用向上发展的大体量建筑来体现中央商务区大气的群体印象。造型细节可结合当地特色元素,采用现代手法体现“古韵今风”,展示区域既与现代国际接轨同时又具地方特征的城市形象。建筑颜色亦为灰色,赭石,土黄,造型多样,可结合不同的区域风格定位亦古亦今。

生态人居区域内的居住区采用的邻里社区的开发模式概念,由带状绿地邻里公园将居住与塬和渭河相融合。居住建筑呈组团围合形式,形成绿色生态的里坊空间印象,建筑造型应简洁朴实,符合地方人文风貌,并采用小体量多数量,向平面铺展的建筑风格。色彩选择上采用灰系与土黄色系,造型朴实以竖向线条为主。

历史人文区域内及周边建筑群应尊重原有的历史文物z址,建筑风格及空间布局应与之相协调,以大气朴素的秦风建筑为主特征,注意对古代建筑尺度的推敲,从而展现设计区的文脉传承。建筑布局以古风为基调,宏远疏朗,颜色风格注重秦文化元素,局部可采用跳跃色来点缀。

2.3 核心区域城市设计

2.3.1 古代城市轴线的运用。城市轴线体现一个地方的城市精神,大多为城市标志性事物。在古代,以南北向主要道路串联起宫殿、衙署、钟鼓楼,城门等;以东西向主要道路为横轴,一般在重要处设有门阙、牌楼等。在规划区的设计中,将这种古代城市营造的思想与现代的城市空间相结合,并在商务核心区的公共空间中强化打造,以彰显整个区域秦风古韵的城市格局印象。地块由于有铁路线的穿越所以南北两块场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北部以统一广场为载体,通过礼仪性的建筑和广场形式彰显秦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旷世伟绩。中部以世纪广场为载体,通过城市展示馆及其周边空间展现咸阳现代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成就见下图3-a。

2.3.2 城市文化要素的引入。中央商务区轴线在空间与景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城市文化特征并加以利用,见图3-b。首先在形态上延续“塬”的势,借助建筑形态的呼应以及景观空间的延续来体现核心区特有的地域特色。其次,核心区建筑景观主轴线由一系列历史景观广场以及建筑景观节点串联而成,是作为体现秦风文化以及时代感的重要场所。同时沿兰池二路的景观视线主轴在沿路的建筑风貌上体现咸阳特色的同时也考虑到步行空间,在道路景观上给人舒适体验。最后,在两条轴线的交汇点设计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景观节点,即作为整个核心商务区的标志。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魅力的提升、彰显城市特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新城的建设中。由于新城区内原先缺乏社会、经济与物质空间的基础,所以在新城建设时更应该注重城市文化的挖掘,并结合城市设计来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城市风貌,体现城市内涵与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郑杰,管欣.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特色塑造――以潜山县皖文化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洪再生,丁灵鸽,孙易.城市新区设计中的文化植入[J].城市问题,2011(10).

篇9

一、跨文化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国人出国旅游、探亲、留学、商务的人数与日俱增。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的公民因私出国申请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海外入境游客人数也大幅增长,每年春节黄金周关口、机场都会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而且,到外企供职和聘用外籍人士也越来越普遍。在我国举行的重要的国际性活动也越来越多,如2001年上海APEC、将于北京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以及在上海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们正在或即将不可避免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而且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部分。

二、文化与商业谈判

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其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谈判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事先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可能因为细小的环节产生分歧。正如同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所说:“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我们经常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只是不自觉而已。因为,即使我们经常不从事外交、外贸工作,也不在外企供职,甚至不与外国人直接打交道,仍然可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例如,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视、电影的过程也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也就是说,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因此,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就被视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例如,在国内各种职称评定或入学考试中,报考者要过的一关就是英语水平的测试,以考察其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学习的能力。又如,在众多的招聘广告中,交际能力和英语水平是最为常见的条件。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加速区域文化融合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文化艺术是非常关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自贸区建设会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融合的“加速剂”。

走进广西设置东南亚语种学科最齐全的高等院校广西民族大学,一座泰式风格的金色塔顶建筑最受师生喜爱--已先后二十多次访问中国的泰王国诗琳通公主出资在这里建立了诗琳通泰文资料中心。每天,数以百计的中国学生在这里学习东南亚语言文化,收听东南亚广播电台,阅读最新的东南亚报刊,与来自东南亚的教师热烈讨论问题。

一直向往成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广西民族大学级泰语专业学生李杨顺利通过初步筛选,九日开始接受为期四个月的培训。她曾于2006年赴泰国碧武理皇家大学留学一年。她说,在泰国,当地民众也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和中秋节,并穿上红色衣服,用中文写的对联很常见,很多泰国民众喜爱中国武打片。中国留学生在参加当地演出活动中,不仅展示旗袍、打太极、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等,还表演东南亚特色舞蹈,积极开展文化艺术交流。 转贴于

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素质教育的教育体系必须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措施上。 根据开放教育的特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 贯彻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交际性原则”;采用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辅导课以学生为中心, 主要侧重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 《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过程中, 以问答方式串联本单元所要掌握的内容,梳理单元的要点,难点,使学生对单元的内容有较系统的了解,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既检查了自己自主学习的情况,也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能力。所提的问题除了在课堂进行外,也留给学生回去思考或上网公布,等下一堂课上让学生得出结论。学生经过充分认真的准备,往往会得出若干不同的答案,最后我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此外, 我还为学生 提供了大量的 个案,结合自己在国外留学的经历,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第四单元“人际间的交互作用”一课,学生通过模拟交流练习,个案分析,了解了中西文化在好客、付帐、请求、馈赠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差异,学会了如何避免由于这些差异而带来的误会;真正懂得了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只是不同而已”。 每堂辅导课我都布置小组讨论话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 小组讨论、集体讨论, 懂得怎样进行个案分析,书写分析结果,以达到领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遇到的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应付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 跨文化交际能力 。 由于这种新的课堂教学辅导形式多样化,更能适应学员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跨文化交际的口语教学策略还没有完全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尚有不足之处,但事实证明,重视了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教学才有可能走出困境,而且这种教学思路正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要补充一些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得体性意识,培养学生从英语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即把表层的文化现象引入到深层的文化结构中,从而达到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连水 等.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

[2]郑建军.全球化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9.6

[3]徐海霞.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 2009.3

[4]陈建平.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1.4

[5]张华丽 等.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J].科技信息 2009.3

[6]廖国强.商务文化意识与人才培养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30

篇10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全球一体化的同时带来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宽阔的国际视野、较高的组织、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熟悉中外文化和对外交往礼仪,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之外,同时也要提高学生中国文化方面的综合素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外语文化教学中来,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中国文化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2.1熟悉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载体,充当着两种文化的使者。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然而,“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在英语教学中也十分普遍。现在的学生谈到西方的“圣诞节”或“情人节”时滔滔不绝,当谈及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传统习俗的话题时如“元宵节”(LanternFestival)、“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等,却因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而面露难色。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都只是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强调英语与商务的结合,而忽略了对中国文化涵养的关注(谭莉,2015)。这种文化缺失,势必会阻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甚至在商务活动中会产生误解和歧义,从而削弱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2熟悉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文化能够为语言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和活生生的语境,而外语学习则是表达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王佳棋,2009)。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诸如商务、旅游、外贸等商贸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仅仅把英语知识和商务技能相结合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把语言教学、商务活动和学生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表达他们所熟悉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素材中,会感到愿意张嘴并有话可说,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自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商务沟通的成败与否。所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符合当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2.3熟悉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成功的英语学习是实现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进而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英语学习者要成功地表达中国文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积累;二是具有足够的英语词汇量和娴熟的翻译能力。随着“孔子学院”等对外汉语教学在世界上的日益盛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商务活动中,也应该架起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使世界通过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璀璨文化,这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需要。

3.将中国文化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

3.1强化教师和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平等交流的双向意识外语教师是英语知识的直接传播者,他们的教学理念、中国文化底蕴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情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的输入。目前,广大外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令人堪忧,在教学中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轻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外语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对双重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以及用外语准确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其次,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虚拟的文化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讲授,同时辅助中国文化的准确英语表达或描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必将得到极大的激发,从而促进其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理解。只有外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外语教师应让学习者真正明白,强调单方面地追捧西方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种误解。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理解目的语文化与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的能力,包括察觉和处理两种文化差异的能力,而不是丢弃自己已有的社会文化身份,假扮是英语母语者(Kramsch,2006:81)。”外语学习者应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平等对待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碰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精髓所在。

3.2增加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和课程设置上的比重英语教材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合理的教材内容和构思对学生的文化学习成效至关重要。纵观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比例较小。大部分的教材引进的都是国外原版的语言和文化材料,选录的都是西方的评论、故事及其他体裁的篇章(周艳艳,2014)。这些教材只满足了学生了解西方社会的需求,却未能满足我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全部需求。因此,在教材建设中,应该重新考虑教材的文化定位,合理配置教材中各种文化含量的比例,适当增加中国文学和反映中国特色文化内容的英文材料是必需也是必要的。在题材选择上,可以选入经典中国文学译文和中国作家写中国文化的素材,比如:四大名著的英文译本中的篇章、语言大师林语堂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等等。这些作品在选入教材时,可以采用全英文式的,也可以采用汉英对照式。在文章的视角选取上,可以选择外国人看中国的题材或者中国人在国外的文化碰撞案列。由于教学大纲指挥棒的作用,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偏重语言训练,对文化知识的课程注意不够,致使学生知识面偏窄。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介绍中国文化传统课程的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这些课程可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通史、古代诗词及名著赏析、对外汉语教学等课程,应体现哲学、历史、宗教、社会、教育、文化、艺术等中国文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人文涵养。这种良好的中国文化学习氛围,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英语教材和课程设置中引入中国文化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有利于加强跨文化比较,通过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分析,在加深对本族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增加对目的语文化的宽容和理解,使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加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和对外来文化的宽容、理解和尊重,弥补中国学生主体文化知识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抵御英美文化的冲击,保持中国文化身份,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李娅琳,2009)。

3.3丰富中国文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在教学手段方面,英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采用多媒体自主学习、专题讨论、文化案例分析等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和文化知识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明融会贯通。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堂活动,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将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关联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视听辅助材料,也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资源,将多种文化的知识和碰撞更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与文化交流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从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度采用融合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阅读、听说等材料,适当补充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汉英民俗文化对比、阅读文学、历史名著的英译等,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及各种表现形式,结合母语文化已知的文化图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多面性和对中西文化的鉴别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开展第二课堂、完善网络课程、推荐中国经典名著英译本或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和文章等方法提高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增强他们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鉴于考试对教学内容的反拨作用,中国文化课程的考核应该被列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考试测评的重要指标。同时,还应在其他课程的测试中增加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考核,使得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足够的体现。期末考核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采用闭卷考试加学期小论文的方式,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写或者说有关母语文化方面的内容或者参与文化对比的辩论、短剧小品演出等活动,并把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加入相关检测试题,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系统复习、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中国文化素养必然会得到提高。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