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师 学生 思想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课堂教学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

2014年2月10日,丁某在兰州市某中学操场踢球时,与受害人张某发生口角争执后继而相互殴打,丁某用脚踢打张某腹部。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所受损失属重伤二级。法院以被告人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而且逐步演化为群体性的校园暴力事件,类似的案子值得我们深思,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沉痛的。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教学中又应渗透着不可低估的思想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也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和机制。

一、语文教材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教师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首先应该是情感的交流,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和体验,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文的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自己健康的真挚情感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然后辅之以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就会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教师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做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与的思想教育相联系,都有一定的思想性。但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抓重点,找突破点,使思想教育融入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最重要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3、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当然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进行教育,如口头作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义务劳动等,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二、有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那么就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落实,这需要因“文”而异,巧妙设计教育思路,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下面就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作几点分析:

1、不失时机的渗透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表达爱国、爱家乡主题的作品很多,典型的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小弗朗士”,一个平日里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孩子尚且如此爱国,更何况其他的孩子呢!尤其要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还有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既歌颂了伟大祖国河山的壮美,又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以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篇目还有很多,教师在进行诸如这些文章的教学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愿望转化为自己好好学习,立志报国,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中来。

2、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模仿某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古人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要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注重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表率作用,才能给学生带好头、起好步,这样的教育效果将是无法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是非标准和良好的分辨能力,才能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通过阅读大量有益的作品,对学生的心灵不断进行美的塑造。其实,好多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善美的追求。譬如,评价一个人,就要看人物的内心品质,而不能只看外表。如《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主人公藤野老师,虽然不刻意注重仪表,穿着朴素,可他有着一颗高尚的心灵,以至于让鲁迅先生终生怀念他,教师就可以适时的向学生讲明白:人美在内心,我们看人、看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态度的不断变化,就是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教师可恰当的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伦理道德观,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再如,通过阅读名著《爱的教育》,告诉学生要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的心,善良、真\的心。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一切善良美好的人和物。

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 民主思想 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24-02

1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民主化现状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民主化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和进步,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民主化前进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传统和开放的矛盾甚是激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育经济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首先,我国的总体教育投入少。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长期实施精英教育战略,原本就极低的教育投入中大部分分配给高等教育,这些使基础教育处于贫血状态。其次,我国的教育教学投入出现了大范围的分配不均现象。教育投入的重点化特点,使得优势资源从基础教育向非基础教育转移,甚至还出现了从普通学校向重点学校转移的情况。

1.2 应试教育倾向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腐蚀,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趋势仍旧是应试教育。考试成绩的高低成为了检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在教学管理上,以考试为中心,强调以大纲为参考,非毕业班进行详尽讲解,毕业班则搞题海战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地就是在题海战术后能够取得理想的分数。有人对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做出过这样的评价: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分析理解能力和基本语文素养可以具备,但是对于考试的各类题型,死记硬背和审题做题的能力必须要足够强。当富于人文精神的中学语文教育为考试服务后,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了分数的奴隶。技术化也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了。技术化其实就是忽略人的精神,同时忽略人文精神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将中学语文教育降低为语言的技术化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

1.3 民主化教育在基础教育管理上遭受着管制和挤压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基层的中小学学校的管理上,民主化教育往往形式化严重。例如,在中小学学校的管理中,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有诸如工会、教代会之类的机构,但工会往往只负责管理组织公益活动,而教代会也只是讨论而不进行决策。学校的所有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的制定基本上都是由校委会来进行决策的,甚至有时候是校长一人做决定的。学校大部分教职工只能按照学校领导事先设定的意图行事。而教师和学生还要承受一些专制的管理手段(如评比、体罚等),更要承受下岗、升学的巨大压力。学校里很少能有民主决策的氛围。

2 教育民主化在当今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教育民主化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它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2.1 民主教育思想是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理念

中学语文新课程设置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深入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论。在课程内容上,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努力增强所学课程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尽力选择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知识,这些不仅仅体现了中学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更强调了其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尤其注意学生的学习进程,鼓励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向上选择更多的课程,使学生能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在课程评价上,开展成绩与成长记录相互结合的综合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使他们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下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2.2 民主教育思想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原来教学大纲的束缚,在许多方面显示了教育民主化思想。例如:新课程标准力图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切实贯彻在新课标的各个部分;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重要地位,重点强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积极发挥推动学生发展的功能,努力实现学生的多向全面发展等。

2.3 实现教育民主化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创新

拥有足够的知识是实现创新的前提条件。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我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才有所作为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它首先要利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钻研,然后才能有所前进。在人的一生之中,青少年时期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们要全力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且以此为基础,树立科学的观念,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的意识。然而知识和经验仅仅是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知识渊博并不意味着创造力高,知识和创造力不是一回事,创新的根本是打破原来的知识,所以说创造性的行为很难从现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现成的方法,这就要求创新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要能够摆脱已有知识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知识作为基础,创新将是无稽之谈,缺乏生命力。而一味的固守已有知识,亦将扼杀人的创造力。一个人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在多变的环境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已有知识,才有可能发挥出创造力,得到非凡的成果。

3 对中学语文民主化教育的探究

3.1 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要想让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民主化全面开展,就必须构建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应当在知识、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深入交流,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民主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上,做出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1)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互助互评的师生关系

教育民主化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个性就是要承认学生作为个体的差异性。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民主教育首先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欲望发言,尤其是在语文某些饱含人文精神的层面上,更应当鼓舞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他们更加活跃地加入到语文的教育教学进程中来。其次,应当让学生平等地加入到学校的评教活动中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成绩评定拥有决定权,而学生却不能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作为学习的接受者,学生的处境始终未得到改变,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未得到发展。而在民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到学生手上。同时让学生客观地参与评教,使师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教学的状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可以每学期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教活动,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班级语文教学状况的看法建设性的意见。

(2)在学习中尽力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

初级阶段,可在学校的宣传媒介上广泛传播民主化的格言,如“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等等。使学生置身于真诚亲切的良好氛围中,让敢想敢说的健康心态和良好品格潜移默化得到熏陶。在道德和纪律上,管理者应抛弃传统的制度化训斥化的不健康的管理方式,寻找新的管理办法。教师应既能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又能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共同探求真理。教学管理者应当努力尝试实施民主管理模式,比如班级管理制度由师生共同讨论而决定,使每一名学生在健康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自身作为教育主体的愉悦感。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作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必须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表达自己,并且应当努力创造一个平等交流,民主对话的氛围,教师应该尽力放下架子,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的耐心往往就是对学生敢于表达的最大激励,一定不要因为话不投机而随意夺去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这会严重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要求教师有耐心,教师还应做到有细心,能够细心发现学生情感上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敢于倾诉,排解烦恼。教师应该积极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中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开阔视野,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尽可能关注更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位于中间阶层的学生。有的时候教师一句强硬的表达,一个轻视的眼神, 就会让学生产生情感的抑郁,容易造成师生感情的隔阂,甚至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厌烦。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教师多注意自己言行举止, 并且在学生身上多花一点心思,多和学生进行沟通,这样阻碍师生感情建立的隔阂都会逐渐清除。

3.2 中学语文课堂民主化教学的一些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更加具有独立的看法,更渴望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而作为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师则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主导作用实现在平等民主的相互交流中。笔者认为中学语文课堂民主化教学应该包含以下几种方法艺术。

(1)语文课堂上应允许学生出错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很多课程包装太过严重,幕后精心策划的痕迹明显地暴露出来。并不是说出错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但是没有错误的课堂往往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允许出错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性错误,教师应该在肯定其勇气的同时进行点拨、诱导;如果属于对传统见解的合理反叛,教师则应辩证地允许学生保留观点,可以允许大家一起讨论,也可以自行收集证据。其次,出错也能促进教师的成长。众所周知,虽然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堂上有相对的权威性,但是在讲述丰富的社会生活的语文课堂中,几乎没有语文教师不出错。因此,教学民主化也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积累和学习,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需求。

(2)将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向生活贴近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改变,它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力图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生活,加强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强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教学看成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轻视实践,它缺少创造性的生命力,它的教学成效往往也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要求教学要反映当今的社会实况,以满足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需要。经验表明,教师的教学内容越符合学生的实践经验,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学功效就会越突出。因此,课堂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实现需要我们实现以下改革:一是教学内容要密切关注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二是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还要求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相互尊重,增强交流。

(3)大力提倡对话式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尊重是民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在现代教育教学当中,教育应该尊重目前尚未成熟的状况。将其具体到课堂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的需求,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和老师交流。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众所周知, 成功的教育要求必须能够唤醒学生的心灵。当今中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了语文教学应体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观点。沟通式教学是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只有交流,才能消除障碍;只有通过讨论,师生之间才能实现情感上的交融。语文课堂的交流不是随意的谈话,一般意义上的问答,更不旨在双方能够在观点上达成一致。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式教学应该能够超越规范,激发学生潜能,创造新的思维。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语言艺术,让语文教学语言拥有较强审美性和激励性。教师不仅要能够结合课本固有特点和课堂情境,用具有艺术特点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发地加入到对话中来,还要善于鼓动学生,尽力向学生传送积极的情绪,为对话进程深入发展提供动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推动教学的前进。

4 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民主化日益深化,每个有责任感的中学语文教师都应当就中学语文教育民主化的问题做出探索和实践。面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待于发展的现状时,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长远的眼光投入到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民主化的前进道路中去。我们不仅要明白教育教学民主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图借鉴世界各地语文民主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前进,推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民主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01.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一、当前思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中学思品教学多年,通过自身观察和同行间的交流,了解到,在当前的中学思品教学中,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是“重应试轻思品”。重视应试、重升学率的思想观念仍没得到应有地扭转。个别地方仍存在“三少”现象,即思品课时安排少,每周只安排一、二个课时;代课教师少,大多没有专职教师,多是校领导或班主任兼课;课时落实少,思品课常被其他“高分课”挤占或挪用,毕业班尤为明显。

二是“重说教轻实践”。思品教学,多是“本本主义”,拓展式的思品教育亏缺,表现在:结合社会实践课少、结合鲜活事例少、结合学生自身成长进步少。

三是“重传统轻创新”。在教学模式上,机械、呆板,仍以读教材、画重点、问重点、考重点式的教学流程为主,启发式、互动式、引导式、现代式的教学不够,致使大多数学生感到思品课枯燥乏味,甚至出现消极抵触情绪。

二、思考与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这一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扬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思考对策如下: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思品教育。上世纪70年代恢复了高考制度。30多年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的恢复和实施,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功莫大焉,有口皆碑。然而,应清醒的看到,在高考指挥棒的撬动下,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现象,已见怪不怪;拼学校、拼老师、拼爹,把所有的“宝”都压在“黑色七月”上,愈演愈烈。与之相伴的负面效应百出,对应试教育的指责不绝于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性教育变得异常扭曲,十分后怕,再这样下去,教育将变成教“愚”甚至是教“狱”。于是乎,近年来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传道授业者,一定要转变观念,放眼未来,放眼伟大的中国梦,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思品教育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工程来实施,紧抓不放,抓实抓好。

(二)授课内容鲜活,力求良好效果。在施课时,大纲规定的内容不能少,但不应照本宣科、维教材是从,照本宣科往往使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们产生厌学甚至逆反心理,难以达到思品课的教学初衷。正确的做法是,授课者应吃透教材并丢掉教材,围绕各单元思品教育的主题,精心备课,充实鲜活素材,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做到形散而神聚。具体说来,努力做到“三少三多”:一是少讲大道理,多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小事,以事明理,以小示大。比如,讲到“心灵美”时,告诉同学们,语言是心灵的窗口,行动是心灵的映射,多说些“对不起”、“ 你好”、“谢谢”; 在公交车上主动为孕妇、老人让座等,在学校、社区为树苗、花草浇浇水,在公共场合捡些片费纸,等等,这一桩桩小事都是心灵美的折射。如果我们周围的人都这么做,那么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必将更加美丽与和谐。二是少些照本宣科,多组织些社会实践课。如在“勤俭节约”施教中,把同学们拉到“三夏”现场,让他们实地体验一下插秧、锄禾的滋味,感受一下农民播种的艰辛、收获的不易。通过自体实践,会当场顿悟“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顿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而自觉地养成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三是少喊标语口号,多讲些实例,以例明人,以例服人,以例醒人。如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多举一些古今中外、尤其是身边人成功的例子,此则更能让同学们抱远大理想、树必胜信念。

(三)创新教学模式,助增教学引力。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思品教学的吸引力。

情境导入式。即在引入正题之前,借助多媒体,先以短片、微电影的形式播放背景材料。在内容上或励志片段、或成功案例、或违法案件等,然后引入正题、提出问题,互动式地让同学们讨论,最后授课老师对讨论归纳、总结,明事理,挖思想,突主题。这样施教方式更能“引人入胜。

攻守辩论式。事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如“当前人们生活已实现了小康式地历史跨越,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有无必要?”讲到这一问题时,往往出现两种声音,甚至争论不休。对同学们的争论,授课老师不要率先说“是”或“不”,这样很难使同学们口服心服。最好的办法是组织辩论会,让正反两方进行攻守辩论,以辩论正曲直,以辩论明是非。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其尊重个体的宗旨,体现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的一面,因此,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关怀,实现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理性的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把大学生放在教育的主置,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正确看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分析产生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最终改善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1、塑造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给人们营造了一种假象:认为我国的各项建设都处在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事实是我国的文化建设、教育建设都远远地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其中高校教育就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高校学生因为心理扭曲而造成的悲剧屡见不鲜,例如学生没有在毕业时拿到毕业证,就选择跳楼轻生;或者因为失恋就选择伤害曾经的伴侣;又或者因为一点小事不顺心就报复自己的同学。学生的心理层面出现问题,与学校的教育不无关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心理的关键环节,但是,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太过重视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得学生的心理极为脆弱。如果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就能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让大学生的心灵充满正能量,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

2、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将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架构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综合能力,在倡导和谐校园的今天,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当被突显出来,大学生内心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但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抑郁、焦虑、偏激等不良心理很容易出现在大学生身上,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给构建和谐校园带来极大的难度。而通过人文关怀能够有效的排解大学生内心的不良因素,建立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大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才能真正的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让高校达到真正的和谐。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人文关怀

1、增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有效的学生参与机制

大学生已经具有非常独立的人格和相对成熟的心理特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采取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和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心理水平的提高,而且缺乏特点和吸引力的教育方式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的成绩也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增加人文关怀的比重,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特征。理解和宽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重新拉回到思想政治的课堂中来,提高教育的效率。在构建相关的参与机制方面,学校应当尽可能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构建制度要坚持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使参与机制能够适应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学校可以开设挫折意识教育以及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在学业、情感取得成功的同时,个人魅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师应当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情况,对不良的心理特征及时进行疏导,把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工作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2、及时关注和化解学生心理层面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别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并不等同于思想问题,两者的解决方法存在明显的不同,解决心理问题时要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将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当根据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服务,开设心理辅导讨论或心理咨询热线,创造倾诉沟通的机会,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教师要重视对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健全完善大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促进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大学生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篇5

【关键词】廉政文化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缺失教育 措施

廉政的含义就是廉洁从政,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对廉政进行审视也就是所谓的廉政文化。大学生作为今后不同职业的基本盘,因此,需要尽快地做好关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廉政文化教育工作,让他们具备防腐防变的免疫能力,从根本上实现自我内在发展需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大都是用书本知识来对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难以兼顾到廉政文化教育所具有的引导性和针对性作用。因此,廉政文化在整个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一、廉政文化在大学生思政缺失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反腐教育的基础

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着导向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来分析,廉政文化在其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抢占教育教学工作的阵地,让廉政文化能够渗透到思政道德体系的根源处。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性质决定了廉政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等院校所承担的教育工作和其他阶段的教育工作存在较大的区别,其教育对象是直接面对社会各种工作。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若高校不能够把握这一机会,就可能导致大学生缺乏系统的道德思想水准、理论基础、心理准备以及意志素质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廉政教育其影响效果相对较大,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杜绝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腐败现象属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其破坏作用较为明显。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直接造成了严重不利的影响,从而让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失常出轨,更有甚者会走上歧途。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并且建立起廉政文化的一种永久载体,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反腐倡廉的文化发展氛围。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也会对社会成员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所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

高校要能够积极主动地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保证课时、师资都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廉政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开始在思政教育中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思政教育属于潜移默化和长期发展的过程,因此,应该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廉政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其纳入到社会实践课、思政理论课、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教学、勤工助学、社团活动中。高校还应该成立大学生廉政教育领导小组、廉政文化进校园小组等,建立并完善相关组织的职能,引导共青团、学生社团以及其他组织进行积极配合。

(二)在校园文化中引进廉政文化教育

所谓的校园文化主要是以学生作为发展主体,并把校园作为主要的发展空间,将育人作为发展方向,把环境、精神、制度以及行为文化作为主要内容,并把文明和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生课余活动中所有以群众形式产生的文化活动都是校园文化。因此,需要把廉政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通过共同实施、发展、规划和推进来促进校园文化和廉政文化的有机结合;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丰富多样、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模拟法庭、赛歌会、喜剧小品表演等活动来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廉政文化的魅力和作用。

(三)对廉政文化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加以创新

要能够对虚拟空间加以拓展,并对教育载体加以创新。高校有关部门可以尝试建设融趣味性、知识性、警示性以及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页或者网站,并积极开展活泼生动的网络廉政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出廉政文化的引导作用。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来扩大廉政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受益体。例如通过手机微信报来向大学生传递天气、就业、热点新文化以及图片等消息的同时,附加各种名言警句、廉政故事等,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需要不断提升认识,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及多管齐下等方法把廉政文化教育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难以开展系统的廉政文化教育,因此,思政教师要能够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理念的更新等工作,辅导员队伍要积极发挥廉政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从而保证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章志荣,冉育彭,刘俐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3(36):357-359.

[2]张祥春.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在思想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3(09):93-96.

篇6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价值

作者简介蒋莉亚(1974―),女,南昌航空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胡静丽(1983―),女,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63)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这些传统文化内化和沉淀为人们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制约人们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力量。而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问题表现的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突出。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重任。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认真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为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找启示和借鉴,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群体道德行为令人担忧

虽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就大学生群体来看,其道德行为与社会赋予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较差。日常生活中,在公交上,有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旅客上车,很多大学生都视若罔闻,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就装瞌睡;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饮料瓶乱扔;在校园里常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内容庸俗不健康的涂鸦文化更是随处可见。

(二)自我意识膨胀,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利益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是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信奉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部分的大学生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可怕的溃散倾向,在他们中流行着“过把瘾就死”,“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者无畏”,“我是流氓我怕谁”,等等。

(三)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丧失道德底线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道,安身立命之本,对当代大学生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因为它代表中国素质教育的程度,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然而在中国很多高校却普遍存在着下列现象:许多大学生对诚实、守信、践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说起来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对社会上的各种信用流失的现象,义愤填膺,深恶痛绝,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却经常不守诚信。比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贷而不还,求职简历掺水造假等等屡见不鲜。

(四)部分学生上大学后,感到茫然,学习生活没有目标,没有理想追求

如果你走到大学校园里,问一个大学生?熏你的信仰是什么?熏你的追求是什么。想必有很多人是两眼茫然,张口结舌。很多大学生把“教室当寝室,寝室当网吧”。很多大学生不求上进,生活奢侈,谈情说爱,虚度光阴,荒废学业,沉迷在网络的虚拟情感世界里。据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大学阶段,感觉不孤单的大学生仅为16.4%,其余的大学生都有孤独感,还有高达29%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困惑和迷茫,觉得无聊、没意思”。

二、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探究

(一)时代的变迁影响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面临巨大历史转型的时代,一个多元价值观碰撞和冲突的时代,社会欲望的张扬和释放形成了社会转型期的精神燥动,困惑和迷茫。当代大学生大都出生在上世纪的八十、九十年代,他们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享受着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然而,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大学生们陷入了困惑与迷茫之中。他们没有明确的精神信仰,找不到心灵的皈依所在。

(二)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高校的大学生主体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群体。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主要诱因,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而引发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心灵和人格的塑造。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不顾别人的感受,已成为家长、老师及社会不可回避的棘手问题。

(三)高校教育出现的问题

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很多高校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边缘化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伍、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缺少实效性,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学校重“智育”?熏轻“德育”?鸦重“成果”,轻“过程”的倾向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金钱实惠,轻理想抱负;重知识学习?熏轻品格培养,把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而把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抛在脑后。

三、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角度去解决以上种种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使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开发、挖掘传统文化精华教育培养大学生,如爱国、诚信、自强、礼仪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宝库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总而言之,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文化瑰宝。每个中国人无时无刻都在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熏陶。

(二)传统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极为丰富,真可谓光辉夺目,异彩纷呈,其中爱国主义是最重要的支撑部分。比如:《礼记,儒行》里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屈原的“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体现着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使他们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里除了爱国主义,还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和内核。《论语・述而》中的“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荀子》中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都是其深动写照和集中的概括,新时期的80、90后是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玩PC长大的一代,传统文化对培养他们的刚健自强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为构建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和谐”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思想,儒家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熏小大由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思说“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滋养和熏陶大学生的心灵世界。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生长在这种背景下的大学生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传统文化的弘扬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文化就是这个源头活水,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思想资源,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从很大程度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关键环节在于能否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吸收营养,使其在自身内容的建构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以保持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当代大学生只有植根于这一深厚的沃土,从中汲取精华和精髓,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参考文献

1我国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突出,八成大学生有孤独感EB/OL.http//.cn/gb/14180038.

html.2011-03-18.

篇7

【关键词】德育 习惯 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则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我校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文章不仅反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注意充分反应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当代世界文化生活。这些作品都文质兼美,既有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又包含着作者深厚的作品体验。因此,能够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质方面健康发展。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我初步体会到了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存在着很好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德育教育。

一、深入研究,全面把握教材深度,找准德育切入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有米还不一定就能做一个巧妇。在挖掘到教育的契机之后,怎样让它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让它随文本潜入学生心田,以更好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二、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在认知中调动学生的热情

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是靠我们口头上劝戒就能行成的,事实上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来实现,作为课任教师就是要在自己所教的科目上帮助学生。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将语文课本中那些饱含着人生是非的判断、社会善恶的评价的优秀篇章,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

三、通过强化写作教学,全面渗透德育理念

语文离不开写作,没有写作的语文实际上是不能称其为语文的。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实行“文道结合”的综合训练过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明辨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另外一方面,学生作文及日常练笔的过程也是其提炼和升华思想、促进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人格形成的过程。因此,在高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强化德育情景渲染

要创设好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情境,教师必须首先进入角色,倾注自己的情感然后用语言、表情、动作、形体等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目的,使学生触景生情因事激情、知理明情,否则就没有感染力,虚情假意,言不由衷,学生听你的教育而不是在感受教育,很难打动学生的心灵。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8

      

        教育短章

        (1)师者,撤除你心中的“玻璃罩子” 李向奎

        西藏关注

        (5)农村高中教师校本培训实效性策略研究 王平

        (6)现阶段农村学校的现状及思考 刘玉巧 张雪梅

        (7)浅谈对基础教育观念的认识与思考 李小明

        (8)关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钱谞

        (10)通过案例教学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生活 范全民

        (12)对陕西省乡镇中学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林杰

        (13)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赵剑

        班级小语

        (14)关爱留守儿童 让校园充满爱 李成秀

        (15)爱心和细心是班主任工作的灵两 黄妙荣

        (16)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 熊爱玲

        (17)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 刘亚安 鲁冬梅 窦伟

        (18)在和谐班级构建中舒展个性 苗映辉 刘丽丽

        (19)思想教育 是搞好班务工作的前提 党云侠

        成长足迹

        (20)真实的感受丰实的收获--——第九批后备特级教师高级研修培训感受 孙鹏伟

        (21)赛教是课改的推进器 霍良平

        (22)成长路上,“国培"助力 王丽颖

        (2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陶向明

        (24)让学生蹙受到你宣与真情实意 王俊

        考试兵略

        (25)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探讨 杨小青

        (26)浅谈英语高考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 方友珍

        (27)使高考的化学复习变成一场快乐的战役——浅谈如何提高高考化学复习效益 程文娟

        (28)交给学生一把开山斧——由一堂语文复习课引发的思考 金轶群

        作文新教法

        (29)小学语友作友经验点滴谈 郭慧芳

        (30)触动心灵 轻松写作 何娟

        (31)把写作练习贯穿于课文教学之中 李培霞

        (32)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李勤

        (33)越过“沼泽”,“步入”大道”、--对小学作文现象的思考 王东敏

        (34)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要做好[开源]与[疏流] 曹述莲

        (35)写作,从模仿起步 康庆芬

        教学设计与反思

        (36)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 冯晓华

        (37)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的思考 刘海艳

        (38)阅读教学的案例与分析 武亚娟

        (39)激发兴趣让写话“走近”学生 杨文瑞

      

  (40)洗尽铅华 回归理性——对如何有效避免把数学教学沦为解题教学的思考 陈静

        (41)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刘霞

        (42)关注课堂效率关注学习效果——例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邓小彦

        (43)中学生爱心培养的教育契机 刘建彬

        (44)有效的活动让课堂更精彩--品德教学片断赏析 李颖

        (45)立足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一道练习题说开去 金春红

        (46)江风海韵沐幸福 茅松娟

        (47)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创新型作业 陈新建

        (48)如此君[完美]的课堂不要也罢 袁中荣

        教法探讨

        (49)让学生惑受现代教育的魅力 郭莹

        (50)语文阅读教学的质疑释疑策略 胡菊萍

        (51)让语文课堂灵气飞扬——例谈语文课堂上灵气的激发 蔡碧云

        (52)儿童文学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 陈红

        (5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高晓艳

        (54)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路中明

        (55)将学生的个性化。发挥于阅读 邵晨晨

        (56)诗情画意,语文课堂的最美 雷根升

        (57)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 左妮

        (58)浅谈新英语课程标准下的兴趣教学 杨力

        (59)高中立体几何教学范例建构的原则和方法 李亚新

        (60)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说” 刘春玲

        (61)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王登

        (62)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过程的探索 王晓伟

        (63)数学教学“三三三”模式探索 张骞

        (64)浅谈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白彩

        (65)打造智慧课堂彰显教学魅力 曹桂华

        (66)浅谈英语两极分化及“学困生"的转化 刘利萍

        (67)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评价方法 陈晓峰

        (68)导学稿在生物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李源

        (69)应重视初中物理教材中方法论的教学 刘天荣

        (70)中学生物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见 马丽莎

        (71)浅谈高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王晓玲

        (72)走向“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庄时英

        (73)让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更显魅力 任玉林

        杏坛新语

        (74)感受一种生活曲本真——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折射出的情感追求 顾红

       

(76)改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良性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职教计算机专业教学政革 郑涛

        (78)陕北地区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张国香

        (79)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张润花

        (80)固本培元:英语教学的理性回归 张晓莉

        (81)聆听学生--课堂评价的主体 元军艳

        (82)老师适度示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风景 殷志东

        (83)一花一世界,一字一人生——杜甫诗歌的“湿”文化透析 徐辉

        (84)语文教学中书面语思维的重要性辨析及实施 刘华东

        (85)让想象的翅膀带领学生飞翔——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李美娥

        (86)如何让高中物理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李振岗

        (87)推广普通话是规范标准语言酌重要途径 刘芳

        (88)“脉脉语文情"源于深情朗读 孟秋菊

        (89)语文诗歌教学经验探讨 张吊艳

        (90)浅如何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张茜

        (91)探析有效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张双双

        (92)点燃学生激情激活语文课堂 张玮妮

        (93)诗歌阅读教学的几种境界 张迎霞

        (94)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张志强

        (95)探析如何提升学生地理思维 周洁

        (96)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新解 朱凤龙

        素质教育

        (97)浅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白发民

        (98)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洁

        (99)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云峰

        (100)如何落实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李怀志

        (101)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李坤

        (102)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李苗

        (103)转变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能力 李喜和

        (10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李亚芬

        杏坛新语

        (105)浅谈学生语感的培养 李育红

        素质教育

        (106)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浅谈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刘丽

        (107)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刘涛

        (108)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刘一

        (109)如何帮助英语学困生脱“贫" 门仙妮

        (110)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唐建明

        (111)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王晓媚

        (112)浅谈《弟子规》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 辛艳

        (113)浅谈数学学具使用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徐向涛

      &n

bsp; (114)关于培养学生自信心之我见 贾晓慧

        (115)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负静莉

        (116)英语课堂教学贵在激发兴趣 张明才

        (117)在数学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张亚红

        (118)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周向丽

        教材教法

        (119)教学“统计与概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白风莲

        (120)站于教材之上达成教学目标 陈先春

        (121)浅谈农村初中生《生物》实验室教学 丁小虎

        (122)巧用多媒体,让语文课童多姿多彩 冯伟

        (123)探析小学教学概念教学 高世明

        (124)浅议如何组织好小学美术第二课堂 洪佳

        (125)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初探 李娟敏

        (126)浅谈课堂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李青

        (127)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李涛

        (128)开放的作业成为学生的乐园 李竹华

        (129)有关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柳飞

        (130)论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 缪驱红

        (131)乡土地理教学初探 沙建林

        (132)余音绕梁:语文教学酌另一窗风景 夏丽

        (13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巧妙结合 羊兆林

        (134)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研究 杨红霞

        (135)“以情感人,用爱促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杨艳

        (136)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分析 姚宏

        (137)浅议数学概念教学 张栋

        (138)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画龙点睛 赵春玲

        (139)左手帮我来计算 朱晓清

        理论视窗

        (140)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白晓云

        (142)“多变”下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朱鑫强

        (143)高中英语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 付晔霞

        (144)抓住课改模式机遇,走进数学高效课堂 高巧珍

        (145)计算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巧艳

        (146)高中地理讲评课模式的构建 李建中

        (147)网络技术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刘敏茹

        (148)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 刘文会

        (149)注重生态课堂教学还原语文教学本色 路秀兰

        (150)高中莫语新教材的教学模式 马霞

        (151)课堂有效提问思考 亓小荣

        (152)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 屈晓艳

        (153)创建班

自然角开启家园互动的窗口 史春华

        (154)浅析初刀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要素 王侯娥

        (155)探索构建高融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 夏琼莲

        (156)论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于恭

        (157)小学高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路研究 张冬萍

        (158)与课改共同成长享受教改的幸福--小学语文“预学-交流-拓展”高效课堂教学点滴谈 张莉莉

        (159)任务导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荣

        (160)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周拴林

        无

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5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3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这一宏伟计划。为把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本文就此浅谈几点做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物传记类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人物具有崇高的品质,有更高的心灵追求和思想境界。深刻透彻地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调动起学生对善恶美丑的评价,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例如,《在爱中行走》中的德兰姆姆用行动践行着对穷人的爱。阅读这些作品时,要从心灵上引导学生,使其身受陶冶。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人物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品质的感召下,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对人物事件的概括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清晰的结构脉络,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把握传主,概括与传主有关的重要事件。从概括的事件中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挖掘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有效地体会其隐含的内在品格,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并使他们能更好地鉴赏作品中的动人细节,领略人物的崇高品质,领会文章的主旨,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在提问启发上进行德育的渗透

从提问启发的角度,使学生认识文章中的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及观点态度。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安安静静做大事》中,胡大白最终的成功是“性格”使然,还是“机遇”使然?这样提问就可以把学生带到精神层面上来,学生在对其性格的思考的过程中,也会将自己置身于其中,从而引发自问:自己是不是也要成为像胡大白这样性格坚强的人?非常自然地就带动起学生对美好精神的追求,实现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更好渗透。

二、在情感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真善美的文学艺术境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了解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进取的精神,使学生立志追随前贤为国效力、为理想奋斗、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贡献。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厚兴趣,鼓励学生透过文学作品审视自己、看待社会,在审美、创新、品格诸方面迈向全新的美好境界。

三、在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引导学生把道德与写作结合起来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每天都写日记。我便引导学生多练笔,多观察,多思考,把道德与写作结合起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日常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观察生活、捕捉形象,习作指导的过程就是指导学习运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过程;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过程。

(二)通过学生的作文体悟德育教育的渗透

篇10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学影响;理解;作用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与传承的思想、观念、价值等教育知识,而由于在早些年间我国的文化学习受到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从思想到实践都有了明显的改变,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排除与替代行为,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被逐渐封闭起来,这也是我国各地西洋学校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阶级层面的人群对中西文化有了新的分析与判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被全面重视与传承,融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必然的。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理解现状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发展与改革的变化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防、科技、工业以及教育等各领域中也得到了重新认识,并经由多年的传统文化应用实践证明,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收藏与发扬意义,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文化建设的基础,更是引导中国更好的趋向于文明、文化方向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建设文化大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鉴赏,是通过各种运用与实践过程中深深体会与领悟所得,而所有的行动都是建立在能够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就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不够充分,往往存在很多误区,因而在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知识流于形式,缺少真正价值与意义的教育引导,这也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淡薄,作为传统文化发扬的主体,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如何才能正确的理解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发扬精神

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栋梁,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未来发展的精神支柱,而学生的发展是需要应用广泛的知识所培养的,知识是铸造人才的基础与手段,因此在学生受教期间,知识的教育内容与方法非常重要。学校承载着教育知识的主要任务,教研中更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吸纳与挖掘重视。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合,并将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则需要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能够真正的明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解与认知,则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开创新的教育领域与新的教育方式,改善受传统教学方法与方式以及教学教材内容与题材而左右的思想意识,将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沧海一粟的地位进行改善,提高传统文化内容的覆盖面,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加强对文化的探索与挖掘精神,不断对文化进行质疑-解析、怀疑-肯定的转变过程,不断在解决问题中吸取文化精髓与营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文化理解、热爱精神以及发扬意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将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二)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教师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发挥而形成,是为未来发展培养人才的施教主体,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已经呈全国普及的发展形式进行,这使得教育界的传统专利特点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因此,因此教师在人们的理解中也出现了不一样的认识。在新环境、新化中教师应该重新制定职业地位与界限,正确确立职业、立场与地位,不断提高自我职业素养,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责,满足人们对教师职业的期望与厚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清楚地自己不仅是一个爱与知识的教育者,更是传统文化的发扬者,自身要提高传统文化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学习精神,只有壮大自己的传统文化理解与掌握能力,才能更好的将传统文化教育献于职业中,才能在教学期间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提高自我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空间。

(三)做好传统文化的引导者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当代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但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还不是很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很肤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对尊师重教的思想却越来越淡薄,甚至有些学生对教师还存在很大的负面情绪,这是不利于教师教育引导的。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教师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学会育人,引导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使这些古老的文化在新时期也能生根发芽。具体表现在讲授文言文和古诗词时,结合典故学习,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古圣先贤的优秀品质和做人智慧,从而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