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通过课外实践开拓学习空间
在以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所习得的地理知识都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而获取的。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情况掌握其所对应的地理样貌和地理知识,此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一些好的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完成所有理论地理知识的积累并掌握。就应试教育而言,这本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着无法让阅历尚浅的学生们领略到真正的地理人文学科的自身魅力。
尽管就目前而言,现代的科技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手段中获取到实际的地理样貌,但是因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没有办法切身深入到自然中去领略实际的地理样貌,还是或多或少有种纸上谈兵的论调。换种说法,这种教学活动是无法代替学生实际深入到自然中领略地理样貌所带来的收获的。针对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来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进而对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局限性进行弥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拥有更宽阔的地理学科学习的空间。例如,在课外活动中老师组织学生通过成立小组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的地理探索活动。比如对当地的经纬度进行测量,观察太阳运行时的高度位置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好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中领略到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研究带来的成就感。
二、结合家乡优势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怀
地理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应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地理环境入手,引导他们发现地理活动所蕴含的意义。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在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所熟知的周围的家乡拥有的地理环境渗透到地理环境中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程度。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也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与当地的环境再传播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问题和地质结构、湿度温度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调查中,老师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对家乡区域的理解。不但学到了地理知识,了解了家乡地理人文,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地理人文的热爱。
因此,联系好实际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也可以在探索地理环境中学习到新的地理知识。同时学生对地理人文有了更加直观以及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了深入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也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对当地环境以及环保的问题展开了解,这样也使得学生们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并在将来付诸行动改善环境。学生在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中不但加深了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爱国爱家的崇高情怀。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积极参与;活力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正确地看待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地理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增强课堂的活力,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加强师生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在课堂中讲什么、怎么讲等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课堂既生硬又死板,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师生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使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在师生合作中,学生和老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中,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天气与气候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开始讲课前,可以让学生先描述一下本地区的气候情况。学生一开始可能不知道怎么说,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比如:该地区下雨一般是集中在哪些月份。学生通过回顾和想象,能够说出一些基本的特征。在讲解天气时,教师可以在谈话导入中,引入教学内容。比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的学生会说,天气很凉爽。这种回答只是学生对天气的一个感觉,教师可以继续问道:为什么大家会感到很凉爽?学生就会回答到:因为下雨了。学生说出雨,与将要学习的地理新知接近了。进而教师可以追问到:为什么会下雨?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是比较有好奇心的,通过教师一个个引导性的提问,最终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了新知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产生了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
二、知识融于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地理知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富有魅力的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为此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积累和记载下来,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中分享给学生。把地理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学生能够透过理论知识看到实际的地理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利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和说明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学生也会对地理这门学科更加的感兴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地理现象。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白天和黑夜来与理论结合起来。日出代表了白天的到来,日落又代表了黑夜的到来。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可能没有人去特意地关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地理课中,教师可以将这种现象跟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循环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一年的365天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学生会有疑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什么区别。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并将地球自转的概念再重述一遍(地球的自转是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所以我们的一天是24小时。而地球公转是围绕太阳进行的周期性的运动,这个周期大约是365天,这就是一年365天的由来)。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掌握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在地理学中,还有很多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解的知识,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应用,就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合理利用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这三种方式。教师常用的评价形式有语言评价、体态评价、物质激励等。目前课堂教学上,教师参与评价的机会比较多,学生也在逐渐地加入到评价中来。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反馈,学生获得教师的评价,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积极、主动。而对于教师来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可以很好地督促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堂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3
来到操场,我把自己的模型各个部位做出解释,说明什么地方是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然后在学生的协助下,用直尺和角尺在沙盘上以10厘米分段,找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等高点,用红毛线把高度相同的点连接便构成等高线。等高线的定义就这样学完了。那么地形的各个部位怎么转化成平面图呢?此时要求学生在堆砌模型的正上方观察红毛线的分布情况,完成图中对应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图。绘制好后,再由同学们总结等高线图中是如何表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地形的。通过这些具体的地貌模型,学生自然会记忆深刻。另外,一根根红毛线又很直观地把等高线具体化。学生自然学起来轻松自如,而且还很享受这个实验的过程。因此,对于理论知识学生学得很轻松,但我们还需考虑,如果给出一张地形图会不会指出具体的地形部位呢?我们还需要实战一下。
二、由图到形
学生分组后,按照指定的组图,在沙坑内堆砌相对应的地形模型。这下子学生活动起来了。你说此,我说彼,高度如何控制,怎样做到很精确?到底表示的是盆地还是山地,小组内研讨、协作,完成地形图的堆砌。然后小组互换图,给人家打打分,评价一下,甚至是小小地修缮一下,课堂氛围甚是融洽。一系列的活动,令学生更感兴趣的还是他们自己摸索着堆砌地形模型,并对自己或他人做的模型进行评价。还要思考怎样做到很精致。学生的思维放飞了,想的自然就多,说的也就更多。那么,学了这么多知识,还实践了一把,学了这些有什么用呢?等高线图最大的难点在于识图和实际应用。那么,现在这个等高线图到底与实际有哪些联系呢?对我们而言,应用知识才是更重要的,所以具体的知识还需要升华。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地形图到底有些什么用呢?这个时候需要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思考了。比如说第二小组堆的实际图形很容易看出有一“口袋形”的地形。这时我就适时提问: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利用这样的地形修建水库,会在哪个地方修大坝?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修建大坝或水库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呢?为什么?你能举个你知道的例子吗?老师一连串探究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讨论完了,会在图上进行标注吗?标注的对不对呢?再次完成由形到图的转化。当然,课堂上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等高线应用问题解决,但通过实际形与图的结合,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等高线图,并能扩大到等值线图的思考,为以后等值线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也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地训练,使学生对等高线图的认识得到质的提高。
四、活动成果
篇4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地理课堂 活动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活动看似重视学生主体,其实不然。一节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课,学生只是教师思想的表达者、表演者,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被忽视了,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一线教师应深刻懂得: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和“能学”。
一、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的特点
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是采用一定的活动,开展和参与地理课教学。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背书学习;需要在课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不是所有实践活动都能称得上高中地理课教学活动。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特点如下:
1.目的性。活动教学服从于高中地理课教学目标,一定教育教学内容规定和制约着活动形式、规模及时空。每一次或每一项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过程和反馈评价,都与相关联的学习内容相呼应和相匹配。
2.参与性。活动教学在一定时间里给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活动向每位学生开放,全员参与,体现教育公平;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是活动教学本质的要求。
3.实践性。活动教学即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认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地理课活动教学不完全等于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活动,尽管它可能产生一定的生产力,但衡量标准是精神方面及学生综合素质能否得到或多或少的提高。
二、活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内容依据学科教学目标划分,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据学科教学内容划分,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高中地理课活动形式分课内、课外,主要有以下多种。
1.课堂内活动教学形式。
(1)课堂讨论。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如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热点话题、名人名言、名片名段欣赏等),并根据情境设置创造性地设计出进行探究的问题。
(2)主题辩论。按照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设定某一辩题,由学生组合成正方、反方、评价方、观众方等,开展辩论,要求恰当运用知识、科学分析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精神。
(3)角色扮演。依据一定学习内容创设一定情境,围绕某一具体问题,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开展演出活动,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观看并思考表演的内容寓意,从中得到启迪。
2.课堂外活动形式。
(1)社会调查。把学生组织起来,组成活动小组,走出课堂,开展专题调查。一般程序有:定题―选点―拟纲―分工―调研―总结―成文―考评。社会调查是中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增长才干的最佳途径之一。
(2)参观考察。从实际出发,配合一定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博物馆、海正药业、烈士陵园、名胜陵园、名胜古迹等参观考察。此项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不忘历史,了解自然,热爱家乡,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信息处理。要求学生每日收听收看电台电视播出的时政新闻,是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报纸、上网搜索、图书馆借阅书刊等多种渠道,学会收集、筛选信息,处理利用信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
三、活动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行为的动力系统,促进学习者认知有效转化为行为,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陆游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拓展课堂所学理论,在实践运用中检验理论,从而避免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的现象,做到学用一致,强化学习效果。例如:讲农业区位因素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农民,自己考虑种什么庄稼,种这些庄稼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等。
四、活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确立教师的角色地位。活动教学中,教师将不再是“专家”、“讲师”、“教授”,而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形象地讲,教师就是“六导”,即提高思想觉悟的“导师”、教学活动的“导演”、创设情境的“导游”、发表见解的“导播”、释疑解惑的“导航”、明理教育的“导行”。
2.提高活动的含金量。“以活动促发展”是对活动教学精髓的高度概括,是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切入点。活动的开展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应依据大纲,立意新、定位准、讲实效,体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把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各有千秋,但又是统一的,主体都是学生,基础都是学生的实践和社会生活,目的都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总之,课改是挑战,需要勇气;教学是艺术,需要大胆而不懈创新。活动教学并不排斥或否定教学其他形态,而是强调各种形态的相互补充和有机结合,它们统一于现实的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张金萍.如何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2]钱茜.论地理课堂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篇5
一、结合社会调查践行活动教学法
运用社会调查践行活动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了解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现象反映,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基于此种情况,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都会结合社会调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践行活动教学法。
例如,在执教《环境污染与防治》一章的时候,我结合社会调查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对学校周边的污染现象进行细致的调查,然后分析污染源究竟在哪里,对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哪些影响。具体实施的时候,我把学生分为若干个调查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调查项目。比如,噪声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香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等。确定调查项目之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行制订调查方案,通过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非常积极,选择调查香烟对身体健康危害情况的小组,还到医院调查香烟引起的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数量以及患肺癌的概率,到社区调查抽烟人群的比例,以及区域香烟销售点的数量等。通过相关的社会调查,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环境对周边的严重影响。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也非常积极,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结合小实验践行活动教学法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一些小实验,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高中生在小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优化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执教“热力环流”这一规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我把教室的门开了一条小缝,然后让学生站到门旁,打开预先准备好的打火机。当把打火机放在门的上方的时候,学生发现打火机的火苗是向外倾斜的;当把打火机放在门的下方的时候,打火机的火苗是向内倾斜的。发现这一现象之后,我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并绘制实验简图。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学生有效掌握了热力环流这一规律。这样的活动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也让我增强了开展实验活动的信心。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相关的小实验必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结合小游戏践行活动教学法
高中生虽然大部分已经成年,但是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却丝毫未减。通过我在班级中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班里9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一些小游戏。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也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一规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下面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每组推选出两名学生,一名扮演地球,另外一名扮演太阳。对于赤道的表演,我要求学生在腰间系上一条红色丝带,然后又在扮演太阳的学生的腰间绑上一个手电筒,用来代表阳光。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要求扮演地球的学生沿着椭圆的方向缓慢进行移动,扮演太阳的学生则站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在移动的过程中,阳光始终照在赤道上。通过这样的模拟游戏活动,学生有效地认识到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及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黄赤交角的重要性。
四、结语
当然,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践行活动教学法的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三种。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那么这种活动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的写作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导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活动教学法的研究当中。
参考文献
[1]邓荣花. 研究性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2]熊建新,杨新. 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索[J]. 地理教育,2008(4).
篇6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认识不正确、学习不科学、依赖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益等措施,进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学习思维;多元化;地球知识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课程的进度。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相关性的联系,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学一个知识点,最后只剩下满篇的笔记和一片空白的大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没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同时过度依赖老师导致学生的地理逻辑性不强、学科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对地理的热爱才是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持续动力,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师对其的认同。所以,地理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传统式的灌输教学让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枯燥烦闷,没有兴趣去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欲望。
2、培养学科思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巧妙地提问鼓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地理所学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高中的地理学科不仅具有理科性质,同时也具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为其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习效益。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科中存在许多的让学生无法直观就能够理解的图表、各种地理运动过程等难点。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内容,逐渐积累起一种对学习地理的厌烦情绪,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各种软件很直观的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就能够理解到复杂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理解并记忆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诉,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学科,其本身的知识内容广泛且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且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审视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马海真 单位:山东省鱼台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系统 价值 乡土地理 模型
地理考试已有多年了,它已成为了高考的必考科目,这对我们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通过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对地理学科的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
研究和阐明地理学科的价值,可以端正人们对地理学科的偏见,让一些人不能小看我们的“小科”,更不能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地理就是勾勾划划,记记背背,就学好地理了。地理学科的价值是巨大的,体现在许多方面:
一、高中地理学科对升学及升学后继续学习的价值
高中地理重在一个“理”字,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由气候、植被、水文、人口、社会、经济等子系统组成。
高中地理研究不同层次的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变化规律,因此它要求学生有空间分析的能力和多种分析的方法。而地理学习的好与差,直接影响高考的能力发挥,特别是今年地理在文综中的分数占很大比例,足可以说明地理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地理成绩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考的总分数。同时,地理教学中自然知识对学生升入天、地、生、农、林、水等专业,学习天文、气象、地质、土壤、生物、自然地理、地图、环境科学等学科,都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知识,对学生学习文、史、政、经济、财贸、外交等有关专业,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中地理学科教育在德育中的价值
高中生面对两种选择,一是升学,二是就业,高中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而地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向学生传授乡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课程。
对使学生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全球意识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确立科学的人生观、种族观、资源观、环境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对他们进行美育和意志、情感的心理素质教育都有其他任何学科无法取代的重要价值。
三、高中地理教育在生产建设中的价值
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商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运输业等几个基本方面。而高中地理在这些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为我们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其各项生产活动虽然各有特点,但处处都可以看到自然条件对这些生产活动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涉及我国的土地类型、水热条件、森林草场、天然牧场等各种自然资源条件,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通过乡土地理了解自己的家乡状况,对将来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生产都是十分有利的。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理教学要讲授各种工业的地理分布,原料来源,燃料和动力供给,交通运输条件,产品的供销,以及各种工业与自然条件的联系等,学生通过地理教学掌握这些知识后,对将来参加有关的生产活动都是十分有益的。高中地理教学还涉及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管道运输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等内容。对学生来说,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
四、高中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地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价值,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从地理环境中获得的,只有认识、了解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财富。
一个没有任何地理知识素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种种不便和困难,就是外出旅游,看电视的新闻联播节目,也会因路径不熟,缺乏应有的景点知识和地名知识而感到索然无味。古人曾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描述一个人的知识的渊博,更何况我们处于新世纪的青年,更应在投身祖国建设之中,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五、高中地理学科在国防上的价值
地理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尤为密切。掌握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物产、交通、城市、村落、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等知识,对战胜敌人,保卫自己,,捍卫国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掌握读图技能,地理素描,野外辨认方向和堆塑地理模型等技能,对学生毕业后参军或到军校学习,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六、高中地理学科在引领科技前沿上的价值
篇8
纵观我国中学环境教育模式可发现,其大体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专门开设的环境教育课程,属于正常的教学计划;二是分散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其中以地理、生物、语文等学科为主,这样是目前我国中学环境教育常见的模式;三是开设环境教育的选修课程或者与环境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但受限于课时安排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普遍实用性不高;四是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的环境教育,这种方式具有灵活、直观的特点,在实际环境中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意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国高中教学模式特点,以及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的环境教育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环境教育融入教育改革,成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更系统、统一的环境教育知识体系和方法、目标;三是环境教育的主体将更加多样化;四是环境教育向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转化,成为中国可持续教育的重要力量。
2.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
(1)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学科关联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纵观所有学科的内容及性质,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关联度与内容重合率最高,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并且都是以人与环境为主线,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需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因此地理学科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最合适不过。首先,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课程性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样是从环境问题的空间差异和联系来揭示他们的空间运动变化规律,然后加以阐述和解决,二者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学科;其次,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学科发展具有共向性特点,二者都强调建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观;再次,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地理学科的环境真实现状促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提供给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2)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与环境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素质教育体系下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课程改革必定是面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其中就包括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首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导向意图,确立了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进行环境教育是地理学科教学改革深入的体现;再次,素质教育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环境道德观的形成;第四,新课改之后的开放式地理教学有利于环境教育内容的渗透;最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教学内容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实施。
3.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渗透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调整和运用,通常来说,语言形式、直观形式、实际训练形式是最主要的三种模式。语言形式是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活动的沟通来获得环境知识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等;直观形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的直观展示或演示,以及教学性的参观等形式让学生获得直观性的认知,比如演示法、野外观察法、参观法等;实际训练形式是指通过指导性或引导性的实际接触性训练来锻炼学生形成技能、习惯或能力的方法,比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等。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模拟法、快速联想法、材料阅读法、图表分析法等课联合运用。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考带来的压力导致他们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更应该抓住有限的课外活动机会,渗透环境教育。通常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有环保宣传活动(比如主题宣传活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实践活动等)、环境竞赛活动、环境保护小组的社会活动等。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需要考虑到教学目的与目标、学生特点、学校与周边提供的物质条件等因素。此外,课外活动还需遵循个性原则、自主原则、时代原则与安全性原则。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环境教育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
随着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愈加丰富,这也拓宽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发展之路。其也利于加深学生社会地理环境友好发展的观念,还有利于学生展开地理学上的实践探究学习及增强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1.提高学生参与,加强网络环境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交流和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网络中所含有的大量知识资源信息,教会学生在网络上检索、搜索、下载、编辑等。高中地理教师在制定一个完整且合理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前提下,使学生逐渐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需重视网络交流教学与使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地理学习加大重视度,进一步寻求更为合理的方式。教师需引导学生顺利地理解网络资源交流中的关键地理知识及信息,使学生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受益。学生应扩充相应的地理背景文化知识,把握好高中阶段的地理网络化教学的良机,全面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关键点。教师可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主搜集地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让学生自身对所学加以整合,提升其对于地理知识的积累能力。教师还需同时培养学生学会拓展地理知识的知识面,由于在运用网络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沟通方式的扩展与普及,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网络化教学时需擅于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及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地理学习综合能力。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进而充分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及应用。教师需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先进性,结合网络互动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自身提高擅于借助多媒体及多种交互式平台网络的优势之处,使高中学生积累对于地理学科的情感与素材,从而直观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网络信息化社会,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检索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擅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其结合多媒体教学等网络形式,进一步改进及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网络资源互动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检索信息的趣味性和成效性,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及思维交流能力。教师还可巧妙地运用一些地理知识经典讨论实例,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例如,在网络环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建立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论坛或者新浪博客,以此为交流契机,让学们广泛参与到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来。教师可将BBS论坛中的资源设置由群体所共享,如在高中二年级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人口环境问题”课程即将讲授之前,可在论坛上提前增设类似“人口的增长限度”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并在论坛自己在网络上收集并整理后的相关资料。这也可作为学生真正接触所学课程的预习阶段,待教师开始讲授课程时,学生已经过前期充分的网络搜集资料的准备与交流阶段,使其由此对已学知识具有更深的了解程度。
2.联系网站资源,引发学生地理兴趣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设置地理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科目选择。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在施行教育手段中着重注意的问题。地理科目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常识,旨在通过地理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有初步的认识。地理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要让学生乐于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就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创新教学模式是对教育理论的挑战,是对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倡导开放式教学的重要尝试。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就是使地理学科成为其他主要学科的辅助和调剂,使高中课程配置充满活力。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地位不明确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地理的学科地位认识都不明确。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从主观思想上认识到地理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主要学科是学生多年坚持的学习重点,辅助学科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学生更是认为地理学习只是单纯的看字认图,并没有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对知识体系的开拓理解。学科地位的不明确造成地理教学在教育前提和基础上的认识错误。
2.教学过程单一封闭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于学生的实践。很多教师在知识传授中,过于重视理论的解释,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过于单一的教学过程禁锢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封闭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无法发挥对知识的体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弊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阻碍。
3.教学目标固定,角度偏低
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是普及地理常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形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思想的不统一,造成地理教学的不平衡。教学采用的方式,常常出现角度偏低的现象,就是指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出现差距。学生学到的知识过于肤浅,无法真正起到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补充作用。
二、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图文并茂,创新知识体系的内涵
高中地理学习离不开阅读和识图。阅读的目的是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识图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内涵。高中地理教育中,识图是重要的能力。有一些优秀的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就要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手绘制图,在教学时,讲解到哪里,就可以在地图上标注一下,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认识到文字和地图的结合,可以对知识有准确的认知。图文并茂具有明显的优势,既扩大了知识的范围,又开拓了学习的方法,使地理教学成为直观的教学体验。
2.积极指导,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学习中,教师的讲解虽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实践更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学习的基本能力,掌握了学习的初步技巧。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给予学生想象和实践的空间,尊重学生对新知识的判断和理解。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思考,学生锻炼了头脑,检验了知识的拥有量,检查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是长期学习过程的积累和养成,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积极指导、有效鼓励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3.创设地理学习的环境,建立情境式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的特征决定地理知识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高中阶段的学科内容只是地理知识的初级知识。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所学的知识创设学习的环境,进行试验性教学。例如:在讲述海洋和陆地知识时,可以利用教学模具,摆放好海洋和陆地的形态,利用海洋的数量和陆地的形体,讲述地理形体的变迁,讲述生物种类的变化等。创设学习环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课堂活动,需要利用教学工具等多媒体设备,但是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和模具,直接看到山谷和山坡的形态、气候的特点及大气流的形成等。
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体制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重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知识没有先后,课程没有主次,高中阶段是进行知识系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对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扎实的。在高中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能力。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尝试,是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必然会推进高中阶段性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高飞虎.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8).
[2]杨丽娟.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J].华章,2010(20).
[3]任聪.浅析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J].青年科学,2010(1).
- 上一篇:创业投资行业市场
- 下一篇:初三语文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