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管理法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绿化管理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园林绿地,包括以下五类:
(一)公园绿地,指城市规划区内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二)生产绿地,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苗圃等绿化用地。
(三)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四)附属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五)其他绿地,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闭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第四条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分期实施、各负其责、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市政府应当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城市建设资金中安排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养护资金。
第五条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组织开展园林科研和学术活动等工作。
市园林绿化主管单位具体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实施、在建园林绿化项目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已建城市园林绿化的日常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市发改、财政、规划和建设、国土、林业、交通、水利、环保等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旅游、宗教、文化等风景名胜地及各种自然景观的园林绿化工作,在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接受市园林绿化主管单位的业务指导。
第八条**城市重要景观区、城市主干道、大型公共建筑门前、小区院内的居住区绿化应体现城市园林艺术性,并突出地方特色。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具备条件的单位都应进行垂直绿化,提倡在工程建设中利用地形进行护坡绿化。
第十条**城市中的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和其他城市绿化的义务。
鼓励单位、公民栽植纪念树和纪念林,认养绿地,并挂牌或冠名。
第十一条加强园林绿化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绿化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绿化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维护必须按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区内园林绿化规划由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共同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按程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三条经依法批准后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化用地性质和城市绿化规划,确需改变的,由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需要临时占用的,须经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占用期满或占用期间城市绿化需要时,占用单位、个人必须腾退占用的绿化用地。
第十五条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凡生态公益型园林和社会资金建设的绿化项目,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后依法减免各种费用。
第十六条城市绿化用地面积占新建、扩建、改建用地总面积的规划指标为:
(一)旧居住区改造、城市商业区内的大中型商业和服务设施,不低于百分之二十。
(二)旧居住区改造、工矿企业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三)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四)机关、团体、文教、科研单位及部队营区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五)新建学校、医疗机构和公共文化设施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事业单位不低于百分之四十。
(七)城市风貌保护区、风景区不低于百分之五十。
(八)其他建设项目,新建的不低于百分之四十,改建的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第十七条城市园林绿化要逐步实现园林绿化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大力推进城郊大环境绿化,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一般按每侧30—50米进行绿化建设。
第十八条城市园林绿地工程的设计方案,经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由财政资金建设的绿化工程和公园绿地的新建、改造等工程,应当按照招投标的有关规定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并接受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单位的业务指导。
第二十条城市各类建设项目,按批准的园林绿化规划,与整体工程同时设计,配套施工。基建工程竣工后,最迟不超过六个月完成绿化工程。
第二十一条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的第一个植树季节内,必须完成绿化种植任务,对未完成任务的,由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对限期内不能完成的,由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单位组织绿化专业队伍进行绿化,并对责任单位按规定收取绿化费。
第二十二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按本办法第十六条之规定比例建设附属绿地。
第二十三条城市绿化建设、管护资金来源:
(一)由财政资金建设的公园绿地和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单位负责建设、管护的防护绿地等城市园林绿地,由同级财政从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及其他绿化资金中拨付。
(二)属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和综合开发工程配套的绿化项目,由改造和开发单位负责,并根据有关园林绿化的规划和工程定额标准,在基本建设总投资中列支所需的园林绿化建设费。
(三)属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内的绿化项目,由该单位自行负责。
(四)属本条(一)(二)(三)项外的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绿化项目由权属单位负责。
第二十四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行以下分工:
(一)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建设。
(二)附属绿地由产权单位负责建设。
(三)旧城改造区、新开发区的绿地,由土地使用权单位或开发单位负责建设。
(四)江河两岸管护区、湖泊周围的绿化,属于河道、湖泊主管机关管理范围的由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属于城市公共绿地、市政道路的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江河、湖泊所在的镇、街道办事处协助实施。
(五)风景名胜旅游区的绿化,由主管单位负责。
第二十五条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规划和绿化建设的需要,组织生产绿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设城市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
城市绿化如需引进种苗,种苗必须按规定经植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引进。
第二十六条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城市规划投资兴建或捐资、助资兴建营利性的或非营利性的城市公园绿化。
第二十七条城市园林绿地的养护和管理实行以下分工:
(一)已移交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单位的城市园林绿地,由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单位负责养护和管理;未移交的由各产权单位或开发建设单位负责养护和管理。
(二)各单位的附属绿地,由责任单位负责日常养护管理。
(三)居民小区内的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单位养护;未实行物业管理的,由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组织居住区内的居民负责日常维护。
(四)苗圃、草圃、花圃等生产绿地由其经营管理单位负责管理。
(五)开发区按规划已建成的绿地由产权单位负责。
第二十八条城市绿地养护单位应按照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做好其责任范围内城市绿地的浇水、施肥、除草、防寒、修剪、病(害)虫防治等养护工作和保洁工作。
第二十九条在城市绿地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钉、拴、刻划、攀折树木,穿越绿篱。
(二)擅自折枝摘花、采集种籽、果实、割草等。
(三)堆放、晾晒、抛撒物品。
(四)倾倒垃圾,排放污水。
(五)搭棚建房,拴牲畜,圈围树木,停放车辆。
(六)焚烧物品,燃放鞭炮,放火等。
(七)随意取土、挖砂、采石、筑坟等。
(八)其他损坏树木、损害景观、绿地及绿化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条城市古树名木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单位建册、建档、编号、挂牌。在单位管界内或者私人庭院内的城市古树名木,由该单位或个人负责养护,城市园林绿化主管单位负责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三十一条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损毁、砍伐、移栽城市古树名木,因城市古树名木危及安全确需迁移时,按下列规定进行报批。
(一)三百年以上和特别珍贵稀有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由各相关单位、部门向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现场查勘审核后,送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其它古树名木由各相关单位、部门送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市政府批准。
第三十二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砍伐和移植树木。因建设和树木抚育更新需砍伐或移植树木的,须按规定报批后方可进行。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前,必须核实原有植被状态予以保护,确需砍伐或移植树木的,应当在报审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时一并报批。
第三十三条下列树木严格控制砍伐:
(一)城市风貌保护区、风景区及防护绿地的树木。
(二)城市干道行道树。
(三)具有景观价值的树木。
(四)胸径在三十厘米以上的树木。
第三十四条因生产、交通等事故造成花草树木及绿化设施损毁的责任单位或个人,需按规定赔偿绿地权属单位的经济损失。
第三十五条树木自然生长影响管线安全使用时,管线主管单位应向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单位提出申请,由树木的养护单位按照兼顾树木正常生长和管线安全使用的原则限期修剪、处理,修剪费用由线路主管单位承担。
第三十六条因不可抗力或生产、交通事故致使树木倾倒的,养护单位应及时修剪、扶正或者砍伐树木,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三十七条严禁擅自占用城市绿地,因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变城市绿地性质的,必须经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因特殊情况需临时占用城市公园绿地的,占用单位和个人应向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
篇2
关键词;城市环境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城市发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re all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landscape, but also created city garden development.
Key words; city environment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养护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它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工作,而且技术规范要求全面。
1.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是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关键。园林绿地要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配置,常绿与落叶相搭配,满足植物各自生长所需的产地条件,园林绿地植物只有严格按照规范科学合理栽植、成活率高,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制定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国家园林主管部门或权威机构应制定全国统一的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明确。同时各地方也要结合国家标准和规范,作为补充而制定符合当地绿化施工和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3.展望未来,养护管理的机械化是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在养护管理过程中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园林机械,如起苗机、挖坑机、绿篱修剪机、割草机、自动喷灌设备等,省时省力,效率高。因此要推广使用园林机械,实现机械化管理。
4. 加强园林科学研究与学习,注重对园林企业职工园林养护管理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园林企业职工的业务水平。
5.加大当地政府宣传力度,依法制绿,提高全民爱绿、护绿意识。
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事业的核心工作,只有努力探索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新措施,才能使园林绿化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大力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1.城市园林绿化,从广义上说是包含城市园林与绿化两个概念: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设置园路、园林小品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绿化是指“人们运用栽培植物的手段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把一定的地面(空间)覆盖或装点起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它包括城市绿地的建设以及对原有植被的维护。”城市园林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在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科学而艺术地营造以植物群落为主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化的含义与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其所含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类型也不断丰富。按城市绿地分类:有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道路、河道等绿地,构成城市绿地系统。其面积可达到城市建设用地的3 0-40﹪以上。其绿化类型也从绿地延伸到垂直绿化、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立体绿化等。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环境的改善,进而推动了一座城市的全面发展。
2.园林绿化的目的,是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城市。 而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需求,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绿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追求的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以较高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的生态园林城市。
三.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1.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我们的环境出现很多问题,如生态失去平衡,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受侵害,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类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单纯工业化的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并能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城市生态平衡。
2.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从近年假日游的人次数量和假日经济数据等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收入提高以后.渴求接近自然、享受自然。这就对园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从公园到各类绿地的分布和服务半径,都要求能适合人们散步、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的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们身心健康的环境,去满足人们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必将促进经济环境的发展。根据“绿化经济链”的理论,会产生“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良性效应。会招来投资者、旅游者,加快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人们“择绿而居”.从而增强城市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的凝聚力,从而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四.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作用
1.园林绿化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逐渐被提高,传统园林学主要是把园林作为娱乐游憩的场所。当今人们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不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更具有保护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功能,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2.美化环境, 园林绿化可以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城市园林绿化一般以乔、灌、藤、草相结合,配置这些树木、花、草,不但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使人爽心悦目,有利人们的身心健康。
3.改善气候,调节温度,城市绿化在酷热的夏季其枝叶形成浓郁覆盖,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同时植物的枝叶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会蒸腾出大量水份,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热量明显降低。在夏季,绿化地带气温较非绿化地带气温要低3-5℃,比建筑物地区低10℃左右。据研究资料显示,绿地面积每增加1﹪,城市气温可降低0.1℃,这是由于植物对阳光直射的阻挡和蒸腾散热,增加湿度等发挥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在严寒多风天气里,由于树木阻挡风速,会减弱冷空气的侵入。树林内及树林背向一侧,温度可提高l-2℃,城市园林绿化对调节改善城市气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会产生很多粉尘、煤烟和有毒气体。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绿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地球上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环境中,由于人口的增加,氧气消耗大,二氧化碳浓度高,这种平衡更需要绿色植物来维持。许多树木对有毒、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并且在降低辐射、降温、降尘、消毒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城市的绿地像人的肝脏一样,具有解毒作用。大片的树、草能使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沉降下来。植物的枝叶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吸附和过滤作用。据研究资料,每年每公顷树林能滞留粉尘34吨;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达60千克。臭椿、夹竹桃、珊瑚、广玉兰、银杏和石榴等对二氧化硫都有很强的抗性和吸收作用。刺槐、女贞、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和吸氟能力都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藤等树木对氯气有很强的抗性,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氨气、铅气体等有害气体。资料表明,当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到50﹪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可以基本得到控制,城市园林绿化是有害气体的净化场。
5.杀灭细菌,防止病害,绿地植物还有杀灭细菌的作用。据测定,每公顷刺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千克的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和痢疾杆菌。尤其是松树林、柏树林、樟树林灭菌能力很强,很多树木都能发挥杀菌作用。据测定,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街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少85%以上。有数据表明:城市百货大楼内空气中含菌率比公园大4000倍,比林区大10万倍。可见植树造林,城市园林绿化具有杀菌、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作用。
篇3
前言:
1 南方地区位置以及气候特点
近年来,本地区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大刀破斧地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把家园建设成为园林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但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走过了一些弯路,有些经验值得总结。
2 园林绿化工程的前期工作
2.1 熟悉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为海洋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水源充足,较为适宜植物生长。由于受夏季风影响,雨量集中夏季,6月最多,故农谚有“五月龙须水”之称。因这时各种类型的降水如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以至锋面雨均可产生,又是在全国雨带移动的范围内,所以4至9月雨量超过全年80%,是高水期。但雨量的年变率颇大,需注意防涝。此外,夏秋多台风,冬春有霜冻阴雨,10月份又可能有寒露风,这都是园林绿化种植必需关注的方面。
土壤类型多样,有黄壤、红壤、水稻土、沙质土、盐碱土等。本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种植土多出现黄壤、红壤和沙质土。黄壤和红壤土呈酸性,南方市场常用的园林植物垂叶榕、人面子、蒲桃、木芙蓉、白兰、凤尾竹、金叶榕、含笑、珊瑚藤、鹅掌柴、栀子花等均能在疏松肥沃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2.2 深刻理解设计意图,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追求即时绿化效果,往往大密度规划配置,不考虑远景效果。比如揭阳市滨江尚都项目原绿化设计施工图中,为追求即时效果设计种植密度偏大,若按图施工,完工后将形成一片片密林草地,有些开花小乔木在一段时间生长后会被上层乔木所遮蔽,光线不足导致生长不良,或形态扭曲,甚至不会开花,降低了植物造景的效果。
3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控制工程施工材料质量
3.1 园林绿化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苗木质量的控制
应严格按照合同与设计要求的树种、规格、质量,选择符合标准、生长健壮、树体丰满匀称、树形优美、无病虫害的苗木,原则上均应是袋苗、盆苗等假植苗,同时做好向阳面标识。外调品种在种植前7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有关植物品种的详细情况。苗木到达现场后进行栽植前,要及时报送相关监理部门及时检查审核,符合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2 处理好苗木起运、装卸工作是保障苗木质量的重要一环。
挖掘、包装:起苗前在树冠叶面上喷洒P.V.O水分蒸腾抑制剂,可以有效减少叶面水分蒸发,同时不会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同时在挖掘时,尽量减少须根的损伤有利于移植后成活。 运输:树木装进汽车时,使树冠向着汽车尾部,土球靠近司机室,树干包上柔软材料放在木架或竹架上,用软绳扎紧,土球下垫一块木衬垫,然后用木板将土球夹住或用绳子将土球缚紧于车厢两侧。路上跟车员要密切注意安全检查。卸苗:苗木运抵工地现场后,应按指定位置卸苗。卸苗要从上到下循序进行,严禁整车往下推卸,以免损伤枝干和根系,影响长势或观赏效果。卸带土球苗木时,可依土球大小采取适当的方式。若土球小于40cm,可以一手提树干一手托土球搬下。若土球大于50cm,可以打开车辆挡板,放上厚木板,从上轻轻滑下。若土球超过80cm以上,则需应用吊车配合卸车。不论以何种方式,均要以保护好树体和土球完整为原则。采用可靠的挖掘包装方法:先铲除根部浮土10CM左右,从切根环状沟外侧稍远处开挖,至垂直深度80CM处止,然后采用双层网络法对土球进行包扎,如遇土壤干旱,则在挖掘数天前应灌水,以免土球松散。
4 抓住现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从细微之处着手体现工程品质和管理水平
4.1 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
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人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4.2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如分车带中栽植乔木,遇路灯灯柱时,因有与灯柱保持2米距离的规范要求,放线时就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另还有行道树的定点,由于道路两侧地下管线、消防栓、商店等因素,时常要适当作些调整。
4.3 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来要求,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进行施基肥和客土,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4.4 把好苗木质量关
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4.5 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土球的乔木栽植时,应保证土球的完整性以及树坑大小、深度适中,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最好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注意观赏面的朝向。苗木规格除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景观效果,高低层次搭配得当,疏密有致。
4.6 浇定根水
栽植后24 小时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如在浇注定根水的过程中,土球附近出现塌陷情况,应及时进行回填并压实;如苗木出现倾斜,应及时扶正、培土。
4.7 固定支禅
5 厘米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固定,固定物应整齐美观。只有严格按施工工序操作,每道工序完工后,经监理检查认可签字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继续施工。逐道工序交接检查一环扣一环,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4.7 及时和定期修剪
很多中小乔木虽有桩支撑,但因树枝过多、树冠过大,也经常出现被吹倒或吹歪现象,主要是枝叶较多、生长较快的品种。如紫荆、大叶紫薇、凤凰木、桃花心木等,因为没能及时将过长枝、过密枝进行修剪,导致受风面过大、容易倒伏。大树方面,虽说树大根深,抗风能力相对较强。但也正因为树高、冠幅大、枝叶多且密,更容易受到台风伤害。特别是主干道及受风处的大树,往往被拦腰吹断或者连根拔起。
4.8 雨季施工安排
雨天一般讲会倒影响施工进度,然而却有利于栽后植物的成活和生长。总体上,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雨天一般照常施工。抢天晴之际挖掘种植穴。但项目部要及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5 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应制定科学细致的养护作业计划,并编制养护管理日程,报监理、业主核准。建立专业专职的养护管理队伍,严格按规程操作,及时做好疏枝修剪整形、肥水管理和喷药等工作。植物成活后就进入后期养护阶段,养护期间应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以及合同相关规定进行浇水,松土,施肥,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防台风,抗寒措施等作业;对生长不良和已死亡的苗木进行置换和补种。
篇4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管理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规模空前扩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城市绿化的思考也在升华,城市绿化建设已由最初的园林观赏为主过渡到环境保护,再过渡到目前的生态建设。城市绿化的功能也正从传统的美化、观赏、休憩、防护等方面转向自然景观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综合过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成为社会共识和人们追求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可以说城市建设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作为城市生态主要因素的城市园林绿化,却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为此,有关专家一再呼吁: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步伐,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走一条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道路[1]。
1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不到位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缺乏长远性与科学性。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的质量,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科学的布局即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要使园林绿化地在整个城市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在各类建筑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和巩固,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规划设计也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园林绿化建设费用和园林绿化施工的依据,也是对园林绿化建设检查验收的依据。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它决定了城市的格局和发展方向。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首先要落实在城市绿化规划管理上。
(2)还有一些城市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由于没有较为稳定、长久的规划系统来指导绿化规划,在进行城市园林管理时没有可靠依据,导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编制与规划实施的脱节。常常出现规划绿地经常受到一些单位和个人的侵占和吞噬,各类绿地数量严重不足,大大滞后于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及市民游憩出行和生态环境防护的要求。居住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公共绿地比例严重失调,在老的建成区,绿地更少。因此必须尽快编制、调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优化城市园林绿化布局[2]。
1.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1)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在本质上仍未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管理的运行痕迹和框框,政府挑着经济与社会两副重担,明显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机构的设置有背于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和精简高效的原则。
(2)园林绿化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目前,许多地方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如:各开发区、各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等有关部门的园林绿化管理,自成体系,缺乏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体制。由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使得侵占城市园林绿地事件时有发生,随意伐木毁绿事件更是屡屡发生。有些城市由于管理力度不强城市整体绿化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2.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不同的城市对园林绿化系统的规划要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园林绿化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城市性质、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如:北方城市应多考虑防风带的建设,南方的城市要以遮阳降温为主等。
2.2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绿地的基础上搞好城市的普遍绿化,要与工业布局、居住区详细规划、公共建筑分布、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
2.3均衡分布,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
不同的绿化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时,应注意将公共绿地均匀分布,做到点、面相结合,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使各类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最大功效。
3提高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3.1政府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律授权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体现为依职权的主动行为和依申请的控制、引导行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以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从而可以付诸实施操作。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及信贷等筹资手段,直接投资于某些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如城市公园建设与改造、城市街路与广场建设与改造等,以体现其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和职能。
3.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法治化
(1)坚持“以法治绿”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法,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管理监察队伍,要知法、执法、守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
(2)要加快出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形成和进一步完善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制度和依法行政的工作程序及监督机制。
3.3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效益的认识
政府有关部门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地调动全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广大公众要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当中来,要做到城市园林绿化人人有责,要树立全民绿化意识。
4结论
总之,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系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字:园林执法;不足;经验;建议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爱绿护绿的意识不够
虽然市民的爱绿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存在对相关园林法律制度的缺乏了解,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不强,爱绿护绿的法律意识淡薄的单位和个人,对园林绿化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时甚至“知法犯法”,只顾眼前和自身利益,私自破坏周边绿化现象时有发生。
1.2 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不够,执法效果不佳
尽管园林绿化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体系已日趋完善,能够做到有法、有规定可依,但在实际执法工作当中,仍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力度较弱,致使园林执法人员对违法涉绿案件的当事人下发了整改通知书,但因缺乏相应的强制力保障,让执法队员在具体执法中仍感到有些“底气不足”。
1.3 园林绿化管理与执法部门执法缺乏有效联动
当下,园林执法部门基本为园林主管单位的下属单位,如在违法涉绿工作过程中,需要市交警大队、公安等部门配合时,请示、报备等中间手续比较繁琐,执法办案时间被延误。此外,在联动执法中,因为缺乏有效联系机制,各单位之间联动配合,致使出现“配合得力,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若联动配合中,有任何一方配合不到位,问题就很容易被搁置”的尴尬局面。
2 原因分析
2.1 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到位
由于对园林绿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民众爱护绿地成果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致使移植砍伐树木为城市建设让路,小区公共绿地改头换面成为停车场等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城市绿地被重复建设,原有的绿化成果难以长时间被保持。
2.2 城市园林法规不完善
园林执法工作虽然有法可依,但有部分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过于笼统,具体执法工作中容易出现自由裁量度太大,因缺乏强制力保障,不能及时得到制止和处理发生的违法涉绿行为,对拒不执行者震慑力较弱,从而加大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园林绿化成果的保护。
2.3 日常巡查的覆盖面有限、执法领域不广
在具体的城市园林绿化监管工作中,执法队员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主要道路、路段、公园及小游园等巡查方便的地段,而对于一些较为拥堵的小巷、小路,巡查较为困难,监督检查工作不够到位。此外,由于人力、物力的局限性以及城市绿化案件发生的偶然性和当事人的难以确定性,园林执法通常依靠群众举报投诉和相关单位的协作通报等进行查处,导致城市绿化执法的执法工作较为滞后,执法覆盖面有限。
3 解决途径
3.1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加大园林绿化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托“12・4法治宣传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借助电视、广播、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广泛宣传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时曝光毁绿损绿、恶意侵占绿地等情节较为严重的案件,形成良好舆论氛围,为打击涉绿违法行为保驾护航。
3.2 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园林法规体系
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不断创新园林执法思路,完善园林执法手段,达到园林执法全面、准确、有效、合法的新局面。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决、以权代法等执法工作中容易滋生的问题及时进行严惩,保证执法体系的健康有序。
3.3 建立部门联合长效管理体制
加强与城管、公安、社区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成立专门的联动小组,对属地管理及时进行明确划分,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动,建立案件核查机制,对违法涉绿行为及时做出反应,大幅缩减绿化执法处罚的办结时间,提高绿化执法工作的效力。
3.4 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执法效能
要加大对园林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有效结合执法工作与学习培训,做到活用活学,不断增强执法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形成运用法律手段开展园林执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4 总结和展望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关注园林绿化的公众人数逐年增加,对园林执法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园林执法工作中,更应明确园林执法管理责任,积极探索出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园林管理“新“模式和”新”体系,依法建绿、依法护绿,真正做到工作“零”失误,避免因工作失误引起的不必要损失和纠纷,更好地保护园林绿化成果,推进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园林;城市绿化;环境产业;绿化管理
1、时代背景
近年来,我国在快速发展为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建设一个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绿色城市的重要课题。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如今全国已拥有668座城市,比20a前增加了3倍。城市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对环境产生过破坏。此间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中国将进入城市化水平更高的“城市世纪”,这将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1]。因此,激活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文明、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城市环境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9.14%、9.58%、8.95%,都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这个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全民环境觉悟的提高,增强了绿化祖国的自觉性;国家法律、法规,把绿化建设列为各级政府的职责,并且规定为各行各业以及公民的义务;在城乡建设中,把绿化列为必须同步进行的建设项目之一[2]。总的来说,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绿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
在绿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测算,在城市绿地中,公共绿地占15.8%~16.95%,公园占9.8%~10.1%,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61.19%~62.82%。苗圃占城市绿地的3.67%,其中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40.58%~59.16%[2]。
当今绿化事业的实践,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但出现了量的增长,而且形成了质的变化。由于绿化事业格局的演化,形成了如下新的行业特征[3,4]:
(1)绿地功能由以休闲、游览为主,转向以环境功能为主;
(2)管理范围由对行政系列内单位的管理为主,转向涵盖城乡面对全社会绿地树木的管理;
(3)绿化建设的投资由政府单一渠道,转向投资主体多元化;
(4)绿化生产由计划管理,转向市场运作;
(5)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由行政指挥,转向依法调控;
(6)绿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和建设事业处于相辅相成的地位。
可见,形势在呼唤符合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策略。
2、规划建绿和依法治绿
法制建设是管理能力的建设。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在于以立法的形式把城市绿化规划目标,化作具体任务,落实到社会各项经济活动中去。管理机关的职权是法律赋予的,管理者的行为只能规范在法律范围之内,法制是实施管理的准绳。人们常说:“领导重视就什么都好办了”。但是,这与法制相比较,“依法治绿”才是最公平、最持久、最权威的管理。我国多项法律、法规中,对保障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都作了若干规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绿化事业的推进,实施管理中有些问题值得重新探讨。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了“依法治绿”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绿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应该清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城市绿化条例》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修改与市场经济和“入世”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至少应该研究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6,7]。
(1)面对绿化事业社会化的特点,确立绿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社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
(2)面对绿地面积增加、质量提高的现实,确立全社会发展绿化和维护绿化的法律保障;
(3)对新兴的、发展中的绿化产业,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相应的中介机制、监管机制。
3、良性管理模式的建立
3.1用地范围的严格控制
在规划编制中,为配合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管理,建议对绿线进行专章规划,以单独图则编制,用以加强城市绿线的法律地位。审批通过后的绿线规划具有法律效力,如需调整需要通过原规划审批部门的审批;灰绿线主要作为规划审批管理的参考依据,为城市绿化建设预留建设空间,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以多少无奈吞下历史的苦果,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加强城市绿线管理制度是控制绿化用地的重要法律手段,是切实抓好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管理措施。因此,从规划编制到实施管理对策,应建立完善的编制程序和管理制度。
3.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养护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3.4绿化效益的技术保障
城市绿化效益来源于功能,功能来源于绿地的数量和质量,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都是以植物为基础的。过量建造亭、台、楼、阁,堆砌假山,搞豪华的硬地铺装,其后果是投资与效益成反比。在当今绿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候,应该制订绿量指标、建筑物限制指标,从技术政策上保障绿化的实效。
3.5建立有效的管理队伍
建立有效的管理队伍,应建立、健全绿化管理机构,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有效开展绿化管理工作。同时,采用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制定指导各区、块的详细规划及批准规划,并对城市每一块可改造成绿地的空地或改造地做出评估。
4、良性的体制建设
4.1公益事业与企业化管理
国家兴建的公园和各种类型的公共绿地,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所有权属于国家,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它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以社会效益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准则。公民是纳税者,理应获得公益事业的服务。
公园、公共绿地等事业单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国家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经营者以企业法人的资格,承担公园、公共绿地的养护管理任务,按照约定的工作数量、质量和费用定额,核定养护、管理费用投资。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养护、管理任务的企业。承担养护管理的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这与公园、公共绿地的事业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容混淆。至于养护管理资金的来源,理应主要来自地方财政。至于资金核拨的依据,应改变过去那种按人头拨款的局面,将“以费养人”改为“以费养事”,这在绿化管理体制上是一大进步。公园、公共绿地的收入,则实行收支两条线,以收抵支。公园、公共绿地的公益事业性质是不容改变的[9~11]。
4.2转变政府主管机关职能
转变观念是转变职能的关键。要清理行政管理的旧观念、旧方式、旧习惯,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调整管理制度,摆脱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务。由侧重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把主要精力用在绿化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上,绿化市场的监控和引导上,绿化法规的制订、修订和实施上,以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上。在管理范围上,要由侧重于行政序列内的管理转向对全社会绿地、树木的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逐步建立市场管理、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等中介组织。发挥对城市绿化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的功能[9~11]。
为此,我们希望我们的政府应该把握如下几点,确保我国市政风景园林事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国民整体和长远利益。
(1)管理好城市、乡村的公共风景园林资源,保证以社会环境效益为目的的公益风景园林建设行为占主导地位。以图谋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开发,不能损害适宜社会公共利益的生态资源。破坏自然、人文、人工优秀遗产的罪恶行为必须制止。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适宜居住、创业、适宜诗意的生活,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境界[8,10]。
(2)协调好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关照弱势力群体。少数人的高档别墅不能修到城市饮用水源的保护地带,少数人使用的高尔夫球场不能破坏市民公园,所谓“山水豪庭”不能占山砍树毁灭社会生态林。
(3)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障风景园林的文化传承。历史街区、历史遗址要保护,应尽量园林化;不能搞土地投机、吃土地差价。土地效益最高地区也是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和展示城市风貌特色最鲜明的景观地区,对这一地区应以旅游风景园林项目开发为主,不能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而进行商业开发。任何国家风景园林技术人员都会这样认为的,因为有关国际公约(如华盛顿)早就论及这一点[11]。
篇7
关键词:城市绿化;环境产业;管理趋势
1产业化和权益平衡
1.1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由于经济效益的诱导效应,提高了投资主体的“绿化觉悟”,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1.2权益的平衡问题值得探讨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无论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间里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因城市的绿化环境使他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他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那些没有依法负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来说,实际是他们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对这类单位应该以环境评价、计量为标准,他们应该向社会做出补偿。把外部化的经济成本转向内部化,才能从利益驱动的高度,调动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样,某些依法进行了环境绿化建设达到或超过法定指标的单位,他们投入了土地、资金,对城市绿地系统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生产者。政府对这类单位在税费负担方面给以优惠才比较合理。
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现在有一些先行单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计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绿化管理法制化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依法治绿”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绿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应该清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城市绿化条例》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修改与市场经济和“入世”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至少应该研究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面对绿化事业社会化的特点,确立绿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社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
(2)面对绿地面积增加、质量提高的现实,确立全社会发展绿化和维护绿化的法律保障;
(3)对新兴的、发展中的绿化产业,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相应的中介机制、监管机制。3管理策略
3.1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以多少无奈吞下历史的苦果,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3.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养护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4市场导向
篇8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问题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国家已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从而发挥出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多种功能。
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缺位
通常而言,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园林绿化质量好坏决定的,而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布局即规划设计则成为二者质量控制的源头所在。现阶段,尽管我国多数城市均已编制了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宏观建设的长远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上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尤其表现为规划绿地受到单位或个人的侵占而使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难以达到居民游憩出行和绿地生态保护的客观要求。譬如,城市绿化格局规划应严格遵循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从气候、地质、水文及绿地格局做多方面解析计算,结合整体用地性质加以确定。
2、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落后
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仍表现为各自为政,缺位或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部门联动、协调管理的机制尚未得到有效调整。如:各开发区、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园林绿化工作自成体系,未得到全局性、规范性的管理,职能部门难以在维护整体绿化环境的工作中发挥积极的综合协调作用。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方面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且《城市绿化条例》、《园林绿化技术规程》缺乏地方性配套绿化法规,而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难以做到依法治“绿”,出现扩绿无计划、绿地不落实的现象。由此带来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部门权威与监督管理方面难以切实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工作后劲不足。
3、园林绿化管理理念和实践落后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众多政府部门在口头上宣讲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但实际上并未对园林绿化管理在生态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形成准确认识。如城市整体园林绿化建设常常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协调,表现为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低。县城一级开发区中,最明显的是商住小区,绿地面积大多数只有5%-10%,达到20%的凤毛麟角,与30%的标准相去甚远;归根到底就是利益问题。地贵了,绿地就缩水了。草坪建设与乔木栽植不相匹配,人造景观建设破坏绿色植被,绿化的综合生态效益让位于景观效益,一些景区把原有的林木植被伐掉来投资硬质景观,建景观亭廊,甚至庙宇等等,结果是投资翻倍,绿化综合生态效益却下降了。
4、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园林绿化事业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兼具园林常识与管理技能的专才极为匮乏;园林机械设备落伍;对技术性较强的绿化植物规范养护管理工作,也仅有少部分技术人员可达到操作规程标准,大多数的一线绿化工人,几乎都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民工,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绿地植物预期的景观效果。此外,在行政执法方面,管理人员因长期沿用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懒政”行政处理手段,未尽到园林部门应尽的督促教育职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各地城市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来进行美化建设, 并且不同程度上急于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形象, 但是有限的实力和理论认识上的差距使各地城市难以深层次进行优化和改造, 造成了城市建设以表面美化为主。
2、体制原因
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急于通过城市形象的改变来树立城市的新形象。在城市建设方面, 如果真正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难免耗资巨大且见效缓慢。于是城市建设决策者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城市面貌, 显示实力的目标驱使下, 大量建造城市广场和景观大道, 虽然美化了城市, 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3、人为因素
城市的决策者和专业人员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没有深入了解西方现代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在实地考察中, 看到的主要是各大城市的中心广场、大道、市政及公共建筑, 如巴黎的景观大道, 美国华盛顿中心纪念性绿带。对比国内城市的环境状况, 这些公共设施带给参观者非常强烈地视觉冲击,而事实上, 这些城市景观多数是百年以前规划设计思潮的产物。决策者和设计者忽视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重要意义和城市中自然绿地的美学价值, 认为必须对城市绿地进行相应的“设计”, 这也是审美观念的局限性。
目前, 我国南方城市建设中, 对于绿地系统的格局缺乏系统考虑, 实际绿化过程中, “建筑优先, 绿地填空“的现象非常严重, 大量绿地用作填补建筑间不适合建筑用地的空隙, 而对绿地系统本身的结构性和系统性缺乏考虑。在设计中, 具有一定规模, 能发挥生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 疏导、净化空气的绿地斑块和廊道很少。同时, 对于园林绿化格局地分析, 主要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来说明城市的绿地分布。如常见的“楔形系统”、“绿环式系统”等, 布局规划中缺少对城市园林绿化格局的定量分析和城市生态过程的实际考虑。
三、完善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要规范化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伴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既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引导城市园林绿化的政府行为一种鼓励公民参与的社会运动。它的制定一方面要具有综合性、权威性、前瞻性、阶段性、区域等特征。另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区域规划; 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来编制。
2、政府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律授权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体现为依职权的主动行为和依申请的控制、引导行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以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从而可以付诸实施操作。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及信贷等筹资手段,直接投资于某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如城市公园建设与改造,城市街路与广场建设与改造等,以体现其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和职能。
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要现代化
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点是梳理关系,管理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从而构筑起上级政府管理的,下级政府不管,条管的,块不管,但以块为主的格局。同时,对块与块,块与条边界模糊的领域建立一种磋商和协调机制。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法治化
(1)坚持“以法治绿”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法。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管理监察队伍,要知法,执法,守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
(3)要加快出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形成和进一步完善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制度和依法行政的工作程序及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新明.浅析保健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0(20)
篇9
城市园林 绿化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使许多可再生资源严重的失调,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出,人类对自身的发展历程也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反思。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区域,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也是城市环境的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园林绿化成为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
城市的园林绿化不仅能产生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还能为外贸、旅游等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而这些价值和效益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增值。一般情况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社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随着供求关系波动而实现不同价值的。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这种绿化价值也没有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得到体现和回报。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稳定持续发展,已经亟待解决。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作用
(一)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城市绿地对城市工业和交通所排放出的大量污染气体有阻挡、吸收、过滤等作用,城市园林绿化具有净化空气的能力。
(二)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绿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这对于地球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城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氧气的消耗量大,为了达到平衡的效果就更加需要绿色植物来维持。
(三)改善城市小气候
城市绿林在酷热的夏季,枝叶能形成浓郁覆地,能直接阻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城市绿化地段有着强烈的蒸散作用,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高温持续的时间也会明显的缩短。
(四)美化城市环境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一般是乔灌草结合者配置一些花、草、树木,这样就突显了生态作用,并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改善了城市环境,色彩鲜艳的花也为城市增添了自然美。
三、转变传统的城市绿化观念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还不能将城市园林绿化看做是社会福利,应该遵循市场补偿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原则。在现阶段,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城市的广场绿地及街头等特殊地段及类型的公共绿地进行开放式的管理。对于景观和设施比较完善的公园来说,需要一定的有偿服务管理,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从目前的阶段来看,公园应组织合理的收费,适当的减轻国家和财政的负担,这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城市环境逐渐恶化,这一事实也在告诉我们: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当开发建设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时,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的总体规划框架内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绿地指标,发挥出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五、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城市规划的观念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已经有所扩张,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见缝插绿”和为应付规划用地指标将完全不能绿化的“废地”充实到绿地队伍中,而是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相结合起来,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努力扩大绿地面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认识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的经济力量较为薄弱,城市人口众多,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差,这就要求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在我国出台的《城市绿化条例》中,第三条明确的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来,为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指明了方向。这一规定使居民的绿化意识迅速提高,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了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自觉行为。
(三)依法治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除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积极的制定有关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外,还要积极的制定有关的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发动单位和城市居民制定各种园林绿化管理公约和办法,保证园林管理有法可依。城市的各级政府可以组织园林巡逻纠察队,加强对城市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对毁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园林作为一个建设行业的合理定位,一方面应该高度认识园林的绿化及生态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城市园林的功能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现代的城市园林绿化中,要解决好管理职能,更好的为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服务。
七、参考文献
【1】王海彦、吕鹏《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科技信息》 2004年05期。
【2】张明英、杜大伟《浅谈园林绿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黑龙江科技信息》2000年12月。
篇10
目前,我国城市绿化行业已经建立了园林设计与施工企业资质制度、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然而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与人员资质认定问题,企业实力与园林建设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表明了政府职能在绿化行业管理上缺失,亟待加强。
2 城市园林管理问题的改善建议
2.1 加强对城市园林管理认识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去破坏生态环境,尤其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所以相关部门要重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积极调动与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形成管理意识,提高园林管理技术水平、提升管理效能,以做好园林维护工作。
2.2 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管理工作
城市园林规划统筹工作要以大量的调研分析为基础,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保障,从大局出发,用科学理论、技术来统筹规划园林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长远性、科学性,使园林规划满足生态城市建设需求,与城市长远发展相适宜。对城市绿化格局的规划要按照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认真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脉、审美情趣等因素,对园林布局、植物配置、景观视线等进行长远而科学规划。
2.3 建立与完善园林管理机制
传统的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园林,从业者要及时转变观念,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去治理它,探索现代城市园林管理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健全与之相配套的长效工作机制,如监督机制、养护机制、奖惩机制等,还要利用网络协助园林管理,以提升管理效率。
2.4 充分调动发挥政府职能
在城市园林管理中,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坚持科学规划原则,为其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以规范园林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园林管理法制建设,使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严格惩处破坏园林景观行为,维护景观完好性。另外,还要制定园林景观养护标准,并按照标准定期监督、检查园林景观环境质量。
2.5 提高城市园林管理工作者从业能力
很多城市园林管理者缺乏科学、先进的理论知识,直接影响到了园林管理质量。为此,要加大这部分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学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3 结束语
- 上一篇:骨折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 下一篇:快递行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