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运输方式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的运输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的运输方式

篇1

1.重组对象调查

1.1标本转运软硬环境说明

标本转运的硬件环境取决于中心建筑设计、科室布局分配和电梯使用管理等条件。住院楼标本转运比较简单,因为科室一般按楼层分配,标本转运路线较简单;而门诊楼同一楼层科室多,因此标本转运路线较复杂。标本转运软件主要依靠与检验科密切相关的标本流转系统、电脑设备配套工程等相关因素。标本流转软件系统实现了标本交接的条码确认、转运轨迹跟踪、转运时效跟踪等多方面优化。

1.2流程重组的理论依据

流程重组前,中心的标本转运被视为单纯的运输。而在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来看,运输只是一个运送的动作,对于医院内部标本转运并非简单运输这个单一环节,它其实是一个医院内部物流运输的网,这意味着标本运输与物流各环节有着紧密关系。具体而言,这些关系主要包括:运输与包装的关系、运输与装卸的关系、运输与储存的关系、运输与配送的关系。因此,流程重组主要是通过这些关系,优化各标本转运环节来实现标本转运的优化。

2.方法

根据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实现标本的单位包装最小化以及实现多个标本在同一容器中的单元化。同时,由于医用标本的特殊性质,也要最大限度做到以下几点:防止标本被外界污染,防止标本间交叉感染,防止标本对周围环境及人员的污染。要保证标本在转运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必须将标本从收集到送达各个环节做一个整体的掌控,并且有一定信息系统做支撑。于是,针对上述要求,我们重新优化了中心的标本打包、暂存、分检、收取、运送工作流作出以上调整,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1)为了保证标本的质量安全,首先做到专业人员做专业事情。因此,重新界定了护士与运送人员对标本打包的职责分工。由护士在抽取标本后,直接打包分装,减少非医学专业运送人员分拣标本送达地的错误率。

(2)运送人员仅看到总条码下的送达地点,不会接触到病人的姓名等信息,保护了病人隐私。

(3)用条码管理代替之前的检验单一是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管理费用和减少纸张资源浪费;二是可以利用电脑系统有效记录标本流向,同时减少同一信息反复誊抄的时间浪费;三是可以减少检验单丢失或错放造成的错误机率。

(4)密封的标本统一放置一个位置,可以减少运送人员在病区来回走动的时间,提高运送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标本对环境的污染,有效达到医院院感控制要求。

优化前的运输和管理方式是:

(1)运输服务人员按区域负责制,负责指定病区的所有标本运送;

(2)当科室有标本需要运送时,打电话给运输服务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安派运送人员来收取。

但这样存在几个弊端:

(1)科室花很多时间在呼叫运送人员,或是等待运送人员;

(2)运送人员工作效率无法监控;

(3)标本在医院内流转的时间无法掌控。为解决以上矛盾,医院重新规范了标本收取的运输方式

优化后,标本转运服务从原来呼叫等待型,转为目前的主动服务型。正常标本转运是由转运人员按时间、按指定路线去各病区、科室收集标本,然后按时间、指定路线送达检验科室,一般为半小时或是1小时一循环;紧急标本转运才采取紧急呼叫。在标本运送中,我中心引入了成熟且高效的红外线扫描条形码技术,不但实现了对标本运输全程的实时跟踪,也节约了运输人员收取分放的时间,提高了运送效率。这样既减少了双方签字确认的时间、或是由于书写错误造成的失误,又能保证以后通过标本流转系统信息追踪到各个标本是由哪一个运送人员负责运送。

二、结果

1.实现了3个院区同质化服务

目前国内尚没有建立医院物业管理中的标本转运管理体系,对其服务质量、服务要求、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评估都处于空白阶段。中心在这一次标本流程重组过程中,制定出了一套适合自己需要的统一的医院标本转运制度和流程,提出了标准化的标本转运服务目标和要求,由同一家物业公司承担医院内部运送工作,运用一致的标本转运服务规范和定期评估服务质量的方式,实现了3个院区的同质化服务。

2.有效提高了标本转运质量

(1)减少标本受污染的可能性。标本在检验者身上抽出后,就立刻进行标准打包,并且进行密封封装。这样既减少了标本暴露在空气中被污染的风险,又减少了标本污染周围环境的风险,保证了标本的质量和院感控制的要求。

(2)提高标本转运的时效性。为了测算优化前与优化后标本转运的时效性是否提高,随机提取了10月和11月各一个工作日的珠江新城院区血常规标本运送时间。优化后常诊标本在60分钟内送到的比率,由原来的75.00%上升到现在的84.28%;而急诊标本在30分钟内送到的比率,由原来的19.83%上升到现在的36.36%。

3.提高临床对运输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优化后,标本运输人员按时、按地点去收送标本。有效减少了病区打电话次数,将医护人员工作时间最大限度用于服务临床病人。例如,儿童院区7月日均电话150次,目前为80~100次/日,按每次拨打电话和描述需求用时1分钟计算,每天有效节省医护人员时间50~70分钟,每年可节省约365小时。在优化实施初期,收到临床科室意见119条,满意度在70分左右。优化后,在2011年12月底—2012年1月初,后勤管理部以邀请和自愿参与调研的形式,请各位护士长对运输人员服务满意度进行评分3院区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其中珠江新城院区的平均分最高达到了92.14分(满分为100分)。

4.实现资源合理调配,有效提高运输人员的工作效率

优化后,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运输人员清点标本和手工登记标本的时间,运输人员在每个站点的停留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左右降低到目前的1分钟,有效提高了运输人员的工作效率。因为对每个站点之间路程时间的精确计算,对运输人员运送时效给予了有效的监管。一方面对运输人员工作量有了标准化依据,有效减少了因个体因素造成的怠工和缺乏监管的现象;另一方面运输组调度中心能够实时掌握各运输人员行动路线、运输人员空闲时间,对运输工作进行准确和有效的调配。

三、讨论

篇2

低碳经济是指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来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共同发展,促进人类长远发展,不断优化现有的生活环境。低碳物流是指通过降低碳排放量的方式来达到低排放、低污染的目的,达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其降低碳排放的手段主要有管理车辆行驶、引用新技术、引用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等。低碳物流强调要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碳的排放,将低碳经济的理念引入到物流行业中,既可以促进物流行业健康发展,也是深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工作。

2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说,低碳物流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便是运输成本,运输成本中的能源消耗的比重较大,能源消耗多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而倡导和应用低碳物流会提高运输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从社会角度来说,低碳物流有利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物流的推广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这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发展低碳物流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再次,从思想理念角度来说,低碳经济有利于人们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低碳物流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生产和消费的低碳生产,在社会中推行低碳生活消费的理念,使得社会大众可以树立起低碳的观念。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消耗,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推行这一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3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低碳物流运输策略

首先,树立低碳物流发展理念至关重要。要想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做好低碳物流业的发展,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至关重要,只有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才能使人们的行为更加有方向性,才能在行为上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同时要进一步学习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要加强对低碳物流的发展。政府也要积极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其一,要对低碳物流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对于低碳的交通工具给予鼓励和推广,对于碳排放量较多的运输企业征收更多的排污费,对低碳物流发展较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与政策鼓励。加强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提高效率,为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奠定好金融基础,增加其融资渠道,促进物流运输网络化、高效化。其二,加强物流企业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时注重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在高校中设置低碳物流专业,并积极引导低碳物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其三,要建立低碳物流的技术体系,积极引入先进的低碳物流技术,为低碳物流的发展提出中央的顶层设计,做好相关计划,积极发展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创新和发展。其四,要做好低碳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设施的应用效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信平台建设。再次,企业在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运输方式。其一,要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有效做到集约发展和规模经济,防止重复运输和资源浪费,降低空载率,降低运输次数,从而降低碳的排放。其二,要采用更先进的运输方式,采取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与传统甩挂运输方式相结合,有效降低碳的排放量并提高运输的效率。其三,可以通过对运输设备的改进来降低碳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的运输方式也设备,充分发展电动汽车、清洁新能源汽车等,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其四,通过多式联运的方式降低碳排放量,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势,根据运输方式的特点有计划地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运输方式。其五,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和相关人员团队的素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总之,低碳经济的理念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十分重要,企业应积极发展低碳物流,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整个社会中推行低碳物流。

作者:王昱衡 单位: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14)

篇3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及贸易量在全球的比重逐渐上升。如今,不管是粮食、经济作物还是畜牧产品,都大量转化为商品,商品率很高,它们不仅直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而且还向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化工工业提供原料。因此,农产品的需求量大、物流量大、范围广。农产品自身的生化特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基础设施、存储条件、运输工具、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农产品物流经常使用专用、配套的硬件设施,如专用仓库、输送设备、专用码头、专用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从国际发展规律来看,物流规模的发展与能耗的增加并不呈现出正比例关系,到一定时期以后能耗的增加必然快于物流规模的增长[2]。农产品物流以其物流量大、品种繁多、物流时间与空间要求高的特点决定其在运输、储存、商品加工以及配送环节伴有大量的能源消耗。农产品物流离不开交通运输,而交通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国际气候组织报告显示,2005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占全球能源消耗的比例高达26%[3],因此,有效降低交通运输业对能源的消耗,则会大大减少碳排放。我国流通业存在严重的浪费,有40%的运力处于空载状态[4]。因此,实现农产品现代物流,合理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运输,避免运输中的空载现象,则会大大降低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耗费,减少碳排放。不仅如此,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严重浪费,如新鲜蔬菜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达30%~50%[5],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为了提高农产品的服务质量而大量使用冷藏、冷冻和保险车辆,无疑会增加物流过程中的能耗。因此,大力倡导、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意识,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2农产品货运低碳分析

2.1农产品货运概况根据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可知,2007—2011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不断增加,2011年达到26312亿元,同比增长4.5%(图1),但相比其他行业物流的增长速度,仍属于较慢发展。以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总额为例,结果见表1。表2显示,2011年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总额310.2亿元,仅占北京市全社会物流总额的0.52%,全国农产品物流总额25000亿元,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1.7%。长途大宗农产品(粮食、盐、棉花)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和水路。表2还显示,农产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整体比重较小,说明农产品运输不是中国货运业的主体。但是,由于农产品运输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因此农产品运输是物流业、农业乃至国家极为重视的研究领域和发展领域。作为物流的重要节点之一,交通运输是主要的能源消耗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碳排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3年)可知,交通运输、仓储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占据了全国各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一定的比例(表3)。2.2农产品的运输方式2.2.1铁路运输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快速发展,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营网络。2011年,铁路营运里程达9.3万km,货运量为39.19亿t,货物周转量为19130.30亿t·km,能源消耗折标煤为1772.5万t,排碳量约2199.91万t。2.2.2水路运输水路货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内河航道里程达12.46万km,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21.03亿t、货物周转量6564.88亿t·km,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为42.60亿t,货物周转量为75423.84亿t·km,水路运输燃油消耗量为1356万t,排碳量约4196.8万t。2.2.3公路运输我国公路交通发展迅速,公路通车里程有较大增长,公路运输量快速增长。2011年,公路里程410.64万km,货运量282.01亿t,货物周转量51374.74亿t·km,公路运输燃油消耗量为713.81亿L,排碳量约15450.9万t。2.2.4航空运输航空运输属于周期性行业,其发展趋势与GDP发展呈正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航空运输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11年,定期航班航线里程达3490571万km,国际航线线路长度为149438万km,货运量为557万t,货物周转量为173.91亿t·km,航空运输能源消耗折标煤为1000.5万t,排碳量约为1901.3万t(表4)。由表4可知,货物周转量/碳排放量的值由大到小的运输方式为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即水路运输碳排放量最小,航空运输碳排放量最大。因此,单纯从低碳减排节能的方式考虑,能使用水路运输时首选水路运输,尽少选择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里程相对较长,适合门到门的服务,是支持多式联运的基础,相较其他运输方式更为便捷,应用更广泛。不同的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支持加强水路运输方式使用的同时,应突出多式联运的协调运作特点。

3我国低碳农产品运输存在问题

3.1过多依靠公路运输与铁路相比,公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低。我国地域广阔,地质、地貌、地形特点复杂,汽车运输方便灵活,尤其适合特殊路段。不仅如此,在使用铁路、航空、水路运输的同时,需要公路运输进行前后衔接。2011年,我国公路运输里程数达到410.64万km,货运量为282.01亿t[7],是水路、铁路货运量的6.62、7.19倍,然而公路运输方式运送每亿吨千米货物的碳排放量是铁路、水路运输的3.98、5.41倍(表4)。因此,公路运输不是最有效的节能减排地毯的运输方式。3.2城市交通压力,配送问题凸显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消费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充斥在城市交通中,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保证人们正常的行车需求,多个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均有限制货车、卡车白天通行的禁令。因此,零售超市的日常配送由货车、卡车改为小型面包车,而原本一次可以进行的整担配送模式改为多次往返配送,这无疑增加了小型车辆配送的路径、次数和碳排放量。3.3货运调度能力差,闲置情况严重整担运输远比零担运输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增加运力、运量,更能节约能源,加快农产品流转,缩短运输时间,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然而,由于我国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粗放式管理导致管理的方式、方法主要以管理者的经验为主,缺乏有效的数据、技术层面的引导。在货运调度方面,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办公软件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因此造成车辆需求大、装车不满、运力闲置的问题。3.4多式联运发展水平较低多式联合运输是国际上提倡的现代物流运输的方式之一。多式联运将集装箱作为运输单元,能够提供门到门的运输及配送服务。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不需要重复进行拆封和装箱,并能够充分考虑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在运输过程中合理安排运力,是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的占比仅为15%~20%,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仅占2%左右。而且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主要形态是海路和公路的联运,约占港口集装箱集疏运量的84%;其次是水水联运,约占14%;最为低碳的海铁联运仅占2%左右[9]。

4我国低碳农产品运输与配送减排发展建议

4.1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作为经济的支撑和服务的物流行业,要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入手,按照企业生产、服务效益和碳排放量的高低来合理制定我国的排碳标准,做到分层管理、分级管理、分阶段实现目标。同时,加强在企业中宣传,普及低碳观念,深入低碳与环境、生活、健康的关系的认识,强调低碳在生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和正确引导,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自觉、自愿低碳生产、经营的观念,实现企业健康发展。4.2提高交通运输工具利用率农产品由于具有生鲜性、易腐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其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比其他行业的运输配送频繁,对运输过程中要求的特殊处理及冷链技术要求高,增加了交通工具的使用率和技术复杂性。因此,可通过提高车辆运力利用降低运力闲置,解决和改善运输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运输时效性差等问题。合理优化运输体系,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是物流、运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多式联运及其采取的运输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实现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降低整个物流运输系统的碳排放量,从而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利用率。4.3提高货运业务的能源效率通过使用新型交通工具和对工具的良好运转和维护,提高农产品货运业务的能源效率,将低碳技术在多种技术途径中得以应用和发展。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化农产品生产企业等购买高效率车辆,增加燃料的燃烧效率,通过充分燃烧,降低废气排放。通过定期对驾驶员的培训,提高驾驶员对车辆的操作、机器的养护技术,改善驾驶效率和工作效率。4.4加强物流合理化运输通过运输联盟、第三方物流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加强物流合理化运输。在公路货运方面,减少零担运输,强化运输的组织和协调,化零为整,增加整车货运;在水运方面,通过加船减速,减少燃油成本;在航运方面,进行有效的航空联合,共享航空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减排;铁路运输是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最低碳、最绿色的的运输方式,因此,可适当加大使用铁路运输的频率,进行运输合理化规划,真正实现低碳运输。加强运输集约化效果,从而有效降低货运强度。采用集约化经营模式可以提高道路运输户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道路运输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增强运输企业的经营实力,加强地域间道路运输业的联系,扩大企业的组织规模,促使实力雄厚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运输业务,提高运输市场的集中程度。4.5加强能源低碳化建设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成本即由运输设备折旧、人力成本及大量的能源消耗成本构成,而能源大量消耗势必造成碳排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运输中的能源消耗,才是减排的根本性解决办法。因此,加大对铁路运输、海运基础设施以及管理运输的投资,提供充足的装备及财政支持,有利于企业更多地采用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运输方式,从而降低整个物流系统的碳排放量。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如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的能源来源和应用;在石化能源的使用上,也要衡量各种能源的利弊,加强相对污染较少的能源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新能源、新动力运输设备,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双燃料船舶的使用等。

5结束语

篇4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一体化和竞争全球化的进展,国际货运企业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国际货运企业不得不在利润降低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在提高物流速度的同时还必须给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所以、各参与单位比如港口企业、航运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等纷纷通过更多的优化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港口作为国际货运系统中的关键节点,港口不仅承担了水陆运输方式的轮转与衔接的重要职能,同时港口也是仓储及加工的理想区位。国际物流行业行业在物流的业务中占有了十分重要战略地位。正因为港口在贸易业务链条中的战略地位,才导致了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国际物流行业 发展 环境 分析

一、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特点

经济和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进程加速,使得物流的涉及内涵也随之扩大,物流行业的外延也快速的演变成为了国际物流行业。国际物流行业具有以下特c:

1、标准化:国际物流行业由于其特点的国际性,使得其生产过程中必须得实现标准化。它在包装加工、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过程中都已经采用了国际统一化的标准,以便其能顺利融入到不同区域以及全球物流的物质循环。

2、国际化:贸易业务的全球化乃至经济全球化趋势得使港口在业务中的所占作用日益重要。目前而言大多港口都从事了国际物流行业的服务:进出口商品报关服务、存储、流通加工、一条龙服务、甚至还有订货、代收的服务。

3、系统化:国际物流行业把仓储、运输单一的职能外延为仓储、配送、包装、运输、装卸以及流通加工等多个职能。这些新职能系统可以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等途径进而形成物流的大系统,可以控制整个货物的流动,最终达到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并更大程度上的满足客户需求,更为有效的服务于国际物流行业业务。

4、多功能化:国际物流行业已向多功能发展,日益逐渐形成了一物流中心,提供仓储、配送等提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务。

5、信息化:由于全球化趋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不听的高速流动,电子数据的转换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不断的扩展,使物流效率急速提高、国际间货物流动同时也更加便捷、迅速。

二、国际物流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1、国际物流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国际物流行业所涉及企业所在宏观环境主要有: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要素。在开展国际物流企业的战略研究时,分析一般侧重于对经济要素层面的分析,要求全面准确的找出核心的要素,以此可以判定市场与宏观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制定战略性计划的基础。

(1)世界整体的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的一致的发展途径是发展远洋海运和发展国际物流行业业务的发展基础上的合作共赢。它随科技进步和国际政治的多元化引发了国家之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从而对世界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世界区域间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向前发展必会导致区域贸易的量的增长,从而会带来国际物流行业业务总量的不断上升。

(3)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正因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个国家经济均开始依赖国际贸易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交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公司的投资生产经营等日常经济活动已经涉及了一百六十多个国家。经济一体化直接带来了国贸、海运的增长,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壮大推动了集装箱运输、综合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4)国内经济的茁壮发展

港口运营情况则是国内经济发展好坏的指南针,经济发展的情形和港口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例如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国内的发展势头必然进入高速增长的春天时期。

(5)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就中国而言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进程,第二产业将不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日常的进出动也就更加的频繁和正常化,这样势必就会造成集装箱运输方式需求不断增长。国家的产业整直接就影响了国际物流运输的货源组成结构和数量。

(6)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曾在教材中看到,现目前国际物流的范围内的国际贸易中有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运输是由远洋海运完成。随着我国政治的日益开化,我国贸易业务随之也开始了飞速发展的路程,中国入世后的又开展了新的贸易格局,然后加工贸易兴起、保税区兴起,贸易量持续增长的势头都给国际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行业环境分析

国际物流行业的繁荣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对国际物流行业进行此行业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弄清楚国际物流行业的业务运营情况及整体上的的趋势,从而可以明白国际物流行业生存和发展所涉及到的机遇及威胁,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竞争,最终为国际物流行业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方案。

1、行业前景分析

要重点把握国际物流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前景,以便从整体上摸清行业的现实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分析国际物流行业的运营规模,还必须调研社会对国际物流行业的需求总量增加或者减少的趋势,国际物流行业中所涉及企业的的社会服务承接能力,国际物流行业所提供的服务与社会需求量相比较是是过剩还是尚有不足。

要对国际物流行业企业自身规模的发展趋势与行业进行比较,企业现有规模是否过大、过小还是正合适。与此同时还要对本物流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进行分析,与行业内领头企业比较,在经营状况、经营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还要对国际物流行业的行业技术情况进行分析。行业技术情况对行业发展影响不小,尤其是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年代更要对本企业当前的技术水平进行准确分析。

2、港口行业竞争分析

国际物流行业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分析是对其战略分析的重点组成部分,竞争是促成策略的试金石。企业制定战略目的是在市场争中击败对手,以获取发展的空间。企业间的竞争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运输方式间竞争:现行主流的运输方式除水运外,还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方式,多种方式之间对国际物流行业互补又相互竞争促进。随着货运业的发展,各运输方式间的壁垒正逐渐被打破,各运输方式间的焦点越来越多。比如,高铁建设及高速路的建设,传统的航空运输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综上,各运输方式间的可替代性逐年升高。

国际运输成本与服务质量将进行正面比较。这将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比较进行抉择,最终引起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也开展竞争。

(2)c境外港口间的竞争:不同地区的港口由于地理上的差别,与此同时多式联运与国际物流行业市场主体的日益的重要化,共同造就了现阶段国际港口之间的的残酷竞争。所以要着重分析富有竞争力的国外港口。比如它的业务规模、理货能力、发展目标等战略。

(3)国际物流行业同行企业竞争:所要进行的分析从新企业和现有企业之间进行。除了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就同行国际物流企业的数量和运营能力进行分析。

四、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1、国际物流企业的实际实力分析

在分析战略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自己的情况。在与同行的竞争企业进行比较之后,还应找出所分析的企业与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及不足之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才能让自己企业在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地理区位:地理区位的优势是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所具有的无法复制的优势。对国际物流行业中的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的市场情况要有正确的认知。比如要从港口条件、在交通中的独到地位进行总体评价。

(2)国际物流行业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港口是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主要的运输方式共同构建了以港口为中心的运营网络。所以国际物流企业要与本企业发展相关联的运输方式所承担的货物数量进行比较。

(3)港口基础设施分析

港口的基础设施有泊位、航道、堆场、装卸设备、作业船舶等。对港口运营现状、装卸设备的数量、泊位的靠泊能力、堆场的容量等数据要进行逐一的分析。

2、国际物流行业的腹地分析

腹地分析指的是港口进出货物的数量。腹地货物结构一般比较稳定,但如果腹地区域经济状况良好,经济持续发展或者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那么腹地区域的货物也会逐步发生改变。

腹地分析一般以省份为单位,分析进出港口货物的数量、品类、占贸易的比重、占吞吐量比重或者不同运输方式的承运比重,可以找出重点省份及其货类。

参考文献:

[1]张铎,张耀平等.国际物流行业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包键民.物流现代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国杰,于海洋等.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4]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赵春明.企业战略管理一一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货运;铁路运输;虚拟企业

1.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物流过程是企业产品制造、流通链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是继制造商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1]

在加入WTO以后,由于物流业的市场准入,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根据我国在WTO协议中的有关承诺,国外运输可以直接进入我国从事铁路集装箱、冷藏、快运、特货和多式联运等专业性运输。中国铁路只有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迎接来自国际的外部挑战。同时国内的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发展迅速,这类企业的优势在于经营观念、机制、管理方式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将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以及部分传统工业运输、仓储、批发企业(如中外运集团),在其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面对国内物流业的竞争,铁路也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转换的进程。

2.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契机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已势在必行,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化的条件和优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抢占物流发展先机,加快铁路物流的发展。下面对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几个契机逐一作出客观地分析。

2.1垄断与竞争问题

一方面运输市场存在着5种运输方式,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另一方面,在铁路行业内部,铁路的经营大体仅限于国铁一家,因此,将铁路行业定义为:“外部的非垄断性与内部的垄断性并存”是比较合适的。[2]

外部的非垄断性问题。运输市场的完善意味着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的增强,这其中包含了其它运输方式对铁路运输方式替代性的增强。如在我国的运输市场上,公路运输已延伸至长途;而民航在发挥超长距离运输优势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服务向中长途、城际间延伸。在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已经日趋强化的状况下,铁路外部的垄断日益淡化。

其次,铁路内部的垄断性问题。迄今,中国铁路的主要经营者基本国铁一家,尚未出现第二个主体可以与国铁进行对等或平行地进行竞争经营。虽然中国铁路网中已出现了一些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但这些铁路大体上分布与铁路网的末梢或支线,基本与国铁不构成竞争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在铁路行业内部,确实存在着国铁一家垄断性经营的问题。

社会运输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铁路观念的改变,只有主动地满足现代物流的要求,铁路才能成为现代物流寻求社会运输力量的首选。为了解决内部的垄断可以通过组建若干铁路路网集团公司,增加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因此,观念转变是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化的第一个挑战,同时第一个契机。

2.2政策与法规

“十五”规划中,明确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是货运物流化。建立综合的物流体系,为铁路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铁路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运输资源的重新配置。

党的十六大以后,铁道部提出了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作为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铁路分离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推进主辅分离和改制,必须解决辅业发展的体制,从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实施突破。政府必然会在铁路创建现代企业的过程中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这就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另一个重要契机。

2.3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以及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等软件的开发,同时最优化算法和模拟预测算法的应用等,对各子系统的信息加以综合利用和处理,优化了决策支持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安全、高速、可靠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信息共享程度,构造了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运输全程的实时监控信息,使物流中心实时的掌握所托运货物的运行路线、到达时间、装卸搬运情况已有无货损货差等意外情况。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铁路从传统运输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转变提供了第三个契机。

3.铁路物流企业建设

3.1发挥铁路自身优势

一方面,在现代物流运输中,可分为干线运输和集散运输两类。在国内运输方式中,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在时限、价格、服务的综合优势上应比公路、航空运输更具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中国特定国情的背景中,其他的运输方式在若干方面对铁路不具有替代弹性,从而决定了铁路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较之公路,铁路运输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性。公路运输的经济辐射作用一般以短距离最优,在短距离内可以最大限度的覆盖区域经济。由于铁路运输的连续性、直通性、最优的全天候性、陆路中长距离物流的规模不可替代性,使其较之公路运输具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作用。

较之航空,铁路运输有更大空间的经济辐射性。铁路运输在所经过的区域可以集散物流,可以将偏僻区域的物流输送到铁路网络的任何一点。

较之管道,铁路运输有更多样化的经济辐射性。管道运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只能运送油类或经过液化处理的物品。铁路运输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物品。

较之水运,铁路运输有更密集的经济辐射性。水运只能在极少数同行的水系对经济发生辐射作用。而铁路将一国所有的区域联结起来。

3.2建立铁路物流企业

铁路物流企业完全独立于铁路运输主业之外,一般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法人治理机构。铁路物流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货运物流化。所成立的物流企业是在发挥铁路干线运输优势的前提下,将铁路货运由传统的承运、交付组织方式,向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务的方向转变;将铁路货场传统的计划管理、作业方案和设备管理向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良好的经营利润。

货运多样化。改变货运产品单一的局面

,形成满足不同客户运输需求的系列产品。货物运输的营业办理也向多样化转化,整车,零担和集装箱已初具规模。

产权明晰化。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采用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法律制度,促进铁路物流企业经营者职业化,以满足现代企业运行的要求,规范经营者行为,督促经营者尽心尽责的工作。

服务综合化。发挥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改革传统的货运站和货场的管理,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对于中小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技术层次较低的简单物流服务;对于大型枢纽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需用电子化、信息化、机械化装备的现代物流服务。进一步可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集约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并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很好地衔接、沟通、协调,分工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服务综合化。[3]

货代第三方化。目前铁路多经货运企业为数不少,经过几年的发展,铁路货代企业已逐步拥有一定的设备和人力,但货代企业的业务基本停留在铁路运输的延伸服务上。因此,将铁路货代企业发展成第三方物流企业非常必要。铁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来自各种顾客手中的小批量货源整合成大批量装载,利用铁路进行运输。其优点是:(1)使铁路货运的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小批量货物可以集中到达发运地,便于整合运输。(2)节省了托运人的发货时间,减少了货物在途停留,提高运输效率。(3)收集的大量货物可以集中一次发运到目的地,不用中途倒装,减少作业量,减少了货物的破损率。由于以上优势,可以为主业吸引更多的货源,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从中获得利润。

3.3铁路物流企业的虚拟化

现代物流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物流,在于它将从未有过的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用于物流管理和运作,最大限度地协调与调动地区或全国的社会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以获得整体效用的最大化。在IT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不能单独打拼,而必须在竞争中求协作,在协作中求发展。任何一个企业部同时处在多条供应链和超时空的增值网中.为了从中获取最大的能量,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立体化、网络化的虚拟系统,进行信息集成和管理,发挥系统内的自有资源和系统外的社会资源的总体效用,增强竞争力。[4]

(1)虚拟物流企业的建立。现代综合物流的虚拟化是指物流经营人将他人的资源为己“所有”通过网络,把他人的资源变为自己物流的一部分,借助他人的力量突破有形界限,延伸、实现自身的各种功能,进而扩展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物流的虚拟化是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的临时性、动态联盟形式的虚拟物流。现代综合物流的虚拟化,以电子通讯技术为手段,以客户为中心,以机会为基础,以参与成员的核心能力为条件,以协议目标和任务为共同追求,把不同地区、国家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空间约束,靠电子网络手段联系,统一指挥的虚拟经营实体,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2)虚拟企业的特征。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1.松散性——由独立企业自愿为某一目标暂时结合在一起,完成某一要求。2.灵活性——随时根据市场反馈信号调整组织结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加盟的人数不限,加盟的方式不限,完成任务便宣告解散,再进入下一个虚拟组合;3竞争力强——可通过分享高技术、分担成本费用的手段迅速融资和提高综合技术实力,实现优势互补,集中竞争优势,形成规模效益。

(3)铁路物流企业的主导作用。在现代物流条件下,商品运输由单一的传统运输方式变成多种运输方式的最佳组合,为此,铁路必须改变服务理念,仿效其他行业组建虚拟企业的成功案例,与基于其他运输方式的物流企业建立虚拟物流联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在利益上实现“双赢”或“多赢”。铁路作为物流联盟的主导核心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合同体系实现对成员企业的监督以确保联盟的运行绩效。此外还要有激励机制以鼓励成员之间的协调和信任行为。

综上所述,面对国际、国内物流给铁路运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铁路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契机,建立铁路现代物流企业,增强铁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铁路现代物流企业的建立,也是落实铁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智文.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的若干建议[J].铁道货运,2004(1):4-7.

[2]恒舆.构建铁路运输企业集团的战略思考[J].综合运输,2004(1):45-47.

[3]黄鹤群.铁路开展物流化服务的思考[J].铁道货运,2003(2):1-2.

[4]李宗豪.现代综合物流及其“虚拟化”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01(6):38—40.

篇6

1.1订单服务流程设置不合理

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产品的价格、性能、质量的竞争外,优质的客户服务也是决定竞争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客户的服务水平又直接影响着物流成本。ABC公司一贯注重客户服务水平,注重维持品牌优势,在物流管理中有完善和严格的客户服务考核指标。但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长,服务成本也随之增长,产品定位不再是以前的高端产品,价格已经本土化,但没有建立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方案,物流服务水平定位太高,导致物流成本太高,产品利润得不到保障。

1.2物流成本统计核算账目设置简单

仅ABC工业大型驱动业务集团就有近10种产品大类,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应用。由于企业过于庞大,尤其中国近10年来一直以2位数的增幅在发展,而多个业务集团又共用一个物流中心,加之一直以来重产品轻流通的管理,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结构太过简单,如:由于传统惯性思维,认为工业产品重量重,空运成本高,在SAP系统中统一设定运输方式———海运;仓储和运输成本采用简单的根据金额分摊给业务部门,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没有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没有在订单级别的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虽然对产品线有细致分类和详细的业务报告,但物流成本记录和核算没有根据产品细分,没有各项产品单独的物流成本的记录和报告,也不做分析和研究;虽然都是重量较重的机电产品,但产品价格差异很大,导致物流成本和价格比例不协调。

2服务物流水平和物流总成本的关系

客户服务是物流的活动之一,服务水平决定了产出水平和物流系统反应的能力。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就是设定的物流活动水平的结果,每一客户服务水平有相应的成本水平。事实上,根据特定的物流活动组合,对应一服务水平都有许多不同的物流系统成本方案。随着物流活动水平的提高,企业为达到更高的客户服务水平,成本则会加速增长。在大多数经济活动中,只要活动水平超出其效益最大化的点,人们就能观察到这种一般现象。销售-服务关系中的边际收入递减和成本-服务曲线的递增将导致利润曲线。不同服务水平下收入与成本之差就决定了利润曲线。因为利润曲线上有1个利润最大化的点,所以这就是平衡服务水平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该点一般在服务水平最低和最高的2个端点之间。

3ABC公司订单服务成本控制分析

了解公司的各服务水平下的收入和物流成本,我们就可以确定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服务水平,利用数学的方法找到这个最大利润点。(1)简化订单服务流程以前客户下订单到ABC贸易公司,贸易公司再下采购订单到运营公司,货物生产好后由贸易公司发货给客户。而现在销售公司客户直接下订单到ABC运营公司,运营设置商务与客户直接对口处理订单流程,并由运营公司物流部直接安排发货到客户。这一流程的改变使得当公司面对本地较低端的客户,不需要贸易公司较高素质的订单管理员提供双语服务,因为不涉及国外供应商和客户。工厂订单管理员完全可以应对日常业务,相对薪资成本较低,从而服务人员成本降低了。从物流路线上看,从工厂仓库发货到约定交货地点,销售公司的物流中心只管理库存账目,不管理实际货物,节省了仓储和运输成本;这2项改动也同时节省了物流服务的时间,缩短了总体供货时间,提高了订单反应速度。(2)延长订单周期根据对竞争对手的服务水平调查,在不增加失销成本的情况下,延长订单周期到10天。

4ABC公司物流运输活动成本控制分析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支出最大的部分,大多数公司的运输费用约占公司物流总费用的40%,占商品价格的4%~10%。如今订单趋向量少次频、国际贸易增多、物流全球化、燃料费用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与其他物流费用相比,运输成本正在不成比例的增长。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企业物流是全球物流,运输状况复杂,线路长,因此运输成本更是重中之重。同时从物流系统的角度考虑,我们研究的是物流总成本,运输方案的选择对存货持有成本和仓储成本及服务成本都有连带所用。

4.1产品特征与运输方式

不同的产品有其自己的特征标准,主要包括重量-体积比、价值-重量比,而运输方式的选择往往受到产品特征的影响。为了选择适合ABC公司的运输方式,在此给出上述的两种标准,以供后面选择提供参考。

4.1.1重量-体积比

产品的重量-体积比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衡量指标,与运输和存储成本直接相关。密度大的产品,即重量-体积比高的产品(如金属产品、饮料和罐头食品)可以充分利用运输设备和存储设施,运输、存储成本偏低。但对密度小的产品(如塑料泡沫制品、薯片和灯罩),在达到运输设备的载重限制之前空间就已经填满了。

4.1.2价值-重量比

运输、存储产品的货币价值是考虑物流总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存储成本尤其受产品价值的影响,当我们将产品的价值和重量进行比较,得出一个比率时,会发现其中存在着明显的成本悖反现象。价值-重量比低的产品存储成本低,但运输成本占销售价格的百分比比较高。由于库存持有成本是按产品价值的一定比率计算的,而库存持有成本是存储成本中的重要因素,所以产品价值意味着存储低成本。而运输恰恰相反,是与重量挂钩的,如果产品价值低,运输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重就会很高。价值-重量比较高的产品(如电子设备、珠宝和乐器)则恰恰相反,存储成本比较高和运输成本比较低,因此物流总成本的曲线呈U形。

4.2运输方式的物流总成本特征

列举了各种运输方式下的成本速度、安全性等属性情况,可以直观地了解各运输方式的优劣势。

4.3产品特征下最佳运输方式对物流总成本的影响

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物流总成本的重要因素,能使运输服务的成本与该服务水平导致的间接库存成本达到平衡的运输方式就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即运输的速度和可靠性会影响托运人和买方的库存水平(经常性库存和安全库存)以及他们的之间的在途库存水平,如果选择选择速度慢、可靠性差的运输服务,物流渠道中就需要更多的库存,这样,库存持有的升高会抵消运输成本的降低。同时考虑选择合格地运输方式还要考虑产品的特性,如价值-重量比、重量-体积比等。总之应该综合系统考虑,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4.4ABC公司产品选择运输方式的选择

ABC公司产品线分类众多,以适应市场不同档次的要求。如P185系列电机属于M1高端产品,由欧洲原厂生产,所以相对同类产品价格定位较高,即价值-重量比较高。基于物流总成本的考虑,选择最低物流成本的运输方式做如下分析:公司的供应链方式是欧洲将生产好的产品存放的工厂仓库,然后由承运人运往各国家的分销仓库。每台电机在工厂持有价值C=20000美元,中国分销仓库持有价值(加入运输成本)C′,每年需求D=7000台,工厂仓库和分销仓库的安全库存Q=100台。可知IC表示每单位货物库存持有成本,平均安全库存为Q/2,RC表示单位需求量的运输成本。由此可以得出:虽然海运的运输运输成本较低,但货物在途成本和仓库持有成本都较高,所以将原先的海运改成了空运。正确的决策是建立在详尽的数据和分析的基础上的,而建立这些数据需要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要想真正做到以现代化的手段去控制物流成本,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数据网络、通讯技术来构建物流信息系统。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根据物流成本效益悖反理念,企业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

5结语

篇7

[关键词] 绿色物流理念;包装;流通加工;运输环节的绿色物流

[作者简介] 梁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级经济师,广西道路运输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 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2-0081-0004

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经济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也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人类的行为已经威胁到了自身的安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存在冲突的,这也是“要GDP还是要未来”诘问的由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日益重视,相应的,物流过程中五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从天到地对环境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绿色物流呼声日益高涨。绿色物流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通过在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环节引入环保措施,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发展物流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无论从政府层面规划物流园区时,还是从物流企业层面进行运输时,均需要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平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一、绿色物流基础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这一基本概念表明,可持续发展应当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现代物流的过程中消耗能源、噪音等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影响的程度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致力于形成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达到物流与环境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与物流运作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义务感与社会责任感。这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其基本要求是:在发展物流的过程中,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谋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 运输活动中,不合理的运输方式

返程或起程空驶,空车无货载行驶,可以说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

对流运输、隐蔽的对流运输,亦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以互相代用而又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称对流运输。

迂回运输,是舍近取远的一种运输,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办,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重复运输,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达目的地,或目的地之外的其他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或者,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面运进,同时又向外运出。重复运输的最大毛病是增加了非必要的中间环节,增加费用,增大货损,浪费资源。

倒流运输,是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其不合理程度要甚于对流运输。其原因在于,往返两程的运输都是不必要的,形成了双程的浪费。倒流运输也可以看成是隐蔽对流的一种特殊形式。

过远运输,是指调运物资舍近求远,近处有资源不调而从远处调,这就造成可采取近程运输而未采取,拉长了货物运距的浪费现象。过远运输占用运力时间长、运输工具周转慢、物资,占压资金时间长,远距离自然条件相差大,易出现货损,增加费用支出。

运力选择不当,未选择各种运输工具优势而不正确地利用运输工具造成的不合理现象,常见有以下若干形式:弃水走陆,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上述不合理的运输方式产生资源浪费、燃油消耗浪费,噪音和废气,交通堵塞、事故等等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2. 仓储活动中,有些商品的特殊养护方法(如喷洒杀虫剂)会污染环境;一些易燃易爆物、化学危险品,爆炸或泄漏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 搬运过程中,不当操作会损坏商品,而废弃物也有可能污染环境。

4. 包装过程中,过多过度包装造成造成资源浪费,被扔掉的包装严重污染了环境。

5. 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浪费能源;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

6. 信息处理活动,错误的信息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如错误的定货信息会使工作无效,造成人力、运力的浪费。

三、广西绿色物流的现状

目前广西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

1. 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区域运输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缺乏投入。水运、民航运输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运输系统尚未实现周密科学的设计。

2. 库容容积小而分散,仓储设施落后,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或利用程度不高或规模效应不明显,存在着较严重的人、财、物的浪费。

3.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影响物流效率。南宁的一些大型的物流园区,如安吉物流园、高新区物流园,使用自动分捡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巷道堆垛起重机等设备的企业并不多,不少企业仍然使用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

4. 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须有先进的技术,但是目前广西物流材料的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5. 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由于广西提出绿色物流的概念较晚,对它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研究的内容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强,存在理论与应用实践的脱节。

四、广西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有必要调动相关部门的力量,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层面绿色物流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

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导致大气污染加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如,现广西区公路运输管理局在广西南天物流有限公司推广的甩挂运输是政府对绿色物流所采取的一项有效举措。汽车挂车的原理和船舶拖带、火车加挂基本相同,都是在充分利用动力能力的基础上,增加运输能力。

2.对交通量的管理

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如,广西桂华物流有限公司积极筹备的“城市货的”若能在南宁成功实行,无疑是绿色物流与企业运营的最佳结合点。

3.对交通流的管理

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绿色运输首先是要从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的“五要素”上实现合理运输合理化,就能取得预想的环保结果。 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有:

(1)配载运输,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提高实载率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资源浪费。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如,广西超大运输集团购买部分“托头”运输白糖,不仅提高了实载率,企业也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运输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尽量减少能源投入就是对环境的保护。打破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发展社会化的运输。

(3)开展中短距离“以公代铁”的运输。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500公里内,或经论证可行也尽量利用公路。

(4)发展直达运输,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直达运输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载,从而提高运输速度,省去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复合一贯制运输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各种运输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衔接。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各种工具连结的通用媒介,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实现。

(5)“四就”直拨运输。“四就”直拨,就厂或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货物分送给用户,勿需再入库。“四就”直拨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

(6)开展共同配送,发展第三方物流。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效率低下、环节繁琐、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如,2011年11月20日成立的广西聚邦物流有限公司本着“资源整合,合做共赢,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通过“统一运营管理、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集约化经营,将加盟企业的运营优势与市场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挖掘运营成本潜力,降低运营成本支出;在联盟运营模式中,通过资源整合,特别是运营资源整合,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运营车辆的有效载荷与周转率,减少运营车辆行驶数量,既降低了车辆使用的运营成本,又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净化了城市环境。

2.绿色包装

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后就被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例如,广西现在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导致的后果。现阶段,广西逆向物流仅限于废旧物资回收、生活垃圾分类等初级行为,作为企业自身行为的逆向物流活动还不多见。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 包装模数化,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标准的、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采用集装箱、托盘等集装方式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物,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如,采用通用包装,采用周转包装。以及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完后转作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后制作新材料。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流通加工是在产品出厂后在流通环节中进行的加工,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行专业化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钦州保税港区的流通加工,加工后再进行物流实现了物流环节增值);另一方面,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分散加工造成的废弃物污染,如大型超市对蔬菜的集中加工,减少了居民分散扔垃圾造成的环境治理问题。

4.逆向物流的管理

逆向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或仍有使用价值但被顾客退回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回收修理,或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形成的从顾客到生产者的物品流动。为此,企业要从整个供销供应链的角度来组织物流,设计回收、废弃物流的路径,建立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循环系统。循环型物流追求物流全过程的效率化,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这将是未来绿色物流管理的一个重点。

五、结 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IS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现进入广西的不少外资物流企业都以绿色物流作为其担当社会责任的宣传点,广西本土物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绿色物流将是它们赢得市场空间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物流作为一种良好的环保理念,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广西物流行业相关参与者必须从绿色物流“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在两者的支撑下,将绿色物流推向深处。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东北经济区;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70-03

中国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大幅上升,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001—2009年中国GDP年增长速度10.1%,能源消耗年增长速度9.1%。因此,根据有关专家预测:依照中国目前GDP增长的速度,CO2年减排数额将达到60亿吨。

随着低碳技术和低碳理念的推进,以“低碳”为标志的绿色行动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物流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报告称:过去十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增长率达25%。另一项调查结果则显示,各种运输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分别为小轿车52%、货运汽车31%、航运6%、铁路3%、航空3%、其他5%。

图2 2009年不同运输方式占的比重

资料来源: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从2009年中国不同运输货运量所占比重分析看:公路占76.41%、铁路和水路分别占12.13%和11.4%、航空占0.02%。公路货物仍在运输的主体。而在运输方式中,公路和航空运输耗油量大,而铁路是耗油量最少的运输方式。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社会货运量总量为320.3亿吨,其中公路货运量为242.5亿吨,航空货运量为557.4万吨,而铁路货运量和水运货运量均为36.4亿吨。货运量与能源消耗成反比,用高等能源换取低等能源的现象广泛存在于煤炭、农作物等基础资源的物流过程中,在使社会物流成本陡然增加的同时,也使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因此,低碳物流很大程度上直指公路运输、海上运输与航空运输。这三者被视为集中减排重点,但是也是减排的难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物流企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实现低碳物流无疑是其内在需要,通过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与物流的关系

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低碳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出台相应的低碳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物流低碳化成为物流行业发展必经之路。

一方面,物流企业高油品消耗量和气体排放量使物流企业必然成为节能减排的关键点。物流本身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必须积极应对生产和发展所提出的时代要求,尤其是通过运输、包装、配送等业务方式实现其经营目标的物流企业,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物流企业存在众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如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较为普遍,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造成能耗的增加和浪费,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使物流企业成为低碳减排的重点。另一方面,发展物流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规划产业之一,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信息化、标准化等措施实现低碳化物流发展,大大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

据有关部门测算,物流业的油品消耗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1/3,而不同运输方式能源消耗是不一样的,每吨公里卡车的能源消耗为1.41MT,铁路0.45MT,船舶0.55MT,飞机22MT。每吨公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装载卡车、铁路、船舶、航空的比例是5∶1∶2∶75。

图3 不同运输方式每吨公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物流企业要实现低碳化发展,改善以油料非再生为主的能源结构、降低物流企业单位产值的能耗、提升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进行物流流程优化、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东北经济区物流发展现状

东北经济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商品物资的生产和消费不断增长,商品物资集散功能不断增强,货运量即物流流量增大,物流活动的产业特征日益明显。从表1也可以看出,2009年东北经济区域中辽宁省GDP为15 212亿元,黑龙江省8 288亿元,吉林省为7 200亿元。能源消耗总量辽宁最高为19 112,黑龙江10 467万吨标煤,吉林为7 698万吨标煤。由此可见,GDP的增长和能源消耗成正比。

东北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地域分布特征显著,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其中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占耕地80%以上,正常年景,东北经济区粮食产量为8 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商品量为4 300万吨左右,占全国粮食商品量的40%,其以粮食产量高、商品量大、外调数量多而享誉全国。其中区际间的粮食商品率可达60%以上,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豆330亿~340亿公斤,特别是在粮食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高。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可达1 140亿~1 180亿公斤,按人均需粮400公斤,东北区外调和外销粮食可以满足新增1.5亿人口的需求。其中粮食外销量为2 200~2 500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流通量的1/4。同时东北经济区还是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重工业产值在各大区中居第二位,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其中钢铁产量占全国1/4以上,所产钢铁有1/3以上支援全国各地。机械工业是中国机械工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冶金设备和汽车制造均占全国一半左右,矿山和发电设备均占全国的1/3,原油年产量均保持5 000万吨以上,占全国一半左右,运煤生产1 000万吨以上的大矿有4个。

1.物流企业大多缺乏低碳意识。从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状况来看,国内物流企业发展较晚、起步低,仍处于粗放型初级发展阶段,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也是影响物流企业高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国有大中型物流企业虽然在物流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大多是从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经营观念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而民营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制约,企业经营规模、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处于较弱态势。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物流运输业务少、车辆运输任务单一,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单纯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缺少合作意识,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大大加大了碳排放量,污染了环境。

2.物流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偏低。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加上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物流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浪费。物流组织管理中如物流网络节点设置、物流设施布局和合理使用等方面问题突出。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和指挥能力,更不能形成统一的货源组织和车辆调配。目前大多数企业未采用综合化和精细化管理,在供应链设计和协调上不到位,造成许多低效率的迂回运输和货运调度时空造成返程空驶现象严重。由于车站、港口、物流园区和仓储地物流节点设置欠缺合理化,致使不同线路的衔接存在较大困难,例如轮船的大量输送线和短途汽车的小量输送线,两者输送形态、输送装备都不相同,再加上运量的巨大差异,所以往往只能在两者之间有长时间的中断后再逐渐实现转换,严重地影响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能源效率,进一步加剧了物流企业的高能耗。

3.物流企业设施设备技术落后。防止污染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物流技术普遍落后,与低碳化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东北区域气候环境的特点,导致运输等物流环节“高碳”现象严重。大多数物流企业尚未形成物流标准化体系,大大影响了物流网络节点、设施、器具等的合理使用。突出问题表现在运输方式间由于装备标准的不兼容性,影响了东北综合运输的发展;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了货物在运输、仓储、搬运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间存在缺口,严重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载荷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等。同时,物流装备水平低,新能源车型少,仓储设施建设在保温及照明方面尚无节能标准,在仓库频繁使用的装卸搬运设备中,内燃式叉车仍是主流,库存周转慢导致商品过期变质,客车载货等现象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迫切需要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的革新。

三、低碳经济下东北物流发展对策

物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作为“低碳”、“环保”的关键领域,切实抓好“低碳物流”的规划和实施。要结合现代物流的运行规律,研究制定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低碳物流成为企业发展的自主力量。

1.建立完善的低碳物流政策体系。美国和欧盟、日本等先进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鼓励减排低碳机制,其中很多是直接针对物流领域。中国政府在国际会议上,对未来降低碳排放做出了降低40%~45%的承诺。要实现预期的目标,物流领域的低碳计划不容忽视。应尽快建立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推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强化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东北区域各省应明确将发展低碳物流业纳入政府规划。编制低碳物流专项规划,对建立低碳物流体系,进行专门的研究。东北区域要实现低碳经济转型,除依靠物流企业自身努力,更新经营理念、加强内部节能挖潜、变革经营模式以外,要建立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充分争取政策的扶持,争取政策对低碳物流发展的具体支持措施与经费,如争取财政对物流企业实施环保低碳经营模式、创新低碳技术的资金扶持;争取低碳企业的优惠贷款,缓解企业在低碳经济转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等。

2.建立低碳物流管理机制。把低碳企业、低碳管理、低碳运营等融入东北经济区域物流产业的各个环节。加强东北物流业低碳意识培养,树立低碳经营理念。在低碳运输管理手段选择上主要包括运输优化线路设计、路线要进行合理规划,优先选择高效能的运输方式,运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的空驶率、空转率,提高运行效率,采用集并运输。同时还要提高包装的重复使用率,优化仓储设施布局等,增加单位运量、采用电动环保车辆、采用环保冷藏运输方式等。根据东北货物运输的特点,选择节约、低能耗铁路货物运输。从政府部门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物流业发展,实施促进低碳物流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东北区域内物流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3.实现物流运作的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也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前提。针对东北经济区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能力或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有效应用,企业内部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物流管理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较低,物流装备和设备、物流设施方面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也不高。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偏低制约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规模化运作,造成机动车空载率高,增加了道路上车辆数量,也增加了无效碳排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影响了物流企业低碳发展水平,使物流企业根本无力顾及碳污染、碳处理等问题,增大了物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促进节能减排、推进物流企业的低碳化进程,需要提高东北区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加快低碳技术的开发与标准化的应用。目前东北经济区物流企业的能源消耗以油料非再生能源为主,而油料消耗又以柴油和汽油高污染型能源为主,其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均达50%以上,载货汽车百公里油耗为7.6升,比国外先进国家高1倍以上,因此降低运输工具使用的高污染能源,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太阳能、电力等新型环保低碳能源的使用,是加快东北地区节能减排的关键。在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同时,还增加可再生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的使用,从而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要引进、吸收和创新低碳技术,建立低碳物流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贾晓航.中国东北区域物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4.

[2] 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J].中国物流采购,2008,(21):24-25.

[4]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4.

[5] 刘照军,等.基于低碳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1,(9):29-31.

[6] 葛莉.刍议低碳经济下物流企业的经营对策[J].商业时代,2010,(30):34.

[7] 韩增林,等.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01-103.

篇9

关键词:成都地区,绿色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B

所谓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或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通过科学的操控体系抑制物流运作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环境的净化,并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倡导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

一、成都地区物流现状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了发达的陆路、空路交通网,由于当地物流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有规模的、规范的物流市场。企业各自为政的现状造成了物流企业盲目扩张,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廉价的一次性材料被大量的生产与排放。而行业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和各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更促使市场调节机能陷入混乱。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只有少数企业拥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备,而在自动化、信息化领域有一定程度发展的企业则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中小型的物流企业仍停留在原始的人力作业阶段,“野蛮物流”的现象严重,货物的基本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很多企业不愿意为绿色物流买单,造成了整个行业机械化程度低下,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滞后。

二、对于实行绿色物流管理必要性的简析

时下,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加深,吸引外资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每个地区都在综合考虑市场、交通以及环境的综合治理等问题。而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物流行业是否规范,是否高效,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合理便利的物流系统不仅使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同时也能给其他行业的企业节约相当一部分成本。对于整个地区而言,行业成本的降低自然会刺激市场的消费,进而使得该地区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这个循环中,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纵观国内外经济发达的地区及国家,无一例外,都是把高效环保的现代化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作为西部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成都有着极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及发达的交通网,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同时也因为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因此,成都地区的物流企业只能把握未来,放眼全球,积极借鉴欧美等国的物流发展道路,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之路。只有通过绿色物流的实施,才能繁荣成都的经济,才能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三、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促进企业从自用车辆运输逐渐转向营业用车运输,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在运输路线上,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立体交叉或环状的交通路线,并制定相关的道路规定,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效率,达到环保目的。

作为实施绿色物流的主体,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绿色物流的建设和管理:

1、整合资源

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通过各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与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其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建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并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2、绿色运输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运输对于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由于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废气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合理布局与规划各货运网点配送中心,通过缩短运输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指主要是针对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低等情况,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3、绿色包装

要开展绿色包装,首先要使包装尺寸标准化,这样有利于装箱或装盘,同时也有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使物流系统合理化;其次进行物流包装改造,使包装能适用于大型化和集约化的运输,这样即能有效减少单位包装,节约材料和费用,也有利于提高装卸、搬运、保管、运输的作业效率;最后,开发并使用环保包装,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4、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简单地说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从微观上看,逆向物流具有提高顾客价值、增强竞争优势、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等显性和隐性作用;从宏观上看,逆向物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5、绿色仓储

仓库布局过密会增加运输次数,使运输路线变长,仓库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空载率。因此,对仓库布局的合理规划,可以提高仓库作业效率,方便货物的保管、加工,以及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Z].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7―13.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Z].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22―26.

[3]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85―96.

[4]陈柳钦.环保:物流管理新趋势[J].中国经济信息,2002,15:23―24.

篇10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 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 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 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 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 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

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 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 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文秘站:]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 废弃物物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