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七年级地理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七年级地理课堂笔记

篇1

关键词:教材 教师 学生 初中地理 三模块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21-02

地理是一门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而初中七年级地理课程就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这门科学。通过系统学习,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是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次提高和升华。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

对于担任了几年初中地理教学的笔者来说,由衷地喜欢、热爱这门科学。尽心尽力地将笔者学到的地理知识以及对地理的感悟传授给学生,真诚地期望学生的人生也能因地理科学而精彩。与此同时,对自身的教学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日积月累,便有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人们的视野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我们的国家也在不断地壮大、强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数家境优越,手机、电脑、高级轿车等高科技产品已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已将他们的世界装点得色彩斑斓。这样的学生,不再是腼腆老实、唯唯诺诺的孩子,而是一群个性张扬、开朗活泼的90后。

面对这样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旧的教学理念已不再适应新型课堂,单纯的说教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还课堂给学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那么教师应当有新的招数。于是“三模块教学法”便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应运而生了。

所谓“三模块教学法”,也就是“三点教学模式”,即以教材、学生、教师为基本要素,以基础知识、识图能力、情感价值培养为基本步骤的教学方法。教材、学生、教师三者各为一体,却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基础知识、识图能力、情感价值培养三者层层递进,不可或缺。只有将三大要素与三大步骤合理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 教材、教师、学生各为一体,又紧密联系、相互依赖

1.1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知识结构的难度要求并不高,除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点以外,更看重的是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实践创新意识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在教材上,就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教材中生涩的文字叙述明显减少,相应增多的是各类图片及相关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个体之间讨论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团队意识。因此,对教材的把握,也是对课堂、对教学的把握。

1.2教师是“指路标”,是“灯塔”,为在知识海洋里畅游的学生指明方向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对于教材有着较深理解的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指路标”,是在每一个知识的十字路口为学生保驾护航、亮灯开路的人,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视。

对于每一个初学地理的人而言,优秀的教师是他们热爱地理的源头。面对这群思维跳跃、好奇心重的90后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一改往日死板的说教,顺应潮流:以疏代灌、以幽默代严肃、以实践代空想,让学生爱上地理,让兴趣成为学生拥抱地理的动力。例如,七年级上册《地图》这一章中,要求学生判读山体中鞍部的等高线地形图。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对于鞍部没有实际感受,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这部分的处理上,笔者用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学生们大多在电视上见过双峰骆驼,也见到过人们骑双峰骆驼的情景。于是笔者告诉他们,“鞍部”就是骑双峰骆驼时屁股的所在地。学生一听,乐了,同时也在不住地点头,因为他们形象地理解了什么是鞍部。

1.3学生是“行路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和教师的地位不可小视,可真正的主人翁,是学生。现代教育所强调的,已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只有让学生把教材上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后,教学才算大功告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整个教学来说,至关重要。目前,一些刚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学习的七年级学生,尚未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不善于观察生活,缺乏独立思考和动手分析能力。这样的情况也体现在了七年级地理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一节时,当讲到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并要求学生自行演示地球自转方向时,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目光死死地盯着笔者,等待着笔者演示结论;只有极少数学生拿起身边的小地球仪一边用手比画着方向,一边试着转动地球仪。由此,笔者意识到大多数学生缺乏通过教师的一些小提示,主动探索问题答案的意识。如果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其他地理分析能力将变为空谈。于是,笔者刻意减少学生被动抄写笔记的机会,大多数笔记都要求在理解笔者的讲述分析后,自行记录。此外,课堂上笔者也不再为学生简单地得出结论,而是将分析过程着重化,结论交由学生自己总结,再由笔者加以点评。一个月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明显加强。

总之,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他们各行其职,却又相互依赖,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断地发挥作用。

2 基础知识、识图能力、情感价值培养三大步骤,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2.1地理基础知识是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奠基石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所考查的,也正是以基础知识为重心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能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例如,七年级教材中所讲述到的经纬网、方向的判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的判读等,都是最为基础的地理知识点,是每一个学习地理的人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的技能。它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神奇的地理殿堂奠定了基础。

2.2注重识图能力的培养

识图能力,即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并能在地图上提取正确、有效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它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更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对地图的分析将贯穿在地理教育的始终。从眼中有图,到心中有图,是学生逐步掌握地理学习技能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心指导,潜移默化。就初中地理而言,从经纬网图到等高线地形图,从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到气温降水曲线图,从中国地形图到世界气候图,从中国省级区划图到长江黄河水系流域图,不同类型的地图将带给学生不同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以“经纬网”图为例。经纬网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在经纬网图上准确地判读出某一个点的经纬度,并能判断方向。“经纬网”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开篇之作,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经纬网的应用,生活中不胜枚举,小到电影院找座位、汽车上的GPS导航系统,大到卫星发射、地震台风等灾难的防治以及救援人员能准确而迅速找到遇难地点等等,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用性很强。而正是这样一个知识点,却成为了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个拦路虎,读懂经纬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这恰恰是七年级学生所缺乏的。

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处理上,首先要树立学生对于经纬网的立体概念。于是笔者使用到了“经纬网地球仪”。然后将学生已有的经线、经度和纬线、纬度的各个特性总结并结合起来,达到“线线都了解,特点心中明”的目的。最后,识图也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让学生多见识几种不同的经纬网构图,多看多想,相信这个“纸老虎”是很容易被击破的。

2.3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是让学生成为有知识、有素质的人。而教育,正是帮助学生逐渐成才的重要手段。教师不应该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学生所具备的,恰好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坚毅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用神秘的宇宙知识来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博怀;可以用的事例来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之心,借此激起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勃勃雄心;还可以用各类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的残酷现实、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来警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总之,基础知识、识图能力、情感价值培养三大步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断地发挥作用。

篇2

关键词 地理;习惯;三步;提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七年级这样的初中初始年级,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教师应在开学初期,引导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的重要。并让好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与完善。进而让学生真正养成自学的习惯增强自学能力。具体而言,地理初始课程学习习惯应做好以下几点:

课前准备:课前三步曲(含候课2分钟):一准备好学具(包括必备的课本、图册、练习及学案,还有本课涉及的如地球仪、乒球等学具);二快速安静;三养成看书看图或听从科代表朗读、默看预习的指挥。教师可及时到岗,配合巡视、抽查、加强指导与督促。可据情况,利用练习册中“知识建构”来有意加强学生记忆和提高看书预习的实效。

课中学习:课中认真听讲。实际就是做好:第一要学生按要求指图、读图、析图,明确要点信息,做好重点知识的勾画、书写、小结等笔记。第二要按老师要求到指定的地方(如学案或练习或活动)做好填图等相关习题。增加训练机会,加强知识迁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反馈目的。切实从课堂要质量。第三,目前针对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进,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做到有理反驳的倾听习惯。另外,老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学习及展示(画图、书写、口答等),并及时表扬和肯定,来增强此学科学习的兴趣。

当然,地理学科特点鲜明,读图是无法回避的难点和重点。而初始年级的读图习惯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其考试成绩。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读图探索:纵观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要求,其中“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对读图能力的要求就尤为明显而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和落实对学生的读图的要求与培养。这也成了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感到学习有难度的关键所在,但却依然无法改变的是考试中的重头戏――读图占50%的半壁江山。换言之,读图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你地理学科的成败。

那么,我们到底应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下面仅据笔者个人见解。读图三步。

第一步,教师要有读图、析图的意识与能力。这对教师素养是不容质疑的,但却各有千秋。你要越重视读图,学生就会越喜欢愿意读图。因此,教师除了自身有这种能力与意识,还应有意强化这种行为与意识。通过潜移默化地方式传递给学生,这可比口头强调,作业强化来得更有力,更有影响实效。

第二步,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与条件,来引导学生爱上地理读图,如果能让其“滋长蔓延”开去最好。比如你可以通过看插图,图册,挂图,版图,拼图,画图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你的教学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科书是专家依据课标编写的,是智慧的结晶,因此它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和实施课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对课本的利用,特别是《地理图册》的充分利用,恰当运用,反复使用,那些具体的读图析图方法,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非常关键和重要。如初一《地理图册》(下)18页“地形图的判读”步骤与方法。

第三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敢于放手让学生尝试与创新。夸美纽斯曾说要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当然需要用心去做。

课后巩固:课后及时练习复习,并完善笔记。注重总结课堂方法的运用与反思的习惯。学生必须养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注意三个细节。一作业要求:强调交来的书面作业书写工整规范、标图仔细准确。二预习目标,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看书效果进行检测。先看书勾划要点知识,再自己做好“知识建构”相关填空,并思考课后“活动”题。三复习效果,要求学生学会抓住标题及板书要点,注重地图的综合运用,利用地图来巧妙学习、反复复习。

总之,初一的学生,老师要强调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巧用小组竞争,来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应及时指点不良习惯,表扬肯定好的习惯的养成。从意识到行为到效果,一步步推进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完成教学教育任务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就要注意提醒与激励学生,向着良好的方面发展。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行为习惯养成虽小,却将影响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来纠正学生已有的不良习惯,并及时引导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走向成熟、成功。

参考文献:

篇3

学习过程一般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关注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长变化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建议在课堂上以小组团体竞争的方式来激励和评价他们。在细节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纪律(每人每堂课10分)。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组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同时教师也需要观察学生:地理课堂上有无迟到,有无影响他人,有无说闲话的现象等。

2 笔记(每人每堂课10分)。初中地理是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对那些重要的、难理解的自然地理知识,在学生理解了之后,教师仍然需要加强,要使其达到“理解―模仿一重现一再理解一再重现”的熟练状态。要让学生达到这种状态,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3 作业(每人每次10分)。如果地理教师所教的班级较多,人数较多,作业的批改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教师可以采用“学生独立完成-对照答案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师评”的模式。在“学生独立完成一对照答案学生自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反馈,他们可以自我改正、分析、反思、总结;“同桌互评”的目的在于相互督促;在“师评”过程中主要从学生的习惯、态度上进行评价,更要总结学生共同的错误,以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三方的评价,作业上应该有三方的评语,当学生看到这些评语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劣势,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兴趣(每人每堂课10分)。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原动力。让学生拥有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要在授课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评价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课外地理知识涉猎的广度,学生是否在每堂课上讲一些有趣的地理见闻,学生是否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深层次的地理问题。

5 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人每堂课10分)。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学会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分析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6 看图的能力(图转化文、文转化图)(每人每堂课10分)。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语言文字无法取代的。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这方面,在评价中也要重视学生看图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要求不用太高,只要学生学会看图就行。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能否根据地图描述某地点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能否根据地形图分析出其地形特征,能否根据气候资料图描述其气候特征等。

7 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的能力(每人10分)。在与他人合作中实现共赢,这也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中所需要的能力。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机会和平台。例如,校园文化活动《地理情景小品表演》,就要求组员自行写剧本、自行导演、自行决定谁做主演。每个学生都可以为本组的表演献计献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个环节主要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否为本组作出过贡献。

一定时间后我把每组6个人各方面的成绩累积起来,如果哪一组最先达到1000分,就可以领取奖品。领奖之后,积分重新回到初始化状态――0分,从0分重新开始积分,每组都有获奖的机会。这种方法确实很好地保持了组员和团队的学习热情,避免因时间过长,学生学习热情的日益减退。

二、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

初中地理纸笔测评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

1 完全开卷考试。这种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考试形式。这种考试形式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考试的内容较为灵活,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看图能力及绘图能力。在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试题:请你谈谈所喜欢的国家。要求:(1)介绍你所喜欢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并配有必要的地图);(2)说出你喜欢这个国家的原因。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问同伴或家长,最后自己总结完成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作业,给其一个合理的等级。

篇4

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地理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地理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一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3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

①学会自己看书。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学会看图。会看、常看。

③学会做题。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

④学会做笔记。

⑤学会提问。

不明即问,不懂即问。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引导学生反思。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

3、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及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待优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待优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待优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为了确保高考的平均分,待优生的转化至关重要。

首先,帮助待优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加强与待优生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其次,做好艺考生的提升工作。对于艺考生来说,从年前就开始的艺术联考、校考让他们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在接下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指导艺考生进行文化课复习,提高文化课成绩。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个要点:

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树立坚定地信心,在面对文化课学习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地情绪;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更要有每个学科的详细复习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将成绩分解到每一科,紧紧围绕考纲、围绕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四要针对高考核心考点各个突破。

总之,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地理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新的课改模式上课,努力做到高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8班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学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向学生讲述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通__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不同自然环境,感受日新月异的地理环境变化,了解大自然的奥妙。

四、本学期总体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导学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9、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0、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地理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三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__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__--20__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

篇5

关键词:乡村教师;“加”;“减”;“乘”;“除”

一、加

我的感悟是“增加,充实”。作为一名职业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停地学习,完善和超越自我。关于这一点,我最深的体会是学电脑。我们这一批教师,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学校没学过电脑。我第一次学电脑是在2004年7月去进修学校参加计算机一级培训,当时学习了Word文字的输入与编辑、Excel、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正儿八经用电脑是在2009年。那年,我带九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常给学生编印训练题。出于工作的需要,无可奈何地用上了电脑。看着身边众多青年教师娴熟地操作电脑,我打心眼里羡慕和佩服,感觉自己真的落伍了。2010年,我带七年级一个班数学和两个班地理。记得有一次,学校评教赛讲,我参加组内比赛,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打算上多媒体课,于是下载了一个课件,按自己的设计意图花了三、四天时间反复修改。这节课,是我历史上的“三个第一次”尝试:第一次尝试制作课件,第一次使用笔记本电脑,第一次使用多媒体上公开课。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信心满满,但上课时糟糕的表现,令我十分尴尬和窘迫:鼠标不那么“听使唤”,忘点或超前点到幻灯片的下几页,弄得我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整节课思路混乱,学生不知所云,下课时仅仅完成了一半的内容。上完课,我体会到了在同行面前丢人的挫败感,心情十分失落和沮丧。经历这件事情,我才明白:“想”和“做”之间其实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后来,在地理课上,我多次尝试使用多媒体,其间的一个小插曲,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一节课上,我打开多媒体,忙活了30多分钟,急得浑身发热,头上直冒汗,可课件就是打不开。我就想:奇了怪了,明明在自己的电脑上能运行,可偏偏在物理实验室的电脑上怎么就打不开呢?莫非电脑中毒了?我满腹疑狐,但束手无策,只好打电话请其他老师来帮忙。帮忙的老师稍微一瞥,给文件添加了后缀“.ppt”,课件立马就打开了,但此时下课的铃声已经敲响。一个小小的无知,竟耽误了学生整整的一节课,我满怀愧疚。类似的事情,后来经历了许多许多……这几年,我就是在这种磕磕绊绊中用电脑,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如今的我,基本上能用电脑完成教学任务:我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里面包括习题库、教学设计课件库;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已轻车熟路。这段经历,使我感悟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多陌生的领域,躲是躲不掉的,只有勇敢地直面挑战,不回避、不退缩、迎难而上、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二、减

我的体会是“减掉,失去”。在二十六年的职业生活中,我最大的感触是付出和奉献。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记不清有多少个灯火阑珊的夜晚,陪伴学生在科学的山峰上攀登。校园里,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令我愉悦;节假日,那一条条祝福的短信、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令我欣慰;一份份录取通知书令我陶醉。此刻的我,真正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正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无悔的人生追求,崇高的价值体现。

三、乘

数学里,100个2相加写成2×100,结果唾手可得,所以我对“乘”的理解是“加速、催化”。2012年,我参加了“研修网”培训,与专家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科研方法,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教育智慧的贫乏,教育行为的粗糙。回顾二十六年的从教之路,在重复中走过,在盲从中追过,经验式教育,缺乏理性思考。我才明白:这样教下去,自己永远无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性的教育人”。于是,我开始了对教育行动的初步思考和初步研究,把教育中的些许感受、点滴随想写成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把对教学的一些思考写成论文,其中有两个关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的小课题《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向区教研室上报,论文《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即将在《数学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我开始尝到了教学研究的乐趣和收获。立足校本研修,开展教育科研,多读书、勤思考、常动笔,将是加速自己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将是自己终生的行动追求。

四、除

我的看法是“革除、改变”。教育岁月的磨炼,使我慢慢理解了“教育是心与心的链接,是情与情的交流”,使我慢慢懂得了“教育的真谛是爱”,使我学会了用“尊重、宽容、赏识”去教育学生。现在,我已能平和地对待班上那几个“淘气包”。课堂上,我想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鼓励他们微小的发现和进步;下课后,我温和地倾听他们率真的话语,尽量提供帮助与开导。我真的改变了许多:心地更善良、气度更豁达、胸怀更宽广、态度更温和。这让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热爱,更使我享受到了作为职业教育人的幸福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