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索与反思

引言: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及归纳的教学手法。案例分析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3)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的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日本地震厅还发出了海啸预警。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1.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为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

2.案例教学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3.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4.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了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三、结论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具备关于地球和宇宙环境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掌握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对具体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在此过程中实现传授学生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方,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显著特征

1.以学生为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

案例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将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放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和讨论,在贴近生活的实例中促进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和解决地理现实问题,让学生更好体会地理知识的应用性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地理案例具有直观的特点,能帮助助于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讨,进而提高了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兴趣和能力。

2.促进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案例教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实际状况,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学生围绕某个地理案例,主动收集信息资料,而后进行必要资料整理和分析,进而解答高中地理案例中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可以该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网络上中主动收集和分析资料信息,一方面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主动思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改学生坐等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习惯,大大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

3.注重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运用源于现实生活的高中地理案例,例如社会热点问题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已有经验分析案例,而后教师根据案例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法,鼓励学生将个人看法表达出来供其他学生学习和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

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通过系统性的课堂授课,促进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掌握,而案例教学通过富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而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个人职业技能要求较高。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职业技能不足,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进行良好的准备组织,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指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启发和点评不够深入,对学生不能形成启发,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厌恶感。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善于发现社会问题的思维敏感才能达到地理的案例教学效果,然而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传统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3.案例质量低,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中,良好的案例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高中地理的知识属于综合性质,而高中地理单一知识点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案例难以发挥引导教学的作用。

三、提高地理案例教学效果的策略

1.做好地理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在案例的选择中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选取地理案例是,要合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典型特征;其次是具有较高的客观性,符合客观实际,只有实际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是要求具有较高适时性,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的实例,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思考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是要求实用性,案例与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中选取促进学生参与。

2.合理有效的运用地理案例

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首先是提出地理案例,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出地理案例,可以采用教师学生描述、印发地理文案材料、现场参观考察等方式,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然后是分析地理案例,将案例与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紧密联系,研究讨论其发展规律[2]。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形成开放式课堂环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后是评价地理案例,在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并表述之后,教师对地理案例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小结。新课标对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仅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同时还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30-01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笔者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一点想法,跟同行们一起探讨交流一下。

一、中学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使用的案例质量不高,缺乏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以及依托,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教学平台,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师生进行共同探讨和知识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学案例的阅读、思考、交流和探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等效果,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对教学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学特别是高中地理的教材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和很多章节的内容,要求的教学案例也很多,而实际可供选择使用的案例并不多,目前的高中地理的教学存在单一知识点的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的案例也难以发挥辅导教学甚至引导教学的作用。所以中学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的实现应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来实现,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相应的经验和阅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被动的学习心态。因此,不能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模式,当然也难以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

3、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指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教学的有效组织和控制,但由于大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地理教学经验,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能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从而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研究、教学判断和思考的教学。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案例,但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些教师把案例教学当作讲故事,招呼学生漫无边际的议论一番,并未把握问题的实质。这些情形集中反映出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不了解。

二、有效提高中学地理案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精心寻找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案例

中学地理教师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选择地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方面收集适合教学的地理案例,从而扩展地理教学的范围,也能通过积累经典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思考积累案例,教师还可基于对教材以及学生教学特点的理解改编和自编案例。教师自编的案例能形成创造性以及更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适应性更强的地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课程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形成。

2、注重归纳迁移,拓展案例

地理案例只是以图表、图片,或者文字材料形式出现的素材,关键在于利用辨析、讨论等教学形式。在地理案例中,通过探究归纳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地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迁移运用中巩固。迁移运用的途径可以是单个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也可以是问题分析。拓展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设计一些微型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3、提高学生的课程适应性,增加学生参与程度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者和启发者。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为启迪,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和串联,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创设出积极有效的案例教学课堂,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

篇4

一、案例教学简介

1.构建策划

课堂教学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模式与构建策划都应在相对应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下形成的,同时也意味着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策划应在继承批判、创新的前提下和摒弃以往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进行的。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模式同样包括在内,其吸收和参考借鉴其他的教学模式的长处,在此基础上更加提高自身的广泛性、区域性、综合性。

2.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案例教学模式自身存在有一定的教学基本流程:提供案例――分析案例――探讨得出结论――拓展训练等一系列的环节。其中在提供案例这个环节,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依据事实和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学生比较典型的地理教学案例。此外,在案例教学模式中结合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在文字和图像上的运用恰当合理。并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提出的问题大胆地进行尝试性的回答。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从地理教学目标的整体角度出发,在地理课堂中,案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折射出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调查、研究分析等方式,激发出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和摸索的兴趣。对学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等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案例多数来源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并且很多都是具有典型代表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鲜明的科学特点,可充分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同时在案例教学中也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等。

3.教学的互动性

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角度出发,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对教师提出的地理案例进行激励的分析探究,进而达到学生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通过自身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解决现实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通过案例提出问题

由案例提出问题情境,进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中讲到的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这时我们会列举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对河流的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有关河流早期不合理的开发所导致的后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以及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后期的整治和成功开发和在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对其他地区对河流流域进行开发利用有哪些值得参考借鉴和指导的意义。通过具体比较有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案例教学将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加以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2.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地理案例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帮助。课堂中地理案例基本全部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中,这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有关问题的地理知识、规律对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也需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延伸与拓展,创造性地对案例进行评价,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独特看法和见解,仔细制定出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我国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世界第一,但是目前对其开发利用还是比较少,结合前面所提到的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针对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哪些值得借鉴参考的地方,进而达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同时,教学案例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以及身边的地理,要符合社会实际,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当然案例教学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还是以教材为主,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案例的来源又过于单一等问题,为此,选择正确的案例才可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虽然案例教学存在一点欠缺,但其自身存在的优点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界的不断深入和改革,案例教学模式在越来越多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并且得到了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更应当要结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案例教学模式有着更加深刻和清晰的了解,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以及激发出广大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畅丽.案例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0(34):98-98.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提高;优化;完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45-03

【作者简介】朱学尧,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43)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德育带头人。

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景的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进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深刻揭示地理规律、有效训练学生能力的情景式教学方法。经过广大地理教师的种种实践探索,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并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提升了地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然而,新课程已实施多年,很多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理解和使用仍较为混乱。

为了能使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笔者以本校高二、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余份,问卷涉及三类问题:选编案例质量优劣、教学实施环节完整性、学习评价合理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普通较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并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接受的,学生也认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合作小组的异质组建方式。同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三类问题。

1.选编的案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评价案例优劣的首要标准是案例的典型性,而且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质量一般,16%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质量比较差。近30%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案例质量较低的原因是“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背景材料复杂,缺乏典型性”,25%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案例质量较低的原因是“教师所选编的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缺少思维量”。

2.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存在困难。50%的学生认为案例材料应该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做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而近70%的教师是在上课前才将案例学习材料发给学生做课前准备工作,而事实上只有近10%的学生课前认真阅读了案例学习的材料。

3.案例学习评价不合理。从调查中得知,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笔试评价形式是合理的,超过50%的学生认为此种评价形式不合理或很不合理;超过50%的学生认为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评价形式不合理的原因是笔试形式的评价过于简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今后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案例选编质量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高质量的案例,案例的类型、案例的内容和案例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课型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所提供的案例是教师教学的首选,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两个困境:一是教材的案例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不是完全匹配的;二是案例思考题的答案已经明显地出现在案例中,因此教材案例没有太多的思考价值和讨论空间。所以教师常常要自己选编案例。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案例呢?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Towl A. 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是以案例的存在为基础的,而有效的案例教学是以高质量的案例为依托的。

事实上,案例教学实施的困难之处不在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而在于如何选编适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案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选编出高质量的案例呢?首先,教师选编案例的前提是吃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第二,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等条件;第三,教师在选编案例时必须在案例中包含教材所阐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第四,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免学生通过案例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现实不符;第五,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可能路径,不能用唯一的、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有足够的思维量和启发性。基于以上六点教师选编案例的大致过程是:“撰写案例说明书、草拟案例、关键评估、编辑修改、配置教案、案例定稿等环节。”

二、优化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精心选编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充分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及时对案例教学进行评价总结,组织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五个环节。教师和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案例教学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调查中得知,目前导致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除了教师要选编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如果学生对研讨案例所包含的地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或根本不熟悉,课前没有认真阅读和分析案例材料,对思考题没有认真分析和思考,要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见解是不可能的,这会严重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课前,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案例材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围绕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写出个人发言提纲,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划分的合作学习小组或学生自愿组合的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需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保证。目前高中学生每天可以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平均只有半个小时,而根据调查得知,学生要做好一节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在课业负担和高考的双重压力下,学生投入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师首先必须精简案例的篇幅和内容,压缩学生阅读案例的时间,把相关内容纳入课堂学习中;其次提前一周把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最后给出3~4个相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了解案例。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案例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一套与案例教学法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保证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但这历来是一个难点。因为,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从调查中得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笔试形式不合理或很不合理,原因是笔试形式过于简单。所以,在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价中,要兼顾案例知识的习得和案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习历程,将教师规定的全部学习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跃度、参与度、讨论的焦点与案例核心问题的相关度、观点的深度与广度。重点考查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判断、决策和交流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学生的个人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的案例准备、课堂表现、讨论深度及协作配合程度等构成,期末成绩由笔试成绩构成。在笔试方面,丰富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选择、问答等题型外,选择案例题分析作为笔试的题型,通过针对案例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来考查学生对案例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充分运用发展性评价机制,通过持续的、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使学生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更加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会使学生素质得到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然而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优化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还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探索。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相信经过地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会越来越完善,也必将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尚正永,陈炳飞.地理案例教学的利弊分析与灵活运用[J].地理教学,2011(24).

[2]康小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7).

[3]康星.中学地理“变式案例”教学研究及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2).

[4]李茂森.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04).

[5]戴黍.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写作――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04).

[6]王玉萍.心理学案例教学法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04).

[7]夏正江.案例教学法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研究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主体地位;多媒体;理论联系实际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但是,什么才是高效课堂,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保证高效课堂的实现呢?下面,我先对高效课堂的定义进行简单的总结。所谓高校课堂,具体指的是教师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投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使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最高。它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课堂,更注重的是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要做到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因为目前大部分地理教学课堂,教师总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认为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总是照搬教材,强行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学生在课堂上丧失了说话的权利,整个课堂都是由教师把持着……长时间下去,学生就对地理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别提高效课堂的构建了。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多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必修2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中“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轮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是用哪种方式与在外地的亲戚朋友联系的,去会见外地朋友时,又会选择什么方式,考虑因素是什么等等,这样,我们不仅做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同时也为我们接下来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地理课堂结构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只是靠我们的口头语言和传统教学工具,学生根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对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而且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粉笔和黑板,也会浪费掉大量写板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我们应该引进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因为它自身的优越性,在各学科的教学课堂上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和应用。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可以以逼真的动态效果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更好地学习。如,在学习选修一第一单元《浩瀚的宇宙》时,如果只是靠课本教材和我们口头语言的讲解,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有关宇宙的片段以及各类天体和天体系统的介绍,这样,学生就能对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有了大致了解,在具体学习时,学生也能做到入情入境了,而且会投入比以往更大的学习热情,这就为我们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条件。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穿插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意识到地理是无处不在的,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尤其是那些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学生亲自经历过的,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选修五第二单元《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联系到汶川地震和浙江余姚发生的台风灾害等,从这些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以保证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

总之,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也为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但是同时也给一直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地理教育者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以制订出真正适合学生,并且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模式,使高中地理的有效性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金战,高秀洲.地理是怎样学好的(高中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江晔.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学林出版社,2011.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有效性

高中地理教学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及运用的过程,案例教学是实现这些过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在具体案例教学实践基础上,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掌握哪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步骤,并且应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反馈案例教学的效果等进行了探讨。

一.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理解为:案例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某个案例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应该是学生有没有从案例分析过程中学到什么地理原理或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在认真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习了某个案例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提升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见下表:

为提高案例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原有的案例背景知识体系,是提升学习有效性的基础

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阐明地理事物之间和人地之间的联系,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案例教学是以学生具有一定案例背景知识作为基础而展开的,例如,必修三的学习就需要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区域地图判读能力和基本的区域特征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当发现学生对案例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有缺失时,就必须及时地加以补充。

这在案例实施的准备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利用性和牢固性直接影响后阶段调用知识解答问题的教学过程。以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对比为例,强化了学生区域地图地理基本信息读取、三大自然区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差异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训练,对中国的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进行前期的知识铺垫和查漏补缺,并在此基础上训练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多种技能,这样就为学生后阶段案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种在学习新知识、新案例之前,帮助学生把记忆中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整合起来、建构成知识网络体系是高中案例教学准备阶段的要点。

2.与乡土地理结合,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首先要找到可供学习的案例,地理案例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及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载体。选择好的案例是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切的教学案例,所选定的案例内容要清楚明确、可读性强,最好对学生的情感有所触动,同时,又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给学生营造出思考的空间。

乡土地理来自学生身边的地理事实,即符合学生客观认知又能揭示地理要素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因此,精选身边的、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乡土案例供学生学习使用,可以更好的吸引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的愉悦度,从而使案例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布局》时,有学生针对课本知识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在我们每天上学途经的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他的布局为什么不是在河流流经城市的下游地区?”。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饶有兴趣地到了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经过这次活动,学生知道了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主要净化荔湾区居民的生活污水,其处理标准还未能达到饮用标准仅是排放江河的标准。通过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布局的案例,学生不仅理解了污水厂布局要求,而且也得到了额外的知识收获,更好地理解了工业区位的基本原理。

3.案例呈现的直观性和可比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案例是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怎样呈现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获得原理并应用到实践中,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从案例的呈现形式看,可以有文字、图表、景观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注意案例呈现的直观性,目的是使学生易于感知和理解;此外,还有案例的可比性也非常重要,目的是增强案例的反差,使学生易于对比,通过对比更好地理解地理基本原理。例如,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中,呈现了广州市二沙岛及大坦沙岛的相关资料,如两岛的位置、楼价、建筑景观图片、交通、医疗设施等对比图文资料,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刺激,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对两个乡土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也更好的理解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本原理。

三.影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乡土案例资源获取不易,开发不足

课本案例较典型,但理论层面高,实践层面弱。而乡土案例不及课本案例典型,理论层面弱,但实践层面高,而且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乡土地理往往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后需及时进行反思,并对教学案例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开发乡土地理案例。

2.易走入教案例,学案例的误区,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实际操作中容易让教师走入教案例,学生学案例的误区,这不仅是教师把握的错误,有时会因学生对案例所涉及区域的地理环境不熟悉所造成,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停下给学生进行该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补充。

3.事例教学与案例教学

事例教学与案例教学分别是基于“事例”与“案例”的分析而进行的教学,表面看两者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及实际的运用中却存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容易混淆。事例教学是指师在教学中呈现的故事、事件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缺乏典型性,所以一般在课常教学中用于课堂的导入、说明或佐证一个概念或原理及作为习题的背景材料等。案例则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书面描述,案例一般采用文字材料的呈现形式,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问题性特征,所以相比之下,案例比事例更具有说服力,在同类事件中更具有代表意义。

篇8

【关键词】课程标准更新观念研读运用

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和教学感悟,我觉得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更深了,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研究考纲和试卷,以及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地理课堂教学计划,明确提出每一节课教学目标、任务及要求,通过新课程培训和教学实践本人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一、重新认识了地理新课程标准应本着以下基本理论

第一条基本理论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二、重新认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地理传统教学侧重对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空间演变规律的介绍,“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传递、灌输给学生,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媒体辅助教师教学,教材是灌输的内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弊病很明显,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扩大,而新课程最大的本质特性是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分析和思考的素材,它不是将结论直接写在教材中,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不越俎代庖,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给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有了新认识

首先,教材的处理可以灵活应用。比如教学内容的顺序可能重组,案例材料可以替换,“活动”部分可以重新设计,对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可以进行统一安排。

其次,使用教材备课方面。应先粗看教材,主要看教材是怎样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对课程标准内容阐释的深度和广度。拟定自主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重点,选定适合本节课教学的恰当的教学方法。然后细看教材,对教学环节中的细节问题,看教材得如何处理的,如各栏目设计的目的和思路,给了哪些材料,从而确定教学时如何使用教材。并且选择适当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1、教学内容的组织及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突出拓展性,即增加教学案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突出实践性,即补充与当地有关的教学案例。“收”“放”有致,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2、地图的应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

息。

3、案例的选择。为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为了说明地理现象,或者为了揭示地理规律,举例成为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案例,巧妙运用各种例子,做到直观、形象,以提高课堂效率,最好能够在教学中列举一些当地的或者与生活实际更贴近的例子,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工业区位,可以结合目前龙海正在规划建设滨海新城的例子。

4、辩论和演讲的应用。辩论和演讲是集文化知识,逻辑思维,语言艺术和心理素质于一体的综合素质挑战,在教学中引入课堂小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既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观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和团结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如,让学生把所学地理知识编成地理故事,在每堂课前进行“三分钟地理演说”等,日积月累,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如,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开展辩题为“城市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正方观点是“城市化是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是“城市化弊大于利”,正、反双方就各自的论点展开了有理有据的激烈舌战,在些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关心社会发展的使命感。

5、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互为渗透。这几年文科高考的“3+综合”表明今后的高考将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考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高考制度的改革对中学教学提出来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传授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从政、史、地三科综合的角度去授课和进行辅导。如,在“地表形态的塑造”的教学中,对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在新课程的教与学中,尤其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动手的过程,一个提高的过程。

篇9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要有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的思想。针对新人教版中学地理新教材的出现,特别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中,教材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课程,并要求教师可根据当地地理环境采用不同案例进行教学。因此,把握地理新教材的案例,必须要学会用案例进行教学。一个好的案例是将师生要讨论的现实带入教室的工具,让大家对一些实际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认真地思考,客观地掌握知识和规律。

1案例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案例教学的含义:案例教学是以教师预备的案例为线索,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分析和研究案例及问题,从而发展自身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的特点: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有用的地理、身边的地理”,突出了对地理特色教学的要求。

1.1以案例为线索,以师生交往为基础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教学始终围绕着案例进行,课前师生准备案例,课中师生讨论分析案例,课后教师评价和更新案例,师生共同总结案例。案例教学的进行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过程。

1.2地理位置的区域性与实践性

地理位置的区域性:我们平时所选择的教学案例,都应当在某空间区域背景下加以探讨。明确区位,注意其地理位置的区域背景,启发区位分析思维。要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形成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熟练分析区域地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地理案例教学有效性是离不开地理位置的区域性。

实践性:从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定和推理。

1.3紧抓人地相关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以人地相关为主线,地理案例教学必须落实人地相关性。世界自然地理案例要注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地理案例要突出区域人地关系特色。没有人地相关性的案例学习,也是无效的案例教学。

此外,传统的教学强调对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与解决办法难以被老师认可。从而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而案例教学中,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对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办法,教师给与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与的评价也是更灵活,评价标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案例教学的课堂应用

课堂中案例教学,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合作、互动、启发式的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的教学。因此案例教学的合理实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那么课堂上应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呢?

2.1在案例教学中提出问题 ,引导规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进去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身处情境中如何去回答问题,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得出规律, “吉隆坡的变迁”(中学鲁教版地理必修二20页),教材给出了吉隆坡城市发展的背景,教师可让学生看过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人口移动的动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动因)。这案例的运用,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主动地寻找结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实施通过:案例的准备(包括阅读案例)---小组、班级讨论---评价案例---得出规律环节。案例的准备是案例教学展开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准备(阅读、分析)。教师应做到对案例的充分熟悉和对学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可能方案由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是教师进行正常的案例教学的基本保障。讨论环节: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先前学生个人对案例分析和准备时所遇到的问题,使观点更加全面,然后可以有每一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共同观点。评价阶段:教师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参与讨论状况进行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案例及问题进一步思考。

2.3要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例如关于湿地的保护面临的问题与保护对策,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案例分析:给出一组江苏滨海湿地画面,让学生思考主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学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归纳问题:围垦对湿地生态功能影响严重;生物入侵威胁湿地原生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区有权管理的面积小 ;沿海经济开发对湿地的负面影响加大。然后运用理论知识思考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中走向本省湿地的实际应用,分析社会现实中环境问题及价值观取向。

3案例教学在新课标中的意义

3.1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听,上课没激情、枯燥无味。事实上高中地理知识很多是深奥和抽象的,有些是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人口问题、城市化等,其中包含有核心部分和次要部分。而采用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综合分析、探究,使学生可以真正获得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注地理时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以及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3.3有力地推动学科的综合化

篇10

【关键词】地理;和谐;课堂;快乐

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学习,享受地理课堂。

一、和谐的师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创建快乐课堂的前提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学生才充分的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动机和需要等。例如:在地理教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参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不强求一致的标准,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答,题多思”,启迪学生的创新,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意见不横加指责,更不能讽刺、挖或嘲笑,而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最终获得成功。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将答案和盘托出,而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不迷信本,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如高中地理,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结论:“全球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教材仅指出全球变暖带来不利影响。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冰川融化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杯里泡了一块冰,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并没溢出;还有的学生提出:任何事物均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环境变好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以正确的评价,通过教学过程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己。在课堂中,应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舞,把学生的个性想像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用学生的好奇心导入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上好一节地理课的关键。而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碰撞的桥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主动快乐学习。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飞禽走兽、茫茫宇宙、寂静月宫无不引起我们无限遐想。繁华都市,高楼毗邻,田园风光,鸟鸣花香、富商巨贾,市场繁荣,无不使我们心往。浊浪滔天、沙吞村镇、烟尘蔽日、噪音喧嚣、热浪滚滚,无不使我们心悸,更有那似乎可以摧毁一切的地动山摇、飓风海啸……更是我们不寒而栗。大自然的奇妙、人类社会的纷繁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索,何不奇之?好奇是一个人进入知识殿堂的钥匙,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是学习成功的动力。

2.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快乐因素

如趣味地理故事、诗词的引用,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挖掘实际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地理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其产生自觉的主动性,激发求知欲,感受到地理内容的趣味性,努力去探索宇宙的无穷奥妙。

例如:在讲到“水循环”时,我引入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学生:“这首诗符合水循环的规律吗?”学生积极思考,纷纷作答。有的说“李白真不错,知道黄河之水来自于天上的降水”;有的说“李白的‘不复回’用错了,黄河水到了海洋还要回来的,水是循环的。”此时,我不予评定,只问:“还有吗?”于是,同学们提升思维的闸门,许多新奇的思想滚滚而来。有的说:“黄河之水来自于冰山融雪,不能简单归之于天上。”有的说:“长江可用‘奔流’二字形容,黄河由于污染严重,早就不‘奔流’了,很多地方还‘断流’了!”……由于经常这样提问缓收,学生就逐渐养成主动拓展思维、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使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开放式课堂,让学生愉悦的参与整个课堂

开放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开放教学过程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教师不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而把课堂学习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一部分,重在学生对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二是开放教学内容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三是开放学习形式,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采用各式的学习方式。四是开放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创新为主要指标,实行自评,他评与师评想结合,分数、等级与评语相结合。评价的结果是促进学生更有信心去学习新的地理课程和去探究地理科学方面未知的领域。五是开放学生思维。地理课堂应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强调多元价值取向,答案不求统一,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去想像,展开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最终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使学生思维既不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束缚,也不与科学的结论背道而驰。

在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氛围中,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发掘出来,教师的教学成绩才能更真实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得到体现。因为轻松愉悦的地理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掌握了地理知识,又学会了地理的学习方法,成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Diane Loomans,Karen Kolberg.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第一本唤醒教师快乐积极的教学技能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