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设计要素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园林设计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典园林设计要素

篇1

【关键词】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现代应用

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艺术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真实的反映出了某一时期的精神与物质文明。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在继承了古典园林设计艺术的精华后,又应时代的要求与发展进一步的将更多元素融合到园林设计中。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现代园林虽展现出了其自身独特的发展风格,但是我们仍能从中找到古典园林元素的影子。

(一)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我国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深深的影响了亚洲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等国家,并且其影响范围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扩展,远播欧洲。最初园林仅仅是供帝王游憩打猎用的苑囿,但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历史的变革,园林不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而广为流传,而是通过改造地形来堆山、置石、理水,配以花草树木、建造亭台楼阁等构筑以及布置曲径通幽的园路小径等方式,用艺术手段来构建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游憩场所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典园林。

(二)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 古典园林中的自然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园林的精髓在于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充分运用自然要素造景的布局中形成静态与动态空间布局:小桥流水、叠石飞瀑、三面荷花、四面垂柳等,营造出有形或无形的空间性格:花影,花香,虫鸣等。这些都是在广博的自然画卷中经过高度的概括与升华,形成的“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佳境。这些对自然景观的浓缩与创造,恰恰是“人化的自然”,它融会了创作的个人情趣, 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文人山水园”的精华。我们会感受到中国古代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谓“虽由人作,宛白天开”。

2.2 古典园林中创新思维方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始终是园林创作的素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典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师法 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经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

2.3. 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技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通常会追求意境,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思想来讲,我们在分析古典园林是一定要注意其内涵,要将园林的意境和所设计的具体实物形成“情景交融”的效果,要力争让人在有限的园林实景中感受到无限的艺术内涵。具体对于景色、情景和意境主要做以下解释:

其一,景色。众所周知,没做园林都是有无数的景色堆积而成的,不过不同的景点代表的情景和含义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结合古典园林中对景色的要求实现“情”、“境”结合非常关键。要做到这点,设计人员在设计景观时必须将建设,山石,环境同想要表达的意境现结合进行考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其二,情境。这方面主要体现人们对于景色的直观感受。古典园林的情境通常是通过有限的山水让人感受无限的想象空间的感觉。要体现园林的情境,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其所处的实际情况,如水面聚而不分,仅在东南和西北伸出水湾小涧,黄石池岸叠石处理成穴状,却能造成源头深远,使你感到水面与外界宽广的河流山涧相连,无形中扩大水面界线,给人余意不尽的印象。

其三,意境。一旦人们对于情境有所感触,自己的思绪将会随之变化,它是反映大家内心深处深层次的东西,是对我们内心意念的一种升华。通常人的思绪都是随着身边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古人通过题额、置石等手法来表达园林中的景观精髓。作为景观设计工作者,带动人们的思绪,让大家产生一种积极,舒畅的思绪和重要。要做到这点,不仅要通过树木、山石、水景、建筑、雕塑等因素的组织,注重景物的外形、尺寸、空间比例、色彩等具体细节,让人感受其中的美感;再通过层次性的光影、质感、气味和声音的结合让人对其产生联想;让人感受环境的优美,享受自然深处的舒适,使人的心灵获得释放。

2.4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其一,因地制宜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艺术里的因地制宜是两方面的,第一就是景观在创造时要保证与基址没有大的出入,第二就是在布置上要分清景点的主配关系,满足整体的需要。很多人在进行设计时都会比较重视结合场地的特点来造景,但是对于按项目的特性因地制宜来布置景点却经常性的忽略。如在中华世纪坛的设计上,原始的设计版本中有许多复杂的景观,不过在最终定案时却都删掉了,世纪坛的建筑形体是由简单的曲线以及圆形线组成的,然后用大量的植物来拱卫中华世纪坛。此外还有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其设计方案在最初同样有不少景观元素,但考虑到公园的特点,在最终定案时该公园从园路的线形到植物的配置,皆以明城墙为主来展开的,让城墙周围有一个自然的环境。而简单的设计也顺利的让公园与城市融合在一起。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要想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就要真正的理解何为“因地制宜”,因为只有通过借鉴这种理念而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是对古典园林设计理念最好的继承与发展。

其二,移步异景的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移步异景就是苏州的退思园了。苏州退思园中的每一处植物和建筑都能单独成为一景,当组合来看时有能同其他的景观相互呼应,如其中六上六下的坐春望月楼“内纳凉,有四面荷风习习”,可自成一景,着眼于整个内园,其又与“眠云亭”、“岁寒居”、“揽胜阁”以及“桂花厅”等景致遥相呼应,可谓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移步异景的经典。而现代的天津人民公园,其在整体景观上就具备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质,可谓是园中有园、移步异景,其中的亮点当属园内的环形河,该河将园景自然分为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单独成景却又相互关联,情趣各异、错落有致。

其三,园林要素在现代运用中的变革

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园思想。其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恢弘的自然山水之势。山石、茂林、碧泉等基本素材,同样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首选。充分利用古典园林要素,结合现代园林设计表现手法,通过景观格局重组、辅之以现代科技景观材料,巧妙配合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与地域本土文化,完美地表现当今人与自然的和谐,让现代景观设计更具人性化、区域特色化。换而言之,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绝不能粗枝大叶的套用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须“借”而有“鉴”,充分地考究其要素的特质特性,大胆地寻求“变革”,追求突破与创新。

3 总结 :

因此,古典园林元素在现代应用研究的研究范围里,不同地区应采用不同的视角,侧重于不同的研究重点,既要抓住现代社会的前沿和热点,更要注意面对地域的需求,不断传承与创新突破,拓宽应用领域及形式,结合实践加强对传统要素应用、景观人文体现、新型材料的研究,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可实施性,让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与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园林 建设 设计 发展 展望 巴黎 公园

17世纪的法国在园林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是当时古典园林的典范,其给后人留下了较丰富的园林设计历史遗产,对现代园林的建设设计也有着极强的影响。为了能更深刻的解读其设计的特点与内涵,笔者选择了巴黎的雪铁龙公园、维莱特公园和贝尔西公园等三个公园园林设计加以分析,希望从中能为中国的现代园林建设设计找到一丝灵感或者感触。

一、雪铁龙公园(Parc Andre Citrone)

从相关的研究资料研究,我们发现法国巴黎的雪铁龙公园在园林设计上被誉为法国现代园林中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之一,其主要的设计特点可以概括为勒?诺特尔式的光芒。该公园的建设设计方案是1985年的国际竞赛中两个获一等奖的方案的融合,因此在设计上具有相当高的国际水准。通过环视整个公园的建设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其多位的园林设计者不同程度的都借鉴了传统的园林布局特点。之所以说雪铁龙公园的设计是勒?诺特尔式的光芒,主要原因有三。首先,从设计的点状上来说,雪铁龙公园东部的大温室就好比勒?诺特尔式园林中的宫殿一样成为公园设计中的主体性建筑。其次, 从设计的线形上来看,公园中心的大草坪周边的环形水渠设计是法国园林有的水壕沟的再现。最后,从设计的面状上来看,公园温室前下倾的草地仿佛宫殿前大花坛的简化,环形水渠中间的大草地如同勒?诺特尔式园林中的“绿毯。

二、维莱特公园 (Parc de la Villette)

对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有学者对其评价为解构主义的辉煌,笔者认为这一点也不为过。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占地有55公顷之多,在总体设计上设计者屈米强调的是变化统一的原则,设计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首先,在“点”的要素上设计者把公园的基址按照120米乘120米规格做成了一个方格式的网,并在网内的40个交汇点上设置为“Folie”。其次,在公园中“线”的要素上是两条长廊和几条林荫路与一条游览路共同组成。最后,在公园设计中的“面”上,设计者将其设计成由10个主题园。从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和凡尔赛中的小园林一样,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

三、贝尔西公园 (Parc de Bercy)

巴黎的贝尔西公园在设计风格上被后人称之为记忆的烙。1987年,巴黎市政府在总结了雪铁龙公园和维莱特公园的基础上,试图将贝尔西公园的设计打造成利用城市工业荒地的典范。在1997年设计家于埃(Bernard Huet)等人以“记忆的公园”为设计主题对贝尔西公园进行了设计与建设。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公园在设计上风格和特点上主要表现为多时期性建筑风格的并存,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的中世纪乡村风格。这样说的原因有三,首先,表现在设计的结构框架上。设计者将公园基地历史上的仓储道路变成公园设计的基本骨架,并保留了垂直于塞纳河的历史路径,将公园合理的分为了三个组成部分。其次,设计者将场所文化内涵也赋予其设计上。第三,在场所重塑的方面上设计者将公园葡萄酒厂的酒窖区改造成为步行街使公园和新建的贝尔西经济区联为一体。

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了巴黎的三个公园设计, 可以是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雪铁龙公园的古典的设计风格、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主义设计和贝尔西公园的历史记忆风格等。这些为我国的园林设计带来了许多的灵感和启示,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公园内的设计更是有着高水准的要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着博大精深、内涵与形式多样,这些都是当今设计者应该去认真专研和践行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巴黎三做公园的设计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在设计中要科学的继承与发展,不能盲目性的进行设计。要对历史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比对后再运用于现代的设计作品之中,只有这样做我们设计才能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才能适合现代人对园林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洪成,陈侃.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J].中国园林. 2005(10)

[2]李春娇,董丽.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广东园林. 2007(02)

[3]王奉慧.浅析禅宗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 2004(05)

[4]孟维康,郭春生.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 2008(04)

篇3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古典园林;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多年的古典文化历史,有力的创造出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它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充分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高度的艺术水平。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主要是建立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之上,通过人工的手段与建筑模仿自然,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人文思想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园林景观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部分充分的吸收与继承,从而积极的应用与现代园林景

观的设计中,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特点,人居环境追求理想,如布局山水、种植植物、构建亭廊等,都用温度、光影、气流等影响人体舒适性的因子为依据,形成宜人居住、舒适的理想环境。作为造型艺术一种,对空间形态的塑造为基本表现手段的是园林的设计理念,一堂之上、一园之内收天地无尽之景,这些重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所在。有效的空间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效果体现小中见大。在尺寸、体量很有限的情况下,停留的时间有意识的增加,最后形成与前者基本平衡的感受量。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就是中国园林的设计特色。

(2)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范围不拘泥于庭院,扩大空间视觉边界是通过借景来实现,让景观园林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呼应、相联系,整体性营造园林景观。美丽的景致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追求的空间视觉效果的无限外延。

(3)形成丰富得没有尽头的景观。静动结合、实虚对比、循序渐进、承上启下、渐入佳境、引人入胜的空间的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段,园中园式的空间原则布局常常将整体园林分隔成许多不同个性、不同形状、不同尺度的空间,并将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形成空间,互相掩映,参差交错,将人文景观、山水、自然等分割成片段若干,分别表现,空间局部交错让人看到,以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

(4)景观体系完善。将竭尽开阖萦曲的空间组合与竭尽变化的各种景观要素纳入一个极为有限,但又极为完整的天地,这个体系中的一切艺术矛盾关系日趋高度错综复杂就是其结果。为了不断强化和维系体系的完整性,为了保证体系的生存价值,以便使一切因素都处于“活泼地”状态,古典园林艺术就必须在体系内部构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的矛盾平衡关系,其中包括借景、障景、引景等;增加某一立面形态、景物平面的变化,格调、色彩的变化;增加诸如景物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点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应合、比对;对景观的一切因素之间的多层次匹配关系不误毫厘、铢相较等等。而他们共同核心乃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体系内一切矛盾的能量,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相互转化和运动。虽然有极端的因素在古代景观体系的建立中,但古代对于现代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有较高的对于境界的追求。

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是中国古典园林,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更是缘于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精髓,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成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2.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是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在新的现有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技术和材料,再造现代中国式园林的辉煌。

在国内,古典园林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等等,虽然这些学科不一样名称,但其所共同追求都是一样的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认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另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的理解。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甚至失去生命。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融会贯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相信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中国古典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创新、改革,定能使中国的文脉和园林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中国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西方园林艺术显现出“人工化”的痕迹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迥然不同。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力求体现出严谨、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也不能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将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一)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假自然之景,创造真山水之趣。

(二)园林的景观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

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体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还具有“透、漏、瘦、皱”等特点。园林中花木的品种繁多,具有季节性、地方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园林通过亭、台、楼、榭、轩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树木的映衬,体现出近景远景的层次。

(三)园林的建筑群体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还有密集的建筑。为了使园林成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如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且应该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间协调融合时,应顺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与自然十分和谐地溶入建筑环境之中,让人们虽然身处人造环境的有限空间中,却令人能够感受到一种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

(四)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音乐等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淳厚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是综合性地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一)园林的布局构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使其成为整座园林的主轴。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园林的主轴线旁的几条副轴上,并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布局严谨,构图强调秩序美,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来表现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二)园林的景观配置

西方园林讲求人工化,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物、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植物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出其各自的形状,完全一丝不苟地被人工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形状,水池、草坪、花圃被严格地规划成矩形、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形状。水池、草坪和花圃追求对称性和整一性,以各种几何形状的组合达到自然的和谐。西方园林造园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总体构图明晰和匀称。

三、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的现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积极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探索研究,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中国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依赖于西方园林的造园模式,应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再现本土自然景观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把握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建设出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园林。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参考文献

[1]王晓俊编.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陈志华著.外国造园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经过60多年的摸索和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应当运用当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西方先进的居住景观理论,融合我国传统的古典园林设计理念,结合“本土精神”和“地域文化”,在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景观与自然相结合,提倡简约明快的设计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1.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概况

据历史典籍记载,我国园林建设始于商周,当时称之为囿;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转向返扑归真, 开始挖掘自然的美,当时私家园林逐渐增多,不再仅仅是达官们狩猎、娱乐的场所;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园林设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了宋代, 文人、士大夫对山水寄情,向往和追求自然山水之美,这种山水审美观念深深地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畅春园”、“避暑山庄”等;到了清末,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崩溃等原因,当时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2. 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重恢弘气势、轻建设成本

目前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为追求表面的美观和气势以达到促销的目的,不惜重金打造个性怪异、突出的效果。在一些小区中营造的水景,喷泉,当喷泉开放时场景非常壮观,然而却没有充分考虑增加的投资成本,以及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原因不能四季通用,既增加了购房者的房款支出,又产生了高额的后期管理费用,使得当时设计的壮观场景无法实现。

2.2重表现形式、轻使用功能

近年来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大多只考虑到形式花样,并未充分考虑对居住的补充功能,未实现“功能第一”的原则。景观营造侧重于外在形式的美观表现,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而对普通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游憩、停车等基本功能缺乏考虑,使“景观”成为“仅观”,参观的作用代替了园林对居住区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2.3重抄袭模仿、轻个性特征

目前,见到很多居住区景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缺乏个性特征。大多数小区在场所的意境表现方面做得不够,很少有象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那种诗与画一样的意境。而当代中国的居住景观,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态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受,提高整个楼盘的文化品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有神韵。

2.4重人工堆砌、轻贴近自然

目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设计时大多将小区中的自然条件如山体、水系等填埋、推平和改造,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创造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自然美和生态性没有得到体现。

3.居住区景观设计趋势

近些年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居住区建筑和园林设计迅速掀起了一股追捧欧美西式景观风格的热潮,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趋于向欧美等西方园林形式靠拢,采用了大量的模纹花坛等西式元素。目前园林设计师一味追求“洋”化的人居文化,追求所谓的高级品位,而丢弃、忽视了几千年来中国所固有的深厚的传统居住文化底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设计元素等,鲜有利用或延伸发展;而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及丰厚人文底蕴。生态园林景观在设计观念上强调“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建筑、人、环境相结合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园林景观设计要尽量体现自然之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的优势,让自然的本原的东西发挥作用。

因此,将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优势,融入现代居住园林设计是大势所趋,也是适合我国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4.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借鉴传统造景手法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在借鉴使用传统造景手法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赋予传统材料如青砖、红砖、瓦片、石板、木材、块石等使用上的新手法,赋以新意;二是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如采用瓦片和不锈钢、石材的铰接等方式,形成粗旷古朴的肌理与平整圆滑的质感之间的强烈反差,厚重和轻盈的对比,坚硬和柔和的对比等感觉,达到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

4.2回归实现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气候条件。传统园林“意境”的营造则是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中国现代居住小区景观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传统的中国园林是文人造园,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都十分强调其中的意境,而中国传统园林更是诗画意境的延伸。当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区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现代简洁,通过传统园林手法的适当运用,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方式,使小区园林意境有了新的延伸与体现。

4.3继承古典园林对植物的处理方式

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不受各种设计风格的影响而发挥作用。可以借鉴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处理手法,如:山姿雄浑,苍松翠柏; 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水态轻盈,池中放莲;窗前月下见梅花含笑,竹影摇曳;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等等,现代居住小区中,可以根据景观的设计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用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出不同的景观寓意。

4.4实现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而非一览无余,这些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各种尺度的居住区园林中同样可以精心设计加以应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现代的矮墙、孔洞、玻璃、水景和植物等小尺度元素的遮挡、封闭和透明、半透明的效果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

5结语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借鉴和运用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中完全可以得到全新的诠释和发展。我们可以相信,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成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从周,《说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谈》,同济大学学报

[2].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篇6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古典园林;继承;发展

以三元为导向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大众群体行为心理、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环境形象[1]。倡导用更平实的态度和更长远的眼光来为每一位城市居民建设一种天地人神和谐的城市景观,即城市设计和规划要尊重普通人、尊重地方精神、遵从自然,并认识人性、重归人性的场所。

1.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特点,人居环境追求理想,如布局山水、种植植物、构建亭廊等,都用温度、光影、气流等影响人体舒适性的因子为依据,形成宜人居住、舒适的理想环境。作为造型艺术一种,对空间形态的塑造为基本表现手段的是园林的设计理念,一堂之上、一园之内收天地无尽之景,这些重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所在[2]。有效的空间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效果体现小中见大。在尺寸、体量很有限的情况下,停留的时间有意识的增加,最后形成与前者基本平衡的感受量。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就是中国园林的设计特色。

(2)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范围不拘泥于庭院,扩大空间视觉边界是通过借景来实现,让景观园林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呼应、相联系,整体性营造园林景观。美丽的景致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追求的空间视觉效果的无限外延。

(3)形成丰富得没有尽头的景观。静动结合、实虚对比、循序渐进、承上启下、渐入佳境、引人入胜的空间的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段,园中园式的空间原则布局常常将整体园林分隔成许多不同个性、不同形状、不同尺度的空间,并将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形成空间,互相掩映,参差交错,将人文景观、山水、自然等分割成片段若干,分别表现,空间局部交错让人看到,以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

(4)景观体系完善。将竭尽开阖萦曲的空间组合与竭尽变化的各种景观要素纳入一个极为有限,但又极为完整的天地,这个体系中的一切艺术矛盾关系日趋高度错综复杂就是其结果。为了不断强化和维系体系的完整性,为了保证体系的生存价值,以便使一切因素都处于“活泼地”状态,古典园林艺术就必须在体系内部构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的矛盾平衡关系,其中包括借景、障景、引景等;增加某一立面形态、景物平面的变化,格调、色彩的变化;增加诸如景物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点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应合、比对;对景观的一切因素之间的多层次匹配关系不误毫厘、铢相较等等。而他们共同核心乃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体系内一切矛盾的能量,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相互转化和运动。虽然有极端的因素在古代景观体系的建立中,但古代对于现代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有较高的对于境界的追求。

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是中国古典园林,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更是缘于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精髓,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成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3]。

2. 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是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在新的现有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技术和材料,再造现代中国式园林的辉煌。

在国内,古典园林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等等,虽然这些学科不一样名称,但其所共同追求都是一样的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认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4]。另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的理解。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甚至失去生命。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融会贯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5]。

相信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中国古典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创新、改革,定能使中国的文脉和园林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现代景观;传统园林;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世纪的西方园林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波折与发展,终于打破了17、18世纪传统规则图案式及自然风景园的风格,超越了19世纪及20世纪初期的混杂风格与新古典主义倾向,形成了新的审美趣味与形式风格,并且在20世纪后期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批具有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大师在景观设计上进行了大量理论上的探索以及实践研究,除了老一辈的杰里考(Geoffrey Jellicoe)、丘奇(Thomas Church)、爱克勃(Garrett Eckbo)等,还出现了海尔普林(Lawrence Halprin)、佐佐木英夫(Hideo Sasaki)、克莱默(Ernst Cramer)、野口勇(Isamu Noguchy)等一批优秀的现代主义者,使现代园林在外延以及内涵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扩展与深化,并且更加具有多元化性质。现代园林在发展的同时不仅出现了革命性的创新,同时保留了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精华,而想要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好的发展与创新,就必须加强对古典园林设计精华的继承,并且有效的融合,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

传统的继承及拓展

造园的理念

我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东方文化的沃土之中,并且深受绘画、诗歌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中国古代的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诞生的。这就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浓厚的人文色彩。古典园林的美学,主要是来自于道家学派思想,讲究的是师法自然,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开天。不论是在造景还是在组景方面,手法、技艺之高超在世界上古典园林的建造方面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所塑造出的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质无华的气质和情操,是其他传统园林所无法逾越的。

功能的定位

不论是东方的古典园林,还是西方的古典园林,在基本功能上都定位于观赏型上,而服务的对象也都以贵族或者宫廷为代表的少数人。因此,园林所具有的功能通常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心理需求以及日常生活所展开的。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脱离了大众的定位,同时也反映出了园林功能上的单一性与局限性。随着生产力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心理需求的提高,园林设计也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保留观赏性的基础上,还应当从行为学、科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大众多元化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对现代的园林设计建设进行重新的定位。

总体上的设计

现代园林设计从20世纪早期萌发到当代的成熟,这些设计特征也广为设计师所接纳而成为一种新的设计“语言”。现代园林设计的道路随着战后西方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越走越宽,并且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坐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解决好流线与交通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园林设计可以接受多元化的思想。但是,在现代园林设计师阵营中,绝大多数设计师仍然视传统为设计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性方式去锤炼形式与探索空间,仍然以和谐完美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种和谐完美不局限于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与现代园林服务于社会和人的诸多功能与需求的统一。

现代景观设计革命性的创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期,巴黎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揭开了园林设计崭新的一页,使现代园林在景观设计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时代精神的影响

19世纪欧美的城市公园运动拉开了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的序幕。城市公园服务对象从上流贵族转向了普通市民,使其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园林。面向市民的城市公园较之传统的庭园或是私人庄园,通常用地规模较大、环境条件复杂、对城市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在功能与使用、行为与心理、环境及技术等众多方面形成更为综合的理论与方法。虽然其再造园方面并没有开创一个崭新的风格,但是却带给现代园建设一个清晰定位。使古典园林从此摆脱了宫廷、贵族的掌握,获得了开放性,为其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技术的影响

现代社会给予当代设计师的材料与技术手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现代设计师可以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能够更好的再现,甚至能够创造出远胜于自然的奇景。与此同时,不仅大大的完善了造景使用的素材与手法,更是引入了一个全新美学观念―景观技术学。从广泛意义上讲,通常现代景观所用造景素材作为区分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因素之一。其实,这两者在古典建筑中就已经存在。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玻璃、混凝土以及不锈钢等新技术产物逐渐的被应用到硬质景观中;而更多外来植物品种引入,为软质景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甚至从根本上对传统景观的外貌进行了巨大的改变。

现代艺术思潮对于园林设计建设的影响

传统给予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的艺术遗产,而现代技术同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全新的素材。要怎样更好地运用他们,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意义与精神,是现代景观设计逻辑上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古典的逻辑造就了许许多多的风景名胜,若是现代的逻辑不能够从根本上作出创新,就无法带动园林设计走向新的演绎。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应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现代主义、折衷主义、裂解与拼贴、不相关秩序体系的重错、历史或文脉主义、极少主义、波普主义、隐喻与象征都成了园林设计可以接受的思想。因此,与现代艺术思潮相互结合,构建新的设计思想,打造全新的艺术手法是促进现代园林建设不可缺少的元素。

总结:

现代景观在设计上极少的受到单一的艺术思潮影响。因此,使得园林建设风格日益的呈现复杂的多元化现象。若是想对其进行明确归纳、分类,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景观设计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人以及时代精神在需求上的不同。不断涌现的艺术流派,给现代景观设计创造了各种可能,而更新、更高的技术,也让艺术变得更加的不受限制。

参考文献:

[1] 沙新美.传统文化对苏州造园艺术的影响[J].安徽建筑,2008(02)

[2] 季文媚.浅议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围合与构成的基本方式[J].安徽建筑,2008(03)

[3] 尹家琦.试比较宋代南北方的造园艺术[J].安徽建筑,2008(06)

篇8

1、色彩要素

根据色彩学研究显示,色彩的合理使用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烘托园林主题意境必须对色彩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这样才能够将人的情绪充分展现,让人在园林中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在开展图案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从方案设计、图案参考和景观道路铺装等不同的方面入手,并且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实现色彩与周围环境的浑然天成,实现和谐之美。一般情况下再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会选择中性色调进行设计,这样不会显得太沉闷,能够将道路两旁的景色特征展现,充分体现道路本身的载体功能,体现简介、美观的自然特征,将自然景观和设计完美融合,实现了各个区域划分和景观布置相连通的效果。

2、质感要素

在园林道路设计的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不同会对最终的设计产生整体性的不同影响,比如粗糙的路面设计本身能够给人一种沉稳的气质感受,能够将历史文化氛围充分展现,体现出一种质朴的气息和怀旧的风格。在地砖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两边路面的情况进行选择,石板路面能够展现精致的现代美感,充分展现出现代文明的特色。为了塑造不同的氛围,设计师在进行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事先做好调查,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最终的铺设材料和方案搭配等信息,这样才能够给游客提供不一样的内涵表达形式。

3、样式要素

设计者在对铺装的样式设计时,首先需要对空间的主题进行明确,将其作为引导点进行分析,选择与主题相吻合的图案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创新,融入新的元素,在最大程度上将游客的眼光吸引到园林中去,将铺装和景观完美融合,将园林打造成具备独特魅力的景观。为了塑造出鲜明活波的气氛,设计者要从点面结合和图案的设计等方面入手,在铺装设计中塑造出静谧的氛围,并且选择沉稳的直线型或者流线型进行层次感的突出。园林道路铺装设计必须对纹路规格合理选择,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宽敞度进行选择,在长度宽阔的地方不适宜采用密集的纹路进行装饰,在区域较窄的地方也不适宜采用尺度较大的纹路进行装饰。

4、边界要素

边界要素属于视觉形态要素范畴在园林景观铺设中广泛存在,是设计者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道路边界的界定与实际走向应由环境及设计需要决定,并不能让园林内所有地段都使用一种边界形式。设计者应当进行实地考察后确定下边界的走向与范围,选择最佳的形式让道路隐匿于自然景观中,既不显得突兀,又不显得拘谨寻求最平衡的状态。

二、园林景观铺装的装饰性设计方法

1、古典园林的道路景观铺装

在进行古典风格的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在道路铺装景观设计中选择原生态的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的基本原则,为景观设计塑造良好的环境和生态循环,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尽量保持水土质量,提升系统的新陈代谢能力。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将古典因素和园林的主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现代美与古典美的融合,做到和而不同。

2、城市公园的道路景观铺装

城市公园铺装设计工作必须具备独特的风格,在设计中要展现出现代特色。公园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会在闲暇的时间在公园放松身心,尤其是老年人经常去的地方,因此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公园设计还应该统一协调规划,将空间功能版块相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且将环境特点充分考虑在内,根据公园的实际特征选择最合适的设计类型对公园道路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特色和空间感,塑造出具备层次感的视觉效果以实现景观设计的整体层次美感,与此同时采取原装的辅助材料进行组合,营造出不同变化的组合方式突出园林设计的空间感和丰富性。

三、结语

篇9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篇10

关键词:置石;现代园林;园林设计;应用研究

1绪论

置石,就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石手法。它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现代园林,主要指从工业化国家先发展起来的,与现代城市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园林。它是对人类生活方式极端人工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平衡或补偿,是城市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实现了创造者与使用者的同一[1]。

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现代的园林中,作为一种曾经是表达中国人哲学思想的造景要素,石景被大量地运用在现代造园中,依然作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存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对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的研究。

2置石的作用和特点

山石是中国传统园林之骨,也是重要的造园要素,置石组景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丰富了园林的内涵,也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对于现代园林的建设,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仍然发挥着作用,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园林中叠山置石,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置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满足了现代人亲近自然的需求。

2.1置石的作用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首先是人文作用。置石给人抽象、飘逸的感觉。石是大自然的雕塑,是自然的精华凝缩。石既可以是稳定凝固的,又可以是灵动变幻的,所以历来被文人墨客喜爱。现存的古代事迹中很多是书法家用文字刻在石头上,在很多名山上及江南园林中随处可见。

其次,置石有构图的实际作用。作为园林的一种山石要素,供人观赏;作为园林空间的障景,分隔组织空间;作为景点的铭刻石、指路石,起点睛作用;作为分水挡水石,水边驳岸,树池,花台,护坡,石桌登等,发挥实际功能作用[3]。

国内外园林设计中置石的应用,现代园林中山石造景设计可以立足于传统“自然山水观”,对优秀的传统石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在设计表现形式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艺术的诸多元素和语言,坚持民族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探寻适用于现代园林山石造景的指导模式。

2.2置石的审美特点

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之一,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小则置一二湖石,大则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唐、宋以来,中国的爱石、品石、写石之风颇为昌盛,陆放翁言道“石不能言最可人”,道出了人们对石之喜爱的缘由。石具有传情作用,“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石虽然是一种静物,但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能激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置石造景目的明确,层次丰富、有聚有散、有断有续、格局严谨、手法洗练、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散中有物,丰富了园林的景致,表现了朴实的审美效果,使园林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传统的置石与山水园林相依相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

3现代园林设计中置石的特点分析

现代园林置石缺乏像古典园林置石那样系统化、程式化的理论基础,但现代园林置石继承了古典园林中一些优秀的叠石理论。现代园林置石的发展趋势应是: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与周边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来建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创造宁静的生态环境。因此,本人认为,现代园林设计中置石的运用应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以下几条:

3.1形式简约化

现代园林的形式简约化表现在颜色尽可能简化,作品中一般只出现一种或两种颜色,色彩均匀精炼。并且抛弃了内在形式的连接、表现和叙述内容、视觉空间、主体与演变以及态度倾向等等,追求的是形式特征的明晰、简约、外向和单一性,作品多用几何形式,不做任何表面的修饰。与传统园林中,繁复冗杂的叠石作品相比,自然山石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形式简约,简约而不简单,恰恰却是对自然山石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的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彼得·沃克1979年设计了哈佛大学泰纳喷泉

3.2传统精神符号化

传统精神符号化即以象征意蕴的方式将传统精神用现代形式演绎出来,英语“象征”(Symbol)又译为“符号”,引申为代表观念或事物的符号。韦勒克认为:“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象征。”设计师要创造出具有语言符号意义的景观,就应该熟悉“形”与“义”的转换途径和过程[6]。美国华裔建筑艺术家林璎(Maya Lin)对于石的理解是:石头是一种永恒不老的介质,不受时间限制的,汇聚历史的,令过去与现在相连的主题[7]。谈论山,就是在谈论一种富有时光含义的东西,传统精神中的“乐山者仁,乐水者智”在林璎的作品中文化再现。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东方山水文化的特质,并将其融合入西方现代设计形式。

3.3延续历史文脉

文脉主义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其主要目的是针对现代主义过于单调刻板的风格,以及切断了文脉隔离了城市文脉的延续的现状,提出修正性意见。文脉本身意味着发展,多样化的统一是文脉追求的境界,强调文脉绝非复古怀旧,而是要强调传递历史文化信息,提供人们对文化历史的联想和隐喻,从而传达情感,实现人与环境景观的对话。

3.4设计亲人化

人在环境中不仅仅是被动的观赏者,景观不应只停留在视觉意义的表现,人们需要有机会参与其中,表达他们的感受,留下更加深刻的体验。比如人的亲水性特征,当小孩子用脚激起水花,投掷卵石时内心的感受自然要比静静地看着一潭深水要丰富多彩得多。他们可以在翻弄溪石的时候从一小块石头缝隙里发现自己的世界。当考虑到景观的参与性时,景观就不再是冷冰冰的设施,而会更加人性化。距离世茂大厦遗址不到300米的泪珠园,是曼哈顿地区首个在911恐怖袭击之 后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设计通过对石块、土壤、地形以及植栽的运用,已经对空间比例的协调,对公园进行了整体设计,在细节处体现了设计的亲人性。

4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问题

4.1置石作品注重表面而缺少内涵

布局缺少总体设计上的审美把握,显得罗列堆砌,杂乱无章,生搬硬套不考虑环境大小,置石体量不当,或局促闷塞或空旷无物,缺少神韵美。

虽然石无定形,堆叠上没有固定的一套规则,全靠造园者现场发挥,但石景作为艺术审美对象,依然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园林体系造景的审美原则。园林石景是对自然界真实山水再现和写意,是用艺术化的手法表现山川的特征,进而传达出自然山川的意境。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自然与人是不可分割的。

4.2置石在技术上的细节刻画严重缺失

刻意追求形状的相似,导致置石的形象趋于媚俗,如在有些园林中刻意仿制十二生肖或寓言、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它给人们的不是创造性的想象,而是萎缩性的记忆,这在审美上是不可取的。

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对自然形态的摹写是园林石景的主要表现手法[9]。现代人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古代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如何,人们对自然都只会更加地向往,更加珍惜。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却在不断地扼杀绿色,与人们的向往背道而驰。重视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及其石景的灵魂,也是我国园林所体现出的民族特色,是有别于其他国家园林的园林系统。现代石景的设计仍然应该重视对自然景观精细而准确的把握,并使其融于现代人的生活中。大自然景观的原本风貌可以成为园林石景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拘泥于传统形式的石景,只能将石景的创作印象刻板化。

4.3不注重总体效果与周围景观不协调

置石在环境中过于居中,给人严整对称、矫揉造作之感。盲目追求名石、奇石,不顾环境的要求,不能把置石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铺地等有机结合,创造多样统一的空间。

传统园林石景是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将山水引入园林中,这种做法早先除了源于中国人的山水情结之外,最重要的是“天人合一”哲学观的推动作用[10]。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引导下,中国人追求顺应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在自己的宅园中营建第二自然是崇尚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西方园林中将树木草坪修剪得规整的作法,也没有对自然的刻意改造,中国园林以及园林石景体现出来的是对于自然的尊重,人与自然处于平衡状态中。在实际设计案例中,人们也不应该尝试刻意地改变自然环境,甚至于创造自然。正如我们的祖先一样,将人置于宇宙万物之中,人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5现代园林置石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5.1注重创作,深挖内涵

设计时注意把握整体感,讲究章法,顺从自然,重塑自然界的山石形象。设计方案要进行多方面比较,施工前后可用各种方法进行模型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和最佳观赏面。例如苏州环秀山庄湖石假山真实的自然四季交替,生生不息,不断地变化发展着,这种生命力是自然内在精神的重要表现。

园林中通过各种造景来勾绘神奇,赋予园林以生气,藉以表达“生动”。古人崇尚“万物有灵”,石被认为是有生命的,石又被称为“云根”,有灵性而又连接着天地,也成为了表现“生动”的载体[11]。

5.2注重细节,师法自然

尊重文化、艺术、历史,把握置石的目的,功能、风格和主题思想,使置石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建造有“灵魂”的置石作品。不必刻意去追求外形的雷同,意态神韵更能吸引人们的眼光。

苏州博物馆最主要的一处石景位于其主庭院北墙下,与博物馆主入口及大厅处于同一条中轴线上,在博物馆主入口处就能够通过玻璃门隐约看见。石景由于处在中轴线上,在视线上占据主要的地位,起到了主景的作用。

设计者贝聿铭选用了当地普通的石材进行加工,立置于白墙下,通过石材的高低大小组合,前后错落遮挡,在白墙的衬托下形成了延绵的意象,构成了“粉壁为纸,以石为绘”的传统理石手法。

5.3注重协调,有机结合

选石、布石应把握好比例尺度,要与环境相协调。例如黄帝陵入口处选用卵石符合环境大气古朴的氛围应就地取材,石景不应沽名钓誉或用名贵的石材堆砌,生拼硬凑,那样石景不具有自然活力。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材料等)配合的造型设计,可以使石景达到真实石材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少占空间,减轻荷重,而整体效果好[12]。

现代技术,如喷泉、涌泉的合理运用,不仅能使石景散发活泼、自由的艺术气息,让使用者享受水来带的乐趣,也使石景本身增加了生气。但是不能盲目沉溺于炫耀技艺,使石景陷入空洞的技术表现,失去了石景本来的魅力。

6结语

置石作为现代园林建设的组成要素之一,虽然用石材料少,篇幅不大,结构简单,对施工技术也没有专门的要求,但要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量少质高并非易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明确置石目的、布局特点,反复推敲置石的方案,把置石与各种园林要素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统一又具有独到之处的空间环境,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艺术境界,为现代园林置石增添异彩。

[参考文献]

[1] 封云.试论中国园林的山石之美[J].中国园林,2004,12(2):53-56.

[2] 李征.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 庄树渊.园林置石选石及布局的初探[J].中国园林,2007(1):82-84.

[4] 金亚征,郑智新,闫凤岐,等.邢台市城市园林绿化选择与配置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810-11812,11815.

[5] 胡祯英.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43-5144.

[6] 张纵.中国园林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的借鉴[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

[7] 王星航.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考及作品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5.

[8] 王劲韬.中国园林叠山风格演化及原因探讨[J].华中建筑,2007(8):188-190.

[9] 邹初红.现代园林设计中文化内涵的探索[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10] (日)针个谷钟吉著,章敬三编译.西方著名园林[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