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专项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6 09:2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收入专项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篇1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041-02

为了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上述规定,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联合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进行了规范。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地认定机构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突破了3万家,发挥了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现行认定方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或加以改进。

一、主要产品(服务)的概念不清晰

《认定办法》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第一个条件是: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但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主要产品,定性还是定量,《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并没有明确。在具体操作中,各地的理解不一、执行尺度也就不一样。一方面,有的地方认为主要产品应该是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那么在认定中,企业只有对占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符合条件。如果企业只是对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大甚至很小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对占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则不符合条件;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则认为不需要这么严格,既然国家没有规定,就不要加以限制,只要是企业的产品就可以认定为主要产品。那么在认定中,只要企业对自己的任意一款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符合条件,而不管该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是多少。上述两种理解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在认定中不同省市认定口径或执行尺度不一样,同样情况的企业,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而有的则没有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这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平性。

笔者认为,关于主要产品的界定问题,既要达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又要保持口径一致、保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平。从便于操作和科学地角度出发,以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衡量标准是可行的。

具体来说,以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50%以上的产品作为主要产品是最准确的说法,但是这样掌握过于严厉或教条。考虑目前企业的产品可能多种多样的经营实际,可以按照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最大的产品作为主要产品,再宽松一点掌握,可以按照企业应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若干种产品的合计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最大的若干种产品作为主要产品。总的来说,不管是按哪种方法或口径掌握主要产品的界定标准,最关键的是全国要统一口径,避免各地因理解不同而在具体的认定中执行尺度差异过大,人为造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不公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尽早明确。

二、自主知识产权的规定不合理

《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对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的途径比较宽松,无论是企业自主研发获得的,还是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的,甚至通过五年以上独占许可方式获得的,都可以视为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工作指引》中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具体评价方法中,没有将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方式作为评价指标,仅仅按照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评价,对企业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并没有任何鼓励措施。企业为了尽快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往往通过受让、受赠、并购、五年以上独占许可方式快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实际上这些自主知识产权可能对企业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作用,与企业主营业务也没有太大关系。

企业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独占许可等方式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的政策导向不利于企业加强自主研发,不能真正达到刺激和促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目的。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事实也告诉我们,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因此,笔者建议,为了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在具体认定过程中,对于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和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知识产权应该区别对待,在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赋予更高的分值;二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初次认定通过后,应要求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三年后的复核中,对这类企业应要求企业有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从而督促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三、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条件刚性不足

虽然《工作指引》对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均进行了具体的定义,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无法准确衡量,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口径弹性较大,企业和认定部门之间容易产生争议。如,《工作指引》中规定研发人员包括的辅助人员是指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熟练技工。企业在申报时有的为了凑够数量,将一些不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技工也作为了辅助人员,有时候甚至辅助人员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研发人员,而认定部门在具体审核时既无法把握技工参与研发活动达到什么程度算参与,也无法界定究竟有哪些技工参与了研究开发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能够作为抓手的只有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和是否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因此,只要这些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和企业签订了合同并且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就可以了,这样就造成了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和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条件的刚性不足。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对进一步细化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口径,如,可以考虑将专职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作为认定条件,同时降低10%的比例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认定条件的刚性,便于操作;也可以鼓励企业增加专职研发人员、从而提高研发实力。

四、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制度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是中国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而且还影响着数以百亿计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重大。为保证质量,《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引入了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制度,但是对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的质量如何进行监督和约束规定得不够全面。

(一)中介机构管理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部门对中介机构出具的关于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既没有统一格式,也缺乏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通知》(会协[2008]83号),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应该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要求进行专项审计,并出具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规定格式的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明确要求中介机构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时采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统一格式。在缺乏统一要求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中介机构关于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专项审计格式混乱,审计质量参差不齐。在利益驱动下,有的中介机构在审计证据受限的情况下,仍然会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

笔者建议:一是统一审计规范和格式。国家有关部门应明确规定中介机构要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要求进行专项审计,并出具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规定格式的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二是完善对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的监督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监督制度,要求各地认定部门采取适当方式,如聘请财务专家或其他机构对中介机构的审核结果进行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应该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机构资格,并按规定予以处罚,同时由企业重新聘请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鉴证。

(二)专家评审制度

为了保证认定的公平性,国家有关部门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中引入了盲审制度,即认定机构在将企业的有关电子材料通过网络工作系统分发给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时,要在电子材料中将企业身份信息隐去。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全国专家库至今尚未建立,再加上网络工作系统建设问题,盲审制度一直没有实施。目前,各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还是由本省专家进行评定,且在认定过程中多数没有实行盲审制度。由于地域限制和专家数量、研究领域等原因,在专家评审阶段可能存在问题,如,可能导致认定受少数专家的影响,而且有些专家可能与企业之间因为在某些研发项目上有过接触而存在影响客观公正的因素,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从约束机制来说,据笔者了解,多数省市没有建立对专家评审意见进行复审制度,导致专家的评审意见无人监督。

笔者建议:一是科技部要尽快建立全国专家库,提高评审专家的随机性,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平性;二是要加快完善认定网站,加紧推行专家盲审制度,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独立性;三是建立对专家评审意见的复审制度,形成对专家评审意见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 姚和平,徐红.谈改进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

篇2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各项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按照省国资委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本市企业实际情况,现将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组织领导

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于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健经营,有效维护出资人知情权和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审计、内部控制、治理结构以及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均会产生重大影响,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体系、财务信息系统和经营业绩成果的正确反映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企业要充分认识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订总体工作计划,明确内部职责分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财务及相关业务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充分估计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新会计准则稳妥、有序、完整地顺利实施。

二、按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执行新会计准则

为保证执行新会计准则工作的有序进行,各企业要按照2009年全部实施完成的总体时间安排开展各项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已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在总结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全部所属子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通过规范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办法的统一和与对外信息披露的衔接。

(二)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在完成人员培训和2008年底资产清查、会计制度修订、会计信息系统改造、子企业户数清理等工作的基础上,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做好实施方案制订和有关事项报备工作,集团及子企业原则上必须整体统一执行。

(三)从现在起所有新设立企业必须执行新会计准则,因正在进行资产调整、改制重组或其它特殊情况需要暂缓执行的企业,必须加快完善各项基础工作,于2009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

三、认真做好执行新会计准则相关工作

(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做好执行新会计准则各项基础工作,主要包括:

1、认真学习新会计准则及其配套制度。各企业要将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准则作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范围上既要包括各级财务、会计、审计人员,也需要各级领导以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的参与;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学习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主要变化和应用要求,还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深入研究执行中有可能带来的客观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全面开展子企业户数清理工作。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全部子企业均应纳入合并范围,因此,做好全部所属子企业的户数清理核实工作十分重要,必须通过对所属子企业户数、管理级次、股权结构、经营状况等的全面彻底清理,为规范界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奠定基础,各级全资、控股、参股子企业以及各类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事业单位、金融企业、境外企业和基建项目等都应纳入户数清理范围。

3、认真做好资产负债清查工作。2009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当以2008年12月31日为时点,对各项资产和负债进行认真盘点、全面清查,特别是长短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表外核算资产和各类借款等应作为重点清查对象,严格划分资产范围,如实反映资产、负债状况及潜在财务风险,为准确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奠定基础。

4、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各企业应当结合执行新会计准则和内部经营管理要求,及时优化和改造业务流程,完善各项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及措施,特别是要及时补充新会计准则规定的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核算、职工薪酬管理等内控管理规范。

(二)在全面开展户数清理和资产清查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内部会计核算办法修订、科目转换、账务调整、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等工作,确保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

1、统一修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在全面贯彻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各企业要统一修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细化会计核算内容,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确保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不得降低执行标准,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前向市国资委报备。

2、认真做好有关账务衔接工作。各企业要结合会计核算的变化情况,编制新旧会计科目转换比较表,统一内部会计科目核算体系,明确核算口径和确认原则,在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对原会计科目要按新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余额转换,确保新旧会计科目顺利衔接、重分类科目可追溯。

3、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各企业要按照新旧会计科目的变化情况及其衔接办法,及时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实现数据整体转换,方便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确保新旧账套的平稳过渡。

(三)建立健全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相关决策程序和会计核算办法,谨慎适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统一规范内部公允价值计量管理。

1、合理确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用范围。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业务范围和资产负债项目要与企业主要业务或资产市场交易特点、行业发展特征、资产质量状况相符合,对于尚不存在活跃市场条件或不能持续可靠地取得可比市场价格的业务和资产负债项目,不得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选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业务范围和资产负债项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应当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前向市国资委报备。

2、科学确定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在采用公允价值对相关业务和资产负债项目进行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包括活跃市场交易在内的各项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估值假设以及主要参数选取原则,对于公允价值显失公允导致经营成果严重不实的,市国资委可要求企业重新编报财务决算报表。

3、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备查簿。对有关业务和资产负债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应当建立完整的公允价值计量备查簿,认真记录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和过程,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

(四)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管理办法,统一规范金融工具管理。

1、合理划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类别。在认真清查、准确核实的基础上,根据经济业务实质和经营特点,合理划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类别,对于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后一般不得随意变更其类别。

2、科学确定金融工具后续计量估值方法。在采用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项目进行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包括活跃市场交易在内的各项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估值假设以及主要参数选取原则,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对于公允价值显失公允导致经营成果严重不实的,市国资委可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时予以确认扣除。

(五)及时做好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资产质量核实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工作。

1、从2009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当认真做好2008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审计以及相关账务调整工作,将控制范围内的全部子企业纳入编报范围,子企业未同步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可对子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格式调整,保持报表编制的一致性。

2、结合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认真核实资产质量,为经营业绩考核等提供依据。在年度财务决算过程中,企业应当综合分析资产整体质量状况,客观公允地判断资产的真实价值、潜在增值能力以及有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对已经发生减值迹象的资产应进行减值测试并合理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及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得出现新的潜亏挂账。

3、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管理。通过统一修订内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财务核销管理办法,明确计提及核销的范围、标准、依据和程序,合理计提减值准备,不得利用减值准备计提、转回调节利润,有非正常转回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且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合理性的,市国资委可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时予以确认扣除。

(六)企业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政策要求。

1、加强职工薪酬核算管理。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全面、完整地反映职工薪酬支付情况,加强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规范各项报酬和福利的计提与发放,按照规定使用应付福利费余额和应付工资余额,不得随意扩大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

2、规范内部退休人员支出。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符合规定的内部退休人员支出确认预计负债并进行追溯调整,确认预计负债的内部退休人员支出应当满足相关批准手续、年龄、支出期限等条件。

3、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通知精神,对持有的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完整的追溯调整。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引入新股东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相关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以经评估确认的资产、负债价值作为认定成本并调整所有者权益。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应当按照规定条件对建造期间、建成以后的相关资产、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及减值测试。

四、按时上报执行新会计准则备案资料和专项审计报告

(一)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以2009年1月1日为首次执行日,必须将有关事项按照以下时间安排报市国资委备案:

1、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报告,包括执行的时间、范围、户数清理、各项基础工作、董事会的审议决定和预计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等情况,上报时间为2009年3月30日之前。

2、企业统一修订的会计核算办法及其情况说明,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变更情况,新旧会计科目衔接对照表等,上报时间为2009年6月30日之前。

3、根据新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和相关指标解释口径编报《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期初数申报表》及报表重要项目说明(参考格式见附件1、2),上报时间为2009年6月30日之前。

(二)企业编报的《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期初数申报表》及报表重要项目说明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可结合2008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审计时一并进行,专项审计报告可作为年度财务决算审计报告的单列内容,报市国资委审核认定。专项审计报告中应当重点披露以下内容:

1、企业的会计责任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和已实施的审计程序;

2、对首次执行日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核实结果及处理意见;对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内部退休人员支出详细情况的审核意见;

3、依据新会计准则进行的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调整情况;执行新会计准则有可能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等。

(三)《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期初数申报表》具体报送要求如下:

篇3

一、固定资产建设类项目

1、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2、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3、企业基本情况表;

4、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登记表;

5、法人执照;

6、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7、环保部门出具的环保评价意见;

8、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新增主要设备表;

10、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资质复印件;

11、《固定资产建设类项目的申报条件》第4、5项规定的相关资料;

12、申请无偿资助项目的企业已投入项目建设的自有资金凭证汇总表及凭证复印件;申请贷款贴息项目的企业已发生贷款的“借款凭证”汇总表(银行贷款进账单)及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合同和借款凭证复印件;

13、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

(2)现金流量表;

(3)损益表;

(4)审计报告;

14、完税证明汇总表及完税(免税)证明;

15、生产许可证(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ISO9000证书(有证企业)等复印件;

16、其他与项目有关的证明(、新产品证书、行业专家意见等);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项目

1、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封面);

2、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3、担保机构基本情况表;

4、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登记表;

5、法人执照(复印件);

6、经协作银行盖章确认的年度贷款担保情况汇总表(原件);

7、年度会计报表和专项审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

(2)现金流量表;

(3)利润表;

(4)担保余额变动表;

(5)专项审计报告;

8、完税证明汇总表及完税(免税)证明。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

目录

Ⅰ.项目申请材料的组成

Ⅱ.北京在筛选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基本做法

Ⅰ.项目申请材料的组成

一、 对固定资产建设类项目的申请材料包括:

1. 企业的基本情况表

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难点

3. 企业已投入项目自有资金凭证或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合同

4. 有关项目的文件:如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环保评价意见等

5. 有关企业的文件:如法人执照、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完税证明、ISO9000证书等

6. 其他与项目有关的证明:如生产许可证、新产品证书、行业专家意见等。

二、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项目概况

2. 企业基本情况

3. 产品需求分析和实施的必要性

4. 实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5. 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6. 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

7.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 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项目概况

 概要性的介绍如下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方案;建设地点和计划安排;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编写基本原则:

内容清晰、简明扼要、分条分项编写

突出总结项目说具有的亮点

(二)企业基本情况

 应说明以下基本内容:

1. 企业注册资金、性质及股权结构;

2. 企业历史沿革;

3. 企业规模、经营情况、人员说明;

4. 近三年来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税金等;企业银行信用、纳税信用情况;

5. 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制度说明;

6. 其他:根据专项申报要求及企业特点、特色所做的说明,如企业品牌、自主技术、企业认证等说明。

 编写基本原则:

表明项目单位具备承担项目的资格、符合申报条件、企业具备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产品需求分析和实施的必要性

 包括:

1. 项目政策符合性分析;

2. 产品需求分析;

3.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 编写基本原则:

以项目本身或实施带来的效果/影响为基础,不可为迎合申报重点而拼凑,也不宜过分夸大、渲染。

(四)实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技术方案;

设备方案;

工程方案;

 项目实施的目标:

该目标的制定宜与专项目标相一致,如实现市场的扩展、增加就业、实现企业技术进步等。

(五)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 项目总投资:

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建设期利息等。

建筑工程费:一般按建筑工程量(平方米)乘以单位面积造价确定。

设备购置安装费用:按项目设备方案清单,通过市场询价或者其他方式确定设备价格。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前期咨询费(可研、环评等)、设计费、招标及监理费等组成。各项费用可按实际合同额计入,也可按有关取费标准计算确定。

基本预备费用:可研阶段可按建设工程费、设备费、其他费之和的8%--10%计入。

建设期利息:按项目贷款合同计算。

 资金来源和构成:

项目资金来源包括企业自有资金、贷款、其他三类。

自有资金投入:报告须提供已投入自有资金凭证,包括:项目新增设备的购买发票、建筑工程合同及收据等材料。

贷款:明确项目贷款总额及其构成,提供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合同。

其他来源:对项目其他资金来源,须提供相应证明文件、如股权投资等。

关于申请政府资金部分:根据专项“通知”,自有资金、贷款、其他资金来源构成了项目总投资,因此申请政府资金部分不计算在项目资金来源中。

每个专项通知均对资金支持方式和额度有明确说明,申请资金支持应不超过专项资金支持限额。

(六)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

 组织机构设置:说明企业现有组织机构、人员构成情况,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制定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方案。

 人员培训:提出员工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岗位、人数、培训内容、相关费用等。

 技术来源:说明项目技术来源,如企业自我研发、合作开发、专利和技术购买引进等

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确定各类人员,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数量和配置方案,确定项目新增就业人员数量及人员来源。

(七)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项目实施现状:说明项目起始时间,目前已完成的政府批复及其文号,如项目规划、土地、环评、核准或备案等,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已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等。

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要求项目应于2019年底前建成且建设期不超过2年。项目申报应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合理安排实施进度,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图。

 项目招标:项目拟申请政府资金补助或贴息,建议项目对涉及的主要内容,如土建、设备、材料等进行公开招标,确定中标单位。

(八)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 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主要是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和债务清偿能力分析。

 主要财务指标:收入、利润、税金、项目投资回收期、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等。

 财务评价方法:对于新建项目且财务相对独立的,可采取新设项目法人财务评价方法;对改造项目,应采取增量分析方法计算,即通过“有项目”和“无项目”对比计算确定。

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和参数:

主要包括项目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品的价格;产品销售价格;税费;计算期;固定资产折旧率;基准收益率的确定等。

价格测算:项目投入品/产品现有或可参考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确定项目计算期内的价格水平。

税费:财务评价涉及的税费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种。

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

财务基准收益率:财务基准收益率是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基准,也是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的最低要求。

 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销售收入:是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

总成本费用: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因生产和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 财务分析常用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 FNPV、投资利润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动态指标。

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偿还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起始时间为从项目建设年起。

财务净现值:是指按设定的折现率(财务基准收益率)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

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在计算期内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润额)与项目投入总资金的比率。

社会效益分析:

篇4

一、目前常见的会计处理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收到的创新基金的账务处理五花八门,有的将收到的科技创新基金计入“专项应付款”,同时,把发生的科技创新相关费用包括购置固定资产费用直接冲销科技创新基金,结果使科研扶持项目的研发费用及国家专项拨款的实质未在企业账表上正确反映,没有真实反映会计事项;有的将创新基金计入“专项应付款”,不管是购置固定资产还是科研费用,均计入管理费用,待验收后创新基金全部冲销管理费用,未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购置,影响企业损益及净资产的正确核算;有的企业将收到创新基金直接作为国家拨款,计入资本公积;有的企业将收到创新基金拨款直接计入当期收入。没有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创新基金使用效果经济指标的评审结果。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确认与计量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对政府补助的定义为:“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因此,上述对企业以拨款资助形式、贷款贴息形式发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属典型的政府补助项目,应按照第16号政府补助准则确认与计量;至于国家投入资本金形式的扶持方式,则是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资金的方式,按照一般投资准则确认与计量。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一般实行合同化管理,按照立项申报的项目核算管理,项目主管部门要进行项目的立项和验收管理,对不符合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该补助资金或基金使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主管部门有权做出撤销或更改补助金额,补助资金将予全部或部分收回。因此,对企业的拨款资助形式、贷款贴息形式的科研补助属于附条件的政府补助。

下面按照新会计准则分别探讨这三种形式创新基金的确认与计量。

1、拨款资助形式

拨款资助形式的创新基金一般含科技部的创新基金及地方配套基金。创新基金的管理部门在拨付基金前要与企业签订协议,要求创新基金使用在与指定的研发项目相关的固定资产购置费用,研发及中试费用,及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其他支出,并要求企业在项目执行期完成诸如销售收入、净利润、缴税、创汇等经济指标及相关技术指标,在项目执行期后,创新基金管理部门将组织专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验收评审,若验收不合格,将收回基金。因此,拨款资助形式的创新基金是典型的附条件的政府补助。

按照第16号政府补助准则,对政府补助采用收益法确认与计量。当企业能够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所附的条件,并且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时,可在账上确认该补助收入。

当企业取得的创新基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或直接取得国家无偿拨入的长期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时,即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则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取得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外的政府补助,则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该补助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则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则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当企业收到拨款,尚未确定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或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只能是一项暂收款,或理解为递延收益,按照实收金额,暂挂“专项应付款”;项目执行期间,企业用该基金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应计入“固定资产”;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计提折旧等,按照规定计入“管理费用”;期末,原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基金,按照使用寿命平均分配,转入“补贴收入”,而非转入“资本公积”;原用于研发费用的,直接转入“补贴收入”,而非抵消“管理费用”。

项目执行期后,经过项目验收合格,不作账务处理。“专项应付款——科技创新基金”期末余额反映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递延收益,在长期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每年平均摊销。

若项目验收不合格,需要缴回创新基金的,则“专项应付款——科技创新基金”有余额的,先冲减,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这样,在“专项应付款”的贷方可反映该创新基金的来源,借方可反映该创新基金形成资产逐年转入收益部分及未形成资产直接转入当期收益部分。创新基金的来龙去脉在会计核算上很清楚。

另外,如果国家是以非货币性资产(如无偿拨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形式给予企业补助的,则要按照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则以名义金额计量,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情况下,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贷款贴息方式

即国家对企业进行科研开发的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则收到时,计入“专项应付款”;期末,按照当期贷款利息部分,转入补贴收入,而非抵销所发生的“财务费用”;若该项利息费用计入相关购建资产的成本,也是转入补贴收入,而非冲减相关购建资产的成本。

这样,企业的会计账表上可真实反映企业研发支出的实际成本费用或购建研发设备的实际价值。按照资产负债观,政府补助会引起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但又不是直接来自股东的资源(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符合收益的确认原则,因此,把政府补助作为扶持企业已发生的科研费用的补贴,直接确认或分期确认为企业的收益,与相关费用或损失相配比,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性原则。

3、资本金投入

国家以资本金投入方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补助,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其他资本的投入,数额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20%,原则上可以依法转让,或者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依法收回投资。

若国家以投入资本金的方式进行补助,则不是“政府补助准则”规定的事项,不按照该准则处理,而按照一般投资准则处理,企业在收到资本金投入时,计入“实收资本”。

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经济指标评审结果的影响

创新基金项目合同签订的经济指标,往往包括执行期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税收、净利润、创汇等,项目验收评审,根据的是企业实际完成的经济指标与合同指标进行对比与评价,而企业实际完成的经济指标又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项审计报告认定,如果专项审计报告对企业关于创新基金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没有统一的口径,而是就企业提供的数据确认,则对评审结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评审结果是不准确的,对企业也是不公平的。

采用何种账务处理方法是正确的,首先应明确创新基金是否计入企业的应完成的经济指标,含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税收指标等。创新基金的目的在于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对项目执行结果评价的经济指标应该是该基金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实际结果,应该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的结果评定,创新基金计入补贴收入而不计入销售收入,影响企业净利润及所得税指标,同时影响资产总额指标,但不影响流转税与创汇指标。

以下对此问题举例说明:

例:某科技型小企业原有资产总额为100万元,负债50万元,所有者权益50万元,A项目得到科技创新基金40万元,其中,用于购置固定资产15万元(使用年限5年),用于研发费用25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研发费用30万元。项目执行期应达到的经济指标为:资产总额150万元,销售收入50万元,税收7万元,净利润10万元。该项目执行期的实际销售收入为35万元,税收6万元。

则按照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资产与净利润的确认结果不一样:

1、按照新准则(16号)确认与计量的结果:

科技创新基金40万元的投入,形成固定资产15万元,折旧3万,则固定资产净额12万元,专项应付款12万元,补贴收入28万元,管理费用28万元(研发费用25万元,折旧3万元)。

项目运行结果:

企业增加资产1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万;货币资金5万元〕,增加负债12万元(专项应付款余额),净利润为5万元(35+28-55-3,不考虑所得税因素),即增加净资产5万元。验收时,企业资产总额为117万元,完成合同78%;销售收入35万元,完成合同70%;净利润5万元,完成合同50%;税收6万元,完成合同86%;负债62万元,净资产55万元。

这种核算结果真实反映企业销售收入及补贴收入,反映实际研发费用的支出,而政府补助部分则作为投入研发费用及新增折旧部分的弥补,增加企业的净利润。

2、几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结果(设销售收入35万元,税收6万元不变):

(1)如果将固定资产购置也计入研发费用,而将研发费用40万元在发生时即直接冲减专项应付款-创新基金,则结果是净利润为20万元〔35-(55-40)〕,完成合同200%;资产为120万元,完成合同80%;负债50万元,净资产70万元。

(2)如果将创新基金40万元直接计入当期收入(补贴收入),则企业净利润为20万元(35+40-55),完成合同200%;资产为120万元,完成合同80%;负债为50万元,净资产为70万元(与(1)结果一样)。

(3)如果将15万元购置仪器设备计入固定资产,提折旧3万元,将该部分创新基金15万元转入资本公积,而将研发费用25万元在发生时即直接冲减专项应付款-创新基金,则结果是净利润为2万元〔35-(55-25)-3〕,完成合同20%;资产为114万元,完成合同76%,负债为50万元,净资产为64万元。

(4)如果将创新基金40万元直接转入资本公积,未形成固定资产,则企业净利润为-20万元〔35-55〕;资产为120万元,完成合同80%;负债为50万元,净资产为70万元。

(5)如果将创新基金40万元挂账“专项应付款”未处理,将15万元购置仪器设备计入固定资产,提折旧3万元,研发费用25万元计入管理费用,则企业净利润为-23万元〔35-55-3〕;资产为117万元,完成合同78%;负债为90万元,净资产为27万元。

可见,对该创新基金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结果的反映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对企业项目执行结果的验收评价也是大不一样的,不统一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指标评价就失去可比性,变得毫无意义。

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核算及使用效果预测的建议

篇5

【论文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调整或控制,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屡见不鲜。本文对此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杜绝管理层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

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的缩写,翻译为公认的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二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董事会和经理成员。尽管董事会和经理成员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收入的确认,交易时间的改变,合并范围的变化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以满足利润管制为目的的盈余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最普遍的行为之一。会计估计变更行为是会计政策选择的核心内容之一。会计估计的变更通常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形势严峻,微观主体的经营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困难,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会无法收回,坏账因此会相应增加。

上市公司定期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时候,如果会计估计设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就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或变更。因此,会计估计变更是周期性财务报表编制的必然产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外部信息使用人很难判断是否属于公司特定的盈余管理行为。

会计估计变更的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率的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延长或缩短以及计提坏账准备比例的变更。在2008年年报拉开序幕之际,笔者已经关注到变更会计估计的上市公司,如一汽夏利(SZ.000927)、济南钢铁(SH.600022)、胜利股份(SZ.000407)、ST华发(SZ.000020)、合加资源(SZ.000826)等等。比较典型的是广宇发展(SZ.000537)。这家上市公司修改了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由期末余额百分比法及个别认定相结合的方法修订为账龄分析法与个别认定法。由于此项会计估计的变更,导致合并报表净利润减少1.7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减少1.72亿元。为此,北京五联方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专项审计报告。值得注意的是,从披露的审计报告附表可以看出,该公司5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占其他应收款总额的26.22%。审计报告明确指出:该审计报告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仅是处于职业判断,会计估计变更明细表不存在重大错报。那么,公司在内部控制或经营上的深层次的问题人们是无法获知的。显然,公司现在的管理层想把前几年被掩盖的问题暴露。为此,根据监管要求,该上市公司召开了股东大会,并且采取了网络投票方式,从公开披露的股东大会决议可以看到,参加投票的前十名股东中有六名股东投了反对票。虽然股东大会通过了此项议案,但是流通股股东的投票情况显示了股东们对会计估计变更的质疑。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在对会计估计的变更方面给管理层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准则》规定: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的更多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对会计估计的变更的定义为: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与其经济效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笔者认为:盈余管理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给管理层预留此空间也未尝不可,关键是看盈余管理的目的。从财务报表稳健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调整一下对公司、对股东也是有利的。但是如果管理层不诚信,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则是资本市场所不允许的。例如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净利润。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概率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净利润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在计算报告利润时就会尽量去除超过上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利润得不到奖金。只有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者才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机。此外,管理者在卸任之前通常会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调增报告利润,以获取最后一次高额奖金。同样,业绩较差的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将到时,为防止或推迟被解雇,也会利用盈余管理来粉饰真实业绩。但是,一旦管理者的变动得到确定,管理者便可能降低当期利润,以增加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在实行承包制的企业中,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的可能性更大。管理者报酬与会计利润挂钩的制度原本是用来消除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但实施的结果却事与愿违,非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最终的结果是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现在又值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年报之时,笔者建议对会计估计的变更监管要求增加以下内容,以便投资者增强判断能力,进而判断出哪些属于恰当的会计估计的变更,而哪些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当。新晨

建议一:增强会计估计的信息披露内容。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应用指南指出:会计估计的变更需要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报备。但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第五章披露中并未作出要求,笔者建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明确要求在会计附注披露中增加该变更事项的审批程序。

建议二:明确会计估计的审批权限。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7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规定上市公司变更重要会计估计的,应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比照自主变更会计政策履行披露义务;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应当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并在定期报告披露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会计估计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净利润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2.会计估计变更对定期报告的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3.会计估计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影响致使公司的盈亏性质发生变化。上市公司在召开前述股东大会期间,必须向投资者提供网络投票渠道。

但是,具体到哪些需要董事会批准,那些需要经理层批准并未明确规定,而且对未来影响数的判断基本是未经审计的,这样就会容易产生猫腻。

建议三: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往往含糊其辞,如金融危机、未来的不确定性、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影响、原预计使用年限与实际存在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等,笔者建议在会计估计变更次年的年度报告中披露上一年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盈利情况影响的说明。

建议四:增加准则执行的监督环节,增强外部监管者的职业判断能力,准确判断公司变更会计估计的动机,并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制约作用。外部审计师必须把信息的完整性放在首位,不允许以追求效率为借口,采用忽视效果的审计方法以取代必要的审计程序。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指出,错误包括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和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而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则属于舞弊行为。笔者认为:会计估计变更中的异常现象更值得人们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韩洪灵,颜志元.会计估计变更公司的盈余管理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2).

[2]贾剑锋,李淑花.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差异[J].财会月刊,2001(14):25-26.

[3]王静,陶晓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5):52-55.

篇6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公有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和规范资产处置程序,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对企业资产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企业公有资产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有有资产的范围和形成

企业公有资产指国有(集体)企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项资产和其他资产,不含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和住房公积金等。

根据谁投资、谁所有和谁收益的原则,企业公有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有:(1)国家财政和企业主管部门直接拨款投资所形成的资产;(2)视同投资所形成的资产;(3)转移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如财政企业主管部门集中其他企业利润再投入某一企业作,购置或建造的资产;(4)划出资金形成的资产;(5)享受减免税收形成的资产;(6)享受税前还贷形成的资产;(7)借贷资金形成的资产;(8)从其他公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无偿调入的资产;(9)用企业利润或基金购置或建造所形成的资产;(10)有其他经济成份合资合营后增加的资产中按公有投资份额应获得的资产等。

二、企业公有资产存量的确认

企业公有资产存量的确认,以*年清产核资报表的实际存量数额为准,对帐实不符的,由企业写出说明,主管部门确认签章后,报县财政局备案。

三、企业公有资产管理及处置

停产企业在停产期间,仍要对所属各类资产进行妥善保管、维护和维修,保证安全,防止流失或损失。

企业公有资产出租出借时,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由企业制定出租出借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再报县财政局备案,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其租赁主出借收入,要首选用于下岗职工安置和缴纳职工养老金和失业金等。

企业公有资产和股权转让,要以职代会(职工大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入县招投标服务中心等法定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公开拍卖或竞争性转让。买卖双方达成产权转让协议后,转让产权方填报《国有(集体)产权转让审批表》,经投资主体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局审批。同时办理公有资产产权变动或注销登记手续。其产权转让收入应首先用于职工安置和缴纳职工养老金、失业金及医药费等。

企业改制时,其申报的各种资产损失和不良资产,经中介机构验证后,报财政、税务等部门审批。对待处理财产损失、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科目中的潜亏挂帐和长期投资损失,财政、税备等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予以核销;对3年以上符合规定的难以收回的应收帐款和3年以下的已经形成损失具备核销条件的应收帐款予以核销;对于报废的各种实物资产扣除残值后净损失,财政等部门予以核销。

对不具备核销条件的不良资产(包括应帐款、淘汰的实物资产等)经批准后从净资产中剥离,随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和一次性计提的各项劳动保障费用,一同办理移交手续,移交到企业主管部门管理。

经财政等部门批准核销的资产损失按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帐务,并实行帐销案存,办理移交手续,由企业主管部门管理。

企业改制时,其公有资产剥离,首选由改制企业提出资产剥离报告,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核后,以县财政局、劳动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确认。劳动社会保障局对从企业评估的净资产中剥离的职工安置人员、标准、条件进行审核。县财政局核批企业剥离资产项目、金额。

改制企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和核销不良资产应遵循如下规定:(1)改制方案中若涉及所属医务室、职工宿舍、食堂等无法转为经营性的非以营性资产需要进行剥离或核销不良资产的,企业在进行疟疾评估前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县财政局审批;(2)申请办理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或不良资产核销时需报送的材料为:①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出具的有关书面报告;②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并附核销和剥离资产相关原始资料。

核销和剥离资产实行委托管理制度,由财政等部门委托企业主管部门管理。

企业土地使用必须符合涟政发[*]137号《县政府关于印发加强县城区土地资产管理规范用地行为规定(试行)的通知》和涟政发[*]138号《县政府关于印发加强县城区规划建设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

企业公有资产处置申报应提交如下材料:(1)经企业职代会(职工大会)或股东大会的同意处置决议;(2)经主管部门审核的企业改制方案;(3)企业产权界定申请表;(4)企业资产剥离报告;(5)法定中介机构对改制企业的审计制造、资产评估报告、评估基准至新企业创立日期间审计报告;(6)主管部门审核的公有资产处置报告;(7)县体改办对企业改制方案的谁或评价文件。

上述企业改制材料报送齐全且有效的,由县财政局办理公有资产处置审批积案手续。

股份制企业的公有股权管理规定:

1、对原有公有制企业改造成股份制企业的,对原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委托评估,以评估后的资产作为投资入股,若公有控股的,公有股权由县财政局委托企业法定代表为公有股东代表,在经营活动中遇有扩大投资和产品转向等重大决策时,其公有股权代表应将方案报财政局审批后付予实施。

2、对已改造成股份制企业中的公有股,应按照章程中规定,对前有亏损,需用后期盈利补亏,对盈利的,要按期分红,公有股应分的红利,要按期足额缴县财政局。

篇7

财政部就关联方交易出台的《关于〈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64号)(以下简称《通知》)主要就两点进行了规范:(1)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直接的商品销售、资产转让、债务转移和费用承担、承包和受托经营所产生的利润。(2)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计入资本公积。但是,《通知》并没有就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避开直接的关联交易或者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通过比较隐蔽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做出规定,也没有就关联交易的现金流问题做出规定,而这些隐蔽或者间接的关联交易因其不容易被发现正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以下举例说明:

1.《通知》规定:(1)上市公司对关联方的销售占上市公司对外销售的20%以上,实际交易价格不超过商品价值的120%的,按实际交易价格确认为收入;(2)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商品价值120%的部分,超过部分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完全按此规定,上市公司同关联方之间通过高价转移商品操纵利润的做法似乎不可能了。但这里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交易仅限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直接销售。如果上市公司将商品高价销售给没有关联关系但同上市公司关系良好的客户,再由关联公司按原交易价格购回,也能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第二,交易仅限于公司高价转移商品的非正常交易,交易的标的属于正常品。若公司按照平价甚至略低于存货的账面价值转移存货给关联方,但转移的存货属于滞销品,表面上看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并没有高估利润,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公司因转移了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商品,转移后因无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达到间接增加公司利润的目的。

2.《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向关联方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应将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相关资产账面价值部分,确认为“资本公积”。但是《通知》忽略了这样一个假设,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如果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如不能进行追溯调整,必然影响当期利润。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转移出去,即使实际交易价格低于资产账面价值,也避免了日后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影响公司利润的目的。按照具体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即使处于闲置状态的固定资产也要计提折旧,而通过关联交易,将闲置的固定资产转移出去,以后无须计提折旧,同样会间接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

3.《通知》仅就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销售商品、转移资产、承担债务和费用、承包和受托经营企业等关联交易做出了规定。但对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通过收购与转让股权之类的关联交易则没有涉及,因此,这类交易也就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例如: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方法,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进行股权置换时,经常有意产生负商誉即贷方股权投资差额,此后通过对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来增加投资收益,从而增加利润。此外,上市公司还经常溢价出售股权给关联公司,而实际交易价格可能并不公允。

4.《通知》主要关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是否显失公允,是否有意操纵利润。而对于关联交易是否真实,是否有切实的现金流动,则未加以明确具体的规定。实证会计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大部分通过非现金方式进行,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因无须付现,对关联方的经营现金流压力不大。因此,所谓的"关联交易"可能纯粹是一种报表重组。由于监管的不到位以及有关中介机构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原因,类似于“报表重组”之类的假“关联交易”实际上在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一种普遍做法。

防治措施

虚假的、不透明的关联交易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客观上讲,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极其复杂,单靠几个《通知》和《补充规定》可能无法规范。防止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通过隐蔽的关联交易方式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不仅要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加以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加以约束,特别是要从法人治理结构层面去解决。本人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关联公司也由国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通常做法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由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而对于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财务报告由哪家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则没有规定。通过第三方购销产生的关联交易,由于存货的最终流向是关联公司,可考虑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报表也由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并就上市公司本期向第三方销售的商品数量、价格与关联公司本期从第三方购进的同种商品的数量、价格作对比,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对于上市公司平价转让给关联公司的存货和其他资产,也应该由注册会计师对存货和其他资产在关联公司的期末存在状况如产权是否转移、存货市价和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对是否需要计提准备等做出审核并出具专项审核报告。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遏止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一种虚假交易,因为如果不是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审核交易资产的状况,就无法揭示交易是否真实。

2.增加“特别风险提示”,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对于报告期内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重大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显著位置做出“特别风险提示”,以利投资者对公司因关联交易所产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做出分析判断。同时在以后的年度报告中,公司管理当局及注册会计师应将以前年度形成的关联交易的现在状况出具专项说明和审核报告。

3.目前我国还缺乏确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有效方法,因此可考虑不预先确认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产生的负商誉结果。

4.对于上市公司报告期内因挂账形成的大额关联交易,规定一个收取现金的期限。超过规定期限的须冲回先前由于关联交易所确认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篇8

[关键词]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存货管理

1项目基本情况

笔者作为第三方审计机构,受某集团委托,对下属五星级酒店开展了三年的经营管理审计。该酒店是综合型酒店,包含餐饮、客房、娱乐、商业出租、商品销售、停车等服务,其中餐饮部和客房部是重点,营业收入大,管理也最复杂。该酒店业务系统是国际上先进的酒店管理系统,采用用友软件,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没有自动对接,需要人工从业务系统导出数据,在财务系统中手动核算。

2审计流程

(1)开展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经过访谈、审阅酒店管理制度和调查,编制审计方案,初步确定以下审计重点:第一,酒店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控制是否有效;第二,客房、餐饮、物业出租收入的完整性,是否存在截留;第三,营销管理的规范性,销售定价、赊销、款项回收、坏账核销是否合规;第四,采购报价制度、询价制度的执行是否有效,核查报价是否存在异常波动;第五,日常采购验收流程与付款结算周期是否符合约定,非日常采购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2)实施现场审计,发现问题取证。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组建审计工作组,按照专业线条进行分工,开展现场审计工作。重点从业务线条出发,对客房、餐饮、娱乐、商业出租、商品销售、停车等各业务线条进行穿行测试,熟悉各业务发生的流程,查找内控薄弱点,抽取样本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发现的问题编制审计取证表。

(3)汇总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根据经沟通确认的审计发现问题,编制专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后确定最终审计报告。

3酒店业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营销管理方面。①信用评级管理未有效执行。没有按制度规定成立信用管理专责小组,没有落实客户信用评级工作,对赊销客户没有实施信用评级管理,导致部分明显存在异常客户仍在酒店进行了赊销,长期挂账无法收回款项。②客房预定管理存在控制缺陷。审计发现,按照流程设计,酒店管理系统中的预定管理模块应由市场营销部下属预订部进行操作,但实际上除预订部人员外,业务员、账务员、部门经理等均拥有预定操作权限,不需要经过审批均可以完成预定操作。存在业务员在预定环节通过违规登记客户规避赊销审批的风险。③部分赊销客户未按照制度规定履行赊销审批手续,也未签订赊销合同。审计发现,部分赊销客户未按照制度规定履行赊销审批手续,也未签订合同,市场营销部账务员在没有获得赊销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业务员的通知在酒店管理系统中进行挂账,业务系统中也没有系统自动控制功能。④未落实与客户对账的闭环管理。除了长期协议客户由财务部直接对账外,其他赊销客户的对账流程为:财务部次月初与业务部门进行应收款项对账,发出应收款项催收通知函,由业务部门负责人签认,业务部门没有按规定向客户提交催款通知书并取回客户签章确认回执,并将确认回执交回财务部,因此未形成与客户对账的闭环管理机制,使酒店无法及时掌握客户的真实欠款情况,存在业务人员截留挪用公款的风险。

(2)财务管理方面。①以其他客户预付款及押金冲销应收款项。审计发现,该酒店存在一些账龄在2年以上的应收款项,直接冲销其他客户的预付款或物业租赁押金。经了解,被冲销的挂账款项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经销售部门与客户核对后存在争议,但由于挂账时间较长,未能查找当时挂账的依据,无法向客户追收的账款;二是冲销的预付款及押金主要为已退租租户未退押金,或未能查明原因的预付款。②应收款项各挂账账户之间缺乏调整依据。审计发现,该酒店应收款项挂账客户存在多次、多笔相互调整的情况,凭证未见调整依据。经了解,调整挂账客户是由于在挂账时错入挂账账户,故后期需要对账户进行调整。③餐饮毛利率异常,餐饮食品成本核算不准确。本次审计通过对2016年、2017年、2018年各月份的餐饮收入、成本和毛利进行分析性复核,发现多个月份毛利率仍异常,餐饮食品成本核算不准确,日常成本分析结果流于形式。④部分二级仓库物资以领代耗,形成“账外资产”。酒店设置了一级仓库,由财务部进行管理和核算,客房部、餐厅、厨房、工程部等部门同时设置了二级仓库。物资从一级仓库领用到二级仓库时,财务一次性确认了相关成本费用,每月月末财务将餐厅的库存余额重新转入“原材料”,但部分二级仓库的库存余额(客房部、厨房、工程部)并未转回“原材料”,一方面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另一方面导致部分物资形成“账外资产”。

(3)采购管理方面。①项目拆分立项规避招投标。该酒店不同楼层的4个装修项目,均在同一时间段立项,评标也在同一天评标,均通过询价采购方式邀请了3家单位报价。审计发现,4个装修项目合计金额已超过制度规定的公开招标金额。②部分项目采购投标单位存在关联关系,存在串通报价嫌疑。某几个项目均采用询价采购的方式,均邀请3家单位参与报价,评标均为最低价中标法,3家公司报价非常接近,均为同一公司中标。审计通过天眼查等查询,发现3家单位存在关联关系,3家公司均为同一法人控制。③部分采购并非来自中标供应商或采购价格非中标价格。该酒店食材采购每15天报价一次,报价时会列明食材的规格型号,由供应商库内的单位进行密封报价,从而确定一定期间的中标供应商。审计发现,部分采购环节存在异常,主要表现在部分采购并非来自中标供应商,部分采购价格并非中标价格。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一是管理还存在漏洞,未严格执行采购结果;二是食材规格标准不够细化,名称一样实际上存在价格差异;三是日常经营会有些特殊情况采购,中标供应商刚好缺货。但后面两种情况缺乏过程记录。

(4)工程管理方面。①立项程序不符合酒店制度规定。审计发现,酒店多个工程项目未按照“三重一大”决策流程上报集团审批,只是酒店的董事会进行了审批。②招标控制价中成本控制不严谨。审计发现,在某工程项目送审资料中,有正常的清单计价编制说明,但无预算书明细,项目未按照工程预算编制的规定进行编制。招标控制价的确定依据不足,成本控制存在较大风险。③招标控制价设定依据不充分。某维护类工程项目,直接参照上一次招标限价设定本次招标限价,然后考虑到人员工资上涨等因素按照上次限价的1.1倍确定为本次招标限价,而上次的招标控制价并无确定依据,因此招标控制价设定依据不充分。④控制价文件不齐全。酒店装修工程只有“综合单价分析表”,缺“单位工程招标控制价汇总表”“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价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总价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其他项目清单与计价汇总表”“暂列金额明细表”“规费、税金项目计价表”。

篇9

一、“工程”的目标和任务

1、为保证实现在初中入学高峰期和网点布局调整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解决制约我县普及义务教育和巩固“两基”成果的“瓶颈”问题,推进网点布局调整,为提高办学水平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

2、从**年起,用4年左右的时间,对现有办学条件较差或不具备寄宿条件而又迫切需要实行寄宿制的寄宿制初中和小学(特别是乡镇中心小学)进行扩建,使确需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备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

二、“工程”实施范围和资金安排

1、“工程”项目学校重点选择贫困乡镇政府举办的农村普通小学、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2、为实施“工程”,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安排我县190万元中央专款资金。从**年到2007年分四年予以安排。确保投入一所,建成一所。

3、“工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寄宿制初中和小学的学生生活服务用房,土建资金应占学校建设总资金的90%以上,土建资金的投入中央专款应占90%以上。

4、在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新建校舍的安全,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同时,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妥善解决好项目学校新建(改扩建)用地和厕所、运动场所、围墙、勤工俭学场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并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减免杂费的力度。

三、“工程”的规划和要求

1、“工程”项目学校确定。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我县城镇化建设、移民建镇、人口增长和密度、学龄人口的变化及网点布局调整的需要等因素,使项目学校既能适应当前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当地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原则,本“工程”的项目学校为新城镇中学、青龙中学、吉村中学和新城小学等四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和小学。

2、坚持统一政策,统一要求。即资金不分来源都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建设目标、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建设,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统一组织实施。

3、与“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相关的教育专项资金工程相互衔接,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安排,重点解决寄宿学生生活用房的建设和改造。

四、“工程”专项资金的分配

1、“工程”专项资金分配的原则是: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规模、义务教育普及现状和现有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住宿条件。

2、根据我县新城镇中学、青龙中学、吉村中学和新城小学等四所学校及其所在地的总人口数、新增学生数(寄宿制学生数)、现有的校舍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人均财政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在校生数等因素,专项资金的分配数额为:新城镇中学52万元、吉村中学51万元、青龙中学51万元、新城小学36万元。

五、加强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1、成立“**县实施江西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工作小组”,由县教文局、县发展计划委和县财政局等部门的同志组成,具体负责本“工程”的组织实施。

2、在推进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的同时,按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认真做好项目学校前期论证、勘察设计、招(议)标、土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程”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按审批确定的方案管理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专项资金;检查督促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工程”进展情况。

3、在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建立责任明确、分级负担的寄宿制学校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重视项目学校建设的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图书、教学仪器和远程教育设备的配备,使项目学校的校舍、设备设施、图书、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相互配套,充分发挥“工程”投入的综合效益。

4、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一要选拨任用事业心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寄宿制学校的校长;二是采取聘用新大专院校毕业生、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和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为寄宿制学校配备合格的教师队伍;三要杜绝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要精减、清退超编人员,不得以新建和新改造寄宿制学校为借口增加非教学人员;四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增强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的责任心。

5、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管理和指导。寄宿制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切实承担起加强学校安全的责任,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饮食卫生和正常学习生活秩序。

6、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要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统筹,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农民文化、科技教育活动的基地。

7、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各项保障机制,在做好“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为学生勤工俭学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好学生生活问题,使困难学生能够进入学校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

8、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收费管理,严格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能因学校寄宿条件的改善,而借机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学生家长负担。

9、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要本着“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原则实施“工程”建设,坚持杜绝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校舍最低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

(1)新建的校舍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又要考虑安全、安静、便利、卫生等因素,避开不良地质等自然灾害段,有利于防灾和安全疏散。

(2)土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公开议标等方式,确定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承担单位。

(3)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机构,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理。

(4)建设项目竣工后,“**县实施江西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工作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10、加强资金管理。“工程”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分帐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

(1)“工程”专项资金不下拨到乡镇项目学校,由县财政局集中管理,并按按照规划和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严禁克扣、挪用“工程”专款。

(2)“工程”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使用。土建项目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实行工程预决算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非土建项目按照相应的办法,由省级“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组织统一采购。

(3)纪检、审计、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将“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列入重点审计内容;“工程”完工后,要组织专项审计,每个“工程”项目在验收前都要提交专项审计报告。

(4)建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工程”资金要确保专款专用,对挤占、挪用或变相挪用、截留“工程”资金的单位和人,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项目学校要与县教文局、县发展计划委和县财政局签订《实施江西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责任书》,任务到校,责任到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和结束时,对照责任书要求对项目学校的“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5)县财政将安排一定的“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视“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对项目学校实行“以奖代补”。

11、加强监督。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直落实到“工程”的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工程”实施监督机制。

(1)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要指定专人负责“工程”的检查监督工作,在将“工程”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的同时,将监督责任落实到人。

篇10

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刚才,邹双林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表示赞同。下面,就如何做好今年市直财政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攻坚克难,服务大局,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3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同比增长29.07%;实现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44.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6亿元,同比增长6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24.17%;粮食总产量达到641万吨,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71元,增长12.84%。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成功入选“2011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20强。

财政部门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年来,财政部门着眼全局,扎实工作,破解难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财政收支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52.7%,其中,市本级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39%;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5.5亿元,同比增长32.8%;财政支出达到46.4亿元,同比增长36.1%,超额完成了年初预算任务,实现了全年财政收支奋斗目标。二是财政服务经济的职能明显增强。财政部门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度资金,重点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支持“三农”的各项资金得到了较好落实;促进了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基本做到了“五个确保”。在此基础上,通过财政融资平台,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5.4亿元;使用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2.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三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共投入8亿元,比上年增长25%。积极开展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全面推进了养老、低保和医疗体制改革,全市落实做实养老金个人帐户资金达到3394万元。积极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全市累计拨付再就业资金9549万元,使一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四是各项财政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了全市财政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和默默奉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着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近两年,我市在国企改革攻坚、投资拉动、招商引资、工业提速增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上,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和历史性突破,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前进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2012年,要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中心任务,着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财政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一)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投资拉动。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当前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主要还是要靠投资拉动。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财税政策手段,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小额担保、财政贴息等多种政策手段,支持培育和发展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一是通过认真落实好增值税转型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贴息支持,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加快固定资产更新步伐,引导各方面投资向工业项目倾斜,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二是积极筹划,在充分利用现有财力的同时,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多方位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要认真落实税收返还等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要妥善安排,合理使用各项支持企业的发展基金,保证开展招商引资和对外经贸交流活动,促进对外开放。三是要继续发挥好财政的融资优势,使用好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积极争取多使用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努力工作,做好项目的谋划,抓紧项目的申报,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规划。

(二)大力支持工业提速增效,推动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充分使用好现有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落实好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调整政策,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加快发展。今年市财政安排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我们一定要用好此项基金。二是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和转制的扫尾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要在充分利用好国家、省里安排的科技发展专项基金的同时,利用一切政策手段,重点支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继续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担保能力。大力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整合重组,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五是继续加强软环境建设。认真落实好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该减免的要减免到位,该征收的要征收到位,做好豁免企业历史欠税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对地方自行设立和中央、省已明确取消的各项涉企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责任,也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财政部门面临的主要任务。财政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区别轻重缓急,把握重点,逐步加大对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好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今年,国家、省在扶持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政策和资金都不算少,因此,我们在加大本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切实发挥这些资金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要切实加大城乡低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和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资金的投入,落实好各项财政补助资金,确保及时到位。三是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重点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学杂费,逐步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财政部门在安排好各项配套资金的同时,要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四是进一步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投入力度。今年省里要求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部拆迁完毕,回迁率要达到90%。财政部门要在认真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调控好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促进全市棚户区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五是进一步加大城乡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文化、体育场所的建设。

(四)落实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做好规范津贴补贴工作。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继续落实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企业养老金调整和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水平等收入分配政策。同时,要高度重视并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目前,市直机关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工作,春节前,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时考虑到省内其他市州运作情况,大体确定了一个标准,并预发了3个月,但最终的方案还没有确定。为保证我们的津贴补贴发放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具体发放标准我们要等到省内其它市州标准确定后再上报方案,待省里批准后再组织实施。这里要强调的是,津贴发放以后,各单位、各部门不允许再以其它任何形式和理由发放补贴和实物。

三、坚定信心,合力拼搏,确保财政工作步入一个崭新的良性发展阶段

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关键是要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近两年,在经济较好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我市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有了新的增强。但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不断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对财政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我市财政收入目标已经确定,按可比口径要增长20%以上。应该说,这是一个硬指标,也是全年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部门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搞好组织协调工作,与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和其他非税收入征收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收入进度的考核、分析和调度,完善征管措施,抓好均衡缴库。妥善调度资金,控制好各项支出,增强预算约束力,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当前,我市正处于增强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加快振兴步伐的关键阶段。保证财政收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地方级财政收入目标的实现,对于进一步提高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改革、保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完成这个奋斗目标,尽管难度很大,但也存在许多有利因素:一是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初预期经济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二是工业提速增效继续推进,随着中石油油田分公司产能继续增加,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将会得到提高。三是继续实施投资拉动,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加之近两年新建和改扩建重点工业项目陆续达产见效等,将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四是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税收调整政策,有一些减收因素,但增收因素也比较多,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资源税税额标准提高,以及个人所得税税源增加等,扩大了财政收入基础。从上述情况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还是不错的,只要我们努力做好工作,依法做到应收尽收,完成财政收入奋斗目标是可能的。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一是狠抓增收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认真清理到期税费优惠政策,搞好税源和非税收入调查,加强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潜力,堵塞跑冒滴漏,依法应收尽收。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今年的非税收入征管问题。目前,非税收入的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开始重视起来,南方的一些省已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我省的其他市州也都成立了管理机构,我市财政部门根据省财政厅的工作部署,也在市财政局内部设立了非税收入管理科,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抓好市直的非税收入管理。另一个原因,就是市直发放职工津贴补贴的资金缺口很大,要从非税收入中挤出一块,主要是用于解决津贴补贴的发放问题。为此,市政府在去年年末专门下发了《市市直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省财政厅也即将出台《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今年市直的非税收入,财政部门按照前三年的平均数和增长比例下达收入预算,超收部门政府将给予20%的奖励。希望各执收单位要严格执行收入计划,应收的要坚决收上来。二是搞好节支工作。今年节支工作的原则是:优化支出结构,有保有压,要在保证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投入的同时,大力压缩行政经费、车辆购置费、会议费、招待费等一般性支出。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一般性支出管理办法,真正把行政成本性开支压下去,将有限的财力花在刀刃上。要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多搞一些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监管,防止挤占挪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积极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这项工作财政部门一定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首先,要仔细研究国家和省各项资金的转移支付政策,吃透文件。其次,结合我市的实际,建立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找准项目,重点是大项目。在些基础上,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多做国家和省对口部门的工作,勤沟通,多汇报,充分反映我市的实际困难和特殊情况,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

为精简会议,提高工作效率,把原定于近期召开的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会议与市直财政工作会议合在一起,不再单独开会部署。1月31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视频会议,为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给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面,就开展好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开展好对宁江区、各开发区、市直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具体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各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并将机构组建情况报市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市直各部门和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科室负责同志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负责领导和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这次资产清查涉及宁江区、各开发区、市直属每一户行政事业单位,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各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组长为资产清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本部门的资产清查工作。会后,市财政局还将举办市直资产清查培训班,就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宁江区和各开发区也要抓紧时间,将这项工作部署下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培训,组织好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按照国家的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财政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综合管理;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管;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此次我市宁江区、各开发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在市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财政局组织实施,负责资产清查方案制定、业务培训、检查指导、数据汇总上报,以及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各单位的主管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按时完成资产核实、固定资产卡片库建立、数据录入汇总上报等工作。财政部门、各单位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共同做好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三)强化措施,积极推进。这次资产清查工作涉及宁江区、各开发区、市直属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为确保资产清查工作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完成清查任务,宁江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工作进程。一是要明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这是省政府的要求,也是市政府的要求。各级财政、各单位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都要按照省里的规定,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二是宁江区、各开发区、市直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资产的规模、特点等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清查方案。三是对资产清查工作经费予以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予以保障。四是加强监督检查。为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的真实准确,此次资产清查工作要引入中介组织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核查,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市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还将组成工作小组,对宁江区、各开发区和市直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检查。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刊发资产清查公告,宣传报道资产清查工作,设立举报电话等,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各部门、各单位要对资产清查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法律责任;中介机构也要对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负法律责任。对在资产清查工作中隐瞒真实情况,不如实填报资产清查报表,提供虚假会计资料,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更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对在资产清查中出现的失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出现其他重大违纪问题的,根据情况轻重,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行政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资产清查结束后,市政府将对此次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