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

篇1

一、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先决条件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教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的作风,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教师积极进取、自我发展的行为又昭示出“学无止境”的真理,教师的形象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个性魅力像“细无声”的“春雨”永远滋润学生的心田。

如何提升地理教师的素质可通过以下两点来完成:①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集体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看法,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能够彼此充实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的思维和方法,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②教学反思要细化。大部分教师能对一节课进行一次反思就不错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里,提醒大家,反思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教学反思要细化,要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二、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三、使用教材的转变

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新课标教材地理更加重了这个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并且地理学习内容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如风的形成、黄赤交角、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等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梳理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辩证地加强活动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种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宜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对错。教师应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反馈指点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甚至可以替换教科书中的案例,自选教学素材,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四、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篇2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反思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地理课“教学反思”思什么?

思得,我们反思并不全是反思错的,也有成功的经验。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的水平来思考我们才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教师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他们在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的差异。

思失,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谱尔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我们中国也有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这种反思中,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况的反思和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及可商榷之处的反思,也是体现一位中学地理教师个性和素质的地。

思改,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进行解刨与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效能和修养。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教育学指出,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及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则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不可回避,它是我们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一个确然存在的问题。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地理课是因为喜欢他们的地理教师,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教师创设愉悦课堂的能力。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掌握优美的语音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1、选准反思对象:我们反思的对象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教育改革、人际关系……,只要和我们教育教学有关的我们都可以去反思。

2、熟悉反思过程: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3、明确反思方式

1)、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闩记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

2)、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3)、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

篇3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地从多角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和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搞好地理教学的双边互动

目前在新课程教改实验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

地理科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广阔的自然天地、人文景观,因此,地理教学有雄厚的直观性基础和趣味性的知识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现有的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或自行创新设计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性。采用直观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

四、扎好平台,滚动提高。

初中地理知识以区域地理、地理景观的描述为主,而高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地理概念的抽象性要比初中地理内容突出。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平台,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升华,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滚动提高,克服学生惯性的“死记硬背”现象而造成学习方法上的不连续性。积极加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地理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得以强化。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3.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教学 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这样的教学,既能促进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全面发展的教学;又能促进教师本身业务素质得到快速提升,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

这里的“有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因此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有效教学之后,学生必须真正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二是,通过教学进程的延续,就教师而言,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自身的业务能力也应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从而能够满足将来的教学任务。相反,教师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即使再辛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二、当前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特征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中学的贯彻与实施,高中地理课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旧课程是由教育专家精心设计并由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课程,这样的课程具有预设性,即教师完全依据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施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新理念下的地理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互动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建构性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地理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尤为重要。为实现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只能选择能充分体现新课程价值取向的课程教学策略和模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有效教学的师生关系包含了融洽的师生情感交流和知识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要淡化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观念,将自己放置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特点和难处,尊重学生思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谈话要和蔼可亲,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对于回答正确的,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回答不够理想的,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并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合作能力

依据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学生应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一些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目标都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只是为学生服务和指导的;学生是主体,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比如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习题课时,笔者安排同桌之间相互讲解,然后找另一道相似的题目进行演练,通过相互之间的讲解和演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了解熟悉,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导出问题,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获得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找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将一些复杂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再分到各个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将问题分小组讨论。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展开学习交流,发挥集团智慧,寻找问题答案。最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次请各小组代表交流意见,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意见陈述完后共同讨论、汇总。教师对各小组意见进行点评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在课上不能及时解决的,课后学生可以继续讨论。

(四)强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课后我们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如自然灾害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像,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可以达到目标。但是如果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各种自然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并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那么最终学生将自己建构起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全面认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目前已经成为了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需要具备创新的勇气与信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得我们所开展的地理教学工作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更加出色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 新课程 案例教学法 应用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进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案例教学法也正越来越被广大地理教师所重视和关注。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许多章节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来编写教材,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整个教学过程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以下是笔者一年多地理新教材教学的经验积累。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要点

1、遵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对案例的选编要对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教学案例本身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因此,我们对案例的运用,其本质就是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性解读,是对课程标准要求加之知识理论的诠释。因此在课堂案例探究中,就需要对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这种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构筑起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概念与理性认识。除了教材上已有的案例,我们在对这些案例进行替换或者改造时,只要遵从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原理的掌握,都是可以的。

2、案例必须具备鲜明特征和突出典型。所谓“案例”必须从案例本身来说,其信息点明确、针对性强,才能实现对学生活动和思考的引导,才能体现案例的价值所在。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如果我们选取的案例蕴含了较多的无关主题的信息,无疑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还致使学生对所需要探求的知识点认识模糊,这既不是教学上的创新,也无法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案例素材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体会来看,地理课程教学案例应该有激发兴趣的元素。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领悟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这就要求我们的案例选材必须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从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乡土地理、热点内容的兴趣度较高。当然来源广泛仅仅指素材,在应用案例材料中,还需要对内容加以提炼,结合课程教学特点来进行设计。

4、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效果及效率;案例教学的实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把握好时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嗨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1、高中地理知识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奥的,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概括与灌输,是学生获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可以获得自己能够驾驭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如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就可以通过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让学生理解清楚。(不详叙)

2、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有培植创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做出反应,从而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理论视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着理论如何运用于学习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例如:城市规划问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工农业交通区位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达到教学目的。

4、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情感。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往往能牵动学生的情思,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并使认识和情感有机结合,形成坚定的教学信念。

三、高中地理课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创新思考

1、以学生为主体,定位教师角色。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推行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要求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向导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知识。

2、遵循教学普遍规律,创新教学环节。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必须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完整和教学环节的衔接,使得案例在应用于预习引导、要点理解、实践调查等环节时具有较好的衔接性与连贯性。案例教学是课本知识的一种嫁接,尽管与书本的条条框框理论表达不一,但其知识点实质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案例不断变化,仍然需要紧紧围绕课程知识要点进行创新,遵循教学规律,不能偏离教学的方向。

3、创新教学管理,选择优质生活化案例。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目前我们基本上是以教学组为单位来研究教学相关课题。因此,可以从教学团队层面来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具体对案例教学来说,教学组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搜集生活案例,定期开展讨论,选取优质的生活案例,确保授课的质量。同时通过协作,建立案例数据库,并能不断更新。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师生冲突;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132-03

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指课堂教学情境中由不同需要和价值观引起的双方在观点、行为等方面的矛盾、对立和对抗。研究显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主要表现有5种: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间的冲突;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取向间的冲突;教师知识与学生知识间的冲突;教师的言谈形象与学生的喜好间的冲突;课堂师生互动在问答权上的冲突。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间的冲突,这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效率。下面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此作一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的案例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的教学方式应是师生在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如谈话互动式、问题讨论式、实践探究式等,就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应有自主学习式、合作学习式和探究学习式等。教与学的方式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师生观、教学观、发展观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师生的共同发展。但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中,教与学两方面也出现了很多不协调的音符,甚至产生种种冲突。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1.教师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旧的学习习惯间的冲突。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长期形成的学习观念和习惯,还不能适应教师新的教法,由此产生冲突甚至抵触。初中地理课程是考察性学科,学生已习惯于教师上课看看图、划划线、做做地图册的教学方法,对搜集课外资料、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等学习方式不感兴趣、无所适从,并没感受到多大的学习乐趣,所以没有主动参与的愿望与激情,有的是思想上的敷衍和形式上的配合,学习效果低下甚至无效。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日本》这节内容,老师给你们布置了“逛超市,寻日货,比价格”的任务,大家完成得怎样?

生甲:我大致知道一些日本车的牌子,丰田、本田、三菱、尼桑,超市没有时间去,价格对比我没做。

生乙:陪妈妈去超市看了看日本的护肤品,挺全的,但要做作业,没时间记下品牌及价格。

生丙:知道日本的电器挺好,特别是电视、相机,知道的牌子不多,也没去仔细了解价格。

【教学反思】:

笔者本来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安排学生逛超市,找一种日本产品,把它和中国同类产品的价格进行对比,从而在课堂上水到渠成地引出日本工业品的特点,进而分析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但学生并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搜集资料的任务,所以预设的新课导入不能实现,只能平铺直叙进入新课。

2.教师教学素养的不足与学生创新思维的丰富间的冲突。初中地理课程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征,学生对科学充满了好奇,课本知识如果不经过教师的生活化演绎和生动的阐释,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地理新教材知识量丰富,信息量大,图片图表多,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技能,学会学习和发展。但面对几十位学生活跃而丰富的创新思维,教师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教学素养上都还远不能满足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需求。当学生发现的问题无从解决,而教师也没好的建议时,就会逐渐失去继续探究的兴趣,对教师的提问和探究课题被动应付,不配合,更缺少主动提出问题、质疑教师的动力。笔者曾就两堂初中地理课中的提问做过统计(详见表1)。

从表中可知:师生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约占72.16%,其中学生提问仅占2.53%,有时整堂课都没学生提问,就是说教师始终在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只是用“满堂问”置换了“满堂灌”。似乎互动很多,其实学生都在被动应答,围绕教师转,缺乏主动思维。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其中就有怕被学生问倒,出洋相的顾虑。

【教学实录】:《河流和湖泊》

生甲: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统计的?

师:用专业的工具测出河流的截面积、水位、流速,通过计算公式,就可得出河流流量,定期的观察,记录数据,然后用我们学过的绘制曲线图的方式就可绘制成过程线图。

生乙:那这些图对管理黄河、长江的部门有什么作用呢?

师:意义重大。水流量大的季节要注意防洪、枯水季节要注意防旱;年际变化大的地区要分析气候、生态、污染的原因;合理指导当地居民适当利用水能和水资源发展经济还可以及时给水利部门提供治理、开发河流的依据。

生丙:近几年我国的水旱灾害特别频繁,政府部门和水利部门太需要这些数据了,要是能亲眼看看他们是怎样测定数据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上针对学生新生成的问题耐心细致地作了回答,虽然偏离预设的目标和过程,但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求知欲的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启迪作用。其实,学生对很多地理问题都想探究:如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如何接收和分析?人们是如何测定一些天文和地球上的数据的?人们是如何进行探测地球内部和外部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大胆提出问题,如果教师被学生问倒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辩证地认识和处置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调和的。之所以客观存在,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情感体验间不可能完全达到融洽,教学过程即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不断建构新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要激发原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间的冲突,通过不断实践、比较、总结、反思而进入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师生的进步和发展。之所以可以调和,是因为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暂时的,通过处理是可以缓和的。存在主义认为,师生关系中的双方都没有利益冲突,都不会互相利用,师生关系应是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在“对话”或“交流”中达到融洽统一,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所以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

1.教师只是知识的提供者,而不是学生知识的管理者。教师不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强加给学生,而应把学生看作是和自己平等的独立个体,学生除了共性外,还存在个性差距。所以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化教学,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环境保护观念、低碳生产的科学发展观念等都可让每个学生在搜集材料、社会实践和讨论交流中充分体验,而不是停留在课堂灌输、死记硬背、记忆答题上。

2.教师应允许学生对知识有所选择,而不仅仅是模仿和服从。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偏好,有的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有的对人文科学感兴趣,有的对社会科学感兴趣。教师应允许学生对知识有所选择,而且这种选择的出发点不应有任何的功利性,完全是学生为了充实个人的存在。由此看来,那种设定划一的教学目标,按照统一的学习步骤的教学方式都需要改革。

3.教师要真诚地赏识学生、欢迎学生、肯定学生。教师要转变角色,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和对话,坦率而真诚地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只有赢得学生的喜欢才能使得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地理课程。教师特别要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多亲近、鼓励和指导,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他们更多的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使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扬起希望的风帆。

在“教师中心说”占上风的过去,地理课堂是教师的满堂灌;在“学生中心说”占上风的今天,地理课堂不乏低效地讨论和合作,这些都不是良性的师生关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要缓和这种冲突,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师生关系,致力于研究和创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金芳,刘秀英.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刍议[J].龙岩师专学报,2004,(4).

篇7

一,高屋建瓴把握课标,宽严适当落实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

毋庸置疑,地理教科书是教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和会考复习的基本载体。我的体会是,要有效地使用教科书达到地理会考复习的预期,前提是地理老师要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初中地理会考的命题依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教师开始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认准方向,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研读《课标》,只有教师心中有数了,学生才可能听个明白,学到扎实又具体的地理知识。

在《课标》学习中笔者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内容。

学习《课标》时首先要理解,明确课标的具体要求,特别要注意将笼统的课标分解细化明确为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教学任务。如《课标》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这里的“知道”就较笼统,到底要学生知道多少,教师就应该对类似这样的地方进行明确化处理。笔者是这样具体化的:

①记住六大板块的空间分布并会在空白图上正确填写它们的名称;

②记住板块构成的特点;

③结合“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理解并记住板块运动的特点;

④运用板块理论解释几个自然现象等。

2.把握尺度。

知道了要教什么,还必须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注意把握好《课标》的尺度,即把握好《课标》要求的广度和深度。既不要随意扩大加深,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课标》的要求,造成学生的知识缺漏。如《课标》中“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笔者依据教学经验,将这里做了具体化要求:

①在空白世界地图上正确填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②在空白地图上正确找出并填写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南美洲与北美洲三条大洲分界线等。

3.提升认识。

反思是提升认识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笔者受益较深的是借助对往年市级地理会考试卷的研究,反思,提升对《课标》的认识。在感悟会考,体验经典的同时,充分利用会考对教与学的良好导向作用,理解命题者对《课标》的理解,再遇到教材处理中的诸如该补充多少,该深化到何种程度等问题时,就会心中有数,充满自信。

认真做到以上三点,依据了真正明白,又能适当把握尺度的《课标》,无疑对将要进行的教学设计,其他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的实施,地理会考指导等教学各个环节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有效推进作用。

二,运筹帷幄实施教学,深入浅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换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结构与形式,并以一种最佳的呈现顺序去安排这些知识。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授课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时依据《课标》把握好要求既要紧扣教材,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教师为了使教材更适合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就有必要对课本进行处理,对这个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做个再加工。

1.优化重组。

教材该如何优化处理才能更为有效在操作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因地,因时,因学生学情制宜,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不仅要注意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还特别要注重以学生为本,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材,按学生认知的情绪,兴趣,需要,经验,能力等因素重组教材,使学生愿学,乐学,有效的学,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如八年级上册的教材顺序是: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笔者调整后的顺序是相反的: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疆域。这样做的意图和优点,一是《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本学年的难点,将本节提前到新学年课本的开篇位置,是为了利用同学新学期新希望的良好心愿和上一节地理学习准备课教育后的好状态突破难点;二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大量的齐声跟读和互助学习,抢答等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生活动,氛围好,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适合开篇;三是教学方法得当,难点容易突破,及时把握和运用这难得的好教材,培养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成就感和地理学习兴趣,有利于鼓舞士气,建立信心,最难的都过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2.优释精讲。

什么该讲 什么不该讲 什么要补充讲 什么要重点讲 该怎样才能讲到最好 该怎样才能做到精讲有效……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天天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解决优化处理教材这个问题的自信还是来自于对《课标》和学生实际的正确认识,只有依据了《课标》和学生实际的精讲才是有效的。

3.师生互动

篇8

   2012年素质大赛是全区各学科统一举行的一次大范围的活动,以“推动教师主动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初中教师素质大赛。目的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全面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这次大赛历时3周,经过预赛(学科专业素养笔试考核)、复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板图和教学设计编写)、决赛(课堂教学比赛)三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针对地理学科各环节的实际操作情况,做简单介绍和反思总结。

地理学科大赛总体思路:初步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和地理课标——编写基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和地理技能展示“黑板绘图”——实施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及评价。整个素质大赛的过程体现从易到难的原则。

预赛:要求全区中学地理任课教师均参加学科专业素养笔试考核。从这个要求上可以看出,这次素质大赛的涉及面很广泛,一线教师基本上都要求参加(年龄大的除外)。笔试考核的内容要求是:笔试满分100分,其中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约占30%,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约占70%。我是根据这个内容要求进行的命题工作。由于这是全区第二届举办素质大赛,所以学校领导和老师更加重视,纷纷询问考试的内容与范围,担心命题太难。我觉得这次素质大赛目的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在地理学科考试说明中这样写到:“以初中阶段的地理课标内容为主,难易程度略高于初中学生水平”,我在多次教研活动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会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必须达到”,可以说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了。所以这次初赛中的专业技能要求是:描画图和填图。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①世界地图——在世界政区图中完成:a、描出世界6个国家轮廓;b、用斜线画出7年级下册所学的国家和地区;c、填注“大洲、大洋以及7年级下册所学国家和地区”的名称)。②中国地图——在中国政区图中(内含长江、黄河)完成:a、用斜线画出8年级下册所学的省级、省内和跨省区域;b、填注省级单位、省会、濒临海洋和8年级下册所学省级、省内和跨省区域的名称。 ③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填图的有关7、8年级四册书的地图和填图内容。由于暑假刚刚研修了新课标,所以对地理课程标准也做了最基础的要求,考试说明中非常明确:“①记忆2011版地理课程标准中的P1~2“课程性质”、P3“课程基本理念”和P5~6“课程目标”。②知道并理解P7~18的“课程内容”和P19~31的“实施建议”。③能够举例说出地理课程标准各部分修订前后的不同之处。”我希望通过这个说明,促进老师对地理新课标的深入学习,并且会用地理课标理念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体现课标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从地理教师的答卷中,我发现教师在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以及对课标的理解和应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总体来看,年轻教师考试不理想,原因可能是年轻教师教学时间较短,对初中地理知识和技能不熟悉,所以希望年轻教师要积极学习初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这样你才能够胜任一个初中地理教师的工作。多年教学一线,特别是对课标和教学研究较多的老师成绩较理想,这也是地理教师教学实力的一种体现。

复赛:各学科按50%的比例从初赛中择优产生复赛选手,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黑板绘图和电脑编写教学设计。复赛是在初赛和日常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初赛对课标的深入学习和应用,老师们在编写教学设计时,要用地理课标的新理念去编写教学设计,而且按照平时教研活动时的课标分解方法和思路去编写教学设计,所以说复赛都是时刻围绕课标和结合日常教研活动进行的。编写“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① 按照一节课内容设计;② 一定要体现目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③ 结合日常教研活动的课标分解模式编写教学设计;④ 以7上册和8上册内容为主,届时抽签决定编写章节。板图板画——小黑板绘制(自带小黑板)。内容与要求如下:① 绘制时间:10分钟左右;② 评委与打分:评委待定,打分要求去掉最高与最低分取平均分,作为教师的最后得分;③ 绘制内容:a世界轮廓图;b新疆、台湾;c中国轮廓图(内含长江、黄河);d世界6国轮廓图,选取其中的两项进行组合如ab或者cd,进行抽签决定。通过素质大赛的复赛活动,促进教师对黑板绘图的训练和重视,编写教学设计,达到了对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决赛:各学科按30%的比例从复赛中择优产生决赛选手,参加课堂教学比赛。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及我区“低负高效,生本探究,生态和谐”课堂要求,考查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结构流程、教学效果、个人素质等方面。上课的课题要求在决赛前一天告知参赛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认真研究地理课标,善于搜集教学资源,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先进的课改理念是否真正的实践在日常的教学中等等。我命制了3套难易程度大体相同的“课堂检测题”,在教师讲课之前进行抽取,这样随机性就比较强一些,尽量不让老师摸清测试题内容,做到公平公正。这次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评委们评价为“课堂设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较高”、“比听优质课的感觉还好,心情非常激动”。选手们的优异表现打动了听课教师的心,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观摩参与素质大赛,提高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增强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坚定了进行课程改革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坚定不移的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我心里也对老师们的表现比较满意,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平也非常难得。在这次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课标要求把握还比较准确,从而处理这节课的重难点都比较到位,能够用巧妙地方式方法突破重难点。有的教师用板图,有的让学生绘图,有的用学生采访的形式,有的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新颖,有的对学生的读图指导非常细致,提出问题针对性强,有的注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各具特色,采用了传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教师所用的资料也丰富多彩,视频、图片、多种多样的地图和文字资料等。可以说,大多数教师能够主宰自己的课堂教学,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

大赛结束以后,许多教师都自觉地写感受和反思。从教师的反思与感受中,我感觉收获很大。老师们认为通过这次大赛,对课标的解读由原来的不关注到现在有兴趣的研究,重新认识了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层次,摆脱了以往提“课标”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局面。教师真切体会到课标是教学的指南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并且使利用课程标准指导实际教学成为一种习惯。教师通过初赛中自己的答题,进行了换位思考,真正体会到学生的难处,也增加了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

篇9

2.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郑书欣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32.浅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焦朝军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入;提问;信息技术

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是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一门学科。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因此,地理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1.实现教学方法的重组与优化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除了采取简单的口授灌输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其它途径来进行知识的传播。因此,地理老师在上地理课进行环境教育的时候,应该利用当今不断涌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实现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同时,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的内容也导致了教学目的的不定向性和多种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各种方法互相配合,实现最终的优化,才能形成一种科学的方法体系,从而完成既定的预期目标。例如:有关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教学过程中,用直接有效地教学方法如幻灯片、纪录片等,学生的兴趣不仅可以得到激发,其观察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而且能够更深入、准确地理解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2.深入探究地理书籍中的环境素材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地理教材中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导学生关心和学习有关整个地球和地球上不同区域在空间和时间上所面临的过多人口、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问题,可以不断缩减学生的地区差异观和人地协调观,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素材,深入挖掘环保教育的内容。

3.融合环保素材到地理教学中去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文明到网络兴起的社会变化,世界各国在注重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世界各地不断兴起了环保运动。例如,保护野生动物的游行示威;身边报纸、电视和网络上广泛宣传的生态环境主题日的报道(如植树节和节约一小时等纪念活动)和日常环境新闻报道(如企业的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可以将这些鲜活及时的素材引入到地理课题中,同时结合真实、时效和敏感的环境新闻,来激发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实现环保教育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

众所周知,思维导图它是从纸张开始的,然后在慢慢向中心扩散,再向四周进行关键词描绘。整个结构就如同一颗心一样,逐渐扩散。如同树枝一般。将中心词写在上面,从中心位置逐渐牵引出线条,写在每个主题上,在逐渐向思维位置扩散。然而,传统的地理比较教学方式,需要从坐标开始逐渐向左上角开始,一行一行,一排排进行记录,这方式叫做时线性记录方式。第一,思维导图最初是从纸张中心开始进行记录的,那么中心是明确的,目标也是突出的。而传统的线性笔记方式是从纸张左上角开始记录,需要平行记录方式。当主体凸显出来了,就显得非常简洁和明了。传统的线性记录方式,使用间断的句子或者使用长句对一关键词进行描述,过程较为复杂,也很难进行识记。第二,思维导图使用的是多层次记录模式,将线条结构当成笔记载体,中心地位非常强,逐渐向四周扩散,能凸显出核心主题,凸显出知识相关性。知识生成性非常强,难点和重点也得以凸显而出。第三,思维导图中,充满了大量的图像,符号,非常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传统的线性笔记方式,使用的符号很少,甚至不会有图形记录,这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模式,将课文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确定出教学流程和教学重点。做到一目了然难点知识、重点知识。举个例子:“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找准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而在此之前必须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历史景观。在该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何为城市历史景观,景观特色有哪些,保护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当这些零碎的知识构建出来之后,会形成一个大的知识体系,为更好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课程教学提供借鉴。课程教学进行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好思维导图教学。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借鉴的是哪些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兴趣,唤起学生学习意识。思维导图,教学脉络清晰,直观的引导学生深入所学知识,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辨别能力。思维导图作为地理教学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对地理知识体系建立应该要发挥出重要作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明确使用思维导图教学之后,学生的反应,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在进行自我的总结和归纳。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清晰接下来教学步骤的开展,这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三、信息技术的引入

互连网与电脑已经在各个学校得到了普及与运用,在地理教学改革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1.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教材多媒体化。教材的多媒体化是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媒体在处理信息方面容量大,速度快。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笔记本电脑把每节课开发为地理课件,形成一个系统,使每节课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对流雨的形成通过Flas的形式展示出来,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对流雨的形成过程与原因,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也免去了板画的麻烦,也更具直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