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电影行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电影行业前景

篇1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电针;液体张力疗法;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58-0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头发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0~71岁,平均48.85岁;病程6月~8年,平均4.5年。对照组60例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3~75岁,平均49.45岁;病程6月~9年,平均为4年。

1.2 诊断标准 :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及1992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2],拟定如下标准: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1.3 排除标准:

①颈椎病的其他分型。②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颅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眩晕疾病。③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症。④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电针治疗:

针刺部位:软组织异常点。1点:C2棘突(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起点);2点:寰椎横突尖(头上斜肌起点头下斜肌止点);3点:寰椎后结节(头后小直肌起点);4点:下项线(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止点);5点:C3~C6椎横突尖(前斜角肌、肩胛提肌起点);6点:肩胛骨的内上角及脊柱缘(肩胛提肌的止点)。操作方法:在以上诸点区,寻找软组织异常点(硬结、条索样变、压痛等)中心区,常规消毒,均采用直刺,深度以达骨面或横突、棘突为准,施用平补平泻手法,当患者出现有酸胀感,以及向头部或肩胛部放射样感后,接通(中国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G6805-1电针治疗仪,连续波,电流以患者舒适为度,频率50次/min,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2 液体注射:

注射药物:香丹注射液(十堰康迪制药公司生产,每毫升相当于丹参、降香各1g)、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十堰康迪制药公司生产),按5∶1比例配制备用。操作方法:注射点同上,采用武汉市王冠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10ml无菌注射器,抽取上述混合药液,注射区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推药,每一点注射1~1.5ml混合药液,每次注射3~4点,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上述两种方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5%葡萄糖250ml+复方香丹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日1次;口服西比灵 5mg,每晚1次,睡前服用。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

3 观察结果

3.1 检测方法:

受测者均于空腹12h后晨起抽血,标本采集后离心15min(3000r/min),分离血清置于-20℃低温冰箱保存待测。标本按操作规程处理后, 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Spectra-span-V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DCP-AES)进行检测,单位用μg/ml表示。

3.2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锰、锌浓度变化的比较,见附表。

治疗后两组血清锰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上升,且接近常值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清锰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但血清锰水平无差异性;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使下降的血清锰浓度明显上升,从而缓临床症状及体征。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指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引起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二者又与中老年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有研究发现中老年骨质疏松与微量元素锰、锌的缺乏密切相关[3]。已知骨质增生与退行性改变有关,有报道表明机体缺锰可能是颈椎病发生的原因之一[4]。锰是体内精氨酸酶、脯氨酸肽酶的组成部分,锰离子又能激活精氨酸酶、磷酸化酶、醛缩酶和胆碱酯酶等,还参与人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糖和脂肪的代谢。所以锰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质脱钙,异常沉积后表现为骨质增生,并可压迫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

电针具有疏通经络、消炎镇痛的作用,连续波电流作用于针柄,使针持续地有节律地上下跳动,令患部肌肉处于不断收缩与舒张状态下,僵硬,拘急的肌肉得到被动锻炼,起到解除局部肌肉痉挛的作用。液体张力疗法是在颈部各大肌群起止部位的软组织异常点注入活血化瘀药液,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发挥最大的疗效。由于一定量的药液不易被机体组织迅速吸收,就会在病变局部占有一定的体积,通过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在有酸胀感或无痛的情况下充分将粘连、机化甚至挛缩的软组织松解,消除机械压迫、炎性介质对血管的不良刺激,使患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

我们采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后患者血清锰浓度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86-187

[2] 孙宇,陈其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

[3] Ditmar R.Trachtenbarg DE.Treatmento fo steoporosis.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1989,56:143

篇2

    进入新世纪,微电影的创作开始盛行。2006年初,自由职业者胡戈的视频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认为是“微电影”的雏形,其内容重新剪辑了陈凯歌当年电影《无极》和法制频道《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将对白经过重新改编,滑稽的视频片段重新剪接,另类搞笑的广告穿插其中。在网络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下载率甚至远远高于《无极》本身,并引起陈凯歌导演的起诉和中影公司的不满。此事件在当年引起的轰动效应一直延续至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商业定制的“微电影”是2010年吴彦祖主演的时长为90秒的《一触即发》,是“微时代”的产物,其实质是商业广告,也就是说微电影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推动的结果。这种微电影成为广告营销市场的新宠:如在网络上一夜走红的微电影《老男孩》,其背后是雪佛兰冠名;姜文的《看球记》也是与佳能合作……越来越多大牌的导演开始进入微电影领域。

    新科技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3G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移动电视,wifi(无线上网),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数字化的媒介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了很大的灵活性,也使得微电影的创作和繁荣有更大的可能。就时间而言,数字化媒介打破了观众必须在某一时间观看的羁绊,可以在任何时间里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并且能无限重复;就空间而言,数字化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介地域性的局限,可以在任何地点都实现与任何形态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观众再不需要去电影院遵循规定的场次,大家一起在黑暗中非常专注地紧盯银幕了,“电影院里庄重的聚会”被“一代又一代生产影像符号的电子产品”代替。同时,数字化媒介的出现大大拓展了电影传播者的队伍,即使是普通受众也可以参与到各类传播活动当中,信息接受者又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这也成为微电影不断发展、被更多人群掌握和参与的重要原因。国家正在逐步规范和重视微电影的创作,并引导微电影产业更有效和健康发展。2010年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举行,包括“短片展览展映、新媒体产业论坛、短片交易市场、新媒体项目投融资”五大板块;面向海内外高校学子的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于2012年2月28日在南京大学拉开帷幕;播放微电影的网络平台有优酷网、V电影、微电影频道等专业网站,已经在受众当中形成很好的口碑。

    二、新媒体平台下微电影的传播特征

    微电影由于在数字新媒体平台里更为自由和互动的传播特征,使得电影艺术从曲高和寡的神圣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全民皆可参与的新电影时代。它的低门槛、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贴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与新媒体的特征紧密相连。微电影所具有的新型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电影“电影院—观众”这样一种具有固定空间的传播模式,“电影院内部那种训导式的交流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冷淡”。相比传统的观影方式,观众可以运用新媒体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观看电影。在微电影中,观众不再仅仅是一个观看者,只是被动地接受电影创作者提供的艺术理念和“训导交流”,而可以参与到电影的策划、拍摄、后期反馈的全部过程中,从而成为了电影的参与者。这种主动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微电影在新媒体中的认知度和参与性。

    从艺术爱好者到新媒体运营商,再到专业的电影制作公司,大家都有各自的资源和理由参与到其中。虽然作品水平参差不齐,但极大丰富了微电影的数量和内容,真正达到了全民参与的传播特性。随着传统媒体开始考虑跨媒体;而新媒体面临不断的更新和换代,未来真正能够实现盈利、取得影响力的微电影还是专业团队制作出的作品,并不是那些个人随意拍出来的作品。微电影具有与商业联姻的天然优势,可以将品牌、产品通过故事和流动影像来包装、传达,是一种相当高级的营销手段。大型的商业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为一些品牌创作的、旨在传递品牌价值的微电影,虽然相对来说投入成本稍高,但制作团队专业,影片在故事情节、画面质量上都有很强的可观性。像“天堂鸟影像”作为最早研究国外视频营销的专业制作机构,陆续推出了品牌微电影、品牌故事、系列网络剧等艺术与商业高度融合的微电影,使他们制作的产品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逐渐为大品牌商家所青睐。相比电视广告,微电影营销的性价比非常高,其传播范围之广、接受度之高、传播成本之低,吸引了众多品牌商尝试和采用微电影营销。其中凯迪拉克汽车、周生生珠宝、梦洁家纺、网易等等各行业商家已经成功运用微电影营销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这些微电影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络平台免费传播,点击率均在百万次以上。这些由专业团队有商业目的定制的微电影,提升了微电影的艺术质量和口碑,又达到了极大的商业利益。现在,甚至一些在院线上映的商业电影也制作出合适的微电影在新媒体上为自己宣传造势,为电影票房贡献力量。2012年上映的电影《寒战》,集结了郭富城、梁家辉、刘德华三位香港金像奖影帝,以及新生代男演员李治廷、彭于晏等强大演员阵容。与影片同时推出的微电影《唯一抉择》是《寒战》的官方前传,邀请影片的主要角色李治廷倾情出演。执导这部微电影的仍然是《寒战》的导演梁乐民与陆剑青,并用拥有魅丽拍摄体验的HTCOneX手机参与了微电影的部分拍摄,同时该手机更以秘密武器的身份在片中展现,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样大胆的尝试,极大程度推动了手机拍摄微电影的先河。在拍摄过程中,导演通过HTCOneX手机特有的“HTCMediaLinkHD功能、夜间微光快速连拍模式,让李治廷饰演的廉政公署首席调查科主任在HTCOneX手机的帮助下一步步接近所谓‘寒战’任务的真面目”。比如:其中有一场厨房戏,场地非常狭小,导演就利用HTCOneX手机体积小的优势,在特别的角度拍出了特别的画面。导演还利用手机边拍边录的功能,可以“轻松在摄像的同时抓拍清晰的图片,这样既能回顾检视录制的影像,又能同时得到最想要的剧照”,让导演在狭小的空间内保证了高品质的电影画面。因此,HTCOneX手机不仅是该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秘密道具,更是协助影片拍摄的锐利机器。这部微电影神奇之处就是把手机“广告”变成了故事“内容”,在新媒体上既为电影《寒战》做了很大的宣传,又为HTCOneX手机做了最大限度的广告营销,达到了商业利益最大化。另一种微电影强调个人的艺术表达,以短小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现实、感动观众、传递情感,用相对简陋的设备完成对这个纷繁世界的个性表达。简易设备带来低门槛,互联网又逐步延升到了各种移动设备,使得现今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权利、互动交流的很好地与传播学中全民参与、互动交流的特性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微电影原本就兴起于草根阶层,取材于社会真实事件,相比于传统电影更接地气,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它没有更多的商业诉求和市场回报,可以表达更多个人感受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微电影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而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创新理念。微电影优势就在于创意。中国当下最大的微电影传播平台优酷网站上,绝大多数的微电影来自于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投稿,内容包罗万象,反映当今社会的各种现象,优酷则通过在片头插入广告来实现盈利。这些不同创意形成的微电影主要的传播渠道是像优酷这样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类媒体的相互联系互动,便可以将任何一个话题、任何一种理念、任何一个热点,传播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微电影《洞藏酒的那些事儿》、《微电影再见理想》、《我们结婚吧》、《白色恋人》、《独立包装》、《岸边的记忆》、《誓不低头》、《我的城管女友》、《空巢老人》、《假如爱情》、《老男孩》等等,都在不同时间段引起了较为轰动的社会反响,使得草根阶层也可以引领时尚话题、关注社会热点、表达艺术主张,达到了传播主体的全民参与和相互交融。微电影的传播特性可以概括为传播主体的全民参与性、传播内容的广泛丰富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开放性,而这些特性又决定了微电影发展和繁荣有着商业性和自娱自乐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全民参与,在“眼球经济”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孕育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产业前景;另一方面,由于微电影的门槛低和开放性,个人影像表达的权利更容易被容许,人们不用再艰难地寻找森严壁垒的展示平台,也规避了严格的影视审查制度。

    三、新媒体状态下微电影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篇3

【关键词】企业 微电影 营销思考

微电影以其微时长、微周期、微规模著称。微电影时长不定,一般在30秒—300秒之间,也有十几分钟的。相对电影大片,微电影的制作周期一周至数周不等,远远短于电影大片制作周期,并且从投资规模上看,微电影无论在拍摄设备,还是资金,团队,流程等方面都要求较低,这大概是微电影受众多企业欢迎的部分原因。

比较其他几种常规形式的企业宣传方式,微电影确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硬广告虽然传播速度快,“杀伤力”强,涉及对象广泛,而且经常反复可以增加公众印象,但成本高,投入大,消费者接触程度低,对品牌印象肤浅。软广告宣传内容详细,渗透性好,对消费者影响潜移默化,兼具知识性,但传播速度慢,涉及对象相对狭窄、有限,时效性太差。活动营销,集促销、公关、推广等一体,零距离接触消费者,变被动为主动,但需要活动组织筹备一系列准备,易受规模大小影响,时效性短,易让消费者产生惯性思维。事件营销,受众面广、突发性强,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的效果,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但切入点不易把握,只是短时影响大,不利于长期效应。公益营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美誉度,但企业品牌不易融入,若陷入“作秀门”,评价不利品牌形象。

微电影与上述企业营销方式比较,有以下优势:

首先,从微电影的作品表现手法与制作角度看,微电影配合品牌与剧情,将产品实物融入故事情景之中,突出产品特点,避免了硬广告的说教,在制作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企业部分实景拍摄,更具有代表性,实现广告片无法达到的效果。

其次,从企业宣传成本与影响角度看,结合企业品牌,微电影采用专业演员出演,非明星大腕,可以节省不小的费用,当然也可以像硬广告那样采用品牌代言人、明星出演,不过相对费用较低。

第三,对于企业品牌与传播,微电影这种当前流行的艺术宣传形式,一经传播立刻引起受众注意,并且形成永久持续性推广,同时主动式、互动性的宣传方式,在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不过微电影营销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

首先是故事情节的广告植入。微电影有一个优点,就是创意,一位业内人士说“微电影的参与者多是年轻人,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大的资本就是没有束缚的自由的创新理念”。微电影发展与发挥微电影制作者的创新思维密切相关,这也是微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微电影可以让创作者尽情的发挥思维能量,而一旦为企业营销服务,那么微电影剧情就要更多的照顾产品形象,品牌形象,那么这个时候如何传递品牌价值,如何为市场销售服务,就需要颇费一番心思。如果植入的产品元素,品牌元素少,则起不到营销的作用,但如果植入广告过多之后就会拍成广告片,令人反感,这个程度不好把握。

其次是微电影的宣传推广。一部广告片,企业可以拿去电视媒体投放,在这方面有固定的模式和稳定的费用,但微电影做不到,时长、剧情、艺术形式,都限制了它不可能像广告一样投放。如果走电影路线,那会如何?常规电影都有大的投入,所以选择报纸、电视台的报道,还可以召开新片会等方式,只要宣传出去,然后进入影院就会有他的观众,但这些资源是微电影所缺乏的。因为微电影本身的投入并不大,少则上千多则数万即可,所以在宣传推广上就成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当前微电影的宣传,一部分是创作者自己想办法,一部分企业自己想办法,大部门的微电影作品都走向了网络炒作,以点击率来衡量它的效果,不过在大量的网络信息包围中,能够吸引了上百万,或近千万的点击量,这样的景象是非常稀有的。一些网络媒体对微电影的大力支持为其发展带来了正能量,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娱乐频道合作做微电影上映推广,四大门户娱乐频道鼎力推荐,这使得电影关注度迅速提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推广效果。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电视媒体在纷纷开篇微电影栏目,这让微电影走上电视荧屏看到了希望。

篇4

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一是投入资金低,相比于传统电影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投入资金,微电影的投入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就可以完成一部作品,制作成本低得多;二是对拍摄器材的要求低,不需要极其专业的摄影设备,只需要一部单反相机或者DV,甚至一部高质量手机就能拍出具有完美创意的完整故事。同时,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短,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也能满足拍摄者仅仅是将拍电影作为一种爱好的个人需求。

在我国,微电影正在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制作成本低廉,这种新兴的表达形式,让那些苦苦追寻电影梦想的年轻人有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或许并不奢求成为知名导演,但却渴望自己的电影才华得到释放和认可,自己的梦想通过微电影的方式得到飞翔。而中国各界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为他们搭建圆梦平台。例如,将于今年10月举办的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微电影节,不仅专门开辟微电影评奖环节,以便让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够脱颖而出,还打造“梦工场”计划,汇集年轻的微电影制作者、新人演员、电影工作室、创意工坊,旨在为微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结交朋友的平台。

这届中国(杭州)国际微电影节包含开幕电影《杭州之恋》全球首映、微电影国际论坛、优秀微电影广场展映、浪漫电影音乐节、新微电影计划、新人新创意梦工场等等诸多活动,其中的“梦工场”计划则展现了当前我国大环境下为草根一族追逐电影梦给予的人文关怀。

同时,微电影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很强,只要你有兴趣、有想法、有行动力,就可以参与一系列电影创作环节,制作自己的微电影。一旦在播放媒体平台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不需要专业的宣发流程,每一个观看过微电影的观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他们的评论和转发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微电影拥有开放的传播平台,除在网络上播出之外,还可在手机、公交和地铁的移动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上播放,优秀作品还可在电影院线播放。

篇5

[关键词]微电影;商业;网络化;美学价值

微电影从最初单纯情感的渲泄已经转变为多元化的题材,同时,它给观影者带来的深度思考也越来越多样化,一些微电影的艺术形式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哲学深度与思想高度,在短短的数分钟内就已经能够触及观众的灵魂深处,真正做到了见微知著。

一、微电影的时代特质

(一)平民化

微电影的实质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所诠释的是这个时代的各种细节,从而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烈的真实感和深刻的意义,与新的传媒形式相当契合。同时,它还与这个时代孕育出的一些审美方式有着完美的结合,可以说抓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具有投资低、符合时代潮流的特点。从微电影刚刚起步的那一刻开始,发展状况可谓是一帆风顺,其发展的空间极其广阔,且没有什么定义性的模板去约束他。具体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是自由的,并没有艺术准则去衡量它,在此契机之下,微电影的发展便呈现出燎原之势。因此,人们便发现了新的商机,在之后一段时间,微电影的商业化气息也变得愈加浓重。但创作者应把艺术创作与商业化分离开来,因为微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和自由,所具有的鲜明特点也是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根基,它的很多的元素都符合当下时代特征,这些都是电影艺术独立化形势下一种宣扬个性的表达手法,微电影剧情之美更加的平民化,与广大观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气氛。

(二)艺术化

这个时代的特征不是遵照严格的剧情线索,其时间性与空间性趋于碎片化,所以微电影应运而生,其利用的就是占据观众的零星时间,极具当前快餐式文化的特点。同时又是利益性、创新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等多种元素掺杂在一起的艺术产物。当前时代的这种艺术形式不单单满足了大众零星时间的生活习惯,也满足了无数群体的创造、独立、个性、寻求新鲜、感动等复杂的心理需求。用艺术美学以及与其有着紧密关联的文化内心、电影台词、观影者内心和传媒学等结合爱情、友谊、亲情等情绪升华元素,以完成微电影制作者的利益追求、艺术追求、娱乐追求。当前时代的微电影在对素材的选取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普通化、基层化,这种取材所构思的剧情即具备存在主义的创作特征和其他类型的电影制作特点,也存在着小背景、大特写等与众不同的风格。

(三)草根化

微电影的受众是具有“草根文化”的群体,在这个时代,观影者的审美需求也变得主动化,同时观影者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这些新时代的年轻人在微电影的作品内容、作品主题等方面的审美是多样性的,单一乏味的剧情和题材是满足不了当代观影者的需求的。并且微电影的欣赏方式与传统电影也并不相同,可以随时在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设备上进行观看,欣赏的方式更加随意化、生活化。自从微电影创建的那一天,就吸收了影片与广告的双向特点,与商业宣传的方式和传统电影广告的洗脑性、说服性不一样,比传统的电影广告更为简单直接,没有任何的艺术性,反观微电影的商业广告,多是充满艺术性的,其文艺气息也很浓重。在形式上推陈出新,与以往经典电影的广告相比更能令观众耳目一新,这种商业化的特点可以把感情发挥到最大化,与观影者形成融洽的互动,将利益化与商品概念化扩大,传播方式变得更为具体。微电影现存有几个问题,其中有对观众的需求的过度讨好,在剧情上反映的问题趋于相同化,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微电影的发展。随着商业利益的不断扩大和广告利益形式的加入,微电影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远。

二、微电影的时代审美

(一)美学价值的表象

微电影的流行,在很多方面都把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变得不那么分明,这对于经典电影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冲击。微电影的类型十分繁杂,但喜剧类型偏多,逐渐成为微电影的主流类型。所有的形式特点都可以看出是为了满足观影者的心理需求,在视觉和内心得到震撼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其艺术价值。通过零星式的感官刺激让观众不断享受,最后量变引起质变,让观众内心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电影将其主旨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呈现给观影者,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是不容易的,微电影的最初文化输出是基于大众的审美标准的,这一类人的心理需求、观影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是这个时代的代表,这种市井小民式的价值标准第一次影响了电影艺术的审美标准。

(二)深度审美

不管影视的“革命浪潮”是否到来,微电影中的美学评价标准对于经典电影的学习和传承是极其有意义的,这种传承的风格对其作品的内涵美学是不可或缺的,内涵与结构的制衡仍旧是主要的问题。对于影片的理性体验已经变成了感性体验,对电影作品“隔岸观火”也变成了现在的“身在其中”的体验感和加入感,不单单要观影者体会到影片主人公的独特性,也要使观影者从内心深处去更深层次地理解电影内涵,保证了微电影和观影者的沟通,这是传统电影的审美价值达不到的。不管作品给观影者带来的是心灵上的震撼,还是思想上的冲击,对其艺术性以外的东西避而不谈,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内心共鸣的同时,也让观众能去思考其意义,不单单是为了搞笑、有趣,更是要让其具有深刻的内涵。

(三)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分析

当这种美学发展到了今天,审美意义也变得由原来的浅层次讨论到哲学类的探讨,比如哲学家康德的感知与时间,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辨证法,或者是哲学家、精神研究者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自我,都成为现在所抛弃的对象。在玄幻类作品盛行的时候,最受人喜爱的哥特式的真实与虚幻,到了现代都被冷落起来,那就更不必说索绪尔的电影语言和逻辑主义了,现在所推崇的是一种轻质化的艺术形式,这种美学能够一点即通,观众不需要理解什么简单的哲学原理,也不需要去思考什么价值与内涵,因为电影本身已经把这种深层次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出来。现在的美学价值观是通过艺术作品把其剧情、内涵直观地传达给观影者,由此看来,美学与艺术的创作之路还很漫长。

三、微电影的产业前影

据中国网络资源统计部门的信息显示,一直到2014年,中国的上网人数达到了6亿人之多,仅10年增加的上网人数就有六千万。中国人正在走向信息化、自动化的生活,由真实的日常生活阵地转移到了虚幻的网络阵地,人们更愿意把其生活的主旋律放在网络上。

微电影的经营形式在为其打开了市场大门的同时,也加快了中国人文行业的前进速度。互联网提供数据显示,和商业相结合的微电影,到了10年之后可能呈曲线增长,“小规模”的作品可以造就其独特的“大梦想”。中国微电影产业才发展没有多久,和电影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晚了很多年,但这不能说明中国的微电影就不如先发展的国家。微电影这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价值输出的主力,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思想内涵和提升经济速率有着重要且深远的作用。

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有很多阻力,比如国家部门出台的一些限制娱乐产业过度消费的政策。但是一些互联网视频网站也有着很大的生存空间,搜狐、优酷等视频网站得到了商业公司的关注,有着和传统视频播放机构并驾齐驱之势,这也为微电影提供了其栖息场所,成为商业公司最适合的利益获取地。对于经典影片来说,观影者买票走进电影院是其主要获得利益的方式,整个流水线也有明确的规则和形式。相比之下,微电影是不需要票房的,一个刚发展起来的产业要形成一个流水线式的制作流程并且运行顺利,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大胆的尝试,在此基础上垫定平稳的收益基础。从这些方面来说,国内的所有微电影的创作者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努力的培养一代能够独当一面的权威性团队,在各大媒体对微电影盈利形式的大胆尝试中,目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成就,商业发展的前景也无限光明,在保证了剧情新颖和内容质量高,要求达到标准的微电影一定会更加蓬勃的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与传统电影或是长视频相比,微电影更符合商业发展所需的特征。商业的发展对电影作品这一栖息地越来越关注,其需求也飞速增加,这种对于合作的渴望也是微电影发展壮大的源动力,也是在其推动下,微电影由牙牙学语走向“成人”,中国的电影艺术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会达到100亿元之上的成就。

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个人都可以代表一个时代,而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时代符号的发展,一个字也可以象征一个时代。如“微幸福”“微小说”“小时代”“小确幸”,等等。这些词语简短而精致,生动而具体,言简意赅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性和形象,也暗含了这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经济发展。在如今时代,“微生活”的节奏还在保持,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传播使其飞速发展。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信息飞速传播,而当人们习惯了信息量快速更新时,慢速的信息已经逐渐被淘汰,此时“微电影”以其简短而精致的特性牢牢把握住了人们的内心,并逐渐演变成新时代的文化之一。从“微电影”走进人们视线发展至今,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可以预见到其蓬勃的发展趋势和十分明朗的未来。而想要这一行业持续发展,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必须学习行业模式和思考如何运作企业,就如同人想要成才就必须树立远大理想一样,电影艺术科学发展的前提也必须是明确发展目标,其次要综合市场的全部资源,时刻更新信息,其话题要足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是要确保内容的丰富,而在如今这个健康向上的时代,微电影必须以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己任。

时代符号向来能够引导时尚潮流和社会发展方向,而微电影制作方“相信梦想、追求梦想”的价值观念无疑是发展的最大动力。如今随处可见的新媒体设备,加强了信息的传播力度。微电影中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像一阵风刮过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并播种下健康向上的希望种子,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生活中感受每一份美好。这是时代风向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形式,并且其全民化的制作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并带动更多的人融入其中。就目前市场来看,微电影有专业的制作团队,有精明的营销策略,也有业余爱好者的爱好加盟,精心投入却不问结果,也有刚入门的学员用微电影证明自己的能力,让其作为自己打开电影大门的敲门砖,但所有人员都有一颗敬业之心。

四、结语

在信息简短化的社会,任何的价值与观念都是多样化的,微电影的精髓就是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紧密起来,也让正能量不断增加,越是生活在物质化的社会,人们就越需要这种心灵上的释放。微电影不会就这样安于现状,它必将承载着人们的希冀一路前行;微电影也不会仅仅是昙花一现,它必然会和更加新鲜的血液结合,迸发出更新的活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实人们每个人的生活,在我们自己的“微”时代,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微”梦想。

[课题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二一四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市场经济与网络化时代意识形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424004102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超.浅谈微电影的产生原因以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2] 闫硕硕,马文彬.由微电影的特征谈其对大学生的自我塑造[J].电影文学,2012(17).

[3] 文劲松.今天你“微”了吗――以微电影《老男孩》和《玩大的》为例[J].电影文学,2011(18).

[5] 毛文实,严超.微电影的时代内涵及其美学价值分析[J].电影评介,2015(21).

篇6

这是2015年11月14日第二届中国医院微电影节颁奖盛典上令人难忘的一幕幕,这场颁奖礼无疑成为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的又一笔浓墨华彩。

创新:更多、更广、更强

由卓信医学传媒集团出品,《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医师报》社、《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中国医院院长网、医师网、中国社区医师网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二届微电影节活动,自2015年3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各级医院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征集作品超过100部。作品经多家公众平台进行展播,得到医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经专家评委团严格甄选评出40家入围作品后根据网络投票、专家评选和年会现场投票复评结果,最终优选出最佳影片奖等多个单项奖。

最佳微电影奖、最佳导演奖花落江苏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选送的《钱途》,最佳网络人气奖被浙江省人民医院选送的《爱在“浙”里》收入囊中,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百年医航 爱的见证》主演苏晓言摘取最佳女主角桂冠。影视导演卫青、演员李凤鸣、台湾歌手冯千芮、影视歌女导演曹桂千、国安乐团业务团长冯欣、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蒋科、吉林省委宣传部产业处处长英安臣、昆明积大药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旗以及卓信医学传媒集团董事长、《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社长王雁鹏分别为获奖者颁奖。

据颁奖典礼总导演、卓信医学传媒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罗超锐介绍,由战略发展部承办的本届微电影节与第一届中国医院微电影节相比,至少有三方面突破。第一是“更多”,体现在参选医院“更多”、作品征集“更多”、作品主题“更多”,从人们熟知的急诊科到不太熟悉的重症监护室,从繁华都市的三甲医院到边远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从医务人员的真实故事到医患群众的亲身经历。第二是“更广”,表现为传播方式“更广”、受众“更广”,借由六个公众号(超媒体)第一时间将作品传递给众多粉丝,视频媒体和专业网站――中国医院院长网、医师网、中国社区医师网、搜狐、腾讯、优酷、爱奇艺平台――同步推送。第三是“更强”,意味着参与程度“更强”、影响力“更强”、作品深度“更强”。本届医院微电影节逐渐引起了影视界的关注和重视,多位导演、演员和演艺界人士积极参与评选、助阵颁奖典礼。

王雁鹏介绍了微电影节的意义:“新的时期,医患矛盾突出,为缓解矛盾、展示医界正能力,作为行业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媒体,我们义不容辞。选择微电影这种媒介传播方式颠覆医院的传统文化宣传模式,既是尝试,也是挑战。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我们的奋进目标。”

愿景:打造医界“奥斯卡”

第二届中国医院微电影节颁奖盛典同时拉开了以“树医魂、强传播、新启航”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医院微电影节评选活动的序幕,开启了中国医院微电影节的新征程。

对于未来,许多参赛和获奖医院院长纷纷满怀信心。获得最佳微电影奖和最佳导演奖的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秦锡虎坦承,医院微电影节主题鲜明――“展现医界新形象,传递社会正能量”,在当前医患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方向明细、意义重大。作为连续两年参与微电影节的铁粉,“此次选送的微电影《钱途》耗时3个月,从导演、编剧、演员到后期制作全程由医院员工独立完成,获奖令人鼓舞,而参与更是整体提高的过程。明年我们还会参评,力争拍出更优秀的作品回馈社会。”

凭借《天之大,爱无涯》摘得最佳MV奖、最佳剪辑奖桂冠的滨州沾化区人民医院宣传部主任刘敏同样感触很深,她将微电影节赞誉为“为传播医界正能量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户”。它方式新颖,更能吸引社会和医院关注,参与其中,既是一次展示,也是一次考验,未来延伸空间很广。

《一束光》获得最佳其他类型片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宣教部程守勤认为,微电影的平台给予医护工作者一个与大众接触的机会,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和生存状态。明年,医院将筹备更出色的作品展示“厚德精业、止于至善”的精神风貌。

篇7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媒体融合;整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康初莹,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01

伴随着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微电影广告也备受追捧,一大批广受赞誉的佳作纷纷涌现,并引发热议。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广告的前景既充满机遇,生机勃勃,也布满荆棘,危机四伏。不得不承认,一场深刻的广告革命,已然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微电影广告如何顺应媒体融合的趋势进行策划、创意和推广,成为广告传播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微电影广告概述

要界定微电影广告,首先要从微电影人手,且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影视广告之间的区别。

(一)微电影

微电影(Micro Film),又称微影,是继微小说、微博之后又一依托网络环境而盛行的新生事物,2010年凯迪拉克推出《一触即发》作品,首次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情节紧凑,结构简单,观赏时间短,非常符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信息接收心理。

(二)微电影广告

微电影广告是伴随微电影的广泛传播而催生的新型广告形式,通常指播放时长在5至50分钟之间,采用电影的创作、拍摄和表现手法,具备电影情节和特征,直接或间接宣传某个特定品牌或产品的短片。

几乎所有著名的微电影作品都是由广告主投资拍摄的,直接或间接具有广告目的。正是由于微电影广告与微电影的这种联系,造成了微电影和广告之间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伴生关系。

微电影广告一般有两种产出方式:第一,由专业的团队进行剧本的创作和电影的拍摄,而品牌或产品广告,多以植入的方式放置其中,成为电影的一部分,没有明显的广告痕迹,以《老男孩儿》为代表;第二,由广告主提出、广告公司策划并拍摄,以推广品牌或产品为目的,带有浓重的广告色彩,以《一触即发》为代表。

(三)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影视广告

无论是微电影广告还是传统影视广告,在本质上都是采用视觉化的表现方式,广告效果是其最根本的推力。

然而,微电影广告是“通过广告看电影”,它有两个最根本的特点:一方面,它是一个广告,是为品牌和产品服务的;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部电影,在拍摄技法和表现手法上势必打着电影的烙印,必须要带给观众感官享受。

微电影广告和传统影视广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表现形式上,传统影视广告偏重于采用直白的介绍或说服,而微电影广告则具有更加委婉含蓄的风格;在信息传播渠道与费用上,传统影视广告主要选择电视、电影、户外LED屏或车载显示屏等进行播放,且必须支付高额的费用,而微电影广告则通过投放到主流视频网站,进行免费播放;在信息接受与扩散方式上,传统影视广告基本上是灌输式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且受众无法直接对信息进行原样的转播和扩散,而微电影广告的信息接收和扩散是以主动的、高保真的方式进行。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微电影广告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随着时展,这一概念已得到极大的拓展,不仅涵盖了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多种要素的融合。特别是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手机等新兴终端的普及,各种媒介资源的有机整合呈现加速态势。

媒体融合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多种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广告作为一种依托信息传播而生存和发展的行业,对媒体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媒体环境的新变化必然会带动广告传播形式的变化。微电影广告,虽然不能说是新媒体环境下最适宜的广告形式,但它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会给整体广告业带来强劲的推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特点

微电影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形式,除了具备传统广告的一些基本特征外,在媒体融合的新环境下,还具有时代赋予它的新的特色。

1.内容的“微”特征。“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是微电影广告最基本的三个特征。

2.平台的新型化。在传播平台上,微电影广告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有别于传统广告的传播渠道,而是采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3.专业性与草根性并举。一方面,从策划到剧本的创作、再到拍摄和,微电影广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进行运作;另一方面,随着门槛的降低和拍摄器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草根”阶层加入到微电影的创作大军中。

4.时效性强。由于微电影广告制作周期短,片长短,信息量有限,作品大多紧扣时事热点,几乎无法提供让人长久保持兴趣的信息,因此微电影广告具备极强的时效性。

5.注重互动。微电影广告与新媒体紧密结合,它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以点向面传播的模式,具有双向传播、交互传播的特点。特别是与微博等社交网站的结合,使其从创作到推广,都能与受众保持高度互动,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性

篇8

[关键词]微信平台;电影市场;新片推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43

[中图分类号]J943;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近几年来,国内电影市场越来越火爆,票房节节攀升。2016年1月22日在武汉举行的“2016年中国电影长江论坛”资讯,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67.8亿美元,占全球票房17.8%。一部新电影想要在中国获得观众和影迷的关注,新片推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片推介也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表现形式,基于微信平台的新片推介,就是这样一种新兴的新片推介方式。

1 新片推介及其意义

新片推介是指把一部新电影向大众推广介绍宣传,希望获得广大影迷的关注,从而引发观影人群的观影意愿。一次优秀的新片推介,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影关注度,提升电影公司品牌价值,获取观影人群年龄分布及观影兴趣等数据,提高影迷忠诚度,从而提高电影票房收入,获得价值回报。而不成功的新片推介,往往会影响影片口碑甚至拉低票房收入。

2 新片推介形式

2.1 传统形式

传统的新片推介形式,一般分为软宣传和硬广告两种形式。软宣传常见形式有安排影片主演的采访活动推介、电影预告片推介、请电视电影频道推介,请知名影评人影评推介,有些影片现在还会上一些热门电视综艺节目推介,比如:《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之类的节目做宣传。硬广告常见形式有电影杂志、时尚杂志推介,地铁、公交、机场广告推介以及电影海报推介等。这些传统新片推介形式仍在广泛采用,有些时候依然能够获得良好效果,但这些推介形式难以避免宣传范围相对较小、推介受众不可控、推介效果无反馈、推介成本相对较高的缺点。

2.2 现代形式

现代手段的新片推介形式越来越丰富,比如:前几年有些新片上映前会在百度帖吧、论坛BBS集中发帖,建立影片官方微博影片资讯,在优酷、土豆、爱奇艺等网站提供视频的片头部分插入影片预告,部分影片还会创建电影独立域名官网。这些推介形式的共有特点是依托互联网,采用数字手段资讯进行宣传。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据通信和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尤其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中国进入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阶段,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06亿,2015年手机上网总流量达到37.59亿GB。随着观影人群中移动互联使用率的极速提高,新片推广媒介也需要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方向转型,其中基于微信平台和微信软件的新片推介形式,就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组成部分。

3 基于微信平台的新片推介

3.1 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公众平台是基于微信的给个人、企业和组织提供业务服务与用户管理能力的服务平台。2016年1月,腾讯公司公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而CuriosityChina则根据这份报告制作了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数据显示,微信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每月活跃用户已达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微信用户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而根据易观智库的2014-2015年度中国电影观众观影行为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影迷18~36岁人群占总人数比达到89.43%。对比两份数据可以得出,中国主要观影人群年龄数据和微信主要用户群年龄数据几乎一致,换句话说,几乎每个电影观众的手机中都安装了微信软件,都可以接收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信息。

3.2 新片推介微信平台的构建

3.2.1 功能设计

新片推介微信平台的功能设计,分为前台功能和后台功能。其中后台功能向电影制作方、发行方提供设计和管理功能以满足他们的宣传需求,电影制作方、发行方可通过该后台,发送新片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群体推送信息,比如:介绍影片拍摄进度的图文,供影迷了解影片精彩内容的片花视频;可管理虚拟机器人自动回复影迷咨询最多预设问题;可以查看影迷发送来的消息;还可以统计关注平台的影迷人数以及他们查看最多的影片资讯等数据。

关注平台的影迷可借助多种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登录平台,通过前台功能给片方发送消息,可以发送预设问题给虚拟机器人获得资讯,也可以查看片方发送的图文、视频推送消息。

3.2.2 平台实现

笔者以2015年美国大片《火星救援》为例建立新片推介微信平台,首先登录微信公众平台注册一个名为“新片推介平台”的微信公众账号,并选择订阅号模式,电影企业还可以注册为服务号获取更多功能。注册成功之后,影迷用户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也可以通过搜索设置好的公众微信号“xptjpt”来添加关注。

登录“新片推介平台”,在平台后台设置“发送消息”模块和“影片介绍”“音乐原声”和“电影片花”三个菜单,为“影片”设置4个子菜单:“剧情简介”“演职员表”“角色介绍”和“影片海报”;为“音乐原声”设置5个子菜单“Mars”“Emergency Launch”“Making Water”“Crossing Mars”和“I Got Him!”;为“电影片花”设置2个子菜单“Help”“Still Alive”。通过这些菜单及其功能模块,添加各种宣传资源,就可以实现新片推介微信平台的相应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的版本不断更新,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这样设计的平台既可以完全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和在云服务器或物理服务器建立的Web网站链接使用,实现更强大的功能。

片方在推介平台后台设置好之后,就可以出来,影迷只需要简单地添加关注,就可以登录该平台,通过前台界面的发送消息功能,可以向片方发送自己对于影片的看法;可以点击“影片介绍”菜单,了解影片的剧情、演员阵营、片中角色和电影海报;可以打开“音乐原声”菜单,聆听影片中波澜壮阔的音乐原声“Mars”“Emergency Launch”“Making Water”等;还可以打开“电影片花”菜单,欣赏精彩的宣传大片“Help”和“Still Alive”,方便快捷地全面了解影片资讯。

4 结 语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减缓,4G技术目前已经可以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乡村,下行速率能达到100~150 Mbps,上传速度也能达到20~40 Mbps,这种速率完全可以满足现有基于微信平台的影片推介的所有需求。而且还要看到,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2015年9月,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公司就宣布,将从2016年起开始试用5G网络,2017年在美国部分城市全面使用。而5G技术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 Gbps。这意味着,在5G网络下人们下载一部高清大片仅仅需要几秒钟,那时候新片推介微信平台的功能将不仅仅局限于现在的宣传推介和交流,完全可以添加付费功能作为一个新的影片发行渠道供片方和影迷使用,前景非常广阔。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但那时候的深圳既没有互联网氛围,也没有创业氛围。恰好刘琬乔在微博上认识了天使投资人王利杰,王利杰问她:投你10万块钱,敢不敢自己做点什么?

就这样,2011年刘琬乔跑到北京,拉来了自己在大学时的老师,又拉来了老师的一个学生,然后从网上招了个员工,从百子湾大成国际公寓一间40平米的LOFT和一排二手办公家具开始,做电影外包。

她创立的水母互动几乎是最早给电影开发独立App的公司。“当时还没有H5,也没有朋友圈,我们统称这些产品为WebApp。当然那时候3G网络普及度还不高,所以流行度不像今天这样好。”目前在推广渠道上,水母互动已经整合了当下最热门的180家App,成为这些App的内容提供方。

到C端去

“当时可以做两个方向,电影和音乐,都是我喜欢的。”刘琬乔回忆说。但是,音乐在2011年时受困于版权等问题,产业前景尚不明朗,再加上电影的营销方式才是她喜欢的,短暂试水后,刘琬乔就全力投向电影了。

“电影宣传比歌曲宣传好在它有短期内的爆发性。如果电影是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的推广周期从上映前半年到上映后一个月内,密集轰炸式的宣传,大面积的报道、大面积的路牌广告,都能让我更好地发挥创意。”

她自认为是互联网圈里最懂电影的,也是电影圈里最懂互联网的,虽然她既不是学电影的,也不是学互联网的。她的公司也奇葩,两个部门一个是传统广告型,一个是传统技术型,在一起碰撞出火花,相互促进生长。 刘琬乔

水母互动创始人兼CEO

2011年从深圳来到北京,创立水母互动,为电影做全案营销,至今已整合当下最热门的180家APP。

摄影 | 黄更生

最初,水母互动定位在移动互联网,但后来刘琬乔发现出发点不能如此局限,水母互动因此不断升级,加入微博、微信业务,直到现在的全案营销。

现在营销战场已经变成整体――微信、微博、门户、杂志、报道等,创意才可能得到全面的施展。B端可以赚钱,但空间并不大,所以还是要到C端去。电影营销是站在片方的角度,而C端产品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刘琬乔自问:水母互动能在C端做点什么?

卖票是一个环节,但其实移动互联网还有很多可做的事,何况如果是卖票的话,线下的模式太重,而刘琬乔希望水母互动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轻公司。

她想到了社交――电影是具有社交性的产物,茶余饭后的讨论、朋友圈的分享、论坛上的影评,正在让电影成为日常生活消费文化的一部分,且越来越重要。

来自猫眼的一个数据显示,2014年有8.3亿观影人次,当中22%是自己去看电影的。刘琬乔觉得自己可以为这22%的人做一点事。“一个人看电影是需要勇气的。走到成双成对的人群中间,感觉会很奇怪的。”App“陪你看电影”应运而生。

但是用户接受影视社交吗?刘琬乔很有信心:“很多人会打个问号,觉得第一次跟陌生人见面是在电影院,很怪很尴尬。但是10年前你想过会跟陌生人住在一个房间里吗?不会。但是现在会,因为你会合租。10年前你想过跟一个陌生人出去旅游吗?现在也会。它是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希望这样去尝试。”

一个女生眼里的陌生人社交

“陌生人社交”对这个年轻女生来说,显然不是什么敏感词。“其实很多人都会做啦。现在碎片化的时间这么多,人很容易空虚,就需要这样的产品。”刘琬乔说。但是她承认因为自己是女生,所以做陌生人社交产品时,和男创业者相比走了很多弯路。

首先,是过多地注意细节,导致在做产品时的整体速度上出了一点问题。此外,她觉得自己过去总是过于重视产品的情怀,担心是否安全,而不像其他产品那样“直接”。

“现在我更愿意看数据,从数据中找用户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比如,她过去非常不喜欢“勾搭”这个功能,“觉得太直接了”,就把它隐藏在App的三级页面下,但数据又表明用户很喜欢,“勾搭”现在的活跃度甚至高于“小组”,于是在新版本中,“勾搭”又回到了一级页面。

“陪你看电影”现在的用户男女比例可以达到73甚至64――比起其他陌生人社交应用的8∶2甚至9∶1,这个数据显然均衡得多。不过,刘琬乔也发现用户匹配度还不高,比如用“勾搭”了想看某个电影的女性用户大多是文艺女青年,但与之匹配的文艺男青年则活跃在“小组”中,而勾搭的大部分男性用户――“就是潘浚”刘琬乔笑着说,“成功率惨不忍睹。”

所以,数据告诉她,下一步要引导“潘俊保首先是让用户完善资料,加强社交安全性,其次是要鼓励用户抒发见解,为自己的个人信任度背书。

刘琬乔自己就是资深影迷,亲身体验了电影社交需求的发展。最早期的影迷社交在DVD店里淘碟完成,通过在店里跟老板和其他碟友交流得到好电影的资讯;互联网兴起后,影迷渐渐转向在线看电影,同时一些电影论坛成立,供影迷交流讨论;再之后就有了微博,大家通过关注牛人影迷获得资讯。

“但这些方式都要靠影迷主动去追。”刘琬乔说。她希望用户成为陪你看电影的朋友之后,能够不费力地得到电影推荐。“所以小组功能会继续优化,我们基于人的标签去推荐,希望给用户的推荐是无处不在的。”

创业三年,刘琬乔曾经有各种害怕,害怕自己的产品没人喜欢,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她想通了一件事――我为什么要怕?“老天本来就会不仅仅给你开心和快乐,还会给你痛苦和悲伤。创业的苦你也要自己去享受。当痛苦不再是痛苦的时候,它就只是你的一种感受了。”

她希望自己一直在草原上像一匹野马那样奔跑,并不在意自己最终会到达哪里,也不太在意草原上的其他对手:“因为草原足够大,如果你总是想做到第几的话,你就把自己框死了。”

Q&A

Q:你觉得工作第一还是生活第一?

A:没有把这两件事分得特别开,或者说对这两件事定义得特别清楚,就是它们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Q:你觉得制约你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的瓶颈是什么?如何提升自己?

A:在中国要做文化,受到政策的制约是非常难的。我担心公司是否能一直维持这种速度,并且保持质量。办法就是多花时间,多看书,多思考。

Q:更喜欢搭档男性还是女性?倾向于组建什么风格的团队?

A:我老搭档男生,但还是适合的人最重要。

Q:创业过程中是如何克服所谓“女性的弱点”的?

篇10

关键词:微电影;职业心理健康;考核方式

引言

微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因其较之电影更为短小精巧、制作简便,在过去的十年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喜爱,在不少行业和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电影的“微”有三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放映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二是指制作周期短,从最少一天到最多几周;三是指投资规模小,往往不超过一万元。和电影一样,微电影也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情节几大要素,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但同时,微电影因为要在短短十几分钟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剧情往往更加紧凑,表演更为生动,语言更为夸张,感情更为直接,能够让观众迅速产生代入感,从而达到传播思想、阐明态度,或单纯地娱乐观众的目的。基于新媒体时代所产生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众多教育专家尝试将其纳入教育教学领域中来。然而,迄今为止这些尝试几乎都集中在知识传授层面,即利用微电影时间短、生动直观等特点,通过组织观看微电影,阐明学习内容,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层面上,仅仅是微电影的结果被有效地利用起来,而其制作过程则被忽略了。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大学生乐于拿起摄影机,用录制微电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展现自己的思想。很多学校也通过竞赛、评奖的方式鼓励大学生的这一创作。那么,在教学上,是否也能通过由学生制作微电影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激发其学习兴趣,继而更全面的考核学生呢?这便是笔者通过实践将要在本文阐述的议题。

一、微电影与职业心理健康

职业心理健康是中国民航大学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面对未来职场压力和意外冲突时具备一定的心理抗压性和调节能力,在外界帮助和引导没有到位前,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疏导,保持自身心理状态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能够在工作中正确进行自我评价,从而积极面对在空中安全保卫这种高负荷工作中出现的适应不良和心理问题。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即便下个学期就要奔赴航空公司实习,但在对岗位有切身体会前还是无法对其将面对的困难产生实质的理解,也就很难真正重视在课堂中展示的大量问题实例。因此,如何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引发对学习的关注便是本课程产生实际作用和深远影响的关键。而微电影正是激发学生同感和关注的尝试之一。通过对连续3届(2012级-2014级)学生的观察,笔者注意到学生对新颖而具高自由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任务更为青睐,尤其是对于新媒体的依赖逐年加强。因此,笔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同时具备新颖、易操作、自由度高等特质的新媒体教学模式上,而微电影正是满足以上条件的理想选项之一。作为一门关注实际应用的学科,职业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异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内容大体来源于空警和民航安全员的一线经验和案例。从过往经验来看,对于这类一手材料的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角色代入,即由学生自行发起、自行探索,通过对情景模拟,重现事件发生时的状况,从而体会当时将面对的困难和心境,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由学生扮演事件中的不同角色,再将模拟的情景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经过剪辑、优化、录音等操作,就形成了完整的微电影。对学生的观察还发现,学生对于学习带有强烈的目的驱动性,即更愿意参与对自己成绩有利的活动。为了提升学生参与制作微电影的热情,笔者将微电影作为学生期末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提升了为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变以往的死记硬背型考试为更具灵活性的开放式考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要求更高,从而更为有效地达到考核的目的。下文将具体阐述本次教学改革的实际操作情况。

二、实践

(一)实践对象

本次实践对象为2015级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全体学生。本专业在学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开设职业心理健康课程,正处于学生从学校生活向校外实习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很多与行业及职位相关的信息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想象、期待与忐忑。在此时开设职业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识和应对能力,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体会,为其职业生涯迎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实践目的和预期

本次改革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微电影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心理健康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在期末考核中加入微电影的成绩,使期末成绩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

本次实践涉及职业心理健康课程的全部6章教学内容,即:导论、工作应激源、健康与工作压力、情感劳动、情绪管理和冲突管理。

(四)实践程序

1、学生在完成既定的理论课时学习后,进行材料整理和复习。2、教师下达实践任务,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进入实践课时环节,通过自由组合形成小组,每组人数上限为8人。3、实践任务内容:按照要求创作剧本(见表1),可适当参考教师给出的信息,拍摄时长为10-15分钟的微电影。同时提交演职员表,组内每位同学在表中必须有明确工作内容,各项工作可以兼任。微电影要尽可能生动地表现民航安全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模拟安全员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式,主题积极向上,视角新颖独特。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心体会,充分利用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团队协作和深入思考拍摄出优秀的作品。4、学生在实践任务下达两周后统一提交制作好的微电影和演职员表,演职员表是为了对照学生在组内的表现,便于教师给出相应的分数。5、在接下来的课时中逐一播放各组学生作品,开展组外评价。播放时班级和班级之间交叉,即某班级课上播放的微电影均为其他班级的作品,目的在于避免班级内部打分不公的情况。6、除了组外评价分数之外,每组作品还会综合教师评点、组内互评和小组自评的分数,最终得分作为此小组成员的得分。其中,教师评点是指教师针对各项要求,尤其是剧本的创作给予微电影打分;组内互评是指小组内成员对于彼此的贡献和完成任务的质量给予打分;小组自评是指组内成员对于本组作品的完成度给予打分。7、微电影的分数会以30%的加权计入期末总成绩,总成绩其余的分数来源于期末的卷面测试和平时的课堂表现等。

(五)实践结果

本次实践共收到35部微电影。每一部微电影都有其可取之处,从作品中能看到学生的成长和努力,也能看出质量上的差异。其中,31部微电影采取了在教师给出的剧本雏形上进行加工创作,4部微电影创作了全新的剧本。

三、结论和探讨

本次改革实践受到了学生的热情响应,也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从众多微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到,通过拍摄微电影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探索创新的目的基本达成。90.3%的学生上交了微电影的作业,与67.2%(2014级)和70.4%(2013级)的传统作业上交率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对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显示,81.5%的学生支持加入微电影后的期末考评形式,并希望更多课程可以加入类似考评方法;12.3%的学生更倾向于纯粹纸笔测试作为期末考评的方式,认为微电影不足以反映知识的掌握水平;6.2%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哪一种期末测评方式更好,但认为微电影是较为有趣的活动,愿意更多参与。这个统计结果很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的诉求和倾向性,也印证了对课程内容和模式进行深入改革离不开作业形式和考评方式的改变。在对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做分析后得出在案例分析题目和情境模拟题目中,2015级在这两类题目的作答明显好于2013级和2014级(见表2)。3个年级在基础题目(60/100)的得分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层面上没有出现差别,都能较好的理解课上所讲的内容;但在更为考察运用和实践能力的题目方面,学生出现了差异。从成绩也不难看出2015级学生经过拍摄微电影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运用的更加灵活有效,对于这类题目的作答质量也较高。可以看到,微电影的实践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掌握和运用。除了分析此次改革的成果,其过程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以下就是在此次实践中笔者所进行的观察和思考。

(一)微电影拍摄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分数水平

在微电影环节表现突出的学生,其卷面成绩也较为理想,尤其表现为在案例分析类题目的回答上具有层次感,并能准确找到案例所考察的知识点。可以想见,在微电影环节用心体会的过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想象以一名民航安全员的身份体验这份工作的酸甜苦辣,不仅帮助他们创作出了有深度的剧本,演绎出了鲜活的角色,更为知识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二)微电影拍摄突破课堂边界,引导主动学习

很多学生为了呈现最好的微电影,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关于民航安全员的信息和故事,又自学了剪辑软件,运用众多特效素材,不仅将完整的故事呈现出来,还加入了很多网络用语和流行元素,使微电影更具有“95后”的特点。在高速发展的新媒体社会,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以往相比是零散的,对知识的摄入是碎片化的、被动的。微电影提供了一次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主动学习、主动创造的机会,这本身对于学生就是一份收获。

(三)微电影拍摄发掘学生潜能,加强个体自信

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学生常常令人眼前一亮。有的学生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甚至懈怠消极,但面对微电影这个任务时,展现出了意料之外的认真和才华。有一位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借用机舱模拟舱,因为在他的剧本中,关键的几场是在主人公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使用模拟舱的场景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在布置微电影任务时,教师曾经告知所有学生可以要求教师提供协助,但并未指明具体的方向,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不做约束和暗示。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要求,足见其对拍摄任务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必然对普通环境和模拟舱环境的拍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全部班级中,仅有两组学生借用了模拟舱进行拍摄。上述提到的这名学生所在组拍摄的微电影在所有班级都进行了播放,得到了全体学生的一致好评,这位学生得以在此次实践中展示其卓越的才华和能力。

(四)微电影拍摄创造合作机会,提升团队意识

民航安全员的工作性质需要大量沟通合作,而在校大学生普遍欠缺这方面的能力。因此,为学生创造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的机会对教学人员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微电影的拍摄需要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角色定位,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团队协作。可喜的是,在拍摄过程中学生们展示了在沟通、组织、协作方面的巨大潜能:很多组的演员都有其他组的“客串”,很多学生甚至邀请了其他班级和专业的朋友参与拍摄。学生们对团队的投入也超出预期,有些学生负责后期剪辑工作,连夜奋战,只为不让本组同学失望,真正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五)微电影拍摄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在指导学生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新想法和新技术的领悟之快令人自叹弗如。作为教师,被学生感染和激励,对专业知识和职业领域的了解更需要与时俱进,永不松懈。另外,与学生共同思考,一起拍摄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帮助双方建立更为浓厚的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六)微电影拍摄实践的改进方向

这次微电影实践任务也显现了许多不足。首先,有些学生仍旧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这需要教师制定更为有效的监控策略。其次,对部分学生而言,这一任务难度太高,需要教师的跟踪指导,但如何平衡教师的指导参与和学生的原创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另外,这次任务下达时未对摄录质量做出具体要求,导致个别作品画面模糊,对白不清晰,影响了角色的塑造和感情的表达。在下一次实践活动中将对这些情况一一进行改进,以使下一届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整个过程。

四、结语

利用微电影这一短小、便捷、灵活的媒体形式为教学服务,既迎合大学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需要,也是基于现今大学生学习特点的一种成功尝试。在本次实践中,微电影的拍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全面的评价视角,与传统的卷面测试配合,使期末分数更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程度。此外,剧本创作、角色代入及团队协作这些高自由度的元素令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发掘出自身潜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培养健全的社会人格和职业心态。

参考文献:

[1]张海,王以宁.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在教育学习领域的应用前景:回顾与展望[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4).

[2]赵艳敏.微电影融入高校理科课程教学的探索——以微电影辅助微积分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6(11).

[3]崔晓慧.微电影在高校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评价[J].理论探讨,2015(10).

[4]陈小娟.在校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J].人文论坛.2013.

[5]尹宜宜.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在高校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实践[J].现代传播,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