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01 17:4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产业研究

篇1

[关键词]麦草画;传承;创新;文化产业

小麦象征着丰收和财富,历来都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起源于民间的麦草画,它的原料采用的就是小麦秆二节和中节。在山西省永济市有着这样一位“点草成金”的工艺大师———李新德,他是麦草画的传承人之一,近年来他对山西省麦草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他的采访,我们对麦草画文化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1永济麦草画的创作背景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位于黄河金三角的东北方向,号称山西省的南大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大部分地势平坦,以生产小麦、棉花为主,所以麦草画取材特别方便。永济市历史文化悠久,古称蒲坂,有著名的鹳雀楼、爱情圣地普救寺《西厢记》发源地、黄河铁牛等,都为麦草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永济麦草画的最早历史在1876年,山西省临猗县兴善村张朝瑞(传承人李新德的舅老爷),根据当时麦草画的兴盛,对它产生艺术兴趣,开始主攻麦草画,现在还幸存一副麦草画屏风,且保存完好。后经其子张兴望(传承人李新德的舅爷),把麦草画传承下来,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麦草画改进发展。1954年前后,传承人的母亲张海菊由于对工艺美术的热爱,跟着张兴望也开始学习起了麦草画。受母亲的影响,传承人李新德也对麦草画产生极大兴趣。几十年期间,一直对麦草画努力钻研,不断提高。1980年,李新德在陕西创建华山旅游工艺美术公司,由业余到专业,主攻麦草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在国家和省市级多次获奖。

2永济麦草画的工艺制作与创新

扎麦草,起源于清,兴盛于当代。它取材方便,用料简单,工具简单,不需要大型设备,只用几件小工具就能制出一副漂亮的工艺画。麦草画的基本内容目前主要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但它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通过剪、劈、泡、刮、裁、贴、烙、烫、画、染等十道工序制作完成。它利用麦秆天然色泽巧妙地表现画面,在处理画面远近明暗对比上,采用烙烫又不失光泽的独特艺术予以表现画面,作品古色古香。民间风味浓厚,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历代的工艺爱好者,对麦草画在传统艺术珍品研究开发的基础上,不仅继承传统工艺,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作品由单片到多片、单层变多层、单色变多色、平面变立体,无不体现着传承人的与时俱进。在翻阅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传承人为麦草画做出的巨大努力:“李老(李新德)醉心于麦草画,据李老夫人所说,李老有时为了一个画面的最佳效果,常常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苦苦揣摩。比如制作《中华巨龙》的时候,他翻阅了很多有关龙的资料,巧妙构思,刻苦钻研,不仅形象地表现了龙的神情神态,更表现了龙傲视一切的风骨气韵。”

3永济麦草画的传承价值

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颁布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并且保护“非遗”的口号也遍及全国各地。[1]随着“非遗”的发展,麦草画开始以各种方式出现在民众的视野,从事麦草画手工艺的艺人也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他们开始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展品会,让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作为传承人,他们身上肩负的重任不单是传承麦草画的手工技艺,更重要的是传承麦草画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经过历代艺人的共同努力,麦草画目前已经形成独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它身上含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麦草画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制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内容的不断丰富,两者相辅相成。麦草画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其日益丰富的内容上,现在立体多彩的麦草画将所要刻画的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所要刻画的内容越发栩栩如生,为大众青睐。正因为两者的存在,使麦草画有了更为重要的传承价值。

4永济麦草画的文化产业发展

4.1麦草画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周边文化资源的优势。运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全国的魅力城市之一。[2]这里古代文化悠久灿烂,有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后稷稼穑等文化传说,有司马光、王之涣等历史名人留下的不朽篇章。这里也是关公故里,关公的诚信就是这里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政府部门的支持。近几年,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永济市政府特别重视民间工艺,并且成立了“永济市蒲坂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并已经采取了可行的保护措施。在采访中,传承人告诉我们,他们在文化馆等地均开设了麦草画的课程,加强对麦草画工艺的培训与人员素质的建设。市场需求的优势。麦草画,它民间风味浓厚,装饰大气,品位高,它不仅是适宜的装饰品,而且是旅游行业的最佳纪念品。酒店、宾馆等一些公共场合都开始成为麦草画的需求者,麦草画制作环保,内容精彩,不仅能够展现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是正能量的传递者,同时也体现着独特的民俗色彩,是地方的象征。现在也有一些留学国外的学生将麦草画作为民族特色产品送给国外友人,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具有前途的国外市场。

4.2麦草画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增加就业机会。在采访的过程中得知,麦草画最初只是农闲时劳动人民的乐趣之一,现在的麦草画已经发展为农闲时人们增加收入的一个途径。手工艺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不仅仅是在实用性缺失之后审美意义的强调,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手工艺的再生产有着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意义。[3]目前,永济市已经开设了麦草画的培训课程,让更多的人学会麦草画的制作。促进社会和谐。对手工艺的学习,使其成为增加收入的途径,在闲暇时不再是无所事事。在现代工业化的背景下,手工艺也成为人们生活上的一种调节,它积极的文化内涵,为人民传播着正能量,陶冶人民情操,让生活更美好。

4.3麦草画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的麦草画还是以小规模生产为主,没有批量投入。爱好的人不多,可以接班的人也很少,这严重影响传承之路。此外,麦草画的销路还没有真正打开,包装还不到位,需要培养更多的接班人,让产品不断走向正轨。对于麦草画产业发展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首先,政府加大资金支持。通过每年提供一定的技能培训资金以及对产品的宣传资金,保证产品的供应以及销路。其次,提高群众对麦草画的兴趣爱好,培养优秀接班人,保证麦草画的技术发展。最后,拓展创新之路,使麦草画不断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不断突破表现内容及表现形式。

5结论

永济麦草画通过对麦秆的再加工,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它作为纯手工艺品,不仅展示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表现。它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目前尚存着一些问题,但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好,并为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田丽红.山西侯马刺绣女性传承人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4.

[2]屈学书,矫丽会.运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4).

篇2

[摘要]由于文化引导的城市再生普遍被认为具有多种功能,文化产业空间集群策略在西方国家许多城市被积极鼓励,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也就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措施。鉴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城市中的日益兴起,而相关的基础理论却显滞后,本论文从概念、特征、类型几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一、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

(一)国外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随着文化产业园区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Anne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1]。HilaryAnneFrost-Kumpf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夜间活动且延长地区的使用时间,让地区更具有吸引力;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另外,NolapotPumhiran和Wansborough&Mageean均将文化产业园区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具有明显地理区域,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些集群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园区内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在这些园区中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消费的集中[2][3]。

(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与文化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出现较晚,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4];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5]。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为: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产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二、文化产业园区的特征

在这方面,John.Montgomery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他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并以Temple酒吧,Sheffield文化园区,HindleyStreet,Manchester北部园区等为例,分析、总结出成功文化园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意义三方面[6]:

(一)活动

文化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策略中。

(二)建筑形式

John.Montgomery认为最适合一个文化园区活动空间的城市环境应倾向于有一个半径为400米,建筑平均5-8层,在10米范围有非常少的街道(包括人行道)。

文化园区应该有非常多功能的公共领地。它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也为园区内的交易提供场所,这样一个区域将具有渗透性。

成功的文化园区倾向于有几个具有活跃、渗透性强、临街地带的街道,或至少有一些活动的结点,便于人们在其间很容易走动。

(三)意义

文化园区要像物质一样能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也就是说人们参观之后能形成和保留园区的印象,而这些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文化园区的活动、风格、形象。

成功的文化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并且这些超时念被带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甚至重要街道和空间的照明等方面。

文化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机会能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因此,文化园区意义方面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园区身份和形象及知识性、环境意识等方面。

三、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

(一)国外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从不同的角度,文化产业园区有不同的划分方法。Hans.Mommaas在分析荷兰5个文化产业园区时提出,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区分有7个核心尺度可以参考:园区内活动的横向组合及其协作和一体化水平;园区内文化功能的垂直组合—设计、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具体的混合,以及与此相关的园区内融合水平;涉及到园区管理的不同参与者的园区组织框架;金融制度和相关的公私部门的参与种类;空间和文化节目开放或封闭的程度;园区具体的发展途径;园区的位置[7]。

WalterSantagata根据功能将文化产业园区分为四种类型: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8]。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的。此类园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

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二)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胚胎期,因而对其的分类很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进行划分。

1.按区位依附划分为4种类型:

(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城市中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因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及廉价的租金,或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又一滋生之地。国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就是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的。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山子艺术区依托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工厂的老厂房。上海近些年成长起来的创意产业园区绝大部分也是由旧厂房和仓库改造而成。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厂群;建国中路10号的“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老厂房。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利用现有建筑创造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是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9][10]。

(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心[11]。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如上海的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依托的就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上海长宁区天山路时尚产业园依托的是东华大学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及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都是以大学为区位依托的。

(3)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这类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区位依附。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智力型人才众多,最适宜发展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都有着大量的信息产业,这些产业跟文化产业能够实现很好的融合。属于此类型的有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位于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等[12][13]。

(4)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属于这种类型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托一些传统的文化区域,在这些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利于开发特色文化产业产业园区。如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等等。第二种是依托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艺术家村,有些是属于创作型的园区,如北京的几个画家村;有的则已形成产业化运作,如位于深圳特区郊边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油画村等。

2.按园区性质划分为5种类型[14]:

(1)产业型。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2)混合型。这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3)艺术型。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4)休闲娱乐性。这类文化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篇3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文化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美国自由主义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造就了其文化市场的空前繁荣。美国先进的文化产业研究对我国研究文化产业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 文化产业 研究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全球性创新领域,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新的经济和文化增长点,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开始对世界格局产生前所未有的战略性影响: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正沿着文化产业这条中轴线展开。美国能成为一个世界文化产业大国,不仅是依赖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等力量,更是依靠美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和保障。美国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保护战略和扩张战略,并采取了全面立法,保护知识产权: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发展:重视人才,提高产业竞争力:注重高科技投入和创新等措施,以实现其对世界文化产业的文化意识入侵,文化标准的操控,技术标准的垄断以及文化产品市场的霸权等的世界霸权。据了解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1/4是文化企业,而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400余家大众传播公司的总收入高达1500亿美元。美国凭借其成功的发展战略,进行文化产品输出,占领国际文化市场,进而进行文化侵略,成为“文化大国”,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如美、英、法、日等,这些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可以说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而且这些国家对于关系文化产业发展各个方面的研究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近几年,中国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也是越来越重视,随着研究日益深入,甚至逐步形成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学”

中国学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日益完善,出现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如祁述裕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作为第一部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专著,以2005-2020年为时间段,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格局中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尽可能客观评估,对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通过对文化产业发展所涉及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力求展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寻求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其他书籍有包括李怀亮的《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胡惠林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胡惠林的《文化产业学:现代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刘吉发等的《文化产业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周正兵的《文化产业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都体现了学科研究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对各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及基本发展经验介绍的著作,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编写的《世界文化报告》,中国文化部等组织编写的《国际文化发展报告》等,对各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介绍。还有就是特别对世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透视。这些著作主要停留在介绍发展情况的层面,未曾深入探讨。如《世界各国文化概览——美国文化》(孙维学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李怀亮、刘悦笛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英国文化管理》(范中汇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法国文化政策》(欧洲委员会编,发过文献中心,1998年版)等等。

再者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的总结、回顾和展望研究。从2001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中心等部门的专家江蓝生、谢神武、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等组成课题组编写的“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对年度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系列分类总结。该书不仅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宏观分析,还对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权威年度报告。

对于文化产业国外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很多著名学者、专家都为文化产业界定内涵,从阿多诺、霍克海默到本雅明,再到现在著名的学者詹姆逊、卡斯特,文化产业的学理性论争从未间断。当代欧美学者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包括对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功能和特征的分析:对文化产业的政策、体制和战略的探讨:也有对文化产业的个案研究、区域报告、行业研究、比较研究和人文理论研究等等。1990年,美国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前助理国防部长、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书。在该书中他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行为标准和制度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那么它就无需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在今天这个全球信息时代,软权力变得越来越重要。1993年,美国提出了建立国内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4年3月副总统戈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大会上宣布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即”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倡议。倡议提出后,美国“20世纪基金会”(Twentieth Century Fund)召集全美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4位专家学者,就美国国内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其研讨成果与1995年以W.德雷克主编的《美国信息基础设施政策之战略》一书发表,该书基本思路对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 孙有中等.美国文化产业[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56

[2] 李怀亮、刘悦笛.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89

[3] 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2

篇4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

旅游地区要想招揽更多的游客,必须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黔西南地区要想发展其旅游行业,就必须重视其地区文化,将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的结合。一个旅游点吸引人的地方不单单是其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条件,还得有其特色所在,黔西南地区可以发挥其文化产业,将旅游点更加突出其历史文化特色,这样可以更多的吸引人的眼球,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

(二)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

黔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居住区,该地区很多的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音乐等都受人们的青睐。为此,黔西南地区可以将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少数民族舞蹈和音乐爱好者更加青睐,更具吸引力,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

(三)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

在旅游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民族节目表扬,通过具有地域特殊的表扬来带动旅游业,让节日文化更加有效的融入到旅游行业发展中。比如贞丰“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等等节庆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旅游者的兴趣,还可以让旅游者学习到更多的地区文化。也是对地区文化的有效传播。

(四)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要想将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政府必须有效的健全保障机制,通过合理的文化渗透,来有效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逐步形成谁开发、谁受益、谁保护的机制。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文化产业; 结构; 特点;

一.文化产业结构的含义

文化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关系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文化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①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结构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产物,并且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发生演变。其次,文化产业结构不单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同时它是一定社会制度的文化反映,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文化反映。”②表现出了文化产业结构的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其三,它是一种社会文化关系结构,也即是一定的文化生产力所展现的一定秩序性和关联性。这种社会文化关系是通过文化产业这种文化再生产过程体现出来的。文化转化成文化产业是这种文化再生产过程,文化产业结构受固有的文化结构的影响。其四,体现的是“文化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只考虑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相互关系。但是“文化产业结构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系统,具有多层次交织共生的特征。它既包括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大类产业间的关系,也包括某一产业内部细分的专业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③而杨吉华在对此概念进行界定时,则只关注文化产业结构在经济层面的含义,他认为文化产业结构既指文化产业在宏观产业结构和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比重。同时还包含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关系。④

文化产业结构除了表现经济层面丰富的内涵之外,还可以从中解读出反映在经济层面之后的更加深刻的文化及政治意味。也就是说,文化产业结构并不单单是现存文化行业的经济组合,而是通过它表征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变动,而文化变动又隐藏着社会阶层的权利和利益关系。它既反映了一定背景下文化商品的市场化水平,也揭示了“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主体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反映出来的主体社会身份和文化权利的差异。”⑤由于文化产业结构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文化消费行为间存在文化权力结构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又传递出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关系,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结构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延伸,展示了一种政治经济学关系。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资源的主要掌握者――政府拥有对社会资源的绝对分配权,文化产业结构正是以一种社会资源的存在方式而存在的,它的产生及演变过程正是不同时期的权利掌握者对以往的历史文化及其它社会资源按其利益集团化的方式分配的结果。在这种意义上来看文化产业结构和其它产业结构就有了明显的不同,它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制约,而其它产业结构更多受自然条件的束缚。

在我国,由于文化产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的政府行政化管理意味更浓,文化产业结构的形成更多的反映出政府从文化的意识形态管理需要出发,对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权力安排与部署。

二.文化产业结构的特点

1、等级性

文化产业结构的等级性是由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决定的,而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必然影响到文化再生产的文化产业的,但是不同的文化产业部类所具有的或传播意识形态的强弱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国家基于文化安全的考虑势必要对文化产业不同部类的重要性作“共同而有区分”的认识和判断。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产业一直处于严格的管控之中,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很难获得市场准入,由此形成了文化产业不同部类间文化权利资源的等级性分配,这种文化资源权利分配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不同文化产业门类发展能力的差异。由此也就形成了各文化产业部类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权重的不同,久而久之,权重大的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被压抑的则逐渐萧条,这也是当前我国部分文化产业门类独大、文化产业整体畸形发展的部分原因。

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产业价值链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垂直供应链和横向协作链。垂直供应链可划分为上、中、下游关系,横向协作链则是产业的服务和配套。每一种文化产业门类均包含了这两种价值链关系,但是在这种横向和垂直关系相互交织的关系网中,总会有一个核心的交织点,那即是具有较长、较广价值链的核心产业,也是这里所谓的等级性较高的文化产业门类,而以较高等级性文化产业门类为中心的相关产业门类则属于较低等级性的产业门类。同时,那些不具有生长较长产业链条的文化产业门类也可归于等级性较低的文化产业门类。以等级性较高的电影产业为例,电影产业垂直供应链包括前期剧本的创作、版权的交易、前期的策划等,中期包括电影制作的所有方面,后期包括流通发行过程涉及的相关方面,有产品的推广和发行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相关的产品,比如与该作品相关的音像制品、各种类型的图书出版、相关的版权交易等。而电影产业横向协作的价值链则出现在垂直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上,前期涉及电影制作相关设备的生产、加工行业,各种类型电影人员的培训行业等,中期有制作过程中的场地提供及相关的道具生产行业、配套的服务行业、作品加工行业等,后期包括与推广该作品所涉及的多种平台及服务、与电影放映相关的设备生产及服务行业、由电影作品延伸出来的生产加工音像、图书等制品的的相关产业等。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电影产业是具有较高产业链价值的文化产业门类,也即是处于文化产业结构的较高等级,而以它为基础生长起来的相关产业门类则产业价值链相对较低,也即是处于文化产业结构的较低等级。

但是,文化产业结构的等级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先处于较高等级的部类也会向较低等级滑落,相反亦然。比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上传播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以前被划为层的网络文化服务就逐渐进入到核心层,成为国家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文化产业部类。同时对文化产业链的重新认识,致使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地位也有了变化。

2、变动性

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动性指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内部之间的联系及比例关系的运动性。产业结构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和丰富的。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产业结构的一部分也不例外。首先文化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提升。2004年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正式从统计的角度确立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内涵,开始有了文化产业统计数据,2004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而2006年,此数字就达到了5123亿元,占GDP比重也由2004年的2.15%上升到2006年的2.45%,2007年占GDP的比重更是达到2.6%。

其次文化产业内部不同部类随着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结构的演变。其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导致新的文化产业门类的不断产生,以互联网为主的一系列文化产业形态,如网络游戏业、博客、播客、微视频等。二是高新技术促使传统文化产业门类向高级化发展,如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运动。三是高新技术使原来独立的文化产业门类逐渐走向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门类,如传统独立的广播、电视、游戏、动漫、出版业等多种媒体融合,产生了新的文化产业类型---新媒体产业(主要包含虚拟社区、电子邮件、聊天室、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

但是,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动性,不是说它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产业发展规律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产业结构的系统性决定了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联能够束缚子系统的运行,使系统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产业内部,有相应的行业经过发展成为主导产业门类,由此带动相关的其它门类,随着其它门类的崛起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原来的主导产业逐渐衰落,新的主导产业门类崛起,又带动相关的产业,周而复始。就文化产业整体及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来说,它也都会经历诞生、起步、高速增长、成熟以及衰退等发展阶段,有着和其他产业一样的周期性。

3、系统性

产业结构体系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产业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例,最高层级为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而在一、二、三产业之下又分别包含不同的次级产业门类。以第三产业为例:第三产业包含流通和服务两大类,其中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服务部门又可分为三类,其一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其二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其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低一级的层次单位组成高一级的层次单位,最后组成产业结构的整个复杂系统。文化产业作为整个产业结构体系靠中间位置的一级,其上位于整个产业系统的第三产业之中,在第三产业系统中,又位于服务部门的子系统之中。同时,文化产业本身除了与整个产业形成一个系统之外,它本身也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在文化产业本身的系统之中,其下又有不同的层级体系。文化产业结构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系统的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

皮亚杰在论述结构的整体性时说“一个结构是由若干个成分所组成的;但是这些成分是服从于能说明体系之成为体系特点的一些规律的。这些所谓组成规律,并不能还原为一些简单相加的联合关系,这些规律把不同于各种成分所有的种种性质的整体性质赋予作为全体的全体。”⑥产业结构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而第三产业则是产业结构新兴的重要亚系统,在第三产业内部,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重要增长极,在第三产业系统内部是一个支撑性的亚子系统要素,在文化产业系统内部,又由不同的部类行业等更小的系统要素组成。文化产业结构的系统性决定了系统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文化产业结构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单个功能之和。同时,系统性决定了层次性,文化产业结构的层次性要求处于较低层级的子系统应当始终围绕较高层级的母系统目标运行,在考虑系统的整体性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向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方面前行,以期从各个较小的层级渐进实现整个产业目标的实现。

4、意识形态性

由于文化产业本身不仅是一种经济产业,更是一种以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特性为客体的文化作为其表达对像的产业形态。基于此,文化产业结构就表现出一种文化存在结构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制度的文化反映,表现出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由于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国家意识形态在文化产业制度和政策上的取向性,这种取向性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结构的每一个层次。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脱胎于政府严格管理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体系下政府根据文化的意识形态的不同表现形态及重要性而划分的文化产业类别,比如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艺术创作、休闲娱乐业等。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把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通过对每层具体文化产业门类的考察,不难发现这种划分除了产业经济学上的意义外,更多的反映了相关门类意识形态的强弱,在此基础上,文化资源分配上的差异表达出权力的差异。

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结构是现存一切文化关系的制度性反映与总和。它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制度文化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的主体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反映出主体社会身份和文化权利的差异。“由于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与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文化权利结构上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反映着不同主体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决定的不同的社会关系,因而文化产业结构是人的社会关系延伸。”⑦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存在方式,受到政府掌握的资源分配权的制约,政府对资源的分配首先考虑的是对其统治的影响,基于此,位于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具有浓烈意识形态意味的相关产业门类就成了政府强力控制的部类,当然也是具有文化资源分配优势权的部类。这就使得文化产业结构不仅具有一般产业结构的意义,更具有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4.

②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4.

③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4.

④杨吉华.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中央党校2007年博士论文,第32页

⑤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创新[J].思想战线,2003,(4).

⑥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

篇6

关键词:文化产业型企业;融资;华谊兄弟;融资创新

一、 文化产业型企业的概述与发展

(一) 文化产业概述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作为主体,以媒体作为传播方式,以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实现手段,以软件、动漫、数字等企业作为载体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德国。1974年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里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的现象。后来,"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意识形态功能等被剔除,用来特指一个新的产业类型,广泛地运用于各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

我国于2004年4月1号由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关于的通知》(国统字〔2004〕24号)。该文件指出,文化产业是指为人们提供文化精神娱乐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活动的集合。而文化及相关产业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文化服务,包括新闻、出版、版权、广播、电视、影音、文化艺术、网络、文化休闲、商务等服务;二是相关文化服务,包括文化用品设备的生产及相关文化用品和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文化产业在不同的国家被称作不同的名称,德国"文化产业"被称为 "媒体文化"、"文化工业"等;英国"文化产业"被称为"创意产业"。

(二)文化产业型企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文化产业型企业发展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起步,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文化产业型企业的起步阶段。1980年,我国第一家音乐茶座在广州开设,标志着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文化产业型企业缓慢发展,但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第二阶段为文化产业型企业的调整阶段。该阶段,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地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浪潮延伸到了文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不同形态的文化企业出现在这一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文化产业型企业的全面繁荣阶段,这个阶段是国家各大部委都分别发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文件,以及由国有文化企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变成一个可以兼并社会资本进入的、不同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文化企业,使其资金能力和市场选择具有更多的机会。

第四个阶段为文化产业型企业的高速发展阶段,该阶段是把高科技的东西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把当地的民俗、人文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中国自主产权的特色。有了自主创新的文化品牌,逐渐变成为由自己产学研一体化,包括创意这样一些作品、文化商品,逐渐开始对外开放,销往全球。

二、 文化产业型企业融资及现状

文化产业型企业的融资是文化产业型企业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文化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所必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以文化产业为主融通资金,使企业的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过程。当资金短缺时,以最小的代价筹集到适当的金额,当资金盈余时,把适当的资金投放出去,从而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融资、发展、再融资、再发展的过程。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进行各种生产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保障。

进行文化产业型企业的融资是文化安全的需要,保护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挥我国浓厚文化底蕴的优势,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此外,文化产业型企业的融资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文化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可以在市场中占优势地位。在我国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融集到足够的资金,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型企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型企业的融资存在的问题:

1. 融资方式单一,社会的资本参与度小,直接融资的门槛高,融资成本高等问题。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资金的引入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以及国家对一些领域准入的一定限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投资的积极性非常高,以美国为例,公司、基金会和个人对项目的捐助资金是政府投入的2~3 倍,但我国文化产业的民间及外资资本参与度很少。证券市场门槛高、融资体制不健全以及企业融资的成本较高,使文化产业型企业也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到资金。

2. 文化产业型企业的政府财政投入资本少、引导性弱以及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各种金融中介机构缺失等问题。目前在政府投入力度不强的状况下,金融支持的力度也较弱。由于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项目评估的专业程度低,对以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否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中进行正确的市场分析和收益预计,因此金融机构还未对文化产业型企业制定相应的授信政策,并对文化产业型企业的贷款保持谨慎态度。

三、 华谊兄弟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忠军、王忠磊俩兄弟成立,刚开始以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全面发展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艺人经纪、唱片、电视剧、娱乐营销等方面,在这些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于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2008年华谊兄弟并购经纪公司中乾龙德和影视公司金泽太和后,实力进一步强大。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环球热力兄弟影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发行有限公司等。华谊兄弟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涵盖电影、电视剧制作以及艺人经纪的传媒企业,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现有的电影、艺人经纪和电视剧三大板块在各自细分领域均能位列前三甲。华谊兄弟依托国内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契机,打造以"华谊兄弟"为品牌的文化产业资源综合平台,实现对知名制片人、导演和演员等资源与公司业务的有效结合。

华谊兄弟曾于2001年、2005年、2007年在资本市场进行过三轮融资,并在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宣布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第七批创业板拟上市企业的审核,成为在创业板挂牌的最大民营影视制作集团。从自有资金联合投资、股本投资、吸纳社会资金入股公司,到银行无担保授信贷款,再到上市融资,华谊公司融资渠道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影视发展模式的变迁。华谊的融资方式不仅仅是解决了华谊自身的资金瓶颈,更能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型企业的融资有深远的影响。

四、华谊兄弟的创新融资

(一)三次私募资金

华谊兄弟在私募过程中,采用 "股权融资+股权回购"的操作手法,先从原股东手中溢价回购股权,再向新投资者出售股权,这样保全了版权的完整性和对公司的控股权,加强了对外部资金流动性的管理,方便企业在获利后可以安全退出。

1、引进TOM集团,回购太合股权。

2000年3月,太合集团出资2500万元,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将公司变更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王忠军兄弟与太合集团各持50%股份。2001年,王忠军兄弟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以55%的比例拥有绝对控股权。2004年底, TOM集团有意入股华谊兄弟。王氏兄弟借此机会,回购太合集团的股份并达成以下协议:TOM集团向华谊兄弟投资1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购买了华谊兄弟27%的股权,另500万美元认购华谊兄弟年利率为6%的可转债券。王氏兄弟用3倍的价格回购太合集团45%的股份,太合集团以300%的回报率而退出。随后,"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改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在同一时间,华谊兄弟引进一家名为 "信中利"的风投机构,以7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了3%的股权,这轮私募王忠军兄弟共获得资金1070万美元,除去购买太合集团股份所花的7500万元,剩余1300多万元。这时,王氏兄弟的股权有70%。

2说服马云入股,回购TOM股权。

2005年12月,华谊兄弟开始了第二轮的私募,这次引进的是马云掌控的中国雅虎。TOM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20%的股权,王氏兄弟和马云联合接手,其中马云以中国雅虎的名义接手15%、王氏兄弟回购5%,TOM集团还持有7%的股权。大约同一时间段,王氏兄弟还从"信中利"手上回购了2%股权。此次私募之后,王氏兄弟的股权占到77%。

3引入分众,为IPO铺路。

2007年,分众传媒等向华谊兄弟投资2000万美元。王忠军引进了分众传媒,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分众传媒有着媒体行业综合的经验;另一方面,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已获得外国投资者的认可,对华谊兄弟海外市场上市时投资者的疑虑进行扫清。

从华谊兄弟成功的三次私募中发现,一个企业能够迅速的成长,与该企业的资本运作有很大关系。任何企业都必须依靠资本,立足实业,华谊兄弟的私募股权融资方式,融资的资金大约4亿元,使企业迅速发展,而王忠磊俩兄弟的股权并没有因股权融资而使自有的股权被稀释,反而一直在不断地提升,在这三次资本运作过程中,无论是引入太合集团,还是引进分众集团,华谊兄弟始终处于有利的主导地位,控股始终在50%以上,保证企业的主动权。另外,华谊兄弟在运作资本时,把引入的资本额始终控制在企业发展的预计之中,保障企业由充足的资金来源,也不会使企业在最后因资本运作而拖累。

(二)创业板上市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华谊兄弟和中信建投证券公司根据询价对象的报价情况,并综合参考公司的基本情况、本次募集资金的需求总量、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确定此次的发行价格为人民币28.58元/股,共募集资金约为12亿余元,比拟募集的资6.2亿元超出了超募5.8亿余元,超募率达93.61%。成功上市使公司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更为标准化、系统化,保证了整个业务运作体系的规范化和高效率。这样,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益,更主要的是为我国文化产业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树立了一个范本,对规范中国文化产业型企业的市场、净化市场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引进其他公司合拍影片。

《可可西里》和《功夫》均与索尼一哥伦比亚合拍,《情癫大圣》是与香港英皇合作,《天下无贼》和《夜宴》是与香港寰亚合拍,分别投资4000万元、1.28亿元,《墨攻》则采用了亚洲四个主要发行地区的公司联合投资并负责各自区域电影发行的方法。这样的融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拍片时自有资金的投入,降低投资成本,加快资金的周转率,还分散了影片不卖座的风险。

(四)预售版权,加快资金的回笼。

在影片上映之前,片商可以向发行公司和放映公司预售发行权、放映权,收取一定的定金支持影片的制作,同时也能以预售合同为担保融资。华谊兄弟开创了新的融资方式,版权抵押贷款。相对而言,银行贷款是一个较新、普遍性的融资方式。但银行方面谨慎,他们对电影公司的要求很高。《夜宴》就是华谊兄弟与银行的首次合作,虽然此次合作是由中间公司进行担保的抵押贷款;而从《集结号》开始,首次以知识产权作抵押取得招商银行的贷款,这是一个新的融资形式,相信会为以后更多的文化产业公司获取银行融资起到示范作用。

(五)电影的衍生品市场

华谊兄弟通过借助自有的产业链,拓展电影衍生品市场,已投资了6家一流水准的影院,形成了编剧、导演、演员、制作、市场营销、院线发行、影院放映相对完整的生产链,以及音乐、经纪人、新媒体等多种业务的运行模式。这种多方位的运行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益,为今后的融资提供良好的条件。

华谊兄弟成功的融资方式,表明我国的文化产业型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资本市场,这对文化产业型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意味着文化产业加入了国家经济大循环中,并确立和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地位。此外,华谊兄弟融资渠道的拓展过程也说明,在现有条件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型企业应该探索更多的融资方式。结合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来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控制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五、小结

文化产业型企业的融资创新是文化产业快速迫切发展的主体部分。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型企业的加快发展, 文化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华谊兄弟这样的大型文化产业型企业在我国毕竟是屈指可数,当今能实现文化产业型企业大发展的势头就是树立规模,创造品牌,突破融资上的瓶颈。整体而言,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文化产业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华谊兄弟集团为文化产业的融资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方案,可供参考。每一个文化企业有其自身的特质,如何扬长避短,发掘合理有效的融资模式,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研究考虑文化产业型企业特有的性质,如何针对文化产业的特性,不断创新融资方式,解决产业长远发展的资金问题,将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产业2012投融资项目手册.[R] 2012.

[2]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R] 2012,(4).

[3]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R]银发,2010.(9)

[4]周珉,等.当下我国广告传媒的投融资环境分析[J].商业营销,2012,(2).

[5]左传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方式[Z] 2008(4)

[6]魏鹏举,等.文化产业投融资[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

[7]王全喜,等.华谊兄弟的融资渠道拓展[J].中国经济,2010,(7).

[8]中国广告:和谐与创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访谈录[J].现代广告,2007.

[9]赵渊.文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其破解路径.[J]北方经济,2012,(1).

[10]田海明.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及发展之思考[J].学术界, 2011,(1).

[11]刘玉珠.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金融,2011,(22).

[12]林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42).

[13]李倩.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的当代审视[J].知识经济,2011,(5).

[14]谭莹.文化产业融资困境的破解之策[J].现代商业,2012,(6).

[15]中国金融年鉴 [M].2010,10.

[16]李华成.欧美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

[17]Banks mark. Craft labour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10,16(3)/

[18]孙承天.等.华谊兄弟的造福神话[J].卓越理财,2009,(11).

[19]邵奇.从华谊公司融资渠道拓展看中国影视业的发展[J]传媒,2009,(12).

篇7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 文化产业 淮安市清河区

1 概述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应该放在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文化产业的内涵是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创新思维以及完善的关联产业链。通过对文化产业与生产制造业的嵌入性关系及协同演进的研究基础上,进而提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最终实现制造业的升级。

2014年年初,江苏淮安入选“中国财力最雄厚50强城市”,成为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已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文化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清河区为淮安市的主城区,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文化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并且形成了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一些生产聚焦,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与生产制造业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发展,是推动淮安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重点。

2 产业链嵌入: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链包含了经济活动中各个产业部门的内在关联,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背景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互动发展趋势。在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销售服务等环节都渗入了文化产业的相关因子。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嵌入关系是指相互联系的产业链成员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完整的产业链条上,生产制造业企业与文化产业企业基于某些共性而建立合作,从而形成相应的嵌入关系。这种嵌入关系一旦形成,将赋予上下游企业内生的发展动力,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协作能力。

文化产业企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把创意元素注入产品制造,使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本,使经济发展能够更多地依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创意”经过现代技术的嫁接,与制造业融合,使产品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而“创意”融入到研发、营销等价值环节的过程,就意味着产品观念价值的提升和价值创新的实现。

2.1 文化产业可加快制造业的创新速度

在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企业内部完成,创新也局限于企业内部。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内部创新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创新速度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要素。文化创意型企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通过技术合作与共享参与制造业的创新,使得各自的优势资源得以整合,提高知识创新水平,并通过知识共享使双方受益,提高知识创新的速度,同时可以节约知识创新的研发投入,节约生产成本。

2.2 文化产业可促进制造业资源配置优化

咨询、会展类文化企业为制造类企业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重要渠道,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产生了更高的效率并改进商品和相关服务的质量,是高新技术和新品研发的重要推动者。文化产业企业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提高制造业的专业化效率,同时通过合作与学习机制提高制造业的创新水平,文化产业企业既是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输出的媒介。文化企业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推动资金、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加快产业链上的资源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2.3 文化产业可提升制造业的专业化效率

文化产业企业通过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的基础活动,提供物流服务、技术支持、营销策划等服务,使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具有连续性和协调性,是信息交换更加顺畅,从而降低企业的合作成本,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同时,文化产业企业在信息咨询、人才管理、研发设计方面较制造业内部相关部门有着更高的专业性,通过向企业输送更多的智力支撑,有效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3 清河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设想:“1340”文化产业支柱计划

“1340”文化产业支柱计划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背景下,根据清河区实际制定的,旨在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招引培养重点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实现与制造业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以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为契机,举办1次文化旅游产业专题研讨招商活动;推进工业设计园、创意产业园、动漫产业园等3个平台建设,争取2-3年培育一个千万级产业园区;招引培育“40”家文化旅游支柱企业。

3.1 “1”次文化产业专题招商活动

清河区是作为淮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千余相关企业落户兴业,投资环境良好。从扩大区域知名度、汇聚产业投资、吸引创意人才的角度出发,应策划举办高层次招商推介活动。

清河区可以中法建交50周年为契机,由区商务局负责筹备,同中法工商会、法国驻华大使官联络,争取“明日之城,未来市场”项目,与清河区有关主管部门及企业建立联系渠道,探讨在相关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可行性。适时邀请法国企业来淮考察投资环境,展开本地相关企业与法国企业的对接洽谈活动,对接项目合作、加深双方交流,寻找合作机会,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搭建平台。通过这种高端交流活动,可快速扩大清河区的知名度,提升其美誉度和影响力,从而扩大本地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3.2 推进“3”个平台建设

目前,清河区的文化产业已起步,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建项目中工业设计园、创意产业园、动漫产业园是清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点,这三个重点园区的建设是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现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平台。

集群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从清河区总体情况来看,产业载体大多还处于企业集中阶段,未形成完善的服务平台,产业集聚的提升效应还未显现;由于总的产业布局规划不够明晰,又缺乏产业动态信息的及时沟通,已出现园区间产业同质化问题。加强设计相关行业的建设,形成上下游企业的聚集效应。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专业集中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产业联合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园区内的企业集中于设计行业或者动漫行业等,其他行业的企业为补充。如果园区内集中了业内比较精华的企业,那么形成品牌效应就是园区良性运营的自然结果。

3.3 扶持“4”类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围绕文化名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扶持壮大知名文化旅游企业、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产业领军人物4类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倍增发展集聚效应。重点招引10家左右国内知名的文化企业入驻,提升全区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在调查摸底现有文化企业的基础上,重点筛选10家企业作为培养对象,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逐步培养成为规模以上的文化旅游企业;在根据现有文化旅游企业纳税情况的调查,重点筛选10家企业作为培养扶持对象,逐步培养成为规模以上的文化旅游企业;以引进和培育的方式,加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省“双创人才”、“博士计划”等高层级人才,育文化产业领军人物10名左右,出台人才扶持奖励政策,壮大清河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可探索区域一体化协作机制,由区政府牵头建立相关地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发展官方协作的管理委员会和民间经济发展行业协作组织,吸纳各地区官产学研界参与,共同合作建设区域代表性和影响力大的产业合作发展项目。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2]丛海彬,谢子远,闫国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以宁波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张琰.生产业创新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淮安市2013年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

(HASZ2013012)《清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青岩古镇;特色乡镇;特色文化产业

一、青岩古镇基本概况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r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2005年9月青岩古镇景区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0年青岩古镇荣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岩古镇不断在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军事要塞,文化名镇,四教合一

青岩古镇有“茶马古道”和“南部要塞”之美誉。贵州居西南各省之中,地势极为重要。因此,雍正时云贵广西总督额尔泰奏请改流时首平贵州,夺取战略要地,以控制西南咽喉。明清“改土归流”最为剧烈动荡的时期,云贵川战事不断,尤其是贵州。青岩作为贵阳南大门,加之为“四达之涂”交通方便,本身土地承载力又强,粮米充足,军事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突出。青岩“四教并存”,道教、佛教、天主教与基督教和睦相处,信众互相尊重,寺庙阁楼独具特色,相互渗透,和谐共存,成为特有的多远宗教文化景观。除此四教以外,青岩少数民族信仰、汉族民俗信仰,以及本土宗教,一应俱全,和谐共存。

(二)民俗传统,特色明显,建筑独特

青岩古镇民俗民风淳朴,传统优秀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和保护。青岩古镇的正月花灯、舞龙以及布依族的六月六是当地最为盛大的欢庆节日和庆典活动,以民俗民风为载体和表达形式,表达出青岩古镇悠久而又淳朴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当地社会发展的又一真实写照和深动体现。青岩古镇的特色美食也颇负盛名,其中青岩猪脚系列、青岩糖系列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尤为得名,这也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给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文化衍生消费影响。青岩古镇的另一块独具文化艺术魅力,彰显特色乡镇风采的建筑风格,深动形象地表现了青岩古镇历史文化内涵。

二、青岩古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青岩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彩的特色文化产业。主要表现出军事要塞,文化名镇,四教合一,民俗传统,特色明显,建筑独特等特点。基于对青岩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调查,根据青岩古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探究出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保护开发并重,助推旅游发展

青岩古镇具有浓郁的风俗民情、独特的居民建筑、厚重的礼仪宗教,保护和开发并重,是青岩古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岩古镇是贵阳市首个5A级景区,也是贵州历史文化对外宣传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名片。根据地方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其特色资源和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其具有时代感,文化性,艺术感的民俗民风,历史记忆,文化符号,建筑风格,通过资源整合,历史文化的重新拾遗,宗教遗存的表达再现,地方特色的开发和培育,定能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在文化产业上形成地方特色和独具历史文化魅力,从而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乡镇。

(二)发展名特优新,培育文化市场,走品牌特色发展之路

青岩古镇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完整的基础设施,名特优新的重视和发展是推进青岩古镇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青岩古镇特色文化产业品质和品位的科学手段,是青岩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市场培育,是青岩古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科学性发展道路,加强文化市场的培育、建设和完善,推进和带动产业进一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岩古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文化品牌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

(三)加快扶贫开发,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投融资助,提高人才科技水平

加快保护传承,强化开发利用,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投融资助。保护传承是青岩古镇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开发利用是地方资源和挖掘特色,形成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财政投入给发展带来希望,给生产带来雨露,是发展的中流砥柱;投融资是资金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有力手段的体现,是经济社会的联动和带动的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和深远影响,青岩古镇已经逐渐形成产业完善,链条规整,特色明显,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地域发展格局,但是青岩古镇人才基础相对薄弱,加之科学技术有待,人才和科学技术任然是当地发展亟待解决和强化的重要部分,所以青岩古镇,应加大力度人才培养和引进,文化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文化视野宽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是发展的实干家、推动者;科学技术不仅能打破青岩古镇传统的开发生产和建设规划,而且能高效有序的实现经济效益和价值,科学技术的应用转型和人才培养是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保护膜、催化剂。

三、青岩古镇发展反思

青岩古镇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过程中牢牢坚守以上发展路径并且时刻保持以下几点思考,必将带来更好更大新的发展。

(一)增强意识观念新思想

青岩古镇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开发和保护的思想观念不足,产业意识、资源意识、开发意识、产权保护意识任是当前意识缺乏表现出来的的主要问题,应增强文化产业意识,使丰富的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

(二)强化创新创意新理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意新理念背景下,注重创新创意,是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制度创新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保障、内容创新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保障、手段创新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力保障。应强化创新创意新理念,助推青岩古镇更好发展。

(三)深化转型升级新举措

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有相对的条件和有适中的设施,但是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布局,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应该打破传统发展局限,摒弃保守发展观念,以发展模式转型为步调,以产业系统升级为拍子,转型升级、优化完善为思想建设,引领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走新途径、新方向和新高度。

(四)坚持开发保护新常态

青岩古镇的历史地理情况、社会经济格局和文化资源特质等基本情况,深刻奠定和深远影响了青岩古镇的发展趋势、转变姿态和整体属性。开发是发展的手段,保护是发展的举措,而开发和保护并举,才是青岩古镇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结语

结合贵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总基调,深入透析青岩古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切合经济社会发展,践行“青岩古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增强意识观念新思想,强化创新创意新理念,深化转型升级新举措,坚持开发保护新常态,坚持思想理念革新,深化举措和可持续发展,青岩古镇定能开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前景。必将在贵州民族乡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畅.贵州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分析[M].贵阳,企业文化,2012.

[2]麻勇斌.论推进贵州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路雁冰,刘俊娟.贵州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M].贵阳贵阳学院学报,2011

[4]黄浩.贵阳市青岩古镇的特色及其保护[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1998.

[5]曾芸.贵州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发展道路探究[M].贵阳,当代经济,2010.

[6]贵州省文化产业研究课题组.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7]金元浦.贵州文化产业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J].当代贵州,2010.

[8]吴文仙.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三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J].当代贵州,2016.

[9]齐勇锋,吴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

作者简介:

篇9

辽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宝贵的文化资源使辽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体系,为辽阳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辽阳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从辽阳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入手,探讨辽阳文化产业发展重点类型及发展建议,从而形成对辽阳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的意见。

关键词:

文化产业;辽阳;文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01202

0引言

辽阳向来被称为文化古城,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是辽宁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康熙年间,辽阳一直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诸多典籍中,有关辽阳文化的记载俯拾皆是。在数千年的文明演进中,辽阳拥有着众多积淀丰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古迹。

辽阳文化起步较早,从早期的汉魏壁画墓就可以看到文化的痕迹,百戏乐舞、车骑仪仗、杂技、斗鸡等,但是文化不等同于文化产业,为了使辽阳文化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先后建成高公馆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辽宁厚德昌女娲石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具有文化影响力的项目,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和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链条,形成了辽阳文化产业发展重点类型。

1针对辽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1广播影视传媒

辽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应深入挖掘辽阳古建筑文化、辽阳抗战文化、辽阳民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纪录片、宣传片,推出宏片巨制。充分利用辽阳东北第一城的地理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影视制作公司来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建立集旅游观光、影视拍摄于一体的影视拍摄城,凸显扩大辽阳的影响力。

1.2出版发行

要充分利用辽阳现有优势,利用优势的地理位置,将辽阳打造成影像制品、出版物运输、配送基地,利用辽阳人工劳动价低的优势,打造辽阳包装印刷中心。

以辽阳日报为龙头,引进知名出版策划机构,打造科技教育、财经管理、IT技术、文化、地理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的图书出版。办好市内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媒产品,吸引市外主流报媒、国内知名综合性网站在我市设立办事处、记者站或总部机构。结合辽阳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一个大型图书物流批发中心和图书版权交易中心。结合传媒出版业的发展,支持印刷企业积极承接图书报刊出版业务,打造集材料供应、装潢设计、印刷制作、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包装印刷产业。

1.3文娱演艺

辽阳强力打造能够代表本地文化、具有较强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从设计、策划到推行,形成文化产业链,挖掘“辽阳鼓乐”和广受欢迎的“二人转”文化及地区戏曲文化,提高文化的感染力,提高文化的参与性,更好的培育发展特色文化娱乐场所,发展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歌舞厅、音乐厅、酒茶吧、休闲屋等大众文化休闲载体,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利用好剧院、体育馆等文体场馆,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活动策划、咨询评估等文化演出中介组织,推行艺术经纪人制,推动文化创作、文化演出一条龙运作,支持创作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符合市场口味的重点演出剧目,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具有时代特征、高品质、健康的歌舞剧、话剧以及其他综合性文化演出项目,积极组织大型的文艺表演和综艺娱乐节目,繁荣演艺市场(图1)。

1.4民间工艺

立足地方优势,大力发展楣偻鸵ぶ贰⑻子河民间剪纸、印刷画民间剪纸、千山白酒酿造技艺(麸曲酱香酿酒法)、铧子白酒酿造技艺(四高一长复式酿酒法)、张书白酒酿造技艺(黑曲、麸曲复式酿酒法)、张宪法木板全烙画(宏伟区)、甄萍葫芦雕刻(宏伟区)、孙全一根雕(灯塔市铧子镇)、王秋宝印章(灯塔市五星镇)、手工丝网花、石雕、罗大台石刻等民间工艺。白酒酿造技艺应该走专业化生产和集团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民间剪纸应向高档精品发展;甄萍葫芦雕刻、张宪法木板全烙画、罗大台石刻的发展则应以完善产业配套为突破口,打造民间工艺精品,走品牌战略,形成旅游产品、纪念品、欣赏品、把玩品、收藏品等几个不同品种的民间工艺类型。在发展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形成民间工艺培训班,带动地方就业,形成民间工艺的量产。

1.5文化旅游

在辽阳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契机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利用、整合、挖掘现有的文化资源,重视旅游的品质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重点发展古城四合院游、东京城风情游、满铁附属地抗日旅游、汤河温泉游、弓长岭娱乐休闲游、开发太子河流域沿岸文物景观,建立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特色文化线路、开发河东新城等旅游精品,通过精品线路引领、节庆活动带动、嵌入式营销传播等方式塑造辽阳文化旅游品牌。2012年辽阳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4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2138.3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3.9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有注册旅行社38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13个,3A以上旅游景区8个。星级以上宾馆8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充分体现辽阳文化底蕴,形成旅游品牌,重视休闲娱乐中心和休闲旅游圈的建设,重视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以点带面,重视旅游内涵的打造,形成一村一景的旅游文化氛围,构建生态休闲――美术工艺品产业链、生态休闲――演艺产业链、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传媒产业链(图2)。

辽阳要想大力、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改造原有的文化产业格局,重视文化产业合理分配,根据辽阳各区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文化产品品质等,以文化产业资源集中地为重点,充分发挥各区、县(市)的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完善功能划分,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一轴、两翼、三项目、七品牌”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见图3)。

“一轴”即太子河文化轴,是以太子河为分界沿河分布的文化产业轴,包括太子河生态公园等。

“两翼”包括辽阳老城区和河东新城两区。“西翼”即主城区文化休闲区,是以白塔区、宏伟区、太子河区为主,包括襄平书院、彭公馆以及辽阳白塔等古建筑为主,辽阳大剧院的演艺娱乐、文圣区的歌厅酒吧为依托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东翼”即河东文化创意区,是位于太子河东的以工艺设计、科技馆、文化中心大剧院、人民公园、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集聚区。

“三项目”即辽阳县辽宁厚德昌女娲石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弓长岭五大温泉旅游产业项目、高公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

“七品牌”即集中力量建设七大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园区,包括“一水三城”文化旅游品牌、佟二堡休闲购物游品牌、打造葛西河历史文化长廊旅游品牌、鞍辽两市中央公园旅游品牌、汤河温泉文化博物馆(汤河假日水上乐园)品牌、汤河湿地生态公园(湿地公园水上大世界)旅游品牌、楣偻鸵の幕品牌。

参考文献

[1]翁惠娟.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N].深圳特区报,2012-04-26.

[2]姚芳.对大力发展我区民族文化产业的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0.

[3]刘志扬.辽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东北大学,2009.

[4]曾红元,刘明伟.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之城市软实力提升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曲江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探析――以河北保定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

篇10

【关键词】文化产业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一、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并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成熟的发展模式相比,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及规模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

浙江省在全国作为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已拥有雄厚经济发展实力的省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居于全国的前列。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传统的文化产业完成了阶段性的工业化改造,使原有的文化产业向着文化资源加工产业成功转型,并且其发展已在空间上形成了合理性的布局,在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规划的同时,不仅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而且发展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作为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较早、发展较具规模的省份,浙江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

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资源市场开发利用情况和技术市场的投入情况,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因素和资源因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制度因素是保证,技术因素是关键,市场环境因素是有力支持。因此本文将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一般影响因素可分为以下五类:政策因素(宏观政策调控、相关法律法规、政府相关政策)、经济因素(人均GDP、第三产业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资源因素(文化基础设施、传统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技术因素(信息化程度、文化娱乐发展水平)、市场因素(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市场)。上述的五种影响因素中,将不能量化的政策因素不列入量化研究的范围,剩余四个因素细分为各个有代表性的指标,从中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12个指标:经济因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资源因素(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普通高等院校在校人数;教育经费),技术因素(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就业人员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市场因素(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际游客;艺术表演机构数)

过对相关影响因素指标的研究分析,经济因素对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影响程度是最为显著,这表示,区域经济的经济竞争力的规模速度、增长速度水平,其发展和进步将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即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呈现正相关关系,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其发展进步会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次是资源因素对文化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管是从人力资源因素还是文化产业投入支持力度的相关因素看,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均影响较大。资源因素中的各个指标的增长速度无一例外的都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受到了人力资源的大力投入,也受到了文化产业核心资源的大力投入的影响。

再次是技术因素对文化产业产生的影响力,这表明了信息技术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力。浙江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催生了各种网络载体、具有数字内容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加快了文化各行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并且在国内都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尤其是高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未来影响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持。

最后是市场因素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文化市场涵盖了很大的领域,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连接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关键环节。文化消费水平的高低,必须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其增长是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前提条件的。近年来,浙江省居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为文化产业的消费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但是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距离经济水平的增长速度而言,仍然滞后。

三、结论及相关建议

现阶段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以经济因素影响带动为主,发展经济可带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其资源因素和技术因素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日趋突出,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和水平势在必行。

因此浙江省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大文化产业相关资源和技术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并且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加强现代文化市场建设。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在已经抓好一批发展速度快、成熟度高、成长性好的文化产业的情况下,如何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高端技术产业相融合,深入科技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型,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文化创意强、影响力范围广的文化创新品牌,如何打造更加优化的文化产业空间和结构的发展,仍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翁旭青.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检验[J].商业经济,2014(02):47-49.

[2]朱蓉.基于产业融合的文化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改革与挑战,2014(1):110-114.

[3]章迪平.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报,2013(04):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