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空航天技术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航空航天技术是信息、能源、制造等综合性尖端技术的集合,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和衡量标志,在国家的军事国防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近几年“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以及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飞机ARJ21总装下线等,引发了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极大关注,而航空航天类专业更是吸引了不少同学和家长的眼球,被同样怀揣飞天梦想的考生所追捧。
学科优势助推人才起飞
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的结构、性能和运动规律,培养如何把飞行器设计制造出来并送上太空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从狭义上讲,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主体学科专业。然而,无论是飞机还是航天飞行器,都是综合科学技术的结晶,涉及材料、电子通讯设备、仪器仪表、遥控遥测、导航、遥感等诸方面。因此从广义上讲,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交通运输、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都是航空航天技术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又催生出航天运输与控制、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新兴专业。
航空航天类专业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航空航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系统训练,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毕业生在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比较扎实,在逻辑、分析、空间想象力、推理等思维上优势明显,知识面宽,适应力强,发展潜力大。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很高,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成功率也较高。
有同学认为航空航天类专业就业覆盖面窄,如果毕业后不能进入航空航天类企业,就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其实不然,航空航天高科技辐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航空航天类专业扎实的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平台,促成了其拓展性宽、应用性强、适用面广的专业特点。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对口职业有很多,如飞行器设计、制造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国防部门研究管理人员,各级政府部门负责航空航天相关工作的研究管理人员,民航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等。毕业生不仅可从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设计、制造、研发、管理等工作,还可在民航、船舶、能源、交通、信息、轻工等其他国民经济领域施展才华,像微软、IBM、贝尔、方正、海尔等知名企业都曾纷纷到航空航天院校招贤纳才。很多民用部门也都点名要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毕业生,认为他们基础扎实、学以致用。
行业繁荣点燃人才需求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航空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及通信、气象、能源、探测等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从世界范围来看,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朝阳产业,在提升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方面起着龙头的作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航空航天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工程与探月工程等航空航天领域范畴的工程便占到16个重大专项中的4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将重点开发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成套技术,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活动,直至实现登月计划等。2007年大飞机项目正式上马,给我国的航空业带来了空前繁荣,带活了一批航空类企业,也为航空航天类专业毕业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极具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会持续旺盛。据统计,2011年最被看好的12类专业之航空航天产业将引发对航空航天人才的巨大需求,包括航空航天经营管理,航空航天飞机总体设计与研发、发动机研发与制造,零部件研发与设计,航空航天新材料研发、制造及总装技术、计量检测技术、航空航天电子电器设备设计开发、信息及测控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航空适航管理、航空维修改装,以及航空航天产品光电通信技术、能源系统设计、力学及环境工程、计算机、仿真、可靠性技术等领域在内的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有关人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信息归纳出的“最出人意料的十个高就业专业”,便将航空航天类专业列入其中。
上海作为我国新支线飞机和未来大型民用飞机设计总装基地和重要的航天基地,举办了“上海航展”,展会上举行了航空航天人才大型招聘会。据航展招聘组负责人介绍,目前航空航天项目需要大量人才,仅空客A380一个项目组的技术人员需求数量就超过六千人,而我国这方面人才缺口非常大。
近年来,以航天科技,科工集团,航空一、二集团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生产和科研任务饱满,条件大为改善,待遇提高很快,一些单位的员工年薪可达十几万,稍差一些的单位其员工薪资待遇也可达到当地中上水平。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无异于为年轻学子的成长搭建了理想的平台。像航天空间设计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都炙手可热,受到重点院校毕业生的青睐。毕业生就业地域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阳、哈尔滨、深圳等省会及核心城市为主。
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在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工作,发展前景好,待遇高,成长快。随着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大飞机等重大项目的深入实施,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在锻炼中脱颖而出。
报考提示
我国目前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重点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近年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也相继设置了此类专业。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普通院校有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由于各个院校的发展历史、层次、实力不同,学科专业水平差异也较大,同学们应注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院校,根据自身实力,准确定位,合理选择。
学习航空航天类专业以及将来从事航空航天技术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钻研及动手能力,要求同学们的数理化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严谨求实,乐于钻研。同学们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
一些考生和家长误以为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体检的标准要按照军检的标准来进行,其实不然。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是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考生的身体状况没有特殊要求,同学们只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就可放心报考。
篇2
关键词:航空航天业;技术溢出;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技术溢出(Technology Spillover)是指先进技术拥有者在从事生产、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输出技术而引起的技术水平的提高[1]。航空航天业的技术溢出则指航空航天业的先进技术通过一定渠道自愿或非自愿地传播到其他工业领域,进而带动这些工业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航空航天业是我国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装备多、投资费用大,是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航空航天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逐步建立起平台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研发与应用体系。它技术内涵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连带效应强,对众多高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内涵科技因素越高的行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贡献效应越大[2]。航空航天技术是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航空航天业必然对其他部门具有较大的贡献效应,其技术溢出也应该是显著的,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前提条件进行的研究。因此,探究影响航空航天工业技术溢出的显著性因素,充分利用其技术溢出作用,对于加快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并不深入,多数学者从理论层面分析技术溢出的问题,也有学者较为系统地对技术溢出是否存在、影响技术溢出的因素以及技术溢出的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但这些研究都局限于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一领域,没有从行业层面上分析该行业部门对其他行业部门的技术溢出,并且没有在理论上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利用我国航空航天业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影响技术溢出的关键因素,进而对促进我国航空航天业技术溢出及产业自身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影响技术溢出的因素有很多,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将其大致归纳为:(1)人力资本因素。Keller(1996)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的差距导致技术吸收效果与经济增长率的不同[3];Borensztein等(1998)认为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关键因素[4];王成岐,张建华,安辉(2002)得出人力资本存量与技术溢出效应不相关的结论,但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人才素质是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5]。(2)技术差距因素。Findlay(1978)和Wang and Blomstorm(1992)的研究表明技术差距越大示范模仿空间越大,吸收技术溢出的潜力也就越大[6];Kokko(1994)的研究发现低技术水平严重阻碍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7];Perez(1997)从吸收能力角度考虑,认为过高的技术差距会影响示范模仿机制发挥其应有作用。(3)经济开放程度。Blomstorm and Sjoholm(1999)、认为经济开放度高的企业由于竞争压力大而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以提高自身吸收能力[8];Kokko(1994)发现经济开放程度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7];包群,许和连,赖明勇(2003)用出口依存度等来衡量经济的开放程度,发现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等都是促进技术溢出的有利因素[9]。(4)研发投入因素。Kathuria(2000)指出技术溢出效应并非自动产生,技术吸收方要想从中获利,须对学习活动进行投资;田慧芳(2004)的研究则表明工业部门研发投入水平与技术溢出效应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市场结构、工资水平、产业关联、基础设施、经济政策等都作为影响因素引入了技术溢出的相关研究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此进行探讨。
二、指标构建与分析方法
目前,对技术溢出进行实证研究时,学者们通常首先选择一个影响因素,然后确定与该影响因素内容相关的指标体系,最后采用一定的计量方法(如多元回归、分组回归等)来分析这些指标。本文在分析技术溢出时,也采用了这种研究思路:选取航空航天业为研究对象,根据技术差距等影响因素建立与之相关的量化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指标与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提取出的公因子进行显著性检验。
(一)技术溢出指标体系
航空航天业是一个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机、光、电、液综合能力的精密机械加工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0]。其研发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具有科技含量高、连带效应强的产业特点,能够带动诸多产业的发展。理论上讲,研究技术溢出影响因素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但为了避免信息重叠,本文根据国内外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并综合考虑我国航空航天业技术溢出的实际情况,选取如下表所示指标体系:
(二)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
因子分析是一种研究从变量群中找出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它通过分析众多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探寻观测样本的内部基本结构,提取并描述隐藏在一组显性变量中无法直接测量的隐性变量,很好地发挥了降维和简化数据的作用。因子分析中的共性因子是不可直接被观测却又客观存在的重要影响因素,每一个变量都可以表示为共性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即,式中为的共性因子,为的特殊因子。若满足以下条件:(1);(2),即共性因子和特殊因子不相关;(3)各共性因子不相关且方差为1;(4)各特殊因子不相关且方差不要求相等。那么,每个变量可由个共性因子和自身对应的特殊因子线性表出,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航空航天业技术溢出问题。用于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9~ 2009)中航空航天业相关数据,以及《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9)中工业企业相关数据,统计口径为我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三、技术溢出实证研究
(一)因子分析
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9~2009)与《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9)整理出构建量化指标体系所需数据,并按定义计算出各指标对应值,如下表所示:
利用SPSS17.0软件做出相关系数矩阵,通过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初步判断各指标相关性较高。从已建立的量化指标体系中提取公共因子,找出影响我国航空航天业技术溢出的主要因素。因子矩阵和旋转因子矩阵如表3、表4所示:
由表3、表4可知,旋转后公共因子F1、F2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803和2.795,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424%,进一步判断公共因子F1、F2能够代表本文所设计的衡量我国航空航天业技术溢出的量化指标体系。由表4还可知公共因子F1在X1、X2、X3、X4、X5的载荷值均大于0.7,能够反映我国航空航天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能力、研发经费投入能力、新产品研发经费投入能力、科技活动人员投入能力以及科学家与工程师投入能力,因此可将F1视为影响航空航天业技术溢出的因素之一――技术投入能力;公共因子F2在X6、X7、X8、X9的载荷值均大于0.65,能够反映我国航空航天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能力、新产品劳动生产率以及新产品产值比重,因此可将F2视为影响航空航天业技术溢出的因素之二――技术产出能力。
(二)线性回归
本文根据该检验模型,以公共因子F1、F2的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以其他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LP作为因变量(具体数据见表5),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1)
其中LP即除航空航天业之外的其他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与我国航空航天企业增加值的差值同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与我国航空航天企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差值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
通过回归得到人均产出变量与公因子变量之间的关系方程为:
(3)
t值:(6.240)(2.886) ( 3.320)
P值: 0.001 0.028 0.016
R2=0.749AdjR2=0.666F=8.967
由模型估计到的参数可知,我国航空航天业的技术投入能力以及技术产出能力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投入能力的因子得分每提高1%,其他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将上升17.541%,技术产出能力的因子得分每提高1%,其他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将上升15.9%。
四、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航空航天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优势,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技术溢出也不同于其他产业。因此,本文在参照前人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衡量技术溢出的量化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中提取出最为显著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因素,即航空航天业的技术投入能力及技术产出能力。科学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有效利用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家整体技术进步。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航空航天业技术投入力度,保障科技研发能力的领先。2007年颁布的《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明确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的改革思路。2009年提出的《关于加快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也明确提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因此,同时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航空航天业,应构建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渠道,注重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和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切实加大航空航天业的技术投入力度以保证其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
篇3
关键词:航空英语;构词特点;发展趋势
引言:近年来,各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在此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是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自主研发载人航天工程的国家。在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出来,进而大量的新概念与新词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了解航空英语词语的构成,不仅有助于研究现代航空英语的构词特点与发展趋势,还能够促进航空英语教学,对掌握现代航空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航空英语构词特点的过程中,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属于ESP(Engli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重要领域。
一、航空英语词源分析
与其他的科技词汇相类似,航空英语与航空科学知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英语发展中,这两者的关系显得越来越密切。依据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航空英语词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种来源是英语自身的词汇。在工业革命以来,英美两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直至莱特兄弟举行了人类历史的第一次飞行。因此,较多的航空英语词汇都来自英语本身。例如,embark(上飞机,登机)、checkout(检查,检验)以及checking station(检查站点,检查点)等[1]。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英语词汇具有不同的构词风格。在过去,英语中大量的科技词汇来源于希腊语与拉丁语。导致在航空英语中存在较多这种类型的词汇。直至现代与近代一些工业化较早的国家其科学技术也已经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因此,一些较为先进的科技词汇从工业化较早的国家语言中引入到英语中。这些语言包括了法语、汉语、德语以及俄语等。有的外来词会直接进入英语,有的是间接的传播到英语中来,或者是吸收为英语。一些外来词语被吸收为英语,进而转化为航空领域的使用语言。
二、航空英语构词特点
(一)缩合词(biend or portmanteaus)。缩合词又被称为拼合词。该类词汇通常由两个或者多个单词的部分混合构成一个新的词汇。从构词的角度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类词汇包括了“词首与词首”、“词首与单词”以及“词首与词尾”的缩合。这些说和词与在航空英语与航空技术中都具有其特殊的含义。例如,COMINT通信与情报(communications intelligence)等等。
(二)合成词(compounds)。通常情况下,合成词普遍都是由2个或者是2个以上的单词构成的词。合成词通常被分为2种,即所谓的并列合成词与主从合成词。并列合成词通常都是指词根或者词干之间具有并列关系的词语。例如,cockpit(驾驶舱)、life-and-death(生死攸关的)等等。而主从合成词则是指合成词中不同词根或者词干之间具有主从关系。例如,crosswind(侧风)、cloud-base(云底)等等。无论是具有并列关系的还是主从关系的词语构成合成词,词语之间仍然具有语义关系。
(三)缩写词(abbreviatins)。缩写词其实就是有每一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合并组成的缩减新词。该类词汇在结构形式上被称为abbreviatins。这类词汇大多都是由大写字母表示的,航空客机英语缩写死的雨一特征在此方面主要包括了机构的名称、技术设备的名称以及系统技术的名称等。例如,CAB民航委员会(Civil Aeronautices Board)、SPOT卫星定位和跟踪(satellite
positioning and tracking)以及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
tioning system)等等。航空客机的缩写词与在语音特征方面包括了initialisms与acronyms两种,这两种词汇的在使用方面也各不相同。
三、现代航空英语构词的发展趋势
在分析航空科技词汇的过程中,该领域的词汇构成趋势具有这么几项特点。首先,大量的缩合词汇。缩合词汇是对科技词汇系统的综合概括,该类词汇涵盖了大量的组织机构与行业的术语。例如,NTIS(国家技术情报处)、OBC(机上检查)等等。其次,大量的普通词汇被赋予了全新的科技含义。这类词汇极容易产生陌生感。虽然词语看起来不难,但是由于受懂啊专业的限制,难以命名。例如,stream landing(鱼贯着陆)、boxer(轰炸机)等等。再次,大量的合成词汇。合成词会通常具有多种合成方式。但是合成的词汇意义比较固定,常常表达一种较为专业的意义。例如,cargo-floor(货舱地板)、brownout(减少灯光)等。最后就是大量的词缀与词根构成派生词。这次额词汇多数都是较为常见的词缀与词根。这种构词方式不仅会改变词汇原有的含义,还会改变原有词汇的性质[2]。因此,如此看来,航空英语词会构成居有其特殊性,在航空英语使用的过程中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总而言之,了解词汇的结构不仅能够对词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还能够加深对词汇的记忆。通过对航空英语词汇构词的分析,找出其相似之处,进而可以牢记词汇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精装厚重品风骨
美轮美奂的冰雪大世界、白鸽环绕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闪耀欧式风情的中央大街以及堪比北欧的亚布力滑雪场,迷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浪漫之都、百年冰城哈尔滨,一个懂得用啤酒表达心情。用冰雪塑造性格,用音乐装点生活,用重工承载雄心的城市,冰城的城市布局是不规则的。给人以凌乱的感觉,而哈工大则是正南正北的建筑布局,看似一种叛逆,追求的却是开放和自由漫步校园,你会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远离现代都市的富丽繁华,一切都显得那么古老而质朴,主楼是一座苏式风格的灰色建筑,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昔日的华美如今早已褪去,但古典的风韵赋予其更恒久的沧桑,精装厚重的历史和淳朴专一的学知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只因在看似需要仰望的殿堂里,实际上蕴藏着每一个哈工大人最坚强的梦想,无论徜徉在司令街还是漫步航天路,包围你的都是那表皮早已斑驳的苍松翠柏,置身其中让你倍感沧桑与厚重,我喜欢哈工大的草坪,满眼的碧绿,你可以躺着闭目养神,可以打滚,可以看书,更可以在晚上赏月,美哉、乐哉。
飞天护航保安全
从“嫦娥奔月”到“夸父逐日”,从坡的“我欲乘风归去”到万户的“火箭载人”飞行,多少浪漫的梦想、智慧的火花、执著的追求,抒发着国人探索宇宙、走向太空的豪情壮志,如同少林凭借镇寺之宝易筋经和七十二般绝学称霸武林、威震江湖一样,哈工大的航天特色“功力深厚”,我所在的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成立于1989年,是哈工大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在本科四年期间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如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等,提起授课,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博士生导师投身教学第一线,亲自为我们本科生授课,如此“礼遇”让其他高校的同学艳羡不已。
为了能让我们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建设了达到实际工作能力的大型实验室,如空间综合环境实验室、空间振动环境实验室等,每年开学之初。学校都会安排大三、大四的同学到实验室、金工实习工厂里摸爬滚打几周。进行“实战演练”,在金工实习厂里,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比如磨小锤,一个个穿着军装的我们仿佛都成了“苦劳力”,每天拿着锯刀和锉刀,对着那一块铁料,咬牙切齿地“痛下杀手”,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态势,要想把铁料磨成小锤,不仅靠力气,更需要窍门,就如“铁杵磨成针”需要更多的是技术而不是蛮干一样,渐渐地,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四个面,随着尺寸的不断精准,小锤越来越有形,也越来越漂亮,看来每天吃得多睡得早的“辛苦”并没白费,还没有完成,大家就想着要拿小锤做什么,大家的想法千奇百怪,甚至有同学说要送给心仪的女生做定情信物,呵呵,看来金工实习还有“一锤定姻”的功效呢,老师也很幽默:“大家能把枯燥的金工实习变得如此浪漫,真是功夫到家了,”(哦,差点忘了告诉大家,哈工大的校训就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耐住寂寞方成才
篇5
最热技术
“泡沫来袭”是《航空模型》在2011年报道北京模型展时的大标题,本届展会延续了这一态势,泡沫依然是各种模型飞机的主要选材。由于泡沫材料在模型应用上的诸多优点,因此像真化、精品化的泡沫模型在全球范围都大受欢迎,中国作为模型产业大国,更是引领了这一潮流。
多旋翼模型(俗称“4轴飞行器”)近年来发展很快,展会上多达几十家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产品。论个头,小的可托在掌间,大的能带动“笨重”的专业摄影、摄像器材;按旋翼数量,从4轴、6轴到8轴甚至更多;论控制器水平,精度与性能更高,价格则越来越平民化;看飞行性能特点,有些侧重稳定,有些侧重机动,还有些两者兼备。
玩具化的小电直将模型直升机带进了千家万户,对模型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届展会上,单旋翼的小电直成了主角,而且不乏可做3D动作的专业级产品。由于技术门槛相对降低,生产小电直的厂商数量很多,为抢占市场,各厂商纷纷在产品性能上下工夫。入门级模型的稳定性大幅提升,高端微型3D模型直升机的动作则可与大型模型直升机媲美。另外,像真机也做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
多旋翼模型的发展带热了航拍与FPV(第一视角飞行)技术。大到单反相机、摄像机,小到卡片机和微型摄像头,都被搭载到各种飞行平台上。甚至模型赛车也配上了FPV设备。
最新潮流
模型厂商紧跟潮流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也是产品吸引买家的一大亮点。
随着苹果Iphone和Ipad产品在全球的持续热销,用苹果手机或平板电脑操纵的模型产品也纷纷亮相。相比上届展会上简单的技术演示,本届几款产品已正式推向市场,不仅操纵性能更完善,而且由小电直拓展到车模领域。
为纪念“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大导演卡梅隆的传奇电影《泰坦尼克号》经3D改版后重新上映,在全球创造了新的票房神话。这股风也刮到了本届模型展上,笔者就看到数艘“泰坦尼克”号的缩比模型,做工都相当精致。
歼20自首飞成功后热度一直不减。此次,中国航空绘画泰斗、航模制作大师陈应明先生的应明模型工作室首次登陆展会,带来了包括歼20、歼10等数款精品大比例像真模型。这些模型无论从外形、比例,还是工艺、细节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最火活动
本届展会的活动和比赛较往年有所增加,增强了互动效果,带动了参展人气。
活动的重头戏是展会开幕当天在新时模型展位举行的《魂系蓝天——陈应明航空画册》首发仪式。到场嘉宾有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魏刚、国防工业出版社军事图书分部总编辑邢海鹰、主任欧阳黎明、国防工业出版社《魂系蓝天》画册主编肖志力、陈应明先生的学生们及《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等人,仪式由航空知识杂志社副社长俞持。此外,在展馆入口处,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科普教育委员会布置了航空航天技术科普图片展板,将科普宣传工作推进到展会现场。
现场比赛既有往年举办的车辆模型赛,还新增了模型直升机障碍赛。车辆模型比赛分为竞速漂移赛、“Mini-Z”Cup室内遥控车辆模型公开赛等项目,吸引了很多专业模友参赛。而模型直升机障碍赛互动性则更强,观众可现场报名参赛,在布设有北京著名地标模型的赛场内完成穿越障碍的比赛。
最大问题
虽然本届展会在相关活动和比赛的带动下,人气较上届有所提高,但参展厂商从数量(约160余家)和质量上较上届均有缩水。这虽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但过于严苛的入场管理也是原因之一。本届展会对展商及专业观众实行面部识别门禁系统,对普通观众则维持买票入场政策,这样虽然有利于维护馆内秩序,杜绝逃票现象,但对参观人气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由于北京展览馆临近北京动物园,展会期间附近人流量巨大,而门票却将很多潜在的观众挡在门外。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学生,他们是模型行业未来的主力消费群体,组委会应该想办法吸引这些人入场参观。只有人气旺盛的展会才能提高展商的参展积极性,其规模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与上海模型展免费入场的政策相比,北京模型展在此方面亟待改变。
篇6
【关键词】计算机 图像处理 应用
1 什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根据是否能数字化,图像可以分为模拟图像和数字化图像两大类。模拟图像指由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和由摄像机录制而成的电视图像等,这类图像处理起来较快,输出简单,但精度不够,灵活性也较差,因而其应用也受到一些限制。数字化图像即模拟图像,经专业软件离散化后转变而成的点陈图像,这类图像能被计算机辨识,精度高且处理方便。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将模拟图像转换成数字化图像再运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分割、压缩、去噪、平移、旋转、平滑、增强等操作的技术,因而也被称为数字图像处理。其核心就在于将图像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从而使计算机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图像所蕴含的信息。
2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简介
从广义上来说,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就是指从图像采集开始到图像输出为止的全部过程。但是在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对已经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一些列的处理时所运用的一系列技术,而在这一系列技术中,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在前期进行预处理的技术、中期处理技术和后期处理技术。经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也大致了解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知道了这其实是一门有些复杂的学科。基于本文的基础性和简便性,以下将介绍去噪技术和压缩技术:
2.1 图像去噪技术
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中有一个景点的分支:这便是图像去噪。图像去噪是因为在图像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受到采集设备等许多硬件设备的影响,肯定会有一部分不太规则的噪声会被带入,这些噪声主要包括器件本身的噪声和光量子噪声等,噪声会对图像的品质有特别大的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所带来的后果会使后期处理图像难度急剧增加,所以,我们得到图像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噪。
2.2 图像压缩技术
图像压缩技术的本质其实就是对图像的数据进行压缩。仅仅就是一个电视,它的图像产生的数据率就已经超过了十兆。在进行远程医疗的时候,我们需要把非常多的数据尽可能快的传输到其他地方,在传输数据的同时还要尽可能保证图像质量不能太低,这就使得人们对图像压缩方法就有了一定的要求,简单说来,就是需要在尽可能多的压缩数据的同时又尽量保真。
3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3.1 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工业方面,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对生产线上的产品和部件进行无损检测,其中,质量检测又是其主要内容,这广泛应用在印刷行业。比如说,在对印刷品做质量好坏的检验时使用图像配准技术可以很有效的进行检测。同时,在很多的工业部门上使用CAD软件从而使技术员在开发、设计新产品的时候可以更加便捷和准确。
3.2 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在农业上取得了广泛且有效的使用。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得到检测结果。同时,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使得农产品的收获变得更加的快捷和方便,现在已经有人研究并制造出采摘机器人对农产品进行采摘。而采摘机器人的核心就是将果实或其他农产品进行识别和定位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转化为一系列参数,使得机械手臂可以顺利的采摘。
3.3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使用得非常多。它可以使许多临床手术能够直观、无创、准确的进行,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开始在医学上取得的突破,在70年代初期的时候,X射线和CT技术在临床上开始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图像处理技术逐步发展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在了临床上,如:超声波图像、X光图像、核磁共振图像、同位素图像以及显微图像等等。这些图像技术能够使得医生了解病人身体内部的情况,更加准确的找到病因从而对症下药。
3.4 在遥感通信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遥感通信等领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航空航天技术方面,航空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都必须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来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从而保障航空航天技术可以顺利的发展。遥感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以及气象预测,环境监控和军事等部门都运用了许多波段的遥感图像且取得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这些方面的遥感图像通常都有大量的数据,这使人工处理图像的效率完全跟不上它的需要,所以,寻求自动分析图像的方法则成为了遥感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在通信领域方面,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尽可能在进行视频通话、电视会议和用网络传输图像时,压缩数据并保证图像不失真。
4 结语
快速、准确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优点,这使其在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会飞速的发展并愈加完善,将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其最佳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伦,韩卿.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纸页Z向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纸业,2010(12).
篇7
高新技术在国外一般称之为高技术(High Technology),而在我国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高新技术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的高技术的概念,广义的高新技术,则包括“高技术”和“新技术”。
高技术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国内外目前关于高技术、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业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定义,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关于高技术,有以下一些代表性观点:
美国学者的定义。美国学者D.Crane指出:应用研究如果同科学有联系,那么它有时被称为高技术;如果没有联系,它就被称为低技术。美国的J.Utterback认为:高技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所指,冷藏技术、电器、汽车和航空技术,都曾是不同时期的高技术,高技术不局限于电子学、计算机、生物工程、材料、激光、海洋工程等六个领域。美国《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辞典增补9000词》定义高技术是:使用或包含尖端方法或仪器用途的技术。
日本学者的定义:建立在当代尖端技术和下一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即为高技术。日本学者津曲辰一郎认为高技术是经济过程中的主导技术,他将高技术定义为下述技术的总称:①为提高现有商品功能的必要的中心技术;②具有能赋予产品以新功能的主导技术;③构成下一代产品基础的技术。
国内学者的观点。高技术是指能带来高效益、具有高增殖作用,并且能向经济和社会广泛渗透的技术,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涌现的新技术群的核心。王伯鲁提出枚举定义法,即当代高技术领域是指: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与机器人、生物技术(包括制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包括核技术)、航空和航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
从以上各种定义可以看出,高技术应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不同时代的高技术内涵是不同的。现代高技术应反映如下3个方面的要求:
从技术的结构看,高技术是尖端技术,其主要原理建立于人类最新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技术,这一点有别于传统技术,传统技术是经验的积累;从时间上看,高技术是新技术,是以最新成就为基础的技术;从与科学的关系来看,高技术是基于科学的发现而产生的技术,即高技术是Science-based技术。
因此,高技术是一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最新尖端技术。必须强调,新技术不一定是高技术,新技术仅仅代表了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对新颖的技术形态,而不是技术内涵的革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高技术,是指运用当代最新科学知识和尖端技术而形成的技术群,它们构成新一代产品的基础技术和主导技术,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具高增殖作用和广泛的渗透功能。
2 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
美国科学基金会的定义:高技术产品是指每1000名职工中有25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并把3.5%以上的净销售额用于研究开发而生产的新产品。
美国商务部依据某类产品销售额中R&D支出的比重和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标准确定的高技术产品为:①导弹以及航空器;②无线电及电视接收设备;③通讯设备;④电子元器件;⑤飞机及零部件;⑥办公设备及计算、会计仪器;⑦军械用品;⑧医药制品;⑨工业用无机化工制品;⑩专用设备及科学仪器;(11)发动机及涡轮机;(12)塑料材料及其合成制品,合成纤维及其他人造纤维(不包括玻璃制品)。
美国海关合作理事会在以往对高技术产品定义和分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定性分析,对高技术产品进一步筛选,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产品定义为高技术产品:①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②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据此所确定的技术10大领域为:①生物技术;②生命科学技术;③光电技术;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⑤电子技术;⑥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⑦材料设备技术;⑧航天技术;⑨武器技术;⑩核技术。
广东省“高技术企业统计方法研究”课题组认为:符合下述条件的①、②、③、④中的任一项及⑤、⑥两项者,即为高技术产品:①(在国际或国内)首次应用新科学原理生产的产品;②(在国内或省内)首先应用我国独创的新工艺或国际上最新工艺,并使产品质量或功能或劳动生产率、成本有显著改进的产品;③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生物品种,并使质量或劳动生产率或成本或功能有显著改进的产品;④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公布的高技术产品目录;⑤符合国际标准或技术先进国家标准,若无国际标准,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符合国家、专业、地方或企业标准;⑥达到本年代技术先进水平。
我们认为,所谓高技术产品,是以高技术为主导技术而生产的具有新的用途和性能,或质量、劳动生产率、成本有显著改进的产品。
3 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美国方面的研究。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定义:研究试制费和科技人员与职工总数的比例,比整个制造业高出1倍以上的产业,即为高技术产业。美国国立科学财团的定义为:研究和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为3.5%以上,职工中每千人中有25人以上的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的产业,即为高技术产业。美国商务部的定义为:研究开发费用在总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0%以上,而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总职工中所占的比重为10%以上的产业,即为高技术产业。美国学者纳尔逊(R.Nelson)在《高技术政策的五国比较》一书中指出:所谓高技术产业是指那些以大量投入研究与发展资金,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主要标志的产业。美国学者戴曼斯叙(D.Dimancescu)在《高技术》杂志上指出:对高技术企业的定义,主要依据两大特点: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高;二是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的投资比例高。这两大特点又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东西,即知识密集,这是高技术产业的一个必要成份,也是技术持续创新的必需。美国学者杜迪(F.D.Doody)和芒塞(H.B.Muntser)认为,高技术部类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类体现出高增长率、高额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高附加价值、强烈的出口导向和劳务密集(这里专指高技能的劳务)的生产技术公司。
在英国,高技术产业被认为是一组包含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许多位于科学和技术进步前沿的其它技术的产业群体。
法国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当一种产品使用生产线生产,具有高素质劳动力队伍,拥有一定的市场且已形成新分支产业时,才能称其为高技术产业。
在加拿大,高新技术产业被定义为是一种技术水平相对高的生产部门,这种相对高的技术水平通过劳动力的技术素质或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来反映。
在澳大利亚,科学与技术部将高技术产业定义为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经费,与科学技术人员联系紧密,产生新产品并且有科学或技术背景企业的产业。
在日本,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定义为:能节约资源和能源,技术密度高,技术革新速度快,且由于增长能力强,能在将来拥有一定水平的市场规模,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的产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R&D密集度(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将相对于其他制造业而言具有较高R&D密集度的产业定义为高技术产业。
《欧盟科学技术指标报告》把有很高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竞争能力,有较大的就业潜力,同时R&D投入高于所有部门平均水平的航空航天制造业、化工产品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科学仪器制造业等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或先导产业。
在中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是概括法,也叫例举法,即按技术类型定义高技术产业。《中国科技产业》公布的目录包括:①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②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③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④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⑤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⑥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⑦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⑧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⑨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⑩医药科学和生物科学工程;(11)其它的新工艺、新技术。
从以上各种定义可以看出,高技术产业具有以下4项特点:
它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所用的设备、材料涉及到现代技术领域的许多尖端成果;它是资本高度密集型产业,其科研费用和设备投资大,产品的附加值高;它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科技开发人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人员;它的产品具有国际性和前景良好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技术产业是指由高技术成果转化形成的具有知识密集、R&D投入高、附加价值高、增长速度快、技术进步快等特征的先导型产业。
【参考文献】
1 蔡莉,王新.高技术产业的划分及发展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12)
篇8
“商业化”的起爆点:
一切从球开始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私营航天科技公司成功的先例:2014年,Facebook与 Titan Aerospace 进行了一笔达 6000 万美元的交易。Facebook 购买了多架该公司生产的近地面太空无人机,用于自己旗下的太空网络信号转播项目,届时,全球都会被免费的无线网络覆盖。而在民营航天成功先例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 SpaceX 公司。
和美国不同,中国航天事业主要由国家掌控和运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私营航天在中国无从谈起。
去年5月,“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新常态的语境下,国家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工业实体。有分析认为,仅卫星应用这一领域的产值就将在2020年达到5000亿元,“十三五”末我国航天工业的整体产值将能达到8000亿元至10000亿元的水平。
据行业人士测算,商业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可获得7至14美元的回报。经过多年发展,商业航天已成为世界航天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坐火箭20万美元游太空”“推出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等发射服务计划”……事实上,曾经颇显神秘的中国航天业,已悄然开启商业化的大幕。虽然让公众兴奋的太空游还略显遥远,但作为交通工具的火箭其实已开始“专车”服务(指发射卫星等)。
位于一间普通写字楼的中国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火箭公司)没有过多国企做派和军工的神秘,也还没有互联网企业足够的简明高效,但这家企业已经站上中国航天商业化的时代“风口”。
作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基础运输平台,火箭正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专属列车、提供定制服务等创新举措,努力在商业航天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布局并不止于目前披露的商业发射服务、亚轨道飞行体验、空间资源利用三大业务板块,“对标SpaceX只是近期目标。”
百度CEO李彦宏曾在2014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会上递交提案,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和发射业务,促进航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航天领域的民间机会
2015年12月22日上午九点,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将其自主研制的Falcon 9 FT火箭发射升空,成为首个成功进入太空的民间企业。这被视为私人航天时代即将到来的标志。
在中国,航天领域长期为国有力量主导。即便是国有机构,要制造完整的火箭也非一家所能。火箭的不同结构,在传统的航天系统中有着严格的分工。
但在民营航天爱好者的眼中,只要技术操作与基本工艺到位,使用民用级别的原材料进行航天器制造,并非不可能。
2013年,大三学生胡振宇与科创广州项目组成员一起,到内蒙古发射了一枚火箭。
胡振宇曾在中科院空间所实习了1个多月,而这家机构是航天四院的主要客户之一。他听到的最大抱怨是“太贵了”,“贵到以至于中科院自己都想做探空火箭,忍无可忍了”。几年后,他创办了翎客航天,计划把价格拉低至200万元,同时提供更好的性能。其中的关键是缩短供应商链条,减少分包成本,避免层层倒手、加价,以确保毛利润率。
按照胡振宇的规划,他创建的翎客航天将是国内首家提供探空火箭发射服务的私人企业。与公众更加熟悉的“”等运载火箭相比,他的探空火箭体型更小,通常长度不超过10米,箭体直径不超过300毫米,有效载荷数十公斤。它的作用是将搭载的仪器送到几十至几百公里的高空,进行几分钟的科学观测,相对简单的结构和功能,让民间科研力量有望参与其中,甚至成为市场的主要玩家。
2015年7月,中国民间航天组织中规模最大的 “科创航天局”主席罗澍等人做的卫星研制方案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投资人认为,没有民间及商业化的航天就没有人类航天的飞跃。现在人类处于技术空前平民化的阶段,所以会出现几个年轻人在短短几年间通过互联网改变数亿人的生活,“沿着平民化路线看看有没有突破口。”
民间的商业航天行为,最终落点还是“商业”,在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航天+互联网”的信息产业变革,以及全球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航天的“商业化”道路,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中国航天的山东元素
在神舟十一号任务中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513所承担了多项保障工作。
513所即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始建于1966年。1986年由山西太谷搬迁至山东烟台。是目前山东省唯一一家从事航天高科技研究的科研事业单位。513所先后参与了我国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所有载人航天工程型号的研制,均圆满完成任务。
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时32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先后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据了解,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据报道,在航天员空间实验的过程中,513所研制的多项产品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513所研发的氧分压调理电路、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舱内气体采样装置将净化空气,确保太空没有“雾霾”;液路断接器和封气装置是载人飞船的安全卫士;失重生理效应实验装置、骨丢失对抗仪、无创心功能监测仪为航天员提供了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无线语音系统将实现航天员与地面的天地通话。
作为航天电子重要研制单位,在发展中,513所逐渐形成了信息系统与综合电子、测控与通信、电力电子、计算机应用以及部组件五个专业领域,建成了完整的适应宇航和武器产业要求的电子产品科研、生产、实验体系,形成了从前沿技术跟踪、论证,到原理样机研制、产品工程化实现,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研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卫星、飞船、火箭和防务装备领域。
篇9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发展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企业和个人的认可。电子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应用于企业表现为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这一技术更多的关注,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现状
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使企业核心设备逐渐转向小型化和智能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涉及数控、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新兴的工程技术类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系统不断扩大。随着技术革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涉及内容逐渐增多。目前,工程机械、医疗行业中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这一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但就目前看,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并不完善,表现为国家对企业技术革新的政策支持不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无法实现专业化的商业管理模式,无法最大化发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最优化利用。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展望
基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其重要作用,我们将其在现代化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做如下分析: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生活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大,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生活领域主要体现为其改变了人的思维,促进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这一技术的实现还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培养专业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人才,以实现这一技术在生活领域的普及。同时,企业应注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使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在人们的生活领域,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电视以及微博、淘宝、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具有广泛的应用。说明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对于相关企业来说,如何完善这一技术,发挥其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类生活的时尚化、速度化和科学化十分重要。总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应用于生活领域为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实现了生活成本的降低,同时能够使人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将创造出更多的智能产品,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之类。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航天领域
航天领域在我国经济和军事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电子信息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主要为高精尖技术的研发。我国在航空重点研究项目上设有专门的电子程信息技术科目,主要表现为软件设计、信息处理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另外,要求技术人员掌握完整的空间电子技术和高空探测技术。电子工程信息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还表现为电子系统的研发、涉及和管理。在我国,目前有J-16空对地攻击机、射东风-14洲际弹道导弹先进航天产品的研发和试飞成功,都体现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航天领域的重要作用。但就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现状来说,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善,需要研发人员进一步扩展其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综合国立的增强。
(三)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企业产业化调整
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调整中具有积极作用。信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产业化调整均具有重要作用。电子信息产业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革新,拉动经济增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逐步转向智能化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导向,使企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该技术在企业产业化学调整中的应用将体现为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或数字模拟技术的应用。由此诞生了各种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方法。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将带动企业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和新工艺的出现,从而促进提高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三、总结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技术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生活领域以及航天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逐渐被企业和个人认可,多种基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品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发展速度缓慢,新技术的出现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增大这一技术发展的资金投资,从而逐步实现我国企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信息化,2013(8)
篇10
【关键词】现代技术;森林消防;应用与发展
1 国外森林防火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现代高科技在国外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林火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传输与通信系统、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火场图像实时传输系统,与航天技术结合的地理信息系统、定位跟踪系统、预测预报系统等,与现代视频技术结合的林火监测系统、视频指挥系统等)应用研究;其次是与航空技术结合高效灭火装置、灭火剂的应用研究等。
1.1 新型林火管理专家系统
加拿大国家林研所开发了大型专家系统,用来预测和预报日常发生的由人为或闪电引起的森林火灾。该系统综合了地理信息、模糊理论和人类有关火灾成因的知识,运行在AMIGA工作站上。
1.2 森林火灾远距离监测
森林火灾远距离监测系统由法国专业防火公司研制,该系统包括远距离火源探测器、远红外摄像机及一台计算机。该系统在雾天能够测出2km以外一张燃烧的报纸和8km以外的10m2火区;也可准确有效地测出热气体和易燃气体。同时通过遥控摄像机准确测出火源并判断火势,把精确的方位自动送到消防控制台,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对比,以便尽早地发现林火。
1.3 计划火烧管理专家系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开发了计划火烧管理专家系统。它根据计划火烧的面积、天气条件及可燃物情况,确定放火时间,控制火势的走向,以达到预期的计划烧除目的。
2 国内森林防火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覆盖面积均在偏远的山区或沿国境线的边界地区,交通不便,给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森林消防系统及设备的研制、推广和应用,对于及时预测预报森林火灾以及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效率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现代新技术在国内森林防火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与研究。
2.1 生物防火技术应用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对小火灾的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而对大和特大的火灾仍无法控制。20世纪50年代我国南方一些国营林场就发现某些阔叶树有一定阻火功能,70年代提出以阔叶防火林带取代防火线,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南方林区开始大面积营造防火林带。在生物防火技术认识上逐步趋向一致,科研解决了基本技术难题,理论体系逐步建立完善,规划实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将防火林带营造在林缘、林中,形成网络,可以把集中连片的森林割块、封边,形成“闭合圈”。一旦发生火情,能够有效地将林火阻挡在防火林带内,火势受到阻隔大多自动熄灭,或者显著减弱,再通过人工扑打迅速将火扑灭,避免引发大的森林火灾。我国南北方地区营造防火林带都有大量适生树种可供选择。适宜南方林区防火林带建设的乔木树种有20多种,其中木荷是我国南方防火林带建设采用最为广泛的树种。在北方林区,防火林带可种植落叶松、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等十几种。全国防火林带建设力度最大的福建省,以生态公益林区、自然保护区、村庄周围作为重点,在已经建成的11万km防火林带基础上再造5万km。
广东省是建设防火林带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作为省级示范区,到1995年底共建防火林带30266.6km,防火林带密度为3.2m/hm2。防火林带建成后发挥了长效功能和治本作用。在东北林区,落叶松防火林带作用较好,防火功能长达20~30年。在南方林区,经济果树防火林带起防火作用的时间一般为10~30年。用材林防火林带,可持续发挥防火作用长达80年至上百年。
2.2 航空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事业。提高航空护林效益,主要体现在有效地把航空护林灭火技术成功地应用到灭火实践中,把森林火灾迅速扑灭。目前,航空护林应用机降、索降和吊桶等灭火技术,立足于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西南林区航空护林在森林防火、灭火中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西南航空护林总站所属的百色站成功地把机降灭火和吊桶灭火两项技术综合应用到灭火实战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效益,开创了航空护林综合灭火技术应用的先例。机载红外探火和卫星监测是巡护了望手段的必要补充,尤其是对重特大规模的火场,空中监测可以获取较为宏观十分有效的林火监测情报,它正日益显示出其它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机载红外探火则可以对林火蔓延态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连续实时跟踪监测,同时可将原始地貌处的火情真实地显示出来,对小面积的火灾烟雾和晨雾能准确的加以区别。机载红外探火可以早期发现偏远地区发生的火灾(这是瞭望和地面巡护无法顾及的),此外,还可对重大森林火灾现场的各种动态信息进行准确把握和及时了解。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森林消防技术的应用发展,亟待改进传统防火模式。如在信息化建设上实现固定指挥与移动指挥联网、火情监测与天气预测联网、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联网;在扑救模式上实现由单一的人力灭火向人力灭火、机械化灭火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风力灭火向风力灭火、水灭火、化学灭火和人工增雨灭火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地面输送向地面、空中、水上输送相结合转变,从而有效提高森林消防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