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篇1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师表的影响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的良好威望影响全班,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一是教学时间上以身作则,教师上课要候堂,提前到教室,教学不拖堂压堂,更不能迟到早退,在学习纪律上成为学生的师表。二是要认真备课,课前准备好教具、图片、小黑板、课件等教具,设计好板书,用普通话和标准的本学科的教学术语讲课,在语言规范上成为学生的师表。总之,教师要用自己热爱事业、严谨工作的人格影响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

二、教师要和蔼可亲,发挥情绪的感染力

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为此,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其次,要以爱来对待学生,要像慈母一样用“请”“你真行”等文明用语和激励性语言,使学生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的情绪体验下学习。第三,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课。教师上课时情绪高昂,语言精当,语汇丰富,就会促使学生精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三、教学要有情有趣,调动学生的内动力

青少年是未成年人,他们好奇好胜,但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奇异的刺激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首先教师在阐述教学内容时,要以饱满的情感讲课,有效地唤起全班同学积极的感情。如语文课在描述有爱国内容的课文时,教师要洋溢着正义之情、爱国之情,以作者的爱国之情的曲折起伏去扣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心潮随着作者的感情激荡澎湃。其次,教学要有艺术性。教师在讲课时要有乐趣,有时用幽默的语言,有时用严谨的话语,使学生感到老师知识的渊博,产生崇敬之情。第三,要有好的教学方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使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交替进行,寓教于乐,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

四、教学必须贯彻量力性原则

如果所教的教材内容太浅,没讲几句学生就一目了然,学生失去了进一步追求新知的情趣,就会导致精力涣散,无所事事;如果所教的内容和所提出的要求难度太大,学生听不懂、啃不动,多次努力后仍受挫折,就会对学习丧失信心,学习情绪低落,产生厌学情绪。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知道努力的方向,激发学习的内动力。其次,要因材施教,对好、中、差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进行分类指导。第三,教学要按课标要求去做。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所以,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不能超标,对于基础和能力及发展等方面的测查要有恰当的比例,以适度的教学内容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

五、教学管理民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堂心理气氛受班集体人际关系善的制约。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的课堂管理体制。其次,教学中师生共同设立学习目标,拟写学习计划,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实现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要注意发扬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好、中、差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同伴互助活动,使班级人际关系健康和谐,保证同学们在欢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健康成长。

篇2

Abstract: Practice is the core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students of ge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 courses of geology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core in this new rou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which aims to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natur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characteristics, personnel training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eral prospecting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aspects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should proceed with,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ology major and thinks that practice is the only way for students to cultivate skills and quality.

关键词: 高职;地质;实践教学;改革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geology;practice 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13-02

0 引言

高职类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专业培养的专科生大多去地勘单位工作,主要从事野外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工作。这些工作都必须有大量的野外实践经验作为支撑,使学生掌握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及地质编录的基本技能,熟悉区域地质、矿区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胜任矿产勘查基础工作且具备编写常规地质报告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实践课程的开设。

1 专业课程性质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高职中主要开设了结晶学与矿物学、岩浆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地质学、地球化学找矿、数字地质填图、地质制图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且设有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两个重要的实践课程。

其中,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为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基本,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矿物学包括五大类中常见矿物的鉴定,岩石学包括三大岩类常见岩石的鉴定;构造地质学包括多种构造地质现象的识别与判断;古生物学包括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化石的识别与鉴定。这些内容的学习离不开标本的观察与学习,也是认知地质学科的基本功。

矿床学的学习离不开成套的不同成因矿床标本,勘查地质学的学习离不开岩心,地球化学找矿中取样位置及样品的处理必然有实物操作过程,数字地质填图必然应用掌上机,地质制图更是该是计算机的实际处理工作。

地质认识实习与地质填图实习更是以野外工作为核心,进行地质信息的处理与加工的过程。因此,从专业的课程体系上来讲区域地质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是学好本专业的必须过程。

2 地勘工作特点

地勘行业具有较大的超前性和不确定性,其工作成果关系到国民经济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发展前景和速度。而地质工作是矿业开发的基础,地质找矿工作是地勘单位的立根之本。

地勘单位的工作离不开基础地质,其根本在于区域地质填图和矿产勘查,这也是矿产开发的前提,国民经济规划的先决条件。研究表明,地勘行业的人员结构上,今年进入了较多的本科生,但每年仍有60%以上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毕业生进入了地勘行业,从事一线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工作。

地勘行业的基本工作是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从专业培养目标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的核心能力是掌握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的基本技能,这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决定的。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矿物、岩石的鉴定能力,地质构造分析能力,地层、岩相分析能力,地质填图能力,地质报告编写能力等。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学生必须具备矿床成因分析能力,找矿方法和技术应用能力,勘查工程布置和编录能力,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能力,矿产资源工业初步评价能力,矿产地质报告编写能力。

地勘行业的工作决定了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所开设课程,学生所学内容与他们今后的工作是一致的,那么这些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能力就必须得以加强、强化,毕业生才能够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连接,为地勘行业培养优秀的毕业生。

3 人才培养流程分析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在开设课程门类、课程先后衔接方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为适应当前技术革新,近年来增设了数字地质填图、计算机制图的课程,能够满足地质行业的需求。但是从调研的情况分析,当前的毕业生质量有很大的欠缺,主要反映是技能不够熟练,而技能的掌握又必须有理论进行支撑。

当前课内实训的技能训练满足不了行业技能需求。首先,在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看,学生的高考分数每况愈下,学生的基础弱,学生目前多数为90后出生的,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但是责任意识弱、辨别能力弱、集体观念弱、承受能力弱,在由知识学习向技能学习转变和适应的过程中,受自身知识体系限制,在有限的两年之内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学习难度相对的增强了。其次,当前的课程教学,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的课程必须注重基本理论,这是学生学习、掌握技能实训的基础。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程时,课程涵盖基本能力多,课程专项技能实训没有开展,学生不能够从整体上对基础技能进行强化实训。再次,地勘行业基本上每年四至五月出队,这就导致学生在第四学期的学习不能够顺利进行,而如果推后至七月份,则大多地勘单位已经把任务安排结束,学生的顶岗实习不能够及时落实到位,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压缩,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

4 实践教学改革的着入点

在从事专业建设过程中,经过自己所带课程的试点及同诸多高职院校的交流,初步分析了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实践教学的切入点,认为有四个方面尚须完善:

4.1 师资队伍建设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要培养具有一线生产能力,能够胜任地勘工作的技术人才,需要教师具有行业工作经验,具有地质野外工作的丰富经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引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引进地勘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实践操作训练与讲解,这需要校内教师进行配合,共同完成学生技能项目的训练;二是提升校内教师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对学校来说,这是最为根本的做法。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别充沛的条件下,应集中力量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得教师在暑假期间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工作,或采用替换法,教师分别去进修或去单位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这都是增强教师素质的可行措施。

4.2 拓宽实践学习方式

时间是学习的保证。在学生在校时间固定的前提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增强学生技能掌握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采用理论学习安排在课堂,主要的、关键的首次实训安排在课堂,需要反复观摩、强化的实训必须要利用业余时间,补充教学时间的不足。在地质专业学习过程中,很多的实习技能都必须经过反复的观摩与强化,才能构成学生的基本技能。矿物鉴定、岩石鉴定、古生物识别、原始地质编录等都必须有大量的、反复的学习才能够形成学生自己的基本技能;而罗盘使用、GPS使用等工具更是一个反复的使用过程,也只有经常性的观摩学习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这只要一个开放性的针对学生学习的实训室就能够满足,达到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4.3 变革考核方式

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培养体系,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应该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应试方式,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考核方式变革的内因。加强实践过程中的考查,强调平时技能积累的重要性,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技能目标的细化,针对每一技能进行考查,并且在考查过程中让学生讲解技能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这样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核的难度降低,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在这样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4.4 教材体系建设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专业所用教材基本为本科教材或本科教材的缩略版本,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材没有形成体系,不能够迎合地勘行业的需求。案例与理论相统一的教材结构还没得以充分体现,应在教材中突出实践,能够涵盖典型案例,案例支撑理论,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一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工作、调研与讨论等手段,收集行业人才需求条件,分解行业任务具体到课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构建理实一体的教材体系。

总之,实践是高职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学生掌握技能的核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实践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唯一有效途径,最终提升毕业生质量,达到行业需求标准。

参考文献:

[1]吴建设,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核心技能培养:意义、现状、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桂和荣.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实践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4.

[3]杨广泉.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办学水平[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134-136.

[4]余际从,王果胜,汪安佑,等.未来10~15年我国地质科技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5]赵鹏大,吕新彪,欧阳建平,等.坚持教育改革,培养“五强”地学创新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6(1):12-16.

[6]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21世纪我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篇3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隐性课程,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但在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却存在时间上的制约,高职的学制大多是三年的,也有两年的,其中至少有半年要到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在校上课时间最多两年半,两年半的时间要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再挤出时间,利用正课时间开设人文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是不现实的。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高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

一、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特别重要。如果学校有一种良好的科技、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条件。校园环境在人文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视,更不可替代。它时刻影响着人的思想行为,提醒人们要做一个文明素质较高的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所以,高职应注重校园软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学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即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创设丰富多彩的人文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举办系列人文学科讲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举办各种人文讲座、艺术节、科技节,各类竞赛、影展、文艺演出等,吸引学生主动广泛地参与,营造生动健康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教育越来越具开放性,同时也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可在校园网上开辟“人文论坛”,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其人文现状。同时,教师要利用校园网进行人文方面的网上教学,引导社团设立自己的网站,锻炼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四)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其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同时,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文化学习空间。若有可能,请一些知名学者来校作报告。他们的治学态度、精神风貌、对人生事业的追求,都会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有时这种报告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不仅会增加学校的学术氛围,也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培育优良的学风、校风。一旦一个学校的氛围形成了,它对每个人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

高职社团活动是学生为了共同的兴趣与爱好、需要与目标而自发组成的活动团体,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新闻、社会热点等方面,或开展有关人生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演讲、辩论等。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可弥补教学计划不足,感受人文与科学教育,培养人文素质,激发学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开拓创新精神。学生组织社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其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自豪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生活,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人文精神化成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能把学生学到的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塑造出高尚的人文精神。面向企业和行业开展的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等具有重要作用。俄国民族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美是生活。”[1]让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之真善美,体味生活之酸甜苦,以丰富其情感。而且人文知识的积累,是我国古代《庄子》中说的“知道”,人文精神是《庄子》中说的“体道”。由“知道”到“体道”,要经过实践的过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深化课堂教学。这种来自现实的社会实践的人文教育比在学校的教育更深刻、更直接、更持久,更能有机地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结合起来。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寒暑假,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企业,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改造自我,促进自身健康的发展,以达到人文素质培养与人文精神提升的最优化。现在欧美流行的社区教育,特别重视鼓励学生积极走向社会,强调教育与社区之间的开放、参与和互动,这点是特别值得我们高职院校学习的。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创造性;探究

0 引言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物理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落实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如何从学科成绩,应试教育目标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21世纪的全面素质的转变,搞好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赋予物理教学新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及培育目标

1.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适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典范模式。

1.2 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

1.3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完善自我,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物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2.1 结合“教”与“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求知欲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一种结合“教”与“学”的教育。物理教学中有些内容譬如:关于“音乐”和“噪音”的辩证关系中就能引发学生对“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的同时懂得什么是“噪音”和“社会公德”。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让他们从物理中学会思考,产生兴趣,关心社会,关注科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教”与“学”,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会应用知识。让学生深知学习的作用,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热爱上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素质教育也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作欲望的进取教育;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争起社会进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教育。在实习生活中,物理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喜欢做实验,都喜欢动手操作。学生们从实验中可以产生兴趣。物理教学中一定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不但检验了理论知识,还训练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上学习,关心社会,热爱科学,作一名负有社会责任感和争起进步的学生。

2.2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是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手段

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技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根本目的。

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应用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去,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素质,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可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知物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运用,将知识贯穿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的心理。物理课堂中,也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扩充,讲述一些先进科学技术领域的设备和宇宙天体间信息,让学生们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深知物理知识的博大,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课堂教学中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物理知识“与我相关,我一定要学好”。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争作21世纪科技领域的精英。

2.3 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也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灌溉为主,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权利,因而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怎样改变这一弊端呢?就是加强学法指导,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改革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电化教学的方法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沉闷代之新的活泼的面孔。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加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进程,促进了教学改革,还给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课堂,能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当今科技人才激剧竞争的条件下,电教化方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所说的意思是:给别人鱼不如教他去钓鱼的方法。这句话在我们教学中也是非常适用的。现代的教育模式讲的就是要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课前有计划的预习,课堂上有目的的自学、讨论、交流,课后针对个别人作相应的辅导等等。在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个性也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它既要明显优等生,也有面对差等生。而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学习能力又不在同一水平上。因此,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共同发展。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节课程进度、难度和广度。也可以针对差等生作单独的辅导,加强差等生的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进度自主的调节学习的速度、难度、广度,自觉地进行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高的舞台。

教师可以介绍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发现乐趣,从而热爱上学习。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合作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彻底转变了学生原来那种怕考试的状态,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迎接挑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传授不同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导航,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样也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教师虚心的教导,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学生便可审时度势,信心百倍的迎接世界的新型挑战了。

2.4 培养能力,优化情感因素,注重个性化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和民族的竞争。而归根到底,也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感性知识;缺乏抽象概念能力的人,就无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在当前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剧增的情况下,学生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当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今后才能为国家培养大批的有用人才。

情感因素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动力功能、定型功能和补偿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过程、学生成绩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优化情感因素是必不缺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来感化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价值取向上有正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我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3 物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方法

3.1.1 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具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大纲、教材和本校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知识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要有内在的统一性,与思想品德教育和技能培养在知识的教学中同步进行。认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紧紧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并努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3.1.2 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融入教学之中。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点知识的联系,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要明确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节课由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应由实际情况确定。其次是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及学生活动安排要合理,体现启发性和“双主性”。

3.1.3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科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校物理学科实际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其要求是应用启发式,体现“双主性”和时效性。在教师逼真地创设物理情境的同时,要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既要对学生恰当点拨诱导,更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也要注重非智力的培养;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3.1.4 优化教学手段

要注意使用现代化手段,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同先进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挂图及幻灯、录像等,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物理形象、逼真,多形式、多渠道地传输给学生。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既要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以利用学生实际观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等能力的培养,又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2 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就得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将课堂教学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进而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4 总结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新型创新的教育。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塑造学生的个性人格,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学会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这样在物理教学中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1-148.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34-36.

篇5

【关键词】生物教学 素质教育 STS教育 学科交叉

生物教学,不是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更不是只为应付高考的教学。生物教学,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自觉提高科学素养的教学。生物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点:

1 提高师资水平,保证素质教育实施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种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无形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广博的生物边缘学知识,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课堂驾驭、教育科研、组织教学等能力。只有高素质的生物教师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才能使素质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因此,生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2 渗透STS教育思想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并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生活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中运用STS教学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增设了许多有关STS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正文、专题栏目和实验中。

2.1合理运用正文中的素材

教学中要着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是技术发明和改进的基础,而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又推动社会的进步”的思想观念。例如,在讲细胞的全能性这一知识点时,联系到组织培养技术上,从而将科学知识与技术相关联,这项技术的应用在植物学领域能大大提高植物的培育速度,在医学领域帮助解决了诸如皮肤再生等一系列难题,这就进一步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例子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科学提供对自然界的说明,技术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工艺和产品,从而造福于人类。科学、技术、社会的互动,不断调整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着文明的进展。

2.2利用好教材中的专题栏目

教材中的专题栏目设有“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史话”“科学・技术・社会”等,学习这些栏目的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2]。例如必修2“科学家的故事”: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根,讲述了摩尔根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学家们在发现、发明、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方法和传递着科学的精神,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2.3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中学实验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积极开展既能体现STS教育,又结合学科教材特点的探究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新教材中增设了“探究实验”栏目。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等实验,目的是使学生能在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学习情景中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探究性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求知欲,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科学素养,真正领悟STS的意义。

3.加强学科交叉的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逐渐增加,各学科联系密切,教师不仅应该有扎实的生物学知识,还应具备跨学科知识,具有将多学科间知识交叉的授课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学科交叉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旁栏中的“学科交叉”栏目、章节开始、课后练习中等。在章节开始呈现了与人文学科的交叉。如:必修1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章首题诗:“鲜花吐蕊,绿叶葱茏,抑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展示着个体的生命现象,折射出细胞的生命历程。”整首诗的含义揭示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3]。跨学科交叉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有助于学生探寻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发现新的知识,提升知识整合能力。

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持续有效地将素质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郭东林,王晓萍,曹丽娜,郭长虹.素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交际情境 教师素质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学生 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

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四、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兴趣;历史智能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历史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复重申了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强调指出:“历史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更应上好历史课,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力争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题性教育,新的增长方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调人的作用,一切为了人,以人为中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旨在弘扬人的主题精神。作为主体性的素质教育包含了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与参与性等方面的内涵,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时代精神。

而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从而实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学有特长,是众多从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正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1.确定好历史课教学目的

确定好历史课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功能。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具有心理培养的功能。因此,在确定历史课堂教学目的时,要全面地辨证地理解历史教学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之间的关系。这项任务,从总体上说应是同步的,要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基础知识传授之中,应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素质,注重能力培养(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进行思想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历史教学也要教会学生掌握终生受益的科学思想、方法、观念、精神等。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爱国、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惜时守信等优良品质,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变化,会生存、会做人、会学习、会创造的基本常识和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功能。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能够把人的生命力调动起来,是人们活动的强有利的动机之一,要想很好的完成一项工作就必须先有兴趣,兴趣是高质量完成一项工作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呢?解决这个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千方百计,随时随地,各种途径。

2.1 设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2 用历史故事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本身就是“故事”,但是如果机械的忠于教材,照本宣科就显得枯噪乏味,学生没有兴趣,不爱学。因此上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既忠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就是把某一段历史生发一下,让其增一点情趣,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2.3 用影视戏剧激趣。许多影视戏剧本身描述的就是一段历史,在课堂上用影视戏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2.4 以诗词歌谣激趣。诗词歌谣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许多诗词歌谣反映的就是当时的社会情况,像杜甫的“三吏”、“三别”,反映的就是唐朝走向衰落时期的社会情况。另一方面对诗词的学习更利于对历史人物的掌握和理解。为什么坡的词豪放,而李清照的词哀婉,这与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用诗词歌谣既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2.5 用历史革命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长时间从事某一活动后,他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甚至会产生厌倦的情绪。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很难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地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而音乐具有改变人的心境和情感作用。课堂中穿插与教材有关的歌曲会重新唤起学生的愉悦之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路随着美丽歌声重新回到课堂中来。

2.6 用历史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聘请组内老师搞专题历史讲座,讲授中注意其知识性和趣味性。2、吸收本学科的课代表和学习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他们创办历史墙报、历史上的今天、历史知识咨询等。有些材料由老师提供,有些材料由他们自己到图书馆和其他地方查找。3、参观游览名胜古迹活动是十分有益的活动,既能大大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统观教材确定课堂教学重点

统观教材确定课堂教学重点,恰到好处的突出教材重点,是在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主要内容,在知识结构中其纽带作用的知识,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有一重要军事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他提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重要论断。这一思想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任何一本教材可讲可学的东西都相当丰富,可以说是字字宝贵,处处精华,似乎都忽视不得。但是由于教材特点不同,教学时间所限制,我们不能,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教材的方方面面巨细不分,面面俱到的讲完讲透。这就有必要对教材删减取舍,以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4.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开发学生的历史智能

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开发学生的历史智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1 改革注入式的授课方式。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针对学生好探索、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因材设问。将知识点设计成深浅程度不同的应答式或发散式提问,由层次不同的学生回答,应答式提问只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知识。

4.2 开发学生历史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开辟“五分钟节目”。所谓“五分钟节目”就是利用课堂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新近课外学习或收集历史方面的信息、故事等。

4.3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恰当的用谈谈论论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常言说,谈古论今。学习历史重在历史的教育功能,谈谈论论恰好能较好的发挥这种作用。这里所说的谈谈论论,一是就古论古,既在讲历史大事、历史人物时,要注意对历史大事和历史人物本身作出科学的历史的评价。不能只讲不论,而是要发表议论,找出得失,使人明智。二是以古鉴今。讲历史要联系现实,使历史为现实服务,讲足论透一些史事和人物对现实的影响和联系,不能古今割裂。学古不论今,历史就是遥远的,也就无从发挥其教育功能了。所以谈谈论论应是发挥历史学科作用的比较好的方式。同时,就课堂教学而言,能形成学习历史的愉悦氛围。

谈谈论论比较灵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颇能引人入胜,容易引起师生共鸣。谈谈论论不只是教师的单项活动,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对古今发表议论,在师生畅谈之中,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被驱动,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4.4 组织开卷考试,提高历史智能。每一学期搞一两次开卷考试,并把开卷考试的成绩以百分比的形式纳入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来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历史智能。开卷考试的试题必须精心设计,由潜入深,答题时学生可以适当翻阅课本、笔记本、填充图、地图册,这样可避免死记硬背,又促使学生记好笔记,训练读书读图能力,同学们反映这样的考试既减轻了学习负担,又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历史智能,于是就由过去的害怕考试,变为欢迎考试了。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保持 人力资源 优势

一、人力资源开发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三个误区

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但是,必须走出三个误区。一是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大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大学生课业负担只是一种素质教育的手段,是通过这种手段为大学生争得一块相对宽松的天地,使某些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促使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减轻那些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对那些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作业,则必须强化。二是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自古以来,只要有选拔存在,就有考试存在。“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目的,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的片面、畸型开发,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而素质教育则把考试作为一种检测大学生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注重大学生才能的全面发挥,追求考试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正面导向,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对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要求。当前,在高校考试内容上,或者说考试范围中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相对文化知识而言,显得薄弱;口头表达与动手操作诸方面能力的考试很不到位。只有通过全面的考察、测试,才能全面地了解和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品位。所以说,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些必要的考试是不能取消的。三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但必须澄清的是: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平均发展。因为,从遗传学角度讲,由于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异,这种个性差异,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发现和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出发点。因此,要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素质差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非均衡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开发中大学生素质教育三个层次

1.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表层是:学会做人。指导大学生学会做人,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在学会做人方面,素质教育要求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如下素质:有高尚的理想。应该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具有为祖国繁荣昌盛而成才的远大志向,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把高尚的理想化为开拓人力资源的强大动力。有优良的道德。针对社会上某些道德滑坡现象,应处变不惊,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自律,追求道德完善,倡导奉献精神。有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应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坚定、勇敢、自信、乐观、勤奋、朴实等优良性格,以无所畏惧的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有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先导。因此,大学生应有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大无畏的探索精神,正确认识和发现规律。有文明的人文素养。文明的人文素养包括内在的人文精神和外在的行为显现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人类应有的尊严感、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宽容、人与社会之间的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爱之心;后者要求大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言谈举止文明高雅、文质彬彬,体现出新的时代风采。

2.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层是:具有各种基本能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生存能力。人类需要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统一,一般说来,生存能力愈强,其发展空间亦愈大。因此,只有学会独立生存,才能开辟更广阔的天地。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现代事业的发展更需要群体的合作。大学生应该学会人际沟通,善解人意,并且优化与他人的合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以产生积极互动的共生效应。语言表达与基本写作能力。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言为心声。在这方面,大学生既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提高写作能力,因为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这两种能力都是必备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现代社会文明人应有的基本能力。大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应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能正确辨别美丑,学会欣赏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各种相关的专业技能。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大学生力求宽基础、高素质、多能力,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的结构。职业迁移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在将来的人才流动中适才适所,大学生应具备职业迁移能力,以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性。解决冲突的能力。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个体内部的身心矛盾、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将会构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应科学认识各种冲突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找出其“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学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及时对冲突进行调适,争取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

3.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层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性之一,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要勇于探索大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知识的广采博取中力求达到博、深、新的统一,及时更新观念,掌握新兴学科与学术前沿的新思想、新动态。大学生必须在变革旧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学会新的思维方式,除了掌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外,还要学会辐射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尤其要学会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互渗整合中,发现新的意蕴。创新能力是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确证和外化。学生应力求多参与创新实践,让创造的成果真正成为创新能力这一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人力资源开发中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

1.教师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培养合格人才需要全方位做起。要改革办学思路,要培养创新人才,要调整教学计划,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2.图书馆和因特网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开始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信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为宗旨的教育,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用户教育,还涵盖了计算机技能。3.加强已经被淡化的国防意识是素质教育又一重要因素。在学习知识之余,我们应该注意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加强,这就涉及到了国防素质教育。4.“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因素,通过社会实践,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服务。5.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和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因素。高校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一种特殊的学生群众团体,是青年大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面自发组成的志愿型群体,在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中,各类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社团及其文化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所谓人力资源开发和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人们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人们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水平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个体素质的内化。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大教育,要求全社会成员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教育。

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课堂教育无疑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学生所处的校园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社会舆论等环境因素也不可避免的对其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就高校而言,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都在学校里,这种影响对于学生基础素质和心理品质的作用更为突出,我们可以称之为“非课堂教育”,它要求学校给予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纠正自觉不自觉的片面教育行为,换句话说,单纯的课堂教育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素质教育的全部范畴。一个人合理的素质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构成素质结构的诸因素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从素质功能的整体效应来看,任何一个人的素质水平都是各个要素的综合性表现,是各因素的统一,因此,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应在构成因素的各方面同时对人们进行培养。作为“非课堂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社团及其文化应该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而且能够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篇9

[关键词] 英语 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交际情境 教师素质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英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而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而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课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学生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就要首当其冲。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达到实习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过程来完成。教师应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充满自信,体验成功感,激发浓厚的热情,消除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我们也要努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综合技能。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篇10

那么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就此问题我想粗略地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政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抓素质教育,首先应当抓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水平、个人修养、教学能力等。

首先,学高为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所以,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尽量使自己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真正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求知的促进者。

其次,教师应当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自我”进行锤炼,以形成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探索和创新是教学艺术形成的真谛所在。课堂上教师应以真情实态、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增长才干又学到知识。此外,教师个人必须修身养性,修炼人格。

二、政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拥有正确、民主、科学的教育观,这是实施素质教育良好的前提和保证。作为教师必须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中心,而教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点拨和指导,而不要“越俎代庖”,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将比知识的传授更富有吸引力,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此外,作为教师还应当认识到,社会不仅需要艺术家、科学家,更需要各行各业有道德、能敬业、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因此,不能单凭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应立足于本职岗位,培养多方面、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

三、政治教师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立足于课堂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教师的活动,“学”是学生的活动,但长期以来,教师怀疑学生的能力,生怕学生不懂而啰啰嗦嗦地满堂灌、“喧宾夺主”,不但使学生对课本和老师形成了依赖心理,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学”。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的仅是“启发、点拨、助学”的作用,应着眼于以下四点:

1.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学习、自由发问。

2.采取巧妙方法,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3.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4.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开辟天地。

四、政治教师要引导课外活动,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窗口。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可以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更加迷恋和倾心于这门课程,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实践中,针对学生特点,应注意因材施教,组织多种课外活动,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他们所喜欢的活动中来,如联系时政搞讲座、联系环保搞调查、联系法律搞模拟法庭等活动。

五、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优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