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教学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教学基本要求

篇1

    1978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当前,全国实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试用),一个是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后一个大纲初中、高中的内 容合在一起。

    1992年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是个新大纲。新大纲规定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 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大纲以上述教学目的为基础,以读写听说、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和课文、48项能力训练、20项基础知识 的教学内容为框架,来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这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分列读、写、听、说的教学要求, 分解读、写、听、说的训练点(能力和技能),有科学性和创造性。

    然而,新大纲还是一个“试用”大纲,有待修改、完善。例如,加强语文素质教学,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 ;知识分类分点,能力分类分层;教学要求同能力训练、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相协调;课程结构同教学目的相 配合等,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990年的初中、高中合册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本;1986年本又 是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修订本。而1978年本又是以1963年的《全日 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为蓝本的。这四个大纲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多于创造,共性强于个性。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 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教学大纲拨乱反正,规定的教育 目的同1963年的基本相同,也是提高使用语言文字和三种能力(读、写能力和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86 年教学大纲,增加了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高中增加“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990年教 学大纲修订的原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降低难度、减轻负担”,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降低写作教学要求 ,改为:初中“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高中“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 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初中文言文教学只提“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此外,1986年和 1990年大纲都列出“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与“基本课文篇目”。可见,以上四个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从1963年到1990年)都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和相关的部分基础知识为框架,来构建中学语文教学 体系。看来,共同存在的问题是:1.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不突出,2.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分类分层不清楚, 3.语文素质的内容不完整,4.高中和初中的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初中、高中的教学要求特别是高中的“提高” 要求不具体,5.课程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必须看到,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语言交际能力,具有语言 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现代社会开放态势要求快速而又准确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语文的实用能力。现代社会文 化交流要求具有民族文化素质,具有文学欣赏的能力,以利于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民族文化。而现 代语言学、文学等的发展,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教学大纲,就要面向21 世纪现代化社会,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社会的人才服务。

    二 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 会生活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 ;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据此,应确立如下基本原则:

    (一)确立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加强语文应用的实践,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读写听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 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加强语文素质教学,适应多样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优化课程结构,必修课保证高中毕业生的 基本要求,选修课和活动课适应分流学生的分流要求。

    (四)构建现代化、民族化的语文学科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要吸收现代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汉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五)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相衔接,力求比较明确体现高中阶段的提高要求。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现代化社会,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作如下规定: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独立自学语文的能力,养成 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 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对高中生提出基本要求和分流要求。

篇2

【关键词】 语文能力层级 高中语文教学 指导意义

1 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界定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高考语文能力可分为六个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这六个层级的划分对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识记”。这一层级要求语文课堂的直接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获取现成的语文知识。为了较好的完成这一层面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一般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所需语文知识和经验。

1.2 “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这四个层级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知识的延伸、情感的融汇和动手操作的提高来实现的。四个层级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老师诱导启发,激活思维,促进语言素质的提高。

1.3 “探究”。这一层级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旧观念,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堂环境,诸如营造活泼、宽松、民主、高效的语文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给学生“发现”预留一些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和悬念,对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等等。

2 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界定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2.1 使高中语文教学更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高中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也不断完善。由于理论思维趋于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而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界定恰恰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我们以语文课堂上积累与训练这个教学环节为例。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干涸。充足的语文积累,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的一生。科学的积累教育,对于高中生认知中的性格、心智、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乃至世界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累还包括学习技能的积累,学习技能是在训练中形成的。

2.2 合理地划分和衔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层次。语文教学的开展应合理有序,课堂若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感,教师教起来便更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会更科学轻松。就“识记”这一能力层级,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读”与“背”。读,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其基本要求是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扫除课文障碍,字句能读得准确、通顺,文意能大体读懂、手法能基本理解。背,一方面,可使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另一方面,背诵熟了,加深理解,有利于教学层次的顺利深入。语文教学中有了读、背两步基础活动,学生对教材思想内容、语言特色就会有一个较清晰的理解。接下来便可以按“理解”、“分析综合”这两个能力层级的要求开展分析文本的教学。理解分析了文字或文章以后,我们便可按照高考“鉴赏评价”这一能力层级来品评文字或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对教材作尽量准确、客观的理解和表述,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自己读懂、理解了的教材内容作一番分辨:对或错,优或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是在客观理解教材基础上的学生自己的主观认识。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就到了高考语文能力层级“探究”的阶段。探究的天地异常广阔,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独到的发掘,可以是对教材内容创意的新解,可以是对教材主旨新颖的见地,当然,还可大胆跳出教材,提出自己对社会、人生全新的见解。

篇3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前言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语文是最基础的一个学科。无论是谁,只有具有基本的语文能力,才能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吸收,实现自身思想水平的提高。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对于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样的教学现状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自身的促进作用得以发挥,也不能使教学的积极作用得到体现。因此,笔者选择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 加强师生关系构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要从改变师生关系开始做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尊重。在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过于重视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英雄主义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当代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得以等级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他们的关心,学习用心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文言文是其语文学习中一个难点。许多学生一学习文言文就会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课上与课下的用心交流,发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能力问题。这样的交流会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对教师产生情感依赖,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实现进步。因此,加强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重点。

二、 加强现代技术使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依靠教师一个人来承担,现代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引用,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加强对现代技术的正确应用,可以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更好地课堂氛围下进行。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在新课的导入阶段进行使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新课的导入,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看法,使学生意识到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的魅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复习课时加强信息的利用,使高中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更强,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比如在进行高中语文成语的复习时,教师可以按照难度等级对成语进行整理,分为一带而过版块、咬文嚼字版块等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成语的呈现,可以大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或者理解容易出错的成语,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或者动画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记忆直观的事物来对成语进行掌握。这样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来说具有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

三、 加强学生地位肯定,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与原则。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只有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才能使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设计时,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进行了解。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才能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改变讲课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接收,让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重要支撑者。

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分给学生。教师要对学生做起几点基本要求,比如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的整体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它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有权利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发挥。

四、 加强语文空间拓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模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式。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不应当被局限在课堂这个固定的场所之内。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对高中语文的教学与学习空间进行拓展,开展立体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设计更为丰富的兴趣活动。学生具有不同的高中语文学习需求,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部满足。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兴趣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学习相关的竞赛活动来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在竞赛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大大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成效。

比如说,在高中语文课堂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句大接龙的竞赛。以此为基础,教师让学生多接触课外的诗词,在准备竞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头脑,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好胜心的引导下,一定会更加用心地进行诗词的理解与背诵,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高中语文发展的重要需求。当代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成效得以提高。笔者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对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方法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高中语文教师重视起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以教学改变促进学生改变。

参考文献

[1]陈玉珍.由被动走向主动,以改革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95

篇4

1.强调全面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仅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学生的知识接受过程也是被动完成的。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不仅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教学原则不仅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有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传统教学模式仅仅注重教师的“教”,忽略学生自主性的“学”。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打破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实施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亦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和谐、全面的师生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与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相比,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重视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参与性,教学参与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度,进而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两者之间是一种良性循环。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提高,为学生的思维能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实施策略

1.多元化教学策略多元化教学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施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时,可以增加多媒体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综合运用声音、图像与视频,使学生的分组合作讨论结果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但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多媒体的过度使用,造成原始语言文字魅力的丧失。明确小组联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学习的内容多为理论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能力,这也就导致语文学科的枯燥性。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注重学生发展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合。

2.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联动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确小组联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讲解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还要形成集体意识,学会尊重对手,学会服从集体决策。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还应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小组联动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难点教学时,可以通过教学故事引入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汇总各个学习小组的观点,逐一进行观点的点评。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下,语文教师给出学生阅读篇目及指导意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联动合作的阅读模式,交流阅读经验及阅读感悟,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感受语文合作交流的乐趣。例如在朱自清散文《背影》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视频短片的拍摄,课上展示同学所拍的短片,短片播放完毕后可以分组探讨拍摄感受。在完成相关工作后,可以进行原文阅读,这种阅读感受跟平常所获得的阅读感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层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写作素材的输出过程,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写作素材的获得一直是写作的最大障碍。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能实现不同学生之间,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的及时讨论与交流,对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物、不同事件进行讨论、交流。在这种讨论与交流中,学生会不自觉养成自我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社会中热门事件更会成为讨论的焦点,写作素材的积累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2.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教得再好也不如学生自己学得好,现阶段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在写作实际教学中,常规的文体知识、选题立意、写作模式的教授仅仅是给学生以指导作用。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交流之中获得写作题目的选择,借鉴他人优秀的写作模式,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改变写作批改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更是学生的思想结晶。在实际写作批改中,由于教师写作批改工作量过大,不能一一指出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只能指出具有概括性的,这种看似全面的写作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采取匿名方式分组讨论他组成员的作文,学生自制评价标准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这种写作批改方式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丰富写作教学形式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等待宣判,这种枯燥乏味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仅阻碍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提高,更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采取小组联动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自由选取写作题目,放宽写作限制,使学生的写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打破教师写作教学“一言堂”局面,让学生参与写作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写作教学的多元化。

四、结论

篇5

失误一:语文教师在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迷失了语文姓语的本质

语文学科必须有鲜明的学科特点,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教学目标、内容上的模糊性,思想教育的隐形性,教学方法、评价上的开放性特点。这就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语文学科有着自己的目标任务以及学习方法,各学科之间可以有交叉但绝不可互相替代。我们要坚持语文教学的特色,在提倡综合性学习的同时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坚持以尊重语文学科特点为前提,不去喧宾夺主。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没有阅读、写作技能的提高,科学教育、审美教育等也就无从谈起,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语文教学必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有机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精讲的知识必须精讲;需要训练的方面还需要训练,不能因为怕偏离人文性,而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提高读写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基本要求,要让他们先学会掌握语言表达的工具。有了基本的语文功底,然后才能谈上审美、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素养,也才能谈得上人文素养,语文课要始终坚持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毋庸置疑的。

失误二:在自主学习中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淡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

生本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把学生当做有一定潜能的人。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人们不愿看到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随便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问题也没有适当的启发和指导。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讨论,表面看来比较热烈,但究竟他们在讨论什么很难知晓。殊不知,有些学生在自由讨论时,东拉西扯,脱离讨论探究的问题,结果是一节课结束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很少,甚至没有,既浪费时间,又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又要强调教师的点拨与精讲作用。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是师生的共同协作,双方智慧火花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精彩点拨,优美引导,精辟论述,透彻分析,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目标,便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更便于掌握学生讨论时是否脱离讨论话题,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也有助于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

失误三:在教学中太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课堂关注迷失了方向

如今的语文课堂动不动就是多媒体,就是电教手段,似乎离开了多媒体演示就不能上好语文课,就不成其为成功的语文课,就没有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地方,导致无多媒体不成课,无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成课的怪异现现象。当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呈现教学内容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形式的新奇,在上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时,把大量的课前备课时间用于课件的精美制作上,而无暇去备教材、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道教学程序都通过电脑演示出来。但要知道,电脑终究不如人脑灵活,因为设计的程序不易更改,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把时间更多地关注在课件的播放切换上。尤其是对操作课件不很熟练的教师来说,只能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多媒体在教学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又可以在瞬间展示大量的资料。所以讨论它有无运用必要的意义不大,我们强调讨论的是它的如何应用。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永远是工具,工具应为人服务,要恰当的运用。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电脑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课堂上本该被关注的学生这一主体不容忽视,不能将整个课堂变成频频切换画面的课件展示会,从而使教师课堂关注对象严重错位。

失误四: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淡忘了批评的积极作用

语文课堂中如果只听到赏识的声音,只看得到表彰的掌声,只有赞美的鲜花,甚至连善意的提醒不足也成为一种奢侈,学生无疑会陶醉其中,自以为是,发现不了自己的缺陷,找不出自己的不足,形成夜郎式的自满。这样的课堂不要说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连培养建设者都是问题。赏识教育没有什么不妥,充分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在被鼓励和表扬中充满自信、开阔思维、发展潜能,以达到提升水平和能力的目的。但我们要明白,表扬激励与批评惩罚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表扬固然是每个学生所期望的,但真诚地又恰如其分地批评,同样也会促使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比廉价的表扬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赏识和批评应在教育中并存,没有了“赏识”教育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了“批评”教育就变得虚伪,只有合理真实地评价学生,学生才能积极健康地成长。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语言是其基本表现形式,而文化则是语文的精髓。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除了要让学生对不同的语言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感受语文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必须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通过对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要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合理选择与应用,首先语文教师应树立起科学的课堂教学意识。

一、语文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意识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语文教师应当首先从自身做起,根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树立起科学的课堂教学新意识:

(一)以端正的态度和责任感对待课堂教学活动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热爱自己的工作,以全身心投入的态度面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如若不然,语文教学活动将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以爱岗敬业的端正态度对待课堂教学,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并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重新审视,严格要求自己,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前提

我国教育学界的泰斗孔子先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就要从思想观念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把兴趣化作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动力。

(三)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情境和语文意境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应当毫无保留地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当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美。毕竟不管是文学还是艺术,都源自于生活,都离不开劳苦大众的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借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让学生对生活中所包含的美丑、善恶等进行感知,进而达到思想教育的基本目的。当然,要想切实地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美丑以及善恶进行感知,教师还应当注重时机的把握,通过恰到好处的指导与点拨,将学生融入到一定的情境当中,把生活和语文学习融合在一起,借助于这种交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对教学情景的有效利用

所谓注重对教学情景的利用是要求语文教师善于应用不同的教学情景来表达语文品质,为学生树立较好的榜样。通过寓教于学的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现代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将以上几点课堂教学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以此为基础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

二、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的有效选择与应用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一般来看,对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有效选择与应用,语文教师应对以下两方面问题加以关注:

(一)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性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功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具体来看,教师可通过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1.以分析品其味

这里的分析是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不同的课文。教师可以安排相应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把文章剪裁成不同的句子,对句子的内容、特点或者是形、音、义和标点的用法等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其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对语文美感的理解,同时,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其阅读量,将其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2.以聆听润其心

以聆听润其心,也就是说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聆听各种优美的散文和诗歌,使其通过安静的聆听内心的感知来感受散文及诗歌中饱含的丰富内涵,领悟简练到位的遣词造句所具备的精微。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能够陶冶其性情,使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或抵触性情绪,以期在一种和谐、融洽、恬静、民主且活跃的师生关系中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下两种方式对于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且和谐的关系,语文教师应当时常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跟学生探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喜欢语文教师的基础上,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加强学法指导

恰当的方法是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并通过适宜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理解力,进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项语言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对语文中所饱含的文化底蕴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重点,在树立现代课堂教学新理念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空间,以便在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J].新课程(上),2011,(11).

2.蒋明.对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12).

篇7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诗歌审美

素质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审美教育因为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广受高中生喜爱。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审美教学已经成为诗歌教学的主要方式,将审美教学应用到诗歌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必须将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有正确的理解与鉴赏,从中感受美、发现美。

一、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的意义

诗歌审美作为一项创造与审美结合的活动,它的目的是在解读诗歌的同时,更好地欣赏、感受、创造美。在诗歌教学中,利用审美感受以及创造性表现与思维,不断提升鉴赏水平。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审美教学和传统的技能训练、传授不同,它是利用文学作品展现更为宽广的世界;在发挥学生个性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感受、欣赏、创造美,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只有在教学认知的同时增强审美教学力度,才能更好地彰显语文本质,还原诗歌教学属性,最后达到丰富学生精神的目的。

在新课标改革中也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在基础知识的环境下,不断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与探究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语文技能的积累,还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丰富精神、情感世界,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诗歌审美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突出审美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欣赏诗歌美,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塑造学生的审美人格。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的措施

1.拓展审美空间

在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中,拓展审美视野就是给学生一双捕捉美的眼睛,并且引导学生发现、观赏美。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歌原本存在的美,通过领略诗歌隐含情感以及表达方式,从中感受诗歌意境以及隐含的艺术特性。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初次读这两句诗感觉很平淡,细细咀嚼,就可以慢慢感受到作者的意境绵长。从动作来看:采菊非常人动作,它隐含着作者热爱自然、超凡脱俗的意境与情趣。“见”不是刻意刻画的场面,展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

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境界,只有领会了创作意境,才能感受到作者特有的韵律以及审美视野。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涵。例如,《孔雀东南飞》展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坚贞爱情,《水调歌头》描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从军行》则表现的是保家卫国的壮志与豪情。在学习这些优秀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能丰富精神与情感世界,对提升审美情趣,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也是极其有益的行为。

2.重视审美情感的引导

在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质量,除了要满足学生的审美心理,还必须符合情感发展。在这期间,审美心理对教学有明显的作用,有目的地应用这个特点,对加深对诗歌审美形象和意境的理解具有很大作用。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心理,为学生展现杜甫诗中描绘的人民痛苦以及自然灾难,诗人不是为了个人,而是心怀天下人民,只要能解决其他人的困难,自己甘愿承受“死亦足”和“独破”的局面。也只有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整合,才能真正领会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胸襟与哀思,真正领会“安史之乱”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以及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成果和审美能力。

3.创设教学审美环境

物境、意境、情境作为诗歌本身所特有的方面,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情境对审美教学的作用,并且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促进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在课堂教学中,诗歌情境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是诗歌文本情境,需要根据诗歌意境,促使学生得到审美收获;另一方面,只要老师创设语言情境,就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另外,在课堂练习中,也包含各种情境创设,诗人将意象、景物、地点进行组合,表达常人难以述说的情绪与体验。例如,《念奴娇》表现的缅怀之情,《石头城》对历史沧桑的感慨,《秋思》表达游子的乡愁,这些诗歌审美环境的创建,更带动学生融入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情境中,更能深刻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更辅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诗歌教学有效性。

4.引导学生主动创造美

诗歌审美性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主动创造美,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创造美,让学生进行自我审美教育和自我审美完善。语文教学课堂是诗歌审美教学的主阵地,除此之外,课外、校外和社会实践等都有很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创造美,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让学生在海量诗歌审美性资源中挖掘适合自己的学习素材,提高审美情怀。“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只有在诗歌审美性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个性张扬地表现美和创造美,提供整体综合审美素养。

诗歌审美作为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面鉴赏诗歌,帮助学生塑造审美特性,在满足诗歌教学要求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在陶冶情操,提高鉴赏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J].学园,2013(35):82-83.

[2]戴跃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4(8):16.

篇8

【关键词】高中 语文阅读 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是一种接受文字信息的思维过程,阅读过程指的是通过大脑的联想、运用已知的知识对阅读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的思维过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相关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的目标是感受和鉴赏、积累和整合、思考和领悟、发展和创新、运用和拓展五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都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的任务是传授学生知识、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做人。然而大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完成教材任务,忽视学生的学习任务。只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忽略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不够重视。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导致教学的效率不够高。

1.2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忽视教师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具有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引导者,在教学讨论中处于重要地位,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对课文进行了解,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忽视了课文中心目标,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教学的作用。

1.3阅读教学功利化倾向严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高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应试倾向。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都根据高考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只是为了应对高考而进行阅读,只注重阅读技巧,对阅读的思想性和情感教学不够重视。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等。在阅读中可以丰富词汇,形成语感,品味语言的语义美、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语感是语文的教学任务之一,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读不成篇、写作中写不成段等问题都是由于语感缺乏引起的。语感的培养要靠不断地阅读,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的名著进行欣赏来培养,来逐渐增强语感。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远不能够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学生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要具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语感。在熟悉掌握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的感知能力。其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渠道的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展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积累阅读,从阅读中学习文字用法、意境、写作技巧,还可以引用阅读文本中的优美诗句,在写作的过程中借鉴阅读中所学的字词技巧,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如果缺少写作练习,再多的阅读也是徒劳无功的,犹如雾里看花。学生应该通过不断地阅读,接受阅读中文化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为写作积累知识。

3.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3.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其一,阅读开放性原则。阅读的开放性主要指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开放。阅读课程在内容上的开放性指的是学生阅读的书籍要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发挥出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阅读课程在形式上的开放性指的是营造较为轻松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遵循这一原则。其二,资源共享性原则。由于学生的欣赏水平、阅读兴趣、阅读速度和内容具有差异性,阅读课程分布不均、课时有限等因素,在教学中,要运用佳文摘抄、读书笔记等阅读教学方法,将资源进行共享,共同解决阅读问题,相互交流阅读感受。

3.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常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教师在讲人教版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可以通过红楼梦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林黛玉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贾府的,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也可通过贾府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知道当时的贾府的具体情况。教师在进行《雨霖铃》诗词鉴赏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雨霖铃》的整体气氛烘托出来,可以利用“长亭外”这首歌曲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离别的情绪,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讲述的内容。

3.3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语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时遇到优美的词句,着重分析,对阅读中的写作技巧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熟练运用写作技巧和优美的词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将所学到的写作技巧和优美的词句运用其中,不断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在讲授《荷塘夜色》时,里面有许多描写荷叶和叶子的词汇及句子,文章中叠词、比喻手法、排比等写作技巧的运用,教师要着重对其进行讲解。对文中优美的句子,可以让学生背下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4.总结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善,针对目前教学的问题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需要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研究,根据我国教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关的阅读教学方案。不断完善阅读教学活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努力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

篇9

《教学大纲》指出:“高中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高中、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其间也有一个过渡衔接的过程。

如果高初中课程标准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来考虑,然后分阶段落实各年级的具体目标,那么,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体现着系统性、一致性和连贯性。而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实际上,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高中语文教材中抽象逻辑思维内容的增加,抽象程度提高了。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如现代文阅读。初中阶段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高中阶段则要求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

如作文教学。初中阶段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高中阶段则要求作文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能力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初中课文一般篇幅较短,知识容量小、难点少、要求低,而且课时充足,教师便于教学,学生易于接受;高中课文一般篇幅较长,知识容量大、难点多、要求较高而课时紧张,教师难于操作,学生难于学习。

面对初高中教学上的差异,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做好处理衔接的心理准备

衔接难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高中教师不必埋怨学生基础差,也不必指责初中老师教学中的种种不足,他们是无辜的。再说,怨天尤人于事无补,只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问题既然已经摆在面前,那就静下心来想一想,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想想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想想怎么解决它们,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二、做好处理衔接的材料准备

整体材料准备。高中教师应先仔细研究高、初中课程标准,将二者进行比较,体会两个课程标准对同一知识能力的要求的不同,要求差异越大,往往表明它在高、初中时衔接越难。高中教师还要熟悉初中语文教材,并与高中教材比较,找出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也往往是高、初中教学衔接的难点。如,初中对词语分类、短语类型、句子构成等只学不考,这就造成教师、学生重视不足甚至完全抛弃,而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就离不开这些知识。因此对他们语法方面的知识要进行补充学习,加大训练力度。高中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他们的不足。这几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处理衔接的关键了。这些材料进行整理之后,可作为处理高初中教学衔接的“总纲”。

具体材料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教学衔接问题,尤其在每一单元教学之前要回顾一下“总纲”,看看这一单元在衔接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衔接问题是在单元教学之前解决还是结合在课文教学中解决,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三、做好处理衔接的学生指导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42―01

一、职高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首先,构建职高语文高效课堂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创建高效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更便于对知识点的掌握。语文知识点包含很多难于理解的内容,如果教师采用以往的完全遵照教材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则很容易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职高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便于提高学生能力。在进行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职高语文高效课堂非常有必要。

二、新课改下职高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维

1. 转变教学理念,给与学生足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支撑。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学生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在于将“教中心”变为“学中心”。其次,重新构建课堂师生关系,将“师中心”变为“生中心”。为了实现这教学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让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单方向的输入,而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多方向的交流,使高中语文课堂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性、选择权与主动权,向学生呈现一个丰富性和多义性的活泼课堂。另外,教师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意愿去安排课堂内容,采取合适的授课方式,布置合理的课堂作业,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建优雅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说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画面,让学生自然、轻松地融入到这种优雅的教学情境中。总之,学生在一个充满意境的教学氛围中,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当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3.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会让学生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然而,通过分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彼此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在互相讨论、团结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小组讨论完之后,教师将学生们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汇总讲解,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