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逐渐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目前,审美教育已经深入到多门学科当中,语文教学就同时肩负着学生美育培养的重任。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应该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美育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美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观、审美观正在形成。学校审美教育活动是否恰当不仅关系到初中生能否树立健康的审美观、能否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着初中生今后能否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否用正确的情感和态度认真地生活和发展。因此,加强对于初中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实现途径多种多样:一方面,审美教育可以通过专门学科的学习来实现,如美术、音乐、图画、戏剧、影视等课程就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审美教育也可以附属到其他学科中,使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接受审美教育,比如初中生的审美教育就可以深入到语文学科当中。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与人之间用来交流思想的汉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除此之外,语文教学还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可以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初中生正处在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该注重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
二、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美育的培养
1. 注重汉语文教学,提高农牧区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我国农牧区一般处于比较偏远的地方,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很多农牧区学生的汉语文水平较低。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汉语知识点都不了解,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那就根本谈不上对于汉语言文字的美的欣赏。因此,加强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应该帮助农牧区学生学好语文,培养他们对于汉语言文字本身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农牧区学生汉语文能力之所以比较低,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语言环境,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汉语教材之外在课后很少使用汉语交流。针对这一情况,农牧区语文教师可以从汉语的趣味性出发,激发学生对于汉语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尝试性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例如,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用汉语讲自己熟悉的寓言故事,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除此之外,在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教学方法,将汉语言文字的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文,真正提高农牧区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 注重牧区文化,引导农牧区学生体验自然美和生活美
农牧区地处偏远,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较少,因而经济比较落后。青少年是农牧区建设的生力军,农牧区教育不仅关系着农牧区自身的未来发展,也关系着我们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加强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不仅要提高农牧区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且要教育农牧区学生热爱牧区文化,引导他们体验自然美和生活美。农牧区学生生活在广袤之地,在白云蓝天之下骑着骏马在草原上纵横驰骋,看星星月亮听虫鸣犬吠,对于别人来说是那么遥远的事情,但是对农牧区学生来说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他们获得了体验自然美的机会。这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首先,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农牧区的实际生产生活状况编订农牧区初中语文教材,使农牧区初中语文教材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这样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就能顺利进行。其次,在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直接把语文课堂搬到草原上进行,叫学生在大自然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以更加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去,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同时进行。当然,农牧区的生活并不全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为了生活,农牧区的孩子需要适当承担放牧牛羊等工作,农牧区的生活也很艰辛。艰辛的生活本身也是一种美,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当然不仅是虚幻的美,也包括生活美、劳动美。因此,加强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参加劳动、认真生活其实也是一种美,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不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的美育不仅关系着农牧区学生审美观的确立、关系着其自身的全面发展能否顺利实现,而且对于农牧区的经济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农牧区的自身特点出发,不断加强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促进农牧区少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剑光.中学语文审美教学谈[J].南方论刊,2007(09):104.
篇2
【关键词】仫佬族 农村 语文教学 字词积累 策略
一、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形成多向交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在提倡的是师生互动,实现师生、生生等多向沟通,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的过程。作为教学基本关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相关研究分析得到,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取得高效教学,活化现有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实现最大化的字词有效教学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生作为最敏感的群体,他们上课的专注度和兴趣跟老师的关注度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思想,主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和照顾,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会展示自我,参与课堂教学。据有关调查分析,要想实现有效的语文字词教学,必须为传统的师生关系解绑,严肃的传统教师传授的课堂,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字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在比较宽松的课堂才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才会有可能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都喜欢亦严亦松的教师。当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时,才会吐露心声,自觉尊敬老师,理解和信任老师,这样就会师生互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多向交流为有效的初中语文字词教学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师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语文课教师要想实现课堂字词的有效教学就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学习不但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是深挖教材,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一些课外内容,使自身的素养得到全方面的提升。语文教师不仅担任着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担当着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要想实现有效的字词教学,必须要转变观念,转变自身角色,只有提升了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语文课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字词教学,就要坚持以体验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性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各项研究,增强其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提高学生字词的有效积累和学习。
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字词
在仫佬族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攀升,在初中语文字词积累上,老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身边的传播媒介,如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可以欣赏电影作品、歌曲、他人创作等形式进行学习,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如在观看电视或者听录音时,听到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学生可以学着唱歌,再此过程中就会学到很到的字词,在今后的写作,表达上都会用到。见歌词: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等,这首歌曲的词汇非常的丰富,有助于学生字词的积累和应用。
四、坚持课外阅读,提高字词的积累数量和质量
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句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认识生字,以此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如在阅读《红楼梦》时,重叠词用作副词的情况,比如“真真的”“巴巴的”“回回的”我们暂且来看这三个吧。“真真的”表示诉说着所说的内容的真实性,“巴巴的”表示所修饰的对象的渴望心理,“回回的”表示行为的主体为了达成某一目的而不辞辛苦的来回奔波。我们再看有一种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家”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很少用做动词了,但在《红楼梦》中却不乏用例,比如“家去了”意思是回家去了“家”在这里有“回家”的意思。不然的话恐怕理解起来就费解了,无独有偶,恰恰是这种用例在现在的沿江地区(像安庆)仍然在用。通过课外阅读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字词积累。
五、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
科学家钱学森曾经不止一次的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在一个听话或人云亦云的社会是很难有科学创新的。孟子所言极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呀。字词的积累过简单与粗略,有时很难理解和吸收为己所用,更不用说作者隐藏文字背后的意境了。陶行知先生讲的好:“我们不应读书死、死读书和读死书,而应该用活书、活用书和用书活。读书重要的是能生利。”是的,读书应当生利,应当学以致用。如果一个人读过书只记得作者所云而无任何的感悟,与翻了田而不播种有何区别呢,其等待的只有徒劳无功,一无所获。所以在学生字词积累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造字法。妙趣横生的汉字有它特殊的造字法,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有助于对汉字的掌握。笔者在讲解“好高骛远”的“骛”与“趋之若鹜”的“鹜”时,让学生知道“骛”是追求,“鹜”是“野鸭”,因此下面是“鸟”。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可以说受益匪浅,默写中的同音字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事半功倍。文言文、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这种方法推敲,这也是很有效的。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好并抓牢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这一教学环节,多教给学生一些字词积累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字词,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全面提高仫佬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1.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布鲁姆说:目标是描述要学生达到的行为。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任由老师灌输的做法,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人格与价值观的完善。
2.培养、发展学生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课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还包括方法习惯、思想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内容。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属于“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文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各要素的全面提高,我们所制定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为达成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终极目标服务。
4.以学为核心,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
新课标提倡以学来组织课堂教学,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学生语感的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语文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学习方法和过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包含体现方法和过程目标。
5.贯彻“准备性”原则和“最近发展区”原则,目标难易适度
我们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学生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即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实。
6.目标具有弹性,我课堂教学创造宽松环境
篇4
关键词:牧区;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
本人在牧区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已有多年。由于多种原因,这里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谷。虽然近年来,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英语教学水平较之从前有所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所提升,但和城里的初中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一、 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较差,结构不合理。牧区的英语师资相当缺乏,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以及结构不合理是当前牧区初中英语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教师队伍中英语专业学历所占比例偏低;(2)由于牧区条件较差,导致许多优秀教师流失;(3)教师缺乏合作意识;(4)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端正;(5)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教研能力较差。
2.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填鸭式和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得过多,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掌握不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没有时间去思考、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就没法巩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就需要使用到一些有声设备,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是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应试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中考,只有笔试。为了适应学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师只注重语法教学和笔试练习,忽略了口语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部分的老师甚至只抓重点班和尖子生,这就使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成为一句空话。
4.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牧区大部分的学校英语教师都严重缺乏,致使教师上课班数多,批改作业任务繁重,没有精力去研究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也没有精力每天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冀教版的教材课文多,单词量大,而英语的课时每周只有4节,稍微放慢速度就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忙于赶进度,就很容易忽视后进生。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牧区,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县城和靠近县城的小学有条件有师资开设英语课,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很多偏远的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或者有课也很少有会英语的老师上课。一个县城基本上就只有一个初中,初一的时候,各个小学的学生都汇集到了一个中学。小学基础好的学生对老师的授课失去新鲜感,很多自以为都懂了就不愿好好听课,而基础差的一开始有兴趣,但因为优秀生基本上都是基础好的,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深度就不自觉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基础差的慢慢地被老师甩下,从而慢慢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上课中不难发现每个班都有许多能够学好的学生,但是能够真正学好的却寥寥无几。大部分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对英语的理解,只会死记硬背,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上课只忙于记笔记却分不清重点,课后又不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就被遗忘。
3.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只能被迫去学,没有快乐感。没有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学生就有了心理障碍,就根本不愿意去学,在课堂上就不会积极参与。
4.日常运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交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主要是用藏语和汉语交流。说英语的氛围极差,英语教研组也很少为学生创造讲英语的环境。学生甚至是有些老师更多地认为英语仅仅是一门学科,努力学习只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的提高。
二、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资是决定牧区初中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要做好初中英语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本身也应该根据形势发展和英语教学本身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胜任英语教学的重任。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改进备课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情况合理地、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环节,改进课堂结构;还应该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并且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中注意分层次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社会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人才。英语的教学不能只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提高升学率,而是要注重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单纯为了升学的教学,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最终不能适应社会。只有转变观念,牧区的英语教学才能得到长足和根本的发展。
(四)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在牧区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在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利用校园广播播送英文广播稿,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积极开展课外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语言知识视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师生关系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初中学生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尊心强,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尊重学生的思想,才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摆脱被动的状态。
三、结语
牧区初中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教材、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本文仅仅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了问题的所在。要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理论界和实践者共同努力去探索适合牧区实际的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5
摘要:高效课堂的教学新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效率低下的“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打造适合学生的成长路线。新课程的意义,在于高效课堂要发展成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形式丰富、教学现代化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 :新课程;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11-02
课改的深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诸多变化,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逐渐将被动式的“填鸭”教学转向积极有效的引导、开放式教学。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在课改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入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呈现出目标多元化、实施策略人性化的特征。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日益显现的缺陷
初中语文的教学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学国语言,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语文学习的社会智力背景相当宽泛、学习范畴也日益加大,再加上学生的学科兴趣分化,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出现以下这些问题:
1.轻视基础知识,不重积累,缺少学习方法的引入。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的掌握至关重要,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较少涉及基础字词、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的掌握。通常情况是,学生在听或读一两遍之后就进行讨论交流。这显然是不可行的,这样的讨论交流缺乏相关的阅读基础,学生只能进行或片面或肤浅甚至错误地感悟。
2.缺乏科学求实的精神,盲目追求形式的创新。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法对课堂效益的提升大有裨益,但是仅仅追求形式创新,不讲科学实际,反而会南辕北辙,离最初目标越跑越远。有些表面热闹的教学,各种探讨交流,配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排场铺张,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影响学习能力的养成。
3.一味褒扬,评价不当。语文教学提倡各抒己见,但是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最好中肯、恰当一些。恰当的表扬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恰到好处地指正错误,也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味褒扬,认为“什么样的答案都有道理”,会使学生得不到客观公正的指导,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增强效果,就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新方法,高效课堂的推进势在必行。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指出,教学的过程要力争做到有效、最优,这也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总目标。而要达到这个总目标,就要达到牢固基础知识、做好阅读教学、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开展实际有效的学习活动这几个目标。
1.牢固基础知识。教师如果意识不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在教学过程中疏于教导,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轻视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下降,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掌握,最后形成写白字、表意不清的态势,严重影响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将教学立足于应用之上,并将基础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1)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熟练使用字词典;正确地书写和运用常用汉字。
修辞:了解和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在阅读中识别并在写作时熟练运用。
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准确无误地运用。
(2)实施策略。在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将基础知识的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根据教学活动等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策略。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善于累积、善于运用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累积,在多次运用中才能逐渐掌握,比如,工具书的使用、修辞手法的运用、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的掌握等。其次,长期累积不能等同于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减负。第三,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等实际情况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书法、作文比赛、成语接龙等。第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立足于文本,有利于学生牢记基础知识,并有效地巩固和提高。
2.做好阅读教学。注重做习题而不重读书的教学,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用加强阅读的方式来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爱不爱读书、读多少书、读什么样的书、会不会读书、能收获什么等这样一些关于阅读的问题甚至可能决定语文教学的成败。
(1)教学目标。首先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用标准普通话朗读,到用浏览的方式拓展范围,再到一定速度的默读,都要循序渐进。利用馆藏、网络等资源搜集所需材料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利用多种资源的能力有助于开拓视野、激发兴趣、扩大知识面。其次是阅读数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要有相应的阅读计划,如每学期要看多少名著、多少散文等,在量上达标才能在质上突破。最后是阅读质量。阅读质量一方面指学生阅读的内容要适合相应的年龄段,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阅读从课本和课堂延伸到方方面面,学生能否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结构、体验文章表达的感情,能否欣赏文学作品、感受语言魅力也是阅读质量的重要指标。
(2)实施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尤其如此。要形成先学后教的阅读模式,在学生读完、思考完之后再教学,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其次,要注重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字词的推敲、对篇章的理解能锻炼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最后,树立良好的阅读理念,使学生认识到阅读不仅是为读书、为学习而阅读,读书也不仅限于课堂。
3.提升写作能力。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的写作心态,启发兴趣使之勤于写作、善于写作。
(2)实施策略。首先要明确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以实际生活为写作的灵感来源,使学生能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想。其次,写作思维的更新。以往对学生要求“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可能还是写不出来。利用学校和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调动写作思维,尝试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看问题。再次,注重写作方法:一是谋篇布局的方法要掌握,二是文章结构的巧用活用,三是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4.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任务,要从整体上提升语文水平,就要练好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双重提升。
(1)教学目标。在生活和人际沟通中的运用是基本要求,此外,还要注重情感态度、倾听能力、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2)实施策略。一是技巧和方法的培养,在听与说的不同状态下应怎样表现,在不同场合和对象又该怎样等。二是将听和说与读和写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共同提升。
5.开展实际有效的学习活动。开展实际有效的学习活动,属于语文综合性活动学习范畴,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素质的提高和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筹划等知识和技能,在过程中掌握和巩固学习语文的能力、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2)实施策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健康活泼的综合性活动。
三、高效课堂的启发
高效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也给教师的教学艺术带来新的转机,可以说高效课堂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良好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推进脚步必将越来越快,学习将变得越来越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志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范桢.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篇6
【关键字】:西藏农牧区
初中英语教学
两极分化
西藏农牧区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水平近年来一直在稳步前进,但和内地初中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也还有很多,其中相对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学生学的是初中起点版的河北冀教版英语教材,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新鲜,英语学习有较高的热情;但到了初二,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词汇量增多,文化内涵的深入,各种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都凸显出来,很多学生慢慢掉队并逐渐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之所以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农村中学孩子与城市孩子本身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缺乏氛围、时间不足等诸多方面;而对于西藏农牧区的初中学生来说,本身见闻少,知识面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巨大障碍更是英语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相当大,具体来说,在西藏农牧区造成英语教学中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的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角度来看:
(一)学生进入初中时基础参差不齐。
在广大的西藏农牧区,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县城和靠近县城的小学有条件有师资开设英语课,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很多偏远的牧区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或者有课也很少有会英语的老师上课。初一的时候,小学基础好的学生对老师的授课失去新鲜感,很多自以为都懂了会了不愿好好听课;而基础差的一开始有兴趣,但因为优秀生基本上都是基础好的,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深度自觉不自觉的受到他们的影响,基础低的慢慢的被老师甩下,从而慢慢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放弃了英语的学习,滑落到差生的行列。
(二)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
在西藏,因为地域的封闭性,偏远农牧区的孩子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连汉语都接触不多,当然更难接触到外语,同时觉得英语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也不实用,学不学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初一的时候还可以凭兴趣和热情学习英语,成绩较好;但到了初二,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科目的增多,英语学习兴趣下降,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大部分学生逐渐将学习精力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和实用的科目上去,逐渐放弃了英语的学习,西藏高中录取分数线低,不少考上高中的学生数理化可以考及格,但英语成绩却上不了两位数。
(三)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由于西藏的中考没有听力考试,考阅读能力的分值也极少 ,不少农牧区初中学生认为只要听懂教师讲的内容,会做题就行了,只花心思去学语法,背单词,而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去。没有经历大量的反复的口语,书面练习,导致他们不能形成语言技能,不能熟练使用英语,遗忘很快。另外,大部分学生学单词的时候,不去看音标,也没有好好学音标,老师带读单词的时候总是用藏语给单词注音,这样单词读不标准不说,也丧失了自我学习单词的能力,单词记不住,很多同学抱怨说单词今天记明天忘,正是这种错误的单词学习方法所致,随着单词词汇量的增多,很多学生更是感到英语学习力不从心,进而无奈地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四)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面,对外界文化了解太少。
西藏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少偏远农牧区学生进入初中之前,基本上和外界没有太多的联系见识很少;加上西藏人口90%以上为藏族,主要语言是藏语,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也主要是藏文化,对区外以及国外的文化太陌生;初一课文内容主要是一些衣服颜色水果等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具体的事物,学生能理解并对英语学习有较高的热情;但到了初二后,学习的内容开始变得抽象,文化和情感方面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很多事物和文化层面的东西学生都没有见过没有听过,加上学习内容较多,学生一时很难接受过来,当学习内容和学生共鸣点少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减退,最终失去学习兴趣,成为所谓的差生。
二、教师角度来看。
(一)忙于赶进度,忽视后进生。
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每学期64课,课文多,单词词汇量大,因此教学时间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赶进度,没有重视成绩落后的学生,上课练习时间少。尤其是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几乎没有多少机会练习。因为教师认为浪费时间,久而久之,差生越差,学习没有积极性,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有的甚至放弃学习英语。
(二)师生关系不融洽,语言文化隔阂大。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既是教师,又是父母,不管从学习上、生活上,还有其他方方面面都应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师生不能沟通,产生对立矛盾,会使学生讨厌上英语课,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放弃学习英语。西藏农牧区海拔普遍较高,大部分学校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和其他学科相比,英语教师更多的是从内地过来的汉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老师,藏族英语老师相对较少,身体状况要适应高原高海拔本来就要比藏族老师更困难,在高原地区大都不敢过分劳累,因此作业布置、检查、督促和课外辅导很多时候不及时,不到位。在语言上,学生基本上都是说藏语,而非藏族老师能懂藏语的又不多,那些听不懂汉语理解不了汉语的学生,初一的时候能根据书上的图画和老师的手势动作等跟上老师的思维,到了初二就很勉强了,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想要和学生做更多的交流也很困难。除了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老师比较关注外,其他基础差的学生老师关注的就很少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也就困难多了。
基于以上原因,在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间的两极分化相当严重,面对这一严重现象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一、从学习的主体上下功夫。
(一)1、认知学习英语目的,激发学习热情
正确而明确学习目的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转变学生的观念,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英语不单是一门考试课程。在当今世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交往和信息交流的必要语言工具。掌握这门工具对他们以后的升学、求职、工作、生活等现实问题非常重要。如在以后的大学学习中或是毕业后工作中,不管在哪个专业或行业,都会需要接触国外的专业资料。以后的生活中,也会经常需要英文知识,如英文的影视剧,英文界面的网络游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自身的求知欲。
(二)学生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向学习方法要效率,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如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堂上积极大胆地参加实践活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努力打好音标基础,学会正确学习单词,改变用藏语注音的习惯,每天坚持朗读与背诵等,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英语就算成功了一半。
二、从教师的教上下功夫。
针对“两极分化”的成因,教师要在教学上对症下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1],教师的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条件的地方非藏族教师应尽量学点藏语,了解藏族文化,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适当用藏汉双语辅助教学。教师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就感;改变以讲为主的课堂结构为以练为主的课堂结构,有必要实行层次目标教学法。其次要对有可能掉队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特别是要把差生和优生组合在一起,让优等生教差生,达到共同学习,互助互学的目的,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增强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多让落后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后进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让他们能体验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成功感.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西藏农牧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他严重制约了西藏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两极分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教师,应当尽量减少学生的两极分化,只有学校、教师、学生共同重视起来,才能够推进农牧区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评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03-01
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的初中语文评价作了相应的指导。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念、内容及目的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指明了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在此和大家交流,望能不断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述及目的
1、概述
所谓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指的就是通过诊断初中语文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简单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对教学的工作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评价、对教学管理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教学环境的科学评价等,在这诸多的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是最为关键的。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及时的掌握教学信息,并能充分的向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或进行自我反思。
2、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来说,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突出初中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作了许多改动,其中改动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从此学习方式提出以来,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不管情境、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强调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甚至不少教师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师生、生生互动,就是一堂失败的课。于是,在这样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各种各样挂着新课标名目的优质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竞赛课等开展得如火如荼,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教学环节井井有条,无可挑剔,可谓完美无缺,听者仿佛在观赏一场精妙绝伦的节目秀。在这活跃、几乎接近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晃眼看去,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学生也主动参与学习,但若你仔细的去看,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表演课,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群众演员,课堂看似活跃,其实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要一到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时,很多学生就会表现出茫然,交流讨论环节也是自主的说话。这样的课堂,使得教学过分的趋于形式,违背了教学的宗旨,严重的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过分追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只会看,不会写;也有一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以及过分追求拓展迁移的广度与宽度。使得学生渐渐与课堂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久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如实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原则
初中语文评价对教学有着巨大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运用适当评价的形式,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如实的掌握好以下几个评价原则:①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使被评价者向标准靠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②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以及当前语文教改的趋势,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③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④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简单明了,本色实用,可操作性强。只有认真的遵循好这几个原则,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才能如实的发挥出来。
2、合理运用评价方式,准确、有效的评价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是一个有目的、有原则、有过程的行为。教学中,教师在明确目的,并如实的把握好评价原则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掌握好评价的方式方法,使初中语文的教学评价达到应有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①教师自我评价: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评,对自己所认为的有效行为进行描述,准确找出教学中的利弊。②主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引入校长、教研员、同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的人员参与评价。该评价方式可以以随堂听课、公开示范课等方式进行。教师要和他们形成互动,听他们的见解和看法,从中筛选总结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信息。③对知识性、个性、创造性等多方面要做到具体评价,凸现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向提高语文素养去迈进。
总结: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少一些表面的繁荣,多一份内在的智慧,这样方能开拓一片真善美的领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导入方法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众所周知,初中语文课程本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其语言的魅力能够通过语文教学来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导入技巧和方法,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学的导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教学魅力,究竟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语文教学导入,本文将对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注意的问题详解
语文本是一门理解性比较强的学科,还具有艺术教学的形式,注重领略语文教学过程中魅力,这就需要掌握好语文教学导入的技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技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好语文教学的导入技巧,首先要注意导入的几个细节问题。
(一)注意有目的性的导入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刻要明白,语文教学导入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语文教学导入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导入是手段,是方法,而掌握真正的语文知识是在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进行导入时要合理设置设计教学导入技巧,不能只为了追求语文课堂的活跃气氛,而偏离语文教学的主体,本末倒置,必须把学会语文教学知识作为课堂导入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合理导入。另外还要把握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灵活多样的进行语文教学导入。
(二)注意新颖特别的导入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讲求教学方法的新颖、独特,初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因为别具一格的教学特点能够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仅如此,还能给学生创造悬念,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导入方法要新颖、独特。另外,创设多样化的导入方式也是增加导入新颖的主要方法。导入形式陈旧,每次都是固定的模式,这让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在老师导入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导入的形式了,没有任何新意,这在潜意识里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热情。因此,讲求独特、创意的导入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导入方法探析
语文教学导入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把握良好、合理的语文教学导入方法能够促进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初中语文教学导入的方法。
(一)设问式导入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断要求掌握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技巧和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我们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其中设问式导入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设问式导入能够通过悬念式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从而增加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讲:在进行《愚公移山》文言文教学之前,语文老师首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比如:当一座山挡在了你家门口,你会怎么来处理这座山。通过设置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和上课的热情,之后再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展开讲授,慢慢的告诉大家《愚公移山》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效果显然比开门见山的直奔课堂内容要好很多。
(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导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断应用到现代教学课堂中去,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的应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功能的展示,形象而生动,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课堂知识,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教学的课堂效果。举例来讲:在进行著名文章《二泉映月》讲解之前,语文老师首先让学生听一遍《二泉映月》的曲子,让学生在乐曲的魅力中认真体会作者的形象,并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又如在进行朱自清的著名文章《荷塘月色》授课时,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的意境很美,作者眼中的荷塘好似一幅活生生的艺术画面。为了帮助学生们很好的理解文章的意境之美,可以展现给学生一些美丽的荷塘图片,并配之美妙的《荷塘月色》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沉醉中,体会文章的魅力。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的应用,展现了美妙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诗文朗诵导入
在某种程度上,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押韵的词句,富有音乐节奏的诗歌,所有这些都使语文教学工作充满趣味。由于语言的特殊魅力,所以运用朗诵方式导入也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教学导入方式,并且朗诵也是一种用途普遍和广泛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诗文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语文教学开始之前,语文老师可以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诵课文,或者分组进行朗诵。朗诵课文能够创造一个热闹的语文课堂氛围,及时调整学生的态度,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语文教学状态。另外课文朗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语文课文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学生通过课文朗诵,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学生的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发挥他们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并不断进行创新,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向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11)
[2]张露文,朱海梅.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
[3]彭新媛.宁夏地方文化资源在当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利用[J].宁夏大学学报,2013(09)
篇9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语文学科教学中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主流,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被动进行知识学习也是常见做法。初中语文教学中僵化的教学模式与单一的教学法虽然能够较好达成教学目标,然而课堂教学环境相对沉闷下教学效率无法获得较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更加要注重文学素养的养成,较为沉闷的教学环境下这一目标达成也具有极大难度。
二、提升初中Z文教学生动性的意义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生动的课堂教学能够直接转变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各种知识的讲解都将更为轻松与系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语文知识学习时处于生动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利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被证明无法满足教学以及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整体创新的切入点。
三、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提升的策略
(一)依托情境教学进行课堂环境营造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已经被证明可以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间进行较好融合,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课堂环境营造也有利于生动性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古诗词学习这一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诗词创作背景进行模拟,指派学生进行诗人角色模拟进行诗词朗读则能较好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生动性提升做出贡献。相对轻松地教学情境下,教师所进行的基础知识讲解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将故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也可引入各种趣味故事,通过故事教学不仅可以较好保障课堂教学生动性的提升,也能较好进行语文相关知识的拓展。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于语文教材这一做法并不可取,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尊重教材知识构建的基础上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各种相关趣味故事的引入和应用。例如,在朱自清散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朱自清的人物生平事迹,及其生活境遇等小故事讲授给学生。利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进行课堂氛围的活跃,通过系列相关知识的拓展更加能够降低学生对于课文深意的理解难度。初中语文教学本身的体系性并不强,各部分知识之间也并没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相关故事来提升课堂教学生动性也具有现实可能。
(三)转变教师角色增强教学互动
篇10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设计 求知欲望 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成绩成为教育工作者、学生与家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某些教师与家长为了达到目的,一味追求快速提高学生,反而使得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明显降低。某些学生被动进行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较为低下,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设计,不仅要立足真实,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呼唤理性,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设计方法是当代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强大动力。
一、语文教学的真实与理性分析
语文教学需要真实与理性,立足真实,呼唤理性。真实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所谓语文教学中的真实,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考虑真实的课本教学内容、真实的语文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真实语文学习水平。所谓语文教学中的理性,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规范,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期待。理性的语文教学,需要理性的教学设计与理性的教学活动,利用理性的手段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立足真实,呼唤理性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规范与宗旨。
二、设计真实理性的课堂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立足真实,呼唤理性,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设计的有效性,必须重视课堂导入。一节语文课堂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的优劣至关重要。成功的开头,会带动整节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课堂导入的高效性,对于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某些教师为了赶课堂教学进度,腾出时间引导学生做练习,忽略课堂导入活动。教师基本上会一上来就让学生读课文,讲一些汉语语法知识。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学生习惯于此,但也麻木于此,跟着教师的脚步开展初中语文学习,这样课堂的有效性可想而知。因此,当代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眼球。
比如在讲授《繁星》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与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自述一些相关的事物为学生抛砖引玉,比如:“苍穹背后有一个浩瀚的宇宙,白天的天空与夜晚的天空是不尽相同的。白天的天空中有太阳和云朵,晚上的天空中有月亮和星星,每一种事物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同学们喜爱哪一个呢?”学生就自己喜爱的事物发表不同的言论,对那些说自己喜爱星星的学生,要让其阐述一下喜欢星星的理由,引导其他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星星上。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繁星》这篇文章,让学生实现自然与理性的过渡。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还能明确学习内容。
三、设计真实理性的教学形式,提高学习能力
立足真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呼唤理性,需要教师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一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希望学生同样有所提高。但是,学生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有着不同的思维结构,对初中语文学习具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都实现学习目标。分层教学法对于有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打造有促进作用,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分层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讲授《童年的朋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让学生以童年的朋友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在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督促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
四、设计真实理性的教学活动,启迪学习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呼唤理性,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的重点应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不是让学生作为观众在下面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方法,才能触类旁通,自主进行未知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讲授《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与自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寻找与整理,学习资源的形式不限制,图片、视频与文字都可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地进行交流,每一小组需要提供一份完整的学习资料。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开展充分的自主学习,在小组之内可以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教师、同学进行充分互动,有利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学习语文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水平,学习使用汉语,其次是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水平,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发扬光大。初中语文是初中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初中语文课堂设计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别墅庭院绿化景观设计
- 下一篇:交通工程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