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实用设计,所以相应的案例分析在具体研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将从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来进行案例分析,主要案例为上海后滩公园创意设计。
上海后滩公园是2010年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也是探索上海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大课题,该设计荣获2010年ASLA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后滩公园的分区可以概括为“三带一区”,即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滨江芦荻带位于场地北侧,是由种植芦苇和荻草而形成的生态滨河岸线,整体自然而亲切。内河净化湿地带位于场地中部,主要是与黄浦江水相通的人工湿地,通过各种水生植物建立起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是后滩公园的核心内容。梯地禾田带则利用防洪堤与湿地之间的高度差,形成错落的梯田,其中可以种植五谷与经济作物,是公园的过渡地带。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了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由此可见,后滩公园的创意化设计要素主要是围绕在生态因素之上,如何建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其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意。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实现创意化的突破,必须兼顾景观的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功能原则,实现既有功能,又有文化内涵,还具有生态友好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元素
1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园路
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园路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园路是引导人们在景观区中进行玩赏的驻足空间,其设计与景区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相结合而共同组成园林景观。所以,园林道路也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以及走向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例如,在国内著名西溪湿地公园中,其园路设计就非常具有创意特色,一条50m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因而其创意化设计兼顾了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功能性质两个方面,并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如图1所示。再如,德国里姆景观公园的园路设计,用笔直的路径和轴线切过大块的草坪,打破原来单一的静止状态,产生流动的感觉,同时也产生层次空间的变化,给人们一种规整又不失协调的感觉。园路设计首先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需要因地制宜而有明确的方向性,因为作为园林的导向脉络,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人的景观体验。在园路设计中,主路要能贯穿整个园区,联系到各个风景点,从而形成景区的骨架,而支路和小径则可以蜿蜒绵长,以增加游赏情致。此外,园路设计还必须要遵循协调原则,即其设计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吻合,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整体的景观设计。但是园路并非只能进行中规中矩的设计,除了主次分明和协调原则以外,园路还可以进行各种创意变化,例如在整体走向上具有一定弯曲度,创造出视觉上的层次感,或者在园路两旁进行一定的装饰和点缀,使其更具对比与协调,营造视觉的感染力。
2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
地面铺装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也很重要,它是指用各种材料对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其铺装范围较广,包括园路、广场、地坪等等。地面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可将整个景观区域的各个空间连成整体,而且铺装还能避免地面泥泞难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例如,在西溪湿地公园中,其铺装设计就极具创意特色,西溪公园采用的是普通的砖石进行铺装,但是其设计却与众不同,将一块块砖石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西溪湿地”这几个汉字,既有导向作用,也很有创意特点。德国里姆景观公园草坪中的铺装很有创意,几块石碑坐落在草坪上,更加显示出硬质与软质的对比,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非常巧妙。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设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关注质感、色彩、尺度等方面的设计因素,好的铺装设计既有指引功能,又具审美意境,可为整体景观增添设计效果。创意化的铺装设计还可在其纹路上进行丰富想象,使得一般材质性的铺装设计更具视觉审美感。
3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水景
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艺术中的设计难点,但也常是点睛之笔。水的形态多种多样,设计师如果能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合理的运用水景的特点,那将会给整体景观增添更多的情趣。例如,在国内著名长兴仙山湖公园中,其仙山湖水域面积约为10km2。湖中有一长堤贯穿东西,将整座湖分为南、北两片。仙山湖景区由仙山和仙湖两个自然的山水组成,仙山湖景区生态环境非常的优越,植被、湿地、动物以及人文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链,其地貌景观非常的独特,各种生物丰富而繁茂,还云集了很多非常珍稀的天鹅在此安家,这是极为难得的自然生态现象,在视觉上有着极强的创意化特征,给人带来了清新、自然、舒畅的感受。现代景观创意中的水景设计不仅需要明确水景是为观赏还是嬉戏等功能以外,还需要注重与整体空间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考虑因素周全的水体设计才能给整个景观增添色彩。
4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植物
植物是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植物的景观是单调而又乏味的。在具体的景观植物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进行适当的设计与规划,并遵循相应的形式美规则,如对比与协调原则、均衡与稳定原则、比例与尺度原则、节奏与韵律原则等等。例如,在长兴仙山湖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中,其创意设计也主要根据生态化元素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兴仙山湖湿地历史悠久,在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逐渐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因此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重大的影响。仙山湖的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植物复种、有害植物清除等措施,对仙山湖湿地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浙江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浙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因此,整个湿地公园不仅仅在规划原则上具有创意性,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非常独特。再如:俞孔坚教授设计的天津桥园公园,利用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植被引入城市,独具特色。因此,植物设计必须遵循相应的审美法则,找到与整体景观之间的平衡点,这样才能使得景观设计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但是,植物在景观设计中也可进行各种创意化设计,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和生态习性,设计师如果根据这个特点和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相结合,考虑局部与整体的效果,合理配置,也可做出很多创意变化,最普通的如将植物本身进行一定的排列形成各种图案,或者将不同植物的颜色进行一定的编排,也能创造出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创意化特色的景观设计。
篇2
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理论内容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培养较重要,笔者提出按“理论+专题”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专题实训,并结合就业市场,确定由理论讲解和设计训练两个主要模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目标性、启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专业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贴现在景观设计课程的现实意义,掌握专业设计方法。
(一)基础理论专题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在教学中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可以分为几个专题:
1.古典园林景观专题,对于古典园林景观的的认识,主要结合不同的时期的景观形式介绍。搜集资料,让学生对所选的特定时期的景观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的历史发展做简介的教学方法。
2.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专题。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从草图到方案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细节,在设计表现中如何应用。逐渐使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3.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专题。授课教师应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出有重点、难点知识,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对知识点归纳,结合景观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了解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及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及资料,总结出课程学习中较合适的理论框架:
(1)导论(国内外景观的历史发展现代景观的形成);
(2)设计元素(山石、植物、水体、建筑等);
(3)结构及功能分析(空间划分、景观流线、景观节点、中心景观区);
(4)景观设计表达(通过美学原则,应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方案呈现);
(5)单项实训(庭院、公园、住宅区、广场等)。
(二)景观设计实践专题
课程内容坚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导向,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调整各部分前后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多结合景观设计新思维、新观念进行设计体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结合作品展示,同时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其中设计实践的内容以单项设计、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更贴近的内容为主。整套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总体设计图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景观分布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主入口设计图(平面、剖面、透视图)、效果图。详细设计图包括地形标高设计图、地面铺装设计图、照明设计图及植物的配置图、鸟瞰图及材料的列表。总平面图展示了方案的总体布局,包括山、水体、植物、建筑物的布局。设计说明完整地阐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说明构思,深化设计主题。功能分析图清楚地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域,结合设计构思分析各区域的合理性。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景观,以便创造卫生、舒适、又没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既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风景构图等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景观规划的专业知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了解景观有哪些要素,并通过设计创意景观,从而把握景观设计的设计要领,为将来从事景观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二、景观设计实训内容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实训或者专业训练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显得尤为重要。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结合小区规划课程教学进行了“专题式”教学实践。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四个专题进行了教学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尺度设计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景观设计的各部分表现。
(一)单项设计
针对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山石造景、水景、建筑形体设计分别进行练习,主要锻炼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意识,形成对基础理论的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进行某庭院设计,绘制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景观元素的应用,空间划分方法等设计理论,结合平、立面图设计,体会景观立体空间的变化,绘制效果图。
(二)居住区公园设计
居住区公园相对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由于公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公园设计中要求的尺度不是太大,但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会把前面的单项设计加以应用。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由被动到主动思考。逐渐练习其对于场地空间的宏观把握和设计能力。
(三)居住区设计
在景观元素和小尺度的公园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景观要求是有关人与景、人与人这两对密不可分关系相协调的实训内容,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中居住区设计是应该掌握的实训内容,所以,可虚拟或者选择一些附近楼盘进行训练,也可以选择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练习。从对方案的构思,到分析已有的方案,把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在居住区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尊重设计原则,发挥设计灵感,从自然环境中找出设计雏形,讲求艺术,但也注重使用功能,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将主题与风格相结合,合理处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四)综合性设计的要求
公园、居住区是环境艺术类专业景观设计练习的内容。总结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类似空间的特征,设计元素与空间如何更好地处理。从形态处理、主题创意及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景观实用性相结合,营造更加宜人的环境。教学实训中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设计公司的流程,了解景观设计程序。在景观设计中,有借鉴有创新。在景观设计表现环节,要求学生采用手绘表现,锻炼其手绘表现能力,后期结合软件进行修改和排版。实训成绩综合以下进行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说明、版式及打印效果,团队合作等,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对图纸绘制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考核学生应用某一种工具,综合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但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完善,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团体交流,在实践项目中注重设计内容,设计程度上要提高方案设计能力。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景观设计绿色住区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什么是建筑?这个问题看似容易,却难以回答全面,毕竟,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都离不开建筑。显然,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建筑,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居所,我们日常生活之地。
居住区整体环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物质社会发达的当今,人们对居住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需求,于是有进步。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房地产对于居住区的开发,均以环境优良为加分项,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使景观设计与居住区规划相得益彰,成为了规划设计师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的定义为:对居住区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地和游憩场地、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安排[【1】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1】。
居住区的出现可追溯到春秋至汉的里坊制,当时说的“里” ,(“里”在北魏以后称为“坊”),也就是居住集中区。虽然里坊制采用封闭性管理措施,但作为居住区规划的雏形,棋盘式的街道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的最初形态,与现今的居住区道路系统组织作用相仿。而接着出现的里弄、街坊、邻里单位等居住区形式,均构成了居住区规划的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根据居住区规划的历史演变,不难看出,住区景观从里弄屋宅的门前大树,到街坊的街头绿地,再到邻里单位的综合开敞绿地,最终形成了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体系。
图1里坊制 图2里弄
图3街坊 图4邻里单位
图5现代居住小区
2、居住区规划中的景观设计
居住区规划如同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由住宅建筑、道路交通、服务设施及公共绿地等组成。如果说住宅建筑、道路交通、服务设施是居住区的硬件,那景观环境就是软件,她的设计风格是否与住宅建筑风格相协调、她是否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亲和场所、她是否体现真正的绿色环保……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区规划中景观设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故此,对于居住区规划中景观设计,与公园景观设计等将有很大区别。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两侧绿化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美化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首先,应注重居住区整体环境景观的风格统一性。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景观设计的风格不再单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使业界倡导适地设计,但欧陆风格、法式园林风格、美式自由风格等,还是占据了景观设计的一席之地。当然,中国式园林风格及现代简约风格也常见于大型的楼盘中。
为了使景观环境能为居住区锦上添花,除了使景观风格与居住区规划设定的风格相统一外,景观设计自身的风格选择也不宜种类过于多样。例如,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而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即使在大型楼盘中出现多个不同主题的景观分区,风格也应该统一于一个方向,做到多而不乱。
图6欧陆风格 图7现代简约风格
第二,应营造“亲民”景观,突出景观环境的共享性。
景观设计除了美观要求外,“亲民”也很重要。住区的景观最大的作用就是为居民所享用,从花草树木,到亭台轩榭,以及水体景观,均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为前提;景观环境共享性的越大,越有利于达到居民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因此,环境景观应更加关注景观环境的共享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使居民生活更舒适性,并创造自然、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
第三,应重视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住区景观环境功能的发挥,故此,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住区配套景观效果。
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与其他要素如水体、建筑、住区道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3、案例分析――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规划设计
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从优良的地理优势和景观条件出发,突出“城市里的公园,公园里的房子”的生态住区理念。
(1)景观体系概况
规划采用中央综合景观开放空间的景观布局模式,使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围绕3.5万平方米的大型中心园林展开。对于如此大面积的综合住区景观体系,如何把景观元素通过有效、创新的手法组织起来,并使之受到住户的欢迎,成为本住区景观设计的首要问题。
规划最终通过“三条轴线+五个景观节点”,并配以丰富优美的植物搭配,构成住区的景观体系:景观主轴园林空间从东往西依次为入口广场区、中心广场区、亲水平台、景观湖、湖岸眺望台、主题公园广场区、以及位于最高的水润园,共七大景区领域。多层次的立体景观设计,打造出极具魅力的大型住区园林空间。
图8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图9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规划设计景观构成分析图
(2)景观细节分析
――东西向主轴
入口广场为对称构图,圆弧形铺地配以高大的景观树,打造简洁、大气的入口空间。进入小区内部,与之对景的是一个大型中心广场。广场西侧是一个约3000平方米的景观湖,并设置亲水平台,为居民提供休憩戏水之地。轴线往西,通过湖岸眺望台,直接对景于中央景观的核心――主题公园广场。此广场采用中心向外发散式的椭圆形构图,形成整个小区景观的视觉焦点。同时,几何感强烈的平面构图,结合曲水流觞的景观水系,使整个景观环境既尊贵大气又温馨亲切。
――西北―东南向次轴
本轴线从小区西北角的次要入口进入,经百草园至小区泳池,再经景观湖达中心广场,最后结束于东南角的下沉广场处,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小区泳池同为景观的一大亮点,它与自然山石相结合,设置休闲游憩区、儿童戏水区、成人锻炼区等几个功能区块,增强了小区居民对中心景观体系的参与感。
――植物配置
住区绿地是人们休息、游憩的重要场所,为了创造舒适、优美、洁净的绿化环境,应分考虑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才能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效果。
此次大型中心景观的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避免种类单调,配置形式雷同。树种选择和配置方式做到可适合不同绿地的要求。如在住区主要道路两侧以乔木为主,选用花灌木为陪衬;在车行与人行的交叉口,道路边要配置色彩鲜艳的花坛;在集中绿地的入口处和重点地方,种植体形优美、季节变化强的植物,如珊瑚树、火棘等常绿灌木,这些花色艳丽、红果累累的花灌木,能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更能显示出绿地的整体美;在住区内部分半私密的庭院绿地中以草坪为基调,适当点缀些生长速度慢,树冠遮幅小,观赏价值高的低矮灌木。
图10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植物配置效果图
――绿色住区
小区住宅设计运用了多种节能设备,如节能反馈电梯、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景观灯等等。其中,太阳能景观灯在造型选择上与周边绿化、景观环境相融合,共同为居住区的绿色环保建设加分。
图11 景观视线分析图(上图)
图12 景观节点意向图(左图)
图13 景观设计效果图(下图)
4、设计感想
篇4
关键词:废弃工业厂房;景观改造
1.国内废弃工业厂房的现状
废弃工业厂房在城市特别是工业大城市的构造中占主要地块。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产业逐渐向服务业转型,出现了许多废旧工业厂房,工业废弃地。而新的城市规划也有意识地将新建的厂房规划成片,或者移到郊外,则剩下的零散旧厂房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往往和居民区夹杂一起,显得格格不入。并因为长时间的空置,无人管理,渐渐成为破败的景观。
2.废弃工业厂房景观的改造的意义
①开发工业厂房的独特魅力,从文化角度上,旧厂房环境的生命痕迹在改造后得以适当展示,既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的延续,又整合破旧的废弃厂房环境,使得废弃工业厂房和四周环境协调发展。②参照国外近百年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利用促进保护,将大规模的废弃工业厂房改造和再利用作为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则,摈弃大拆大建的建设方针,才是为更为经济、节约成本的方式。③废弃工业厂房拆卸的建筑垃圾不可自然降解,重建亦会加剧新的环境污染。改造从生态角度来说,则更为健康。符合保护环境的原则。
3.废弃工业厂房景观改造的原则
①追求与周遭环境紧密相容的原则:从设计基准入手,对废弃工业厂房进行综合分析,从自身扩大到周边的设施、环境。全面规划,强调景观的整体优化原则。②立足于景观和生态,强调整体秩序美、整体优化的原则:旧景观和新景观和谐共生。③强调景观的特色原则:特色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特定的地区的反应。环境景观特色主要反映在当地的生活中,特色是指分布于某一地区而不能在其他地区出现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形象、形式。④生态、社会、经济3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⑤保留其内在蕴含的精神原则。在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去注意蕴含在工业废弃厂房内部的文化素质和情感元素。这些废弃工业厂房曾经承载着我国经济腾飞的重任,而且其架构上更多地采用了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材料、设计,代表了当时的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应该与当代景观元素相结合,给予其更好的展示平台。
4.案例分析
岐江公园是将国外工业时代遗址改造理论介绍到国内的一次很好的尝试,本文借助岐江公园这个例子,对这方面的景观设计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4.1公园概况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园址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曾是中山人最为骄傲的国营企业。公园由粤中造船厂旧址改建而成,获得了全美景观设计大奖(2002HonorAward,ASLA),是工业遗产保护项目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4.2公园设计理念
4.2.1返璞归真。(1)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原有其自然资源,例如水体和部分驳岸都保留原来的形式。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2)构筑物的保留:对船厂原有的钢结构、水塔等有特色的建筑进行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3)机器的保留: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4.2.2增减相宜。原有场地的“设计”毕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讲,还需加以提炼。中山岐江公园在设计上可谓集百家之长:首先利用原有的岭南园林的特色环境;其次,在整体格局上借鉴了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手法加以调整。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将原有和新增加的巧妙地结合到一起。
4.2.3再生的设计。A材料的再生:包括大量乡土野草的使用,钢材的使用;B形式语言的再生:包括工业设计中的直线,方形,米线结构和重复的秩序;C空间的再生: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生理及心理再生提供空间;D精神的再生:最终通过上述3种再生设计,讲述故事,深刻城市的记忆,创造现代精神。
通过设计,在这11hm2的土地上,设计师们不仅保护了中国近代史的生动画面,再现了中山市市民往常生活的工业时代,也赋予了这些工业遗产以当代意义与价值。公园建成后所得到的各项大奖,说明了该作品总体上是成功的。
篇5
关键词景观危机;景观规划与设计;教学;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328-01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剧增,工业集聚发展,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城市面临占用大量土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住宅拥挤,水泥硬化严重、居民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的景观危机。景观规划与设计是解决城市景观危机的重要学科,该学科以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而进行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的学科。以往,该课程教学多注重设计规范、空间布局、构图美学等景观感受层面以及大众行为心理层面的教育,忽视生态设计层面的教育。要在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地关系,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贯彻生态设计的思想,通过生态设计,提高城市品味和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景观规划与设计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生态设计思想,以加深学生对相产理论的理解。
1尊重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规划设计结合自然
尊重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指在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应以场所千年来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详细调查分析城市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自然要素,设计源于区域自然要素的分析[1]。如美国景观设计先驱奥姆斯特德借鉴英国自然式园林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注重用乡土树种营造森林景观,并模仿自然界的湖泊和草原,建造自然田园风光,公园内树荫大道及中央林荫广场,平坦开阔,四周有足够的树荫,游人最喜欢停留,坐在这里只闲看过往的行人都是一种乐趣。重视自然和乡土性在美国景观设计大师哈普林的作品中也得以体现。比如美国演讲堂广场,哈普林从俄勒冈州瀑布山脉中的瀑布和森林的自然景观中获得灵感,瀑布及跌水部分采用较粗犷的暴露的混凝土饰面,水瀑层层跌落,最终汇成十分壮观的大瀑布倾泻而下,水声轰鸣,树林茂密,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水景,在城市环境中为人们架起了一座通向大自然的桥梁。美国景观师施瓦茨设计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广场,广场上水滴状的鼓丘来自于当地典型的冰丘地形,鼓丘上种植的矮小的短叶松,来自于该州北部森林中一种常见的矮小的先锋乡土树种。俞孔坚团队设计的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在对后滩自然环境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和后工业生态文化”的构思理念,其中以芦苇、荻、香蒲、水葱、梭鱼草等水生植物营造自然湿地,打破以往的水泥护岸,使滩回归;在江滩的自然基底上,选用了小麦、水稻、油菜、向日葵江南四季作物,并运用梯田营造和灌溉技术解决高差和满足蓄水净化之功效,营造都市田园,唤起大都市对乡土农业文明的回味,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联系。保留旧工厂的码头遗址,营造水上花园与芦荻观景台,保留旧工业厂房之钢构,演绎为空中花园和酒吧游憩之所,向游人展现工业遗存和后工业的生态文化[2],该设计获得2010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设计奖。
2满足生态平衡要求,营造和发挥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目前,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仅停留在“绿化、美化、彩化” 以及游憩与观赏的功能上,只限于为城市“涂脂抹粉”,而忽视生态服务功能的营造和发挥[3]。
2.1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服务功能
在寒冷地区,景观设计时尽量采用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保证冬季阳光充足、夏季遮挡阳光。在热带地区或热岛效应显著的中心城区,可增大植被面积,扩大水面,利用自然因素创造有利的微气候条件。比如贝聿铭设计的达拉斯联合银行大厦喷泉广场,在设计时考虑当地气候炎热,利用水和树结合设计,让行走于广场中的人们感觉如同穿行于森林沼泽地,清新凉爽。
2.2生态系统具有净化大气和水体的服务功能
植物生态系统因为具有巨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不仅对大气颗粒物(尤其是PM10和PM2.5)有很好的捕获作用,而且对工业区排放的SO2、NOx、FH、Cl2等有毒气体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所以在火电厂等工业区周围应该建设较宽林带,在城市道路两侧,为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应该选择耐干旱耐瘠薄的树冠高大树种,吸收有毒气体,捕获大气颗粒物。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体的服务功能,比如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引入黄浦江的水位劣Ⅴ类水,经过公园水生植物生态系统过滤后,将混浊的劣Ⅴ类水变成清澈的可供世博园饮用的Ⅲ类水。
2.3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吸纳雨洪和消减风浪的服务功能
近年来,城市雨洪灾害已成为困扰着我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难题。城市雨洪公园的建立为城市雨洪灾害防治提供了市政管网建设不能解决的生态途径,(下转第345页)
(上接第328页)
比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沿海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消减风浪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浙江黄岩永宁公园被誉为“漂浮在风浪上的公园”。此外,沿海地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对维持滨海生态系统生产力、消减台风与海啸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态系统在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比如国内外的垃圾山和垃圾处理厂公园)、土壤的改善和再生及水土保持、提供美感、文化和智慧启迪以及提升人文精神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
3保护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目前,景观破碎化和岛屿化是快速城市化和人类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动不可避免的产物,对生物多样性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维持动植物生存最小的生境斑块面积和斑块的异质性,在斑块之间构建有利于动植物迁徙和扩散的廊道[4]。因此,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要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找出景观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已破碎化的景观通过公园、道路、居住区、滨水区、广场、小游园等绿地系统的重建连接成更具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持和维护乡土动植物种群及其生境的多样性,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5],如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和英国的大伦敦绿地规划。另外,植被作为生物栖息地的基础,在生物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植物群落配置过程中,要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灌、藤、草、地被植被的合理配置,并且选择各种生活型(针阔叶、常绿落叶、旱生、湿生、水生等)以及不同季相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长期稳定共存的具有物种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如纽约中央公园的植物群落配置[6-11]。
4参考文献
[1]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黄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 俞孔坚.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吴师强.运用园林生态学基础理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J].热带林业,1996,24(3):125-131.
[4] 尹海伟,孔繁花,祈摇毅,等.湖南省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生态学报,2011,31(10):2863-2874.
[5] KONG F H,YIN H W,NAKAGOSHI N.Urban green space network developmen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Identification based on graph theory and gravity modeling[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0,95(1-2):16-27.
[6] 吕鹏.现代园林设计发展趋向研究――“无设计”[J].北方文学:下,2013(3):116-117.
[7] 刘锐.浅谈绿色设计[J].北方文学:下,2013(3):218.
[8] 刘爽.景观生态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3(9):206-207.
[9] 侯德财.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3(2):1-2.
[10] 陈金香.园林生态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3(2):13-15.
[11] 张慧,王淮梁.论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承载与再现--以池州市香格里拉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45-46.
基金项目 河南省第八批省级重点学科专项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彭舜磊(1974-),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博士,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教学及生态学研究工作。
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 人性化 设计
1 概述
1.1 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概念 人性化设计是由人体工程学发展而来的,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是在工业社会中人们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人们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时产生的,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40多年的历史。如今,人性化设计已经应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园林设计专业领域。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人的生理结构以及群体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性格特征等需求因素,对设计对象分类优化,使之更加适用、更加舒适,以使使用者或服务对象能得到最佳使用体验和满意度的设计过程和方案。具体体现在以人为本,不但要满足各层次、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需求,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行为需要、情感需要。目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会忽视人性化的问题,没有做到实用第一,景观第二。 如很多设计师只可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或只关注景观节点的设计,而不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其空间布局、内部设置等,忽略了人在其中的心理感觉、行为模式、行为习惯等。很多景观设计都不讲求实际用途,一味的追求美观,导致景观的功能性缺失,毫无人性化。
本文通过借助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如何进行景观人性化设计的问题,也希望本研究可以为以后的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带来启示。
1.2 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及原则、方法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从场址选择、空间布局、植物造景、园林小品等方面充分的体现人性化的内涵。园林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依照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遵循公共性、领域性、舒适性、安全性、和谐性和识别性等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场址的各项基地条件,从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入手,遵循设计原则,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和具有特色的园林小品,是进行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2 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公园、广场、居住区在人性化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①对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考虑不全面,如周围建筑的风格、周围环境的氛围、其所在环境的主题表达等;②对使用者的心理、行为感知方面考虑不够,如环境的遮荫度不够、休息设施的舒适度不够等;③功能、使用需求考虑不合理或不够,如区域的重叠使不同的使用者易产生相互干扰,在活动区休息设施、停车区域等考虑不够;④交通设计不够合理,如道路死角的出现,交通的阻隔等;⑤亲和性不够,如标识的语言等。
3 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建议
3.1 注重景观的尺度和造型的合理布置 在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上,不论是植物还是小品都应该尽量的采用使人感觉亲切的尺度与造型,比如休息坐凳的高度一般在45厘米左右、游步道为120厘米左右等,另外景观小品、绿地轮廓等要采用自然曲线,忌用直线、尖角的景物,以免造成届住者心理上的不适。应从游人使用的心理、行为各角度全面考虑,尽量满足其各项心理需求,为人们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3.2 体现景观的情趣性和实用性 好的景观应是非常具有情绪化的,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的,例如居住区、公园等在绿化时,绿化率不仅要达标,更重要的是要让人能进去观赏与游玩;植物种类也应多样化,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使其具有情趣性,这样才可以称为人性化设计。再如有些地方建筑了罗马式柱走道,看起来豪华气派,但是这样既不能挡风遮雨,也不能坐下休息,徒有其表,实际上却无大用处,缺乏实用性。我们在设计当中应达到山可登、石可坐、水可赏的效果。在交通道路设计时应保证其通畅性与完善性,能够使游客方便快捷的到达各周边区域而不需绕路。
3.3 强调人文精神,体现景与情的结合 在设计中应注意文化内涵的体现,使设计与周围环境统一和谐,两者融为一体,烘托环境氛围、体现环境主题等,尊重民俗传统,承接历史文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民俗习惯和审美观念。景观的设计对游人亲切、友好,在细微之处体现对游人的关怀。因此不管是公园还是广场等,在景观设计时要有人文精神方面的设计,这样才会使景观的内涵和游人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才能达到情与景相结合的宜人效果。
3.4 重视风景绿化的质量,达到装饰与美观的效果 重视绿化质量,首先要达到相关规定的绿化面积,满足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就要考虑质量了。第一要注意植物种类的搭配,注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结合,使景象有层次感、有厚度、有色彩,使不同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构成一个和谐有趣、稳定壮观的立体植物群落。第二要注意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的结合,长廊、建筑外墙、花架等可以用攀爬方面的植物或悬垂式植物加以修饰,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第三要注意植物的合理布局,比如乔木不能离建筑物太近,避免遮挡阳光、阻挡通风。在种植上还应注意利用对景、借景等手法,形成美观的景观效果。第四要注意植物在时间上的搭配,包括速生与慢生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的观赏植物结合。
参考文献:
[1]刘鑫山.现行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的技术管理[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许先升,潘惠贞.园林设计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02).
篇7
关键词: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 A
1 美好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
1.1关于美好乡村景观、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美好乡村景观区别于乡村景观,景观组成上应是侧重于乡村聚落形态空间以及与乡村聚落形态空间毗邻的生态山水格局、历史人文形态、农业生产景观在物质形态空间的整合;景观内涵上表现为集历史见证性、村庄特色、标志性风貌与品质于一身,展现生态之美和人文魅力的乡村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
故,美好乡村景观是构成乡村形态和风貌特色的重要内容,也是使乡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与形象要素。关于美好乡村景观的设计,强调不仅注重乡村的自然生态、地理特征,还应体现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遵循审美性、地域特质性及历史文化传承性的基础上重点梳理美好乡村景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与乡村的空间、肌理关系。
1.2美好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
在笔者看来,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在思想方法、整体目标的设定及价值取向上,与城市设计存在内在的空间关联。蕴含文化传统、历史肌理空间特征的美好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设计中关注的特质性所在,它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需要通过城市设计这一手段更好地得以维护和落实。
(1) 思想方法上
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实质上是一个注重乡村自然地理特征,体现乡村景观历史文化的设计,强调在遵循审美性、地域特质性及历史文化继承性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场地内的美好乡村景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与乡村的空间、肌理关系。
城市设计是基于乡村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和现状相关问题把握基础上的乡村景观文化、艺术、审美的表达,它注重从村落意象关系的分析入手,把握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的特质性,从战略上来确立城市设计的基本命题,并以此指导空间形态设计。
(2) 价值取向与整体目标上
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美好乡村景观历史文化内涵的表达和文化艺术审美品质的提升,价值取向是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城市设计的整体目标与核心价值在于美好乡村形象特色的体现与美好乡村景观特质空间的生成与发展,强调乡村历史文脉的延续与传承。由此看来,美好乡村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在整体目标与价值取向上存在内在的空间契合。
2 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的基本观点
(1)美好乡村景观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基于美好乡村形象特色体现与美好乡村景观特质空间生成与发展下的城市设计问题。应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把握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的特质性的同时,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2)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其空间生成的特质是基于美好乡村景观历史信息的可读性。设计应从战略高度来审视把握“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与“特质性生成下的文化传承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的审视需要以敏锐的认知力,对场地内的景观空间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寻找它们的形态结构、该结构形成原因以及与地域特征的关系;而特质性生成下的文化传承发展,不只是复古与怀旧,也不是对历史肌理空间地简单复制,而是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时展品质的关系。
(3)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应从战略与空间设计两个层面来展开:
1、战略层面上,基于乡村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整体意象感知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美好乡村景观空间特质的比较、筛选和提炼,进而确立具有功能、文化、艺术、审美的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
2、空间设计层面上,应在传承与发展乡村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整体乡村景观品质的命题指引下,首先把握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而对美好乡村景观空间进行空间构筑,梳理历史见证性场所空间与文化传承意义的文脉延续空间的内在有机关联,确立设计的具体内容;最后是具体形态空间设计,在具体形态空间设计中,应重点把握集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于一体的美好乡村景观功能与形态空间的塑造。
3 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技术路线
4 案例分析――安徽东至元甲山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
4.1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
4.1.1 元甲山基本概况
元甲山村地处安徽省东至县泥溪镇,与江西彭泽浩山乡毗邻,坐落在皖赣交界新岭梅山脚下,村庄已有千年历史,三面环山,流水绕村,一万多亩生态天然林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源于该村千年古村落的历史渊源,又考虑到美好乡村建设的现代品质性需求,项目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把握元甲山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的同时,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4.1.2 村落意境感知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元甲山庄地处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三面环山,四面环水,自古有“峰峦叠翠、曲水环流”的美誉。一万多亩原始生态天然林,终年潺潺流水,四季鸟语花香,山庄有:“玉兰迎春、曲水环流;明山烟雨、双峰晚秀;新岭松涛、龟鲤争流;古杏似桅、虎啸群山”等自然景观。由此构成了山水聚落的优美生态景色。
(2)地域历史、文化意境感知
地域历史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它以有形的或无形的方式融入到乡村的各个部分,是乡村特色打造的源泉。元甲山地域历史文化包含独具特色的“船型”村落形态、饱经沧桑的历史遗存、风格古朴的传统民居,加之深厚的耕读文化、徽州文化,它们作为元甲山村庄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反映出乡村的地域文化内涵。
4.2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的确立
基于对元甲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历史文化意境的感知,结合对乡村历史肌理的分析与美好乡村景观要素的审视与提取,将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确立为:营建集山水田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旅游文化与时代精神风貌的,独具文化特质与文化传媒形象品牌的当代中国美好乡村景观的城市设计。设计从解决村庄建设的现状主要问题与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入手,通过对美好乡村景观特质要素的挖掘与提取、历史见证性景观场所空间的营造和文化传承意义乡村建筑景观的建构,将城市设计与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互为整合,以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4.3 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设计
4.3.1 整体景观空间构筑――山水田园意象的强化
源于对村落水系历史与时代品质、村落原真性体现等目标的把握,以及生产、生活水域在村落营建的历史发展中融入元甲山村民的情致――船与帆的村落历史形态空间的思考,整体景观空间建构应重点突出环村水系生态、田园、自然的品质,对部分节点空间,加强水口、水圳场所空间的构筑,努力建构“山水村落”的生态田园环境意象。
4.3.2 特质形态空间设计
(1)历史见证性景观场所空间的营建
1、自然景观场所空间的营造――百年玉兰场所空间
百年玉兰位于村东公园,也是东侧进入元甲山的第一界面,从现状来看,作为第一界面,相对来说缺乏标识性;村东公园内树木种植散乱,村口的百年玉兰处于其他树木的包围之中,位置并不凸显。
基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保留村口生态公园,在空间上凸显百年玉兰,并结合百年玉兰营造元甲山村口门景标志性场所空间。村口门景的打造是以元甲山历史文化内涵与历史建筑形象特质的特色形象建构为目标,运用元甲山传统民居建筑房屋内部结构与外部山墙形态的形式组合凸显“村”的意象;青条石肌理的踏步高台和百年玉兰隐喻“船态”、“桅杆”,从而突显元甲山村落“村在船上”的地域历史特质性。
2、人文景观场所空间的营造――王家花厅场所空间
源于王家花厅作为元甲山历史遗存建筑文化艺术的见证性空间,设计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周边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凸显花厅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整体空间环境的文化、艺术和审美。
① 空间形态物化
24天井的花屋建筑群,如今只剩一方残垣断壁,保留那方残垣断壁,既体现出花厅的历史性、可读性,又展现其真实性。利用构架对墙体做加固性处理,同时以残垣断壁为背景,在其周边新建亭廊。通过亭与廊的结合、亭廊与水景的结合营造场所空间,并力求“残垣、断壁、亭、廊”的历史空间品质与整体空间外部环境的整合性与协调性。
② 场所空间景观环境营造
亭廊与水景的结合,形成庭院空间,同时两处圆雕的点缀,一人经商回家,一处女人带孩在家,使整个空间灵活有度,体现出徽商荣归与徽州民居的古韵风采。
(2)文化传承意义的文脉延续景观空间设计
元甲山的民居建筑设计整体风格在采用现代化功能布局、新形式、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传承了地域文化特色:建筑形态上沿用了当地双坡屋顶与人字形山墙以及折线式马头墙的组合;雨棚形式以元甲山民居建筑山墙元素为母题;整体建筑色彩上传承了元甲山传统民居建筑的白色涂面搭配青砖墙面的立面色彩肌理;住宅主房与附属房的组合以及附属房之间的组合形式,亦是沿用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方式。
乡村民居建筑设计,是对地域性建筑肌理的传承与发展。设计从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提取元素,并加以总结、概括和提炼,从中引申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村民住宅。建筑形式方面,广大村民喜欢“现代化加乡土味”的建筑,即用现代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造具有明显地方特质的建筑,因为现代化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乡土化”则可激起村民们对大自然,对他们所熟悉的当地环境、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亲切感。
5 结语
探讨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保护美好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文化特色,改善目前杂乱无章的美好乡村景观现状,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致力于美好乡村整体环境的文化、艺术、审美,这也是笔者行文的意义所在。可谓任重而道远,本文研究仅仅是漫长路途的一站,寄希望抛砖引玉,以期美好乡村景观设计问题的更多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俞莉莉,郝日明;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金陵科技学院院报;2008(24)
【2】吴益芳;乡村景观文化表现手法初探;青海农林科技;2010(3)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农村生态环境;2001(17)
【4】吴强;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以安徽东至尧渡老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为例;城市规划;2007(5)
【5】吴强;试论区位空间选择下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2005(4)
篇8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生物多样性,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waterfront city advantage, to provide good landscape, in the city that has the cha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welcomed by people. The city waterfront planning principles, with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Park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area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city waterfront planning for biodiversity.
Key words: city waterfront, biodiversity, planning
由于有自然景观的优势,滨水区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空间,在为城市中最具有魅力和特色的地区,倍受人们欢迎。事实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滨水地区的重建和开发项目的重要性,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一直是世界各国景观设计的焦点所在。
1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及规划原则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缘,也是水的边缘。城市的滨水区有滨河、滨江、滨湖和滨海地区。城市滨水区生态系统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一般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另外由于城市滨水地带在城市中独特的魅力,往往又成为市民休闲集会的场所。所以,城市滨水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又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尺度原则、遗留地保护原则、异质性与多样性原则、结构与功能人本化原则、地域化原则等原则。
2 我国滨水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公众参与意识的淡薄
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前期规划和后期评价中。在我国滨水区规划设计的综合调查阶段,调查的内容涵盖广泛,强调的是对工程技术资料方面的调查,当地也涉及到对民意的调查,但没有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设计体现的更多的是行政部门的意志。
2.2开发模式照抄照搬,缺乏地方特色
随着国际化日益趋同的项目开发充斥世界,人们忽视了许多潜藏当今城市滨水区复兴背后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和历史发展条件等),具体的实践存在模式照搬和抄袭现象。
2.3公共空间不连续
目前我国滨水空间存在严重的圈地现象,滨水地块的开发商总是想办法把水岸纳入到自己的私有领域内,造成公共开放空间的割断,市民不能自由进入,或者和城市其他公共空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过渡,妨碍公众活动的自由性和连续性,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和观景休憩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
2.4护岸设计极端单一化
我国的滨水景观设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强调对水域空间的治理。为了彻底制服水患,钢筋混凝土的河堤年年在加高,块石堆砌的护岸比比皆是,河道裁弯取直,淤泥被清除,完全被水泥硬化。这样的护岸对于应付夏季突发洪水确实着重要作用,但是阻碍了人与水体的亲近性。
2.5亲水空间设计落后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域的水位变化平缓,但也有很多地方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汛期江、河水位变化依然很大,人们虽然考虑了修造亲水平台,但很少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设计,简单的平铺直叙,缺乏序列空间的转折点和,毫无特色可言。
3 上海世博园案例分析
3.1 概况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处南浦大桥与卢浦大桥之间,跨越黄浦江两岸,由浦西、浦东两部分组成,是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km2,其中浦东部分3.93km2,将建白莲泾公园、世博公园、后滩公园等绿地、湿地与水系景观 I,具有生态保健、亲水游憩、水上休闲等功能,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城市景观和环境,展示生态型城市的发展理念 。
3.2 景观水体生态生物群落配置
3.2.1景观水体生态生物群落配置基本原则
自然性原则景观水体是由生命系统和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其生命力就在于丰富多样,在上海世博园规划的生态构建中,遵照自然界各生物共同相处、分层利用资源的法则,并运用丰富多样的物种有机地形成一个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强的稳定系统。
地域性原则在物种选择与水体形态构建中,体现上海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因地制宜,创造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尽可能使用本地物种,必要时经过严格科学评估,避免盲目移植外来物种。
生态性原则将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科技成果运用到水体景观的塑造中去,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现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原有不良的生态环境。
持续性原则在生态要素构建中会产生生态需求和功能定位之间的矛盾,应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使水体景观利用的结构、格局和比例与规划区的自然特征、发展及管理相适应,以达到景观的整体优化利用。
经济性原则在景观水体生态要素构建中,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合理性,用最经济的方法获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的建设效果,将技术经济风险减少到最小,同时还要防止生物入侵以及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等生态风险。
3.2.2景观水体生态生物群落主体空间构成
根据上海地区以及水系水土的生态特征,结合水生植物种类的生态生理特性与生态效应,先期以耐污染性较强,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沉水植物为主,并移植兼有景观生态作用的挺水、浮水与漂浮等其他物种,然后种植对污染敏感性强,且生长易控制管理,季节上相互衔接的水生植物,并为水生动物创造良好生存条件。
3.2.3景观水体生态生物群落结构
注重水生物种的配置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发挥水体生态效应,增强水体景观价值应注重低盐度下水生生物物种的配置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并防止咸潮通过黄浦江进入世博园水系可能对水生物造成的一些影响,在本底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水生动物的生长模式(种类、数量、雌雄比、个体大小、食性、生活习性、放养季节、放养顺序、病害防治等)。针对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与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因地制宜地栽种或移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湿生植物等,同时改善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优化微生物的载体形态和结构,有效增强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发挥土著微生物的作用。
4 对我国进一步开发城市滨水区的思考
篇9
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底公布的第二批9个新职业中,景观设计师榜上有名。
景观设计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而兴起的服务型行业。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和生态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建设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及其建造业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景观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诸如人地关系如何协调,人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优化,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等问题,急需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景观设计人员,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运用他们所掌握的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美化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出较优的解决方案,设计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方案,合理开发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畴包括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如城市总体形象设计,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自然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城市广场、公园、校园规划、小区环境设计、街道景观及园林绿化设计等等;以及室外的植物种植配置和环境小品:如雕塑、亭廊、水池、花架、园灯、桌凳、喷泉、假山、铺地栏杆、垃圾箱的设计等,甚至还涉及到人未来的归宿――墓地,也是景观设计的范畴。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环境景观质量的要求正日益提高。在国外,景观建设已是城市公共生活空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景观行业形成了注册考试制度等一系列完整的职业制度。在我国,景观设计及其建造业虽然尚在初步形成中,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已崭露头角。
二、景观设计专业人才极其匮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景观设计及其建造业的人员约500多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3.5%。从目前景观设计人员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的公务人员或企事业单位环境景观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在设计院、所从事专业设计工作和技术管理者,或者是在专业学校和大专院校从事景观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城市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景观建设施工及施工管理者,他们大多毕业于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林业院校的园林系或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严格意义上讲都是转行而来的,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城建院校毕业的偏重建筑和规划,林业院校毕业的偏重植物生态,艺术院校毕业的偏重小品、造型等,形成目前景观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景观建设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尽管近几年由于人才需求的导向,相关大专院校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但由于该专业设置的年限短,师资力量缺乏,精品教材不多,学生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离实际要求相差很远,远远不能满足本行业对应用性、复合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之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其设计理念、设计水平离社会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真正担当重任还有个锻炼提高的过程。因此目前在职的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刻不容缓,其紧迫性已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
三、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当前,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的服务型行业,景观设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必须通过构建学历后教育体系,发展继续教育,以尽快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就景观设计者所从事的工作范畴而言,涉及到室外造型艺术的许多要素,具有很强的职业性质,其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建筑学、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学、气候学、社会学、美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设计方法论等多学科的知识。
2、表达能力和空间设计能力的提高。景观设计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要能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进行相应的景观环境设计,要有过硬的手绘能力,并能熟练使用相关的设计软件,具有较强的绘图表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景观设计是一项创造美的工作,对于整体的环境审美要求较高,要培养设计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力,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4、协调沟通能力的养成。现在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景观设计都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要让景观设计者逐步形成富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听取并合理采纳甲方的意见与要求,具备较强的沟通及协调能力。
(二)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
根据目前景观设计人员城市化、年青化、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又具有局限性等特点,加之景观设计学科的教学大纲、专职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尚不十分成熟,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现阶段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网络教育,二是举办各类专题研修班。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蓬勃发展。网络教育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两个明显的特征。它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不受师资力量和培训基础设施的限制,实现信息渠道的开放。它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实物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有利于启迪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通过网络途径对目前从业的景观设计人员进行提高专业技能和设计水平的继续教育,培养他们新的设计理念,更新设计思想,应成为当前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除网络教育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专题研修班,以缓解当前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奇缺的现状。各类专题研修班的9币资应来自有关高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等具备实践经验的优秀人员,教学方式可采用理论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还可根据教学需要到现场进行教学,或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甚至到境外和国外学习,使受教育者及时掌握国内外景观设计的最新理念和发展变化趋势。这种专题研修班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可以充分讨论,相互切磋,各抒已见,是景观设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好方式。
篇10
关键词综合医院 外部景观 分析 外部空间 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医院管理者与设计者开始更多地关注购进先进医疗设备和构筑现代化的医疗建筑, 以此来减少疾病的感染几率和提高医疗效率, 花园等医院的外部景观则成为难得一见的便利设施。对于很多综合医院而言,虽然它们往往占据了城市的中心地段, 享有便利的交通, 却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挑战: 寸土寸金的经济压力、 嘈杂的治疗环境、 更高医疗质量的市场需求、吸引保留优秀员工的软性要求等。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只是简单地观赏特定形式的自然和花园景观就可以在5 m i n , 甚至更少的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压力状况, 而若在更长的时间内甚至还可以提高医疗效果, 如减少止痛药的摄入量和减少住院期[1]。此外,有助于康复的、宜人的自然风光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品质形象。
1.案例分析
1.1北医三院分析
北医三院位于北京中北部,地处繁华的北四环内,因此医院占地面积较小,而人流、车流密度较大,我们小组一行五人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得到对北医三院的以下分析:
1.1.1 院区建筑布局分析
北医三院原院区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建设前期缺乏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院区总体占地面积较小,建筑布局凌乱分散,各种功能之间关系不够清楚,院区内建筑多为平房或低层楼房,占地面积过大,使得院区小而杂乱。
1.1.2 道路系统分析
由于地窄人稠,留给机动车停留及行车空间极少,主要停车场为地下停车场,有少量露天停车位,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混合,院区内各种人流、车流混杂,相互交叉,缺少有效的交通流线组织,缺少明确的标识导向系统。以新门诊楼前的大型广场为例,地下停车场出口与露天停车场出口及医院入口形成冲突,极易造成拥堵。住院部前的车道较窄同时未标识成单行车道,长导致错车缓慢以及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威胁。
1.1.3 院区绿地规划分析
用地面积不足是我国大中城市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此问题在北医三院尤为严重,由于地处繁华地段用地紧张,北医三院绿地面积严重不足,硬质景观居多,高大建筑物南面向阳处极少绿植,既影响美观也致春夏秋季曝晒,相反高楼间绿地有多棵大乔,偶尔空出的绿地种植上草坪和一些低矮的灌木,导致春秋冬季寒冷,另外少有的绿地间不注重灌乔草的合理配植,景观层次单一,缺乏病人休闲游憩的场所。
1.1.4 院区景观小品及服务设施分析
北医三院由于用地面积小,景观小品较少,现有的小品也未考虑到病人的活动心理和身体需要,且设置的位置也不尽合理,只是象征性的一种摆设,使用率低下。北医三院西侧有一木质廊道和花架,但年久失修,木质材料已出现裂痕,不但不能使用,甚至有安全隐患。院区内也很少设置桌椅供休息,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病人到户外散步时,总是没有可以停下来休息的地方,只能到路边席地而坐。
1.2三〇九医院分析
三〇九医院坐落北京西山脚下,南接皇家园林颐和园,北靠百望山森林公园,西临西山风景区,东衔京密运水河。地处北京郊外的三〇九医院远离嘈杂的城市闹区,拥有较大的占地面积以及良好的小气候,因此院区内景观效果良好,不失为大城市医院的典范。
1.2.1院区建筑布局分析
三〇九医院始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院区总体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布局明确功能清晰:院区东部门诊楼前有一半圆形水池广场,南部为一中式古典园林,中部为院区主体建筑,北部为一开敞广场,住院部位于院区的西部,远离街边,营造出安静的氛围。
1.2.2道路系统分析
由于建院初期规划以及近些年的扩建导致外部空间减少,而原有停车场多为露天停车场停车位较少,再加上院区入口较狭窄以及就诊患者数量较多,造成三〇九医院的入口处拥堵,常常一堵就是个把小时;进入院区以后,由于缺少明确的标识导向系统或标识不明显,院区内的车容易误驶入其他车道造成拥堵。
1.2.3院区绿地规划分析
由于地处郊外,三〇九医院绿化面积较高,景观要素运用较为恰当:门诊楼前帆船的造型巧妙地将水体和楼前广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游憩休闲功能,还能有效地改善医院的环境质量;同样,院区南部的中式园林则给患者和家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廊道与水体相结合,地形高低起伏,水体景观与廊道绿植相互衬托对比,更显景观层次的丰富性。除此以外,三〇九医院内还分布着各种形式的小型庭院以供人休憩,如中式的三友亭、日式的枯山水,以及欧式广场等,植物种类也相当丰富,据我们调查统计,仅仅南部花园的植物种类就多达四十种。
1.2.4院区景观小品及服务设施分析
相比调查的其它医院,三〇九医院内部景观小品更多寓意更加丰富,以门诊楼前广场为例,帆船以及门的造型给患者以积极向上的暗示,水体景观设计利用建筑小品和喷泉相结合的形式,给患者以平缓、安静的氛围,水池内的喷泉设计时则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加强和丰富空间的气氛,给患者和家属在视觉上以沉稳宁静、幽雅明快的感觉。院区南部的百草园将上百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以图示的形式画在了廊道顶上,这种具有深刻意义的景观小品让患者和家属更愿意驻足停留。除此之外,院区内其他景观小品也借用积极向上的事物来暗示,如三友亭中的岁寒三友,欧式广场上的雕塑都成功的弱化了医院紧张的气氛。院区内服务设施也较为完善,在进入游园以及广场均有无障碍通道方便障碍人士同行,院内木质座椅也很多,方便病人及家属休息。
2.结语
对于医院而言, 医疗的过程绝不应仅仅局限于建筑内、病房里, 合理的景观对患者的康复、 家属的心情和工作者的工作状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人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发展,景观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 1]UL R I CH R S . Health benefits of gardens in hospital [EB/OL]. [ 2009- 07- 10]. http : / / p la n terra . co m . pdf
-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
- 下一篇:妇科手术术后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