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08-01 17:3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篇1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康复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年4月~2007年10月收治肱骨干骨折患者149例,男95例,女54例;年龄10~79 岁,平均31岁;上段骨折29例,中断骨折79例,下段骨折41例。89例肱骨干骨折均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组无1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60例肱骨干骨折采用了切开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16例、手法复位失败9例、合并桡神经损伤者7例。

术前护理:术前向病人介绍肱骨干骨折相关知识、外固定和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固定后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固定后和手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及护理知识。使病人消除对疾病及手术和预后的顾虑,让病人的身体及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来接受手术[1]。

术后护理:①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患肢末端血液循环及肿胀等情况,特别在骨折复位固定1~3 天内,更应注意肢端的温度、颜色、手指的主动活动、动脉搏动及肿胀是否加剧等。如发现手部肿胀及疼痛严重,手指麻木,皮肤颜色发紫、苍白、皮温低等情况时,应立即将横带放松后观察1小时,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如血运仍不好转,应赶快拆除小夹板并给予重新包扎,以免产生压疮、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坏死等不良后果。②注意有无固定的疼痛点,尤其在骨骼隆起部位及压力垫下出现固定的疼痛点时,应及时拆除小夹板绷带进行检查,以防产生压迫性溃疡。③小夹板固定3~5天,肢体肿胀消退,容易造成骨折再次移位,所以要适当调整夹板松紧,加快骨折愈合。④切开复位者应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血循环情况及伤口渗血情况,有无压迫神经和血管现象,手部是否肿胀等。术后伤口疼痛,可适当给予止痛药。⑤小夹板固定指导:小夹板固定后,很多病人都不愿意住院而要回家休息,那就更应仔细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尤其在伤后3天内。注意事项包括:小夹松不可任意移动位置;注意患肢手指的血液循环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就诊检查;小夹板固定5~6周后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小夹板,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对老年患者更应嘱咐尽早开始肩肘关节锻炼,以免发生关节粘连、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预约定期门诊复查。

康复锻炼:术后功能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有效手段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骨折愈合。①在骨折复位和夹板固定后,可立即作手指及肩、肘、腕关节的伸屈活动,以免发生关节僵硬。并作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练习,以加强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禁止做上臂旋转活动。②在固定的2周内逐渐加大活动量,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由轻至重,由少至多,逐渐加大活动量。2~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活动。伸屈肩、肘关节:健手握住患侧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再肘后伸上臂,肩关节环转及双臂上举活动。③固定解除后,骨折断端愈合稳定,此时进行全面锻炼,可增加锻炼的次数和活动范围,直至骨折愈合。应经常对肩关节、肘关节进行活动训练,活动度从小到大,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不可过急,以防再度损伤。④帮助病人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中期严禁作上臂旋转活动,外固定解除后,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结 果

肱骨干骨折固定后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讨 论

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前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和功能锻炼方法,有助于病情恢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患者骨折后易出现焦虑与恐惧的心情,护士应主动地关心病人,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早日康复[2]。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术后对病人全身及局部的护理保障了手术效果。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护理人员对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明显减少此并发症的危害程度[3]。护理人员能及时主动地了解骨折复位的情况,根据病情进行护理以防因夹板固定位置不当而造成骨折再次移位。①夹板固定后,不可任意拆除或剪断夹板。②夹板固定后,要随时观察夹板的松紧度,应保持横带在夹板上可以不费力地上下移动1cm 为适宜,如过紧容易造成肢体胀肿、血管压迫,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骨折愈合。所以,我们认为康复护理能使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原则是必须尽早付诸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予病人帮助。

参考文献

1 杜静.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35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32-33.

篇2

颧骨是整个颜面部最为突出的骨,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的撞击而发生骨折,尤其颧骨复合体骨折最为常见[1]。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颧骨部位有凹陷,畸形的症状,会进一步导致张口受限和颜面部不对称,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患者的眼球移位,内陷等[2]。对颧骨复合骨折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进行护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现为研究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12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医治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120例,根对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年龄为38-65岁,平均年龄为(47.6±4.7)岁;男性32例,女性28例;观察组60例患者年龄为36-71岁,平均年龄为(47.3±5.1)岁;男性33例,女性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颧骨复合骨折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时对患者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及术前准备。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①术前护理中,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应探视患者,和蔼的对患者进行询问并详细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讲解相关手术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颧骨复合骨折患者常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开导,为其手术做良好的心理准备。医师及护理人员要跟患者及其家属多多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师和护理人员建立足够的自信。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②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操作并随时关注患者的状况。③术后护理:患者手术后若未及时清醒,护理人员应守护在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等各项情况并注意,患者清醒后取自主位。手术完成后应设置引流条,引流创口内的积血病嘱托患者勿吸入口腔内的血液。创口暴露后,应用碘伏进行擦拭以防感染;由于患者手术后张口受限,应嘱托患者饮用流质、高能量食物并自行漱口以防止口腔感染促进创口的愈合。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状况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出院后对患者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反复嘱托,若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嘱咐患者及时来医院进行复诊。

1.3 疗效判定

患者护理的有效情况,根据患者经护理后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中的得分获得,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满意度评分85分以上;满意:患者满意度评分60-85分;不满意:患者满意度评分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A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护理,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我院研究的120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的颧骨复合骨折是由于车祸造成的,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颧骨复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由于大多是车祸造成的,所以对患者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因为有车祸带来的恐惧心理,也有由于毁容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都需要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干预改善,使患者拥有健康的心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也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围手术期护理是一种对患者的综合护理,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通过我院的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8.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我院的研究探讨得出,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对其较满意,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骨科护理;关键性部位;常见护理;方法或技巧

一、引言

骨科病人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可有不同程度的暂时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给病人心理、生理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加之卧床治疗时间长,在护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做好骨科护理工作意义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而骨科恢复除受伤部位、创伤大小等疼痛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患者的情绪、精神、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理工作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防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积极配合药物镇痛,是术后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也可使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结合,为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骨科治理新技术及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近年来,骨科出现了许多医疗新技术,包括内固定技术、微创骨科以及康复支具等,有力地促进了骨科相关疾病护理和理论,给骨科护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相应的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是就内固定技术来说。术前一般不需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所以现在术前皮肤护理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另外,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卧床时间常常由手术后1周缩短至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前和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如,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患者早期恢复关节的稳定,减少打“软腿”,恢复移植肌腱的正常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是就微创技术来说,通常是在监视器下完成的手术,所以,手术护士对于系统的熟悉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系统的良好维护也是必不可少。微创骨科的手术虽然创伤较小,但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并发症。比如关节镜手术易导致胭动脉损伤、胸腔镜手术易导致血气胸等。因此手术后的观察很重要,如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下肢的血运和感觉运动的变化,患者有无心慌气短等症状的发生。

三是就支具的发展来说,由于以前受支具材料及工艺的影响,支具治疗一直未有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支具治疗也越来越多。支具治疗使得单纯的基础护理逐渐转向康复护理,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疗中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维持关节的功能位,使用手部功能支具,不仅能防止患者出现垂腕垂指畸形,同时可以锻炼患者手部的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所以,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炼。

三、骨科护理常规部位注意事项与技巧探讨

骨科疾病现在已经是一种高发疾病了,不论是小孩还是老人,上班族还是运动员,那么,骨科护理的常规事项有哪些?

本人认为,骨科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因此护理过程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一是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二是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三是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其次是要做好骨折部位的处理,因此护理过程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一是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位,绷带加压包扎止血;二是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并使用TAT测试;三是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四是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五是让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告诉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衣裤;取下假牙、眼镜等,给予术前药,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时刻关注患者的异常不适、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

四、做好骨科护理的策略探讨

1、采用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医学模式的转变,也推动着护理服务理念的改变。要求医务人员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要重视患者的情感和精神的需要,落实“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倡导人性化护理,充分体现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做到真正关怀、关爱每一位患者。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骨科病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创伤部位各异,住院时间长,对知识需求量大,因此教育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方式,常采用的方法有:口头宣教、文字宣教、手把手宣教,现身说教法等。

健康教育实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创伤病人入院后,当班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体现人文关怀。第二部分,如要进行手术,手术前教育护士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当班护士应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热情耐心地满足病人及亲属的心理需要,让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手术后教育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去枕平卧及进食水的时间、目的,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

2、针对不同的患者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工作

根据患者类型做好引导工作如下:第一,对于牵引病人。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做预防褥疮护理,指导患者使用吊环抬臀。时刻注意保护好牵引装置,告知牵引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第二,对于石膏固定病人。搬运、翻身或改变时,进行护理需要防止石膏折断。第三,对于骨折外固定病人。定期更换敷料,暴露患肢要注意保暖。第四,对于骨折内固定病人。要协助患者进行体能活动,植入物去除后要充分保护患肢防止再骨折。第五,对于断肢(指)再植病人。护理主要在心理、精神上要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照顾。术后窒温保持在24℃以上。术后l周内用持续可见光照射再植肢体,距离33―50cm,局部保温以促进血液循环。告知患者禁烟酒,予禁烟环境。

3、有指导性地推动病人做康复锻炼

一般骨科患者病人怕痛,且担心活动会加重病情,不愿合作,因此这个时候最应该的是主动引导病人康复锻炼,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对此,一是要鼓励病人进行患肢远端关节伸屈及肌肉的等长舒缩活动。二是告之病人功能锻炼每天坚持3-4次,每次肌肉活动控制在20―30分钟,关节活动要坚持10―15分钟,受伤早期每次可先5―10分钟锻炼;三是引导病人逐日延长活动时间和增加活动幅度。

同时,护理还可以指导病人用捏拿法进行患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告知这样做不但不能加重病情,反而会促进骨折愈合,利于肢端消肿。

参考文献:

1. 王月莲,尤泯,宋娟.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责任[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8)赵祯,刘益兵. 对骨科患者实施需求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中医正骨, 2009,(11)

2. 周跃.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3)

篇4

预防意外发生:全麻苏醒前患者必须专人看护。由于物的作用,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易出现兴奋、烦躁不安幻觉等表现,无意识抓手术部位,抜掉留在身上的各种管道,如氧气管道、静脉点滴及连接监护仪的导线等。因此,要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护士操作应轻柔,室内光线温度应适宜,避免刺激,另外,还应对患者采取防止坠床自伤措施,必要时应加床档,四肢约束制动或遵医嘱给予少量的镇静剂。护士应具备预见能力:每隔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能敏锐观察到病情的变化,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放过或遗漏任何细节,保障病人在术后麻醉期间的生命安全。充分做好病人手术后回病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与手术室护士认真交接班,使病人头偏向一侧,每小时用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糖、血量、体温并准确记录。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意识状况,每隔一段时间呼喊病人的名子,注意有无应答,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值班医生,给予处理。

2卧位护理

术后密观患肢未梢血运,给予适舒卧位,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抬高患肢,观察患肢伤口部位情况,并指导病人深呼吸,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时注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无挤压、折曲、脱管等现象的发生。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温度光线适意,给家属及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使家属及病人密切与医护人员相配合,安全渡过手术麻醉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经过长时间禁食水及受伤和手术创伤,热量消耗大,极易引起脱水,出现口渴、饥饿、烦躁、哭闹不良反应。故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时补充营养及水份,6小时后先让其饮少量水,经观察无恶心、呕吐后再给予少量流质饮食。遵医嘱补液,给予充分的能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意外发生。术区护理:术后术区加压包扎固定,手术后卧床休息,嘱患者勿自行去掉包扎固定绷带,避免术区受压及时观察刀口部位敷料情况。

3并发症护理

对于全麻的患者,由于术后疼痛全麻后烦躁、哭闹、抓手术部位、撕去包扎绷带可造成感染或伤口缝线断裂出血,为术后常见并发症,应给予有效抗生素及止痛药物,注意密观患肢未稍血运、皮温、疼痛情况、肿胀程度,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做四肢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指导患者怎样使用拐杖、调节拐杖高度、与身体相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发生情况的原因及预防,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4讨论

篇5

【关键词】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26-01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1],75%为关节内骨折。对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切复内固定被证实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平均优良率达70%~92%。但术后创口延迟愈合、创缘坏死、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如何有效改善内固定术后的创口愈合是广大骨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2],而术前术后的局部软组织肿胀及术后的切口渗液是导致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所以规范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9年8月起对跟骨骨折手术的患者采用一套规范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入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本院规范围手术期治疗的患者,共28足,男19足,女9足;年龄20~75岁,平均33.9岁;闭合性损伤在 24h 内手术,开放性损伤在伤后12~18d手术。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1.2 术前护理

1.2.1 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功能锻炼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问题,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主动配合手术和康复功能锻炼,提高手术成功率。

1.2.2 肿胀护理 抬高患足 15~20cm ,以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减轻或早消除肿胀。遵医嘱给予消肿药物,如20%甘露醇或(和)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以利于水肿消退。早期局部冷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血,使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如出现张力性水泡,可先将液体抽吸,待皮肤皱褶后再行手术。

1.2.3 术前准备 ①术前检查: 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输血前五项、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全面分析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必要时备血以便术中、术后使用。②皮肤准备: 术前用温水浸泡伤足, 2 次/ d ,30min/次,以清除皮肤表面污垢。术前 1d 剃净手术范围内毛发,修剪趾甲,清洁术区皮肤;③胃肠道准备: 手术前禁食8h , 禁饮水4~6h;④ 其他: 吸烟的患者, 告诫其在术前1 周戒烟,术后更要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遵医嘱术前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手术后感染发生。

1.3 术后护理

1.3.1肿胀护理 用糠枕头或支架将患足垫起抬高,略高于心脏,以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减轻肢体的肿胀;坐位时避免伤足下垂,在病情允许时,尽早开始患肢活动,也可以使用理疗,促进水肿的消退。

1.3.2 疼痛的护理 跟骨骨折常疼痛较剧烈,术后常携带阵痛泵,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防止扭曲受压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尿潴留等。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1.3.3 预防感染 ①增强患者的体质,及时治疗贫血、营养不良诱发伤口感染的疾病,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②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术后体温持续过高者,考虑伤口有感染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③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 伤口疼痛的性质是否改变,有无红肿、波动感。对伤口污染或感染严重者,根据情况拆除缝线敞开伤口, 及时给予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避免医源性感染。

2 结果

本组28例中,5例出现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治愈,无切口感染现象发生。其余患者切口无切口渗液、皮肤坏死现象发生均甲级愈合出院。

3 讨论

对于移位的跟骨骨折应用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比较成熟而有效的方法,然而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及其周围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固然有其解剖原因,以及医护人员无法左右的其他原因,例如黄俊五等报道的损伤的暴力强度、骨折类型,糖尿病、吸烟等[3];也有医护人员可以控制的原因,例如术前护理,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注意术后引流、抗生素的应用,尤其是切口的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等,我们的实践表明规范围手术期治疗及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前肿胀消退有积极的作用。患者接受规范围手术期治,患肢抬高和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血液的回流,进而利于消肿。可以明显缩短术前肿胀的程度和时间,从而有利于手术操作复位,有利于降低术后创口并发症。

由于跟骨被跟周筋膜紧密包绕,骨折后出血、水肿致软组织张力增高,手术治疗容易导致皮肤坏死、延期愈合及感染等发生率升高,导致不良后果。有报道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皮缘坏死发生率为10%~50%。而术后切口引流不畅时,切口内易瘀血形成血肿,血肿形成是引起切口感染、皮缘坏死的主要原因,保证引流通畅,防止血肿形成,是预防切口感染、皮缘坏死的关键。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尽早发现切口有渗液情况,给予采用切口暴露,保持创口干燥;外涂碘伏消毒液,保持创口清洁,防止细菌感染;小烤灯照射改善局部循环是术后治疗护理的重要措施。本组患者皮缘坏死率为22.3%,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总之,手术前、后的石膏临时固定、脱水、消肿、抬高患肢、足趾主动功能锻炼等规范治疗有利于跟骨骨折病人患肢肿胀的消退,结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切口渗液,对术后创口延迟愈合、皮缘坏死、创口感染有良性的作用,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我们认为,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应当象重视骨折一样重视软组织,尽量做到术前对骨折和软组织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并进行规范可行的治疗,更不能忽视手术前、后的规范护理,从而降低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俞光荣,燕晓宇.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106,26(2):134-141

篇6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在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19~77岁,平均49.5岁;闭合性损伤44例,开放性损伤1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3例,Ⅵ型3例。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常因伤势突发,由于疼痛和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骨折患者心理康复也很重要。护士应给予耐心的开导,加强护理,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的方法,增进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恐惧心理。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2]。②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在做好一般生活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静脉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有糖尿病病史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明确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同时兼顾麻醉效果,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并详细记录。注意观察患侧肢体的血管、神经、肢体疼痛、肿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②术后疼痛的处理:术后随着物的逐渐衰退,患者伤口开始疼痛,有的烦躁不安,疼痛难忍,大喊大叫,影响其他手术患者。要教会患者学会放松,鼓励患者坚强勇敢,树立战胜疼痛的决心,同时给患者讲解术后24小时内切口最痛,48小时后会明显减轻,必要时使用止痛剂。③引流管的观察:患者手术后,一般带有引流管,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引流管滑脱及倒流。及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引流量,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出引流管。④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应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其康复护理的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锻炼时间于术后第2天根据医嘱行CPM康复锻炼,从0~30°,逐渐加大屈伸度数。为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可以髌骨按摩推拿,进行物理治疗。术后3~5天开始做卧位保健操,加强练习上肢肌力,对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患肢髋、踝、趾主动运动,均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第3周开始,由医护人员每天定时取下外固定的石膏托,扶持患者做膝关节无负荷的主动运动。

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4个月~1年,平均8.1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临床愈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3]:78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其疗效结果为良好75例,较好2例,一般1例。讨论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膝关节遭受内、外翻暴力的撞击或坠落造成的压缩暴力等均可导致胫骨髁骨折。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胫骨平台骨折常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遗漏诊断和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或稳定问题,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因而,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处理是膝关节创伤外科中的重要课题。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发生骨折。其特点是属于关节内骨折,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在患者术前、术后要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勇敢面对疾病,加强锻炼。锻炼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为了术后尽早康复训练,必须有坚强内固定作前提,内固定是否合理坚强是康复训练必须考虑的。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护士在康复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早期心理康复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康复疗效,康复训练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个体化的训练,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和配合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篇7

1.1舒适护理:骨折患者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患者较多,特别老年骨折患者,一般要2个月卧床时间,容易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所以应给患者安置可调性床,并放置电动气垫,柔软舒适,鼓励患者床上锻炼,进行翻身、叩背,早期功能锻炼,受到年老患者的欢迎。护理静脉输液采用静脉留置针,减少每日静脉穿刺的次数,操作时手法轻柔,一针见血,尽量减少患者注射疼痛。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导尿时,可在利多卡因麻醉下无痛下导尿,使患者感到减轻疼痛。工作中我们创新研究舒适护理技术,体贴患者,总结舒适护理效果的评价,尽量努力保证患者心情、生理需求。针对手术后骨折处疼痛,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倾听患者主诉,可安置手术后止痛泵定时给药,护士随时观察效果,如效果不好随时和麻醉师联系,如没有上止痛泵患者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护理上积极采取措施,如放松疗法、轻音乐疗法减轻患者疼痛。

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一颗同情心,注重人文关怀,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利用与患者交流时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在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强化服务理念,多给予患者鼓励表扬,在肢体康复训练时应循序渐进,不要急躁,事事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最能体会到患者的孤独、无助、焦虑、自暴自弃的负性心理,护士应时帮助患者分析病情,使患者感到温暖,劝解安慰患者,将心理护理贯彻于康复的护理全过程,打消患者的心理障碍,对患者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增加自信心,护士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理倾述,为患者解决存在的困难,促进患者情绪稳定,主动投入到肢体康复训练中,降低致残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早一天重返社会。

1.3出院指导:护士协助家属办理出院手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建立定期复查、电话回访制度,正确指导不同骨折、骨病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药物的使用方法,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复诊时间、与医师、护士联系的方式、卫生保健康复知识等,促进骨科疾病配合治疗后续康复方法,把治疗护理从医院延伸到社会家庭,通过电话指导定时复诊回访的实施,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加强了医患间的和谐,建立了牢固稳定的医疗护理社会声誉,为整个的护理工作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1.4绩效量化考核的办法:通过开展个性化整体护理,我们科室也对护理工作制定了一套评价标准,内容强化了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患者的舒适护理列入了考评点,评比中帮助每个护士改进绩效,提高护理水平,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时间知识相结合,发现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最终以患者的满意度为最高服务目的。量化考评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上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以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可以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及科学管理水平的目的[3]。护士工作奖罚分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提升,科室也在年终全员护理评比中成绩优异。

2结果

我科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统计1360例患者,平均住院24.5 d,护理绩效量化考核由合格率82%上升到96%。护士的护理服务意识加强,把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落实到了实处,患者无一例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发生,患者出现的一些儿负性心理得以纠正,护理质量有效地不断提高。

3结论

篇8

老年人的骨质萎缩、疏松,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股骨部位,跌倒时极易发生。高龄患者年老、体弱、多病、脏器功能减退等多方面原因,股骨骨折后易发生并发症。2002年1月-2008年3月我科共收治股骨骨折病人56例,不但对股骨骨折进行护理,并针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护理预防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26例,女30例,年龄70-90岁。6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电解质紊乱2例,患深静脉栓塞1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其余痊愈。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的思想顾虑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精神情绪,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手术可能留用引流管、导尿管等的重要性和目的,使其能安心、乐意接受必要的手术治疗,增加对手术的信心。②关心病人全身情况:了解病人潜在的健康问题,定时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病人的饮食、吸烟、睡眠、二便情况,以及常用消毒、麻醉、止痛、抗生素等物有无过敏史,给医师提供治疗有用的参考依据。在手术前做血、尿、粪常规、凝血系列等化验检查。做心、肺、肝、肾功能检查,了解病人手术耐受力的程度,及早发现不正常的情况,给予必要的纠正。

术后护理:①患者回病房前,即应准备好手术后所需的各种用品,搬动时不要压迫手术部位,注意保护输液肢体。护士应了解施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经过,做到心中有数地观察术后病情。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术后当日每30分钟测量1次,病情稳定后每4小时测1次,并及时记录。②密切观察患肢远端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如有麻木、肿胀、足趾活动受限、足趾发紫等现象应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③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湿透应及时更换,防止敷料松脱,避免切口污染。如有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折叠、扭曲、脱落,引流袋放置应低于切口30~50cm,如为负压引流器,应保持引流器负压状态,确保引流有效,注意引流液的性质、数量、并记录。

功能锻炼:①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没有正确而积极的功能锻炼,即使复位和固定都合乎要求,也难以获得很好的功能,往往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或粘连等。但是,这个重要环节却往往被忽视。在指导和监督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时,护理人员起着十分重要作用。②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向病人说明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既要鼓励病人积极活动,又要注意循序渐进。如病人感到疲劳乏力,伤处肿痛,应适当减少活动量或暂停锻炼;应了解哪些是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而加以控制。如股骨上1/3骨折时的下肢内收活动;锻炼过程中,要强调病人的主动运动,禁止强烈的被动活动或捏揉,这样做不但无益,反而有害。③功能锻炼的方法:功能锻炼的方法因人而异,一般可分成三期进行:早期:指骨折后2周以内,此时创伤反应明显,肿痛较重,骨痂尚未形成。病人常不愿或不敢活动。此时,应指导病人做肌肉自主的充分的收缩和舒张,促进深部静脉回流,肿胀消退。应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舒张;踝用力背屈及足趾伸屈活动;中期:指骨折后3―6周,此时创伤反应已经消退,肿痛基本消失,骨痂形成。在此期间,除继续上述锻炼外,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开始活动,活动范围逐步增大。肌肉的锻炼亦应加重,如直腿抬高等,以防肌肉萎缩。可以开始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晚期:骨折愈合较牢固,外固定已经祛除,应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直到最后的功能恢复。出院后可继续在门诊进行随访和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电解质紊乱:高龄老人骨折后因疼痛刺激,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如得不到及时补充,病人很快出现电解质紊乱,同时伴酸碱平衡失调。密切观察电解质的变化,应定时抽查检查电解质,根据结果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经静脉和饮食的及时补充,是可以纠正的。

血栓及栓塞性疾病:高龄病人多有血管硬化病变,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原因,患肢的静脉回流减慢,容易瘀滞。尤其牵引时,小腿腓肠肌受压,深静回流受阻,在血流瘀滞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性疾病,严重者可致命。密切观察患肢肿胀及远端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适当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教会并督促病人趾踝的主动伸屈活动和股四头肌的静态收缩运动,以促进远端静脉回流,减轻静脉血的瘀滞,必要时可辅以下肢的向心性按摩以增加效果。

肺部感染:高龄病人骨折后由于长期制动不能翻身,活动减少,呼吸深度不够,怕疼痛不敢咳嗽,或咳嗽无力,排痰不畅等,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3次/日,不少于5分钟/次。

褥疮:由于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不良,易发生褥疮,大小便失禁污染皮肤,加上高龄老人纳差、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蛋白等也易发生褥疮,而且不易愈合。加强褥疮的防范措施:补充热量及蛋白质,保证病人获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提高血浆蛋白及胶体渗透压,定期输入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血浆、白蛋白、全血等;保持床铺干燥、无渣;长期牵引病人定期对骨突出部位按摩,日问每2小时1次,夜间每3小时1次;鼓励病人抬臀运动;带有镇痛泵者臀下加垫海棉垫,禁用热水袋。

篇9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58-01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1]: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害。目前,疼痛已被认为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2]。因此,缓解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骨科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主观的痛苦,而且因害怕功能锻炼而影响功能恢复,老年患者甚至可能因疼痛造成术后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如何减轻疼痛是骨科医护人员面临的新难题。自2009年3月~2010年3月,本科对10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0~75岁之间的患者;骨折脱位无血管神经损伤者,无需截肢者。根据纳入标准,收集符合病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设计类型,将合格受试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3岁,下肢骨折19例,上肢骨折15例,脊柱骨折11例,合并骨折脱位5例,闭合性骨折32例,开放性骨折18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1.9岁,下肢骨折16例,上肢骨折17例,脊柱骨折8例,合并骨折脱位9例,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2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的评估

1.2.1 观察方法于术后当天、1、2、3、4d观察疼痛的程度并评分。

1.2.2 评分标准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3](VRS):将疼痛分为4级:0级(0分):无痛;Ⅰ级(2分):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4分):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Ⅲ级(6分):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

1.3 统计方法:疼痛计分资料统计结果分别输入SPSS13.0,参数描述用(x±s)表示,不同时间点各项症状体征总积分、单项症状体征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

2 护理

2.1 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保持病房环境的优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前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

2.2 观察组:首先针对患者疼痛的状况做出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护理方式: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应建立在对术后疼痛的正确观察与评估上,从术前指导、心理、环境、正确的和制动、药物、功能锻炼等6个方面进行护理。

2.2.1 疼痛的观察:疼痛患者可有痛苦面容,脸色苍白,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浅快等体征。麻醉患者在术后2~6h疼痛最剧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12h最明显,24~72h逐渐减轻,如继续加剧,则必须考虑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变化的观察不容忽视。

2.2.2 术前指导:应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每个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不同,产生心理反应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应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然后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引流和疼痛的必然性及缓解方法。告知患者术后用药并取得同意。仔细倾听并鼓励患者表达感情,缓解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另外还要做好家属及病友的教育工作,减少恶性刺激,依靠家属的陪伴、支持、关心和保护,减少患者孤独感和恐惧感;请同病房患者现身说法,介绍缓解疼痛的经验,取得患者的信任感,增强患者的意志力和信心。

2.2.3 术后护理:①护士关心、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相信患者的主诉,熟练操作;家属陪伴并关心、爱护、鼓励患者,理解并配合工作;同伴互相交流感受,共同的经历让患者有安慰感,增强毅力和自信;②保持优雅的环境,舒适整洁的床单位,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备,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会使患者的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转移注意力,放松精神,减轻疼痛;③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听音乐、想象、回忆开心的往事等;④正确的和制动:骨科患者术后患处局部制动是保证手术预后良好和止痛的好方法。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置于外展中立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应平卧,患肢伸直抬高,膝关节下可垫一薄枕。

2.2.4 镇痛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疼痛,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是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4]。目前推行应用多元化镇痛方案,多环节作用,提高镇痛特异性,以减少单一药物的副反应、减少吗啡类药物用量,避免物的成瘾性。①术前镇痛:超前镇痛:指术前即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而达到术后止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比疼痛出现后的“止痛”用药量大大减少,术前8h口服;②术中镇痛:切口闭合前局部神经阻滞,0.25%布比卡因+肾上腺素局部注射;③手术后镇痛:区域阻滞及镇痛药物联合应用,术后禁食期过后可口服, bid连服4d。

2.2.5 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四肢手术,因手术创伤而致软组织损伤、水肿、出血、筋膜室高压等,均可使四肢高度肿胀,而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灌注不足,产生肢体憋胀性疼痛。而早期小关节的主动活动,可减轻水肿,既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又可使疼痛减轻。

3 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p

4 讨论

4.1 创伤及手术是疼痛发生的主要外在原因[5],疼痛多发生于术后麻醉消除的早期,一般是术后1~3d,此后疼痛程度逐日递减,此期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并做出相对应的处理。患者术后正确的应用止痛药,保持正确的、合理的翻身、牵引及外固定,松紧合适的石膏固定等均可减轻疼痛。病房环境的嘈杂、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床铺不舒服等导致患者睡眠不足、情绪低落可降低痛阈,加剧疼痛。

4.2 不同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6]。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耐受疼痛,体力劳动者较脑力劳动者耐受力高,男性疼痛程度高于女性,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反映更强烈,主诉更多。另外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是导致疼痛主诉的一个重要原因,神经质、焦虑、其他人的暗示和患者本身的注意力等,均可引起其对疼痛的关注度。

4.3 本文2组患者术后当天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评估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了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使疼痛程度得以有效缓解,疼痛评分明显减少(p

参考文献

[1] 胡三莲,许燕玲,许鑫.骨折后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7,24(9B):24-25

[2] Thomas T.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postoperative pain and of satisfaction with mngement [J].Pain,1998,75 (2):

[3] 徐雪华,邓雪平.针刺内麻点治疗骨科疼痛症4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9

[4] 胡三连,许燕玲,许鑫.骨折后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7,24(9B):24~26

篇10

由于进行过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下肢活动受限,无法自由活动,需要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又会造成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减慢,从而较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浅静脉怒张、下肢肿胀疼痛。医护人员应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足够的重视,避免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调查的60例患者均系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3月这期间内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这60例患者都经过X光检查最终确诊为下肢骨折。60名患者中有35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3~65岁,平均年龄为(45.56+3.13)岁,所有患者都通过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进行手术所用时间为1.4~2.8小时,平均手术时间为(1.63+0.24)小时。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1)在进行手术之前,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进行的手术的具体过程,并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一定的介绍,让患者对深静脉血栓有所了解,并在进行手术之前让患者适应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避免手术进行后由于行动不便而引起尿潴留或者是便秘;尤其要对一些高危人群诸如糖尿病、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等进行密切关注,避免出现特殊情况。(2)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多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多为患者选取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3)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日常的饮食进行指导,多吃水果蔬菜,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并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保证患者大小便的畅通。

1.2.2 术中护理:在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主刀医师,避免损伤患者的血管,保证静脉穿刺在高水平下进行,尽量保证一些高渗溶液或者是刺激性比较强的药物能够在不同部位的静脉进行穿刺,要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对于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

1.2.3 术后护理:(1)手术完成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状况,并将患肢与建肢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尽量避免在患肢,选择上肢进行输液,提高穿刺水平,避免在同一个部位的同一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进行刺激性药物的静脉注射时,要充分稀释,并进行缓慢滴注,如果出现局部的刺激性验证,要尽快更换部位进行注射。(3)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关节的活动,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尽快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术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以x+s来表示所得的计量资料,以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并通过P

2 结果

由观察统计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在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仅有2例,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手术后形成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由此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