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1

一、教学相长,共求进步

很多人在学校求学时,会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可从事工作之后,除了教授知识之外,就已经没有学习欲望了。在这种心态下,往往就只记得对学生说,要努力学习,要以优秀的同学为榜样。殊不知,身为他们的老师的我们才是最影响他们的榜样啊。我一直在思量一个问题:我班学生的性格,处事方式怎么越来越像我了。这时才突然意识到,我的一言一行无形地影响着他们。身处孩童时期的学生们,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因此,为了我们的同学们能有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时刻提醒自己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们共求进步,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时候与朋友一起吃饭时,家长总会带着笑意地说上一句“人多吃饭香一些”。当我们在班会课上提要求的时候,也会说上一句“要努力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比如,同桌在上课时开小差、说小话,在这种诱惑之下,势必会引起另一个同桌的关注和参与,紧接着就是下一个,这其实是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在源头处就要注意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消除。这个时候“严于律己”,这几个字就相当重要了。只有每一个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整个班的班级建设和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这其中当然包含了语文教学。

三、与德育同行

现阶段,学生们也许很容易就可以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但是成为一个有好的德行的人却需要更多的努力。当学生成为一个懂得什么叫做责任的人之后,再来进行教学工作,也许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比如说,在四年级下学期的《将心比心》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更好。而且这种受益是长久的。因为当学生懂得了什么叫做将心比心之后,就会在家中替家长的苦心着想而努力学习;在课上,就会为老师的尊严着想而认真听讲;在课后,就会为同学的进步着想而严于律己。久而久之,也就能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有效的、科学的学习习惯。而我们常说“优秀就是一种习惯。”其实,习惯来自于好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

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趣事。因为,它本身就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单一的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生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事物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正因为生活的多样化,也就决定了表现生活的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比如,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要让学生体会草原的美景,如果单纯地由老师用各种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即使再加上老舍先生传神的描写,我想,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原因何在?老师的讲解只能算是一种铺垫,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才是根本,此时利用多媒体带着学生去游草原,看草原的白云、蓝天、牛马成群,一碧千里,再配上一曲藏族民乐,作为老师此刻已经是多余的了。唯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去享受草原的美。待欣赏完,就是有感情地朗读、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方式是多样的,可以灵活转换。又如,五年级下册的相声《打电话》,相声是什么?相声的语言特色是什么?对五年级学生说这些深奥的知识,很明显,老师不好说,学生也不好理解。这个时候,先让他们自由看,觉得相声挺有趣的,就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什么有趣?分角色读,原来是语言挺幽默的。那么怎样的语言才能算幽默呢?试着不看书演一段,怎么和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呢?口语化的这个特点又浮出了水面。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打电话的人呢?目的是为了讽刺那些没有公共道德的人,教育我们要讲公共道德。这个时候还不能结束,为什么?相声的娱乐性还没完全体现出来。录音机先播放这一段相声,更深一层地体会语言特色,然后,多媒体播放去音表演,让学生来配音。最后就是请学生,找搭档,进行表演。整节课在这一刻达到了。

五、阅读不容忽视

很多学生都在为自己的语文水平而烦恼,尤其是口语交际和作文,这两方面都要求学生学会表达,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我们是否发现,那些令大家羡慕的演讲者们或辩论者们,之所以如此有魅力,其原因之一是我们总能从他们那听到一些新奇的,或有力的观点和事例。正是有了这一条件,他们才能在各个场合从容不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吸引住对方。他们那些新奇的,或有力的观点和事例从哪来呢?其重要途径——阅读。那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重要的不是老师对他们大谈开头如何,中间怎么写,如何结尾,而是应让学生去阅读,从生活和书籍当中去阅读,搜集材料。因为只有积累了素材,老师教的方法才能派上用场。比如,要学生表达一下春天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阅读的前提,就来写或说,绝对会出现一大堆的“鸟语花香”“小树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之类的词语,这样一来,也就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锻炼目地。但是如果鼓励学生去广泛地阅读春天,并用心去体会春天,这样从生活中的阅读,到书籍里的阅读,再到心灵里的阅读,我想春天的色彩一定是丰富的、美丽的。

篇2

一、扩充知识,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打铁本要自身硬,自己不具备丰富的知识,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也建立不起来,学生对你的教学也会置之不理,我们应该牢牢树立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我们应该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三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四是树立一种大语文观。

二、时刻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许多基础知识我们应在课堂是反复强调,讲了又讲,在练习时也应监督学生认真完成,特别在批改时,要仔仔细细,一字不漏地认真推敲,哪还不够妥当,向学生明确地指出来。这样,我们才算做到了实处。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之外延相等。开拓学生学习视野, 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去。

三、优化常规课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参与面、活动量、思维度,培养学生的小组讨论的习惯,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教师要把新授课上成问题课,即把每堂课,每篇课文设计成几个大问题。然后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论、查阅材料等方式作答,教师最后作结。通过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的思维,学生各抒己见,冲破习惯思维的牢笼,使多向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能力,在他们一身上得到培养,提高了语言素质。

四、因材施教,营造氛围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另外,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创造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在教学中应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同时,老师也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助的氛围。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除了识字写字这一领域,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巨大的信息,它为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和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网络,输入关键字,搜索出有关的材料,这些材料往往比课堂上老师介绍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章的分析要详细得多。那么,是不是说,学生只要通过网络,就不需要去学校读书,不需要教师的教学?答案只能是否定的,网络只能看作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搜集信息的工具。这一工具的合理有效地运用,将促进教学双方的共同发展,同样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在备课时,针对课文教学,思考需要的教学资料,只要在网络上搜索,都可以找得到。如关于某一课的教学设计,往往是可以找到不同风格、不同思路的设计模式。是不是信息多了,会无所适从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信息的接受同样也有一个消化的问题。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思索这些设计模式,哪一个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或者说是乐意接受的,或者说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能切实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或者是比较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长的。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1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中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牧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尤其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在语文等基础课上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基础薄弱。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大多学生表示读中学时即存在语文偏科现象,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二是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生认为,他们到学校来是学技能的,语文可有可无,从而忽视学习语文。三是缺乏正确认识。学生厌学语文,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缺乏对语文的正确认识,没有正确的学习导向。

2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缺失

(1)很多年轻教师,缺乏一定教学经验,驾驭课堂能力还有待培养。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方法、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将语文教学与相应的专业培训相结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态度常常不满意,可又始终把它们放在语文教学比较次要的位置,平时虽有要求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地去引导和培养学生,也没有把它们作为评价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3)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往往过于大而化之,学生没有读书兴趣,迫于老师要求,为完成任务多敷衍了事,有很多学生甚至根本不读书,有的是为交差而抄书,达不到任何读书目的。

(4)很多时候我们依然流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磨灭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5)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也是大而全,唯恐有遗漏和疏忽之处。

(6)新教材为语文教学安排了较为丰富的语文活动,但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实施,更不要说在课外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寓教于乐。

3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3.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要用百般的耐心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听课、笔记、观察、思考、阅读、写作等学习品质,这种养成教育比教给他们知识和方法更重要,更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力。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作业习惯作为重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累语文素材。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注重加强对课外阅读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把生活感受和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变成阅读和写作的血液,教师要做个有思想的人,也要引导。

3.2加强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需提前设计好“思路点拨”,从不同的方面来启发学生,鼓励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教师要想上好课,必然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但也要善于课后总结,即“课后反思”工作。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讲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这一环节不会随着讲课的开始就宣告结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非在“课后反思”上下工夫不可。

3.3努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过的,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思想素质较差。若教育不当,容易使其成害群之马。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必需要强调传道育人。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可从教师本人以及作家作品两方面实现。这对于思想淡薄的学生来讲无疑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比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屈原,多数学生只闻其名,可却不了解他终生报国、投江殉情的可泣事迹。因此在教《屈原列传》一文时,可向学生大致介绍他的生平故事,尤其是他两次遭流放的惨痛经历。即使被流放,他仍然心系楚国,不计个人得失,最后怀石投江而死。学生听后唉声一片,有的骂楚王昏庸无能,有的哀叹屈原遭遇悲惨。

总之,我们在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教学质量上,归根结底是要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就业水平服务。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在职教语文教学中,运用更多种恰当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把语文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其社会现实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允龙.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J].淮海职业教育,2007(2).

[2] 彭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 宋建科.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篇4

关键词:提高质量;教学效果;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27-01

面对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除了提倡素质教育之外,更多教师关心的就是教学质量了,特别是初中阶段,人们关注的就是升学率。要使升学率有所提高,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浅显认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崇高品质,实际上是称之为教育的这个最微妙的人类创造领域中获得成功最宝贵的前提。必须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对学科知识了如指掌,从事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准确处理教学内容,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的传播者,讲课时表达准确、精炼、有逻辑性、生动性、趣味性,学生才会对语文课感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 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一)要做到课前预习

对于语文课来说,课前读一遍课文,积累生字词语,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特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码对生字词语及课文主要内容做以初步了解,对不懂的词语及语句用圈点勾画法做出标记,在讲课的过程中使学生了一定的目地性。亚里士多德国认为:“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探索,从而增强求知欲,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原则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当然这个“辅”字的意义为指导。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可行的方式:

1. 按照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智能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而对于智能水平低的学生应放低要求。

2.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对于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促使其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进步。

3. 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的学生颜回,才智不算最高,但非常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孔子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地加以鼓励,终于使其成为儒学的一代宗师。

(四) 做到心中有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用赏识、平和、尊重、包容、关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情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多鼓励,少批评,那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给学生信心和勇气,才会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诗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并且积极表达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善于发现问题,才会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 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语文

篇5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写作 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是平淡的,还是有趣的,都是由我们教师来引导。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用自己在课堂上的激情和乐观态度感染学生,从而实现师生在知识与情感上的共鸣。

一、教师要有激情对事业和学生充分热爱

激情,是师爱的一种体现。只有对学生充满热爱,才会满腔热情。只有热爱教学,才可以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将那一本教案当作自己心爱的艺术品来细心雕琢;只有热爱教育,才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引领学生成为科学的发现者,寻觅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宝藏;只有热爱学生,才可以在教育学生时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用语文的真谛来拨亮学生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学生们的爱心来感染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塑造他们。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5分钟的数学课,就像磁铁一样,把每个学生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变成课堂的主人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学进程具有双向情感交流的特征。不言而喻,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解,没有师生间的交流,教学活动是难以进行的,也无法使教师的精心准备得到有效反馈,更加无法实现对课堂的完美控制。所以,课堂上即使老师再有激情,没有学生激情参与,那也一样注定失败。

课堂的主体是活泼的孩子,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是很重要的。课堂上老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快乐,气氛就显得活跃。面带微笑的提问,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和蔼的态度,可以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缓缓的语调,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可敬。学生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喜爱,还会由人及“科”。上课时有不同意见,他们就敢于发表,教师就能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的课堂就会多一些激情洋溢,少一些鸦雀无声。

三、重视写字教学多表扬鼓励学生

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重要心理要素之一。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林”这个字时,我这样说:“小‘木’是个小孔融,为了大‘木’把脚缩回来,腾出自己的空间,木字旁真是个可爱,讲团结的好孩子!”形象的比喻,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为此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坚持以表扬为主。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学生,作业可得100。书写不够端正,可得90。书写潦草的作业,我会送他一个笑脸,以待下次书写进步了,自己在这张期待的脸上画上甜甜的微笑。我发现,学生喜欢得到称赞与肯定,更希望得到一个个灿烂的笑脸,调动了学生汉字书写练习的积级性,也提高了他们汉字书写的责任感。

四、设立特定阅读课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要为学生制定特定的阅读课,来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拿出每个周五的两节语文作文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有了固定的时间来吸收课外阅读的精髓,就保证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日积月累对学生阅读的提高会实现一定的突破。

语文教师还可以专门为学生推荐一定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看,同龄人的作品可能比成人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鸣,文中的观点看法也更容易被接受。所以,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读相似的刊物,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阅读的快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勾选出易于理解,有鲜明的善恶曲直之分的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因为,作为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向上,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课外书籍。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励志人物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来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目标。还可以让学生读一些优美散文,把其中的优秀词句摘抄下来,积累词汇,用在以后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方法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兴趣,感受收获不大,阅读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如果阅读方法得当,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阅读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从而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是学生自己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直接作出点评,从而收获读书的成就感。

五、重视生活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也不完全相同,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进度自然也不同,说白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写作素材来源,我们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这一资金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理想教育,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学习的兴趣,使写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写作课前,我安排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福利院洗衣服,回来总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什么拎洗、揉洗、搓洗、刷洗、捧洗等等。特别是有一个同学写作时写到“脚踏法”,作文写到:我先用温水把洗衣粉发开,再把大件的衣服放入水中浸泡十分钟,用双脚不断的踏蹂,十几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就行了;同时,洗衣服也与我们学习一样,有侧重点,如:衣服的领,袖口、前襟是洗涤重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验就是我们要好好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利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参考文献:

[1]姜雪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04-01

语文是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学科之一,往往让孩子对学好语文缺乏了信心和耐心,因此如何让小学语文水平提高,解除小学生对语文的“恐惧感”,不再望而生“变”,是值得老师研究和探讨的。下面就是我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见解。

一、合理备课,避开误区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文老师的培养和指点,因此如何让小学生提高小学语文水平,老师的备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要想保证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备课。然,在老师进行备课当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则直接影响到备课的好坏。例如老师自身的修养观念有偏差,在教学当中,并没有充分理解新课改观念,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造成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方式有异于教案设计;再如有的教师虽有详细的教案,却不能根据具体状况做灵活处理,还如有一些教师完全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创新教法的意义,这些备课误区不仅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更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兴趣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进而避开这些备课误区。

二、合作互动,创建和谐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是时展的需要,更是当今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合作学习”的最好阐述者当之无愧是“小组学习”。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成立学习小组已成为孩子们必不可少的一个交流与表达的平台,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还是让学生做回了学习的主人,改变了历来“叫我学“为”我要学“的尴尬场面的重要因素。而语文学习小组要如何开展呢?例如:1、合作学习生字。在课堂上组织小组之间的孩子们互相变化形式朗读生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如开火车,齐读,两两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帮助。2、合作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课文时,如果课文人物对话多,老师可以建议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除此之外小组成员还可以在一起推敲人物语言,心理,还可以互换角色,互相学习。合作朗读课文不仅让那些胆小,不爱读书的孩子在小组里锻炼了胆量,还能从别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3、合作表演课本剧。从语文书上挑选出适合表演的课文来给各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来品评,让入情入境的表演来培养出学生自己的个性,胆量和动手能力。而且经常表演课本剧,会让孩子们越来越自信。4、合作写习作。小组之间常以合作的方式讨论习作要求,写完之后互相批改,这样既能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小组之间的合作互动不仅和谐了学习氛围,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

三、培养良好习惯

常言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所以,不难看出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语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方案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巧,使学生能够自我升华和提高。这些新的要求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我们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科学地总结和改良,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素质

教学素质是教师施教的保障和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第一要素。首先,教师要有课前准备的良好能力,能够科学地对语文课程进行选材和规划,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基点,合理安排课程的讲解节奏、拓展内容、课内活动和要提出的问题等,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进行语文学习;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并从旁做好指导和监督课堂的作用,不攫取学生的主导地位,不放弃教师应有的职责;再次,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复习、预习等进行系统的辅导,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很好地解决学习难题。

(二)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都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要对教师道德素质进行严格要求:一方面,要激发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使“爱幼”风尚得到弘扬,如果教师只把学生当成陌路人、授业工具,那么这样的老师所作的教学行为必定收效甚微,甚至于不能把这种老师称之为“教师”;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老师这个榜样,汲取了道德养分,从而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得以提高,这是老师教学成效的一个表现,也更能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距离的拉近,配合师生之间的默契。

(三)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比较枯燥的读、写、背内容,老师的讲解也多数是根据课本来的,显得没有新意。如果教师能够使自己拥有雄厚的语文知识积累,那么教师课间的谈吐、用词就会越发显得超凡脱俗,从而散发出一种文人骚客的独特气质,这种语言的高雅表达和气质的高人一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向往和崇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投身于变成“教师”的学习气氛中去。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

课前预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基本了解;课时细读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对课文具体要点进行把握;课后精读使学生查漏补缺,加强知识总结和知识拓展。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一是要教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对字词基本意思的把握、对优美语句和段落进行深刻的记忆、对文章中体现的积极意义进行反思;二是教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好笔记,这不仅仅是对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予以记录,还要将问题答案、阅读的体会一一记录在文本旁,便于再次阅读时的总结和反思;三是教会学生快速阅读、精细阅读等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好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和作业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对教材和老师的讲解内容进行联想和发散性思考,并将问题记录下来,于课后向老师请教的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写作姿势、作业态度等,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科学对待语文教学和语文自学;其三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时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并结合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从而得出一些独特的、新颖的、更为实用的结果和方法。

三、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

课堂教学是学生理论基础和知识的基本来源,是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环境和过程。教师合理运用教材教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语文知识介绍和剖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对语文知识体系进行把握,便于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的建立,使得学生得到语文修养的提升。而课外实践活动的规范是由课堂规范衍生而来,所以,课外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创新。通过课外实践,学生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应用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语文知识比拼活动中能够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赶超优异学生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恰恰是语文学习中最为可贵的。总体说来,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不能没有课外实践的补充和适用,少了课外实践,课堂教学的检验方式便越显不够科学和全面;而课外实践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规定范围,受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指导,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中学语文教育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革新考评制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重视学生个体间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学习技巧、语文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并且根据这些不同的信息对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对分类的学生群体进行差别式教育,使他们各自都能够得到提升,避免出现“差生”听不懂、“优生”不想听的情况。这样科学分析、精细照顾的教学下,学生必定能够得到广泛性的提升。

传统的考评制度,只是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使学生甚至于老师都只会通过成绩判定学生的优异,从而忽略了“差生”的感受,更淡化了学习态度这一关键点。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学,是号召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素养、学习态度等的全面考核。只有改变了考评方式,才能科学地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才能尊重学生的个人努力成果,激励学生刻苦、坚持不懈地在知识海洋中探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激励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艺术的使用是重要的手段,这对老师很好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更切实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构建和谐语文课堂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正确的方式激发,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以“需要”激励学生,用激励艺术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无限潜能。

一、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行“需要”激励

需要是一个人在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后在大脑中产生的一种潜意识的渴望,这是客观事物对人情绪影响的表现。课堂上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的需要,也是由于对语文知识的渴望,所以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不同渴望,并运用鼓励艺术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积极引导学生自发行成这种需要,投入到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中去。

例如,在对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这一课的学习中,要想做到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去总结知识,就可以从引发学生的“需要”入手来构建学习课堂。比如让同学们自己模仿课文中的自己喜欢英雄人物,这样就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对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全面评价,老师对其表演和评价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以情趣来激励学生

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激励方式,情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一般来说是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有效地情趣激励能够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充分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激情,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对学习语文知识起着很大促进作用。

比如在《草原》一课学习时,让同学们根据对草原一课中草原美景的描述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上自己的联想创作一幅关于草原的画作。在此基础上,老师应该用生动的语言来向同学们阐述草原美景,并积极引导学生的创作思路,给予他们创作灵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样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情趣,通过他们在课堂上边学边作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丰富课堂形式。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对他们的作画进行评析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习情趣,将更大的激情和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营造环境来激励学生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大大提高。因为学习过程也就是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环境对语文学习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学习中用环境来激励学生学习也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办法,老师可以创设学习环境,比如课堂的多媒体设备使用,课堂外的相关文史活动参观等等。

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教学环境来激励学生学习。比如,运用幻灯片放映关于鲁迅先生的相关视频资料,就针对课文来说,可以在幻灯片中出现他的遗体包括对他吊唁时的现场情况,配备语言解说和音乐烘托来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去。那么通过这样环境的激励,让学生进行有关鲁迅先生课文诗歌的朗诵,随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老师提出的关于本课的知识点,这样学生通过环境的激励就会在问题的回答中思想高度集中,发言踊跃,这就是通过情感环境的设置对学生们产生了共鸣,为教学提供了帮助,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四、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来激励学生

语文课堂应该充分运用竞争机制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在一般的学习活动中,简易的问题并没有竞争性,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同学们经过充分思考和准备后能够做到对较难问题的解答。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设置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促使他们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对于学生很好理解掌握课文知识起到很大作用,并且,在解答问题中的多方面资料查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手能力和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

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有的老师就会提出让学生想象坐在威尼斯小艇上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并说出具体原因。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通过不同的想象和原因阐述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另外老师可以在平时学习中,将竞争激励方式落实在考试中去,让每位同学设定自己的追求目标,并采取奖励制度奖励那些完成目标的同学,来通过这样的竞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形成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们就需要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具体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注重创建民主教学课堂,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利用课堂环境,活用教材,来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激励艺术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行“需要”激励、以情趣来激励学生、营造环境来激励学生、学生之间的竞争来激励学生这四种具体激励方法的落实,事实证明,这些都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都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永兴,柳海民.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电教化教学

1.电化教学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我们知道,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吸收信息,而这些,大脑起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结构上几乎分为结构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大体说来,大脑左半部分主要起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的作用,即所谓的学术学习部分。大脑右半部分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大脑的这两个部分“将抽象的、整体的图像与具体的、逻辑的信息连接起来”(《学习的革命》)。不可否认,教学中,严密的理性分析有助于左脑的发挥,然而,长期下去,右脑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忽视。所以,我们应该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那些直观的、形象的、活动的而又带有思辨的现代化媒体引入教学,充分发挥右脑的功能,通过直接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同时开发学生左右脑的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2.电化教学的初步尝试

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其中更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描写山川景物等自然风光,抒发作者的赞颂之情;有的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社会的风貌,从而激发人们的同情、赞美或憎恶。文学作品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美的对象,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体验、欣赏、鉴别作品的情感和艺术形象,使其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任何作品都离不开语言。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特点,即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含蓄性。优秀的作家,正是通过对声、色、形、情等方面的描绘,来感染读者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可以更好地突出语言特点,强化其作用,营造作品的情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利用语音手段,辅助教学。茅盾先生的小说《春蚕》中,描写小轮船的汽笛的声音是:“呜!呜,呜,呜──”,只用了四个字,三种标点符号。如果我们把它单纯作为科学语言来看,则启发读者的感官,让其联想,具体说明了老通宝被第一声汽笛从沉思中惊醒,随即他又听到了两声短促的汽笛叫声。再进一步分析,这四个字,三种标点符号,反映了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经济渗透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农村,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社会现实,揭示了老通宝以及千千万万个劳动人民贫穷落后的根源。学习这一段时,教师请同学们朗读,并录下音,反复比较,然后再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再如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其中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里边十四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声如裂帛”──,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调动了人的视觉与听觉。这里,作者不仅表现了再现音乐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述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学习这首诗,有的学生可能会对这些描摹理解不深,但我们如果借助CSC备课系统的多媒体朗读,便可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放松的状态中,进行联想、比较,学生理解起来就方便多了。

利用幻灯片、录像片,辅助教学。鲁迅先生的《药》中,描写一群人观看杀夏瑜的场面时,这样写的:“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对这群看客,要是制作一张幻灯片:一边是一只被手提着的鸭子,一边是一群伸长颈项的人。制作时再夸张一些,教学中一放,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就会有一个形象而深刻的印象。

孙犁的《荷花淀》第二段:“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制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一段描写,如果不深入分析,轻易地忽视过去,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这段文字,前半部分描写了白洋淀水乡的辽阔无垠以及盛产芦苇的富饶景象;而后半部分却是通过大家对白洋淀席的赞誉,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理解到这个程度还是不够的,还要深究此处的描写同表现作品的主题以及展开情节的关系。因为,水乡是这样的美丽富饶,白洋淀人民又是这样的勤劳智慧,那么,当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这块美好的土地、威胁着这些勤劳勇敢的人民的时候,只要稍有一点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人,能不奋起斗争、保家卫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和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搏斗吗?以水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的参军,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年轻妇女们在斗争中的锻炼成长,都是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出现的。这里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突出作品主题、促进情节发展的作用。学习时,如果先放一段录像,既能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印象,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各种教学软件的开发、推出,大大方便了教师与学生。把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风景谈》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制作六幅画面,借助声、像的巧妙结合,更好地理解作品。如“沙漠驼铃”一幅画面,先推出自然风光──辽阔、平坦、空旷、寂静、燥热、单调的沙漠;然后,推出人的活动──驼队出现,声色俱备,顿时使荒原充满生机,从而突出“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主题。

当然,其它文体的课文、不同的课型一样可以利用以上手段。例如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中,制胎、掐丝、点蓝等工序,如果借助计算机,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只有新奇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其关键原因在于部分语文老师对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的教师无视兴趣的存在,因循守旧,盲目从众,把课上得单调呆板,枯燥无味,使学生激发不起学习的兴奋点,语文成绩自然不可能提高,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扭转这种状况,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场所,在课堂上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他们自主思考的时间,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就经常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到学生的身上,让其变成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个个勇于讨论,积极发言。只要有机会,笔者就会让学生上台发言,并请两位同学上来评价,让学生在胆量、信心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在讲授课文的教学中,笔者也会把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自己去寻求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一直注重传授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授生以“渔”,教最终是为了不教,使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做到了从兴趣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善于设置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秀的作品,一部分作品都文质兼美。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优秀的教学方法,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在兴趣高昂和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来。尤其是一些写景文章,更适合运用情境设置法。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一开始,笔者就放了一段桂林的视频,再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那清秀、奇异、美丽的胜景让人陶醉,让人禁不住赞叹它,学生个个专心致志,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美好景色地向往,带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走入正课。笔者边齐读这文质兼美的文章,边回味刚刚眼前泛过的美景,情景交融,产生了共鸣。接下来的鉴赏比赛,把教学提到了高峰。按照之前的探究小组,每组至少选出三处或三处以上美景进行鉴赏评比,看一看哪个组说得最恰如其分。学生各抒己见,分别找出了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加以鉴赏,把桂林山水的美都挖掘得淋漓尽致。最后,笔者又配乐进行范读,学生被教师营造的唯美氛围吸引,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言是人与人正常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富有文采,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讲得有声有色,诙谐幽默,学生自然也愿意听,乐意听,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魏书生教师的课,总是运用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课堂增色不少。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有掌声,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兴趣,并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可是,现在有的语文教师讲课语言贫乏,枯燥无味,总是不停地在黑板上涂涂画画。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不想听,也不愿意学,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所以,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文采飞扬,诙谐幽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增加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内涵。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多读书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关键。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世界名著,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口、眼、心并用,大脑也要跟着思考,读到好的地方要记忆,多借鉴名家作品的优点,当经过了大量阅读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增。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多写随笔、读后感。在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模仿一些作者的写作风格,不断地博采众长,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风格。写完作文之后,一定要注重修改,从段落到结构,从字词到句子,都要认真修改,时间一长,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大幅提升。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