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8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纲要》中提出要想培养21世纪的人才,必须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智力、知识等智能素质,更要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完整的人格。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热点,毕竟刚刚起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都丞待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一、新《纲要》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表述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向上、性格活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同时新《纲要》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纲要》中将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些领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我们细细分析每一领域当中,都可以看到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教师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将心育目标与某一领域目标有机融合。例如“自我意识”的教育;在小班我们开展了《自我介绍》《我与别人不同》等培养幼儿自信的教育活动。在中班开展了《说出自己的优点》《我为大家服务》等体现自己优势等活动,在大班开展《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教育内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重点地在各年龄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而这类活动除了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外,还要关注其发展目标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例如《木偶奇遇记》中的彼诺超,用他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来教育幼儿,使幼儿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受到启发和教育。这样,便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的,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的教育。
二、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的转变。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传统意义的“上健康课”。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幼儿把教师看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和模仿的对象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言语和行为中加以仿效。其次,要注重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的同伴不仅是一种对孩子心理发生作用的影响源,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因子,影响儿童行为的发展。再次,要关注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靠幼儿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新《纲要》更加提倡家园共育的模式。因为家庭环境,家长的观念和行为,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等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和睦的孩子心理安宁、活泼愉快,而家庭冲突的孩子则内心焦虑、心神不宁,常导致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与家长搭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和年龄特点,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必要的和重要的,那么我们幼儿园应向家长大力宣传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最后,注重社区对幼儿的影响。社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社区的生活、社区的道德风貌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孟母三千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讨
篇2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普及,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学校、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如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受到空前的挑战,对身心正处在发展成熟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大量的发展机遇,又产生了许多困惑和苦恼。本文将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探悉。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所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含种族经验和个体经验)[1]。
目前我国开设的专门的心理健康课,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科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第二类是开展一些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要传授心理学知识,更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从而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的最佳心理氛围,使学生有所感、有所获。这就要求辅导老师不仅是个好“导演”,而且应该成为一个好“演员”。
二、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有意义、有价值的途径。布洛切(D.Blocher)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个人认识自己及自己对环境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的反应方式,能帮助他(她)确定其他行为方式的个人意义,并设法为进一步的行动弄清目标和价值,同时咨询促进个人效能和控制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心理咨询分为两大类: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
(一)个别咨询。个别咨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如下特点:信任、理解、真诚、关怀、爱护、尊重、宽容和接受。诚实、承诺感和可靠性,这些成分彼此混合在一起很难分开。心理咨询室的布置应温馨典雅,室内墙壁以淡蓝色和淡黄色为主色系,这样的视觉效果比较柔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不良情绪。心理咨询还具有私密性的特点,学生一般不愿意他人看见自己找心理咨询师。所以咨询室一般设在校园人流比较少、环境比较安静的地方,这样比较妥当。咨询方式也应多样化,如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现场咨询等。
(二)团体咨询。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一般通过特定情境让学生经历不同事件或扮演不同角色。把生活学习中的热点、难点和心理问题显现出来,然后通过争辩、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自己领悟、体验,从而达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整情绪的目的。团体咨询在学校中可以促进班级内部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提高教师教育与共情的能力,班级团体辅导是学校团体辅导的重要形式。结合班级特性,以教师为领导,形成不同的氛围。每个班级团体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气氛。运用班级内的团体力可以帮助学生成长发展或解决问题,班级像个大家庭,老师像家长,学生是家庭中的成员,师生互相关怀,支持帮助。
三、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级管理及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活动的目的是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塑造良好的个性,培养高尚的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如各种班会、班集体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其情操,磨炼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堂教学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学校除了配置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外,还应定期给各科老师做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在学科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种常规教育活动中,如班会、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等各种教育性、知识性、科技性、体育性、文艺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途径。尤其是学生自愿参与的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训练他们的控制力,锻炼他们的适应力。并且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往,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的学生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不是一句空话,要真正做到服务素质教育,只有将这些途径结合在一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健康教育才能收到效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良好的发展将带领和促进社会其他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最终服务全社会。
参考文献:
篇3
有这样一个故事:阿尔卑斯山的盘山公路有一个急转弯,许多驾车者都丧命于此。于是交通部门在路旁树立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道:事故多发地段请缓行!但事故并未由此而减少,后来当地的交通部门在警示牌上换上了另一句话,事故一下子减少许多,以至后来很少再有交通事故发生。原来警示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慢慢走,请欣赏!这便是对生命个体积极心理暗示的魅力!
当前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为一件幸事,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和生理处在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社会多元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一些心理问题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或发展,但有些心理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此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若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学生心理状况及学校心理辅导
中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的心理且正处于生理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理上处在青春期,在心理上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是人格的建构期,心理的脆弱期,也是人生最大的可塑期。“四、二、一”居多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家庭教育功效的“沙化”和淡弱,而目前社会变革中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兼容并蓄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化问题正泥沙俱下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往往会形成灰色的多元化心理,加之一些父母下岗、父母离异、父母吸毒、单亲家庭、入狱家庭、冷战家庭、亲朋寄养、隔代抚养等家庭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给学生产生不少心理上的困惑。
目前,国内外的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多采用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小组及团体辅导,多是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在同感、倾诉的前提下,适时因势根据心理学的原理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疏导,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由于学生的个体有差异,对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更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心灵如一片有待耕耘的土地,我们要在上面稼穑庄稼,千万不要在上面种上稗草,那样我们将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有时在校园里过多的谈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张旗鼓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消极心理暗示,学生往往人人自危,只会更加徒增心理负担。教育的失败哪怕是千分之一,但对学生和学生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要警醒,因为我们是在雕琢心灵。
几种常见的暗示教育
一、眼神暗示。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比语言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二、表情暗示。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否定、禁止等,形成刺激,使被暗示对象作出反应。学生做了好事,你给他赞许地点头;学生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给他会心地微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三、言语暗示。既然是“暗示”,就不能用言语直接进行表扬或批评,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方、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学生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用此类暗语暗示学生比直接用语言批评指责,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一个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比口头的批评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如果教师在口头上嘉许学生好行为的同时,配合以适当的体态语言,如点点头、拍拍肩,就能表达对学生的感情和鼓励,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情境暗示。不同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情境对学生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如制定切合实际的班训,悬挂名人画像,利用板报等形式提出本周或近期的奋斗目标等,使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在优美的育人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六、榜样暗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师表、言行和优秀学生的示范、榜样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师必须严以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声望,才能使暗示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
七、认知暗示。学生如果有许多不良习惯,如乱花零钱、上课迟到、拖交作业等,可以要求他(她)给自己的好朋友和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开学以来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近期有什么打算。这种做法可以取得的效果就在于学生在写信过程中进行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避免了心理对抗和厌烦。
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积极心理暗示是遵循中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不同的载体和渠道,探索、激发、挖掘和整合中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心理的被动承受者变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者和积极应对者,把心理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在点滴小事中体现学生为实践主体,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做到自悟、自释、自导,形成一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渗透特点的校园“心理生态效应”,提高教学效率,塑造学生们的自我教育人格。
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意义在于利用不同的渠道和载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发泄、梳理和平衡,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达到了心理的动态平衡,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维护。在学生的心理自我维护中,能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进而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创造精神,塑造自我教育人格。同时健全而轻松的心理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便于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中,使学生个体心理进行自我维护,进而悦纳他人、感恩他人,在不同个体的磨合中培养团队精神,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群体心理氛围。
篇4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以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不良行为或问题,使之有利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院自2009年实施健康教育专职护理以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实施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88例中 男50例,女38例;年龄42~76岁,心梗病人20例,高血压30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病人38例,初次入心内科住院的是44例,复诊再入院44例,住院10~28天,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6例,高中22例,初中以下25例,文盲25例。
2实施方法
2.1预评估:收集有关心血管病患者的资料,如一般情况、文化程度、对心血管和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患者感觉和期望、对防治效果的信心以及其他需求通过评估,判断患者的健康观、知识缺乏程度、学习能力、动力和学习方式选择,对疾病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诊治的满意度。
2.2教育的内容:
2.2.1病人入院后向病人做入院介绍。 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护士情况、就诊手续、物品保管、查房和作息时间,以及入院后近期所需做的各项检查等。通过介绍和评估,取得病人信任,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安心治疗。
2.2.2进行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正确认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病因、病理过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同时注意教育时的语气和方式,避免“谈病色变”,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明白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诱因、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并发症,及自我监测方法,如:高血糖及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以及使用降糖治疗和改善心血管治疗的用药。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避免漏服或不规律服药的不良后果,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心血管病出现的病症,做好防治。
2.2.3营养学的知识。讲解有效的合理控制饮食对两种疾病转归的影响,从而引起重视。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糖、易消化的饮食、量适宜,结构合理,注意卧床休息,保暖和饮食卫生。
2.2.4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按时服药及注射诺和灵的作用及治疗原则。 许多病人误认为长期应用易产生依赖,甚至拒绝应用。护士应做详细的解释工作。治疗用药可明显改善症状。耐心劝导病人,结合病情给予鼓励,增加病人的信任。
2.2.5向病人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糖尿病易发生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指导预测感染的具体措施,如:限制陪探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心衰卧床的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
2.2.6出院指导。重点指导病人两种疾病是相互影响的,按时服药,不可随便减量或增量,同时讲解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先兆及对策,结合心血管病的身体情况,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做好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的指导,提高家庭、社会的认识。由于糖尿病人自己调节糖代谢的能力丧失,内外环境微小的改变,都会导致血糖波动,如:气候变化,情绪不稳等。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指导病人在家中掌握血糖监测和尿糖监测等一些方法,做为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依据,并定期来院复诊。
3教育的方式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综合考虑,尽量符合个体文化需要,可采用以下方式。(1) 文字卡或口头讲解相结合。 对于文化程度高的,可以适当活动的,可采用护士将健康教育内容写成卡片,随时指导患者学习、了解和熟悉,对重点加以解释,患者会自觉学习。(2)注意讲解语言。 对不识字的患者,护士将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讲解,利于患者理解和记忆。(3) 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对病程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篇5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95-01
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提升中职生素质的两个必要而重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利用心理学理论,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现状的分析,从而找出避免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办法,或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寻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品德修养得到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在健康的心理支配下才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会直接影响到他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好坏。反过来说,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的人更容易接受健康的教育内容,也会因此而具有健康的心理。总之,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都是要把学生教育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均正确的人,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乐观、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敢于拚搏的人,使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得到更大的发展,为他们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2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职生的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虽然在任务、内容、方法上不尽相同,但是其终极目标却是相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如果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传统的学生思想教育都是采取比较单一的方法,传授的也是极其单一的内容,几乎是全国统一的政治教材,所有的老师讲授的是同样的道理和事例,学生记记笔记,背背答案,在考试时能答上一些题就算是过关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也被视为异类。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更会被视为“问题学生”,轻则被批评重则被开除学籍,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去避免问题的发生或解决好已发生的问题。导致教育和教学效果不佳。
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思想教育这个外在影响力的手段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内在人格完善的方法相结合,教育教学效果相当明显。教育工作者既可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教育提供新的方法和良好的心理基础,又可以通过思想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外部的干扰,对其行为和思想起到规范和指导监督的作用。
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途径
3.1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思想教育课相结合
中职学校不仅要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思想教育课,还要将两门功课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建议在同年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思想教育课的任课老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把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进行交流,以便在问题发生前有所预防,在问题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还要坚守保密承诺并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科学而有效的心理疏导,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3.2 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建议中职学校能够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当中来,建立起分管校长负责,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并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来监督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3.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一定要相匹配
信息匹配才能被同化。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也是如此。中职学生因为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其个性差异也很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与学生的年龄相匹配,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匹配,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思想发展梯度成相匹配。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3.4 充分发挥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是那些心理老师、思想品德老师和学校的有关领导的事,其余的老师只负责把自己所教的学科课程教好就行。事实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负责。都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引导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更好的结合,应该充分发挥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工作中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 结束语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团队不断地深入研究并探讨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在保证学生智育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智育的基础,智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学科教学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思品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重要载体,思品课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渠道。如教科版七年级思品下册,共五个单元,分别是“共同的责任”、“情感世界”、“无序与有序”、“我们的权益”、“走进社区”,其中绝大多数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思品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是讲授、训练和陶冶。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素质,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和渊博的学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封闭,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这需要教师以情感沟通为桥梁,以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以一颗真诚之心、博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之爱,感受到世间的温情和美好,从而树立起积极平衡的生活态度。
(4)灵活有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肯定自我的舞台,多肯定、表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课内活动、课外实践……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篇7
关键词:思品课;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44-1
现代社会对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思品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学生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一、挖掘心理教育素材
心理教育素材是丰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许多知识点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学生身边、社会现实中有许多典型事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
例如,在学习《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一课时,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从众心理,帮助学生形成克服盲目从众,实现科学从众的思想意识。
首先,走进教室后,教师盯着后面的黑板一动不动,激发学生的从众心理,导入课题。学生很好奇,部分学生产生了从众心理。
其次,演示情境:《购盐风波》(利用媒体展示)。1.设疑导思:老百姓为什么会抢购食盐?镇江老百姓为什么在没有买到盐的情况下排队买酱油?我们的家长有没有多买几包盐?2.教师谈自己当时的经历、感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认识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多买几斤盐,多打几斤酱油。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阅读“福尔顿的故事”。问:1.福尔顿为什么会后悔?那位青年科学家为什么能一举成名?2.思考《抢盐风波》及书中福尔顿的故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认识从众心理消极的一面。
二、营造良好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们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宜人的教学环境。如在课堂上提倡: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教师错了允许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讨论。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放开胆子,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等课堂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创设了情景小品“盲目攀比要不得”,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品的最终结局是攀比者损了钞票,丢了学业。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讨论中感悟,素质得到了提升。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法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
例如,在《相互尊重 促进交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自觉发现友谊的重要性,获得友谊的方法,自觉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尊重、真诚,要理解,要宽容。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实践了交友的过程,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四、加强学生文本阅读
阅读可以让人获得心灵滋养和精神成长,青少年还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所以更有必要通过这些作品去了解“社会经历”,而阅读这些引人趋善向上的书籍,可以使青少年获得对生命和人生的丰富感悟,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入思考,从而有利于他们的精神成长。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与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怎样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笔者在文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现把文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归纳和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健全校系两级管理制度,推行校系班三级实施、以系为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除学校、各系有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外,各班级还有负责学生心理状况的心理健康联络员,这些同学负责汇报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文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面简称中心)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安排专职心理辅导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优势,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队伍
中心仅有专职教师3人,而全校的全日制学生有5000多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既要负责接待学生日常来访和咨询,又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如果仅仅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力度就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中心的指导下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社团(下面简称心协),心协在每年第一学期开始的时候面向全校新生公开纳新,吸取有志于协助老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纳新结束后,心协定期举办新老会员经验交流座谈,中心组织教师对新成员进行培训,让新成员不仅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志向,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及能力,把心协成员培养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实践表明,心协成员在中心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中心老师和心协同学以心理沙龙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5.25”宣传活动、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小报、壁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的各方面知识,让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深入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自我保健能力。
四、举办校园心理剧表演大赛
校园心理剧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大胆尝试,也为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气流。我校每年十月都举办校园心理剧表演大赛,参赛代表队把大学生微妙的心理活动搬上舞台,通过最直观的形式,再现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矛盾冲突,帮助同学们感悟生活,学习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五、举办心理电影赏析
心理电影赏析将心理与电影相融合,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走进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角色的心灵言语。旨在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承压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深化学生对美的剖析和鉴赏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我院把每年4月、10月定为“心理电影赏析月”,在赏析心理电影后,心理学老师组织观赏者进行讨论,对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揭示其内涵和启示,从而推动观赏者对自身认识,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最后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剧情,感受角色,对电影内容在心理学层面呈现的常识和规律进行深度探讨,并利用剧情对观赏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观赏者积极地思考,对于剧情和人物不断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升。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
除节假日外,每周一到周五全天都有专职教师接待学生面谈咨询和信件咨询、邮件咨询,并开通心理咨询电话热线。近几年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但实践证明多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始终否认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自然也就不可能主动登门求医,倾诉自己的隐私[3]。为了弥补面对面心理咨询的不足,我院开通了心理咨询QQ、QQ群等网络咨询,每天上班时间都由中心的老师解答同学们在QQ、QQ群上提出的心理学问题,不仅可随时提供个体咨询,而且可以利用QQ群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我院采用SCL90、16PF、UPI等量表为新生建立了心理档案。通过建档工作,指导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和心理保健能力。指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心理档案的数据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主动调整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方式,逐步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人格[4]。建档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心的老师借助心理档案,迅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成长环境,选择有效的方法和学生建立发展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治航.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2]陈红.心理电影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陈笃钦.网络:大学生心理咨询新途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篇9
关键词:积极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有效途径 团体 开展
本文系新疆职业院校“十二五”规划项目“中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喀什地区卫生学校为对象(项目批准号XJZZDY042 )”课题的研究成果。
《正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富有活力、充满朝气,他们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中等职业学校使他们大部分人最终的落脚点,找准教育切入点,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表现出逆反心理、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性、打造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体等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们并创新开展的心里健康教育,探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对中职生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达到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已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如:我校90%是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的人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所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自卑;由于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宗教因素等影响,加上社会偏见和竞争压力,心理健康表现令人担忧:上职业学校出于无奈只能是最后的选择,认为无法就业前途渺茫,从而导致不愿意学习;不喜欢所学专业;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等。如何使学生摆脱这些消极心态的影响,使之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呢?我校就此问题次开展了《中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喀什地区卫生学校为对象》的课题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高考或中考失利的学生往往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最终的归宿,作为以医学类专业知识为主的职业学校,如何使他们热爱专业,发奋学习必须要有很好的汉语基础,入学的第一年是学习汉语的预科一年,学生爱源于不同,汉语水平层次不齐,对学生强化汉语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基础汉语提升到医用汉语的攻坚阶段,因汉语水平差专业课听不懂,最后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其看到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造成综合能力下降,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学习动力和兴趣欠缺,长此以往则产生了厌学情绪,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2、行为中表现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常态对立的反常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一般表现出盲目性、抵触性、放纵性、极端性、顽固性等的特点。对良好的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等的给予拒绝,具体表现为: 一自身心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不完善,喜欢独立寻求事情发展原因和规律。二家庭的影响,家长给予期望过高,给学生造成重大心理压力,同时又缺少沟通从而产生代沟,家长与孩子价值观不一致,造成矛盾产生;三学校影响,思想观念、价值观不同,四同学朋友影响,模仿同年人,由于在家里或者学校得不到理解和认同,自然而然就会在同龄人之中寻找共鸣,但是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因而容易轻信别人,或者分不清善恶。五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的道德风气,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完全是消极的,甚至是带有危险的。
3、心理素质狭隘,人际关系不够完善
我校学生普遍都处于青春发育期,属于性发育成熟而迅速,然而性心理却又很幼稚的阶段。因此,当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有父母管到班主任管,由被动约束到主动约束行为的转变过程,有的学生戒备心强,不能很好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矛盾产生;有的学生生活在自己的半封闭或封闭的状态之中,交际范围不够宽广,不具备沟通的技巧,性格孤单,不够合群;有的学生在与异往的时候,部分同学会表现出无知、幼稚的一面,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沟通娱乐,人际关系不够完善,严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警惕性。
4、缺乏积极上上的勇气,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年龄上来讲,大多数学生普遍都处于从青春期转向成人的发展阶段,在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将是他们逐步走向自主、自觉、成熟、独立的性格转型期。从现实生活来讲,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又由于不能完全熟练的对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丰富等原因,造成他们在新的学习任务和环境中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感到孤独寂寞、茫然忧郁、恐惧不安,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5、缺乏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体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心理学与教育专业训练,而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尚没有以职业心理的培养目标为核心,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形成职业兴趣与理想并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参加任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大都在工作实践中边教、边做边自学,这已经成为了制约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的瓶颈,我校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要有什么样的素养和能力,才能胜任所担当的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积极探索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措施和建议
1、首先要建设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团体,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首先必须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的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心理诊断与干预知识、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知识等,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定期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清楚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及自身本阶段心理、生理特点。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从事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消除学生的错位心理,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们产生共鸣。
2、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让班主任老师播撒一种持久的爱心,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师爱的爱心所取代,学生感觉到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于是心理的窗户随时打开,心理压抑减轻,开始接受新的思想转变
3、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000)
结合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形势的需要,责、权、利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帮助
4、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6、正确引导中职生健康度过逆反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包括允许反复。学生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生成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因此,老师的批评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其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用辩证的方法处理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做到教育有方,批评有度,因势利导,灵活多变,让学生在庄重严肃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7、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学校以教学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能起到良好效果。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全人格。首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无心理压力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和赞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重视学生的道德信仰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8、举办各类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还能通过活动本身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通过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雷锋活动”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开展诗歌朗诵、歌唱比赛、民族舞比赛,摄影作品大赛等各种比赛,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展现个人才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奋发的精神。同时他们通过活动能增进情感,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9、开展各种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拥有积极良好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面对学生出现的常见问题,要改变以往的被动辅导变为主动。辅导教师应走出办公室和电话的局限性,积极主动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团体训练。同时还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如何处理在学习、交往、情绪、个性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困惑和烦恼得到解脱和疏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体会
随着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如何积极探索中职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中职职业教育必须引起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度过各种心理压抑、心理障碍、逆反心理的时期,针对这几项因素加强教育,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尤其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就要打造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成山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胡元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的探索》,《科技信息》,2009年第7期。
3、教育学论文 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作者:路鹏
上传时间:2012年8月9日
作者简介:热米拉・玉麦尔,女,维吾尔族,出生于1964年5月,在职研究生学历,校长,正高级职称。
篇10
关键词:小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6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37
在小学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心理教师以及相关设施的配备不全,加之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设置不完整,因此心理健康教学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仅依靠专职教师或者为数不多的几节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无法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应当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一、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深挖教学资源
从当前小学阶段的各学科课程内容来看,课程内容中可深挖和利用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准确把握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是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各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语文、生活等社科类学科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显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仅从课程内容以及题材中即可挖掘很多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北师版《镜子里的我》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懂得如何悦纳自己,引导他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学过程为:(1)课程导入。教师向学生说:“大家都是好学生,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新朋友,但是它的心情并不好,大家一定要帮助它。”(2)学文明理。采用播放录音的方式,给学生将课本上的故事和内容,然后让学生对小黄莺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轮流发言,教师做好录音工作。(3)总结课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了如何正确找到个人的优点与不足,并将其贴在床头上,每天都要看看个人的长处以增加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虽然内容上没有明显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品质。比如,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要通过演算等教学实践,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细致严谨以及科学认真的态度。再如,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和领悟音乐过程中,既要调节学生的生理,又要改善学生的情绪,无形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且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倾听。这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又是心理健康与否的体现。实践中,我们应当深挖教材内容,为各学科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学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r,我们还要加强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教师应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原则,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尽可能多的尊重每个学生,千方百计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积极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尽量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各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二、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内外渗透
挖掘出各学科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后,若想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内外渗透是关键。
(一)教学内部渗透
1.目标渗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教学目标可分为三级,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借鉴和根据各级目标要求,并将各学科知识技能与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整合教学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情感态度与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培养,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快乐的人。上述三级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效地渗透到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之中。
2.方法渗透。各学科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渗透,属于“内部渗透”的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谈话法、讲授法以及演示实验法和讨论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采用常规方式外,还应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方法,如角色扮演、移情以及做游戏等方法。在组织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分享和感受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这有利于他们更好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并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二)教学外部渗透
1.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小学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特点,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不足之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保持客观公正,多利用一些肯定的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在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课后会主动整理运动器材。对于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做文章”,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2.课堂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渗透。除教学评价方法外,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也应当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这是非常好的手段和途径。教师在教学课堂管理过程中,可采用民主管理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参与活动;尊重和理解学生,并倾听学生的内心,采用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愉悦的情绪,以此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需自然渗透,切忌强硬渗透,而且,还要注意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应当张弛有度。心理健康教育,切忌喧宾夺主,讲究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