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4 08:1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作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作调查报告

篇1

一、主要做法

1、各级高度重视,创造良好条件。开展选调生工作以来,县委把选调生工作纳入了干部工作总体规划,先后下发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选调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选拔、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县委组织部将选调生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选调生所在的乡镇党委,认真落实培养措施,积极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多管齐下锻炼,促使尽快成才。为尽快提高选调生的政治业务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养教育。一是搞好岗前培训。每接收一批选调生,县委组织部都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县情县策,为他们尽早进入角色,较快适应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县委组织部每年制定干部培训计划时,注意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我县的12名选调生先后到省、市、县三级党校进行了培训。三是强化实践锻炼。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方式,对选调生进行全方位培养。采取“小步快跑”的做法,有目的进行多岗位锻炼。目前,我县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一般都有两个以上岗位的经历。同时,针对部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时间长、对宏观问题、全局问题把握不够的情况,我们有计划地安排4名选调生到市县两级机关挂职或帮助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经受锻炼。

3、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健康成长。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责任制度。县委明确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与所在乡镇的选调生结成对子,负责选调生的培养,定期了解情况,实行传帮带,帮助选调生熟悉情况,把握角色位置,尽快完善提高。二是建立了谈话制度,全面了解选调生工作、生活方面的情况。坚持每年与选调生谈话不少于两次,对个别期望值过高、工作不够安心的选调生,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做出成绩。三是建立了思想汇报制度。每年让选调生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交流经验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想汇报制度,会同乡镇党委制定针对性强的培养措施,基本保证了每位选调生有充足的基层锻炼时间。四是建立了定期考察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结合年终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了解,掌握优秀选调生名单。建立了选调生考察档案,根据考察情况排队,为及时提拔使用提供了依据。

4、加大培养力度,优先提拔使用。在选调生的选拔使用上,坚持培养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坚持标准,适度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选调生。对那些各方面比较成熟、发展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选调生,破格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县委以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大胆提拔使用了10名选调生。目前全县最年轻的科局级干部都是选调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同志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还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部分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对选调生存在“过客”思想,在工作安排上有临时观念,认为选调生是来“镀金”的,属“飞鸽牌”。有的将选调生到基层锻炼等同于一般的考录公务员,不给他们安排有利于锻炼提高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不愿把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交他们去承担,致使选调生在基层锻炼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选调条件不高,选调方法不够合理,锻炼渠道较为单一。从近几年选调情况看,所选学生基本上是中游偏上的,在班里特别突出的并不多,多数不是同级生中的最优者,许多学生把选调作为考研不成功后的一种选择,选调院校占最大比例的是二、三类院校,重点高校较少。从选调条件看,近几年放宽到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符合条件之一即可。由于有不少报名者只是在某年度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有的仅担任过一般干部,自身条件不高,降低了选调生的整体素质。同时,选调生分配渠道比较单一,选调生全部被安排到乡镇,比例不合理,没有注意专业特长,使多数选调生所学专业几乎荒废。此外,对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的选调条件也不够优惠,吸引力不强,造成了选调的高层次人员偏少。

3、公开选拔机会的增多,客观上造成部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不安心。近几年上级机关比较注重从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选调生中公开选拔干部,这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虽有利于选调生的提拔使用,但客观上使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对基层刚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离开了,不仅不利于锻炼成才,也加重了基层对选调生“镀金”思想的片面认识,基层选调生中出现了一种“应试干部”现象,有的选调生一年应对各种考选多达数次,报考省直机关没考上,再考市里的,市里的考不上再考县里的,而且这次考不上准备下次再考,把考试看作跨入上级机关或职务提升的“快速通道”,难以将精力用在工作上。另外,个别选调生对自己把握定位不够,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的整体形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选调生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央和省委对选调生工作的指示精神,认识到做好选调生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引导他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对选调生工作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选调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做好选调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2、从源头抓起,严把“入口”关。建议调整选调条件,改善选调方法,提高“门槛”,确保选调生的整体素质。对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这几条要坚持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好。同样是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对全国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在掌握上应有所区别。再是担任什么职务、任职时间多长,三好学生需要评上几次才能报名等,都应具体明确。建议进入考察范围比例扩大,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加大从硕士、博士研究生中的选调力度,实行倾斜政策,以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篇2

一、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科普工作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经调研,我们认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基础设施、机构、手段等,都有较大改善的提高。形成了一支开展科普工作的基层骨干队伍。镇、行政村均安排有专(兼)职的科普人员。同时还设有一定的科普经费,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部份还配有用于科普宣传的画廊、橱窗、黑板报、活动室、“三农”服务网等基础设施。

2、科普宣传因地制宜。

各地都能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如:八步区莲塘镇、贺街镇,根据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成立了蔬菜、养猪等专业协会,引导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时销对路的农产品投放广东市场。富川县莲山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猪-气-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培训。市直各专业局结合地方特点,每年都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特色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3、“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

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昭平县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主产区,也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县涉农部门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向茶叶产业化发展。先后引进了“福云六号”等一批新品种及相关种植技术,建立了有机茶种植试点示范基地,逐步引导茶农向有机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档次和质量。目前茶叶生产已发展壮大成规模产业。

二、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不足和问题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紧进行,农村科普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城区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1、科普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是科普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我市部份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普宣传栏、图书室等一些基本宣传设施不完善,不健全。给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部分行政村对开展科普工作不够重视,使得这项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状态。三是科普工作对象也不平衡。我市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就剩下老人和儿童,文化层次与年龄结构不平衡,往往不太重视对他们的科普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科普宣传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在宣传内容上,普及实用技术方面的宣传较多,而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宣传较为薄弱,致使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赌博等不文明生活方式还偶有存在。在科普宣传方式上,各村一般是以出黑板报、宣传画廊、挂图、拉横幅等传统的宣传方法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缺少新颖有效、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

4、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够重视,对身边各类农加工企业和种植、养殖场所的典型示范、宣传教育作用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建议和设想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贯彻科教兴农战略,立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参与;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强化科普宣传,营造科普氛围;整合区域资源,延伸工作网络;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工作亮点;抓好科普下乡活动,实行镇村连动;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

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配合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建议镇、村要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普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篇3

暑假期间,我有幸能有机会进入浙江省衢州市东方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部进行为期二十天的会计实习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切身实践,不但使我体会到了将会计理论实际应用于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重要性,更令我学会了一些如何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道理。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经过这次自身的切身实践,我才深切地理会到了“走出课堂,投身实践”的必要性。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纸上谈兵,思维的认识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我们对会计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其极大地限制了我们会计知识水平的提高。虽然我们已经历了会计模拟实验的磨砺,但那毕竟只是个虚拟的业务处理程序,其与实际的业务操作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是实验室所替代不了的,是要我们“走出去”才能学到的。

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为我们的实际执业注明框架、指明方向、提供相应的方法论,真正的执业技巧是要我们从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慢慢汲取的。而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不可纯粹地“以本为本”,而应在遵从《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地加以修改。这就将从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原则性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都要求将记帐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帐凭证三类凭证,但我所在的衢州东方大酒店财务部就根据自身业务相对简单的特点及节约会计成本的考虑,而将三类记帐凭证都统一为一种类型的记帐凭证。

更重要的是,我在此次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与便捷性。由于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电算化理论的普及,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已采用电算化记帐。这就要求我们能将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很好地相结合起来,一旦熟练掌握了会计的电算化技术,那将大大地简化会计帐目的处理程序,从而最终将会计人员从烦琐的手工记帐工作中解放出来。只要企业实现了电算化,企业的会计人员只需将每笔业务的相应会计分录输入电脑之中,之后电脑便会自动生成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帐以及报表会计资料,从而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提高了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由于衢州东方大酒店还拥有一个东方商厦这样的子公司,所以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母子公司间的内部往来款项及代收、代付等业务,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我对高级财务会计中所学的母子公司往来的理解。但唯一遗憾的是,我所在期间并不是公司合并报表期间,这就使得我失去了加深了解合并公司报表的机会。

在此期间,我还粗略地了解了公司的会计组织的设置情况,让我切身了解到企业会计部门是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及会计职权适当分离的,这一点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算得上是至关重要的,且是必须牢抓的。

篇4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节能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财经工委会同城建环保工委,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对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7月中旬,课题组专题讨论并制定了调研方案。7月下旬,x副主任带队走访区经委,并召开区发改委、经委、科委、建交委、财政局、环保局、房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的座谈会,了解本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8月上中旬,走访了xx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察看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设施改造情况。8月下旬,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宜家家居、xx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xx龙华水质净化厂,听取了区经委、区环保局、区机管局和三家被视察企业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加以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本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责任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07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xx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08-2010年)》、《xx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xx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x”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xx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x”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xx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xx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xx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07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07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07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07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xx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篇5

1、支农资金管理主体不顺。一是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目前,支农资金管理有财政、发改、交通、民政、扶贫、农发、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二是同类资金涉及部门多。如:涉及农村公路资金的有发改、交通、扶贫等部门;涉及土地整理的有农业、国土、农发办等部门;涉及农民培训的有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三是资金下达渠道多。同一个项目,有国债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等。

2、立项不科学。这些年,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一些地方急于争取资金,对项目的可行性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盲目夸大项目效益,立项报告真实性不够,可行性内容空虚,对风险评估不够,缺乏科学性。“办公室项目”多,项目申报随意性大。

3、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是资金使用重复。目前,项目管理普遍不规范,申报随意性大。一些项目经过包装后,同时向多个部门申请资金。多头申报、重复申报严重。更有甚者,以此套取国家资金,谋取个人私利。二是资金使用分散。支农资金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有些项目资金使用分散,发展重点不突出,效益低下。

4、资金监管难。由于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来源广,同一项目可能得到多个部门的扶持资金,而各主管部门之间又缺乏配合,信息不畅,给监督检查带来难度,难以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违规资金的多少,跟踪管理流于形式。

5、个别项目资金有被挤占套取现象。由于一些项目管理费难以到位,或个别项目单位经费紧张,在无其它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在项目建设资金上打主意,使项目建设内容大打折扣。

1、部门之间不协调。现行体制下,支农资金条块分割、分头管理,在政策和资金的分配上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沟通、配合。客观上,部门利益思想仍广泛存在,许多部门仍掌握着对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权”,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的正常运转和及时拨付,甚至滋生腐败的温床。

2、预算分配不健全。现在,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每类项目建设,地方一年到底有多少资金,年初预算很难准确地反映。另外,支农项目和计划一般都由业务主管部门自行研究决定,并按各自渠道上报、批复,而一些主管部门对项目批复的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高,不便于地方对资金的统筹安排。

3、事权财权不统一。支农资金并未按其性质归类管理,许多业务主管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资金管理混乱,出现同一部门管理多类资金,同一项目可在多个部门争取资金的现象。这也造成了支农资金多头申请、重复申报,甚至损失浪费,同时,加大了监督检查工作的难度。

4、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县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财政增收困难,预算安排捉襟见肘,事业单位经费和绩效工资难以保障,在无其它增收渠道的情况下,许多单位想方设法在支农专项资金上做文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同时,财政的困难,也使得许多项目配套资金难以真正落实到位,造成一些项目难以按设计要求完整落实到位,工程量有所折扣,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5、县级规划不到位。县级部门没有对全县项目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缺乏通盘考虑,项目库建设不到位,难以按照规划统一申请立项,统筹考虑,往往是由项目单位自行申报,而上级部门难以全面掌握下面的详细情况,项目的合理性难以判断。资金到位后,更缺乏统一的监管协调机制,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不明,到最后,项目资金来了多少,做了什么,没人清楚。

1、充分赋予县级统筹资金权限。为反映支农资金全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资金过于分散,对上级下达的专项,除给农民的直接补贴、救灾资金等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外,在不改变其基本用途的前提下,由县财政把握总量、优化结构、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真正做到同类项目一个部门批,同类[:请记住我站域名/]资金一个笼子出。

2、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一是完善预算分配制度。在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立上,按资金性质,如农村公路、水利、林业、土地整理等大类设立;在分配上,按各地农业人口、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利工程处(座)数等,并结合当地财政收入及经济状况合理确定转移支付规模。二是完善现行支农项目和资金下达方式,取消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权,支农资金打包下达到县,增强县级财政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中的自。县级项目报省、市备案,除重大项目外,省、市对县的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不过多干预,只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县级政府对资金使用安全负责。

3、充分理顺支农管理部门,合理调整各部门的职能。发

篇6

工程建设监理是受工程项目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为其提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服务,弥补业主在项目管理中的不足,使工程项目目标得以最优的实现。因此,监理企业作为“公正独立的第三方”,应当“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国家将工程监理制列为工程建设领域“四项基本制度”之一,可见实行工程监理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通过近几年我局开展的跟踪审计结果表明,当前监理市场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和欠规范之处,具体表现在:

1、业主越位。一些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或对监理程序不熟悉,委托监理往往不是出自委托方的自愿,而是出于政策、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许多业主单位把工程监理的委托关系理解为简单的雇佣关系,认为自己花了钱,监理就必须听命于自己,工程实施过程中,随意下发口头指令要求施工单位执行,至于财权的掌控,更是丝毫不肯放松,工程款支付问题由业主直接和施工单位解决,“三控制”中的资金控制极少交到监理手中,从而使监理机构失去了控制手段,增加了监理工作的难度,对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2、监理缺位。根据最新《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监理企业的注册资金要求是甲级300万元,乙级100万元,最低的丙级只有50万元,门槛较低。这就使得监理行业呈现出一种“低端企业和从业人员较多,而高端人才较少”的奇特现象。许多工地上,往往少数几名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搭班组成项目部,有的监理工程师还只是挂名,实际根本就不在场,现场配备的监理技术力量有限,而且许多监理单位把工作仅仅定位在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上,至于如何控制工程造价,认为那是建设单位的事情,主观上就没有想到替业主把好造价控制关,因此,业主不把控制工程造价列入监理职责范围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3、市场错位。在实践中,国家建设部不但规定了必须实行监理的工程范围,而且还专门下发文件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将国家强制性监理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大力推进监理制度的实施与发展。表面上看,法律赋予监理的权力似乎很大,监理人员似乎在履行着“准执法”的监管职能。但从本质上分析,多数监理业务是原来各地工程质量监督站或者技术质量监督局所行使的,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延伸,相当于现行司法实践中的“委托”,监理企业作为“被委托方”,本身就绕不过去这个执法门坎,也就是说监理单位属于企业,没有执法权。而且在竞争激烈、项目难得的市场形势下,监理单位也同样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在对工程监理的某些环节上达成某种默契或者妥协,扮演着一种“远看象警察,近看似保安”的尴尬角色,在监理工作中,讲究“监理艺术”也许更胜过监理技术。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一定要坚持和完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要进一步提高对监理行业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摆脱监理行业存在的困境,监理单位也应当从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出发,本着“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行为准则,独立地开展监理工作,使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篇7

一、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基本情况

市供销合作社自1952年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积极搞好农村商品流通。在历经计划经济时代的繁荣和市场经济改革的短暂阵痛后,从2004年开始,逐步走出低谷,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全市二区八县供销社机构健全,共有工作人员173人。全系统共有独立核算企业82户,在岗职工4184人;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直营店、加盟店5508个,其中农资经营网点1128个、农副产品经营网点180个、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1908个、再生资源收购点1310个、烟花爆竹销售网点566个。去年全系统实现经营服务总额54.8亿元,其中商品销售总额33.3亿元。销售各类化肥14.5万吨,销售金额2.47亿元。全系统汇总实现利润7088万元。

二、系统工作指导卓有成效

(一)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指导工作成效显著

2007年,市供销合作社荣获国家人事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五年一次联合表彰的“先进集体”,是全省20个市州供销社中唯一的一个。2010年,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又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先进单位”,也是全省20个市州供销社的唯一。市供销社还连续9年获得省供销社年度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其中7年排位特等奖第一,两年特等奖第二。在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连续四年评为一等奖先进单位,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扎实务实推进系统指导工作

1.狠抓企业改革,全面实现“三个百分之百”

由于供销社是一个老系统,人员多,经济包袱重,加之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又不适应市场经济,从93年开始全系统亏损,逐步跌入低谷。针对这种情况,高县供销社率先从1997年开始,对企业进行改革。其改革成果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主任白立忱“思改、敢改、会改,改出一片新天地”的高度评价。各区县供销社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高县经验,全力推进企业改革,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完成了“百分之百置换职工身份,百分之百明晰产权,百分之百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任务。尤其是我们市供销社直属七个公司的改革,从2003年10月开始,在政府没有投入改革成本的情况下,市供销合作社通过盘活处置存量资产,筹集改革资金2800多万元,对七个公司实施了“三个百分之百”的改革,妥善安置了788名职工,确保了整个企业改革在稳定中推进,没有发生一次职工群体到市委、市政府上访的事件。

2.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市供销社结合实际,狠抓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农副产品分购联销网络体系、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分购联销网络体系以及烟花爆竹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建成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508个,其中农资经营网点1128个、农副产品经营网点180个、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1908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310个、烟花爆竹销售网点566个,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农村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3.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市供销社高度重视“农化服务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镇、乡、村社区综合服务社617个,庄稼医院154个。到2015年全市要建成镇乡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850个;县镇(乡)村级庄稼医院850个以上,从而基本实现“农化”服务建设全覆盖。

4.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成效明显。市供销社以国家级龙头企业高洲酒业、省级龙头企业早白尖茶业等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市供销社系统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5.1亿元、销售收入6.19亿元,利润总额3500万元。同时,专合组织发展又好又快,已发展专合组织267个,其中工商注册专合社已达142个,总社示范专合社1个,省级示范专合社8个,市级百强示范专合社25个,入社农户3.15万户,带动农户8万余户,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达到1.51亿元,实现助农增收3320多万元。

5.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常态化。从2008年开始,市供销社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培训工作要求,已经对2900余名专合组织负责人、专合组织市场营销骨干、农产品流通市场中介营销人员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村社干部开展了农产品经纪人培训,获取职业证书1710人(其中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农产品职业经纪人中级证书1508人,高级证书202人)。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开拓市场的农产品经纪人,仅2011年实现农产品交易额3.5亿元,为服务新农村、致富新农民做出贡献。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仅2011年全市供销社系统组织培训农民配方施肥、配方用药实用技术骨干3979人,开展农资、农技服务宣传和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00人次。

6.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恢复重组市、区、县回收公司12个,新建和改建镇(乡)再生资源回收站266个,新建和改建村级回收点650多个,网点总数达1310个。

三、务实创新,强基固本

市供销合作社抢抓中、省《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机遇,积极争取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1]10号),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一)出台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专门文件,给予供销社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供销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着力提高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影响力和地位。

(二)市委、市政府把供销社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工作统筹安排。把供销社列入全市农村工作相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把供销社为农服务工作与其他部门的为农服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而增加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参与权和话语权。珙县等三个区县社得到区县政府支持,承担辖区内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主要职能和工作。

(三)市委、市政府给予供销社工作资金保障。一是建立农资淡季储备贴息制度。从2005年以来,每年都安排32万元农资淡季储备贴息资金,支持供销社搞好化肥、农药、农地膜淡季储备。二是市级财政建立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专项补贴。从2008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多万元,支持供销社开展对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和农产品队伍建设。三是建立市级财政“新网工程”、“农化服务”专项配套资金。从2011年起,市财政配套安排30%专项资金,支持供销社搞好“新网工程”、“农化服务”两项工作。四是加大涉农项目专项工作经费的投入。市级财政在部门年度财政预算时,每年给市供销社机关安排涉农项目专项工作经费20多万元,支持市供销社搞好为农服务工作。

四、细化措施,科学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供销合作社将系统工作指导摆上重要位置,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统筹安排,精心部署,强化系统工作指导。

(二)改进工作方式。一是突出规划引导。市社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流通网络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了经营网络薄弱县振兴规划。二是注重典型示范。根据分类指导要求,着力培育一批基层组织建设、社有企业发展、经营网络构建等各种典型,引领和带动系统工作开展。三是加强调研,上下联动,促进系统发展。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检查督导机制,确保系统指导工作落实和务实。

(四)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大资金扶持争取力度。积极与发改、财政部门协调,继续争取扩大“新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规模;二是搞好政策协调。继续抢抓贯彻落实好国发40号文件精神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解决企业财务挂账和银行债务,落实土地出让金返还和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推动经营网络和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方面,出台更加灵活、宽松的措施;三是认真履行对区县供销社指导,服务,监督,培训的职责;四是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弘扬新时期供销合作社“为农、诚信、创业、合作”的精神,提升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五)强化队伍建设。开门开放办社加大引进人才,要逐步扩规模、分层次加快人才培养,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带领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能力。

五、面对现实,抢抓机遇

全市供销社系统通过改革、重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全市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集中体现在:一是基层组织薄弱。经过“三个百分百”改革,基层社空白乡镇、空白村在一定范围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部分区县基层社组织涣散。二是资金短缺,软硬件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三是供销社队伍人员老化,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匮乏。四是部门利益化,部门间协调难度增大,供销社系统外部发展更加严峻。五是供销社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自身企业实力较弱,项目培育申报困难大。

我们将立足系统实际,抢抓机遇,同时恳请总社、省社继续关心重视和支持市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工作,在“新网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排、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六、加强指导,强化服务

(一)抢抓机遇,加快供销社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好市政府〔2011〕10号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务实工作。做好项目规划筛选、培育储备、申报实施。整合资源,提值增效,加快企业发展,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二)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建成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烟花爆竹连锁配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发挥网络实效。特别要搞好农村可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篇8

一、女性创业现状

1、中青年女性为创业的生力军,创业动机主要是生存需要。

调查统计显示,女性创业者年龄在30—50岁的人数最多,占78.2%,其次是20—30岁的,占21.7%,创业人员以中青年女性为主,以找工作因难为创业主要动机的占到了65.2%。这部分女性主要是因为就业或再就业没有合适的岗位,故通过自我创业实现就业再就业。

2、本社区女性创业者文化层次较高。

调查显示,创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及大专居多,占51.7%,这是我社区一个较大的特点。

3、女性创业者的经营范围多为服饰业和饮食业。

根据《创业意向调查问卷》统计,47.8%女性创业者的经营范围为饮食业;34.9%的女性为服装业。这主要是海洋学院的学生较多,一些学生因为吃不惯食堂里的饭菜而到校外来就餐的较多。一些价廉物美的湘菜、川菜等深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喜欢。这部份饮食业当中,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占60%。一些外地创业女性,往往同丈夫一起创业,既降低了成本支出,又可以家庭事业两兼顾。由于多数学生追求款式新、较廉价服饰的,这也使本社区沿街店面中经营服饰的店面较多。

4、学生创业较多,创业缺乏资金投入,以小规模经营为主。

在社区沿街店面女性创业者队伍当中,学生创业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一些大三、大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因为学生顾客较多,所以她们往往能够较多的了解顾客的购物需要,所以生意也不错。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这部分创业者虽然有创业热情,但资金来源不多,投入较少,缺少创业的毅力,往往是安于现状。调查显示,在这些创业者队伍当中,占70%女性创业者投入的创业资金仅在2万元以下。规模较小。

二、女性创业存在的困难与需求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及我们现场采访,创业项目的选择是女性创业的首要问题。刘某是在创业比较成功的一个女性,位于海院路128号的茶工坊就是她开的。在访谈中,她特别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即无技能又无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

店面租金太高是制约女性进一步创业的原因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房产价格一直较高,从而使店面租金较高。因为社区地理环境的原因,一些店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而学生又不是有钱一族,往往哪儿便宜上哪儿买,这就形成一些店主纷纷降低商品的价格,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这就形成商品利润回报较少。这与店面租金较高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加上大多数女性者在投资创业时比较谨慎,大多是使用家庭多年的积蓄或向亲戚朋友借支,有一些学生创业者,更是利用父母给生活费来创业,所来资金量小,来源十分有限。

三、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女性创业环境,营造女性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宣传女性创业和女企业家形象,鼓励创新、竞争、拼搏,引导更多的女性增强自信心,投身创业。二是对社会大众层面,宣传“男女都一样,女人照样当老板”的观念;宣传一个家庭中“主外主内不论性别”的道理。三是大力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使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四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部门的管理力度,对一些不良风气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给予严厉打击,为女性创业提供良好后盾支持。

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znobo”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推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我县经济“追赶跨越、平稳健康发展”。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县经合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于10月28日至11月18日分别深入袁家庄镇、长角坝镇、大河坝镇、岳坝镇、经贸局、住建局、水利局、文物旅游局等镇和部门及泰信硅碳棒厂、污水处理厂、紧齐特种养殖、王家湾花花世界创意农业园区、秦岭寓舍酒店、熊猫谷旅游景区、大河坝钒钛磁铁矿、西力公司等招商引资企业,通过现场查看、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紧紧围绕“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部署,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在搭建招商平台、拓展思路、创新招商方式、营造招商氛围、优化招商环境等方面富有成效得工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引资总额持续增长。2011年至今,全县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7个,累计到位招商引资资金9.15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个,占项目总个数的44.4%;2011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53亿元,同比增长88.5%;2012年实现到位资金2.02亿元,同比增长15.23%;2013年实现到位资金2.52亿元,同比增长24.8%;2014年截至10月份已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5亿元,同比增长24.5%,企业预计缴税700余万元。项目到位资金逐年增长,超额完成各年度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全县争先进位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招商合作纵深推进。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先后组织参加外出节会活动17次,累计推介项目68个。包括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第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二十四届西交会,第二十届津洽会,并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同时借助我县每年举办大熊猫旅游节的有利契机,联合企业举办项目推介会4次,邀请接待来佛投资客商1000余名。通过招商活动,宣传推介了佛坪,结交了一批客商,谈成了一批项目意向,签约了一批项目,巩固了一批成果。

(三)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先后扎实组织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建设环境治理年”、“干部能力提高年”和“服务企业发展优化投资环境专项治理等一系列整治活动,着力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全面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深入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严厉查处和打击破坏建设和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为广泛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创造条件。同时修订完善《佛坪县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制定出台《佛坪县县级领包联镇招商引资工作制度》、《佛坪县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佛坪县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制度》,为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规范招商程序和企业顺利进驻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项目辐射互补共赢。招商引资不仅是引进资金,引来的还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思想。我县引入的冷水鱼养殖项目、熊猫谷景区、中国佛坪原生国际度假体验区等项目,在企业和投资者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为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思路和未来工作重点拓展了思维、提供了帮助。同时新企业进驻也带动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群众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信息交流,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总体趋于向好,但与全县经济全面快速发展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参差不齐,全民招商氛围不浓。一是个别部门和干部对招商引资缺乏了解,没有深刻认识到招商引资工作在推进全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招商引资工作只是招商部门的事,持事不关己、漠然视之的态度,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安于现状,不敢也不会借力发展,对外来企业另眼相看,要么认为是狼来了,一致排外;要么认为是羊来了,肆意刁难,没有形成“全民抓招商”的氛围和共识。

(二)缺乏科学评估论证,项目策划包装滞后。一是项目前期工作做得不足。近几年,我县虽储备了一批招商项目,但由于经费、设备、技术等因素,未对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查和勘探,大多数项目还停留在概念性的预测上,没有权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想当然和一厢情愿之感,缺乏科学的评估论证。二是缺乏项目策划包装专业人才。县经合局专门组织协调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县政府直属事业机构,目前在编在岗的只有3名干部,除2名领导外只有1名工作人员,由于专业人才匮乏,项目策划包装深度不够,一些项目包装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项目建议书不成熟,项目缺乏让人信服的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吸引力不强。

(三)项目落地保障不强,投资环境有待优化。尽管近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一系列整治措施,使招商引资环境有了明显好转,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改善。一是部分优惠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据调查了解,个别招商引资企业在进驻前商谈好的各类优惠政策和承诺,在项目落地后,没有得到彻底的保障落实,导致企业不能安心、放心投资经营。例如,佛坪熊猫谷旅游有限公司在发展建设中,由于所开发景区林地所属权属龙草坪林业局,虽经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多次协调,但一直未达成双方协议,拿不到合法手续,经常受到干涉和阻挠,致使企业进退两难、心存顾虑。二是基础设施保障承载力弱。由于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供应不正常和保障能力不足,使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损失和影响。例如,熊猫谷景区因多次停电,导致部分电器损坏;西力水电开发公司因用电电压不够,6处工地只能保证3--4处同时施工,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三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项目落地后,一些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不强,没有主动跟进及时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互相推诿、扯皮和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招商引资的合力。同时个别行政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不能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作为、“中梗阻”现象仍然存在,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破环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社会形象。

(四)招商方式有待创新,引资项目质量不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只求项目有无,不求项目好坏,认为“捡到篮里都是菜”,导致项目质量不高,从目前情况看,农业项目占多数,工业项目、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较少,没有大企业支撑,产业链条短,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不明显。同时在招商过程中还存在意向多、投资少,有变相圈占资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进行。

三、几点建议

随着西汉高速公路佛坪连接线的全面贯通和西成客专的开工建设,我县的区位劣势正在得到改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绿色产品优势及旅游资源优势有效释放,外来投资者对佛坪未来的发展趋向看好,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我县目前的经济正处于爬坡换挡、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速发展、抢占先机、争取主动,既要稳扎稳打地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创业。县政府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借助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会议,大力宣传和强调招商引资的重大现实意义,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招商引资,人人谋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掀起招商引资工作的新。

(二)加强项目储备,提升策划包装档次。项目是招商引资的载体,项目是否可行,直接影响到招商的质量和企业的发展。建议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在资源普查挖掘和项目储备、论证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提高项目的科学定位;同时聘请专人结合发展实际,在引资重点和方向上合理制定招商规划,防止招商引资工作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拥而上或过多占有,以致招商变成“招伤”。要进一步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切实创新引资方式,把懂招商、善经营、会策划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充实到招商队伍中来,着力提升项目的包装、策划、推介水平,力争尽快策划一批质量高、吸引人的好项目。

篇10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高举项目之旗,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卫生工作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紧紧抓住国家的政策机遇,高举项目之旗,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改善。自年以来,先后争取国烟项目、日援项目、国债项目和国家拉动内需项目17个,项目资金达830万元,投入建设资金达2022万元,先后实施了县医院住院部扩建工程、县妇幼保健院住院部新建工程、15个乡镇卫生院的院房建设和设备添置以及23个重点村卫生室建设,卫生项目建设覆盖面基本达到100%。如泉溪卫生院近三年共争取项目资金72万元,医疗设备30万元,新添置了B超机、300maX光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诊疗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年6月,2100万元的县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也已纳入第四批国家拉动内需项目,项目要求今年8月份动工建设。依靠项目建设的拉动,我县新增业务用房面积达21600平方米,使我县的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药就医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善用制度之力,加强医疗监管,探索了一条新农合有序发展的新路子。

我县自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广泛宣传,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探索了一条新农合有序发展的新路子。一是乡镇实行了“管办分离”,乡镇合管站与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办公、经费、职责“三分开”,理顺了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了合管员异地轮岗交流、绩效管理、合管员月会和轮训联审“四项制度”,加强了医疗监管。三是严格坚持基金管理、按月对账、公开公示和接受监督制度,确保了新农合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合理、安全。四是认真落实《查房制度》,有效遏制了定点医疗机构放宽入院标准收治住院病人行为,防止了挂床住院、空套农合基金的现象发生。五是认真落实单病种限价和例均费用量化控制措施。几年来共扣除定点医疗机构70.35万元的超标准费用,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六是坚持了定点医疗机构初审、乡镇合管站复审、县合管办终审复核的“三级审核”制度,严肃查处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收费现象和收治住院病人数与门诊卫生收入挂钩、处方量与住院医生收入挂钩的“两挂钩”现象,有效规范了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

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监管,新农合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参合率逐年提高,参合人数由年的238439人,达到年的274253人,参合率达到94.71%,连续几年都排在全市前列。二是补偿水平明显提高,[JP4]年,我县住院补偿率达到46.92%,[JP3]位居全市第一。三是基金运行安全,节余适度。、年我县新农合基金总额为3534.427万元,共支出2921.195万元,结余612.7827万元,确保了基金安全与节余适度。

(三)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几年来,县人民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坚持以上争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总投资152万元的县级传染病区和总投资140万元的县疾控中心疾病检测实验楼项目建设工程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全县18个传染病发热门诊、19个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点、15个乡镇级预防接种门诊的配套完善,大大提高了我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能力。艾滋病、结核病、目标疾病的防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年404.65/10万下降到年的185/10万。在今年我国部分地区甲型H1N1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我县高度重视,及时做好防控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县财政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艾滋病防治配套经费、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国家扩大免疫预防补助经费等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四)坚持中西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在中医药发展方面,坚持以中医院为龙头,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县医院、县中医院和各乡镇医院的中医医生,能够坚持“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疑难杂症和“治未病”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我县中医院先后被评定为二级甲等中医院、省二级甲等示范中医院,年,通过国家评审验收,我县成为十堰市第一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五)严格干部管理,注重素质提升,卫生队伍逐步趋向稳定。

一是加强了干部队伍的管理。通过对全县183名专业技术人员停薪留职外出打工或擅自离岗人员进行清理整顿,限期到岗,对过期未到岗的依法予以辞退和开除,基本收回了离岗外流人员,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二是加强了岗位培训。通过与县卫校与郧阳医学院联合办学,大力开展了提高学历层次教育;通过县级与市级、乡镇与县级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共选送120余名专业人员赴省市县医疗卫生机构进修深造,40余人次参加省市级院长管理培训班,提升了卫生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三是招聘了108名检验、影像、妇幼卫生、财会等急需专业和临床本专科人才,充实到有关单位和岗位,有效缓解了专业人员紧张的局面。四是妥善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乡村“两员”待遇,卫生监督所由差额预算拨款改为全额预算拨款单位,疾控中心人员经费也逐年得到增长,为落实了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稳定卫生队伍提供了经费保证。五是关心专业人才政治待遇。通过选拔业务骨干充实到领导班子队伍,增强领导班子力量,近两年共对选拔的17名业务骨干委以重任,提高了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六)加强行业管理,严格卫生执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和卫生安全。

坚持以食品卫生和医疗市场监督为重点,以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传染病监督、生活饮用水监管为突破口,加大了执法力度,规范了卫生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有效防止了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消除了卫生安全隐患。几年来,共发放卫生许可证2350份,健康体检4150人,开展各类专项整治22次,对查出的具有职业禁忌症30人全部调离了卫生岗位,取缔无证经营9户,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2768公斤,没收销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化妆品34.8公斤。多年来,我县未发生大宗食品卫生安全和公共场所严重卫生安全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县在发展卫生事业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动和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不够健全。公共卫生工作是社会福利事业,是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导致我县长期以来卫生事业经费总体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不够健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不强。如结核病、肝炎等疾病高发态势仍未得到很好地遏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还不健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对公共卫生的需求加大,公卫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增长,导致公共卫生工作形势日趋严峻。虽然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信息网络报告体系,但我县卫生信息网络体系仍非常脆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亟需完善。

(二)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专业队伍整体素质较差,缺乏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全科医生以及管理人才。由于受我县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高素质人才不仅引进难,而且现有人才和经过培养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因待遇远低于发达地区而很难稳定,流失难以控制。在全县1163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初级以下职称占49.4%,还有375人无称职或高中以下非医学和相应专业学历。整体处于低学历、低素质、低水平状态。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

(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几家县级医疗机构由于缺乏发展空间,普遍存在经营场所十分紧张的问题。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大的综合性医院,生活区与工作区混在一起占地面积仅25亩,县中医院业务用房也十分紧张,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二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病人外流现象突出,加重了群众求医负担。三是乡镇卫生院的基础条件较差,医疗设备不全,有的陈旧老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

(四)医疗服务环境有待改善。目前,社会有部分患者及其亲属对医院的理解支持不够,医闹现象时有发生,医患纠纷仍然影响着医院的服务和发展。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在县级医疗机构中,而且在乡镇卫生院中也比较突出,如一病人年因胃肠炎到镇医院就医过程中,突发脑梗塞,本人既不申请医疗鉴定,也不申请法院依法解决,一意孤行地要求卫生院解决,并经常干扰卫生院的正常业务工作。由于医闹问题不能较好的解决,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患者家属无论是否属医疗事故,只要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都无理要求医院进行巨额赔偿,严重影响了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抓住项目发展机遇,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特别是要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机遇,积极主动向上争取建设项目,不断改进医疗卫生硬件条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强化应对疫情的措施。大力加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报系统。

(三)进一步抓好龙头医院的建设,发挥龙头示范作用。要把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作为龙头示范医院抓紧建设,加快解决目前县人民医院用房紧张困难和县中医院整体迁建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医院建设项目的尽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