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视发展前景

篇1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魅力就在于动画可以展现给人们现实中不存在的奇观。创新和灵感是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制作的基础,先进的制作手段是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制作支柱,这两点是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形成的基本元素。目前,西方国家的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目前我国还缺少科幻题材的动画佳作。

1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艺术特征

1.1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原创性

科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科学加上幻想。在国际电影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发展步伐几乎和其他题材电影同步。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原创性对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制作和发展尤为重要。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原创性要求设计人员从动画形象到动画场景,再到动画的合成都不能存在任何抄袭的迹象。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会对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制作形成一种认识误区,认为所有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制作都可以使用计算机完成,不需要人为做出任何努力。事实上,这是对计算机技术和人为创造关系认识不够导致的。只有保持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原创性,才能让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原创性的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也是时代的象征,更是国家文化的体现。

案例:《阿童木》是一部由中国,美国和日本联合投资制作的科幻题材影视动画,这部科幻题材影视动画2009年在中国和美国同时上映。故事主要内容是天马博士的儿子意外丧生,天马博士非常悲痛。为了能再次见到儿子,天马博士制作了一个和儿子长相一模一样的孩子。但是,后来天马博士发现这个机器人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把机器人卖给了马戏团。这个机器人被茶水博士收留,并给他赋予了一种神奇的力量,这个机器人就是阿童木。阿童木从此开始维护正义,保护世界和平。《阿童木》这部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都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创新性。

1.2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具有文化性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是一种独有的文化形态。在信息化时代,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加强了国家文化的传播力度。当人们在观看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时候,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也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形成一定的冲击。目前,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发展。我国已经在各地区建立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制作基地,推动了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快速发展。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新兴文化。因此,科幻题材影视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对动画形象进行创新,更需要通过动画制作引导人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

1.3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具有技术型性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制作必然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在这个信息时代,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制作对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大。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传统制作方法。如今,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从数据采集到形象生成等,都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但是,设计人员和动画制作人员需要处理好计算机技术和动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实现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快速发展。

1.4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具有整合性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把美术、音乐、摄像等艺术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制作也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由此可以看出,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不仅是对艺术的整合,也是对技术手段的整合。

2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4亿的科幻题材影视动画观众,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消费市场。我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制作起步于2006年,在2008年得到快速发展。科幻题材影视动画行业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动画制作的基础性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我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将迎来发展得黄金时期,更多资金和技术将注入到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制作中,推动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迅猛发展。据统计,中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消费者对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需求量是每年180万分钟,而实际上我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播放时间仅有2万分钟,根本无法满足我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消费者的需求。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国具有广阔的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消费市场。

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属于密集型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链,在国家文化产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是国际上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最大的出产国。在美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地位仅次于国家军事。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收入已经远远超过汽车、飞机出口带来的经济收入,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日本是国际上仅次于美国的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出产国。在日本,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所带来的经济收入是工业出口额的四倍。除了美国和日本,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我国的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制作技术相对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我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在2006年之前,我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还在使用传统的动画制作方法,设计人员也不注重制作过程的创新,导致我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市场一直被其他国家占领。中国本土的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企业仅占中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企业总数的10%,日本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企业占中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企业总数的60%,欧美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企业占了中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企业总数的30%。目前,我国也开始高度重视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的发展,财政部加大了科幻题材影视动画生产和制作方面的资金投入,推动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政府也为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科幻题材影视动画必定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只有国家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尽快打开中国科幻题材影视动画消费市场,实现科幻题材影视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

篇2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应用模式;两个层次

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史

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计算机始终由于其体积大和不便携带而始终搁置在室内,用来完成数值计算的大型设备。随着20世纪70年代微型机的出现,微型机嵌入式专用化的深化,而进入嵌入式系统独立的微控制器发展时期,嵌入式处理器与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成带处理器内核的单片机,即微控制器智能化电子系统。微型计算机以其小型、价廉、性能可靠的特点,逐步走出机房;快捷高速计算能力的微型机,智能化水平以及专业人士技能的不断提高,要求将微型机嵌入到一个不同应用实体中,实现其智能化的控制。

在工控机和单板机时期,无法彻底地满足嵌入式系统小体积,低价位、高可靠性要求,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嵌入式系统无处不在,有着较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手机、汽车、家用电器、都有嵌入式系统,随着互联网和微处理器的开发研究,将来嵌入式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业、科技、军事等领域都会有广泛地应用。

2 嵌入式的定义和特点

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中,现在有许多人对嵌入式系统了解较少。其实单片机就是嵌入式系统的代表;也有些人对嵌入式系统无法给出较完整的定义,而是把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和定义混在一起。因而有必要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嵌入式系统,从科学和专业角度来探讨嵌入式系统和特点。

2.1 嵌入式系统要素和定义

按照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要求,嵌入式系统可概括为:“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三个基本要素。定义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工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是嵌入式系统功能的关键,对嵌入式处理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要求也使其具有以下的特点:⑴软件固态化存储提高了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软件一般都固化于存储器或单片机本身。⑵软件代码质量高、半导体和处理器速度可靠性不断提高、存储器容量增加,具体应用中存储空间仍有实时性的要求。

⑶在多任务嵌入式系统中,基本要求是高实时性,保证对重要性不相同的任务合理调度是任务执行的关键,单纯提高处理器速度无法达到和完成,只能由优化的系统软件来完成。

⑷嵌入式系统需要开发工具和计算机具有完善的人机接口界面,并增加一些开发应用程序即可进行对自身的开发。

⑸嵌入式系统软件需要开发平台具有完善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接口,新开发的软件应用程序必须在平台上运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则可以没有操作系统直接在芯片上运行。

⑹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以应用为主,计算机开发人员一般是计算机科学或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士,而嵌入式系统是各个不同行业的应用相结合,需要的是计算机以外的专业知识,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都是其他应用领域的优秀人才。

2.3 嵌入式系统的种类与发展

按照上述瞒足嵌入式系统定义及定义中三要素的计算机系统,即可称为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可分为设备级、板级、芯片级。有些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人员把嵌入式处理器当作嵌入式系统,但由于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将嵌入式处理器构成计算机系统,并与嵌入式共同应用时,这样的计算机系统才是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主要发展方向是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不断扩展对象系统要求所涉及的电路,够成满足对象要求的应用系统。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专用计算机系统,要不断向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才可以把定义中的嵌入式系统看成是满足对象系统要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前景

3.1 嵌入式系统引入单片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诞生了嵌入式系统,可是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无法满足对象系统的嵌入式应用要求,为此;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道路就是芯片化道路。把计算机系统设置在芯片上,而进入了单片机时代。

在单片机的发展进程中,有过两种模式,即本质上的计算机直接芯片化模式,它是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单元进行裁剪,设置在一个芯片上,形成单片机,芯片则完全按嵌入式设计出新的嵌入式应用体系结构,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总线方式、管理模式等。才是全面完善的嵌入式系统。芯片化模式是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并成为单片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结构体系。

3.2 嵌入式系统发展前景

日益普及的家用电器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嵌入式产品,为嵌入式市场展现了美好前景,带来了新的生命;也对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带来新的挑战。包括:支持迅速增长的功能密度、快捷的网络联接、小巧的移动应用和多媒体信息处理,因此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⑴嵌入式软件开发需要完备的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上提供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应用项目像电话、手机、电冰箱等嵌入式设备的功能多样化。为满足功能的多样化,专业人士采用更强大的嵌入式处理器来增强处理能力;同时还应用实时多任务编程技术和交叉开发工具技术来控制功能,简化应用程序、确保软件质量和开发周期。

⑵随着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国际商品化,已有WindRiver、Microsoft、等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自主开发的嵌入式系统软件产品如科银公司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DeltaSystem,它不仅包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而且还包括交叉开发工具套件、测试工具、应用组件等。

⑶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迅速发展。嵌入式系统要求配备标准的或多种网络通信接口。为应对外部联网要求,嵌入设备必需配有通信接口,由于家用电器相互关联(如防盗、影视和信息终端交换)及协调工作等要求,新一代嵌入式设备还需具备多种实用或通信接口,也提供相应的通信组网协议软件和物理层驱动软件。

⑷嵌入式产品设计降低处理器的性能,限制内存容量和复用接口芯片。支持电子设备向小尺寸、微功耗和低成本方向发展。为满足这种特性,并相应提高了嵌入式软件设计技术要求。选用最佳的编程模型和不断改进算法,优化编译器性能。因此;既要软件人员经验丰富,同时需要先进嵌入式软件技术。

⑸嵌入式设备受众多家庭和人们喜爱,原因是它们与使用者之间具有亲和力,能提供丰富多样的人机交互界面,如信息终端交互要求以夜景或电子屏幕为中心的多媒体界面。手写文字输入、语音拨号、彩色图形、图像已取得初步成效。

4 嵌入式系统的两种应用模式

因嵌入式系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特点,则需要计算机领域人员介入其结构体系、软件技术、工程应用的研究。所以了解对象系统的控制要求,实现系统控制就应具备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从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历史,以及嵌入式应用的多样性,足以了解到嵌入式系统形成的两种应用模式。

4.1 现存的两种应用模式

从微型机出现到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嵌入式系统从原器件状态进入到电子技术领域,从电子技术应用为主体,到电子系统的智能化,计算机专业人员没有真正进入单片机应用领域。所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员以习惯性的电子技术应用,进入到单片机的应用开发。这种应用模式具有:软、硬件的低层性和随意性,缺少计算机工程设计方法。

尽管在单片机时代,计算机专业出现嵌入式系统领域,随着后微型机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技术有了迅猛发展,为计算机专业人员进入嵌入式系统应用另辟了新的空间,使得嵌入式系统应用模式带有计算机工程应用的特点,即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平台,以网络、通信为主的非嵌入式低层次应用。

4.2 两种模式的并存与互补

由于嵌入式系统最大、最广、最低层的应用是传统电子技术领域和智能化改造,以针对专业电子技术队伍为主,以较少的嵌入式系统软和硬件成本,使其产品带有浓重的电子系统设计色彩的电子系统应用模式较长时间存在。也使得计算机专业设计师会愈来愈多地介入嵌入式系统,由于对象专业知识的差别,其应用领域会集中在网络、电子商务等方面,无法替代电子系统人员在控制、仪器仪表、智能化等方面的嵌入式应用。所以,现存的两种应用模式会在一定时期并存下去,同时在不同领域相互补充。在嵌入式系统软和硬件研发过程中,不断学习计算机工程方法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在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中,不断了解嵌入式系统应用的电路系统特性及电路设计方法和对象系统的设计原则。

4.3 嵌入式系统应用的两个层次

嵌入式系统有过很长的一段单片机的独立发展道路,在实现最低层的嵌入式系统应用,使其有着明显的电子系统设计特点。许多从事单片机研发人员,都是电子系统设计的专业人士,由于单片机的出现,部分人员脱离了计算机领域,另辟途径而进入电子系统领域,且没有带入嵌入式系统理念。所以:许多从事单片机应用的人,没有真正了解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在涉及嵌入式系统时,往往理解成计算机专业:从事网络、通信等的应用。从而形成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两个独立的名词。因为“单片机”是独立产生的嵌入式系统,应该把它统一归结到嵌入式系统。也可以把嵌入式系统按应用对象分成高层次与低层次,把原来的单片机应用理解成嵌入式系统的低层次应用。

5 结束语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市场巨大、潜力无限,全球的生产商都非常看好这一领域,且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而围绕嵌入式系统的研究、设计和研发正成为计算机发展方向。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积累以及网站资料的搜索与分析,对嵌入式系统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希望能同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人员共同探讨,为使嵌入式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能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ARM嵌入式技术实践教程.http://.cn/buaa.

[2]姚正.计算机发展趋势展望[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

[3]沈连丰,宋铁成,叶芝慧.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篇3

关键词: 民营电视公司 市场分析 发展策略

20世纪中后期,电视开始进入我国百姓家庭、影响人们生活。从某种角度说,它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普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场中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吸引人们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电视公司正淡出人们视线,这一现象同样引起业界的关注。

民营电视节月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指群众集体经营或私人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电视广告、栏目和专题类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回报。目前,国内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制作,与电视台合作经营,以及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电视节目市场按照产品流通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市场、交易市场、需求(消费)市场i个主要部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营中有所长,也有先天不足,客观分析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生产市场门槛降低,制作公司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对电视节日市场的规制经历了一个从紧规制、放松规制、激励规制的过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的。

90年代中期,国家广电部门禁止私营企业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许多民营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时,尽量规避“影视制作”字样,取而代之以“文化”、“艺术”、“策划”、“投资”公司命名,实则从事影视制作业务;1998年一2003年,国家广电部门政策规制出现松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民营机构经过“批准”和“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就可以进行相应影视制作业务;从2004年以后,国家对影视制作市场逐渐采取激励政策,“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月制作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上述法规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对民营电视机构在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方面的市场限制和政策歧视,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打开了进入影视制作市场之门。

由于对电视节日生产者设立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以及电视剧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电视节目生产很快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行业。

在我国电视节日生产市场,存在着三大市场主体,即各级各类电视台、各类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制作经营机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

第一是各级各类电视台,主要从事电视栏目、专题类节目生产,满足本机构播出需要,由于各电视台的地域限制和资源有限,多数电视台的节日制作以本地区资源为主,这就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预留了跨地区进行资源整合的空间。如光线传媒初期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欢乐传媒的《超级模特》、唐龙国际的《国际影苑》等节月,正是填补了各地电视台节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电视台所属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它们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节日,如中央电视台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由于人、财、物方面优势,节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第三是民营电视节日制作经营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综艺节目,从生产能力上看总体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生产能力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数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电视节日制作机构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制作专业机构已有2442家,绝大部分电视剧制作单位规模小,这些社会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方面。由于这些制作机构融资渠道不畅,产能和投资力度有限,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模仿海外节日现象比较普遍,节日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电视公司都还处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电视台输送内容,负责栏日制作:这种做法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收益难于保证,但是易于中小型民营电视企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难看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各级各类电视台及其附属制作机构生产节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与民营电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对于多数民营节月制作机构来说,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当下思考的问题。

从近年来生产市场情况看,节日产品数量在逐年下降,出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提升制作品质的转型趋势。以电视剧生产为例,据有关统计,“2009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计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计529部14670集。)电视剧生产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后,逐渐实现了理性回落,优秀电视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交易走势成为市场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培育,形成展会、渠道发行、行业交易、网络交易多个交易渠道和力’式,这些市场彼此交错,互为补充,促成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基本规模,市场交易走势成为电视节目市场的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同展会市场的起步是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电视得到快速普及,但节目内容短缺问题随之就显现出来,电视节日的流通起初以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换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电视节同市场正式形成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各类影视节目展会相继出现。1996年,首届“全国国产电视节目展示交易会”,标志着我国电视节日市场正式形成规模,当时参加展示交易的节日16169部,其中,电视剧9528部(集)、专题节日2568部(集)、其他类型节目4074部(集)。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继举办的影视节目交易展丰富着节日交易市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上海国际影视节、四川电视节、湖南金鹰电视节、中国香港影视节、中国台北电视节等,影视节目展为电视节日交易增添了活力。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5.3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第六届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15.93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汁,月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60%-7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 金融行业 影响

对于金融产业而言,简单的讲就是资金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工业生产的经济之外,我们基本上很难再找到其他与经济相关的非金融领域了,所以金融业几乎渗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商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方面都能遵循市场的需求,并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的重新配置资源,这种非人为因素的操作使得人民的需求对市场的需求更加的合理,这对于金融行业的规范是很重要的,避免了金融业被人为操作的可能性,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金融产业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在规范性方面,目前,金融产业主要包括银行保险业、信托产业、证券投资业和租赁服务业,这是目前最普遍的金融产业了,而这些产业看似和百姓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放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关系和影响程度就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

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让整个社会的货币和物质交换更加符合人民的需求状况。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对于任何商品而言,人民需求旺盛程度越高,产品的销售也就越好,而对于同一类产品而言,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消费者的群体数量,所以对于同一类产品而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也受到消费群体的影响,这本身就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虚拟货币支付和现金支付更加的频繁和庞大,这对于金融服务行业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以为无论是虚拟货币支付还是现金支付,都需要有庞大的服务团队来为各种交易提供保障,比如说在目前银行服务当中的电子汇兑,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往往支付方在完成转账之后,需要好久才能到账,而现在及时转账及时到账,让许多交易变的更加的快捷,且过去大多数商家都需要为完成一笔交易在银行排队等候,而现在通过网络交易,可以瞬间完成,这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服务行业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业务的种类到业务的范围也都在随着人民的需要不断的完善。如果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那么势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这是任何一方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金融服务行业而言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

金融业的发展也显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在大多数百姓的生活中,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升,百姓在理财方面越来越关注,所以金融行业当中的投资债券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一项居民理财现状调查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都知道通过银行或者债券公司来把自己空闲的资金保值或者想办法让他们升值,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认为存银行符合自己的需要,还有已部分人坦言自己没有过多的空闲收益。这说明大多数人度知道理财的重要性,都希望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更多的收益,这是金融产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各种投资服务项目才应运而生,对于到底是先出现了这些服务项目还是先有了人们的需求观念转变,笔者认为是先有了这些服务项目,往往这些金融服务项目都有一定的市场前瞻性,在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人们在这些方面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的时候,这些项目的出现,让一部分人眼前一亮,有了更多实际的想法,这些想法也从原来的朦胧状态变成了真实可见的、可以实施的想法,所以我们说金融业的发展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这些项目的需要,当然,如果市场的发展在前,而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滞后,那么市场的发展要想注入新的活力就会变的更加困难。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金融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满足市场的要求,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包括:伴随着服务项目的不断增加,快捷和高效成为这个行业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人们越来越发现,安全成为影响金融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金融业当中的网络服务项目,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从信息泄露到各种诈骗,这些原本和普通百姓没有联系的事件都在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层出不群,这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对金融服务行业的操作规范和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广告式的金融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百姓往往在选择中很难甄别,在现有的很多金融服务类项目中,各种虚高的广告让消费者很难对服务内容有彻底的了解,这也导致许多金融纠纷案件的发生。

笔者相信,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让金融业的发展内容更多,服务也更加人性化和到位,反过来讲,金融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则,任何一个服务项目的推出,反映出的是这个项目在市场中的需求比例和需求层次,只有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项目才能最终生存下去,这也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所以,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有完善的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而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必须有同等程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二者之间必须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谁偏离了方向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涛.我国部分地区金融深化问题实证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李伟明.对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年02期

篇5

关键词:城市交通 城市经济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的经济发展重要联系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城市是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当前积极的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是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然而一个城市不断的发展以及完善,离不开相应的基础设施的支持,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能力仍旧是城市经济发展中最基础的物质保障,而城市交通便是其中之一。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城市的交通是推进城市的经济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推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前提。

1.1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性设施,也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要想富,先修路,不管是任何的领域范围内经济发展都要始于交通建设以及发展。只有发展交通、发达了,经济才能够得到真正地发展。当前,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要,城市的交通事业快速的发展,城市的交通已不再局限于百姓代步的方式。从一般意义上讲,城市的交通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的发展。

1.2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以及最重要的流动载体,也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各个环节实现联系和沟通基础和纽带,交通运输业不但自身创造着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也在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在不间断完善的交通系统支持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否则难以谈上发挥交通运输业的基础性产业重要作用。良好的运输条件也降低了货运物流成本,这有利于企业参与的更大范围内竞争,扩大生产的规模。市场快速发展必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使城市经济实现更好发展。

1.3良好的城市交通体系,直接拉近各城市间的距离,这有利于统一市场竞争机制的培育和完善,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市场的环境。便利的城市交通,很大程度上成为吸引投资重要因素,有利于资本的有效流动和合理的配置,能克服生产中瓶颈状况,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及经济进一步的扩张。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能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文化活动等方面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也大大方便了交流活动开展,交流过程中有利于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拓宽城市的发展思路,从另一层面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社会环境和不断的动力支持,进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1.4当前不论是从国际上看,还是从我国经济的城市交通状况进行比较,不难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交通设施也发达、便利以及快捷。这也证明了城市交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受城市的地理位置、规模、性质等差异影响,我国城市交通特征虽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城市的交通与当地城市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内在的联系。一方面,良好的城市交通是保障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各项活动有序的进行基础,城市的交通发展能大大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或从属关系,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对于城市的交通提出新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带动城市交通的改善以及升级。因此,在完善城市交通来积极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同时积极关注城市的交通本身发展,让两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良好关系。

二、当前城的市交通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不断的深入发展,城市交通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交通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和严重不平衡的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的经济一步发展的因素。随着城市供给能力和幅射范围的提高,对城市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速度在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在不断地壮大完善。另一方面,交通容量不足问题严重存在,同时大部分城市交通运输依旧没有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城市的交通发展速度仍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难以满足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城市交通拥挤状况也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交通堵塞问题直接影响到运输和经济活动的开展,也对于城市形象建设以及宣传造成负面影响。

2.2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城市交通规划水平依旧处于较低层次,城市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中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影响到交通发展政策未给予充分考虑;对整个城市和城市间的交通规划中缺乏整体协调性。

2.3城市的交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经济支持。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具体实践看,一方面,经济发展落后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失衡问题,使我国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发展缺乏有力的经济基础。所以,如何在资源有限地情况下实现以交通促进城市经济、实现它们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忽视经济快速的发展对城市的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财政收入用于形象性工程的建设方面,城市的交通难以得到持续的发展。

另外,不难看出,城市的交通对于城市经济活动和发展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差异性。加之交通建设具有资本密集、周期性长等的特点,导致了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很明显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交通建设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夯实城市交通基础,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角度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角度考虑,都需要进一步夯实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来适应经济高速发展需求。同时通过经济的发展更好推动城市交通发展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实现两者良性循环,产生更大效益。针对当前我国的城市交通中存在各种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我国城市的交通综合治理研究与实施也在不断地往更深层次的推进,要明确城市的交通建设发展思路,作好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完善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为城市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1提高政府对城市的交通建设与发展重视程度作为市场的经济重要主体,政府承担着通过宏观调控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要的职责同时,也是社会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城市的交通作为具有双重属性特殊公共物品,是城市经济发展先决条件。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能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将城市交通建设发展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坚持城市的交通建设较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适度超前原则,加大力度,改善城市交通,使交通更好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作用。

3.2做好城市的交通发展规划从整体上看,作为具有特殊性公益基础性设施,城市的交通战略和规划涉及到城市的交通方方面面,是一个极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定位,这对于城市的未来经济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不仅考虑当前城市发展整体状况,也要对于城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应充分地给予考虑,做好城市交通战略规划。

3.3加大城市交通投入的力度。针对当前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供给量明显不足的情况,应加大对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重视力度和投入力度,应合理安排专项资金,最大的限度提升每一笔建设资金综合效益,积极推进城市的交通发展。继续适当地扩大道路容量,优化城市的交通结构和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流通、扩大市场等提供便利运输条件和降低交易的费用,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改善交通拥挤的状况。另一方面,鉴于城市的交通建设自身存在特殊性,在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前提下,政府可通过科学的论证形成有效方案,采取鼓励民间参与的模式,利用私人的机构资金、专业技术及管理的优势,共同推进城市交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常惠丹.我国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2]谢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探索与思考【J】,中外建筑,2010.

篇6

【关键词】 农业 城市经济 发展 影响 策略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必将带来农业市场化,而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又扮演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角色。随着全球加速推动贸易自由化,各国产业结构改变的步伐也有加快的现象,尤其是农业部门在生产与就业上的比例加速降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趋势,但贸易自由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同时增加了农业关联产业(包括食品加工部门、运输仓储部门、餐饮服务部门、旅馆服务部门等)的生产及就业。

农业的发展将带来充足的农业剩余,而这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因素。通常情况下,农业剩余涵盖产品、劳动及资本三个方面的剩余。由于城市一般不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因而只有农业的不断成长才能保障城市的基本供给,也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成长。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劳动力的剩余,这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农业资本的使用者多是政府,这些资本被用来进行非农生产经营活动。一般说来,农业资本剩余越大,则工业和城市发展越快,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农业剩余对于城市发展具有两个作用:一是农业剩余的存在,可以使工业人口增长超过总人口增长;二是只要有一个持续增加的农业剩余,工业扩张就与资本存量无关,决定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唯一变量是农业剩余。

农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具有支持性作用,这种作用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城市提供较为充足的食物。在城市中,基本不会进行农业生产,这就决定了城市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物资,尤其是食物必须由城市以外的农业生产提供。由于城市居民通常比农村居民有着更高的消费水平,因而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性也更大。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城市所需的农副产品对郊区的依赖程度就越大,城市对郊区农副产品的依赖却不会改变。所以,农业所能提供的食物数量决定着城市化的人口规模。其次,为城市提供进行经济活动的原材料。早在建国初期,同志就指出,轻工业原材料的重要来源就是农业,因而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认定为工业。城市经济的重点在于发展工业,而这又需要充足的原材料加以支撑,否则工业经济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就轻工业的原材料而言,其大多为农业生产的果实,如棉花、粮食等。因此,缺乏农业提供的原材料也就是缺乏了工业生产的基础,城市经济也就无法顺利开展。再次,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第二、三产业的出现和集聚,加强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这个分工过程需要农业提供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如果农业不提供劳动人口,非农部门就不能兴起,城市也就不能产生。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能够以多大的规模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资源,是由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农业释放的劳动力数量,进而决定着城市化的人力规模。最后,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通常来说,农业生产会带来较多的剩余资金,这些闲置的剩余资金可以被用到非农经营活动中。这种类型的利用程度越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就相应较高。与之相反,如果农业生产不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剩余资金,则城市工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也就相应的缺乏资金的保障,导致城市经济的规模与发展速度都会收到约束。

二、科学开展农业生产,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

1、农业生产科技的知识化推广

最近因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快速信息系统来传播信息已具相当效力。因此,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化的首项推广工作,即是要构建重要作物的信息系统,以方便经营者能具时效性的搜寻、查询、学习和使用科技新信息,而次要进行的推广工作即是要建立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网络,内含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系统和专家顾问咨询系统。不过,未来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网络所产生的知识附加值并不仅限于农业经营者所获得的工作效益,因为所有农业科技研究、教学、推广人员及农业经营者均在该网络内进行知识信息的转化和转移活动。农业经营者虽是知识信息网络内的主要信息消费者,可是他却能提供原生态创新知识给其它网络互动者来学习,其原生态知识也能整合在整体知识网络内。形式上,建立一个庞大公开和随机存取的数据库或信息系统则可容纳所有网络行动者的创新科技知识(含原生态知识),它提供给所有需求者使用。相对而言,个别行动者群体也可建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信息支持系统,以随时扩大科技知识的附加值效应。比较来说,农业生产的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或数字化是第三层次的知识化过程,所以未来的农业生产知识化过程,应努力建立各种信息系统及科技知识网络。

2、农村生活的知识化推广

改进民众生活环境和水平一直是政府各部门多年来的工作重点,因此,农村随着现代化政策的推动,其生活教育会与城市地区同步开展。除了各级政府执行社会教育和社会工作机构长期落实家庭、青少年教育计划以外,各农村地区野营进行家政推广教育工作。因此,整体上,目前农村生活的知识附加值已充分具有内隐知识成长基础。所以,未来农村生活知识化应进入第三层次信息传播活动过程,也即是应立即建立农村生活信息支持系统,使得农村妇女、青少年及老人产生有效的生活决策。由于信息科技的进步,近年来,社会生活信息系统已具有相当成熟的规模和功能效果。因此,未来可转化一般社会生活信息系统成为农村生活信息的支持系统。另一方面,农村生活者一直具有优良质量的原生态创新知识,这些知识具有解决农村特性问题的效用。因此,未来可构建农村生活知识网络,并将农村生活原生态知识系统纳入网络中。而除了建立电于化信息系统以外,目前应可开始筹划建立生活专家咨询顾问服务制度,其顾问专家可来自一般社会生活机构的专业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农村生活咨询顾问师。比较上,从推广对象的信息应用能力而言,农村青少年生活知识附加值应可依赖于电子信息传播服务,而农村妇女和老年人口则可能更需要个别专家的生活咨询服务。

3、农业生态的知识化推广

目前由于国内全面进行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农业生态教育也正积极展开,但农业推广工作还是尚缺乏生态教育活动成果。因此,未来应以农民为对象而积极建立和执行农业生态教育系统。在学习特性上,生态教育更需要通过集体行动而学习。所以,未来则可针对农场、产销班或农作系统(Farming system)的所有对象来筹划教育支持系统。农业生态是一种反省性知识,它是对现代性科学破坏的批判。所以,农业生态的知识附加值主要反应在生活质量方面,而不是对市场效率的贡献。当地区民众对生活环境产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时,生态、教育便可能落实成为地区居民的共同行动。当然,建立农业生态、信息系统也有助于居民的环境发展,不过,通过集体互动、讨论和寻求发展共识才是促使生态知识附加值的主要条件,也才更可能建立乡村完整的生态知识体系。

4、乡村文化的知识化推广

因为长期以来乡村民众受现代化观念的影响,一直以城市或工商文化为发展目标,所以,乡村文化是逐渐在消失中,而乡村文化需要重新被唤醒,才有可能再扩大其知识加值效应。唤醒和激发乡村文化是近些年才进行的活动,通过农业营造运动的推展,各农村地区民众才开始反省乡村文化的存在事实和价值。然而,唤醒和活化乡村文化仍还需一段时期,因为反省性的学习需依赖民众组织为主导引动乡村整体的社会行动。可是目前乡村民众组织力不高,村委会在执行此项活动的意愿也并不普遍,同时,推广员也缺乏运作社会营销或社会运动的方法技巧,所以,加强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未来可积极进行乡村文化教育活动,但教育效果也还是需要乡村民众均已植唤醒并认识真实乡村文化以后才能显著表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应该十分重视和区别什么是郊区的小城镇建设,什么是郊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实际情况有的效地做好工作。也就是说对农村的发展而言,除了需要进一步增强应有的坚定信念外,还要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概念,特别是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下功夫,要努力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归纳起来农村要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是不要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把城市说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唯一的象征,实践证明,城市并不是一切都完美无瑕,也有它客观存在的极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根本上无法克服的缺陷;二是也不要把自己说成一无是处,带上一顶无法摘掉的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帽子;三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城市均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强项,而且随时间的推移二者的互补性会越来越强,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四是要紧紧抓住城市自身不可克服的困难带来的机遇,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和现代物质文明的手段,依托拥有的环境和资源条件,建立可靠的运作机制,以形成与城市在相关领域的联系,并且运用现代化的建设成果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标杆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和时间迎头赶上。

此外,郊区农村的发展还要充分运用小城镇建设发展带来的经济上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由此直接获得的一切可能的商机,把目前不够发达的农村进而建设成既有乡村风貌又有科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的新农村。因此,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现代化建设作为两种不同的发展概念,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现实中,势必成为两股之间相辅相成而又并行的快乐道,通过农村和城市资源利用上的整合,以及城乡经济的有机联系,进而构筑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使本农村和城市能够得到共同的发展以及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必须从这一积极的思维出发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注意纠正长期以来习惯上形成的历史偏见,特别是要从经济发展的科学出发,在实践中证明农村与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实际存在各自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臧卫强、段汉明、刘菊梅:银川平原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

[2] 李俊梅、余维祥:农村打工经济发展对城市GDP贡献的实证分析――以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例[J].农村经济,2006(11).

[3] 刘金芳: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

篇7

关键字:高炉矿渣水泥混凝土立式辊磨

中图分类号:TF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对环保的重视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提出,对高炉冶炼生铁中的副产品——粒化高炉矿渣的高效利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高层建筑的出现,对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日益增加。高强、早强、轻质、高流态性能混凝土材料的低成本开发愈显迫切。

粒化高炉矿渣(简称矿渣)是高炉冶炼生铁时排出的工业废渣。每生产一吨生铁,大约要排出300~1000kg的矿渣。矿渣出炉时经水淬疾冷,保留了微晶态高活性玻璃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物理化学活性和潜在的水硬性。由于矿渣的易磨性较差,与水泥熟料等混在一起细磨无法磨得很细,其性能不能充分得到发挥,水泥中矿渣粉的掺量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粒化高炉矿渣经过细磨后的矿渣粉用作水泥混合料,在我国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矿渣粉掺加到水泥中,掺量一般为25~50%。矿渣粉不仅能提高水泥强度,还能增加其水化密实度。为保证合成矿渣水泥的早期强度,应尽量降低矿渣粉细度,提高其比表面积,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应≥380 m2/kg。

同时,矿渣粉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可等量取代水泥25~50%,采用很低的水泥用量即可配制出C50以上混凝土。混凝土中掺入矿渣粉,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及有害成分的含量,抑制混凝土绝热升温,减少热应力裂缝,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大量研究证明,根据不同混凝土标号,用25%~50%矿渣粉取代等量水泥后,混凝土具有水化热低、耐热、防微缩、密实性好、抗侵蚀、与钢筋粘结力好、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混凝土泵送性能好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大坝工程、水下工程、道路工程、防腐工程、大型基础工程、高层建筑工程等。此外,混凝土中由于矿渣粉的掺入还可有效地降低碱骨料的反应,防止混凝土的微裂缝,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掺有矿渣粉的混凝土以独有的性能深得建筑业的欢迎。

矿渣细磨工艺与系统

传统矿渣的应用工艺

传统矿渣的应用工艺是把矿渣和水泥熟料、石膏及其它一些添加材料共同细磨制得水泥,这种工艺的缺点是:

(1)很难有足够的极性分子和氢氧根离子新形成水化产物难以形成过饱和溶液,使得矿渣胶凝性得不到发挥;

(2)矿渣易磨性较差,共同细磨使得矿渣平均粒径较大,水化时与极性分子和氢氧根离子接触机会减少,使得其水化性能受到影响。

新式矿渣细磨工艺与系统

直至立式辊磨等细磨节能设备的开发成功,才实现了将粒化高炉矿渣单独细磨至400m2/kg比表面积以上,这极大地提高了矿渣活性,既可掺入水泥生产高强度等级、大掺量的矿渣水泥,而并不过多地增加电耗,又可在制备混凝土时等量或超量替代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用立式辊磨将粒化高炉矿渣细磨为矿渣粉已被视为节能、改善环境和提高水泥及混凝土性能的最有效途径。

新式矿渣细磨工艺与系统是将矿渣单独细磨至比表面积≥400m2/kg,充分地将矿渣粉的活性激发出来。新式矿渣粉细磨工艺与系统的优点是:

(1)克服矿渣和水泥熟料混合细磨存在的矿渣难磨磨不细、熟料好磨过细磨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生产操作参数,降低生产成本;

(2)矿渣单独细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直接作为产品供混凝土生产掺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细度及掺量配制成水泥出售。

(3)单独细磨矿渣粉有利于矿渣活性系数的提高,不仅实现了一吨熟料生产三吨水泥的目标,而且解决了熟料供给紧张的问题;同时在保证水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

立式辊磨技术优势

立式辊磨的工作原理

立式辊磨属于外加力型辊盘式磨机。电动机通过主减速机驱动磨盘旋转,磨盘的转动带动磨辊自转。高炉矿渣经喂料装置进入磨机喂料槽落到磨盘中心,在磨盘回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矿渣向磨盘边缘运动并通过磨辊下部及磨盘衬板上部之间的碾磨区被碾磨,碾过的物料越过磨盘边缘的挡料环,被从喷口环喷出的热风吹起,进入磨机上方的选粉机,选粉机将合格的细粉选出,粗粉沿返料斗再次回落到磨盘上碾磨。选粉机效率高,分离清晰。其特点是细度、比表面积靠调节转子转速实现。高比表面积要求高的转子转速。

立式辊磨的技术优势

在矿渣粉质量达到GB/T 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要求的前提下,与球磨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节电50%以上;

(2)极大地降低耐磨材料的消耗;

(3)立磨工艺采用边烘干边细磨的技术,减少了烘干机的设备和土建投资,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燃料消耗。

立式辊磨技术生产矿渣粉的特点

(1)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简单方便;

(2)具有明显的高效节能效应,符合环保政策;

(3)能生产不同比表面积的矿渣粉产品,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

立式辊磨技术生产矿渣粉应重视的问题

(1)控制比表面积是矿渣粉生产中最直观的手段,并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2)应充分研究控制矿渣粉的颗粒组成,并以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确保矿渣粉活性的充分发挥;

(3)选择合适的颗粒测定仪,减少测试误差,以免误导生产;

(4)重视基准水泥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矿渣微粉活性的影响,在标准制定中应考虑基准水泥成分的控制要求。

立式辊磨的性能与结构

立式辊磨集烘干、细磨、选粉为一体。细磨效率高,单位电耗低,烘干能力强。因而

非常适合矿渣水分高、难磨的要求,在国内立磨系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莱歇公司(Loesche)进行了立式辊磨机粉磨细度的试验,得出结论如下:

(1)立磨可以细磨出不同细度的水泥,其强度随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率随比表面积增高而降低,超过450m2/kg以后,强度增加很小。(2)改变辊压、料床厚度、风速、选粉条件等参数可以获得稳定的操作和理想的指标。

(3)立磨系统的投资较球磨系统的略高,但单位电耗和磨耗远小于球磨系统。

日本川崎(KHI)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开发了针对水泥和矿渣的立磨。从立磨形状、挡料圈设置和选粉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以寻求可自由调节产品粒度、操作平稳和提高粉磨效率。得出的结论是立磨可以获得与球磨系统同样质量的产品,甚至更好;操作稳定、振动小、效率高,较球磨机节电35%-40%。

德国莱歇公司(Loesche)LM立式辊磨的技术性能与结构

(1)莱歇公司开创了独特的对辊联合粉磨工艺,随粉磨能力的大小,磨辊可用“1+1”、“2+2”、“3+3”不同配置。以“2+2”配置为例,将原来4个规格相同的磨辊改成两大两小,交错排列。一个为辅辊(S辊)起准备料床作用,即使物料脱气、凝集;另一个为主辊(M辊)起细磨作用。M辊位于S辊之后。辅辊为宽辊小直径,按纯滚动作用设计,即在磨辊全宽范围内与磨盘无速度差、无剪切力。对于硬质脆性物料粉磨时,仅需要压应力,故M辊设计成窄辊大直径,施以高压,较小的速度差、剪切力,以防止粉磨后的物料被压成块。

(2)设有导风叶片的LSKS高效笼式选粉机。

日本川崎(KHI)公司CK立式辊磨的技术性能与结构

(1)采用单辊自备料床的方法,采用不对称球型磨辊。辊宽方向的内侧R01大于外侧的R02,内侧的辊盘间隙较大,而且愈向内愈大,有利于形成料楔。此处为压缩粉磨区,速度差很小。外侧的辊盘间隙较小,而且是恒间隙,设计成较大的速度差,形成磨擦粉磨区,有利于细颗粒的产生。物料在盘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压缩区形成稳定的料床,在摩擦区料层恒定,运行平稳。

(2)挡料环上部设有向磨内凸出的部分,突出的距离可调。目的是缩小与辊子的间隙,增加料流流动阻力,以强制形成稳定的粉磨层。

结论

立式辊磨技术的开发成功,实现了将粒化高炉矿渣单独细磨至400m2/kg比表面积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矿渣活性,既可掺入水泥生产高强度等级、大掺量的矿渣水泥,而并不过多地增加电耗,又可在制备混凝土时等量或超量替代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且顺应了国家环保、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立式辊磨技术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仲春,曾荣. 水泥粉磨工艺技术及进展.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

篇8

    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全球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这种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身在其中的企业要做好调整和应对工作。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要做好应对,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向:

    第一,整合营销。与传统单一的营销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将各种原本单一的营销工具和营销手段,系统的组合起来,根据具体营销环境的变化来灵活地做出调整,实现营销效果和营销价值的最大化。不同的营销手段、营销工具,发挥作用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整合就是为了让这些独立的环节和工作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能够产生更加多的正面效应。如果整合不当,不仅会大打折扣,营销工作也会遇到阻碍难以顺利进行。要达到积极整合的效果,就需要明确一个重心,消费者导向是整合营销活动开展的一项重要原则。

    第二,文化营销。未来的市场营销,将不再局限于实际物品的宣传与推广,文化软实力成为营销工作的重要对象和重要内容。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开始出现了文化需求,他们希望在产品中能够感知到某种文化精神和文化诉求,产品不仅仅应该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消费者与商品之间,通过这种文化内涵能够产生共鸣。

    第三,网络营销。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市场营销工作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当前各大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必然。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是一种以电子商店为主的营销形式。网络营销的特点在于,投入成本较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应群体相对年轻化,消费过程便捷。

    第四,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企业所承担的社会环保责任与环保意识在营销工作甚至是产品生产中予以贯彻和体现。当环保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应当重视和必须承担的重任时,企业的营销理念要想赢得社会公众的注意,就必须重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绿色营销主要是要凸显企业的绿色环保价值意识和概念,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实现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认同。

    二、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们已经分析了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主要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营销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有效的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切实做好营销工作的创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立足产品质量,重视服务品质。从国际大环境来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品的品种、质量和价格大体相当,利润已低到接近成本且平均化,这一切使价格竞争几乎达到极限,在价格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时,企业之间竞争主要转向非价格的竞争。谁能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谁就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服务竞争正是适合这一规律应运而生的,它是对传统的竞争模式的变革,它属于非价格竞争的范围,其核心是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或者更能适合顾客各自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竞争。

篇9

【关键词】花卉 立体装饰 园林应用 前景

1 花卉立体装饰的概念

花卉立体装饰是相对于一般平面花卉装饰而言的一种园林装饰手法,即通过适当的载体(各种形式的容器及组合架),结合园林色彩美学及装饰绿化原理,经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将植物的装饰功能从平面延伸到空间,形成立面或三维立体的装饰效果,是一门集园林、工程、环境艺术等学科为一体的绿化手法。

2 花卉立体装饰的园林应用

花卉立体装饰的前身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盆栽花卉。而盆栽花卉起源于我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以一种庭园和家居的美化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在明清时期已经达到成熟的阶段。现在的一些花卉立体装饰的形式依旧保留着盆栽花卉的特点。

花卉立体装饰的主要应用原则是因地、因时、因材制宜。因为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很重要的限制因素,所以在花卉立体装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都有独特的生态条件,能够适合不同植物品种的生长。其次,是经济、美观以及适用的原则。花卉立体装饰有很多的应用形式,有体型巨大的主题花坛,也有小巧玲珑的吊篮等。

当前花卉立体装饰的主要应用形式有以下几种。首先,花坛是―种比较古老的花卉装饰形式,源于古罗马时期,16世纪开始大量出现于欧洲园林,早期的花坛多为平面式,随着各种新型材料及造型钵盆产品的推出,各种形式的立体花坛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第二种是大型花球、花柱、花树、花塔等组合装饰体。组合装饰多以卡盆为基本单位,结合先进的灌溉系统,进行造型外观效果的设计与栽植组合,是最能体现设计者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一种手法。装饰手法灵活方便,具有新颖别致的观赏效果,是目前推广最快、最为先进的一种装饰手法;最后是花箱、花槽。主要有木质、陶质、塑料、玻璃纤维、金属等多种材料,安装在阳台、窗台、建筑物的墙面,也可装点于护栏、隔离栏等处,是目前国外最为流行的居室外部花卉装饰手段。

花卉立体装饰主要的应用实例是城市广场的花卉立体装饰。广场是一个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公共空间。广场的绿化需在充分考虑广场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草坪、雕塑、花坛、花架等园林手段来实现,而且广场在空间上的深远度和地势上的相对平坦,是展示各种花卉立体装饰形式的绝佳场所,形式可大可小,一般可由大型组合式花坛、主题花坛、大型花钵、花塔以及花架等来完成装饰及衬托气氛的作用。

3 花卉立体装饰的养护措施

首先,要考虑环境因素对于花卉立体装饰的影响,因为环境中的光、温度、湿度和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直接决定着花卉立体装饰中的植物部分表现的好坏。所以,对于花卉立体装饰的展出,一定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目做出合理的安排,使植物能够得到很好的生长。除了要对花卉立体装饰进行灌溉以外,还要对立体装饰采取保水措施。针对于不同的立体装饰的形式,应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保持水分,来降低灌溉次数。而目保水措施要结合各种场合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在植株完全覆盖容器之前,在容器中的生长基质表面覆盖一层陶粒和树皮等能减少水分蒸发的物质,还有对于单体装饰形式的要尽可能选择体积大,适合于容纳更多生长基质的吊篮。

在花卉立体装饰中,无论是大型的花坛,还是小型饰品,根据实际观察,如果预计展出时间超过一个月而不施肥的话,植物外观的质量和开花量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达不到预计的效果。没有基质的要在转换容器后六周施肥,对于含土生长基质,要在八周后施肥。同时施肥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肥料溶于水进行叶面施肥;另一种是采用定比施肥器,将肥料水按照一定比例吸入灌溉管道,进入植物根系。

4 花卉立体装饰的发展前景

花卉立体装饰在欧洲运用的比较早,吊篮在英国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且槽式立体装饰也很早就成为绿化和美化的重要手段。现在,花卉立体装饰在欧美的一些园艺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运用的已经非常普遍了,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乡村小镇,显而易见的是到处的吊篮和花槽等立体装饰,种类繁多,色彩缤纷,一应俱全。

而在我国,现代花卉立体装饰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花卉立体装饰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一些专业的园艺工作者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探索和尝试,目前,花柱和花篮以及花球等十多种花卉立体装饰也已经在我国的很多城市有了很好的观赏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花卉立体装饰历史悠久,以其样式丰富、养护方便、观赏性强而著称,在园林中有广泛的应用,花卉立体装饰一定会在城市的绿化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洁.城市容器花饰的景观价值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篇10

关键词:城市经营;会展经济;场馆

一、经营城市的概念界定

作为对城市发展理论的创新,经营城市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在我国迅速传播并受到广泛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经营城市?所谓经营城市就是指从政府角度出发,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优势产业、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运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高城市素质和城市竞争力。具体来说,城市的资源禀赋是指城市土地、山水、旅游、矿藏等各类资源的储备条件,反映出了城市资源的丰富程度,它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城市资源的丰富程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的发展成本,进而影响到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此外,派生出来的资源还有信息资源、品牌资源、形象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等,这些都是可供经营的城市资源。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城市的电力、道路、桥梁、通信网络、宾馆、饭店、以及其他的市政公用设施,它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基础设施的存量状况、设施能力和完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营是否得以成功,城市经济是否能够健康维持。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寻求经营城市的突破口。城市的产业可以按农业、工业、服务业来划分,也可以按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来划分。无论按哪种划分方法,城市的优势产业一般都会成为经营城市的突破口。

人文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政府资源等。一般体现为城市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进步能力,它决定着城市经营的效率和质量,是经营城市中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决定着城市经营的成败。经营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需要对以上各种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只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详细并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贯彻执行,方能达到经营城市的目的。

二、经营城市的理论依据

1 城市是有价值的实体,可以被当作商品一样来经营

城市作为有价值的实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一切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的载体,无一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劳动。经营城市,就是要把城市有价资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静止的资产富于活力,通过市场化营运,从而达到资产增值,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经营城市在国外早有研究,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Lane.Keller教授就曾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名被相对固化在一处地理名称上。可见,城市不仅可以被经营,还应该按照品牌城市的战略目标来经营。

2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也因之产生、发展和加速。到2000年,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分别为:美国94.7%、英国89.1%、法国82.5%、德国81.2%、日本77.9%。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解放以后的50多年里也是逐步提高的,已从1953年的13.6%上升到2000年的36.09%。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影响是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意味着中小城市的大幅增加。由于大部分城市普遍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规模建设阶段,而又面临着建设资金普遍紧缺的问题,拓宽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既要靠城市自身的积累,还要靠引资借债。但是,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根本上决定了城市之间必将会引发对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进行激烈的竞争,那么如何把先进的发展技术和资金吸引进来,这完全取决于城市经营水平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强弱。如果城市经营水平高,那么自然会对外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一定的吸引力。于是吸引大量的发展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城市,为经营城市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提高经营城市的效率和水平,最终实现经营城市和吸引外部优良资源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

对城市进行经营也是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土地、公共建设等资源,开始从非经营性资产逐步转化为可经营性资产,市场配置城市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程度不断提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政企分开,引进竞争,对大部分的城市资源实行市场化经营,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在对城市资源进行配置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建立在使城市环境条件得以继续持续和发展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单靠市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制定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纲要,即通过城市经营来实现。

信息流、资金流与技术流等构成流量经济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之间竞争取决于流量经济的规模与流速,而会展经济正是为物质流(展览)、技术流(研讨会)、信息流(区域性、国际性会议)等迅速聚集与疏散提供了作用的空间。作为流量经济的媒介与载体,城市会展经济越发达,其融通、汇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和商品流的功能就越强,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城市竞争力就越大,进一步经营城市也就有了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此外,会展业凭借其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城市其他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强化了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使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极化作用得到加强,最终为更好地经营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如第90届广交会洽谈成交额达到133亿美元;2001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915家厂商参展,定单金额达20亿欧元;在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的签约项目总计达397个,总成交额73.5亿美元,其中仅北京的签约项目就有133个,总金额达57亿美元,占全部成交额的75.5%。

3 会展经济与城市功能的提升

大型国际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对主办城市而言,不仅能够迅速提升城市功能,增加收入,更有助于利用大众传媒的宣传,增强东道主与会展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瑞士小镇达沃斯,每年在这里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使这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受益匪浅,声名远扬;中国的博鳌,仅因为亚洲论坛的定址,从此身价倍增,红遍大江南北。会展经济对城市功能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拉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一个城市要发展会议、展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即拥有一流的会议、展览设施,发达的交通、通讯设施以及特色的风景旅游区等基础设施。以发展会展经济为目的,为争取获得大型会议、展览的举办权,各地方政府会积极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城市建设,如铺设交通、通讯网络,兴建现代化的大型会展中心,加快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等等,提高城市的吸纳和辐射能力,从而使城市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如1999年昆明世园会218公顷的场馆群及相关投资总计超过216亿元,使昆明城市建设至少加快了10年。

(2)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都市形象。国际展会是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意义的城市广告,它能够向世界各地的参展商、贸易商和观展人员宣传一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的风采和形象,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法国首都巴黎,由于平均每年承办400多个国际大型会议,因此享有“国际会议之都”的美誉。而北京通过举办“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其国际知名度迅速提高,加上奥运会申办成功,大大提升了北京在国内外人士心目中的地位,使北京成为中外知名人士向往的会展城市。

(3)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有助于加深政府、国内外团体和商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城市间人员的互访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具有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聚集一堂,不仅为城市带来了信息、技术、资金的流动和观念的革新,而且也便于这些外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通讯、金融、特色产业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吸引投资,为会展举办城市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

三、我国中小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

1 我国中小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原则

(1)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城市会展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在世界展览业大国——德国,闻名世界的会展城市有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纽伦堡、斯图加特、柏林和莱比锡等。这些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均得益于城市管理者将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不仅兴建了规模庞大的展馆,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展会组织者和参展商。据德国博览会委员会公布的数字,到去年为止,这个行业的计划投资额达到42.5亿马克,实际投资额可能还要超过这个数字。在场馆建设上,德国的展览面积总计将近700万平米,仅汉诺威市就拥有40多万平米的展览面积。可见,我国中小城市会展经济要发展是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的。

(2)加大会展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把人才作为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竞争力的核心和灵魂,是城市会展经济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国会展人才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会展业从业人员中的大部分是由其他行业转业而来的,专业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城市会展业的发展。2002年,大连北方国际展览公司董事长李琼资助西南交大学生陈龙赴德留学一事曾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会展人才奇缺,会展企业求贤若渴的事实。因此,有志于发展会展经济的中小城市一定要把会展人才的培育放在首位,把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进行经营,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建设人才高地。

(3)培育特色会展,加强与ICCA等会议和展览组织联系以争取相关会展的举办权。城市会展品牌的培育要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后,通过市场细分,对展会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针对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按照国际性和专业性的原则,同时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确定会议或展览的主题,搞好会展的组织筹备工作,打造有城市特色的品牌会展。城市应该加强与ICCA等国际或区域性会议和展览协会在人员培训、会议评估、会议信息等方面进行互动联系,促进与国际会展业的交流和接轨。

(4)在硬件投入上,应该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城市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一个中观经济载体和生产要素积聚地,是国家长期巨额资金投入所形成的最大的国有资产,因而完全可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进行经营,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城市会展经济发展在硬件,特别是会展场馆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投入必须要经过科学的调研,首先是整合、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盘活存量资产,然后,根据发展的客观需要上新项目,新投资,切不可盲目投资,否则的话,对城市发展不是增量,将是减量。

(5)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培育会展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会展品牌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而言,国际性的品牌会展大多要经过数十年的打造和积累,因此城市在培育会展品牌时一定要有长线作战的准备,树立长远观念,并把这种观念渗透到会展组织的各个环节中,使培育的会展品牌能够健康发展。

2 我国中小城市会展经济的培育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