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典型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典型的商业模式

篇1

【关键词】传统企业 电商化 模式 互联网

一、引言

随着新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兴起,旧时代的营销法则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新的营销时代迅速拉开帷幕。虽然目前中国市场还是以大众营销为主,但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传统企业在应用传统营销手段的同时应该关注新营销。然而传统企业在尝试新营销的时候面临很多障碍,不同体量和规模的企业转型电商的思路也有所不同,例如小型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卖货和销量,而大型传统企业要在线上树立品牌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二、管理者在转型中的作用

(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核心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连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但是,互联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更大的变革和深远影响来自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变革,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其核心是以“全连接和零距离”来重构我们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足以运用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逐渐趋于明显。但是这并不是让管理者完全摒弃之前的所有模式,相对于互联网,传统商业在线下渠道、供应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企业管理者应该在之前传统的思维模式上,注入新的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思维更好的运用于人和人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商业伙伴之间。

(二)人才的运用

信息素质,是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在当今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中国,需要大量高信息化素质的员工。但是现实情况则是企业多,高信息化素质员工少,如果不重视人才的运用将会拖慢传统商贸企业电商化的脚步。

三、企业制度在转型中的功能

(一)内部风险评估制度

通过评估风险以及设计应对风险的控制程序等工作,使用IT来记录、维护和输出信息,借此保证电子商务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内部控制的真正目标和价值在于能够帮助组织降低其所承受的风险,为相应的业务处理过程以及信息^程制定相对正确有效的规则。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在电子商务应用的许多场合,自动控制处理代替了分离人的做法,消除了一个人执行两项不相容的活动的原有风险。

(二)员工激励制度

企业要想留住高素质人才,必须彻底改变现有激励制度,建立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互补的员工激励制度,建立统一的人才提拔标准。实施职级工资制度,根据管理、技术、操作和营销四大职系的岗位,支付有竞争力的薪酬。提高人力资本的激励。培训是互联网公司提高员工人力资本的重要表现。互联网产业是与高科技紧密联系的新兴产业,为了实现组织自身和公司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各互联网公司不断对员工在新技能、新知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荣誉激励,将荣誉授予绩效较高的员工,给员工带来精神上的满足;通过长期激励,利用股票期权对员工进行奖励,目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对此奖励局限在高层管理者和主要技术开发人员,应该将范围扩大,更好地激励员工为公司更好地努力。

四、商业模式如何转型

(一)模式的转型

要从传统的实体零售企业转型互联网企业。那么在转型的过程中间,一定要有新的组织模式、商业模式,包括基于互联网转型的新的投资和布局。这种投资和布局主要集中在现代物流建设、基于大数据的运营、实体的开放平台和网络开放平台的打造等。把内部物流转型为第三方开放物流,从消费者到商家的金融解决方案业务也将涉及,还将开放大数据能力供应给合作伙伴。相较于目前已拥有可以货币化的资源,现有的纯电商平台仅能提供流量和技术入口。商家如果自愿采用包括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时,才会产生一定的收益。对商家而言,上述增值服务也并非会增加其成本,而是商家通过选用提供的增值服务来替代其本来也需要投入去做的事,减去了不必要产生的成本和必须要支出成本的费用,最终实现共赢。

(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电子商务有自身的优势,首先消费者最能感受到的就是价格优势,而这种价格优势既有相对的成本优势,也有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但是电商持续发展的最核心的动力还是来自于更方便、快捷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长期地、全方位地依靠价格竞争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传统的卖场,销售的商品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可以给消费者切实的体验,大型商贸中心还可以满足消费者购物、休闲等多层面需求,这些都是电子商务所不能取代的,虽然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但是随着消费理念和方式的多元化,打造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融合发展尤为重要。实际上,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意义不单单只是渠道再建或者渠道更替,更大的价值在于品牌和服务地位的凸显。

五、营销方式的转型

(一)定位与卖点

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只存在一种成功的营销战略――仔细的定位目标市场,并直接向该目标市场提供一流的产品。因此从营销的角度,传统企业在转型电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卖点,这里所说的卖点要直接、有效、易于感知、可以打动用户。所有产品都需要挖掘卖点,没有卖点就制造卖点,但是挖掘卖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不能不顾客户需求而盲目自己制定卖点。没有好的商品卖点,再多的营销投入都只是吸引眼球,不能增加销售。网站的卖点一定是有目标需求的,并且是和用户最直接的需求息息相关。阿里“双11”营销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对消费者需求的观察:网购要便宜。针对这一点阿里的营销团队提出“全场大力度折扣”的核心卖点,通过短信、运营商跳转广告、网络硬广、卖家大力度宣传等手段,瞬间在目标消费人群中快速传播。纵观成功的电商平台其卖点具备三个要点:第一、创建自己有竞争吸引力的价值定位,给消费者更好的利益点;第二、通过有侧重点的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开发,交付这一价值,向目标受众清楚地宣传这一价值;第三、通过连续不断地对外推广网站的价值达到目的。由于消费者在网上看到同一个广告3到5次才会引起注意,5到8次才会关注,8到10次才会购买。所以企业在有了定位与卖点之后,需要在营销中不断重复与坚持将卖点融入到推广中。

(二)电商渠道

中国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市场,渠道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品牌,很多本土品牌可以打败国际品牌就是应为对中国渠道布置得熟悉,对于电商企业这同样适用。不同的电商平台,同一个电商平台的不同店铺入口都是渠道的一种。渠道不仅是品牌上的销售端口和品牌展示资源,还能帮助品牌上分散风险。在电商行业,一年十几亿元的销量,宁可放到10个渠道,每个渠道1亿元,也不会把10亿元的销量都极种子阿一个渠道里。目前市场份额最高的电商渠道有:淘宝和天猫渠道、B2C渠道、团购渠道、银行渠道、导航渠道、积分渠道、运营商渠道、微博渠道、移动电商渠道及微商渠道。据艾瑞网统计,这十大渠道中淘宝天猫渠道占到50%;其他B2C渠道占到20%;移动电商渠道占10%;微博和微信占10%;导航占5%;其他所有渠道占5%左右。成功的电商企业外部线上渠道的销量一般不会少于自己的官网平台,因此发展外部电商渠道非常重要,线上和线下一样,发展全网渠道是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而且从ROI数据看,如果发展100个最有价值的互联网渠道,需要投入20人的渠道拓展队伍,花费一年时间投入成为约为120万元,最终产出为100个渠道每天带来100个订单,平均每天30000元,年销售额1000万元。ROI为1:8,相当于网络小小平均ROI(1:0.3)的几十倍,所以目前为止,打造全网渠道是最有效的电商营销。

(三)营销手段

(1)微信电商:微信由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被认为是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门票,但目前对于微信电商普遍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对移动电商避而远之的保守思路,认为成功案例太少不想尝试,另一种则是宣称要彻底进行微电商革命,全公司都要移动电商化,放弃传统经营和传统电商,彻底改变传统企业流程及文化。微信电商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现在微信电商的销售额仅占中国移动点上销售额的1%,占中国点上的份额还不到千分之一,所以,如果传统企业过分夸大微信电商投入大量资源是不妥当的。将微信作为新的订单渠道是目前比较务实的做法,对于传统企业有三种途径进入微信电商,第一、通过微信官方渠道进入,如开微信公众服务号再开店;第二、通过半官方的拍拍小店、京东微店入驻;第三可以通过第三方服务商如口袋购物、有赞、微盟等。传统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服务商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迅速入驻微信电商。

(2)O2O:O2O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就是线上下单线下取货,传统企业进入电商最直接的一个途径就是O2O。但是传统企业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不同类型的传统企业要采用不同类型的O2O策略:传统生活服务企业要先做好O2O营销再建立O2O渠道,O2O渠道指BAT渠道、美团与大众点评、团购类网站、外卖类网站、生活服务分类信息网站、预订类网站、会员系统类、优惠券类、社区O2O类和其他餐饮类APP;传统品牌商时可以考虑大型传统企业自建APP,中小品牌入驻第三方O2O平台,品牌企业要想做好O2O需要调整组织结构使得O2O权限高于线下与线上,建立成熟的ERP系统,改革物流体系,把商品变成数据做维码,规划好渠道间、部门间的利益分配先做好直营,再加盟体系O2O;传统零售企业则可以通过门店安装WIFI,会员进入即进入进场模式,使用个性化、现场化和数据化的优惠券提升客单价和用户黏性,建立完善的商品查找和信息查询系统,实现移动下单。

(3)移动电商:目前中国移动电商主要有以下几类:手机淘宝、微信电商等移动电商平台;手机京东、手机唯品会、美丽说、蘑菇街等移动B2C电商;小红书、洋码头App电商;移动电商服务商等。传统企业作移动电商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手机淘宝(天猫)、第二做好移动电商渠道,进入各大手机电商渠道;第三尝试做微信电商;第四进入垂直APP;第五在移动互联网上全面营销并用移动互联网改善企业运营。

六、团队建设的转型

传统企业转型电商不成功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点传统企业没有建立合适的电商文化,团队文化不适应互联网及电商环境的变化不能被忽视。对于团队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效率、稳步伐:电商的运营节奏不能太快而影响了传统运营,如有些传统企业选择一开始就做移动电商、微信电商这些行业还没有爆发的前沿模式,而勿略了传统电商的稳定市场。同时电商的运营节奏也不能过慢而落后于整个行业及趋势,如一些传统企业线下销售已经是几十亿了而线上的订单一天才几十笔,或者有些企业目前电商渠道还完全没有铺设,只有一个微信公众号。

(2)依靠数字生存:互联网和电商比传统行业更加依赖对数据的分析,每个客户、每个产品、每个运营手段都可以用数字来衡量,传统企业一定要建立重视数字分析的文化。

(3)实际操作重于理念,不断试错:电商的运营需要不断实践操作,不断了解网民的需求,不断了解平台的规则与文化,如传统企业如果没有实际尝试,就不了解淘宝平台运营中的“1米5”、爆款、超级马太效应、单品策略、秒杀等这些不同于传统操作的互联网手法,过于强调传统经营理念不适合电商行业,传统企业要在实际操作中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求发展。传统企业在转型电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越是成功的企业包袱越重,成功的概率越低。因为这些企业在做决策非常谨慎,过程长,效率低,但对于电商运营,需要不断试错,因为在互联网上改正可以很快,试错成本相对较低。

篇2

随着网络经济的广泛兴起, 电子商务以其快速、便捷、零库存、交易成本低且无规模限制等特点, 成为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给企业管理带来变革的同时, 也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 对会计理论产生冲击。原有的会计规范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四大假设前提将会被突破, 网上虚拟公司的出现是对会计实体的否定, 同时这些稍纵即逝的网上公司也不存在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的问题, 货币计量也会因为计量对象的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二是若干会计相关概念的更新, 如资产的形成和含义、负债的形式、权益的构成、会计环境的观念都必须更新。三是原有的会计原则受影响, 会计原则呈一体化趋势, 即指制定一个信息交易的规则让信息的供求双方自由贸易, 会计原则就是这一信息市场的宏观监管体系, 网络环境的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也为会计原则带来了新鲜血液, 同时也促使会计原则向一体化发展。

(二) 电子商务对会计行业运作模式的影响

1 、会计组织的集成化。传统的会计组织一般按照专业分类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 相互独立, 自成体系, 信息与数据的共享性差。而电子商务环境则打破了原来相对独立的专业会计体系, 各个职业部门的业务相互融合, 部门界限逐渐消除,会计分工趋向于非专业化, 整个会计组织呈现扁平化的趋势, 控制职能相对集中, 管理层次逐步减少, 要求工作人员同时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会计处理能力。

2 、会计手段的电子化。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各种市场交易活动, 它的应用使得组织的交易和业务过程趋向自动化, 商业活动的实时沟通和支付都采用电子化的手段, 信息的传递、呈报也完全采用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方式, 甚至对交易和业务过程的监控也需要采用电子化的手段。

3 、财务评价的预期化。电子商务环境突破了对于固定资产、存货等传统企业资产的依赖, 相应的折旧费用、人工费用及管理费用大幅度降低, 而技术开发费、网络维护费等将会增加, 因此, 传统的财务分析比率, 如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等, 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状况的评价已经不再完全适用。此时便需要一些新的评价指标, 例如: 访问量、点击率、用户忠诚度等。

(三)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I I M S为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运营环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形成了符合用户整体管理和决策需求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I I M S ( I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e d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 , 借助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改造, 实现业务流程和会计管理工作的整合, 最终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程的集成。

在整个系统中, 以会计目标为导向,以预算为控制手段, 通过收集、归纳、总结能够反映实际运行情况的信息, 对企业各阶段出现的偏差和差错随时予以纠正, 并根据差异分析来决定控制的强度和方向, 并提供相应的经营、财务状况报告及预测决策模型。

I I M S 模型不是通过计算机将各个环节简单相加, 而是有机的集成, 它所体现的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以信息集成为特征的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其功能也就不仅仅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功能的简单累加, 它包含了企业会计管理的所有功能: l 、数据库集成管理功能, 收集、挑选、整理并存储、传递原始信息, 管理整个I I M S 的数据, 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 2 、信息自动生成功能, 自动生成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所需的各类信息, 包括凭证、账簿、报表及预算编制、成本控制等信息; 3 、信息检索输出功能, 按照系统指令, 检索输出各类信息; 4 、信息分析与监控功能, 对企业预算及各阶段出现的偏差随时予以纠正, 并根据差异分析来决定控制的强度和方向, 同时通过审计分系统确保整个系统的良性、高效运行。

篇3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电于商务 平台

一、中小型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依据

1.必要性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电子商务平台的支撑,然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完善,还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经济安全有效的电子商务平台显得日益重要。中小型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扩大市场使企业得到以前无法获得的商业资源,商机无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于对手。在平台上,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在平台上,通过网络搜寻迅速获得最新的商业信息,共享信息;在平台上,信息,建立网上品牌,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降低成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2.中小型企业商务特征

中小型企业往往生产规模小、人数少、资金缺、信息技术方面实力较弱,然而中小型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更具有灵活性。中小型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首先体现一个“快”字,中小型企业人员少,内部信息沟通比较畅通,企业管理者容易把握市场变化的信息,快速地做出决策;中小型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还体现一个“活”字,中小型企业人员少,生产规模小,可及时掉转船头顺应市场变化,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二、如何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需要依赖外部环境因素。它可以归纳为: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安全且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以及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等等。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善,仅靠中小型企业自身是不能实现的,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并且还要依靠银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1)政府监管。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研究,积极参与有关电子商务的国际对话和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借鉴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成功的经验尽快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又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使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的运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政府又要监督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是否合法,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但是又不宜过多地直接干预企业的商务活动而应让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自主创新、自负盈亏地发展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电子商务模式。

(2)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中小型企业间应该加强合作,有意识地发展联合共建方式的电子商务平台,这种电子商务平台更加安全可靠,拥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更加多样化的流通渠道。企业能享用到更多的基础设施,从中获得利益,达到多赢互利,促进我国企业整体实力的提高。

2.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1)中小型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化。电子商务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整合的统一,其基础是信息的采集、沟通和共享。因此中小型企业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创建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信息平台,建立采集、验证、信息的机制,扩大服务面,提高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效率,进一步节约资金,扩大购销渠道降低成本,并且将采购与销售的全过程透明化公开化让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更加紧密合作,从而在整个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均获得利益,加速我国整个行业的发展。

(2)打造优秀的电子商务团队。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优秀团队共同完成。从转变员工的观念和提高员工素质入手,不断进行员工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素质高的工作团队。中小型企业应制定中长期人才引进战略,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应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重视人才,人才是必备条件,是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对接的关键。

3.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构成

通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由五大基本部分构成,包括:信息、物流、资金、契约、认证。

(1)信息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内部的信息加密后,可以在企业的各部门、各组织之间自由的流动,存取便捷,自动更新,形成了一种以数据库为中心互动模式。企业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使得信息的流动变得更为安全通畅。可以实现更为快速、准确的信息交流,以此作为中小型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2)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提供最佳物流方案,做到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简洁快速的配送、尽可能低的成本费用。

(3)资金流动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手段。企业、客户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支付款项,便捷又安全。

(4)契约、认证是电子商务的安全保证。契约是电子商务的第一道防线,认证是电子商务的安全保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设立契约和认证能保证电子商务正常进行。

三、小结

中小型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做认真的评价和规划,趋利避害,降低风险,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服务,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节约资金,培育市场树立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汪友:论公路货运物流平台的建设[J].铁道货运,2006,12

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用户模式;盈利模式

1 传统电信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应用,我国传统电信业务的资费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电信行业的增长速度却出现了不小的反弹,尤其是移动数据业务收入以及宽带接入成为了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数产品和应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APP化的趋势,这一新型的APP业务创新模式对传统电信业的基本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发展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该模式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云和端的直接对接,而且对智能终端和即时通信类客户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即时通信类软件在2011年一经推出,软件的客户规模一再出现井喷,预计在2016年能够达到12亿人次。一个客户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多个即时通信软件,采用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微信、米聊、飞聊等短信聊天软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短信功能。此类应用使得传统的点对点短信和彩信的业务量和收入不断下降,而即时通信类业务量和VoIP类业务量将不断增大。根据摩根士丹利统计的移动数据流量发展总体趋势可以看出,移动视频将会对2014年移动流量的总量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估计占总量的66%。此外,其它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移动游戏、音乐、图片、QQ农场等)也将带来数量流量的大爆发。根据Ericsson最新的报告[1]可以预测,在2016年之前,全球的移动数据流量将会以每年60%的速率快速增长,移动数量流量将会达到传统语音业务流量的30倍。因此,实现从传统电信业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是市场所需,势在必行。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等)为接入手段,以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技术到业务的融合。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条件、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运营策略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不尽相同。一些电信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成效显著,凭借着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在国内,三大运营巨头均已将移动互联网业务作为今后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应用和IPV6的实施,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正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但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在给大家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在其发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难题,如手机上网资费高、速率低,计费方式相对单一等。在诸多难题中,运营商数据业务普遍存在增量不增收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2008到2013年的五年时间里,全球移动数据业务的数据流量增长达17倍,但同期的数据业务收入增长仅有1.8倍。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便携式移动宽带上网的快速普及,数量流量也出现了空前的增长速度,在整个网络中的比例升至83.5%,而盈利价值则降到0.01美元/兆[3]。这意味着,数据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流量的增长速度,全球的电信业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增量不增收问题的关键在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如果采用的商业模式不符合实际,那么所有的运营商和企业将不会盈利,移动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新兴产业即使再美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怎样建立可盈利、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商业模式,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营收方式已成为大家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目前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尚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但多数学者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选择是否正确。其中,用户模式主要为了创造客户价值,盈利模式则是使得企业获利[4]。如何进一步丰富和改进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内容,将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3.1 协调好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和用户时间之间的关系,改进用户模式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用户模式往往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传统的电信业务多数是从盈利模式开始考虑的,一定是有利可图、想清楚了盈利模式才会去做这个生意。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必须首先要将重点放在集中精力考虑用户模式。首先考虑如何扩大用户规模,然后再考虑占领用户的时间份额,即注意力经济。全球的互联网业务都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谁能够把握足够多的用户,谁就占领了时间份额,谁就会是通信市场未来的巨无霸。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业务之间竞争的核心就是用户时间。在未来的用户模式中,我们可以在扩大用户规模、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占领用户时间三者之间进行有效协调,使其达到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用户模式的优化改革。具体如下:

⑴调查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开发相关产品,迅速扩大用户规模。这个过程所获得的用户对企业来说往往是匿名的,企业并不知道用户是谁,具有什么特征,而只是通过相关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量规模。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一般只卖流量。

⑵通过内容丰富、功能优化来提升用户活跃度。企业可以建立用户的真实档案信息,真正了解和掌握用户的特征并切实的拥有用户。一般来说,抓住客户的,都会带来信息流量。

⑶通过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来占领用户在线时间份额,最终创造客户价值。

3.2 采用衍生收费的盈利模式,占领客户的钱包份额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子模式。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往往只局限于 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前向模式是向使用了相关服务和内容的客户收钱(开通-保障-计费),如各大运营商向用户收取的移动网络流量费用等;与前向模式恰好相反的是后向模式,是向内容和服务的提供商收费,即向企业收钱(吸引客户,客户使用,有人付费),如通过各种衍生的广告模式来进行广告分账,包括CPC、CPR、包月收费等各种流量分账方式。企业如果采用单一的盈利模式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盈利。为了更好地占领客户的钱包份额,企业可以将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黏合起来,形成“衍生收费”的双模模型。即服务提供者通过用户模式所形成的用户黏度,吸引用户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向新产品服务提供商收费的模式[5]。

4 结束语

传统电信业的商业模式要求电信业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该业务获取盈利。而新兴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业务实体和时间上不再高度耦合,可以实现分离,即为客户创造价值和为企业获得收入的业务可以不是同一业务。企业可以先提供业务,创造客户价值,再利用客户规模创造盈利,最终实现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卓,贺石昊.移动互联网迈入2.0时代 加速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J].通信世界,2014,1(2):41-42.

[2]庚志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08,32(9):20-21.

[3]刘伟.四网协同发展研究及移动互联网转型思考[J].广东通信技术,2012,25(4):53-54.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技术采纳 创新扩散

为适应网络时代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方式,电子商务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好选择。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技术能够达到节约资源和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电子商务应用现状来看,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还十分有限,技术的价值未充分挖掘出来,企业采纳电子商务技术的过程相对缓慢,未能按人们的预期快速实现企业商务电子化,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电子商务的采纳和应用。研究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而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那么探讨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的扩散过程比仅仅研究技术采纳更有价值。因此,本文从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阶段模型,并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企业采纳和实施电子商务技术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一、技术采纳的相关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普及,利用数据和统计分析来研究企业电子商务采纳成为了研究主流。纵观相关文献,这些实证研究可归为两种:一类是从技术采纳模型的理论视角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企业电子商务的采纳行为;另一类则是从组织行为角度来研究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行为因素,主要的理论有创新扩散理论、TOE理论。

对于电子商务采纳,具有将技术采纳和组织战略相融合的趋势。Grandon等人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电子商务采纳模型,将组织、环境以及感知战略价值纳入模型,实证证明了感知战略价值和组织资源就绪对电子商务采纳具有显著影响。Molla等人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电子商务采纳的框架,认为感知组织就绪和感知环境就绪是影响电子商务采纳的两大因素,他们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Grandon模型的组织资源就绪结构。Pateli认为由于企业电子商务采纳是新近发生的现象,所以至今还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法指导企业向电子商务的采纳与转型。

国内对电子商务采纳的有关研究主要也是定性分析为主,即使在数量有限的实证研究中,现有研究文献也基本是描述性的或者案例研究,解释性的实证研究还十分罕见。上海交通大学徐博艺教授从行为学角度研究企业ERP的采纳过程,同时,华中科技大学的鲁耀斌教授、复旦大学的黄丽华教授等人在电子商务信任、信息技术采纳等方面做出了前期研究。技术采纳的实证研究正引起国内信息系统研究者的重视。

二、基于创新扩散的IS实施过程模型

1987 年,Kwon和Zmud提出了基于创新扩散的IS实施过程模型,该模型定义了影响IS实施的六个阶段:问题提出,采纳,适应,接受,规范,融合以及与信息系统实施过程相关的五个因素:用户群体特征、组织特征、所采纳技术的特征、应用新技术的任务特征、组织环境特征,模型中的六个阶段则源自Rogers所提出的创新扩散研究。

问题提出:在组织需求的拉动力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作用下,组织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供选择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采纳:组织在理性分析做出是否采纳信息系统的决策,如果接受采纳,则进行人、财、物资源的分配,成立相应机构,给予信息系统实施相应支持。

适应:购买/开发、安装和维护系统,修改或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进行员工培训。

接受:员工学习、使用并接受已建立的信息系统。

规范:把该信息系统应用作为组织管理的常规活动。

融合:以集成的方式使用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实施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技术与组织结构、人员以及组织任务、流程互动的“社会―技术”过程。信息技术的实施过程必须是使组织真正采纳信息技术的过程。因此,要有效实施信息技术,需要深刻理解信息技术采纳过程。

信息技术在组织中价值的发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组织意识到信息技术及其优势的存在,到组织做出信息技术的投资与购买决策,再到组织信息技术的部署与实施,到用户的使用、接受,最终信息技术成为企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企业能力融为一体。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价值不断体现,这一过程就是信息技术的接受过程。

三、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行为的阶段模型

技术采纳是从用户个体角度进行研究,多注重信息技术采纳过程中个体用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研究,较少关注组织战略层面,因此往往忽视促使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采纳和扩散的过程。从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采纳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技术与组织结构、人员以及组织任务、流程互动的“社会―技术”过程。信息技术的采纳过程必须是使企业真正接受信息技术的过程。因此,要有效实施信息技术,需要深刻理解企业层面信息技术的采纳过程。

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中价值的发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企业意识到电子商务技术及其优势的存在,到企业做出电子商务技术的投资与购买决策,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技术的部署与实施,到用户的使用、接受,最终电子商务技术成为企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企业能力融为一体。各阶段的技术采纳行为受到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随着创新过程的深入,影响因素呈动态变化,因此需要从动态的视角阶段性地分析技术采纳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价值不断体现,这一过程就是电子商务技术的采纳过程。

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在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过程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从技术采纳行为和创新扩散提出了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行为的阶段模型。针对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特征,根据创新扩散的相关理论,对企业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阶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划分出具有明显特征的采纳阶段:需求认知、组织决策和采纳执行。处于不同的扩散阶段,关键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根据TAM、UTAUT模型,本研究针对每个阶段归纳出来主要的要素,即需求认知阶段的要素: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组织决策阶段的要素:环境影响和组织便利以及采纳执行阶段的要素:采纳意向和采纳行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采纳阶段占主导地位的关键因素,增强了技术采纳模型对动态采纳行为的解释能力。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中不断地得以应用和深化,对其在企业中的技术采纳和扩散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扩散规律。本文从电子商务技术采纳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不是期望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技术采纳模型,而是根据企业电子商务技术推进的不同阶段,根据其业务流程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技术,由浅入深,逐步引入电子商务技术,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Kwon, T. H., Zmud, R. W. Unifying the fragmented model of systems implementation. Critical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M]. New York: John Wiley, 1987:227-251

篇6

【关键词】智慧城市 商业模式 优选匹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城市资源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与必然选择。目前,全球有超过100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和实验。“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要有高水平的全面规划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做指引,还需要有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做支撑。

1 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和实验的地区中,欧洲和亚洲是较为积极的。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来看,已经有超过30个大中城市相继推出“智慧城市”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如何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特点,合理选择投资方、建设方、运维管理方,以及提出合理的盈利来源,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共有七种常见的商业模式: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运营商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各种模式的优劣势分析见表1。

前四种模式有一个共性特征——政府主导或参与,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的是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2 商业模式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多种商业模式并存,并呈现出以其中一种或两种模式为主、其他几种模式为辅的多元化运作形式。智慧城市的项目类型是决定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结合项目实践,本文认为项目属性、性、投资规模、专业跨度、共享性和专业难易等六个方面是影响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其中:公益型的项目、型的项目、政务类的项目需要政府主导和投资,倾向于前四种商业模式;投资规模大、专业跨度大、共享性要求高、专业涉及类别多的项目适合采用联合建设的模式,不适合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和运营商第三方独立建设运营。

3 商业模式优选匹配

结合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及决策标准,本文对当前典型的智慧城市业务类型进行了综合评估,典型项目商业模式建议如表2所示。

篇7

作为品牌人和专业咨询人,一直没有停止思考的就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资源投入而成就一个成功的品牌?这是一个新竞争情况下的新课题,但是现实中很多的企业和品牌确实做到了!用几乎少到接近零成本的花费,在一个对广告和传播近乎膜拜的市场环境中,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更是一个榜样!使得我们不得不怀着认真和尊敬去探究、分析。

7月初,第二届中国最佳商业模式评选在北京揭晓。分众“资本包围成就行业领先”模式、天娱传媒“超级女声客户价值和谐共振”模式以及联想集团“奥运助推国际化”模式分获前三名。引人注目的是,在入围的20家企业中,“资本运作”和“国际化”两大主题占据了很重的地位。分众传媒、联想集团、大连万达、杉杉集团、百度、中星微、中基实业、无锡尚德、博迪生、永乐电器等的商业模式均与这个两大主题息息相关。

7月29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周刊》评出了2006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可口可乐再次蝉联冠军宝座,而软件巨擘微软紧随其后,屈居亚军,IBM居第三。

在这个排名当中,非常有趣的是传统商业模式的品牌上升速度非常有限,甚至象福特汽车,柯达胶卷品牌虽然仍然列100强之中,然而跟05年相比却有大幅度的下降。引人注目的是google,starbucks, ebay这类非常规商业模式的快速上升!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品牌的传播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投入,但是却以惊人的速度把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品牌甩下很远!

这更加吸引着我们深入探究商业模式与品牌快速成长之间的内在关系!

商业模式决定品牌成长的路径

商业模式决定企业的成败,这一理念越来越多地得到企业家与专家的认可。在经历了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两个阶段之后,中国的企业需要向更高的境界迈进,那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通常我们谈的最多的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战略创新!在一个日益由速度和差异化决定的社会里,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任何一个企业不断寻找生存和发展另类空间的最佳手段!这也决定了品牌的成长之道!

《中国商业评论》给商业模式确定的定义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这里的价值不仅仅是为股东创造利润,还包括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乃到整个社会提供的价值。商业模式既然是创造价值的流程,判断其优劣的标准就是创造价值的效率。具备优秀商业模式的企业占用(消耗)一定资源可以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具备优秀商业模式的企业为社会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会占用(消耗)较少的资源。

05年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神话就是百度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百度紧跟Google之后,成为中国数以万计的互联网企业追逐的偶像和榜样!而江南春下的分众传媒之所以能够取得并不亚于李彦宏的辉煌和轰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借助资本的力量对现有、零星的传媒进行了集中、快速的整合,使得一种被非主流媒体表现出了非凡的力量和价值!因此,这种潜在的商业机会一旦与资本结合,便会爆发出一种近似原子弹爆炸的惊人能量!这样的品牌便会象运载火箭一样,脱离常规的品牌成长轨道,快速吸引众人的眼球而成为高挂太空的一颗品牌明星!

在一个信息社会中,往往路径决定了品牌成长的速度!正如一个品牌还在利用古老的飞鸽传书,而竞争对手却轻轻一敲键盘,同样的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以接近光速的时速到达了目的地!这就是我们研究商业模式与品牌超常规成长之道关系的驱动力所在。

领先的商业模式如何引爆了品牌能量?

无论是李彦宏也好,江南春也好,在他们的手里面有两块魔方——商业模式和风险投资!只有同时玩转了这两个魔方,正如干柴烈火,才瞬间创造了奇迹。百度和分众两个品牌诞生之后就象从娘胎里吸收了足够的营养一般,同龄的小孩子一岁才能跌跌撞撞的走路,而百度和分众却可以从呱呱落地开始就能快速跑起来,所以这样的生命跟通常的成长模式相比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洞察、寻找独特的商业模式远比在一个存在着太多竞争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行业里拼命厮杀要重要的多!选择比实干更重要,这一点再次被证明确实没错。

因此,发现或者创新一种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是创造一个快速成长品牌的关键。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是要发现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前所未有或者与众不同。在分众出现之前,中国拥有分布于各大城市CBD的写字楼,有成千上万的超市、卖场;但是因为缺少整合,零零星星的分散与各地,这样的传媒根本不可能被有实力的广告客户所看好。江南春无疑洞察到了暗藏在其中的玄机。因而能够创造出买断、整合行业媒体,并且借用风险资本的力量对整个行业进行全面整合,从而能够提供给客户一个人群集中,行为相似的品牌传播平台,这样无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操作平台,所以广告客户只要是找到分众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全国的专业媒体拿到手里;而对于分散于各地和写字楼里的小媒体,背靠分众这棵大树好乘凉,也不必为客户来源冥思苦想了!而对于全新媒体的回报,由于是人群集聚的细分市场,传统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扔到水里去的理论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当传统的广告模式被颠覆之后,这样的风险投资的回报自然是可观到了极致!分众传媒不被风险资本吹捧是不可能的!

分众和百度的成功更加印证了典型的品牌本性——差异性,与众不同!奔驰的品牌个性是成功,而宝马的品牌个性则是享受驾驶乐趣!因为树立差异性,无疑就是把自己的势能增加!一块原先在谷底的石头被搬到了高山之巅,从被动的被万人践踏到自然而然受万种注目,品牌在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下实现了爆炸性的快速成长!

因此,简单的讲,品牌的差异性越强,商业模式越是容易成功,品牌成长的成本就会越小,品牌成长的速度就会越快!这是一个看似高深,实则简单的品牌规律!这是李氏品牌第一定律!当然其中要有风险投资的支撑。因为风险资本扮演的角色是演绎整个品牌的过程!在成就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成就了品牌的飞速成长!

创新商业模式对品牌塑造的启发

《商业周刊》评选出的2006年全球100强品牌中,google居第24位,而ebay居47位,星巴克居91位,按照专业研究人员的统计结果,这三个品牌在广告投入方面几乎为零,那么究竟是他们的什么行为或者因素成就了超越传统行业动辄十几亿美元的广告费的回报呢?

按照上面的分析,由于商业模式的与众不同而引起的公众的关注,其价值传播的真实性与可信性远远大于传统广告所谓的策划或者创意,因为创新的商业模式成功的把品牌成长塑造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新闻或者让大家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的期盼,新闻媒体不断的免费报道、无偿宣传,这样的传播效果要远远大于传统广告所谓卖点的传播,因为原先的广告内容基本已经标准化了!消费者对这样的广告具备了较强的免疫力。标准化的东西对公众失去了吸引力,也失去了可信力,因此,在一个公众充满强烈猎奇的世界里,只有强烈的与众不同的品牌才能够获此殊荣!品牌的新闻效应远大于品牌的常规媒体传播,这是李氏品牌第二定律!

当然,品牌的新闻传播与策划的炒作又完全不同!炒作是无中生有,或者是典型的小题大做,是生硬的把事件与品牌强行链接的!而象星巴克这样的品牌,它的开店速度,它的成功,它的战略模式等等,它本身就是在做新闻,完全有别于刻意的炒作!因此,行为和战略的差异性去实践新闻传播,是成就品牌的最锋利的武器!换句话说,靠行为做出来的品牌要比炒作出来的品牌要高明的多!格兰仕是典型的炒作出来的品牌,到今天除了低价的微波炉这一形象,格兰仕的品牌还能代表什么?而星巴克的成功却并非刻意的炒作,星巴克正按照自己的战略在一步步演绎这品牌的新模式!这是李氏品牌第三定律!用行动去做品牌!品牌与炒作生来就是势不两立!

篇8

摘要:C2B模式是消费者主权时代的一种新兴电子商务模式,也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发展和创新的必经阶段。本文主要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C2B电子商务模式的本质描述,继而探讨了C2B模式出现和兴起的原因,归结为互联网、市场和消费者三方面的促进因素。最后对C2B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为想要应用C2B模式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 : C2B; 电子商务模式产生原因

C2B电子商务模式起源于1998年美国人Jay Walker创建的Priceline公司旅游服务网站的客户自定价系统(Name yourown price)。2006年美国洛杉矶电子商务年会上,报告人Ross Muller首次使用了C2B这个词来形容组团订购类电子商务网站及其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国内近几年出现的诸如蘑菇街自由团的反向团购模式,“预付+定制”模式的小米手机,定制家具的尚品宅配等消费者参与度高,以C定产的商业模式也是典型的C2B模式。

国内对于C2B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研究还不成熟,认识不够深刻。对于C2B商业本质,有观点认为C2B只是B2C的补充,C2B就是团购,曾鸣(2010)认为C2B是以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物流为支柱搭建成的由消费者驱动而不是由企业驱动的全新商业模式。但是,C2B除了这三大支柱外,最重要的,也是和B2C等电子商务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真正让消费者拥有主动权。

因此,C2B的商业本质是由于互联网时代人性的回归,带来了消费者主权解放。C2B既不是简单的团购,也不是B2C的补充,而是在商家和消费者关系变平等的基础上,更加高效的一种商业模式。C2B也不同于传统小作坊,在强调个性化同时,并没有失去规模化。C2B亦有“互联网化的精益生产模式”之称。

一、C2B电子商务模式概述

1. C2B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

从字面上理解C2B就是Customer toBusiness,消费者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在C2B模式中,消费者发起需求,商家响应需求,消费者可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环节中来,为自己真正所需的商品买单,不再被动接受商家的产品和价格。C2B电子商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聚合起庞大的消费者需求,特别是传统模式中比较小众的需求,通过互联网被聚集起来的具有同样偏好的消费者将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直接面对厂家进行议价,享受批发价购买单品的价格优势,同时厂家也在精准预测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流通、供应链重构的互联网化精益生产的商业模式。与B2C相比C2B更加强调重视消费者的参与感,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中,同时C2B对企业组织和供应链整合能力提出了要求更高。

图表1中横轴表示消费者的参与程度,从中间向两边延伸分别表示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中消费者参与感的增加,中间的无表示传统商业模式中几乎没有消费者参与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两条纵轴均表示消费者成熟度,消费者成熟度越高,越容易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中,消费者越希望拥主动权,希望和商家地位平等。消费者成熟度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两个象限是偏C2B模式下消费者的特征,消费者成熟度在中等程度以下的两个象限是偏向传统商业模式中的消费者特征。

C2B模式运行的起点是消费者需求,通过互联网将大量有共同需求的消费者聚集起来,形成消费诉求,通过互联网平台反应到商家,商家得到需求信息后整合供应链进行生产,其中也伴随着消费者在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的参与,方案的修改以及确定,同时需要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C2B模式更加考验商家对于整个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同时也促进产业演化成生态系统。C2B模式在生产标准消费品的基础上,能够将小众变成长尾,针对利基市场,开展业务。因为互联网,那些工业时代几乎从未被满足过的小众需求得以聚集成规模,实现生产。同时商家在这种明确知道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柔性化生产,可以大大降低库存成本,甚至实现传统业务模式中零库存的理想状态。

2. C2B模式与B2C模式的区别

B2C和C2B在美国几乎同时出现,大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继出现。但是B2C模式在出现之后便流行起来,成为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之一,然而C2B电子商务模式慢慢开始流行起来是在2006年前后。传统的B2C模式是先生产商品,再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将其投入市场,吸引消费者购买,为典型的推动式 (Push)。B2C情况下企业并不能够准确预测消费需求。新兴的C2B模式则反其道而行之,它以费者的具体需求为落脚点,拟定采购规模、生产计划,柔性化定制,取消中间商,甚至不需要营销投入,大大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为拉动式(Pull)。

传统商业模式的信息流是从厂家流向消费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B2C电子商务的出现虽然缓解了这种信息不对称,但是仍然没有解决问题。而C2B模式下的信息流是从消费者到商家的逆向过程,在这种模式下,信息会更加透明。

图表2总结概括了两种商业模式的区别。可以看出C2B和B2C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也不存在谁是谁的补充的命题。反而,当企业几乎都完成互联网转型,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时候,其中一个商业模式可能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更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的一种商业模式。是在B2C直销模式基础之上,反过来进行直销。B2C模式虽然在整体上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企业成本,但其实,电子商务虽然减少了流通环节,但对于营销来讲,B2C模式下成本反而加大了,竞价排名及新的排名规则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甚至有的企业,产品利润基本上等同于营销的支出,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行业企业不足以支撑这样成本。而C2B不仅是直销,可省去过多流通环节,并且需求的发起人就是消费者本身,这样企业对于营销的投入也就不那么必要了,此时最好的营销就是建立起良好企业形象,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

二、C2B是三方进化的产物

本文称C2B模式以外的已有商业模式为传统商业模式,简称传统模式。生产关系适应和服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传统模式到C2B模式的演进中,技术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演变密不可分。

蒸汽机的发明,实现机器代替手工的生产,人类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电的发明与应用,让人类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时代,信息只是物质生产的附属品,社会是价值中枢偏向物理产品的生产;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新经济的出现,网络经济解释了很多古典经济学无法接受的规律,信息成为继资本、土地、劳动力后第四大资源,社会价值中枢开始向信息处理转移。

C2B模式的出现可归纳为互联网、市场、消费者三方进化发展的产物。

1. 互联网的成熟

从互联网进化角度讲,互联网作为人类大脑延伸的产物,从诞生到现在先后经历了互联网诞生、最原始互联网应用出现、电子公告板功能分裂、互联网应用第一次大融合、互联网神经元出现、互联网大脑诞生、智慧地球等阶段。相对应的应用分别有:早期的电子邮件、FTP、电子公告牌、网络游戏四大应用;BBS分裂出的门户网站、以B2B、B2C、C2C为主的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博客、维基百科、电子邮箱、婚恋网站等一系列细分应用;下一阶段是一些互联网巨头分别整合这些细分资源,出现了一系列的或大或小的并购与收购,典型例子就是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的并购入股行为,三巨头纷纷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促成了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大融合。互联网应用的大融合促进了C2B模式的诞生,为消费者发挥主动权提供了技术支持。

2. 市场的优化

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New Rulesfor the New Economy》中说到:“网络经济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公司和产业一个一个地去除,最终铲除工业经济。”C2B模式就带有这样的意味。

古典经济是稀缺经济,谁拥有资源谁就是王者;网络经济是富饶经济,信息过剩,谁拥有高价值信息谁就能抢占先机。传统经济中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企业想准确预测和掌握消费者需求的成本非常高,以至于企业几乎从未准确预测需求,这种厂家驱动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市场存在帕累托改进,于是出现了电子商务。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下,信息主要还是沿着企业向消费者流动,然而这条最短路径却不是阻力最小路径。商家花费在广告营销上的投入导致企业生产不经济。长尾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市场仍旧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于是比B2B、B2C等资源整合能力更强、反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C2B模式出现了。

3. 消费者的成长

人类的进步就是其感觉和运动器官不断延长的过程,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让人类的大脑通过网络实现了连接,从而导致了知识和智慧的大爆炸。根据互联网加速规律的定义,在互联网进化的过程中,其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都会不断增加其运算速度。也就是说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作为相比于产品研发设计人员人数更多的消费者拥有着比企业研发设计人员更多的智慧和创意,继威客之后创客也慢慢成为企业可利用和重视的资源之一。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主权意识的觉醒以及消费者智慧的增长带来了消费者的成长,这让消费者变得不能满足于大众标准消费品,消费者更加追求能够满足自身真正需求的消费品。刚好互联网又具有将小众变成长尾并将其迅速聚集起来的强大能力,因此,C2B模式不得不成为一种颠覆式的商业模式而出现。

三、C2B的发展趋势

从团购、反向团购、小米的预付+定制模式,尚品宅配定制家具等都是寻求从供应链重组从而变用户需求为企业的上游链条。C2B模式目前影响最为深刻的是供应链端,以后将对整个企业的架构产生影响。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模式依次对传播环节、渠道环节、供应环节产生深刻影响。下一阶段最可能出现以优化价值链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模式。C2B并不是商业模式的最高形,C2B慢慢会发展成以互联网作为运营思维的商业模式。

四、总结

C2B电子商务模式本质是供应链层面的变革和竞争,并不是B2C的补充,而是一种全新思维全新环境中出现的新商业模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应用这种商业模式,但是供应链的重组是企业都应该思考和着手的地方。是否采用最新的商业模式不重要,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嗅到新商业模式背后的变革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呜,宋斐. C2B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J].商业评论,2010.2

[2] 刘锋.互联网进化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9

[3] 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M].敬,任平译.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6

[4] 张亚,刘滔,张波.C2B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研究[J].电子商务,2014, (2):17-18.

作者简介:

关伟伟,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模式;

篇9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未来将进入一个经济长期低迷的阶段,老一轮的经济周期结束,新一轮经济周期还没有开始。一方面,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和传统品牌公司赖以生存的中产阶级市场进入“需求已死”的状态,可以说,我们卖出的电视机比观看者多、做出的手机比使用者多、各种娱乐服务比有消费需求的用户多……低迷的环境下发达市场如何寻求增长,成为了企业面对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和低收入人群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而这些潜力在传统商业模式、传统渠道、传统服务体系下不能得到满足,因为收入和地理位置等原因,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消费潜力还没有爆发。

实际上,在这样的看似低迷的全球市场中,存在着面向细分市场进行营销,以及把弱势群体变成商业合作伙伴和商业供应商的巨大机遇。创新往往不是来自于资源丰富的地方,来而是来自于角落、来自于边缘。全球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已经从营销1.0时代进入营销3.0时代。从过去以产品差异化和技术革新推动的营销1.0时代,到十年前开始的通过注入品牌为一种产品、一种功能实现差异化的营销2.0时代,再到今天通过使命感、价值观创造经济利益,为我们合作伙伴、运营商创造共享价值和经济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进入了营销3.0时代。

关怀低收入市场的四大挑战

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成为“合格的”营销3.0时代企业,通常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如何克服文化鸿沟的挑战。首先我们要改变企业内心对弱势群体的认知,例如认为他们难以沟通、没有任何价值等观念,发掘他们潜在的消费需求;其次是我们相应的组织文化,我们原有的组织文化都是按照传统的消费模式构建起来的,在当下,我们需要解构旧的组织文化,理顺新的组织关系,为弱势群体、为穷人创造价值。

第二是如何深入了解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需求,分析他们消费的决策过程,真正地接近他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不了解将要服务的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客户,用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理解他们,就会出现很多偏差。在东南亚有一个典型的案例,一家公司推出了旨在方便偏远地区农民使用的ATM机,结果市场反应并不热烈。为什么?当这家公司的核心管理层组团观察农民们在当地使用现金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ATM吐出来的都是新钱,农民们不相信新钱,觉得只有旧钱才是真的。我们主流人群很难想象这样的例子,但这确实是农民的需求。我们面临非常多类似的、长期在“雷达屏幕之外”的客户需求。

第三是如何打造创造性的新支付方式和价值组合方式,以满足收入很低、现金支付能力有限的客户的财务考量。这需要我们改变旧有的支付方式,从过去满足大量一次性购买、分期购买、单个购买改为满足集体购买。

第四是如何为我们的新客户建立起新的价值链、新的产品服务模式、新的渠道、新的技术标准。

让弱势群体成为客户和伙伴

针对在企业转型创造共享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时面对的四大挑战,我们基于全球商业实践,总结出了十二种“善的商业模式”,当然实际上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目。总体来说,“善的商业模式”分成两类:

一类是以弱势群体、低收入人群为目标的商业模式,它当中又包含六种细分的商业模式:

1.改变消费者支付方式,允许消费者按使用数量进行付费,比如大量的非洲地区,很多社区没有安全的水源,提供安全的水源按需付费。

2.提供最基本需求的低价格服务,只保留最基本的服务或产品功能,减少占用成本的非关键部分。这一类的案例非常多,例如格兰梅花银行。

3.通过高度自动化和标准化,降低服务成本,让一般消费者也能享受到原本享受不到的服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印度和东南亚的一些专科医院,它们只专注做一个领域的医疗服务,其它什么都不做。

4.打造共享渠道,有些企业利用已经建立的渠道为低收入人群服务,比如像国内农村的三农服务社,基于此类服务,一些中国企业比如中储粮,利用这个渠道向偏远地区农民供应安全的食用油,这就是利用现有商业渠道服务新的人群。

5.利用劳力抵偿和分期付款使穷人获得服务,比如在菲律宾,马尼拉水务集团就是通过安装社区供水装置,让当地居民以劳力抵偿的方式获取服务。

6.不同细分市场交叉补偿的方式获得服务,印度有一家做眼科手术的医院,富人前来求医问诊是收费的,而穷人可以免费,以富人高额费用补贴穷人看病的费用,阿根廷电网也采用了同样的模式。

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除了是我们的用户目标,还可以是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这就是第二大类的商业模式,它当中也细分了六种不同的模式:

1.订单生产,在东非有这样一个组织,他们把订单交给农民,并且教大家怎么组织起来,互相学习农业技术。例如,教农民种完田地怎么储存,同时提供农业保险,更好地掌握技术,按照技术支持进行订单生产。

2.深度采购,将市场与生产者直接对接,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咖啡公司直接向社区进行采购,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3.按需求进行职业培训,也就是企业用方法、工具以及提供具体工作职业培训,帮助我们的弱势群体掌握就业技能,同时保证就业。比如在中国残友,训练残疾人特殊训练,让他们成为编程程序员、成为服务外包的处理者,让他们用美好的声音做呼叫中心服务人员。

4.对一些当地的文化艺术产品进行营销扶持、生产包销的模式,比如我们在武汉企业实践,扶持大量下岗职工编织手工艺品进行销售,另外在贵州扶持帮助特色民族产品进行包销。

5.帮助弱势的生产者群体提升产品品质,星巴克从以前慈善1.0时代的向非洲种植户采购咖啡,进入到现在的2.0时代,不光采购咖啡,还帮助农民提升咖啡种植水平、储存水平,让咖啡产量更高、味道更好,农民不但得到收益,星巴克也得到收益。

篇10

[关键词]ICT 商业模式 业务聚焦 考核优化 合作管理

2005年。部分电信运营商提出了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将ICT业务作为拉动业务增长的新动力。经过近五年的辛苦拼搏和探索,ICT业务已成为百亿级的业务,是电信运营商业务增长的亮点之一,在电信运营商客户保有和市场拓展中扮演起愈加重要的角色。为更深入了解ICT业务的商业模式、经济效益和风险,笔者参与了JCT业务转型领先的四个省市电信运营商的调研和审计。根据大量对ICT项目数据的分析和对专业人员的访谈发现,ICT业务经过四年多快速增长后,在市场拓展、盈利水平、综合能力上都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1 ICT商业模式现状

典型的ICT业务的主要赢利点包括三方面:设备销售、软件销售和系统集成,其中设备和软件销售是盈利的关键。在设备销售上,设备厂家和渠道商是该领域的主要控制者;在软件销售上,系统软件提供商和专业应用软件提供商是该领域的领导者;在系统集成市场上,存在众多参差不齐的竞争者,有跨国巨头,也有本地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ICT竞争的红海中,电信运营商到底扮演何种角色,盈利水平又如何呢?

电信运营商现有的ICT业务主要可分为集成业务、外包业务、专业服务和知识服务四大类。其中,集成业务规模最大。外包和专业服务业务也初步达到一定规模。集成业务又分为网络通信集成、网络应用集成、行业应用集成业务三类,其中以网络通信集成和网络应用集成业务为主。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电信运营商ICT业务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包型业务,一类是运营型业务。

分包型业务往往以网络通信集成业务、行业应用集成为主,这部分业务大多由电信运营商总包,然后部分分包给合作第三方。以网络通信集成业务为例,该类业务一般涵盖多项子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是其中的子系统之一,同时还包括智能布线、门禁、建筑装修等其他子系统。由于建筑装修等子系统并非电信运营商的专长,因此,该部分业务就需要分包给合作第三方。分包型业务,由于电信运营商只掌握一部分竞争优势,其盈利水平相对较低。

运营型的ICT业务往往以网络应用集成、专业服务和外包服务为主,在这些业务中的网络基础资源和运营服务等关键服务都由电信运营商提供,同传统业务类似。电信运营商通过向客户收取租金获取收益。运营型的ICT业务中,比较典型的业务包括网络应用集成业务“全球眼”,专业服务中的容灾备份业务。上述业务同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密不可分,是电信运营商核心能力所在,因此,业务盈利水平较高。尽管如此,也有少部分的运营型ICT业务需要同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例如容灾备份业务,其中的基础网络资源租用和维护服务等业务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但一些高端的容灾备份技术服务则需由专门的技术服务公司提供。

2 商业模式的发展瓶颈

经过了几年飞速发展之后,电信运营商的ICT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减缓,ICT对收入的拉动作用也有所下降,业务发展的瓶颈日益凸显。

2.1 市场拓展瓶颈

从ICT细分市场来看,市场空间最大的当属网络通信集成、网络应用集成和行业应用集成三项业务。其中,以视频监控为代表的网络应用集成业务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后续发展空间有限;而行业应用集成业务,同其他专业公司相比,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力相对不高,在规模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今天。想要有进一步的市场突破难度非常大;网络通信集成业务市场规模也较大,但由于部分业务分包,导致业务发展空间也相对有限。另外两项业务专业服务和外包服务的市场空间较小。尽管有较大的后续发展潜力,但对于整个ICT业务收入的带动也只是杯水车薪。综合来看,市场拓展将成为电信运营商今后几年ICT业务发展最大的瓶颈。

2.2 盈利水平瓶颈

分包型的ICT业务本身盈利水平就不高,而且正是由于电信运营商的加入,使这类型的ICT业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红得发紫的海洋”,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这部分业务个性化明显,且同传统业务的交叉较少,盈利水平很难有所突破。随着全业务竞争时代的到来,各大运营商相继提升自身的lCT综合竞争实力,运营型的ICT业务市场的竞争势必将更加激烈,该类业务后续的盈利水平预计将逐步下滑。未来几年,电信运营商的1CT业务盈利水平提升将会遇到较大的外部压力,加强内部运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将是提升盈利水平关键所在。

2.3 综合能力瓶颈

电信运营商现有的业务中,运营型的业务大部分为电信运营商独立运营,而分包型的业务就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分包型的ICT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同第三方合作方的能力密不可分。目前,在一些本地化的ICT业务中,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伙伴是一些中小型公司,与国际ICT业务巨头和国内大型ICT服务提供商相比,这些本地的中小型公司虽然在市场响应和本地化服务上有一定优势,但整体技术能力并不十分突出,为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服务质量和持续稳定服务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在独立运营型的业务中,电信运营商自身的技术能力也略显不足,尤其是IT相关技术和IT咨询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3 商业模式优化建议

作为转型重点业务之一的IC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收入拉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何从收入带动型业务向利润拉动、用户保有型业务转变是ICT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这其中,转变ICT业务商业模式、聚焦核心业务、转变考核导向、强化第三方管理是未来ICT业务效益提升的重中之重。

3.1 建议一:转变lCT业务商业模式

在运营型的ICT业务领域,电信运营商应积极拓展核心竞争能力,培养自身在技术方案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方面的全方位技术能力,全面掌握和提升网络应用集成、外包服务、专业服务三类服务中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从而实现独立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成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在分包型的ICT业务领域,电信运营商应加强总包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方案的需求挖掘、管理、方案总体设计、项目实施管控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合作第三方的管理,通过总包实现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做好客户综合信息服务的咨询顾问和实施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