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做出了新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讨论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策略,谋取为地理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教育既包括能够提高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教育作为国之根本,需要经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编纂的教材更加符合时代特征,更加适应当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使命题人员的工作有了依据,教育部门有了评价教育工作水平的标准,这也是国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由试点教学到普遍范围内实行的实施过程,其内在的可行性逐步得到了认可,必要性也逐渐显现。古语有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来形成人的知识渊博,无论是“天文”还是“地理”指的都是现在的自然科学,可见地理学科在我国教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也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学科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特定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达到内容、形式、方法的结合,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

针对新课标对地理学科的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需要在灵活变化的同时,保持知识的整体性不变。传统教育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教材内容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教师经常把全部时间用在知识的讲解上,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很短,增加了课后的学习负担。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提出让学生“减负”的理念,教师的教学内容上的制定要更加符合学习需要,在有限时间内既做到知识的传授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如在学习“地球表面温度带划分”知识点之后,需要给学生2分钟时间进行笔记整理和知识点要点的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案的拟定中做好对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并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既定目标组织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好及时反馈,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变更教学目标。做到在教学目标制定上,遵循整体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设置了严格的界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探究与合作”,它既是一种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能够打破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加强交流,师生间共同探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模式的前提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识的探讨;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组别的划分。户外教学的开展则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与自然界的具体实物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教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山上观察植被覆盖情况和岩石构成,在同学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之时,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见识,这也是教学地理的另一初衷。另外,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等高线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学内容,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对等高线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可以制作一个假山模型,在教学过程汇总,以此模型为依托,在教学时通过教学米尺绘制等高线。同样,在此次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这也是初中地理地图上必须学习的地理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四、地理教学方法上的灵活多变

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选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不但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老师的负担,也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为什么有的老师自身知识水平很高却不能够教出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选取好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交代下去,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总结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实现富有新意的交际教学法:增加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参与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换位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老师工作的辛劳,教师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认识到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

如在学习地球“经纬度”划分时,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图比较。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将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研讨法和非指导性教学法等方式灵活地综合运用,避免单一教学方法的枯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篇2

关键词:课堂活动;初中地理;有效性;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普及,国民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在新时期及新环境下也要求教育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采取更加可行而又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讨及研究,人们提出课堂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此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切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得以调动,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也能够得以提高,可谓是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一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真正实行有效性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提倡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也不例外,不同学生的个性是不尽相同的,这便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切实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加以采用,充分尊重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地理教师还应当确保在课堂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为辅导者,实现课堂主体的有效转换,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在课堂活动中大力倡导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及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及鼓励参与教学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必要的课堂活动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少之甚少,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差,而且动手能力不强。长此以往极易遗忘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大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活动效果。应当强调的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要始终构建在参与教学的前提下,在整体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正是因为初中地理学科具备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以及开放性强等诸多特点,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一系列要素,并且各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穿插,还有着相对较强的地域性、差异性,比如说江河、矿产、物质、丘陵、山地、平原等要素所构成的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按照地理课程的特点,借助于课堂活动来组织学生接受地理知识,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发现及解决地理问题。

三、重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只有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初中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是将渴望知识火药点燃的导火索,地理课程如果无法吸引学生亦或是学生不感兴趣,那么便会使得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与其他学科不同,地理学科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将地理课程的特点把握好,只有教师能够正确地解释地理现象、认识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才能够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这不仅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同样也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难点。所以,在地理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好胜、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课堂活动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使学生“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比如在设计“中国行政区划”的课堂活动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①想象。要将拆分的各省拼图首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各个省区的大致轮廓进行仔细观察,启示他们将其与生活中的某些实物联系起来。接着教师对几个省的轮廓图予以出示,以此将达成抛砖引玉的效果。②示范。把拆分后的各省轮廓在相应的板块上还原。③准备。学生对各省区的相应位置及轮廓进行强化记忆。④竞赛。各学生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表演拼图。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便能够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四、加强信息传输,巧用多媒体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常学生是借助于触觉、视觉以及听觉来接受信息,其中视觉是人们认为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大量的实践充分表明,综合传输远远优于单一的形式,因而多渠道的视听结合信息传输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具备着突出的优势。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将学生带入活泼生动、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对“长江”的课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有关长江的影视片段,动听优美的解说,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很快便能够融入其中,不仅将美的享受带给学生,而且还使得学生分散的心很快地得以集中。再比如讲解“日本”的知识时,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教师可以对凸显日本国家的地理特点的图片或者短片播放给学生,启发学生的讨论。以此使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感知中讨论,教学的重难点便得以强化。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学科是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一门课程,蕴含着大量且丰富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中采取有效性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道秀.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

篇3

【关键词】地理课堂;情境创设;动态生成;创设策略

情境创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而动态生成是情境创设的目的,情境创设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从理念和实践上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内涵要求,强调教师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将知识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直观、生动的感受, 在动态互动中生成对知识、技能、情感的价值观。所以说,创设教学情境与开展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当今教学模式,当前教育理论基于情境创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研究较少,而具体提出相关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则比较欠缺, 需要初中地理教师在情境教学下引导学生能力,改善当前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反映生活实际,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学科,这就为教师课堂情境创设提供了必要性。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体现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展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魅力。在新课标的改革之下,地理教学更加强调与重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能力与态度的培养,因此,情境的创设,是我们实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情境的教学是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入手,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反省,与老师进行交流与互动的交互活动的过程。它关注课堂教学“教”的主导,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学”的主体,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而不是情境与体验的简单叠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调动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包括对地理知识的困惑通过交流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很多时候,学生们对于情境体验教学的理解与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晦涩难懂的知识很难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也往往掌握不深,效率得不到提高。其次,老师的教学也没有完全系统化,更没有形成方法论。就无法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高效率的掌握地理知识。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课堂上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强烈的反应,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快速掌握新知识,并且能够起到协调新旧知识,在地理的探究空间里,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品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对初中地理课程情境创设行为的观察,目前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总结归纳出了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情境主要有: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借助文学、媒体的学习情境,利用教具、材料的模拟情境,利于合作、探究的活动情境等等,体现出教育性、关联性、启发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次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主要有:

(一)直接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促进其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如;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里下水道或井边消水洞的水流旋涡的方向,左鞋和右鞋的磨损程度哪个大些?思考形成原因;再如环境问题中,学生们生活在城市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非常熟悉,通过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情景创设,可以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达到了非常好的德育目标,实践证明,通过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二)借助相关素材创设情境,为学生们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鼓励其积极创设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地形和地势时,老师先收集本地大家学生所熟悉的地形图片,然后配上优美的音乐,然后通过设问,不同的地形条件下,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差别很大,那么,我国的地形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这样的创设可以更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探究活动、实验操作,设计思维开放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讨论,尊重包容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解决学生们的问题、困惑。例如;在教学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时,可以在班上抛出一个带有地球地形表面模型的气球,多次抛给教室里的学生,学生抓住气球并让学生观察,用右手大拇指按住的位置是陆地或是海洋,让学生说出并记住,经过多次抛掷发现右手大拇指按住海洋和陆地人数之比约为7:3,即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这样,更能让学生懂得地球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及实际质量的切实提高,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帮助老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得技能,使学生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地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增强教师课堂的教学控制能力,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除此之外,在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和动态生成的策略具体运用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将教学设计得更加人性化,注重以动态生成观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讲究。在地理课堂上采取情境体验教学的方式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样也是情感教育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提高,情境体验教学,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推动这种教学方式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燕茹;初中地理课程中通过问题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 情境体验 教学原则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5-01

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学中创设多种有效的地理教学情境,可以收获不错的地理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渗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把学生放在核心的位置,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设定教学方案。

一、情境体验教学需遵循相关原则

1.遵循合作选择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现代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把“合作”运用到教学模式中,并且要在自主的基础上运用“合作”教学模式。要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性,让学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分享成功的喜悦。

在地理情景体验教学中更不能离开合作性原则,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参与地理情境教学时是需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遵守合作性的原则,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共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让自己收获更多的地理知识,和答题技巧。

2.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地理情境体验教学中要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规划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作为中心,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作为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课下沟通以及课上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通过遵守学生主体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战胜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

二、情境体验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体应用

1.充分利用故事与图像,巧设情境

地理学科中有很丰富的地理景观以及充满趣味的地理故事。在地理课本上有很多可以向学生展示具体知识的地理图片。同时为了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关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大千世界,从而为接下来的地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了解到动态的图片和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把搜集到的图片通过PPT和Movie做成小电影,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例如,在讲解七大洲,四大洋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形状,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具体的地理知识。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地理教师也可以把地理教学和其他科目教学相结合。在讲解七大洲,四大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穿插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之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创造故事,或者在故事中揉入新鲜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以口头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抽象的地理知识,那么学生是不能准确的掌握的,教师只有通过具体地理故事或者运用多媒体把知识具体化,才能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把科技运用到课堂和室外的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环境应向开放性转化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形成的是“教师传授,学生领会”的模式。这一模式虽然提高了整体的效率,节省了一对一的时间,但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模式的单一与被动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改善学习环境,转变学习模式,要以开放的形式来促进学生个体的不断发展。构建这一开放的学习环境需要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发挥一些模范学生的带头作用,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计划,切勿以偏概全。

以《认识地球》教学为例,在这节地理课堂上,教师除了通过图片以及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以及具体的地理知识以外。教师还需要把课堂搬到室外,以具体的模型向学生展示抽象的地理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并且调动学生对学习上不懂内容进行询问的积极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关系,老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要勇敢的进行训练不怕失败。学生也要尊重老师,和老师建立好关系,尊重老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训练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3.搭建活动和表演平台,巧设地理教学情境

以地理活动带动地理情境的设立是初中地理教师的又一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在增加新鲜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掌握地理知识。因为只有通过切身体验,才能够加深对地理的印象,从而加深自己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侧重的是学生对地理书本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取得的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标准。孰不知这样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职能暂时的提升学生的成绩。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地理教学把课本知识和课下活动相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地理活动中感悟,在地理活动中成长。同时,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情境体验式教学活动中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并结合教学的要求制定正确的、合理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只要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情景式教学活动中,便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梁世宁.新课标下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

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的翻译,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尽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该学校挑选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分别对高中课程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和历史八门专业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将引进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同我国改革后的教育模式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寻找最优的教育模式和融合点。实验结果的调查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被大学数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成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作业问题答疑[2]。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等[3]。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其中:A级是最优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B级是中等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学生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够非常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取得的学习成果一般;C级是最差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情绪低落,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学习任务。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质量的总结和反思、知识体系梳理[4]。

(一)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自己在地里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二)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之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学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篇6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应用;问题;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

1、新课讲授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题材广泛。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探究氛围。互动探究的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要多结合实际,注重知识的生成。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设计问题,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讨论,从而得出最终结论。如结合“我国的地形与地势”的教学内容,我将全班分为6个组,并设计了如下互动探究问题,让各个小组负责一个小问题,开展组内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

2、复习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二的复习课,“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影响了复习的效果。我也尝试着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到初二小中考的复习课中。在学生能力较强的班级,通过小组合作梳理归纳知识点、探究疑难问题、组间互考互评,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得复习教学更加科学有效。在学生整体能力稍弱一点的班级,主要是通过小组长的监督作用负责组员记背主要的知识点,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让各小组比赛记忆知识点、做典型习题,看哪个小组记得多、掌握的牢。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的优越性和广泛适用性已得到公认。但是,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上的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在落到实处、追求实效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思考和解决。

1、盲目实施,流于形式

由于新课程改革注重学习过程的小组合作方式,有的老师上课必合作,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合作的必要、讨论的可能。一声令下学生就迅速地“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在公开课,不管什么内容,整堂课就成了“讨论+问答”课,盲目地追求表面的热闹,形式上的花哨,学习效果反而达不到预期目标。许多教师在组织合作讨论时对组间成员应担负的角色没有定位,也没有培养学生合作的课堂规范,容易造成课堂上的混乱局面。部分学优生由于反应快,把合作探究当做是展示自己的舞台,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把小组合作当做是避风港,过多地依赖其他组员,甚至成了他们讲闲话的好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

2、问题设置的不够合理

合理的问题设置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好的问题往往具有讨论的深度和价值,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其乐于讨论。但有的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没有做出认真的思考,没有针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设置问题的讨论与探究。有的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化,学生直接在书上就能找到现成答案,也就失去了探索的意义,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也难以调动起来。

3、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足

大多数时间,教师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给学生抛出过多或者是过难的问题,而迫于45分钟时间的约束,往往只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讨论。时间一到教师往往会生硬地打断学生的讨论,急着让各个小组展示。事实上学生才刚刚进入思考问题的角色,思维还未发散开,这样的展示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场面,往往代替学生来回答,合作探究并没有落到实处,更没有取得良好的实效。有时候教师只要再耐心等一等学生,或者就问题给出一点点提示,学生的答案是可以非常令人吃惊的。

4、教师引导调控不当

在地理课堂上,遇到讨论环节,教师片面追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完全自主性,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忽略了将自己融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很少参与或者不参与。缺乏对小组成员适当的引导、组织和调控。而有的教师则过多参与,引导不当甚至将现成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忽视了探索答案的真正过程。还有的教师在得出答案以后不鼓励学生继续提出新的问题,多视角地探知。

5、评价总结单一片面

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不能很好、及时地给出点评和总结。大多数教师往往将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了小组的整体上,很少关注个体。或只重视对探究的结果进行点评,而忽略了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也只限于给小组打分,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片面。

三、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合理分组,分工明确

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个性习惯、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以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距也要尽量缩小,以保证公平、公正,才能确保各小组公平竞争。在我校每小有6人组成,分别是2名学优生、2名中等生、2名基础较差的学生。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人人参与,合理分工,分工明确。应在各小组设立组长,组长负责合作学习时组织组员讨论、交流、维持讨论的纪律。除了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发言人,记录人。每次合作学习学优生得出答案,负责讲解给另外两个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听。

2、合理设计,激发兴趣

要使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设计的合作任务要难易适中还要具有探究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问题的“质”上下功夫,要精选问题,还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发散性、探究性、生活性、趣味性。例如一些地理概、地理图表问题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地理规律的总结和原理的剖析以及在复习课和作业评讲中主要错误的分析就比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到“地球自转”的内容时,我就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交给学生去探索。其中一小组的两名学生配合的很好,一个学生拨动地球仪使其自转,一个学生的头比作是太阳,以中国为中心。当太阳直射中国的时候中国是白昼,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中国转到太阳背面的时候中国为黑夜。这就很好地说明了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学生们通过自己演示得出答案要比我直接告诉他们记得更牢,还大大增强了学习兴趣。

3、教师主导,充分合作

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生的集体自学。这种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问题的设置到课堂的引导、调控,教师的作用应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始终。例如合作学习前精讲,精心设计具有价值的讨论题;合作学习时参与,鼓励、督促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并对小组学习的进程和方向进行调控;合作学习后的点评和补充、错误的纠正、全面的总结。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教师合理规划时间,以保证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互动。

4、及时总结,多元评价

合作学习一般以小组为集体进行评分,但教师也要适当兼顾到个体,尤其是每位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及时以一两句话进行即时点评。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论是否正确合理,深度和创新度,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的频率、态度、习惯、方式、能力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

评价方式也应该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自评、组内评价、组间互评的方式,以总结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分析活动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找出改进的办法,最终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网面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实践,不断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烈。

参考文献:

[1] 《地理教学》2011年12期 王苗英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22-01

初中地理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整个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深入掌握地理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合理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因此,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坚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的原则,具体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应用途径。

1 关注焦点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将理论的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例如,在进行“世界地理”相关内容教学时,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记住各个国家的名字,以及了解各个国家的人口、自然条件。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死记硬背,将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此时,教师便可通过引进焦点时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如,教师可将英国在2014年所举行的奥运会作为教学题材,采用制图的方式将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线、所经的国家及其首都等制成图片供学生参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相关国家的名字,巩固了学生的课堂所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2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缩小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世界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此点,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以中国地图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快速指出地图中每一省级行政单位的具置,然后说出该省的省会城市与其简称。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枯燥的课堂教学增添乐趣,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初中地理课堂中的知识点。

3 采取角色扮演,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

将生活化策略合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是重要的教学措施之一。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更能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中国北方地区与中国的南方地区”时,教师便可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中,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扮演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然后让学生查阅资料,说出南北方地区在生活习惯、生产、气候等各方面的差异。此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了,纷纷参与到了讨论学习中。之后,教师再要求各个小组分别派代表进行回答,一位学生说:南北方人们在饮食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南方的主食为米食,而北方主食为面食;另一名学生则说道,南北方人民在生活习惯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北方人民因降水量少而水资源相对较为紧张,所以没有天天洗澡的习惯,而南方地区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且气温高,所以有天天洗澡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4 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要求学生收集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地理故事,并指导学生利用地理课程中所学习的地理风向标知识来判断操场旗帜的飘扬方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主要目标在于指导学生回归生活,让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释自然中出现的现象。例如,在进行“太阳与地球的运动”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太阳的方位提出相应的问题,若学生只能观察到其表面现象,教师便及时进行补充,借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帮助,从而帮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初中地理课堂 引入步骤

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新课程改革也在逐渐深入,素质教育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有效性,初中地理这门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将实际教学引入现代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强化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引入作了探讨总结。

一、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引入,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其实质性而言,所谓生活即是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并做好初中地理课堂的全面教学。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教学,当前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过程,而其实际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生活的过程。在实际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更要合理选择地理教材,并密切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的过程中,同样是一种高于生活的教学,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和学生的知识接收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承和创新的交往活动,而其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一种创新和再创造,进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是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提升,同时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发展方向,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引入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的过程中,其教学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联系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环节,并联系生活的实际背景,做好初中地理课堂的全面教学过程。就其实质性而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引入,往往有一定的基础部分。

一方面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对地理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充分挖掘的过程,所谓生活不仅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教学姿态,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知识加以选取,充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做好生活化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生活,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存在更多的地理问题进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和地理环境的相关话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借助自己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的过程中,更要做好初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引入,并尽可能地挖掘地理相关知识,做好“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的基础教学。

三、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过程中,要立足于当前,联系生活背景。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具体做起。

(一)对生活化的导入环节加以设计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的过程中,要做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并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生活化的导入内容和方法加以总结,并保持学生相对集中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在新知识和新生活中融入。在教授《天气和气候》一节课时,要导入日常的天气预报相关的视频,教师要提出问题:不同城市会有一样的天气预报吗?并讨论在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天气状况呢?并让学生解说天气符号的涵义,对变化多端的天气充分了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综合性思考,联系生活的实际背景,做好这节课地理相关知识的基础教学。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周围世界,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通过课堂看世界。教师教学时,除了要用好教材,还要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增长的事物或情景,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生活化地理教学实施的模式,教师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转化为学习的背景,让学生不断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对理论知识的长篇大论的讲述,更应该保证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有趣性,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相对抽象的地理教学问题逐渐向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情境加以转换,进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更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对“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省级行政的全称,并要求学生说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省级行政,在实际记录过程中增添生活乐趣。

在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开展“辨别车牌”的小活动,并对不同省份的汽车牌号进行归纳总结,进而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对行政区简称的记录,并将其逐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对地球运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二分二至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实际变化分析,结合当地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保证问题简单化,联系实际生活背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

(三)营造生活化的结束意境

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就要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做好初中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总结。教师在对全课进行总结的过程中,要联系日常生活,充分激发学生课后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继续钻研的欲望。

在营造生活化意境的过程中,就要联系实际生活背景,结合地理知识,比如在教学《水资源》的过程中,要讲解:“众所周知,中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同时对于水资源也有着一定的缺乏,而作为青少年的学生,更要做好少年先锋的榜样,对水资源进行节约和保护。”并让学生采取分组形式,对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进行观察,并对污染水资源的现象进行观察,结合自己的发现,提出具体治理意见。之后要保证学生将自己调查的内容借助手抄报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增加学生地理知识,强化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并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反思自己平时的用水习惯,密切地理知识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联系。

总之,让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活化,是教师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填补了传统教学与生活脱离的鸿沟,丰富了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接受地理、爱上地理、学会地理。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引入,更要联系地理相关基础知识,并做好相关课程的基础教学。在实际的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保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慈颖.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探讨――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季风气候显著》一节为例[J].才智,2011(25):161-163.

[2]林关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0):35-36.

[3]吴鹏.汲生活之源,绽课堂之花――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4(73):125-125.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

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也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多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良好融合,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生活知识的积累。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良问题分析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众多方面与以往传统应试教育相比较,都发生了较好的转变,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其中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地理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在教材中提到的众多地理现象就在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但是学生对其没有任何认知,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第二,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单一,教师死板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灌输,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不能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地理教学内容中也涉及一些公式,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教学成效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第三,教师不能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这些都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良问题,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提升重视程度。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可以利用地理知识认识这个世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积极寻找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对“天气和气候”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述时,教师如果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必定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而且学生记忆不牢固,一段时间过后就会遗忘。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选择立秋这一阶段,对当地气温变化的数字以及区域风向、环境温度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将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与学习活动开展进行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2.利用项目任务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可以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周围存在的众多地理现象,或者应用地理知识满足自身的多元化需求。

例如,教师在讲述“世界气候类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项目,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让学生思考假期和父母一同出去旅游,需要利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做哪些准备工作。要求学生从气候方面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说自己想要去丽江古城,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丽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学生就会考虑出行路线,选择适合的交通工具,需要准备什么类型的衣物,使得学生明确地理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成效。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的学习热情。初中地理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优势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

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相应教学方法,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保证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老师要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运用能力,要了解和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要精心地对课前进行导学设计,因为课前的导入语教学就像给小提琴上弦,要给每一根弦进行精确的定位,通过精巧的课堂构思,对教学内容定位,让教学过程引人入胜。精心的课堂设计能够产生先声夺人,能够唤起学生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心灵的共鸣。比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这一课的时候,在开展导入课件的时候最好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火山喷发的视频片段,学生在视频的冲击之下,让自己对地球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产生欲望,这样在课程开展之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在课堂的参与只是一个形式,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说成是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是错误的,我们要让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变得有效率和有深度。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世界语言和宗教”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前开展预习,上课的时候学生用小组问答的方式来对预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可以让一个学生问,一个学生回答,通过层层的类推,老师能够把遗漏的知识点补充进去,在老师系统化链接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异常活跃。

地理教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要在改进中不断地推行,所以每一个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地理学习,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