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挖掘初中地理课程的生活内涵,设计更多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尤其是随着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理念上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对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加迫切,需要初中地理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创设更多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学会利用地理知识更好的认识我们的生活和周边世界,因此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活化情境的营造,即结合将要讲解的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多选择一些学生容易理解、感兴趣的教育材料,促进学生对于新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增长新的知识和经验,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例如,在讲到“多变的天气”时,如果教师只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只是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过一段时间后很容易遗忘,因此地理教师可以从一年四季的中某几天的天气预报作为教学情境,讲解气温、风向、天气的变化以及相关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在学习抽象知识时的难度,避免因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导致的遗忘。
二、从乡土资源入手,培养学生对生活地理的洞察力
细心的地理教师会发现,其实很多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素材。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从身边的乡土资源入手,来加强地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比较熟知又感兴趣的地理现象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地理奥秘的探究兴趣,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多看、勤思、爱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讲到“水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然后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水资源节约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这对学生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关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点
在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学校和地理课本上学到地理知识,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地理新知识和地理现象方面的疑问,此时,往往是教师开展地理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尤其是生活地理中的一些人文焦点,是培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资源,地理教师可以以此为载体,根据人文地理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人文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同学生共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
五、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让初中地理回归学生的生活并未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每天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位,然后问学生太阳是不是围着我们的学校自东向西的转,学生一般会回答“是”,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所以是我们的学校在围着太阳转。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具体情境,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后,再将学生拉到野外,教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从而实现了地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与服务。
六、结语
基于以上所述,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是注入课堂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将初中地理教学同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确保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理念,积极从生活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去认识世界、观察世界,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价值,实现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程顺娣.用生活之水浇灌地理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07)
[2]陈翠兰,周申立,李菲菲.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J]. 考试周刊,2011,(56) .
[3]徐淑宏.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方法
一、课前准备
新课改前提下呼唤新型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现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提高,扩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更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深入研究教材,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二)认真分析“学情”,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
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怎样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是导入部分, 每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导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其次,根据“学情”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合理的选择教具。结合现行的地理教材来看,课本文字内容较少,而图表资料较多。所以,地理教学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得话就比较直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老师应精心制作课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现今的初中阶段,专业地理教师人员奇缺,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地理教师之间应加强研讨,充分发挥集体智
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我
就以视频《长江之歌》导入,这样学生就在很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学习,
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
请学生仔细观察我们芜湖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除此以外,教学中穿插古诗句、趣
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些犹如调味剂一般,给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番
韵味。
(二)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过去的教学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强。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问题情景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先邀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一位同学顺拨地球仪(自西向东),另一位同学逆拨地球仪(自东向西),然后教师提示:显然,二种转动方向,只有一种是对的。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造型,想想看:地轴为什么不是垂直于底座而是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仪的地轴倾斜的角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造型是不是为了设计上的美观?通过一系列的演示、观察、设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篇3
一、课前准备
首先,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设施、环境和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教学设计是在对这个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上构建出的教学实施规划,以及部署规划实现的步骤,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益。新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较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进行活动和探究学习时,教师先要给学生有一个知识的铺垫,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安排活动,自己充当活动的各种角色。促使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运用五官四肢、运用大脑,从而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充满乐趣游戏的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全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变以往的“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为 “自由活动”。“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活动,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篇4
关键词:以图导学模式;初中地理;内涵;优越性
相对于语、数、英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初中地理学科主要以图像作为教学载体,向初中生传输理论知识。图像直观、清晰的特点,发挥独特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
一、以图导学的内涵
在初中地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采取“以图导学”的教学措施,在注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讲解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图像的解说。所谓的以图导学,就是教学过程中能够使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及难点与画面相结合,使其生动形象化,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星球出版社)第一单元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地球仪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等外观特征,满足了学生特有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以及探究地理的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教师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地球的形状、特点、大小,以及经纬线的理论知识,并且鼓励学生互动探讨,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驱动下,教师的教学理论应该得到创新,做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实践三者统一结合。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体验生活,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初中地理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感受接受新鲜知识,体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乐趣。
例如,在地理教学(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时,教师在教学方案中应该指出,本章节内容是地理的基础性学习,教学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综合阐述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差异,体验其中的关联,根据相关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以及降水柱状图,达到以图导学的教学目的。我们知道举一反三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常用天气符号,明晰简单的天气图,能够让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图等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利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塑造良好的人格及品质。
三、对以图导学模式的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研究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获得地理图像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常识,开阔学生眼界和丰富他们的日常活动。其实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合理设置情景模式,对书本图像进行解析,让学生自主反馈这三个环节的实施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符合新课改大纲的要求,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优质化的人才。
(1)设置创新情景模式。这一环节的设置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情景模式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初中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一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学生自主反馈。我国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以图导学的模式,让学生以自主反馈的方式掌握地理课堂学习的难点,突出学习的重点。另外,学生在反馈过程中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四、以图导学教学的优越性
地理教学实践表明,以图导学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教学模式,图像的呈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理事物的特性,也可以体现地理学科的规律,此外以图导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1)以图导学,转换学习方式图像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信息,使学生告别乏味的文字阐述,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迁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以图练习,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读图练习与绘图练习,巩固地理课堂的理论知识,在绘图练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以图导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识别图像、分析图像、扩建图像以及绘制图像的过程中,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事物的规律性都会有更深程度的理解,不仅达到加深知识记性的效果,而且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不再迷茫。
综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生特殊的心理素质,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以图导学模式诠释了地理教学中图像的作用,提高了初中生学习兴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业奠定基础。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是新课改的结果,它追随着教育的发展进程,是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篇5
认真贯彻全国基教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增强自信和能力。并从教师的知识更新、方法转变等方面展开了多次培训、学习、展示、推广形式的活动。使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目标、态度方法都有了根本改变。
地理学科在整个中学教育教学中起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引导广大地理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真正改变教育教学现状。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的解读工作。塌实做好新教材的教育教学培训,帮助每一位教师进行新教材的备课,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规律,上好每一堂课。引导广大地理教师深入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博大精深”,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提高吴江的地理教师整体素质。
深入课堂认真听课,为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使他们能不断地明确方向和具体目标;能不断地改进方法和措施,提高效率。
建立教
育教学研究网络,使教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普及化,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的有效手段。
二、主要目标:
1、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突破口,大胆进行地理课堂教改革。实现从“讲——学”“灌——学”到“导——学”的转变。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2、更广泛、更有效地使用电教手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形象地感知地理事物;更密集地输出地理信息;更有效的进行反馈都需要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
3、积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地理教师。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培训活动……提高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通过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等,使一批青年地理教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与教坛新秀。
4、加强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的层次起作用。在课题研究中要把实效性、可操作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它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结合,并实实
在在出成绩出效果。
5、探索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改革的方法。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上,试行一些改革,探索一些方法和思路。
三、具体工作
1、高中地理教研活动。
⑴高一、高二年级教研活动:
地点:黎里中学 开课老师:丁金菊、钱明霞(刘正平)
活动的主要目标:改革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以下几种方法:a。由学生来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b。进一步探讨网络课的开展。c。研究如何把课本知识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⑵高三年级教研活动:
研究新高考方向;制定新教学内容和复习方法;学难度、深度与具体目标。
地点:开学后定。
⑶配合苏州大市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的评课活动做好准备。
2、初中地理教研活动:
以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解读为重点,认真做好初中地理的教学研究工作。
⑴建立初中教研网络:各校选派一名地理老师参加《历史与社会》的地理部分培训。成为学校学科联络员。
⑵各片组织学科中心组:松陵片:邱雪华、丁敬海 震泽片:钮土林、金卫星 平望片:吴永锋、金花、朱冬生 黎里片:钮文忠、庄巧英
3、课题研究工作的推广:
苏州市地理课题已经结题,起揭题报告受到苏州市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
,我们要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总结、分析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
吴江市级课题也将结题,要把已经取得的经验展示出来。并且进行推广。
高三信息搜集、交流活动:
要认真分析新的高考特点,做好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工作。通过四月份大市的高三研讨会,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针对我们的学生情况做出有本吴江特点的复习方案。
篇6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也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预设和生成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会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动态生成性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读,真正体现了当今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与传统的预设式教学相比,动态生成式教学的价值颇多,能够培养学生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并不是于教学是所谓的传统还是现代,而是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围着学转,一切跟着学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样学就怎样教,结果一堂课象一盘散沙,课堂纪律松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下降。因此,如何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也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预设与生成的含义: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计划、设计、假设、安排;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预设性的发展。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
1.地理教学的预设
教学活动具有着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但教材具有普遍性,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度的调整。
新课程地理教学不是讲解一个知识点,再讲解一个知识点,而是解决一个地理问题,再解决一个地理问题,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再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地理教学预设要贯彻“以生为本”、“学为主体”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学生活动的平台,设计学习方式、方法、任务和活动要求等,让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学习始终,在教学每个环节中都把学生推举到“学习战线最前沿”,自指挥他们独立承担学习重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责、权、效于一身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学预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优化设计教师职责、学生作用、教科书和地图的使用、信息技术的功能、黑板的利用等教学各要素,使其在学生有效学习中发挥作用。要通过精心预设,巧妙组合各个要素,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把学习难点变得容易理解。一节课后,教学效果如何?教学各环节是否合理?教师自己有感受,学生更有发言权。要经常以真诚的态度询问学生,结合学生课上表现、意见及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再反复实践、提升,使预设方案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一般到出色。
2.地理教学的生成
“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做了设想,然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真实水平往往无法准确估计,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预设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学顺利展开,富有灵性。要深入钻研地理专业理论,提高专业素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途径,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对教学信息的敏感力、对教学实践的决策力、对学习知道的行动力,不断增添教学智慧,使教学过程变得灵活、可控、艺术化,达到1+1>2的教学效果生成。要自觉参加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欣赏同事在课堂中的出色表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形成民主的、宽松的、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创造机会获得学习反馈信息,为教学生成创造更多契机。要鼓励学生自己拿主意、想办法,让他们在多种意见和措施中,选出更好的,判断出最合理的,促使他们依靠自己和小组的自会解决问题、体验成功。要善于就一个问题进行追问,追问内容包括知识,也包括方法和思路。面对学生对地理问题产生的认识偏差,尤其当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时,要敢于正面应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建构知识、思考地理问题的方法,要特别珍惜、赞赏学生敢于在班里表达思想的勇气和精神。
3.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预设应力行简约,要有较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做到预设而不死板,但决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美丽的生成;反之,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低效的。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生成应机智把握,即兴创造,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种教学艺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只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明春. 预设与生成[J].华中师范大学20040501
篇7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区域性、实用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使地理学研究及学习具有多维、动态等特点,地理学的空间表达方法也是复杂多样的。也正因如此,地理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应被广泛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学科背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目前的中学地理课程发展过程中,教育计划的推行时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性较差、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教学器材不足、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兴趣低下。
1.1教师专业性较差
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工资待遇较低,使大多数教师不愿去农村学校任教,从而农村学校专业地理教师极为匮乏,地理课程由其他专业老师代教。且农村教育资源的落后,老师本身又不进行专研,只是对地理书的内容照读,就当教学任务完成,地理知识功底十分薄弱,创新意识不足,教学经验较少,这些都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地理人才的培养。
1.2地理学科不受重视
如因前几年东北地区地理尚未纳入中考范围之中,使地理这一“小科”更加不受重视。大部分的学校以及老师认为只要上课就可以,不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试。并且大多时间都留给语、数、外等主科,使学校给地理课程安排的课时过少,使教师急于完成教学进程而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很落后,认为孩子只要把主科学好,小科不重要。从而使学生养成了不重视地理课的观念。
1.3地理教学器材不足
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不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与学习,有很多课程需要三维立体化的教具,但乡村地区学校连基本的地图和地球仪等器材都不足,甚至没有,在地理教学器材上的投入较少,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地理教学的开展。
1.4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低下
由于地理课是个相对抽象以及空间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地理的情况下,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再综合以上几点,师资力量差,地理课不被重视,教具也较为缺乏,课堂氛围不活跃,自然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点。另外,传统教学往往采用“教材+板书”模式,较为呆板、单一,难以捕获学生眼球,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且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地理课堂失去活力。另外,教学案例较少,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
1.5教学方法刻板单一
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依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和主体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容易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脱节。
2建设共享案例库的意义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一些乡村地区因为观念落后等原因,以升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严重阻碍了地理学科课程的深化改革。针对以上乡村地理课程现状,地理学科案例库可以充分解决好教与学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促进从原来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现在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升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有助于地理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共享案例库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创新了教学方式,这种创新,有望成为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开发建设乡村地理案例库,共享案例资源库,对于实施地理新课程和深化地理教学改革及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1建设共享案例库有利于增加乡村地区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
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提升了地理在乡村学校的学科价值,使地理学科的影响力提高,社会价值进一步加大,进一步改善了乡村学校不重视地理学科的观念,促进乡村学校对地理学科形成科学认知,减小城乡教育差距,对于解决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2.2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案例库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自己分析、理解、研究具体案例,或者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综合思维、创新思维、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能力。为未来培养综合性地理人才,服务于家乡、社会、乡村振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2.3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地理教师基本专业素质的提高
案例库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情景描述,又充实完整了课堂的教学环节,同时也补充了教师欠缺的地理专业知识。对于一些虽具备专业地理知识但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拓展了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大大提高了从教技能和教学效率,在科学开展教学方面,也将会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进而促进农村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地理案例是新的教学理念在地理课堂中体现的载体,建立在教师对实际问题的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旧的学习观念、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2.5促进区域间地理案例库的完善共享
推进案例库向全面、综合、完善发展,就要真正树立起“全员共建、案例共有、平台共管、利益共享”的案例库建设理念,在加强校校合作、城乡合作起到了特殊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教育的城乡差距。
2.6对于新课程改革有较大推动作用
新课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方向。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分析、思考、探讨问题,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且尊重学生个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案例,使案例库种类丰富,促进科学教学,有助于师生共同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要求。
3地理共享案例库建设与应用原则
3.1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地理教学性原则
共享案例库建设所选择的数据和信息必须要确保它的客观性,绝不能胡编乱造、篡改数据、捏造事实,避免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错误的认知。为了确保案例及数据来源准确、可靠、客观,要全面的查阅信息,保证论证充分,分析恰当。实施步骤应清晰有度,方案齐全。最重要的是案例要围绕实际问题采集,并展开教学,据此可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特点。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符合教师教学水平实际,符合教育教学特点实际,有效针对教学特点,制定并遵守教学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知识繁多复杂,要将案例库建设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兴趣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探究的兴趣。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但认知宽度较窄,且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和认知不足,因而教师应秉持教学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案例,在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认知。
3.2符合地理学科特性原则
地理是一门空间性和地域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依据图表进行。因此,案例库的建设要以图表为主,使学生在学习时养成结合图表的习惯,从而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掌握学习地理的技巧,培养和优化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从中探索出地理学科的内在规律。
3.3关注各学科间相互联系原则
各个学科从不同方面阐述知识和理论体系,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因此,建设案例库时还要关注其他各学科对地理的影响及作用,利用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析案例,且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案例的选择要兼顾文理思维,使学生建立多方位,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4依据课程标准建设共享案例库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反应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应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整体强调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从而顺应地理课程改革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而案例库的建设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5以乡村振兴为根本开发目的
开发与建设共享案例库应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面向现代地理学为基本战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要责任。共享案例库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整体水平提升,使教学和科技发展有力结合,从而促进乡村教育振兴,阐释新时代乡村振兴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科技需求,进一步深化中国乡村科学与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
3.6确保案例时效性与实用性
吸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保持案例库不断更新,案例的选择最好为近期发生或当下存在,不宜选择时间过长或历史时间悠久的案例,并保证案例内容的完整与更新的及时,且最好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将真实发生的实际案例引入教学环境,并且对特定案例的背景、发生条件、发生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情况,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秉持与时俱进原则。同时案例要与生活和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加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易于理解,确保知识为社会生产、现代化建设服务。
4地理共享案例库建设与应用建议
4.1加强案例库区域间的共享机制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案例库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就要依靠区域间各学校的交流、合作、对案例的补充,依靠团队的力量,推动建立基于区域共享的教学案例库,增强共享意识,建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案例间的区域共享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变,更有利于加强乡村地区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观念交流,从而对乡村教育振兴产生较大影响。
4.2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呈现地理案例库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虽然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先进,但运用形式依然较为单一、呆板,通常只是通过图片形式呈现。案例教学应打破传统模式,多方式、多角度、多元化的呈现地理案例。例如,可借助现流行的短视频平台,通过将地理案例与视频、音乐、图片的结合制成地理案例短视频,增大地理案例的影响力与共情力,拓宽传播途径,从而有利于共享案例库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3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担任对整个教育活动的领导组织作用,而学生使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案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是案例分析、探究的主体,不仅要了解案例的问题本身,还要学会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方法,因此,在案例选择上要与教材紧密联系,使学生易于理解,使教师方便讲授,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探究意识以及协调、组织、沟通能力,完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4.4优化案例库实施过程
建设前,大量收集数据真实案例,丰富案例种类,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建设时,将不同种类案例进行有规律分类,同时进行严格筛选,将时效性较差,违背科学原则案例删除;建设后,积极收取各学校教师及用户的反馈,及时改正案例库中的不足,满足用户需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应是乡村教育的振兴。只有办好乡村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乡村要全面振兴,产业是关键,教育当先行。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农村教育因此要保障各学科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育振兴,是决策者和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办好乡村教育有利于培养乡村产业人才,有利于留住乡村产业人才。地理共享案例库的建设不仅仅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案例库,也是为学生提供素材的平台,更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它的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平衡各学科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培育地理人才,支撑和引领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朱学尧.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J].教学与管理,2020(11).
[2]张文娟.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D].河南大学,2020.
[3]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刘彦随.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J].地理研究,2019(03).
[5]陈家焱,洪涛,周娟,等.以案例库建设为载体的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9(08).
篇8
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都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地理教师教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1时常飞逝,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忙中有乐,忙中有得。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这一学期我的工作情况。
一、认认真真付出,踏踏实实工作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我本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 我作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便想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方法去创设情境,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本学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课件,我力求每一节课的课件都能用Flash制作成动态,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在进行课件的思路创作和具体制作时,花费了我大量的课后时间,有时很累,但是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因为我的课件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时,我觉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再苦再累都值得。我的课件不但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教研员和区内同行的认可。其实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钻研,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坚持教学策略,向课堂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组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达成率,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在组里讨论过,听了同行的做法,有很大启示,可以说每一节课我都在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落实。比如:课前提问,有时以大屏幕的方式出题让学生口答,有时让学生拿出小条来答。上课时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节新课下课前5分钟左右都要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测查。尤其是尖子学生做到课前提问,巩固练习时还要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还注意兼顾中等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的班级分为两种,普通班和实验班,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同样备课快班学生觉得吃不饱,而普班学生又觉得吃不了,因此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从开学初第一周的第二课时开始便作调整,同样的课我要备两套教案,快班学生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普班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普班,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我就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尤其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让学生好的学生对自己结对的伙伴实行监督、考核,然后我在上课时抽查。这种方法很适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我所教的班级课堂达成率有所提高。但还需要继续学习与研究,因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时新课内容较多时,便没有时间检测课堂达成率。
三、精心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期末质量临测中成绩比较突出。
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选单元练习题,进行阶段性同步练习。
3.多听杨老师和其他地理教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2时间匆匆而过,回顾本学期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工作总结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320__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中教学中的第一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当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工作总结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首先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限定条件;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拣瘦”,也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再其次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420_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地理教师教学心得5回顾20__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记有位老师说过,一个没有上过高三的老师,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中学教师,他的教学生涯是不完美的。到四中任教以来一直私底下暗暗使劲,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关注高考信息,坚持每天都要做一份试卷或一道地理高考题目,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业务水平,以较充足的信心上高三,不要误人子弟。尽管在高三任教期间经历了许多的煎熬和挫折,但是,自己总算挺过去了,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让我也成长了许多,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细节、讲求效率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好每节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更深入,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网上的。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充分考虑学情、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课前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如知识点是否讲清楚,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同时,尽量与其他老教师错开课,经常去听课,向他们请教。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2、“讲清楚、说明白”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复习课的每节课容量都是很大的,涉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非常多的,从我的角度而言,我总是强调:讲清楚、说明白,注重条理、高度概括总结。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和掌握。
3、及时检讨、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希望在课堂上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力求完美。上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映、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疑惑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并通过一些经典题目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全批全改、及时面批
坚持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练习的批改,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经常利用课间操、下课期间、自习课等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面批,及时反馈并加以辅导。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精讲精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及时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我坚持每天课后在黑板布置一道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附加题,让学生在课后研究探讨,然后利用自习课前几分钟讲解或让学生上台为同学讲解;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错题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并经常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将好的错题集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如何科学地做好个人的错题集;坚持利用每天中午时间从网上收集各地最新高考模拟题,并从中挑选出一些较有能体现高考意图的题目及时穿插到日常复习课中,或进行筛选处理后,整理成单张练习让学生课后及时练习,并抽空讲评。从高二年开始,任课班级较其他班多训练的题目在上千题以上,这为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全程辅导、点面结合
对于文科生而言,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部分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就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舒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地理学科薄弱的同学更是多表扬,多鼓励。
注意跟踪辅导,特别关注那些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利用上下午放学时间下班辅导,全程跟踪他们的全部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完成、复习等,在下班辅导期间,特别观察差生做作业的过程,及时给予辅导。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缺漏,精选辅导材料,给他们“开方”发单张练习,并独立讲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知识缺漏。对于优生,则不定期给他们各省市最新模拟题,并精选后组卷让他们练习,讲评提升。
二、全面介入,一同成长
在高三(15)班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努力注重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经常开展班会和学生日常教育,对一些行为表现较差进行帮助教育,经常与科任老师沟通协调优秀生和差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出谋献策,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释疑解惑。经过高二高三两年的时间,学生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更加喜欢读地理,并经常与老师交流学习情况,这对日常课堂教学更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在过去的一年,我始终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与他们一同成长。
三、关注信息、把握走向
篇9
关键词: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学习渠道
一、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有效利用,是本课程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功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为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目前历史与社会学科不被重视的现状分析
1.社会学科的地位低下,教师积极性减弱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中考、高考备受人们关注,就我县普高招生形势看,社会与思品学科在中考中以100分折半计算。因此,在学科中因分值少而地位较低,学校不重视,班主任向学生反复强调语、数、外、科四科的重要性,七年级社会学科更显得卑微。由此,教师积极性减弱。
2.教材内容与课时的不相统一
初一社会课教材内容涉及许多社会、历史和地理知识,而根据浙江省课程设置要求,周课时为三节,因而造成教材内容与课时不成比例,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3.学校师资不足,备课组力量单薄
目前农村、县城初中社会学科师资仍配备不齐,有些是年纪大了转为社会或思品学科教师,还有部分是学校领导为了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校管理上而转为社会或思品学科教师。备课组力量薄弱,教师思路不够拓展,课堂效率低。
4.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渠道狭窄
社会学科因周课时少,只有三节,因此教师任教班级多,任务重,我校大部分社会或思品教师要任教五个班级,教师备课精力少,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学生学习渠道狭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如果不改变这些现状,长此以往,会导致恶性循环,学生学习兴趣淡漠,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创设高效课堂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开发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而真正凸显高效课堂。
三、开发有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和教育手段、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然后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
四、开发有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历史活动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开展活动课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心理需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活动过程中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还要注意方案实施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兴趣产生的影响。
2.主体性原则
活动课强调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在组织、指导、示范的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法,自主地开展活动、参与活动过程,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活动成果。凡是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操作、表达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
3.实践性原则
历史活动课要具有实践性、操作性,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发挥其潜能的广阔天地。因此,在设计活动课时要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社会交际等多种实践机会,如搜集、阅读、调查、动手制作等生活化、社会化的具体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4.合作性原则
历史活动课当然要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属性,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因此,历史活动课必然带有较大程度的综合性。在开展历史活动课时,除了注重本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劳技、美术、音乐的知识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
五、开发有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的实践
1.挖掘乡土资源,让教材内容贴近生活
乡土资源能给人以整体感、纵深感,它让学生感觉到:每一个历史阶段,家乡都有与社会历史发展这条主轴相呼应的事物、事件,家乡历史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家乡是融合在中国历史社会乃至世界历史社会这一大背景之中的。社会历史是家乡生存发展的大舞台,它能为课程教材做补充,能丰富教材内容,活化课本知识,让学生贴近生活,更多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笔者将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家乡历史有机地穿插在一起。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时,我将事先拍摄的我所居住的小区的一些照片和配上对小区的位置等进行介绍的录音,播放给学生看:
■
学生好奇地观赏着、聆听着,等介绍完毕,我问:“这是什么地方?”“谁住在这儿?”学生高兴地猜着,当有一学生高声回答:“是老师家的小区”时,全班学生盯着照片更仔细了。
抓住七年级学生想了解老师的好奇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带入社会学科的课堂,活化课本知识,让学生贴近生活。
上完新课,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叫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家乡画面介绍自己的家乡,结果学生的作业认真得令人意外,有的用比例尺画出来,有的用图文画面介绍,有的用照片,班里有一位家里条件较好但成绩一般的男生竟然在家长的帮助下拍成了录像。下面抽出了学生拍摄的几张家乡照片和家乡介绍。
■
教师在第二节课上展示了学生的家乡画面,让学生无比兴奋和激动。挖掘乡土资源,使他们在初学时就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而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开了好头。
2.收集生活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
由于初一课时紧,教学内容多,学生对一些社会、历史、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教师常常简单地展示一些课件和现有图片进行教学,看上去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只是一知半解,而且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总是注意收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更有趣地学会课本知识,有利于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时,课前我把和同事在台北101大楼前拍的照片展示给学生,他们大喊一声:“哇……”紧接着,“老师,这是哪里啊?什么时候拍的?怎么去的?”一连串的问题,我让他们猜,有人猜是上海,还有的学生说是迪拜,一个个猜个不停,我马上补充提示“与今天的课有关”,话音刚落,很多学生大声吼道:“这是台湾,是台北101大楼。”然后,我再展示出第二、第三张照片,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今天的课堂“认识宝岛台湾”中。
■
3.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其他学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上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生动形象地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性,能为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母亲河”时,一开始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呈现视频――黄河的壮观景象,同时预先将《黄河颂》的配乐诗朗诵播放给学生听,使学生视觉与听觉交融在一起,欣赏着磅礴浩瀚的滚滚黄河水,感受着母亲的气势。
■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然后,我关闭原声带,叫学生跟着音乐看着画面齐声朗诵,拉开了课堂的序幕。学生带着高昂的兴致上完了整堂课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情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整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加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知识。
4.利用教师资源,发挥教师个人特长,营造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某方面的个人特长,展示出个人魅力,让学生因为你的特长展示,对你由衷地产生好感,从而对你的课听得格外入神。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西北地区、丝路明珠”“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这两课时,我首先放了斯琴格珠、臧天朔唱的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一下子把学生拉到了大西北广阔的草原,那具有民族风情的好地方。第二遍,我请学生一起拍手,我大声地跟着视频唱。在学生的节拍下,我越唱越来劲,干脆载歌载舞起来,这可乐坏了学生,他们的掌声雷鸣般地响起来。见大家意犹未尽,我就请了两个男生、两个女生上来,跟我一起学左右移脖子的动作。见他们学得像,就竖起大拇指,用维吾尔族语言夸他们“亚克西”。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心里充满了对大西北的憧憬与向往,因而学得很投入。上第二节课时,我又播放了关牧村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学生又叫起来,让我唱,我就给他们展示了一下。我告诉学生,我的老家是新疆,我很喜欢关牧村的女中音,我最爱吃吐鲁番的葡萄。以后有机会,我带你们去我的家乡,不少学生当即表示要去新疆。这样引入,一下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上完了这堂课。
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全面的素养,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彰显个人魅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开发教师资源的渠道有很多,我还充分利用备课组教师资源,利用空课时间虚心倾听备课组其他教师的课,吸取他们的教学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为丰富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
5.开发学生资源,挖掘学生潜能
(1)设计实践作业,凸显学科实践性
历史活动课具有实践性、操作性,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发挥其潜能的广阔天地。因此,在设计活动课时要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社会交际等多种实践机会。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时,向学生介绍绘制小区平面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知识后,设计一项实践作业:分组实地测量教室、黑板的大小,然后用比例尺画出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通过这次实践作业,教师让学生思考突破教学的难点:比例尺大小画面所反映的情况有何不同的教学。让学生量出教室(包括课桌、讲台)与黑板的大小尺寸,而后画出两幅同样大小的比例尺示意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的比例尺。(教室比例尺小,黑板比例尺大)之后得出结论:教室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多(如那么多的课桌,还有讲台),黑板的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但表示的内容具体清晰。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设计课外时间作业:分组实地测量学校围墙、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大小尺寸,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人一小组,完成后,将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任务布置后,学生欢呼雀跃,但到了实地操作时,学生碰到了不少问题。
■
教师趁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疏导,要体现团队精神,一种知识学会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通过实践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这一门学科,真正体会它的实践性,实践出真知。
(2)开展“故事王”大赛,搭建展示自我平台
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挖掘课外资源,延伸课外学习时空,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小故事大王”大赛活动。操作方法:让学生根据七年级历史课本相关的内容,通过不同渠道,如课外读物、网络或听亲朋好友、长辈等寻找有关故事。先让学生各自做好充分准备,在各小组内进行选拔赛,各组选出两个优秀故事,参加决赛。另外,各组选出一名评委。比赛一开始,场面就有点招架不住,十分热闹,竞争相当激烈,经过角逐,最后,七(3)班杨毅(化名)的《金牛开出富春江》赢得了阵阵掌声,获得第一名。
这次比赛,我不禁感慨:教师不能低估学生,只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将会带给我们的是惊喜和讶异。
(3)创编学生刊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教学中必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学生资源与学生同在,只要面对学生,教师就拥有这些资源,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还是个别辅导,随时随地可以加以利用。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
例如,将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合作,编写历史刊物,四人各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布局设计的搞小报设计;擅长电脑的负责找资料、选资料;擅长绘画的插图画画;书法好的写标题、抄内容。发动全体学生进行评论,评选出优秀作品(如下图):
■
然后将各组选出的优秀小报进行整理,装订成报刊,发放给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也成了报刊的一部分,欣赏着自己的劳动产品,无比开心,对出报刊的热情就会更高涨。
■
这样做,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与锻炼,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还在成果面前分享到了成功的快乐。
(4)学生命题试卷,有助查漏补缺
教师用心开发课程资源,这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讲过的知识点经常掌握不了,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归其原因,主要是学生除了课堂以外,平时从来不去对错题、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针对这一困惑,我决定让学生互相命题,命题内容主要是自己常见的错误,或者重难点知识点,命题形式多样化,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判断题,或是填图题,甚至可以是简述题等。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认同,翻阅课本、练习册、练习卷等资料,将自认为是难题的整理成试卷,让其他学生做,效果颇佳。
■
这样,学生不仅查漏补缺,巩固了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创新能力。
六、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人对2012届所教的班级学生(总人数:98人)就喜欢程度和成绩进行调查及分析,见下表:
■
由此可见,有54.1%的学生对社会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应的有51%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只有17.3%的学生对这门学科丧失了兴趣,所教班级居学校平行班首位。
七、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探究,挖掘了一些普通而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收集,可以装订成册,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我,增强自信,体现团队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为今后的学习提供素材。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源,在学生做实践作业和其他科目发生冲突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到既保持学习兴趣,又要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各科。
参考文献:
[1]韩震,朱明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王建新.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案.新课程杂志社,2012(07).
[3]雷鸣.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03).
[4]任鹏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04).
[5]宣小红.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2-10.
- 上一篇: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
- 下一篇:炒股投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