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 新课程教学改革 探究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
目前,高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给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深刻而广泛。高中地理课程也不例外,面对挑战和困惑,很多地理教师已经在实践中开始尝试教学改革,努力提升课堂质量,构建优质课堂,把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入教学中。我多年来从事高中地理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实施新课改近两年来的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渗透、运用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对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解和做法。
一、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给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他说:“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当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能力。探究式学习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在地理教学中,课堂活动停留在师生之间的单向传递;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是接纳知识的“接收器”,被动接受。即使应用了多媒体,也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种较为现代的教学手段而已,教学思路没有变,仍是一种偏重于结论的掌握,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过程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抹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些新的理念成为地理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向标。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扬弃陈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省实施新课程已近两年,我认为新课程最具生命力的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基于强烈的认知驱动力,而不是迫于社会、家庭、教师的压力,把学习当做一种额外的负担;学生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过去人们往往把“探究”一词同科学家画等号,为它罩上神秘的光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表述是:“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而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性、区域性的特征恰恰是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求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强调的是让学生养成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研究成果;核心是使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研究过程中的体验,通过亲自实践,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探究式教学实施案例。
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及组织形式的扬弃。一方面,学生将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另一方面,教师将转变为导师,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就地理学科而言,课程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了,既包括课内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质疑等活动,又包括课外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活动。我经过近两年的课堂内外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整理总结出以下案例,仅供参考。
案例:地球运动——地球的公转(一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地球的公转”。
课程教学简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地理现象的发生。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对天文知识,但空间想象能力差,对于天置、运动等天文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教具,学具,遵循了感知一表象一理论这一认知规律,逐步归纳出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和四季的形成原因。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学具。通过完成学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 上一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 下一篇:互联网医疗的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