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篇1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最大的本质特征是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学习主题是学生,改变以往教师亲自教授知识的模式。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克服了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倾向。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有的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意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就不能以教师为主体,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当然,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更显重要。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1整合知识运用案例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各种版本的教材编写思路、体系特点、教学内容选择和学习顺序各具一格,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拥有几套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学设计适当的剪辑和加工,通过知识的整合,确定教学的深浅度,联系热点和生活实际,取长补短,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另外,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地理教师,应该立于较高的教育平台,教学应该高屋见瓴,应该明确: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地理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提高的一个载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过程学习,学生才能学会学习的技能,掌握知识构建的方法。

2.2引导探究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的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激发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科学精神, 养成科学态度, 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教师尤其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 并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导下, 要求教师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本文主要论证两种组织形式。

2.2.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创设出一些精当问题, 这些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有思考价值、有探究意义。如: 为什么说“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选择冬季去, 夏季回来? 为什么我国北方房与房的间距比南方宽?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 教师要给出一定信息, 当学生思维误入弯道, 或出现思路阻塞、中断时, 教师及时“点拨”“引导”, 补充信息, 架起知识的“桥梁”与“阶梯”, 疏通思路, 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2.2.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新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 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引导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读图、演示来获得这些原理和规律, 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形成强烈探究学习的欲望。有些问题个体探究不足以解决, 就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直到问题解决, 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2.3培养自学阅读法。新课程标准着重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3.1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学掌握,可采用提纲阅读法进行自学。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2.3.2地图阅读法。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图是地理课程学习的主要工具,包括地理课本上的许多插图,还有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能够充分重视和运用地图,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地理教师要授之以渔,教授学生运用地图的方法,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分析,灌输给学生知识,教学重点是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结论

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迷茫和抵触情绪的现象,有些学生甚至抱怨花了很多功夫在地理上,却收效甚微,因此导致学习情绪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为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遇到的困惑,新的课程培养方法势在必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地理的学习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地理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地理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和情感的过程。但要产生这一效果,就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改革。

一、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1.深挖教材,寻找兴趣,拓展思维

兴趣无疑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兴趣不单指的是一味追求课堂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从心底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喜爱之情。因此在兴趣的培养上,教师要注重技巧的掌握,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先从设置有趣的课堂导言开始,再结合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挖掘本质,让学生在主动发现奥秘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另外,新的地理教学目标应该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文字表达为主的、枯燥的教条式学习,而应增加更多鲜活的、跟生活相关的实例,利用这些实例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对于课本中的鲜活案例,教师应该结合案例内容,深挖其中的内涵,让学生由浅入深,大胆构想,从而延伸思维和行为能力。这样,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就不仅仅是“教学”,而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也在主动学习中找到了兴趣。

2.课外延伸,创造情境

相比于其他课程,地理课需要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作支撑。因此,除了课堂式学习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创造些外在的条件,帮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思维和视野。在平常的地理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善于捕捉跟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设置情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及地理问题转变为大家熟知并能容易理解的道理,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研究去寻找合理的答案和对策。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地理问题的讨论,通过开设“地理角”给大家提供讨论的场所,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启示。教师还可以引用媒体设备,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地理问题和地理事物。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教条式学习,而应是能真正为学生生活实际服务的,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学习。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1.地理学习观念的改变

在很多中学生看来,相比于语、数、外等主要科目,地理学习是一门副科,既然是副科,自然不必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他们通常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这种心底上的不重视,使得地理学习停滞不前,而多数地理教师也过于强调逻辑和理性思维,从而使地理课变得没有生机,导致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等能力缺一不可。因此,改变当前的教学观念迫在眉睫,教师和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才能使地理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才能使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变得行之有效。

2.教学方式的创新

无疑,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通常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牢记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填鸭式”教学也许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益处。新的地理学习目标应当着眼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开发智力,健全身心,培养多方面的地理技能。而教师也应改变同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上给予其有效的指引,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下与学生平等相待,答疑解惑,孜孜不倦,这样才能形成教与学良好互动的场景。

3.地理思维的培养

由于地理学科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而自然地理中又涉及到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各要素,人文地理则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要素,因此它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新课标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关注学生对基本规律的发掘和掌握、运用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掌握基本的地理规律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有裨益,这也是新课标对地理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则能使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实际,让地理课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

4.实践教学的引进

和其他课程的创新目标一致,新课标也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走出课堂,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知识。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模拟教学,让学生能有深刻和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勘察、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简单的地理调查,比如,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调查当地居民区的迁移状况、对当地的水污染情况进行勘察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易的地理模型制作,如地貌、景区、建筑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克服传统学习和教学的弊病,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和行为能力都能有所提升。教师应该适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课堂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和畅所欲言的机会,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只有这样,高中地理课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栾春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08).

篇3

一、教师应深入挖掘地理教材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教育内容,正在试用的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契机,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陆地资源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我国资源现状,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把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态公报"引入课堂,运用“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之发展趋势,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关注我国政府对应的各种环保措施及行动以及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重点。这种渗透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接受了环境教育,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了解了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抓起。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做法:

1.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区域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

2.养成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的习惯——培养综合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零乱。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意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在学生的观念中地理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难懂的又没有什么用的学科。但事实上,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的科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一切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乡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政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比如讲“气象灾害”一节时,我们可用江南丘陵地区在6—7月的梅雨天气或者是7—10月浙东沿海的某一台风为例,讲述暴雨与洪涝灾害;又以江南丘陵地区在7—9月的伏旱和某一年冬季该地区柑桔的冻害为例,来讲述干旱与寒潮灾害。所有这些鲜活的乡土地理,都可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五、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篇4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对与实际的结合比较重视,对学生在事实梳理分析基础上,并逐步地对地理原理的运用得以掌握也比较重视。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实施下,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思想,然后将当前的一些社会发展问题以及人类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难度有了相应降低,在一些探索性的内容上有了增加,这些探究的内容基本是和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比较突出。

2.高中地理课程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地理老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有待加强,对课程资源意识要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指令课程计划比较突出,这就和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得到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也没有达到标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以及开发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对课堂的有效开展就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不科学,这对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加以充分重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作用的发挥很不利,这一问题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有广泛存在。如果不能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就很难得以实现。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实施应用,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还要全面解读课标,实施有效教学设计,从具体措施实施上就要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挥。然后对学生学习重点加以确定,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能灵活多样。

要对地理教学的策略加以转变,将地理课堂的良好氛围进行营造。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要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将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有效开展。对地理课程要能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客观以及抽象知识能同化到学生认知结构当中,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及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导入情境的时候,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产生共鸣,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应用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教师的网络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进行积极培养。高中地理课程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就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老师可直接通过网络化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地理资源的观看就能直观地了解到所需要的知识。在教学的方法上老师也要创新运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方式进行充分利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地理课堂丰富化地呈现。

篇5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新课改 现状 教学策略

地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提高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地理上的很多知识,对于日常生活极有帮助。当前,我国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地理学科被边缘化的现状依然存在,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之下,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选择提高考试成绩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致使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掌握实用的地理知识,并确保这些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难题。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师综合素质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采取古板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滔滔不绝地讲解地理知识,学生在课堂下只能记笔记,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学生还不知所云。这样的教学效果,源于教师没有认真备课,没有认真学习一些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没有任何创意。地理学科被边缘化,使得部分教师失去积极性,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没有动力,所以课堂教学才会出现草草了事的局面。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对自己、对学生的极为不负责任,而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对地理学习失去应有兴趣,从而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干巴巴地在课堂上讲解,整个课堂鸦雀无声,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教师很少提问,学生很少发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没有思考,没有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二、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提高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很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当充分建立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上。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自己的授课群体没有充分了解,势必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迎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部分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还应当抽时间个别辅导,及时了解学生所接受知识的程度,并改进教学手段。

2.师生良性互动

课堂教学互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氛围,在课堂教学或者课堂结束之后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观点和见解,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在这种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喜欢发言,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在听课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图文并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师无法用语言展示的教学内容。例如:中国的各种地理地貌特征、气流的形成过程等,这些都是静态的图片或者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但通过多媒体,就可以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的技巧

1.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基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并对自己不了解的内容做一个标记,这样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自己不了解的内容,有疑惑的地方,重点听讲,这样,教师的课堂结束以后,学生的疑惑就会得到释然,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认真听讲

听课是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听课的环节只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以及时明白自己预习中不了解的内容,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和教师共同探讨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夯实知识基础。

3.课后练习巩固

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还需要通过一些课后小作业,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加以练习和巩固。当然,课后练习不是题海战术,学生只需要将一些课本后面的习题做完即可。此外,学生还需要在脑海里对课堂内容做系统回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总之,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认真分析解决自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J].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0).

篇6

【摘要】高中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新环境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前言

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课外学习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在地理课堂中,有效性教学不仅能快速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增加课堂的活力和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取传统教学中的有用之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有效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分析教材

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样式新颖,形式多样,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强,如在教材中,部分章节和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比较贴切,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有的问题比较复杂,容易引学生走弯路,同时有的例子和学生生活联系不太紧密,学生不太容易深入了解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材料,优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2.合理的利用地理实验

地理学科的趣味性比较强,有很多地理知识是可以通过实验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并且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地理实验进行模拟,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地理实验,让学生通过多方面感受,更加灵活的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地理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能通过实验手段,将人们发现、认识地理知识的过程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层次的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发展规律。同时采用地理实验方法还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研究等各种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对各种现象进行预测,这就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想象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的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这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需要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推断,这就能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直观的地理实验,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3.1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创建一个有效地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创建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成功的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将教学内容引进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的设计导入方式,而设计导入方式的前提是地理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并且能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技术,这样才能为学生创建一个和学生实际生活贴切的教学情境,才能恰当的将教学内容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重点、难点的地理知识,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讲解,但由于部分知识过于抽象,即便教师再怎么努力讲解,学生也不能有很深的理解,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采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重点知识。多媒体技术具有图形并茂、动静结合、形象具体等特点,将其应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将复杂的地理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公转”的相关内容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感到很困难,因为学生无法从模型、挂图、教材的插图等中积极的进行空间想象,这些图形中缺乏立体感,无法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认识。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的将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太阳直射点、昼夜周期变化等展示出来,这样学生能在思考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对太阳直射点、昼夜周期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并且能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中,如根据地面影子的变化分析季节变化等,这样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地球公转的知识。

又如教师在讲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同时,感受宇宙的神奇,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人类探索月球、火星等的相关视频播放出来,将人类认识宇宙过程形象的播放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培养学生地理图像判读能力

判读地图对高中地理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基本载体,也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来源,通过地图能将散乱的地理事物归纳总结在一起,清晰的将地理知识的规律展示出来,而地图判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判读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判断地理图像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新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总结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措施,积极的采用多媒体技术,不断的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绯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04):125-126.

[2]潇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02):141-142.

[3]刘海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117-118.

篇7

【关键字】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实践教学;应用;对策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学科之一,其知识结构常常来源于生活,并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地理中,地图教学是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知识组成部分,转变传统地图教学方法,促进地图教学的现代化与实践化对地理教学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中应用现状

(一)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推动了我国地理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具体来看,我国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成果较为丰富,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特征,也使地图教学发展存在有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普遍现象之一。

我国高中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教学环境及教学优势明显的地区经济文化、经济中心地区,这种特征是普遍存在的,是我国地理教学发展的主要现状之一。[1]我国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发展受地区教育资源分配状况及教育发展历史影响。现阶段,我国地图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课时普遍偏少,整体虽有所发展,但是发展速度缓慢,地图教学发展水平出现地区性发展不均衡状况,城区地图教育水平较高,乡镇地区地图教学水平滞后,这是我国地图教学发展的主要现状。

(二)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地图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课外实践教育,这是推进地理教育生活化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从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现阶段我国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在课外教学中的地位仍然较低,其运用范围也较狭窄,因此,难以发挥出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对地理教学而言,这样的发展现状,对地理教学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

具体来看,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外教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课外复习方面,地图教学复习的主要内容以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为主,主要以容易接触到的人类聚居环境为内容,因此我国现阶段地图教学中课外实践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同时,学校在地理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力度还不够,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以专题性的地理知识教育为主,而缺乏专门性的实践操作过程,特别是以地图教学为主的校本课程,这样的地理教学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发展。

二、我国高中地理中实践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地图教学中实践教学法运用单一,集中使用于读图练习中,导致地图教学效果欠佳

由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发展受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使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发展存在有先天的缺陷性,这种缺陷性集中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使用面较窄、“填鸭式”教学方法限制明显,这样的教学缺陷对实践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的应用影响明显,其中时间教学法集中应用与读图练习课程中,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法来源于生活,作用与生活的实际理念,从而导致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效果不明显、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也不明显,从而影响了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健康持续性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措施是再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及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地理教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在转变学校教学理念的同时,不断的推进地理课堂中地图教学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全面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创造能力,促进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创造力,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法的应用领域,将实践教学法广泛应用的地理教学的每一过程之中,在全面提高地图教学发展的同时,逐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成果,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与时俱进的转变。

(二)实践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的推广不到位,使实践教学法与地图教学难以实现契合发展

作为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推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意义重大,但对我国现阶段高中地理地图教与教学状况的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缺乏先进的教育方法及教学理念,特别是以实践教学法为代表的教学方法推广不到位,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发展。具体来看,现阶段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以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模式为主,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传统,虽然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推行以实践教学法为主的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但是受我国教育地域性发展不均衡的影响,我国教育改革推进缓慢,且在偏远地区推行遇阻,这也是实践教学法难以在广大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解决实践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推广不到位的问题,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教育技能培训推广活动和反馈反省机制,使国家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能够迅速扩展到我国教育的各个阶层,同时先进的教育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跟随改革推广迅速发展到各级高中学校中,从而发挥出先进教学技术的作用,另外建立完善的各级高中教学技能推广数据采集机构,对实践教学法推广应用进行全面检测了解,为接下来推进实践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合理推广,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必要保证。

三、结论

高中地理是高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推动高中教学质量全面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而地图教学则是高中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高中地理教学中基础保障要素之一,因此全面提升高中地理地图教育对高中地理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高中地理地图教育中,实践教学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实现实践教学法与高中地理地图教育的全面切合,将有力地推动高中地理的整体发展。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50-02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与传统的地理课堂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无论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师与学生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式均有着较大的变化。国内外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被高中地理教师竞相搬上讲台,使得原本在高中映射下的高中地理课堂逐渐的活跃起来。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逐渐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即如何才能够将活跃的课堂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结合起来。伴随着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先进的评价方式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方式逐渐被运用于现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却凸显出来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自有教育,便开始了对于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关系问题的探索。我国传统教育之中认为“师道尊严”,往往认为教育者处于教育活动之中的主体。通过教育者对于教育内容的整合,经一定的教学媒介进而传授给学习者。学习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类似一个容器,将教育者传输过来的知识,全盘接收。但是,伴随着人们对于教育活动思考的日益深入,部分学者又认为学习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例如,以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所认为的“以学生为主体”,使得整个教育活动又指向了学生,认为学生是对于知识与技能的重新组织者,教育者所设计的教育活动需要通过学习者进行重新整合,因此,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也面临着关于“谁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的探讨。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则很难真正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主张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即在整个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提倡让学生能够自己去主动获取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但是,在具体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部分地理教师片面地理解 “自主式学习”的内涵,而直接导致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降,这无疑是对教育活动之中教育者与学习者两者地位理解不清所导致的。笔者认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育者与学习者两者之间均为主体。但是,面对的对象不同,从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来看,即“教”来看,高中地理教师由于“闻道先”于学习者,因此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学”的活动之中,由于高中地理知识要通过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新建构而最终纳入其知识结构,则可以认为在“学”的活动之中,其是主体。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要能够在教育活动过程之中把握动态的主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合作式学习与“合在一起”学习两者之间的区别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主张合作式学习。从教育史上来看,较为成熟的提出“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可以溯源于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合作教育学”。Cooperative Learning被提出后,逐渐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重视,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重视程度更为显著,逐渐发展成为了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模式。例如,Robert Slavin的“Student Team Learning”(学生团队学习模式);S.Sharan的“Group Investigation”(团队探究模式);J.Britton以及D.Barnes的“Collaborative Approach”等等。但是,由于不同的学者对“合作学习”具有不同的见解,这使得目前对合作式学习模式还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结合“合作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来看,合作式学习对于促成学生多种能力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习得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从目前我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看,由于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对于合作式学习认识不全面,进而使“合作式学习”变成了“合在一起”学习。所谓“合在一起”学习,是我们常见的在一起学习。即每个个体之间各学各的。个体的学习活动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学习关联并不是十分紧密,这直接导致“合作式学习”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优势。同时,由于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使得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认为不采用“合作式学习”,似乎就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从整个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合作式学习”来看,其仅仅作为一种新课程的表现形式,而忽视了其内在优势的运用。从学生来看,许多学生从内心上来讲,仍然将自己看做单独的学习个体,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更有甚者,笔者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常常发现部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与课堂教学活动无关的活动。例如,部分学生借助地理课堂的“合作学习”探讨与地理课堂教学完全无关的事情,等等。同时,由于部分高中地理教师缺乏对于合作式学习的研究,许多学习在合作过程之中,并没有被安排到具体的任务,很多学习较差的同学更多是成了陪衬和观众。这使得“合作学习”成了一纸空谈,因为在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时,对于“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其他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三、给学生以正确的、科学的赞誉

笔者参观过几次高中地理公开课后发现,新课程影响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赞誉之声不断。但是,笔者发现一个较为奇特的现象。即当学生回答错误后,仍然可以得到教师的赞誉之声。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提问学生时,让学生陈述“沙尘暴”时,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狂风四起,扬起地面尘土”竟然得到的赞誉是“极富创新精神”、“你真棒”以及热烈的掌声。学生在回答地理教师的相关问题时,当学生的回答缺乏科学性时,竟然能得到教师跷起大拇指的赞扬……虽然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要给予人文关怀。课堂的整体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但是,如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不分回答的是否正确与科学,一概的采用“真棒”“很好”等词汇进行表扬,就能够真正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吗?笔者认为未必。笔者认为的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与鼓励性为主的科学的评价制度相统一。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知识点的陈述(这一点可以从高校之中一直将地理学科划分为理科可以看出),因此,对于正在处理成长之中知识与经验相对并不成熟的高中生来说,不可能每个回答都可以得到教师的赞誉。当地理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形式化的评价形成习惯时,虽然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其消极作用更胜一筹。因为高中学生已经对于评价的客观性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如果那些明显的地理知识被部分学生回答错误,并被赋予扭曲的“创新”则很难“服众”,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地理教师产生怀疑,很有可能进一步导致课堂的失控,使课堂教学实效性大大降低。笔者认为在学生发言后,为了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从而积极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四、创新式学习与基础知识的学习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的水平产生了新的需要,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已经逐渐成为其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求能够使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在积极的思考下进行创新式、探究式学习”。这使得笔者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即创新与基础之间的关系。从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知识点的构成我们不难发现,仍然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为重心,并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适当地加入了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章节。但是,在具体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好创新与基础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则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对极端的情况。第一,以高考为纲,一切符从高考指挥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第二,片面强调创新而使高中地理课堂发展成为“讨论课”的课堂。创新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密切不可分割。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基石,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何来创新,创新之源又在哪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的创新,是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基础上的创新。笔者曾见,部分高中地理课堂之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认为活跃即为“创新”),表面上课堂很热闹,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受益很少,情绪高度兴奋,难以平静。这样的教学设计背离了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浪费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活跃热闹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却停留在肤浅的状态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新课程改革下我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学实效性随之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满足于我们的既得成就的同时,我们要能够清醒地看待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之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仇彬.怎样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26).

[2]吕大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之我见[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5).

[3]刘伟.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标的一些体会[J].考试周刊,2009,(24).

[4]张芹.怎样掌握高中地理教学的设问技巧[J].考试周刊,2009,(22).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导课艺术

导课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但是却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高超的导课艺术,可以增加教学的艺术性,优化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导课艺术进行导入教学,也成为各科教师关注的重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高中地理课导课艺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方式

导课即导入,导课如同戏曲的序幕,导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3)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的教学要求,这给高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灌输的学习方法,通过艺术导课手法构架通向知识宝库的桥梁,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高中地理课堂导课基本要求是导课要有趣味性、艺术性和启发性。常见的导课方式有复习导课、情景导入、实例与实验导入等,导课是一门教学艺术,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在讲述有关洪涝灾害有关的知识前,教师可以用图片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本年夏季东南亚洪涝灾害带来危害,或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洪涝灾害的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地理位置、降水、台风、地势等自然因素思考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然后由教师进行教学主题导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2高中地理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导课、导课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来看,高中地理导课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导课方式单一,缺乏新意;导课形式新颖,但是语言艺术运用不到位,难以营造有利于学生深思的教学环境;导课形式新颖,但是内容老化,导课的作用有限。如有的教师在导课教学中思想准备不足,导课方法单一,导课方法始以提问法、教学主题直观导入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则错误地认为,导课方式要力求新鲜,否则就很难激起学生兴趣,为此,他们在教学中更乐于采用那些看起来很炫很新鲜的教学手法,但是很多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如在讲述高原地质地貌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的教师会运用多媒体影像讲述一些奇怪的地理事件或播放一些精彩刺激的有广高原探宝的影视片段,导致学生的注意力纷纷转移到一些干扰信息上来,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这样的导课方式,新鲜有余而实用性不足,是不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策略

3.1精心设计,突出导课的针对性

教学导课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这是导课的价值所在。如果课堂导课指向出现偏差,多精彩巧妙的导课方法都没有任何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导课时要结合教学实际,科学进行导课设计,使导课内容、目标与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结合起来,为课程教学任务完成打好基础。如在“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一章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以漫画“地球出汗了”、“地球发怒了”、“地球流泪了”、“地球口渴了”来进行课堂教学导入,不仅要做好导语设计,还要把握好课前导入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在提出问题时,避免用一般疑问句来提问,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把握好导入向教学主题和更深层次的内容过度的时间,以避免导入的随意性,提高导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利用生活化导入增加导入的可接受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采用多样教学方法,诱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生活化教学作为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也因此受到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视。高中地理教室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看到的现象、产生的问题、用到的语言来进行导入教学,以增强导课教学的可接受性。如在“大气与天气、气候”一章,在“季风”、“气压”等新知识导入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东风急,备斗笠”、“秋高气爽”等谚语、成语进行导入教学,也可利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进行内容解释所用的气象图来讲述读图分析能力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感受气候的重要性及图表在本章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

3.3因地制宜,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因地因时制宜,巧妙进行教学导入,必能激发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环境濡染及其治理”章节课前导入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天天气污染指数或学生课桌上放置的口罩来讲述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然后再切入主题,进行书本知识讲述。同样,在讲述有关“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方面的知识时,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前苏联宇航员的话“地球的名字应该是水球而不是地球”导入基础知识教学,讲述海洋在世界地理组成中的作用。而在讲述海水运动和海气运动知识时,在课堂下半节知识讲述即将结束、学生精神较为疲惫时,用“二战中英军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的情况下而德军照样能进入地中海”的故事深化知识,刺激学生的精神。

由上述可知,导课是的教学的一种手段,高中地理导课教学是一门艺术。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教材、知识和教学特点精心进行导课教学设计,利用导课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如频.导课艺术在离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2):235

篇10

一、存在问题

1.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难的问题。由于安徽省中考不考地理,因此许多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只是一种摆设,学校没有认真组织教学。

2.高中地理教学课时数少的问题。由于新课改后高一增设了生物课,使高中课时数更加紧张,很多学校减少地理等科目的课时数,每周只给高一地理开两节课。

3.教学方法与课程标准掌握不到位,合作学习和探究少。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地理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脱节;②重教材轻课标,课堂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不符;③重结论教学轻探究过程;④不同的课型没把握好。

4.先进的教学方法与落后的教学方法的矛盾。①一些老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不注重教育理论学习,不注重或不会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套不完整的地图。②一些中青年教师因为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上课简单方便,学生也容易理解,从而过分依赖多媒体,放弃使用传统的教学艺术等。

5.几乎从未做过地理实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中学开展地理实验的条件有限,以及受教师实验观念和能力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解决策略

1.解决好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问题。考虑到安徽省许多地方初中地理上得较少,在高中地理教学之初,把初中地理重新上一遍又不太实际。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不科学,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的进一步学习。我们不妨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将初中知识穿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并适当拓展延伸。这样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容易让学生看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加深印象。

2.积极争取高中地理课时数。首先向学校领导介绍本省或其他省份兄弟学校的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情况,以及本市兄弟学校的高中地理课程安排。然后分析本校多年来高考文综地理成绩为何一直不高的原因,而兄弟学校重视高中地理又有何结果,等等。相信经过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高中地理的地位会逐步提高,课时数也会相应增加。

3.加强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多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三原则:①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设计成问题,不要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问题的编写,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拓展与联系。②方法化原则。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地理原理及规律应用的指导,对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应用。③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生产相联系。其次要优化教学设计,加强二次备课。一备学习目标、重难点,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准确;二备教学流程,即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做什么、注意什么;三备教学媒体的使用;四备学案的使用,要根据自己所带不同班级的学情对学案进行删减、补充、修订。

4.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解决重难点问题。其次,中青年教师应该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点,但也应该看到它的缺点,我们不能把多媒体课件当做黑板来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多媒体课件不必完整地反映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