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护理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护理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术后3~5d内患者常无食欲,进食较差,营养供应不足,为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饮食营养与康复之间关系,鼓励患者进食清淡、高营养、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生冷、油腻及甜食,以免增加胃部负担,同时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腹压诱发椎间盘脱出,对卧床休养期患者,可给予润肠片,促进肠蠕动[16]。对术中失血诱发的水电解质失衡者,应及时补液给予纠正;对术后恶心、呕吐者,暂时禁食,给予复方氨基酸、能量合剂等维持全身营养供应;对呕吐物行实验室检验,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17]。
2功能康复护理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第2天对患者实施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做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10下/次,10~15次/d,初次抬高15°~30°,每次抬高程度逐渐增加,尽可能达到最高高度,以此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减少神经根粘连;拔出引流管后,指导患者三点式、四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且于术后3~5d待腰部切口疼痛减缓后,在腰围保护下,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飞燕式锻炼,15~30下/次,50~150次/d,以此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腰椎的稳定性;术后1周后,带腰围,由护士指导进行下床活动,以此增强腰背肌及腹肌力量,减轻脊柱压力。术后6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预防腰部扭伤[18]。
3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3.1预防感染
(1)切口感染。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渗液较多者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切口无菌操作及引流通畅;对术后体温升高超过38℃以上者,应检查切口有无感染;若术后7~10d内,患者腰部突然剧烈疼痛、切口肿痛,提示有可能椎间隙感染,应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2)肺部感染。禁烟,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患者翻身,翻身后扣背,促进痰液咳出。(3)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者,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待拔除尿管后,鼓励患者多饮水,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预防泌尿系感染[19]。
3.2医源性脑脊液漏
若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中硬撕裂脊膜,术后会引起医源性脑脊液漏并发症。若术后引流液500ml以上,且颜色为黄红色,则提示有可能患有此并发症。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头低足高仰卧,局部加压包扎,暂停腹压运动。
3.3神经损伤并发症
术中操作因牵拉较多,往往造成牵拉伤较多,造成神经内张力增高,神经结构损害。若术后临床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则提示可能有神经损伤。护理过程中遵从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3次/d,并联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和地塞米松10mg,1次/d,静脉滴注5~7d可起到消肿、减张的作用。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中,着重练习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减少神经根粘连[20]。
3.4尿潴留护理
篇2
关键词: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来医院就诊采取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老年患者各脏器的生理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逐渐减退,对疾病的反应和敏感性下降,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手术的危险性高,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护理人员的职责[1]。2010年1月~201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人民医院普外科共收住550例老年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普外科老年患者550例,其中男302例,女248例,年龄60~96岁,平均78岁,均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由主管护士通过交谈,收集一般资料,了解患者心理及其社会状况。通过评估,制定个体化综合护理方案。依据护理方案,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方位的护理,采用床边讲解及示范的方法进行护理指导,1~2次/d,10~20 min/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士要勤快、细心、耐心、爱心、周到、不怕麻烦,帮助老年患者熟悉周围的环境,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阐述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列举手术成功的病例,介绍病友相识,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满足其合理要求。鼓励家属多看患者,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不安、悲观、恐惧等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呼吸系统护理:老年患者一般心肺功能低下,反应性和应激能力降低,嘱患者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烟,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常规做肺功能测定,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如让患者吹气球,作缩唇呼吸锻炼等。
2.1.3 营养支持:宜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除治疗饮食的需要外,尽量照顾患者的饮食习惯,不吃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如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必要时输血及白蛋白,以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
2.2 术后护理
2.2.2.1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症的变化,必要时心电监护,血养饱和度监测,严密监测血糖、中心静脉压、尿量的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护士必须勤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
2.2.2.2 护理:麻醉未清醒,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麻醉清醒,血压稳定后,根据病情可取半卧位。无论何种,都要使患者感到舒适。
2.2.2.3 皮肤护理:卧床患者每隔2 h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受压部位可垫水垫,以减轻局部压力,及时给患者擦干汗液。每天行床上浴一次,受压部位给予爽身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床单位平整无碎屑。
2.2.4 管道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和脱出。
2.2.5 饮食护理:病情允许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维生素的清淡饮食。由少到多,由流质逐渐过渡普食,少量多餐,如有腹胀,可采用按揉腹部,必要时使用肛管排气或清洁灌肠。
2.2.6 呼吸道护理:术后常规吸氧,氧气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只要患者有排痰需要,护士就应及时进行排痰护理,包括协助叩背排痰,刺激气管排痰,如患者咳痰无力,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2.7 安全性护理:老年患者易发生意外,术前术后注意患者的安全,预防跌倒、坠床。创造有利于患者安全舒适的环境,室内光线充足,床的两边设有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厕所使用坐式马桶。马桶旁,冲凉房设有扶手架。地面要防滑,保持平坦干燥无积水。常用物品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衣裤鞋要合适,走动时穿合脚的布鞋。嘱患者动作要缓慢,不要突然站立。行动不便,步态不稳的患者下床时有陪人搀扶。
2.2.8 康复护理:卧床患者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活动四肢。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足踝的主动及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足下垂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床尾绑拉手带,让患者慢慢坐起,扶患者坐在床沿,逐步过渡下床活动,每天增加患者的活动量,让患者尽快康复。
3 讨论
随着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如何使老年患者安全地渡过手术期,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康复,痊愈出院,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2]。文章通过550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到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结合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保证患者康复出院。
4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结肠癌;肠梗塞;围手术期;护理;特点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18-01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一般属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方式多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1]。高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比较低下,因此多伴其他器官疾病,手术治疗容易使其他疾病产生,从而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给治疗进行带来难度,这就对护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文主要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救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高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59-83岁,患者入院前均已存在排便困难、腹痛、并伴有呕吐、恶心等现象,轻重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症状经对症治疗可出现改善,后未作更深入的检查,最短病史为5d,最长为4.5月。
1.2 术前并发症情况 所有高龄患者中,仅有3例未见有合并其他疾病,其余患者合并2种及以上的疾病共有13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蛋白血症18例,3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脑梗死。
1.3 方法 根据所有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使之保持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
2 结 果
术后并发DIC以及脑病死亡的患者有3例,1例患者自动离院,其余26例患者经过细心护理和病情观察,均痊愈,13d后康复出院。
3 讨 论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准备 主要包括外科常规准备和建立静脉通道。老年人由于年纪大,身体各个器官功能都在减退,抗感染率以及免疫力也逐渐降低,代谢功能与生理贮备下降使身体常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又伴有多种其他慢性疾病,手术进行时容易继发感染等疾病,如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中,除了3例未合并其他疾病外,其余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一种或者多种以上疾病,所以,手术进行前应注意对高龄患者心、肺、肝以及肾等重要器官进行检查。同时还应对酸碱失衡以及水电解质进行纠正,输蛋白、输血,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将患者身体状况于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改善,意在使患者手术耐受力提高。
3.1.2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不安、焦虑、悲观的心理,同时由于自身具备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处理时比较细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密切关注和掌握。在与高龄患者进行交谈时,语气应柔和缓慢,话题主要以消除患者心理负担、给予患者鼓励为目的展开。态度要好,使让患者感觉被尊重和理解。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监护 手术完成且回到病房后,利用无创生命体温监护仪对患者血压、脉搏进行监测,监测时间1次/小时,直到病情基本稳定。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行硝普钠、硝酸甘油等降压药物治疗,给药方式采用微泵输入,确保用药准确、均匀[2]。在对血压进行观察时还应注意对脉搏变化进行观察。高龄患者手术后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体温改变,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中,出现体温小于35℃的患者共有9例,9例患者主诉身体发冷,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除了增加被褥以外,还应随时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测量次数为6次/天,直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3d。除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对患者呼吸情况进行监护,每天每小时行中心静脉测压1次,注意对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进行观察,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对患者有无缺氧情况进行监测。
3.2.2 防止预防肺炎肺不张的护理 高龄患者手术后全身麻醉后以及伤口疼痛原因使呼吸道分泌的痰液较多,如果患者痰液排除不通畅,手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可用手指在患者胸骨上窝稍加用力将气管按住,并横向进行滑动,使患者气管受到刺激,从而引起咳嗽,促使患者排除肺底部的痰液,操作进行时应随时对患者面色、神志、脉搏进行观察,以免发生意外。拍背操作每天进行3次,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即先进行深呼吸,随后用力将痰液咳出[3]。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无一例行纤支镜吸痰,无一例出现肺炎肺不张等现象。
高龄患者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大部分属于晚期病变,通常情况下患者身体情况较差,从而加大手术进行的风险,所以,应注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术前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如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预防肺炎肺不张等护理,有助于手术成功率的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付连英.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10(07):101-107.
篇4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181-02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按照每年0.1%的速度增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患者在进行胃肠手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慢、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度均会对患者的血糖监测及管理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为此,该文特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术后临床特点,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入选研究对象50例,均为2012年5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均占据25例。对照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患者分别为79岁和50岁,平均年龄(65.22±0.24)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5例(60.00%)和10例(40.00%)。观察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患者分别为78岁和51岁,平均年龄(65.29±0.20)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4例(56.00%)和11例(44.00%)。对照组和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比较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保证环境的舒适;给予患者进食、胃肠减压及用药指导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较差,加上切口疼痛的影响,导致血糖出现较大波动,加大患者术后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大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关心、鼓励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2)血糖监测:接受胃肠手术的应激性刺激及肠外营养支持,均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机体功能下降,使患者血糖控制较困难。针对此现象,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出现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心悸、呕吐等现象时,应立即检测患者的血糖,告知医生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泌尿道护理:胃肠手术一般在术前留置尿管,待患者术后麻醉消失及病情缓解后,及时拔出尿管。在尿管留置期间,护理人员应每日对患者的尿道进行消毒,并将消毒棉垫覆盖在尿管的尿道口,降低留置尿管感染的发生率。
(4)用药护理:接受胃肠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手术应激反应会加剧患者血糖的波动。因此,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适量的胰岛素注射,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最佳范围内;随后在术后第4天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将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血糖值及护理满意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段血糖值对比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12 h、24 h及48 h血糖值可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通过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可知,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为92.00%,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为68.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段血糖值[mmol/L,(x±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表2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系统代谢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接受胃肠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也在不断的扩大,以中老年人居多。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因素、身体及手术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术后血糖难以控制,促使高血糖几率的增加[3]。
糖尿病患者胃肠手术后的临床特点有:(1)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对胃肠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的风险较高,加上手术本身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使得患者的血糖升高,导致患者伤口愈合能力下降。(2)术后禁食会导致患者的血糖波动,导致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而高血糖会导致患者胃肠道粘膜蛋白的形成,影响患者的胃肠功能,导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难以恢复[4]。因此,对行胃肠手术患者,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护理理念已不再以护理操作技术为中心,而是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理念。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给予患者关心、尊重及鼓励,将对患者的照顾落实到细节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血糖监测护理、并发症护理及用药指导等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患者血糖的波动,促进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通过从患者的心理着手,解除患者心中的苦闷,使患者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5]。
篇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对患者的心理社会评估和临床研究日益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儿童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面对当今优生优育时代,独生子女是当代家庭人员结构的主要特征,对患儿及家属做好手术前心理护理,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患儿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护理技巧,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变通融汇,有待笔者不断探索和研究。
1 患儿在术前有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
1.1 幼儿期患儿 产生惶恐不安心理,对医务人员(穿白大褂的)有排斥心理,对亲属过分依恋心理。
1.2 学龄前期患儿 有恐惧心理,表现为恐惧疼痛、手术和恐惧陌生的环境。
1.3 学龄期患儿 有忧虑心理,担忧手术后会留下残疾,会影响活动;担心住院时间长、影响学习。
2 护理对策
2.1 手术前1 d手术室护士要对手术患儿和家属进行术前访视 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是做好患儿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1],术前1 d由巡回护士深入病房访视,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谈,恰当地介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的情况、技术水平,简要介绍手术过程,根据前述家属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准备好解答的内容,尽可能地解答他们的提问,消除顾虑,赢得患儿家属的信赖,同时向家属了解患儿患病后的情绪,平时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然后再和患儿进行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话题尽量涉及他喜欢的事物。告诉患儿如果和阿姨好好配合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话题应引起患儿的兴趣。再讲一些配合较好的大哥哥大姐姐的事例,同时要进行心理安慰和心理鼓励。
2.2 患儿的心理护理
2.2.1 幼儿期患儿 此期患儿能辨认熟人和陌生人的面孔,对母亲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入手术室时表现为分离焦虑、哭闹、寻找母亲、拒绝陌生人,护士接入手术室时先站在患儿父母旁边和父母谈话,使其对护士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消除或减少陌生心理,不要突然从父母怀中把患儿强迫抱走,而增加患儿恐惧心理。先逗一逗,抚摸患儿,给他喜欢的玩具,再抱抱患儿,增加感情。
此期护理特点是:。
2.2.2 学龄前儿童 此期患儿也会产生分离性焦虑,惧怕陌生环境,没有亲人相伴,害怕打针疼痛。护士在做术前访视时,可采用“扮亲法”。首先阅读病历,观察病情,与家属交谈,充分了解患儿一般情况,生活习俗,性格特点,病情发展程度,掌握患儿需求及影响因素,家长可暗示巡回护士为某种关系比较亲近亲戚,消除患儿紧张情绪,以亲戚角色向患儿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观看手术室照片,用患儿易理解的言词和方法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向患儿说明打针的目的,并鼓励患儿要勇敢。与患儿一起做游戏,讲述小英雄人物的故事,增加患儿对“亲戚”的信任感和对手术室的了解。接入手术室时,可以告诉患儿:你如果配合阿姨,让妈妈也换身绿衣服进来。
此期护理特点是:哄。
2.2.3 学龄期儿童 惧怕陌生环境,怕医生、忧虑手术后会变成残疾或死亡。护士在访视时亲切地称呼小患儿,向患儿介绍手术室的环境,给患儿观看手术室照片,简要讲解手术部位及手术过程,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部位愈合情况,与患儿一起看书,看电视,做游戏并请术后康复的小患儿现身说法,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增加患儿信任感,同时指导患儿积极的术前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告诉患儿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阿姨会陪伴你的。如不做心理护理,强行接入手术室,会使患儿自尊心受到伤害。接入手术室时,一定要让患儿自己说:妈妈再见,我很勇敢,我会坚强的。
此期护理特点是:鼓励。
3 护理效果
通过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家长和患儿心理准备充分,能够坦然面对手术,入手术室时哭闹的患儿明显减少,有多数患儿主动要求访视护士抱入手术间。
4 体会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良好心理干预是形成积极应激和培养意志以及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2]。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水平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和观察表达能力,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患者,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这也是护理人员在提高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情感体验与表达的修炼,使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工作,使整体护理更完善,体现整体护理的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47-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口中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比例有不断提高的趋势。护理工作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我们对104例眼科老年患者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总结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2011年在我院眼科住院病人,本组病例104人,男43例,女61例,年龄60-87岁。在104例病例中,老年性白内障71例,青光眼24例,视网膜脱离6例,所有病人无心理精神疾病病史。
2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2.1 恐惧担忧心理:眼科手术必然要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出血、疼痛等,对绝大多数病人来说,这是一个心理应激和适应过程[1] 。老年患者在手术前常顾虑重重,担心手术失败,担心术后并发症,由于视物不便,病人有时打翻药瓶、水杯等.怕麻烦他人的心理状态。
2.2 自尊心强:老年患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顺从他,怕别人瞧不起他,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精心照顾。部分老年患者自制力差,注重小事,对周围人的态度非常敏感。
2.3 孤僻多疑心理:老年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及视力障碍,孤独和寂寞感油然而生,如不及时排除这种心理障碍,患者将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消沉,容易动怒。对自己手术和治疗措施放心不下,怀疑手术医生技术不高明,对手术有恐惧感。
3 针对不同阶段的进行心理护理
3.1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紧张恐惧和担心手术效果是眼科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我们首先从感情上尊敬老人,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来关心体贴老人。有针对性的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融洽医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因此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到病房与患者亲切交谈,做到有问必答,耐心细致,通过语言沟通,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病房护士不仅要参与病案的讨论了解病情及手术方案、更要做好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对视网膜脱离的病人,在术前应向病人说明术中需要牵拉肌肉会出现恶心、呕吐、烦躁等情况。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减少病人的惧怕心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可告诉患者,为您做手术的医生经验丰富,不要担心,手术会顺利完成的,用实例开导和增强患者自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以及战胜病魔的信心。有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许多老人不想拖累子女,又担心费用过高,总不能安心。我们应经常与老人聊天,了解病人的感觉,并在治疗过程中为老人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 手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经常巡视病房,多了解病人的需求。术后主动询问老人是否有眼球胀痛等情况。协助患者取舒服卧位,使患者感到受尊重,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老年人喜欢与其他病人讨论手术后的治疗及恢复情况,如果恢复不如别人,甚至与别人用药不同,部有可能引起患者的不安。要向患者说明各种疾病的特点、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性并向患者介绍每种用药的日的,让患者感到自己在康复之中。护理人员应关心病人多做解释工作,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对疑心较强的患者,特别要注意不在病房议论病情,严格做到慎言守密。在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时,一定要耐心细致,切勿流露出不耐烦或嫌弃之感。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应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护士实施的心理护理措施要具体、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3.3 康复期心理护理
手术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医生认真细致的手术,但与术前、术后的心理及生理护理是密不可分的,由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并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同医护建立起新型的医护患关系,有效地配合了手术治疗。同时做好出院指导,防止并发其他疾病,嘱其按时来院复查。可以将各种疾病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制作成小册子,录制成磁带,更方便了视力不佳的患者的了解需要,使患者能经常翻阅、收听,起到时刻提醒、帮助的作用。
4 小结
眼科手术患者心理变化差异很大,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差异,采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减轻或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2]。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要想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基础护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眼科常见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发病机制、以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等。对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通过临床实践得到了较好的成效,病人能主动配合手术和其它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胆囊炎;胆结石;护理
胆囊炎是指由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疾病。胆结石为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因存在在治疗胆囊疾病上损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在临床应用。两种术式各具特点,临床护理也存在差异。对2006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68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分别采用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就两种术式的护理做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胆囊炎、22例胆结石患者,男28例,女40例;年龄20~80岁,平均45.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外科学》中关于胆囊炎、胆结石的相关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本组68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急性胆囊炎发病不超过72 h,病程在72 h~1周之内,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腹部体征轻微,未合并黄疸及胆源性胰腺炎等严重的内科疾病,B超提示胆囊呈“双边影”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余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本组28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4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开腹手术护理:术前护理:常规术前准备,即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常规备皮,术前禁食,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鲁米那0.1 g,帮助患者镇静及催眠。详细向患者介绍开腹手术的必要性,术中注意事项,介绍开腹手术成功的范例,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紧张情绪。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告知患者保护伤口的方法。术前给予心理指导,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后护理:开腹手术切口大,对腹壁肌肉损伤大,患者早期难以下床活动。护理时需使患者保持舒适,可先给予去枕平卧6 h,防止腹压增加,6 h后采用半卧位。护理人员时常协助患者翻身,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及排气。患者术后禁食至胃肠蠕动恢复,给予胃肠减压24~48 h及静脉补液。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为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护理人员应评估疼痛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药物治疗。开腹手术术后常置引流管,护理人员应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各牵拉脱落的现象发生。保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及折叠。术后7 d内勿加压冲洗引流管,避免腹腔感染的发生[3]。
1.3.2 腹腔镜手术护理:术前护理:除上述常规术前准备外,应对脐部进行清洁消毒。清洁脐部认真、细致,动作轻柔,勿擦红局部皮肤。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及既往腹腔镜手术成功的范例,使患者认识到腹腔镜手术在减少患者疼痛的同时,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同。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细致周到的心理疏导。详细讲解胆囊切除后对日常工作及生活基本无影响,消除患者的顾虑。术后护理:腹腔镜手术患者多在全麻下进行,护理时也需使患者保持舒适。于患者回房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给予2 L/min低流量吸氧,观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小,对患者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疼痛也较开腹手术轻,多为腹腔急性扩张引起的小血管撕裂、神经牵拉等。护理上应以心理支持为主,无需特殊处理,疼痛明显者可酌情给予镇痛处理。腹腔镜患者创伤小,护理人员应鼓励其早进食、早活动。麻醉清醒后即可试饮少量水,无呛咳等现象发生可鼓励患者进食。进食以易消化、清淡、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为主。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经护理后,对治疗及护理服务满意34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100%。开腹手术治疗组及护理后,对治疗及护理服务满意30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88.2%。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过程中,针对两种术式各自的特点,分别于术前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准备等,消除患者紧张及畏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根据两种术式对患者损伤特点,分别给予相应护理,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病情分别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及护理策略,对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较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陈越如,冯 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护理指标的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7):240.
篇8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女34例,平均年龄(45.00±5.23)岁,男41例,平均年龄(50.00±8.74)岁。对照组中女39例,平均年龄(43.00±4.26)岁,男36例,平均年龄(48.00±5.24)岁。其中包括胃部手术24例、阑尾手术17例、异位妊娠手术9例、肺部手术26例、尿道手术19例、肠道手术29例、骨科手术26例,均已按照统计学原理随机分配到两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过往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全面系统的手术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干预
多次组织本院护理人员学习手术室护理指导,明确各种手术器械的无菌防护、更换措施、卫生清洁等术前准备。督促医护人员在术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携带进手术室。注意手术室器械的整齐安放,作为主管医师或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并起到督促和监察的作用。
1.2.2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如果手术时间过长会增加手术伤口的感染风险。手术过程中坚决杜绝医护人员互相谈笑、喧哗、打喷嚏等。努力保持手术室清洁,护理人员以及医师可根据手术的实际状况以及患者的病情予以特殊护理。此外,设立专科护士,认真了解手术过程以及手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合适有效的护理措施。
1.2.3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参考患者的术后状况,并且结合患者的过往病史以及医师的医嘱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护理,如遇切口感染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而且要随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护理人员术后需严格控制患者其他疾病的预防和发生,并予以患者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要提倡患者食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少量多次,并及时将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向其主治医师反映,确保患者的早日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
患者手术后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为20.00%。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切口恢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73例,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治疗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检查情况
从67例患者的切口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86株病原菌,且96%的感染患者感染处均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菌。
3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本院感染患者例数中术后感染占35.26%。术后感染不但延长了患者康复时间,而且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从手术室的角度分析能引起术后感染的原因很多,包括患者本身的体质、术后的卫生清洁、手术中各种器械的不正确使用等,都会引起患者术后感染。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常规,按着装要求更换消毒灭菌的衣裤、口罩、帽子、拖鞋按流程进入手术间,遵守手术间规则。对于医护人员要严格培训,要了解手术的过程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了解相关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方法,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且配合好医师合理的安排手术时间,不同的手术要特殊对待。对于某些患者本身体质问题在术前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针对患者特点予以特定的护理措施,术前的住院时间、营养状况、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对于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正确掌握其用药浓度、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处理,一般预防性给药的最佳时间是在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给予首次剂量,如手术时间超过4h,术中增加1次剂量。对于骨科手术也要作为重点护理对象之一,骨科手术的细菌感染一般不会发生,但是手术为创伤性手术,多数情况下需要植入外植体,因为手术环境无法彻底灭菌,所以多会发生细菌性感染。对于一些患者在术后的心理状态也是护理人员要各外注意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保障,对于患者家属也要督促其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陪护患者,不可私自采取措施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本院针对手术室的实际状况和地域性的患者特点,详细制定了适合本院的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尽量确保患者能接受到最为全面的护理,保证患者能早日康复,努力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此次研究中予以观察组全面的护理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此次研究不难发现在有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手术过程和手术后的患者感染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相比于一般护理,手术室护理能做到全面、细致、转移、有针对性等特点,能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不同护理措施。
4结语
篇9
1外科老年病人的特点
外科老年病人心理状况复杂多变、并存疾病多,加之原发疾病,老年人的手术危险性较大。
1.1外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外科是以手术作为诊治老年人疾病的主要手段,疾病的特点是起病急、疼痛突出,在病人缺少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病人视手术为“生死关”,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死亡的魔影”会在病人意识中缠绕,求生欲望会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的心理状态,希望技术高超的医生为其手术,希望耐心体贴的护士能在手术后给予精湛的护理,以减轻再因手术带来的痛苦。即使是一乐观而坚强的老年病人,也难免为手术产生恐惧与焦虑。为此,心理护理对外科老年病人显得更为重要。
1.2老年人各脏器储备功能减低,应激能力差
老年人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和失衡的边缘,因而抗病能力、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
1.3老年人反应迟钝
可致使一些症状隐蔽,体征不典型,与客观上病理变化不一致。
1.4老年人慢性病多
除原发疾病外,常伴有多种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等,使病情复杂、处置困难,如有疏忽则可造成不易挽回的损失。
1.5老年人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低下
常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甚至裂开。
1.6老年人肠道吸收差
易引起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手术创伤的愈合修复能力减弱,致使机体的康复要比青壮年缓慢。掌握以上因素,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与病人充分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对病人进行安慰和鼓励,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2)术前准备:针对病人的原发疾病和并存疾病,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2.2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因受手术创伤,由于担心手术结果,可出现情绪低落。因此病人意识恢完全复后,就要告诉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病灶已切除,预后良好。这是对病人最大的安慰,进而鼓励病人安心休息,争取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利恢复。
(2)的护理:要选择有利于肌肉松驰的,减少切口张力和疼痛,利于排痰、引流(全麻未清醒例外)。使病人能舒适休息、睡眠,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和咳痰,增强呼吸深度;老年人血流缓慢,皮肤营养差,因此还要做好预防压疮的护理。
篇10
1.1系列卡的使用方法
①紧急联系卡,存于抢救车内,内容包括紧急会诊科室、输血科、药房以及相应负责人电话号码。因为内容精简醒目,在手术间发生紧急情况时,巡回护士只需要在抢救车旁即可快捷查询需要会诊科室的电话号码,而不用在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簿里翻找相关科室电话或者科室负责人电话。如果科室电话暂时无人接听,就直接拨打科室负责人电话,要求手术室紧急会诊。时间就是生命,科间联系通畅,为急救成功提供了最基础的保证。
②采血提示卡,存放于采血试管存放处,内容是院检验科采集各类血标本的具体要求,正确采血应使用哪类试管、采血量等。在手术病员需要紧急采集血标本时,特别是进行专科性质较强的采血时,手术室护士可以很快查询到具体要求,做到“稳、准、轻、快”的正确采集,减少采集血标本错误。
③标本固定流程卡,张贴于标本固定处,使用简明的箭头图,指示出“查对,登记,加固定液,封口,再查对,上锁”,有效提醒护士按流程查对、操作。
④消毒液配制卡,在需要使用消毒液的位置张贴配制卡,内容为浓度、配制比例、容器上均张贴刻度表。如用含氯制剂浸泡使用过的止血带,通过浸泡桶桶盖上张贴的配制卡,操作人员就可以很容易配制所需要浓度的消毒液。在各种消毒液的使用过程中,只有准确浓度的消毒消毒液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⑤术前访视卡,有正反两面,正面内容为温馨关怀语、病员信息(科别、姓名、拟施手术方式及时间、过敏史、手术史、术前检查完备)、术前后注意事项,反面内容为优质服务承诺、手术组信息(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姓名)。巡回护士在术前1d到病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妥后,根据提示向手术患者讲解,并将卡片留于床旁。病员能较为全面掌握手术信息,并逐条遵照执行。同时也加强了护患沟通,减轻了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增强了手术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手术患者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⑥医师喜好卡,制作了各专科主刀医师的喜好卡片,以提示手术室护士针对不同医生的手术习惯采取专科化的配合。在这张卡片上,该医师以前的习惯会罗列于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在这张卡片上也会有所显示,护士遇术中突发事件也可以从容处理。通过手术医生喜好卡的应用,护士在配合手术时更加精准,避免了手术中的等待和寻找物品的时间浪费,使配合工作更加顺利。
1.2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百分率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系列提示卡前后,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1。科室每月抽查10份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表,以了解医师(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显示,实施后组医师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不良事件方面,实施前组发生不良事件25例,发生率为36%;实施后组发生13例,发生率为14%。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应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手术室护理服务不同于其他护理单元,包括手术医师、患者和家属几方面,呈现多元化特点,所以手术室护理服务范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患者,每个环节都关系着的手术成败。流程是科学管理的核心概念,系列提示卡就是进一步优化流程,以流程为导向而制作应用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化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全程服务理念,系列提示卡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工作环节的细化,体现了对操作者的高度关爱,有了被关爱的操作者才会有更被关爱的服务对象,才会真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系列提示卡的应用体现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稳、准、快”特点,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是医院评审检查的必备资料,但是应将其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而不是置于文件夹或者资料盒内,当应对检查或者出现问题时才搬出文件夹加紧学习培训。系列提示卡是实践操作与规范资料相结合的最佳表现。护士应该在工作中记忆并掌握很多知识点,但是如在实践工作中再给出确定的提示指导,会减少护士工作中的不确定、疏忽或失误,保证操作的准确性、正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护理安全。同时,正确的提示指导,也是对应知应会的专科知识的不断强化掌握。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