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精彩论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对国家富强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把国家富强之希望寄托于少年,倾注了很大热情。主席也对青少年寄予厚望,他曾对青少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少年是未来不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这也不错。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拥有的是什么样的青少年,这个青少年的面貌也不决定了未来的面貌。如果我们中国的青少年是坚强的、有思想的、有创造力的、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有健康体魄的、有理想、有斗志的,那么我们的未来也会是有希望的,是美好的、富强的、充满活力的。但如果我们中国的青少年是懦弱的、守旧的、冷漠的、麻木的、自私的、软弱多病的,那么我们的未来就是灰暗的、落后的,中华的崛起就很难实现,受人欺辱凌迫将难以避免。所以我们要塑造的是有思想、有责任心、有坚强意志、有健康体魄、有崇高理想的青少年。那么这样的青少年从何而来呢?源自教育。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少年。这就如同我们有什么样的模子,就会造出什么样的玩具一样。故小学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它肩负着培育合格青少年的光荣使命。我们之所以强调小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培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育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根基。
2、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是与非
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经多年。我们在教学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学生的上些过生负担明显比过去应试教育减轻了很多;学校开设的音乐、体育、劳动等课程明显增多;教师教学方法有较大改进,更加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优化,学习举有所提高。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期伴随的明显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的情绪极大的影响着教育的进一步的发展,加上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特定环境,"三法"对学校家庭的约束,教育改革上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社会、家庭、学校,正处在改革的迷惑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其根本的育人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在我国,关于教育有很多经验总结,如"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但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这些闪烁着智慧的言论被部分的否定了,没能在今天再放光芒。遗憾的是,我们虽然否定了旧的,但在确立新的教育模式上做得并不够好,还很不完善。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也喜忧参半,让人始终不能放心。努力提倡搞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从学习技能这一单方面上看,部分学生确实得到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社会上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如"再苦也不要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要穷了孩子",本意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结果适得其反,对于当今独子来讲,实际上是老子奋斗、儿子享福;老子打天下,儿子坐享其成的封建思想在现时期的变异。对我国社会,对家长,对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结果是家长生怕苦了孩子,生活上一切包办,尽量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养尊处优,促使他们中的有些儿童渐渐养成不思勤俭、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劳动上、自理等方面陷入困境。目前我们学生的人文素养问题、思想行为习惯问题,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有很大欠缺。表现在,生活自立能力较差,十分懒惰,怕苦怕累,特别怕动脑筋,少有耐心,由于缺少足够的动手动脑的磨练,智力能力发展逐渐滞后,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张扬个性,组织纪律观念十分淡薄,团结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走一路脏一地的坏习惯。有的学生读少爷书,放学一出校门,书包就给保姆或家长。这种种不良现象值得我们警示,如此素质的青少年是无法承担起振兴祖国的重任的,也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如此素质的青少年只能给中华民族丢脸,只能给我们带来遗憾和耻辱。
3、素质教育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展对我们的新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一所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才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才智过人的学生。同样,一个学生有幸得到高风亮节、学识渊博的教师悉心指导,就会张开智慧的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
①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首先要热爱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关心学生,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魅力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对学生高尚道德修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半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更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透彻地理解教材,在教学上运用自如,左右逢源,进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2
一、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提高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显得更加重要。第一,素质教育的周期长,验证不容易。需要教师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地工作;第二,教学工作基本上是由教师独立进行的,个人的状况常常起决定作用;第三,教学活动是一种意识能动作用高度发挥的活动,教师的自觉程度对教学质量影响极大;第四,教育对象不断变化,教师要随时处在自觉意识之中,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此外,客观存在的习惯看法,即所谓的应试教育“得人心”的错觉,也会给教育工作向素质教育转轨带来许多实际的阻力。因此,教师如缺少自觉意识和明确的工作目标,素质教育将是一句空话。
事实上,教师的行为总是要服从于一定的目标的,不是这种目标便是那种目标。只不过是目标不同效果也不同罢了。一位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教师,可以在知识传授上显露才华,可以在应试指导中大显身手,但不一定会考虑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致力于学生的现状而未必费心于他的未来。结果导致:(1)教师们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短期行为”,只顾学生眼前的成绩、表现;(2)作为培养对象的学生被学科分割、年级分割,很少有教师去注意或者有能力做到把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来全面考虑;(3)在校是好学生而将来未必有好成就;(4)学生进入社会后才因感一些重要素质已经错过了在校培养的最佳期而感到遗憾等等。
要提高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素质教育意识,首先要组织专题学习,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让全体教师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等等。其次要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素质教育的内涵规定它不可能是短期见效的东西,甚至看不出某种素质水平是哪一个人的劳动起了作用。素质教育不是教师个人成功的阶梯,它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要求教师以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对人民的负责、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来工作,这是高尚的师德的体现。另外,素质教育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者本身的各种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言传身教,双管齐下更有效。素质教育的实现,不是哪一个教师可以单独去完成的,它牵涉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核制度、评价标准等影响全局的问题,需要全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大动作才能解决。因此,我们对教师要求也不能过高过急,还要支持他们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社会的支持配合。
二、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注意“有”与“无”的关系,从“无”中发现“有”,在“有”中注意“无”。教师既要善于从没有专设的课程中去“开设”素质教育的天地,即从“无”中发现“有”;又要注意在“有”中注意“无”,即从各种有形的教育活动中注意隐藏着的无形的不良素质。比如说,一个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学生却不愿意帮助同学,怕别人超越自己;又如一些聪颖过人、智商较高的学生,一遇到挫折便要死要活,悲观失望;再如有些学生人前人后的表现两个样,等等。作为教师应该看到这些现象的背后有什么不好的思想苗头在滋长,及时加以防止、抑制和帮助。
(二)把握量与质的变化,从量中想到质,在质中注意量。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把握它的渐进性,做到心中有数。素质教育应该是稳定的成型的东西,不是朝夕可得,但又靠朝夕培养。不急不等于不管,未成不等于没有。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经常“看”到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样的东西在他身上起良好作用,从而设法每天积累,做量变的工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不要放弃点滴的努力。而当学生某方面潜质有显露的苗头或是有明显的进步时,教师则应该为他创造机会,提供台阶以强化影响。
篇3
素质教育的时间翻开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崭新的一页。推进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践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焦点。对此,本人想谈谈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学校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所以班级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所谓的实验班就是尖子班,普通班就是差生班,面对等级分班,教师们有的喜来,有的愁。我带三个班一个实验班,两个普通班,尤其是普通班,英语底子薄,基础差,我真不知该怎么去教,于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家长取得联系,摸清学生的底子,进行一系列细致耐心的工作。于是想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重视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突出加强思想道德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人常说:“育树先育人”。我们英语思想教育与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学如何突出德育内容呢?
1、是教师要重视自身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
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穿着打扮,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一个好的教师,它自身必须是一个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的人,他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旦缺乏人格魅力,不管他传授的东西多美好,学生都会对你产生无以相信的信念,便不喜欢这位老师,对你所教课程产生厌倦,最后放弃这门课程。因此,我们一定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另外现在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比吃、比穿,什么穿名牌,讲阔气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以至孩子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差,学生之间稍有矛盾,动不动边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对班级、学校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思想严重的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实施。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铸造优良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
2、是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传授与德育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3、是采取有效手段,把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且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
我校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好像是老师的事,学生被动学习,老师主动教与辅导,导致学生厌学,各门功课多,造成学生恶性循环,教师也是一步一步推着学生走,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思想境界,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认识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的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更不可能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有对抗情绪,那就会厌恶这位老师以及他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和学生和谐相处呢?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做到无私奉献。2、教师要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3、教师的语言要生动风趣,能够吸引学生。4、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5、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英语的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创造语言情境的关键,它决定整个课堂的交际氛围。教师用神秘感样的态度对待学生,直接影响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的参与,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有利于师生间教学的正常进行。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时建立在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上的。上课时,你的微微一笑,轻柔的话语,耐心讲解,精心的辅导,严谨的治学等,教师用特殊的方式传递着信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接受教师爱心的信息,并把其转化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驱动力。因此,他们会对老师更加亲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慢慢地时间长了通过几次测试来看,学生的成绩自然稳步上升。
三、注意评价标注的多样化合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标准和评价层次多样化,让每个学生的都可以很好的发展。针对我班学生两级分化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的评价必须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如果用同以标准来衡量,学生就会被分成截然不同的几个类别,这对学生不公平,对学生个性的张扬也无益处。
教师还应注意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注意评价形成的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我在进步,只要努力我会成功的。在教学的实践中,常常利用“鼓励性的话语”和“作业评语”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生回答完问题时全班同学拍手鼓励有时给予小礼品奖励,这样,其他学生都想尝试,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对于那些发音准的学生,每天早上指定他们轮流领读单词、课文,促使他们以优带差,成为英语学科的带头人。必改作业时,我总是妙用评语给予激励。对进步的学生批上“Please Keep on. You have made more prohress!”,“from your homeword. Youdont fall behind oth-ers”. 等批语来鼓励,对较差的学生批上“I believ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来鼓励他们,这批语有效地传递着师生的情感,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学生尊严,让学生乐于学习英语,善于学习英语,做学习英语的主人。
四、加强学生学习技能与技巧培养,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这是《大纲》赋予中学外语教学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真正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项艰巨的任务,切实从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人手是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的素质化的突破口。当前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重教轻学,“繁琐讲解”练习占去教师学生的大量精力和时间,忽视学生学习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往往只能培养出高分底能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更不能服务与当代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教法改进与学法指导师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关键所在。
篇4
1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基地
课堂是学校中最平常、最常见、最细小的细胞。强调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基地,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绝不是教科书和课程文本的简单替换,它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变革,实质上是一场既广泛又深入的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是这场变革和创新的根本落脚点,课堂变革和创新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组成和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内容不断生发、课程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课堂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课堂教学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过程。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为此,要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当然,强调探究,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人性人格自由、健全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没有无教育性的教学”,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3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对教师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
篇5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67-02
一、关于免费师范生政策
“免费师范生政策”无疑是2007年中国教育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这项政策是在全面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要求下产生的。“采取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1]这项政策的实施办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规定:一是从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大学中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二是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住宿等费用,并且补助生活费;三是免费师范专业试行提前批录取;四是免费师范生入学前必须同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毕业后回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五是免费师范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限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但可在毕业后攻读在职研究生。[1]
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政策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第一,帮助一批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实现大学梦,进入国家重点大学进行深造;第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教育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促进教育公平。由此,免费师范生政策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同时也给直接承担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各部属高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更好的落实这项政策,如何解决好免费师范生教育管理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就成为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仔细思考的课题。
二、免费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分析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免费师范生的群体组成。通过工作中与免费生的接触,笔者发现免费师范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家庭贫困。由于家庭无力支付上学费用,而选择报考免费师范生;②热爱教育事业。学生真正热爱教师职业,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③出于就业考虑。由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而选择报考免费师范生以获得稳定的工作。这部分学生多数都是按照父母或老师的意愿来选择的;④填报高考志愿时的盲目性。因为免费师范生是提前批录取,不少学生在没有充分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情况下,报着试试看的心态填报了这些部属师范大学,从而被录取。
由于报考免费师范生原因的多样性再加上协议中免费师范生回生源地中小学服务十年等等限制性规定,导致在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
1.学习态度问题
巩媛丽等在对免费师范生学习问题的调研中发现,有66.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2]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免费师范生没有就业竞争压力,并且未来职业选择限定在中小学教师岗位,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长远目标。
2.价值观问题
免费师范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在与其他非师范生同学交流比较后觉得自己承担的义务过大: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10年以上,至少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服务两年;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只能报考在职研究生。南开大学“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制度调研”小组对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在对自己毕业后的规划中,40.5%的师范生对政策的意见为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原因在于担心没有研究生学历,将来缺少竞争力;而报考在职研究生时压力大、精力分散。[3]
3.道德观问题
由于部分免费师范生并非热衷于教师职业,而且认为协议中限制内容过多,影响了自己未来的发展,从而“违约”便成为了这部分免费师范生经常谈论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的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长期从教的信念便成为各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做了探讨,比如有人提出给免费师范生建立诚信档案,以解决可能出现的“违约”问题;[4]也有人提出要加强从教理想和信念教育;[5]也有关于免费师范生退出制度的探讨[6]以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建议。[4]这些讨论和建议均有其合理与可行之处,但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免费师范生自身的主动性,使其真正的理解、支持免费师范生政策、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奉献终身,这样才能使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职业素养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办法之一。
三、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办法
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主要分为: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和教师职业品质教育。
1.教师职业技能教育
在教师职业技能教育方面,六所部属师范大学都为免费师范生指定了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其中除了对免费师范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专业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进行了要求,还限定了培养的目标,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华东师大是“优秀教师和教育家”;陕西师大则为“优秀教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各个高校都在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课程安排中突出了教师教育课程。除了上述学校整体教育规划安排的教师技能培养外,笔者认为各个班级也应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给免费师范生创造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条件。
比如笔者所带班级中就制定了名为“雏鹰起飞”的教师素质培养系列活动计划,整个计划贯穿于免费师范生二、三年级,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发展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举办关于如何培养教育技术的讲座。主要是邀请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以及知名中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给同学们做关于教师职业能力养成的讲座。通过这些讲座给同学们明确努力方向和实现方法。第二阶段是举办小规模的教育技术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免费师范生基本的教师职业技能,如:课件制作、表达能力、板书等。这种班级小规模的比赛相对于学校级别的教育技术大赛来说,既可以灵活的利用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又可以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提高自己,是对后者很好的补充与完善。第三阶段则为说课训练。通过此项训练可以锻炼同学们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时间安排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第四阶段就可以安排同学们到知名中学课堂中观摩学习了,亲身聆听优秀教师的课程,必将使同学们受益匪浅。经过这四个阶段的锻炼后再结合学校给免费师范生安排的毕业教育实践,我相信在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会很快的进入教师角色,迅速成为各个中学教学的中坚力量。所以在班级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逐步的提高其教师素养。
2.教师职业品质教育
教师职业品质教育相对于职业技能教育来说,更加重要也更加急迫。正如前文提到的免费师范生中容易或已经出现的“缺乏目标和学习动力”、“认为前途渺茫,怀有违约想法”等问题,这些在免费师范生刚入学后就容易出现的问题非常有必要通过职业品质教育来解决。如何使得免费师范生真正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当中呢?根据工作中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让免费师范生深入到西部或偏远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中,亲身参与学校教学活动,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这对于免费师范生职业品质培养的作用非常大。笔者曾在2009年暑期带领9名免费师范生到四川某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中进行了为期8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参与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和学生们交流谈心。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在总结中写到:“从我的这次四川之行,我深深的明白师范生政策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或者说转折性。可以理解,像我国条件比较一般的初高中迫切的需要这样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来带动整个学校的教育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的现状。对于现在网上很流行的那个‘赎身’,我现就可以回答,NO!”、“这次活动,真的是让人收获多多,受益匪浅。最重要的事,我更坚定了以后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决心。我想我知道以后该做些什么了。”、“通过和教师们并肩作战,使我为作为国家师范生而感到骄傲;学生们对我的肯定,也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短短几天时间,这些免费师范生便和中学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自己在思想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一方面体会到了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必要性,明确了奋斗目标,坚定了成为一名教师的信念;另一方面了解到了中学对教师能力有哪些需求,确定了努力方向。目前六所部属高校也为免费师范生制定了教学实践计划,但这些计划基本只针对高年级学生,这样就无法及时纠正部分免费师范生在刚入学后产生的错误想法。也有部分高校尝试组织低年级免费师范生到偏远地区中学进行教育实践,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经费和其他原因,只有很少数免费师范生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样,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教师职业品质教育的作用就无法惠及到每位免费师范生身上。
我认为可以在高校、免费师范生和偏远地区中小学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一对一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实践机制。高校方面可以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来进行,由免费师范生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为相关免费师范生安排一所中学作为其整个大学期间的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从二年级开始并持续进行。这种机制的建立就可以保证每位免费师范生都能够得到连续的、稳定的教育实践机会,进而完成对他们的教师职业品质教育,从而避免上文中提到的相关问题的出现。
综上,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对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乃至将来的教师生涯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始终,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B].[2007]34号
2 巩媛丽、孙 倩、刘启芳.首届免费师范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个案[J].考试周刊,2008(30)
3 吴 帆、赵丹妮.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进退之据――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调研分析[J].数据,2007(12):29~30
4 郑 涛.对免费师范生建立诚信档案制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4):10~11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符合教学要求及实际需求,教师应当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从而更好地实现物理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素质。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能够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另外,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通过探究问题,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综合素质。比如,在对“运动的速度”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向学生引出问题,如学生赛跑的实例,可使学生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时间、速度及路程之间存在的关系,自主推导速度计算公式,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无法进展时为其提供一定帮助,从而使教师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帮助,最终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在素质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属于核心内容,而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十分必要。在初中物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进行有效融合,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主要就是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其中抽象思维仍处于经验水平,往往需要数量较大且形象、直观的材料作为支持。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方面,主要包括两个途径,其中一种为可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培养,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和实验实践,学生可获取较多的感性材料,这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另外,可通过物理实践活动进行培养。物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及社会生产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可提供良好的条件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在物理实践活动过程中,在学生获得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必要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建立概念,形成规律,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加强巩固。另外,学生可在具体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使物理知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提升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更好地融入团队,这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物理实验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因此,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进一步加强协作交流,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最终对学生素质进行较好的培养,使素质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重视素质教育,从各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培养,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
作者:蔡世要 单位:泉州市石狮永宁中学
参考文献:
[1]杨东祺.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篇7
在注重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舞蹈教育肩负着育人作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还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向高素质人才发展。因此,本文就高校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结合
舞蹈对提升大学生情操、培养高素质文化涵养、推动素质教育有着深层的意义,通过舞蹈的滋养,个人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释放和熏陶。[1]目前,在高等素质教育影响下,素质教育不仅结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拓展教学空间,从而使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使大学生自身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亦引导着大学生的精神领域。[2]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德,精神领域的提升。艺术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在培养道德情操和树立高尚品德上,舞蹈利用独特的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舞蹈教学实际就是让大学生对生活有客观体验。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磨练其意志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智,创造领域的提升。在舞蹈艺术教学上,大学生除了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自身潜能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在舞蹈领域下的思维创造,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舞蹈艺术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舞蹈又是依靠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融合了个人的思想感情,离不开日常细微的观察与领悟。通过学生在表演、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发散个人想象思维、联想思维,将思维情感融入舞蹈,不仅得到全方位的塑造与锻炼,而且增强舞蹈感受力,在创新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体,形态方面的提升。舞蹈教学注重肢体训练,包括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自控协调等,是以提高学生自身灵活度、柔韧感为目的。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优美的形体表现,舞蹈教学在形体训练上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保持良好体形,塑造优美姿态,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
(四)美,艺术领域的提升。舞蹈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塑造学生正确的美学鉴赏能力上,培养大学生拥有美的创造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美用舞蹈的形式进行展示,与生活统一结合。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精神领域、形态语言、哲学、美学思想和人文思想为一体。通过舞蹈的熏陶,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气质、形体、举止言谈;另一方面充实的内心情感借助舞蹈得以充分展现。
二、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一)丰富舞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艺术气息。通过丰富的舞蹈教学,扩展大学生艺术领域,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舞蹈类型,提高学生艺术气息,在素质培养上得到进一步升华。如我国舞蹈种类中,以舞蹈特征划分为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时尚舞蹈等,又以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剧等。以民族舞《雀之灵》为例,表演者用充满独特韵味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用舞蹈特有的语言诠释心中情感,净化观众心灵。而古典舞《飞天》的舞蹈表现则是运用“长绸舞”,在绸带飞扬下表现出的舞蹈意境直达观众的精神世界。因此,通过对不同舞种的学习,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追求。
(二)提升素质教育层次,丰富舞蹈艺术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最终目的,要提升学生舞蹈艺术修为,首先以提升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为主。在舞蹈教学中,欣赏教学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积累审美经验,丰富舞蹈艺术内涵。[3]如《挽扇仕女》,舞者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展示行走时轻盈的步态,动作舞动时的含蓄和面容上的平和稳静,塑造了清代时期大家闺秀的形象。又如纪律观念严格的群舞,要求团队之间必须互助、友爱、团结,才能够给观众呈现整齐划一的舞蹈作品。因此,舞蹈不仅能表现舞者内在的情感,还能传承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渗透到舞蹈教育中才能创造出充满内涵的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舞蹈艺术水平,对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舞蹈是人类的肢体语言,是一项美好的艺术行为,不仅有着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在增强身心健康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璐 单位:宜宾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曼,孙达.浅析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11-13.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35-01
一、高职院校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高职院校校领导音乐课听课情况
调查得知,3.64%的学生反映校领导非常重视音乐素质教育,经常听课;调查对象中16.06%的学生认为校领导对音乐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一般,偶尔听音乐课;而80.30%的学生认为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从不听音乐课。这反映了校领导对音乐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学校的音乐课安排也较随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对比情况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状况不容乐观。59.70%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各科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略低于其他学科;31.21%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地位持平,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略低于或与其他学科重要性相当;而仅有9.09%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略高于其他学科。这说明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把音乐课与其他课程放在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音乐素质教育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方式的调查
(一)音乐课程的学习动机
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艺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从本次调查来看,音乐课程的学习并未达到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一半左右(50.60%)的学生学习音乐课程仅仅是为了放松精神,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音乐课程是为了掌握一般的音乐知识的调查对象有22.73%,仅26.67%的学生学习音乐课程是想要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偏好的音乐素质教育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偏好的音乐素质教育的方式是课外音乐活动,有55.16%的学生选择这种方式;其次比较受欢迎的提高音乐素质的方式是音乐讲座,有19.09%的学生选择了这一种方式;认为音乐课程这种方式提高音乐素质的调查对象仅次于音乐讲座,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6.36%;调查对象中有9.39%选择音乐会、音乐协会活动等其他形式作为提高音乐素质的方式。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满意度
(一)高职院校学生反映的音乐教师作用及教学方式现状
调查发现,37.58%的学生认为音乐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习;而54.24%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传授知识;另有8.18%的学生认为目前音乐教师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所起作用并不大。
(二)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调查
大部分调查对象还是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素质是有帮助的,其中18%的调查对象认为很有帮助,4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帮助一般,而38%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素质没有任何帮助。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所选音乐课程满意度的调查
湖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所选音乐课程满意度并不高,仅32.43%的调查对象对其所选的音乐课很满意,感觉一般的调查对象超过了半数,占比57.27%,而有10.3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并不满意,认为课程形式过于单一,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新意。
四、高职院校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常识
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都表示喜欢音乐,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对音乐常识的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并且结果令人相当吃惊。在330位调查对象中,269位不知道中国国歌的词作者,比例高达81.52%,仅18.48%(61位)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国歌的词作者。知道《二胡映月》是二胡乐器作品的学生仅14.24%(47位),85.76%(283位)的调查对象都不知道《二胡映月》是什么乐器作品。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能力素质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湖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在330位调查对象中,仅有52位能被调查者能识五线谱,占样本总数的15.76%;84.24%的(278位)受调查者不能识五线谱,可见,大部分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不能识别五线谱。
总的来看,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还没有受到领导、老师及学生的足够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常识还比较欠缺,音乐素质普遍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篇9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学生
一、什么是体育素质
体育素质的概念。体育素质是指通过体育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身体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质、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体育素质的内涵目标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各项目标都统一于学校体育的实践之中。
“体育素质”,是指人在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体育文化素质、体育心理素质、体育道德素质和人的身体素质的综合。生理素质是人发展的前提,心理素质是人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则是人发展的生物学规律。
二、中小学生体育素质概况及其原因
(一)中小学生体育素质概况
1.中小学生体育素质整体下降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爱好和锻炼习惯的重要时期。体育课在学生的体育锻炼中占主体地位,但是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的状况虽然经过教育部的三令五申,新课标的强调,仍然处于堪忧的境地。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在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中小学生整体的体育素质下降了。
2.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团体体育项目要求的合作精神对于独生子女孤独心理的挑战。学生体育素质的低下也影响了其他素质的提高。比如说,不注重体育锻炼的中小学生中近视患者比经常锻炼的同龄人要多,这不仅是近视的问题,还可以因为近视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很多近视的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因为视力问题有着自卑心理。
(二)加强体育课堂的创新
1.授课方式的创新
根据需要,体育课堂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用影像声音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对于体育科目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根据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编制引入体育游戏激发中小学生的上课热情,让体育游戏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改变教师主导的旧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在体育游戏中培养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公德素质和学习热情。
2.体育课考察方式的创新
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深化和推行,对体育课的目标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所沿用的考核方法已经显露出其对素质教育的不适应与弊端。因此,改革考核评价方法,使其有利于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的功能,以达到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自主锻炼意识,自我评价意识,为终身体育思想、方法、手段的获得打下良好基础。为此,我们应当探讨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材内容、方法和考核评价目标,形成适时的、科学的、规范的、能够全面体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客观反应教学效果的完整体系。这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摸索。
3.组建体育兴趣小组
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处于萌发和逐步形成的阶段,但这个时期,中小学生叛逆性格也有所抬头,对其兴趣爱好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疏导。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上发掘学生的潜在兴趣和特长,通过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的方式,集中各班级有同样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着重培养其体育素质的养成。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体育知识的传授者,体育教师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水平,特别是中小学生处于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体育教师的引导对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较好的个人品质,严以律己,以身做则。
其次,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并通过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将专业技能和知识教授于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加强体育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享受体育锻炼过程,从而转变体育学习态度,热爱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提高学生体育健康素质。
三、创新举措
将养成教育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中小学生体育素质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学校每天要保障中小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这对实施体育养成教育很有用。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小时,帮助学生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热爱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这对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对于以后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面向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一改传统教育中,单一、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互相提高的学习过程,大力倡导学生的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多年的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对于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因此如何有效的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是每一个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去思考的课题。
一、当前农村地区的现状
小学生由于刚刚跨过了幼儿园轻松、简单的学习与生活,对于约束性强、规范多的小学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也是很多小学生数学成绩相对较差、学习能力不足的重要的因素。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一定的认识,再加上很多农村地区父母外出打工,紧靠爷爷奶奶教育孩子,这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思想相对松懈。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坚定学习信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要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认识,首先必须要提高其思想认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比如在学生进入校门的第一节课时,可以开一个类似“推荐会”的课堂交流会,让每一个学生说说自己未来的梦想。有的学生说“未来做一个科学家”,有的学生说“未来当一名医生”等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说,科学家不懂数学那他就不能进行科学研究,医生如果不懂数学那他无法完成一项复杂的手术。经过这样的交流,很多学生会在潜意识里面对数学有初步的认识,会意识到数学对于自己梦想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坚定其学习的信心。最后,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引导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比如勤于复习、善于分析、勇于提问、敢于争先的学习态度。
2.重视学生“三部曲”的过程
所谓的“三部曲”,其实就是学生学习的三个重要步骤: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比如在讲解到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并且准备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去尝试着去计算。通过学生的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哪些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结合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的讲解。最后,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准备几个复杂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去思考怎么去计算这类复杂几何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转化”思想,化繁为简。类似这样的“三部曲”还有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深入。
3.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用心去“灌溉”每一个学生
“情感教学法”是近年来被广为使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农村地区更为适用。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出现“官本位”的思想,时常把自己摆在高处,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缺乏一定的情感意识,再加上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为留守儿童,对于来自教师的情感关怀更是渴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情感教学的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转变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就要求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用心去“灌溉”每一个学生。
4.科学的对每一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考核
多年来,传统的考核模式相对简单粗暴,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其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这样的考核与评价的模式与现代教育背道而驰。新时期,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习惯等等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力求全面、公正、公平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并且把这种考核的结果与三好学生、个人荣誉等等相挂钩,激励他们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王玉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7期
[2]程冬梅,付豪.“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J].山东教育(小学刊),2006年16期
[3]闫云梅.全面把握数的内涵,整体建构数的概念――《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22期
[4]王保山.小学数学概念引入教学方法探究[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