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

篇1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促进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丰富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的爆发和流行,维护患者的健康,保障医疗诊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1 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 健康教育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实施

2.1 组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2.2 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2.3 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

2.3.1 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3.2 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2.3.3 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体会

3.1 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自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3.2 注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综合性:在传染病防控中,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要根据接受教育群体特点的不同、传染病发病特点不同、和同一疾病不同时期防控重点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案和宣传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健康传播方式,且形式宜多样化,比如以健康宣教为主,结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折页等有效传播方式,综合实行健康教育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篇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收集信息,了解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人群需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提出健康教育有效的工作方法。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 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十一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之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1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1.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调查

今年我院开展了6次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现将调查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2.1 调查结果

本年度调查共测试600人,健康知识部分共10题,健康行为部分共6题,测试结果为:居民健康知晓率93%,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6%,调查人群分布情况下:

(一)年龄分布情况:

2.2 分析

2.2.1 从今年调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说明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还要更加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我院健教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

2.2.2在健康知识方面,本次测试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测试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食盐日摄入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确认糖尿病的常见症状,艾滋病由性传播,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有利于健康等基本都能回答正确。对高血压和糖尿病应怎样进行药物治疗,艾滋病由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合理饮食与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等回答错误较多。今后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讲座,提高居民对这些问题的了解。

2.2.3在健康行为中,中老年男性吸烟、饮酒者较多,女性较少。基本上都有为琐事烦恼的时间。基本上都有吃过熏腌肉、蛋等食物情况。青中年锻炼的较少,老年人基本上长期锻炼。今后我们将长期的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2.2.4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及血压控制进行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血压控制有显著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认识,增强其遵医嘱行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维护患者健康

3 讨论与建议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要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花卉培植、读书学习等。

我国农村虽然发展不平衡,但带有共同性的是农村人群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少,信息交流不 畅,生活习惯和行不健康。个人对健康知识的获得基本不投入,政府投入这块相对也较薄弱。而农村人群的行为,生活习惯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源为基础,它的认知成分是刻板的印象

篇3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卫生服务需求;定性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39-02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以来,艾滋病在全球快速蔓延传播,发展成为全球15~59岁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1]。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等文件,要求从2003年春季起,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2]。

四川省什邡市艾滋病发展形势也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严峻。为了解什邡市中学生群体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需求,特对该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健康教育课堂的形式和方式、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热情进行了定性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分别选取什邡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区的1所中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的1所中学选取调查单位,在选定的调查单位内分别选取最高年级(高三)和最低年级(初一)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学校、年级、性别不同构成8个小组,进行专题小组访谈。

在进行专题小组访谈过程中,若发现表现活跃有思想的学生,可进行进一步的个人深入访谈。共对6名学生(3男3女)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在被选择参加定性访谈的中学,选择班主任教师进行个人深入访谈。

采用半结构式专题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相关需求。每场访谈有2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1人主持访谈,1人负责记录。访谈结束当天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归纳,所有访谈全部结束后进行编码、整理、归纳和分析。实际共访谈47名学生,其中男生23名,女生24名;初中生23名(男生11名、女生12名),高中生24名(男、女生各12名);城区学校学生23名,山区学校学生24名。

2 结果

2.1 中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整体而言,什邡市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均能正确回答。但初一学生更多的是字面上的认识,甚至出现概念的混淆(有1名初一男生说,吃猪肉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猪血就有可能得上。);而高三学生则对此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访谈也发现有1名初一男生和3名高三女生认为艾滋病可以治愈。对于具体的传播方式则认识程度不一。无论城区学生还是山区学生、初一学生还是高三学生、男生还是女生,超过5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认识错误;有30%左右学生对于“和艾滋病人共用马桶圈”认识错误;对于“纹身”、“共用牙刷”等可能的传播方式也有个别学生认识不足;有2名学生认为空气和呼吸道接触也有传播的可能。

所有被调查学生均认为艾滋病距离自己比较遥远,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而对于什邡市当前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均不清楚。

教师们认为应加强对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需要重点强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若学生这方面知识欠缺,将对该病产生恐惧、不理解,行为上也有可能出现差错,不能从自身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2.2 中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需求形式和方式 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课时,大部分高三同学认为每学期4~5课时比较适宜;初一学生的回答则有很大差别,有的认为每学期1~2次即可,也有认为每学期应该有10次课,有希望每周1次的,也有希望每月1次的。

对于授课的形式,高三学生都不希望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原因在于临近高考,时间紧迫,角色扮演需要课外时间进行准备,而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分小组讨论和播放宣传片的方式则比较认可。初一学生则对教师授课、小组讨论、播放宣传片和角色扮演多种授课形式均表示接受,而对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表现出了更高的兴趣。总体而言,小组讨论是被多数学生认可的健康教育课堂的形式,角色扮演是多数初一学生希望的形式,对高三学生则并不适用。

对于是否要进行男女分开授课,无论城区、山区学生,还是高三、初一学生均表示不希望分开授课;初一的女生也大都表示不希望分开授课,但高三女生则在此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对教师的访谈则表明,教师比较认可的课时是每年1次,授课形式为单班授课和小组讨论,同时提到希望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解授课。

2.3 中学生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热情所有被访中学生均认为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绝大部分被访中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认为有必要开设此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是希望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预防感染,也有几名山区初一学生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后可以向村里的成年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相对而言,高三学生的回答更理性,需求更务实;而初一学生则多少存在些盲从,也有些表现出的是对自然知识的渴求和对家长的炫耀。

4名教师均认为有必要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同时均认为学生也会认为有必要;另一方面,4名教师中有3名认为学生会有相当的兴趣参与到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总体而言,城区中学2位教师对艾滋病的重视程度不如山区中学,这可能与城区学校对于学生升学的压力和期望值更高有关。

2.4 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态度 初一学生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态度相对要比高三学生冷淡一些,50%以上的初一学生认为如果同学中有人得了艾滋病,虽不会主动逃避,但也会尽量避免接触。高三学生则表现出对于传播途径的理解和更多的包容,大部分表示还会象正常情况一样接触,只是在传播途径方面注意即可。更能反映包容的是有一位高三男生说:“如果我的女朋友感染了艾滋病,我想……还是爱情更重要吧,我们还会在一起,会结婚的。而孩子嘛,现在社会都这么先进了,方法很多的……”。

3 讨论

3.1 有必要对什邡市中学生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场所,在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健康教育是预防的有利措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已纳入重要课程[4]。而位于四川西部的什邡市,也需要开设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基础工作。与对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5-7]类似,虽然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都能正确回答,但有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知识存在认识错误。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什邡市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可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薄弱。因此,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很有必要。

3.2 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授课形式和方式 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班级讨论和同伴教育是经常应用于健康教育课堂的方式[8],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9]。调查表明,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学生,教师授课和小组讨论都是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被认可的教学方式,而角色扮演则因为学习压力不同而存在不同认识;另一方面,不分班授课和不影响主科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们的一致意见。

3.3 什邡市中学生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有较高的认可和参与热情 什邡市中学生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充满期待和参与热情。大多数高年级被访问学生希望在学习艾滋病知识的同时,能使此门课程成为其他主科课程的调节剂,以达到缓解紧张学习压力的目的。王琴等[10]对初一学生的调查认为,学生可以借助亲情有效传授艾滋病知识给父母及(外)祖父母,既可以是宣传引入的关键力量,又可以成为预防艾滋病的骨干力量。而此次调查同样表明,低年级学生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家长的影响,也对此课程有较高的参与热情。

(致谢:第三批北京-什邡对口支援卫生防疫队队员和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一科工作人员参与本次调查并给予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4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f commitment on HIV/AIDS:Five years later,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2006-03-24.

[2] 教育部办公厅编.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马迎华,王超,张冰,等. 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00-302.

[4] 赵晋湘,吴霞,张银菊,等.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实用预防医学,2004,11(1):165-166.

[5] 黄红,叶秀霞,蔡舻,等. 三明市高一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76-977.

[6] 孙秀梅,王宝兰,于德河,等. 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83-684.

[7] 王超,马迎华. 北京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09-311.

[8] 张毅.国内外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3,20(1):12-15.

[9] 郭蕊,何倩,时俊新,等. 初一学生与艾滋病认知一动机一情商一抵御技能模式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09-311.

篇4

【摘要】1、基层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2、今后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应当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健康教育 挑战 对策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的广泛开展,基层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就基层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如下。

基层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吸烟、酗酒、饮食机构不合理、心理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大幅度增长,目前这些疾病已占本地区全部死因的70%以上。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减少农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与伤残,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命质量是巨大的挑战。(2)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自我保护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3)健康教育经费与人员等问题:由于经费等原因,基层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甚少,业务经费严重不足。(4)基层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据调查大部分基层单位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计划、总结、工作记录;基层卫生人员在看病时很少讲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只是临时突击、应付。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健康教育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今后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应当采取的对策(1)健康教育应当纳入当地卫生发展规划,纳入领导任期责任,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建立评价考核制度等与之相适应的制约机制,保证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运作。(2)健康教育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虽然投入少,但必要的投入是健康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3)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卫生知识传播和宣传动员,其着眼点是行为问题,目标是如何使人们建立与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目的。将有关的健康知识转化为适合于人们生活环境的行为方式,处理好某种行为方式在不同环境下的灵活应用问题。同时要注重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运用,加大宣传力度,在一个地区造成声势、规模和影响,建立起促使行为转变的社会氛围。(4)环境因素与健康密切相关,重视环境保护,尽可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如改水改厕,避免过度施肥用农药,(5)正确引导人们进行健康投资,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功焕。中国人群的意外伤害水平和变化趋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篇5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48-02

的创始人罗布・里德认为:“在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在新媒体背景下而呈现出新的特征和问题,如何适应这一变化而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新媒体概念解析

新媒体已成为促发全球社会变革的社会化媒体,对受众的认知结构、青少年的文化价值观及传统的艺术教育等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推广已给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了重大影响。

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为“New Media(新媒体)”,新媒体的概念由此诞生。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思贝(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教授认为数字媒体是“新媒体”的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也指出“数字化”和“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近些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内容较为单一”、“教育理念较为滞后”等方面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起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一重要指标。从理论层面上来讲,高校不断通过心理量表等形式,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而时至今日,在实践方面,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停留在个案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工作上。也就是说,在实践层面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具体表现在,没有规范的教学内容,没有高水平的师资,没有一定的教学设备等。因此,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视。

2.部分高校开设课程质量不高。樊富珉等通过研究得出: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两者相辅相成。部分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时,有的教师是专业的心理学老师,但也有的教师是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且多数教师不是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基本没有统一的内容质量要求。

3.高校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非常少,检出率不到1%,绝大部分学生面临的只是心理困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学生自身潜能进行开发教育,培养大学生自觉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着眼于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聚焦自我成长,提升其心理韧性等品质。

(三)小结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感官、认知取向和认知范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大学生心理认知的多元异化、心理情感的虚拟异化、心理空间的隔断异化,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大。我们不仅要做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存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沟通交流,也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创新型教育模式等。新媒体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途径和方式,我们缺乏一个整合机制,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在大学生群体内呈现出“网上互动积极,网下交流不足”的局面,出现“共性教育普遍,个性教育欠缺”的现象。

二、探究新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选择多样化,自主性增强。伴随着微博、博客、QQ、飞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更加便捷,原有的生活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中,大学生可以同时与多方进行交流,通过网络来交流获取信息,分享学习生活的点滴。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满足了其兴趣爱好,扩大了知识面,大学生参加传媒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2.个性化日益突出,互动不断。新媒体的多样化扩大了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大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偏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借助新媒体的不同形式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解决。新媒体的多样化在促成大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同时,通过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大学生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反应制订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方案措施。

篇6

【关键词】 HBV携带产妇;喂养方式;健康教育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Bvirus,HBV)高发区之一,总感染率较高。每年新发现的患者中35%~40%是由围生期传播造成的[1],因此HBV母婴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母婴传播的途径为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及产后传播,其中产后传播主要与母婴密切接触和母乳喂养有关。本文通过2006~2008年在本院分娩的67例HBV携带产妇不同喂养方式的健康教育,使HBV携带产妇能够坦然的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7例HBV携带产妇为2006~2008年在本院围产期保健门诊建卡并在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23~34岁,其中HbsAg阳性51例,HBsAg、HbeAg双阳性16例,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的初产妇,肝功能正常。

1.2 方法 对HBV携带产妇和家属进行产前、产后、出院分别做详细的不同喂养方式健康教育。

1.2.1 产前健康教育 对HBV携带产妇在孕期除参加正常孕妇的健康教育外,还针对HBV疾病本身给予单独的指导。产妇入院后由一名护士作为该产妇的责任护士,详细介绍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利与弊,权衡对母婴的安全和危害性。虽然在乳汁中可分离出病毒,但由于产后及时接受免疫接种,故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并不会增加感染疾病的危险,因此可以母乳喂养[2]。HbeAg阳性产妇不宜哺乳[1]。在产前让产妇对产后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进行初步选择,无论选择何种喂养方式,也不论产妇是哪种HBV携带方式,所分娩新生儿均采取主被动联合免疫。

1.2.2 产后健康教育 产妇分娩后再次征求产妇和家属意见,确定何种喂养方式。对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即肌注特异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100IU),继之接受乙肝基因疫苗免疫(20 μg,按0,1,6方案)[3]。在主动免疫建立之前,先获得被动免疫,使有效保护率达94%[1],减轻产妇和家属的担忧。在实行母婴同室的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技巧并行床旁指导护理知识。对选择人工喂养的产妇,要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人工喂养的知识,人工喂养不如母乳喂养,但如能选用合适的乳品或代乳品,调配恰当,供量充足,注意消毒,也能满足婴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需要,使产妇不必过分担忧。新生儿出生后的主被动免疫同母乳喂养新生儿。对产妇给予口服生麦芽冲剂,外敷芒硝退奶。

1.2.3 出院健康指导 向HBV携带产妇及家属强调乙肝疫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苗按程序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必须在出生后1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以确保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成功。对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要注意护理,避免皲裂及乳腺炎。有研究结果提示,在喂哺婴儿过程中,母亲患皲裂及乳腺炎时血液中的HBV混入乳汁中,当婴儿口腔黏膜破损致通透性增强,易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婴儿感染[4]。对选择人工喂养的产妇,出院后要掌握人工喂养的知识和技能,定时、定量喂养,婴儿所用食具、用具等均应洗净、消毒。

2 结果

51例HbsAg阳性产妇有40例选择母乳喂养,11例选择人工喂养;16例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全部选择人工喂养。见表1。

表1

两种喂养方式婴儿感染HBV情况(例)

组别

产妇血清学婴儿6月龄血清学

HBsAg+HBsAg+HbeAg+ HBsAg+

母乳喂养组40 110

人工喂养组1500

3 讨论

HBV携带产妇多有顾虑和自卑心理,担心其他产妇歧视、嫌弃,更不了解应该选择何种喂养方式,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因此责任护士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具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和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母乳喂养,HBV携带产妇亦可以母乳喂养。有文献报道,对HBV携带产妇的婴儿进行规范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全程主被动免疫,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儿HB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因此产妇既可以选择母乳喂养,也可以选择人工喂养。人工喂养虽然不如母乳喂养,但只要掌握正确的人工喂养技能,婴儿完全可以健康成长。使HBV携带产妇科学、理智的选择喂养方式,减少了在喂养方式选择上的茫然与无助。对HBV携带产妇家属进行不同喂养方式的健康教育,积极争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使其与产妇一起做决定,为产妇提供有利的心理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丰有吉.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1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知识教材.北京新闻出版局,1992:59

篇7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护理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门诊工作中,健康教育显示出比治疗更为重要的地位。所谓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护个人和群体健康。由于门诊病人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因此作为门诊护士,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不仅体现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体,其健康认知水平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是搞好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护士从中专到本科学历不等,虽然掌握了不少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知识,但仍缺乏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更缺乏有关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公共学等方面的知识及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其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新护理模式下的要求,不能够有效地与病人沟通实施完整高效的健康教育[1]。所以门诊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有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才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疾病的患者的健康教育。只有培养主观能动性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加快知识更新,调整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护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

2 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

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人员和社会群体的广泛重视和推广,因为多数疾病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密切相关,病人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具调查有98%的病人认为健康的维护重在预防,对相关疾病知识(疾病的诱因、预防、治疗方法和预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及自我护理、保健知识等都有强烈的要求。具体可采用录音录像及口头讲述综合进行,也可采集印发健康资料,及流动板报等形式进行健康宣教。争对某些病情多变情绪不稳的病人则采取见缝插针实施及时有效地健康教育。

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基础,而信任又是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患者形成健康信念,产生遵医行为的必要条件。每个人都有熟悉的环境,患病后从一个正常人转变成为病人,从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病人,介绍医院的就医环境,使其消除陌生感,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语气亲切平和,使用礼貌用语,说话时语言应通俗易懂使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都能接受。谈话中可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微笑等),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4 改变对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3]

有人认为健康教育就是简单地传授疾病知识或进行卫生宣教,只需要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就行了,方法比较简单,只停留在一般性的知识宣教上,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其实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不健康的行为,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最终目的是将从“传播疾病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是连接传播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做好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病情,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因此,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方法,开展院内外一体化的健康教育,从控制吸烟、呼吸康复、营养调节等多方面实施健康指导,定期开设知识讲座上门随诊,并充分利用电话通讯及网络拓展院外教育空间,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使健康教育朝着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春清.我国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1,15(3):139~141.

篇8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综合预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全体教工,院校

【中图分类号】 G 479 G 451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02-03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owards AIDS Among Middle School Doctors in Ningxia/ QIAO Hui*, ZHANG Yuhong, LUO Xianghong, et al.*Public Health School of Ningxia Medical College, Yinchuan(75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health educational situation in AIDS preven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doctors in Ningxi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AIDS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Ninetytwo middle school doctors in four cities in Ningxi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35.3% of the investigated doctors had received AIDS health education, and over 90% of the doctors had correct answer to the route of AIDS transmission. However they scored very low on the route by which AIDS don't sprea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About 95.7%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doctors and 98.9%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doctors approved of education of AIDS preven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but nearly all the school doctors of Hui nationality(96.8%) opposed giving lectures on condo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49.2% of school doctors opposed giving lectures on the correct way of using condom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Those doctors who had received training scored higher than those who hadn't received training in the aspects of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s AIDS preventi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school doctors of Hui nationality scored lower than those of Han nationality in attitudes towards AIDS health education(P<0.01). The school doctors acquired their knowledge on AIDS from books, newspaper and magazines(76.9%) and then from broadcast(45.2%). Training ranks the fifth place in AIDS knowledge acquisition(23.6%). Conclusion Training on AID preven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mong middle school doctors and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in minority areas. Outline and teachers' reference books on AIDS prevention in school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minority areas should be compile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Universal precautions;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Faculty

艾滋病(AIDS)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疾病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以来,已在世界各地蔓延。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个人的观念及行为密切相关,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他们对不良生活行为和高危行为的抵御能力。因此,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学校是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

要场所,学校校医、健康教育教师在学校健康促进、预防AIDS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宁夏地区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34.77%。由于及风俗习惯等原因,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将更多一些。为此,笔者于2005年8月对参加“宁夏学校预防艾滋病及生活技能骨干师资培训班”的98名校医和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校医、健康教育教师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与态度,为今后在民族地区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积累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参加“宁夏学校预防艾滋病及生活技能骨干师资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学员分别来自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吴忠市,共98名,发放并收回问卷98份,有效问卷92份,有效应答率为93.9%。其中男性47人,女性45人;回族35人,汉族56人,其他民族1人;校医或学校护士69人,生物教师兼职健康教育教师14人,专职健康教育教师4人,其他教师5人。平均年龄(42.23±2.31)岁。

1.2 方法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根据我国具体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2)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态度;(3)接受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情况;(4)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和存在的困难。采用不记名方式答卷,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在填写调查表前,由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和注意事项。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识(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掌握得非常好,正确率都在90%以上;但对共用厕所、蚊虫叮咬、得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等知识掌握得较差,尤其是对艾滋病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和治愈方法答对率很低,分别只有46.7%和64.5%。有35.3%的教师回答曾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见表1。

被调查的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书籍、报刊、杂志(76.9%),其次为电视、广播(45.2%),培训在各种来源中居第5位(23.6%)。

将艾滋病知识题目计分,答对1题得1分,满分14分。结果显示,接受过培训的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为(11.72±1.68)分,高于未受过培训的教师得分(10.25±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P<0.01)。回族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为(10.86±1.23)分,低于汉族教师的(11.43±1.09)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预防艾滋病的态度 几乎所有的被调查教师都赞同在初中和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对在学校讲解正确使用知识的态度中,有44.6%的教师赞同在初中阶段讲,71.7%的教师赞同在高中阶段讲(表2)。96.8%的回族教师反对在初中阶段讲解正确使用的知识,49.2%的回族教师反对在高中阶段讲解正确使用的知识。

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态度总得分为(11.19±1.55)分,高于未受过培训的教师总得分(10.24±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回族教师对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态度总得分为(9.32±2.01)分,明显低于汉族教师总得分(11.67±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1)。

2.3 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 多数教师表示对艾滋病毒感染者不歧视,但仍有部分教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不够宽容,或缺少同情、关心的态度。见表3。

2.4 校医和健康教育教师希望学习的知识 84.6%的教师回答需要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知识,在知识需求中居第1位;其次为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基本知识(72.8%);还有66.7%的教师表示想要了解有关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研究进展。

2.5 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困难 在47名曾开展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师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害怕提及敏感问题(45.3%)、缺少课时(23.6%)、不知道具体的教育方法(20.3%)及难以把握教育的度(12.6%)。

3 讨论

3.1 重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宁夏部分中学校医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于有些不传播HIV的途径如蚊虫叮咬、共用厕所等认识较模糊,仍有32.6%和19.4%的教师不知道蚊虫叮咬和共用厕所不传播艾滋病,部分校医不清楚剃须刀、牙具传播HIV的危险,不清楚患性病者更易感染HIV;分别有46.7%和64.5%的校医不知道目前尚无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也无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学校是有效促进学生、个人、家庭和社区成员健康的重要场所,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校医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提示在今后对校医的培训中不能只强调传播途径,还要讲清楚不传播的途径,注意纠正人们的一些错误认识,消除大家的盲目恐惧,这对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3.2 积极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歧视心理 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部分的校医回答不愿意与感染有艾滋病病毒的同事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44.5%),有28.3%的校医不同意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有39.0%的校医同意让艾滋病人远离他人生活。在调查中校医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AIDS的恐惧心理与歧视并不完全是由于知识缺乏造成的。有关专家认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整体预防[1];而歧视会产生负效应,是一种社会危险因素。因此,如何消除恐惧心理和歧视行为应作为今后培训工作的重点,也应作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

3.3 大力开展校医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校医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大部分校医(76.9%)从书籍、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获取信息,培训在各种来源中仅居第5位(23.6%),因此掌握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与相关报道[2-3]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应加强校医的培训,扩大培训范围,使大部分校医都能有机会接受全面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说明各种大众传媒覆盖面广,资源利用及传播效率高等。应充分利用专题培训与大众传媒相结合的方法,满足广大校医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需求。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52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在形成人人需要健康,人人关心健康,人人为健康负责,人人参与健康促进的大趋势,健康长寿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只有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人懂得卫生科学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和科学的方法与不良生活习惯和影响健康的因素作斗争,是医院以预防为主、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目的,也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说,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推广起来,并纳入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惯性运行之中。那么医院应如何开展好护理健康教育和现存哪些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是现在各个医院最为关心的和急于解决的首要问题。本人通过13年的临床观察和实际工作经验及查阅多项资料总结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并通过近2年时间的临床实践证明有其可行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现阐述如下。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健康教育的观念转变:①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应由过去的单纯侧重卫生知识传播的“卫生宣教”向传播与教育并重的护理健康教育转变。②健康教育的目标转变: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知识传播向行为危险因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的干预转变。③健康教育的策略转变:健康教育的策略应从单纯信息传播向传播与教育并重转变。④健康教育的方法的转变:健康教育的方法应从单纯的传播材料制作向材料制作与指导、评价并重转变。⑤健康教育范围的转变:健康教育的范围应从面向医院向面向社区、社会相结合转变,从单纯的对有病者的服务转变为同时面向病人家属及全体人群,应体现出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普及与提高并重的特点。

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只能从借鉴他人的经验出发,结合本院、本地区以及个体差异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护理健康教育计划。我们医院的特点是病人住院时间长,教育人力资源不足,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者缺乏专业教育技能和知识,并且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较高。根据这些特点,护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来研究。第一方面是住院病人教育需求特点与医院健康教育的内容;第二方面是医院健康教育形式与护理健康教育方法;第三方面是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第四方面是护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符合国情、院情的健康教育体制。

建立医院健康教育委员会:建立建全医院健康教育网络,加强领导意识,强化医护人员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根据健康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各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小组,设立兼职健康教育宣传员,让她们结合本科的病种及健康教育材料,深入病房按时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讲解各种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业余时间应不分院内院外,随时见到不良卫生习惯和影响健康的因素,应随时制止和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将健康教育知识向整个社会传播。

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护士的教育者角色认知偏差:部分护士的教育者角色意识淡薄,对所承担的教育义务持不认真态度,同时病人对护士教育角色的认知也存在着偏差,大部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和依从性还远远高于护士。毫无疑问,上述角色认知的偏差就给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带来困难,同时也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士应按照法律的要求产生双重角色行为,应该知道护士有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就确定了护士既是护理者又是教育者的双重角色地位,所以护士对自身教育者角色的认知和病人对护士教育者角色的认可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护理健康教育是开展整体化护理以来所产生的的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需要护理人员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摸索前行。所以,可以说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前提条件。现在护士感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最困难的是缺乏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一是与疾病护理相关知识,二是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三是相关学科知识,包括行为科学、预防医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因此护士应加强学习,一是院领导加强重视健康教育,送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二是护士自身应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三是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护士尽可能地掌握各方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缺乏健康教育传播的时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编制不够,数量不足,护士工作负担过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传播,这是影响护士有效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应适当增加护士配置,让护士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真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好护理健康教育。

护士对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的认知偏差:原因是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把健康教育看作是护理之外的额外工作,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护理活动的组成部分,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的,一些教育内容也是依据护理工作的需要而设计的。故此,护士应正确对待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好护理健康教育。

相对滞后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对现代护理观缺乏全面的认识,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的学历偏低,对现代护理观的理解不够深刻,再加上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而没能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重治轻防的陈旧理念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没有将护理健康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因此护理人员应树立现代护理观念,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做好整体化护理工作。

篇10

【关键词】家庭成员;乙肝病毒;传播;健康教育

乙肝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主要指的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而导致的一种肝部病变,由于该病具有病程长、隐匿性等特点,患者发病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肝癌、肝硬化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乙肝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以及性传播等,由于乙肝患者长时间与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1]。因此,本文对家庭成员乙肝病毒中传播的健康教育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97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中27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为(42.5±10.8)岁,其中27例为三口之家,21例为两口之家,除患者外家庭成员总数为75人;观察组中26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为(42.6±10.9)岁,其中25例为三口之家,24例为两口之间,除患者外家庭成员总数为74人。两组的家庭成员数量、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主要接受简单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发放乙肝防治手册,告知患者乙肝的发病、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并解答患者提问。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教育。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册以及播放视频等方式,给患者讲解乙肝的检验结果、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机制等,让患者对乙肝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告知患者关于乙肝传播的途径,比如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皮肤粘膜传播以及性传播等,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传播情况和途径,比如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物品共用等。在家庭生活中,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等体液进行传播,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危人群的预防方法,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注射乙肝疫苗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2)生活知识教育。叮嘱乙肝患者要多注意休息,适当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尽量戒烟戒酒,并且定期对公共和私人物品进行消毒,对乙肝病毒进行抑制,降低感染传播率;(3)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给患者讲解药物名称、服药方法、剂量等,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切忌擅自更改服药剂量,不要轻信广告和传言。同时,还应该叮嘱乙肝患者调节好心理状态,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确保治疗效果,降低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4)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且帮助患者解答问题。同时,根据患者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措施,实现健康教育的个性化、科学化和合理化。

1.3观察指标

8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乙肝病毒家庭传播情况,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则判定为乙肝病毒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7例家庭成员感染,家庭传播率为9.46%;而对照组30例家庭成员感染,家庭传播率为4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乙肝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患者发病后,由于担心自身健康,再加上怕传染给家人和朋友,往往容易产生抑郁、自卑心理,不仅对正常学习和工作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生活质量[2]。有报道显示,孕产妇在乙肝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逐渐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所以怎样改善其心理和生理健康已经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3]。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在对乙肝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从用药、生活以及疾病知识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降低乙肝病毒的家庭传播风险[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家庭传播率为9.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由此可见,临床上给予乙肝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家庭传播率降低,从而更好地控制乙肝病毒传播。

【参考文献】

[1]汤艮桥 陈立林.社区健康教育对88例乙肝抗原携带患者相关知识与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2,12(4):150-151.

[2]李建星.应加强对乙肝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乙肝预防知识健康教育[J].心理医生杂志,2012,4(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